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概述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还包括学习时的习惯,如: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会重点记忆的习惯,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长期性、自发性、两面性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尽管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延续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中止就会前功尽弃。例如,在练字时坚持最重要,只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中间有间断,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学习习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习惯一旦养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预或自己的意志力,学生便会自觉遵守。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坏的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作用。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在学生中固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的潜意识。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识记和知识的积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前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明确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方式还没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条件,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在写字时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好的阅读习惯和解题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阅读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练习中反复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固定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惠及其他学科,尽管有些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积极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消极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那么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主次分明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

(一)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及时沟通

习惯的培养需要贯性,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家庭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长期的追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机智幽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手段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手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75-01

当今这个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生活节奏加快,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过分的追求成绩,给小学生带来的极大的压力,学生大把的时间都用在做习题上,而颠覆语文教学真正的本质。目前的教学,只重视考点的理解而致使学生逐渐对书面语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都有不少困难。为了克服这种毛病,我们教师一直在努力的尝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觉得我们必须把读书放在教学的首位,并通过自身的阅读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培养成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才。以下是笔者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将阅读视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然而课堂时间却相当有限,很多老师特别在乎课堂时间,以至于很多教师不愿意把时间过多的花在朗读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成为考试的强者,运用的弱者,笔者觉得这违背了教学者的初衷,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应该留点时间给学生读书,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学习新的文章时候,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由于课文中有诗歌、散文、说明文等等,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当遇到重点段落的时候,教师就必须更加用心了,因为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2 注重读书方法的传授

方法,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又是和气的重要。优秀的方法就像一本军书一样,可以帮助学生过关斩将。对于学生的读书能力的培养,方法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就得读,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科学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读等。要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首先应根据要求,确定精读、略读的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文段,须运用精读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做到“口诵心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要教给学生自设阅读的目标层次,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定出每次阅读所要解决的问题,养成带问题阅读的习惯。教会学生能进行比较,从整体感知单元课文的异同点,加深对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语文阅读不超脱字、词、句,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这些,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其他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能力。

3 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趣味性与故事性,因此深受学生所喜爱。从语文教学来看,美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美育素材,语文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儿童文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但是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文学的运用来看,许多教师在运用中还比较迷茫,还在不断探索。本文阐述了运用儿童文学的价值,探究应用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儿童从课外获取知识的来源之一,更是教师得力助手,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文学的魅力,用心领悟汉语的美妙。小学语文的儿童文学始终将儿童作为主体,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文章内容,因此许多教师都将儿童文学应用到教学中,其地位是越来越重要。在这种形势下,探究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应用具有实践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儿童文学的价值

儿童文学来源于小学语文课程教材。而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标基础上,依照系统结构得出教学体系。儿童文学就是依据儿童自身特征以及年龄创造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文学阅读作品均被小学生所喜欢与接受,是小学语文中的理想教材。可以说,儿童文学即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而且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学生的文学作品,算是一种儿童服务,因此儿童文学具有的特殊性就更贴近儿童的特征,例如儿童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语言逻辑等,均和儿童年龄阶段的性格、心理及知趣相符合。所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的作品,就能够有效帮助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在课堂教学上就能够准确判断学生思维的方向,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事实上,儿童文学是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儿童文学可以称之为生活的教科书。通过儿童文学,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生活、认识真理与世界。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把人类文化转化为自身素质,从而培养学生人格修养。培根曾经说过,读书重点是造就完美人格,这就表明阅读对于培养儿童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阅读课外的儿童文学中,小学生常常被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与情感所打动,逐渐感受真善美蕴含的真谛,同时对于塑造儿童的健康人格与思想具有促进作用。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所用教材中,除开一些古诗词,大约80%都是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了大半江山,这意味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儿童文学时,就必须要依据学生实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把握儿童情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文学教学一定要抓住文学中的美学体质,即儿童情趣。所以儿童文学教学就要抓住儿童情趣,发挥文学的教学特色。当儿童遇到有情趣的作品时,就会产生出兴奋、快乐及向往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儿童情趣,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但是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够把握儿童情趣,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挖掘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从小学语文教材来看,许多儿童文学都含有儿童情趣,例如《珍珠鸟》、《桂花雨》等,教师就要善于从中挖掘蕴含的情趣。事实上,文本字里行间渗透着儿童情趣,教师就要从儿童视角分析文本。当然展示儿童情趣的方法及形式并非唯一的。其一通过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现儿童情趣,例如在进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中,作者描写主人公“我”的可爱外貌、调皮的语言以及活泼好动个性,展现出浓郁的童趣。语文教师要细细品读文学中的每一句话,比如“祖父戴一顶大草莓”“我带一顶小草帽”……提出其中所描绘的童趣童真。其二通过儿童的纯真美好的情感体现儿童情趣;比如在阅读《水》的过程中,这篇文章描写了缺水地区儿童对水的渴望,当下雨时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欢愉场景。抒发出儿童对雨水的渴求与喜爱之情,文中通过这种抒情手段将童趣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其三通过特殊表现手法展示儿童情趣;例如采用幻想、夸张以及拟人等各种手法体现出来。运用多种手法增强儿童文学的可感性,增强文章趣味性。比如《桂花雨》中,作者就是采用拟人手法描写了桂花树的笨拙外形,不和繁花斗艳,通过比喻手法把桂华飘落时纷纷扬扬的场景比喻为桂花雨,通过这些表达手法让文章充满了童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从小学生立场入手,通过儿童思维发现及挖掘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童趣。2.教学中彰显儿童情趣;教师不但要从文本中挖掘儿童情趣,还要采取有效教学措施引导学生体验文学的儿童情趣。教师要紧紧围绕儿童情趣,合理设计语文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内心童真,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品读其中的儿童情趣,从而体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其一通过朗读体现儿童情趣;通过朗读感受文学中蕴含的儿童情趣。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首先教师个人要充分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通过变化声调音量生动形象、饱含深情的范读课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朗读课文,从朗读中去感受儿童情趣。比如朗读《只捡儿童多出行》课文时,当朗读到了“成千盈百”“飞涌”等词时就要上扬声音,从而体现出小学生的精力之旺、人数之多;而阅读“就是开得旺嘛”一句时,就要重读“旺”,表示强调,教师应该指导小学生采用快乐、轻松的语调朗读,从而感受到小学生的活力。当然在平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朗读模式,激发小学生充满感情朗读,从中体会文学的情趣。其二讲出儿童情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讲解之时必须要充满儿童情趣。因此教师就要抓住文学中的特殊手法,比如采用幻想、夸张等,比如《荷花》文章,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作者化身成荷花在风中曼舞,想象这种美妙场景,想象学生本人化身荷花后的模样,感受其中的儿童情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并且教师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要采用生动形象的言语体现儿童情趣。例如《林冲棒打洪教头》,文中通过神态、言语及动作刻画出伸手了得、谦虚的林冲。教师通过“起身让座”、“把棒一横”、“不敢,不敢”等各种描写林冲动作、言语以及神态各种词语分析林冲的高超武艺及谦和。通过教师把握着主人公形象,绘声绘色的还原到学生面前,从中体会出儿童情趣。

(二)挖掘美学特质,锻炼学生的语感

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和存在差异,这种文学中的美学特质是一种自然状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及纯真而单纯的思想,这种特质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美学特质,将儿童情趣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小学生通过行为动作及语言等生动体现出来;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时,教师就必须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挖掘,让小学生感受动物过冬时的情趣,用心体会,有效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同时语文教师还必须要全面了解文体的构成及分类情况,结合文学中的内外部因素,合理的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比如儿歌同样具有和相似的韵文类文体,但儿歌中语言要求的音乐美必然高于。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时,就必须要体现出各类文体的语言、形式及风格特色,这样才能够引导儿童进行个性鲜明的阅读。

(三)挖掘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创新阅读课教学的形式,从中挖掘文学的魅力;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加强渗透儿童文学的阅读,将思疑、读和唱以及写等各种手段结合起来,推动学生阅读文学的兴趣。创设情境。采用绕口令、儿歌及情境对话等各种教学模式,实现读唱相结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将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时,就要合理引导小学生去思考问题,对教师所提问题自主探寻,从而实现读和解疑相结合。同时教师还要营造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情境,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通过“辩论会”或“角色游戏扮演”等各种形式营造交流平台。只有让学生充满疑问去阅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体验阅读的兴趣,从而主动自信的阅读。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要结合学生实况采取合理的应用措施,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巨大作用,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德吉央宗.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1):48-49.

[2]徐青英.体验生活倾吐真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1):217-217.

[3]黄丽华,廖智勇.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语文教学现状分析——以识字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5(9):90-91.

[4]汪潮.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12-13.

[5]边春丽.儿童文学在儿童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5):56-57.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学习者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共识。“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课改之风刮遍全国,教师们也进行了课改尝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能有什么改进。 从反思性教学实践的中我们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一、语言的基础性作用

语言文字最佳学习的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的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一种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要培养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无疑要从教他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而语言的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就特别的重要,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特别是过好语言文字关,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

二、要注意在日常教学中的激励教育

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低人一等的,同样,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特别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同,小学时期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差距是非常大的,有些孩子见多识广,而有些孩子则孤陋寡闻,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激励教育,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公平相待,既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比如,对于胆小的、比较内向的、不敢说话的学生,教师就应该主动和他亲近,或者组织学生和他交往,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样,在学习上更要循循善诱,用身边的小榜样鼓励他、激励他,而不要讽刺、挖苦。比如,在一次默写课上,有的学生基础好,写的就很快,而有些学生则基础较差,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掌握较慢,写得好的学生我就会鼓励他,或者增添一些新的内容:“哎呀,你写得全正确,如果把字写得再工整一点就更好了。”于是,学生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座位上,重新写了起来;而对于写得较差的,我就引导他们:“学习的知识是不是你们没有认真复习啊?学习要多复习才能掌握知识哦,这次写不好没关系,下次可一定要写好啊!”以此来激励他们,让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一点一滴地实现学习的进步。在大人眼中,一个鼓励、一个激励可能不算什么,可在孩子心中,那可能就是一次强有力的“援助”,或者一根“救命稻草”,能够带动他们走出困境,实现一个跨越发展。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小学时期正是孩子各项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好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用一生,小学时期孩子们的活动范围正在从以家庭、校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游戏,不仅可以让小学接触更多的人和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对于他们的综合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非常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同时,培养孩子良好的礼貌习惯在此时也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鼓励孩子跟别人打招呼问好,鼓励孩子们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教给他们一些问候父母的儿歌,让他们养成尊敬父母的好习惯。

四、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师观念;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9-01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激情",在上课之前都该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佳,怀着满腔热情进入课堂,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用老师的热情澎湃去感染学生。只有教师真正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感染下去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转变教师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旧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如果老师不转变观念,不确立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就会少了理解、少了引导、多了批评、多了抱怨。实际上,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朋友,与其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教师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这几类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因为只有是朋友,师生之间才能相对的平等,才能相互沟通,才能与学生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基于学生学会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能够利用阅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2.1 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阅读的过程就是将大脑吸收语言信息,这个过程不仅要求小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学生坚持主动探索的精神,积极的思考作出恰当的评判。

2.2 求解性阅读 。即教师根据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若干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理解文意,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以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设置问题应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思得其解,又不觉得易如反掌,而缺乏思考。

3.小组互学互探,培养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再者说了,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汉语言的大海之中,随时随地进行着口语的交流与对话,还有必要再在语文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堂上费时费力地进行无用的口语训练吗?又不是英语,现实生活中缺乏运用的语境,除却巫山不是云,除了课堂还有甚?上述观点,在广大的师生中间颇有市场、相当典型地大面积地存在着。多么荒唐的论调啊。不错,随时随地满目所及皆是的语言环境确实是学习某种语言的天然良境,但是点滴磨练、粗朴反复地量的积累能替代千钧之力、即刻升华的质变吗?同样的,促使质变生成的大强度训练及升华之举也难以代替千锤百炼、日积月累的量变润泽。两者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缺一不可。目前英语、语文等语言类学科教学的现状就是该问题再好不过的注脚。

君不见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嘈杂无序的车厢里、繁花似锦的公园中、琳琅满目的超市间、神圣高妙的课堂上,那些90后、00后们,一个个手持平板或手捧3G4G,目中无人、心无旁骛、如醉如痴。沉溺于网络的一代,失却了口语交流的一代,生活于虚拟世界里的一代。没有了融化隔膜的寒暄,没有了诤友的直言相劝,没有了受伤时心灵皱褶上的抚慰、没有了……没有了本应挂在口边的人性的种种,谁之责任?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门功课,为何非要厚此薄彼?即便非要排出个一二三四来,那也应是听、说重于读、写啊。毕竟口头沟通多与书面表达啊。就因为考试的缘故而本末倒置?难道生硬死板、不通人情的标点符号真的强过活灵活现、神形俱在的颐指气使?是该幡然悔悟的时候了,直面口语教学的现状,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严于解剖自我,加强自我业务学习,了解接受运用新的语言口语教学理论,勇于创新口语教学方式,扭住“说”这个牛鼻子,全面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

笔者试着做了如下尝试。从兴趣的养成入手,把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说话欲望激活。充分、及时地发现、肯定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从他们的说话交流中发掘闪光点,努力培养他们对口语训练的兴趣和自信心,坚决杜绝对孩子们的长处熟视无睹、置之不理、麻木不仁、漠然视之;或只看到他们口语交际训练中种种不足,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过度苛责,严重挫伤孩子们积极参加口语训练活动热情的行为“。九鼎之宝不敌一人之辩”“,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着眼于口才之于社会发展、个人事业巨大影响作用和通常人们对口才的狭隘认识,明确突出口语训练的目的性,以引起学生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足够重视。

毋庸讳言,口语交际训练有着严密的逻辑性、极强的思辨性。表面上看是一项语言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极具独立性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不失为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高效途径。口语训练务须做到计划性强,时间先后如何确定,难易程度如何布置,训练内容如何安排,训练规律如何体现等等,都要时空皆宜,统筹安排。每一学期有每一学期各不相同的的内容,普通话规范、朗读、演讲、辩论……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低一步起点、多一点扶助、慢一点速度、细一点讲授,以质求胜,招招落在实处,拳拳不离目标。

作为“听说读写”四门语文基本功之一的口语训练——“说”,起作用不可低估。他是核心“,写”自然是基础,“听”算是前提“,读”可看作是保证。四者结合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能力链条,不可割裂。形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形成能力、再现知识、运用能力、完善知识、提高技能、养成良好态度情感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成为孩子们终身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同一项任务,这要求学生们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积极的思考能力,这能充分开拓学生们的大脑。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合作学习使得同学之间有了更详细的认识同时也给了师生交流的机会。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成功的运用将会取得巨大的果效。

一、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中应用的不足

1.形式化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只是盲目的将学生分组,然而并没有领悟合作学习的内涵。当学生们分到一组后看似激烈的讨论然而话题并不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这使得课程杂乱无章。语文这门理解性的学科,σ痪浠岸言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合作学习正是能给学生们一个讨论的平台。但是过度的形式化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不高,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学好数学需要一定的基础,一个小组中同学们各自的功底不同,在教师无法管理到小组时会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因为长期的形式化,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学习到真正的知识反而导致学生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影响了对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升。

2.被动化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而学生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讨论,是为在教师面前做一个讨论的样子而讨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出现了各抒己见、沟通受阻等现象,阻碍了问题的讨论甚至影响到学生之间的友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功底等方面相差比较大,教师过分的强调合作学习而不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来解决学生之间理解的差异。这种过于被动化的合作学习使得一个分组里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最终与合作学习的意愿背道而驰。

3.零散化

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领导者,同时应该是每个小组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提高分组的凝聚力来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许多教师只会单纯的认为建立起分组就是建立起了合作学习,这不仅导致分组内部零散,而且各个分组之间也没有联系。零散化直接造成了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失败。

二、实现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1.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的直译就是团队合作共同学习,语文这门课程更需要团队的合作意识,所以提高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合作学习才会更有凝聚力。团队的合作意识是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小学时代,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教师的赞美,所以适当的鼓励与奖励会让小学生心中产生荣誉感以及增强自信心,从而为自己的团队努力,团队意识也进一步深化。

2.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曾经说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应该是整个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从小学就应当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的习惯。语文词汇语句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学而言好的例题的摘录更有助于学生的温故知新。合作学习在深化基础的同时更会使学生们积累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教师鼓励学生做笔记也应当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学习中离不开学生们讨论,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小学语文大多以阅读为重,学生们通过反复的阅读来理解课文的内涵。在合作学习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让小组在独立完成作业时更有效率。教师们应当鼓励学生们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的想象,勇敢的探索,进而对它们的表达能力进行引导。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们更因该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毕竟人无完人。不论企业还是国家,需要的都是具有强大团队精神的人才。合作一词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很大的学问。合作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既让小学生对语文有了更好的认知与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以及以后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们应当正确将合作学习应用到语文的教学之中,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彩香.分组与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语文天地,2016:11.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众所周知,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足以证明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关键性。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很多语文教师仍然是坚持手把手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坚持填鸭式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小学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完全发挥自身潜能,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教学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关键

怎样让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是我们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强令学生对于指定的阅读刊物进行阅读、读后感写作、记录好词好句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有极大的负担,更不用说拥有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各自喜爱的书进行介绍和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在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喜欢上阅读。

二、赞美和表扬喜欢阅读的学生

学生都渴望老师的表扬和赞美,语文教师可以增加对喜爱阅读的学生的赞美和表扬,让学生认识到喜爱阅读可以得到肯定,在不断的赞扬声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还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制定有针对性的阅读量目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坚实的语文功底往往需要在兴趣地追求下得以养成,特别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有许多要背诵的文章和熟练的成语、学生如果能在兴趣中进行学习,就会积极好学,孜孜不倦地练习。如果不是在兴趣里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难于保持,学习的劲头不能持续,扎实的语文基础就难以养成。注重兴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学生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学习,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语文。

一、把握时机,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交流情感,激发思维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课堂气氛就会融洽民主。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感知敏锐,记忆更牢固,想象更丰富。比如: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用明亮有神的眼睛看着大家,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从而充满信心上好这节课。故此,每节课我都竭力把信任和鼓励的情感表现出来,渗透到教学中,在课堂提问中我总是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维、分析和概括,用动作提示学生们回忆旧知识,接受新内容,或用信任、期待的目光引发孩子们的思维。这样不仅消除了师生之间心理上的障碍,而且使课堂气氛和谐起来。教师评价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情感融入到学生的成功之中,这样就会使每个学生有了自信,从教师的称赞中产生了不可遏止的激情,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收到良好的成绩。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语文的能力。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

四、重点引发,反复品味 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词语,独具匠心的教材布局,以及耐人寻味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来,启发他们去体会,去品味,去感悟。某些表面看来已经懂得的词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去琢磨,会比老师讲解得到的认识更深刻,效果更好。

五、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后到“要学我”,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教学 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94

课程单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载体,以各个单元的主题为主要线索,积极将主题课文进行整合,并通过主题课文的教学,将知识教授给学生,继而使得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并推动学生知识积累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因此以课程单元为载体,积极开展好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知识积累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按照课程安排机械化的完成教学的任务,实际教学中对于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对于单元教学实际意义还没有充分的领会,因此很少有针对性的开展单元教学工作,课程单元的设置无法发挥出其有效的作用。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并探索相关的教学策略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小学语文单元设置的实际特点,在本节首先探究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性,继而为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以及探索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策略提供有效的参考。

1.单元教学有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充分,学习方法也有待完善,因此在很多时候,学生很难全面的把握整体的知识,尤其是语文课程,其蕴含的丰富的背景内容,以及情感的整体贯穿,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整的把握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难度。而通过单元课程教学,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得到了明确的表述,教师开展文化知识教学可以在特定的教学背景下展开,继而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明确课文所表达的含义,提升自身的领悟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都起着良好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意义。

2.单元教学有利于推动模块化教学,为学生分类掌握知识提供了基本前提。根据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实际特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主要根据主题情感、文体形式、古典与现代经典文章分类等形式来开展单元分类,并在教师教学工作的推动下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别的知识。因此通过单元教学工作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直观的将一学期的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处理,而学生也能更好的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继而对相关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性进行梳理,明确所学知识的特点,应用的方法以及后期探究的主要方向。这种情况下,学生知识积累更加牢固,而且对于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明确,继而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延伸。

3.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巩固。通过单元课程的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在一个阶段掌握某一类特殊的知识,而在单元结束后,教材往往会安排一到两个课时,以教学活动或者练习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巩固。因此在单元木块学习的框架下,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充分教学,还可以借助单元木块的特点,对课程教学进行单元小结,实现学生知识积累的动态巩固,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主要策略

结合前期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有利于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题,同时也能为学生分类掌握知识提供了基本前提,并能够动态的促进小学阶段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究相关的教学策略,继而实现单元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1.对单元教学主题进行升华,强化单元教学的实际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用好单元课程的主题意义,更好对教学单元的主题进行升华,继而强化单元教学的实际意义。例如在景物描述的单元课程教学内,教师可以以“探访自然,感受我们校园的美”为教学主题,对原有的单元主题进行升华,并在单元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介绍,要求学生主动的探寻课文中描述景物的经典佳句或者手法,继而在课堂中尝试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在这一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景物描述词汇与佳句,感受语文的主要文体,更可以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景物描述与抒发对美景感叹的相关情感,继而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效果的延伸,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以单元教学为载体,指导学生找寻相关文章开展拓展阅读。拓展阅读是扩充学生知识面与知识积累的一个良好方法,而由于小学阶段的读物相对有所限制,同时学生对于读物找寻的盲目性,很多时候扩展阅读很难发挥其有效的作用。而通过单元主题的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能够明确读物寻找的方向,更可以通过课文内容与课外读物的比较来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结合单元主题开展阅读交流课,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实现共享。例如“小小阅读课”,“我推荐的一本书”,“我发现朱自清”等等,使得小学语文单元内容不断的得到扩充,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断的丰富,继而以知识面的扩展以及知识积累的丰富来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情感表达能力,最终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开展单元动态巩固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模块化c单元动态巩固。因此在教学完成后,教师要积极的开展知识巩固教学。以景物描述单元为例,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的内容,开展单词默写、经典段落背诵等复习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将单元课程教学内容与作文课相对接,让课文中的佳句内容指导学生情感的抒发,提升学生景物描写的水平,继而实现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效果的延伸以及作文课教学效果的不断拓展,凸显单元教学的基本优势。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被教师和学生们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将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特别是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培养他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析

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现状分析,语文教学都比较困难,缺乏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学生厌学的情况,而束手无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写作的问题,比如,课文中对于一个实物、一处风景、一种意境或是场合的描写。教师们一般都会对其进行讲解,让大家去体会或者是思考。但是这就忽视了一点,为何不让学生们去生活中去寻找这些描写?此外,小学语文注重朗读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那么在写作方面,学生们是否真的能够贴近生活去写?还是参照着一些作文辅导,或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冥思苦想的写作呢?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任务?有没有想过朗读怎样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呢?以上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教学完全脱节,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实践性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告诉小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使用。语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有素质以及涵养,写作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批判或者是赞扬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社会做贡献。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那么教学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学习一定是为了要使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真正拥有学习的。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

2.陈永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

3.胡丽萍,《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J].教学导刊,2011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是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都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将信息进行传递。可以说,普通话说得是否标准和规范,与汉语拼音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汉字代表文字,文字本身不能发出想要表示的声音,必须借助拼音来帮助认识生字。学好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和保证。

一、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小学生识字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识字并不多,但是口头表达的语言词汇不少。这些词汇还不能成形,也就是不认识这些话的书面形式。只有懂得了拼音后,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速度才会加快,能够把口语和汉语拼音相结合,再了解字义,记住字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汉字的教学过程。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学生只有会拼音,有些不会写的字,才可以用其代替。可以说,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完整,认识更多的字词。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开始,一句一句地完成。通常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有很多话会说不会写,这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只有这种方法,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同时,小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写下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学好更多的字。但是他们可以借助拼音,对不认识的字自己也能识别。因此,如果学好拼音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早期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让学生感受自己熟读课文带来的喜悦,还可以巩固拼音来识字,掌握词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助手,还是学生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学生能在课堂上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认识词汇时,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因此学生能够说出一口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说,学生要想说好普通话,拼音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语文课文前,首先应该安排汉语拼音的学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提高拼音教学的途径

(一)游戏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通常可以使用儿歌和故事导入法。儿歌导入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比如说在教学g之前,可以通过朗诵“小哥哥,爱白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当教师向学生提问出现最多的音节时,学生就会对g有所掌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另一种游戏导入的方法为故事引导法。这种形式更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拼音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读或者编说和教学活动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如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表现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制作拼音卡片和较色扮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前提下,指导学生的拼音学习,只有教师亲身教学,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音节。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加强学校和领导对学生拼音教学的重视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会拼音,首先学校和领导要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起关键环节,选择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和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校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拼音的比拼和普通话的比赛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和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及有效工具。汉语拼音的作用十分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阅读和学好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于明浩.小学语文习作拼音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3]韩国庆.创新教育与小学语文拼音教学[J].科教新报,2010(15).;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基础训练”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看似简单、实际很难的一组教学内容。它内容纷杂,类型繁多,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和被冷落的部分。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中,应用多种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愿望,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热情,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多鼓励,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能以文为纽带,显示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学生的认识活动为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活动中教师边作检查边从旁指导,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己去探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

(1)字典是语文识字的一个工具,学生查字典是在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一学习习惯。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发挥着强大的作用。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识字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并获得提升。

(2)运用生活,展现识字的舞台。在生活中学习是记忆最为永固的方式,我们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展示生活识字的机会,提供在生活中识字的舞台,让生活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如布置街上的孩子到超市里去“认识”你喜欢的玩具,布置农村的孩子回家“认识”几种蔬菜等利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还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样的教学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字。要想识字,只有兴趣还不行,还必须教给小学生合适有效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识字的效率,真正掌握每一个字。因此,在识字教学时,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卡片打乱,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让他们到讲台前来组成老师读出的生字,全体学生认读和评议,使识字过程突显学生个性,体现人文思想。

(4)歌曲识字法。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因此,我们不妨运用在汉字识字学习中,将汉字编成一个押韵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得到学习。

2 在阅读中进行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识字”是小学生的一个难关,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运用各种教学途径,让学生轻松进行大量的阅读,正确引导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注意阅读识字的快速性原则。轻松阅读识字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文中识字,借文识字有兴趣、压力小,识得快,理解得深,记得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识字教学所选材料要有童趣,要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

(2)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课文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学会从阅读课本的众多信息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尽早尽快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就单纯识字而言,大量阅读,不仅能巩固已识字,还能认识新字。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进而通过阅读巩固识字。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要设法让枯操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在通过阅读巩固识字,学生阅读兴趣浓了,识字的兴趣就浓了。

3 语文教学的基础之三――朗读训练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立足于教学文本,教授学生更加有效地朗读文章,实现以读促讲和以读明理的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1)理解与朗读是有机结合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朗读得准确。朗读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体会。朗读是一件既有意义而又愉快的事情,在教学中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段。朗读能够将眼、脑、口、耳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将语言文字重新加工,形成具有学生自己感彩的文字。(2)定期举行小型朗读比赛,这既能够带动学生的兴趣,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同时也满足了小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3)读贵在实。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韵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经常变换朗读训练的形式,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下去,让朗读变为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之一。

4 结语

小学阶段正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实程度如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要注意的因素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树立新的教学观,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一一汉寸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13.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

古话说的好“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朗读都是非常重视的。新课标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年级都要重视对于朗读的教学,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发挥朗读对课文理解的重要作用。一个好的语文课堂中,朗读声应该络绎不绝,朗读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下面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朗读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在朗读过程中,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悦耳的感觉,而且还能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代的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适当的应用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并对文章中有韵味的语句进行反复的推敲,进一步掌握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所描写的情景进行充分的想象,在大脑中勾勒出文章所描写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脑海之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一)教师对朗读教学不重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文章多读几遍,在朗读过程中认真的思考,就会明白书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的理解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只是将朗读作为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是进入到下一课的过渡,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朗读教学的不重视,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都是采用粗略带过的方式,使得朗读教学的效果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朗读就是让学生对于所学的文章进行充分的读,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以及想要表达的感情,以此来帮助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然而,现阶段,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前没有给出明确的阅读目标,在朗读中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在朗读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得学生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并没有在朗读过程中加以思考。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随意朗读的现象时有发生,达不到朗读教学目的。

(三)没有朗读考核体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对于朗读的考核体系这样的现象也使得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于朗读的教学,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得不到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好坏全凭借一张卷纸来评定,从而形成教师以及学生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朗读教学,使得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当中,而学校又没有设立专门的朗读课程,所以,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完全依靠于语文课堂。当下,素质教育理念在不断的落实,这就要求教师将传统的朗读教学理念完全摒弃掉,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且要及时的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量,为学生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二)营造好的语文朗读氛围

想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朗读的积极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好的阅读兴趣的需要在好的朗读氛围下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创设一个好的朗读氛围,只有在好的朗读氛围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文章中的情景当中,对于文章所写的内容才能更加的容易理解,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良好的朗读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出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朗读。

(三)制定相应的朗读考核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一个关于朗读的考核体系,使得教师重视起对于朗读的教学,也使学生更加自主的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所感受到的所有情感都是来源于对文章的理解。没有目标的朗读都是徒劳的,学生只是机械式的阅读,并不能感受到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要建立相应的朗读考核系统,从多方面对于学生的朗读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机制中的成绩纳入到考试机制当中,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朗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述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但是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于学生的朗读教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小学朗读教学,并且合理的应用朗读,才能将朗读的真正效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钟扬.试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2.08:158

[2]卓嘎.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7: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