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2篇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各地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环境。一是要确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布局。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特别是要把消灭无稳定收入来源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辖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规划和政策,明确目标,稳步发展。二是要着眼于农村“两委”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借“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强烈意识,勇于开拓,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村干部政治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经济的能力。三是要落实责任,严明奖惩。要建立村“两委”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效益工资制,把村干部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机挂钩,调动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昭苏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继续深化和实施“三百工程”,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省市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作为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抓创新、抓发展、抓项目、抓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并从信息、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真正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

4、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运行、加强乡镇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突出抓好村办实体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确保村办实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合理的比例,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才能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民才能真正富裕起来,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清醒认识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

在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确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收入来源受限,集体增收空间不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出租集体土地(如机动地、果园、林地等)收取专业性承包费,也有的靠出租空闲的集体房屋(如撤班并校后腾出的校舍、临街房屋等)收取租金,还有的以拍卖承包荒山、荒沟、荒滩和矿产、水面等自然资源获取部分收入,有条件的或地理位置好的村则主要靠村办企业(如砖厂)和商贸门头房的出租承包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支柱。

(二)、集体资产流失严重,集体经济基础脆弱。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少村把原有的集体资产“分光用光”、损耗殆尽,导致集体经济萎缩衰退。保存下来的现有村集体财产在保值增值、管好用活上,缺乏有效的经营管理,“坐吃山空”,使集体经济逐年萎缩,所剩无几。有些村资产管理不善,集体资产被农户长期占用,外欠也不能及时收回,出现了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导致了集体经济基础脆弱。

(三)、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拉大。从总体上看,目前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且差距日趋加大。表现为:凡临近城镇、集镇、近郊和主干公路沿线的村,其区位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不仅集体经济基础较为强壮,而且发展水平整体也比较高;而一些地处偏僻又无资源优势的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甚至有的成了经济“空壳村”。

(四)、村集体负债严重,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村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债务,几十万、上百万债务的村不占少数,“无钱办事”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由于村经济基础薄弱,集体经济积累少,也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原有的负债无法消化,逐年支出却难以避免,只有靠继续负债维持,经济包袱越来越重。

二、客观分析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因素,找准问题、突破难点

只有正确估价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才能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

(一)、经济发展层次低、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目前,大多数村靠“资源饭”维持现状,村集体经济主要靠承包、出卖集体土地、果园、山林、水库和一些基础设施等资源获取经济利益。这些村经济收入来源过分依赖于低层次、规模小、结构单一的产业,对环境破坏影响大,管理粗放落后,效益又很低,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旦市场波动,经济效益就滑坡,势必会导致村集体经济出现大幅震荡。

(二)、干部思想保守、观念滞后,创新发展能力薄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了,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和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村集体经济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三)、招商难度大、融资困难,可持续发展能力薄弱。

近几年,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市(县)、镇级相比,虽经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最终能够成功落户的没有几家。更何况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保护资源,报批开发用地的手续严格,村级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在融资方面,银行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村集体贷款难度更大。

(四)、管理能力弱,优势发挥不明显,不利于突破性发展。目前,村干部普遍存在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的问题,表现只是注重依赖于一些发展层次不高、集体机动收入低的产业。另外,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应收取的各种承包费收不上来,外欠也没有及时收回,一些重大开支不合理、随意性较大,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影响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村干部经营管理的经验和能力偏弱,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寻找出路,导致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没有抓手,突破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不足。

(五)、村级债务过大、包袱过重,不利于全力发展。从农村的整体情况来看,有不少村不良债务较大,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已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稳固的一大障碍。目前,随着税费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大部分村委会除了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外,村集体的经营性收入微乎其微,出现了一些集体经济的“空壳村”,由“无钱办事”导致“无力办事”“办事难”和“难办事”现象严重。村干部将很大的精力用于清还债务和应付日常经费事务上,难以全力投入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上。

三、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途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村级集体经济问题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不难想象,一个村子,如果集体经济一点收入和实力都没有,村级组织就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那就更谈不上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敢打硬仗的拼劲,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伟大实践中。

(二)选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

首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积极探索、不断进行思路创新。要从过去局限于办工业企业,扩大到开发所有能增加集体收入的项目上,包括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劳务输出等;发展形式从单纯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扩大到以提高集体实际收入为主、灵活多样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如通过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建立合作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以强村为依托,联带贫困村等方式,加快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大力发展新型区域合作;通过创办和发展科技推广示范田、集体经济带头田等方式,积极创办各类新型科技园区;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组建新型龙头企业带基地,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其次,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立足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应以集体参股的形式,参与开发土地、山林、矿产、水库等自然资源,兴办绿色产业,逐步消化村级债务;即使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村,也要积极搞好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服务,集中集体力量解决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实现集体增收,走共同富裕之路。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4篇

一、村级集体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5、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6、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区乡村组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作为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抓创新、抓发展、抓项目、抓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并从信息、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真正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

2、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昭苏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继续深化和实施“三百工程”,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省市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5篇

“门外汉”话改革 “探路者号”杨宋起航

自任职怀柔区统计局局长以来,自称“统计门外汉”的张同发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村级统计工作环境有待改善,村级统计力量亟待加强;且由于村级统计员多为兼职,没有明确补贴,由此造成村级统计工作存在着“捎带脚”现象,导致源头数据采集质量难有保障……调研结果表明,提高村级数据质量和延伸村级统计网络是当前亟需破解的一道难题。由此,完善村级统计基础工作想法应运而生。2010年下半年,张同发大胆提出建立“村级统计站”构想,并将此项工作列为怀柔局队2011年的重点项目之一。

怎么唱好这出重头戏?根据调研结果,怀柔局队研究决定,将杨宋镇15个行政村定为首批试点,统一建立统计站。“村级统计探路者号”何以选定在杨宋镇?这不外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建立统计站顺应当前村级统计管理机构改革趋势,也是服务村级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利:作为影视产业、花卉和蘑菇种植产业以及鹿和奶牛养殖等多产业集聚发展的产业型乡镇,杨宋镇村级统计站建设在投入实践、总结经验、宣传推广等方面有其绝对优势。人和:经多次协商,统计站建设得到杨宋镇党委书记、镇长等相关领导积极回应;对统计所工作考察结果表明,由所长张月新带领的杨宋统计所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成立统计站的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引起村统计员的强烈反响,舆论环境相当成熟。

东风吹过,15个村统计站建设于2011年5月19日全面启动。

统计站并非单一附属机构 “探路者号”飞向何方

“统计站建设是区级政府统计部门和镇级人民政府联合推进村级网络建设的一次重要尝试,是推动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进程、全面提高源头数据质量的重要创新举措,不仅是怀柔统计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更会对全市村级统计工作推进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对此给予充分肯定。“要以统计站建设为契机,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在做好服务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政府领导决策的同时,深入挖掘村级统计站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促使统计工作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更加深远和重要的作用。”怀柔区区长齐静谈到统计站建设如是说。自统计站建设启动以来,得到了市、区多位领导的肯定与指导。领导的肯定与期望,是赋予怀柔统计人压力与动力的源泉,也成为村级统计工作建设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有力武器。

“从落实办公经费到协调独立办公场所,从配备硬件办公设备到改善办公环境,从落实村级统计人员再到制定补贴、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这是个摸索前行而且令人兴奋的过程,大家拧成一股绳儿,想把这事儿干成。”作为牵头部门负责人,张月新这次可是用双脚把杨宋镇的地界重新描了一回,“杨宋镇仅统计所每季度布置的报表就有30张,涉及指标476个;年报报表有17张,涉及指标454个;再加上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各项大型普查以及临时性的抽样调查,仅靠现有的村级统计力量及管理办法,很难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统计站职能定位如何?从最初建站一心想夯实村级统计基础工作的定位,到逐渐摸索进一步延伸统计站职能定位,这期间怀柔局队依据各村实际进行调研,最终决定进行“二分”定位,一是作为附属机构,由统计所督导完成村级日常统计业务工作;二是作为专有部门,配合村委会将包括本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档案化,在为各项临时调查和普查奠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为村级社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村级统计需“四化” “探路者号”领航起跑

统计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拿杨宋镇花园村来说,从不知名到现在远近闻名,花卉远销国内外,这与以数据为基础制定规划密不可分。用逐年增长的经济数据宣传发展情况,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经济,这其中,数据是最好的说服力。“统计工作对村子发展起到了服务决策的作用,统计站建设是顺应村级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我们一定全力支持……”花园村党支部书记王淑英表达出对统计站建设的支持之情。

为确保统计站职能的充分发挥,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规范化、统计资料档案化和统计指标台账化的“四化”工作目标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首先,在加强村级统计队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村级统计员业务水平专业化。其次,杨宋镇政府正式将统计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为实现统计报表规范化提供管理依据。再次,定期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装订和归档工作,档案化的统计资料将包括各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最后,要依法建立健全统计台账,确保统计台账的填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从根本上,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6篇

关键词:托管 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

所谓高新区托管,就是在高新区产业布局迅速扩大,原有规划无法突破的前提下,为解决高新区土地空间受限的状况,提供高新区开拓发展的土地空间,而采取的“在不转变行政区划的条件下,通过上级政府授权,将周边乡镇、街道或指定区域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交友开发区全面托管,从而推进经济正价和区域和谐发展的一种行政权利跟管理职能的调配模式”。实行高新区托管模式,破解了高新区发展瓶颈,整合了发展资源,创新了体制机制,经济总量逐年迅速攀升,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在高新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中,土地被大量征用,村级集体经济所拥有的资源及所具有的资源动员能力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却无法受益,两者呈现出相脱节的状况,出现了民富村贫的现象。同志说过:“集体经济没有一点实力,村级组织就难以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所谓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统统都谈不上“。党的十提出“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01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如何利用高新区的增长极作用和扩散效应,如何利用高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辐射和覆盖,发展壮大托管区域内的村级集体经济,是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新课题。

一、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想观念淡薄

受思想观念束缚,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高新区层面,主要目标是征地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发展园区经济。街道政府层面,主要工作任务则转到了配合高新区征地拆迁、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没有长远规划,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监管、考核力度在逐渐减弱。村两委层面,村干部整日忙于应付街道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土地空间受限,导致村两委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村民层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有的村要是打算将现有资金投入到能产生可持续财源的项目中去,部分村民代表及群众就有意见,认为有钱就应当分掉,致使集体资金往往无法实现合理的投资收益。这些都已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意识淡薄

一是村两委对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土地空间受限,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村集体的资金力量不足,发展集体经济办法不多,困难重重。还有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比例较小,无关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所以也不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二是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普遍不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意识弱。村干部文化水平有限,知识更新能力差,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狭窄,不懂得怎样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如何寻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思路没有清晰的思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工作局面难打开。三是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能动性不够。村级班子成员特别是村主干存在“守阵地”思想,事业心、创业心不强,缺乏加快发展村级经济、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内在动力,得过且过,“等、靠”思想严重。

(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土地是村级集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拥有的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村集体土地,村集体经济产出都是来自村集体土地上面。高新区的征地拆迁开发建设,大量农业用地被用于城市、工业建设,村集体经济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新区在开发建设的规划中,往往更多的是从园区的发展定向、功能定位、管理定制、产业结构等考虑整体规划布局,没有很好有效地把园区经济建设与村集体经济建设统筹规划起来,村集体经济建设服从于园区经济建设。同时,按当前政策,村集体没有自留地就没有置换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用地难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直接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四)高新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有力的支持

一是政策投入不足,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缺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系统性、连续性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和优惠政策,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任其自然发展。二是没有充分发挥高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辐射和覆盖作用,发展壮大托管区域内的村级集体经济。三是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挂村包户帮扶的力度不够,没有实质性举措。四是对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监管不到位,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结合当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收入差距大,甚至还有“空壳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高新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思路,让村集体经济享受到高新区开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一)要充分认识高新区托管带来的大好机遇,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浓厚社会氛围

城市化使各种经济要素的资源配置更为合理,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就要求高新区管委会、街道办、村两委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尽快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街道办、村两委领导干部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高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作为当前重要的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合理规划,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发展“空间”

一是要紧紧抓住高新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大机遇,把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列入高新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在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的同时,构建高新区和托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好开发区和托管区域在发展时序上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经济增长和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二是强化规划引导,统筹好规划与发展的问题,要做好高新区的园区规划、产业规划和托管区域乡村发展布局规划的衔接,根据产业开发的时序、强度和区域功能定位、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规划;要统筹考虑托管区域的街道、村庄在高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跟进,按照置换政策,落实一定比例的村集体建设留用地。三是整体规划,高新区在开发建设中提早规划,提早布局,为村级集体经济留足发展空间,以街道为单位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园区”。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产相对独立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村将动迁补偿资金以入股的形式,积极参与“集体经济园区”的开发建设,建设标准厂房,发展物业经济,并把各动迁小区的门面房全部划归村集体所有,形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实现村集体经济与高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指标,组织部门抓好实施。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重大思路,统筹好高新区发展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完善挂钩扶持机制,制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和完善高新区财政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依托高新区财政雄厚的财力,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资金投入,每年从高新区财政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贷款进行专项资金贴息,对村级发展前景好但却缺乏资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二是实行税收减免让利扶持政策。三是要探索实施产业,设立产业扶持专项基金,充分运用小额信贷等方式,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步奖,对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力。

(四)充分利用高新区各种生产要素的辐射和覆盖,发展壮大托管区域内的村级集体经济

按照中央对“三农”发展的要求和目标,利用高新区的增长极作用和扩散效应理论,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对托管区域的辐射和覆盖。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人才、技术、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平台优势,带动村集体发展经济。一是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各职能部门联系点建设,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切实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信息、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二是通过高新区平台,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大搞资源开发与利用,借助外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抓创新、抓发展、抓项目、抓效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只要能增加集体收入,适宜搞什么就做什么,重点探索以资源、场地、资金等入股的机制,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实行租赁经济,通过对村集体所有的场地、楼房等固定资产,向各类企业出租公用设施、厂房设备、仓库场地等形式,或是采取合作、联营等方式参与开发和经营,可达到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转变租赁经营模式,挖掘租赁经济的潜力、探索非租赁经济的经营模式,积极探索以资源、场地、资金等向企业投资参股、合作经营等新机制,走上依靠经营资源、资产和资本经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从而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一是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二是健全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支持建设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按规定控制报刊费、电话费、接待费、考察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保证村级集体经济的扩大再生产。四是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有效盘活集体资产,通过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来不断增加集体资产收益。五是实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合力。高新区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落实责任,下达年度考核方案,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标,分解落实各部门、街道年度农村集体经济的任务。街道办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并与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

参考文献:

[1]中共十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7篇

一、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进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发达的省市逐渐开始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比如,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随着《农业部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各地不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资产量化、股权管理等。目前,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指导文件在我国已有14个省份进行了下发,并有将近27个省份开展了改革试点。2016年初,全国已有6.7万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止到2017年又增加了1.43万个村,量化资产总额共增加了2840亿元。2017年陕西省西安市?邑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做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工作。?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开展,市级、区级试点村共16个,后期相继发展71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加入产改试点工作行列。截止2017年12月31日颁发股份经济合作社登记证书37个,16个试点村已全部按要求成立合作社,已在金融机构开户注册的合作社23个。同时,于2017年9月初筹建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中心,9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一楼设置产权交易大厅,二楼设置办公科室和仲裁大厅等,在10月11日区举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首发仪式上为西安荣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安沃野种养植专业合作社、西安和融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新型经营主体颁发了第一批土地经营权流转证书,流转面积1467.2亩。

总的来看,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经济组织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达省(市、区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较快推进

截止2016年底,针对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这5个省市而言,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已占全国总数的95%。因为这次改革主要在有经营性资产的村镇,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开展,这些村经营性资产较多,因产权不清引起的问题矛盾也多,群众对改革的呼声较高。

(二)村级资产逐步实现折股量化

经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对于那些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来说,村级资产逐步实现折股量化。2017年底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量化资产总额达到4671.8亿元,占村级账面净资产总额的45.3%,与2016年相比,足足增加了2.5个百分点。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后,以往福利分配的分配方式逐渐被按股分红分配取代。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些年的村级分红具有较大的波动。2016年,平均每股分红金额为662元,截止2017年平均每个股东分红增加了152元。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

虽然我国在不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然而却由于法律等制度的约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健康发展,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如何划定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范围

确定“集体”的边界是划定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范围的关键。就目前情况来看,尚不清楚“集体所有权”需要落实到哪一个层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农村土地和其他集体资产实行改革的基本依??,农村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生产队。而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在法律上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需要落实到哪一个层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

(二)如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

成员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构成,然而目前对于如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还不清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在2003年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首次提出。“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在《物权法》的第五十条规定已明确指出,但是对于如何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从现实来看,大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界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传统观念、乡规民约以及历史习惯等,仍处于乡村自我管理的状态,拥有较浓厚的“乡土”色彩。

(三)改革后的集体资产管理组织如何构建

对于已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集体经济组织,各地对于如何构建改革后的集体资产管理组织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确认并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二是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将其登记为社区股份合作社;三是按照《公司法》登记为企业法人。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实行改革后的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中仍依托原有的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产状况有序推进。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分析了解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制度

我们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的改革分门别类,从层面上来讲,可以把乡村和乡镇级别的改革主要以乡村作为主要改革点;从时间上来讲,可以把是否在撤销行政村建制的改革,主要以撤销后的改革作为主要改革点;从资产的构成层面来讲,可在存量折股型和增量配股型改制。存量折股型,将原村级集体存量经营性净资产,按一定的标准折股量化给村民,村民按所得股份享有收益分配;增量配股型,在量化集体存量资产同时,吸纳农民现金入股,增加资本总额。并以前者作为主要改革点。

(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办法

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快速有效的发展,对其采取清?a核资以及资产评估手段是尤为重要的,如何做到“未雨绸缪”,是这项改革中首先要想到的问题之一。此项计划的实施,需要在不同的村和乡镇以及区县分别设置工作点,主要工作内容在于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清产核资中,能够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例如,村账目不清、内容不符、账目遭到破坏甚至销毁;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和村委会有资产移交手续,合作社行使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经营权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提前明晰此项工作的各项流程和涉及事物,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计划能更好的推行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范围”工作及其注意事项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所保证实施的一切手段和措施能公正、有效的进行。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格成员”范围俨然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步骤。所谓“资格成员”,就是要确保让有资格的成员不被忽视,以及避免没有资格的人员浑水摸鱼。自古以来,任何体制改革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现代化的体制改革也不例外。接下来,就如何开展此类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所谓集体经济,是自古以来不同时期的组织成员所积攒的成果总和。明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范围,理应要分门别类的在不同的人民群体中展开。

第二,经济组织所在成员享受相关政策的同时理应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义务和所应做出的贡献。

第三,“资格成员”范围中的群体类型众多,在实施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的无差别对待”原则,不能因人而异,避免产生测评标准不统一的此类问题。

第四,确保工作过程的“透明性”。工作过程中涉及群体较多,群体种类差异较为明显,所以为确保工作可以高效有质量进行,工作过程中的公开性可以让人民运用主观意识作出选择,使得结果更加具有公正性。

第五,应尽量避免极特别“以多欺少”的情况发生。过多人民群体共同存在的过程中,其种类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意味着每个群体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在确保工作可以顺利开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切身维护至每一位成员的利益。

(四)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

农村改革发展任务重、难度大、影响广,尤其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业务性强,为给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提供基础保障,必须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在陕西省区县级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比较健全的情况下,尽快完善乡镇普遍缺失的农村经营管理体系职能,实现乡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健全的服务组织、有固定的服务场所、有规范的服务制度、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有良好的服务手段,确保各项农村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8篇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实行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今年,我县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我县农民总负担大幅度的减少,小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甚至实现了零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心和以民为本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减少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农村税费征收历来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负担重,导致征收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缴费纳税意识不强,拖欠、抵制、拒交税费现象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乡村干部在征收中迫于无奈而采用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曾经伤害过不少群众的感情,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取消农业税后,首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气顺了,心齐了,一些误解消除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干群矛盾也渐渐减少了。其次是乡村干部得到了“松绑”,一定程度上从收钱收粮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从侧面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实行“一事一议”,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费改税后,我县广大农村都在3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村内兴办水利、修桥铺路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用工,村内兴办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都遵循了“量力而行、控制上限、民主决策、群众受益”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能办不能办,群众说了算”,做到了“大家事大家议”。农村各基层普遍把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公开、公示,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形成了分层次、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给如何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大力裁减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去年为例,用农业税减去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及粮食直补资金后,国家还需要倒贴钱给农民。取消农业税后,同等环境下,乡镇财政收入平均减少三成左右,桂东是一个部级扶贫困县,在原本财力就非常吃紧的情况下,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有的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这就要求我县下定决心,精减乡镇机构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加急迫的要求。

2、村组干部报酬有所下降,给如何进一步改进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如何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以往都采取县、乡、村三级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村组干部的报酬。取消农业税后村一级的减收幅度增大,不少村干部工资报酬难以及时兑现,而村小组长甚至是零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组干部思想的稳定和工作的积极性。当前,农村各种矛盾包罗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他们的报酬却很低,与外出务工、兴办个体经济的相比要少得多。另外,当前国家干部的“入口关”进一步规范化、严格化,村干部的出路基本被堵死,不像过去那样干得好就可以录用为国家干部或安排到乡镇部门、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不想当村干部了。这就对我县如何进一步改革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真正全面准确的考核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给我县乡镇党委、政府摆出了又一道难题。

3、农业税取消后,各种“创收”途径被堵,如何偿还乡村债务,如何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先的软硬建设力度,对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为治理农村“三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进一步取消了农业税,基本上堵住了乡村两级各种“创收”的途径。在我县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本来就很少很少的情况下,给村级基层组织开展农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县乡村债务普遍较重,有的村竟然连一本材料纸都买不起,而农村一些事情又必须要办,而且没有钱的话根本就无法办。这就对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培植财源,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缓解收支矛盾,提出了新的要求。

4、农村办实事实行“一事一议”,对我们如何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如何把办实事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税费改革后,我县农村“一事一议”工作走上了规范化,“一事一议”的实际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水平,要求我们加强对农民群众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等制度。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要解决好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思想倾向,认为取消农业税了,再也不用为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发愁了,认为基层干部更好当了,有的村干部竟然告假外出务工,年底回来分一份工资就了事了,用桂东群众的一句土话就叫“占着茅厕不拉屎”。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消极畏难的“四忧”情绪。即一忧工资难以再兑现提高。二忧资金更加短缺,工作难以开展。三忧无钱为村集体办实事,影响个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有激流勇退的想法。四忧村债务难以偿还。针对上述两种思想倾向,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和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克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盲目乐观和消极畏难等不正确的思想情绪,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研究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对那些只想着拿工资却无心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村干部,要趁农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进行更换或辞退,切实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2、要解决好农村体制的问题。要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取消农业税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要实行乡镇机构改革,抓紧研究乡镇“七所八站”的机构改革。二要精减村干部,减轻村级负担。当前,要适当调整村干部规模,精减村干部,考虑实行小村并大村和村支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三要因地制宜设置村干职数。特别是小村与大村村干职数均等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职数,不搞“四个主要干部”的一刀切形式。四要充分发挥好主要干部以外的村、支委成员及村小组长的作用,切实解决部分职务只好由村民“轮流坐庄”的被动局面,另外,也要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配备,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3、要解决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基层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大力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走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依托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就是要结合桂东的实际,大力培育新财源,继续支持以入股电站、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其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适合于当地的特色产业,重点培养好一批经济能人,把他们吸收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中来。第三,要积极组织有知识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到外地发达的城镇和农村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同时要积极鼓励、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发展,探索适合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第四,要切实加大建整扶贫工作力度,转移工作重点,由过去的“物质扶贫”转向“精神扶贫”,由“短期行为”转为“长远发展”。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9篇

一、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农民负担大幅度减轻,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实行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今年,我县已全面取消农业税,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和国家粮食直补政策,我县农民总负担大幅度的减少,小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较好的村甚至实现了零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心和以民为本的要求,进一步改善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2、减少了干群矛盾,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农村税费征收历来是农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由于农民负担重,导致征收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缴费纳税意识不强,拖欠、抵制、拒交税费现象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乡村干部在征收中迫于无奈而采用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曾经伤害过不少群众的感情,党群干群关系较为紧张。取消农业税后,首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农民得到了实惠,气顺了,心齐了,一些误解消除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干群矛盾也渐渐减少了。其次是乡村干部得到了“松绑”,一定程度上从收钱收粮的事务中摆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从侧面也进一步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实行“一事一议”,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在费改税后,我县广大农村都在3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劳动积累工、义务工,村内兴办水利、修桥铺路等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用工,村内兴办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都遵循了“量力而行、控制上限、民主决策、群众受益”的原则,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能办不能办,群众说了算”,做到了“大家事大家议”。农村各基层普遍把财务收支、土地征用、计划生育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予以公开、公示,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形成了分层次、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民主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全面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给如何进一步加大乡镇机构改革的力度,大力裁减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去年为例,用农业税减去国家退耕还林补贴及粮食直补资金后,国家还需要倒贴钱给农民。取消农业税后,同等环境下,乡镇财政收入平均减少三成左右,桂东是一个部级扶贫困县,在原本财力就非常吃紧的情况下,这无异于是雪上加霜。有的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重要原因。取消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大了乡镇财政的困难,这就要求我县下定决心,精减乡镇机构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更加急迫的要求。

2、村组干部报酬有所下降,给如何进一步改进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如何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县以往都采取县、乡、村三级筹集资金的办法解决村组干部的报酬。取消农业税后村一级的减收幅度增大,不少村干部工资报酬难以及时兑现,而村小组长甚至是零报酬,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组干部思想的稳定和工作的积极性。当前,农村各种矛盾包罗方方面面,工作难度很大,农村基层干部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但他们的报酬却很低,与外出务工、兴办个体经济的相比要少得多。另外,当前国家干部的“入口关”进一步规范化、严格化,村干部的出路基本被堵死,不像过去那样干得好就可以录用为国家干部或安排到乡镇部门、事业单位工作。因此,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不想当村干部了。这就对我县如何进一步改革村组干部的任用和管理,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如何真正全面准确的考核村干部的工作业绩也给我县乡镇党委、政府摆出了又一道难题。

3、农业税取消后,各种“创收”途径被堵,如何偿还乡村债务,如何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先的软硬建设力度,对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为治理农村“三乱”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今进一步取消了农业税,基本上堵住了乡村两级各种“创收”的途径。在我县部分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本来就很少很少的情况下,给村级基层组织开展农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目前我县乡村债务普遍较重,有的村竟然连一本材料纸都买不起,而农村一些事情又必须要办,而且没有钱的话根本就无法办。这就对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培植财源,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缓解收支矛盾,提出了新的要求。

4、农村办实事实行“一事一议”,对我们如何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如何把办实事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税费改革后,我县农村“一事一议”工作走上了规范化,“一事一议”的实际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事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水平,要求我们加强对农民群众民主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进一步改进和规范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等制度。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要解决好村干部思想认识问题。取消农业税后,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着盲目乐观的思想倾向,认为取消农业税了,再也不用为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发愁了,认为基层干部更好当了,有的村干部竟然告假外出务工,年底回来分一份工资就了事了,用桂东群众的一句土话就叫“占着茅厕不拉屎”。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着消极畏难的“四忧”情绪。即一忧工资难以再兑现提高。二忧资金更加短缺,工作难以开展。三忧无钱为村集体办实事,影响个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有激流勇退的想法。四忧村债务难以偿还。针对上述两种思想倾向,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深入学习和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克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盲目乐观和消极畏难等不正确的思想情绪,结合当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研究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特别是对那些只想着拿工资却无心为农村、农民服务的村干部,要趁农村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的契机进行更换或辞退,切实保证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2、要解决好农村体制的问题。要加大乡镇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从制度上保证取消农业税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要实行乡镇机构改革,抓紧研究乡镇“七所八站”的机构改革。二要精减村干部,减轻村级负担。当前,要适当调整村干部规模,精减村干部,考虑实行小村并大村和村支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三要因地制宜设置村干职数。特别是小村与大村村干职数均等而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置职数,不搞“四个主要干部”的一刀切形式。四要充分发挥好主要干部以外的村、支委成员及村小组长的作用,切实解决部分职务只好由村民“轮流坐庄”的被动局面,另外,也要重视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配备,从整体上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3、要解决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基层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大力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走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依托本地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增强乡村集体经济实力。当前,就是要结合桂东的实际,大力培育新财源,继续支持以入股电站、发展民营经济等形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其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二、三产业的发展,发展适合于当地的特色产业,重点培养好一批经济能人,把他们吸收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队伍中来。第三,要积极组织有知识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到外地发达的城镇和农村学习先进经验和科学技术,同时要积极鼓励、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发展,探索适合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第四,要切实加大建整扶贫工作力度,转移工作重点,由过去的“物质扶贫”转向“精神扶贫”,由“短期行为”转为“长远发展”。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基层党建;N县

中图分类号:F32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41-02

在经济已经发展起来的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在加强党建的同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N县的成功探索或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答案。

一、新问题与新思路

N县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伴随着20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进展,它由一个落后的农村小县城发展成为一个工业经济占90%以上,2000年GDP已经达到63.6个亿的现代化城镇,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巨变的典型”。如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N县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问题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村基层党建的经济基础弱化。N县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集体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山林等逐渐分到户,而一些集体村办企业也在1995年企业转制过程中转到个人手中,尽管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但公有制为主体似乎已无法体现。而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村道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村基层领导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却已经缺乏完成这一任务的物质基础。据调查,在2000年以前,N县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3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40%以上,以这样的经济状况,很难为群众服务。相反,一些财大气粗的个私企业老板经常以个人名义到处捐款,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对一些公共设施的捐助。对比之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许多工作陷于被动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农民的人心倾向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N县的工作思路是:加大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巩固农村基层党建的经济基础。首先,N县在全县推出了“五帮一”工程,从全县358个经济薄弱村中选出100个集体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由县委、县政府、经济强村、强企、镇乡领导每年集中资金300多万元扶植这100个村,帮助他们发展经济。其次,不仅出钱而且出人,由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经济薄弱村,帮助他们抓经济,以形成先富带后富、强村帮弱村、县级机关帮行政村的齐抓共管局面。

问题之二:人口流动极为频繁,带来农村基层党建中的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人口流动极为频繁,许多青壮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其中自然也包括许多党员,有的村外出党员占到30%以上。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这些外出的人许多都是当地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造成村里选举干部的困难;二是许多党员外出,而且地点更换频繁,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了“隐形党员”或“口袋党员”。

针对干部难选的问题,N县的工作思路是:提出“新世纪人才选拔四个一工程”。具体内容是:(1)使100名村党支书、村主任达到大专水平(具体委托浙江大学培训);(2)从大中专毕业生中通过考试录用100名村干部;(3)从高考落榜生中选拔100名村干部;(4)从退伍军人中选拔100名村干部。以期通过三年的实施,达到固本强基的目的。长期以来,村干部大多都从“庄稼把式”中选拔,应该说,N县的这一做法不仅拓宽了干部选拔的渠道,也在客观上改善了村级基层组织的结构,提高了其整体素质。

问题之三: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一些矛盾影响到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1998年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后,N县村委会的选举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但选举之后的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在一些工作环节上却出现了矛盾。少数村的村支书和村主任甚至比大小、争高低,矛盾也自然而生。再加上一些村干部成员素质不高,造成在百姓心目中的威信下降。以上种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到村里各项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N县的工作思路是: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与《村民组织法》结合起来。明确强调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领导核心,在这一大原则下,明确规定党支部与村委会各自的职责,各司其职,事务公开,并由县委对各村定期进行检查实施的情况。对上岗前的村干部由县委党校进行系统培训,对于一些素质有问题的村干部,由上级定期派人谈话进行批评教育,不知悔改者予以罢免。对于党支部和村委会矛盾特别突出的四个村,采取下派乡镇干部的方式,帮助理顺关系。

问题之四: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难以跟上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N县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4340元,农业总产值15.6亿元,但农村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对矛盾:(1)农村组织化程度不高与现代农业要求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2)现代农业要求相应的配套设施与农田水利设施严重老化之间的矛盾;(3)现代农业要求加强科技服务与科技体系建设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4)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升与部分下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5)现代农业要求面向市场与农民市场经济观念相对滞后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这成为N县农村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针对这一问题,N县的工作思路是: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素质,实施“固本强基”工程。首先他们把对村级干部的培训列入县委培训计划,提出“送出去,请进来”,就是把一些有文化底子的村干部送到浙江等大学进修,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也请来一些专家讲授经济、科技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村干部领导村里经济建设的能力。在组织村干部共同学习中央相关精神的基础上,要求村干部一起展开一场“群众有困难,我们怎么办”、“群众有要求,我们怎么办”、“群众有意见,我们怎么办”的讨论,认真作自我反思,以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加深对群众的理解,从而改变工作方式,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几点启示

N县在经济发展条件下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努力已获得了理想成果:经济上,到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0多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亿多元,跻身全国“双百强”行列。与此同时,1 488个乡镇级以下基层党支部中,按N县属宁波市的等级分类标准,一、二类支部占89.7%以上,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88个,省级1个;县级优秀党员127个,省级2个。他们的努力与成果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其一,要把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加强党建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是搞好党建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始终抓住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这个主题,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不富裕,社会难以稳定,则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也难以巩固。另一方面,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加强党建工作。因为经济发展在给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如果不加强党建工作,经济即使上去了,也只能是暂时的。因此,要在实践中寻找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结合点,“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促进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双向互动。

其二,要把吸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入党和党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的领头雁结合起来。仍以N县为例,N县的工业经济在门类上有1000多个品种,虽然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文具、服装、化工、轻纺、模具等中小零细企业,但和当地农村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的实际相适应,当地农村的一些致富能手就由此入手,办起了一大批中小型个私企业,成了当地农村勤劳致富的领头雁,是否可以把这批人纳入党建的规划范围?的“七一”讲话为此指明了方向,提出只要他们“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就应该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另一方面,要使党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党员的先进性在农村里如何体现?能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应该是一个重要标志。N县深圳镇柘坑戴村的党支部书记竺兆英,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女书记,几年以来,她正确处理了“致富一家”和“致富一方”的关系,带领全村勤劳致富,到2001年,她不仅自己拥有一个年产值1 500万元的企业,而且使本村发展成为一个人均年收入6 000元以上的小康村,她还无偿出资十几万元进行全村的公共设施建设。这位女书记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如果多几个这样的好书记,相信我们党的基层工作会好做得多。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三农”问题 现状 对策

1 我国“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的分散经营模式造成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不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基本上沿用传统的经济劳作方式,生产工具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与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农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小型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制约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分散经营和小规模经营成本比较高,而且缺乏统一的指导,很难与市场对接。农民对经常变动的市场很难准确地把握,农业市场信息滞后,农民很难改变土地经营高成本的现实,很难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最终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业效益低下的局面。

农业人口过多、文化素质过低。人多地少是“三农”问题的产生的根源。我国13亿人口中,75%左右的是农村人口,农村的土地资源有限,成为限制农村发展的颈瓶。农村现有的土地资源不能够解决更多农民的就业问题,不管政府如何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的措施都很难提高农民的收入。我国大约8亿多的农民中,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仅仅是初中程度,甚至更低,文化程度导致农民的劳动技能比较低,农村的产业结构很难改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农村有限的土地无法吸收更多的劳动力,是大量剩余的劳动力流向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限制了劳动力自由的流动。虽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农民流动的自由度加大,但是城乡分割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主要在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上城乡之间存在着两种制度。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合理的流动,是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永远摆脱不了农村。

现有的土地制度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为了稳定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起初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虽然土地更变期的延长有利于农民在土地上的精耕细作,但是部分农民由于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农民土地短缺与土地剩余的问题,土地制度已经影响到三农问题和城乡的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城区,大量征用农业用地。我国的土地市场制度不健全,土地产权不清楚,土地不能自由转让,政府成为土地流转的控制者,根据用地的需要,强征农业用地,农村土地资源大量的流失,农民失去了生存的依靠,致使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更加艰难。

目前农村的管理体制不合理,使得农民不合理负担进一步加重。中央政府曾经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税费问题,自从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以来,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当时从根本上没有解决问题,主要是我国的基层政权部门林立、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权责不清,政府管理成本太高,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经费,通过巧设各种行政费用增加财政收入,这势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农民承担不合理的收费占收入的5%-7%,是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2 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及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能看出,当今“三农”问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政策依赖性强, “三农”自身缺少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和调节机制,而政策却大都具有短期效应,难以保证长期目标的实现;二是政策的着力点大都放在了缓解“三农”问题的外部矛盾上,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将是我们长期依赖的主要政策,但还缺少完整的套路,相关政策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制度化保证;三是缺少立足于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的、而又可自我调整和实现的政策蓝图。

2.1 要持久深入地分析“三农”内部的根本性矛盾,力求找出“三农”内部的政策发力点

无论我们转移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给予农业部门多少补贴,都不能代替农村自身的发展,都无法因此而自动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农村内部仍将滞留以亿计的农业人口,在我国人口达到高峰16亿时,即使农业人口比例降到50%以下,届时仍将有7~8亿农业人口。很显然,农村社会不能坐等现代化,必须有更多的符合各地区实际的农村各产业政策的推动和革新,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当前的现状是,农业处于高度分散的经营状态,产出效率已达到一种峰值状态,很难再出现任何大的突破;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型第二、第三产业如果没有结构性调整和体制突破,同样也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这些都与农村现代化所要求的产业化经营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而几乎任何改变土地分散经营现状的政策构思都会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土地产权制度如何调整才能有效,同时又能满足依赖土地生存的庞大农业人口休养生息的需要?乡村经济制度的变革与人的生存保障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问题的正反两面。

农村经济具有先天的分散性,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条件、发展机制大不相同,无论何种制度都不能使之实现与城市经济一样的发展速度和效率。基础薄弱,积累缓慢,投入动机不足将长期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还像发展城市一样来发展农村,把市场看成是万能之手,把经济发展放到至高的位置,那么经济规律自身的不同步性将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将长期占据总人口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也必将长期承受经济不平等发展的后果。

(1)解除一切可以解除的农业和农民的经济负担,让农村收益完全投入于农村,让农民收益完全自用。减少甚至完全取消农户对地方财政的供养,地方财政不足可通过国家财政转移、非农部门税收和地方政府精简三个方面来解决。让农户具有从毛收入开始的自主支配权,在政策的引导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投资生产经营的动机。

(2)长期坚持以资源投入(如资金、科技)为主的政策性支持,投入力度应依据实际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不能被简单的增长比例所限制。应在乡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再发展教育方面进行大的投入,建立起人力资本培育体系,实现基础教育的平等;应在乡村卫生和医疗保障上进行更大的投入,建立起保障农村人口的生存尊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应在乡村基础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保障公共设施的进步;应加强小城镇规划和研究,使有限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应加强农业科技和农村生产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给“三农”注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

(3)乡村政治制度应该有更大的突破,使之与可能的经济制度的变革相适应。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旦形成就有自动反馈和调整的能力,而政治制度却容易形成官僚化机制,并具有自我固化的特质。为扩大乡村民主和自治能力,我国已普遍实行了村级直选,希望能够提高人民的民主参与水平和发展的积极性,但这还远远不够。且不说村级直选的实效如何,在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下,这一制度对提高乡村经济的集约化、一体化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对缓解乡村制度矛盾、释放生产力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可以说仅具有象征意义。应考虑实现乡级直选甚至县级直选,给农民以调动经济资源的主动权和实质性的话语权,反向策动基层政权更好地为地方服务,为农户发展服务,而不是为上级服务,为经济指标服务。

农村社会首要的问题是发展,而发展与公平密切相关。公平意味着发展机会的均等,并有权避免贫困,发展应该取决于个体的努力、偏好和能动性,而不是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民族或性别。公平意味着市场中和市场外的各种制度不会因个人贫富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权利。可以说,在农村不能只就发展谈发展,还应该看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是否具备。经济自主、政治语权、公平合理的公共服务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

2.2 加强政策的科学规划能力,推进政策效力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严密而有效的政策推动机制

从历史轨迹上看,我们针对三农问题的对策往往是纲领性的,虽有提纲契领的目标,但又屡屡存在纲举而目不能全张的难题,具体到政策实施层面往往有鞭长莫及之憾。以小城镇建设为例,在宏观性政策指导之下,千军万马各自为战,由于忽视了资源、环境、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从而出现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镇发展相脱节,小城镇规划成为领导体现政绩的工具,不切实际地盲目扩大城镇规模,用地布局不合理,不讲科学地追求高标准,产业发展不佳、就业不畅,等等,这些正是政策规划的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过程脱节的表现。政策缺少自我预期和控制,主动纠偏能力不强,从而出现能量巨大的钟摆效应,当负面能量积聚过多时,才会重新向中心目标回归。

就小城镇建设来说,这是国家为解决农村现代化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政策规划,也是一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小城镇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协调联动和统筹兼顾。就这一政策来说,我们应该争取把这一缓解“三农”压力的重点政策做深做透,充分发挥其政策效力,同时还应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做好政策的实施和评估工作,减少政策扭曲现象。比如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小城镇发展政策:一是如何实现科学规划,如何在实践中依托资源禀赋条件,结合小城镇的功能定位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既与中心城市衔接配套,又与周边村镇相呼应的综合效益高、整体功能强的城镇网络;二是如何确立并发展主导产业,发展市场潜力大、辐射功能强的小城镇来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提高小城镇对人口聚集的吸引力;三是如何尽早破除城乡壁垒,把城镇与乡村真正紧密地联系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社会、经济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四是如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进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市场机制,广辟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五是如何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免除农业人口转移的后顾之忧;等等。

所以,加强对已实施和将实施政策的科学规划,推进政策效力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严密而有效的政策推动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在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政策的运用水平是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

2.3 从宏观的视角寻求建立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总体政策蓝图

从长期和最终的目标来看,针对“三农”问题,必须有整体化的解决路线,因为“三农”必将在某个时候走到一个可以称之为终点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三农”问题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其他社会问题而不再会是威胁社会安全与发展的障碍。如果那就是最终的改革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尽早地在目标与现状之间建立起一套完整而可能实现的路线图,在这一路线图中,要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上针对“三农”问题和“三农”社会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文化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去发现和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的应对之道,逐步建立起以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的政策蓝图。虽然这一过程异常艰难,但必须有个开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彻底解决“三农”、“四农”甚至“五农”问题。

在前期可以借鉴国家“十一五”规划的经验,保证“三农”政策的科学性、完善性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三农”政策蓝图应分解为多级、多类别的政策规划,在级别上应由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市县级规划组成,全部三级规划均列入“三农”政策蓝图的总体规划。上级规划要能指导、容纳下一级规划,充分发挥上一级规划的导向、制约、调控功能,在给予下一级规划自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把下一级规划纳入到上级规划可控制的目标范围之内。在对象和功能上,应由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组成,全部分类规划均列入“三农”政策蓝图的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要服从于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之间要有协调和制约机制,不能有功能重叠或冲突,区域规划也同样如此。由此构成二维的政策规划体系,同时,通过政策规划的研究和推进机制,以及评估和监控机制,建立起三维的“三农”政策蓝图的实施体系。

参考文献:

[1]白春鹤,臧建玲.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中外企业家,2013(4):34-35.

[2]马庆凤.浅谈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隐忧[J].经济研究导刊,2013(9):56-57.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财务会计;委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卓有成效的财务会计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财务会计知识服务新农村为视角,提出了全面提升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应采取的对策,以期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所裨益。

    一、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4年起,我国大多数农村推行了村级会计委托,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混乱的状况,对于规范村级会计管理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纵观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以来,过去长期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务收支混乱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收支的合理性和会计核算水平总体有所提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我们在执行村委会换届离任审计业务过程中发现,会计行为不规范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在农村财务会计中仍然普遍存在,并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例如不合规票据列支;重大财务问题决策和费用开支不履行民主程序;建设项目投资额的确认缺乏可靠的审定程序;大额付现;缺乏必要的费用支出预算,管理费用开支严重失控,业务招待费和村干部职务消费在全年支出中占据很大的比例;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和会计档案不完整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已对农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构成严重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内部控制不完善,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

    受历史惯性和传统会计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多以粗放管理为主,村干部治村理财更多的还是沿袭村里多年留下来的被广大村民熟知的惯例和民俗行事,很少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本村的内部治理和管理行为,内部控制极不完善。实行“村财乡管”之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以达到预期经济和社会效果,许多内部控制问题亟待解决,如村级会计委托机构与村民委员会如何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对各种往来款项如何进行对账和确认;对一事一议资金、发包及上交收入及其他各项收入如何及时入账并切实加强管理;对货币资金以外的实物资产如何定期清查与结报;财务信息如何向村民委员会及时反馈与通报;有关年终决算、换届离任、基建工程等事项如何进行审计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各承包单位多数由村干部或村民承包经营,虽然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由于受固有思维定势和村源情结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也呈不完善状态,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总之,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自身防错纠弊的免疫功能先天不足。

    (三)少数人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

    目前,尽管大多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都实行了村级会计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单位基于承包经营多数实行独立核算,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各地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单位依法进行会计管理的状况并不乐观,没有达到预期的制度效果。“村财乡管”只是在形式上将各村的会计核算由过去各村分散核算变为乡镇集中核算,但各村的财务活动和日常财务管理仍然由各村具体负责,在集中会计核算的同时,并没有对如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有效降低村干部的自利行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由于村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两委”)相互勾结,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村“两委”班子的主要成员实质上垄断着本村的决策和经济大权,由于信息严重不对称,村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彻底,为少数村干部操纵会计行为提供了便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和缺乏透明度,一定程度上为村干部的自利行为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也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会计综合管理水平低,管理效益差

    会计管理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各承包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受传统会计管理观念和村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村级会计管理,无论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管理,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各承包单位的会计管理,整体管理水平低下是不争的事实。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前,村级会计人员大多由本村村民担任,他们平时主要从事家庭农业生产或对外提供劳务,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会计教育。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后,这些人员大多被推举担任村级报账员,其工作职责主要是在村级经济业务发生后负责收集原始凭证,充当村民委员会与村级会计委托机构之间的联络员。就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各承包单位而言,其会计人员也多由村民担任,其会计管理现状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大相径庭,即使有些承包单位外聘了会计人员,也多属于兼职,其主要工作仅限于日常会计核算和税款的申报与缴纳,很少参与这些组织的重大经济决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目前我国农村财务会计综合管理水平低和管理效益差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会计管理的要求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全面提升我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应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实施,促进村级会计行为规范化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是推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村级会计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按照签订的《会计委托服务协议》实施服务,维护村各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中纪委等四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等规定,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收支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深入推进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依法、有序、平稳地开展,及时向委托方提供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做好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的业务培训工作,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由“形式”走向“实质”。同时,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应扮演好监督角色,监督各村按照村级会计委托制的要求,做好重大财务决策和费用开支的民主决策,对于大额付现、违规列支和违反民主理财要求的支出事项应坚决予以抵制,引导农村会计行为向着规范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民主理财机制

    村级会计委托是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在保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与村级会计委托机构签订代管协议,实行资金和核算的双代管。这一制度的实施改变了村级会计核算的组织形式,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村级财务收支管理的模式,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农村财务收支和会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两委”主要成员操纵会计行为,会计信息透明度差,以及监督机制落实形式化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民主理财机制。审计中发现,虽然每个村都设立了理财小组,也根据要求建立了村重大、重要财务决策和支出的民主决策制度,但从实施来看,要么形同虚设,要么其职能被“两委”取代,并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村财务收支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两委”主要成员手里。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理财作用,一是村民理财小组应实行一年一轮换,并且“两委”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民理财小组成员;二是实行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议事回避制度;三是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重大、重要事项的村民(代表)大会的民主决策的全覆盖,并形成书面决议。村级会计委托机构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支出申请一律拒绝受理。

    (三)加强村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运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委托方与方财务收支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会计委托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设置委托服务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分工和职责;二是机构内部应明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传递、归集与装订,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的归档和保管等工作职责,并落实到岗位;三是村民委员会应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货币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收益分配、票据管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补偿费监督管理等制度,确保村级财务收支有制度可依;四是定期进行村级财产清查,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派人参加,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要及时登记,发生的盘盈、盘亏和毁损要及时按照规定的报批程序、权限妥善处理;五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会计委托服务机构要切实扮演好外部监督的角色,对于村级内部控制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四)全面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实施“借才理财”策略

    在深入开展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同时,全面引入社会审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在人才和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实施“借才理财”策略,推动农村财务会计工作健康发展。一方面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机构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及有关单位实施的审计监督,也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及时公开审计结果;另一方面除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农村集体组织的账目和财务公开内容进行日常审计监督外,重点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年度财务决算等定期审计,村级债务、农民负担、农村“一事一议”、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村级补助经费等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审计,及时公开审计结果。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3篇

一、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税费改革前,农户欠收提留、统筹款,原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公益事业,负债情况比较严重。有的村集体自然条件较差、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虽然经过国家化解村集体债务,但由于历史遗留沉重,加上新产生的债务使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农村干部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一是村干部大多文化层次较低、思想不够解放、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村集体已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一些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但对集体经济发展感到一筹莫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当天和尚撞天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集体的山林、“四荒”等资产、资源,无疑是杀鸡取卵。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租赁承包管理,是目前对村级资产、资源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对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强化发展意识。虽然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加强培训将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的人留住人才、在村里干事,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四是鼓励各个民营企业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提供 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此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

(三)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加强相关部门对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确保村集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处置资产时实行公开拍卖;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必须公开、公正。“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目标,通过实行农村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提高党组织书记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双带”本领,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证。

二、述职及点评形式

各乡镇党委要在每年6月和12月的中下旬,采取集中或分片的形式,每半年举行一次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会议,党委主要负责人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和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各乡镇党委要邀请驻乡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述职会议,并请他们对所驻村党组织书记的述职内容当场进行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县委组织部有关同志要参加各乡镇党委举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会议。

各乡镇党委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述职和点评形式。可采取互动的形式,乡镇党委针对各村存在的问题,当场要求村党组织书记找准症结、解释原因,讲清楚应该如何处理,并提出乡镇党委的指导性意见;也可采取研讨会的形式,一个村的党组织书记述职,其他村的党组织书记帮助其找出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乡镇党委进行点评,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述职的主要内容

按照村级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村级党组织书记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述职。

1、“两委”班子建设情况。如何协调“两委”关系,抓好班子自身建设,调动支委和村委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乡镇党委制定的党建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要重点讲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创新的方法、取得的成效。

2、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情况。是否选准了符合村情的经济发展路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村民收入。

3、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情况。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党员示范户、党员联系户、党员“科技致富手拉手”活动开展情况;在解决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上,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4、“三个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工作。如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进行“三个文明”建设;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化解矛盾,解决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5、“创建花园式村部,争做学习型干部”和“四会、三比、两建、一提高”活动开展情况。是否按要求积极参加“创建花园式村部,争做学习型干部”和“四会、三比、两建、一提高”活动,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和提高。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步的工作思路。

四、有关要求

1、各乡镇党委要充分认识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的重要意义。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完成党的任务,贯彻党的决议,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党的最终目标的最基层组织。特别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开放和维护农村稳定的新形势下,这个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不是有一个得力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否有一个真正的“领头雁”。因此,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是强化管党责任,体现党要管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方法、新举措,是提高村级党组织书记整体素质,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兴村富民、建设小康社会坚强堡垒的重要手段。

2、各村级党组织书记要认真总结,写好述职报告。述职前,村级党组织书记要带领班子成员,对照村党组织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乡镇党委制定的党建工作目标,广泛走访党员、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村级党组织书记要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驻村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好分析评议会,深刻查找问题和不足,客观总结成绩和经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在思想认识形成统一,达成共识,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村级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写好述职报告。述职报告要突出村级党组织书记本人这个述职主体,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重点讲自己在抓党建及经济工作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发挥了什么作用,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措施是什么。述职材料要突出本村特色,简明扼要,切忌面面俱到。

如何发展村级经济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以及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都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村级有钱办事,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密切党群干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拓宽渠道,促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成为农村党组织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要长期做好这些工作,不仅要争取上级的项目资金支持,更重要依靠本级村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立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其次是实现农村剩余价值的优化转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目前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具体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倡议,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集体经济。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的产权不明确

我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等问题日益突出,侵蚀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基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发展不平衡,收入渠道较窄

由于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等各不相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些村的资源性优势明显,集体资产上百万元,而有些村集体资产几乎为零,有些村由于历史遗留的沉重债务加上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负债累累,存在“无钱办事”问题,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村集体经济实力差的村,村财收入都较单一,除了可能争取到的上级专项补助、政策性补偿外,没有其它收入;村集体经济实力中等的村,虽有一些经营性收入,但主要还是靠集体资产发包收入,量较小,收入很不稳定;村集体经济实力好的村,村财收入则多元化,但收入结构也不尽合理。

(三)资产运营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资产普遍存在管理混乱、无人监管的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资产流失;财务公开不规范,监督不力,缺乏民主理财,有的只是少数人说了算,使集体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监督。

(四)相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受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发展理念的影响,大部分行政村的资产收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拨款,但受财政实力的影响,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的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匮乏

部分村干部缺乏市场经济的头脑,不懂经营,不善管理,不用心思考和谋划如何发展集体经济,面对新形势又束手无策,整体素质很难适应集体经济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加上大量的劳务输出,又造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这些也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合理规划,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切入点

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制定适合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案,并根据形势发展及时完善。大力培植“一村一品”,盘活村级集体资源,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明晰集体经济产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广泛参与,为集体经济的发展献策献力。

(二)挖掘潜在优势,拓宽发展路子

各村情况不尽相同,发展集体经济一定要结合实际,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对有资产、资源,但目前开发效益明显偏低的村,要开展清产核资,完善资产承包合同,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交通便利、产业有特色、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村,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开辟集体经营性收入或服务性收入;对地处国省道、集镇所在地且人口相对集聚、商贸较为活跃的村,要发挥地利优势,积极发展物业经济;对有工业平台、高速互通口的村,要积极发展工业经济,通过镇村税收合理分成,培植村级集体经济新财源;对有收山本费的村,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争取村民理解和支持,做到山本费应收尽收。

(三)加强监管,规范集体资产的管理制度

对集体经济负债村,实行集体资产再清理,通过变卖、租赁和抵押等多种形式,消除村级债务。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的收支预决算制度,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收益分配和一事一议制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管,规范经费开支,提高经费利用的透明度,厉行节约,严防资产流失。

(四)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弱村转化

经济薄弱村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仅靠自身力量很难打“翻身仗”。上级部门对薄弱村应多一些扶持,助其脱贫解困。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灵活使用国家政策,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经济薄弱村作为扶持的重点,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薄弱村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创造条件。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降低贷款的门槛,专门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五)配强村级班子,提升能力素质

1.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创新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扩大民主,选用一些懂经营管理,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班子,尤其要选好村党支部书记,选好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头人。

2. 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大力引进优秀大学生包村驻队,充实基层组织队伍,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村干部能力建设,首先重点要培训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旅游经济开发、“互联网+”等方面知识,组织村干部到基础条件相近、但集体经济搞得好的先进地区学习考察,拓宽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视野和思路;其次要加强村干部法纪教育,使村干部心中有戒,做一名懂规矩、守纪律和公道正派的村干部。

参考文献:

[1]钟景生.会昌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思考[J].当代农村财经,2016(01).

[2]孙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对策[J].行政与法,2007(10).

[3]司瑞贤.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5(01).

[4]王玉琳,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相关研究综述[J].现代商业,2009(10).

[5]何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3(12).

[6]李永红,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