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

环境问题的措施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环境问题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在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用水污染等,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更早更快地处理相关问题,提前对这些环境问题的总结归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施工中空气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工程的进行最明显的污染就是空气污染,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空气中的扬尘危害,而往往这一污染最容易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所以处理好空气污染对于工程进行很有必要。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施工工地的机器运行以及各种工程作业的进行,由于是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的工程建设,所以更容易增加空气中的灰尘,直接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在工程车辆的行驶中,由于道路运行不可避免的灰尘产生,造成了很大的扬尘产生;而在工地的建设中,一些建筑材料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例如石灰、沙土等本身就会产生灰尘,再加上外界风力的作用,很容易加重空气的污染。

(二)施工中噪音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产生与居民的污染纠纷是最不愿意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就必须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噪声污染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越来越被提及,由于这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对于噪音污染的容忍度很低,而国家在相关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在夜间工程的进行上必须控制声音分贝,而在白天的施工中也同样要控制声音分贝,对于实在不可避免的噪音产生则有必要对周围居民进行提醒,争取居民的接受然后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中用水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用水污染主要是工程人员的日常生活污水以及雨水对于材料的冲刷造成的,而这些污水会流入地表内造成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染,这种污染往往在实际的工程进行中很难被重视,但往往其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所以必须加强工程进行时对于水污染的预防治理。

(四)施工中其它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进行中,除去上面多讲的三点之外,还有很多的污染体,如光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等。光污染作为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污染体,在施工中更应该被处理好,光污染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话会扰乱居民的生活规律,造成居民不良情绪,不利于工程的进行;工业垃圾污染主要指一些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进行不够完善,没有计划的随意处理建筑垃圾影响市容,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会使居民对于工程的进行有了排斥力,这是很糟糕的结果,需要极力避免其发生。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控制

任何工程的进行都必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环境控制体系,这是确保工程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必须要做好环境控制,规范环境控制的基本行为,要使得环境控制贯穿在施工的各个时期。

(一)市政府对于环境的宏观控制

市政工程的进行不可能全部通过市政府的细致监督管理,而市政府应该站在大局之上,运用比较宏观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更可以保护环境,让周围居民满意。在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必须加强政府一层的环境控制职责,必须处理好工程进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必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探讨与订立。

(二)工程负责人对于环境的控制规范

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负责人对项目的决定以及实施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同时也担负着最为重大的责任,所以必须要对下面人员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施工现场要确保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实进行,对于施工单位的必须要求其文明施工,对于其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与居民的环境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解决。

(三)监管部门对于环境控制的力度

市政工程的施工进行一般有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但往往其中的监管力度不够,有时候的环境监管过于宽松反而起不到督促作用,在施工人员的心中其监管的权威也不够,而且监管部门对于实际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了解往往过于表面,其并未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环境控制机制,这一环节的缺失往往会影响总体的环境控制进程。

(四)工程承包商对于环境控制的实际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国家以及地方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环境保护规定,而在实际的工程进行中,环境控制并未真正的进入工程承包商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增强各级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做好环境控制的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有全面的预防体制,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市政工程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要想解决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扬尘问题,并以最大的力度来保持环境就必须对施工现场以及周围运输道路进行维护工作,在运输的道路上要启用洒水车等装置去减少灰尘,而对于一些有扬尘性质的建筑材料例如石灰、沙土等就必须在运输车上加盖顶棚以控制灰尘产生,在施工现场进行工程作业时,要尽量采用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环保设备进行施工材料的使用与加工,对于施工现场堆放的材料和已经成形的地基要用防护网进行覆盖,争取最大力度的减少灰尘的产生。

(二)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的进行中,要想最大限度的控制噪音污染,就必须从基本的施工设备上进行改良,对于可运用范围内的先进技术要及时采用,对于比较落后的设备要尽早淘汰;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要尽量合理,如无需要尽量不要在夜间进行施工,如在夜间施工则要在相关部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噪音分贝,进行施工的项目选取必须是产生噪音比较小的工程,要运用相应的噪音处理设备技术,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中噪音对于周围居民的影响。

(三)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中的用水污染主要是雨水对材料的冲刷污染和工地员工的生活用水污染,对于施工材料的废水处理不能不做处理的就直接排到水域中去,在这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环保处的有关排放规定,在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进行排放;对于员工的生活用水污染则要有集中的处理方法,不能直接污染水体,要尽量与周围居民的污水处理方式保持一致;在对有较大污染的材料处理更要加强管制,要绝对防止其进入水域,否则造成的污染就很难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水域污染要尽快治理,不可推卸责任。

(四)其它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对于其它可能产生的污染治理措施也得明确,对于光污染的治理必须重视,光污染对于居民造成的影响是比想象的大的,在施工现场不进行晚间作业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光源对于居民区的影响,要在防护工地安全的同时兼顾光源的控制,以保证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工业垃圾污染的处理则得进行集中处理,清运必须及时,对于可回收的材料进行提取,对于不可回收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不可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不能随意丢置。

总结

在当下新的环境下,市政工程施工的环境问题更多是关乎工程文明的探讨,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必须在实际的监督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施工单位更要培养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要秉记文明施工的重要性,要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那样将会更有益于工程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启明,马辉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20)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环境问题 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在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用水污染等,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更早更快地处理相关问题,提前对这些环境问题的总结归类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施工中空气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工程的进行最明显的污染就是空气污染,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空气中的扬尘危害,而往往这一污染最容易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所以处理好空气污染对于工程进行很有必要。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施工工地的机器运行以及各种工程作业的进行,由于是在露天的环境中进行的工程建设,所以更容易增加空气中的灰尘,直接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在工程车辆的行驶中,由于道路运行不可避免的灰尘产生,造成了很大的扬尘产生;而在工地的建设中,一些建筑材料也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例如石灰、沙土等本身就会产生灰尘,再加上外界风力的作用,很容易加重空气的污染。

(二)施工中噪音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产生与居民的污染纠纷是最不愿意的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就必须做好提前的准备工作。噪声污染在当今的工程建设中越来越被提及,由于这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居民对于噪音污染的容忍度很低,而国家在相关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在夜间工程的进行上必须控制声音分贝,而在白天的施工中也同样要控制声音分贝,对于实在不可避免的噪音产生则有必要对周围居民进行提醒,争取居民的接受然后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中用水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市政工程施工中产生的用水污染主要是工程人员的日常生活污水以及雨水对于材料的冲刷造成的,而这些污水会流入地表内造成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染,这种污染往往在实际的工程进行中很难被重视,但往往其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所以必须加强工程进行时对于水污染的预防治理。

(四)施工中其它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市政工程施工的进行中,除去上面多讲的三点之外,还有很多的污染体,如光污染、工业垃圾污染等。光污染作为一个越来越被重视的污染体,在施工中更应该被处理好,光污染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严重的话会扰乱居民的生活规律,造成居民不良情绪,不利于工程的进行;工业垃圾污染主要指一些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进行不够完善,没有计划的随意处理建筑垃圾影响市容,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甚至会使居民对于工程的进行有了排斥力,这是很糟糕的结果,需要极力避免其发生。

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控制

任何工程的进行都必须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环境控制体系,这是确保工程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必须要做好环境控制,规范环境控制的基本行为,要使得环境控制贯穿在施工的各个时期。

(一)市政府对于环境的宏观控制

市政工程的进行不可能全部通过市政府的细致监督管理,而市政府应该站在大局之上,运用比较宏观的管理手段来进行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工作,这样既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更可以保护环境,让周围居民满意。在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必须加强政府一层的环境控制职责,必须处理好工程进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必要进行相关制度的探讨与订立。

(二)工程负责人对于环境的控制规范

市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的负责人对项目的决定以及实施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同时也担负着最为重大的责任,所以必须要对下面人员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施工现场要确保相关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实进行,对于施工单位的必须要求其文明施工,对于其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与居民的环境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解决。

(三)监管部门对于环境控制的力度

市政工程的施工进行一般有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但往往其中的监管力度不够,有时候的环境监管过于宽松反而起不到督促作用,在施工人员的心中其监管的权威也不够,而且监管部门对于实际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了解往往过于表面,其并未真正形成一个有效的环境控制机制,这一环节的缺失往往会影响总体的环境控制进程。

(四)工程承包商对于环境控制的实际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国家以及地方往往会有比较明确的环境保护规定,而在实际的工程进行中,环境控制并未真正的进入工程承包商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增强各级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做好环境控制的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有全面的预防体制,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市政工程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一)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要想解决市政工程中的施工扬尘问题,并以最大的力度来保持环境就必须对施工现场以及周围运输道路进行维护工作,在运输的道路上要启用洒水车等装置去减少灰尘,而对于一些有扬尘性质的建筑材料例如石灰、沙土等就必须在运输车上加盖顶棚以控制灰尘产生,在施工现场进行工程作业时,要尽量采用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环保设备进行施工材料的使用与加工,对于施工现场堆放的材料和已经成形的地基要用防护网进行覆盖,争取最大力度的减少灰尘的产生。

(二)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的进行中,要想最大限度的控制噪音污染,就必须从基本的施工设备上进行改良,对于可运用范围内的先进技术要及时采用,对于比较落后的设备要尽早淘汰;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要尽量合理,如无需要尽量不要在夜间进行施工,如在夜间施工则要在相关部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噪音分贝,进行施工的项目选取必须是产生噪音比较小的工程,要运用相应的噪音处理设备技术,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中噪音对于周围居民的影响。

(三)用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中的用水污染主要是雨水对材料的冲刷污染和工地员工的生活用水污染,对于施工材料的废水处理不能不做处理的就直接排到水域中去,在这方面必须严格按照环保处的有关排放规定,在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才能进行排放;对于员工的生活用水污染则要有集中的处理方法,不能直接污染水体,要尽量与周围居民的污水处理方式保持一致;在对有较大污染的材料处理更要加强管制,要绝对防止其进入水域,否则造成的污染就很难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水域污染要尽快治理,不可推卸责任。

(四)其它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中对于其它可能产生的污染治理措施也得明确,对于光污染的治理必须重视,光污染对于居民造成的影响是比想象的大的,在施工现场不进行晚间作业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光源对于居民区的影响,要在防护工地安全的同时兼顾光源的控制,以保证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工业垃圾污染的处理则得进行集中处理,清运必须及时,对于可回收的材料进行提取,对于不可回收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不可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不能随意丢置。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城镇;生态;环境;措施;对策;可行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measures for the real lif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rban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Keywords: urban; ecology; environment; measures; countermeasures;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 B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在不同层次的得到发展和改革,小城镇建设也得到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和建设中,小城镇建设中很多的生态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为此,小城镇生态建设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不同的区域对于小城镇的建设认识不同,在很多小城镇发展中,都是采用大城市建筑方式和做法,对小城镇进行开发和管理,但是往往开发的效果总是事倍功半,因此,一定要充分地意识到小城镇生态建设和大城市的发展是存在很大的区别,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对小城镇进行生态建设和开发,不要盲目进行开发和建设,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对小城镇进行建设。

一、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很多人认为,小城镇工业化水平低,生态环境状况相对会好一些。事实上,随着国家今年来环境保护手段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污染大,产出低的“夕阳”工业逐渐将生存之地向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城镇转移。而对于小城镇未经规划的脆弱的天然生态环境而言。这种生态污染的破坏性更为致命。

1.企业违背政府环保政策。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减少环境污染,然而企业不仅不理会政府产业政策指导,而且依旧使用资源消耗多.污染严重的陈旧设备.违规生产。政府产业政策要求关闭造成严重污染的“十五小”企业,然而却屡禁不止,依然是“遍地开会”。

2.政府部门违规操作。小城镇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经济发展压力相对较大。许多小城镇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增加本地产量、就业、地方税收的目标,为了利益,不惜越权审批、庇护污染企业,甚至支持污染项目上马。以地方生态环境永久性破坏换取地方经济的短期增长效益。

二、推进小城镇生态建设的可行性对策

1.加强研究、高度重视

对于转变小城镇生态建设,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基本的方向,所以一定要从本质上重视起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以及到小城镇的群众要呼吁小城镇生态建设的意识,让他们能够了解和认识小城镇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人才方面要大量的召集,给予人才、资金、政策、等全方面的大力支持,只要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到小城镇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才会推进小城镇生态建设的发展。

2. 改革机制,加强动力

尽管对于小城镇生态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相关改革措施,但是我们在生态建设工作中也要根据重点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小城镇进行生态建设,第一,就是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建设措施,为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动力,指明发展的方向,第二,一定要将环保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落实到小城镇生态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统综合地提供相关建设和发展的信息,第三,是要改革小城镇土地制度和相关财政制度,为工业的集中发展清除阻碍,与此同时,还要提高小城镇筹集资金进行生态基础建设的能力和自由度,第四,要改革相关环境建设采取干部考核制度,在考核中形成统一,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趋势,要兼顾环境保护还要突出社会进步,通过考核让相关干部能够及时地为小城镇发展建设尽心尽职,成为小城镇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器。

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的形成,是需要通过一定的信息传输和实际行动来完成,依赖生态教育是小城镇生态建设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因此,要加强对于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和思想的普及,提高领导意识,不断培养小城镇生态建设综合型人才,不断的宣传,严格考核,提高群众和领导干部对已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只有增强了意识,才能够把生态建设战略落实和应用到实际的行动当中。

三、实例分析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南与越南接壤,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8个镇16个乡,总人口57.1万人,目前靖西县的垃圾处理十分落后,城区内没有垃圾收运设施,只是在城区街道临时堆积中转,对环境和市容造成很大的影响。靖西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由靖西县建设局筹备建设,拟建场址位于靖西县地州乡上甲屯西南面约1.5km的甘荷林场场区山谷内,在建中的靖西—龙邦二级公路从场地东南面1.0km谷地通过。项目总投资5736.4万元,本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垃圾收运和垃圾卫生填埋处理2部分工程:(1)垃圾收运工程:建设4座小型垃圾转运站,规模分别为60t/d一座、50t/d三座;(2)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防渗工程,库区平整,坝体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填埋场库区地下水导排系统及排洪专管,填埋气体导排、利用系统,填埋场防洪系统,封场工程,渗滤液处理系统,供配电设施,给排水设施,机械维修系统,运输系统,生活服务区、垃圾运输道路等。针对靖西县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渗滤液处理

项目建设一座70m3/d污水处理站,垃圾转运站渗沥液统一收集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内渗沥液调节池处理。垃圾渗滤液采用“两级碟管式反渗透(DTRO)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可达到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治理工艺经济技术可行。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建议由吸污车运输到靖西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置。

2、 地下水污染防治

工程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HDPE膜)双层防渗层结构,防渗层的防渗标准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可以有效确保地下水体不被垃圾渗滤液污染。

3、 空气污染控制

工程按规范设计了完善的LFG导排系统,设置垂直竖向石笼、盲沟排气导管,收集的气体燃烧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4、噪声污染控制

拟采取对作业设备减振降噪、选取适当的作业运输时间、道路维护、设置防护林带等措施对噪声进行控制,使噪声达标排放。

5、垃圾收集转运措施

采用优化垃圾收集系统、新建4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密闭式垃圾集装箱运输车运输、垃圾及时转运处理等措施,把垃圾在收运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

6、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主要通过场区绿化、填埋场填至设计标高后按终期封场要求进行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对部分地块进行经济林开发等措施,降低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建立相应的防护距离及森林防火措施,进入秋季森林防火期,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林区野外火源管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7、水土保持措施

尽量选取荒地取土;按规定操作规程取土,不随意开挖;取土后及时平整,并做好排水和恢复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8、 蝇虫防治措施

首先是保证填埋工艺的执行,即每天进行覆土及垃圾压实。在填埋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垃圾暴露时间;对暴露在垃圾面上的蝇虫,采用喷洒杀虫剂或烟雾灭杀,也可用蝇虫引诱药来诱杀、种植驱蝇植物等方法。

9、 现有垃圾堆填场的处置

原有的垃圾堆放场经过多年的堆积,可利用的塑料、橡胶、金属等物质被人工分选出来废旧回收,大部分腐殖质已经腐烂,剩余少量的垃圾可以采用就地填埋,然后进行绿化的方式处理。由于附近居民点距离较远,也没地下水源,因此就地填埋对环境影响不大,经济合理可行。

结束语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不可忽视的部分,应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小城镇发展的区域性、高效性,和谐性以及整体性,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参考文献

[1]凌亢 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实践 2010(4).

[2]吴志强.蔚芳 可持续发展中国人居环境评价体系 2011(5).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作用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98-0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一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就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二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1.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往往考虑直接的、眼前的经济效益,没有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有时甚至为获取局部的暂时的效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尖锐对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认识的提高和深化,有助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为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在传统的发展中,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由于缺乏社会的、经济的、特别是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盲目性很大,往往造成畸形发展,出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掌握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才能符合客观规律并切实可行。

3.为建设项目制定可行的环境保护对策、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获得应将建设项目的污染和破坏限制在什么范围和程度才能符合环境标准要求的信息和资料,据此,提出既符合环境效益又符合经济效益的环境保护对策,并在项目设计中体现。使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和设施建立在较科学可靠的基础上,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三、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

1.现行的评价方法存在不足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目前的评价方法评价的环境的因素往往只涉及单一环境要素,孤立地分析环境系统所具有的承载力,不能全面客观的评价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另外,一些评价方法指标及群众的确定,主要还是根据经验来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导致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2.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完整的涵义、主要内容、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建立合理的建设和环境规划的关系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3.评价结果真正实现实践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刚刚起步,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评价方法有待商榷,因此直接影响了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科学性、可靠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的指导决策的作用还有限,与真正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4.缺乏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对于环境影响评价重要还是停留在我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因此对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造成实际工作中,公众参与缺乏,即便有一定公众参与,广度和深度也远远不够,没有使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完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

1.全面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坚持“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原则,全面开展规划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从决策源头上控制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环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职,依法加强对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审查机制,加强规划的环境管理,把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关,使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综合决策。

2.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保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加强综合服务、协调,建立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把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法律法规、选址布局不合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及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得批准建设。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分类管理名录、分级审批的规定,严禁越权审批、降低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审批,从源头上强化环保审批管理。

3.严肃查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要切实履行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未批先建或擅自投产的建设项目,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或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对拒不停建或停产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4.加大环评项目的审查和审批力度,确保新上项目符合产业政策

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加快循环经济的构建是支撑和改变现有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当务之需。例如黑龙江某垦区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工业不发达,尚处初级加工阶段。这相对于工业化程度高的大中城市来说,更便于开展循环经济改造与建设。垦区工业以食品加工业为主,新上项目多以农畜产品加工、制造居多,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加大新上项目的清洁生产、污水综合利用等将是改善垦区环境质量,做到增产减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源头治本作用。畜禽养殖中的粪便综合利用,中水活用及污水灌溉在垦区已进行了多年的尝试,在评价及审批中,严格限定此项环保措施,并加以扶持,有利于提升垦区污染治理的效率。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积极营造环评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同时,还必须采取电视、广播、专栏等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形成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执法氛围。

五、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了。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更好的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对环境进行规划和建设,从而更好地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总之,虽然目前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起步时间段,主要还是在理论研究的完善阶段,仅为战略环评中较低的层次,但环境影响评价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好的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决策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叶良飞,包存宽.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综述[J].四川环境,2012(31).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评价;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B84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环境评价不仅关注当代人对环境资源的需求,还要考虑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要求因此,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趋势在内容上和对象上,将从生产的某一过程的评价向生产全过程评价发展;从以环境质量的物质属性为中心的评价向以环境质量价值为中心的评价发展;从以生产行为的环境评价为主,逐渐向对经济行为、政策行为和国际行为的环境评价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保问题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为了提高环境保护投资效率,进一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很有必要对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加以解决。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1、人们的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亟待改善,特别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一些建设单位及执法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是将其作为任务敷衍了事,以至于实际工作中流于形式。部分地方政府甚至为了吸引投资,片面简化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或减低评价等级,更严重的是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直接上项目。

2、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

虽然法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其相应的处罚措施,但由于责任不明晰,导致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干扰。即便有较大的误差也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更不会受到处罚。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法律约束,不利于增强责任心。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弊端,如有的项目不做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有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竟然由审批单位制定的做,这些都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3、上岗制度不健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发放资格按单位划分,并没有升降级制度的限制。上岗人员几乎是终身制,一次性考试通过后终身无忧,于是带来以下问题: ①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素质不高。一些非专业人员为了考取资格证书,临时抱佛脚“努力”几天,通过考试就不再继续加强学习。因而业务水平不高,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知之甚少,无法提出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不敢以客观事实和科学数据为依据,缺乏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某些环评人员甚至弄虚作假、编造数据,严重扰乱了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②由于没有升降级制度的制约,其结果是“能者不能上,差者不会下”,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极为不利。有些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4、环境评价实践中的问题

①缺乏时效性。往往由于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污染等背景资料欠缺,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如调查、收集和测试工作,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②指导作用不强。有的项目进度太快,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落实就已经结束,使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指导作用。③公众参与性不高。让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各地重视。

二、解决措施

1、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宣传,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笔者认为,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当今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就是片面追求社会发展而忽视环境影响评价,因而有必要宣传环境评价的作用,提高认识,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追求发展经济、注重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方面,提高人民的环境法制意识,在6 月5 日“世界环境日”举行宣传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方式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以考虑设立市长专线,让大家对于环保提出建议; 另一方面,提升青少年的环境法制观念,与教育部门合作,有针对性地出版环保教材。

2、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提升到法律层面。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内容、适用对象、公众参与、审批程序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由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而造成的危害明确法律责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比如,实行执法责任制,明确各科室的责任和执法范围,这样就不会因交叉而产生相互推诿的现象。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

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偏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必须分清责任,并对责任人给予处罚,甚至吊销资格证书,追究法律责任: 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打破地区限制和证书等级限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投标,择优录取。在管理体制上建立能上能下、定时考核、优者上岗、劣者淘汰的竞争机制。②把好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就应考虑选址、建设规模,以及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恶臭的防治渗滤水治理、释放气体的处理等,都要在报告书中体现出来。

4、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

国家环保部 2006 年 2 月 14 日已正式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目的在于广泛听取利害关系人或利害团体的意见和要求,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因而应遵循“依法行政”的法治原则,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程序,严格落到实处。为此各级环保局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公众参与制度的执行。公众参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评议,是一项极为明智和重要的政策.建设项目的环境问题与周围公众生产生活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缺乏征求公众意见的规定,容易引起新的污染纠纷,导致厂方与公众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人民造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议,更应当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但目前群众参加评议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除少数城市外,群众监督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一个适合我同国情的群众参加审议的具体条例和方法,在环境影响坪价工作中群众的监督权利还未得到很好地体现。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各种废弃物填埋后产生的恶臭、渗滤水的外泄都会可能影响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环境评价工作实现要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还要在防治对策中体现出来。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 环保 工程建设 难点 措施

中图分类号:[P642.5]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环境工程指的是研究和从事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与生物学中的生态学,还有医学中的环境医学与环境卫生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由于环境工程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在不断的开拓发展,其主要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包括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以及水污染防治工程,还有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

环境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园林绿化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

但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相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和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建设的水平也不同。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降低城市噪音和空气污染,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对园林绿化不够重视,盲目的追求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主站的建设,使得城市密集,绿化空间急剧缩小,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与城市快速发展形成很大落差,久而久之,将形成恶性循环。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生活垃圾没有及时进行无公害的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的消费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了大问题。居民的日常生活 、商场以及餐饮服务行业每天都会带来很多生活垃圾。据调查,大型城市每天都会产生上千吨生活垃圾,小型城市每天的生活垃圾至少也要几百吨。如此一来,城市有可能因为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而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从而严重影响到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形象。在我国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仅仅是采用运输到较远地区进行掩埋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处理防水耗资大,成本高, 而且垃圾被焚烧后其中的有用资源无法二次利用。没有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污水没有及时得到完善的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城市径流产生的污水。其中城市生活所产生的污水是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对生活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处理办法是经过污水厂的一些相应处理之后再次循环使用。有着周期循环使用的特点。工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在城市污水占得比重也相当高,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分布也不一样。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排放的污水就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需要对这些工业污水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处理。最后一个污水来源是城市径流产生的污水。这些污水是由城市降水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冲刷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污水及时完善的处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国对于污水的处理实施较为落后,污水不及时的处理,污水的回收速度较慢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城市环境建设的严重问题。

如何应对环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进行的同时,既要注意有形环境建设,更要把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放在首位,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一味的索取利用,破坏环境,我们要在发展的同时,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构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人与自然共同发展。

加强宣传和监督制度,提高民众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是和广大民众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城市建设部门独裁独行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的积极性,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要求相关部门的工作成员必须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知,同时大力宣传环境工程建设相关认知,动员社会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监督执行。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对环境工程建设有进一步的了解,观察并指出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加快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大跨越。

鼓励社会投资,从而加强并完善环境工程建设的体质

城市环境工程是一项耗资较大的工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另外还需要鼓励并发动社会上多元化力量的投资,才能维持并加快其发展。例如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以及污水排放设施建设,又或者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方面,都需要制定一套规范的体制系统进行维持,所以需要有更多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到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来,有助于城市环境工程的良性持续运行。建设环境工程引导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对环境工程建设的参与者的奖励及维持,激发并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

加大技术发展,促进城市的污水排放治理以及生活垃圾处理。

城市的污水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处理是环境工程建设中的两个重点工作,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首先,要对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企业的相关处理部门进行监管,引导并督促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并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一方面对这些企业进行保护,另一方面给予其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发或者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推广以及应用绿色环保的产品。采用高新科技,对环境工程建设来说很重要,同时也可以确保环境工程建设能够收到效果。

综合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的二次利用

在工业生产中,原料以及燃料费通常占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很多基础的工业原料,例如石油、盐、煤矿等,其中都具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厂家只取其有用的部分,剩下的都作为废物丢弃,不仅使得产品成本提高,还属于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工业经济日益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废品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抛弃旧的生产模式从“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丢弃”转变为“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这样,原料在投入生产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对环境工程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良性作用。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只有30%,每年都有大量的可利用资源随着废弃物一起流失,因此,回收利用二次资源对我国来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结论

总而言之,环境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程,关系到每一个民众的自身利益,需要全民的力量共同参与维系。面对环境工程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只有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进行科学的管理,改变旧的观念,创造新的工作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向阳,松树林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J] 海岸工程 1999(04)

【2】、王海燕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 城市建设 2009.07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7篇

(一)利益的驱使及环保意识的缺乏

随着市场对特色农产品的推崇,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在追求特色农产品数量和效益的过程中出现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激素等添加剂的滥用,导致产地环境的破坏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产生。特色农产品产地是“特色”的直接来源,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特色农产品产地安全是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人们在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只追求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环境保护意识,孰不知“环境在利益在,环境损则利益损”。

(二)农业面源污染对产地环境的影响

1.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使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对促进特色农产品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且破坏了特色农产品赖以存在的特殊产地环境。特色农产品产地是“特色”的直接来源,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特色农产品产地安全是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保证。上世纪70年代以有机氯为主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到80年代尽管已完全停止使用有机氯农药,但至今一些地区的土壤中仍能检出六六六、DDT。[1]目前,全省农药消耗总量2.5万多吨,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约100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超过6.67万公顷。此外,人们为了追求产品“数量”的最大化,忽略了“质量”。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有机质减少、板结,生物活性降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导致个别特色农产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人们为了追求市场效益,使用催熟剂等添加剂来争取产品的上市时间,以获取更多收益,结果带来了农产品不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农业投入品的不规范使用是当前生态环境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环境的污染农业废弃物主要有塑料地膜、禽畜粪便、秸杆和生活垃圾等。塑料地膜的使用,一方面给农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农田土壤带来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农膜,大部分属难降解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在耕作层下形成一层不透水层,这样就降低了土壤的渗透性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削弱了耕地的抗早能力,阻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影响其生长。随着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的是畜禽粪便的不合理处理。据监测,在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排放的冲粪水中,每升污水的生化耗氧量含量高达3000~5000毫克,远远高于国家二级水源和农业灌溉的标准,成为农村的有机污染源之一。秸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增加了二氧化硫和降尘的含量,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三)工业“三废”污染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工业“三废”污染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工业“三废”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体蔓延。2011年,甘肃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532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252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则为3745.5万吨。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水泥厂、化工厂、钢铁厂,冶金厂等,2011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55.18万吨,烟尘排放量9.8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9.263万吨,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工矿区排放的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的排放使得甘肃主要河流普遍受到污染,甘肃境内有黄河等五大水系,其中渭河流域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黄河甘肃段水污染最为严重,兰州及沿河中小城市把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无机毒性物质和少量重金属元素。[2]农民用此来浇灌农田,造成对农产品的二次污染及带来农产品安全隐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态环境成为工业和城市污染的承载者。城市生活垃圾的乡村化转移,城市工业污染“头痛医头”的做法,即将一些污染较大的工业如冶金、化工、造纸搬离城市中心,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特色农产品赖以存在的特殊产地环境面临巨大威胁。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关于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立法保护的对象。例如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制定的重要法规有《农地保护政策法》(Farm-landProtectionPolicy),主要对农地做了各种划分和保护,以及《农业废物控制条例》(AgriculturalWasteControlRegulation),该条例主要对农业废物的利用、储存和管理作了较细致的规定。[3]日本为了防治和消除农业用地被特定有害物质污染,以及合理利用已被污染的农业用地,研究防止生产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农畜产品,以达到保护国民健康和保护生活环境的目的,制定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瑞典有《农业环境保护法》,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立法。[4]但我国没有统一的专门立法。我国关于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第2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农业法》第58条规定“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保养耕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增加使用有机肥料”。《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19条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农用薄膜等化工产品,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缺乏专门立法不利于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甘肃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用长远和安全的“利益链”提高生产者环保意识

首先,富有地域性的特色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只要环境在,就会有年复一年的长远增收,还会造福于子孙后代。相反,环境一旦破坏,“特色”便不复存在,收益就会减损。其次,产地环境是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在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制后,产品的“安全”便意味着消费者的“安全”和生产者最终利益的“安全”。要用“利益链”让生产各环节、各主体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环境好,收益好”的环保理念,不断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让生产者明确认识到产地生态环境是他们的“吃饭碗”,不能自砸饭碗,而要守住和保护好大自然的赐予。人们环保理念的树立除了软方法之外,还需要硬手段,即通过强有力的地方立法来实现。如《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第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知识,引导公民和企事业组织参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法制观念”。但是实践证明,仅是“宣传教育”远远不足以保护产地生态环境,还必须加大法律责任的承担,无严格责任的法律是颗“软柿子”。甘肃省可通过制定《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污染责任处理条例》对产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严格责任制,彻底扭转只追求自家生产收益的最大化,忽视产地生态环境总体保护和建设的落后思想。[5]

(二)对特色农产品产地实行申报审批及环境监测制度

从甘肃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地区拥有自己先天、适宜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超越性,具有原产地所决定的在质量上超越同类产品品质的唯一性。如“兰州百合”、“定西马铃薯”、“刘家峡西红柿”、“平凉金果”、“天水花牛苹果”、“靖远羊羔肉”等产品。这些产品给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活力,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必须保护好相应的产地生态环境。对特色农产品实行产地申报审批制度,才能有针对性地保护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可通过制定《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地申报审批办法》,对申报和审批主体及程序等做出相应规定,使特色农产品的最佳生产地域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与保护。产地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特定地区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管理、污染源监督管理与控制、产地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6]产地生态环境普查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要体现环境监测的综合性和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监测,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7]尤其对全省名优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实行长期定位监测,对其空气质量、水环境、土壤环境状况进行长期动态监测预警。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加强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和生产投入品的源头监管,是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有效措施。生产投入品是影响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特色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严格执行《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等,加强对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品经营单位的市场监督管理。健全农资连锁配送经营体系,有效杜绝生产中滥用农药、使用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害农等现象发生。在农业投入品管理方面,相关各部门要严格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许可和登记。通过市场准入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凡被国家和省列为禁用的农业投入品,一律依法不准进入特色农产品产地境内进行市场销售和使用。具体可通过下列措施来保障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一是要健全农药销售登记备案制度,特别是剧毒农药的进、销、存都要建立台帐,载明进货批次、来源和销售去向,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二是通过严格执法来营造生产、销售和使用安全农业投入品的良好环境。要加大对违法违禁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农业投入品的打击处罚力度,要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三是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对全省各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长期监测。各检测机构配备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对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有毒有害成分进行常规定量检测,对特色农产品质量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把生产源头污染的危害和原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系列标准和生产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作为农技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鼓励农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推行非化学除草、非化学农药灭虫治病等措施,从而促进投入品的正确合理使用,减少产地环境污染。

(四)建立健全产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产地环境污染具有发生的随机性、附着的长久性。待污染后再治理所付出的代价远比预防污染所花的代价高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产地环境的保护必须进行“事前预防”,从源头控制。然而,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农民改变生产方式,采用环境友好型生产措施,是进行污染源头控制的一个最有效手段。[8]通过对德国和欧盟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研究发现,农业生态补偿已成为调控农民改变生产方式,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德国政府对于在农业生产中采取了一定方式,使得农业生产向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的农户,则通过给予一定的补贴对此予以鼓励。[9]甘肃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产品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特色农产品发展。首先,将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补偿资金。根据特色农产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保障对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稳定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绿色生产。其次,设立专项生态补偿项目,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和补偿。如化肥和农药减施生态补偿项目,主要补贴内容为化肥和农药合理减量施用。一方面,对于按照科学种殖要求合理减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农户可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给予一定补贴,另一方面,鼓励施用农家肥、绿色肥,放弃使用除草剂而采用非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再如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补偿专项。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生物反应碳肥利用、秸秆青贮饲用和秸秆气化燃用、养殖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和固体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等可采用实物或直接补贴方式。以此促进和保障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实现特色农产品的绿色生产,从而达到保护和改善产地生态环境的目的。[10]

(五)加强地方立法保护产地生态环境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环境保护

近年来,市政工程建设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更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市政工程在施工时出现的环境问题所给予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会对市政工程的施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阻碍,所以需要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对城市环境产生污染。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同时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市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促使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能够保持平衡稳定的关系。

1市政施工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市政工程施工当中,其与普通工程建筑类似会对周围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还能够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因此,为了能够降低市政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相关施工人员应当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由于市政工程在施工时会产生废弃物、噪音以及废气等污染物,每一项都是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当污染过于严重时甚至还会极大的影响城市城市形象和居民身体健康。然而,环境保护措施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大大改善因市政工程施工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其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环境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市政施工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2.1废弃物污染

市政工程在施工时涉及了多个领域,难免会产生废弃物,如果不能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那么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非常严重的污染。例如,建筑材料这一类废弃物,如果没有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将其随意堆放在施工现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会出现难闻的臭味,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甚至还会对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施工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废弃物还根据其本身的化学性质,可将其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无毒的废弃物在处理上相对较为简单,而且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而对于有毒的废弃物来说,不仅在处理上变得更加麻烦,而且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也较大,如果没有经过处理便将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将会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健康。由此能够看出废弃物污染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需要采取措施对废弃物进行处理。

2.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市政工程中所产生的重要污染类型之一,也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最为直接的污染问题。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产生非常多的扬尘,而且很多设备的使用也会产生大量尾气,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将会对其周围产生严重污染。而且施工中所使用的涂料等也会产生废气,从而对大气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空气本身是没有任何颜色和形状的,人类的生存十分依赖氧气,也是人类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但是市政工程将会对空气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当大气遭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时,那么人类在呼吸时便会将这些废气吸收到身体中,从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大气污染是市政工程环境问题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对人体产生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市政工程中的大气污染,为人们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

2.3噪音污染

市政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十分容易产生噪声污染,而且引发噪音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噪音大小和层次也不相同。从对噪音来源所进行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噪音最主要的来源便是施工过程中各类设备使用所发出的声音,如挖掘机、切割机等,这些设备所产生的噪音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另外,市政工程开展焊接工作时也会产生不同的噪声污染。不论市政工程产生噪音的原因和噪音程度的大小,都属于噪音污染,严重的将会使周围居民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相类似,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是人们无法通过个人采取措施所能够避免,所以需要施工企业能够在市政工程采取措施来避免噪音污染的出现,从而降低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3市政施工中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3.1废弃物污染防治

在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和防治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辨别和检查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对其来源进行详细分析,以便能够从源头上处理掉废弃物。其次,对这些废弃物进行详细勘察,针对于能够二次利用的废弃物,需要将其和其他废弃物进行分离,单独放置在某一地方,如此一来相关工作人员便能够对这些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如果在废弃物上的安排不够妥当,对其进行随意堆放,那么不仅不利于废弃物的二次利用,而且还会对施工工作产生阻碍。而对于无法再次利用的物质,此时则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规律对其进行划分和处理,例如是否为化学物质,当废弃物为化学产品时,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再排放到自然界中,从而降低降低废弃物对环境所产生的污染。

3.2大气污染防治

空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于市政工程施工中所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应当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首先,针对机械设备在施工时所产生的废气和灰尘,应当在正式挖掘之前向地面喷洒适量的水,如此便能够有效降低所产生的扬尘量。其次,如果市政工程在施工时需要先设置相应的通风管道,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设置,利用通风管道排除出去。例如,在进行地铁建设时,由于其都是在地下进行施工建设,此时则需要设置通风管道将地下瓦斯等气体排出出去,从而降低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概率。另外,针对于含有污染废气的材料,采购人员在采取时应当选择绿色环保材料,或是选择正规厂家所生产的材料,如此便能够降低市政工程施工对大气所产生的污染。

3.3噪音污染防治

要想對市政工程中的噪音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降低噪音的出现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对机械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设备所发出来的声音。例如,在混凝土的选择上可以使用商品混凝土来代替传统混凝土,如此便能够有效降低和避免搅拌机在搅拌混凝土时所产生的噪音,而对于切割机所产生的噪音,可以在切割之间对需要切割的材料进行调整和整理,然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统一切割,切割时应当在隔音棚中进行,这对于噪音的降低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第二,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如果检查时发现了问题,那么则需要对其进行及时更换,这对于避免因机械故障而产生的噪音污染有着积极作用。第三,在市政工程还会使用大量的运输工具,这些工具在启动和鸣笛时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噪音,所以施工单位应当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有效处理措施(如可以采取隔音板将施工现场包围起来),从而有效控制噪音污染的产生和出现。

4结语

总之,在现代城市发展当中,市政工程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工程,通过观察一个城市市政工程能够了解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但是,市政工程的施工将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市政工程施工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文章就针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重视市政工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减少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促使我国市政工程行业能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非.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论述[J].门窗,2015(12):212. 

[2]徐啸龙,于秋波.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研究[J].民营科技,2016(5):234. 

[3]陆晨源,陈龙.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16(36):259.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问题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们在进入一个新工地前,针对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敏感环境问

题、敏感点和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要做出具体的环保工作安排,使

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造

成的不利影响。

一、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市政工程施工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水污染和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四个方面。(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它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种作业、车辆运行、地面风蚀等原因扩散到空气中的各种粉尘。主要包括道路扬尘、施工工艺扬尘、风蚀扬尘。道路扬尘是指施工现场因各类运输车辆行驶直接造成的扬尘,它在施工扬尘中所占的

比例是最大的。施工工艺扬尘是指各种施工工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扬尘,例如土方和材料的装卸,施工现场的清理和平整,土方回填,建筑材料筛选和拌合等等都会产生地面扬尘。风蚀扬尘是指一些易扬尘建筑材料露天堆放和因开挖而造成的地面在风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扬尘。这些施工扬尘的产生往往对施工现场及附近区域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时甚至还会出现污染纠纷。(2)施工噪声:施工噪声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其特点是:噪声源相对稳定,噪声的产生时间有较大的波动性。施工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施工现场及构件加工场,主要噪声源来自各类施工机械。(3)施工水污染: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和由于施工场地的地面冲洗水、降雨所造成的地表径流和流失的浆料进入水体等所造成的。这些影响会使施工场所附近的水质受到一定的影响,水体中的悬浮物、石油类和LMN 等污染物的浓度将会增加,特别是跨河流的市政桥梁的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4)施工固体废弃物污染: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如果这些垃圾随意堆放而不及时清运处理,不但影响市区美化环境还会产生扬尘和水环境污染。

二、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过程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人类针对环境问题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的调节,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所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全过程控制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所谓全过程可以指逻辑上,也可以指时序上。将此理论应用于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就是针对建设单位的建设行为在整个施工期时序上进行全过程控制的环境管理行为。也就是对整个市政工程施工期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进行控制。

(1)政府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限制施工活动带来的环境损害。通过全面规划使项目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既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保护环境的目的。就我国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环境保护的现状来看,必须强化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能,正确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

(2)业主的环境管理:业主作为工程项目的决策者和工程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对工程项目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同时也对项目管理的成败负有全面责任。在招投标过程中,要对施工单位的投标书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行严格评审。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

(3)监理的环境管理:由于市政项目的一次性特点,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和环境管理应该是一个综合过程,所以有关部门应加快健全制度,扩大监理权限,使监理对施工现场的环境问题也能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4)承包商的环境管理:是指承包商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其组织机构中辅以环境管理职能,将环境管理纳入其日常管理工作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市政工程项目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扬尘、噪声、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三、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防治措施: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养护,运输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车辆必须加盖篷布,从而降低道路扬尘;施工所用粉末材料在现场应加盖蓬布,作业时尽量轻拿、轻放、轻装、轻卸,并且尽可能采用现代化设备,从而降低施工工艺扬尘;对开挖形成的地面和现场堆放的土方用绿网进行覆盖,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风蚀扬尘。

(2)噪声防治措施: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特别对市政工程项目,应及早淘汰落后机械设备,增加使用轻型震动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安排在白天,如需夜间施工,必须提前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运用吸声、消声、隔声等降噪技术,加强机械保养,降低施工机械噪声。

(3)水污染防治措施:妥善处理泥浆水、搅拌站废水等施工废水,未经处理不得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或河流中去;施工现场生活污水和粪便等必须进行集中处理,否则不可直接排入水体;对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地面必须进行防渗处理。使用时也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因滴漏而污染水体。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对其中的有用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如砂、石类可作混凝土骨料,碎砖头可作回填料等;对没有回收价值的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必须集中收集,及时清运。

参考文献

[1] 张洁.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2).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0篇

环境审计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政府是协调利益关系的主要角色,政府环境审计是对环境行为的有效监督。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必然是由政府对其进行统一建设规划和管理监督,由此政府对环境保护投入了大量的公共资金,政府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对环境的重要管理监督措施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对有关项目和活动的环境污染状况和治理情况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实施政府环境审计,监督政府及其公共部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高环境保护成效,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在创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环境审计也就始终围绕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核心目标,占据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

二、兰州市特定的环境经济状况和主要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兰州市曾经被列为“世界六大污染城市之一”,后经政府全面持续治理,终于脱去了“污染重镇”的帽子,但是环境问题始终不容乐观。兰州市委、市政府按照“1355”总体发展思路,突出保增长、保项目、保民生、保节能减排、保稳定的工作重点,全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兰州市实现GDP年均增长10.5%以上的同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建设,通过完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政策,有效控制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在城区空气污染治理方面,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64.7%,污染综合指数比上年下降0.23。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完成89公里主管网敷设任务,启动实施西固、盐场、雁儿湾3个污水处理项目。2009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1%和6%。2009年兰州市荣获“中国节能减排20佳城市”称号。但是,在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兰州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综合实力不强,科技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治理亟需进一步加强。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兰州市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兰州市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兰州市2005-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所披露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五方面看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大气污染治理初见成效,但是任务依然艰巨

大气污染历来是兰州市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十一五”以来,兰州市大气环境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如表1所示),2001年到2009年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从155降低到90.77。其中200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4.25%,比2001年增加了152天,是近五年空气质量的最好水平。虽然兰州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可吸入颗粒年均值、二氧化碳年均值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和国家标准相比差距还很大,反复性较强。由于兰州市特殊的城市地貌和气象条件,以及不合理的工业和能源结构,再加之周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大气污染治理需要长抓不懈。

(二)水环境形势严峻

黄河兰州段位于黄河中上游,全长152公里,其中有45公里流经市区。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16867.2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17.5%;生活及其它污水排放量占82.5%)。而2009年之前兰州日均污水处理能力仅为38万立方米,仅占城市应处理污水的40%左右。黄河兰州段沿岸工业集中,人口稠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叠加,排放问题始终未从根本上解决。兰州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比较严重。原因一是城市污水管网分布不均匀,管径偏小,排水不畅,污水收集率、处理率低,仅为46%;二是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滞后,难以适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需要;三是黄河兰州段两岸化工企业较多,存在一定的水环境风险。另外,兰州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垃圾场多为简易填埋,对黄河水体构成污染隐患。2009年6月兰州市开工建设的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项目,计划投资16亿多元,旨在全面改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三)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安全构成威胁

2009年,兰州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483.82万吨,比上年上升111.4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362.88万吨,比上年上升72.13万吨。综合利用方式主要是将锅炉渣、粉煤灰用作建材、建筑、填方筑路和保温材料的原材料,而冶炼渣则部分回收利用,部分用作化工原料。虽然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较低,农村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未得到完全有效处理,产生的废气、渗滤液、淋溶水等已逐步成为空气、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另外,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出现新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辐射污染、居室环境污染、电子电器废弃物、转基因产品污染等等。

三、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现状

环境审计作为环保监管的重要工具,作为环境管理与现代审计结合的产物,对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998年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在批准审计署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强化了环境审计的职能,设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为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监督,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兰州市审计局也设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的开展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环境审计内容单一,以农业资金审计为主

兰州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的审计业务以农业资金审计为主,包括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资金、人与安全资金等,有些审计项目既与农业有关又与资源环境有关,比如退耕还林资金审计、天然林保护资金审计。所以,兰州市的政府环境审计以农业资金审计为主,环境审计为辅。这与西北欠发达地区环境管理水平不高有关,环境审计项目不多,而且仅限于关注环保资金的使用,并没有关注生态环境的改善或环保资金投入的效果。

(二)环境审计范围狭窄,审计类型以财务审计为主

目前,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涉及到的环境审计项目还是以环境资金审计为主的财务审计。兰州市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2008年主要审计工作项目有兰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兰州市皋兰县朱家井流域化治理项目审计、兰州市南北两山维护管理专项资金审计、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专项资金审计等。总体上看来,还是属于财务审计范畴。由此可见,确定对环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专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是目前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三)环境审计工作范围职能交叉,影响环境审计开展

环境审计范围广,综合性强,当工作职能有交叉时不易把握尺度,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中也有这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环境审计机构与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有交叉。比如,以检查环境法规政策、制度执行为主的合规性审计也是现阶段环境审计的重点,但是现实中政府审计机关在执行这部分职能过程中与环境管理部门(比如兰州市环保局)的环保执法检查工作职能有交叉。另一方面,部分与环境有关的项目审计归口管理在其他审计业务处室。比如,兰州市节能减排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环保资金的重要投入项目归口管理在城建部门,而城建部门的审计业务归在审计局投资审计处。同样,其他与环境审计有关的涉及到财政金融等其他审计处室的情况也比较多。

(四)环境审计人员队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审计要求

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强,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多种环境知识,以及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而目前全国环境审计队伍都面临知识老化、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兰州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有审计人员7名,其中有一名中级审计师,平均年龄42岁左右(其中30~40岁之间2人,41~50岁之间5人)。从专业背景看,以财会、经济管理为主,没有资源环境专业方面的人员。由于受人员编制的限制,近些年没有再引进人员。由此可见,兰州市审计局现有的环境审计力量比较薄弱,有必要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充实审计队伍,加强环境审计的力量。

(五)环境审计的方法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由于现阶段的环境审计以财务审计为主,导致在审计方法上一般使用分析性复核、座谈、调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审计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兰州市审计局专设了计算机审计处,但是市一级的审计机构一般除了面对地税、银行、财政等开展计算机会计的被审单位开展计算机审计外,其他利用计算机审计的比较少。从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处来说,没有充分的条件开展计算机审计,与其审计工作以农业资金为主有关。

(六)绩效审计处于尝试阶段,开展条件尚不成熟

兰州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环境审计一般仅限于关注环保资金使用的财务审计方面,并没有关注生态环境改善或环保资金投入的效果,缺乏环境绩效审计。一方面,开展绩效审计需要运用环境管理、环境经济评价领域的一些知识。另一方面,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以及绩效审计的工作指南,各地方审计机关做法不一。兰州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绩效审计办法》,但是限于技术水平,绩效审计没有真正开展。兰州市政府审计机关虽然也努力满足这项需求,但由于体制、经费、人员、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离开展环境绩效审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兰州市作为一个地处西北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审计开展都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在兰州市民间环境审计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目前还处于空白,由此政府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所以积极开展政府环境审计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四、兰州市加强政府环境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对政府环境审计的思想认识水平

兰州市由于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环境保护尤为迫切,环境审计机构和人员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环境审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我国审计署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独立的审计类型提出,准备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机构,以此迫使环境审计人员投入全部精力积极开展环境审计。这意味着资源环境审计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环境审计的宣传教育,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环境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环境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政府环境审计队伍建设

环境审计队伍建设是兰州市政府环境审计的核心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环境专家和法律专家参与环境审计,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对现有审计人员环境知识方面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既懂审计又懂环境科学的环境审计人才。除了理论培养还要加强实践培养,比如,选派审计人员到环境管理部门锻炼交流掌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或者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署或特派办环境绩效审计项目等方式。另外,还要从用人机制上创新,重视吸纳资源环境专业人才。从全国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有的地方审计机关通过招聘资源管理或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解决专业结构问题,还有的则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直接从环境管理部门选调人才,这都是可行的办法。

(三)明确政府环境审计机构职责范围,理顺关系

根据审计署的调查大多数地方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机构的工作重点在农业,不少地方环境审计机构还承担了社会保障审计、财政支农资金审计、行政事业审计。兰州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境审计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首先应该尽量避免职能交叉,明确职责范围,理顺关系。一方面,审计机构各审计业务处室的职责权限要合理的划分,使环境审计机构明确职责范围,找到环境审计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环境审计机构要理顺与环境管理部门的关系。环保部门作为环境管理职能部门,环境审计机构要与其加强合作,共同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政府环境审计既对环保部门自身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又对环保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积极扩展审计领域,全力推进绩效审计

面对环境审计范围狭窄、内容单一的现状,应将环境审计对象扩大到所有的环保主体,延伸审计至企业生产环境、居民生活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环境等诸多方面。另外,从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看,环境保护是开展绩效审计的重点领域之一,环境绩效审计可以作为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在环境政策执行、环境项目建设、环保设施运营、环保资金使用、环境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兰州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和治理现状为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提供了条件。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 环境问题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噪音污染、光污染、扬尘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下分别对其污染问题作出分析。

(一)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时建筑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污染现状之一。现在的建筑物绝大多数是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混泥土需要搅拌、运输、浇灌都会产生噪音。除此之外,施工环节中的脚、手架以及模板的安装与拆除,建筑工地上打桩机、切割机、推土机等等多种机器设备的同时作业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建筑施工噪音污染成为影响市民甚大的污染问题。

(二)光污染

光污染主要是指建筑工地夜间施工对居民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建筑工地夜间施工需要高强度的照明设备,这些高强度的照明设备不仅照亮了建筑工地同时也照亮了附近的居民区,居民家里的窗户抵挡不住工地施工照明所投射进来的光线,使得居民小区变成了“不夜城”。这种光污染影响了居民夜间的正常休息,是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之一。

(三)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由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作业所产生的污水组成。其中施工作业污水主要有施工所用泥浆、物料、混泥土使用的输送管道的清洗水,供给混泥土进行养护排放出来的水以及设备水压的实验水等。一些建筑工地水道设备的质量和管理不合格,出现管道漏水的现象。更有甚者,将废浆、废料直接排到下水道,造成下水道的堵塞。这些水污染的情况都影响居民的生活。

(四)扬尘污染

建筑施工现场粉尘弥漫,严重影响到周围的空气质量。施工现场的扬尘主要有建筑物垃圾的搬运产生,施工场地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的过程产生,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和堆放产生,木工进行木据作业扬尘的产生,清扫楼道垃圾产生,车辆行驶产生等等。这些施工作业以使得施工现场扬尘飘扬,在遇到大风、干燥的天气就会情况加剧,污染了周围居民区的空气质量。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污染。主要包括有主体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土、砖、砾、水泥等建筑垃圾。有废旧建筑物拆除的建筑垃圾和收尾阶段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这些建筑施工遗留的固体废弃物同样影响着居民的生活。

二、建筑施工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中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有合理的防治措施予以应对。以下针对各种环境污染给出几点建议。

(一)如何减少噪音污染。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是减少噪音对小区居民影响的有效方法。施工过程中,特别是高分贝机器使用时,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外出工作和学习的白天,减少夜间作业。第二,改进先进设备。改进先进的设备也是一种减少噪音的有效方法。先进的设备功能不仅齐全,而且能产生噪音的分贝低。施工单位针对各自的情况,适当改进设备。第三,减少同时作业。多种机器同时作业,相互之间的噪音叠加在一起是构成噪音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安排合理的作业分工,最大化的减少机器的同时作业,是减少噪音污染的有效手段。第四,安装隔音装置。安装隔音装置也是减少噪音的一种有效途径。一些施工机械,例如:搅拌机、电锯等工作是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在这些机械的安装隔音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机械所制造出的噪音。

(二)如何减少光污染。光污染对一些居民的夜间休息有重大的影响。减少光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是减少光污染的有效办法。第二,一些工程的施工需要加班加点,要在夜间施工时,应该要调理好照明设备的使用,既能够不影响到施工人员的操作,也能够不影响到居民的夜间休息。

(三)如何减少水污染。建筑施工的水污染问题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在前文中已经说明过。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方面着手。第一,完善供水设备。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用水,用水设备的完善可以避免水源到处流走。这样不仅节约水资源也能保持施工现场的环境整洁。第二,修理沉淀池与排污管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要进入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循环再利用或者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例如:搅拌机工作到却出的污水进入到沉淀池沉淀之后可以回收再用。第三,在污水排放时,要确保地下水道是疏通、完好的条件下,在进行污水排放。第四,要求施工工作人员将生活污水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后在排放,以免员工将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造成不必要的事后修理。

(四)如何减少扬尘污染。施工现场漫天弥漫的扬尘使得周围的居民痛苦不堪。要想有效地减少扬尘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组织相关人员打扫.,定期的组织人员打扫施工现场可以有效的减少扬尘。第二,施工现场的道路要经常洒水,道路要铺平整理干净。第三,建筑施工要禁止高空坠物,这样不止能减少扬尘更重要的是能保障安全。第四,尽量减少在干燥的大风天气下强度的施工,大风天气下的施工会使得扬尘飞扬。第五,避免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建筑材料要放在相应妥善的位置,露天堆放的要使用帆布等工具将其遮蔽好,这样能有效减少扬尘的弥漫 。

(五)如何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建筑施工遗留的废弃物不仅仅影响到城市的面貌,也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对施工现场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不得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和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第二,设立专门的场地用以堆放生活垃圾及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料。第三,按时的回收处理生活垃圾,生产废料分类收集后运送到相应地地方处理。

总之,经济在发展,城市在建设。建筑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进,会渗透到更多的领域。这些污染问题给城市带来了许多的危害,因此,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更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范和法律法规。施工企业也要根据在建筑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对环境给予保护。总而言之,是为了城市的美丽才去建设城市,不要因为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使城市失去色彩。

参考文献:

[1] 吴立强,历天数,徐列航. 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5)

[2] 李裕平. 建筑施工环境污染剖析与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方法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35)

[3] 李庆伟,郭东生. 建筑工程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和防治措施[J]. 科技信息. 2011(23)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施工;环境管理;问题;类型;措施

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主要是以:对环境、资源以及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恰当、协调并解决城市建设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方面的问题、控制环境污染继续蔓延、实现城市建设的清洁化生产、防治环境污染的加剧而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几点为目标。基于此,以下就城建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问题与措施进行分析。

一、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者只注重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相关法制观念淡薄。对于那些本该认真的执行的“环评”以及“三同时”的相关制度不重视,甚至是不理不睬。因为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有关部门就很难在资金的相关渠道上面把关,施工单位没有批准就开始建设的现象大量的发生。即使是在城市建设项目的环保部门审批之后,“三同时”的执行也不十分理想,对城市建设项目投资的短期行为也十分明显,施工单位主要是单纯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这就使得本来应该在前期工作而搞得“环评”没有做,或者是滞留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甚至是在项目开工之后,才开始进行,这就错过了合理的选址以及“三同时”设计以及投资、审批的相关机会。

2、环保方面的投入和经济发展之间不适应。在过去的一段时期以内,我国在环保方面的投入比例长期都是偏低的,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相差很远。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我国相关单位对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对行政以及法律等相关的手段保证了污染的防治资金可以很好的投入,但是,从环境污染的整体水平来说,对环保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我国的环境状况基本上是出于“污染的老账没有消除,新账又继续添加”的形式。而在国外,对于环保的投入通常都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1.5%,但是我国仅仅在0.3%左右。

二、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污染类型

近年来,我国提出并逐步的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环境保护以及管理的工作非常重视。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逐渐重视,相关的节能减排的政策也相继的颁布出来,与此同时,也加大环保意识的宣传,相关的环保工作也逐渐深入的开展,这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环境现状。但是,在城市建设工作开始施工的时候,仍然出现很多的污染现象,这些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建设施工中产生的水污染。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主要是因为施工现场的相关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地面冲洗时所产生的污水、因为降水而造成的地面流水以及流失的浆料流入到水体之后而造成的水污染。上述的这些水污染产生的影响都会给施工现场的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水体中出现大量的悬浮物以及石油类、COD等相关污染物的浓度都会大量的增加,尤其是跨河流的实证桥梁的相关施工对水环境产生的污染更加的严重。

2、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污染。城市建设工程的施工避免不了出现很多的扬尘,这些扬尘的出现也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谓城市建设施工中的扬尘,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因为各种施工活动、施工车辆的运行以及对地面的风蚀等等众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各样的粉尘。这些粉尘主要包括:道路的扬尘、施工流程中的扬尘以及风蚀。这里所指的道路扬尘主要是指在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由于各种类型施工材料运输的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而造成的扬尘,这种类型的扬尘在所有的扬尘中占据的比例是最大的。施工流程造成的扬尘主要是指城市建设施工中各种施工流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造成的扬尘。比如说:土方以及施工材料的装卸,城市建设施工现场的清理及平整,土方的回填以及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筛选及拌合等都是产生地面扬尘的根源。而风蚀扬尘主要是指大量的容易扬尘的建筑施工材料露天堆放的时候或者是因为开挖造成的的地面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扬尘。上述的这些常见城市建设施工中所产生的扬尘大部分都会对施工现场附近的居住区造成大气的污染,这在市区居民集中的区域施工的时候甚至是还会出现污染纠纷。

3、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在城市建设项目施工的时候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指城市建设的建筑垃圾,如果是这些建筑垃圾随意堆放而不及时的将其清理出去,这样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环境,还会产生大量的扬尘以及水污染。这些固体废物如果没有及时的处理的话,就会腐蚀经过风吹之后,也会进入到空气当中,给周围的环境也带来了很大的污染。

三、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措施

对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只有很好的查明出现环境污染的原因,才可以找出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加强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施工中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在对城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妥善的去处理那些泥浆水以及搅拌站的废水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不能排入到城市污水管网或者是河流当中去。其次,在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以及粪便等进行集中的处理,不能直接排入水体。

2、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措施。对于施工现场所产生的扬尘的治理,要针对扬尘出现的原因,找出根本的解决方法,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对于施工材料运输的道路要经常对其洒水养护,针对那些水泥、土方等粉质材料的运输车辆要加盖蓬布,最终很好的降低道路上面所产生的扬尘。(2)城市建设项目施工时所采用的分明材料在施工现场堆放的时候,也应该加盖蓬布,在进行施工活动的时候,要做到轻拿、轻放、轻装、轻歇,此外,还要尽量的采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最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扬尘。(3)对已经开挖形成的的地面以及施工现场堆放的土方要用绿网对其进行覆盖,最终也降低了因为风蚀施工现场而产生的扬尘。

3、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环境意识。作为城市建设想环保的管理者,他的环保意识直接对城市建设项目的环境情况产生影响。所以,要提高建设项目管理者的环保意识,要增强他的环境法制观念。相关的环保部门要通过相关条例、法规的颁布来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结束语

当前城市建设工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城市建设工程会产生很多的污染物、噪声等等,这些废弃物的产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逐渐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城市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环境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传言.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初探[J].;建筑工程,2012

[2]张杰.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现状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3]李德神.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分析[J];环境与建筑,2013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能源城市 环境污染 宏观调控 保护对策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在实现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处理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能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能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

能源型城市,又称为资源性城市,其建立的过程大致为:某一地区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人们开始对这些矿产资源进行开发,随后再成立一些大型的工矿企业,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社会服务系统逐渐成熟,这样一个以能源生产为主的城市就落成了。七台河就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型城市,周围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黄金、大理石、石墨等,其中尤以煤炭最为丰富。几十年来,煤炭开采已经造成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是煤炭伴生资源与废弃资源的大量排放。以龙煤七台河公司为例,它现有12个生产矿井,年产煤炭1.2×107t,排矸石2.6×106t、洗选后排出煤泥6.0×105t、年排放矿井水1.5×107t,煤层气(瓦斯)年抽放量由2005年的7.8×106m3增加到2007年的5.3×107m3。这些废弃资源的大量、长期排放,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其次是地面塌陷。据调查统计,经过50a的煤炭资源开采,七台河地区的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地面下沉的面积已达185km2。严重塌陷、滑坡、崩塌的面积达到了119km2,地面累计下沉了2~6.5m。按照塌陷土地2-5hm2/t煤计算,因煤炭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将以大于3km2/a的速度递增。

再次是土地侵蚀。七台河市地处低山丘陵区,目前土壤侵蚀面积已达l184.1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7%。黑龙江省水保所曾对矿区土壤侵蚀进行过调查,其测算结果为:矿区采矿用地71.86km2,现有侵蚀总面积61.08km2,其中采矿场17.83km2,排渣场39.96km2,尾矿库坝0.10km2,道路28.95km2,厂区0.29 km2。每年土壤侵蚀总量为1.1×106t,这对矿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资源型城市环保工作的难点

时间生态序不公平,欠账太多。人类过去活动对现在的生活和生产累积的影响称为生态序中的时间公平性。投资是能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每年,政府部门都会在固定资产上投入大量资金。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环境保护的历史欠账日益增多。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型城市的投资,主要侧重于初级的再生产,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却很少。在污染治理方面,往往会出现“欠新帐,补旧债”的现象。

地区生态序不公平,调整困难。区域的公平性主要是指人类活动对区域的影响,对市场腹地或资源产地的间接或直接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主要从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业,而将污染严重、效益低的产业转移给发展中国家,致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之相类似,能源型城市在我国也面临着生态序不公平的问题。

体制不合理,环境治理困难。目前,不合理的体制成为制约环境治理的瓶颈。能源城市的很多企业为国家部属或省属,它们直接接受上一级部门的领导。也就是说,企业行政级别相对较高,很多企业与所在的城市级别相当,一些大型企业的级别甚至会高于地方政府的级别,由此形成了 “小政府,大企业”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就很难开展。另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主要倚赖于大型企业的发展,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城市依附企业的现象。

做好能源型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措施

考虑到能源型城市发展的特点,其环境保护工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充分发挥能源城市优势的同时,必须抓好能源型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能源型城市要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新的审视。每个能源型城市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扬长避短,选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环境保护方面,能源型城市也拥有较多的优势,首先,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能源型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能源型城市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能源型城市一般都会聚集一些大型的企业集团,并且,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都比较雄厚,尤其是特大型的企业集团通常都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并延揽了众多的科技人才,他们对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的转换和吸收能力都很强。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尽快提高控制污染的综合处置能力。

提高思想认识,处理、协调好企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能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又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政府部门要让大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与城市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很多能源城市都能见到这样一种情形:某一大型企业直接带动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于是,地方政府就会竭力维护大型企业的发展,这甚至已经成为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指导思想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新世纪、新时期,这种指导思想已经过时了,因为它无法协调城市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诚然,如果七台河市没有大型煤矿,那么整个城市就不会出现,也就谈不上环境污染的问题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明白一个道理:绝对不能因为害怕有污染,进而就去限制七台河的经济发展。

毫无疑问,能源型城市的发展和孕育是离不开大型工矿企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城市经济的发展,自然也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因此,只有保护好环境,建设好能源型城市,那些大型工矿企业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根据大型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三同时”和“三同步”的方针。“三同时”,是环境部门控制新增污染的重要手段,是环保部门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审议的重要途径,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管理制度。执行“三同时”的主要目标对象是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促使企业在扩建,新建或者改建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新污染的产生,相关部门就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政府必须遵循“三同步”,即“城乡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方针,政府是“三同步”的主要执行对象。

进一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努力改变“小政府,大企业”的现状。管理社会与经济是政府具备的基本职能。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错位是普遍存在的,例如,企业直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企业应不断转变经营机制,政府部门也应积极转变角色、定位,这样才能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政府部门应逐步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预,使企业成为一个自主经营的实体。但是,政府部门在减少对企业干预的同时,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职能作用,努力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健全、完善法制规范体系,采用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方式。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企业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推动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要避免再次发生“双重规则”的现象。所谓“双重规则”,就是指实施改制之后企业便拥有了经营自,它可以按照市场规则自行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各种收费不合理,集资摊派等情况开始减少或杜绝了。而另一方面,在政府部门行使环境监督职能时,企业则要求政府沿用以前的行政协商,领导协调的方式。这样就导致了“政府失灵,企业失灵”的现象。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就需要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坚持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则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当然也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措施

现在社会的发展主题已经逐渐转变成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以此为大背景的基础下,对生态环境进行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了。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国政府就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工农业的生产需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使得各个地方对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不过水利工程建设虽然对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效的缓解了地方的用电困难,大大减少了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从而减少了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使得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旱涝保收。但是,在此有利的影响之下,我们也应该看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地方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如对地方的气候以及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首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当中,必然对当地的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蓄坝拦水工作的展开势必会对水流下流的各种用水造成影响,而水利工程的施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地方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动植物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变化的生存环境使得一些动物的过冬和繁殖受到了影响,一些植物在承受不了生存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逐渐消失的现象。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良好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施工对地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水利工程的施工对施工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必将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地方的土壤品质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是有利弊两方面的。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通过建坝蓄水和打通河道等方式来保护当地的农业用田,使其免受了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破坏,再通过雨水的径流从而实现土壤中的水分互补和自我调节,大大的改善了当地的土壤肥沃程度;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设完成运行之后,因为上游中大量的泥沙等沉淀物的存在,使得水库的水位不断的上升,就会导致周围的地下水位也不断的上升,在此基础上周围的环境变化,气温升高加快水的蒸发,就会使得水库周围的土壤含水量大幅度增加,很容易会造成土壤盐碱化现象的产生。

再次,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必将使得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噪音污染。水利工程的建设地一般都是在峡谷或者山区等类似的地方,经常性的要对一些路段进行爆破或者挖填等类似工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让施工人员以及周围的居民受到噪音的袭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日常的施工机械的工作噪音,更加会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噪音骚扰。

最后,水利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会对当地的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不管哪一类建设,都不可避免的会用到水泥和石灰等建设材料,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所用到的水泥和石灰,因为其易挥发和易传播的特性,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的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

所谓生态水利工程,其属于水利工程的范围体系内,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利益需求,实现水利工程周围的水域与生态环境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所出现的一门工程学科。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逐渐的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其也对地方上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地方上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影响,对人类为来的长远利益也是十分不利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展,就是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通过科学的工程规划和建设,再与河流的综合管理技术、传统的除污技术等相关技术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时候,不只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还能够同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首先,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工程建设对地方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获得和谐共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与当地的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才能够使水利工程的建设效益取得最大化。

其次,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对施工中使用到的材料和各种物品都进行循环的使用,综合的利用,争取将所有的材料都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不但能够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成本。

最后,对已经完工或者仍然在施工当中的水利工程,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工作保持正常的运行,并且应该将相关的环境保护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化,再配备合适的专业化环境监测设备,将监测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析,才能够最有效的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处于保护的状态中。

环境问题的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环境问题;补救措施

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1-4]。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素,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是因水库淹没,库区移民安置中毁林开荒将造成水土流失。因安置不当及生活环境改变,移民生活不安定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在我国人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二是水库蓄水后,有可能引起库岸崩坍、诱发地震等。此外,河流情势变化对坝下与河口水体生态环境产生潜在影响。岸坡浸水后,岩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水库水位降落时,有可能因丧失稳定而坍滑。将给工程的正常施工和运行带来极为不利的后果。三是水库蓄水后,会引起库周围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土地盐碱化等。四是水库蓄水后,因水流变缓,水体稀释扩散能力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增加,库尾与一些库湾易发生富营养化。五是一些水库蓄水后,水温结构发生变化,可能出现分层,对下游农作物产生危害。六是水库淹没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修坝对水生生物特别是洄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七是对多泥沙河流、水库回水末端易产生泥沙淤积,不仅减少蓄水库容,而且可能引起河床抬高,影响航运。流入水库的支流河口也可能形成拦门沙而影响泄流。因改变河流的水力条件,对下游河道可能造成冲刷。八是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加,对库周的气候可能产生影响,引起风速、湿度、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大的水域能改变附近地区的小气候(多雾、降雨形态变化、气温变幅减小等),并使枢纽附近地区的生态平衡发生变化。九是库区的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十是对库区人群健康会产生影响,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加,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十一是由于水库蓄水,下游河道水位降低或河道下切,流量减少可能影响生活和工农业用水。

3补救措施

一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研究设计过鱼的建筑物等设施、用于人工孵育场和人工产卵场的建筑物、为改善水生物生境的眷水或排水工程、入海河口排沙防淤工程、改善坝下低温的建筑物、提高水温的工程措施。二是在防治水污染方面,通过修建闸坝等工程,合理调节水量,增加环境用水,保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建设氧化塘处理工程系统、土地处理工程系统,设计调节水库、污水库、截流工程、增设曝气设备,开挖引水冲污水道等工程等,增加水体稀释自净能力的工程技术措施,如污水深水排放工程,修建多功能的水量调节工程,增加枯水流量,保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等,研究设计水体增氧的建筑物。三是在改善景观方面,应用水利美学原理设计形式优美的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物。四是研究设计水利工程,防止疾病发生和流行以及防治病虫害。五是解决和减轻水库淤积。其根本措施就是做好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水库的合理运行也是减少水库淤积的有效措施。

4结语

由于现在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认识水平越来越高,通过专门的学科门类来研究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改善措施,将会使环境保护工作更丰富、更全面、更深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师们亟需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及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5参考文献

[1] 林海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09(41):58-59.

[2] 龚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11):29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