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一、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湖南省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目前国内速冻领域呈现寡头垄断的状态,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和龙凤四家公司湖南省市场占有率超过60%。

1.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速冻食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为速冻食品跨区域长途冷藏运输提供快速便捷的“绿色”主通道。

2.初步形成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运作模式

速冻米面食品的消费分为零售和业务两大市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零售网点、 农贸市场和三、四线城市开拓依靠经销商。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量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

3.制定速冻米面制品质量卫生及冷链物流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GB/T24617-2009《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对冷冻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等各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GB19295-2011《速冻米面制品》规定:速冻产品冷藏运输时,厢内温度必须达到-15℃以下。产品从冷藏库运出后,运输过程中其温度上升应保持在最低限度,最高温度不得高于-12℃,但交货后必须尽快降至-18℃。储存时,速冻产品应储存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温度波动要求控制在2℃内。产品应在低温条件下,柜内产品温度不得高于-15℃。

SB/T 10827-2012 《速冻食品物流规范》规定了速冻食品物流规范的术语和定义、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的要求。

4.加大低温供应链配送系统及速冻食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长株潭城市群许多大型零售企业如步步高、新一佳等开始投资兴建低温物品(包括速冻食品等)配送中心。随着速冻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政府和速冻食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完整独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

目前,如速冻食品由经销商用冷藏车配送到销售终端(超市、卖场等)。因为缺乏统一的监控措施及检测标准,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经销商会出现冷藏运输可能“断链”, 导致很多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变质或者保质期缩短。销售端低温速冻食品装卸场、零售冰柜和仓库及销售区域未按GB19295、GB/T24617、SB/T 10827等要求进行严格管理,可能出现 “断链”的现象,影响了速冻食品品质。

2.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很低

长株潭城市群连锁企业生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速冻食品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很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部分小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零售公司原有的冷冻库等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自己独立的,符合国际冷链物流标准的冷冻库很少。并且冷藏车的温控设备落后,不能保证温度的相对稳定,无法为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提供全过程的低温保障。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共同配送很难实现,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冷链设备。

4.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速冻食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影响了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

5.冷链物流监管职责不明和监管不到位

目前冷链物流的监管职责不明,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部分速冻产品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各个冷链物流环节没有监管或监管不到位。

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速冻食品需要在 低温(一般-18℃)中储存和运输。从速冻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速冻食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一)以大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加工公司(如三全集团)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速冻食品物流。如三全速冻食品渠道模式:一、二线城市KA卖场采用直营方式。

(二)以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为主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大型加工生产基地、速冻食品经销公司等联结,形成冷藏储存保鲜、冷冻加工、冷藏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集批发交易、仓储保管、冷藏冷冻、分货拣选、流通加工、包装及配送为一体,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如湾仔码头的便利和零售网点渠道依靠经销商;二、三线城市KA卖场经销商仅负责二、三线城市KA卖场产品的配送。其他区域没有分子公司时思念主要依靠经销商销售。湖南红星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简称红星冷链)成为中南地区集冷冻、加工、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三)以大型连锁生鲜超市为主导型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模式

大型连锁超市公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鲜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速冻食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速冻食品,如步步高超市,向冷链物流上游发展,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形成了自己冷链物流系统。

三、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有关部门应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工程建设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冷链物流工程”基本目标:全省肉类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30%,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5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到8%以下。

十二五湖南省物流行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冷链物流工程”主要任务: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程“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

(二)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根据速冻食品加工与销售区域布局和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的特点,以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以速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速冻食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速冻食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

(三)重点扶持、培育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建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提出了工程(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流企业培育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湖南是农业生产大省,应该要重点扶持、培育本省中小型速冻食品加工企业,逐步成为湖南省速冻食品龙头加工企业。如政府要重点扶持、培育步步高集团等大型零售企业形成了集冷链食品的仓储、运输、配送、分析检测及信息处理于一体的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综合基地。

(四)培育第三方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企业,培养和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鼓励国内大型速冻食品企业在湖南省建设低温保鲜设施(节能环保高效的冷库、购置冷藏运输车辆等),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支持大型速冻食品配送中心或批发市场运营商(如红星冷链)按标准规范要求加大生鲜食品配送中心规模建设, 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五)完善冷链各环节设施,健全相应管理制度

食品冷藏链各环节均需投入必备的设施和设备作为基础保证,加以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冷链各环节共同密切配合,才能把握冷链整个运营系统,保全冷冻冷藏食品的品质。

(六)实施执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

各部门要按照SB/T 10827、GB19295、GB/T24617等标准对速冻食品物流流程、速冻食品品质要求、包装、标签与标志、运输和储藏、配送、销售和召回等要求,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在执行方面,政府加强定期检查,确保相关标准顺利执行。应尽快完善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

[2]韩菊.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3]申江,齐含飞,刘兴华;范凤敏.国外食品冷链技术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食品冷藏链大会论文集[C],2010.

[4]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 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07).

[5]赵松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03).

[6]陈佩佩,海峰,张盼,龙华,段雅丽.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及政策措施建议[J].物流技术, 2012,(03) .

(作者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对冷冻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连锁食品部作为目前中国市场冷冻食品经营重要的经营商,如何采用正确的经营策略和以顾客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创造利润成为连锁食品部的重要问题。冷冻食品作为连锁食品部经营的利润最大来源,却又是让食品经营部面临种种挑战的缘由。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冷冻食品的市场现状以及结合中国连锁食品部经营的实际情况,进而提出了准确的市场定位,正确采用经营发展战略,提升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建立厂商与中间商的联合经营模式,完善食品经营的物流运营体系等措施来建立全新的冷冻食品经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连锁食品部;冷冻食品;经营;研究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家用冰箱日益普及时,冷冻食品才开始大量的销售。随后不久,伯兹埃伊著名的红、白、蓝包装存在于全世界许多地方的商店,就成了人们熟悉的景观。中国的冷冻食品问题体现在冷冻运输业,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完善,国产速冻设备质量不高以及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实现产业化的转型。如何通过加强冷冻食品的管理,整合和优化已有的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食品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采用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明确市场定位

作为连锁食品经营部,其经营发展战略必然因连锁食品部的所在区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也可以根据地区价格的差异实施价格战略,只有有效的经营战略,才能保证冷冻食品销售利润不断攀升。此外,食品行业是人们生活所相关的问题,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关,在快节奏的社会的食品定位不光只是给消费者带来方便,而且更应该让自己的产品在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时,回到原生态纯天然方向来。所以未来冷冻产品应该朝着方便,营养,美味等方面发展。

二、全面提升销售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客户关系管理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

最近几年来,国内的食品问题不断的出现以至于国外的食品很快的受到了国人的青睐,对于国内的冷冻食品有了不小的冲击,纵观国外连锁食品部的经营研究方面的经验,其中冷冻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成为其成败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应该对于从业人员对于冷冻食品的销售做一定的专业系统的培训。

自古至今,客户关系一直都是商务活动的中心问题。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客户关系成为商业活动的重大信息资源,21世纪是服务取胜的时代,谁能真正的了解客户,拥有客户,谁就能赢得一切。对于冷冻食品行业来说,只有把握客户的需求,制造客户满意的产品才能立足于食品行业。建立冷冻食品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及时的从客户那里获取有关冷冻食品的市场、产品、技术的信息和新知识,以便利用这些信息和知识进行相应产品的销售和技术研发活动。对于员工这个特殊的顾客,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进行分析和采用,也可以适当的放权给员工,例如海底捞适当的放权给员工让其遇见突况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解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有效的降低经营部成本,线上销售系统的建立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润永远是第一位,合理的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可以使自己的利润变的最大化。所以可以采用与冷冻食品生产厂商的联合经营模式实现减少流转环节的过程,这样的模式可以增强经营部与其他的销售商的竞争力。冷冻食品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因为其冷冻的独特性,建立自己的冷冻物流体系是一个必然的事情,这样既可以使得冷冻产品保质保量的到达食品经营部也可以方便对客户的货物配送。

对于近些来线上交易额的不断提升,有些学者认为未来的商品的销售会远超过线下交易。对于冷冻食品行业来说构建一个线上销售系统来说可以有效的减少人员成本,对于产品的展示更加方便,这样可以使得顾客在家中既可以得到良好的服务。

四、 创立一个特色的冷冻食品公共关系部门

公共关系部门的建立可以使连锁食品部的发展更加稳定,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完美的解决。公共关系的主要工作就是沟通意见四个字,我们可以利用公关合理的与经营部内部沟通也与外界的媒体以及客户进行合理的沟通。对于现在我国频繁出现的食品问题大多数都无法有效的解决。建立一个公关部门可以有效的处理一些危机性事件,对于危机的处理可以变成公关的传播方式,使得公众更加肯定自己的冷冻食品。

五、 合理的预测冷冻食品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于季节的不同,消费者对冷冻食品的产品需求也会不断的变化,有效的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的预测,可以使得经营部更好的把握市场的需求,进而减少对于不必要的冷冻食品的库存积压。传统速冻和现代速冻的时代都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市场主要需求是健康速冻。所以经营部应该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战略,对于诺基亚帝国的倒下很大一部分的缘由是因为其没有根据市场变化所进行产品的调整。所以食品经营部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并根据以往历史的销售数据对冷冻食品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使得供求关系的平衡。

结束语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国家,因此有着巨大的销售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连锁食品部来说我们应该多学习本国以及外国合理的管理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业行为。以独特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我们可以立足于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

参考文献:

[1] 储成成.中国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研究[J].商。2013年12期。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速冻米面食品指以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以肉类、蔬菜等为辅料,经加工制成各类烹制或未烹制的主食品后,立即采用速冻工艺制成的,并可以在冻结条件下运输储存及销售的各类主食品的生产。速冻米面食品主要包括:速冻包子、速冻饺子、速冻汤圆、速冻馒头、速冻花卷、速冻春卷等。

据了解,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营业收入持续多年增长率超过20%。2009年中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营业收入是274亿元。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持续提高,商业超市门店数持续增加,城市家庭的冰箱和微波炉迅速普及及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未来速冻米面食品市场仍有较高的上升空间。

生产与流通高度集中

1992年第一颗速冻汤圆在三全食品诞生,自此以后,我国速冻米面食品迅速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2002年之前国内速冻米面食品行业处于萌芽阶段,此时产品品种、渠道单一,但是企业成本低、价格高、利润高;在利润的驱动下,2003年企业数量猛增加到106家,随着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企业之间开始打价格战,紧接着行业内部开始进行整合;之后随着行业的发展,虽然不断有新的企业加进来,但市场集中度开始提高,如图1所示。

我国速冻米面食品企业已形成以三全、思念、龙凤和湾仔码头为领军的品牌阵营,市场集中度迅速提升。2009年中国前四大速冻米面食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64%。未来随着速冻米面食品品牌建设和外延式规模扩张,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强,如图2所示。

从区域分布来看,2009年仅河南省产量就达到181.4万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3.2%。河南省作为全国速冻米面食品行业龙头,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全向扩散的物流模式

从流通渠道上来看,速冻米面食品行业现有大企业几乎在所有一二线城市设立了分销商或自建销售公司。以三全的物流模式为例,按运输方式分类,三全物流分为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按运输范围分类,三全物流分为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干线运输主要为省际间市场运输、支线运输主要为各省内市场运输。三全干线物流全部采用委托第三方运输的方式。公路运输全部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运输,第三方物流公司是公司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选择的,并且与公司均签订相关承运合同。铁路运输由国家铁路运输负责承运,与公司签订相关的承运合同,也属第三方运输。故不存在第三方运输与自有车队运输之间比例问题。支线物流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由各分公司自有车辆通过公路运输进行,另外一种是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通过公路进行运输。

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市场的广阔对销售量有直接决定作用,所以,设立区域生产中心、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采取中心向扩散的模式,并对全国市场进行深化整合,将成为速冻米面行业的趋向之一。

以三全公司为例,根据规划,未来三全公司速冻米面食品产能布局将形成“1+3”格局,即“郑州一华东、华南、西南基地”。郑州基地主要提供标准化产品,销售半径最大,全国流通。华东、华南、西南基地则主要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华东基地预期2010年年底完工,设计产能为7万吨。西南基地和华南基地一期建设周期为两年,投产时间在2012年,如表1所示。

温控物流全程

速冻食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家庭和个人消费为主的零售市场;二是以酒店、快餐店等机构客户为主体系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速冻米面食品零售市场流通体系

图4速冻米面食品业务市场流通体系

虽然按照两种不同终端用户将速冻米面食品流通体系分为两种,但从上述两图可以看出,速冻米面食品流通基本分为两种:直销方式和经销商方式。生产商一般在生产所在地城市或者一线城市采取直销方式,采用直销方式中间流通环节较少,流通链比较短;经销方式一般适用于二三线城市,采用经销方式销售中间流通环节比较多,流通链较长。

速冻食品需要将新鲜食品或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深度快速冷冻,在一30℃以下,在30分钟内将产品的中心温度迅速下降到一18。C以下,并在低温(一般一18℃)中储存和运输。

速冻米面食品储藏的冷库温度必须达到一18℃以下,在运行中必须维护速冻米面食品温度在一18℃或更低,昼夜温度波动不超过2℃;在堆垛方面,为保证冷库内空气流动的顺畅,堆垛时必须保持离墙O.3米,离顶0.2米,离风道O.3米的距离。

速冻米面食品运输、配送必须采用冷藏车、保温车运输。各类冷藏车、保温车性能必须符合QC/T 449、QC/T 450之规定;冷藏车箱体必须达到一15℃以下。在装卸货物时,允许短时升温至一12℃,但装卸完毕必须强制降温至一15℃。

速冻米面食品行业产品从生产、加工、理货、运输,一直到上柜销售,整个过程都要求在低温环境中作业。为降低运输成本及过程损耗,需要建立并完善速冻食品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的完整冷链。速冻米面食品冷链物流如图5所示。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产品;品牌管理;营销策略

一、前言

水产品以其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特点成为食品中的上品。水产加工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更是一个增值潜力大、创汇能力强的朝阳产业。宁波,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由于毗邻沿海的区位优势,使宁波的水产业成为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宁波水产业大体经历了家庭作坊式、小规模初加工、企业化、品牌化四个发展阶段。

本世纪初宁波海产品正在进入品牌化发展时代。目前本土发展起来知名海产品牌就达十多个,如南联食品、陆龙兄弟、史翠英、老板娘、梦婕、胖子、海能等,其中不乏浙江省出口名牌,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是集水产养殖、食品加工、国内外贸易、水产科研开发于一体的中美合资企业,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上世纪90年代末期,南联公司产品就打入国际市场畅销美国、欧洲等地。2001年通过美国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验证,2011年获得“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实验室等级证书”,2013年被认定为“浙江出口名牌”,2014年获得“宁波市出口质量奖”,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目前,公司主要出口产品有冻青占鱼、冻鲣鱼、冻[鱼、冻秋刀鱼、冻沙丁鱼、冻西瓜皮(正鲣)、冻马鲛鱼、冻黄占鱼、冻煮青占鱼肉、冻煮鲣鱼肉、冻金枪鱼、冻金枪鱼肉、冻鱿鱼筒/圈、冻安康鱼段、冻月亮鱼片、虾等,畅销于美、韩、日等国家及欧洲市场。多类产品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商标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近几年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等宏观政策的制约,大量出口型企业开始奉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宁波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二、出口转内销品牌是王道

国际市场不景气,大量企业转战内销市场,这就使得国内水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进行品牌化发展就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对于出口型企业,因为其产品往往有品质好但成本高、价格高的特点,如果不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利润空间――实行品牌化发展,几乎不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很难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1、品牌是必由之路

从消费者来说,一方面,产品越来越丰富,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使消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食用风险,产品的鉴别成本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宏观的商业环境和消费者自身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使消费者需要对自身的条件、文化需求进行准确辨别并要寻找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而综合这两方面因素,品牌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2、行业现状分析

但就对宁波市场调研发现,宁波区域品牌众多,由于价格竞争劣势,销售量始终在一个低位徘徊,利润空间低,不少企业发展困难,甚至出现倒闭或转做它行的现象。要改变水产品牌市场目前圈里热闹圈外冷的现状,必须回到消费者本身上。

3、水产业品牌塑造关键点

一直以来,中国海产品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保鲜”和“安全”。保鲜方面。由于受冷冻条件的限制,很多水(海)产品的销售半径不出200公里,从而失去了海产品唯一的一个“鲜”字优势,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针对海鲜产品市场最适合不过。安全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中国老百姓最为迷惘和苦恼的问题,很多人从海外疯狂采购奶粉、水果甚至面包,一大批原来出口海外的食品企业也迅速抓住机会“转内销”,依托欧美市场严苛的食品安全检验标准赢得国人的充分信任,从而抢占市场。

三、宁波区域市场分析

宁波是个盛产海产品的城市,而且宁波人对海产品的“鲜”字尤为钟情,因此很多产品做得地道不地道,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老宁波人一尝便知。但是,随着海产品的各种污染、加工、添加剂等原因,宁波人钟情的海产品的那种“舌尖上的记忆”还是否存在?

1、宁波本土水产品牌渠道分析

目前,宁波的海产品已涌现出很多品牌,抢占日常消费市场和礼品市场。陆龙兄弟以黄泥螺为主打产品,结合市民消费和礼品销售,并通过会议礼品、网络销售、积分卡等方式,成为宁波人津津乐道的首先品牌之一;史翠英通过大批量的广告传播,慈善活动等文化行销的方式,专注于平民阿嫂和中端礼品市场;老板娘、梦婕、胖子、海能等品牌则通过进超市、建立旗舰店以及关系行销的方式分割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消费者开始更加关注水产品的产地水源安全问题、深加工的技术标准问题、保质保鲜方面的专业问题、产品品质的安全检测问题等等,都让本土生长、本土消化的品牌遭受着一种被质疑的“白眼”。

2、南联食品市场突破口

作为宁波老牌冷冻海鲜公司,有十几年丰富的冷冻品销售经验和渠道,在海鲜原材料采购上有优势,南联食品突出“原产地”诉求:产品通过FDA和EEC认证、第三方HACCP质量控制,突出产品的“高品质”;专业的冷冻技术和不远万里的销售经验,确保海产品的“味道鲜”。南联冷冻食品长期以来一直发展海外市场,这一点是取胜国内市场的突破口。如何深挖这一关键诉求点,通过策划、设计、营销等一体化的整合运营,借助冷冻技术、专业认证,突破销售半径,通过“外宣内攻”的策略,让“舌尖上的记忆”迅速占领消费者的心里,必将迅速占领市场并取得最大成功。

四、水产业创新营销模式的思考

目前的营销基本上有整合营销、差异化行销两种。整合营销也就是业界常说的4P营销,其核心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系统贴身配置;而差异化行销也就是业界常说的4C行销,其核心则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进行系统贴身配置。这就意味着无论整合营销还是差异化行销,其关键因素都有一个关键词――贴身!

在著名的“行销28律”中,“人性律”摆在了第一位,说明任何整合营销传播都是基于满足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需求的。因此,在分析市场定位时,首先切入人们对海产品的“固有需求”和“不满足需求”。对“固有需求”的满足,是企业占据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惯性思维需求,这是个企业必须要做到的关键元素;对“不满足需求”的了解,正是我们打开消费者心理防线进入消费视线实施“差异化营销”的关键所在。

五、南联食品创新营销模式

1、营销策略

为建立系统的、完善的、持续的营销传播方案,并能有序执行,南联食品制定“中提升、双引擎”的行销策略来迅速抢占市场。中提升:根据海产品的市场特性及南联水产品的特性,拟确定以“原产地、高品质、味道鲜”的差异化行销策略。

一是建立体验馆。要求在商业发达或人流集中的地方选择3-5家建立旗舰店,要求统一的VI设计和终端门店,以品质取胜,为产品形象展示和礼品市场的销售铺点。二是突出欧洲品质。重点突出推广南联“得来吃”(品牌名可斟酌,后面会分析到)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青睐程度,以FDA和EEC认证、第三方HACCP质量控制等为诉求点,突出产品的高品质,获得信赖感。伞是建立行销手册。通过突出产品特性,突出差异化和高品质,在高端商圈、企业家群体及高端酒店和会所展示。

双引擎:打造一个高端品牌,造就品牌拉力;建设一个商务商圈,推动礼品市场。一是高端品牌定位。在以南联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一方面推出普通消费群体的“得来吃”品牌,一方面需要重新注册一个专注于海产品的中高端品牌,设计包装中高端的礼盒包装,并突出品牌的“礼”字,摆脱原有产品的形象和定位,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全新形象(原有产品品牌及LOGO保持,以固有原来的忠实客户群);同时,需要建立一整套全新的VI设计。二是建立完整的品牌传播策略。建立自己的内刊《南联海产》,可以建立与客户的互动;通过网络、电视、杂志、报纸、微博等媒体,全方位打“组合拳”。三是打造舌尖上的记忆。着力通过专业期刊、微电影、海鲜文化等方式,打造“舌尖上的记忆”这一主题,让这一广告诉求真正能够深入人心。

2、打造商务商圈

一是打造服务商圈。通过“捆绑销售”和合作借位的方式,与有企业家主体、行政副总等商圈的组织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赞助沙龙、活动以及提供礼品等方式,让新的客户群迅速建立,在原有的目标商务商圈中进行有效营销,通过自己组建客服代表,服务商圈。二是建立完善销售渠道体系。建立和完善品牌形象标准体系,原材料采购体系,生产标准体系,包装体系,销售渠道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系统,让产品销售及人员在工作服务中让顾客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三是互联网渠道。以实体旗舰店的配送体系为主,实施网络销售,在微博、淘宝商城、QQ商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多家B2C,C2C网络购买,成立网络直营旗舰店,并尽可能参与商城活动。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利斯特氏茵属 利斯特氏茵 单核细胞增生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15-01

食品污染李斯特菌属种类较多,现今发现以下几种,即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格氏李斯特菌(L.grayi)、默氏李斯特菌(L.InuFFayi)、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 、西尔李斯特菌(L.seeligeri)、威尔斯李斯特菌(L.welshimeri)、绵羊李斯特菌(L.ivanovii) [1]。不同品种的冷藏、冷冻食品李斯特菌的污染程度不一,必须对带菌食品进行检测分析,本研究对河南鹤壁地区6大类食品即冷冻生肉、生水产品、生禽、豆制品、蔬菜、鲜奶共800份样品的具体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PCR引物、试剂及仪器设备等。

(2)食品材料。食品的主要来源是鹤壁市的诸多大型超市,共采集800份样品,分为冷冻生肉、禽类、冷冻生水产品、冷藏生禽类、冷冻/冷藏豆制品、冷冻/冷藏蔬菜类、鲜奶6类。

(3)标准菌株。本次研究采用的标准菌株均来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提供9种标准菌株,其中包括7种李斯特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enteritidis)1株,马红球菌(Rhodococcll~equi)1株[2]。

1.2 方法

1.2.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定性检验

本次研究的样品为25 g,样品的培养需在225 mlLB增菌液中进行,温度为30 ℃,均质后培养24 h,从LB增菌液中取1 ml加入增菌液30 ℃继续培养24 h,用mini-VIDAS法快速筛选后,阴性结果报告未检出,选择性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琼脂平板主要作用为培养阳性结果的LB增菌液,培养24~48 h后,挑选可疑菌落穿刺血琼脂平板,培养24 h后,再一次挑取在血琼脂平板上呈典型的β-溶血的菌落划非选择性琼脂平板TSA,培养后进行革兰染色并用BBL Crystal自动细菌鉴定仪对培养后的纯菌落进行鉴定[3]。

1.2.2 定量检测

采用MPN计数法。把25 g试样放入225 mlLB1增菌液中均质,在3个无菌空试管中各加入10 mL均质液,在6管9 mlLB1增菌液中,3管加1 mlL、3管加0.1 mL均质液。培养48 h后,筛选、鉴定同前法。按最终发现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计数结果。

1.2.3 血清型鉴定

根据诊断血清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单增李斯特菌带菌情况

共检测800份样品,在样品中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的概率较高,高达2.25%,有81个样品中存在单增李斯特菌;其中冷冻生肉、禽类带菌率最高,为8.18%;鲜鱼翅带菌率最高为37.11%,其次为生鲜奶,达到了14.91%,猪肚、猪舌紧随其后,带菌率为9%~15%;冷藏鸡、鸭、鸽在5%~9%。冷冻/冷藏豆制品中未发现李斯特菌,与所选取样本均为半成品有密切关系。

2.2 其他李斯特菌带菌情况

在800份样品中,除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外,还发现有格氏李斯特菌占1.62%、威尔斯李斯特菌占1.21%、默氏李斯特菌占0.89%、英诺克李斯特菌占0.69%,4种样品阳性率之和为2.60%,在生鲜奶中发现其他种类的李斯特菌含量最高,占44.83%,其次为冷藏生肉禽类占13.55%、冷冻生肉禽类占4.69%,蔬菜类占1.94%。

3 讨论

单增李斯特菌感染人类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粪口传播,并且是诸多李斯特菌中作用于人类的致病菌,部分体制较差、抵抗力低的人群诸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等容易受感染并引发相应的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生肉禽类、生鲜奶、蔬菜类等食品虽然经过冷藏冷冻处理,但李斯特菌含量较其他冷藏冷冻食品高,并占据了最主要的部分,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生鲜奶中细菌极易繁殖,且繁殖速度快,不易被察觉,在挤奶以及日常的运输时所处的环境较难抑制李斯特菌的生长,所以生鲜奶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李斯特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对热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巴氏消毒对其基本不起作用,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作用足够长时间才能将其有效杀死,在日常生鲜奶消毒当中一定要注意是否已经彻底消毒,以减少或避免因消毒不彻底而引发李斯特菌大范围感染[4]。蔬菜类的李斯特菌含量相对较少,然而生吃蔬菜容易引发李斯特菌的大范围感染,我国部分地区有吃生菜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李斯特菌感染的几率,在这些地区应着重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冷冻/冷藏豆制品的李斯特菌阳性率基本为0,表明在冷冻冷藏之前加工处理并采取一定措施对食物消毒等可减少李斯特菌感染[5],而普通市面上所销售的豆制品并不全部由相同的处理,因而带菌率与此次研究并不平行,注意区别对待。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部分腌制食品、冷冻包装海产品中李斯特菌的含量比同类的生肉和新鲜的海产品高,并且具有显著的差异,部分饮料制品的中李斯特菌含量要明显高于奶类,经过分析,猜测其原因为在对原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李斯特菌持续存在并不断在高盐的条件下持续生长,食品中李斯特菌含量日渐增加,具有较高的检出率[6-7]。

本次研究均是对诸多大型超市进行抽样检测,其卫生条件相对较好,在很大程度上要好于普通菜市场,菜市场中的食品受感染的基数和比例可能更大,更应该加强管理监督。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所采集的样品量有限,所得出的结果也只能反应特定地区的部分食品的含菌量状况,并且目前我国对于李斯特菌的检测手段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菊光,屈飞飞.2671件直接入口食品大肠茵群和致病菌检测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57(5):564-565.

[2] 唐丽华,龚红霞.舟山市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茵污染状况监测[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3):626-627.

[3] 荆红波,张彦春.顺义区食品中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57(24):46174618.

[4] 骆璇,郭红卫.上海市猪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风险评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0(3):244-249.

[5] 董庆利.低温蒸煮香肠中大肠杆菌生长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5):5―8.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6篇

冷冻饮品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夏季清凉饮品,备受人们青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冷冻饮品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品种不断翻新,食用方式也多种多样,这就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措施,强化监控手段,对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证人们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市冷冻饮品市场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现状及问题

1.1环境条件差。在冷冻饮品销售过程中,一般都使用电冰柜(箱)储存,大都被摆在行人密集的街道上、公路旁、学校门口、游乐场等场所,有的甚至摆在垃圾箱、厕所旁,基本上为露天经营,周围环境差,蚊蝇滋生,尘土飞扬。

1.2无证经营。多数销售点业户能够按照食品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销售,也有少数销售点业户法律意识淡薄,利用夜间监管部门不到位等情况进行无证经营,擅自进行销售,有的业户甚至自制“三无”冷冻饮品进行销售。

1.3从业人员素质低。多数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年龄档次较大,文化水平低,常把药物、鲜肉、鱼、蔬菜与冷冻饮品混放。

1.4监督力量薄弱。由于食品监督范围广,技术装备不完备,工作中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现象。随着冷饮食品的不断翻新,监督员的业务知识和执法水平与实际要求还有差距,专业知识、法律知识亟待更新和提高。

2.方法与对策

2.1强化法律宣传。要大力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宣传,提高经营业户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经营。对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2.2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经体检合格的发放健康合格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经营。对于“五病”阳性者一律调离,严禁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2.3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装备必备的监督执法工具,改善监督手段和条件。增加巡回监督频次,加大监督力度,对冷冻饮品市场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整顿。对违规经营者进行坚决查处,对未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的坚决取缔。

2.4加强质量检测。对本地企业生产的冷冻饮品进行抽样,在销售旺季增加抽样次数。对外埠产品进行索证管理,并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没收、销毁。

2.5严把审查关。开展预防性监督审查工作,对新开办的销售店(点)的食品安全设施、功能布局、周围环境等逐项审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严格验收,对缺少基本开业条件的暂缓发证。

3.体会和对策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食品供应链 安全 保障

一、食品供应链安全问题现状

在过去几年里,不少国家均不同程度地相继发生过食品安全问题,由此,许多国家出现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在我国,食品安全同样不容忽视。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乱用激素就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隐患。研究食品供应链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兽药不合理使用引起的中毒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二是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从国际形势看,只有食品供应链安全才能适应国际贸易和出口。三是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二、食品供应链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

1.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食品供应链的追溯制度

实施食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就是实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一般包括即时敏感需求信息数据、库存数据、货运状况、产品采购等数据的共享,实现上下游企业,特别是零售业与加工企业之间业务上的整合。企业之间不仅是战略联盟关系,而且要在业务发展层次上实现协调运作。信息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决策失误和风险,有机整合了业务流程,所以采用EDI技术是组织内部效率化的一个标志。总之,供应链信息的共享实现了供应链管理方式的透明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把RFID与EAN・UCC(全球统一标识) 系统结合起来应用于食品安全追溯,必须从其源头就插入RFID 标签,应用RFID 的具体方式如下:(1)在食品或原材料源头由公司加入RFID 标签,写入食品或原材料在源头的基本信息,如产地、出产日期、储存方法及食用方法等。(2)通过仓储、运输环节到达食品加工厂,标签中添加仓储、运输环节的信息。(3)加工厂完成食品加工,将原料和辅料的原始记录和加工过程的信息写入RFID 标签,并与产品个体或包装对应。(4)监管部门检验检疫信息写入。(5)仓储、运输、分销、配送等物流环节信息写入。(6)到超市、餐饮、快餐,以及饭店,再将这一层信息写入实现跟踪链的最后环节。

2.利用合同生产模式建立农产品产业链

在农户与公司之间采用合同生产模式,在农户与农户之间采用农民合作组织模式。合同生产模式不仅可以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供应商能够获得达到标准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使合同农户有机会获得稳定和更高的收入。 在合同生产模式下,公司或其他产业化组织会以现款或赊账的形式向合同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果袋等生产原料,并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而合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生产,特别是在农药的使用上公司有严格的规定,用什么样的农药,用量多少,公司都有严格的标准。(1)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组织内部交易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2)虽然组织内部交易模式会使农户失去一定的“自由”,并使企业增加管理成本,但是,农户和企业都可以获得经济上的补偿或回报;(3)实行组织内部交易模式的前提是存在对优质和安全农产品需求的市场。

3.建立品牌效应,以信誉确保食品安全

首先,要树立食品供应链管理理念,整合食品供应链,保证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标准体系;其次,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并积极促进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保护工作。利用产品的品牌效应对食品供应链的各个节点进行约束,确保链上产品的安全。

4.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体系

发展冷鲜食品流通主要是建立食品冷藏供应链,使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即从田头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自然属性不受损害,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变质和污染。

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冷冻,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蔬菜的预冷;各种速冻食物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2)冷冻储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储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险环境。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冷冻柜及家用冰箱等等。(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的性能,远途运输尤其重要。(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冷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类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大量使用了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库,它们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5.建立食品物流的标准化、制度化体系

从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推进的过程来看,安全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在有关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没有标准,就没有统一的食品链,就没有办法集成管理;标准不同,就没有统一监管,没有办法实现跨国界食品供应链管理。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对于食品供应链都有较完善的各类标准,全球食品标准起草委员会和食品法典委员会也一直在致力于起草和颁布相应的统一标准,并进行全球推广。比较而言,我国食品行业的相关标准很少,既使有起点也很低,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链上标准。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食品供应链的现状,提出了保障食品供应链安全的一些措施,比如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食品追溯制度,建立农户的合同制度,创立农产品的品牌,发展食品物流的冷链物流,制定食品物流的标准化、制度化等。这些研究以期对食品安全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定寰:合同生产模式对农户收入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17~25

[2]高小新:基于RFID 的食品安全追溯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139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8篇

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虽然现代工业很发达,但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食品自给率只有39%,其中,水产的自给率较高,也只有50%,谷物类自给率只有28%。日本战后饮食习惯也在变化,米食在减少、面食与肉食在增加,家禽的饲料一年需要进口2000万吨以上,如果全部在日本生产,需要500万公顷土地;日本的捕鱼业属于“三K”(臭、累、险)产业,不吸引人,目前日本捕鱼业只有20万人,因此50%的水产需要进口。由于以上这些因素,促使日本冷藏冷冻食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冷藏库行业的发展。

据统计,日本2004年全国有冷库数量(非法人企业)为3431座、冷库容积3302万立方米(1321万吨),其中,在国土交通省登记的营业性冷库1689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49%,其他51%为自用冷库工场;营业性冷库的容积2729万立方米(1091万吨),占全部冷库容积的83%,其他17%为自用性冷库容积。2005年的营业性冷库容积2751.8万立方米,与1975年相比,营业性冷库容积增长了175%,冷藏库企业数量由1254家减少为1153家,冷藏冷冻的货物数量(入库量)由712.3万吨增加到2066.3万吨,增长了近3倍。

2004年日本冷藏冷冻货物的(入库量)构成为:水产品523万吨(占27%),畜产品570万吨(占30%),果蔬等农产品243万吨(占13%),冷冻食品500万吨(占26%),其他69万吨(4%)。日本的冷库布局是:大型城市占37%,中型城市占17%,渔港占16%,其他地区占30%,冷库最多的是神奈川(147万吨)、东京(137万吨)、大阪(113万吨)、兵库(84万吨)等地。按温控区间分类,日本冷库一2℃-10℃的低温库占1l%,-2℃至-20℃的冷藏库占4%,一20℃以下的冷冻库占85%。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各种法律对冷库实施管理。目前与冷库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承重)、《消防法》(防火)、《仓库业法》(防火、隔热材料、卫生)、《高压安全法》(冷冻设施)。日本政府没有像中国一样的对冷库设施的强制性年检。

行业统计详尽

日本冷藏库协会有广泛性与细致、精确的冷库行业统计数据。日本冷库协会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各都道府县都有冷库协会,所有地方协会与全国几乎所有的营业性冷库企业都是日本冷库协会的会员,会员企业的冷库容积占全国冷库容积的90%以上。经由日本国土交通省授权协会开展的持续几十年的冷库业统计数据,对日本冷藏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2008年才成立,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还没有统一的冷库统计制度,业内经常引用的有关冷库方面的数据基本上是根据各个相关产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再加上有关专家的估计与汇总得出来的,可以说,统计制度不权威、统计数据不完整。

日本冷藏仓库协会是1973年从日本冷冻事业协会(1948年成立)内部的冷库部门分离出来、组建的独立社团法人。2004年有团体会员38家(各都道府县冷藏仓库协会),企业会员l386家。会员单位的冷库容积共计2454万立方米(1000万吨)。

冷库“地产”与经营长期并存

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日本投资建设冷库的基本上是三类机构:一是食品生产流通企业投资建设的自用冷库或冷库法人企业,或是由原来的食品经营企业转变过来的冷库经营企业;二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或冷库经营企业;三是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以及大型商社等。为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利用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日本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包括冷库与通用仓库)的投资(或提供土地或提供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与中国不同的是,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是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也就是说,日本仓储业长期以来一直就有“仓储经营”与“仓储地产”两种业态。当然,投资仓储地产的还有一些没有经营经验但有投资实力的大型商社。

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近些年来,我国国有资本“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一些地区将仓储用地“招拍挂”,极大地抬高了仓储设施的建设成本。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我国仓储业的发展与现代化是福是祸,值得业内人士广泛关注与跟进研究。

“储存型”向“流通型”冷库发展

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长期以来乃至目前,都存在这两种冷库,只是许多原来的“储存型”冷库开始向“流通型”冷库发展。但即便如此,一些“储存型”冷库仍然存在、且生意很好。中国仓储协会一直在提倡:现有冷库应该根据市场需要完善功能,逐步建立以冷库为核心的冷链物流系统。这是针对我国原有冷库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的希望,是符合国际冷藏业发展趋势的,协会下一步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引导国内冷库企业转变观念、完善功能,关键是根据市场需要找准突破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与此同时,也不能“盲目转变”,根据日本的经验,一些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的食品原材料冷库,还是可以继续保持“储存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肉食品等国家储备也应该继续保持。

营业性冷库占八成

日本冷库的规模化与社会化程度很高,过去30年冷库企业减少了8%,但冷库容积增加了175%,营业性冷库(即公共冷库)企业的数量只占49%,但营业性冷库容积却占到全社会冷库总容积的83%。中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根据专家分析,就是算上原来的“肉联厂”这些年转变为“冷库企业”,社会化的冷库也应该是少数,多数还都是企业自用冷库;中日冷库业更大的差距可能还是冷库的规模与集约化程度。我国“肉联厂”、水产等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建造的冷库都不大(1万吨左右),这些年来各类食品经营企业又发展了众多的微型冷库(2000吨左右)。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我国冷藏食品业高速发展与食品物流系统化的需要,冷库的安全管理与冷藏冷冻食品的质量都是令人担忧的。中国仓储协会提出了冷库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社会化的趋势与要求。但仅靠协会的“引导作用”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农产品与物流无缝对接

日本的水果、蔬菜与花卉三大类批发市场及其流通体系一直是很健全的,这次考察的“横滨中央批发市场”将物流系统引入市场,实现了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多方联合组建“横滨物流株式会社”),更是完善了果蔬流通体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了大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许多市场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但与日本相比,无论是市场的交易方式(现场一对一直接交易),还是市场配套的设施与功能,都有许多差距。

近年来,个别批发市场也挂出了“物流中心”的牌子,也投资建设了一些物流设施,但“物流”与“市场”仍然是“两张皮”,没有实现无缝对接,由此造成物流设施浪费,市场的水平也没有得到提升。其根本原因是,投资者与管理者没有系统地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没有在分析末端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优化供应链流程、创新商业模式,也没有将生产、批发与物流等各个方面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只是“市场”唱“独角戏”,盲目建设“物流”设施。我们认为,日本“横滨物流株式会社”的组建方式与商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有着非常直接的借鉴意义。

全方位控制肉食冷藏与批发

参观日本东京肉食批发市场后令我们感慨万千,肉食批发市场中国并不陌生,10年前我们的国有“肉联厂”就是这个样子(有先进的屠宰设施、配套的冷库、加工车间等),有的“肉联厂”每天的屠宰量比日本的还要大(只是没有拍卖制度),但现在的“肉联厂”可以说已经“面目全非”,屠宰业务基本上没有了,许多“肉联厂”形成了“冷库”加“市场”的经营模式(或者叫“冷库”为“市场”服务)。原来的屠宰与加工车间改造成了冷库,所有冷库被分隔成几十、上百个铁笼(吨位不等)、供“市场”摊主自行管理与使用,许多“肉联厂”内每天是“车水马龙”、“市场”拥挤不堪,可以说是一派“繁忙景象”。虽然近年来国内也产生新兴的生畜屠宰点,但我们对转型后“肉联厂”的状况惋惜,更对“肉联厂”冷库与冷冻食品的安全以及现场人流与车辆的安全担忧。对照日本肉食的先进流通体系,我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原“肉联厂”目前的运营状态。

(资料来源:中国仓储协会“日本冷库业考察报告”)

日本五家不同类型冷藏库运营情况

MARUHA NICHIRO物流株式会社(川崎冷库)

该公司是一家网点分布全日本、专业化的大型冷链物流公司。在全日本共有38个营业性库区,只有“川崎冷库”是全自动的立体冷库,其他冷库都是机械化的平房冷库。每个库区都是独立核算单位,既自己招揽货源,也由公司统一安排货源。川崎冷库,单体五层、30米高,容量3万吨(约7.6万立方米),一层为理货区,自动化立体库从第2层开始,23米高、4500个货位;属于储存型仓库(为生产企业储存冷冻原材料),一年处理7万吨货,年均周转2.5次。该冷库由日本三大自动仓库制造商之一的IHI株式会社建造,自动立体仓库的建造成本为每吨(2.2立方米),10-11万日元,大概20-25年收回投资。

五十岚冷藏株式会社(东扇岛物流中心)

该公司创立于1922年,开始是做食品加工生意,自1966年起做营业性冷库。目前有10座冷库、总容量25万吨,在日本排第五位(排第一位的是“日冷”120-130万吨)、有3-4吨的冷冻冷藏车100台,员工550人。冷库设施有单体冷库与冷藏汽车均有常温、冷冻、冷藏三个温度带,多数属自动化立体冷库,还配有金属探测器、解冻机、臭氧发生装置等设施;功能上由保管型逐步向流通型发展,既储存原材料,也提供一揽子服务,开展流通加工,为超市与饭店做配送,可一次向多家门店配送常温、冷冻与冷藏三类食品。

横滨物流株式会社

这是一家新的生鲜物流中心(也即横滨中央批发市场加工配送中心),是日本近年来冷库经营业态的经典案例。由蔬菜水果大型批发商横滨丸中青果公司(51%)、10家物流公司的联合体“JCN关东”(39%)、横滨南部市场l0家青果经销商(10%),共同投资15亿日元、于2006年投产运营。该中心目前为几百个门店(包括团体)供应与配送,每年的宅配订单有1万个左右,配送品种2-3万种,其中,中心自己采购与供应商租库各占50%。

该中心占地1.2万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5层楼仓占地4000平米,其中,全自动冷库(0至-25℃)2100个货位(784平米×5层),常温库2400多平米,冷藏库4700多平米,冷冻库600平米,还有加工包装车间、分捡传输以及理货区、办公室等设施。

东京水产集散株式会社

该公司是典型的“仓储地产”,从事的是冷库出租业务,不做具体的冷库经营管理。地处东京都大田区的库区有5栋冷库、共计26万吨(56万立方米),是东京都最大的冷库集中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库区之一。库区储存的货物80%是水产(三文鱼最多,一年入库量达9万吨),其他肉食20%,26万吨的库区常年平均保持12万吨以上的货物。承租该公司冷库的包括日本水产物流、五十岚冷藏、大井物流等一批冷藏物流企业。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食品物流 冷藏链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nstraints on Chinese Food Reefer Logistics Development

Zhao Fei1Wang Zhongdong2 Ran Yanzhong2Dong Shaojie1

(1.College of Quartermaster Technology;2.Teaching Center of Basic Courses, the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 Jilin University)

Abstract: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food reefer logistic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food reefer logistic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food reefer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develop Chinese food reefer logistics.

Key words: food logistics; cold chain; restrict factor

食品冷藏物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是需要特别的运输工具,需要注意运送过程和时间掌握、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非常高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

一、我国冷藏物流的现状

我国的冷藏物流行业伴随着冷藏食品行业的发展而发展,总体上来说,我国冷藏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的冷藏物流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就是和国内的其他产品的物流相比,也处于相对滞后的水平,具体问题如下:

1、冷藏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运输损耗大

铁路方面:在目前全国总共运行的3378万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不足7000辆,而且绝大多数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严重缺乏,冷藏运量只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汽车也严重不足,2000年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约 40000辆,同期美国和日本的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分别为20万辆和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在发达国家,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3%。目前,我国易腐食品的装卸大多在露天操作而不在冷库或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在上面盖上一块帆布。冷藏运输率约为10%~20%,而在美国、日本、欧盟,冷藏运输率达到了80%~90%。

冷库的空置率高,冷冻技术落后:我国现在每年冷库的库容在快速增加,但是在一些地区,货源没有随着冷库的增加而增加,冷库空置率增高,储存量只占其库容量的20%~30%。我国目前部分冷库的冷冻技术仍旧保留着老一套的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2、国产速冻设备质量不高

国内速冻机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体积庞大、笨重、低温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如国产1吨/时流态速冻机,尺寸:7.2m×4.5m×3.6 m,总体积为116立方米,而国外4吨/时的速冻机体积只有91立方米。主要原因在于国产蒸发器体积庞大,大都采用钢管钢套片或铝管套片,换热效率不高,国外均采用小口径铝黄铜复纹高传热管,其热交换性能要比常规大2.6倍。

3、当前冷冻食品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

目前全国大约有1000多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产量稳定在千吨以上的为数不多,比较多的是百吨左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冷冻食品实际上只是肉联厂、罐头厂、冷饮厂等工厂的一分厂或一个车间,这样的企业规模效益都很差。据调查,目前有进、出口权的冷冻食品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但应当看到,国际市场变幻莫测,竞争激烈。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将面临全方位的开放,从原来单方面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世贸组织成员之间平等的双向开放,不再存在目前现有的政府保护措施;国内的优惠政策等因素,外国企业将全面挑战我国企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必将全面与国际接轨。

二、制约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发展的因素

1、 冷冻食品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循,质量参差不齐

就目前的现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都在各自为政生产冷冻食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全国多数冷冻食品生产企业采用原有冷库、冰柜等生产冷冻食品,没有连续化的快速冻结设备,也没有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规范,以致造成缓慢冻结产品充斥市场,降低了冷冻食品的质量,损害了冷冻食品的声誉。

2、冷藏物流技术急待提高,管理急待加强

我国的冷藏技术有待发展,高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冷藏技术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总体上不仅技术和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差距,而且缺少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许多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也还在建立中并不能及时使用,导致各个环节上的信息阻塞,易腐制品在运输途中经常发生无谓的延误,进一步加大了风险。

3、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发展极其缓慢

虽然冷藏物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市场专业人员和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我国的冷藏物流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冷藏物流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区域特征比较明显,缺乏一批有影响力、全国性的第三方冷藏物流公司。

现在国内很少有供应商可以能够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的温度控制,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的冷藏食品的生产厂家也无法把整个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营冷藏物流,即使是外包,也是将区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运输外包。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第三方冷藏物流的发展。现在许多积极进入冷藏食品市场的企业无法在国内销售上得到第三方冷藏物流的支持,结果造成了冷藏食品的区域性过剩,大大挫伤了这些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对未来我国发展食品冷藏物流的对策

1、加强我国食品冷藏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

一个国家的食品冷藏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藏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我国食品冷藏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藏链体系建设。

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藏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藏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我国食品冷藏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藏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藏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藏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藏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藏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

从食品冷藏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藏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藏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

4、大力发展第三方食品冷藏物流

随着冷藏食品形式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以及人们消费的快速化、个性化和休闲化、绿色化、保健化,使冷藏食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比以前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然而, 由于我国大多数冷藏食品企业实力相对薄弱,资金相对短缺,自营冷藏食品物流的组织弱、规模小,无法适应冷藏食品物流的高技术要求。而现代冷藏食品物流设备专业性强。为了实现冷藏食品物流的信息处理及时、配送流程优化,以及存取拣选自动化、物流管理智能化,冷藏食品物流需要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流设备,例如专门的冷藏设施, 较多的加工容器和设备等,而且现代冷藏食品物流的正常运营也需要较大的投资。因此,应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食品物流,从而达到优化冷藏食品物流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加速商品周转、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率、提高运作柔性、精简组织机构、增加质量监管的效果,从而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尽快提升我国的冷藏食品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赵飞,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王中东,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冉彦中,吉林大学农学部公共教学中心;董绍捷,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北林.食品保鲜与冷藏链[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张振飞,赵鹏,刘泊等.食品物流业与食品物流链[J] 中国储运 2006,1:85-86.

[3]李正明.食品与现代物流[J] 食品与机械 2006,7:124-125.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冷藏链;问题;对策;展望

中图分类号:TS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349-01

食品的流通关系到了人们的生活,从食品的生产、制作到运输各个环节,冷冻储藏不仅可以保障食物不变质,同时还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群众的饮食需求。目前食品的冷藏运输可以通过不同距离的汽车、火车运输,航运和空运也是非常普遍运输形式,它们的共性是在特定的温度下保障食物不变质。在大型货运企业及生鲜超市的经营下,人们可以在不同季节享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是,在后续的工作中依然需要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一、食品冷藏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冷藏运输是冷藏链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从1980年约3500辆,到2004年已达到约60000多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生产冷藏保温汽车的企业仅10余家,2004年已达到近100家,遍布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目前,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生产的品种已达到100种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欧、美、日等国均达到80%~90%。我国冷藏运输所占的比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保温汽车的运量与采用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之比)约为20%,欧洲各国为60%~80%;四是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和技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品种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350多种,特别是车厢结构,车厢门的形式很多,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冷冻食品生产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循

当前,商业系统、轻工系统、外贸系统、水产系统都在各自生产冻食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可遵循,管理处于无序状态,导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3、国产速冻设备质量不高

国内速冻机生产虽有一定基础,但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着体积庞大、笨重、低温性能差、能耗高等问题。目前国内速冻机几乎全部采用轴流风机,与进口样机所采用的低噪声、低能耗、大风量、变频调速离心风机有较大的差距。速冻食品一年四季产品变换几十种,若固定一种风压与风量不能适应不同食品品种的要求。国内一些速冻机件生产厂生产的传送件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主要是外形粗糙、精度较差、使用性能不稳定。

4、冷冻食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济效益低

目前全国约2000余家冷冻食品生产企业,产量稳定在千吨以上的为数不多,比较多的是百吨左右的企业。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将面临全方位的开放,不再存在政府保护措施,外国企业将全面挑战我国冷冻食品行业,因此,加快冷冻食品行业的发展,加快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为行业的发展做长远的准备。

二、我国食品冷藏链发展策略

1、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生产行为

我国速冻食品加工企业目前隶属部门过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标准滞后,真正形成规模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很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冷冻食品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部分特色冷冻食品也可出口。作为新兴行业,国家应对其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尽快制定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行GMP和HACCP,使之成为我国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加工和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加工过程应遵循3C、3P原则。3C原则是指:冷却(Chilling)、清洁(Clean)、小心(Care)。也就是说,要保证产品的清洁,不受污染;要使产品尽快冷却下来或快速冻结,要使产品尽快地进人所要求的低温状态;在操作的全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避免产品受任何伤害。3P原则是指:原料(Products)、加工工艺(Processing)、包装(Package)。要求被加工原料一定要用品质新鲜、不受污染的产品;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成品必须具有既符合健康卫生规范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2)贮运过程应遵循3T原则。3T原则是指产品最终质量还取决于在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产品耐藏性(Tolerance)。3T原则指出了冻结食品的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品温之间存在的关系。冻结食品的品质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冻结食品的品温越低,优良品质保持的时间越长。

(3)质量检查要坚持终端原则。水产品的鲜度可以用测定挥发性盐基氮等方法来进行。不管冷藏链如何运行,最终质量检查应该是在冷藏链的终端,即应当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水产品的质量为衡量标准。

(4)建立现代化生产、加工、贮运、解冻、销售等设备保证体系。这是冷藏链的硬件保证条件之一。发展和建设冷藏链应该有合适的冷藏库和专业生产企业,能生产国产的质优价廉的速冻装置、冷藏保温车、冷藏集装箱、冷藏柜、解冻装置、与生产冷冻食品相关的辅助设备。目前国内的生产企业,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能与国外产品相抗衡的质量、能力和规模。

3、加速速冻机械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的研发

设备的改进对于带动食品冷藏链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的建设现状,设计者必须做好充足的分析,从而设计出实用性较强、操作较为便利的冷藏运输设备。现下,我国使用的设备大都具有能源消耗大、冷藏效果不高等不利现下,甚至部分设备都无法满足食品的速冻需求,且具备该类设备生产的厂家每年能够出产的设备数量较少,无法紧跟市场的节奏。

三、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发展展望

1、食品冷藏链相关技术、设备逐步与国际同步。借鉴他国经验,弥补我国食品冷藏链建设中的不足,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冷藏设备的扶持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冷藏设备的综合性能,打造出一个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产业链,拉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食品冷藏链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冷藏链的特点是“冷”,灵魂在“链”,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企业、多种制冷温控设备的链条,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有很高专业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在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着重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行。首先政府应统筹规划、大力推动,根据市场需求在全国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和建设不同级别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形成城乡一体化区域联动。同时深挖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冷库设备,通过对不同季节和储存品种的合理调节,提高现有冷库设备的利用率。此外应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在保证冷藏链特性的前提下符合节能环保的大局。

总结:食品冷藏链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食品冷藏链的建设可以加速地方特色食品的运输及销售,有效的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食品产业结构相比,现代化的食品冷藏链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必须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进行新技术的引进及运营理念的借鉴,全面的拓宽我国食品冷藏链的建设,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意识的进行相应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食品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36-02

食品冷链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在低温条件下的物流现象。食品冷链建设要求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具体来说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中国食品正在由长期供给短缺转向结构性相对过剩阶段,由主要解决食物总量供需安全问题向主要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转变。由于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kg计算,每年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所以发展食品冷链物流刻不容缓。

1 食品冷链的流程

食品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

(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有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

(2)冷冻贮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低温贮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鲜环境。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等。

(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远途运输尤其重要。

(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库,由此逐渐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1)政策扶持。食品冷链物流属国家政策扶持范围,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到国家政策扶持资金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而且优惠政策将会延续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

(2)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强。武汉市更加严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会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食品生产、运输、储存环境会被要求纳入冷链体系;食品冷链的温度追溯体系将在国家标准及规范上得以明确化。食品冷链企业的优势将会越来明显。

(3)经济进一步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食品、冷链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食品冷链行业的市场会进一步加大。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中运输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链规模增长迅速。

(4)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华中地区最大的冷链项目―白沙洲冷链项目在武汉奠基开建。该项目冷库容量为6.5万吨,辐射半径1000公里,规模相当于1个半徐东冷库。可带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部地区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不仅有效缓解了武汉现有冷库贮藏压力,大大提高了农副产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对提升武汉乃至湖北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季美冷链市场完成一期招商,明年将开门纳客,万吨冷库搬迁至武汉肉联,坚守城区市场。

3 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食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武汉市尚未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区域性食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也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与冷链物流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现有冷库多为低温冷库,适用于果蔬调峰上市的高温冷库需求缺口还比较大。武汉市周边农村冷链物流投入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的相关投入,加上农民粗放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结果导致当遇到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由于缺乏冷库,大量农产品会烂在田间地头,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2)基础设施不完备。物流装卸场所设施不完备,易腐物品装卸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进行,运输车辆和仓储设施之间没有过渡区或者防护措施。物流运输设备不完善。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中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货车。80%左右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货运车辆约大多数是敞篷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只占到很小的比例。铁路冷藏运输设施也有待进一步改进,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等。在这方面,与国际标准相差较大。冷库结构也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储藏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3)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短缺。目前武汉市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不多,绝大部分都是原有从事冷藏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的,企业规模小,市场覆盖面窄,网络不健全,发展还不成熟。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的,市场分散和设备不足,信息传递不畅,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在途质量,造成了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4)消费者对冷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随着武汉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食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地增加,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食品安全常识宣传力度不足,大多数消费者缺少食品冷链常识,无法区分哪些食品需要冷链,不关注食品的储藏温度,也不了解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使食品价格成了大部分消费者进行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大多数大型超市冷柜都有温度显示装置,但是温度达不到低温食品的要求。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足还体现在消费者消费后的行为上。由于缺乏冷链相关知识,原本新鲜的食品被消费者几番“折腾”后变得不新鲜。对于食品冷链行业来说,只有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高,才能真正拉动行业发展。

4 对武汉市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增加冷链物流服务过程的透明度。应充分利用武汉市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追溯机制。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设。(2)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管体系。建议武汉市政府牵头组织食品监督管理局、发改委、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尽快建立第三方监管平台管理体系:食品冷链监管平台、农副产品冷链监管平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管,变事后被动事件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指挥、事后可追溯。

(3)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武汉市中部物流枢纽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促进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和效益。应坚持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与适用技术并重,走有中部冷链物流特色的技术发展道路。提高中部冷链物流运输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中部地区的核心优势,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中部冷链物流运输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4)武汉食品冷链可以采取企业导向型或平台导向型两种发展模式。企业导向型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平台导向型是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主干网络,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武汉市食品冷链变革需要三位一体化,一个地区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协会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食品冷链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状况能综合体现地区经济整体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及人民生活状况。提高食品冷链研发技术水平,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百姓放心食用安全食品的特殊保障。所以武汉市必须要抓住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提高食品冷链技术的研发,大力发展和改善我市食品冷链设备和管理,建设、健全、完善食品冷链,实现与国际接轨,使食品冷链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丰富我市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畅,张浩,安玉发.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31.

[2]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http:/ / gov. cn /zwgk /2010- 07 /30 /content_1668124. htm,2010-6.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发展因素

冷链物流(Cold-Chain Logistics)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全程温控以保证食品处于某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冷藏冷冻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由表1可体现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1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的。虽然2005年底基本建成了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未能建立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高效的冷链物流工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发展的滞后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1.2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低

在我国,需要进行冷链运输的产品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除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当前冷链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缺失统一的服务标准。

1.3设施基础设备不足,冷冻冷藏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为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冷库的存量太低,完全不足以服务消费群体(如表2)

(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我国保温冷藏车辆约有5万辆,而美国约为30万辆,日本约为17万辆,并且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基数要远小于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而这一比例仅是发达国家的10%左右。

(2)铁路冷藏车辆:据《中国交通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我国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运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运输总量的1%;而这些多为国外淘汰的机械式速冻车辆和加冰冷藏车,缺乏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

(3)冷库容量:2009年我国有冷库接近3万座,总容量接近1500万吨,但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有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

1.4冷链物流体系上下游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虽然我国农业的初级产品产销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较低,以至于出现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问题,所以在局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

2、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因素分析

2.1经济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而来是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并直接推动了消费水平的升级。居民对冷链商品的需求扩大,必然会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助推冷链商品市场的容量扩大的五大因素

(1)新型商业形态持续发展。生鲜冷冻区在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比重不断地增加,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要渠道,从而扩大了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

(2)消费习惯不断变化。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于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的时间,促进了冷冻冷藏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

(3)年轻消费者群扩大。随着年轻消费者群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年轻人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冷冻冷藏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促使了冷冻冷藏市场的不断扩容。

(4)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只好提高产品、服务、品种、包装的质量,才能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

(5)产品花色、品种不断翻新。除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产品已经发展到极致以外,菜肴等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也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民族美食佳肴延伸到了冷冻冷藏产品中。

2.2技术因素分析

冷链物流包括原料采购环节、产品加工环节、储藏环节、运输环节、信息控制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各个环节的技术体系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冷链物流的发展。

(1)原料采购环节。随着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绿色养殖、栽培技术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源头上保证了冷链物流的质量。

(2)产品加工环节。真空预冷和冰温预冷是对冷链产品进行的第一道冷处理工序,该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引进和发展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冷链产品的保鲜质量,延长保鲜周期。

(3)储藏环节。据统计,2010年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为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但是其中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自动化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储藏时间,降低储藏损耗。

(4)运输环节。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涵盖了较为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了“门对门”服务。冷链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5)信息控制环节。要实现对冷链物流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随着GPS、GIS、EDI、MIS、RFID、温湿度红外遥感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

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冷链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2.3政策因素分析

我国冷链物流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扶持,据资料表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意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仍然不统一,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明细标准,只有一些大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并且监管力度也不够。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导向性文件和政策,如《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极大地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我国政策的主导下,将逐步建立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制订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3、总结

本文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指出了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经济、技术和政策因素。■

参考文献

[1]彭丽霞.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2]郭法霞.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J].交通与运输,2010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3篇

最新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企业申请使用粮食、畜禽肉、水产品、果蔬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热加工后快速冷却工艺生产,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者预先定量制作在密封的包装材料或容器中,并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及销售的提供给消费者的经加热后可直接食用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

已纳入餐饮服务环节管理的盒饭不适用本细则。

冷链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其产品类别编号按其他食品类别进行编制。生产许可要注明相应的产品品种,即其他食品[冷链食品(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生产许可证附页须注明获得许可生产的冷链食品包括主食菜肴类、其他类的具体品种明细。

本细则中引用的文件、标准通过引用成为本细则的内容。凡是引用文件、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细则。仅有包装场地、工序、设备,没有完整生产工艺条件的,不予生产许可。

二、生产许可条件审查

(一)管理制度审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的规定,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审核。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生产原料管理制度,原辅料采购制度,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及记录管理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检验管理制度,产品防护管理制度,物料储存和分发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产品追溯及召回制度、产品留样制度、企业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制度、问题报告制度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二)场所核查

按照《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对照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现场核查以下场所要求。

1. 企业厂房选址和设计、内部建筑结构、辅助生产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要求总使用面积应不少于4000平方米。

2. 有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

生产车间一般包括原料处理车间(清洗区、解冻区、切配区、洗蛋间等)、原料贮存间、热加工车间、冷却车间、内包车间、外包车间、工器具清洗间(用于清洗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等,辅助设施包括检验室、原辅料仓库(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等)、包材仓库、成品冷库等,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使用面积不少于20xx平方米。

原料处理车间应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的清洗槽和加工台案,清洗槽和加工台案的数量或容量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应明确标识。

3. 生产车间和辅助设施的设置应按生产流程需要及卫生要求,有序而合理布局。

应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操作需要和清洁度的要求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污染。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冷却间、内包装车间及外包车间应有温度控制及监控设施。

4.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生产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油烟、排水等条件,有低温要求的加工场所应配有降温设施,生产区应配有排污、杀菌、防蝇、防虫、防鼠等设施。

5. 车间内应区分清洁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和一般作业区。区域的划分要明确,且应相互分隔,并有显著标识加以区分。

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高的作业区域,包括内包车间、冷却车间等场所。准清洁作业区,即清洁要求次于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热加工车间、工用具保洁车间等。一般作业区,即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作业区的作业区域,包括原料加工车间、外包装间、工用具清洗消毒场所、原料贮存场所等。

6. 企业应定期对清洁作业区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每年应请有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查。清洁作业区内部隔断、地面应采用符合生产卫生要求的材料制作;空气应进行杀菌消毒或净化处理。日常运行中,清洁作业区的空气洁净度检测和监测按照下表进行。

冷链食品生产清洁作业区动态标准控制表

7. 企业应保证全程冷链条件,包括冷藏贮存、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条件。

(三)设备核查

应核查《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中申报生产能力和企业拥有的生产设备数量、参数的适应程度。

1.必备的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需求)

(1)原料清洗消毒设备(如清洗槽、洗菜机、去皮机等)

(2) 解冻设施 (如化冻设施等)

(3)切配设备(如切菜机、切肉机、绞肉机、切丝机、切丁机等)

(4)熟制设备(如炊饭设备、炒锅、蒸汽夹层锅、焯烫机、油炸机、烧烤机、蒸箱等)

(5)速冷设备(如真空冷却设备、速冷库等,并配有温度指示装置)

(6)热力消毒设备、灭菌设备(如针对加工器具消毒柜等)

(7)包装设备(包装机、计量称重设备、与包装设备联动的自动打码机等)

(8)金属探测器。

2. 必备的检验设备

检验设备的数量应与企业生产能力相适应。应审查企业提交的检验设备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书面报告。配备与检验能力和工作量相适宜的仪器设备,检验仪器设备和检验用计量器具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校验。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包括:1、分析天平(0.1mg);2、天平(0.1g);3、灭菌锅;4、微生物培养箱;5、显微镜;6、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7、干燥箱; 8、滴定管;9、水浴锅等。

(四)设备布局、基本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

1. 设备布局

设备的布局应当符合工艺的需要。

2. 基本工艺流程

原料摘洗(解冻)切配熟制、调理(灭菌)速冷降温包装成品(金属检测)贮存冷链运输及销售

3. 关键控制环节

(1)原料采购、处理:符合接收标准,剔除不可食部分;

(2)解冻:温度的控制;

(3)调理热加工:加热时间、中心温度控制;

(4)快速冷却:时间、温度控制,确保食品烧熟后在短时间内将其中心温度降至

(5)包装、冷藏、运输及销售:温度控制,确保食品在10℃的条件下进行贮存、运输、陈列和销售。

(6)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及添加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2760的规定。

速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三、产品相关标准

SB/T10648《冷藏调制食品》、SB/T10652《米饭、米粥、米粉制品》、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相关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经备案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四、标签和标志、包装、贮存、运输、销售

冷链食品的标签应符合GB 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

冷链食品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相关规定。

冷链食品的包装容器及其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销售的包装应完整、不易散包。

冷链食品贮存冷藏库库温应在0℃~10℃范围内。冷链食品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冷链运输车应具有温度监控设备,且温度应保持在0℃~10℃。

冷链食品应在温度0℃~10℃范围内冷藏柜陈列,不应裸露销售。

五、保质期

(一)冷链食品的保质期依企业标准执行,保质期限一般为24小时至48小时。企业在取得充分、可靠、科学的食品安全依据,以及第三方产品保质期测试实验合格的基础上,自行确定保质期。

(二)保质期限起始时间从产品包装结束起计算,要求精确到小时、分钟。

六、检验项目

冷链食品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致病菌、过氧化值、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

出厂检验项目按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进行检验,至少包括:感官、净含量、标签等。

企业应对每批产品进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过氧化值(油炸类食品)等项目检测;每日至少对1批次产品进行致病菌项目检测;每月至少对2批次产品进行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等项目检测。

冷链食品型式检验按该产品执行的标准进行全项检验。企业每年至少进行2次型式检验。

企业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产品进行检测,但应保持检测结果准确。企业使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设备应定期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比对或者验证。快速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检(致病菌可委托检验)。

七、抽样方法

根据企业申请发证产品的品种(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食品原料),每个品种均应抽取进行发证检验。抽样单上按该产品的具体名称填写。

在企业的成品库内随机抽取发证检验样品。所抽样品须为同一批次保质期内的产品,抽样基数不得少于200个最小包装,随机抽取20个最小包装。样品分成2份。1份检验,1份备查。样品确认无误后,由抽样人员与被抽查单位在抽样单上签字、盖章、当场封存样品,并加贴封条,封条上应有抽样人员签名、抽样单位盖章及抽样日期。样品应注意冷藏保存。

八、其他要求

本类产品不允许分装,不允许实施委托加工行为。

速冻食品生产发展状况速冻食品是指以米、面、杂粮等为主要原料,以肉类、蔬菜等为辅料,经加工制成各类烹制或未烹制的主食品后,立即采用速冻工艺制成并可以在冻结条件下运输储存及销售的各类主食品,如速冻包子、速冻饺子、速冻汤圆、速冻馒头、花卷、春卷等。

《20xx-20xx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水饺、汤圆、面点、粽子、馄饨,是目前速冻市场的前五强,其中水饺约占整个速冻食品销售额的50%以上,汤圆约占据20%的市场份额,面点、粽子、馄饨、春卷及地方特色小吃等约占的30%左右。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速冻行业迅速成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产量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成为食品行业中的新星。经过20xx年之前的价格战洗牌,目前速冻食品行业已经形成以三全、思念、龙凤和湾仔码头为领军的品牌阵营,速冻食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20xx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经过激烈的兼并重组,企业数量大量减少,从20xx年的342家减少到20xx年234家,但是行业总体效益得到了提高,产销规模扩大,利润总额增长,行业整体发展情况较好。20xx年第一季度,行业企业数目有所增加,从234家增加到259家。前瞻网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6亿元,同比增长21.28%;20xx年第一季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4.84%。20xx年到20xx年间,行业总产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2.13%,整体上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4篇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虽然其现代工业很发达,但食品自给率只有39%(2006年数据,按热量计算),其中,水产的自给率较高,但也只有50%,谷物类自给率只有28%。在战后,日本的饮食习惯逐步发生变化,米食减少,面食与肉食增加,带动了食品的大量进口,因此也促使日本冷藏冷冻食品业迅速发展。

据统计,2004年,日本有冷库(非法人企业)3431座,容积3302万立方米。其中,在日本国土交通省登记的营业性冷库(即公共冷库)1689座,占全部冷库数量的49%,容积达2729万立方米,占全部冷库容积的83%;其他为自用冷库,容积仅占17%。2005年,营业性冷库容积为2751.8万立方米,容积比1975年增长了175%,冷藏库企业数量由1254家减少为1153家,而冷藏冷冻的货物量由712.3万吨增加到2066.3万吨,增长近3倍。

日本冷库的布局是:大型城市占37%,中型城市占17%,渔港占16%,其他地区占30%,冷库最多的是神奈川(147万吨)、东京(137万吨)、大阪(113万吨)、兵库(84万吨)等地。按温控区间分类,-2℃~10℃的低温库占11%,-20℃-2℃的冷藏库占4%,-20℃以下的冷冻库占85%。

在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法律对冷库实施管理。据介绍,目前与冷库有关的法律主要有《建筑法》(承重)、《消防法》(防火)、《仓库业法》(防火、隔热材料、卫生)、《高压安全法》(冷冻设施),但没有像中国一样对冷库设施进行强制性年检。

日本冷藏库协会于1973年从日本冷冻事业协会(1948年成立)的冷库部门分离出来,组建了独立社团法人,2004年有“正会员”(即团体会员)38家(各都道府县冷藏库协会),“赞助会员”(即企业会员)1386家。会员单位的冷库容积共计2454万立方米(1000万吨)。

5家不同类型的冷藏库

1、MARUHA NICHIRO物流株式会社川崎冷库

MARUHA NICHIRO物流株式会社是一家网点分布全日本、专业化的大型冷链物流公司,在日本共有38个营业性库区,只有川崎冷库是全自动立体冷库,其他冷库都是机械化的平房冷库。每个库区都是独立核算单位,既自己招揽货源,也由公司统一安排货源。

川崎冷库单体五层,容量3万吨(约7,6万立方米),一层为理货区,二层以上是自动化立体库,高度为23米,有4500个货位,库区内有叉车15台。川崎冷库属于储存型仓库(为生产企业储存冷冻原材料),储存的货物大部分是从中国进口的冷冻蔬菜等,年处理货物7万吨,年均周转2.5次。

该冷库由日本三大自动仓库制造商之一的IHI株式会社建造,据IHI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动立体仓库的建造成本为每吨(2.2立方米)10-11万日元,大约20-25年收回投资。

2、五十岚冷藏株式会社东扇岛物流中心

五十岚冷藏株式会社创立于1922年,最初从事食品加工,从1966年开始经营营业性冷库。该公司目前拥有10座冷库,总容量25万吨,在日本排第五位(排第一位的是“日冷”120-130万吨),有3-4吨的冷冻冷藏车100台。

该公司的主要特点,一是冷库设施先进,多数属自动化立体冷库,还配有金属探测器、解冻机、臭氧发生装置等设施,单体冷库与冷藏车均有常温、冷冻、冷藏三种温度带;二是功能上由保管型逐步向流通型发展,既储存原材料,也提供一揽子服务,开展流通加工,并为超市、饭店提供配送服务,可同时向多家门店配送常温、冷冻与冷藏三类食品;三是信息化程度高,公司总部与各个物流中心(冷库)之间建设了内部局域网(LAN),并与上、下游客户实现对接(ON LINE)。

3、横滨物流株式会社

横滨物流株式会社是近年成立的生鲜物流中心(横滨中央批发市场加工配送中心),是日本近年来冷库经营业态的经典案例,由蔬菜水果大型批发商横滨丸中青果公司、10家物流公司的联合体“JCN关东”、横滨南部市场10家青果经销商共同投资建设,于2006年投产运营。

多家企业联合投资这样一个物流中心,有着很深的经济背景。长期以来,日本的水果蔬菜一直实行以批发市场(拍卖)为核心的流通体制,几乎所有的水果蔬菜都要经过批发市场。近年来,这种模式也在发生重大变化,批发市场的占有率在下降(约60%),产销直接挂钩的比例在上升(40%),“市场外流通”呈扩大之势,“拍卖、招标制度”和“委托集货制度”等市场交易规则被架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末端市场(零售商、家庭、团体)的需求发生变化,一些大型批发企业采取灵活的流通方式满足了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二是原来的批发市场基本上是一个交易市场,其他配套的服务功能较少,不能适应末端市场的需求。但是,这种“市场外流通”的情况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食品安全问题与价格稳定问题。

这些问题引起了日本政府与业界的广泛关注,自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批发市场的改革,2004年修订了《批发市场法》,横滨中央批发市场、横滨市南部市场等一批从业者发起成立了以“物流高效化”为宗旨的协会,2006年依托批发市场联合投资了这个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该中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依托批发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以改革商业模式、夺回“市场外流通”为目的;二是政府出土地,批发商、经销商与物流商联合投资,并在客户与资源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三是以连锁店、家庭、团体等末端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门店的订单为依据组织货源并加工配送,以果蔬等生鲜食品为切入点,根据门店的需求逐步扩大到其他常温货物,已实现了各门店所需货物的全部统一配送。

目前,该中心为几百个门店(包括团体)提供配送,每年的宅配订单约为1万个,配送品种2-3万种,其中,中心自己采购与供应商租库各占50%。为了满足配送的需求,中心建设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设施,其中,全自动冷库(-25-0℃)4000平方米,有2100个货位,常温库2400多平方米,冷藏库4700多平方米,冷冻库600平方米,此外,还设有加工包装车间等设施。

4、东京水产集散株式会社

东京水产集散株式会社是典型的“仓储地产”,从事冷库出租业务,不承担具体的经营管理。地处东京都大田区的库区有5座冷库,共26万吨(56万立方米),是东京都最大的冷库集中区,也是世界最大的冷库区之一。库区储存的货物80%是水产,其他肉食占20%,常年保持年均12万吨以上的货物。承租该公司

冷库的包括日本水产物流、五十岚冷藏、大井物流等冷藏物流企业。

5、东京都肉食中央批发市场

东京都肉食中央批发市场是日本农林水产省认可的全国10家肉食中央批发市场中最大的一家,占地6万平方米,分为市场设施(办公室1万平方米、交易场所3000多平方米、冷藏库2万平方米)和屠宰设施,(1.78万平方米)。市场的业务流程为:生产者的生畜委托“农协”等中间人,中间人委托屠宰公司,屠宰后的所有生肉进入冷库冷却,由1家一级批发商向场内29家二级批发商及194家经纪公司拍卖,二级批发商将肉食批发给各肉食加工厂,经纪公司将肉食批发给超市或团体。市场向各家公司收取租金,在肉食全部卖出后依次向批发商、经纪公司、中间人付佣金,再向生产者付款。

收获与体会

1、关于行业协会与行业统计

日本冷库协会已有40多年历史,所有地方协会与国内几乎所有的营业性冷库企业都是其会员,会员企业的库容占全国冷库库容的90%以上。经由日本国土交通省授权冷库协会开展的持续几十年的冷库业统计数据,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比我国冷库业的发展,中国仓储协会冷藏库分会去年才成立,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冷库统计制度,业内经常引用的有关冷库方面的数据基本是根据各个相关产业协会的不完全统计、再加上有关专家的估计与汇总得出的,可以说,统计制度不权威、统计数据不完全。这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关于冷库地产与冷库经营

为保障食品安全、有效利用资源、节约社会成本,日本各级政府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许多大型仓库设施(包括冷库与通用仓库)的投资,或提供土地,或提供资金,或投资组建企业。与我国不同的是,日本政府投资的冷库设施是出租给私人企业经营,也就是说,日本仓储业长期以来存在“仓储经营”与“仓储地产”两种业态,当然,投资“仓储地产”的还有一些没有经营经验但有投资实力的大型商社。

这一点对当前发展中的中国仓储业存在一定借鉴意义。政府投资公共仓储业,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难题。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近些年来,我国国有资本“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一些地区将仓储用地“招、拍、挂”,抬高了仓储设施的建设成本。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对我国仓储业的发展是福是祸,值得业内人士广泛关注。

3、关于储存型与流通型冷库

长期以来,日本始终存在这两种类型的冷库,只是许多原来的储存型冷库开始向流通型冷库发展。但即便如此,一些储存型冷库仍然存在,且生意很好。这一点对我们也是有启发的。

中国仓储协会在去年12月举办的“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提出:现有冷库应根据市场需要完善功能,逐步建立以冷库为核心的冷链物流系统。这是针对我国原有冷库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下一步应借鉴国际经验,引导国内冷库企业转变观念、完善功能,关键是根据市场需要找准突破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还应注意,不能“盲目转变”,根据日本的经验,一些为食品生产企业服务的食品原材料冷库,还是可以继续保持储存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肉食品等国家储备也应该继续保持。

4、关于营业性与自用性冷库

日本冷库的规模化与社会化程度很高,过去30年中,冷库企业减少了8%,但库容增加了175%,营业性冷库的数量只占49%,但库容却占全社会冷库总容积的83%。

虽然我国还没有这方面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社会化的冷库是少数,多数是企业自用冷库。

此外,中日冷库业更大的差距在于冷库的规模与集约化程度。我国的肉联厂、水产等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建造的冷库都不大,多在1万吨左右,近年来各类食品经营企业又发展了众多微型冷库(2000吨左右)。这种状况不仅不能适应我国冷藏食品业高速发展与食品物流系统化的需要,冷库的安全管理与冷藏冷冻食品的质量也令人担忧。在“全国冷库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中国仓储协会提出冷库的专业化、规模化与社会化的趋势与要求,但仅靠协会的引导作用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冷冻食品市场分析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大型超市;冷冻冷藏陈列柜;应用现状;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冷冻冷藏陈列柜的概述

所谓的陈列柜是指在超市或零售商店中,可存放、陈列冷藏和冷冻食品,并使存放的食品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用于展示、销售食品和其它商品的存放设备。其目的主要是使陈列柜柜内保持合适的温度,维持所陈列商品的温度,从而保证商品品质,进行商品销售。由于商品种类不同,销售方式也千差万别,由此带来的陈列方法及冷却方法也各不相同。

陈列柜最早于1922年出现于美国,后经20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青睐,现已成为超级市场必不可少的商用设备。目前在超市中普遍使用敞开式低温陈列柜。敞开式低温陈列柜有卧式和立式之分。卧式陈列柜商品摆放和陈列效果较差,特别是其占据商场面积较大,这对于寸土寸金的超市无疑是一大缺陷;而立式陈列柜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运行节省能耗,且柜内温度相对稳定性好,相比卧式陈列柜占地面积也较小。同时他还具有食品温度均匀、展示性能突出、安装维护快捷、结构小巧,移动灵活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大型超市冷冻冷藏陈列柜中最受欢迎。该柜型在近期得到迅速发展,其产品的功能、节能技术、人性化设计不断应用。本文是基于大型超市冷冻冷藏陈列柜,就主要对立式冷藏陈列柜进行分析。

2、立式冷藏陈列柜应用现状

美国是最早设计和使用陈列柜的国家,随着超市和零售业的发展,陈列柜已经作为基本的冷冻冷藏设备得到的广泛应用。我国商业陈列柜行业起步较晚,生产厂家大多是合资或引进国外技术进行生产,但设计技术掌握在外资方手中,技术来源主要包括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因此在国内市场也出现了欧系和日系两大系列产品。随着国内设计技术的日趋成熟,从90年代开始,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变化,速冻、小包装食品普遍被接受,超市、大卖场等新型零售业迅速发展,陈列柜也得到普及。我国部分企业已具备自行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并开始对欧盟等国家进行出口销售,由于国外用户对陈列柜的温度控制要求非常高,在运行中容积内每点温度变化限制在很小范围(4~6℃),这对温度分布均匀性设计以及化霜温升范围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而对于陈列柜的性能指标评价,节能总是被摆在首要的位置,因此降低能耗已成为陈列柜设计研究的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藏陈列柜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其在日常使用中的电量消耗也越来越大,占据很大一部分电能消耗。在超市总的电耗中,除去店内照明与店内空调系统用电以外,超市冷冻冷藏系统所消耗的电量约占超市整体耗电的62%,因此陈列柜的节能非常重要,但陈列柜的节能应对不仅需要陈列柜本身技术的开发,而且需要与陈列柜使用运行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具体如图1.1所示。

另据日本能源研究所的报告,中国目前的电力缺口是9.93%,到2010年将剧增至15%。缺电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除了建设大型发电厂增加供电量之外,通过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降低现有用电设备的电耗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超市冷冻冷藏系统的节能非常迫切,而且也是整个超市中最有节能潜力的地方。

冷藏陈列柜设计主要包括外观设计、风幕设计、工程安装设计等内容(立式 陈列柜总体结构图见图2 )。

其中风幕技术设计是陈列柜实现冷藏功能质量最根本的技术,是陈列柜运行质量的保证。本文就冷藏陈列柜的节能设计的一些措施进行分析,如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结构设计的优化、制冷系统的设计优化及新兴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3、立式冷藏陈列柜的节能设计

3.1、陈列柜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对于立式冷藏陈列柜结构设计优化主要从箱体结构、门封结构及门体进行优化。首先对箱体优化即就是对箱体发泡厚度的进行化,主要采取对箱体底部、背部泡层加厚设计;其次是门封优化,其优化设计主要是采取优化门封的气囊数和增加门封与箱体搭接量;最后是门体优化,主要是增强玻璃门的绝热性能,即对钢化玻璃门镀低热反射膜处理,降低玻璃门的辐射散热和对流换热,增强绝热性能。另外,陈列柜风幕系统中的冷空气一部分分流出来冷却货物,维持柜内低温,另一部分通过送风口吹出形成冷风幕,通过冷风幕将柜内的低温环境与外界的高温环境隔开,隔绝柜内与外界空气的传热传质,达到维持柜内货物温度和湿度的目的。冷风幕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通过风幕的优化设计可以减少风幕卷人的热湿空气并减少陈列柜外溢的冷空气,相应的减少陈列柜的能量消耗。

3.2、控制系统设计的优化措施

采用并联机组和采用微电脑系统控制装置。对于给定的陈列柜而言,其冷冻负荷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变化、柜内有无照明和夜间是否加夜间帘或盖。一般情况下,按照夏季最大负荷选用冷凝机组,如果选用单台机组会造成蒸发压力过低、开停机频繁,从而增加能耗;如果采用多机并联机组,则能根据负荷的不同控制开停机,提高运转效率。而采用微电脑系统控制装置,就是将超市中的空调系统及冷冻、冷藏设备统一使用微电脑系统控制装置来进行控制。一方面可以根据负荷的变化来调节大型机组的运转,同时还可以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警。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控制并将所有须监控的超市连在一起进行控制。

3.3、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措施

选用高效压缩机和合理利用冷凝水。冷冻冷藏陈列柜有中温与低温之分,如果把超市的冷冻冷藏系统也分为中温系统与低温系统对节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系统再继续细分的话会使制冷系统过于复杂,目前国外有超市在中温冷冻冷藏系统中使用螺杆式压缩机,这样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在陈列柜使用过程中,开门次数频繁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冷凝水温度较低,同时冷凝水累积又影响客户的使用,合理的利用和处理冷凝水,作为散热的冷源,降低冷凝温度,可以提高制冷量。因此在接水盘内布置冷凝蛇形盘管来蒸发冷凝水,降低冷凝温度,增加制冷量。

3.4、LED灯的应用和节能型EC风机的应用措施

目前陈列柜照明主要采用日光灯,其功率大,发热量大,寿命短,增加了陈列柜的电能消耗和柜内热负荷。LED灯为冷光源,其功率小,发热小,超长寿命,绿色环保,安全系数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电能消耗。因此,在陈列柜中,应大量的推广LED灯作为陈列柜照明。同时采用节能型EC风机,目前的陈列柜普遍使用风机循环式来解决风循环,风机的种类有多种,常用的有罩极风机、电容风机以及变频调速风机等,罩极风机的输入功率较大,输出较小,效率非常低;电容电机的效率要高于罩极电机,但需要与电容配套使用,较繁琐;变频调速EC风机的出现既解决了电机效率问题,又无需与其他元件配套使用,还可实现按需调速的功能,因此冷柜节能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结束语

随着大型超市的不断发展,冷冻冷藏陈列柜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陈列柜的节能问题越发凸显。同时冷冻冷藏陈列柜又是超市中的“能耗大户”,它的节能问题至关重要。只有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型新部品和新技术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冷冻冷藏陈列柜的能量消耗。

参考文献:

[1]张建一,厉珂.厦门市冷冻冷藏陈列柜应用中的节能分析[J].制冷与空调,2006,06:86-9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