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

低碳发展的意义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篇

近年来,低碳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低碳,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各国人口的增多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一、历史重蹈覆辙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珍妮纺纱机的诞生,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促使英国的工业革命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虽然大大推进了机器的生产和发展,但是大气的污染和环境的破坏更导致了温室效应。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始于19世纪70年代,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例如:西门子的发电机、格拉姆的电动机、莱特兄弟的飞机。另外,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推动了电讯事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内燃机和发动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问题,通讯工具的发明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了,炸药的发明促使了工业的进步,也加剧了环境污染,空中到处漂浮着烟雾,伦敦由此变成了“雾都”。

2013年1月,北京出现了雾霾天气,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机动车尾气、路面扬尘,工业、餐饮业等行业排放出的有害气体,逐年累积而形成。大量极其细微的尘粒分散在空气中,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不但粉尘飞沫致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而且人们的出行受到了阻碍,造成了交通运输的堵塞。现在,世界上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对于我们来说,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可是将低碳进行到底还是我们应坚持的一个信念。

二、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国内低碳经济的引领下,格力电器倡导发展低碳模式,节能自主创新,目前,应用在相应产品中的各种节能技术已经被推出,有直流变频技术、水源、地源热泵技术、“冰蓄冷”制冷技术、智能化霜技术、舒适省电技术、自动清洗技术等,其中,全直流变频技术已经成为主打技术,生产了数十款节能产品。荣事达太阳能负责人在低碳经济座谈会上提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调整和转变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低碳农业近几年也得到了发展,现今的农业活动中,致使环境受到不利影响的主要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灌溉。要实现低碳型农业,就应该完善相应政策,少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高污染产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发展绿色农业。另外,交通工具是碳排放量较大的群体,在解决和推动“电动交通”的系统上,德国主要提出了:第一,调整能源结构。需要尽快解决大气排放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果还是遵循严重依靠非清洁、不可循环的方式发电,那电力企业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第二,电网的根本性革新。智能电网的新技术正在开发和研究商讨中,电动车的增加会导致社会用电需求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要优化电力整体需求和分布,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第三,电动车自身的技术突破。汽车企业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德国政府对于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给予鼓励,可以获得德国政府提供的3000欧元到5000欧元的补助,前提是在2012年到2014年之间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才享有此补助。低碳型汽车和低能耗汽车在目前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以下观点: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保证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低碳发展之路,关键是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气候变化的条款已经被增加。第二,加强低碳城市建设,以利于我国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引入低碳理念的设计,合理规划城市分布区功能。研制低能耗、低燃油的新能源汽车,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鼓励健康出行,以控制交通高能耗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的压力。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走低碳发展道路,核心当然是要使技术得到创新。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第四,提高认识,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不仅政府和各大小企业关注低碳经济,而且急需社会及有关方面参加和讨论。因为气候的变化大、覆盖面广,因此,想要集思广益,必须政府及各部门的参与,并且不同领域的专家也应被邀请共同研究。同时,舆论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应该转变思维方式,更加完善政府制定的措施,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有利于经济发展低能耗的方针。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我国应把目光投入到低碳型、低耗能的发展前景中。

三、低碳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低碳经济对于我们中国的发展意义比较大。首先,气候变化要采取措施应对;第二,煤炭是高碳能源,我国对煤炭的依赖很重,所以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对于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燃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了气体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威胁,所以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际间发展和合作的矛头直指向气候变化。各发达国家应该投入科技创新,改革技术,制定低碳经济方针,采取相关措施,接受目前及未来的重大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专家一致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解除环境和大气对人类的危害。现在,我国GDP的发展逐年上升,国民收入提高,从而带动了市场经济发展,而经济快速增长并不一定都是好事,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有害气体,导致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我们试想,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人类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通过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以减少污染,减少能耗,使人类的生活环境得到合理有效的改善。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国内的可再生资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使我们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环保

一、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

1、低碳旅游的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该报告根据世界旅游业以及航空、海运和陆路运输业的联合调查写成。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

低碳旅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2、低碳旅游的现状

低碳旅游的观念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深入人心。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不过,对于正在摸索低碳旅游可行性措施的旅游业界来说,要将现有的整体上比较粗放的旅游发展方式,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需要做的文章还有很多。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1]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

二、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当我们的天空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黄沙满天飞的时候,当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屡屡光顾的时候,当我们发现那些可爱的动物也许在几十年后就看不到的时候,发展低碳旅游,享受低碳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低碳旅游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从个人而言,看似高水平的现代化生活让很多人无法适应,而低碳生活回归到一种自然生态的状态中,人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节约,更是一种舒适惬意。简单的小细节上的改变,就会改变你生活的心态和现状。周末用步行代替驾车,购物时用纸质或布制的购物袋代替塑料袋等等,这种小细节比比皆是。如果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社会将前进一大步。

第二,从社会来看,小到一个城市、国家,大到整个地球,已经对低碳生活达到了一种渴求的地步。大气污染,水资源贫乏,石油危机等,不是所有都可以用经济发展来弥补的。发展低碳生活,可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生态的平衡,环境的改善。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已成为了"世界工厂"。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这个世界带来推动的作用,而并不是像一些经济大国那样一次次地愚弄世界人民,阻挠整个社会向一个更健康的境界发展。

三、发展低碳旅游面临的问题

我国旅游的低碳发展基础是比较好的。从1999年生态旅游主题年之后,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了行业和市场的共识。但是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在交通和饭店方面的能源消耗依然很突出,尤其是豪华酒店的奢靡之风,助长了碳的排放。二是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占了统治地位,很多地方的旅游模式被当成了工业开发模式。三是技术含量比较低,国外的许多先进的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增加了碳排放量。四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浪费现象很普遍。

四、发展低碳旅游的建议

发展低碳旅游,形成低碳生活,应该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战略。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打造低碳旅游景区

发展低碳化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是旅游的源头,在开发和维护过程中,应该以低碳为战略方针,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形成低碳旅游景区资源循环体系。低碳化的旅游设施应该以低碳酒店和社区建设为重点。在景区接待区,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大力提高宾馆酒店减排、微排的低碳经济能力。[2]

使用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提倡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汽车尾气是含碳量很高的一种污染,因此应该倡导多使用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而这一措施的优秀代表当属九寨沟自然风景区。旅游开发的早期阶段,九寨沟旅游区便开始实行低碳的绿色旅游车供游客乘坐,车队全天循环发车,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上车或是下车观景,这样既节省了资源,又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而最近九寨沟又投入100辆自行车,每日可供500人骑游扎如沟,几乎经过所有风景区。自行车骑游项目启动后为游客提供新的生态旅游体验,九寨沟又向创建低碳景区迈出了重要一步。

2、加强政府推行政策的力度

要使低碳旅游观念深入人心,用到实处,还需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行,理论上的规划与协调,政策上的支持与引导,观念上做好宣传与教育。

政府部门的推行政策可以做到以下几点:①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发展目标,借此来引导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用低碳旅游的理念,达到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目的。②创建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支持旅游景点、饭店、运输等旅游企业充分利用新能源进行节能减排,鼓励环保企业的宣传示范,借此发挥政府执行手段的引导作用。③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改变旅游企业传统的企业发展观,指导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树立旅游者自觉的环保意识和低碳旅游方式。

3、培养游客低碳旅游意识

作为旅游的主体,游客一方面要树立节能环保意识,避免奢侈浪费,控制或者减少个人及设备的碳排量;另一方面,尽量减少外带垃圾进入景点,同时对自己产生的垃圾进行回收。而景区应该采用"减少-回收-再循环-再生能源"的模式,在景区全面推行分类环保垃圾箱,通过形象的说明指示来引导游客树立环保、资源持续利用的观念,从而形成旅游景区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4、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3篇

体育 旅游是一种旅游和体育项目相融合发展而来的综合性消费模式,其涵盖了体育影视、体育表演、户外运动和体育养生等多方面内容,能够为游客提供广阔的消费选择空间,以达到健身与旅游的双重目的。近年来,依托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体育旅游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传统旅游产业不断饱和的一个大环境下,各大旅游公司开始向着体育旅游这一新颖的旅游方式发展,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体育旅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能耗、高污染现象严重,增加了环境负担。由此,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以体育的独特魅力发展低碳旅游,引领低碳、生态体育旅游发展模式等成为最为迫切之举,本文在分析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就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关探索,以此来实现体育旅游的节能减排,促进其向绿色循环方向发展。

一、我国推动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

1. 低碳体育旅游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也不同于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它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是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体育旅游与其它产业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必然会对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连带影响,每一次旅游都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这势必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测算,全国 1.4万家星级饭店全年用电 174 亿度,全年用水 9.2 亿吨,这样的高的能耗要求体育旅游必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发展目标。同时,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也是为了贯彻"十一五"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更是为了紧跟"十二五"规划中"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由此,发展低碳体育旅游是实现节能降耗,缓解环境压力的必然之举。

2. 低碳体育旅游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新形式,是一波新浪潮,而将这波浪潮稳定、延续下去,让体育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的首要目标。低碳体育旅游的重点在于降低碳的排放量,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建设体育基础设施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并能实现重复利用,避免因重复开发所带来的资金、环境压力。

同时,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是有明确规划和评估制度的,在开发、设计体育旅游产品时尽量选择资源破环和影响较小的项目,进行严格的评估审查;并深化绿色、低碳、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旅游过程管理,努力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将其推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1. 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核心发展理念。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直接影响着体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于形成体育旅游相关产业的有机联动也意义深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在发展低碳体育旅游时应该始终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核心发展理念,从观念上提高环保、节能认识,并将其贯彻到行动上,做好发展规划和评估,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避免因盲目发展造成资源破坏与浪费,探索全新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走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假设、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保证和基本前提。

2. 构建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的激励机制。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有政策、资金和其它方面的支持,也即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推进低碳体育旅游的顺利开展,它直接影响着体育旅游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产出效益、产业模式等,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将发展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纳入国家整体节能减排的目标中,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国家的财政、资源政策支持,并以此为依托对低碳体育旅游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全面的统筹规划,以便更好的应对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加剧的现状;其次,加大力度进行资金支持,低碳体育旅游的推进需要借助于国家的金融资金支持,应该建立合理的资金信贷政策和制度,就低碳体育旅游发展申请款项的相应制度加以明确,当其符合政策或是制度要求时,就应该划拨相应的款项,以此给予资金上的支撑。

3. 增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链的联合互动机制。为了积极构建低碳型体育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整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必需加强相关产业和部门之间的衔接、互动,统一规划产业链发展,共同推进低碳、环保政策的执行,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体育旅游的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将覆盖多产业发展的整个体育旅游产业链的整体生态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执行和考核,加强宏观的监管和调控,以此促进产业链内部的有机联动;同时,体育旅游产业链内部的各企业也应该增强联合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紧密性,共同推行绿色消费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现实意义;政策建议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入工业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问题愈发严重。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人的无穷欲望扩张,无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氧化碳排放日益严重,加剧了臭氧层的破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频繁出现极端气候,自然灾害加剧,人类的生存坏境和生命安全健康问题受到了致命威胁。

高速增长的GDP是以坏境污染和气候变暖为代价的。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所谓的低碳经济模式,是一种基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理念的经济模式,在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新兴经济模式下的一次重大进步。倡导低碳经济,就应该致力于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源、生物能源等新型节能环保能源的利用,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低碳经济的由来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致使全球气温上升成为全球性问题,资源短缺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我们经常能听到“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在能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发展领域,不同程度地倡导发展低碳经济这一新型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是指在我们愈来愈发的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要求企业和居民尽可能少使用煤炭,石油这些高污染高碳能源。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我们现在过分强调或重视GDP的增长速度,甚至把GDP的增长当作经济发展的全部内容,不惜以廉价的资源出口或出口退税换取GDP的增长,未做长远的发展计划,短期内我们口袋里钱多了,但是造成的恶果却是环境恶化,水污染,空气污染变脏,各种疾病频现,这已经与发展的本意背道而驰,而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目前,人们应该进一步掌握科学理论知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决不能以污染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甚至急功近利,以当代眼前的利益和发展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应使发展成为可持续地发展。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要求更多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轻在GDP投入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为了使科技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或为人民所共享,可以采取向自然资源投资,合理开发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去设计新的产品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整合效率,做到有的放矢。

1、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

当前,许多人对发展低碳经济持否定态度,如有的产业,包括钢铁、建材等重工业都是高耗能,不符合低碳发展模式。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异常迅猛,城市化进程步伐迅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钢材、水泥、电力等的需求逐步加大。由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程度,不能再以简简单单的效率来衡量发展的成绩,而要致力于寻找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整合、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排放。这将会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路径

我国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限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遇到诸多问题,最大的挑战是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呈快速增加之势。要想在这个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视产业结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关键。

3、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在诸多领域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抵制经济风险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科学技术革命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甚至发达国家作为国际规则的主导者,使我国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新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建议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一是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必然带来能源需求、消费的持续增长;二是我国固有的“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低碳能源资源上的选择还是有限的,故能源结构还是以煤为主;三是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加大了高碳经济发展;四是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向低碳经济的转变。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但任重而道远。当前,从政策方面来说,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

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方面是走低碳发展之路的关键。我国应开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制定与修订相关法规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在产业规划、项目审核、环境评估的技术领域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应加强建设监督与管理能力,提高政府、企业及公众在环境气候变化中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从而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

在探索建立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效机制上,我们国家应该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宝贵经验,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面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建立碳市场机制,研究制定价格机制,制定财税激励政策,制定碳排放的合理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发展意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规划中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范畴,在城市功能区的布局上合理规划。清洁能源的使用,要进一步扩展到基础建设领域,在家庭中,要进一步推广使用节能家电,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综合衡量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减少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公众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情都很高,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指导,重视低碳出行的发展,鼓励多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有效形成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和谐并进的道路体系;确保物流运输通畅,充分配置和利用运输工具,提高上座率;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减少污染。

3、共享国际低碳研发技术成果

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核心依然是技术创新。因此,制定我国低碳发展的规划时,不仅要注重研发生产领域的新技术开发,更要在公众消费领域下功夫,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公众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建立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相对成熟,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与其加强国际合作,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引进来、并及时消化吸收,使国内重点行业拥有先进的低碳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把低碳技术向国际领先水平推进。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2 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2.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属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5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不高,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吨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然后,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室外环境而言绿色低碳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室内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2.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侧重点不同。绿色低碳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

3 结语: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还是刚刚起步,好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去探讨,需要设定对应的部门,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我认为低碳的概念其实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正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它本身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将能源的消耗、环境等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的一个概念。低碳主要是指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环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实现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还急需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绿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绿色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绿色人居的进程。

3.1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低碳建材大量出现;绿色施工受到重视。各施工单位意识到并采取了相关行动,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等,并合理利用油漆,涂料等,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这种认证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促使施工过程逐步实现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标。

3.2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未走入寻常百姓家;绿色低碳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绿色低碳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

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中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人民生产改善中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能耗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9).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5).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发展方式;创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的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消费等经济形态的总称,是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一词最早正式提出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随后低碳经济、低炭产业、低炭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类拥有同一个地球,共同的生存环境必然使世界各国拥有同样的责任。

从低碳经济实践情况看,英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发展最早且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英国将低碳经济视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2003年英国政府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明确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国家,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8年颁布实施的“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7月,英国政府公布了《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这是英国应对全球变暖方面出台的又一举措,也是全球首次将二氧化碳量化减排指标进行预算式控制和管理,确定“碳预算”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领域,标志着英国政府正主导经济向低碳转型。

欧盟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7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欧盟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其目的在于促进新的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以达成欧盟确定的气候变化目标。2008年12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批准的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六项内容。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每年经济增长率的逐年递增,化石能源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迅速增加,能源问题和碳排放问题日益严重。发展低碳经济已是必然之举。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越来越重的趋势,1995年我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2.7%,到了2008年这一比重已经攀升到71.1%。自2000年到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已经接近10%,其中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又达到了90%。我国在当今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尚位于产业链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碳排放占总量的1/5,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是世界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在我国工业中,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产值不足工业产值的20%,但能源消耗却超过工业用能总量的60%。因此,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转变以往高耗能、高排放的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加强节能,提高能效,优化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迈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能源结构高碳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都对重化工产品形成巨大的需求,进而转化为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导致高消耗和高排放。尤其是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煤为主要能源,高碳化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已占全球的18%,受到世界的关注。2008年与2009年无论是在煤炭产量还是煤炭消费方面,我国都逐年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给我国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我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很难改变。

(二)能源技术落后,能源效率偏低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这说明我国能源技术过于落后。从2001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强度从4.21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到4.77吨标准煤/万元,能耗水平不断上升,目前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部分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只有极少部分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三)低碳意识没有普及,缺乏发展战略

2008年起,政府就推广“碳排放交易”,但大多数企业对“碳排放交易”觉得遥远与陌生,“低碳经济”意识还没被多数企业所接受。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我国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还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金融系统对于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不够。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政策推动。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有的处于空白,有的亟待完善。

(一)推进碳金融制度创新,加强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发挥金融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作用必须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创建低碳环保政策性银行,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信贷体系”;建立碳减排环保基金,发行“生态基金”产品;推广“绿色保险”产品,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试点;进行碳金融产品创新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银行业承担信贷资金配置的碳约束责任,保险业承担规避和转移风险的责任,机构投资者承担环境治理的信托责任,碳基金承担碳市场交易主体的责任。通过这些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使更多的资金能够流入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各个行业中去,推动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二)实行排污权交易,应用市场机制促使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发达国家主要依靠市场化手段鼓励企业减排,动员私人资本和金融资源向低碳方向调配。减排市场化能够降低国家的财政负担,增强企业减排的主动性。其主要方式是国家将碳排放限额分配给一部分企业(不是全部企业,主要是排放量较大、容易计量排放的企业),建立碳交易市场,由企业根据碳配额的价格,在自主减排和购买碳配额之间进行选择。当政府给予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不足的时候,企业可以采用更先进的低排放设备和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也可以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购买碳排放配额。市场上的碳排放配额来自于配额富裕的企业,在碳价格信号指导下,投入减排项目的私人资本的效率会得到保证。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的碳排放额度及信用产品交易。

(三)加强低碳法律体系建设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对于我国来说,应该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在相关法规修订中,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为我国低碳经济道路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

(四)加强宣传教育,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

明确政府在低碳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从组织、管理方面解决目前低碳教育的问题,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加强对低碳经济的示范引导,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倡导有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体,宣传新型的消费模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自觉做到节油、节能、节水等,减少碳排放。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引导公众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低碳消费。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体系中来,积极参与国际气候体制谈判和低碳规则制定,为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参与国际碳市场,促进碳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六)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手段,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

要研究低碳经济模式下的财政、税收、产业政策体系。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提升企业的形象。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七)加大投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核心。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我国总体技术水平低是制约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因素。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尽快发展低碳技术。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碳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此外,通过一些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可以大大降低我国碳排放总量,促进我国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群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oftheEuropeanCommunities(CEC).LimitingGlobalClimateChangeto2degreesCelsius:TheWayAheadfor2020and

Beyond[M].Brussels:CEC,2007.

2、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2).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0).

5、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7篇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1.低碳型旅游景区概念

1.1 旅游景区之概念

根据国家旅游总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旅游景区的定义为: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与地域,它具有参观游览、康乐健身、休闲度假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能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这样的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与明确的地域范围,它包括风景区、寺庙观堂、文博物馆、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游乐园、植物园、动物园以及工业、农业、科教、经贸、军事、文体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①。

邹统钎(2008年)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阐述为:旅游景区是依靠旅游吸引物,从事旅游休闲、管理、经营活动的,有明确的地域范围的区域。周玲强(2006年)为旅游景区的界定应以旅游景点概念的界定为基础,他认为旅游景区的定义应为:旅游景区不同于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是由多个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旅游活动区域,旅游景区除了包括特定的各种旅游设施、提供各项旅游产品和服务,还能提供其他必要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旅游景区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旅游景点的联合体[43]。

综合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旅游景区定义的阐述,本文将旅游景区定义为: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

1.2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概念

低碳型旅游景区是指将低碳发展的理念融入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在景区的整个建设经营中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加强低碳宣传和教育,培养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和旅游者的低碳理念和低碳环保意识的新型旅游景区。

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阐述和我们对旅游景区的界定,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定义为:

低碳型旅游景区即以一定的旅游吸引物为依托,融入低碳化理念,进行低碳化建设,采用低碳化经营,来满足旅游者休闲度假、参观游览、康乐健身、学习科考等不同旅游需求的空间区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对比看出,低碳型旅游景区即是在旅游景区的基础上,在规划、建设、经营管理中融入低碳理念,采用低碳化的方式来经营景区,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把景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成低碳的发展模式,用以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传统景区的分类标准是一样的。参照阐如良和邓念梅(2008年)对旅游景区的分类标准与方法,本文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功能的不同,我们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观光游览型、低碳休闲度假型、低碳历史遗迹型、低碳风情体验型、低碳康体娱乐型以及低碳科考探险型;

(2)根据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属性不同,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低碳人工型、低碳自然型、低碳人文型、低碳复合型;

(3)按照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成因区别,可将低碳型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形成的低碳旅游景区,如低碳地质公园、低碳森林公园、低碳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建造的低碳型景观和场所:如低低碳名人故居、碳文化遗址、低碳古代工程、低碳宗教场所、低碳园林、低碳主题公园、低碳乡村公园、低碳野生动物园、低碳园艺公园、低碳展览馆、低碳美术馆、低碳博物馆、低碳温泉疗养地、低碳度假村、低碳滑雪场等;特殊的低碳节事的活动,如低碳狂欢节、低碳艺术节、低碳传统民俗节等。

根据旅游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和人文类景区,我们可以把低碳型旅游景区也划分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自然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和人文类低碳型旅游景区各项的具体分类如下图2.3所示:

2.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随着大家对低碳经济的热衷,旅游业界对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热情高涨,同时旅游业界也进行了关于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一些实践和研究。比如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食住行游购娱等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景区内的碳排放量,有利于降低景区的能源消耗,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些措施过于局限,不能彰显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分为自然内涵和认为内涵两部分。

2.1自然内涵

自然内涵指的是,在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严格贯彻低碳理念,全过程坚持低碳化操作,这既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本质要求,也是低碳型旅游景区的自然内涵。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整个景区的碳排放量或者是景区内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2.2人文内涵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人文内涵指的是,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有一个良好的低碳旅游的社会大环境,要有能够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坚持低碳消费行为的光大参与支持者。

只有在对低碳型旅游景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低碳型旅游景区得自认、人文内涵,才能明确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才能走出景区可持续发展之路。

3.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特征

3.1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景区如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那么景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低碳型旅游景区也是如此,不能因为单纯强调景区的低碳化而忽视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是以保证游客的体验价值、体验质量和体验效果为前提的,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要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效果。

3.2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能源大多以煤炭和燃油为主,这样不仅增加了景区的碳排放量,而且造成了空气污染。旅游景区要低碳化建设和发展必须放弃以煤炭和燃料为主的传统能源使用模式,而采用现在低碳的能源代替,从而降低景区的碳排放量和空气污染,降低景区的运营成本等等。

3.3低碳型旅游景区必须降低景区能耗和碳排放量

传统旅游景区内建筑物和旅游设施的耗能在整个景区的耗能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大量的旅游设施和建筑物一方面缺乏对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景区的建筑物和旅游设施达不到国际的节能标准。甚至有一些景区内的餐饮和住宿业将奢侈豪华的建筑和装修作为目标,这样给大大提高了景区的能耗和污染。因此,我们要发展低碳型旅游景区,一是要降低景区内的能源消耗,二是采用新技术来降低碳排放量。

3.4低碳型旅游景区需要得到大家的积极参与

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不仅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效果,不仅取决于景区低碳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灌输低碳旅游的理念,倡导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低碳旅游的参与度。要实现这些,景区首先要培养景区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意识,再通过这样员工的低碳服务和引导,进而培养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的低碳行为。只有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都竖立了低碳环保的意识,把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身的低碳行动,景区的低碳化建设才会实现,景区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目标

4.1经济目标

完成经济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是景区低碳化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不仅要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也要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景区自身和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贡献出一份力量。因此,这里所说的低碳型旅游景区的经济目标就是保持经济的增长,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4.2社会目标

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来的一项艰巨任务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是不可小觑的,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基于此,低碳型旅游景区建设的社会意义重大。通过建设低碳型旅游景区,可以营造整个社会低碳化发展的氛围,扭转人们奢侈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让人们计算自己的碳足迹,为自己的碳排放量买单,开展碳补偿行为。因此,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

4.3环境目标

景区低碳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保护环境、改善气候问题。所以,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既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景区低碳化建设的终极走向。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本质来说就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降低污染和保护环境,它是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既要保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保护环境,保护家园。另一方面而言,景区的低碳化建设其实是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尽了一份力量。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低碳旅游;可行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们的旅游热潮也日益升温。近年来,针对能源消耗、环保低碳需求,我国低碳旅游业也日益发展。单车游、徒步等休闲旅游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针对现代人们旅游、休闲、锻炼的需求,旅游业必须加快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并根据现代旅游现状考察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以此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以缓解臭氧层危机、缓解能源紧缺为目标,以环保低碳旅游业发展为重点实现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节能减排、低碳社会的构建。

1.低碳旅游概念及意义的分析

低碳旅游最早提出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其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出行方式进行绿色旅游,同时注重环保及低碳排放,以此实现现代社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解决臭氧层危机的目的。随着近年来低碳观念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低碳旅游不仅仅是旅游者本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更与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基础建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世纪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应将传统旅游模式进行转变。以公共交通的混合动力应用、自行车等低碳方式开展旅游项目,同时针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引进节能减排基础,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低碳目标。

2.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2.1低碳旅游行业现状及意义:低碳旅游的出行方式在多年前即已实施。九寨沟电力游览车的使用与保持九寨沟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自行车旅行、徒步旅行等方式更是在民间盛行多年。4+2出行方式也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开车至郊外或旅游景点后,改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进行游览,实现了低碳旅游目标。这些与低碳旅游的目的与方法不谋而合,其最终目的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现代低碳旅游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国家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以低碳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实现资源占用少、环境保护好、文化传承强的旅游服务产业链。

从低碳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与传统旅游业有着较大的差别。传统旅游业仅以盈利为目的,注重豪华、奢侈,因此导致了高排放。随着全球气候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产生,传统旅游已经不能适合现代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发展中国家现状以及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加快低碳旅游业的可行性研究。以此为基础指导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2.2发展低碳旅游可行性分析:低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人们认可度的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低碳旅游业大有可为。一方面是传统消费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旅游、健身、休闲的需求,另一方面低碳旅游正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社会构建的需求。

从旅游业五大要素的低碳要求来看,低碳旅游的实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首先,旅游出行中,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同时,能做公共交通工具尽可能不开车出行。在旅游区内应首选电动类交通工具。出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行李,以此减少交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些要求已经得到了我国多数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选择低碳方式,而自行车旅游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旅游风向标。其次,低碳旅游饮食方面,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纸质水杯使用更是符合现代人们的关键。多数旅游者已经采用了自备餐具、水具的习惯。一方面出于低碳考虑、另一方面也是更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旅游过程中腹泻等疾病的发生。而在住的方面,低碳旅游要求旅客在同一间酒店住宿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床单被罩的更换,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旅游过程中的购物时,减少塑料袋等一次性包装的使用。选择纸质包装或可重复使用手提袋,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旅游过程中,出注重上述因素外还应在景点游玩中注重废弃物的回收与分类。将游玩过程中补课随地乱扔废弃物,在背包中备废弃物袋回收废弃物,回到景点垃圾桶处处理。在现代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上述要素已经深入到许多人的日常行为当中,因此,开展、开发低碳旅游具有很高的可行性。通过国家统一规划以及宣传等工作将低碳旅游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宣传推广。以《低碳旅游宣言书》中内容,将低碳旅游作为社会责任、作为习惯、作为道德最求。从景区绿色低碳做起、从保护生态环境做起、从自己做起、保护绿色生态家园。通过景区宣传、日常宣传等提高人们的认识,进而促进低碳旅游的实施。

3.发展低碳旅游的方法与重点

3.1注重低碳旅游宣传、倡导低碳行为: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低碳旅游创造新的经济循环方式,在现代旅游中应注重绿色旅游、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从旅游者以及导游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提升低碳品牌旅游发展意义。并通过旅游宾馆、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区的低碳政策倾斜等,促进商家低碳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商家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进而实现低碳旅游目的。

3.2以政策引导促进低碳旅游的发展:虽然,低碳旅游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经济效益相对于传统消费旅游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许多景区不愿开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实现低碳旅游目的,我国政府相关机构以及旅游业主管部门应为低碳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并健全低碳旅游企业激励机制,通过减税、政策扶持等促进旅游企业低碳旅游项目的建设。进而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旅游者的参与,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低碳旅游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环境以及国民低碳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旅游业现状以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广现状,我国应加快低碳旅游政策的出台。同时通过城市规划中低碳出行方式的考虑以及相关建设的加强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以及低碳出行习惯,进而促进低碳旅游业的发展。针对低碳旅游人才缺乏现状,在现代高校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快高端人才的培养,为我国低碳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军.《发展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产业需求分析》.环保资讯.2011.2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9篇

内容摘要: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基本上是处于理论上的摸索阶段,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展开。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表现模式,低碳经济在目前中国社会所肇始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经济理念的方向性价值。既然是一种新经济理念,那么就必然受到目前中国社会所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约束。本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牢固遵守的根本理念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意义上,必然体现为“以低碳经济新理念发展经济”的全新的坐标范式和方向选择。

关键词:低碳经济 价值体系 新思维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学术界对低碳经济的探讨基本上处于理论上的摸索阶段,对于实践层面的研究还没有正式展开。这一则是由于国际社会对于低碳排放的标准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二则是由于低碳经济在更深层面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式的可操作性尚需实践意义上的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表现模式,低碳经济在目前中国社会所肇始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经济理念的方向性价值。既然是一种新经济理念,那么就必然受到目前中国社会所畅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和约束。本文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直牢固遵守的根本理念模式,在具体的实践意义上,必然体现为“以低碳经济新理念发展经济”的全新的坐标范式和方向选择。

低碳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的节约思想

伴随着全球生物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事实上,目前中国社会所广泛探讨的低碳发展理念,其本质属性恰恰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引申出来的。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没有直接使用“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也没有系统论述过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但这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没有“低碳经济”的思想。事实上,早在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曾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过探讨。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工业的任何进步,都不仅是掠夺劳动者的技巧的进步,而且是掠夺土地和财富的技巧的进步,在一定时期内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破坏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进步。”在这里,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恩格斯也对资本主义的浪费现象非常痛恨,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

由此看来,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中,隐含着丰富的节约思想,而低碳经济理念所重点强调的也是“节约”和“节用”思想。在这一点上,低碳发展观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产物,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观在一定意义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低碳思维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生命意识

低碳思维所强调的是一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思想。敬畏文化的价值意味着对生命自身神圣性的深刻体认。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让我们深深敬畏,它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人们心中的文化道德律。可以说,敬畏之心源于人对自身有限性和宇宙无限性的本真认识。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讨,主要是从该体系的科学内涵、思想表现、时代特征、理论维度和实践转化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由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然生命导向的问题,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在继承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关注自然生命的视角是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的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目标,其主要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然敬畏意识”,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有丰富的自然生命意识。早在1845年,恩格斯就开始关注英国工业社会的环境污染问题,指出环境的破坏已经对自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恩格斯阐述了他的生态民生思想。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苦难环境的生成,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而从水体与空气等自然要素的污染来看,工人阶级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工人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大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也与工厂主一道,成为环境问题的制造者。”面对今天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总结和认识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也需要沿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探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及其表现,尤其需要在实践层面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恩格斯的生态民生思想值得借鉴。

低碳发展观蕴涵着社会主义一贯奉行的艰苦奋斗思想

中国社会所一贯坚持的“低碳发展观”也内在的蕴涵着社会主义所一贯奉行的艰苦奋斗思想。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所一贯奉行的党的优良作风。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发展低碳经济就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延缓气候变暖,所以就能够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离开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断难实现的。因为原有企业的低碳转换需要巨大的实践勇气和脚踏实地的精神,现有企业的低碳控制也存在很多技术难题,将来绿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所有这些任务的实现,离开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很难想象的。

低碳经济理念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形象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主席还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和绿色小区。随后,在主席的讲话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便正式提出。事实上,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应有之义。

低碳理念再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强调“天地人和”,而新时代的低碳发展理念实际上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和谐精神。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和谐中国的良好形象。而和谐理念也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得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民族内涵已经深入到“低碳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现实的发挥着作用。

低碳思想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中国”的决心

低碳经济理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然结果。低碳经济所要实现的“生态”目标恰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马克思明确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资本论》第一卷当中,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马克思虽然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主体性和自然对人类的有用性,但是,他的人化自然观既不支持对自然的征服也不赞同对自然的破坏,而是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一方面,人类自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自身的一切都具有自然属性;另一方面,自然又是人类的无机身体,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因此,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统一性,破坏自然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就是毁灭人类自身。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时,清楚地表达了上述观点:“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由此看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建设“生态中国”的伟大理想来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邃的理论价值。

低碳策略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注民生的情怀

民生关怀是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人文关怀之一。低碳经济理念强调的就是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和睦、健康和幸福。而这些问题在当今的中国来说,具有无比重大的意义。比如贫富悬殊的问题、教育公平问题、就业问题,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住房问题。而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都曾提前关注过。在恩格斯的民生思想中,住房问题是事关大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之一。为此,恩格斯首先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十九世纪所遭遇到的‘住房困境’,从表象上看,既指工人阶级的恶劣住房条件因人口突然涌进大城市而特别恶化的情形,又指因房租大幅度提高,住房变得更加拥挤,有些人根本找不到栖身之处的特殊情况。这种住房短缺之所以引起议论纷纷,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它不只涉及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也涉及到小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普通大众只关心住房现象的存在,而很少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所以,恩格斯接着指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不是这些现象本身,而是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的‘统治阶级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92

2.梅雪芹.从环境史角度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绿叶,2005(3)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生态伦理 生产伦理 消费伦理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我们研究低碳经济,首先要对其定义及内涵做简单阐述,早在《资本论》中,就已经对高碳经济做了正义审视,而这样一种审视对我们现今建设低碳经济这样一种制度也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从经济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实际是一个相对于现有的“高碳经济”模式的概念。那我们首先对高碳经济做一个分析,高碳经济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自那时起,人类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活动中,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无限制使用,排放各种温室气体,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全球遭受严重污染也使得全球变暖。我们提倡低碳经济,不仅因为其有经济意义,低碳经济对我们当今社会而言还有伦理意义。如今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必须通过制度改革、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来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从伦理来说,工业文明导致高碳经济,生态文明导致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它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特点,也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市场经济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注重人们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低碳经济,这也是在经济生活中社会对人们的道德要求。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伦理价值

(一) 发展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价值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我们的历史是和大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人类一直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而大自然也为人类消解那些排放物,人类自以为能征服大自然,却不想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成了被自然报复的对象。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导致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水土流失等。如此实事是向世人的警告,人类这样继续不约束自己的行为,势必会受到惩罚。

所以,实现低碳经济体现了人类生态伦理理念,它是人与自然资源以及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最佳表现。低碳经济的原则(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共存的一个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代际公平,使得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现如今,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低碳经济这样一个生态理论,这也是在告诉人类,在发展经济、追求利润的同时,要遵守自然规律,要有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生态理念。

我们只有加强生态伦理建设,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必然是低碳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利益,低碳经济模式可以避免生态危机,生产力以及社会也随之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二) 发展低碳经济的生产伦理价值

生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它对之后的交换、消费、分配等其他一系列环节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受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伦理的影响,又决定着各个时代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经历了很多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思想,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实施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伦理也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目前,加快转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减少高碳排放量,全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经济、生态、社会诸关系得到可持续发展。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高碳式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其生产模式、资源利用、价值趋向、发展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以低碳的观念来说就是要求人们不要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此来为人类谋福利,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保证人类的物质文化需要,保障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理念可以使人类的认识得到提升,低碳理念对人类过去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能源耗损做了很好的反思,企业不该为了追求利润而不顾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这样会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不能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从事经济事业。社会不能脱离自然,只有我们在社会中的人类做好自己,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这也是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体现。

(三) 发展低碳经济的消费伦理价值

低碳的实质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人类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反思,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变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因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实现低碳消费,才能最终实现低碳经济。

想要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必须注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引导人们确立文明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然后逐渐改变消费方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倡低碳消费,预示着人类智慧的方式发展自身,关心自然。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有着非常丰富的伦理精神。它要求人们改变生活消费习惯,厉行简朴低碳的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生产与生活中保护环境,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减少废弃物排放,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看,从而让社会、自然恢复和谐,还一个人文净土与物质净土与人间。

参考文献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文化;低碳教育;原则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需要技术的创新支持、资金的投入保障、制度的建设完善,更需要加强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软的层面的教育。著名的绿色政治人士、美国环保运动倡导者丹尼尔·A·科尔曼曾言:技术进步解决不了由技术造成的环境危机问题。作为低碳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和最终成果享有者,公民及其低碳意识将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而对公民的低碳教育将是实现国家低碳经济形成的社会基础。从实践来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低碳技术,但是低碳教育远远不够。公众没有形成符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念。只有把低碳理念普及到国民教育中,依靠自下而上的层层渗透,让低碳内化于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在实现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低碳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是形成低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等多种意义。

一 低碳教育的内涵

低碳的本质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生活理念。低碳教育是比照低碳经济提出的一个概念,什么是低碳教育,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此尚未达成共识。从广义看,低碳教育是关于如何正确处理自然本身及与人类之间关系为目的而开展一种教育活动,其主旨是通过教育改变人类的节能环保意识和能源利用行为,树立"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狭义看,低碳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学生和全体公民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低碳教育的本质及其作用是教育人们更好地理解低碳理念,并且将低碳思想与生活相结合,形成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低碳发展,建设低碳社会。低碳教育实质上响应了全球进行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对人们低碳意识的一种教育,而且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一种教育。低碳教育具有广泛的学科交流性、社会普及性及现实意义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其快速发展。

二 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1.低碳教育是形成低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根本途径。

控制全球变暖,走低碳发展之路成为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话题。2010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总理就指出,低碳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全球性革命。它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生存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更是对低碳发展的属人本性、价值原则以及思维方式作新的梳理和反思。如果不彻底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就无法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等概念经过媒体宣传、政府倡导等,已为很多老百姓熟悉。然而,我们并没有转变思维、转变观念,形成符合低碳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与教育密不可分,尤其是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要形成低碳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就必须抓住低碳教育这个关键环节,通过教育,使人们更好的理解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在全社会树立低碳式的生存态度、道德意识和伦理价值素养,为低碳行动注入内在的精神动力,低碳发展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和持久行动。

2.低碳教育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书记曾说,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将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开展全民气候变化的宣传教育,继续推动并参与国际合作。这种全民性的宣传教育需要我们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重中之重。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教育促进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调整教育战略布局,转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要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社会,仅靠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能源使用效率还不足以形成合力,我们应将低碳生活理念普及到国民教育中,依靠自下而上的层层渗透,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

3.低碳教育具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等多种意义。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低碳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全体公民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通过教育更好地理解低碳理念,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德性修养,一种生存态度,一种价值观,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适度而有节制地消费身边各种资源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低碳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每个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使每个人具备适应低碳社会发展的基本素质。因此,低碳教育具有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等多种意义。开展低碳教育就是对公众素质教育的一种深化和推进,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文化视野下低碳教育的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实施低碳文化教育首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原则,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为我们实施低碳教育提供了方向。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教育者都要树立"科学发展"的低碳教育理念,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发展的协调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今天的低碳教育是人类为了关怀、保护与利用资源而实施的教育,有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了解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面对环境资源问题时,采取理性地事前预防或善后处理的行动。

2.教育渗透性的原则。

就渗透教育的含义而言,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载体(如环境、学科、教师、管理、活动、新闻媒介等)对被教育者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渗透教育往往又是作为与灌输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而提出的。总体而言,渗透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途径和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渗透教育的运用使得存在于课堂、教材、学生活动、校园环境、社会生活中潜在的教育因素,一起汇合成巨大的合力,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使之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达到寓教于无形的目的。低碳文化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渗透性的原则,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把低碳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知识性教育之中,从而引导和帮助大众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将低碳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中,营造良好的低碳文化教育氛围。

3.文化创新与传承相统一的原则。

"低碳"是一种节能减排的创新文化现象。低碳文化应是一种建立在对工业文化所推崇的价值观念、利益立场和应对环境、解决生存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彻底反思、扬弃并吸收人类一切文化中的合理成份在内的,能够发展创新经济、解决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融、和谐的新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五行、阴阳,都存在着很好的低碳文化在里面,只不过今天我们忘了。因此我们在实施低碳文化教育时应该坚持创新与传承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吸取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要结合我们的实际,在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我们的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文化中。

4.知行相结合的原则。

知行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即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目前,低碳等概念经过媒体宣传、政府倡导,已为很多老百姓熟悉,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没有形成深植于心的观念,更没有转变成日常的自觉行动。因此,低碳文化教育不仅仅要求大家有正确的价观念,更重要的是要有在正确的价观念引导下的低碳行为模式,低碳教育的关键是要知行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让低碳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低碳教育:低碳发展的根基(3)[J].中国能源报,2010-8-4

[2] 陈瑄.论渗透教育及其理论依据[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10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2篇

内容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识。本文对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分析以及对现有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构建了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理念六个维度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的建立对于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低碳经济 评价体系 理论模型

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对各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自2003年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率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削减碳排放,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和社会实践。短短几年时间,低碳经济已经演进为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最大限度地限制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最终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单元,城市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耗了全球的大部分资源,排放了约占全球总量75%的温室气体,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发展低碳经济应以城市为单位。然而,如何综合评价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是低碳经济发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的研究,对于我国发展城市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为我国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想使科学发展观得到真正的落实,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必然前提。有评价才能有定位,才能确定发展的程度,才能找到发展存在的差距,才能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建立更为科学、可行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全面、准确地考察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规律提供衡量标准和依据,为今后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支持和有价值的参考。

(二)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选择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构建的评价体系更为科学合理。从而能够综合反映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效率、状态、效果,实时、量化、动态地分析评价低碳经济发展,系统体现城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不同维度上存在的发展差异。它可以为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方针的制订和执行提供决策支持。

(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有效地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使现代产业中的软件、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旅游经济等低碳产业更好地升级和发展。它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增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

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相关评价理论和方法也相继出现,很多组织和国家都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从可持续发展的4个主要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着手,以“驱动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为指导,运用了开放的菜单方法使其适用于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发展需要,构建了33个评价指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标体系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框架,构建了环境压力、环境状态和社会响应三大类指标,用于跟踪、监测环境变化的趋势;联合国统计局创建了一个由88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主要涉及社会经济活动事件、影响与结果、对影响的响应等方面,清晰地反映了指标之间的关系;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人类活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概念模型,从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系统、废气和水污染四个方面,构建了25个指标,并根据指标的当前值和目标值赋予了指标各自的权值。此外,欧盟、芬兰、德国、瑞典、瑞士、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也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过各自的指标体系。

我国学者也做了许多研究,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小组(2009)按照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独立设计了一套“五级叠加、逐层收敛、规范权重、统一排序”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环保局也颁布了《低碳城市指标体系》试行版,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付允等(2010)在复合指标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构建了包括23项指标的城市低碳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付加锋等(2010)在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低碳产出、低碳消费、低碳资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环境五个维度、14个指标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方法;胡大立(2010)等从产业链的初始资源到最终消费市场这一路径,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逻辑结构框架,提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评价体系大多对资源、环境的指标研究相对较多,以经济、社会为基础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硬”的因素的分析较多,对社会意识、文化传统等“软”的因素的分析较少;对客观的定量的分析较多,以人为主的定性的分析较少。如果没有详细的论述和相关理论的研究,那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会存在理论上的“空洞”。因此,在参考总结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低碳经济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是比较科学的思路。

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一)低碳经济内涵分析

要建立科学、系统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做深入了解。至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定义和内涵做了深入的研究,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英国政府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概括来说就是指要通过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Ramakrishnan Ranmnathan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非化石能源作为投入,GDP和碳排放作为产出,对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以及能源消耗和GDP的关系进行了研究。Paul B stretesky等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得出人均碳排放量与出口有一定关系,并从产业角度分析得出,能源产业、化工产品和再进口产品等三个行业对人均排放量的影响是最大的。吴昌华(2009)指出低碳经济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付允(2008)提出了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夏堡(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张平等(2011)指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狭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从而产生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标是应对当前气候变暖问题。付加峰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潘家华等(2010)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袁男优(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牛文元等(2009)认为,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和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不仅是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生产力与人文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因此,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低碳理念,基础是经济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直接体现是减少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目的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总结

本文选取国内20篇具有代表性的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文献,对各个学者选择的评价维度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在文献梳理中发现,不同的学者往往将具有相同意义的维度用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有必要把这些具有相同含义但是表述不同的维度进行总结归纳。比如,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经济、社会经济资源基础、技术经济、经济低碳化、发展能力、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能力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发展维度。因此,本文最终归纳出六个准则层: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以及低碳理念维度,如表2所示。

(三)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构建

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物质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最后还是要落在经济发展上,所以说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低碳经济发展状况,没有低碳技术应用于各个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就只是一句空话而已;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展科技。环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低碳经济要依附于环境空间;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达到社会和谐是人们共同的期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节能减排指标是低碳水平的直观表示,可以直观地反映碳排放情况;低碳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低碳理念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低碳理念要贯穿于低碳经济各项活动的始终;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普及低碳理念。由此,所建立的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包括经济、科技、环境、社会、节能减排及低碳理念六大方面,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结论

本文分析了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低碳经济内涵和评价体系文献总结两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维度、科技发展维度、环境发展维度、社会发展维度、节能减排维度和低碳理念维度六个维度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理论模型,以期为低碳经济的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2.付允,刘怡君,汪云林.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3.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8)

4.胡大立,丁帅.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5.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投资,2009(2)

6.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8(2)

7.夏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2A)

8.张平,杜鹏.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研究难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1(10)

9.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4)

10.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33(1)

11.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报道,2009(3)

12.辛玲.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7)

13.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

14.唐笑飞,鲁春霞,安凯.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资源科学,2011,33(4)

15.肖翠仙,唐善茂.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1(1)

16.杨敏.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10)

17.王嬴政,周瑜瑛,邓杏叶.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1)

18.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

19.谈琦.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南京、上海动态对比为例[J].生态经济,2011(12)

20.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

21.华坚,任俊. 基于ANP的低碳城市评价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24(144)

22.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2)

23.郑林昌,付加锋,李江苏.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7)

24.气候组织.中国低碳领导力:城市[R].2008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18402

1 低碳及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由英国率先提出,目的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低碳的本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实际上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解决长期以来高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持续的影响,构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低碳的理解可以分为3种情形,第1种情形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第2种情形是零排放;第3种情形是绝对排放量的减少。实现以上3种情形低碳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经济正增长(GDP增长率大于零)。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潘家华研究员指出,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有多种方式来实现发展,而每种发展的路径、速度和规模会受到一定硬性约束。通俗地讲,低碳经济就是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把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威胁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政府采取低碳经济政策的终极目标就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为了指导低碳经济实践,建立概念与政策之间的联系,必须设立低碳经济的评价方法。

在21世纪,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给多数国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困难,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理论指导中国加快科学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观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

低碳经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解”必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和解”的真理性,对于人类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我国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经济的哲学基础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在19世纪,人类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问题尚未凸显,马克思并没有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深刻预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价值,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恩格斯曾警告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以免进一步“受到大自然的报复”。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基本包括,人与生态环境同生共荣的价值理念;为全人类长远发展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价值标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与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就要尊重客观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同样人类要达到与自然地和谐就要尊重客观规律。

2.2 科学发展观与低碳经济

面对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现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我们的自然观和发展观,进而找寻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路径。“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实质,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被发展的客体,而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科技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人口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就将会给人类发展的前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环境哲学正是在这种生存危机境况下人们不得不考虑“人如何才能在自然界自处”的严峻情势下形成的全新的“生存智慧”。

在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中,不仅包含主客体关系,而且还包含整体与局部、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自然界是系统的整体,而人不过是系统整体之中的一个局部的要素而已。从逻辑上说,系统整体之中的局部要素不可能成为系统整体的主体,因此人不可能把自然界系统整体作为他的实践对象,人只能作为自然界系统整体之中的一个要素在系统整体规律的决定下参与整体的运动。在人与自然界整体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绝对限度。这就需要在超越自然的同时担负起对自然的责任,建立起超越与责任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观。

2.3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正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协调好气候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可能途径,在工业化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寻找到平衡点。低碳经济的提出为人类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要树立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从长期的发展目标看,低碳经济和中国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众所周知,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其倡导的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实施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满足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问题需求和相应的碳排放权利,这与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度一致的。从技术经济特征看,低碳经济在实质上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这一技术经济特征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的节约资源、能源,提高效率,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污染排放等做法是一致的。

3 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科学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既要重视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体现了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1 发挥碳汇潜力

碳汇是指任何能够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包括“碳汇林”和碳捕获与封存。发达国家的土地利用已基本定型,碳汇的潜力较为有限。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历史上毁林和植被破坏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进土地利用方式,和增加造林来增加生物碳汇,具有相当可观的潜力。“碳汇林”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其规划和建设都要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相一致。

3.2 倡导低碳化消费,抵制奢华浪费

(1)推行绿色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2)推行绿色交通,即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持续性发展概念一脉相承。绿色交通理念应该成为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思想,将绿色交通理念注入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之中,研究城市的开发强度与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的关系,使土地使用和轨道交通系统两者协调发展。这种理念是三个方面的完整统一结合,即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

3.3 调整能源利用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着过度依赖煤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应为:逐步降低对消费比重,加速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积极发展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中国一贯以节能作为能源领域的优先工作,今后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的战略,这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界的共识。

参考文献: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低碳消费;消费伦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1804

收稿日期:2012-03-20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A112396);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规划项目(2010B-ZC01)

作者简介:任玉军(1974-),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终极原因不是生产,而是消费。要降低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地要求消费的低碳化,要求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方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消费价值观的转变。因为,只有低碳消费的价值信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低碳消费方式才能获得实现的精神动力。然而,实现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并不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个涵盖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观念层面的教育宣传,还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低碳器物的诱导。因此,我国要实现低碳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建立,必须首先为低碳消费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说明,并要在实践的意义上探讨这种价值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低碳消费的伦理价值

在人类消费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即节俭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节俭主义把人的消费的正当性限定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和对消费对象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而忽视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及消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人的消费等同于动物式的纯粹生物性消费。消费主义则是过分夸大人的感望,把人仅仅视为欲望的存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追求感望的不断满足,人的是本性、价值及理性都湮没在人的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求中,自然只是用来满足人欲望的对象,人与自然仅是一种满足被满足、掠夺被掠夺的关系。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存在着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的误读及片面性消费的倾向。由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对自然及人身带来了巨大危害,迫使人类对自己的消费方式作出深刻反思,低碳消费的提出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和人类以往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相比,低碳消费的内涵具有以下内容:1.低碳化消费。即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高碳材料和高碳产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共生性消费。低碳消费着力于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解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的消费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3.全面性消费。这是低碳消费与人类以往的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它既不同于节俭主义对人的感望的过分抑制,也不同于消费主义过分放纵人的感望,而是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分偏好,重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全面均衡发展。4.公正消费。低碳消费要求改变“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等通过消费显示人的地位、身份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强调资源环境的最大公共性,每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有平等消费资源享受环境的权利和不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义务,个人的消费自由不应当影响损害他人的消费权利。

低碳发展的意义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低碳效果;意义;现状;具体措施

现今,全球气侯变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因此,在这种气候环境大变化的前提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学校是传播人类文明与知识的重要基地,其对于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潮流、创建低碳文明社会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现今学校要积极地将创建低碳校园纳入到自身的规划建设中,以有力的实际行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一、构建低碳校园的重要意义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与基地,其是一个有效的宣传平台。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机构以及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低碳意识。再者,我们还可以开展以“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者宣传讲座,通过对师生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宣传,切实增强师生的低碳意识,从而引导师生共同构建我们的低碳校园,并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在全社会中倡导“低碳社会”的建设,以促进当代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学校是传播低碳文化、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基地。

二、低碳校园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1.低碳、节能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得出,现今学校中七成以上的学生对“低碳校园”的概念都只停留在片面的了解阶段,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仅仅是听说过“低碳校园”的概念。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学生对“低碳校园”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但是几乎所有受访学生都认为“低碳校园”的构建与发展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浪费严重,资源利用率低

为了倡导低碳校园的构建,我们对校内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首先,某些学生在用水之后不关水龙头,看到长流水、长明灯也熟视无睹。其次,学生在课间操或中午放学时,最后离开一人通常都不会关灯,夏天时,也通常不会关掉电风扇。再次,学校内的厕所漏水现象时常发生,由于报修也不及时,从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再者,学生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性也极低,这些都对低碳校园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三、构建低碳校园的具体有效措施

1.加强校园舆论导向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广播战、校报以及宣传栏等校内信息的舆论阵地。对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式以及低碳经济建设发展的必然性进行有效宣传,从而进一步强调低碳的生活理念与低碳校园构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再者,我们还可以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以“构建低碳校园”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来对低碳校园的构建进行有效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与发展。

2.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学校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培养的主要场所,再者,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形式,来进一步构建低碳校园的宣传。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来促进低碳校园的构建,同时,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关于低碳环保性质的课外活动,如,节约用水,无人时关灯关电扇;废旧电池的有效回收;不使用修正液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考察,了解工厂对工业“三废”处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比如说,学生有意识地乘公交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学;外出购物使用布袋,不用塑料袋;自备水杯,少用一次性纸杯等,这些小的行为都是对我们低碳校园构建的促进与鼓励。

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生活的实现等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对于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前学校要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积极、有效地推动低碳校园的构建。但是,实际上,学校低碳校园的构建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学校构建低碳校园的部分。所以,当前学校要在深入认识低碳校园构建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低碳校园的建设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措施,来保证低碳校园的有效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成龙.低碳校园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