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益价值管理 价值流 价值 浪费

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制造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大量订单的吞入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效益,甚至频频延期交货的订单损害了客户的价值。追求高产量不仅没有带来效益,反而降低了效益。

一、精益价值管理的相关概念

(1)价值。 价值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测量指数,其内涵主要包含三方面:其一、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有效性;其二、产品满足客户需要的相对重要性;其三、顾客交付所支付的成本。

(2)价值流。价值流是为一个产品或服务在适当地时间所提供的所有活动或任务按适宜次序的整合。完整的价值流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料流,即各阶段产品在整条价值流中的流动;另一方面是信息流,即推动物料流动所需相关信息的流动。物料流和信息流互相依赖,物料流为客户提供最终的产品,而物料流却由信息流所驱动,信息流的效率决定了物料流的效率。

(3)精益价值管理。精益价值管理通过对物料流和信息流进行分析来消除各种浪费,使价值流顺畅流动,从而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佳的价值。精益价值管理的三步骤:价值识别、价值分析和价值实现。

价值识别。价值识别是指识别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价值需求。对于产品制造而言,产品的价值最终客户来确定,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价格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为客户实现价值。

价值分析。价值分析就是把价值在形成过程的状态如实地表现出来,并将这些价值依据重要性进行整合,并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需求中求得平衡。制造企业创造的价值都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或任务,在适当的时间,按照适宜地顺序逐步完成的。

价值实现。制造企业常见的供货不及时、过量生产、库存积压、缺货、退货或不合格品等价值无法实现的现象。因此,推行精益价值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为所有利益相关者获得价值实现。

二、制造企业的精益价值管理的应用

(1)精益价值管理团队的成立。成立以企业一把手为组长的精益价值管理团队,推行制造价值流优化,团队成员由部门经理和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组成。

(2)识别价值,选定精益价值管理的项目。推行团队从信息流入手,对涉及的物料流各个活动或工序采取全员参与式的现场初步调研,再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确定本次精益价值管理推行的价值流优化项目。

(3)动员、培训与计划。立即召开了全公司人员的精益价值管理变革动员大会,拉开精益价值管理应用推广的序幕。分阶段适时对精益价值管理的理念、知识和要点组织培训;应用甘特图确定本次制造价值流优化工作的主推进计划。

(4)价值流原始数据收集。精益价值管理团队进驻价值流发生现场实施调研、记录和访谈,重点对信息流和物料流中等待时间与空间、浪费的时间与空间、影响价值流正常、有序流动的活动和工序的状态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

(5)价值分析。精益价值管理推行团队利用价值流的分析工具实施价值分析,对公司目前制造价值流的信息流和物料流的数据、现状及问题分析,将价值流中的信息流和物料流所有活动或任务根据其是否对顾客价值做出的贡献分成三种:增值活动,即真正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非增值但必需的活动,即在个环节中如产品研发、补充订单或生产系统中还是需要的,暂时不能马上取消或者不可避免的活动;非增值活动:对于完全不必要,必须马上剔除的活动;对于必要存在但影响价值实现的活动必须执行价值流优化。

(6)价值流的优化,实现价值。信息流优化。信息流的优化一般先从企业组织架构着手,优化后的组织架构图在强化行政化垂直纵向管理的同时,更加强流程化的横向管理,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流程的前后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组织结构”模式。推动部门服务、部门协作、部门沟通、部门反馈及部门间的监督与制约功能,有利于信息流的有序流动。其次,对信息流的流程再造,规范责任、权力与义务。物料流优化。物料流的优化主要从价值流的七种浪费分析:物料流各个活动或工序间中有无“过量的库存”、“生产过剩”、“等待浪费”、“运输与传递浪费”、“不必要的动作”、“过度处理”和“缺陷与返工”等。存在问题的活动或工序进行价值分析,采取措施实施价值优化。

盘出过度的库存:太多的信息、重复的信息、失真的信息或不完善的系统配置管理导致。如:生产系统各环节在数量和时间方面的不同步性。

发现生产过剩:上游工序并未考虑下游工序的真正需求导致,从而带来“库存浪费和搬运浪费。采用规则、节拍控制和设备上的制约可控制过剩生产。

出现等待浪费:指流程总持续时间与创造价值的时间的差距,即流程中存在非增值的活动,包括人等待设备和设备等人两个方面的浪费。

检查运输/传递浪费:指存在不必要的移动。移动的次数越多、距离越长,损坏与损耗越大,造成的浪费也越大。重新调整生产布局可尽量减少移动浪费,达到移动的最小化。

剔除不必要的动作:指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余的动作、不易完成的动作或繁杂的动作。从工作设计和动作研究方面进行改善。

消除过度处理:是指额外的、超过客户需求的对产品或服务的加工处理活动。对价值的确定和识别不准而导致的浪费。

避免缺陷/返工:指生产出不合格品或需要返工而造成的浪费。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应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即: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自2003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一转变,表明了救助方式从管制发展成了管理,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服务;也表明了现代救助规范逐步形成从遣送发展到救助,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这以后,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将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无疑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也为我国最终将要形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体系准备了条件。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形成原因

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复杂而多元,贫困、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流浪乞讨的原生原因;流动失范是造成流动过程中生存状况恶化并逐步趋向流浪乞讨的重要原因;而农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流落街头的弱势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不完善,是加速流浪乞讨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这些综合性原因决定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构成的多层级,而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

据研究资料显示,收入低下、土地资源及多种经济成分匮乏造成的贫困,是流浪乞讨群体大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个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低收入和绝对收入低。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2003年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与低收入人口两者相加为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1%。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261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2004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人均纯收入637元调整为668元,低收入标准由882元调整为924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2%。入不敷出的生活水平必然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向外流动并行乞的队伍。2.土地资源匮乏,非农产业低下。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稀缺一直都是影响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常又都是以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主,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比例较低的地区。农民纯收入低下,生活相对贫困,这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3.工商业薄弱,剩余劳动力外流。外流人口多的地区,通常也是流浪乞讨人口输出数量多的地区,原因就在于城市工商业和城乡民营企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薄弱,无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发达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成为向城市流动过程中的贫困者。流浪乞讨群体的产生和这种社会流动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4.劳动力能力状况不足。农村劳动力能力状况包括劳动力状态、人力资源状态、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生产工具状况四个方面。中西部地区在这四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劳动力严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半文盲、文盲比例高;劳动力资源配置单一,主要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缺乏先进的劳动工具,生产力落后。5.外部、内部发展条件恶劣的双重挤压。即: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贫困人口产生强烈的外流动机;不顾个人年龄、身体、技能等情况的盲目外流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赤贫状态;人地矛盾加剧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现象;劳动力价值没有保障,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使他们失去了发展的前途和基础,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无力自拔。于是,流浪乞讨就成为最简单的维持生活的方式。

(二)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

农民在流向城市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陷入贫困状态甚至成为流浪乞讨者,部分是因流动失范造成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将传统与新价值观冲突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称为“失范”。“失范”理论对社会、心理、文化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文化结构理论从目标与手段的角度,提出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社会认可的目标;一是达到目标所运用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如果目标与手段在社会结构中不被认可,失范便产生了。具体到关于农民的“流动失范”问题上,其含义是指农民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个人素质、个人能力、城市生活能力、城市生活信息、城市生活支持系统均有不足,从而使“生活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之间出现不平衡,导致找不到工作、失业、生活资源缺乏、生存状态恶劣、信仰迷茫、越轨行为等,属于“常态流动”秩序的“失范”。

(三)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

“边缘”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边缘地位”;一是“边缘人格”。形成流浪乞讨群体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成群体,如农村贫困人口、身患重病人口、部分处于流动地位的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就是处于边缘地位。特别是流动中的农民工,无论职业稳定性、经济收入还是基本生活保障,都处在“被城市生活忽视”的边缘地位,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收入不高、克扣工资、无疾病劳动保障、找不到工作、失业等如影随形。那些生存能力更弱的人被抛离城市生活的轨道之外,乞讨常被他们当作一种非正规的职业而采纳。目前很多大城市中的乞丐增长较快,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稳定的赚钱“职业”。其次,由于流浪乞讨群体属于绝对被剥夺群体,他们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内心充满着矛盾、冲突、无奈甚至扭曲,向往过好日子却常常遭遇唾弃,不甘心底层生活又无法从边缘向上回流,对美好生活憧憬而整天灰头土脸,没有钱却对比他有钱的人不屑一顾,想过体面生活而对一切约束怀有敌意,这就导致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经常表现出一种并不反社会,但也不健康并伴有诡异、无序迁徙、无视社会规则、越轨等边缘人格特征。流浪乞讨人员的这种边缘人格的发生机制与其生成人群长期被远离、被排斥、被忽视、被遗忘有关。

(四)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

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导致的流浪乞讨现象,既有客观原因,如人口抚养负担沉重、经济状况低下、承担家庭变化的能力脆弱等;也有主观原因,如家长教育不当,青少年出走甚至流浪街头;还有的属于主客观原因兼有,如家庭矛盾导致出走,浪迹天涯或者乞讨度日。但在我国,目前与流浪乞讨现象相关的保障政策救助机制还远未完善,具体可以归结为:农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导致许多农村流动人口因流动而贫困,无业和无生存保障的流动人口成为职业流浪乞讨的生成源;现有的救助站模式不足以解决流浪乞讨问题;救助政策体现了救急救难,没有体现“救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流浪乞讨现象;对流浪乞讨人员界定的涵盖面不够宽泛,使许多职业流浪者成为无法救助,也无法管理的人群。救助政策不完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不力,那么流浪乞讨群体在现代大量生成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二、完善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

在中国慈善文化历史的演变中,个体贫困论和社会推恩论始终受到普遍的认同并流传至今:个人无颜向政府诉求,社会往往将救助区分大小,大则救,小则弃;重则急救,轻则缓救,乃至不救,逐渐演绎为临时性为主、定期定量为辅的社会救助特征。在这种救助文化下,处于特殊地位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难以获得物质帮助。而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无疑要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在我国,完善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属于社会救助对象。但是不能给予笼统式救助,要锁定不同对象,提供不同救助项目,特别应该依照这一思路设计出分类分层的救助项目:

1.补救性救助。补救性救助是指为贫困、疾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救助金额要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被偷盗骗”、“投亲不遇”等原因的被救助者,提供免费食宿和往返路费;另一种是针对贫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形式,促使他们积累最基本的生存资金、资本,救其危机,解其困难。2.开发式救助。开发式救助指为除疾病流浪者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劳动、学习机会等,通过心理、行为、能力、劳动态度的适应性调整,达到人力资源再开发。3.有限救助,是指对自觉选择并执意流浪乞讨生活的反复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实行维持基本生存的低救助,同时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对乞讨行为进行一定限制,促使其承担行为责任。4.安置劳动救助,即对部分越轨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集中安置,让他们参加劳动。这既是一种有目的的劳动力迁移方法,又是一种行为干预方法。通过劳动让他们积累资金,也促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缓解他们对流浪乞讨生活的依赖。5.全面收养,这是针对精神疾病、流浪儿童的一项救助内容。关于精神疾病流浪者的收容,关键是要建立精神疾病医院、社区医疗站、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及争取政府资金援助。对于流浪儿童要实行收养与教养相结合。6.治安管理,即要将救助和社会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对挟持儿童和其他人进行乞讨的丐帮头目实施打击,缩小打击面,增强打击力度,对那些跟随者起到惩戒作用,以阻止他们向违法行乞方向发展。

(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不同政策相关者在整个救助体系中的责任应各有侧重: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救助。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是政府最应该做也是最能做好的事。针对流浪乞讨现象的社会政策需要全面规划,如流浪乞讨救助原则、小额救助金政策、乞丐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治安管理和执法裁量并重政策、职业乞丐集中教养政策等。在政府救助中,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工作应各有侧重:流出地政府侧重扶贫、资金援助与早期干预等;流入地政府侧重制订全面的救助计划——详细而全面的救助计划是对分类、分层救助的细化,以防止流浪乞讨现象深度蔓延。2.机构提供照顾性、预防性救助管理。“照顾”是指直接的物质支持和生活服务,“预防”是通过管理、劝导等方法预防流浪乞讨现象蔓延。目前救助管理站提供的是普遍的过渡性初级管理和诊断。“普遍救助”是指救助不能设标准,为入站的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初级照顾”,体现每一个公民遭遇困难时都有权利享受物质帮助的国家福利原则。但当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时,政府也应该提供街头照顾,避免“强行收容”现象再现。民政部及下设各省市民政部门要建立联合管理机构,将救助站、财政、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常设机构放在救助管理站,对城市救助管理工作进行政策支持、问题综合分析和协调管理。3.社区提供整合资源的支持性救助。在我国,社区组织一直比较独特,兼有“民间自治”和“官方角色”两种背景,这一组织特征决定了社区在救助工作中的最大功能是将政府、市场、机构、企业、市民各种资源进行链接整合,形成功能各异的救助网络体系,比如社区劝导系统、救助信息采集系统、志愿者服务系统、生存保护系统等。信息采集和集中提供生存物质照顾,是最适合社区做的工作。社区志愿者对行乞方式、集中地点、特殊行为、团体活动等案例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将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国际救助工作的良性发展,往往是从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始的,他们的支持对唤起乞丐的社会情感、自我认知、行为自觉都必不可少。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发送救济物资与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只会造成更深的“依赖文化”。4.公民接纳并参与救助。任何救助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公众的接纳、善待,并提供合适的、理性的救助。流入地市民的救助态度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流浪乞讨者的生活,要倡导良好的救助价值观,如生命关怀、真情抚慰、劝告引导等。公民良好的接纳态度,能唤起人的道德感,也是救助制度完善的表现。

注释:

①宁丽飞:《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路线图》,市场论坛,2005年第7期。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我国流浪乞讨群体于当代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应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即: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自2003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一转变,表明了救助方式从管制发展成了管理,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服务;也表明了现代救助规范逐步形成从遣送发展到救助,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这以后,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将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无疑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也为我国最终将要形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体系准备了条件。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形成原因

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复杂而多元,贫困、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流浪乞讨的原生原因;流动失范是造成流动过程中生存状况恶化并逐步趋向流浪乞讨的重要原因;而农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流落街头的弱势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不完善,是加速流浪乞讨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这些综合性原因决定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构成的多层级,而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

据研究资料显示,收入低下、土地资源及多种经济成分匮乏造成的贫困,是流浪乞讨群体大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个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低收入和绝对收入低。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2003年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与低收入人口两者相加为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1%。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261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2004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人均纯收入637元调整为668元,低收入标准由882元调整为924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2%。入不敷出的生活水平必然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向外流动并行乞的队伍。2.土地资源匮乏,非农产业低下。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稀缺一直都是影响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常又都是以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主,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比例较低的地区。农民纯收入低下,生活相对贫困,这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3.工商业薄弱,剩余劳动力外流。外流人口多的地区,通常也是流浪乞讨人口输出数量多的地区,原因就在于城市工商业和城乡民营企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薄弱,无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发达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成为向城市流动过程中的贫困者。流浪乞讨群体的产生和这种社会流动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4.劳动力能力状况不足。农村劳动力能力状况包括劳动力状态、人力资源状态、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生产工具状况四个方面。中西部地区在这四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劳动力严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半文盲、文盲比例高;劳动力资源配置单一,主要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缺乏先进的劳动工具,生产力落后。5.外部、内部发展条件恶劣的双重挤压。即: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贫困人口产生强烈的外流动机;不顾个人年龄、身体、技能等情况的盲目外流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赤贫状态;人地矛盾加剧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现象;劳动力价值没有保障,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使他们失去了发展的前途和基础,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无力自拔。于是,流浪乞讨就成为最简单的维持生活的方式。

(二)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

农民在流向城市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陷入贫困状态甚至成为流浪乞讨者,部分是因流动失范造成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将传统与新价值观冲突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称为“失范”。“失范”理论对社会、心理、文化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文化结构理论从目标与手段的角度,提出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社会认可的目标;一是达到目标所运用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如果目标与手段在社会结构中不被认可,失范便产生了。具体到关于农民的“流动失范”问题上,其含义是指农民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个人素质、个人能力、城市生活能力、城市生活信息、城市生活支持系统均有不足,从而使“生活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之间出现不平衡,导致找不到工作、失业、生活资源缺乏、生存状态恶劣、信仰迷茫、越轨行为等,属于“常态流动”秩序的“失范”。

(三)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

“边缘”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边缘地位”;一是“边缘人格”。形成流浪乞讨群体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成群体,如农村贫困人口、身患重病人口、部分处于流动地位的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就是处于边缘地位。特别是流动中的农民工,无论职业稳定性、经济收入还是基本生活保障,都处在“被城市生活忽视”的边缘地位,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收入不高、克扣工资、无疾病劳动保障、找不到工作、失业等如影随形。那些生存能力更弱的人被抛离城市生活的轨道之外,乞讨常被他们当作一种非正规的职业而采纳。目前很多大城市中的乞丐增长较快,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稳定的赚钱“职业”。其次,由于流浪乞讨群体属于绝对被剥夺群体,他们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内心充满着矛盾、冲突、无奈甚至扭曲,向往过好日子却常常遭遇唾弃,不甘心底层生活又无法从边缘向上回流,对美好生活憧憬而整天灰头土脸,没有钱却对比他有钱的人不屑一顾,想过体面生活而对一切约束怀有敌意,这就导致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经常表现出一种并不反社会,但也不健康并伴有诡异、无序迁徙、无视社会规则、越轨等边缘人格特征。流浪乞讨人员的这种边缘人格的发生机制与其生成人群长期被远离、被排斥、被忽视、被遗忘有关。

(四)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

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导致的流浪乞讨现象,既有客观原因,如人口抚养负担沉重、经济状况低下、承担家庭变化的能力脆弱等;也有主观原因,如家长教育不当,青少年出走甚至流浪街头;还有的属于主客观原因兼有,如家庭矛盾导致出走,浪迹天涯或者乞讨度日。但在我国,目前与流浪乞讨现象相关的保障政策救助机制还远未完善,具体可以归结为:农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导致许多农村流动人口因流动而贫困,无业和无生存保障的流动人口成为职业流浪乞讨的生成源;现有的救助站模式不足以解决流浪乞讨问题;救助政策体现了救急救难,没有体现“救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流浪乞讨现象;对流浪乞讨人员界定的涵盖面不够宽泛,使许多职业流浪者成为无法救助,也无法管理的人群。救助政策不完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不力,那么流浪乞讨群体在现代大量生成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二、完善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

在中国慈善文化历史的演变中,个体贫困论和社会推恩论始终受到普遍的认同并流传至今:个人无颜向政府诉求,社会往往将救助区分大小,大则救,小则弃;重则急救,轻则缓救,乃至不救,逐渐演绎为临时性为主、定期定量为辅的社会救助特征。在这种救助文化下,处于特殊地位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难以获得物质帮助。而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无疑要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在我国,完善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属于社会救助对象。但是不能给予笼统式救助,要锁定不同对象,提供不同救助项目,特别应该依照这一思路设计出分类分层的救助项目:

1.补救性救助。补救性救助是指为贫困、疾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救助金额要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被偷盗骗”、“投亲不遇”等原因的被救助者,提供免费食宿和往返路费;另一种是针对贫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形式,促使他们积累最基本的生存资金、资本,救其危机,解其困难。2.开发式救助。开发式救助指为除疾病流浪者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劳动、学习机会等,通过心理、行为、能力、劳动态度的适应性调整,达到人力资源再开发。3.有限救助,是指对自觉选择并执意流浪乞讨生活的反复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实行维持基本生存的低救助,同时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对乞讨行为进行一定限制,促使其承担行为责任。4.安置劳动救助,即对部分越轨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集中安置,让他们参加劳动。这既是一种有目的的劳动力迁移方法,又是一种行为干预方法。通过劳动让他们积累资金,也促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缓解他们对流浪乞讨生活的依赖。5.全面收养,这是针对精神疾病、流浪儿童的一项救助内容。关于精神疾病流浪者的收容,关键是要建立精神疾病医院、社区医疗站、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及争取政府资金援助。对于流浪儿童要实行收养与教养相结合。6.治安管理,即要将救助和社会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对挟持儿童和其他人进行乞讨的丐帮头目实施打击,缩小打击面,增强打击力度,对那些跟随者起到惩戒作用,以阻止他们向违法行乞方向发展。

(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不同政策相关者在整个救助体系中的责任应各有侧重: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救助。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是政府最应该做也是最能做好的事。针对流浪乞讨现象的社会政策需要全面规划,如流浪乞讨救助原则、小额救助金政策、乞丐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治安管理和执法裁量并重政策、职业乞丐集中教养政策等。在政府救助中,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工作应各有侧重:流出地政府侧重扶贫、资金援助与早期干预等;流入地政府侧重制订全面的救助计划——详细而全面的救助计划是对分类、分层救助的细化,以防止流浪乞讨现象深度蔓延。2.机构提供照顾性、预防性救助管理。“照顾”是指直接的物质支持和生活服务,“预防”是通过管理、劝导等方法预防流浪乞讨现象蔓延。目前救助管理站提供的是普遍的过渡性初级管理和诊断。“普遍救助”是指救助不能设标准,为入站的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初级照顾”,体现每一个公民遭遇困难时都有权利享受物质帮助的国家福利原则。但当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时,政府也应该提供街头照顾,避免“强行收容”现象再现。民政部及下设各省市民政部门要建立联合管理机构,将救助站、财政、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常设机构放在救助管理站,对城市救助管理工作进行政策支持、问题综合分析和协调管理。3.社区提供整合资源的支持性救助。在我国,社区组织一直比较独特,兼有“民间自治”和“官方角色”两种背景,这一组织特征决定了社区在救助工作中的最大功能是将政府、市场、机构、企业、市民各种资源进行链接整合,形成功能各异的救助网络体系,比如社区劝导系统、救助信息采集系统、志愿者服务系统、生存保护系统等。信息采集和集中提供生存物质照顾,是最适合社区做的工作。社区志愿者对行乞方式、集中地点、特殊行为、团体活动等案例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将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国际救助工作的良性发展,往往是从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始的,他们的支持对唤起乞丐的社会情感、自我认知、行为自觉都必不可少。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发送救济物资与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只会造成更深的“依赖文化”。4.公民接纳并参与救助。任何救助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公众的接纳、善待,并提供合适的、理性的救助。流入地市民的救助态度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流浪乞讨者的生活,要倡导良好的救助价值观,如生命关怀、真情抚慰、劝告引导等。公民良好的接纳态度,能唤起人的道德感,也是救助制度完善的表现。

注释: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4篇

【摘要】制造价值流的优化是企业内部的一次管理变革,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其相关的利益,同时变革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需要对价值流优化流程进行设计,并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施要点进行相应的解读,有利于价值流优化团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管理变革工作,优化出成效,创造新的价值流形成连续流,降低成本,为顾客、公司和员工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创造出了价值。

【关键词】 价值流 优化 管理变革

价值流是为一个产品或服务在适合的时间所提供的一切活动和任务按适宜次序的组合,其表现为从产品概念形成到实现全过程或从客户订单到产品交付的全过程或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切活动按适当的顺序的组合。完整的价值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料流,即各阶段产品在整条价值流中的流动;另一方面是信息流,即推动物料流动所需相关信息的流动,它决定每个工序下一步该生产什么,或下一步做什么。物料流和信息流互相依赖,物料流为客户提供最终的产品,而物料流却由信息流所驱动,信息流的效率决定了物料流的效率。

一、制造价值流优化流程设计

价值流理论是一种理解什么是增值活动,并能找出浪费在哪里的方法路径,从信息流和物料流着手,帮助企业找到需要改进的各种非增值的活动,有效地降低成本,保持企业能够持续的创造价值。价值流图是一种帮助管理者了解物料流和信息流的可视化工具。它体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客户整个过程的所有活动。价值流分析注重分析整个产品的价值增值过程,剔除不创造价值的活动。

二、制造价值流优化流程实施要点

(一)组建价值流优化团队

团队是由若干独立成员共同组建。对团队的管理不同于组织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的管理,是横向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纵向的命令与服从。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价值流优化团队属于问题解决型团队,其的核心点是提高生产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企业工作环境等,团队中成员就如何改变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相互交流,提出建议。团队的领军人物不一定是企业总经理,但也属于企业中的意见领袖,所以,案例企业成立了由总经理助理担任组长的价值流优化团队,即管理变革推行小组,同时确定了推行小组成员由部门经理和主任级以上管理人员组成。

(二)启动管理变革大会

价值链模式将研发、采购、生产、物控、营销、服务等企业部门分解成彼此相关的战略性活动,这些活动之间相互链接,形成了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价值流。而任何一项业务活动的变革,必将关联到其他业务活动的变革,才能保证企业活佑行У亟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内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过程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召开了全公司人员的管理变革动员大会,塑造管理变革氛围,拉开价值流优化管理应用与推广的序幕。

(三)现场调研

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应对风险,一般来说,产品类别多样化,如:DM公司目前有食用变性淀粉、药用淀粉、工业淀粉和复合淀粉等类别。而价值流的优化只能先由点带面开展,所以,调研的目的主要针对各产品的市场状况、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调研与分析企业现有制造价值流。

(四)价值流优化项目的选定

经过全员参与式的现场调研和结合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湿法食用变性淀粉是DM公司未来发展和推广的重点产品,也是公司主打的技术创新产品,因此,选定湿法变性淀粉作为本次价值流分析和优化的重点对象。

(五)明确价值流优化进程

应用甘特图确定制造价值流优化工作的主推进计划,并发放到团队和相关责任人员,有利于团队间的配合和工作的透明化与协调性。

(六)价值流数据采集

价值流的数据采集主要是针对信息流和物料流的各个环节或各道工序,以及工序与工序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收集。每道工序或每个环节的信息流和物料流涉及到的5W2H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How much/How many的数据采集。

(七)绘制当前状态的价值流图

价值流优化团队经过15天制造价值流现场的调研、记录、访谈等数据采集后,根据产品价值流动过程,应用价值流图的特定符号,结合现状的实际数据,描绘湿法变性淀粉当前状态的价值流图,图中必须含有信息流和物料流。

(八)价值流分析

价值流分析就是以价值流图为工具,在对整个流程现状的物料流和信息流绘制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分析物料流和信息流传递的路径和方法,识别出增值活动、非增值但必需的活动和非增值活动,找出浪费的根源并找到剔除浪费的方法

(九)绘制未来理想状态的制造价值流图

价值流优化团队根据制造价值流中信息流和物料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经过全面的沟通与价值流图的分析,结合公司的总体生产目标,绘制出未来理想状态的价值流图。

(十)制造价值流的优化与改进

信息流主要针对信息混乱、信息处理瓶颈、信息处理冗余或者信息处理环节过多等状况优化与改进,从而带来管理体制的调整。

物料流的优化则针对各个活动或工序间中有无“物料等待与浪费”、“物料运输与传递浪费”、“不必要的动作”、“物料均衡化”和“物料缺陷与返工”等出现断流或浪费的现象。

(十一)价值流优化评估

价值流优化评估主要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实施评估。客观方面是指数据化评估,即统计与对比优化前后的数据评估指标,如:库存不良率、延迟出货率、产能提升率、工序增值比、生产标准工时、设备利用率等。主观方面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对精益价值管理思想的理解,时时刻刻、处处从精益生产出发,主动发现价值流中不必要的浪费提出了合理化改进。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流浪宠物;生存;法律保障

近年来饲养宠物的风气极盛,因为主人的喜爱使它们成为宠物,但因为主人没有责任感又使它们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孤儿。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它们是一群居无定所的精灵,街头随处可见,它们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第三类居民,闪着期盼但又惊恐的双眸,穿梭在楼群公路之间,寻找短暂的温暖,寻找微少的食物,寻找污浊的饮水。近年来爆发的一些以动物为源头的流行病都证明了人和动物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动物的生存状况恶劣,也必然会伤害到人类。所以,流浪宠物问题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解决该问题。

一、提倡不抛弃、不放弃--宠物终生制

通过调查,近9成的人认为有必要为流浪宠物做绝育手术,持“一旦选择,终生负责”观点的人更是高达97.5%。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主人,因为宠物生病、年龄老化就将其抛弃,或因搬家等原因将宠物遗弃,造成社区内的流浪宠物日益剧增。这其中以流浪猫居多,并且他们每年都会进行大量繁衍。一只猫一年生3次,一次生4到8只小猫,每年能以十几倍的速度繁殖,到目前为止,流浪的动物已增长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不仅仅数量庞大,这些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有一部分幸运的被一些自发的民间组织或机构收留,并适时的寻找到了合适的主人,比如知名网站“土猫之家”在对猫的救助中成绩斐然;另外一部分被此类机构收留并暂定为永久性集体豢养,比如芦荻女士辛苦创办的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对流浪猫狗的救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认可;还有一部分,被具有爱心的居民救助或进行定点喂食,基本的生存条件得到了保障。但这些幸运的流浪动物仅仅是庞大的流浪动物中的极小一部分。更多的流浪动物依然居无定所,过着靠翻垃圾和喝雨水艰难度日,更有甚者,成为了人类餐桌上的佳肴、车轮下的牺牲品和供人类消遣的无辜受害者。应大力提倡给宠物做绝育手术,防止无限制的繁殖,让宠物主人对自己的宠物终生负责。

二、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

英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是1911年通过的,之后又陆续出台了很多专项法律,在保证动物不受虐待方面规定的非常细致。法律鼓励动物饲养者以最好的措施对待动物,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将被。处罚包括:海外牧情罚款或监禁;虐待动物的人将禁止饲养任何动物;即使是因主人不慎造成宠物走失的,也要缴纳25英镑罚款;不准将宠物卖给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养主必须为宠物提供良好的食宿环境,保证宠物不会丢失,遗弃宠物将被判犯有虐待罪。除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之外,英国还有全球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动物福利组织――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该协会设有管理委员会和监察员, 现在,在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有多个分支机构。委员会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与国内组织和分支机构的伙伴关系。虽为非法定机构,但其组织规模却极其庞大。监察员的主要作是接受虐待动物投诉和调查。同时,收容生病、受伤的动物。我国还缺少保护流浪宠物的相关法律法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1.67%的人认为应该立法保护流浪宠物,保障他们的生存权利。

三、重视动物福利问题

为了尊重动物生命及保护动物,我们必须考虑动物的苦乐和生存状态,尽量给予动物适合它们需要的喂养和照顾,这是基于动物的实际需要作出的考虑,而不仅仅是为了显示人类的爱心和怜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与动物植物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才能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动物福利问题必将日益受到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更明确地提出了动物应享有以下五大自由。而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好,我们应该重视动物福利问题,只有充分重视动物福利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善待动物,仁慈、理性地对待动物,这不仅符合人类天性,也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

四、完善流浪宠物的救助与管理

在新西兰,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在各小区寻找和救助流浪狗。各机构寻找回来的动物都必须带到医院作检查。根据狗的健康状况和品种纯度进行筛选。高龄、多病和杂交十分严重的狗会被给予安乐死。剩下的健康狗可以被领回领养所。新西兰不同领养机构所采取的政策各不一样。最常见的是英国动物保护协会,由他们找回的狗可以在那住1个月,1个月后还没有人领养,就都给予安乐死。其他2个机构比较严格,10天内没有人领养,就会给予安乐死。一般这些机构都会通过媒体寻求帮助,呼吁大家去那里领养。在国外,只要有人看到街头出现流浪动物,就会把它送到收留中心或宠物医院。但在中国,这种意识目前还比较薄弱,现在宠物医院所接收的流浪动物,基本上是由一些宠物保护社团或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送来的。宠物医院会对其进行救治或为其做绝育手术。应该更多的建立一些像国外这样的专门的流浪宠物救助管理机构,帮助更多的流浪宠物。

五、人对动物的态度问题

在古代社会,我国基本上没有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实验科学,因而,我们的祖先没有讨论过与动物实验有关的伦理问题。在这种文化背景的限制下,与动物实验有关的伦理问题未能引起科学界的相应关注。大多数人接受的仍然是笛卡尔式的准动物保护伦理观:动物实验与道德无关。似乎只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有助于人们获得更多的知动物解放,那么,任何动物实验都是允许的,不受任何伦理约束。我们给动物所带来的痛苦,我们给动物所带来的苦难,我们对动物的剥夺。现在大部分人对动物的态度还不够端正,对待流浪宠物问题比较麻木,缺乏爱心。

流浪动物的日益增多已经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存境遇,同时,对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流浪宠物的生存权利破坏的根源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探索出一条动物生存权利保障的正确出路,更是对生命的平等进行的思考。流浪宠物的生存条件之差,是与国际上提倡的动物福利保障标准相违背的。动物与人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也是一种天赋的权利。保护流浪宠物的生存权利意义何在,是对人类进行伦理学和社会学的双重拷问,值得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杨通进.中西动物保护伦理比较论纲[J].道德与文明,2000(4).

[2]刘国信.世界各国的动物福利立法[J].动物福利,2005(3).

[3]张谦,殷光文.国外流浪动物的救助与管理[J].中国牧业通讯,2007(19).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6篇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

一、活动名称

敬畏生命 关爱动物

二、活动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就在前几年,人们开始大量饲养宠物,但是大多人只是跟风,并不是真正喜欢宠物.因此,导致了大量的流浪狗狗出现在城市中,这也成为时下的一个管理难题.冬天来了,当我们躲在暖和的被窝中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有许多小动物正在受冻.作为一名大学生,献出我们的爱心,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冬天。

三、活动目的

1、倡议大学生关注流浪动物,加入到关爱流浪动物的志愿活动中来,为它们送来爱心。

2、改善流浪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社会人士对流浪动物更多的关注,减少流浪猫狗的数量。

3、让人们重视与流浪动物的关系,增进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形式

1、爱心募捐在全校范围内展开;

2、在全校招募志愿者参与打扫流浪基地。

六、活动安排:

活动总负责人:

活动具体负责人:

(一)活动前期准备(11.20-11.25)

1、向指导老师汇报活动安排详情,获得老师批准;

2、开展前期宣传活准备活动:

(1) 由一到两人制作宣传单;

(2) 动科青协制作关爱流浪动物横幅.

3、与流浪动物基地联系,了解基本情况。

4、准备购买一些贺卡、明信片或精美礼品作为给捐赠人士的回馈礼物。

(二)活动实施阶段(11.29-12.2)

1、正式宣传

11月29日-11月30日上午八点到下午六点半在食堂小广场搭设帐篷设立宣传点宣传,发放宣传单,并招募登记要参与活动的志愿者;

2、爱心募捐

12月1日上午在指定地点回收爱心捐赠物品,并在下午对志愿者加以培训;

3、打扫流浪基地

12月2日上午八点半组织人员到流浪动物基地,九点到达目的地,打扫基地并与小动物合照留念,十二点返回。

(三) 活动后期

1、12月3号进行财务整理,核对购买贺卡、明信片及礼品的资金;

2、12月4日运送爱心捐赠物资到流浪动物基地;

4、活动负责人进行活动总结;

5、整理好照片等活动材料;

6、撰写新闻稿以及心得感悟。

七、经费预算

名称         数目         单价         总计

明信片贺卡

宣传单

                               动物科技学院团委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7篇

1990年,James P.Womack和Daniel T.Jones用《改变世界的机器》,预示了生产模式“精益革命”的到来。1996年,在他们的《精益思想》一书中总结了“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提出了实用的行动计划,并在《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一书中指出了如何行之有效地把精益生产的思想、技术和组织方法贯彻到生产、服务等实践活动中去,最终实现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模式,以期更加精准地服务客户,赢得更大的市场和竞争力。2005年,《精益解决方案》的问世,更进一步拓展了精益思想的应用范围。精益思想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哲学管理理念。精益生产满足了顾客以低成本获得高质量、准交期的期望,以及企业以人力、设备、时间、场地最小化的投入获得收益最大化为目的。它涵盖了资源或原材料转变为产品或服务,并到达客户手中所经历的全部活动。

纵观有关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实践,多数企业仍停留在初步建立精益生产的流程及标准化阶段,缺少系统化的推进研究,对于如何将精益生产管理的理论转换为实践,并应用于生产车间的操作管理,尚有待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首先通过简述精益生产的内涵,从理论基础探讨精益生产的实现途径,然后通过分析卡莱轮胎公司生产现场,结合实际情况,具体探讨如何将精益生产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获得企业在管理上的重大突破。

一、精益生产理论的内涵及实现途径

1.精益生产的内涵

精益生产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使价值流动起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以消除一切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它将浪费归结为八种,即:过剩生产浪费、过多库存浪费、不必要的运输浪费、不必要的动作浪费、等待浪费、过度加工浪费、产品缺陷浪费和管理的浪费等。有些浪费是显性的,而更多的浪费是隐性的,如库存带来的库存管理、超期报废、搬运损伤、场地货架增加和利息损失等。具体如下。

1)精益生产是一种富有弹性和创新性的高效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的方式,能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和交货快速稳定的产品,而且生产方法富有弹性和创新。精益生产的五项基本原则是定义价值、识别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和尽善尽美。精益方式要求“消除浪费、精简流程”、“尊重员工”和“持续改进”,分析“价值流”、“物流”、“信息流”和“工序流”,及时发现在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杜绝一切浪费,采用下一道工序去“拉动”上一道工序的拉动式生产方式,使“价值流”连续流动起来。

2)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是只做有价值的工作,即用最小投资、最短时间、最少人员、最小场地生产出高质量、多品种、合适数量的产品,从而实现零库存、零浪费、零缺陷、零故障、零误期和零污染的“六个零”目标为最佳生产过程。精益生产使得外部物流与厂内其他物流连在一起,而且与其关联的所有部门之间也达到整个工厂在技术过程上的和谐统一。

2.精益生产的实现途径

在生产线改善分析中,企业活动被分为三类:①能创造价值的步骤,如产品的加工过程;②不创造价值,但在现有技术下是不可避免的活动,如搬运、装卸等;③不创造价值,可以立即取消的步骤。可以通过消除第3类活动、减少第2类活动、增加与扩大第1类活动,以达到改善生产线的目的。在生产线分析与改善中,可利用价值分析(VA)找出必要功能(Faction)和不必要功能,结合对这些功能的实现投入的成本(Cost),然后利用价值分析规则(V=F/C)对其进行价值的提升改善。

(1)生产现场的改善指导原则。

在精益生产中实现均衡生产的关键技术就是一个流(OPF,One Piece Flow)生产方式。它是按产品类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它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运用JIT对制造相关的设备配置进行重新规划,是解决在制品(WIP,Work In Process)积压和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一个流生产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零件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的流动状态,按生产节拍逐个流动的生产方法。需要做到低成本、高品质、高服务、高产出,消除各个环节的浪费;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生产线平衡,力争做到4个满意(业主满意、客户满意、雇员满意和社会满意)。精益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高于理论性。它源于生产现场,践行于生产现场。它是边实践、边思考、边完善的产物。

在生产现场改善前,应该对生产现场进行评估和作业测量,其中包括现场布局、资源配置与生产状况、工序能力核查、现场物流走向与信息流等的5M1E(人、机、料、法、环、测)的评估。只有对生产现场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和测定,全面掌握和认识现况,才能对生产现场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改善。在平衡流水线时,采用5W2H“What(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在哪里)、Why(为何)、How to do(如何做)与How much(花费成本)”提问技术和ECRS“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调整顺序(Rearrange)和简化(Simplify)”分析原则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应用动作经济分析及生产线平衡的相关理论,进行瓶颈分析和工作改善,追求工序平衡以提高整体效率;对不合理的动作要素进行优化,减少作业时间,消除瓶颈,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瓶颈工序进行工作改善,如增加或改善工装、改善设备性能等;②进行操作分析和动作研究,剔除不必要的操作,提高瓶颈工序工作人员效率或机能;③增加瓶颈工序工作人员;④将瓶颈工序的工作内容分担给其他工序;⑤合并相关工序,重新进行工序排布;⑥拆分工作时间较短的工序并入其他工序。

(2)生产线的具体改善方法。

在生产线上,不论采取何种改善方法或设备布局形式,都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有利于实现少人化;②有利于操作者的作业;③有利于物流与信息传递的控制;④有利于质量保证;⑤有利于全员生产维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开展;⑥有利于实现标准作业;⑦有利于保障安全。具体改善思路如下。

1)平衡生产线。生产线平衡是对生产线上的全部工位进行平均化、量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使用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在经过对大量生产线平衡资料的查阅,对各种平衡方式的比较,最后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现状,对整个作业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按照目标节拍进行调整,每一次作业内容的调整需与技术、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以增强改善活动的可操作性。

2)优化工序。制件的运动不间断、不堆积、不超越、不落地;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交叉、无回流、无等待、无废品的增值活动流,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优化工序流程的目的是通过对现场的宏观分析,减少和消除不合理、不增值的工艺内容、方法和程序,设计出最优化、经济、合理的工艺程序,缩短制造周期。

3)工作分析。动作分析是研究分析人在进行各种工作操作时的动作要素,删除无效动作,使操作简便有效、轻松经济,以提高工作效率。其内容为:发现操作人员的无效动作、浪费现象或不安全因素;简化操作,减少工人疲劳,提高操作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标准作业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对生产流程的安排,应遵守流程路线经济原则:①路线越短越好;②减少停滞和消除重叠;③禁止逆行,消除交叉路线;④禁止孤岛加工;⑤减少动作的数量;⑥双手同时进行动作。其生产过程中,采集的数据要真实,要及时利用、分析、判断,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跟踪反馈。

4)实行“三现”机制。建立以现场为中心,处理事情以现场、现事、现物(三现)为主体,以车间主管为首的“三现”全员参与机制。“三现”机制涉及到部门管理方式的改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各部门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三现”要求快速、有效地处理现场的异常状况,实现高效服务。总地来说,生产现场改善的五条黄金法则:①如果发生问题,首先去现场;②检查问题发生的现物;③立刻采取暂时性措施;④查找问题发生的真正原因,拟定永久行动对策;⑤验证永久行动对策的有效性,使其标准化,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企业现状及改善目标

卡莱轮胎公司是一家美资企业,主要生产橡胶轮胎。随着国外对轮胎反垄断及贸易壁垒的出台、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及人工成本的增加,生产效率低、员工士气低落和质量较差等问题的出现,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迫切地需要通过精益生方式来优化企业的流程,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本文选取生产车间QC区域,从2012年6月29日~9月29日对现场进行改善。

1.该公司生产线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卡莱公司存在的问题,先从QC区域入手,经过对具体问题和数据的分析与梳理后,发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生产车间QC区域存在的问题。

①捡轮胎、搬轮胎的频率高、强度大、距离长;②打包机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员工打包效率及工作士气;③打包后成品轮胎重,搬运入框存放困难;④工序不平衡造成的人员等待和工时浪费;⑤错包、混包现象严重。产品规格多,现场环境脏乱差,没有进行3定(定位、定容、定量)管理;⑥成品堆放混乱需要重新分类而产生的时间浪费和寻找混乱;工具摆放不合理导致工人换岗时到处寻找、拿取不方便;物料摆放随意,没有标准作业程序,常常存在乱流等现象;⑦没有按照标准作业,无SOP。

(2)安全问题。

①剪发机属开放式结构,无遮蔽罩导致操作时毛发四处乱飞,极易造成对眼睛的损伤;②QC区无效搬运次数多,堆放不合理,导致过多弯腰,从而会增加员工腰肌损伤或碰伤的情况。

(3)区域布局不合理(图2a)。

①QC区域容器存放区域过小,容器摆放位置混乱,工位布置松散,现场成品过多,物流不畅;②生产线设计不合理,导致很难实现并行工程。这样会导致资源浪费,而且难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的要求;③布局不合理引起工人不必要的移动而带来的时间浪费和物流浪费;④设备之间的距离较大,导致操作人员移动距离较大,不利于操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4)生产不均衡。

工序之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人等机器,或者机器等人的现象,中间WIP多。

2.改善范围、目标及对存在问题的量化

(1)改善范围:106车间品检区。

(2)确认改善目标。

①重大风险从13项减少至6项;②通过优化布局使现场劳动强度减少20%,降低WIP50%,搬运距离缩短45%,生产场地面积减少50%,各工序平衡率达到70%;③通过工序ECRS,使单件加工用时缩短1小时以上;④现场目视化看板管理,按照SOP进行作业;⑤建立防错(Poka Yoke)机制。

(3)了解现状、寻找问题并进行量化。

①员工数量:10人/班;②WIP数量:760条;③事故发生次数:1次/月(绊倒扭伤);④3S:40分(满分100分)。

三、生产线精益生产改善实践

1.生产线管理指标计算

目前各工位及人员情况如下:

① 生产线平衡表现方式, 通常采用柱状图直观地显示出来(图1)。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公式为:。式中: 表示生产线平衡

率;T i表示各工位的时间,单位为秒; 表示员工数;

表示瓶颈工位时间或节拍时间, 单位为秒;

=(3.5+9+14+10+3)/(14×5)×100%=56.4%;②节拍时间 (Takt Time ,TT)的计算,TT=净操作时间(s)/客户 总需求(条),21 900/2 833=7.7s/条;③人员的计算,人员

=工序时间之和/TT,(3.5+9+14+10+3)/(7.7)≈5人/班。

由图1分析可知,生产线各工序工时不平衡,剪发、QC和打包3道工序的周期时间高于节拍时间。其中工序3(QC)是生产现场的瓶颈,这是本次生产线平衡改善的突破点。

2.QC区域布局改善方案

基于工序3(QC)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生产布局改善方案(图2b)。

改善前流程步骤:①从硫化区拉轮胎到品检区②剪毛发③剪完毛发之后放在地上④QC在地上捡起轮胎并检验⑤检验完之后把轮胎放在地上⑥在地上捡轮胎并整理打包⑦装框。

改善后流程步骤:①从硫化区拉轮胎到品检区②剪毛发③剪完毛发之后放在转盘上④QC检验⑤分类整理放在转盘上⑥打包⑦装框。

根据新的模拟,除了拉胎工序之外,其余工序时间均可以得到改善。为此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如表1所示。

3.卡莱公司精益培训与人员培养方案的实施培训计划

针对本次改善,为了使改善成功更加巩固,使每个人接受精益生产理念,且便于在全厂推行,现对改全程的人员做如下培训计划(表2)。

4.QC区域布局改善之后对比分析及行动计划

通过改善前后对比(表3),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生产线的平衡率68.3%、各工序之间的时间相对平衡(图3)。

效益分析:106品检区改善后,可减少0.5×2×3=3人,年度收益为24 192美元,生产线的平衡率68%。虽然改善方案需支出费用,但经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员,实现了良好的收益,具体如表4所示。

四、结语

精益生产理论是解决现代制造业人员、物料、设备、操作方法和能源等有效合理设计和配置的先进理论,通过对工艺流程、设备布局、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人员、质量和现场管理进行一系列有效的设计规划,在不增加厂房、设备和人员的情况下,使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成本降低。通过对卡莱公司的生产现状研究表明以下几点。

(1)成功推行精益生产的先决条件是:基于现状,根据企业自身条件设计规划企业生产模式。

(2)实践中,精益生产的有效方法是,浪费源的辨识、5S和目视管理等的落实,员工精益生产思想的植入。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8篇

烟草物流精益管理的应用

大野耐一把丰田生产系统的根本界定为“绝对消除浪费”,他认为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7种浪费:生产过量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上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操作上的浪费,制成次品的浪费。根据烟草物流的特点、发展现状,结合精益设计的四大原则———满足顾客需求原则,减少浪费原则,逐步完善原则和整体优化原则,本文特提出以下运作的基本框架:①以人为本。第一,尊重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顾客的需求作为整体供应链生产的原动力,在顾客发出需求指令之后,迅速反应,为顾客提供又快又好的服务。第二,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对全体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动作、程序,实行绩效考核,落实好安全问责制度,培养操作员的节约意识,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同时,对提出完善系统的方法的员工进行奖励。②设施设备的配备和维修。加大硬件的投入力度,顺应时代的步伐和行业的特征,建造符合烟叶原材料及成品保存的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配备自动化运作设备,并对设施设备进行常规的保养维修,以防因设备运作的故障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作而提供给顾客不满意的服务或有缺陷的产品。此外,还可采用密集式货架技术来解决销量增长与仓储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③重视信息的共享。使用电子化手段加快信息的快速、准确的流动和传递,实现信息的双向顺畅交换,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充分利用优势和实力,消除浪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④流程再造。采用过程活动图、实体结构图、供应链反应矩阵等方法,实时采集各环节或工序所用时间的数据,确定必须的步骤和程序,努力实现时间和费用核算精确到人、车、机台、班组,分析寻找不合理的结点并加以合并和简化,确保整个流程在精益管理核心思想下,实施JIT、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管理、7S管理,消除不必要的等待,不必要的加工,不必要的动作,以缩短整个流程的时间,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价值链,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烟草物流精益管理实施的关键

正确处理好人与自动化的问题。从精益生产屋(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精益准时制和自动化是精益生产目标实现的两根重要支柱。这里的重点是要强调一下自动化。丰田的自动化(Jidoka)与一般意义上的自动化(Automation)的含义不一,丰田人称它为“带人字旁的自动化”,也就是说为了防止机器、设备、仪器按特定的要求和程序自动运行中出现错误,自动生产大量不合格的产品的情形,必须需要具有判断力的人类进行监控。此外,烟草行业是垄断的高利润行业,也是自动化处理比较高的行业,加之烟草行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若推行高度的自动化,由此产生的人员裁减、调动问题便在所难免。因此在推行精益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人员的流向问题,以免引起其他员工的抵触情绪。②构建精益供应链管理,实现上下游的信息安全共享。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集成的理念和方法,已被各行业企业广泛关注,也成为不少行业企业用作获得竞争优势的工具。供应链管理基本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链上的其他企业看成可以共同击败真正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将其视为可以转嫁成本二讨价还价的谈判对手。其实质要求就是通过企业间共同合作、相互信任、信息共享、信息实时交流来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以便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当前,物流烟草信息共享涉及多方物流服务者的参与,而且各自的标准也不相同,所以更需要构建供应链运作。此外,还要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这样才能保证上下游企业建立牢固、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③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物流烟草精益管理只是其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且各相关企业的管理水平、方法、技术及客观条件的不一,精益管理的实施效果也就很难相同。此外,对烟草物流的精益管理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从精益设想、精益设计、精益生产,从订单的定制到根据订单配送货物的每一步,负责人一旦发现浪费都应及时作出清理行为。但每一次改进都有可能伴随新的浪费问题的产生,因此,精益管理的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全体参与人员应该消除立竿见影的意识,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管理走上循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论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183-03

睡眠障碍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精神病患者往往由于各种精神症状引起不良心理情绪,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如睡眠颠倒、入睡困难、早醒、中间易醒等临床表现[1]。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目前有15%~35%的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2]。在本院救治病区接受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常会由于睡眠障碍而出现紧张、焦虑,在病区吵扰,对医护工作不配合等现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积极干预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帮助其提高睡眠质量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月入住本院流浪救治病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70(45±5.65)岁,研究对象均满足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标准。使用ICD-10的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25例,兴奋状态15例,缄默状态10例。睡眠障碍形式:入睡困难20例,间断睡眠12例,睡眠过度6例,早醒8例,不眠4例。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有7部分构成: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每部分0~3分,0分“没有困难”,3分“非常困难”,累计各部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l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被试者完成试问时间为15~20 min。

1.2.2 发放问卷 实施干预前后均进行问卷发放,选取患者均自主同意接受本问卷调查。由工作人员统一收回,干预前后共发放有效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护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护理干预,药物主要有利培酮片(剂量3~6 mg/d)、阿立哌唑片口腔崩解片(剂量10~30 mg/d)、氯氮平、碳酸锂等临床常用药物。选取的患者入院后即进行PSQI量表测定[3],按计划实施严格的护理干预。

1.3.1 做好病区环境管理 救治病区属于封闭病区,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区环境介绍以消除患者对病区的陌生感,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创造一个“生活家庭化的氛围”促进患者情绪尽快稳定[4]。尽量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夜间减少灯光对患者睡眠的影响,给患者晚上发药及巡视查房时要做到说话轻、关门轻、走路轻、操作轻,减少外界活动对患者睡眠的刺激。尽量将护理治疗放在白天进行,晚上必须进行的护理工作尽量在患者未入睡前进行,以减轻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夜间巡视查房时做好患者的睡眠记录,建立睡眠登记本,以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睡眠模式,恢复正常的睡眠结构[5],详细了解患者的睡眠规律以便能对患者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3.2 加强沟通,鼓励疏导 患者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而且焦虑占比例较大[6]。患者的不适主诉要认真倾听,告知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程度及关于这种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赢得患者的信任,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及时向患者解释说明原因,取得患者理解。鼓励患者之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倾诉对象,尽量消除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焦虑,紧张情绪,树立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

1.3.3 合理的服药安排 调查显示,流浪精神患者以精神分裂症为主[7],这与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有关[8]。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及时向患者解释每种药物对疾病的作用及对他病情恢复的影响,药物可能会出现的副反应及注意事项。对严重失眠的患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对于调整患者的生物钟及改善睡眠护理非常有利,但必须选择最佳服药时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9]。对于一些特殊的精神病药物,如碳酸锂,氯氮平等要告知患者服药的注意事项,以免由于患者的不良服药习惯和方式而影响睡眠,对于彻夜不眠的患者应告诉医生,按医嘱予其服用镇静安眠的药物,积极控制病情,消除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失眠。

1.3.4 行为矫正 流浪精神患者是个特殊的患病群体,在本院治疗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均无家属探视,患者最主要的诉求是要求出院回家。这种愿望由于晚上没有人诉说而更加强烈,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①医护人员认真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市的流浪患者救助政策,告诉患者在这里住院,医护人员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会尽快联系你的家属或核实家庭住址,让患者早日出院,增强患者对病区的归属感和对住院治疗的认同感。②矫正患者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态度: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在外面长期露宿,居无定所,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无法实现,养成了非常不好的睡眠习惯,护士在进行行为矫正时采取刺激控制法,让患者在只有睡意时上床,不在床上做睡眠以外的事,卧床20 min后仍不能入睡就离开床等[10]。告知患者睡觉时要脱掉鞋子、外套上床;夜间查房时给患者盖好被子,纠正患者认为睡眠要有8 h才是正常睡眠的看法。③对于过度睡眠的患者应减少患者日间睡眠时间及次数,鼓励患者多参加病区的康复活动,如下象棋、看报、打乒乓球等。

1.3.5 良好的睡眠技巧 制订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改变懒惰的生活习惯,培养患者睡前小便、漱口、洗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兴奋躁动引起失眠的患者,在使用镇静药物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弯曲双臂,用力绷紧双臂的肌肉,持续10 s,感受双臂的紧张,放松后再来一次。对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失眠的患者,让患者在床上深呼吸,吸气到一定程度再均匀呼出,持续10 s,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呼吸动作上,并结合一些传统方法给患者泡足[11],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分别在实施干预前、后30 d测定患者的PSQI得分,与干预前比较,患者干预后的PSQI总得分下降,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使用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往往由于其大多处于严重的精神疲劳状态而存在睡眠障碍[12]。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失眠的患病率高到47%,远高于正常人群10%~15%的患病率。Breslau等[13]报道,流浪精神疾病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社会支持系统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基本属于“三无”人员,其睡眠质量受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因素影响较大,因此除积极的医疗干预外,为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应加强对患者睡眠环境的管理和适时的心理干预。

3.1 流浪救治精神患者睡眠情况的特殊性

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流浪救治精神患者在外面习惯了自由流浪的生活,而住院期间需要接受医院的管理;②对救助政策的不了解:很多精神患者认为是政府把他们隔离起来了,不给他们自由,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③病情较复杂,不稳定:由于救治流浪精神患者大部分病情严重,病情的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④对家人的思念:医院对于患者的管理是封闭的,住院精神患者基本上无家人的探视,有的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这就造成了很多流浪精神患者只能长期待在医院,因此,保证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应因人而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3.2 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0篇

据估计,我国宠物数量有一亿多只,在各地都分布着大量的流浪犬。由于我国对流浪狗保护的立法缺失,救助机构发展状况不良,缺乏动物福利理念,监管体制存在缺陷等因素,数量巨大的流浪狗遭受着饥饿、虐待、残害等折磨,垃圾中捡食、乞求人类投食甚至发疯咬人等行为也使得它们成为疾病传播的隐患和城市治理的对象。

与此同时,玉林狗肉节的大肆残杀引发了不少爱心人士的不满,提出取消狗肉节,但也遭到了玉林当地网友的辩驳,狗肉节的争论引发了人们对动物福利的思考。

1.动物福利概述

动物福利,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认为动物是有感知、有痛苦、有恐惧、有情感需求的。目前,动物福利主要包括5个方面:(1)生理福利,不受饥渴;(2)环境福利,有适宜的居住空间;(3)卫生福利,免受伤病的威胁;(4)行为福利,表达天性的自由;(5)心理福利,降低恐惧和焦虑感[1]。

2.西方国家有关宠物犬福利的立法

在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宠物犬福利立法体系,与宠物犬福利立法相关的制度要包括贸易、拥有、饲养、医疗、流浪、收容、扑杀、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几个部分[2]。欧盟制定的《保护宠物动物欧洲公约》规定了宠物犬福利立法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要保证宠物犬的健康并不得使宠物犬陷入不必要的痛苦,痛疼和忧伤中;二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遗弃其所有的宠物犬[3]。在欧盟的一些国家已经建立起专门的宠物犬福利立法,如英国制定了《狗法》,颁布了《控制狗的法令》.

3.我国有关宠物犬的立法现状

尽管我国近几年颁布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已经对宠物犬福利方面有所涉及,但是我国动物立法还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动物保护的功利性色彩浓厚、监管体制不科学等方面的缺陷[4]。

4.对宠物犬的动物福利的展望

为了更好地保护宠物犬,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完善法律体系。根据我国在宠物犬的动物福利立法的缺陷,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理念和依据,针对性地对动物福利立法,实现宠物犬的动物福利立法的突破;(2)健全动物保护体系,增加动物救助机构,向流浪动物伸出援手,为它们提供一个温馨的家;(3)加强监管,加大对遗弃、虐待、残杀宠物犬行为的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1篇

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就是要根据精益思维的原则,在组织、管理、供应链、产品开发和生产运作方面建立有效的生产方式,以消除所有不增加价值的浪费为目标,逐步改善进而最大限度地谋求经济效益和提高竞争力。

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管理及服务顾客整个流程中实施精益生产,所产生的巨大优势,已通过八十年代的丰田汽车公司、九十年代的戴尔公司以及其他一些企业的巨大成功,为世界企业界所公认。

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在导入精益生产理念和方法后,很少认真地对整个产品的价值流进行分析,就很快进入了大规模的消除浪费活动,这些改进活动虽然可能改善了产品价值流的一小部分,使之流动得更加顺畅,但是其它部分的问题仍会导致大量库存,最终的结果是没有降低成本,甚至有所增加。如果仅仅局部实现了精益,那么改进效果的持续性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实现如大野耐一所说的“在全过程中减少浪费”,这将会直接导致精益生产的实施无法进行下去。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在实施精益的过程中,经常会被企业杂乱无章的背景所迷惑,不知道从哪里、如何实施改善活动,会觉得改善活动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工具或方法,能够让我们找出浪费及其原因所在,然后将其消除,这个工具就是价值流图析技术。

价值流图析技术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可以通过做图的方法,帮助企业考虑整个产品价值流的流动,而不是只考虑孤立的过程,从而使企业能够对其整个价值流进行持续的、系统化的改进,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利用价值流图析技术,不仅能够消除浪费,还可以消除产生浪费的根源,使其不至于卷土重来。价值流图析技术已被全球众多企业所接受和采用,而且对实施精益生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价值流图析技术与方法

在论述价值流图析技术之前,首先介绍什么是价值流。

1.1价值流

所谓价值流,是当前产品通过其基本生产过程所要求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给产品增加价值和不增加价值两部分,包括了从产品最基本的原材料阶段一直到产品交付顾客的全过程,如一辆汽车的制造,包括了从顾客要求到概念设计、产品设计、样车制造、试验、定型、投产到交付后的使用、信息反馈和回收过程,会经历很多车间、工厂、公司,甚至可能经历多个国家和地区。

1.2价值流图析技术

价值流图析技术是帮助你分析整个价值流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使整个价值流――通常是纷乱复杂的,变为可视的一张价值流现状图(如本文图1所示),使得价值流中的问题显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应用各种精益技术将不增值的活动--即浪费消除。这种改进不仅能够消除浪费,而且能够消除浪费之源,使之不至于卷土重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价值流的定义可以看出,价值流包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地域范围可能包含若干个企业甚至国家和地区,所以做出产品的整个价值流的图析是极为复杂的工作,但分析价值流的基本方法是相同的。为了方便起见,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工厂内的价值流。

1.3价值流图析技术

在进行价值流图析之前,需要先来明确实施图析的主要步骤,如很多技术的实施一样,价值流图析也是一个过程,采用5W1H方法,即确定Why(为什么)、Who(谁做)、What(做什么)、When(何时做)、Where(在哪做)、和How(如何做),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为什么做图析,其它步骤具体为以下六方面的事宜:

1)Who――确定谁来做

需要一位了解产品价值流而且能推进其改进的人,这个人具有领导职责(价值流经理),由他来领导一个小组进行价值流图析工作。

2)What――确定做哪些产品的价值流图析

通常我们首先按照80―20原则,对影响企业最大的产品进行图析。

3)When――确定何时做

应在实施改进之前对价值流进行分析,以确定应首先改进哪些过程。

4)Where――确定在哪里做

现场:只有在现场收集的数据才能真正反映价值流的状况。

5)How――进行图析

下面将以CAHC公司价值流图析为例,简单说明价值流图析的应用方法。

二、价值流图析实际应用

2.1选定产品系列

表中所示为CAHC公司2003年供货计划,根据80―20原则,影响大的产品或因素只占全部的20%,可以确定对公司影响较大的产品有8A和8B两种,他们均属于8系列产品,生产过程基本相同,所以确定图析该系列产品。

产品型号 8A8B 7A 7B 6 5

年供货量 50000 30000 5000 15000 10000 10000

2.2绘制价值流现状图

价值流现状图的绘制应依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了解并记录顾客的要求

如图1中右上角顾客要求框所示,我们主要应了解顾客的需求量、种类、交付频次和要求等。

•了解并画出工厂内材料流图

如图1中下部的线框所示,也是工厂内的基本生产过程,我们将能够连续进行的过程列入一个框内,无法连续的,在两框之间用库存三角分开。

•收集并记录每个生产过程的数据(数据框)

在每个过程线框下记录主要数据包括生产节拍、换型时间、操作人数、有效工作时间、设备使用率、废品率等与过程改进有关的数据。注意,这些数据应是现场收集的,而不是某些资料记载的。

•了解库存情况

小组应对所有库存(包括线上在制品库存)进行盘点,然后记载库存三角下面。注意,是点数而非查帐!

•原材料采购和交付的情况

如图1种左上角所示,了解主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

•了解、记录顾客订货、生产计划、原材料订货过程的信息传递途经及信息,画出信息流

如图1上部所示,表示出顾客订单、材料订单和生产信息传递途径和方法

•画出生产时间线和计算相关数据

将库存数量按照顾客需求节拍转化为时间,与生产过程时间数据一同画在时间线上,求出生产过程时间占整个时间的百分比。

画出的CAHC公司完整价值流现状图如图1所示。

2.3绘制未来价值流图

绘制价值流图析现状图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图析发现工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浪费,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188秒的生产时间只占整个周期时间23.6天的不到1%,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库存和等待上了。通过分析原因,找出关键的浪费及其改进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即通过实施精益生产来消除产品价值流中的浪费。分析现状的目的在于解决价值流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在未来状态图的制定中通过实施精益价值流来予以解决。

1)发现浪费

确定什么是浪费,要根据精益思维的第一个基本原则――“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个公司、部门或机构的角度确定价值”来确定的。精益生产中把浪费分为两种:即―不增加价值但目前生产、开发等系统要求存在和不增加价值且可以立即消除。

2)设计并实施精益的未来价值流的准则

我们画出价值流现状图的目的就是要使当前生产状况所存在的浪费用画图和计算的方式充分显现出来,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逐步完善。价值流图析未来状态图就是使得当前价值流变成精益的价值流。

那么,如何设计并实施精益的未来价值流呢?这里提供7个准则并作简单解释。

准则1:按顾客节拍生产

使得生产过程的节拍与交付顾客节拍保持一致,实现准时化生产。

准则2:尽可能地实现连续流动

尽量消除和减少库存和等待,这样生产过程就可以连续进行。

准则3:在无法实现连续流动的地方采用看板拉动管理

对与节拍相差悬殊,种类繁多的过程,如冲压和焊接这样的无法流动过程,采用看板管理。

准则4:努力使得顾客的订单只发到一个过程

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准则5:在价值流启动过程按时间均匀分配多品种产品的生产

实现均衡生产。

准则6:在价值流启动过程通过启动一个单位的工作来实现初始拉动

这个拉动的“动力源”一定要来自顾客。

准则7:在价值流启动过程上游工序形成每天能够制造各种零件的能力

多品种、小批量的混流均衡生产,要求上游过程通过减少换型时间和生产批量,来提高对下游过程变化的反应速度,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库存的在制品。

3)研究现状,找出差异并绘制未来价值流图

未来状态图是我们进行精益转化的目标蓝图。依照精益思维和精益价值流的准则来分析前面做出的现状图,使我们可以发现存在很多方面的浪费,以便我们去消除。分析研究现状图的关键步骤具体来讲分为8步(以CAHC公司为例);

•确定有效工作时间和顾客需求节拍

根据顾客需求量18400/月和有效工作时间27600秒/天,可出节拍应为60秒。

•确定发运过程是采用顾客拉动还是建立一个成品发运仓库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小组确定采用成品发运仓库

•确定使用连续流动的过程

将焊接、装配这些节拍相近的过程和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中间无库存)。

•确定采用拉动系统的过程

将冲压和后续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拉动系统,引入看板管理。

•确定生产需求传送到价值流的哪一个过程,即价值流启动过程

确定发运过程为价值流启动过程。

•确定如何在启动过程均衡生产

通过需求变化传递到整个过程来实现均衡生产。

•确定价值流启动量

根据顾客发运的频次和发运方式,确定其动量为20件。

•确定设计未来状态图时,为了实现精益价值流,必须改进的哪些过程

要实现上述方式,应改进的过程有焊接和装配的整合、冲压与焊接过程的拉动系统、发运过程的拉动系统、信息传递过程的改进等……

完成以上分析工作后,也就可以画出价值流未来状态图。CAHC小组所绘未来状态图如下文图2所示。

2.4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效果评估

要改进的过程已基本确定,实现过程改进可分为三步:

•将未来价值流划分成几个分价值流循环再考虑要实施哪些改进

•制定实施计划

•评估计划实施的效果

改进过程的实施采用PDCA的进程进行,该方法很多文献均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细说了。

2.5CAHC价值流图析实施中的问题和需注意的事项

•首先图析技术是发现价值流过程关键浪费及其根源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改进活动(这也是一种浪费),必须通过精益技术消除浪费,才能收到效果。

•图析准备:培训十分必要,可以避免方向性的错误。

•产品选择:在考虑产量同时还应顾及产品产值、利润及其对公司生存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价值流现状图的绘制:一定要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现状图数据的收集。

•不仅在确定产品适应找出主要因素,在确定顾客要求、过程及其参数、供应商情况时同样要找出影响本公司的主要因素,避免影响图析的效果和后续改善的方向和目标。

•顾客需求节拍应根据实际供货的历史加以修正。

•顾客拉动和成品仓库发货拉动两种方式实际上都是由顾客需求拉动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建立成品库存。在实施精益生产初期,建议采用成品发运仓库的方式,这样能够保证准时交付顾客。随着精益生产实施的深入,可以逐步减少成品库存,最终转变成顾客拉动。

2.6价值流图析技术实施效果

很多企业实施精益生产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从那里开始做,对全部产品还是某一个?生产过程还是仓库?是单元生产还是一个流?在改进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但某个过程改进了之后,与整条线配合不起来了,导致“还不如不改”的想法。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的问题。

而价值流图析技术是避免这类问题的有效工具,他从企业整个价值流出发来分析哪些过程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和改进到何种状态,这也是本文介绍该技术的根本出发点。

从CAHC公司价值流现状图和未来状态图的比较可以看出,通过描绘、分析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找到了改进点;通过未来状态图的绘制,我们确定了改进的目标。最后,通过PDCA方法进行有效实施,达到改进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能力。

就效果而言,比较现状和未来状态,明显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更大程度的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加工时间与生产周期的比例由188秒/23.6天变为169秒/4.5天,降低了生产时间和生产周期,通过生产周期的降低使得对顾客订单反应时间提高了5倍以上,这样可以大量减少库存,而库存量的减少则意味着流动资金、财务成本、产品损耗、仓库管理成本……的降低,也就意味着利润的提高,试想销售额提高5倍谈何容易,而通过改进就可以实现。

•人员的减少。焊接装配过程原需要4个作业人员,现在3个足矣。

•避免盲目生产。生产信息由原来的多头信息改为由发运过程向前传递,避免由于不了解后道过程需求盲目生产带来的“过量生产”浪费,同时有效的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要求。

•由这些变化带来的研发、试验、生产、服务等方面的改进需求,使得所有改进都能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作用,而不是表面文章,还有人的思维变化、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三、价值流图析技术的现状和未来

价值流图析法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汽车行业的一致认同,当年在德国举办的精益生产研讨会上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目前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很多企业都把这种方法作为企业价值链分析和改进的有效工具。

成功实施价值流图析的企业业绩证明,有效实施价值流图析技术,可以:

•消除50%以上的浪费过程/步骤

•产品形成周期较当前价值流状况减少1/3以上

•需求变化的幅度从30%左右降至5%左右

•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因为质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

•由于实施小批量多品种,增加了运送的次数,这样物流成本会有所提高,但整个价值流的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以上我们所介绍的价值流图析,是在工厂内的使用的技术。我们知道,几乎所有产品都不能在一个工厂内完成,其价值流一般都要经过若干个工厂、供应商,甚至这些工厂在不同的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那么要使产品价值流真正实现精益,仅对一个工厂进行价值流图析虽然可以消除这个过程中的浪费,但要完全消除浪费,就要对整个价值流进行分析。

为此丹尼尔・琼斯和詹姆斯・沃麦克教授(改变世界的机器和精益思维的作者)编著了一本适用于整个价值流图析的书“Seeing the Whole”。这本书在价值流图析(Learning to See)的基础上,将价值流从工厂扩展到整个产品实现的价值流。

扩展的价值流图析原理上与工厂内价值流图析是一致的,区别在于:

•每个工厂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

•较工厂内价值流图析更为复杂

•物流更为复杂

•信息流也较工厂内价值流更为复杂

•考虑的方面更为全面

•可以消除更大的浪费

但是从扩展的价值流图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是建立在工厂内价值流图析的基础上的,因为:

•每个工厂的过程直接影响到全价值流

•扩展价值流图析中实现连续流动、拉动以及均衡生产建立在每个工厂的实施基础之上

•图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基本相同

与所有技术一样,价值流图析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仅在图析范围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在图析内容上也有发展,这里通过图析分析了物流和信息流,有关专家目前正在考虑资金流动的问题,相信不久会有新的方法出现;此外由于价值流图析是实施精益生产的有效工具,那么随着精益技术的发展,在价值流图析过程中也会有新的东西不断补充进来,使得价值流图析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实际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消除浪费,实现全过程精益化。当前精益生产已为企业所广泛接受,从最高管理者到每一位员工都愿努力消除各种浪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苦于无从下手,或实施以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价值流图析技术正是帮助人们有效实施精益生产的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把精益思维的基本原则融于改进实施过程之中,帮助企业进行系统化、持续化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不仅能够消除浪费,而且能够消除产生浪费的根源,使其不至于卷土重来。

实施价值流图析技术过程必须充分尊重人的因素,应相信员工能够充分地理解精益思维的理念,在形成精益价值流的过程中充分合作,改变原有的习惯,不断发现浪费、消除浪费并从中获益。公司是最大的受益者,来自多个方面――竞争力的增加,利润的增加,信誉的提高以及内部员工之间的信任和团结……

如精益思维第5项基本原则所言,精益生产要不断追求完美,价值流图析过程中未来状态实现之日,也就是成为此时现状图之时,未来状态转变为现状的循环是没有尽头的,价值流的改善应成为任何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之一,无论其产品是硬件、软件还是服务,也无论该企业的规模、水平如何……正如我们反复发现的那样,当你在一个循环中消除了一些浪费,在下一个循环还会发现更多的浪费等着你去消除,精益生产的实施就是消除这些活动的不断循环。

前面曾提到过,精益生产不仅仅是汽车行业的生产方式,而是适用于所有的企业。对于任何企业,获得其价值流的方式都是相同的,即从你的公司上游向下游扩展,直到从“原材料的分子到交付用户的成品”。那么价值流图析技术作为精益价值流实施的有效工具,将为每个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2篇

陆君伟:著名实战派生产管理专家、中国职业经理人认证实战导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培训师之一。先后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过厂长、企业管理经理、生产总监、常务副总、总经理等高级管理职务,从事过生产、计划、质量、设备、物资、行政等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企业实际管理经验。善于根据企业现状结合自己丰富的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解决具体问题,先后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外企、国企、民企等做过管理咨询及培训服务,效果明显,深受好评。

如果一家企业每天都处在巨大的浪费之中,你很难想象它还可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企业赚钱都这么辛苦,谁还舍得浪费?可事实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企业确实都处于巨大的浪费中,或许只是你还没有意识到。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现状吧!各工序旁摆放着大量等待加工或已加工的零件、在制品;仓库中存放着可供3、4个月用的原辅料;随时可以买到的普通包装箱却半年前就一次性采购一大批,再慢慢逐月使用,等等,这些无疑都造成了企业巨大的浪费,包括场所浪费、租金损失、流动资金被占用、过期储备的报废、无谓工时的发生、管理成本的增加,等等。

认识到这些,也许你就会明白,在我们的生产管理现场“浪费”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这里的“浪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另一种则是,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但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这也构成了一种浪费,并且这种浪费在很多企业往往被忽略掉。

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浪费”可以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究竟又应该如何有效识别这些“浪费”?它们产生的根源何在?具体又应如何有效改善或消除呢?

针对以上问题,本期聪明管理栏目,《中国制衣》特推出“如何有效消除生产管理现场的N种浪费?”专题,采访业内著名实战派生产管理专家陆君伟,给企业有效改善或消除生产管理现场的N种浪费出谋划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借鉴。

浪费一 库存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物品积压,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使“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掩盖了生产设备能力及人员真实的需求量;物品的价值减低,变成呆滞品;物品大量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产生根源:原料、在制品、成品等超过了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最适宜量,从而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有效消除库存浪费, 陆君伟认为,首先就要认识到“库存是万恶之源”,要探求必要库存的原因,合理使用库存规模,降低库存,以实现设备布置流水化,达到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均衡化生产。

除此之外,陆君伟指出,降低库存还是曝露生产现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更多的浪费。并据此举例,“车间生产线因故障而停产一小时,如果目前车间有两小时的库存量,事情可能不会报告给中高层管理人员。但是,如果车间库存仅为半小时的产量,那么,就会发生无法向客户或后道工序交货的问题,就会造成大的混乱。所以,两小时库存可以掩盖停产的问题,而半小时库存就会使问题表面化,就会促使企业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因此,陆君伟建议企业,应尽力将各种生产管理活动都变得“可视化”,用“一望而知”的颜色、形状、位置和独特的“看板”来区别和显示车间内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规格、每一种状况,以便使所有现场人员能够在一目了然的环境下迅速发现各种异常和浪费。

浪费二 等待的浪费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员工在工作量少时,无所事事;工作量多时,忙忙碌碌;制造通知或设计图纸未按时送达;设备故障维修造成生产停滞;质量不良自动停机造成员工作业停顿;物料供应或前道工序能力不足造成待料,等等。

产生根源: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员工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无事可做,造成等待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等待的浪费,主要是要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弹性生产系统实施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实现设备小型化、专用化,并减化管理层次,把复杂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陆君伟表示。

并举例道,自己曾在一个某人数不到500人的工厂,看到生产线因故需要补领10个A料,于是就开了一张补料申请单,最后辗转地经过班长、组长、课长、厂长这几道关卡签署之后,才被送到仓库去领料。

而为什么要经过这么多关卡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有这样的组织系统。

企业为了运作上的需要,往往会成立一些部门与层级。当有事情要处理时,这些层级与部门之间为了彼此留下记录,难免会出现文来文往的程序。陆君伟对此表示理解,但同时认为,这些层级如果过多,不但会造成企业作业成本的增加,更会影响到作业的时效。“而这也是造成企业等待浪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除去以上改善对策, 针对等待的浪费,陆君伟还给出了以下问题供企业自检:⑴对于等待的发生和改善的过程是否都有记录;⑵在标准作业中,如发生很短的延误,作业人员是否会在互助区域内采取互助,以防止等待的发生;⑶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和机制(有分寸的互助);⑷前道工序的零件或材料断档时,作业人员是否空手等待;⑸后道工序发生问题,作业无法进展时,作业人员是否空手等待。

浪费三 搬运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物品摆放不当,增加重复无用的搬运;设备及布置不合理,搬运路线过长;物流组织不合理,中转环节过多;工作设计不合理,反复移动;检验状态标识不清,增加区分和移动工作,等等。

产生根源:不但搬运本身不能产生附加值,而且还造成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浪费等不良后果,不仅增加了搬运的费用,还造成物品在搬运过程中的丢失或损坏,由此造成搬运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搬运的浪费,陆君伟指出,首先就要确定搬运的方法与规则,如路径、时间、内容、量、场所、方法、人员等;其次是选定合适的搬运工具、搬运车,如型号式样、大小、易用性、维护状况等;最后是产品、零件的容器,除特殊情况外,都可统一规格及体系化。例如,将所有的箱子都按标准码放,这样无疑易于搬运。并表示,虽然大部分人都认同过多的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但也有人会认为这是必须的动作,因为如果没有搬运,就难以继续下一个动作。但针对一个具体的加工工序,究竟多少次就是过多的搬运,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都默认它的存在,而不去设法减少它。

对此,有人想到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但陆君伟认为,这种方式仅能称之为花大价钱减少体力的消耗,而对于搬运本身的浪费却并没有消除,反而使之隐藏了起来。“因为搬运的浪费如果分解开,又包含了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陆君伟解释。

“此外,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运的情况下,重新调整生产布局,也是有效减少搬运距离的一个有效方法。”陆君伟表示。在以前对企业进行走访时,陆君伟曾对某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段时间内的总生产工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在实际作业时间减少的同时,其总工时却在增加。经仔细分析后发现,原来是工序间的运输工时居高不下。于是,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运的情况下,陆君伟将该企业的四个车间合并为两个,并将一些半成品的加工由原来在别处加工变为了在生产线旁进行加工,结果大大减少了搬运。

浪费四 品质不良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不良品返工使企业相关成本增加,例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随之相应增加;出现废品后,不仅对废品本身的处理是一种浪费,而且当客户退货时,还需支付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质量问题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的降低,而失去信誉,无疑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对市场宣传的无形成本也会加大。

产生根源:企业内部出现不良品,在对其进行处置时,在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都是由此造成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品质不良浪费,可以通过制定彻底消除不合格品对策,以‘现场、现物、现实’为内容的‘三现主义’原则,迅速采取措施。” 陆君伟表示,“不仅要及时处置,还要通过‘5why’法,反复问5个为什么找出真正原因,从原因入手,防止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同时,企业生产线还要设置自动化装置,应用目视管理,只要一出现不合格品就自动停止。”

除此之外,陆君伟指出,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之一就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消除、减少一切非增值活动,例如检验、搬运和等待等造成的浪费,具体方法就是推行“零返修率”。必须做一个零件合格一个,一次就做好,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的源头就杜绝不合格零部件、原材料流入生产后道工序,追求零废品率。

而针对产生品质不良的原因,陆君伟建议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⑴作业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⑵全面品质管理(TQM);⑶品管统计手法(SQC);⑷看板管理;⑸首件检查;⑹不制造不良的检查――源流检查、自主检查、全数检查;⑺防错防呆法;⑻品管圈(QCC)活动。

浪费五 动作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工作状态;不明确的工作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重复不必要的动作等。

产生根源:工位、物品、设备等布置不合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不合适,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动作浪费,陆君伟指出,应该运用现场ABC法,消除作业人员无目的的来回走动,不允许做标准作业规定以外的事。还要消除标准作业设定顺序中来回交叉的路线。而在难以判断或产生异常时,作业人员要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此外,在生产线作业中,还要去除取放不需要物品的动作。

同时强调,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时,还要注意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来改善工作人员的动作,以消除动作浪费现象。具体如下:

⑴ 缩短距离。具体来说就是把原料或制品放在手指动一动就可以够到的地方。“这可能有点困难,为此,工作台就要做成弧形,制品要放在垂手可拿的位置。” 陆君伟表示。

⑵ 两手同时使用。陆君伟指出,以一只手辅助另外一只手工作是不能被称作“同时使用”的,这时,首先就需要研发出用一只手就能进行组装的夹具,然后再双管齐下,就可以用两只手同时做两样东西。假设在25厘米的距离内两手可以同时对称并灵活使用,就会是单手工作效率的两倍。这样一来,作业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⑶ 减少多余的动作。除临时放置、倒换左右手等显而易见的动作浪费外,陆君伟认为,过分谨慎的变换方向、目不转睛的查看、担心疏漏而过分操心等也属于动作浪费现象。对此,他强调企业一定要以一种想方设法让作业人员能够更加轻松工作的心情来观察、改善作业环境,以减少多余的动作。

⑷ 轻松工作。针对这点,陆君伟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思考:在作业方面有没有难受的姿势?有没有工作节奏杂乱无章的因素?等等问题,来帮助员工以轻松的状态完成工作。

浪费六 过分加工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没有严格执行工艺,或者工艺本身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因而造成加工工时过多,损坏加工设备及工具,水、电、汽等能源过度消耗,降低工作质量等的浪费;多余的加班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同时增加管理的费用;对一些无用加工程序未能进行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

产生根源:加工作业中做了与工序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过分加工的浪费,陆君伟指出,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于习惯性进行的预备加工、试加工、粗加工、前处理加工、后处理加工、修正加工等,要努力逐渐使之缩小乃至废止;第二,对习惯性的检查、记帐等工作要不断更改、修正,并要考虑在加工工序之外的其他地方进行检查与包装;第三,在手工作业中,要想办法研发应用独自的专用器具,以有效地将人的作业机器人化、自动化、机械化。

此外,陆君伟建议还可通过多问自己一下以下问题,来帮助避免过分加工的浪费:⑴能否去除次部件的全部或部分?⑵是否确实了解客户的需求?⑶能否把公差放宽?⑷能否改善材料的回收率?⑸能否改变生产方法?⑹能否把检验省略掉?⑺供应商是否适当?

与此同时,陆君伟指出,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精益生产的工具来解决重复生产问题。比如,科学的生产工位自检。并据此举例,有家企业主要生产出口产品,对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品质部要求生产部门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自检。但在观察其生产线时,陆君伟却发现,生产部并没有做到自检,结果很多品质不良的产品被生产出来,需大面积返工。针对这种情况,陆君伟提出生产部门必须要完成自检动作,并且要由QC严格监控把关,并要做好自检纪录。结果情况大为好转。

浪费七 制造过多或过早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企业超出市场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成为库存,造成材料费、工时、水电等的浪费;比客户需要的交货期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结果增加了成品库存及由此导致的搬运、堆积的浪费。

产生根源:生产超额完成任务,过多的制造和提前生产,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生产过多、过早同样都是浪费,但企业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工序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过多与过早生产呢?陆君伟认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企业往往不明白这是一种浪费,反而认为多做就能提高效率,提前做好就能减少产能损失,认为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显然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这很明显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因为供货周期是与整体配套量而不是部分工序的效率与产能相关联的。为了看到更多的效率与产能,部分工序生产过多与过早,但配套量却没有增加,对客户的供货周期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仅仅是增加了库存量。这无疑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

针对这种浪费,陆君伟指出,一定要对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实行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要实施看板管理,没有看板绝对不能生产。此外,还要保证生产计划数和产出数相符合,进行均衡化生产。

浪费八 管理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企业职能重叠、人浮于事;员工工作主动性不强,等待上级指示;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造成管理的无序,等等。

产生根源:员工积极性不高,自主管理能力不强,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管理浪费,陆君伟强调,企业应该具有合理的管理规划以及相当的预见性,并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协调、控制和反馈,从而减少管理浪费现象的发生。并指出,通过导入6S、TPM、JIT等精益生产方式,明确哪些是高价值与低价值的工作,包括应用20/80及目标管理方法,做好时间管理工作,加强中基层管理人员技能培训,增强企业凝聚力等,都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同时,陆君伟指出,对比前面七种浪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要严重的多,而解决起来也困难的多。“因为前七种浪费大多可以被量化,而管理工作却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弹性,要进行量化和细化相对比较困难。而且它们中大多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即使上级要求,也是紧一阵后松一阵,形成反复。如果不能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是很难持续有效地长期开展下去的。”

因此,陆君伟提醒,企业如果抱定了决心,要彻底消除管理浪费,就一定要对经营管理革新活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一旦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就很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所以,企业一定要鼓足勇气,从消除点滴的管理浪费做起,向着经营管理革新的目标一步步坚定不移地迈进,这样才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现场问题小问答

在当前用工荒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少人化”?

“少人化”是指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改变,经过详细的产能分析评估后,绘制人机配合作业组合图,并依此分配适当人数的作业员用来从事所需要数量产品的生产活动。其目的就是让每位作业人员都能发挥出100%的工作效率,从而杜绝“闲人、闲时、闲事、闲设备”等各项浪费的发生。

“少人化”技术作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即按照每月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增减各生产线及作业工序的作业人数,以保持合理的人数,从而通过排除多余人员来实现成本降低。这里主要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少人化”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善来实现。

要实现“少人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彻底进行作业改善,下一步才是设备改善。如果为了节省人工,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购买自动化设备或进行设备改善的话,其结果将不仅不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反而会由此增加成本或招致生产资金的无效使用。

第二,只有将“人数”而不是“人工”降下来,才可能降低成本。

在人工的计算上,有时会出现0.1,0.2,0.3……这样的小数,但实际上,即使是0.1个人工的工作,也需要1个人,而不可能是0.1个人来完成。因此,即使工作量从1个人工减少到了0.1个人工,其结果也不能带来所需人数的减少,达不到降低人工费用的目的。所以,只有将“人数”,而不是“人工”降下来,才有可能降低成本。

第三,“省人化”≠“少人化”。

“省人化”是指通过调整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合理配合来减少人员数,但是浪费的动作并没有彻底消除。例如:通过1人看管多台机器来减少人员数。而在“少人化”概念中,除了单纯的人员减少外,更多含有根据需求变动能调整人员数的非定员制概念。因此,精益生产关注的是“少人化”,从而避免由需求的浮动带来的人力上的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工厂为了做好“少人化”的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与做法,尝试由多方面同步着手推进。除了进行生产人员的裁减与缩编,还可以引进机械化和自动化机器设备,以此达到“省人化”与“少人化”的效果,甚至是“无人化”的最高境界。

在客户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均衡化生产?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遇到这样的难题:消费者的口味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的方向发展,引起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所能接到的订单,品种要求越来越多,生产数量却越来越少,交货期越来越短。

均衡化生产是实施准时化生产方式JIT和看板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是指企业采购、制造以及送货的整个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采用均衡化生产意味着最终供货与需求相适应,同时从需求开始进行拉动。成衣线在向前道工序领取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部件,生产各种产品。为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必须要加以考虑,然后,才能将其体现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之中。

生产均衡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例如,可以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赢得抢占市场的先机;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缩短每个产品的制造周期,等等。

通过均衡化生产,任何生产线都不再是大批量地制造单一种类的产品,相反,各生产线必须每天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混流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柔性,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为了实现这种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的均衡化生产,就必须要缩短生产前置期,以利于迅速而适时地生产各类产品。同时,为缩短生产前置期,就又必须要缩短设备的装换调整时间,以将生产批量降低到最小。

何为“一个流”生产?其与大批量生产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一个流”生产是指从投入原料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产品实现单件流动,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不落后,按照节拍生产,一个一个流动的生产方式。它是精益制造中实现均衡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准时化生产JIT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在制品积压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半成品在生产线上的积压,实现物流的快速流转。因为客户关注的是成品交期和质量,他们往往不关心在制品的生产状况。过多的在制品积压,不但占用公司大量的资金,还将延长产品的生产周期。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3篇

一、在《动物保护法》草案公布后,现阶段倍受人们关注的保护客体

今年九月,我国公布了《动物保护法草案》。人们对此草案的出台形成了两个派系,赞成及反对的声音来自全国各地。这两派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看法及立场,即动物保护法是否应纳入我国法律体系以及人对动物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应受法律限制。这其中包含了对虐待宠物的惩罚和屠宰牲畜应采取人道手段以及如何来处理那些流浪猫狗等一序列问题的规定。

早在2008年,我国就动物保护法律建设性问题在北京举行了国际性研讨会,这体现了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动物的保护及管理。加强动物保护的法治建设,既可以体现我国对动物保护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兼顾精神文明建设。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国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类和动物的和谐状态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其对整个社会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动物保护法在欧洲国家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他们这些国家在动物保护法律方面比我国先进,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比亚洲国家的人们要强些。毕竟他们在这个法域里是比较成熟的,人们的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般共识。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到有关动物保护方面的只有:1、《刑法》,只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有明文的法律规定及违反此法的相关刑罚处罚【3】;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4】。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一般动物的保护意识也开始在大众中逐渐得到认同并受到关注,动物保护法也因此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当我国《动物保护法草案》公布后,人们将受此法保护的客体大多数理解为狗狗猫猫,即家养宠物以及生活在居民环境周边的流浪猫狗这个范畴,同时《动物保护法》对此类动物所作出的篇幅也最多。这种现象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动物保护法要保护的一般是那些生活在我们人类生活周围的动物。根据就近原则,这些动物是人们在自己生活中可以接触得到的,并且经常受到人的行为影响的动物。因此,我们需要理性化、人性化地协调人的行为与这些动物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处理好这些就近的动物之后才有可能关注别的领域里的动物。因此,《动物保护法》草案出台后,人们最关心及争执最激烈的也就是这些家养的宠物猫狗与流浪猫狗的问题。至于应以何种人道的方式宰杀那些被饲养在棚里的动物(即后期成为人类肉类食品的动物),人们现阶段不是很关注。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已被商业化了(即从这些动物的出生到死亡),确切地说它们是生产线上有生命的产品。因为不管是在国内国外,人们一般看不到它们的生命过程(即从开始的饲养棚到最终的宰杀场),所以即便宰杀过程很残忍,人们对此也感触不深。例如法国鹅肝残忍的制作过程【5】。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等待宰杀的那些动物它们其实也是有血有肉、有神经、知疼感喜的动物。这就是中国人所谓的眼不见,心不烦。而关于对所有野生动物的保护则有赖于国家的相关法规及条例的健全(如禁止猎捕猎杀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违反者应受到何种处罚等)。因此,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自然就是那些宠物猫狗方面的问题了。但流浪猫及流浪狗其实与人们所饲养宠物的特性相差并不大,所以它们同样能牵动那些关注动物福利人士的心,同时它们的存在也会令那些受到干扰的人们或是厌恶那些流浪动物的人们产生反感。当然,《动物保护法》实际需要调整的及涉及保护的客体超出了这些人目前关注的范围,即涉及面更广,而不只是这些接近民生的动物【6】。

二.如何正确看待《动物保护法》超前说与滞后说

动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关注动物的生存状况,保护它们免受不必要的痛苦和虐待,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文明。不仅欧美各国有动物保护的法律系统,我们的亚洲邻国以及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也都有动物保护法。我国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但其主旨纯属保护和更好地利用“资源”,与保护动物受到适当照顾、免受虐待与痛苦无关。所以自从《动物保护法》草案公布后,中国国内民众及国外人士对我国即将颁布此法道出了不同的心声。

(一)《动物保护法》在中国实施持超前说观点者的理由及论据:

我国有部分学者及部分民众认为,此《动物保护法》的颁布在我国现阶段不合时宜,脱离了中国国情。“动物被赋予权利,有其必备的历史条件:首先是中产阶级兴起,一些动物由役畜变为宠物,人与动物的情感联系加强了;其次是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使人权有了一定保障,然后始能惠及动物;第三是保护动物权利的社会共识,没有保护动物权利的社会共识,法律就不会得到普遍遵守。不具备这些经济社会条件,即使进行立法,最终也是纸上谈兵。选择一个国际场合公布立法建议稿,体现了法律专家的‘国际视野’,但有国际视野的法律专家可能忘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有8亿农民,而农民与动物关系复杂,其中既有人对动物的悲悯,也有人对动物的工具性、物质性利用。在城市,人的权利意识刚刚觉醒,人对动物的权利意识自然还很淡漠。保护动物权利,需要价值观念、法律制度作为前提,但真正的基础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对动物权利与福利的保护,是在人权得到保障、福利国家成为现实之后,人的权利和福利向动物世界的自然‘溢出’。中国刚刚解决人的温饱,人的就业、居住、卫生、出行乃至丧葬问题成堆,要同时承认和保护动物权利与福利,确实不切实际。所谓法律,并非人的发明创造,它应该早就存在于社会风俗、习惯、道义中,立法只是对法律的‘发现’。如果城乡居民爱那些动物,在迫不得已时必须按照习惯处置那些动物,而法律专家弄出一部法律禁止那样做,那么很多国人就会一夜之间变成法律上的罪人。这样的立法,显然就不是对法律的发现,而是一种专家专断意志,是对西方制度的生搬硬套。这不是说,中国不应当立法保护动物,而是说,中国城乡之间、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都不宜出台法典式动物保护法,对人们要求过多过猛。可以针对动物实验、工业屠宰、动物园及演艺业等,先行出台行业性动物保护规范,有条件的可以专门立法。城市可以完善养犬法,可以将养犬法规拓展为保护宠物的法规。但所有的这些法律都一定要有可操作性【7】”。

(二)《动物保护法》持滞后说(即支持实施此法的学者)之所见:

动物福利法在西方国家已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动物福利作为道德问题在西方成为社会意识和广大公众关心的社会运动却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而动物法作为一门学科更是近几十年才新兴的法律分支。所以动物法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今在中国,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观点是动物法和动物权利在中国现阶段太超前,为时过早。“人们认为现在制定动物福利法不现实,即使制定了也无法实施。人们常常说,人的福利、人的法律及权利还顾不过来呢,哪能顾得上动物。然而,动物保护立法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普遍实施,不仅在欧洲各国,而且在许多亚洲国家均有动物福利法,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就为时过早、超前呢【8】”?常纪文教授主张中国在努力考虑和探讨制定动物保护法的同时,需要对动物的地位进行广泛的公众讨论和知识界的探讨,相信对动物福利理念的公众探讨和普及教育将有助于中国的立法,同时也将确保普通国人和知识界重新认识动物作为有感知生灵的地位并接受作为伦理道德关注的动物福利是21世纪中国社会进步的上一个台阶的新观点。“不管我们现在是否贫穷,不管人权得没得到保护,我们都要人道地对待动物,这也是人权保护的一种延伸【9】。”

(三)笔者本人对此所持的观点:

在此,笔者本人也非常赞同常纪文学者的观点。在欧洲传统的道德观是基督教的道德观,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动物和人类是上帝在不同阶段先后所创造出来的,都同是“上帝的造物【10】”,从这个信仰上来说,这两者的关系从“在上帝面前平等”演化成“生存权的平等”。在上帝面前,人和动物都是他创造的生物,人与动物在世界上均应有生存权。虽然人类强于动物,但强者应该保护弱者是人类文明进化高尚之处。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中,以天地人和为人类思想最高境界。印度名人甘地曾说过:“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和道德进步的标准可以用她对动物的态度来衡量”。结合国外在此法领域的成熟发展以及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思及对生命的重视,显然我国在现阶段出台《动物保护法》是比较滞后的。尽管我国经济整体水平还不谈不上发达,但出台一部《动物保护法》难道就会阻止或影响中国现在经济增长的步伐吗?在笔者看来,人道地对待动物与我国经济状况绝不是个难以化解的矛盾体。打个比比方来说,这就像我们对幼儿的教育一样,不因为他们不会说话也不会明白大人的话以及不识字和分不出人间是非而不给他们交流和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还是很乐意地尽一切可能让他们明白人们的语言及风俗习惯,让他们能在我们父母及社会现有的条件下快乐及健康成长,而不是等他们自己具备了这些自身条件才积极地配合他们。同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中国经济不发达,所以不能在此法领域效仿西方发达经济国家超前颁布动物保护法。动物保护立法绝不意味着向西方盲目靠拢,这些理由都是说不过去的。任何法律的颁布实施到该法的稳定与成熟都是需要经过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动物相对我们人类而言是弱势群体,很多情况下它们的生与死掌握在我们人类的手中,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中国是时候该填补这个法律的空白领域了。万丈高楼平地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法律的完善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当人类的行为违反人类道德,仅依靠道德及社会舆论又无法制止这种行为的蔓延及恶意传播时,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让法律成为其最后一道阀门也是最难逾越的屏障。所以保护动物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体现,也是人类义无反顾的责任。

三、如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体现动物的法律地位才能更确实有效地保护动物的生存权

(一)动物的法律地位在一些国外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在动物福利立法建设中,动物应该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而受到保护。《德国民法典》规定“动物不是物”【11】,这一定语没有全面的解释清楚,动物在人类的法律体系当中它到底是什么。又如《俄罗斯民法典》规定:“动物是物权的客体,并不意味着权利人能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役使动物,而应该受到合理限制”和“在行使权利时,不允许以违背人道原则的态度残忍地对待动物。在动物受赔偿的问题上,要注重动物的生命价值,不能单纯地以动物市场的市场价值来界定赔偿标准【12】”。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是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动物究竟是继续作为法律关系保护的客体加以保护,还是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来加以认定。因此动物能否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成为了法学讨论的焦点,学者观点大致有三种:1.是动物依然是法律关系的客体;2.动物可以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3.动物是类主体或是准主体。不难看出此三种观点是基于不同的思考方向而形成的。

(二)笔者本人对此所持的观点:

笔者则认为动物不可能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因为法律毕竟是人的法律,法律关系是由人类行为而形成的关系,即由人类相互行为所产生相应后果的各种法律状态。而动物怎么可以和人同为法律关系主体呢?动物的权利最终还是有赖于人的行为及意识得以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动物只能属于被人类所保护的客体这一形式体现在法律当中。因此,动物成为法律保护客体的规定应该在不同的相关法律部门中有相应的明文规定,如《刑法》、《民法》、《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各地方政府单行条例等等法律法规,其内容应相互一致,不得相互抵触。也可以考虑是否将虐待动物行为列入我国刑法领域或单独进行立法,以此来规范及制止残忍虐待动物的行为,更有效地保障及保护动物的生存权。保障无辜的生命免受来自人类无理和非人道的侵害及剥夺。

因此,也只有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才能确实保护动物的生存权不受人类无谓的侵害及剥夺。在诸多国际社会动物保护法中,禁止虐杀动物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底线规则,其理念是尊重动物的生命及保护动物的权利,并将保障满足动物的基本需求纳入到法律和司法制度中来,通过法律的强制手段使人类承担起保护动物的责任。“而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保护自然),最终是出于对人类全局的,长远的生存利益的终极关怀【13】。”现在生物物种在逐渐消失,对整个生物金字塔即食物链来说都是一个阶梯式的毁灭,也就此可断言:“在世界上生物消失之日,即是我们人类的灭亡之时。”毕竟动物为我们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及牺牲是无法用统计学里的数字来恒定及衡量的,从物质的供应到精神的供应…是无法估量的。例如导盲犬对残疾人的帮助、警犬对国家警务工作及边防工作的贡献、看门犬对单位及家庭的财产安全起到的作用、宠物在带给人类的精神快乐的同时人们也被他们那忠诚及知足的特性所影响着从而优化及促进了我们人类性格的不足及缺陷…等等。

四、我国动物保护立法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及为何地方性《饲养宠物法规》难以见效?

我国的动物保护、管理立法体系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缺乏一部综合性的动物保护基本法,动物保护法制系统性不强,制度建设不周全,难以对所有的动物予以应有的保护;二是立法目的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继承和发展了几千年的怜悯生命的道德传统,没有体现中国加入国际组织或者签署国际条约、宣言的有关保护生物内在价值的要求,难以处罚一些遗弃或者虐待动物、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不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三是没有充分响应国际上动物福利贸易标准建设的要求,难以逾越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动物福利贸易壁垒【14】。

近年来,我国社会频频出现的“活熊取胆”、“活猴取脑”、“硫酸伤熊”、“虐猫事件”、“虐狗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引起了社会及媒体的关注,严重损害了国家及国人的国际形象。一些行为是为了经济利益,一些行为则是为了满足特殊心理刺激。人们不难发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这么先进及文明的时代,竟有那么多的动物在苦难场承受着来自我们人类的折磨及残杀!这无不与我国有关于防止动物虐待的动物保护法还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有关。依照现在的动物保护法规定,无任什么人采取何等残忍的手段来虐杀动物(除珍稀动物外)都不违反法律,只是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不妨试想一下,一个践踏无辜生命的人,怎会在乎社会舆论呢?行为人的恶行还经常明目张胆地经过电脑终端服务器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出现。其缘由便是目前我们国家在动物保护法域里几乎时处于无法可依的空白状态。而今老百姓支不支持动物保护立法呢?今年6、7月份的时候,部分网站搞了民意投票,有80%的投票网民赞成立法,有75%的网民赞成对虐待动物致死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民意非常高。网民是社会中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人群,这说明立法既是理论需要,也是现实需要【15】”。然而我国动物保护立法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此法在中国是起步阶段,很多条文的规定也许不能被人们所能接受,这其中也有包括了一些动物爱心人士对此法规定的不满声,他们认为在短期限内如果没有被人收养的动物由相关部门的兽医人员实施人道处理(即安乐死)的规定极不合理,表示强烈抗议的同时也有众多爱猫机构或人士已经纷纷展开行动向草案组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动物保护法草案的第八十四条(巡查和流浪犬、猫的收容)——按照这个法律,流浪猫狗的存在是非法的,一经发现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有权利捕捉送进所谓的留检、收容所等待领养,如果无人领养便要被处死,而这个过程只有15—30天。试问这是保护还是屠杀!因为没人要养就该死么?【16】”。相反地,有人也极力反对此法的出台,这其中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法典式动物保护法在中国应该缓行【17】”。

(二)我国在此法领域内没有一套健全的机制及专门机构来对即将实行的动物保护法进行专门的监督。

(三)我国大多数民众对动物生命的尊重及如何保护动物的生存权几乎没有概念,甚至有些市民对此法的观点很极端,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他们不希望此法出台。自从9月18日《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正式对外公布,作为该法案的首席起草人常纪文教授说:“我昨天晚上又接到了威胁电话,一上来就骂,说我是神经病,我现在真的很愤怒!”更有甚者当即拿起手机给常纪文的助手发来短信:“你很无聊”,“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鄙视你一万年”!”这个低调温和的学者被瞬间抛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种种非议甚至污言秽语,保持沉默显得很难【18】。颁布此法难道就真的这么难吗?其实推敲后不难得出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人的生活经济来源是要依靠动物来实现的,毕竟无论是在中国及外国,人类许多的物质来源于这些动物,换而言之:这些物质的来源是以各种动物经过人为处理后所形成的各种生命状态为代价的。然而《动物保护法》的实施对这些群体而言是给他们在大刀阔斧的经营及牟利时带上了一把受到法律制约的锁链,令其行为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无所忌讳。另一方面,也许可从侧面反应出为何人们对这个动物保护法存在两种看法。对此我们首先应弱化这种强烈的反对声,然后再将此种反对声音慢慢转化为支持声。这个转化过程在中国也许需要时间来慢慢推动。不管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出来表态的这些人其实还是十三亿国人中的少数,而大多数国人则对《动物保护法》草案乃至今后此法的正式颁布到实施也几乎漠不关心,这就涉及到以后该法在社会上的实施效果及司法障碍问题,即该法是否能被大多数(大到城市小到乡村)的老百姓所接受并形成一般法律意识。因此,加大《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很有必要。

(四)地方法规对宠物饲养规定这块立法不合理,缺乏可实际可操作性,办理狗证猫证收费标准过高,对宠物随饲养人迁居到别的城市时,有关手续过于复杂且收费标准过高,宠物运输费标准过高,因此导致了不少流浪猫流浪狗的孳生。(这是因为与宠物为伴的人往往生活来源不丰富且多为寂寞孤独之人,即大多数是老人)

(五)收费金额的流向不明,监督管理职能不明,司法力度不强。对于这些专项收费的流向是否应该用于专项与动物有关的事业建设,在我国还没有明确及定性

五、依据本国国情,通过完善我国国内立法及借鉴国外经验来促进和协调动物和人的和谐相处

笔者拙见如下:

1.加大司法力度,对于无谓虐杀动物者应一律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毕竟法律的颁布是为了实施以限制及禁止某种行为的发生而不是为了流于形式。

2.启动群众监督制度,实行匿名举报电话及邮件,制定奖惩制度。发动群众的监管力度及积极性。

3.明确动物保护法的职能机构及司法程序。

4.结合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饲养宠物法规》来限制及规范饲养人的饲养行为,使其饲养行为符合我国的相关政策。

5.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严格的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的相关数据并存档,每年向中央相关职能部门汇总一次,这样就可以知道我国宠物的整体数量及其变化,从而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宠物过多繁殖。

6.严格审批动物及宠物繁殖基地公司的成立。即繁殖基地的繁殖计划也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许可,从源头上控制城市宠物以及流浪动物数量的急增。制定一套严格的动物繁殖基地经营法规体系来控制各繁殖机构盲目进行繁殖计划。

7.繁殖基地应按规定将出售的宠物动物进行归档,并上交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登记,这样有利于明晰宠物的个体流向,形成一个联锁档案机制。

8.没有被注射疫苗的宠物猫宠物狗严禁在市场上待售,被出售的宠物狗或猫应佩戴标有宠物身份代码的胸牌(即宠物在出售时,胸牌已在网上注册并登记了买主的信息)。

9.进行法治宣传及编制相关教科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正确了解及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灵,毕竟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是关键。突出人与自然的重要性,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的对人类的益处。

六、如何规范人们饲养宠物之行为及如何处理好“寄”生存在人们生活周边的流浪猫狗

人们是否应该有养宠物或动物的权利以及人们是否有反对养宠物或动物的权利呢?在我国目前的现状下,只要饲养人所养的宠物或动物没有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权益时,他人是没有权利来反对饲养人的饲养行为的。因此,目前动物保护法急需处理的动物问题首先是那些被人类饲养的宠物以及寄生存在人们生活周边的流浪猫狗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处理这两类动物呢?

(一)首先应规范对宠物的饲养及管理(即对宠物狗及猫的规范管理).

对于被人饲养的宠物,除了需要我们对国人进行教育外,用法规来规范饲养人的饲养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即严格又要可行的法规是必要的。目前我国各地区都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规范此类行为,即便是有也大多流于形式,难以实施及操作,主要原因是法规制定不合理,民众不愿配合,司法力度不强。其次是饲养人的饲养意识比较散漫及薄弱,也没有饲养人应尽的责任及义务的概念。根据我们立法的原则是既要保护人类及人类环境又要保障动物应有的生存权。笔者拙见如下:

1.对职业性饲养动物人的资格及场所的规定及限制

2.规定以家庭为单位来限制被饲养的动物数量。

3.饲养人必须为动物提供足量的、质量好的、适合卫生的食物和水及提供适宜宠物场所供其休息及活动。对宠物不能进行心理吓唬。

4.对宠物的管理(办证、及收费政策应该改革、打疫苗、绝育应纳入到强制行为)。

5.对宠物培育机构及销售市场的数量的限制及经营规范的规定。

6.对宠物医院的资格审批及经营性质的限定及按规范职业。

7.宠物致人伤害的应该如何赔偿及如何界定赔偿义务人。可结合我国现行《民法》的相关规8定来认定及处理,及时用可行的法律条文来替代不可行之法条

9.规定及明确饲养人对饲养场所及环境卫生应尽的责任及义务。

10.应禁止各类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校宿舍饲养宠物。

11.饲养人不在居住地且家中无人看管宠物时,应该实施寄养行为。

如何认定遗弃宠物行为及应如何加大处罚力度,除非这种遗弃行为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例外情节。

12.有专门的行政部门处理因饲养宠物行为而产生的邻里关系。

13.要对饲养人人群进行医学知识科普宣传及相关《动物保护法》法规宣传。

(二)流浪猫-流浪狗――应该如何进行人性化安置及处理?

流浪猫流浪狗的问题比较特殊,其特殊性在于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人类的生活垃圾而存在,且这些流浪的猫狗生活在人类边缘,容易接近我们人类,因此大多数这样流浪的猫及狗都乐意接近人,接受人们给他们喂食物这一行为。也因为其中有许多是被人们所遗弃的宠物。例如北京著名的收养流浪猫300多只的丁奶奶【19】。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像丁奶奶这样关注这些小生命的个人及群体是越来越多了,这说明了中国人在自身经济改善的同时,还有那么一份额外的善心及爱心去关注这些流浪的动物,这也表明了我们中国人的内在修养及善良意识在不断的提高。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及安顿这些流浪的猫及狗呢?笔者拙见如下:

1.各个地方政府应该新增一个特殊部门,即流浪动物防控部门。招收具有兽医资格的人员为国家特殊性质公务员。用于专门处理流浪猫流浪狗的绝育及疾病救助。如何控制流浪猫流浪狗数量的问题其实就像我国二十年前实行人口计划生育的情况一样,绝育是最关键的一环,不管是雌雄的流浪猫及狗,只要被人抓住后送至救助所,在动物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绝育手术,待其伤口痊愈后放归自然,这样即保障了动物的生存权又控制了流浪动物的增长势头,实行几年后,流浪动物的数量自然呈下降趋势。

2.每个城市都应该安置几个由政府出资的流浪猫狗固定救助所,每个救助所里应该有2-5名受领国家薪水的兽医执业。

3.对于在一定的领养期限内无人领养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流浪猫狗,可以实行人道的安乐死。但对有野外生存能力的流浪猫及狗,如在绝育后无人领养,则应放归自然,而不主张人为的安乐致死!否则这将有勃于《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出发点。同时也违反了人类情感及道德。

4.对于对生活不能自理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的流浪猫流浪狗,应制定有关实施安乐死的条件及要求,并应该有两名医生在场,实施安乐死的兽医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及程序来执行,并留根存档,以便统计。

5.严禁国人食猫肉狗肉。一是狗猫身上的细菌,许多对人体是十分致害的细菌及寄生虫,如“裂头幼的成虫寄生在犬科、猫科动物的小肠、且成虫在猫体内寿命可达3.5年,偶然寄生在人体……”。食猫肉对国人的身体健康也存在隐患,而且容易传染给家人及朋友。在这个基础上,各个城市边防应该把好城关卡口,禁止放行装有流浪猫或狗的车辆流通关卡,一经发现,立即扣押车辆及相关人员。通知相关部门后,应将装有流浪猫及狗的车开回原省市,并对整批流浪猫在采取绝育措施,在认养期限过后,将剩余的全部放归自然。并对涉及人员给予相关规定的刑事处罚。

6.制定对被收养的流浪猫及狗应进行登记及拍照留档制度,对领养人进行必要的回访制度。

7.政府的这个职能机构在各个地区均可以设置流浪动物的捐款基金帐户,有这么一个平台让有爱心人士及有能力的人士为此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及贡献,这样一是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来可以唤起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这个救助流浪动物捐款基金帐户由专员负责管理,并由相关部门定期进行严格审核。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4篇

此情此景让他开始救助这些小动物,然而自身力量毕竟有限,于是他着手成立了ThinkAdoption 流浪动物救助组织,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关爱这些流浪动物。在他看来,每一个生命都应受到大自然同等的礼遇,当有领养意识的人越来越多时,流浪动物的幸福将不再只是梦想。

然而在成立 ThinkAdoption 后,他才发现中国流浪动物救助组织现状,大多都陷入一种很凄凉无助的境地,刘金文决定做一些改变,他开始通过各种方法,邀请明星来参加线下的宠物领养活动,让更多的人去关注流浪动物。他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来自孙俪、胡歌、李晨等诸多明星的回应和支持,而这就是 ThinkAdoption 一直以来倡导的时尚温馨的动物领养方式。

ThinkAdoption 的创新之处并不局限于此,他们还倡导科学救助和领养,鼓励绝育放归。绝育放归,无论是对于动物,还是对于放归的场所,都是更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他们提出 TNR( Trap 捕捉,Neuter绝育,放归 Return ),希望通过国际上科学的方式减少流浪犬和流浪猫的数量,以此避免下一代继续流浪的命运。

动物领养是一辈子的承诺

找领养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刘金文说,猫咪和狗都是非常贴心的动物,它们对你的爱永远都是不求回报的,有了它们的陪伴,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更多的爱与责任。

流浪动物的生活现状范文第15篇

一、《海浪》中的意识流写作特色

伍尔芙运用意识流创作手法,在《海浪》中呈现了波浪式的心理描写、抽象的语言与模糊的结构,使我们有更大的兴趣阅读下去。

(一)波浪式片段心理描写

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一般在故事讲述上是比较缺乏情节因素的,由一句话或一个想法引出的故事,在作品中蔓延发展,但是又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呈现,在《海浪》中,伍尔芙将这种意识流写作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她分别对六个人物――伯纳特、苏珊、奈维尔、罗达、路易、珍妮进行了心理描写,而这六个人正好拥有六种不同的性格,形成了六种不同年龄段的人生价值观。他们或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展开思想斗争,或通过思想转变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看似很不相关的六个人,却仿佛是一个人一生要经历的心路历程。

小说的开头:“我看见一个圆圈,”伯纳特说,“在我头顶上悬着。四周围着一圈光晕,不住晃动。”“我看见一片浅黄色,”苏珊说,“蔓延得老远,最后接着一条紫边。”“我听见一个声音,”罗达说,“唧,唧,唧;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我看见一个圆球,”奈维尔说,“在连绵不断的山坡前像一滴水似的挂下来。”“我看见一个红缨穗,”珍妮说,“上面缠满着金线。”“我听见什么东西在蹬脚,”路易说,“一头野兽链子拴住了脚。它在蹬呀,蹬呀,蹬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语言描写却蕴涵着深远的人生智慧,作者巧妙地将六个人的人性真实面展现出来,拼凑在一起,融合成一部完美的乐章。

(二)模糊的结构和象征性的语言

《海浪》中描写的故事框架不明显,结构混乱,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摸不到头脑,但是如果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每个人所说所想的内容,从这些内容上能够推敲出更多的内涵韵味来,所以这一模糊的叙事结构是艺术的抽象表达,更是作者在长期的文学艺术总结中获得的创作源泉。作者利用这些完美的描法,将其中蕴涵的人生观表达出来,看似混乱的小说结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作者清晰的哲学思路,这样的结构框架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为伍尔芙在语言描述中埋下了伏笔,提出了一个观念,然后会在后文用人物的思想变化来解释这种观念,这样,读者在产生疑惑的时候,就会被吸引着往下阅读。另外,作者站在每个人的思想角度来分析人性中的问题,读者在阅读中,就会根据自身存在的这些人生问题,来细细品味小说中的人物的思想状态。

在语言表达上,伍尔芙将象征性的语言内容发挥得淋漓尽致,呈现出波浪式起伏不平的语言形式,处在每个人生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状态,而每一种思想状态呈现出来的语言又是不同的。有欢畅的,有压抑的,有迷惑的,伍尔芙将代表每个人生阶段的语言形式通过意识流描段表达出来,给读者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文学状态。而在每个人生阶段的人都会有对人生的疑惑思想存在,我们从他们的语言表达上,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人生疑惑。作品中的语言形成了一股波澜壮阔、起伏不定的海浪,六个主人公又在这些波浪的风口浪尖上一次次被洗礼着。其中奈维尔受到的心理“海浪”最强烈,甚至激发出他对伦敦“文明世界”中的各种困惑,发现生活中存在着种种残酷现状,我们要想转变生活状态,必须要经过巨大的考验,这样艰难的生命历程融入到语言与思想情景当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哲学风景线。

二、《海浪》中表现出来的模糊思想

《海浪》刚出版的时候,由于其中的语言表达与场景、故事描写得比较混乱,所以当时的英国读者在阅读中觉得不知所云,在一些批判家看来,这部作品充斥了人性矛盾与晦涩的人生概念,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极大的批判。但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又在于它的抽象与难以捉摸上,更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民众矛盾思想的状态,如果不这样描写,那些真实的思想意图就不会被表达出来,读者在阅读时,也就不会有更大的阅读兴趣。但是基于对当时政治格局与流行文学的发展认识来看,评论家是不会对其产生好感的,因为内部的主题思想几乎没有正面表达出来,模糊不清的概念又使这部文学作品晦涩难懂,不是那个时代的创作主流,所以不能被专业人士所接受。

而《海浪》的主题正是为了展示这些思想极度混乱的英国各阶层民众的心理状态。经历了战乱恐慌的民众对个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的力量产生了怀疑,而作品中所描写的六个人物正是代表了那个混乱年代的所有民众。无论是从性别层面上,还是从年龄发展层面上,作者都通过这六个人的性格差异来展示了身处危机年代的人们的不同心理状态。作品主题之所以看上去很模糊,是因为伍尔芙揭示主题的对象不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人物心理独白的关注上。伍尔芙认为:现实主义作家是物质主义者,忽略了人的灵魂,而一些新的技巧又显得支离破碎。所以伍尔芙在刻画作品人物的时候,刻意将他们的语言进行了全面转换,摘掉“紧箍咒”,随意自在地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没有运用现实主义创作者的半点创作思维,而是贯穿了更加高深的意识流写作手段,发出人的灵魂深处的声音,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了打磨与洗礼,最后获得的效果是可贵的,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更是十分宝贵的。

这样模糊的思想意识并不能说是不完美、不标准的,因为在文学创作中,应该有新鲜的尝试,开启新的文学流派,让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进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创作源泉,集思广益,才能弥补老套的创作思想的缺憾,呈现出更加完美、更加深入人心的文学艺术作品。

三、作者意识流小说创作观

作者本身有着极大的意识流创作热情,在数次精神崩溃的阶段,她仍坚持构思与创作,说明了她对创作的兴趣的浓厚。同时,作者对于在作品中呈现主观思想是非常重视的,将作品内容呈现出来的思想形式直指人心,表达的效果才能更加突出。

(一)对意识流创作探索的热情

伍尔芙在短暂的生命中创作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海浪》《墙上的斑点》《存在的瞬间》《到灯塔去》等作品都充斥着意识流创作痕迹,她将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在作品中充分发挥出来,用抽象的语言与部分场景描写,给读者带来了更多新奇的文学艺术,在长期的文学艺术总结中,捕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状态,将他们的想法表现在作品中,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且按照模糊的框架制造手段,将系统性的内容更好、更全面地反映出来,无边无尽的思想波浪带动读者在她设置的美好意境中遨游。我们看到她的作品时而婉转灵活,时而严肃固定,在语言中体现的这些状态是比较明显的,这样的技巧正好给读者认识更新鲜的事物,了解更高深的哲学思想作好了铺垫。同时,她将这些创作特色大量运用到作品中,并不断在追求更新的创作境界,使自己的创作效果更好,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加吸引人,所以她在不断前进。在《海浪》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思想中波浪起伏的画面,正是她精益求精,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创新的一种艺术写照。

(二)对主观思想的重视

伍尔芙非常注重对主观思想的融合运用技巧,自己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这种潜意识的心灵语言其实是她内心真实的独白。她注重精神、自由、永恒、和谐,反对专制、暴力、懈怠、沉沦,在《海浪》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六个主人公的完美塑造,表现出了她自身拥有的人生观,对于“整体和谐”的建立的思想内涵表露无遗,通过对每个人物的思想状态的描写,对他们遇到的困难、坎坷、折磨进行了展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终她表达的是完美、不繁重的人生状态是最好的。从这一点来说,她和叔本华的表达方式接近,但思想深度则能和庄子相媲美。我们从侧面、内部看伍尔芙的主观思想内容,分析她的内心世界,将这种完美的精神状态进行一个深入的考察,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视人而定,又不能够偏离主题,这样才能真正地带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获得快乐的精神源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