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

经营效益分析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营活动 效益 分析 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76-01

1 经营活动效益分析的内容

经营活动效益分析是以工商企业经营实态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为内容的。由于各企业的经营活动较为复杂,范围较为广泛.在诊断活动中就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范围,对企业经营中关键性和实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有;经营比率分济,财务报表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1.1 经营比率分析

经营比率分析是指用百分比率表示财务报表上各科目之间的关系,然后用这些比率从收益率、生产效率、资金周转率、安全率和增长适应率等五个方面来分桥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和成果的综合反映。因此,财务报表分析是经营活动效益分桥的基本内容。

1.3 盈亏平衡分析

在对工商企业经营诊断中,盈亏平衡分析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无论是对生产或者是商业销售企业,在分析其经营计划、经营决策、利润管理、生产和销售数量的控制,成本决策和判断企业经营发展趋势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盈亏平衡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利用盈亏平衡的原理,对企业在不同因意影响下的各种经营状况分析,找出影响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利因素,提出提高获利水平的改进措施。

2 经营效益综合分析

对企业经营活动效益分析,除了评价每一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外,还要将各种指标综合分析,从总体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时,常用的图表

有: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图和经营雷达图。

2.1 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

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见(表1),是根据企业经营比率分析的内容,将近期主要比率指标的增减变化情况综合一起汇成分析表.总体分析这些指标结构的合理性和综合效益情况。

2.2 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固

经营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图2,是在经营比率综合分析表的基础础上,选择主要指标绘制在坐标图上,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其发展变化趋势。

2.3 经营雷达图

经营雷达图是对企业的收益性、生产性、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增长性五个方面用直观的图象形式来综合分析观察的。雷达图能够直观地显示出企业经营的效益和薄弱环节.为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指明方向。

2.3.1 经营雷达图的构成。

经营雷达图的结构如图3。它是由3个同心圆,5个区域构成的(每个区域72。),每个区域倍或最佳状态。

2.3.2 经营雷达图的分析方法。雷达图的分析方法是:①如果企业的比率值位于标准区内,则说明企业比率值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应认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②如果企业的比率值接近或低于小圆,则说明企业经营效益较差,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要采取果断措施扭转局面;②如果企业的比率值大于标准区接近大圆,则说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3.3 营雷达图的评价。由于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经营方针、策略等不同,因而所取得的经营成果也各有侧重。同时,各企业在经营雷达因上所显示出的图象,即经营态

势也不尽相同。在对工商企业诊断中,就是要根据雷达团上显示出的经营态势,分桥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提出改善措施。

参考文献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营效益;经济管理;资金管理;内部审核

一、引言

企业的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所谓企业经济管理,从整体上看,就是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员工、各项生产活动以及会计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和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日趋深入,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竞争力因素,良好的经济管理模式不但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营效益,而且会推动企业进一步的扩张与发展,所以,企业一定要不断补充和改革经济管理方法,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策

(一)转变管理者的思想。企业的经济管理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所以在企业中的采用度并不是很高。就目前我国的企业经营现状来看,很多企业还对经济管理这个新名词很陌生,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它们还是采用比较落后的企业管理办法,在企业决策时,不能广泛地听取员工的意见,在一些经济决策上造成失误,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新的经济背景下,相关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采用科学的经济管理方法进行企业管理,重视人才,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二)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实力的大小是由资金的多少的来体现的,一个企业流动资金的多少也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现状和融资能力。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对资金这一指标严格管理,对于企业日常存放的现金,一定要做好收支记录,每一笔收支必须有相应的原始凭证做证明,同时,对于企业的各项资金投资,也要记录在案,这些工作都有利于企业管理者明晰资金存量,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良性运转。(三)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成本做好核算,并根据自己企业的情况,采用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为产品制定出一个符合市场定位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要求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对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详细核算,最大限度地节约中间成本,提高企业的总收入。(四)定期预算。预算工作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预算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企业的日常运转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再加上所处的经济环境,制定出一定的预算方案。在预算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预算工作,开展资金预算工作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把握企业经营目标,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良好的规划,同时对一些重大经济事件做好事前控制。(五)制定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案。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案是实现高效经济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在企业内部,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分析企业的现状,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良好的经济管理方案。经济管理方案的制定,要求制定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很了解,再结合所处的经济背景,提出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方案,此外,制定人员要充分吸取以往经济管理中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对旧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力度

(一)保证经济管理目标与企业日常活动相一致。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它牵扯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与每个员工都密切相关。在制定企业经济管理目标时,首先应该深入了解企业的内部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优缺点,并结合时代经济背景以及政府政策的倾向做出正确的管理目标,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不能与企业的日常活动相脱节,否则就完全体现不出来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是衡量一个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内部要加强资金预算与控制工作,以确保企业能够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就目前各大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资金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公司的财务制度混乱导致资金去向不明,这种情况在企业中屡见不鲜,由于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疏忽,造成企业的库存现金与账面不符,存在着较多的白条抵库现象,出纳人员没有尽到责任,导致资金出现很大的空缺,其二,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应收账款属于企业的负债,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流通不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导致破产。这两大问题都需要企业想出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对库存现金每日清查盘点,对于应收账款的问题,企业在进行销售时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客户交易,避免坏账的发生。(三)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经济管理工作最后的落脚点是员工的工作,因此,为了提高经济管理的力度,必须要提高相关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要发展,必须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管理队伍,因此,企业要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对于已经在岗的员工,要对他们定期的继续教育,可以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授课,夯实他们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不定时的指派员工到国内先进企业内部考察学习,把优秀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吸收进入自己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一定要对经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增强经济管理的力度,在企业中构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经济管理机制,保证企业能够高效地看展生产经营活动,树立企业品牌,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连瑞 单位:山东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卫琴.加强财务管理力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3(09):118---120.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3篇

医院开展经济运行的管理工作,并非仅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对医院的社会效益给予充分考虑。至此,在对医院实施经营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全面、充分的考虑成本效益,促使医院经济性和公益性相结合。本文通过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探讨其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意义,最后就医院在经营管理当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对策进行论述,以此为相关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医院;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法

伴随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运行中变得更为科学、规范。然而当前一些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经济性和公益性之间出现失衡状况,医院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等。所以,在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为促使其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当前所存在的看病难状况予以改善,需要重视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和实施步骤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概念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在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具有决策性的方法,通过科学对比项目中的整体效益和投入成本,有效评估相关项目的实际实施价值。通常状况下,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政府相关部门相应经济决策工作中予以运用,能够促使投入最小成本而获取最大收入效益的目标得以实现。针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际应用来讲,通常在评估公共事业社会效益的经济工作中较多运用,而在开展评估工作中,项目的实际效益及成本被很好的予以呈现,并且还做到了相应量化。

2.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明确项目的成本;二是对项目的额外收益进行确定;三是就项目实施当中可实现节约的相应费用给予确定,然后将预期投入成本和收入效益的相应对比表进行制作;四是评估和量化项目的具体成本和实际收益。

二、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全面掌控医院各专科的运行情况医院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将成本效益分析法予以运用,核算医院各专科的收入效益及投入成本。医院的经营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医院各专科相关数据和指标,以此对各专科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并将这些数据及情况作为工作开展依据,制定与医院现实情况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使医院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

2.有助于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管理医院财务,分析和评价医院的经济活动,就医院资源利用信息及医疗服务予以提供等。为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实质性提高,针对医院经营管理运行来讲,将成本效益分析法融入其中,能够有效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的相应成本,促使医院充分及有效的运用资源,提高医院各种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避免或减少资源浪费状况,达到有效控制医院医疗成本、医疗患者相关费用成本、减少其治病医疗负担的目的。

三、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实质对策

1.基于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高效控制医疗成本在医院经营管理工作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用,促使有效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得以实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基于此,对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进行全面建设,还要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医院经济运行的顺利运转,要求医疗机构尽可能节约医疗成本,促使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将其所具有的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予以满足。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来讲,要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给予充分利用,有效管理医院在经济活动中的实际成本投入,分析并核算医院在实际成本投入和具体收入收益的数据,控制各科室的投入成本,促使公立医院在今后发展中更为健康及可持续。

2.综合考量成本投入与社会收益,实现成本效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成本效益分析主要包含有考核、控制、分析及预测等,由于成本利益分析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含医院的各个方面,甚至与医院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医院乃至全体职工开展成本维护的实质基础。因此,医院可成立相应的成本效益分析小组,由院长带头,由财务执行具体和细化的成本核算工作,而其余部门给予配合和响应,从而形成全院参与及相互配合的成本管理系统。在医院日常经济运行中,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考量医院的成本投入,此外,还应对相应社会收益进行深入分析及比较,以此作为医院今后经济运行的指导标准,医院的社会效益也将成为整个经济运行中需要首先考量的基础因素,使成本效益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客观性得到有效保证。此外,针对医院投入成本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医院医疗人力需要给予一定的成本投入,医院内部员工开展定期培训也需要相应成本投入,医疗资源的大量使用更需要诸多成本投入,以及医疗设备的维护升级及水电方面的消耗支出等,这些支出及投入均体现了分析结果方面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另外,基于社会收益方面相关要素分析,医院开展相应科研工作,就原有的操作程序合理简化,提升医院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保证医院医疗效果准确性及有效性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一些医院在具体科研工作当中,在无形资产方面的收益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有效运用,对此类收益实施相应评估及分析,以此就可体现分析效果的全面性。

3.以医院公益性为支撑,促使医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有效融合对公立医院来说,其经营活动主要以公益性为目的,因此,政府针对公立医院相应投入力度要不断加大及多元化,强化其内在的责任感,就国民健康策略给予不断完善及创新,对我国人民群众在就医方面的负担给予减轻,有效缓解当前所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对医疗卫生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扩大辐射范围,使更多人群受益,并为我国人民提供安全及价廉的医疗服务。此外,公益性医院应摒弃经济利益的束缚,不断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就其经济运行机制给予不断完善,促进医院在服务性及公益性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国人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在医院经营管理中融入成本效益分析法,不仅能够为医院带来更多实际利益,还可对财务纠纷给予避免,这不仅是医院自身的实际需求,而且也是整个社会框架下的现实需求。所以,应将成本效益分析法充分运用到医院经营管理中。此外,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规范,应以医院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为基础,对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对策,从而促使医院经济安全运行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明莉.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经济师,2013(10).

2.储振华,杜乐勋.国外卫生经济学中成本与效益分析方法的运用.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5(01).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4篇

(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2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摘要:重点分析了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石漠化地区种植山核桃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得出:山核桃营养价值高,与其他坚果相比,山核桃在脂肪、膳食纤维、氨基酸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上具有优势;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得出:14 年生山核桃林纯收入1273530 元/hm2,产投比为9.74,投资收益为8.74。与当地常见农作物按照经济效益作比较,山核桃>金银花>烤烟>水稻>甘薯>玉米。

关键词 :山核桃;营养价值;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2.509.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486

0 引言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别称小胡桃、核桃楸,是一种落叶乔木,系国家3 级保护的濒危植物[1],属胡桃科、胡桃属植物,起源于第三纪及白垩纪,是被子植物中较古老的类群之一[2]。山核桃主要分布在29°—30°N、118°—120°E,即浙江的临安、淳安和安徽的宁国、旌德、绩溪等县市,其中浙江临安为中心产区[3]。山核桃的果实由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逐渐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高档坚果,同时山核桃也是中国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1 山核桃特性

1.1 植物学特性

山核桃属于落叶乔木,高达10~20 m,胸径30~60 cm;树皮平滑,灰白色,光滑;小枝细瘦,新枝密被盾状着生的橙黄色腺体,后来腺体逐渐稀疏,1 年生枝紫灰色,上端常被有稀疏的短柔毛,皮孔圆形,稀疏;复叶长16~30 cm,叶柄幼时被毛及腺体,后来毛逐渐脱落,叶轴被毛较密且不易脱落,有小叶5~7 枚;4—5 月开花,9 月果成熟[4-5]。

1.2 生长适生环境

山核桃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以全年平均温度13.5~17.2℃为宜,要求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一般在-20℃以下时幼树以及老树的新枝容易受冻,甚至有冻死现象;极端最高气温在34~40℃时为宜,40℃以上高温天气对其生长不利。生长适宜年降雨量为1300~15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40%~80%。山核桃分布区的母岩以石灰岩最多,以石灰岩发育的黑色和红色淋溶石灰土、板岩发育的石质红壤、页岩发育的黄、红壤生长为好,土壤肥力是影响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主导因子。分布在海拔200~800 m的阴坡山地为好[6-8]。

2 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分析

2.1 山核桃一般营成分含量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坚果类的一般营养成分[9]。山核桃唯一可食用的部分是山核桃仁,山核桃仁一般营养成分较丰富。从表1[10]中可以看出,每100 g山核桃仁中蛋白质含量为8.3 g、脂肪含量为64.5 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3 g。与其他6 种坚果比较,山核桃仁脂肪含量最高;碳水化合物最高的是腰果29.3 g,其次是山核桃;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杏仁24.7 g,山核桃排第6 位,比栗子稍高。

2.2 山核桃仁矿物质营养元素含量

山核桃仁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包含钙、锌、锰、碘等10 多种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所需的常量和微量元素(见表2[10]),与其他几种重要坚果相比,每100 g 可食部分中,山核桃钙、铁、锌、锰、碘的含量最高,分别是132、6.0、7.07、11.39、18.8 mg。

2.3 维生素含量

山核桃果仁中维生素含量丰富(见表3[10]),与其他几种坚果相比山核桃VA和叶酸含量最高,每100 g 可食部分含量分别为23.0、69.8 mg。维生素A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贫血状况均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11]。叶酸作为维生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特别是占人群较大比例的孕妇、乳母、婴幼儿更需要补充叶酸。此外,叶酸可大量提供游离碳,供给制造神经末稍和构成传递神经冲动的重要化学物质原料,来保证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12]。

2.4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预防糖尿病等生理功能[13]。从表4[10]可以看出,山核桃的膳食纤维含量为20.2 g/100 g,明显高于核桃、杏仁、棒子、腰果的膳食纤维含量,也高于蔬菜水果(10 g/100 g)和谷类食物(2.8~14.5 g/100 g)的膳食纤维含量。因此山核桃是一种补充人体膳食纤维的理想食品。

2.5 氨基酸的含量

氨基酸的含量是评价坚果类食品营养价值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山核桃果仁中氨基酸的含量丰富,共有17 种氨基酸(见表5[14]),每100 g 山核桃中氨基酸总量为27.198 g,其值高于核桃的18.36 g[15],其中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量为13.438 g,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9.41%。在这17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20.19%,其次是精氨酸,占总量的13.22%。谷氨酸具有健脑作用,能促进脑细胞进行呼吸,有利于脑组织中的氨排除。精氨酸具有胰岛素生成及分泌的作用,可促进生长发育,促进创伤愈合,促进氮储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补充氨基酸成分时,山核桃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对象。

2.6 山核桃油

山核桃是著名的干果和木本油料作物,山核桃油碘值、皂化值高,酸价低,其味清香,有滋补润肺的功效,可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从表6[16]可以看出,山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占88.4%以上,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营养健康的食用油。

3 山核桃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以重庆市秀山县在石漠化较为严重地区种植的山核桃为研究对象。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交界,幅员面积2462 km2,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341.1 mm,平均气温16.5℃,平均日照时数1230.4 h,无霜期289.3 天,境内土壤可划分为6 个土壤类型,即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石灰岩土[17]。

截止目前秀山县岩溶区总面积85270.3 h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4.8%,在重庆属于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区县,岩溶区覆盖全县29 个乡镇的156 个村。其中轻度石漠化12941.7 hm2,中度石漠化23520.5 hm2,重度石漠化8261.1 hm2,极重度石漠化1265.9 hm2,分别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8.14%、51.14%、17.96%、2.75%。秀山县从2000 年开始在石漠化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并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山核桃。目前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约为700.7 hm2。

3.2 山核桃种植成本分析

根据重庆秀山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该县种植的山核桃大多用3 年生核桃苗,以4 m×5 m的栽植密度在每公顷土地上种植山核桃450 株,林地内采用清耕。山核桃纯林种植模式成本主要物资成本和人工成本构成,物资成本包括苗木、肥料、农药,人工成本包括浇水、施肥修剪、修剪、防虫、松土、除草、采收加工。由图1 和表7 可以得出,14 年生山核桃林总投入145770元/hm2,其中肥料投入最多,共投入65475 元/hm2,比例为44%,其次是采收加工共投入25125 元/hm2,比例为17%。如图1,14 年生山核桃林每公顷各项成本费费用大小依次为:肥料>采收加工>施肥修剪>浇水>除草>松土>农药>苗木。本文主要分析占比重较大的肥料费用和采收加工费用。

肥料费用在山核桃生产的各项成本中最高,14 年生山核桃林肥料费用每公顷共计65475 元,所占比例最高,为45%。2000—2013 年14 年间平均每年山核桃的肥料费用为4676.8 元/hm2,从图2 可以看出随着山核桃树龄的增加,每年肥料费用呈现上升的趋势,由2000 年的2700 元/hm2 增长到2013 年的7200 元/hm2,涨幅166.7%。肥料费用上升是由山核桃树龄的增长对肥料的需求量增大以及近些年来肥料价格上涨所致。

采收加工费用在山核桃生产的各项成本中位居第2位,14年生山核桃林肥料费用每公顷共计25125元,前3年由于山核桃没有挂果,没有采收加工费用。从图2可以得出,山核桃采收加工成本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4 年的600 元/hm2上涨到2013 年的4200 元/hm2,增长近600%,平均每年的采收加工费用为1794.6元/hm2。采收加工费用的增加是由山核桃产量增加和劳动力价格的增长所致。

3.3 山核桃产出分析

山核桃种植主要经济收入是干果收入,从表8可以看出,14 年生山核桃种植的第1~3 年没有收益,第4 年山核桃开始挂果,种植第11年进入盛产期,盛果期平均产量3345 kg/hm2,14年生山核桃累计产量23655 kg/hm2,以2000—2013 年重庆地区山核桃干果市场平均价格60 元/kg 计算,总产值1419300 元/hm2,纯收入为1273530元/hm2,平均每年纯收入为84902元/hm2。

从表8 可以看出,随着山核桃树龄的增加,每年产量和纯利润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山核桃坚果产量由2003 年的450 kg/hm2增长到2013 年的3825 kg/hm2,平均每年增长306 kg,纯收入从2000 年-10425 元/hm2增长到2013年213090元/hm2,平均每年增长15965元/hm2。

3.4 种植山核桃与传统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为分析山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优劣,对重庆市秀山县传统的农作物与山核桃进行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比较。主要在当地选取有代表性的农作物玉米、水稻、甘薯和经济作物金银花、烤烟,根据秀山县农业局提供的统计数据,分别计算出种植14 年玉米、水稻、甘薯和经济作物金银花、烤烟的每公顷总投入和总收入,然后用产投比、投资收益2 个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9 可见,种植14年山核桃的产投比、纯收入和投资收益要远高于其他农作物。投资收益最高的是山核桃8.74,其次是金银花6.86,最小的是玉米0.94。种植山核桃的投资收益分别是玉米的9.3 倍、水稻的5.8倍、烤烟的4.5倍、金银花的1.3倍、甘薯的5.5倍。按作物纯投资收益比较,山核桃>金银花>烤烟>水稻>甘薯>玉米。

4 结论

通过分析,山核桃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在秀山县石漠化地区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山核桃与核桃、杏仁等坚果进行营养价值比较,各有特长,山核桃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的含量较高。秀山县石漠化地区种植的14 年生山核桃林,每公顷共投入145770 元、总产值1419300 元、纯收入1273530 元、产投比为9.74、投资收益为8.74,与当地其他作物比较,经济效益具有明显优势。这些说明山核桃具有在石漠化地区推广利用的经济价值,应该大力鼓励当地农户发展核桃产业,以此改善当地的农业结构和生态环境,增加农户收入。

秀山县农民在石漠化地区种植山核桃虽有积极性,但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从山核桃的种植方面看,大多数农民采用先植实生苗再嫁接的传统方式,延长了挂果周期;同时,核桃种植后,农民疏于管理,施肥量大多仅限于自家所圈养的牲畜粪便,而且,也没有进行常规和定期的病虫害防,导致山核桃广种薄收。因此在今后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科学施肥。

参考文献

[1] 宋朝枢.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41-43.

[2] 贺士元.河北植物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92-52.

[3] 黎章矩,钱莲芳.山核桃科研成就和增产措施[J].浙江林业科技,1992,12(6):49-53.

[4] 黎章矩.山核桃花芽分化与开花习性的初步研究[J].经济林研究,1984,2(1):28-37.

[5] 黎章矩.山核桃芽、梢发育状况与结果关系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5,2(2):27-32.

[6] 何方.山核桃生态习性和引种问题[J].浙江林业科技,1988(8):28-32.

[7] 黎章矩.山核桃生长发育年周期的研究[J].浙江林学院通讯,1982(1):54-56.

[8] 章亭洲.山核桃的营养、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现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4):90-91.

[9] 郭传友,黄坚钦,方炎明.山核桃研究综述及展望[J].经济林研究,2004,22(1):61-63

[10] 荣瑞芬.几种重要坚果的营养特性比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16.

[11] 方桂红,程莉.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及毒性研究进展[J].轻工科技,2012,8(8):10.

[12] 黄新河,莫宏春.叶酸及其应用[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3,4:28-29.

[13] 赵爱爱,张秀萍.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2,10(3):180-182.

[14] 王冀平,李亚南.山核桃仁中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19(4):44-46.

[15] 朱俊玲,郝利平,卢智.核桃的加工利用现状[J].食品工业,2003,4(3):47-49.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信社;经营;安全;分析

一、农信社资产安全内容综述

农村信用社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在大力组织存款,盘活资金存量,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人员素质低、经营管理不规范、呆滞呆帐贷款较多,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处于低效益经营状况,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1、业务素质低、风险意识差。目前农村信用社职工主要是内招的职工子弟,学历普遍为初、高中毕业,基本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就上岗操作,信用社负责人中具有大中专学历者也廖廖无几,与各家银行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占多数形成明显反差。同时由于受计划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思想上、业务上缺乏更新求上意识,工作思路仍滞留在老套路、老观念上,风险意识淡薄,贷款发放考察不严,贷后管理不力,对保持足额备付金作用缺乏足够认识,金融风险在部分基层社中相当严重。信贷管理失控,信贷资产质量差。

2、利率政策执行不严。个别基层信用社仍存在违反利率政策吸收存款,贷款未执行期限利率等问题。

3、办公环境恶劣,安全防范手段落后。部分信用社办公房屋简陋、基础设施差,其金融机构形象及实力受到一定影响,且安全隐患多,防范手段落后,发案率高。

4、全局意识差,我行我素现象严重。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一直归农业银行管理,虽设有县联社等机构,但管理力度不够,信用社属官办,还是民办的概念含糊,弱化了对农信社管理。管理上的松驰,助长了信用社的我行我素,使金融法规政策不能有效地付诸实施,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对于上述现象和问题,如不引起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阻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大潜在的金融风险或引发区域性的金融风波,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因此,强化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务必引起人民银行和县联社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农信社资产资金安全的措施

1、信誉好、有较好偿贷能力的中小企业,开户银行保证其正常生产的合理资金需求,使其满负荷生产。对整体亏损,但有效益、有市场销路产品的中小企业,开户行可根据有关精神,发放“封闭贷款”,促使其扭亏增盈。人行应积极引导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资金有困难的商业银行,在必要时可以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增加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2、调整信贷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各金融机构新增的信贷资金应重点支持那些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能增加社会就业和还本付息的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扶持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新的“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以及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此外针对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人行应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借鉴上海等地“中小企业风险担保基金”的做法,逐步加以解决。

3、实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金融部门支持中小企业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力度外,还应实施全方位金融服务战略。在结算方面,不仅要提倡优质服务,改进结算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结算方式,还要对中小企业的开户、结算、提现、销售资金归行、还本付息等进行监督,杜绝中小企业资金体外循环。银行要充分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向中小企业及时提品、市场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广信贷员驻厂制度,协助企业搞好信贷资金在生产各环节和不同占用形式的管理,使信贷资金顺利地实现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协助中小企业搞好清收盘活工作,尤其是帮助企业压缩不合理库存,解开“三角债”链条等,切实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4、正确处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人行要把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应把积极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各金融机构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中的金融风险,配合有关部门,促进中小企业规范改制,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防止企业利用改制逃废银行债务。

5、信用社在经营中应实现三个观念的转变:一是安全与效益并举的观念。要明确信用社目前不良资产多、潜在的风险大,这是客观存在的,要实现不良资产的降低和盘活,既要加大收贷、收息的力度,又要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形成,但不能“因噎废食”,为防避风险就不敢再放款。只有在防避风险的基础上加大投放的力度,掌握好存贷比例,确保备付金的合理、最佳运用,才能实现利润的提高和不良资产的降低。二是由面向城镇大、中型企业转变为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观念。农信社作为合作制经营的实体,过去那种求大、图省事、一味寻找好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放款目标的观念必须转变。实践证明,农户、个体私营经济才是信用社的最佳投资对象,虽然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但农户、个体私营业户信用强、风险小,所以,要选择好农村集体、个体和私营经济加大投放力度,对部分信用强、经济实力足的个体工商业户和农民必要时经考察可发放信用贷款,以不失时机地实现最佳效益,切忌惜贷。三是由“存款第一”转变为“安全、效益第一”的观念。确保存款的增长,壮大资金实力,是加大投放、保证支付的必要条件,但片面追求存款的增长,加之存款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成本必然加大,如果不转变经营观念,讲求效益,充分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势必造成经营亏损,长此以往,将无生存余地。

参考文献: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6篇

具体指标的选取建立在充分研究的科学基础上,统计方法规范,较客观和真实地反映现代城市林业的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林业的发展目标的内涵,将直接产生和间接影响产生的经济价值都考虑进去,选取的各项指标要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对于所要反映的要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代表性原则。在众多可以用来评价的统计指标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整个指标体系可以用指数来反映,分类指标也可以用指数或用特征指标来反映。整个指标体系构成的指标,既要从城市林业的直接产品价值方面考虑,又要考虑由城市林业生态和社会功能所产生的经济价值。

独立性原则。为降低信息冗余度,各指标间应保持相互独立,各指标不能由其它指标替代,也不能由其他同级指标换算得来,各指标应尽量避免包含关系。

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简单明了,含义准确,各项指标都必须是可度量的,所需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各项指标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即具有较强的可测性和可比性。同时要避免指标过多,体系过于庞大。

建立评价指标的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经济功能分析。

提高林业经济效益面临的新问题

在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时,既要看到林业与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事业具有共同性,即要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物质消耗、降低成本增加产出以取得更多、更好的劳动成果,也应该着重考虑林木生长的自然规律和林业经济规律,充分注意到它本身的特殊性,那就是林业从投入到产出,其时间之长、资金周转之慢很难有其他生产部门可与之相比。以杉木来说,一般一个生产周期要25年,松杂木生产周期则更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生产周期里,要投入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特别是营林初期投入比较大,其投入的资金又不可能逐年收回,而需要较长时间地占用。这就有必要认真考虑投工投资后计算利息这一因素,这样才能完整地补偿从投入到产出全过程所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同时,由于营林生产是多年投入,一次性收获,立木作为在产品固着在山地上的时间是如此之长,以致人们在计算利息时,不得不把前一年应付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从而形成复利状态,加之现行银行贷款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一般年限较长的,年利率均在20%左右),这就更使利息这一因素对营林成本有着极大的影响。以杉木为例,每亩投工投资按10元为基数,年利率仅按15%复利计算,则其本利和第10年为39元,第20年为131元,第25年为2584元,其利息竟为本金的十几倍以至数十倍。这说明在当时银行贷款利率还不高的情况下,群众已切身体会到营林投工投资必须按当时银行贷款利率以复利计算利息,才有利。

针对以上情况,当前评价分析林业经济效益,就要根据林业的特点,充分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的影响,认真研究如何搞好林木的速生丰产,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以尽可能减少利息支出。目前,这一问题已开始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林业经济工作者的注意,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其中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树种,并研究摸索出其最佳采伐期。对南方林区的杉、松木和其他树种来说,也都有个最佳采伐期的问题,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当然,对于某些材种来说,采伐期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它的工艺成熟而不是经济成熟。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贺州市;杉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林场改革

中图分类号: S79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74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国家于2015年3月出台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国有林场要以生态建设为主要营林目标,将林场营林引入市场机制,重点体现其服务性质,以服务生态、服务社会为推动力量,全力营造经济生态型林场。对于贺州市国有林场而言,其营林中主要以杉树为主,如何构建经济生态型杉林成为改革的重点。

1杉树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

1.1杉树的经济功能

杉树是松科乔木,木质硬度中等,纹理直,其特有的香味具有防虫的作用,是广西的特产树种之一。杉树商用时间只有十年左右,被用于建材、电力、桥梁、农具、生活用具等[1],是市场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占全国建材的25%。可见,杉树的经济功能能够为营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1.2杉树的生态功能

杉树种类较多,各品种的高度不同、冬季着叶方式不同,对于绿化的意义也有区别。但总体来说,由于杉树的根系发达,稳固水土作用明显。杉树虽不耐寒冷,但确喜欢在阴坡无风处生长,因此,在海拔500~4000米范围内均适合杉树的营林,对增加森林覆盖率作用较大。

2国有林场改革背景下杉树高效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特点

2.1贺州市林场区域营造杉树的立地条件

贺州市林场区域海拔平均在800米左右,土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地势利于排水等优良条件。另外,贺州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无论是温度、湿度还是光照和降雨量,都非常适合杉树的生长发育和丰产。为了配合《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落实,贺州市在杉树林营林中,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目的,进行纯杉林营造(大乔木品种和常绿乔木品种混交)、杉与细柄阿丁枫混交林营造,大大提高了林场的绿化面积和利用率。

2.2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特点

贺州市在响应生态营林建设中,以生态恢复为主导,在杉树营林中,注重对传统营林技术的缺点进行改革与创新,开拓出特有的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即从水土保持、生态混交林和不抚育三方面进行科学营林及科学管理。相较传统营林而言,其特点分别为:杉树营林不炼山,增加林地地上植被覆盖率;杉树大乔木品种与常绿乔林品种混交,杉树乔木与其他阔叶乔木混交,科学利用林场空间光照;精细化日常管理,肥水控制到位,及时做好林地补苗和疏苗。

3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效益分析

3.1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经济效益

贺州市在国有林场改革背景下,计划运用新型高效的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对林区进行科学营林,每公顷林场计划栽培纯杉木3330株。每公顷混交林中杉木为3000株,细柄阿丁枫为1110株。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在先期投入上明显比传统营林技术降低54.14%。主要是因为传统营林需要一次炼山和三次抚育,混交搭配少。而经济生态型为恢复生态为战略发展目标,在营林上采用不炼山、不抚育,虽然增加了混交林的面积和增加了苗木最初用量,但在苗木运输上加大了投入,但从其营林总体投入来看,节约资金十分明显(见表1)。

以杉木成材的周期大约为10年计算,经过10年的科学管理后,以杉木现行的单株立木蓄积量按0.186立方米计算,纯杉林可形成木材蓄积量619.4立方米;混交林中杉木蓄积量为558.0立方米,细柄阿丁枫单株立木蓄积量按0.245立方米计算,木材蓄积量为272.0立方米。以目前杉木的市场价格600元/立方米计算,可以得出传统型营林技术经济效益为37.1640万元,杉木与细柄阿丁枫混交中,杉木经济效益为33.4800万元,细柄阿丁枫市场价为450元/立方米,经济效益为12.4400万元,经济效益为而经济生态型营林总的经济效益则为45.9200万元(表2)。可以看出,贺州市国有林场在进行改革后,10年预期经济效益提高24.22%。

3.2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的生态效益

贺州市国有林场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后,将取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对促进区域生态恢复、保证国有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具有重要作用。

3.2.1水土保持作用明显 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采用不炼山营林,幼苗不抚育的技术,将林场林地的地表覆盖的植被加以保护,再配合乔灌木的强大根系盘扎作用,水土流失大大降低,春秋尘土飞扬的恶劣环境就会明显减少。而且混交林中的细柄阿丁枫生长迅速,根系发达,能够快速对水土进行稳固。贺州市全面推进杉树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将会每年最少降低固体径流量4.3亿吨以上,减少液体径流量658.2立方米以上。可见,新技术对水土保持作用十分明显,对于促进区域小生境的优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2.2绿化面积增大 新技术在杉树营林的整个过程中均保留地表植被,地表绿地面积比传统营林增长了50%以上。由于空间混交林的交替作用,林场整个空间的绿化面积成倍提高。每年可减少泥砂冲刷量15吨/公顷,大大降低了地表径流量,同时混交林的空间梯度对降低贺州市风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细柄阿丁枫是阔叶乔木,其水分含量较高,对于杉林营林起到较强的防火作用,对于促进生态型杉林的快速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生态循环向良性方向发展,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3.2.3林地空间利用率高,生态环境再造和谐生物链 经济生态型营林,将杉树营林生产为主转向以杉树营林服务生态恢复为主的营林计划当中,将贺州市有限的林地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地表、表上草类、灌木、竹林、乔木、大乔木等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环境,草木茂盛,吸引众多野生动物前来安家落户,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纯净的生态生物链,对改变整体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4结语

贺州市的气候条件、林地立地条件都非常适合杉树的生长发育。对于广西特用木材的树种――杉树来说,在《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指导下,采用创新的经济生态型营林技术,走服务生态路线,对改善贺州市的生态环境作用显著,经济效益可观。

参考文献

[1] 方树清,胡建文,项根乃,等.浙江林业科技[J].1995,15(02):16-22.

[2] 汤魁光.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13(05):106-107.

[3] 叶南珠.浅析杉树和马尾松混交林营造技术及生态效益[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4,(6):46-48.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经济效应影响因素;经营风险;分析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建筑项目开发经营的特点却决定了建筑业是高风险的行业。正确分析、从而规避项目经营风险是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建筑项目经营的风险性

如今,我国的建筑业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尤其是建筑项目以质量为前提的要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无法避免。

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包含在从项目实施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建筑项目中涉及到的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客观因素,以及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操作方法、管理制度等主观因素,都可以对建筑工程项目造成直接的质量影响,而且还有其他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一切都是建筑项目质量的潜在威胁。

另外,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施工质量是分阶段性的,涉及方面众多,这就为质量监管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强的建筑工程项目,若不参与整个过程的施工,很难在竣工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而一旦日后质量问题爆发出来,整个工程都将受到影响,承包商自然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合作共赢预防风险

1、科学合理的风险分配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几乎所有建筑项目承包商在对项目进行决策时,都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低风险高效益为项目目标。然而,经调查了解,目前我国74%的建筑项目合同均是由业主起草,然后再与承包商签订的。因此,业主自然会尽可能地避免承担风险,这就造成了承包商在风险上的被动。

与此同时,由业主、总承包商和分承包商组成的体系中,总承包商既要与业主签订合同,又要与分承包商签订合同,无疑是建筑项目风险体系的主要部分。

所以,对于总承包商而言,为了保证经济效益,应在另外两方的合同中合理分配风险。

(1)承包商与业主的风险分配

鉴于承包商在风险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无法预估的自然灾害等经营风险,应该由业主承担,这是合理且可行的,也是目前国内建筑业的“潜规则”。反之,若业主极力要求承包商承担这种无法预计的风险,那么将直接导致两种结果,一是承包商因风险系数太大而放弃,另一种即是对业主“狮子大开口”。

(2)风险不发生的利益分配

有所付出就应有所回报,风险分配原则中应明确承担风险的一方将会得到风险不发生而带来的经济利益。比如,总承包合同中因为承包商必须要承担对分包商的施工组织风险,而若分承包商管理能力较强,组织工作较好,则总承包商就能得到较高管理费的收益。

(3)风险分配应采取控制风险优先原则

鉴于风险的不可预知和可控制性,风险应优先分配给更容易控制风险的一方。比如:总承包商对分承包商在经营风险上,在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合理地放权,让分包商自行控制风险管理,如此分承包商得到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总承包商也节省了风险控制的支出,更是提高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效率。试想,若总承包商下的各分包承包商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控制风险的能力,那么总承包商就只等坐地收钱了。所以,风险应交予可控性强的一方,而对于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应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4)风险分配应符合业内惯例

参考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分配的历史资料,不但是对业内伙伴的尊重,而且这种有理有据也更方便与业主建立良好的沟通,同时在前人积累的经验中,也更容易结合实际对自身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控制。

2、合理进行风险转移降低自身风险

承包商风险转移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为工程买保险,在竞标时采取联合投标的方式,以及将工程分包出去等,都是转移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的表现。虽然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系数,但是并非是可以消除风险的办法,只是在程度上,将风险根据比例分成了几份。事实证明,往往不参与经营和管理、却承担风险的建筑项目投资者,受损的几率并不大,只要配以科学合理的监督大都会实现双赢或多赢。

三、减少建筑项目经营风险发生的方法

1、有效的风险预防是避免风险发生的前提

建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经营风险将贯穿建筑工程的始终,所以在工程实施之前就应对建筑项目实行科学而系统的风险评估。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针对性的经营风险方案,是取得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保障。

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之初,承包商就应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编写系统的抗风险计划。并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业主进行沟通以便进行良好的风险分配。当与业主达成一致风险分配意见后,方可编写风险预防计划和方案,并逐步开始实施。

建筑项目的风险评估不仅在整体上有要求,具体地对各分承包商、业主以及总承包商都有相应的要求。所以,在施工之初,做好项目的风险评估是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预防项目经营风险的重要开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风险评估中的信息采集

信息的采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环境的数据资料收集,类似工程项目的数据资料收集,以及工程自身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文件。就环境数据而言,如周围的地质地貌,天气气象等信息;相似工程类的资料收集可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以及参考此类工程的成功案例等都是风险评估中信息采集的第一手资料。

(2)风险评估需对建筑工程的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分析

掌握相应的资料只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接下来就要针对资料,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由于时间、地点、人员、设备的不同,所以在施工中难免会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发生,风险评估即是要从已掌握的材料中找到这些不确定因素,从而形成相应的风险预案。当然,如最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可与当地的气象部门联系,将当地的十几年内或者几年内的各个季节的气象变化进行统计,以便确定最佳的施工时间。

(3)聘请专家实施专业的风险评估

目前,在建筑业,尤其是一些较大的工程或者政府工程,都会选取“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工程的风险评估。①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项目风险评估专家成立风险评估小组,但只是名义上,实际操作中只是让一对一的会见,不让他们进行沟通。②让小组成员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以匿名的形式递交结果。③将受到的所有风险评估报告汇总,然后将汇总后的分析结果分别交予每个小组成员,并要求他们进行重新分析。④按照③的方法继续,直到得出相对稳定的答案为止。

2、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和风险审核

(1)对建筑项目实施风险监控

当对建筑项目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之后,承包商便应根据所掌握的具体材料,编制可行性的风险预警系统,从而达到对建筑项目“实时监控”的目的。风险监控是预防风险的重要环节,可以让承包商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因此及时形成风险应急方案,以避免给建筑项目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监控是风险预防的实际性实施,也是经营风险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它涵盖了项目实施的各个具体部分和施工过程,比如,项目所需要用的材料,施工设计方案、图纸,施工设备和人员,施工队伍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各个部门的实际执行效果等。

与此同时,风险监控的过程也是对项目之初未预料到的或者突发性风险补充的过程。如果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风险,那么系统的风险监控体系就会及时得以发现,从而使承包商可有效地编订附加风险计划,从而达到了更好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

所以,它是监控项目进展以及与项目相关环境变化的工具,是保证风险预测与实际效果达到统一的有效措施。鉴于此,承包商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制度,利用当今的科技手段以及优秀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项目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监控。才能达到有效预防和发现潜在风险的目的。

(2)对建筑项目进行风险审核

所谓项目风险审核,即确定项目风险监控活动以及相关监控结果,与项目风险的应对计划和风险管理计划是否相达成统一性,以及在符合计划要求的基础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所以,建筑项目的风险审核对项目监控有促进作用,也是检验项目监控是否有效的有效机制。承包商应注重风险审核,尤其是应针对性地对风险系统较高且容易发现潜在风险的财务部门进行专门的风险审核。

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是企业运行的中心,承担着重要而复杂的财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核工作,提高财务风险意识是预防经营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公司应根据建筑项目的特点,建立较完备的财务风险审计系统,同时在具体的项目管理中,给予财务部门以大力支持。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管理,建立完整而合理的财务机制。比如可开展进行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教育工作,明确奖罚分明的财务人员管理体制,使公司财务内部拥有积极而健康的工作热情,避免因为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道德问题导致的财务风险。2.协调各个部门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各分承包商的财务统计工作应与公司财务部门达成有效的沟通。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资金回收效率,对此可建立专项的财务风险审核机制,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拖欠现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比如官司等。

3、项目经营风险的控制

(1)将项目风险管理与经营管理有效结合

想控制好建筑项目的经营风险,就要与项目经营管理形成良好的配合,建立完备的项目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无论从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还是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上看,项目经营管理和项目风险管理都是一致的,都是以加速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为前提,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建筑工程项目受众多因素影响,可谓无处不在,这间接地影响了项目进程、增加了项目成本。所以,项目风险管理是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而为了有效的规避项目风险,企业就应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将风险管理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如此才能让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项目风险管理在与经营管理的配合过程中,更应讲究方法,并且从细节入手,根据风险监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理性的风险分析,并与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计划工作和实际完成工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是否存在较大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对差异较大的,应对具体情况进行重新的评估、审计,从而形成新的应对风险方案。

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应对项目经营管理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带着项目风险的思想去进行经营管理工作,并逐渐让他们形成一种定性的习惯。同时,对于项目风险管理者应给予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但要了解项目中常见的因素,也应对一些不容易窥见的潜在风险有一定的防御手段和风险应急措施。同时,要与各具体项目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定时或不定时的进行“微服私访”,寻找可能产生经营风险的潜在因素。

(2)提高对企业外部风险的意识

在保证企业内部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项目还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比如金融危机,自然灾害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变更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控制上,对外部风险的考虑也十分重要。

在这方面,建筑项目风险管理者应提高对社会经济、法律的风险意识,注意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形成风险预案,若真的发生了此类风险,则可迅速启动风险预案,使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经营风险在于预防和控制,亡羊补牢已经标志着经济风险控制的失败,经营风险,只有在其发生之前列入计划方案,或是在发生之初将其挖出来解决,才是避免经营风险产生的关键。只有有效的经营风险评估和经营风险控制,才能让建筑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世萍.李会生.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防范经营风险[J]江西煤炭科技,2012(1)

[2]王甲辰.建筑项目开发经营风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J]公路,2009(4)

[3]王世明.浅谈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2)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9篇

一、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特别是在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之中,在经营管理的理念在认识上依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区。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始终在经营管理的理念上没有将建设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并没有看到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环节上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特点。正是在这种管理人员对经营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才导致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偏颇”现象。大部分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对于企业的管理而言,其仅仅是对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等的管理,他们并没有清楚的看到建筑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无论是在施工人员的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安全度上,还是在工资待遇、食宿条件上等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具有特殊性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而并不能仅仅局限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之上。

2.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仍旧存在。

对于拖欠工程款的现象而言,是目前建筑施工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导致此问题的出现,首要责任在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原因。因为很多建筑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往往只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顾忌到施工人员的个人利益,也严重忽视了作为企业本身所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另外,企业主管部门在监督的力度上严重不足。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工资发放情况等应该及时的进行检查、落实,从而让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工资都能够得到保障。但是,目前很多主管部门对于那些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并没有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

二、改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

1.经营规模要充分体现“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即是在一定产量的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得到不断的下降。其是由于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基本不变,新增的产品为其分担了更多的固定成本,以此让总成本得到降低。通过让固定成本的产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分担,来从产量的角度让总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显然,规模经济是企业最大限度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必须让规模经济在自身的经营规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而言,固定费用的多少将直接反映着企业规模的大小,并且其在一定时期内是具有相对固定性的,而规模是否经济,则必须通过与经济规模的联系来得到有效的衡量。总之,要想较好的处理企业规模与经营规模之间的关系,让企业最大化的获取利润,就必须让规模经济在企业经营规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首先,在规划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人力资本,是建筑施工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将人力资源的管理放在战略的高度之上,根据整体发展的战略以及外部竞争环境的实际需求,来对能够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预测,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分析,通过对人员结构的改善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模式向管理技术型模式的转变。其次,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以此来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将考核评价所提供的信息作为员工薪酬分配、培训、提拔等诸多环节的重要依据。同时,始终应该坚持奖惩并举的管理措施,以此来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显然,员工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而言,必然具有促进的作用。

3.综合治理拖欠工程款,降低资金成本。

首先,相应的主管部门应该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金到位情况以及拖欠工程款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于那些存在拖欠工程款情况的施工单位,主管部门有权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甚至发出“停工令”,以此来让施工单位的权益受到保护。其次,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而言,其每月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上报的实际完成工程量,在审核确认之后,有权根据审核的工程量以及相应的合同付款规定,来采取银行托收的形式向建设单位收取一定的工程进度款。再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对于已经竣工的工程应该及时的办理相应的工程决算,对于那些已经送审的决算,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委派专人进行跟踪联系。而对保修期内应该维修的分部工程也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处理,以此来为工程决算的顺利办理清理障碍。另外,对于保修期已满的保修金、尾款,应该及时的进行催讨、清收,而那些长期不按时偿还保修金、尾款的单位,则应该采取法律诉讼的手段。只有这样,拖欠工程款的行为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竣工的决算也才会有法可依。

4.全过程管理,降低项目成本。

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对施工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强的需全员参与的科学管理工作。其实质是为了降低消耗和增进利润,进而达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某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又如某项目经理部技术员提出了一个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为项目部节省了数万元的支出。此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奖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技术发明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部更进一步的技术开发,也不就不利于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三、结语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0篇

2013年12月12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明确从2014年1月1日起,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2014年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收入大幅下降,同比下降82.7%,而增值税收入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73.9%。铁路运输企业实行营改增,有利于促进各行业间的的税负均衡,再加上现行物流业,运输业的市场发展迅速,为铁路运输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市场化过程。

但是在实践中,交通运输业在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企业实际税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了。税负的增加到底在铁路交通运输业是否具有代表性,营改增的推行是否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发展?本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营改增实行前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总结铁路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及效益的变化情况,并为营改增政策的完善,提一些自己的意见建议。

“营改增”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1.“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影响

营改增后,进项税进行了一定的抵扣,导致了企业的营业成本降低。对于铁路运输业,一般来说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设备运转成本、设备维修成本、银行贷款利息和其他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费等。在成本方面符合票据抵扣的可以进行进项税的抵扣,不必进行增值税的重复征收;交通运输企业对购买的固定资产进行进行税额抵扣,一方面减少企业应纳的增值税额,另一方面减少了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根据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直接减少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减少,使得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内,交通运输企业利润得以增加

2.“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的影响

实行“营改增”,由于计税基础改变,营业收入不含税价,在原有的定价体系下,降低了交通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少企业利润。

假设企业销售单价S 和销量P 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在转型前的收入为S×P,然而在营改增后企业销售货物中的价格中含有11% 的销项税税额,转型后的营业收入可以表示为S×P/(1+11%)。我们可以看出1/(1+11%)小于1,由于销售价格还要加上增值税,所以可能导致销量下跌,那么企业的营业收入在营改增后有所降低。

3.“营改增”对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影响

企业进行营改增后,增值税从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下排除,营业税金及附加项下的企业城市建设税和教育费是以增值税税额为计价基础,企业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假设取得收入M元,计入利润表的营业成本为A元。增值税为M/(1+11%)×11%-A/(1+17%)×17%,营业税为 3%×S,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综合税率为C,其中C=3%+7%=1,则当(0.0991M-0.1453A)×c>0.03M,即0.0691M>0.1453A时,营改增后营业税金及附加大于未实行营改增时的费用,反之,营改增后营业税金及附加小于未实行营改增时的费用。这一举例说明了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变化会引起交通运输企业利润的变化。

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挑战

1.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营改增实行初期,还缺乏完备的经验

由于纳税主体征收标准的不同,小规模纳税人,我国采用简易计税办法,“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有所降低。但铁路运输企业大多数属于一般纳税主体,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税率的大幅度提升,导致销项税额过大。存在一定的税负增加的情况或者风险。

实行不同税率的交通运输业与服务业部门在实际的缴税过程中,很难对不同的征税种类进行区分甄别,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缴税方面的人力成本。另外,进行营改增之后,要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相应机构进行调整,采取统一管理的办法进行增值税征收。前期只涉及票据层面的调整,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铁路运输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但基于我国运输企业目前存在的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深化改革势必影响到部分利益团体,为增值税的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

2.铁路运输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

在铁路运输企业企业实行营改增一年的时间里,企业也在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积极融入改革的热潮中,发挥产业内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相信企业能通过建立新的制度,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从而带动铁路运输业的上下游企业加速发展。

3.扩大抵扣范围

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扩大进项抵扣范围。实行营改增之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稍有增大,从成本上到费用和固定资产都要考虑可抵扣与不可抵扣的税目。根据“营改增”的政策相关规定,铁路运输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维修用材料、电力等相关应税服务时,其增值税进项税是可以进行抵扣的,但是必须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作为实现进项税抵扣的重要依据,如果能够及时合法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就可以有效减轻税负。

4.税负筹划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国的税制监管也愈加严格。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税收筹划工作的展开,税收筹划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政策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税制监管,及时发现营改增过程中的问题与矛盾;另一方面,企业内部要完善税收筹划的会计处理制度,例如对于存货的非正常损失如何会计处理都要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同时对于企业自身的纳税身份认定也要明确,避免假造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获取专用发票来降低自身税负的行为。

5.制定合适定价策略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1篇

一、商业银行的利润构成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利润的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一)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投资净收益

(二)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提取(或转回)的资产损失

(四)净利润=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所得税

当金融企业资产质量产生风险时,是通过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来补偿相应的资产质量风险。上述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中所指的提取或转回的资产损失就是指金融企业经营当期所应提取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

可以看出,连接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的纽带是资产减值准备。通过提取减值准备,一方面保障了资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经营成果。《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五条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度终了时对各项资产进行检查,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准备的项目主要包括:贷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各项应收款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抵债资产。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现状

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是呆账准备,执行的是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即“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提取呆账准备金的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的计提比例。呆账准备金期末余额最高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从实际执行情况看,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基本上是按照年末呆账准备金资产余额的1%差额提取,尚未依据谨慎性原则,以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为基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两种计提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举例如下:

可以看出,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计提呆账准备金余额应为133.5亿元,而按贷款余额的1%计提呆账准备金余额为10亿元,二者相差123.5亿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准备金计提不足的情形大抵如此。

三、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利润考核体系

鉴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沉重,且在短期内难以足额计提准备金的实际情况,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利润考核体系,才能够全面地反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历史包袱消化情况。在不可能一次性解决历史包袱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模拟计提准备的方式建立起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利润考核体系的设想如下:

(一)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投资净收益

(二)经营利润=营业利润-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含消化不良资产)

由于尚未实施全面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除了通过呆账准备金核销不良贷款外,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营业外支出”消化不良贷款以外的其他不良资产。

(三)账面利润=经营利润-准备金提取-营业外支出(消化不良资产)当期消化数=准备金提取+营业外支出(消化不良资产)

(四)净利润=账面利润-所得税

(五)考核利润=本期账面利润+X(上期数)+Y(上期数)-X(本期数)-Y(本期数)

X是指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计提准备与现有呆账准备金余额相比不足部分;

Y是指除不良贷款以外未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其他不良资产的预计损失金额。下面举例说明利润考核体系:

上述示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A:账面利润相同,经营利润不同。

2000年与2001年账面利润相同,但当期准备金提取及营业外消化不良资产数2001年要大于2000年,说明2001年不良资产消化力度要大于2000年,反映在经营利润上,表现为2001年经营利润大于2000年。

B:经营利润、账面利润相同,考核利润不同。

2002年度与2001年度相比,经营利润、账面利润相同,说明这两年核销不良资产力度相同。但2002年考核利润要好于2001年,可以看出2002年资产质量改善幅度大于2001年,说明除了通过核销途径外,2002年资产质量保全工作要优于2001年。

C:经营利润、考核利润相同,账面利润不同。

2003年与2002经营利润、考核利润相同,说明这两年经营情况、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情况基本相同。只不过2003年度多核销了不良资产,在经营利润相同的情况下,表现为2003年账面利润小于2002年。从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看,我们最终需要的是能够体现资产质量的效益,是夯实资产质量后的效益。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由于尚未建立全面的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制度,账面利润并不能真正体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同时,在大量不良资产不能按照谨慎性原则足额计提准备的客观背景下,也需要客观衡量国有商业银行消化历史包袱的进度。只有建立多层次的利润考核体系,才能全面地反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效益、资产质量和历史包袱消化情况。

下面举例说明利润考核体系最终的构成情形:

当按照贷款五级分类计提准备与现有呆账准备金余额相比不足部分和其他不良资产损失全部消化完毕后,考核利润与账面利润完全一致,“考核利润”的概念将退出历史舞台。建立全面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后,对应《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构成,当期消化数就表示金融企业按规定提取(或转回)的贷款损失和其他各项资产损失,经营利润即指利润总额,账面利润即扣除资产损失后利润总额。

四、建立利润考核体系的保障措施

利润考核体系并非只是一个数字概念,从更深刻的意义看,多层次利润考核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树立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全面的资产质量分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将资产的安全性与经营的盈利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树立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观念和全口径不良资产的观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必须要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注重企业未来的、潜在的盈利能力,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商业银行要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就要做到既保持账面利润的适度增长,又要把账面利润最优与压缩不良资产和消化历史包袱结合起来,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必须从商业银行整体价值最大化的观念出发,树立起全口径不良资产的观念。不能只看到不良贷款中存在的风险,还应该看到不良贷款以外的风险资产中存在的隐患和损失。

(二)建立全面的资产质量分类体系。建立利润考核体系的前提条件是掌握银行现有的资产质量情况。以往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监控主要体现在不良信贷资产上,通过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现对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控。对不良信贷资产以外的风险资产缺少监控考核,也无从掌握其他资产损失情况。为此,建立涵盖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的全面的资产质量分类体系就成为管理的必然选择,重点是建立非信贷资产质量分类体系,全面掌握非信贷资产中的风险损失情况。

(三)非信贷资产的分类及风险。非信贷资产是相对于信贷资产而言的,在整个资金运用中除信贷资产以外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构成了非信贷资产。按照非信贷资产是否生息,可以将其划分为非信贷生息资产和无息资产。非信贷生息资产包括存放款项、拆放同业、买入返售债券、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从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看,非信贷生息资产业务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除了信贷业务以外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无息资产是指由于经营需要或因主客观原因形成的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等。

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同时来源于非信贷生息资产和无息资产。非信贷生息资产的风险来源于债务人偿债能力的变化,当债务人由于经营不善等各种原因造成偿债能力不足时,生息性非信贷资产就产生了风险。无息资产的风险来源于这种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从“资产”的内涵看,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当无息资产这种不直接产生收益的资金占用已经不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时,风险随之而生。非信贷风险资产就是指非信贷资产中具有上述风险和损失的、因主客观原因形成的资产占用或垫款。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汽车4S店;移动服务;投资回报;售后维修

一、背景

当前,随着北京及周边省份相继出台“限购、限行、限迁”措施,造成北京汽车4S店效益下滑,竞争加剧,经销商经营重心已由售前转为售后,并尝试利用创新经营模式来提高售后服务质量。

传统的汽车售后服务是4S店主动预约客户或客户未经预约直接到店进行车辆修理,程序上包括客户将车交给4S店售后服务顾问,4S店售后部门技术人员对车辆故障检测,确定备件、工时,客户确认信息,将车辆交由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作业,维修完成后,交车给客户,客户结算维修费用。而完成上述过程,首先需要客户进行售后预约,送车到店,赶上距4S店路途较远的,还须长途跋涉,到店后,还需要等待检测,这些无形中都在增加客户成本和花费必要的时间。

二、移动服务项目介绍

移动服务是一种新型的售后维修模式,是4S店服务的拓展与补充,通过移动互联终端或借助厂家互联网平台,延伸售后服务触角,可以实施“上门服务”和“点对点”服务,实现客户车辆的原地保养维修服务,方便车主,降低维修费用和客户的等待时间,能够极大地提升客户满意度,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售后经营业务。

该服务主要是通过对特定的货车进行改装,增加发电机、空压机,举升机,外部改装增加lED设施、悬挂logo标识等措施,使一台货车及三名员工,就能承载包括汽车除钣金喷漆之外的汽车维修诊断、汽车维修服务。另外,移动服务业可起到宣传推广品牌的作用,在进行移动维修服务时或是参加大型车展、会展时,作为售后服务的创新模式,也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增加潜在客户。

三、移动服务车的基本参数需求设定

通过对移动服务承载的功能的梳理,移动服务车基本构成包括额定载质量705kg的小货车,能够加装相关设备及承载维修工具;单相直流12Vd,6-QW-100MF的蓄电池,用于满足车辆在未接入外接电源的条件下,满足车载举升机的正常使用;剪式升降机,加装在车辆背板上,可以通过方便控制起落进行车辆维修作业,还可以方便收起,满足车辆正常行驶;随车工具设备,满足除钣金喷漆之外的所有车辆其他维修作业之用,主要是保养、快修,保险出单的设备工具。

四、项目投资及经济效益

本部分通过北京金泰汽贸旗下标致4S店成功运营移动服务车项目所得到的一些经验数据,对移动服务车运营的各项成本、收入、费用情况进行分析,来判断移动服务车的经济价值。

1.车辆及设施设备成本

车辆及设备成本包括四部分,车辆整体部分,包括底盘、起重装置、车厢底架及框架、车厢部分、后尾板框架、控制部分(液压、电气)、表面处理及标准件、辅助设施、特殊设备、制造费用,共计410920元;车辆购置税、保险,共计380000元;车辆喷涂改装,共计30000元;随车工具设备,包括车辆诊断、维修设备、笔记本电脑、针式打印机、led设备,共计57315元,以上移动服务车车辆及设备成本合计645235元。

2.测算用电、用水、用油耗能情况

移动服务车开展维修业务的设备工具用电量,经测算:举升机功率11kw,1.2h/天,日用电量13.2;轮胎平衡机0.8kw,1.2h/天,轮胎拆装机1.5kw,3h/天,合计用电量301.5元/天;用油按每月10000元计算,主要用于车辆日常行驶之用;维修用水很少,测算时予以忽略。

3.测算人工费用情况

在移动服务车辆投入运营后,人员方面设置三人,高级工、中级工、学徒工各一名,以目前北京东风标致汽车4S店用工平均成本计算,高级工610元/天,中级工458元/天,学徒工183元/天,日平均人工费用合计1271元。

4.其他经营管理费用情况

由于车辆承载移动维修作业功能,车辆负重过大,维修保养较为频繁,预计维修保养费用44000元/年,其他随车设备维修费用预计2400元/年。

5.维修收入测算

汽车维修收入包括工时收入和配件利润,以东风标致汽车4S店品牌为例,假设单车收入为800元,预计移动维修车每年维修车辆为1000台,维修利润为80万元;每年参加各种会展的时间为10天,会展收入为10000元/次。

6.投资回报分析

经测算,每年产生维修利润18.37万元,车辆及随附工具设备投入64.5万元,投资回报期约为3.5年。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3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需求也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交通拥挤、阻塞和“ 停车难、乱停车”更加严重的现象,已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问题,许多城市商业区的交通及车辆停放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城市综合体是从2006年开始出现,由购物中心、公寓、住宅、酒店、写字楼等组成,均在一个区域内,其中购物中心内还通过一条大型室内商业步行街与各大主力店自然衔接为一体。

城市综合体的规模,特大城市为100万平方米左右,大城市为50-100万平方米左右,中型城市为30万平方米左右。按照现有100平方米配一个停车位规定,最小的城市综合体须安排3000个停车位,按平均每个车位占用33平方米建筑面积,需按总建筑规模的30%配置停车场。

现实的情况是,虽然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停车位设置远远低于30%的配置水平,大部分停车位设置甚至10%的水平都达不到,但许多停车位却经常处于空置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停车库设置方式主要以集中式为主,而且大部分设置于地下,对于城市综合体建筑这样一个大尺度的建筑而言,单一而集中设置于地下的停车场,其服务半径太长,其后果是直接影响有车一族的消费和城市综合体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城市综合体不同的场地内的交通及停车方式对城市综合体经营的影响,提出城市综合体停车方式的建议,便利城市综合体直接用户(包括消费者、商户),提升综合体周边建筑及群体使用价值等,促进城市综合体经营的良性循环。

二、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设置方式

城市综合体大部分位于城市中心或副中心,土地资源昂贵,停车场设置方式一般采用地下停车场、停车楼、屋顶停车场、机械停车等方式,地面一般不设停车场。

1.地下停车场

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向地下延伸。由于地下空间具有多方面优点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扩大城市空间容量,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城市绿地,保持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减少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轻灾害,节约能源等,因此,在我国各城市综合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停车楼

停车楼包括独立停车楼、联通式停车楼、分层式停车楼。

独立式停车楼是指为汽车专门建设的独立的用于停车的建筑物,在城市综合体中很少使用。

联通式停车楼是指为汽车专门建设的独立的但与城市综合体其他功能的建筑物相连的停车楼,在城市综合体中部分使用,如北京金源购物中心。

分层式停车楼将商业价值很大的低层空间开发为商业空间,而将上部商业价值不大的空间作为停车空间,例如地处商业黄金地段的上海香港新世界商厦将地下及一至六层裙房作为商业空间,七八九层作为停车空间,之上为高层塔楼部分办公空间。在寸土寸金之地,是一种解决停车空间的好办法。

3.屋顶停车场

相对于地下停车,屋顶停车建设成本较低,又不占用地面土地,因此许多开发商更愿选择将屋顶设计为停车场。缺点是如若楼层较多,屋面标高很高的话,则汽车坡道会很长,占用大面积空间,投资效率低。另外屋面停车使屋面景观比较乏味,还需考虑适当景观处理。

4.机械停车

机械停车随着城市用地强有力的开发建设,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尤其是停车供需矛盾最突出的中心商业区,由于城市用地的紧张和土地价格的昂贵,要开辟较大面积用地来建设地面或坡道式停车场显然行不通。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设置灵活方便等优点,在当前停车泊位供应严重不足、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长和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发展机械式立体化停车已刻不容缓。

三、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设置方式优点与不足

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消费环境(从单纯购物到多元化消费)、商业设施(从购物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更新换代。从居民出行与抵达工具的角度看,交通工具也从比较单一的公共交通发展至多元化交通,其增长最大的就是私人汽车。

由于私人汽车群体是城市综合体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停车和发车是该群体到达与离开城市综合体的第一和最后一个场所,因此,停车场的设置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城市综合体的运营与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受地下空间免地价、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等因素的强烈利益吸引,加上对新型城市综合体认识不深,在国外甚至在先进发达国家都无案例可供参考借鉴的情况下,目前我国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基本上延续原有停车场设置方式,将停车场全部设置于地下。单一的停车场设置方式,必然形成以下的不足:

1. 分流方式的先天不足

人、物的分流方式有水平分流方式、垂直分流方式及混合分流方式。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将停车场全部设置于地下,主要分流方式为垂直分流方式,造成分流方式的先天不足。

2. 造价高昂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地下停车场都按标准高配设置,地下二层早已突破,大部分在地下三层,有些甚至达到地下五层。开挖深度的增加,由于施工措施维护、消防、防灾、采光通风、环保、停车位面积加大等原因造成单位车辆停车位造价的成倍增加。

3. 停车场设置层次低

受地下空间环境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设置只能满足能停车(有车位)的层次,不能达到好停车(安全、易达、愉悦)的层次。

4. 管理维护成本高

与其他停车方式相比,由于环境空间的限制,增加了通风、采光、防灾减灾、单位停车位面积等使用成本,地下停车场存在管理维护成本高的不足。

四、创新建议

1. 转变观念

城市综合体是因应中国市场消费环境(从单纯购物到多元化消费)、商业设施(从购物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更新换代而产生的,其停车场设置方式要从开发商角度出发转向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要求设置停车场。

2. 克服单一停车场设置方式

由于公共场所的停车配置标准时间落后于私人汽车的发展,造成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停车场设置标准在高配的情况下仍然不足,而设置方式单一化,则加剧了这一矛盾。因此,要根据使用者、场地、功能、技术等条件,科学、人性化设置不同方式的停车场,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与要求。

3. 创新停车场设置技术,提高停车效率与效益

目前,我国停车场基本上是平层一部车,空间利用率较低,可通过机械停车、错位停车、屋顶停车等手段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停车效率。

另外,学习先进停车设置方式,提高提高停车效益。例如,适当发展联通式停车楼,达到人、车同时与消费场所的无缝连接。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物权法》;实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修改,成为中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它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物权法》的实施在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物权法》的实施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1.规范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机构,完善登记制度,明确登记机构错误登记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将不动产物权登记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把不动产物权登记机关与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形成对应关系,从而产生多头登记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不完全统计,针对不动产、动产抵押和有关权利质押的登记部门,分散在15个部门中进行。其中,动产抵押登记部门最为混乱,共有9个,而且这些登记部门相互之间,甚至同一部门内部各地区之间,互不联网,难以查询[1]。因为登记制度不完善,还造成程序繁琐,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对登记机关由于登记失误造成的损失,难以索赔。《物权法》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属地原则,即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负责登记,从而减轻了抵押人和银行的负担,也方便银行查阅、复制有关不动产的登记资料。与《物权法》登记机构采用实质审查模式相对应的是,在因登记机构的过错造成错误登记时,登记机构必须对因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此类索赔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2.设定浮动抵押,扩大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选择空间

实践表明,现行《担保法》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一些有价值的流通性很好的财产如应收账款、存货、保险单等不能作为担保物,融资担保交易过分依赖于不动产担保,担保法律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事实上,沿海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已经在尝试接受新的担保物,比如存货和应收账款。福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就开始探索存货质押,他们选择容易变现的钢材、棉花甚至海货作为担保物,实际上效果都比较好[2]。浮动抵押是指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包括现在和将来可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标的设定抵押的一项新型担保制度,其标的物覆含范围很广。《物权法》明确规定将抵押权的标的物限定为现有及将有的动产,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这种规定增加了各种市场主体获取贷款的条件和机会,也增大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选择空间,对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顺利融资和发展壮大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修正担保实现规则,简化担保实现程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全

《物权法》明确抵押权实现的途径为协议和诉讼。协商实行抵押权不是银行提讼的前提,只要实现抵押权的条件具备,银行就可以不与抵押人进行协商,而直接求助司法程序。《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这是一个非诉程序,法院通过对抵押权登记等证据的审查,即可裁判实行抵押权,包括允许强制拍卖抵押财产[3]。这种非诉程序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保全的成本,提高了实现抵押权的效率。

4.增加质押物范围,拓宽担保渠道,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1)应收账款出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现有应收账款5.5亿元,一般企业流动资产的20%-30%是应收账款。很多高科技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多,厂房和办公楼可以租用,机器设备大多为融资租赁,即使企业未来盈利可以预期,但因缺少有效贷款担保,难以从商业银行取得融资。在国外,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已经是国际银行业通用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通常有着比机器设备和知识产权更高的担保价值。商业银行通过应收账款作为担保融资业务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贷款因过分依赖不动产抵押方式而形成的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可以开拓新的客户群体,提高理财水平,创新信贷结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竞争力。

(2)设立最高额质押,节省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最高额质押权具有普通质押权所不具有的功能,其创设的目的在于配合继续易形态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因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最高额质押权的创设对于银行和质押人来说可以简化手续,满足持续交易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在最高额质权的适用上,除质押财产转移质权人占有之外,其最高额质权的确定、效力、作用等方面可参照《物权法》有关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定。

(3)用依法可转让的基金份额设置质押,扩充投资人的融资担保工具。近两年,基金作为一种良好的理财方式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基金份额受益权质押具备较强的流通性和可变现性,设定质权和实现质权比较方便。用基金份额作为担保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享有较高收益的同时保证资金运转,另一方面也使银行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

5.物保与人保并存情形下担保权实现的顺序问题得到修正,体现意思自治,有利于商业银行维护自身权益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担保权的问题,《担保法》所采取的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模式一直颇受争议。《物权法》在此条上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结合的模式,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第一,本条改变了《担保法》“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作为实现债权的条件,扩大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商业银行可以从保护债权的角度出发,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抵押权实现的条件。其次,当物保和人保并存时,当事人可以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顺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对实现债权顺序的约定,掌握未来实现债权的主动性。第三,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商业银行在第三人提供物保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实现担保的顺序,以维护自身权益。

6.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区分,有助于商业银行权益的保障

《担保法》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此条将合同债权的变动和担保物权的变动混为一谈。在不动产物权抵押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抵押合同签订后,抵押人违约不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抵押合同不发生效力的情况,作为抵押权人的商业银行就将面临既不享有抵押权,又不能寻求合同法上权利救济的局面。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合同生效而不动产物权变动未成就的情况下,认定合同有效,这样虽然不能得到物权的保护,但是可以根据生效的抵押合同要求抵押人承担违约责任,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债权请求权。同样,在出质人怠于交付质押物或质押权利凭证时,质权人有权根据合同请求其交付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有助于商业银行等质权人权益的保障。

二、《物权法》的实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商业银行必须重视担保物权诉讼时效的变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结束后两年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我国民法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2年。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主债务提讼的同时要求实现抵押权。这一规定比《担保法》司法解释减少两年,不利于商业银行银行接受、处置抵债资产,实现抵押权。今后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或管理抵押资产时,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满前,及时行使担保物权,避免抵押权因期间届满而失效。

2.商业银行接受异议期间的不动产抵押,将面临无效的风险

异议登记是真正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针对不动产登记簿的正确性提出异议而向登记机关申请的登记。与更正登记不同,异议登记是暂时中断登记簿的公信力,维护真正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异议登记作为一种保护真正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临时性措施,对登记记载的权利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限制其按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去行使权利(将其处分行为规定为无效行为或效力待定行为)。申请人在异议登记十五日内不的,异议登记失效。此规定虽然给予不动产真正权利人在不动产错误登记情况下的权利救济,但是相应对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必须对抵押物的物权归属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确保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如果银行在异议登记期间接收该抵押物,一旦登记更正后的权利人不追认,则抵押不发生效力。因此银行如发现抵押物处于异议登记期间,则不应接受,要求借款人更换抵押物,或待异议登记失效后再办理。

3.商业银行应当准确适用法律冲突规则

《物权法》颁布后,将会形成《民法通则》、《担保法》、《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三足鼎立”的态势。物权法一百七十八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对这一条文,笔者理解为:《担保法》与《物权法》就同一事实和行为作出不同规定的,适用《物权法》;《物权法》没有规定,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的,依然应当适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民法通则》关于担保物权规定较为笼统,条文具体适用方面缺乏操作性,因此在担保物权的具体解释上与《物权法》不一致时,应当适用《物权法》。超级秘书网

笔者认为:《物权法》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的登记,动产质押,物权保护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都与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息息相关。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需要,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法律规定,针对发生的变化,梳理现行的规章条文,与《物权法》的新规定一一对应,调整相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将法律新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融入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中。第二,加强对《物权法》的学习和掌握,研究资产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担保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相关合同,避免因《物权法》实施中的新规定带来的风险,确保商业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41.

[2]余欣.《物权法》破解金融困局[J].中国金融家,2007,(4):26-28.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经营效益

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欠佳的表现及原因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的效益总体表现不俗,然而也存在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欠佳,有的甚至出现难以继计的现象。这部分信用社要么是资金紧张,收息率低下,信贷风险比较严峻,要么就是资产质量不高,盈利每况愈下。旧的亏损尚未弥补,新的亏损又在增加,亏损额不断递增;再有就是管理模式不尽合理,形成巨额的费用支出。

造成以上效益低下的原因在于:一是部分金融机构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管理。表现为经营规模上超负荷运行,盲目扩大信贷规模,大量拆借资金,不讲成本效益,既不利于分散风险,又不利于提高效益。二是有的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受不正之风等的影响,促成了信贷质量不高,风险加大。在信用社投放贷款的企业中,由于部分企业、贷户效益不好,因而就存在着有意赖账、逃债的现象,缺乏还款意识,使信用社的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有的企业借兼并、破产之机转移,使信用社债务悬空,大量资产流失,风险不断加大。三是人为的管理因素漏洞,是信用社费用成本加大、引起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的途径。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要想提高经营效益,就要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社为家,树立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思想,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1.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搞好农村信用社的培训工作是企业获得高质量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一是抓好岗前培训,无论是何种渠道招收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才能上岗,做到持证上岗;二是人教部门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培训,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同时培训;三是选送骨干和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四是鼓励职工自学或函授学习。与此同时要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不断探索建立符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把企业信念、企业精神、工作作风、思想政治工作、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展露农村信用社全新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健康发展的保障。

2.建立科学的用人管理机制,树立“两大理念”。一是树立新型人才理念。树立“以特长、业绩、贡献取向论人才”的务实人才观念;二是树立人才经营理念。采取有力措施用好现有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给员工灌输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激发全员为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望而不断追求、积极进取,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促进农村信用社事业的发展。三是优化“增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要特别重视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信用,有些高级人才很难在内部培养,应及时引进业务急需人才,从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大胆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广开门路,招贤纳士:一是严把进人关,克服迁就照顾,根据需要招聘大专学历以上的青年到农村信用社;二是提高员工素质。对那些素质不高,工作上不思进取,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地要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提高;对那些屡教不改,经常给信用社造成损失的人,要毫不留情地按待岗、辞退处理、直至开除公职。通过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透明的决策机制,严格的内控机制,才能解决经营效益不佳,竞争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实现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和经营效益的明显提高。

3.建好“两支人才队伍”。一是建设一支优秀的干部人才队伍。严把入口关,继续坚持凡进必考,凭能力、凭业绩和思想道德水准选用干部;二是严把使用关,鼓励后备干部到一线去锻炼、去提高、去创造业绩。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同时强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源头培养。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融入新的经营机制。首先要在如何用人上下功夫。人是生产经营好坏的首要因素。因此,人事行政部门要对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实行严格的审定,并建立日常经营行为跟踪档案。

同时对信用社经营风险实行领导终身连带责任制,促使其一心扑在经营上。真正使信用社在能人手上操作运转,而对于平庸者坚决实行下岗,从管理层上杜绝人为因素的风险。其次,要抓好基层队伍的建设,实行人员优化组合。选用一批精湛能干、训练有素、技术过硬者上岗,淘汰一批光吃饭不干活的员工,以此达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严格财经纪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现象,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在这一方面,监察部门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之所以目前部分农村信用社由于腐败行为造成经营效益低下的现象还存在,就是因为监察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漏洞。因此,监察部门要提高案件查处力度,给腐败行为以强有力的震慑,这是监察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强有力武器。

4.努力增收节支,降低经营成本增收节支,要从每个细节、每个人做起,要从水电费、车辆使用修配、房屋修建与装潢、招待费、会议费等费用上严格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费用管理办法,并逐一落在实处,坚决执行,切实堵住大小漏洞。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以收定支,量体裁衣,严禁不必要的购置和开支。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营核算,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要彻底改变目前部分农信社不讲效益的局面,合理划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开办业务要精打细算,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对效益不好扭亏无望的农信社要下决心动手术,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发展良好的金融企业。

5.完善信贷管理,提高资产盈利水平。

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科学的信贷管理方式,强化内控机制,建立健全审贷分离、贷款评估制度,对企业、贷户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此作为放贷依据,要在信贷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做到严格管理,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放贷决策的科学性。同时,要强化贷款监管,对贷款的政策、原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跟踪监督管理,尽可能避免和减少信贷风险。另外,建立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改变信贷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资产占用,选择多种贷款项目,控制合理投放规模,从而加速资金周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结语

农村信用社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讲效益、谋效益的思想,把金融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管理和提高经营效益上来。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能否给单位带来效益,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努力工作,为单位提高经营效益尽心尽力。唯有如此,农村信用社才能快速提高经营效益,唯有如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诺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构造及农信社的改革方向.金融时报,2002(1)

[2]胡啸红,祝小诗.对基层农行根植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实践策略研究.北京:农村金融评论,2012(8)

[3]钟以通.对农村合作银行加强金融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北京:农村金融评论,2012(7)

[4]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联合社文件汇编,2012第2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