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

新媒体运营现状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 营销; 第五媒体; 传统媒体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54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90- 03

1 前 言

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戈尔德马克(P.Goldmark )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 New Media)一词。新媒体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而是对为适应信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

现在我们普遍接受的新媒体是指数字化网络交互的媒体平台,它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特质在于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美国《连线》杂志)。数字化的交互平台的海量资讯和互动参与等特质,使受众摆脱了传统媒体的桎梏,从被动跃升为主动,进而,使受众同时兼任了编辑、编审、评论者以及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形成了独立的自运行系统,让每个人重新恢复了述说与倾听的权利,不再受他人的牵制。

2 新媒体产生的因素

2.1 需 求

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新媒体也是如此。正是由于人们对自主发掘事物的本体和真相的需求,自主发表对事物的观点及看法,并寻求共鸣与争论的需求,这三种人类与生俱来却被长期忽视的本能需求构成了新媒体的原动力,而数字化网络技术为这一原动力提供了运行平台和技术可能。

而传统媒体在生存压力和机制构成上,会在价值观和表述方式相对妥协,进而丧失了部分事实的尖锐性;同时在人力和规模的制约下,损失了资讯的广泛性;在等级化的审核机制下,拖延了报道的时效性;最重要的是缺乏即时的真实互动,让资讯的传播成了惟我独尊的自说自话,剥夺了受众真实意愿的准确传播,进而日益脱离受众的需求,渐变为昨日黄花。

2.2 时代的广场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古希腊的城市会建立广场,在那里,平民、贵族和政客平等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在那里,著名哲人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成就了自己的学说,文化和文明就这样诞生在广场这一摇篮。

而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到来,数字化虚拟网络的交互平台为我们再次构建了一个具备时代特征的广场,我们又再次迎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机会,又再次赢得了平等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的权利。

广场的特性定义了新媒体,这也是我们如何区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键。首先新媒体是即时交互的,也就是说,新媒体不依靠一家之言而自圆其说,新媒体更类似于在一个广场中由诸色人等就共同关心的事件或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实时地更新事态动向和自己的观点看法,参与互动,即时交流。

2.3 共享

新媒体要有着海量资讯的共享,其核心在于共享,也是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关键。新媒体依靠共享的特性,吸纳众人参与,进而保证了多渠道、多视角的海量资讯出现的可能,同时由于不必像传统媒体那为投资的利益集团代言,进而削减了信息资讯的筛选准入,进而充分放大了信息量,与传统媒体相较,新媒体更像超市,最大限度地吸纳资讯,由受众自身完成甄别判断,同时受众又可以自由释放自身的资讯,供他人选择。

2.4 个性

新媒体的重要特征是个性化,由于所有人是在一个资讯广场上对所有人进行传播,这里区域、语言、种族和国家等桎梏随着技术的完善而淡化,话语权不再为所谓的“正统”、“官方”和“权威”所左右,置身其中,就像契诃夫所说的那样: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让他各自用上帝给他的声音。

在这样的众说纷纭中,评判的权利交付给了受众,受众的关注度成为了绝定各个声音大小的关键,谁的事件会引发大众的关注,谁的发言就会成为新媒体的“头版头条”;谁的论断符合普世价值,谁就会赢得粉丝的追捧。在新媒体兴起初期,也许会产生一批单纯为关注度炒作而出的流行话题或流行英雄,但是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随着受众的审美和判断能力的增强,会像大浪淘沙一样去粗取精,将真实呈现给世人。就像古雅典广场中的叫卖声永远无法掩去苏格拉底的哲学之声一样。对新媒体任何形式的钳制,都有可能损伤始于我们这一时代的未来文明的微茫。

今天,我们应重温法国启蒙运动的创始人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并以此为训,维护我们新媒体,这一科技带给我们的全新的时代广场。

3 新技术带来的新生活

新媒体的出现和成长,源于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使知识和资讯摆脱了纸张、印刷等传统,声音和图像也摆脱了胶片和磁带,变成了数据流通过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进而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 资讯获取方式的变化,18世纪,人们只能在音乐厅中,聆听贝多芬的天籁;19世纪,爱迪生的留声机让我们可以在屋中聆听婉约的蓝调;20世纪,大街小巷的磁带CD流传着摇滚的节拍;而今天MP3将音乐随时随地地奏响在每个人的耳畔;深藏在凡尔赛宫的蒙娜丽莎,也将微笑以视觉极限的分辨率(326像素/英寸ppi)展示于我们的案头或掌中。这样的变革,是人类有史以来,始料未及的一次巨大变革。

2011年北京地区的开机率从2008年的70%跌到了30%,用户流失的根源是内容的流失。“从电视机上能看到的内容,在网络视频中还有找不到的吗?可以随时、随意地点播收看,根本不用再在电视机前苦等一档节目。”一位彩电企业的研发负责人表示,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电视。

截至2011年中国网络的阅读率为77.1%,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报纸阅读率为66.8%,期刊阅读率为46.9%,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的年阅读量达到6.13亿本,文学殿堂中,网络开始雄霸一方。

(2) 资讯方式的变革,在过去,卡夫卡笔下的女歌手约瑟菲妮也许还可以用歌声长久征服她的老鼠民族,而在今天,在新媒体中各领的网络歌手可能把她随时秒杀。早在18世纪就开始编撰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使用频率上,远远被新媒体中的后起之秀《维基Wiki百科》所赶超,历经了244年的漫长岁月,走到2012年的3月,正式宣布将不再推出印刷版,内容全面数位化。作为“人人可编辑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秉承了新媒体的精神,让人人都拥有了编辑和参阅的权利,从而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在文学界,在娱乐界,网络、网络歌手不一而足,自主自觉地更新着自己的声音,其规模和数量也都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所有创造和不再以工作和生存的需求为目的,彻底回归到了自我抒发的本源中,就像贝多芬所说的那样:发自于心灵,才能到达于心灵,这种自然的,不受桎梏的声音,自然会赢得世人的喜爱。

这两种变化带来的关注效应,2011年5月1日,拉登被击毙,这一消息以每秒钟5 106条的速度在Twitter上传播,这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参与和传播能力,但是这一事件,在Twitter的年度新闻中仅排行第10位,与这种国计相比,百姓更关心的是民生,排行首位的是2011 MTV音乐录影带大奖(MTV Video Music Awards)颁奖典礼上,碧昂丝(Beyonce)宣布怀孕,并高调地露出微挺的小腹。根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旗下网站的统计,8月28 日这一天,每秒钟有8 868条微博在谈论碧昂丝怀孕。而在传统媒体上政客的鼓噪却远远超过了怀孕的消息。

4 新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相对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广播、电视和户外四大媒体,新媒体又被称作第五媒体,其主要的类型包括:网站、网页、博客、播客、微博、网络电视、网络广播和网络报刊等;从接入平台来看,受众常用的有计算机、电视、手机和户外看板。

作为新媒体的先行者网站、网页的特征首先在于低门槛:几乎任何人只需掌握基础的网页制作技术,即可在网络中构建自己的网站,即时信息,实现了个人化的网络出版。

博客、播客和微博,甚至无需制作网页,只需登录对应网站,通过点击即可发表资讯,具备完美的时效性。通过各网站间、博主间和受众间的链接转载,自由组合成了一个集群化传播群,使关注同一事件和话题的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交互沟通,加之其操作的简便,堪称是一种完美的大众舆论平台。

网络的报刊、电视和广播,现在是一种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中传统媒体的网络版面、网络频道在其中首当其冲;其次是一些新闻网站,通过链接转载,通过对新闻的收集整理,向自己的目标受众传播;第三种是一些个人媒体的兴起,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创办了自己的刊物、电台或电视,上传自己的作品。

从传播形式上来看,网络电视和广播多采用直播和点播并存的交互传播方式,以便于受众依据自身寻求进行甄选。

5 新媒体的产业模式

随着雅虎、谷歌和Facebook的成功,除了创造一批网络新贵之余,也真正将新媒体推到一个新兴产业的高端。新媒体成了一台巨大的吸金机,赢得了资本青睐,不断更新的产品技术,使之具备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前景,对传统媒体的挤压也日益加剧,融合替代的趋势不断加速。

作为新兴产业,新媒体的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4点:

(1) 关系营销:通过自身的产品及服务,将一批有着共同取向的受众联系到一起,使之建立互动的关系,并通过对关系的建立及维护获取利润;

(2) 分众营销:摈弃大众传播方式,对受众取向细分,依据受众取向提供有别于竞品的差异化产品及服务,借以维系持续的客户关系;

(3) 客户营销:建立客户维护系统,通过对客户的不同需求的发现与满足,保持长久的客群;

(4) 关注营销:通过或关注的事件、话题,引发最大限度的群体关注,借以扩大受众总体量 。

从以上4点,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的注意力不再为整体所左右,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发个体的参与与关注,这是新媒体商业模式的核心。

现行的新媒体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 产品收益:通过不停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相应增值服务,向受众取费,主要采用B2B、B2C、C2C等电子商务平台获利;或通过网络、媒体、通讯的运营平台取费;

(2) 广告收益:新媒体中的广告收益已经不再是支撑媒体的主收益渠道,但是通过图文、视听和植入性广告的参与,可以降低受众的进入门槛,甚至可以实现免费;

(3) 渠道收益:在受众中建立会员机制,形成自有的传播渠道,通过渠道向会员销售产品或收取相应的资讯或交易的中介费用。

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 提出长尾(LongTail)理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新媒体的盈利模式寄予了一个准确的定义。

网络书店和数字出版社的发展为长尾书刊销售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市场。在这个市场里,长尾书刊的库存和销售成本几乎为零,于是,长尾书刊开始有价值了。销售成千上万的小众图书,哪怕一次仅卖一两本,其利润累计起来可以相当甚至超过那些动辄销售几百万册的畅销书。亚马逊副经理史蒂夫·凯塞尔慨叹道:“如果我有10万种书刊,哪怕一次仅卖掉一本,10年后加起来它们的销售就会超过最新出版的《哈利·波特》。”

一旦游戏规则被打破,就意味着滚滚的钱财,而新媒体就是这样,不停地在破旧立新中成长着。

6 新媒体成长的忧虑

面对这样的新媒体,我们要摆脱传统媒体的思路,正视它的优长。

6.1 正确认识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

有人提出新媒体的产生不利于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的传播,其实大谬,新媒体带来了多对多互动传播方式,这就导致不同的信息得到传播,带来了舆论的多元化,而多元化的产生,大众声音的传播,恰恰是对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弘扬,我们不应怀疑广大受众辨别事非的能力,主流舆论和主流思想向来是和人民群众的观点看法以及终极目的相统一的,任何一种将二者对立的思考都是一种反动。即使是一些消极的负面信息可能会误导部分人,但是如果我们保证了大多数人发言权,明辨是非的大多数自然会纠正不良的误导,代人思考、代人判断、代人选择正是传统媒体的致命伤,如果我们将其延续至新媒体,势必会导致新媒体的消亡。

6.2 开放地接纳世界

还有人担心,新媒体的开放会引发一部分国际上的不良声音进入,干扰我们国人的视听。开放性是新媒体所具备的强大能力之一,这也就让新媒体业务和信息能够冲破国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成就,就是我们打开国门,以开放自主自强的心态面对世界换来的,而闭关锁国和闭门造车换来的是我们的百年国耻。在今天,我们以强劲的国力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我们还应用满清遗老的心态看待世界和新媒体,我们就是倒退,是对被动挨打的历史的眷恋。我国的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我们以着更健康的心态去倾听民生,去面对世界。

6.3 如何看待内容不良的信息传播

因为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节目来源和传播方式,不可回避的是虚假、暴力、色情等内容不健康的节目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得到传播,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首先依靠是法律,虚假、暴力、色情等危害社会的因素存在,法律是第一武器,也是第一考量标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以个人观点为转移地去评断,是我们看到这些的问题的标准。

还有一批人士以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不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由,批评部分网络内容低俗,“存在即合理”萨特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这样告诉世人,而时至今日,依然以着“阳春白雪”自居去品评“下里巴人”,岂不是即便是他们奉为圭皋的《诗经》,依旧是“风、雅、颂”并存,百姓喜闻乐见的“风”为先,文人低吟的“雅”在后,宽容地去接纳别人,否则换来的就是世人的遗弃,千年前的古人尚且明白这一事理,去持铎采风,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人这样地去评断新媒体呢?

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忧从中来,但是我们还是本着新媒体的原则,“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将这些声音留给世人和时间,自有公论。

7 明天的媒体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媒介 资本运营 发展趋势

一、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现状

1、媒介资本运营的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媒介领域实行的是“行政单位,事业管理”,这决定了媒介的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于是在资本运营方面也就具有了行政色彩,使媒介资本的运营处于与市场隔绝的状态中。尽管形式上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成为我国媒介领域的产业化发展的标志,但是从其资本运营的发展和演进过程来看,其理念与发展同国际水平相比较,仍然处于陈旧和落后状态。

2、媒介资本运营市场化程度不高

我国的媒介业虽然已由先前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但是其实质性的事业单位性质仍没有改变。我国媒介业的资本运营以政府的相关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为指针,即便是媒介资本进入市场领域进行运营,仍然要在决策的制定及对策的实施等环节体现和实施相关政府部门的控制权。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行政化色彩浓重,必将影响媒介资本运营的市场化程度。媒体全面进入市场,是媒体资本经营的前提。媒体只有成为市场的独立法人,经过公司化的改造,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进行资本运营的主体,没有市场应变的决策权,难以解决碰到的产权交易难题。

3、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发掘不充分

媒介资本运营的潜在操作空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目前的媒介业的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下的状态,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有待开发。这为媒介业的发展及媒介资本的更有效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可能。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报纸的人均占有量不及领先国家的十分之一。在广告方面,中国人均广告支出仅为6美元,距离世界50-100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更没办法与发达国家人均300美元的广告水平相提并论,另一方面,表现为我国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低下。

二、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瓶颈问题

1、治理结构弊端

一直以来,我国的媒体是根据行政部门实行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分级系统,各种媒体在运行中不能互融,必须保持独立性。这种情况不利于媒介资本运营的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刻不容缓。我国媒体仍定位在“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媒体企业并没有实现真正的企业管理体制,自然也不会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企业经营优势。另外,媒介企业的事业型管理体制使其盈利能力大受影响。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资金的缺少,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改革和发展的计划自然也难以实施。

2、市场环境制约

我国媒介业多年来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媒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是市场经济,不可能会脱离这样的环境而存在于真空状态中。从国家制度角度来看,这些企业是全民所有制,资本来源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作为市场主体的社会公众没有对媒体资产的处置权。即便是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国有企业在投资时,也要赋予其政治使命和色彩,使得资本的运营达不到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的市场化调节要求,基本上没有市场意识和空间。

3、资金和技术问题

资金和技术是决定媒介资本运营效率的关键性要素。媒介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运用资本手段,通过投入新的资金来提高竞争力。但从我国媒介业的发展空间和资本运营效率角度讲,距离媒介业实现规模经济状态所需要的资本数量还存在大量的缺口。面对日益严峻的经营资源短缺,一些媒介企业的经营者开始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我国媒介业出现了媒体兼并和收购现象,与此同时,媒介发展中也加入了民间资本的成分。这些资本运营方式基本上满足媒介市场资本运营发展要求,但由于经验和能力有限,其盈利效果并不好。

三、国外媒介资本成功运营的经验借鉴

1、无形资本的运营

以制作动画片起家的迪士尼将经营项目由传统的影视产品,借助于特许经营的方式延伸到了服装、食品、音乐、玩具、饮料甚至是手机等多个领域。从《威力蒸汽船》里的米老鼠开始,迪士尼不断创造着可爱的卡通形象。迪士尼赖以进行资本运营的并不仅是卡通本身,而是借助于卡通形象,在传递着品牌和形象。特许的经营方式,品牌化的经营理念、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利润分配模式是迪士尼的制胜法宝。

2、优化整合资源

国际知名媒介企业的成功经验都离不开从资本运营要素到资本运营市场的各个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离不开资源的优化整合。这些媒介企业通过对不同层面上的政策及对策的研究,结合具体的市场现实,在总结其资本运营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定方案。比如,贝塔斯曼在中国的业务扩张过程就是采取了大并购、一体化、多媒体战略以及多样化经营和利用全球化眼光进行本土化切入等策略,并以此为基础在产品开发、发展顾客关系、定价策略、营销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大力开展工作。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其成功的关键。

3、市场化高效运营

高度的市场化是美国媒介业资本运营的最大特点。美国证券市场给媒介业资本运营的市场化提供了相当宽松的环境。美国的媒介业进入证券市场,只要遵照相关规定,履行相关手续,如实提供所需情况和相关统计资料就可以公开进行证券发行了。媒介资本运营的高度市场化不仅能够为交易者提供交易平台和市场环境,规范交易者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为筹资的媒介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场所,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非常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3篇

为了进一步了解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近6年来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涵盖了文献源分析、文献的研究方法、主题、研究内容等分析,揭示了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在新媒体营销的状况。本文着重研究北大方正在其新媒体营销方面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 引言

本研究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互联W上以“北大方正”、“新媒体”、“营销方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段为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本文对近6年有关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方式的研究进行评析,并同前期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通过阶段性总结出北大方正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营销方式中的发展情况及中文在线新媒体营销的策略。

二、文献源分析

(一)文献分布以2011年为主

对文献时间分布的分析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对北大方正与中文在线新媒体运营的关注程度,经分析发现,2011年研究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的文献最多。而2011年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云服务平台、合作共同开发、内容服务和集成播控。

(二)文献源类型以传媒类期刊为主

对文献源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了解关注话题的载体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问题的关注以传媒类期刊为主,且多为新闻报道或采访、访谈类型。

三、 文献研究对象、类型和主题

(一) 研究对象为新媒体营销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从而扩大商业公司想要推广的主题或品牌的影响范围。现行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主要有以下为几种:

1.搜索引擎营销。它是全面有效的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影响方法,作为新媒体营销中主要的营销手段之一,其拥有巨大的用户访问量。准确地向目标客户群体传递各种产品与服务信息,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2.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 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论坛营销。论坛营销就是利用论坛这个新型媒体进行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即是企业借助论坛这个网络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建立自己的知名度和权威度,从而让目标客户更加深刻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宣传企业品牌、加深市场认知度的营销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新媒体领域中采用的营销方式。中文在线已开通微信公众号,但阅读量和粉丝数较少,影响力较小;而北大方正集团并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它们在营销中的一个缺点。

(二)研究类型以新闻报道类为主

本文将研究类型分为一般的介绍性文献和新闻报道类、理论研究、操作实务三类。其中新闻报道类16篇,占76%;理论研究5篇,占24%,这表明研究主体关注点在操作层面,而理论研究则相对欠缺。现阶段北大方正新媒体运营发展主要为初步发展,趋向是在实践分析基础上推动理论研究的创新,并给予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三)研究主题侧重内容方面

本研究将文献的主题分为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大数据运营平台、医疗领域的新媒体运营三类。

四、 研究内容分析

(一)北大方正的运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想获得新鲜的血液,都要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领域探索一番,从而进行品牌的优质推广,策划品牌发展方式,提升知名度。[1]北大方正在其精英团队的策划发展下,就其集团各个方面的发展,也朝着新媒体运营方向迈进。

1.交通领域的新媒体运营

北大方正在交通服务领域开展“互联网+交通”。2016年6月1日,方正IT联合郑州地铁开通互联网购票服务,在原有云购票AP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全面实现微信、支付宝网上购票。这一具体事件是北大方正的新型媒体运营方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特色经营。在形成企业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2.方正的大数据运营平台

人类信息经互联网的发展与支持,不断积累增多,在繁杂的数据中要想发掘有用的数据信息。[2]方正IT推出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能够从信息采集、检索与分析三个方面提供给企业强大的决策支撑,在过去的十年里,方正IT采用这些技术为多个国家部委及高端政府用户提供信息采集和分析服务,其行业覆盖教育、安全、政法等多个领域。方正IT在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的同时也逐步向平台化、数据运营商转变,与媒体、企业、政府和垂直市场客户开展服务和合作,这给新兴媒体运营带来了新的尝试。

正是新兴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让新媒体运营得以飞速发展。在内容创作更加具有时代价值的同时,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基于此,北大方正电子“新空云泛媒体融合一体化开放平台”应运而生,它可以在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同时加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助力。

3.医疗领域新媒体运营

北大医疗集团依托北大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 中文在线运营方式

1.微信营销

中文在线移动阅读终端业务分别有微博和微信两种营销方式,整合移动阅读终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厂商需求,量身定制包括正版数字内容资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下载平台开发、在线服务平台、客户端定制、行业销售、运营商合作、读书卡产品合作等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的评论中文在线实现与客户交流,应市场所需完善自身的良好平台。

2.微博营销

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这个营销平台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将每一位粉丝都当做潜在的营销对象,中文在线还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自己的阅读产品形象。

3.其他营销

此外中文在还采取了一些其他的线上营销方式营销方式包括: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知识营销,情感营销,教育营销,差异化营销,直销,网络营销等,这些营销方法有有助于中文在线的品牌与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4.优势与劣势

中文在线在线上可以拥有大量顾客信息精准营销,口碑营销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受地域、时间的传播自己的文章。而微博营销也存在了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它的优势就在于操作简单,实用方便,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成本较低,效益高,然而中文在线利用微博营销也存在一定劣势,那就是基础奠定较难,易被错过关注这两点。

五、结语

经营方式的更新是判断一个企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准,营销推广这一环节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3]将新媒体技术与营销方式高效地结合起来。在实现新媒体媒资当中重点会从全面的理念向运营角度出发,实现相关的业务功能,包括 CP 来源的管理、交易的状态、在线的状态以及上下线状态,通过这些信息的描述和分析得到被运营支撑的关键数据。[4]总之,北大方正和中文在线在运营方式上的更新是符合时展需求的,作为一个以创新为主,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企业,在运营方式上尊重社会发展的脚步,其未来营销方式的发展仍然可以作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曹素妨. 报道融合后,媒体经营转型的技术探索――“现代快报全媒体用户资源运营平台项目”的方正幕后经验谈[J]. 中国传媒科技, 2015 (5): 31.

[2] 奔跑吧,大数据――方正工厂,大数据的领跑者

[3]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4] 王兵,刘东.新媒体平台建设――方正电子与南方传媒共同阐述新媒体平台建设[J] . 现代电视技术,2011(8):28.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已经进入新一轮整合阶段。改革的深入,必然导致我国传媒产业政策的变动。我国的传媒政策一直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传媒政策的创新与转型关系到我国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本文就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弊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创新思路。

[关键词]传媒产业;弊端;政策创新

我国的传媒政策一直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外部环境,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它关系到我国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未来走向。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传媒产业回顾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泛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中,传媒作为党的宣传部门与喉舌,发挥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在传媒所具有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重视了传媒的政治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它的经济效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体制的转型与国民文化需求的增长,使得人们对传媒的认识更加符合了传媒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我国传媒步入产业化的轨道。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传媒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阶段。所谓事业单位是依照机关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的单位,即是国有和国办传媒的文化体制,它是我国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运转靠政府拨款,有着垄断性的行政特权及配置资源,其按照政府规范、文化政策法规和上级意图办事,实行的是全额财政拨款、指令性管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1978年末《人民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给财政部打报告,提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随后于1980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我国传媒业新管理方式的实行,是市场化进程的开始,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广告业在我国的恢复。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商业性广告,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电视的第一则广告,从此,中国广告业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传媒开始从过去那种事业型观念的宣传本位、意识形态传播工具转变为具有商品性质、产业属性的传媒,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传媒经营管理的方式。

二是传媒集团化产业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我国有关传媒的政策进一步放开,传媒产业迈入了市场化的改革之路。市场机制被引入我国传媒产业领域,其主要绩效就是催生出传媒集团的问世。1992年新闻出版署提出了组建出版行业内的出版、发行和印刷联合体。1994年5月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我国的传媒集团化改革正式从报业集团发端,1996年1月《广州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的众多传媒事业单位通过兼并、重组,逐渐完成了产业化的改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到2003年底形成了近百家传媒产业集团,其中出版集团15家,发行集团6家,报业集团41家,期刊集团1家,广电集团13家,等等。[1]比较典型的传媒产业集团有:中国电影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江苏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上海文广影视集团,等等。

三是传媒资本运营阶段。资本运营,即是将传媒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手段与途径,进行优化配置,盘活传媒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增值。1998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广东出版集团,开始了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化的出版集团试点改革。1999年第一支传媒股——电广实业在深圳股市正式上市,标志着我国传媒资本运营的开始。1999年,《成都商报》下属的博瑞公司通过购进四川电器股权,完成了传媒的借壳上市。2001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允许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这是我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改革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12月,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我国传媒企业。同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省新闻出版局实行政企分开,以股权为基础,变革了集团管控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创造了“中国出版第一股”。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的改革,使传媒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企业集团。传媒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既在传媒机构内部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运作方式,也将自身融入到资本市场之中,实现了传媒产业的超常发展。

2004年底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先后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指标体系》两个政策性文件,两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正式被纳入国家的产业政策系统,成为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传媒产业现存的问题分析

相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才迈入初始阶段,存在起步晚、起点低、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虽然传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也初步构筑起了一系列传媒产业发展政策系统,但由于目前我国传媒政策基本上是在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传媒政策还不够宽松,传媒产业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经营管理体制上都存在众多弊端,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

1.政策限制明显。我们知道,政策是制度的一种输出。由于多年的传媒改革是在现行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势必造成传媒产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供给不足。传媒体制性的矛盾与障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策仍然过紧,政策突破与政策创新不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打破行政化市场垄断格局,导致这些年来传媒产业发展的失衡状态。目前,我国传媒行业发展与政策的冲突、资本与政策的冲突、管理与体制的冲突还很明显,“媒介市场化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现行的传媒行业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扩张的能力和范围。”[2]这种传媒产业发展与政策的冲突主要是:传媒产业要寻求新的突破与转轨,靠传媒业自身的“协调发展”、“挖潜改造”已作用不大了,必须进行政策转型与创新,要有质的突变,传媒产业才可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2、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即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力。我国目前的传媒企业基本上是“国有”性质的单位,其创办者、投资者基本是党政部门或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传媒机构国有资产处在“所有者虚位”状况,“媒介没有人格化、责任心强的利益主体代表,媒介作为国有资产其所有权与媒介人财产权之间的关系模糊。”[3]。虽然一些传媒实行了集团经营,但是这种传媒集团仍按照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属于独立的事业法人实体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具有行政属性,从法律上来说这种“事业身份”是不能从事经营行为的,他们的市场、经营与效益意识都很薄弱。因此,这种产权的得失是以政府决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明晰的传媒企业,必然会形成政事、政企、政资不分的现象。这样,传媒机构仍然是政府附属的一个生产机构,不是一个单纯遵循产业逻辑规则运行,而是一个市场与行政双轨操控的传媒产业,其发展存在着运营方式上的行政化管理与商业化经营一体的不合理状况。事业属性和企业属性、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真正分离开来,也就不可能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3.行业壁垒森严。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产业政策主要由政府不同主管部门制定,因此,行业和部门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厚,导致我国传媒产业结构受到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传媒产业成了传媒事业,行政区划成了文化区划,资源管理者成了资源拥有者,甚至于临近的地区之间互不联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没能形成传媒资源的整合开发。现实中往往实行的仍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严重,横向联系松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各有各的利益,产业资源分散,无序竞争严重,这种政策与体制严重制约着传媒产业走向规模经营之路。众所周知,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融合问题,行业之间的壁垒整合困难,区域之间的壁垒更为森严,这和我国的传媒政策有关,和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和体制上的壁垒森严不打破,必然造成低效的资源配置,形成资源分散的格局。

4.产业粗放发展。目前,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布局分散、产业规模小、质量低,散滥差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仍然存在,“我们所追求的媒介产业化、集团化,其基本模式和参照、未来走向以及结构和价值链等仍然不够清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产业组织的运行和产业活动的效率依然比较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3]。虽然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已经实践多年,但至今这种集约式的传媒经营仍然没有摆脱行政力量和突破行业界限与行政区域格局,从传媒集团的建立到资本运营仍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我国传媒产业的资本与政策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决策层是由行政权力来任命,而不是由资本权力来推选,这样,在我国的传媒改革中没有真正地把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转型同步推进,建立起来的所谓传媒产业也缺少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我国传媒产业资源分散,造成成本增加,核心竞争力缺乏,传媒的规模化、企业的大型化、产业链式效应难以实现,这种状况是不能与外来庞大的诸如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等传媒集团相抗衡的。

5.融资渠道狭小。资本的本性即决定了资本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最大增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传媒实现产业化投融资体系的关键所在。比如:股份制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产业的主流形态,世界九大传媒集团都是上市公司。然而,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传媒金融政策、资本运营机制并没有完善,民间资本、海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的大门还远没有敞开,市场准入门槛高,众多资本,尤其是海外非公有资本难以进入传媒产业。政府还没有完全给传媒业“断奶”,在政策垄断中成长的我国传媒业无法自立自强。我国传媒产业急需要资本运作,现存的问题是我国的传媒企业也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市场主体还没有确立起来,导致资本运营能力有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传媒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寻求传媒产业扩张和资产重组进入资本市场筹资融资时,现实融资政策、融资机制、投资管理的缺陷就越显突出。

三、我国传媒产业政策的未来转型与创新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把传统的传媒事业“产业”化,遵照现代企业科学的发展规律,推动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我国传媒产业政策体系势在必行。然而,这种新的传媒政策体系的建构,就不仅是对原有传媒政策和体制进行简单的结构调整和关系变化,而是要实施一些有效举措,突破政策性、体制性与机制,从深层革除原有的弊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传媒产业政策,通过政策手段增强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共同发展与经营传媒产业。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在传媒领域基本上不存在其他非公有成分的市场主体,因此,所有传媒节目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主要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即传媒生产什么,受众就消费什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在物质经济发展中贯彻得较好,但在文化经济方面,尤其是传媒产业领域落实得就不够。我们必须克服政策,通过传媒产业发展政策、准入政策,破除行业壁垒,降低门槛,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的开发,吸收多种资本进入传媒产业领域,创新传媒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传媒产业的格局,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和外资一起兴办传媒产业的新模式;建立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体私营、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在内的各种传媒企业,激活传媒产业的经营机制,改变那种政府包办传媒的格局,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真正建立传媒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我国传媒产业真正得到大的发展。

2.传媒产业企业化,明晰产权归属,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管理。产权问题是传媒管理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传媒产业要得到发展关键是进入市场,要逐步减少行政对传媒的干预,“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4]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的传媒机构,政府对传媒产业的管理模式要由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允许大量的社会资本、国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部分传媒机构实现直接上市融资;克服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资产所有多元化与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矛盾。要不断完善与创新传媒产业政策,促进文化、财政、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冲破进入传媒市场的壁垒。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必须明确其企业性质,传媒产业实行的是企业管理体制,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靠商业运作来创造利润,以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自主决策,要把政治的宣传与经济的经营分开,革除政事企“三合一”的体制障碍,使传媒产业改革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宣传与经营分开,形成传媒业合理的治理结构,实现传媒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优化、经营管理规范的传媒产业组织体系。

3.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全面配置媒介资源,转变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式。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高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不仅起到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更是市场规模巨大、利润回报丰厚的产业部门。当今世界传媒市场竞争中,传媒大国或大型传媒公司占据着传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面对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我国传媒产业必须克服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的被动局面,必须在传媒产业组织政策层面上实行政策创新,促使我国的传媒业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传媒产业的组织创新。而要走规模化的道路就要优化传媒产业结构,加快媒介整合合作,克服小而全、弱而散的传媒格局,改变从单纯依赖数量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培植出传媒产业的“巨无霸”。我国传媒产业要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实现传媒企业的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真正实现传媒由市场带动的跨地区和行业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传媒集团。

4.逐步打破行业壁垒,克服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数量庞大、结构散乱,只有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飞跃的传媒产业发展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依照现代市场规律、运营规律来办事,通过传媒产业的组织政策,利用政策杠杆引导行业行为。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突破行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不良状况,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我们应努力合并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将现存的某些行政部门改成公司化经营,实行一系列股份合作,吸引不同性质的资本与先进的管理模式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自我发展。比如,目前通讯、广电这两个领域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机合一”(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三网合一”(广电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由技术推动的行业部门合作,就是现代传媒产业化的一种必然走向。在“十一五”期间,由于这种技术的进步、行业的整合,对于打破行业壁垒,打通不同管理部门的体制界限、体制方面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5.创造宽松的传媒产业融资环境,强化传媒市场的资本运营。“资本”在西方国家通常指可以用来生产更多财富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一种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获得增值的特殊资源。“资本运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指对“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增值,即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在传媒产业的发展中,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传媒产业进行整合、重组,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资金利用能力。过去我国传媒产业一直是资本的,非官方资本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正确处理传媒产业投资中的内外资关系,彻底理顺国内民间资本投资传媒产业关系是我国传媒产业当务之急。“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资本流动为中心环节,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为目标,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托管、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再伴以财政文化投入的产业化管理,才能实现科学的市场投融资与管理体系。”[5]我国传媒产业只有借助于资本和资本运营的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才能有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注入我国传媒产业,要寻求跨地区、跨国度、跨媒体的联合,想使我国传媒产业大发展只能成为空话。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 媒体传播 转型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industry background of Internet dissemination for operator, the proposal on media dissemination transition for operator based on Internet marketing wa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operator’s Internet dissemination.

[Key words]Internet dissemination media dissemination transition

1 运营商开展互联网传播的背景

1.1 互联网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网络用户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尤为突出,并于2012年超过互联网用户,这也为企业开展互联网宣传与营销带来新的发展环境。

互联网用户规模扩张带来广告市场结构的重大变革,互联网媒介于2013年成为仅次于电视的第二大广告媒体,预期未来互联网广告在市场格局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互联网媒体在广告市场地位逐步提升的同时,受环境与用户影响,不同广告形式之间也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内部结构亦在不断优化调整:图文广告作为品牌传播的主要手段,在更注重营销效果的互联网营销中被逐渐压缩;基于搜索技术的关键字广告依然作为最主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伴随营销内容富媒体化、娱乐化的需求趋势,视频广告正在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黑马;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带来微信、微博等新的营销方式发展,但行业稳定性依然不足。

1.2 互联网广告发展趋势分析

(1)大数据应用使企业营销更加精准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营销方式,通过搜索引擎、RTB广告、重定向等,实现精准化营销推送,同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营销解决方案,以提升营销效果。

(2)程序化购买使得找客户方式更优

基于DMP和Ad-exchange平台的程序化购买(DSP),逐步替代传统广告商业模式,使广告投放由媒体购买转向受众购买,并由平台技术实施购买行为,为企业营销节约大量资源和人力成本。

(3)移动互联网发展引领向移动端转移

伴随互联网用户向移动端迁移,未来移动营销及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网民对移动端媒体的接触也不断深入,根据IBM数据显示,94%的广告主认为未来移动营销在企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2 运营商互联网传播的现状与困境

2.1 运营商拥有强大的自有媒体渠道

运营商具备强大的IT能力,拥有众多的自有互联网媒体渠道。以运营商、银行业、民航业等为代表的品牌行业都具备比较强大的IT能力,自有电子渠道能力领先于一般性行业,且互联网营销起步较早。

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发展,自有互联网渠道种类繁多,管理相对分散,各渠道发声不统一,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内部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微信、网上营业厅、各类数据业务客户端等自有媒体效能,提升资源整合应用能力。

2.2 运营商不断在互联网传播与营销方面开展探索

在一些领先的运营商分公司,通过整合自有渠道资源,搭建社群体系、传播矩阵、分销平台、资源置换渠道,联合外部媒体多种投放模式的立体化传播,建立全方位营销体系,实现引流-导流-全渠道覆盖传播与营销。

2.3 与其他行业对比,互联网传播能力需要提升

传统线下中小企业、电商行业以及品牌行业在互联网营销传播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互联网传播和营销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串联脉冲式传播:传统线下消费行业主要通过O2O模式实现互联网客户转化,以社群体系建立粉丝群,搭建口碑结构,同时借助事件、概念炒作,引起舆论传播和引导,提高品牌曝光,通过线上O2O平成客户转化。

(2)众星拱月式传播:电商行业围绕核心发力聚合资源效能,凭借自身平台优势,以视频、软文、社群互动集人气,借力SEM、DSP等平台引流,实现转化;通过跨平台的媒体资源置换和客户资源置换,提高自有资源商业价值,扩大平台收益。

(3)双流汇聚式传播:品牌行业内外兼修,多方整合资源。以国航为代表的民航业一方面建设自有互联网渠道,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互联网渠道,比如与旅行网站合作,建立分销网络;与银行、支付宝等合作,拓展跨界联合营销平台;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营销覆盖面。

2.4 运营商在互联网传播方面面临的困境

根据CNNIC《2013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络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在互联网营销过程中受到如何选择渠道、如何投入成本、如何平衡投入与收益关系等问题的困扰。具体到运营商来说,结合上文分析,笔者总结出主要有以下几大困惑:

(1)互联网媒体有什么特点及分类?

(2)各类媒体应该如何开展管理与传播?

(3)目前主流的媒体投放形式是什么,如何进行精准化的投放?

(4)目前运营商营销成本压降,如何科学规划预算资源?

(5)互联网传播效果如何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估?

3 运营商互联网传播转型举措

3.1 对互联网媒体进行科学分类

按照目前互联网传播和营销领域对媒体的分类方法,媒体分为赢得媒体(Earned Media)、自有媒体(Owned Media)以及付费媒体(Paid Media)3类。

笔者认为这3类媒体单纯是从互联网广告传播的角度来进行分类的,而一些媒体无法从单纯的广告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来认识,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跨界合作营销等。因此,笔者从互联网营销的角度对互联网媒体进行了重新分类,在原有“POE”媒体分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合作媒体(Cooperated Media)”一类,并最终总结了基于互联网营销的媒体分类方法,即“P.O.E.C”,具体为赢得媒体、自有媒体、付费媒体和合作媒体,如图1所示:

3.2 对互联网媒体进行分类管理

(1)付费媒体的管理

针对付费媒体进行TOP化梳理。运营商对于门户类、视频类等媒体一般需要进行品牌类和促销类的营销活动的广告投放,从而进行TOP化梳理,提升投放效率和效果。外部TOP媒体筛选规则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偏好程度:根据用户喜好程度筛选出用户经常访问的网站类别;

2)覆盖人群:各类型网站覆盖人数;

3)本地特征;

4)历史效果:结合前期硬广投放效果较好的媒体。

(2)自有媒体的管理

运营商自有媒体一般分散在各个部门,难以做到统一发声。针对自有媒体,需要由一个部门进行扎口化的需求管理,笔者建议由市场部门对各个部门所管理的自有媒体进行搜集,建立联系人清单,同时根据覆盖人群进行TOP化梳理。定期召开互联网媒体投放需求沟通会,在会上收集各个部门的自有媒体的宣传需求,由市场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宣传管理,并由各个自有媒体的管理部门进行具体的投放实施。

(3)赢得媒体的管理

赢得媒体一般为微信、微博、支付宝服务窗等。同一个运营商一般开设多个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也需要由市场部统一进行矩阵化管理。以微信为例,需要明确各个微信公众账号的定位,整合全公司微信,尤其是营销类微信公众账号,建立联系人清单并进行定期的更新,同时微信粉丝需要实现后台统一管理,做到宣传统一发声、客户统一管理等。

(4)合作媒体的管理

在运营商互联网营销宣传中,不仅要重视互联网宣传,而且还需要进行跨界合作,拓展和深化合作模式。从业界来看,运营商与合作方的跨界合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1)合作方渠道化,常见的合作模式有互联网分销;

2)资源联合化,比如资源置换与联合营销;

3)后向一体化,比如流量产品的后向经营等。

对于合作媒体,笔者建议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媒体合作与拓展。

3.3 进行精准化的媒体投放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深入传媒行业,除了传统的硬广直接投放之外,还出现了一批新型的媒体投放形式,比如DSP、SEM、EPR等,针对不同的媒体类型,所适合的媒体投放形式也不同。但这些投放形式基本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投放形式,运营商在进行广告投放时,应当加大对精准类媒体投放的投入。精准化媒体投放模式如表1所示。

3.4 建立既定预算下最优组合投放模型

(1)模型建立的背景

运营商面临营销成本压降、营改增、资费下调等客观因素,营销宣传费用有限;不同类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寻求效果不同,不同投放形式与媒体产生的营销效果也不同;经过历史经验测算,每个投放媒体的投放成本与产生的业务办理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存在投放拐点,即随着投入增大,收益的边际效益逐渐下降,投入到达一定量时收益达到饱和状态,再加大宣传投入并不能带来相应效果的增加。

因此,在各类活动投入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规划不同投放形式投入资源,达到资源的精确化使用。

(2)模型建立的思路和过程

1)对历史互联网营销数据进行长期积累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2)使用SPSS等软件建立投放成本与业务量的函数关系;

3)建立最大收益下媒体投放组合函数,指导媒体投放成本分配。

3.5 建立互联网投放活动评估模型

(1)模型建立的背景

投放活动需要分类:依据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通路的7个步骤,结合运营商宣传活动的目的,可将活动分为“品牌推广类活动”、“业务营销类活动”、“其他宣传类活动”3类。如图2所示:

效果需要分类评估:不同类别活动关注的侧重点不同,需要建立营销活动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活动的投放效果。

(2)模型建立的过程

1)拟定评估指标

参照《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上述3类活动分别可选取以下主要指标:

流量类指标:曝光量、点击量、到达率、跳出率;

转化类指标:浏览时长、访问深度、转化率;

成本回报类指标:CPM(千人浏览成本)、CPC(点击成本)、CPV(访问成本)。

2)设定评价标准

以流量类指标为例,建立如表2所示的评价标准。

3)设置不同类型活动指标权重

品牌推广类和其他宣传类活动重点关注流量类指标,办理销售类活动重点关注转化类指标;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消除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精度不够等问题。不同类型活动指标权重如表3所示。

4)评估活动投放效果

将活动投放数据代入公式Score=F活动类型(曝光量、点击量、到达率、跳出率、浏览时长、访问深度、转化率、成本回报),计算得分。

4 结束语

互联网营销正在改变传统的营销宣传模式,但在通信行业总体增速放缓、各大运营商对营销宣传费用压减的大背景之下,运营商进行互联网宣传必须整理思路,重点关注互联网宣传的投入产出,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媒体规划不同的管理和经营策略,同时利用资源既定预算下最优组合投放模型和互联网投放活动评估模型,使得运营商的互联网宣传工作走上低投入、高转化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5-02-03)[2015-03-20]. http://.cn/hlwfzyj/hlwxzbg/201502.

[2]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工作委员会. 中国网络营销(广告)效果评估准则意见稿[EB/OL]. (2009-06-18)[2015-03-20]. http:///61/8914061.shtml.

[3] 陶洋,裴广信. 基于AISAS理论的网络营销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7(19): 18-19.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传媒产业;弊端;政策创新

我国的传媒政策一直对传媒产业的发展起着主导性作用。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传媒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外部环境,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产业政策的制定,它关系到我国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未来走向。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传媒产业回顾

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泛政治化的社会环境中,传媒作为党的宣传部门与喉舌,发挥的主要是党的方针政策与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在传媒所具有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前提下,我们在很长一段时期重视了传媒的政治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它的经济效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体制的转型与国民文化需求的增长,使得人们对传媒的认识更加符合了传媒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使我国传媒步入产业化的轨道。这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传媒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阶段。所谓事业单位是依照机关的行政管理体制管理的单位,即是国有和国办传媒的文化体制,它是我国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运转靠政府拨款,有着垄断性的行政特权及配置资源,其按照政府规范、文化政策法规和上级意图办事,实行的是全额财政拨款、指令性管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1978年末《人民日报》等8家新闻单位联合给财政部打报告,提出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随后中宣部于1980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我国传媒业新管理方式的实行,是市场化进程的开始,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广告业在我国的恢复。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率先恢复商业性广告,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电视的第一则广告,从此,中国广告业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传媒开始从过去那种事业型观念的宣传本位、意识形态传播工具转变为具有商品性质、产业属性的传媒,并将市场机制引入传播领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传媒经营管理的方式。

二是传媒集团化产业发展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我国有关传媒的政策进一步放开,传媒产业迈入了市场化的改革之路。市场机制被引入我国传媒产业领域,其主要绩效就是催生出传媒集团的问世。1992年新闻出版署提出了组建出版行业内的出版、发行和印刷联合体。1994年5月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团问题的通知》。我国的传媒集团化改革正式从报业集团发端,1996年1月《广州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的众多传媒事业单位通过兼并、重组,逐渐完成了产业化的改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到2003年底形成了近百家传媒产业集团,其中出版集团15家,发行集团6家,报业集团41家,期刊集团1家,广电集团13家,等等。[1]比较典型的传媒产业集团有:中国电影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江苏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上海文广影视集团,等等。

三是传媒资本运营阶段。资本运营,即是将传媒的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流动、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手段与途径,进行优化配置,盘活传媒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增值。1998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以资本运营为纽带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和广东出版集团,开始了政府主导下的资本化的出版集团试点改革。1999年第一支传媒股——电广实业在深圳股市正式上市,标志着我国传媒资本运营的开始。1999年,《成都商报》下属的博瑞公司通过购进四川电器股权,完成了传媒的借壳上市。2001年8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署下发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允许系统外资金进入媒体,这是我国传媒产业资本运营改革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2004年12月,北京青年报社控股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上市的我国传媒企业。同年,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省新闻出版局实行政企分开,以股权为基础,变革了集团管控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2007年12月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创造了“中国出版第一股”。我国传媒企业资本运营的改革,使传媒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企业集团。传媒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既在传媒机构内部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运作方式,也将自身融入到资本市场之中,实现了传媒产业的超常发展。

2004年底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先后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指标体系》两个政策性文件,两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正式被纳入国家的产业政策系统,成为我国产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传媒产业现存的问题分析

相对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而言,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才迈入初始阶段,存在起步晚、起点低、体制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等问题。虽然传媒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也初步构筑起了一系列传媒产业发展政策系统,但由于目前我国传媒政策基本上是在两种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定和形成的,很大程度上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传媒政策还不够宽松,传媒产业还没有完全实现企业化经营,无论从政策导向还是经营管理体制上都存在众多弊端,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

1.政策限制明显。我们知道,政策是制度的一种输出。由于多年的传媒改革是在现行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势必造成传媒产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策供给不足。传媒体制性的矛盾与障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策仍然过紧,政策突破与政策创新不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打破行政化市场垄断格局,导致这些年来传媒产业发展的失衡状态。目前,我国传媒行业发展与政策的冲突、资本与政策的冲突、管理与体制的冲突还很明显,“媒介市场化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现行的传媒行业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扩张的能力和范围。”[2]这种传媒产业发展与政策的冲突主要是:传媒产业要寻求新的突破与转轨,靠传媒业自身的“协调发展”、“挖潜改造”已作用不大了,必须进行政策转型与创新,要有质的突变,传媒产业才可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2、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即是指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力。我国目前的传媒企业基本上是“国有”性质的单位,其创办者、投资者基本是党政部门或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传媒机构国有资产处在“所有者虚位”状况,“媒介没有人格化、责任心强的利益主体代表,媒介作为国有资产其所有权与媒介人财产权之间的关系模糊。”[3]。虽然一些传媒实行了集团经营,但是这种传媒集团仍按照党委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属于独立的事业法人实体而不是企业法人实体,具有行政属性,从法律上来说这种“事业身份”是不能从事经营行为的,他们的市场、经营与效益意识都很薄弱。因此,这种产权的得失是以政府决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明晰的传媒企业,必然会形成政事、政企、政资不分的现象。这样,传媒机构仍然是政府附属的一个生产机构,不是一个单纯遵循产业逻辑规则运行,而是一个市场与行政双轨操控的传媒产业,其发展存在着运营方式上的行政化管理与商业化经营一体的不合理状况。事业属性和企业属性、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真正分离开来,也就不可能达到责权利的统一。

3.行业壁垒森严。由于我国不同领域里的现行文化管理与产业政策主要由政府不同主管部门制定,因此,行业和部门利益保护色彩比较浓厚,导致我国传媒产业结构受到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传媒产业成了传媒事业,行政区划成了文化区划,资源管理者成了资源拥有者,甚至于临近的地区之间互不联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没能形成传媒资源的整合开发。现实中往往实行的仍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严重,横向联系松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各有各的利益,产业资源分散,无序竞争严重,这种政策与体制严重制约着传媒产业走向规模经营之路。众所周知,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融合问题,行业之间的壁垒整合困难,区域之间的壁垒更为森严,这和我国的传媒政策有关,和现行的管理体制有关。政策和体制上的壁垒森严不打破,必然造成低效的资源配置,形成资源分散的格局。

4.产业粗放发展。目前,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布局分散、产业规模小、质量低,散滥差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仍然存在,“我们所追求的媒介产业化、集团化,其基本模式和参照、未来走向以及结构和价值链等仍然不够清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产业组织的运行和产业活动的效率依然比较低下,难以形成规模经济”[3]。虽然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已经实践多年,但至今这种集约式的传媒经营仍然没有摆脱行政力量和突破行业界限与行政区域格局,从传媒集团的建立到资本运营仍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我国传媒产业的资本与政策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媒体的决策层是由行政权力来任命,而不是由资本权力来推选,这样,在我国的传媒改革中没有真正地把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转型同步推进,建立起来的所谓传媒产业也缺少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这种状况必然导致我国传媒产业资源分散,造成成本增加,核心竞争力缺乏,传媒的规模化、企业的大型化、产业链式效应难以实现,这种状况是不能与外来庞大的诸如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等传媒集团相抗衡的。

5.融资渠道狭小。资本的本性即决定了资本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最大增值,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传媒实现产业化投融资体系的关键所在。比如:股份制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产业的主流形态,世界九大传媒集团都是上市公司。然而,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几十年来,传媒金融政策、资本运营机制并没有完善,民间资本、海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的大门还远没有敞开,市场准入门槛高,众多资本,尤其是海外非公有资本难以进入传媒产业。政府还没有完全给传媒业“断奶”,在政策垄断中成长的我国传媒业无法自立自强。我国传媒产业急需要资本运作,现存的问题是我国的传媒企业也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市场主体还没有确立起来,导致资本运营能力有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传媒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寻求传媒产业扩张和资产重组进入资本市场筹资融资时,现实融资政策、融资机制、投资管理的缺陷就越显突出。

三、我国传媒产业政策的未来转型与创新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把传统的传媒事业“产业”化,遵照现代企业科学的发展规律,推动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形成以市场为基础的我国传媒产业政策体系势在必行。然而,这种新的传媒政策体系的建构,就不仅是对原有传媒政策和体制进行简单的结构调整和关系变化,而是要实施一些有效举措,突破政策性、体制性与机制性障碍,从深层革除原有的弊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传媒产业政策,通过政策手段增强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共同发展与经营传媒产业。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在传媒领域基本上不存在其他非公有成分的市场主体,因此,所有传媒节目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主要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运行,即传媒生产什么,受众就消费什么。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在物质经济发展中贯彻得较好,但在文化经济方面,尤其是传媒产业领域落实得就不够。我们必须克服政策性障碍,通过传媒产业发展政策、准入政策,破除行业壁垒,降低门槛,鼓励社会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的开发,吸收多种资本进入传媒产业领域,创新传媒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与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传媒产业的格局,建立国家、集体、个人和外资一起兴办传媒产业的新模式;建立全民所有、集体所有、个体私营、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等在内的各种传媒企业,激活传媒产业的经营机制,改变那种政府包办传媒的格局,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真正建立传媒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我国传媒产业真正得到大的发展。

2.传媒产业企业化,明晰产权归属,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管理。产权问题是传媒管理体制改革和传媒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传媒产业要得到发展关键是进入市场,要逐步减少行政对传媒的干预,“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4]国家仅控制少量的全国性的传媒机构,政府对传媒产业的管理模式要由资产管理向资本管理转变,允许大量的社会资本、国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部分传媒机构实现直接上市融资;克服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资产所有多元化与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矛盾。要不断完善与创新传媒产业政策,促进文化、财政、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冲破进入传媒市场的壁垒。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必须明确其企业性质,传媒产业实行的是企业管理体制,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靠商业运作来创造利润,以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自主决策,要把政治的宣传与经济的经营分开,革除政事企“三合一”的体制障碍,使传媒产业改革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宣传与经营分开,形成传媒业合理的治理结构,实现传媒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结构优化、经营管理规范的传媒产业组织体系。

3.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全面配置媒介资源,转变传媒产业的发展方式。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高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在西方发达国家,传媒不仅起到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更是市场规模巨大、利润回报丰厚的产业部门。当今世界传媒市场竞争中,传媒大国或大型传媒公司占据着传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面对国际传媒集团的巨大挑战,我国传媒产业必须克服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的被动局面,必须在传媒产业组织政策层面上实行政策创新,促使我国的传媒业走规模化经营之路,通过产业政策推动传媒产业的组织创新。而要走规模化的道路就要优化传媒产业结构,加快媒介整合合作,克服小而全、弱而散的传媒格局,改变从单纯依赖数量粗放型发展方式向大力提高质量、效益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培植出传媒产业的“巨无霸”。我国传媒产业要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实现传媒企业的优势组合、优势互补、优势扩张,真正实现传媒由市场带动的跨地区和行业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传媒集团。

4.逐步打破行业壁垒,克服传媒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提高市场运作效率。条块分割、政出多门、数量庞大、结构散乱,只有量的增长而没有质的飞跃的传媒产业发展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依照现代市场规律、运营规律来办事,通过传媒产业的组织政策,利用政策杠杆引导行业行为。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突破行业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不良状况,推动产业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我们应努力合并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将现存的某些行政部门改成公司化经营,实行一系列股份合作,吸引不同性质的资本与先进的管理模式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自我发展。比如,目前通讯、广电这两个领域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机合一”(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三网合一”(广电网、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也越来越明显,这种由技术推动的行业部门合作,就是现代传媒产业化的一种必然走向。在“十一五”期间,由于这种技术的进步、行业的整合,对于打破行业壁垒,打通不同管理部门的体制界限、体制性障碍方面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5.创造宽松的传媒产业融资环境,强化传媒市场的资本运营。“资本”在西方国家通常指可以用来生产更多财富的财产,也就是说,资本是一种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获得增值的特殊资源。“资本运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即是指对“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流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增值,即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在传媒产业的发展中,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功能对传媒产业进行整合、重组,扩大资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资金利用能力。过去我国传媒产业一直是资本的禁区,非官方资本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正确处理传媒产业投资中的内外资关系,彻底理顺国内民间资本投资传媒产业关系是我国传媒产业当务之急。“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联结为纽带,以资本流动为中心环节,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为目标,通过联合、兼并、收购、托管、股份制改造等措施,再伴以财政文化投入的产业化管理,才能实现科学的市场投融资与管理体系。”[5]我国传媒产业只有借助于资本和资本运营的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才能有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注入我国传媒产业,要寻求跨地区、跨国度、跨媒体的联合,想使我国传媒产业大发展只能成为空话。

6.适合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实现传媒产业“走出去”战略。我国正在不断地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传媒产业化、市场化改革也有了较大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所组成的传媒集团能在全球化进程中独树一帜、实力雄厚的为数甚少,更何况还面临着国际“巨无霸”传媒公司的挑战。比如,就传媒的广告业来看,近几年来,国际著名的广告公司已经步入中国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传统的广告理念和操作规程也将面临着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这种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每一家传媒未来的生存。依据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传媒政策必须进行转型与创新,使我国传媒产业与国际传媒业接轨,努力培育外向型骨干传媒企业,扩张传媒资本规模,进行高效经营,促使我国传媒产业真正实现长期、持续、高速、稳定地发展,提升我国传媒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传媒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我国的传媒产业政策要确保本国传媒产业的生存和主导地位,以保护文化独立和民族认同;同时要接触世界各国传媒产品、享受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因此,我们要“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初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4]

总之,我国传媒产业有待进一步拓展,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传媒产业发展政策,要在支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证党的宣传功能发挥的基础上,将传媒产业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规律来发展传媒产业。我们要及时更新传媒产业发展观念、创新传媒产业政策,与时俱进,推动我国传媒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开创传媒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陆晔,夏宁.wto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市场重组[j].现代传播,2002,(2).

[3]胡正荣.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7篇

两个月后,又是在上海,我有幸与会议的三位顾问之一、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创始人罗伯特・G・皮卡特展开了一场对话,再次倾听了西方传媒学者对学术会议、传媒经济研究、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及目前国内传媒热点问题的睿智之语。

关于第七届世

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

记者: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已经召开六届,前五届都是在欧洲召开,第六届移师北美洲。为什么会把2006年的会议主办地选在中国北京?世界传媒学术会议选择主办地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选择在何地举办的依据是:举办国的传媒产业是否呈上升趋势,举办国的传媒经济发展有没有参会者感兴趣的问题,举办国是否有一批从事传媒经济研究的学者,举办国的学者都在关注什么研究什么。

申请的程序是由各国提交申请报告,参加会议的专家共同投票,最后由五人组成的世界传媒经济会议行动委员会根据各国的申请报告和专家投票做出最终决定。

当时申办2006年第七届会议的国家有荷兰、希腊等国,仍然是欧洲国家。会议行动委员会对各国提交的申请报告进行了严格的审议,中国对举办第七届会议准备最为充分,有来自4所大学、一家报刊社等多家机构组成的高层次申办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中国学者在4、5年前就开始参加大会,和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代表团提交的申请报告内容充实,陈述充分,学者的申请热情非常高。总体说来,是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申办团的团结、坚定、执着打动了大家,获得了申办的成功。

记者:现在距离明年5月的北京会议还有一年时间。据了解,大会组委会已经成立并正在推进各项工作。作为这项会议的创始人和北京会议的学术顾问,你对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组织工作有何具体建议?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的传统是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会议,让各种声音汇聚交流,同时参会者是各国、各地区研究传媒经济的精英。2006年的第7届会议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第一次在亚洲召开,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的主办者能秉承这一传统,坚持参会人员多样化的原则,向世界发出邀请,让北京会议成为世界传媒经济研究的思想库和辩论场。

中国传媒经济的

研究和世界传媒经济的研究

记者:据了解,你这是第三次到中国了,每次来都是参与中国传媒学术界的活动,和中国的研究传媒经济的学者有了广泛的接触,对中国的传媒研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对当前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现状如何评价?

皮卡特:中国传媒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传媒经济研究很活跃,研究传媒经济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涌现了一批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总体水平较之三、五年前有了很大提高。当然,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性不够,对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融合不够深入;二是从目前的学术著述看,现状描述性研究较多,问题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哲学思辨不够。这是中国学者在今后研究中要警惕的问题之一。

记者:针对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存在的问题,你对中国传媒学者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皮卡特:中国的传媒有中国的特殊性,因此中国传媒经济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这个角度说,我没有资格告诉中国学者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刚起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的问题,还是有赖于中国学者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去解决。作为一个研究传媒经济多年的学者,我的建议是:加强传媒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从现状研究向学理研究发展,建构中国的传媒经济理论框架,并融合到世界传媒经济研究范畴之中。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中国学者会有一批国际性的学术成果展现出来。

记者:正如你所说,中国的传媒经济研究才刚起步,一方面要解决自身研究中的问题,一方面还应该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各国的传媒经济的研究状况。你能否向中国的学者介绍些世界各国研究传媒经济的现状呢?

皮卡特:世界传媒经济研究在两个层次上展开。一是传媒经济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探索,诸如广播电视波段拍卖对节目价格的影响,由此诞生的交易成本理论对整个经济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还有传媒市场结构的研究、媒体兼并现象及其可替代性研究,作为许多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政府管理媒体的重要参考,传媒市场为双元市场的概念基本上确立。还有媒体的合并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媒体竞争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提出了伞状模型等。在这个方面,既有大量的实证经济学研究,也有不少的规范经济学研究,后者更偏向于政治经济学方向。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既有基本规律的探索,也不可缺少基本价值判断性的研究。二是各个传媒领域特殊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诸如报纸的发行量问题、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的问题、网络的点击率问题与它们的经营管理等。

从研究方法上看,国际上流行的或主流的学者多从事实证研究,并多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典型个案研究,也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当然,也有不少学者进行定性研究,诸如法律政策的变迁、国际比较等方面的研究。

关于中国传媒产业

记者:你来中国除了和传媒学术界交流外,一定对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也有所了解。你看到的中国传媒产业是个怎么样的发展状况?

皮卡特:我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三点印象:一是发展很快,市场空间很大。但由此带来一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如何面对快速发展的传媒环境,如何解决影响传媒业盈利的技术、设备、人员等障碍性因素。因此,要提高本国媒体内容的质量,一些投资应该放在生产媒体产品的设备上,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专业教育,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大众传媒内容丰富化的要求。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在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比西部地区快,因此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传媒业也呈现这种态势,而且东西部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技术、设备投入不足,影响了西部地区整体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中国传媒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是中国媒体的资本运营有待发展。中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正在吸引着世界的资本目光,很多大的国际传媒集团开始关注中国传媒市场,投资传媒领域。但是,制度、政策方面还是一定的障碍,中国自己的传媒集团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有市场需求,需要和国际传媒集团对接,可现在还没有很好的接口。中国传媒资本市场的发展征程漫漫,任重道远。

记者:刚才说到传媒经济研究刚起步,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的传媒产业刚起步。或许你能给我们点建设性意见,分析发展中的中国传媒业和发达国家的传媒产业差别在哪儿,这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方位。

皮卡特:中国传媒业和国外传媒业最大的差别在所有权结构。我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传媒业一直是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产权没有进入市场。加入WTO 后,中国的广告市场和出版分销等在一点点地开放,一步步地走向市场,但产权关系还是带有政府色彩。这是中国传媒产业的一个特点,也似乎是现在你们谈论的一个热点。如何看待传媒业的产权问题,我想应该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研究。在中欧,传媒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很相似,也是在一步步放开市场,哪些放开,哪些保留,各国的情况也不一样。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美国的报业出版业几乎都为私营,而在欧洲,电视、广播业都是公共产业,为政府资产,欧洲国家的电视广播运作得很成功,这方面中国也许可以借鉴。

几个热点问题

记者:接下来,我想就中国传媒业目前的几个热点问题向你请教。一个热点话题是关于3G牌照的发放问题。我们知道欧洲的3G之路早已启动,能否向我们介绍发展现状?

皮卡特:欧洲的3G市场大约在4年前启动,2年前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3G的出现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因为给用户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应用。欧洲各国3G牌照的发放方式各异,有的是政府指定,有的是进行拍卖。

虽然3G在欧洲已经正式运营,但无论政府还是运营商都面临很大的压力。在运营商方面,旧的系统已经运营了30多年,更新系统需要3-5年,关键是谁也不知道新投入的系统设备能用多长时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运营商担心巨大的投入能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也造成了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积极,投资有限,而且现有的设备已经基本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运营商开发运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在政府方面,3G的出现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何制定适合3G市场发展的政策是个考验。

记者:第二个热点问题是关于传媒集团的。中国的传媒正在走集团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道路。有些学者担心,大型传媒集团、“一城一报”出现会产生新闻垄断,违背新闻自由的精神。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一城一报”很早就有了,他们是如何看待这种问题、处理这种矛盾的?

皮卡特:媒体集团化和新闻自由确实在一定程度有矛盾。媒体集团化是发展的趋势,是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的必然之路,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违背新闻自由的精神。解决的办法主要在政府的制度、法律规范和行业监督。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规定在一定的区域保持两三家媒体集团,形成竞争态势;还可以要求一个地区除了本土化集团外,能够让外国公司进入;通过扶持中小媒体,发展社区媒体,以期增加市场的多样化,比如授权社区、学校建立社会公益性媒体等。当出现垄断化趋势时,要通过法律、制度,比如反垄断法来有效地制止,保证新闻自由。

记者:中国的传媒集团现在处在转轨、转制的关键时刻。按照国家的要求,媒体集团无论是事业转企业,还是企业转股份制,都要做到编辑采访和商业经营两分离。但在现实中,这点做起来很难。这方面国外媒体有什么做法能够向我们介绍吗?

皮卡特:编采与经营分开,是媒体为保证舆论的公正、独立而采取的一种运作方式。但据我了解,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实行编采经营分开,有一些媒体这样做了,还有一些媒体没这样做,但是没有做并不表示放弃了新闻舆论的公正和独立。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a industry and Jincheng Media Company, and investigated the processes of establishment and promotion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ndustry.

关键词: 整合营销传播;传媒行业;金诚传媒

Key words: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media industry;Jincheng Media Company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162-02

0 引言

当克隆产品越来越多、市场呈现饱和状态、价格战的获利越来越少、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开发日益艰难的时候,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出现,使许多企业开始利用战略传播整合的意义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寻求立足之地。

2011年以来,自媒体和众多新兴移动设备的出现导致一部分读者和广告主的分流,使得苏州金诚传媒公司的经营情况步入营业额增长的停滞期。面对大环境的改变,金诚传媒引进整合营销传播的营销策略来帮助公司的发展,但在运用中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仍需要摸索和改进。

1 传媒行业现状及金诚传媒客户群体分析

1.1 我国传媒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传媒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首先,市场潜力巨大,新进入者增加。随着新兴媒体的增长,数字化时代的便捷唤起了人们对广告、公关策划、数字媒体等的需求,使得众多市场的新进入者发现这一商机;传媒行业注重创意,也使得大量的年轻创业者进入该行业。其次,传媒行业的队伍不断壮大,竞争愈发激烈。面对信息化的时代,靠网络的迅速性赚取利润越来越吸引企业家的眼球;最后,传媒行业向多层次、区域性发展。传媒行业的经营上具备区域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需求对传媒的理解和要求不同。

1.2 金诚传媒客户群体分析 苏州金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著名创意传媒运营企业,其运营理念是“坚定传媒运营道路,创新媒体,专业团队,创造价值”。金诚传媒确立以创意传媒运营为核心的业务范围,其中包括平面和数字等各类媒体运作、广告、公关策划及房地产、家具及其他投资事业。目前,金诚传媒的核心业务在苏州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在平媒方面、新媒体方面、广告方面都有其优势所在。

对于金诚传媒而言,其顾客主要分为两大类:普通消费者和行业客户。两类顾客的需求特点和消费习惯有所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2 金诚传媒整合营销传播应用现状

2.1 平面期刊 金诚传媒的平面期刊有俏丽BOSS杂志和俏丽Style杂志,其中在俏丽BOSS杂志的整合营销传播中公司抛弃了传统以强调产品本身价值为目的的营销方式。另一本俏丽Style杂志是优雅女人的时尚工具书,涉及服饰、美容、生活全方位OL时尚专案,为25-35岁都市白领丽人量身定制。俏丽Style杂志在整合营销传播上率先采用了准确的定位,同时将目标读者转向利益相关者,比如设计师、同业者、广告投资商、供应商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次对期刊的品牌建设产生影响。

2.2 公关企划 金诚传媒拥有一支高效的企划团队,公司于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开始实施起便创办了“优品会”,它的创立为优品人士与优势品牌构建了相互合作交流的平台。优品会基于媒体优势每年与众多实力机构一同策划大小公关活动几十场。

2013年10月金诚传媒公司运用整合营销传播为无锡万科举办了一场高端主题酒会,该酒会从创意方向便开始运用整合的思维。整合营销的传播手段相当丰富,此时公关活动运用高端主题酒会便加入不少传播方式,具体的实施周期如表2所示。

除了优品会以外,金诚传媒还设有独立的金诚品牌设计制作工作室和金诚移动全案整合营销传播中心,前者为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会展策划、广告设计、媒体支持等多方位的服务;后者作为中国移动苏州市场落地的全案策划、设计和媒介选择的唯一认定团队。

2.3 广告 金诚传媒的广告在在广告目标上以塑造企业品牌知名度为中心,对广告商的产品进行推广,以开拓产品市场;在广告受众上扩大目标客户群的范围,尽可能的发现潜在客户;在广告媒体的选择上采用了报媒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等多种形式,体现了媒体选择的多样性和组合性。金诚传媒在广告中的整合营销传播具体形式和特征如表3所示。

3 金诚传媒整合营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3.1 整合思维落后,企业内部结构尚不健全 金诚传媒虽然已经明确引进整合营销传播,但企业的营销决策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权利仍在同一水平上,常常出现决策权无法完全掌握的情况,每个部门都致力于自身的工作,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受中国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金诚传媒仍然停留在中低层职员执行和实施方案,高层管理者负责主要的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一个专门管理企业营销策略的部门。这使得公司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时不能形成良好的线性传递路线,公司完整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不能落到实处。

3.2 整合营销传播手段分散,IMC团队与广告商的联系不够密切 金诚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只追求单一的客户要求而忽略了各种营销手段整合的观念。这使得整合营销传播在活动执行和策划中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公司对客户需求了解不深不细,导致设计方案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与客户需求无法完全吻合,不能够保证客户的利益得到长期效益。

另外,金诚传媒在进行任何公司活动时都需要有广告商的参与,金诚传媒和广告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将相互之间的意见不断整合和优化才能达到双赢。金诚传媒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通常是按照广告商的意见按部就班的进行,在意见出现分歧时,也缺少了说服及思考,为了最大限度的迎合广告商的意见而忽略了自身整合营销传播团队的优势。

3.3 数据库建设不完善,削弱了整合营销传播效果 金诚传媒虽然引进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在实际使用中只是简单的将关键客户的信息录入其中,时常会出现疏忽、遗漏,并且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出现较大的差异,这使得企业的企划部门在获取客户信息时无法做到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的结果是,在对客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时,常常发现很多客户信息不完整,在做专业的对比分析中无法发挥数据的应有价值,使得最终的效果大大减弱。

4 提升金诚传媒整合营销传播价值的对策

4.1 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成立IMC部门 ①金诚传媒要注重营销传播当中的一元化战略,在营销活动中的整合营销传播不是一种活动、一个行业,而是一种协调的方法或者是一种关于长远规划执行与发展的方式。②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需要被自上而下的规范,在对员工的培养上,可以采用营销策略培训、专题学习会议、职员交流学习等方式;企业管理者也可积极引进媒体整合营销策略,渗透到中层和执行层,逐渐的将整合思维贯彻到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各项机制中。③金诚传媒需要一个负责企业营销传播的IMC部门,该部门应是一个跨职能的部门,公司的领导层要设立该部门的总负责人,给予充分的支持,让IMC部门发挥其促进内部沟通交流,完善整合营销传播形式。

4.2 积极运用新兴媒体,构建IMC信息沟通渠道 金诚传媒光靠目前的营销传播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入新兴媒体的传播行列中,可以采取全媒体整合营销传播。同时要利用网络自媒体的随时性和随意性,适当的参与事件营销或网络营销。另外,金诚传媒要构建独立便捷的整合营销传播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不同客户群体信息沟通的及时性,通过不同的沟通渠道找准客户信息管理的突破点,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建立健全服务的标准,保证公司和客户的双向沟通,以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取胜。

4.3 加强数据库建设 目前,金诚传媒正在使用的数据库需要改进,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管理客户信息及数据库系统;其次要定期搜集行业市场情况,分析竞争对手的优缺点,目标客户的分布状况,以及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反馈信息等;再次要做到信息的再加工,建立测定整合营销传播效果的指标体系;最后要学会利用以上的数据和分析及时对公司制定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进行修正和丰富。

在数据库的管理上,金诚传媒的专职人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针对不同业务范围内的数据库管理也要有所区别,特别注意客户合作的交错性,保持长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汤姆・邓肯.品牌至尊―利用整合营销创造终极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2]高莹.新媒体时代企业整合营销传播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3(3).

[3]雷鸣,匡聪,谭玉婷.“新媒渠”: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创新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9篇

“融媒体”的出现是为媒体界广告运营带来挑战,那么融媒体时代广告经营策略的研究为整个媒体界显得尤为重要了。

媒体广告运营现状

新老媒体关系。“融媒体”代表新型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等则是传统媒体。两者是如何一种关系呢?“融媒体”将传统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内容融合为一体,再通过自己这个媒体将这些所有的媒体信息通过自身的平台传播出去。它打破了传统媒体那种不同的方式传播不同讯息的形式,取长补短,做到一个平台发出一种声音规定一个价格,让广告运营有着较为固定的运营方式。

宣传效果。广告、电视、报纸本事三种不同的载体,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同一个产品去进行宣传等,用自己的方式,那么给产品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此,“融媒体”将三个载体合并为一个载体,还可以结合各个载体为产品宣传不同效果的最佳,摒弃掉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会为产品带来更全面、更优质的宣传。这样,就会无形中提高该产品的认可度。

形式内容。“融媒体”巧妙灵活的运用互联网各种工具,当然,就会有更绚丽的宣传效果的展现,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渠道得到更多的信息再去对产品做了解,将其特征更加细致化的分析,同时,对宣传方案等的要求也较高。

价格竞争。“融媒体”下的广告将会运用多种方式渠道去完成对一种产品的宣传,对广告的制作也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资金所制成,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媒体宣传还是有着较强的价格竞争。

新媒体优势。传统媒体逐步向新兴媒体发展,不断的改革,这可能是一种机遇也可能是对传统媒体更大的挑战的来临,传统媒体从刚出现直到发展到现在通过常年的积累还有是很多的优势,所积累的各方面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都会对传统媒体起到很大的帮助。

金融业。以浙江电视台为例,浙江电台频道会对金融、投资、保险等行业开张相对应的营销战略。2015年起很火的投资融资平台P2P,到2016年末由于出现较多平台跑路显现,内部暂停对此广告的持续投放,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十分火热,于是各行业就通过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继续进行对它的广告宣传。

旅游业。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还是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各电视平台会对此有所重视,各地不同的电视平台会依据当地的自身特点进行对当地景点、美食等方面进行宣传,为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融媒体”则会纳入各个地区的有关旅游的信息,再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提取。

自动化行业。邮电通讯、电脑及办公自动化行业在媒体中的广告宣传幅度有所增加,可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渠道介绍邮电通讯、电脑及自动化行业项目的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较为专业的信息,从而购买自己所需产品。对此类的广告的投放大大增加了自动化行业的经济收入。

外部市场坏境影响。外部市场其实一直对新媒体的发展有着支撑作用,因为广告市场主要就是对其他市场的产品进行宣传广告,从而来提升自己行业的发挥的发展,外部市场对广告的需要正是广告市场获取经济效益的来源。

药业:据近年的数据来看,保健品和药品等行业在广告市场的活跃度逐渐下降。

零售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大市场环境下,零售业也处于低迷的状态。

房地产业:对于这种需要投入高资金的产品,购买者会更加倾向于亲身的感受和实地的考察来评估其好坏,所以广告对广大购买者的影响是较为小的。所以房地产业广告的投放也呈下降趋势。

“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

“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为广告运营打造了新氛围,创造了新条件。

财经行业:“融媒体”为金融投资方面其实做了很大的努力,创建了很多相关经济的平台,如东方财富、同花顺等网站的建立以及APP开开发,都是为金融行业的宣传做出贡献,这些平台都属于“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也是能够获取金融信息的渠道。

旅游业:网络旅游攻略,凤凰网等综合网站会对各个行业进行广告悬窗和投放,其中也包括旅游,微博、微信也设有相关的公众号,通过传放照片等方式进行广告投放。各网站还会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关旅游的活动,如义工旅游等,都是“融媒体”下的广告运营。

随着各个品牌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开始产生节目植入广告渠道。

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每天接触视频时间非常之久,所以运用这一特点,广告业发现广告植入这一渠道,而且加上节目的效应很大,所以这一方式成为了品牌广告宣传的一大热点。各种综艺节目会对自己节目的赞助商进行各种方式的植入,是对赞助商的宣传。如2017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综艺《向往的生活》是由OPPO R9赞助播出,同时还有赞助商江中猴菇米稀。在节目中的嘉宾会用米稀做早餐并多次介绍其成分等,这种真实性的广告植入更加有说服力。这种广告运营确实又是一大创新。

“融媒体”下广告运营的思考与选择

中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持广告业运营不走下坡,就必须运用“融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资源,加强管理,迎接挑战,快速发展。

改善广告环境。广告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绿色良好的广告环境可能会使广告更加全面充分的投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河北省;地市级报纸日报社;媒介产业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71-02

媒介产业化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在现阶段报纸行业发展的瓶颈期这一话题才日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尽管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不断的改变,阅读载体不断丰富着。面对危机,报纸媒介只有实现其产业化,寻找在全媒体时代的生存空间。

一、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产业化经营成果并不明显,报纸广告经营呈现颓势,报纸媒体的独立支撑日渐艰难。报纸行业在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广告收入下滑,报纸行业独木难支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发展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将报纸广告经营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产业发展必然举步维艰。传统上,报纸主要是依靠广告和发行两方面收入来支撑,随着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和新媒介的竞争,报纸必然面临改革的阵痛。如何进行多元化经营,提高“非报收入”成为了报纸行业不得不面对的考题。

(二)新媒体冲击下,报刊行业营销难度大

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报纸行业产业化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人们的快捷生活节奏对于信息的获取速度有更高的要求,以网络化作为发展平台的媒体产业加大了实体报刊行业的营销难度,如何在速度上、质量上和服务上寻求突破是现阶段河北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发行渠道单一,报刊实体运营成本高

报纸的发行依托于投递的速度和效率,运营的成本受到了投递工具和投递方式的限制,报纸行业的不景气,行业利润的大幅度降低成为缩减成本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能够实现运营上的创新,实现产业利润的最大化,那么成本的投入都会得到最有效的回报,发行的渠道上实现产业化、市场化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大的节省运营的成本。

二、河北省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各地市报纸媒介开始感受到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纷纷着手探索多元化经营方式,例如建立网站、开拓其它广告媒体,涉足商贸、旅游和培训等新业务。笔者通过搜集整理,发现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属的日报社已经涉足如下业务,广告、发行、印务、网站、旅行社、培训和商贸等。具体如附表所列。

根据统计可知,尽管名称略有不同,河北省各地市日报社都拥有市委机关报和一份晚报或都市报,石家庄等6个地市的日报社还拥有其它报刊。石家庄、保定、沧州、衡水四个地市的日报社成立了传媒集团。保定、张家口、承德三地市的日报社拥有广告公司,其中保定日报社拥有三家广告公司。广告、发行、印刷是报社的传统业务,在广告方面有的地市开始探索其它广告媒体,例如户外媒体和社区生活圈媒体等;发行方面举步维艰,面对订阅量萎缩的现状苦苦挣扎,部分地市日报社采取“全员发行”和“赠报赠刊”等手段维持发行量,发行公司或者发行部门无暇寻找新的创收点;各地市都有自己的印刷厂,有的在承揽其它落地报纸或者本地DM刊的印刷业务,潜力发掘普遍不够。

截止到2014年,除了唐山劳动日报社之外,各地市倒是齐刷刷地建起了网站,普遍增收效果不明显。除了张家口和廊坊之外,其它地市的日报社名下都拥有旅行社,旅游和传媒行业差距较大,旅行社的拥有率反倒成为了一大亮点。保定日报社和邢台日报社在商贸上进行了尝试,通过自有媒体不断轰炸,倒成了媒体效果的试金石。

三、河北地市级报纸媒介产业化实践路径

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的同相关媒体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报纸媒介的产业化需要借鉴相关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从体制上、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总结适合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发展的路径,将报纸媒介的产业化发展作为报纸行业复苏的重要出路。

(一)创新运营机制,增强市场活性

报纸媒介的产业化想要实现市场效果,首先需要的就是有合理的发展机制,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不愿意寻求突破和创新无法赢得市场青睐。而以买方市场为主导的报纸行业需要对市场的需求有准确的把握,化被动的营销为主动的营销,实现和政府、企业的强力合作,报业发展除了要保障以往的广告收入、发行收入,还应该积极地拓展产业化经营的业务,借助报刊行业主体,实现对外运作,重视合作发展,盘活发行机制,搭建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平台。

(二)创新发行渠道,实施全媒体战略

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追求的新、快、准。在发行上如果没有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报纸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消失殆尽,而发行成本也会因此而增加,甚至浪费。发行渠道的创新应该延伸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追求最直接的市场效应。将报纸行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来,拓展实体投递至网络投递、手机应用投递等新方式,延伸报纸媒介的影响力。

(三)创新营销手段,拓展市场空间

在营销手段上,单纯地依靠实体报纸的推广发行,必然会限制报业行业的发展,河北省地市级报纸行业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在地域发行上灵活的配送发行方式能够方便市场的拓展。营销手段上应该追求短频、高效的特点,挖掘潜在的客户群体,通过新媒体的手段进行宣传和营销,创设报纸行业的品牌特色,注重在内容上吸引各类消费群体。提升运营效率,实现信息流通的时效性,从而保证报纸行业运营的长效性。

综上所述,报纸媒介产业化发展是河北地市级报业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报纸行业的发展面向市场化、推崇服务的理念,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化做出有效的调整,推动报纸行业的运用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升民.马涛.“媒介产业化”再思考[J].中国广播,2013(10).

[2]薄立伟.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广告信息接受研究[J].新闻战线,2014(9).

[3]殷艳芳,赵胜潮,刘森.河北媒体报网互动实践研究[J].大家,2010(2).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1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全面、科学地去认识互联网及其运行规律,新闻网站既要充分发挥“喉舌功能”,又要融入到互联网的“产业功能”之中。传媒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在经营环境相同的情况下,认为传媒只具有政治属性和喉舌功能的地区和部门,传媒经济发展的就迟缓;而认为传媒同时具有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地区和部门,传媒经济就会得到迅速发展。

经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营好网络媒体,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量大、技术含量高、对人才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起来,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提高传媒决策者的市场意识,发挥市场机制对媒体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提高媒体人的自我生存能力,真正学会自我发展、自我壮大。

网络传递的信息是多层次的,人类生活有多少层次,网络就可以有多少个层次。而这些层次,都是新闻网站进行经营活动的切入点。比如终端资源是什么?是不是只有电脑和手机?现在手机报发展的势头不错,但是还有没有其他可以拓展的模式?比如在日本流行的手机小说可不可以借鉴?网络媒体一定要和其他产业进行结合。比如工业、农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比如与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相融合。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周鸿铎认为,我国新闻网站在经营上,目前正处在一个“混沌状态”,即模糊一团的状态或者对新闻网站尚无认知和认知尚少的状态。周鸿铎将“混沌状态”表现归纳为八个方面:(1)网络万能,能通吃“天下”的思想在大小网站的经营者中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2)“小生产思想”严重存在着,只想“独霸天下”,不会联合打天下;(3)网络的功能是什么?许多网络媒体经营者只想到挣钱,没有想到网络的义务和责任,这是许多网站“短命”的一个重要原因;(4)网络媒体的经营战略不明,靠“撞大运”求网络媒体的发展;(5)官方网络媒体向国家要钱的“积极性”很高,市场意识低下或者就没有市场意识;(6)对网络媒体的管理实施过多的行政手段,缺乏有针对性的网络媒体管理手段和法规;(7)对网络媒体资源认知较少;(8)尚未寻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媒体发展模式,照抄照搬外国模式的多,有创意的少。

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逐年升华,改变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宏观来说,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互联网是建立在高技术基础上且个性化很强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如果还用计划经济的模式来管理互联网显然是不会适应的,也会造成网络投资的人为浪费,互联网管理怎样才能适应网站的规律和发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许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2篇

第一,三大网络的互联互通,新媒体的发展将会迎来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因此,广播必须在三网融合开始之前,抢占新媒体先机,布局新媒体发展。

要进军新媒体,首先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互联网站,这是进军新媒体的先决条件之一。应该说,目前全国大部分省级广播电台都开通了自己的互联网站,很多频率的节目实现了网上直播或者点播。这些为广播媒体布局新媒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网站,仅仅是布局新媒体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新媒体包括IT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形态。其中,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最令人瞩目,也对传统广播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传统广播媒体的伴随性本来是其优势,但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也可以充分满足流动人群,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实现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需求,其伴随性毫不逊色于广播。而且,因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能够实现手机、MP4、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终端的随时随地的接收,其终端数量有望超过电视机和计算机,是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媒体业务平台。

因此,广播媒体要及早动手,争取早日获得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的营运牌照。据了解,国内大型媒体集团涉足新媒体业务的关键之年是2005年。当年4月,上海文广集团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全业务运营牌照,这拉开了国内新媒体业务竞争的序幕。一年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视国际、南方传媒集团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相继获得了IPTV全业务运营牌照,吹响了进军新媒体业务的号角。然而,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广播媒体外,其他获得新媒体全业务运营牌照的基本上都是电视媒体,省级电台获得新媒体营运牌照的并不多。除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一些地方台,利用DAB数字广播技术,建立和开通了DAB移动多媒体广播外,目前,并没有其他的省级广播电台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新媒体全业务运营牌照。因此,这应该是各省级广播电台下一步布局新媒体必须发力的地方。谁获得了本省的新媒体全业务运营牌照,谁就将在三网融合的形势下,抢得全面布局新媒体、掌握下一步发展的先机。

第二,引导新闻采编队伍改变内容生产理念和方式,迎接三网融合后的挑战。

由于传播技术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快速崛起,交互性成为媒体传播最大的特征之一,它使得社会进入一个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引导新闻、文艺、专题、音乐等各种类型的采编人员和主持人,改变传统的节目生产方式,采取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方法,吸纳受众的智慧,进行节目生产。要给广播工作者传播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者,要时时刻刻知道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的时代。你要高人一筹,就必须要有一种创新的集成能力、协同能力。广播工作者作为新闻传播者要善于发挥听众的积极性,使听众都愿意为你贡献力量。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民生频率现在的很多节目已经在集纳听众的智慧,共同把节目办好。频率的《爱心小屋》《娱乐小妖》《心灵家园》和《夜色阑珊》等节目,都拥有许多忠实的听众,而且通过QQ群的方式,建立起了经常性的联络。听众不但通过QQ参与到节目中来,而且还能通过QQ对节目内容、节目方式、主持人风格等提出要求,使节目更加适应听众。

三网融合之后,广播作为新闻主流媒体,仍然具有信息高端的通道优势。因此,广播要在这方面发挥权威的、先导优势,要引导、主导网上的主流声音,要代表国家的利益,代表广大受众的意志,在为广大受众做好服务的同时赢得权威性、影响力和品牌的忠诚度。

第三,做好受众资源的经营工作,为三网融合后的受众市场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三网融合后,由于传播方式、传播观念、传播环境的改变,传媒市场将从大众化走向窄众化,与以往广播、电视、报纸、门户网站不同的是,窄众传媒时代意味着完全以个体受众为核心,传播内容都将围绕以个体需求为中心展开,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媒体的内容。由于选择的余地和空间太多,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将越来越低。他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很难再固定的接受单一媒体的信息,而是在众多的传媒和信息中随意性地进行选择。因此,对于媒体来说,用户的争夺将进入更加激烈的时代,谁拥有更多的用户资源,谁就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在开始做好受众资源的经营工作,将是广播媒体应对三网融合后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目前,一些广播媒体已经在经营客户资源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湖北楚天新闻台紧紧抓住老年人生活的特点,在老年节目的运作中,积极引入经营听众的理念,创办了以关心老年人精神生活、倡导关爱老年人社会风尚为主旨的“枫林漫步空巢老人俱乐部”,聚集了一大批老年听众。这种以组织体系实现的经营听众模式,正在形成连接老年人与社会、老年人与老年人产业、老年人与社会文化体系间的桥梁和纽带,老年听众从中获益的同时,也为老年人节目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并为聚集广告资源创造了条件。再比如,青岛的温馨调频,在经营听众的过程中打出了漂亮的特色牌。他们挖掘声音的传情特色,塑造爱心品牌,努力打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服务的广播平台,创造极具创造力、亲和力的舆论环境,做成爱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成为青岛听众的贴身媒体。这种经营,把受众变成广播媒体的忠实用户,三网融合后,这些用户必将成为广播媒体争夺媒体市场最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现状;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16-02

2011年,微信这一推出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信息通讯的网络社交平台由腾讯公司首次推出,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粉丝用户,并成为网络媒体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移动通讯工具。2012年8月,微信公平台创立,成为个人、企业、机构等主体传播信息和聚集粉丝的重要手段。其中,以个体户经营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在此番潮流中孕育而生,不断发展壮大。“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是众多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解析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相关概念

微信公众平台是公众号运营者与订阅者之间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融合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和互动的网络社交运用工具。它成为个人和企业信息和吸引客户的桥梁和纽带,是受众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实现用户的自媒体联动。

按其推送内容细化,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新闻资讯类、文化教育类、电子商务类、公共服务类、娱乐休闲类等多个领域,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实现内容的分类精准推送。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构的类型,可化为企业类、团体类和个体类三大块。企业类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以商业企业为主,主要目标是针对客户群体推送产品服务和进行品牌营销,其利润是主要动力。团体类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机构为媒体机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媒体类微信公众号依托传媒机构丰富的内容资源,活跃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为广大用户带来大量的新闻讯息。政府机构主要政务信息,为人民提供服务,内容较为权威。社会团体微信公众平台专门为社员提供相关信息,实现团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个体类微信公众号以个体户为主持方,是微博社交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另一网络自媒体平台,内容以自创为主,有着独特的风格,其粉丝群往往因为相同的兴趣和类似的社会背景而结合一起。

自媒体,也称“个人媒体”,是由具有独特风格的个人或者小团体创建的媒体传播平台,有着私人化、自主化和平民化的特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公民通过自媒体载体自身相关的最新消息,较为典型的平台有博客、微博、论坛、微信等。本文主要分析个体类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实践,对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提供合理建议。

二、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

2011年,腾讯启动微信,短短两年内用户达到1.9亿,根据腾讯官方数据表明,截止2016年3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6.5亿。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上线,大量的企业纷纷推出公众账号,实现与用户线上线下互动。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媒体人从传统行业迁移,以微信平台为载体,自创公众号。腾讯公布2016版《“微信”影响力报告》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汇聚的公众账号超出1000万个,而个体微信账号为27.3%。

其中,以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公众号“罗辑思维”获得巨大成功,2015年10月份市场价值达到13.2亿。许多自媒体公众账号如雨后村笋般发展起来,运营较好的公众号有“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云科技”、“熊猫自媒体联盟”等。 “吴晓波频道”是国内首档财经脱口秀节目,自2014年开播以来,就收到大量粉丝的喜爱,其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达到10000次。高晓松与爱奇艺联合打造的网络文化类节目“晓松奇谈”于2016年首次上线,创下10小时播放突破100万的收视纪录,吸引了大批粉丝的关注。不难看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迎来了春天。这些自媒体公众账号能够在众多纷纭的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独创内容吸睛,用情感共鸣圈住粉丝。“罗辑思维”主办人罗振宇以一个文化人的视角,采用60秒语音和微信文章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大家解读社会文化议题,内容涵盖人生态度、历史文化、政治理念和经济管理等过个方面,用趣味的理性主义将话题由浅至深,层层剖析。它还以书本推荐的形式,向受众分享知识点和价值观,与罗老师类似的社会知识精英和志同道合之士产生情感交流与共鸣,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知名财经媒体人吴晓波建立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以专业、独特、理性的观点提升内容的魅力,通过开办书友会栏目增强用户粘性。网络脱口秀“晓松奇谈”在微信公众号走红,有知名人高晓松主讲,引经据典,讲历史谈文化,满足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二,目标客户细分,用互动开发社群力量。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向小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依托PGC模式和PUC模式,产生内容的独特性,品牌定位清晰,吸引了一批具有相同背景和认知的高忠诚度粉丝。“罗辑思维”、“吴晓波频道”、“晓松奇谈”作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脱口秀节目的“三剑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主义,以知识精英分子的身份讲解历史与实事结合的社会议题,分享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引发一批80后、90后文化人的共鸣。社交媒体用户通过信息沟通,获取人际资源,搭建强关系链,创建虚拟社群,体现自我价值和提升认知高度。“罗辑思维”招募会员,“吴晓波频道”创办“思想食堂”栏目,都在搭建一个具有高度认同和深度信任的成员社区,一方面满足他们的信息获取需求,另一方面实现他们的精神体验和分享价值观念,建立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其三,多样化传播,开发多渠道平台。在多媒体融合时代,多样化传播方式被众多的媒体平台使用,实现受众信息获取的效率。微信公众平台发挥技术优势,能够及时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的信息内容,拓展用户信息接受方式。“罗辑思维”采用60秒语音服务,引发订阅者的兴趣,并推出相关微信文章,满足用户的求知欲和体验感。“晓松奇谈”与爱奇艺联袂,依托这一视频传播载体,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向受众讲解内容。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自媒体公众号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应,并不仅仅依靠微信公众平台这一自媒体传播载体。“罗辑思维”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阵营,并结合手机客户端、媒体网络平台,开办微博,四箭齐发,牢牢锁定目标群体。

其四,配套盈利模式,发挥众筹模式优势。目前,微信公众账号盈利的模式有四种,分别为广告盈利模式、商品交易模式、会员缴费模式和会员服务模式。广告盈利模式是较为传统的收益形式,通过广告消息获得报酬。商品交易模式将粉丝转换为消费者,通过微信公众品台搭建的商城进行产品买卖,获取一定的资金。会员缴费模式是自媒体微信平台的盈利模式创新,通过招募会员,收取相关的费用,从而为客户提供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当自媒体微信账号拥有一定的粉丝量和影响力,就可以为会员提供相P的产品服务,得到收入。大量的自媒体微信平台综合利用这四种盈利模式,实现经济收益。“罗辑思维”开展众筹模式,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与一些企业开办创意项目或公益活动,向社会筹集资金,典型的案例有“卖月饼”活动。

三、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

再近3年时间里,火了一批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不少个体纷纷进军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短时间内出现了大量的个人为主体的公众号。然而,能将微信号做到一定影响力并盈利的公众号却屈指可数。在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现阶段,面临着如下的问题。第一,个体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罗辑思维”获得成功,一些个体微信公众号纷纷效仿,高度雷同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未能给受众带来新的体验,无法赢得用户的关注。第二,个性化的内容产品是自媒体微信号获取粉丝量和提高关注度的重要因素,一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急功近利,内容缺乏深度和可信度。第三,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发展时间较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缺乏规范性,作者的版权未能得到保障,受众的权益无法得以体现。个体微信公众账号要如何茁长成长并获得持久生命力,要合理实施其运营策略。

1.个性原则,差异化经营。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要找准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这个领域成为佼佼者,将内容深耕细作,采用文字、图片、视频融合的信息传播方式,博得更多粉丝的关注和追捧。体现个性原则,建立品牌效应,受众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发现你,喜欢你,以差异化经营占得一席之位。

2.互动原则,以用户为本位。粉丝量、阅读量、点击率、评论数是衡量微信公众号效果和价值的考量因素,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产生效应,离不开用户的参与与体验。无论是“罗辑思维”、“晓松奇谈”,还是其他类别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受众的反应时刻都决定他们的生存状况。充分重视受众的需求,具有用户意识,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紧密联系,发挥他们的力量,才是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成长的动力。

3.利益原则,打造盈利模式。经济基础能够为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是其生存与发展的财力支撑。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既能为个体提供收入,又能满足用户的体验服务需求。

4.法律原则,保障双方的权益。升级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内容管理,加大监管力度,规范操作程序,完善法律制度,积极打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生态环境,维护微信公众号主体的利益,保障用户的权益。

四、总 结

纵观几年来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状况,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机遇。在芸芸众生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中,开垦新的土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作出思考,每一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主体实施可行的运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微信”影响力报告[R].企鹅智库,2016.

[2] 钟新.脱口秀的传播效果及其形成要素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9.

[3] 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4篇

的确,不可讳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不只是威胁,它已经在分割传统媒体的既有利益板块,广告经营尤其如此。但是,前文已经说及,广告是人类有目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活动的产物,它本身包含着丰富信息,也需要信息传播渠道为它的传播提供途径。所以至少在中国,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利益分割还只是在增量部分体现出来,而且较长一段时期之内无法完全或大部分替代传统媒体的市场存在和在广告传播上的作用。2006年祖国大陆网络广告经营额为33亿元,而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额为797.9亿元,二者之间为1:24的比例,“传统媒体的末日到来了!”眼前只是危言耸听罢了。尽管如此,传统媒体还是应该看到,包括诸如分众传媒等新媒体和网络广告经营的上升势头不可遏止,其增长速度要高于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增长,也高于广告市场总体的增长势头,因此发展的趋势必然是二者之间逐渐趋近,形成广告市场的经营均势。传统媒体在这种未来状况下如何寻求经营上的突破,就需要在非广告领域内寻求机会了。

传统媒体的非广告经营现状

非广告经营是指传统媒体的除广告及其相关经营方式之外的经营活动,前期是传统媒体经济运行的辅助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传媒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少数地方其份额已经超过了传媒广告经营额。

1、非广告经营的形式

媒体的非广告经营方式目前不外以下几种:a)经营低门槛行业,如餐饮、娱乐、商贸、材料加工、人力资源等,进行资金基础积累,为进一步进行资金运作打基础;b)整合自有资源,对优质资产进行剥离重组,构建企业化运作的集团,启动上市程序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以进行深度开发,电广传媒、东方明珠是其中佼佼者;c)以参股、合资方式对其他行业进行资本投入,谋求自身资本的最大化利益回报;d)运用可利用资金进入热点行业领域,比如湖南广电进行的地产产业开发、上海文广集团进行的旅游项目投入等。无论何种方式,对资金的有效运作以求得更大回报,谋求经济效益的更大化是传统媒体扩大社会效益之外的另一目标。在获得资金回报支持后,传媒机构能利用这些资金进行自身的发展,如设备的优质投入、优秀人才的招募、办公环境条件的提高改善、员工的福利发放等,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非广告经营的收益

传统媒体的非广告经营方式常常可以获得更大回报和收益。陕西电台2006年广告经营收入1.1亿元,而非广告经营的成绩在此之外也闪烁着喜人的光芒,湖南电广传媒2006年广告经营收入14亿元,而集团总经营收入为30亿元,大部分收益都来源于非广告经营,即便是作为同城三大主流媒体之一的云南报业集团,也于两年前开始向地产业投入。此类案例目前在国内来说不算太多,而国外的传媒界同仁们早已为我们展示了传媒机构非广告经营的美好图画。远的不说,且看全球超大型媒介集团维亚康姆(Viacom)自1986年开始通过不断并购各类产业,扩大经营范围与渠道,达到了壮大自身的目的,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目标,2002年列《财富》全球500强第200位,其旗下经营的产业除传统媒体和网络之外,还有电影公司、影剧院、录像带连锁出租、主题公园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榜样成为了每家媒体机构的追赶的目标,每一个传媒从业者都希望自己的机构能成为这样的榜样。但是,在目前国内做这样的突破还存在许多困难,并非有理想就一定能成为现实的。

3、传统媒体进行非广告经营的现实困难

尽管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钱”景广阔,但是在现实中要实现起来还存在许多困难。首先,媒体的社会责任要求传媒机构始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传媒机构更多的责任是做好社会效益的扩大和提升,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始终是媒体的首要责任和任务,经济效益是其次考虑的问题。其次,体制的约束限制了传媒机构的多元化经营。现在国内的传媒机构绝大多数都是事业单位,在体制上就和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保持了距离,要想按照企业化、市场化运作必先经过宣传管理部门的审批,其中过程可想而知。体制如果不进行改变,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运行空间,因为市场运作的决策权、话语权始终不在媒体自己手里,即便是一些先行者在真正的运作上也是名不副实的“改革体制”,仅只表面风光而已。第三,资本积累的来源相对简单。非广告经营是市场化运作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前期资金的支持,政府拨款专款专用甚至没有政府拨款,而媒体的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广告经营来积累,由于国内大多数传媒机构处于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经营收入的大部分都要用于员工福利、设备更新,对于本就不多的经营收入而言一大部分就此划出,剩余资金就少得可怜,所以这一积累的过程就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第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大多数传媒机构缺乏进行非广告经营的外部条件。传媒机构进行非广告经营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支持和配合,在经济发达地区,项目选择的范围更加广阔,项目开展的机会更多,而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就缺乏这样的条件了。条件的缺失导致非广告经营的开发运作缺乏可执行项目,资金的投入方向面窄,收益相对较小。第五,观念的相对落后导致传媒机构非广告经营的开展障碍重重。任何事业的开展都需要相关环节在观念上的理解和支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被提了许多遍,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具体落实的时候却并没有做到。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平日里各类场合对“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又是诠释又是要求,但是面对具体事项的时候,解放的是别人的思想,创新的是别人的观念,而自身却紧守着教条僵化的旧思想旧观念不放,其结果自然是误时误事,只是失去了大好机会。这样的例子每个人身边都有。第六,人才的相对缺乏致使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缺少具有大局观、能兼顾各方面的具体执行者。人是任何事物项目的创意、策划者和执行者,对于传媒机构来说,非广告经营由于涉及到其它行业领域,使得机构内绝大多数人不具备相对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力进行这些项目的具体运作。这一点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与其突出。尽管如此,国内传媒机构的非广告经营已经有了先行者,而且其榜样示范作用对整个传媒界影响深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非是令人羡慕他的收获,而是敬慕其敢于先行的勇气和决心,并由此带动了一个群体的向前发展。随着在非广告经营运行中的各项困难逐渐被克服化解,国内传媒机构整体性地涉足非广告经营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整个传媒业的跨越式迈进的日子也为时不远。

西部地区传媒机构发展非广告经营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处西部地区的传媒机构在面对自身发展问题的时候,可以多思考进行非广告经营。因为广告经营本身受到当地经济规模、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当地广告主广告意识和当地受众观念的影响,四者缺其一环就广告经营而言就已经受到限制和约束了。西部地区的现状决定了传媒机构过多地将发展思路依靠于广告经营上必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当地经济规模发展的速度是基本同步的。若要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和速度,投入到当地非广告经营中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因为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和注意力优势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是在这一过程里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注意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导进行沟通,将事实困难一一列举,介绍解释进行非广告经营的优点,采用这种经营方式对传媒机构本身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争取在行政上的支持。二、当地传媒机构领导者自己必须要解放思想,只有先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才能更好地做别人的思想工作。一项事业或一个项目的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项目决策人自己的整体思路是否合时合适,是否具有前瞻性开创性,是否在大局观上有把握能力,这既要求决策者自己的思想解放必须到达一定的程度,也对执行者在思想上提出了要求。三、项目寻找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不要盲目模仿、照搬。别人的鞋不一定适合自己的脚,同样,在别处成功的经验来到当地不一定能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最好的应该是最合适自己的。四、注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西部地区相较发达地区最落后的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信息渠道和流量,更不是资金资本的缺乏,而是思想观念的解放程度不足和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吸引不够。解决了人才问题,许多困难都将会迎刃而解。

新媒体运营现状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新媒体;矩阵;网上共青团

网上共青团基站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共青团顺应网络时代变革趋势,创新青年大学生团员思想引领方式的重要途径。而新媒体矩阵相较于传统媒体布局而言,具有形式新、角度广、内容全、风格多样等优势,不同平台之间信息获取更便捷,资源共享更便利,彼此互动更紧密。利用新媒体矩阵建设的思路,改进加强高校网上共青团基站建设,开发探索新角色和新功能,扩大主流舆论传播,打造网上共青团思政育人的新力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一、新媒体矩阵的定义、形式与特点

“矩阵”原本是数学名词,最早的含义指的是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新媒体矩阵的“矩阵”是这一名词内涵的延伸,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运营者以不同名称在单个自媒体平台上开设多个账号,或在不同自媒体平台环境下分别开设账号运营,并与客户端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新媒体账号方阵,实现同类信息的多渠道传播。[1]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矩阵的工作形态更容易实现信息占领和需求满足,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数据分析等领域发挥出巨大影响力。从新媒体矩阵的载体形式来看,新媒体矩阵一般是以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主要载体,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抖音、B站、网页号等多平台开发端等辅助工具,从而构建出一至两个核心、多个性质形式相仿的辅助平台协作互动的输出网络。新媒体矩阵之内的媒体平台通常在媒体名称、平台介绍和服务范围等方面会做出同样的要求和设置。从内容特点来看,新媒体矩阵一般根据受众人群特点、目标需求以及形式的易于接受程度等要素,打造风格不同的新媒体类型,从而组成系统化的新媒体网络输出矩阵。其主要的特点在于不同平台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克服了传统媒体平台单一,输出性和影响力不够等弊端。目前,大部分高校新媒体矩阵立足于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近年来抖音也逐渐进入高校新媒体矩阵库,总体呈现出媒体融合、各种媒体多功能化的趋势。

二、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院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现状分析

(一)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院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建设现状

笔者作为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院团委老师,在2020年承接了学校共青团创新推优试点项目,在学院内部开展了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的探索和研究。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在依托平台类型、阅读量、挂靠组织、运营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特征。从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共青团开展新媒体矩阵建设依托的平台类型来看,学院共青团主要倾向于选择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两大平台作为新媒体矩阵的核心组件。而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两大平台在使用频率上也是目前学院共青团新媒体矩阵中出镜率最高的两种平台类型;从阅读量上来看,微信公众号的平均阅读量要高于新浪微博等其它媒体平台类型,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更大、所拥有的大学生流量更多。同时,学院共青团在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上所投入运营的资金、时间和人才、精力也为最多;从所属组织级别来看,院级层面的组织主要有学院官方,院学生会、院科协等。班级层面的组织主要是各年级班级、团支部等主体。在数量上,所属级别较低一级组织的新媒体类型和数量要普遍高于较高一级的组织;从学院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结构来看,负责运营管理的主体类型主要有基层党委、团委、指导老师等,而平台的运营力量以学生主体组成的新媒体组织为主。

(二)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院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的建设不足

近年来,形式各样的网上共青团平台层出不穷,不少高校在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中有了一些成熟的探索和发现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诸如当前高校校园媒体阵地建设存在着意识形态安全、媒介运营、内容生产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2]笔者在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调查研究中发现,学院共青团在新媒体矩阵建设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新媒体矩阵的建设缺少系统化的设计和格局设置,主要体现在矩阵的设计单一虽满足了新媒体矩阵结构中平台数量的增加,而单个共青团新媒体网络平台各自为战、彼此隔断的特征明显,缺少或没有平台之间彼此联合协作的路径。二是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所发挥的育人效果不够显著。原因主要是在宣传内容和宣传作品的生产源头上未能实现充分调研、在传播末端上未能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平台所生产和传播作品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与受众群体的互动性不强、贴合度不高,难以引起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和归属认同。三是鲜有成熟稳定的运营队伍和运营体系。从新媒体矩阵的运营结构和运营质量来看,除归属于学院团委级别及以上的官方媒体外,大部分的媒体平台依托于新媒体中心等学生组织,缺少专业化的示范和指导,运营队伍成员的流动性高,运营技术手段不足,运营质量缺少稳定保证。

三、新媒体矩阵视域下网上共青团基站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以人为本,把握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核心定位

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新媒体及其工具的出现、发展以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改变了在校大学生传统的学习、生活与交际方式,也逐渐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但由于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再加上高校主体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过程中技术手段的不足,许多大学生缺乏对于新媒体信息的辨别意识和筛选能力,更有因新媒体的流量陷阱耽误学业和人生发展的负面案例。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和2019年1月25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以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媒体要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此,新媒体矩阵视域下的网上共青团基站建设,首先要明晰建设的初衷和发展定位,即以人为本,坚持服务于青年成长发展,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就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以要把握核心问题,高校共青团工作无论是线上、线下归根到底是做学生青年的工作,要把工作的焦点回归到青年学生身上。对于高校共青团而言,只有正确把握当前大学生对于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和使用现状,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络新媒体的关注点和聚焦点,深入剖析问题的本质以及可挖掘利用的潜藏资源,才能保证网上共青团基站的建设倡导有回应、动员的行动有支持、输出的内容产品有反馈。

(二)因地制宜,提高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站位科学

从目前高校共青团推行新媒体矩阵建设的实践经历而言,过度模仿或滥用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经验的痕迹明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注重自身的探索研究,而盲目依赖外界的力量或资源。网上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作为实现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调动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生启迪氛围,因此高校在开展网上共青团基站建设中要懂得因地制宜,借力于所属高校内部有形或无形的校园资产,往往较好推动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建设发展。当前,每个高校中都有易见的或潜在的资产,对此,我们可以将高校共青团开展新媒体矩阵建设可利用的高校资产进行分类,第一类是有形的资产,主要是人和组织,即挖掘培育高校内部具有网上新媒体运营经验的人才和部门。第二类是无形的资产,主要是高校的文化、精神和意志等。文化可以聚拢人心,增加吸引力和关注度。高校共青团借助校园本土文化的力量可以在青年学生群体之间塑造出共同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高校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顺利持续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首先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所在高校网上共青团平台的建设现状,包括平台类型、平台运行方式、传播量和阅读量等关键信息,充分评估和分析高校网上共青团平台的工作模式和应用实际,科学设计适合己身发展的建设格局。其次,通过线上线下数据调查的方式,收集大学生等受众群体对高校网上共青团平台的使用体验和建议。最后,要从高校自身的环境、学生群体的特质、拥有的资源条件等角度出发,探索适合本校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建设之路。

(三)同频共振,构建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联合行动机制

新媒体矩阵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有效发挥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扩大传播力、影响力,从而形成指向性的育人合力。因此,共青团基站矩阵必须充分实现多主体、多平台同频共振,共同发力。首先,打破网络平台彼此隔断的状态,从平台特质和属性出发,明确各自的定位和分工。微信公众号具有“熟人”圈子稳定传输的特质;微博具有“陌生人”可见的开放性和即时性;抖音具有“动态”视频花样呈现的形式。其次,建立新媒体矩阵内部平台之间的运行纪律,即核定首要输出端、输出顺序、筛选辨别用户方式等,各个平台媒体按照指令进行工作。此外,网络育人的突破弥补了线下教育不足,而新媒体矩阵的建设促进了线上线下两者的统一。因此,高校共青团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要努力促进线上线下的联动协作,既要将育人内容和育人过程进行双重强化,也要基于网上共青团基站的新媒体矩阵进行“循环式”“画圈式”的充实、巩固和提高。

(四)优化管理,完善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人才保障机制

高校网上共青团工作要实现引导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宗旨就必须具有稳定的支柱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输出。这在本质上对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输出动力提出了要求,而人才作为矩阵建设最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动力,需要得到充分的保障。为此,高校共青团要积极优化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管理方式,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首先,优化管理方式,明确领导管理的主体身份,将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建设纳入高校党委、团委等部门的统筹管理范围,由专门部门、专门人员进行明确指导。同时可将共青团基站矩阵的管理建设纳入到高校团组织的年度规划和年度考核体系中。其次,不断培育壮大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的育人队伍,为网上共青团基站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动力输出。一方面,通过邀请网络新媒体平台运营资深人才和专家,定期组织开展新媒体运营技术专题培训,周期性地对新媒体矩阵的运营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和持续改善,不断强化新媒体工作队伍的思维、技术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优秀共青团新媒体工作者、优秀共青团新媒体平台等奖项荣誉,以公开评比、同步竞争的方式,增强一线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荣誉感。此外,网上共青团作为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共青团基站矩阵的工作队伍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引领水平,从而彰显服务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潮流,驱动着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变革。开展高校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建设,本质上是通过互联网服务青年大学生,增强服务型高校团组织的属性,能够显著提升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引导青年学生做好政治判断和价值判断,从而增强高校网上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和育人效果,这对于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文化阵地,进一步完善育人方式和育人手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谭俊洪.略论媒体融合视域下的高校新媒体矩阵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9(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