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要点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都是农民,而且工程的投资也是以乡村集体投资、各级财政进行拨款、农民劳资或者是劳动积累投劳等形式实现的,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收益无法按照农民的投入产出来进行计算。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新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1.1在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在降雨时分布不均匀,地少人多,要想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满足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就必须要兴建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提高单位的面积产量和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能够充分体现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通常建设在田间地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是其他农田水利工程不能相比的。再有,一些大、中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发挥其效益时也通常依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设置,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的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定要引起重视。

1.2存在很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的扶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社会物品,由于受到投资规模、建设周期以及受益面积的影响,会表现出很多种不同层次和样式。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既包括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的功能,也包括防洪、除涝以及降渍的功能。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不仅要保障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的收入情况,还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够实现粮食供给的目标。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既要具有私人的性质,也要包括公共性以及公益性。通常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是一些比较弱的产业,虽然会出现高投入、少回报的现象,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必须要建设的,不然到下一年就无法进行农业的生产。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各级政府一定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1.3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

如果根据收益农民的多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农民自己用的微型水利工程,比如水窖、水池以及浅井等。第二,几十户农民或者是成千上百个农户共同使用的水利工程,这种形式的水利工程过么比较大,比如在农村具有公共性质的泵站、水库以及引水渠等。但是,由于受到地势、水资源等一些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公共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不会和乡村的企业一样,存在市场竞争,也不会破产倒闭。而且在水利工程中灌溉所使用的水资源是属于国家以及集体所有的,是一种公共资源,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农户都有资格使用水资源。对于农民来说,用水权也属于生存权的一部分,一些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公共水源和公共设施不适合被私人垄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都建设在农田荒野中,没有专门的人员看守,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特别容易损坏,而且水利工程还比较多,维修起来会比较困难,工作量比较大。除了供农民使用的生活供水以外,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是季节性使用的,比如灌溉设施是用半年,停半年,防洪除涝等设施是一年中只使用几天,甚至有的是几年采用一次。在天气风调雨顺的时候,农作物是不需要灌溉的,在干旱的时候,农民大多数的心理都是等待自然降雨,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比工商企业的管理还要困难,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一定要在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下进行,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向市场化转移的形式存在偏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等一些比较弱的产业和群体,所以应该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建设时,不应该使用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资金来进行,也不能将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进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公益性与社会追求利益性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关系,我国新疆地区不仅地理资源不适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且投资之后的回报比较少,风险高,致使社会上的民营资金不能很好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中。不管是政府财政还是农民群众,都不属于收入的主体,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使一些农民生产者不会轻易的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因此,无论是追求利益的老板,还是农民群众,在社会资金方面基本是零基础。另外,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常常会没有人愿意投资。

2.2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为主体,那么就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利于贯彻落实三农的政策。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初期阶段,是必须要筹集一定的项目资金,在新疆地区,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筹集到一些,但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很难筹集到。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为出发点,其取得的收益以及支出的费用应该属于公共财政支出,也就是说各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由当地的政府管理,以政府的投入作为建设的主体,并且要按照听取民意、统一规划的原则,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并且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目标。另外,要结合农村自主筹资和财政投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建设起来。

2.3发挥政府和农民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重点将三农作为服务对象,并且具有经济效益低,但是社会效益明显的特征。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没有自主筹资的能力,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致使政府的投资变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有利于人民,能够人民带来利益的工程,不能过度的依赖政府,还是要靠农民群众的支持,从而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为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一些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收益的农民,在劳动力和资金筹备方面应该积极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第二,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农民一定要拿出十足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当中,为工程建设的管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对于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实行以资代劳的方式。目前,我国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作重点的扶持对象,并且在政策方面更加注重,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要作用,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三农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落实三农的问题,还能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要想保证建设的质量,就一定要有优质的工程,并且还要有健全的主体建设机制,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投入资金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在建设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使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让人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尹军玲 单位:新疆额敏县水利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钟玉秀,李伟.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03:12-16+45.

[2]顾斌杰,严家适,罗建华.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2008,01:37-4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比较长远的发展,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所以,一定要充分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从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当今时期下,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找到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的难点,已经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要点

0前言

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但是,大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主体都是农民,而且工程的投资也是以乡村集体投资、各级财政进行拨款、农民劳资或者是劳动积累投劳等形式实现的,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收益无法按照农民的投入产出来进行计算。文章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新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1.1在国家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在降雨时分布不均匀,地少人多,要想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以及满足人们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就必须要兴建水利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以及提高单位的面积产量和效益。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关键,能够充分体现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时,通常建设在田间地头,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是其他农田水利工程不能相比的。再有,一些大、中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发挥其效益时也通常依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设置,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的生产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定要引起重视。

1.2存在很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的扶持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与社会物品,由于受到投资规模、建设周期以及受益面积的影响,会表现出很多种不同层次和样式。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既包括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的功能,也包括防洪、除涝以及降渍的功能。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不仅要保障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的收入情况,还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能够实现粮食供给的目标。所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既要具有私人的性质,也要包括公共性以及公益性。通常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是一些比较弱的产业,虽然会出现高投入、少回报的现象,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必须要建设的,不然到下一年就无法进行农业的生产。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各级政府一定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

1.3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

如果根据收益农民的多少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农民自己用的微型水利工程,比如水窖、水池以及浅井等。第二,几十户农民或者是成千上百个农户共同使用的水利工程,这种形式的水利工程过么比较大,比如在农村具有公共性质的泵站、水库以及引水渠等。但是,由于受到地势、水资源等一些条件的影响,大部分的公共工程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不会和乡村的企业一样,存在市场竞争,也不会破产倒闭。而且在水利工程中灌溉所使用的水资源是属于国家以及集体所有的,是一种公共资源,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农户都有资格使用水资源。对于农民来说,用水权也属于生存权的一部分,一些为农民提供服务的公共水源和公共设施不适合被私人垄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都建设在农田荒野中,没有专门的人员看守,经过风吹日晒雨淋,特别容易损坏,而且水利工程还比较多,维修起来会比较困难,工作量比较大。除了供农民使用的生活供水以外,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是季节性使用的,比如灌溉设施是用半年,停半年,防洪除涝等设施是一年中只使用几天,甚至有的是几年采用一次。在天气风调雨顺的时候,农作物是不需要灌溉的,在干旱的时候,农民大多数的心理都是等待自然降雨,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比工商企业的管理还要困难,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一定要在政府的规划和管理下进行,政府要对其进行宏观的管理,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体建设的要点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向市场化转移的形式存在偏差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农民以及农业等一些比较弱的产业和群体,所以应该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建设时,不应该使用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资金来进行,也不能将农民作为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式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在这种形式下加强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进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公益性与社会追求利益性之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关系,我国新疆地区不仅地理资源不适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而且投资之后的回报比较少,风险高,致使社会上的民营资金不能很好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中。不管是政府财政还是农民群众,都不属于收入的主体,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使一些农民生产者不会轻易的投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因此,无论是追求利益的老板,还是农民群众,在社会资金方面基本是零基础。另外,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常常会没有人愿意投资。

2.2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

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农民为主体,那么就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也不利于贯彻落实三农的政策。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初期阶段,是必须要筹集一定的项目资金,在新疆地区,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筹集到一些,但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很难筹集到。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为出发点,其取得的收益以及支出的费用应该属于公共财政支出,也就是说各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由当地的政府管理,以政府的投入作为建设的主体,并且要按照听取民意、统一规划的原则,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并且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目标。另外,要结合农村自主筹资和财政投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建设起来。

2.3发挥政府和农民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重点将三农作为服务对象,并且具有经济效益低,但是社会效益明显的特征。在新疆的一些地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没有自主筹资的能力,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致使政府的投资变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有利于人民,能够人民带来利益的工程,不能过度的依赖政府,还是要靠农民群众的支持,从而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为了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农民的作用,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一些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收益的农民,在劳动力和资金筹备方面应该积极实行一事一议的方式;第二,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农民一定要拿出十足的热情和积极性,参与到工程的建设当中,为工程建设的管理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三,对于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实行以资代劳的方式。目前,我国应该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作重点的扶持对象,并且在政策方面更加注重,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要作用,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三农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落实三农的问题,还能缩减城乡之间的差距。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来说,要想保证建设的质量,就一定要有优质的工程,并且还要有健全的主体建设机制,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加大投入资金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在建设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失误,使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让人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作者:尹军玲 单位:新疆额敏县水利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1]钟玉秀,李伟.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03:12-16+45.

[2]顾斌杰,严家适,罗建华.建立与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利,2008,01:37-40.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3篇

(一)概述

从概念出发,农田水利工程是以促进农业建设为目的,以水利工程技术为基础,以修建水利设施为途径,以引水、调水、蓄水、灌溉、排水等方式为主要措施,以优化农田生产条件为结果的服务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结构整修、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优化等,其中工程重点在于根据生产需要改善地区水利条件与土地状况。工程宗旨是通过满足农田水资源供给,实现高效稳定的农业生产。

(二)现状

农田水利工程是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发展、农作物生产、农村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地方均加大投入、出台政策,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分布广、受众多、多样性强的特点,对农业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在目前的工程中,存在由于建设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分配不均衡、环境污染等现象因此健康、环保、节约是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与工作重点。

二、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

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是农田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产生效益并长远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一)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情况逐渐凸显,对各产业发展与经济建设均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资源依赖性强的农业产业,良好的环境与资源供给是生产力得以保障的基础。

(二)特点

对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是优化工程建设的前提。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是通过经济健康的农业生产模式,结合生态工程理念,以建立生态循环体系为基础,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农田利用与农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工程特点在于其以节约、生态为原则,以合理、科学为标准,以农田改造与设施建设为手段,以实现增产、增收为短期目标,以优化农田结构、实现生态健康发展为长远目标。其是农业建设的新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要点与方法

建设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已成为现阶段保障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工程以解决传统工程中对农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为基础。

(一)建设思路

充分了解水利工程对农田的影响,找出利弊,对比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宗旨和要求,对水利工程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针对性处理,从问题出发,找出平衡工程与农田间的关系,这是建立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思路。首先,以合理为原则。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农田土地现状与资源条件,以配置、利用、协调为主要方法。第二,强化工程管理与节约意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节约原则,做好准备、做好预算、做好控制,在工程设计和工程执行双方面均要建立节约意识。第三,加强生态建设。强化工程生态措施,通过植被覆盖、生物养护等方式,实现生态、工程、农业相结合。

(二)建设要点

在坚持工程科学、合理,符合节约、生态的要求基础上,加强化工程的规划与执行,从节约、生态两个关键点出发,明确工程建设的要点与方法。建设节约型农田水利工程需从工程管控着手。第一,建立节约意识,做好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工程、农田、农民间的关系,从各方角度平衡资源,做出最经济合理的工程方案。第二,坚持节约原则,把控工程各环节。在执行过程中以实用为原则,一方面提高工程效率,另一方面坚持工程的合理性与实际性。第三,养成节约习惯,做好工程维护。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在使用过程中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工程效用,实现最大化效益。第四,实现节约型工程,把握细节。在设计、实施、维护、使用的全过程中,注意节约的融入,尤其在设计中需重点关注工程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与充分性。建设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需关注生态与农田的融合。第一,做好基础建设。通过多水源联合运用,科学合理施肥,从而控制农业污染,保持生态健康。第二,做好结合工作。通过将生态、工程、农田、技术充分结合,建立水、土、林、物的有机结合,形成小型农田生态圈。第三,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合理配置水土资源,以改造、优化代替传统建设手段。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出长远规划,保证工程效果的长效性,保证生态循环。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64

众所周知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从古至今都始终坚持以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国家社会建设改进推向新的方向,以此来完善国家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改进中的前提和手段,这将是发展国家农业大国的重要方向。

1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技术的要求和改进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此来发展社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家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中,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g在地质发展条件中,将是促进和影响整个社会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以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的解决,将是不断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我国农业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也是不断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又一重要方向和改革途径。就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对于难点的解决方式是通过对农田建设施工中对地基结构的渗透性能的改进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展社会经济,改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以此来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提高。

自然环境因素。施工地的自然环境会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地质条件、植物、气候环境、水文等都是自然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具备不确定性与难以控制性的特征,因此,不论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还是竣工后投入使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2 通过技术发展来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完善

农业现代化发展改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社会经济推进国家建设的重要手段,以高度的重视度和关注度来促进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不断的推进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问题改进的重要手段,要知道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的发展将是我们不断完善当今农业经济的重要方向。要知道在我国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始终是如何改进当今技术难点和质量控制问题。对近年来在国家政府的不断扶持下,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逐渐的建立并利用起来,以此来发展社会农业建设,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对于施工技术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以此来完善我国农业建设的发展。

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水平,都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因素,并且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施工中需要处理的情况很多。在政府的扶持下,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施工技术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技术也正不断被改革和发展,在此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为我国农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检测水平与监控的方法:检测水平可以提高设备与检测仪器的来提升,所以购置一些更新的设备仪器。在监控过程中需要全方位控制,利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获取工程数据,从而可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中质量评价中的矛盾纠纷与错误。

3 结束语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难点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质量控制将是不断的完善当今社会农业建设的重要手段,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方向出发,将国家农业科技改进创新发展作为我国在建设方向上的一项重点项目,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改革。在我们国家不断的建设以农业发展为重点方向的改革中,在社会科学技术中的创新和改进将不断的推进农业建设的完善,以推进国家农业建设成为改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将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质量控制问题方面将是不断的完善社会经济的又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兰代祥.浅谈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J].中国新技术,2014(2).

[2]卢建刚.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7).

[3]高立强.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建设目标[J].北京农业,2015(3).

[4]王晓蓉.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吉林农业,2012(1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投资渠道;配套资金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构建旱涝保收的农田灌溉系统能够提高单位面积内农田的产量,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会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应逐渐加大对这项工程的投资力度,改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辖区内,此处为喀斯特岩溶地貌,水资源总量为7.44×108m³,其中,地下水3.94×108m³,地表水3.5×108m³,人均地表水所有量1443m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贫水区域。虽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力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建设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需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动其快速发展。

1管理现状

1.1投资渠道多,统筹规划不明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强。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其发展也离不开水利工程的支持。因此,在水利、农业开发、国土等投资渠道较多的大背景下,如果职能部门不能遵循自身发展需要规划和建设农田水利,就会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统筹规划不明显,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合理性,建设重复,使得资金被浪费,影响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缺少资金

现阶段,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时,政府需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用于工程勘测、建设管理和青苗补偿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地方财政支出的限制,配套资金没有及时到位,部分地方项目违规操作,将中央资金用于支付工程占地费用、工程勘测设计费用等,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分配不均,影响其施工建设。

1.3缺乏节水意识,节水灌溉未推广

鉴于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采用节水措施有利于解决农垦区干旱的问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缺乏节水意识,而在节水措施实施的过程中,受灌溉运行管理费用高、维修费用高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排斥喷灌、管灌、滴灌等节水模式,节水灌溉的推广难度比较大。

1.4缺乏管理主体

除了农田水利工程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工具和资料均需分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实际情况是,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分割到户,只能由村小组集体管理和使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与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设施有明显的公益性,无法明确管理责任和运行责任,而且经济效益差,导致人们对农田水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出现了无人管理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

2实施对策

2.1整合项目,加大建设管理力度

以县区为单位整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由县区政府划分区域,实现规划的统一性、实施的统一性和验收的统一性。在此过程中,还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防止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另外,水利部门专门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并由其他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提高其利用率,为日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部门协作,做好前期规划

受农业性质的影响,农田水利建设面积大,所以,要科学规划农田水利工程,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工期和工程质量。调研和前期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防止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在具体工作中,各部门要协调发展,聘用专业水平较高的设计人员,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布局的合理性和规划的科学性。在设计时,要重点关注农田水利基础薄弱的区域,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防两极化问题,从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3提高透明度和参与的主动性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保证项目的透明度,实时公示相关成本支出,尊重人们的知情权,严格把握国家投资与众筹之间的比例。这表明,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受益者。在工作过程中,可采取投劳和筹资2种方式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可实行公开竞争制度,选取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参与度高的村组加入,以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可实施激励机制,对于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社会资本,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肯定,从而扩展资金筹措渠道,并在收益中规划出其建设管理所需的费用。另外,还要不断加大节水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缺水危机意识,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为节水措施的落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构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

农村水利服务体系的构建极为重要,它的存在为实现农业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具体工作中,要构建县、乡、村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完善人员、经费、设备等基础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保证相关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同时,还要多培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有效缓解人才短缺的局面。另外,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实施定岗培训,提高人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队伍的结构。

2.5重视维护管理,开创经费新渠道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水利部门要重视产权改革,确定农田水利工程队的所有权和管理权,以满足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与此同时,要制订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用水与管理责任制,让人们意识到这项工程是集体资产,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当地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完善、有效的补贴制度,将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等纳入补贴范围。另外,要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避免人为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事情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高度重视其建设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与本地相符的措施,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工程的建设速度,满足多方面的用水需求,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马永宏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水务局

参考文献

[1]聂秋月,黄琳煜,赵越,等.浦东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索[J].中国水利,2014(7):38-40.

[2]张海英,高兆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典型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10):24-26.

[3]吴琼慧.浅谈漳州芗城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J].水利发展研究,2014,14(3):76-77,81.

[4]柴家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291-29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防汛;抗旱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49

1 农田水利工程对防汛抗旱的作用

1.1 减少和避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东西跨度大,气候特点多变,导致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严重不均,自然灾害较多。特别是洪涝灾害和干旱,对于农业生产及人们的生活都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要把握灾害的发生特点,进行合理应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是行之有效而且比较正确的方式。遇洪涝时可以起到疏导和蓄积水量,遇到干旱时再把蓄积的水引导到农业生产中,降低因水量分布不均而产生的灾害程度。

1.2 调节水量的空间上分布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把相对集中在河道、水库、湖泊中的水资源输送到很远的农田中,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实现了水资源的异地输送,解决了一些干旱地区的用水之需,确保作物生长、牲畜等用水需求,为维护生产、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3 农田水利工程为节水灌溉提供了可能

在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靠天吃饭,受天气制约非常历害,在灌溉方法上多数是大水漫灌,雨水多时就多溉,涝了也无法排水,而干旱时就无水可灌,所以农业丰收很大程度上要看运气,而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调配也能做到节约和有针对性,为节水灌溉提供了基础。

2 我国农田水利的管理现状

2.1 缺乏对农田水利管理的重视

近些年来国家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但在农田水利的建设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向主要集中在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上,而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其经济效益不是十分明显,所以一些地方政府更重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则常常被边缘化,重视程度不够。

2.2 农田水利管理中的基础设施老化

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虽然近些年也兴修了一部分,但大多数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工程,而当时的财力、物力以及设计、建设水准本身就很低,工程建成后又运行这么多年,很多工程设施都存在老化、变形,年久失修的情况,有的是超负荷运行,有的基本失掉了原有的功能,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灌溉水平和防洪防汛能力很低,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2.3 农田水利的管理环节薄弱

在农田水利的管理上,由于很多工程都是国家主导,地方政府承建,工程建成完工后归由所在地的群众使用,这就导致工程的所有权不明晰,建的只管建,用的只管用,而工程的维护管理却得不到明确,有的地方划归水利部门管理,但管理资金和费用却又没有专项资金,这就造成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混乱、不完善,很多工程设备存在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损坏和丢失现象普遍存在。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业生产及防汛抗旱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宣传,大力宣传其重要性,从上到下都能认真引起重视,领导们引重视,会在政策和资金上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加大扶持和投入,群众重视起来会自觉爱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为维护和管理提供群众基础。

3.2 加强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首先要明确工程的产权关系,划定管理权限和范围,建立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来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3.3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保养

农田水利工程的平稳运行,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一定要用制度进行约束,实行合理的奖罚。针对不同的工程特点,制定工程的定期维护和保养,明确内容,落实人头,并做好巡查工作,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对于一些易损消耗零部件定期更换。确保工程运行状态良好,发挥最大的作用。

3.4 解决政策和资金的问题

制定扶持政策,提高服务的水平。加大对农田水利管理的物资投入,财政上可以将农业的周转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和维护。对于农民因为电费、水费高而不愿意使用设施的情况,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农田用水、用电的倾斜政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7篇

1.1农田水利工程衰退严重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设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经济条件和设备资料等方面的制约,建设标准低,长期工程不配套,后期又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造成农田水利设施过早老化、功能减退、农田水利工程效率衰减,难以发挥作用,使农田水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灌溉和排涝,这样也削弱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而会影响到粮食生产。

1.2财政投入有限,缺少投入保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投入不足,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投入严重不足,是多年一直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两大困境:一是地方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虽然财政部门每年都增长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但仍无法满足投入需求。二是用于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渠道单一。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没有把工商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融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各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金额,但主要用于大型骨干工程的建设,尽管2005年中央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但全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重,这些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水利建设实际需要。因此,应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农田水利投融资渠道多样化、丰富化,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农田水利服务于农业发挥更长远的作用。

1.3重建轻管,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困难

近年来一些地区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但大多农田水利工程只注重建设,缺乏后续有效管理维护机制的建立;有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也存在着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流于形式等问题;还有些农田水利工程有专职人员管理,但由于报酬低等原因,管理水平不到位。这样重建轻管的现象,会使农田水利工程荒废,不能用于农田灌溉,不能服务于农业。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后期维护,责任到人,方式明确,组织专职人员利用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后期维护,加强后期管理,使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发展瓶颈,要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积极采取对策,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需求的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此推动农田水利建设。

2.1加快完善农田水利保护体系

首先,针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及设施存在的年久失修、功能衰退等问题,投入专项资金,列入计划,分阶段分批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更新、设施更换、设备更新改造,恢复农田水利功能。其次,建设田间除涝体系。田间排水沟渠或填或堵,一遇大的降雨,极易形成内涝,因此应完善田间除涝体系。最后,建立相关农田水利保护机制。结合农田水利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机制,使保护农田水利有法可依,促进农田水利健康顺利运行。

2.2扩充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渠道

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的投入力度,提高政府投资比例,扩大投资的覆盖面,以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筹措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发展与建设的瓶颈,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开拓思路,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吸收各类社会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以促使社会资本成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渠道的重要补充,使社会资本不断地促进农田水利发展。

2.3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改革步伐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中,然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三农”问题)。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加强农业基础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前提。

1 农田水利的现状:

一是所处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无农则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很容易被一些地方的部门或人员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二是较强的群众性,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建设。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是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防旱、降渍、治碱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农田耕地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四是具有较强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人口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体或少数人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2 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3 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

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也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国家食物安全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除此之外,高效的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步。

3、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1、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2、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扶持农业发展。据农村金融服务小组2008年提出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披露:农村信用社2007年底涉农总贷款余额为16746亿元,占整个金融机构涉农贷款总余额的27。4%,充分表明农村信用社占据服务“三农的主力军”的重要地位。为此,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要适当放宽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贷款政策。

3、重构农户合作机制。 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集体行动的公共事业,分田到户后,的确与过去相比难以组织起大的农田水利建设。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一方面,可以借鉴集体化时期动员农户合作建设农田水利的经验,重构农户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当地农村本身的特点,对于合作传统良好的农村社区,可以引入用水户协会等合作模式,政府适当补贴,帮助其自立发展,最终促使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5总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爱旺、黄休桥.中国粮食安全与农业高效用水研究[J].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经常出现高温、干旱的情况,加强农田的水利规划是抗旱救灾,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的重要任务。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没有充分的农田水利设施和设备,农作物会长期遭受干旱,树木干枯、草原退化、土地盐碱化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则会时常发生。农田水利的规划影响甚至决定着农田水利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的构成格局。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的必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需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保护与规划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原则包括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设计之间的整体性、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的长期性、规划目标的衔接性以及规划基础的可靠性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一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必须在基本农田水利布局与数量上实行统筹兼顾的原则,以便协调对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不同要求,要有整体性,避免顾此失彼。(2)长期性原则。要建立完善的基本农田水利法规体系,必须以现状利用系统为基础,本着长期发展的原则继承其合理性摒弃其不合理的规则,保持农田水利利用结构的相对稳定。在对农田水利利用现状结构、空间布局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对合理的规划方案。(3)动态性原则。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缺乏规划,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相互兼顾。农田水利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对农田水利的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灵活性、动态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对规划进行调整,保持相对最优的状态,也就是在基本农田水利规划的设计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规划的刚性与弹性的互相结合。

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程序

(1)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规划的背景分析。以某个特定的城市为例分析其生态保障、耕地保护与建设发展之间是否面临严峻的挑战,弄清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特点以及驱动因素、农田水利利用的主要土地生态问题以及驱动因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生态用地保护的必要性等在内的农田水利利用的基本特点和问题。

(2)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此项程序的意义在于将对农田水利利用格局具有重要生态保障作用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生态用地进行生态用地重要度评价,明确掌握各生态用地的重要程度及空间分布;第二,根据掌握的不同重要程度的生态用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情景,进一步划分出相应情境下所需保障的基本农田水利的空间分布区域;第三,制定出相应的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规划方案,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构成特点,评估对农田水利生态服务功能的保障效果。

(3)对建设用地蔓延程度严重地区的关键控制区域的农用地规划为基本农田。通过归纳法明确建设用地的隔离需求,制定隔离功能基本农田规划标准,提出隔离方案进一步分析隔离功能基本农田与生态功能基本农田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空间隔离作用。

(4)形成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整体规划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态功能基本农田水利、隔离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和应急生产功能基本农田水利在空间上的统一。

3.农田水利规划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的措施

(1)建立以基本农田水利为核心的用地调整管理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研究工作,可吸取国外较为成熟未定的生态农业的科研经验,有健康良好稳定的水利研究工作的团队,从农田水利利用尺度上设定基本农田水利优先权。通过对土地的规划逐渐减少区内零星的建设用地所占空间。

(2)制定针对基本农田水利功能的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生态功能、隔离功能和应急生产功能这三类功能不同的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制定不同的分类管理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各生态用地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农用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3)制定相应监督与激励措施。根据相应核算标准,确定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高补偿标准,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激发农民自觉保护农田,降低农田水利规划中占用的成本,着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的有效监督手段。

(4)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动态管理系统。加强几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农田水利的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基本农田水利多功能的协调统一管理,充分考虑规划的保护性与协调性,以及基本农田水利规划区内不同功能基本农田水利的动态变化管理的精确化。

4.结语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的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水利的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农田水利规划的重要性我们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普遍滞后,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的实现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的基本农田水利保护面临着普遍的政策失效的困境,通过农田水利的功能规划、综合规划、背景分析、土地规划以及建立相应的的各项措施,以保障农田水利规划中多功能设计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1):65-66.

[2] 关瑜.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5):70-71.

[3] 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5):34-36.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取水设计;灌溉渠系布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我国幅员辽阔,然而人均水资源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农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1.1继承性原则。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对现有系统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继承,对以往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改进与调整,建立功能优化与结构合理性相关目标,确保农田水利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稳定性特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充分把握现状结构及整体布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新的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规划方案。1.2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生长状况,其具备生态服务与隔离建设用地的双重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注重农田水利工程在布局与数量上的统筹兼顾,做好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及生产安全的协调工作,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1.3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是生态与经济的综合体,其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作出动态调整与优化,确保生态综合体与经济综合体能够处于相对优化状态。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其协调性与保护性,以动态的眼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

2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策略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统筹兼顾。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关键,掌握其设计要领,促进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2.1水源工程设计。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水资源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水源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现有的常规灌溉水源要实施进一步挖潜与改造,做到合理利用,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融入节水灌溉措施,确保农业生产需求。其次,在设计水源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地区差异给予不同的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小型水源工程,对于山区、山前冲击区以及小型的河网区等,要利用河床渗渠,充分利用调蓄水池,加强对调蓄水池的开发。若处于机井区,则要利用地下水实施人工回灌补源,涵养水源,建立地下水库。平原地区的水源工程设计则要注重对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资源充足期间储蓄一定的水源,供枯旱季节用。与此同时要大力兴建平原水库,通过江水调蓄,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源工程设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常年存在严重旱情的地区,要注重人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必要时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补充水利工程水量,当旱情发生时,能够为农田生产提供水资源,降低旱情对农田生产的影响。对于水土严重流失区域,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土壤结构及气候条件等,通过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等缓解水土流失,在地势较高地区建立森林水库,确保自流灌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费用。在降水充足的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可以建立小面积灌溉区,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洪水、暴雨等外界因素影响。2.2输、排水工程设计。在引水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引水流量,尤其是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在输水工程设计时要与当地用水高峰相结合,根据最大灌水定额与延续时间明确渠道引水流量,渠道横断面的设计要根据水力均匀流进行确定,对于变化较大的水位渠道,可建立挡水墙与水闸,有效设计自流灌溉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排水设计方面要明确排水沟流量,并结合地形条件、旱地、水田的特点,设计排涝模数,可采用引水渠道设计。在排水方面首先需要明确排水沟的流量,严格按照地形特点对暴雨标准进行设计,依据水田滞蓄水深、渗漏量等对水田排涝模式予以设计,在渠道横断面设计方面,可以借鉴引水渠道的设计方法。2.3田间工程设计。田间工程主要包括灌排合区与渠道衬砌两个方面。如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共需要对三处灌区进行改造,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新建4座放水闸门,新建100处集雨水窖,其中集雨水窖的容积一共达到了0.5万m3。分别整治塘坝以及引水堰闸1处,其中塘坝的蓄水量达到了7万m3,新建12眼机电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共700亩;另外节水灌溉引水渠道一共21km。。在渠道横断面衬砌处理过程中采用U型预制硂板,圆弧半径设定为0.5m,渠道深度、板厚分别为0.8~2m、0.045m。田间工程要注重对灌排合区的布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依据其田块形状划分,一般选择相对规整的条带状田块,其能够促进田间灌溉串排问题的有效解决,避免出现水淹灾害。其次,在水利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渠,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的工作量。另外要对田间作业面及渠道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与设计,其纵剖图如图1所示。若条件允许,可以布置灌排合区,为田间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均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把握农田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使用水资源,建设合理化的水利工程,确保水利运行体制的合理高效运行,确保农田生产需要,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29(4):1-5.

[2]王秀丽,张凤荣,王跃朋,等.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82-88.

[3]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等.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216-22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1篇

1.1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1.1.1积极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农田灌溉,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时必须立足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推广新技术,促进农田水利系统高效、高产、安全和可持续的发展。例如在干旱地区积极推广“湿地”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其改善水质、保护地下水、高效节水的作用,将西部的河滩洼地建设成为“水利湿地”。

1.1.2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相关的建设人员,特别是要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推广新技术,其关键就在于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使其能够了解、掌握并正确的使用新技术,应该对施工建设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并积极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人才。在引进新的施工技术时必须与有关单位和相关院校开展合作,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如有必要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选拔技术人才进行定期深造。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选送学习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外出学习。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水利项目建设人员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对水利项目建设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不断提高建设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经常向建设人员介绍和引进新的施工技术,拓宽其眼界和视野。只有这样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中才会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尽可能的减少工程质量问题。

1.2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1.2.1抓好建设重点,立足整体规划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合理的整体规划。在进行整体规划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方向。只有明确的建设方向才能确定未来的工作重点。其次还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和次重点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进行重点工程的规划时要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将当前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确定下来。通过启动和实施农田水利工程的重点工程项目,来对当地的水利建设进行推动。相关人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对当地的新情况和新形式进行充分的考虑。在每年的冬季就应该提前对下一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甚至高标准做好三至五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并组织相关的工作专题,组织调查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如果需要开展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则应该先将示范基地建设起来,通过示范基地来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设效果进行探索,如有必要还应该进行示范性演示。这样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我国很多省份都建立了相应的冻土研究示范基地、水保示范基地、节水示范基地等,基层单位也可以到示范基地进行考察和参观,学习和推广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的科学性。

1.2.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资金投入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为了区域内的和谐、和平的建设,不仅要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对水利建设资金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为了节省资金,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农村水利发展的基本要求得到满足,水利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先改造和维修扩建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地方政府要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划和领导,将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节省人力资金,还可以招聘当地村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村民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必须严厉杜绝对农田水利专项资金的挪用,必须将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建立起来,特别是对重点工程应该将相应的检查团队设立出来,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账目总结工作,对每一笔资金的方向都进行严格的审查。

2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 农田灌溉 施工 管理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和农田灌溉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来说投资是比较小的,另外还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额补助。如果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建筑物的等级应该在五级或者五级以下,一般来说这种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普遍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另外,因为工程的规模比较小,很难收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所以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是不达标的。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科技应用严重脱节

现代水利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管理工作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据相关统计,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转化的科技成果非常少,甚至只占到了实际措施的20%到30%,与其它行业相比属于较低的水平,随着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逐渐加深,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推行先进科技的前景非常乐观。对于一些干旱非常严重的地区,农业生产几乎完全依赖于灌溉,所以先进科技手段在农田水利灌溉建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健全

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规范,优秀的工程计划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对于农田灌溉有利的水利体系很难形成。各地的水利建设部门应该针对这种情况积极的推进相关组织机构的建设,国家在建设与管理上进行大力的扶持,我国的很多农村经济并不是很发达,很少有资金会投入到水利建设中来,因此很多相应的建设并没得到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配套的资金管理体制,再加上找不到适合不发达地区的水利建设制度,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不会落到实处。

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管理措施

1.1在建设中狠抓重点,做好相应的规划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在水利建设中如果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的质量。这个总体规划的关键点应该放在建设方向的确定上,只有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才可以将建设的方向定下来,进而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对规划进行重点选择的时候要想到水利工程的具体环境,对需要改进的项目进行确定,通过对重点项目的实施使水利建设得到推动,进而更好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我国有很多干旱地区,这些干旱地区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区域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应该对抗旱水源工程狠抓,使农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更好的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建设。

1.2扩大投资

水利建设资金应该哦在区域内做到合理的分配,对现有的工程进行积极的维修和改造,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一定的保证。在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的政府也应该加强行政领导,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参与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在建设中杜绝挪用专项资金的想象发生,要建立起专门的财务管理单位,还可以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建立起监察团队,保证专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

2.关于农田水利建议的一些建议

2.1推广新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目的是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将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相应的水利建设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及时的解决农民的困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果要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高效、高产的作用,就应该多依靠新技术与新方法。

在现阶段“湿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效节水。这种节水灌溉方式可以对水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粮食的高产得到保证,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广泛节水的一种经济体系。2)保护地下水。这种灌溉体系可以使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一些农药失效的情况得到相应的改善,对水源的改善有效的保持,同时还使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得到了保持。3)改善水质。国家与人民意志在关注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这种节水体系可以为农民提供标准的、安全的生活用水。与以往的农田灌溉系统相比,这种灌溉系统更适合用于冲击平原中,比防说我国新疆的一些冲击平原,属于主要的农业生产区,这种灌溉体系在这些地区的建设主要是利用了当地的塘、洼地等,将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主要利用了植物的生长作用的原理。

这种技术使农田中的磷、氮含量得到了保持,结合了国外的成功经验,经过这种系统净化后的水更加洁净环保,水质与灌溉标准是非常符合的,这种节水系统探索了节水的新出路,是油田灌溉的一次有效的创新。

2.2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如果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技术开发,那么

,我们首先要注重人的开发。据农业用水协会的相关人士介绍,水利施工人员在上岗前一定要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保证施工建设人员的素质可以促进施工建设的开展。要定期选拔人才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深造,搞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岗位的需求,还可以选拔相应的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建立一些关于水利项目建设的技术培训班,增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另外,还要及时的更新施工建设人员的知识面,拓宽相关人员的视野,水利工程建设人员对于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防止一些不必要的职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3在管理上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使监督制度得到相应的完善,将工作内容细化,将相应的监管计划制作出来。将监管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落实下来,相关的人员就应该对管理责任进行分担,如果是在谁的管理范围中发现了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严格杜绝监管人员“放水”现象的发生。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3篇

1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难点

一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技术应用与管理工作不扎实,导致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技术难于有更为准确和针对性地应用,不能确保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质量。二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失去对质量和工期的平衡控制关系,导致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出现为了质量延长工期,或者为了工期忽略质量等实际问题。三是,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中没有科学地规划和技术调整,出现窝工、浪费等问题,给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效率与造价带来负面影响。

2农田水利分项工程施工的难点

当前农田水利分项工程施工中主要在斗渠、沟槽、混凝土等项目上存在难题。在斗渠施工中没能根据设计需要进行填筑、强化,导致设计的结构难于形成,出现斗渠坍塌。在沟槽施工中开挖技术、开挖机械、开挖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各种意外情况影响沟槽的深度、宽度、稳定程度,出现沟槽实际质量与工程设计的较大差距。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出现技术应用不全面、相关规范不遵守,容易形成农田水利分项工程的蜂窝、麻面、断裂、离析等问题产生。

3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难点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存在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特别在路基放样,路基填筑、路面压实、新旧路基处理等环节存在各类问题,这会影响到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也会给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带来困扰和影响。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需要针对工程特点、农村特点做到具体地分析,以此来确保技术的针对性应用,进而做到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和速度的保证,给农田水利工程一个完整的保证体系,在做到合理运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铺平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的保证路径。本研究认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应该从施工难点分析出发,重点从如下几个环节入手:

1农田水利总体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进行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发挥技术的灵魂作用,要从施工管理工作的强化入手,为技术的应用构建监督、保障体系,确保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升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要平衡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工期关系,要建立技术为基础的质量与工期控制体系,建筑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工期目标,在缩短建设时间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要建立农田水利总体工程平行施工的技术体系,采用系统论、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构筑的新型技术体系,对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进行全面地分析,形成各工种、各技术平行展开的结构,做到对农田水利总体工程施工速度、质量综合地保障。

2农田水利分项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在斗渠施工中要尊重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要求,建立斗渠垫层和回填土之间的模板,先对回填土进行施工,在回填土达到要求的高度以后撤除模板,以确保斗渠的稳定性。在沟槽开挖施工中要制定出具体严格的施工方案,确保沟槽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项目中要规范混凝土填筑,明确振捣环节的技术参数,在提升模板工程和养护操作的基础上,确保混凝土施工的总体质量。

3农田水利路基工程中技术的应用

首先应该做好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通过规范放样施工过程和技术,提高路基进行放样的质量,在确定路基边缘、路堤坡脚的位置的基础上,为农田水利路基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基础。其次,要规范路基填筑的进程,要依据图纸和路面横断面的宽度实施分层,并确保在填筑的过程中水平向上。在路面压实环节中应该用挖掘机、装卸机和推土机配合工作。对于每层的填土,大多利用压路机压实。如果经过压路机压实后,不出现松散、翻浆、软弹等情况,经检验为合格。但是如果发生不合格的情况,要尽快的进行处理,以免影响整体的工程进度。最后,要处理好新旧路基的结合和处理,要把原来的地方挖掘成宽度在一米的台阶状,在顶部修筑一个2%至4%的斜坡。

三、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4篇

“靠天吃饭”――基础设施薄弱,功能老化

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主力一直是农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林省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和“农业学大寨”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农民的投资投劳逐渐淡出,水利工作出现了低潮,加之特殊年代工程标准低,导致今天整个农村的水利欠账越来越大,矛盾也日益突出。

在灌区工程建设上,由于全省的灌区工程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年代久远、设备陈旧老化,长期带病运行,渠道跑冒滴漏严重,灌溉效益衰减,水田实际灌溉面积由前些年的1000多万亩缩减到目前的900多万亩。在涝区治理上,全省54片重点涝区,通过验收达到10年一遇治涝标准的只有一片,其余53片重点涝区工程由于工程建筑物不配套,设备老化严重,每当遇到局部暴雨,就会导致排水不畅,造成内涝成灾,粮食减产。在抗旱工程建设上,我省中西部旱区,仅有21万眼机电井和部分喷滴灌设备,抗旱工程设施太少,而且破损严重,急需提高抗旱能力。目前我省8368万亩耕地,除了水田之外,仅有50万亩旱田耕地具备作物生育期全程灌溉能力,旱区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致使十多年来的持续干旱严重制约了我省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事一议”――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体缺位。”李彦群委员直指问题要害。近年来,虽然国家和省财政增加了对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但多年来由于欠账太多,有限的资金仍是难以为继。如有关方面近年来对旱田节水灌溉的投入较少,每年只有1000万元左右,而涝区改造几乎没有投资。特别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根本落实不了。过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以农民投劳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因为取消了“两工”,农民投入明显减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建设大兵团作战的动员机制弱化,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村基层的组织功能进一步弱化,村内农田水利建设一般只能靠“一事一议”来解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事难议、议难成、成难行,而且由于投资投劳的规定严格、限制多,很难把农民组织起来,特别是跨村、跨乡上规模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组织起来就更难了。所以,目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状况一方面农民出工投劳少了,另一方面国家和省里的投资又没有明显增加,这是造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欠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

“兴修水利”――重在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是中央根据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提出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方针,解决水的问题是这一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围绕水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我省气候变化近年呈现由大面积连年干旱、干旱区域从西部向中部转移的规律,这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总体上“靠天吃饭”的粮食生产有着重大影响。唐宪强副主任认为,我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他强调,省政府要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实现增产百亿斤粮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条件来解决。为此,他建议政府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我省气候变化的规律,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根据我省气候变化的特点调整全省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同时,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使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退耕还林、扶贫开发等规划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努力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科学性。省政府应大力解放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治水思路调整和水资源理念的转变。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春莲建议,有关部门要从被动的防御抵抗洪涝灾害向主动利用管理雨洪资源转变;从临急抱佛脚的短期抗干旱向建立科学计划节约支配有限水源的长效机制转变;从单纯水量多寡上的防洪抗旱向防治污染保护清流的质与量兼治转变,做到科学用水、适度用水、合理用水、效益用水。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范文第15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水利投入逐年加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河道治理等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平度市的水利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长期的水利欠账较大,水利的投入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的需求,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农业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还是不够。同时,现代化农业也同样对水利提出了现代化得要求,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形势,遇到一些新的问题。

2农田水利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

大泽山葡萄之乡和马家沟芹菜产业园的发展过程,彰显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农田水利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根本。

2.1大泽山镇的发展与水利发展息息相关

农田水利条件的改善决定了大泽山葡萄发展规模。大泽山葡萄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其主要因素就是由水利条件决定的。在七、八十年代,受水利条件的制约,仅在河两岸200m左右或水库灌区范围内发展葡萄,当时的面积也仅占全镇总面积的1/10左右,产量、品质不高,其占镇内经济比重较低。随着形式的发展,尤其是大包干后,葡萄价格的逐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平度市抓住国家对水利大投入的时机,先后进行了水库保安全、节水灌溉、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移民建设、小农水重点县等项目建设,完成了大泽山、淄阳两座中型水库、茶山、马山等小(1)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入资金达8280万元,增加需水量达400万m3,为葡萄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首要条件。同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资金达11500万元,完成水源到田间的输水工程,实施了电力配套,提水泵站,管道铺设,高位调节水池等工程内容。对于涉及老百姓田间的末级配套工程,则主要以群众自筹为主。据调查,近五年,大泽山老百姓投入水利资金达5000余万元。水利条件的极大改善,种植面积也逐步加大,地块便由低处向高处发展,平度市农业品牌战略的实施,使得发展速度迅速加快,效益也显著提高。

2.2“马家沟芹菜产业园的发展与水利基础建设

马家沟芹菜历史较久,由于其水质和土壤的特殊性,生产出的芹菜品质很好而闻名,经过培育和发展,“马家沟”牌芹菜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第八届中国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青岛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称号,成为我国第一个叶类蔬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家沟芹菜的发展与水密切相关。芹菜属需水量较大和较频的典型蔬菜类,对水的要求最大特点就是用水保证率高,一般都达到95%以上,该特点决定了蔬菜种植位置和面积是以水资源的承载力决定的。为了培育马家沟芹菜的农业品牌,推动马家沟芹菜产业化的发展,在进行项目规划过程中,针对芹菜的生产特点,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以水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田灌溉工程。通过水源建设,配套节水灌溉,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灌溉保证率,以保证芹菜的品质和产量。

3目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长期欠账,投入不足。

六、七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灌溉体系,但从八五后,国家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投入资金占全国基础建设资金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从而导致水利欠账较多,现行水利基础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水利资金的投入,主要用于骨干工程的建设,而田间工程的配套资金还不能落实,水利工程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2)统筹规划滞后,资金整合不力。

现在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滞后于工程建设,出现边设计边规划,甚至边建设边规划的现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治理、农田节水灌溉等分属不同的部门,没有长期统一的工程规划,农田水利建设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现象。

3)管理体制落后,工程效益较低。

水利工程的公益性特点,其服务的对象是诸多的农户,管理的最大难点就是工程所有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要改变和落实这些有诸多难题。

4)农村垃圾和采矿采石等对水源造成污染。

农村垃圾和矿山采石业废物的任意排放,既挤占了排水河道,也对水体造成持久性的危害。不仅农田灌溉水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人畜饮水也造成极大危害。

4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抓好落实,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水利工程是系统性的基础设施,只有科学规划,持之以恒的落实,才能收到应有的工程效益。

2)积极争取国家资金补助。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政府部门应认真研究国家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立足当地水利发展优势,抓住国家投资政策导向,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争取国家更多的水利资金投入到当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在大力发展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应加大田间配套工程资金的落实,打造完整的农田灌溉保障体系。

3)探索建设新模式,加快水利建设步伐。

在积极吸引国家和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建立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水利建设激励机制,使农民认识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能获得短期效益,而且能获得长期效益。水利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受益,通过各种措施提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中来,让农民成为水利建设的主体,促进水利快速发展。

4)积极推进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