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于双减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1.稳定社会发展

2.解决人口问题

3.扶持职业教育

“双减”政策是把双刃剑,它的存在确实减轻了学生和家庭的压力,但是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进一步稳固。

即使没有文化培训机构,经商的大亨依旧可以花钱请一对一教师给孩子辅导,中产的高知父母也可以利用下班时间自己给孩子辅导,而从事流水线的普通的家长,反而失去了给孩子补课的机会,因为他们没能力,也没时间给自己的孩子辅导。

其次,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农村的完全不对等的。我曾待在五线的小城市待过两年,由于家校环境的影响,学生大多学得很不理想,将来能考上大学的估计在5%左右,大多数都将会进职业教育学校。对于大多数出身普通的学生来说,能考上一个二本的学校或许已经拼尽了全力。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2篇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后,大量教育培训机构生存发展面临重重困难。

一、培训机构生存艰难。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XX街道目前已有XX家教培机构,行业竞争压力较大。近期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再加上受到疫情影响,所有教培机构全部关闭,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XX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培训机构目前面临多种困难,主要是收入减少、场地租金压力和人工成本,现在收取的学费也按照比例退还了,但是房租依然要付,老师虽暂停工作,但是为了安定老师不流动,每月工资和社保还是正常支付,生存压力很大”。该负责人对未来的前景也不乐观,“国家政策出台后,学科类培训受到很大限制,一些老师都在观望,担心今后课时会锐减,收入也将大幅减少,有的已经开始考虑跳槽,想考进公办学校。而且疫情还在继续,后续的影响还很难预测”。

二、机构转型存在困难。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所有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都面临转型的问题,但转型为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或线上教育培训并非易事。XX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主要考虑转为艺术类培训或者进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这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涉及到新的领域原来的老师是否能胜任,而且大家都转型做非学科类教育培训,面临的竞争压力会更大。而且如果开设线上培训,之前老师没有接触过线上教育,不适应线上教学的环境和风格,原来的课程是不可能直接移植到线上环境的”。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3篇

双减政策为什么出台 1、继全面开放二胎以后,响应政策的人数不是很多,于是就开放了三胎。甚至于开放三胎后还有一系列的“促生”举措。毕竟,“人口老龄化”也逐渐影响我们了。

而很多家长不愿意生“二胎”、“三胎”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孩子的生活成本太高。或者说教育成本太高。

虽说“九年义务教育”几乎不花钱,但是细细算来,营养餐的餐费确实不高,资料费也不多,七七八八在学校一年(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不太好统计,受地域因素影响较大)也花不到5k。但是课外的很多补课,一年动辄几万到几十万,经济压力真的有几个家庭能够承担起来?

2、尽管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中小企业难招人,或者找不到人。但是重点关注疫情前面,南方很多城市的务工人员也锐减了许多。

当然,有种说法认为,普通的蓝领不难找,难找的是高级蓝领人士。也就是那些有技术的高级工人很难找,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

3、“剧场效应”逐渐放大,影响了整体的教育生态,所有的家长有没有能力的都在努力“掐尖”,导致学生累、家长累、老师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

太过于注重文化课成绩的结果,只有一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也就导致了很多没有教学资质的培训班遍布各个城市,将不太明白的家长割了韭菜。

“补课”这事,毕竟也跟“保健品”有很大的相通之处,起码补了不会更差,不会出现不良后果,加上大部分人都想“别人也补,我不补就落后了”。也由于教辅机构提出的“今天你来,我培养你孩子;今天你不来,明天我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被过得激化的竞争意识导致教培机构生态出现了泛滥的局势。

4、长时间地学习,导致下一代的身体素质和美育素质受到影响。因此,“双减”的同时对体艺类的培训辅导美育过多的要求。虽然中考和高考是学生前面的大山,不拼文化成绩还可以走特长生路线,这部分的投资应该会更大。但是,只要不是所有家长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算是给家长们减负了。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4篇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新学期开始,“双减”新政落地,将让中小学的办学生态发生巨变,学校教育主阵地地位增强,我们教师肩上的责任无疑更重,专业性要求更高。“双减”之下工作量虽略有增大,但也促进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这是“双减”给老师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常规工作。

   “双减”新政给老师带来了哪些影响?“双减”之下,如何让教育回归,让幸福回归?下面我谈谈对“双减”的感受和看法。

   一、“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加强备课质量,优化课堂,布置作业,力求“少而精”,致力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

   “双减”出台,意味着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到学习乐趣,当他们的内驱力被激发,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也会主动向课外延伸,拓宽知识广度。“双减”之下,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加强。

   作业批改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教师要比过往花更多时间和精力,科学布置和批改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更精准地为每位学生构建学习档案。“双减”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避免重复性和机械性的作业。

   因此,我布置的书面作业不超过20分钟,尽量做到精且优。另外还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主把握。作业批改有优、良、中等标准,个别同学完成质量不高的会做批注,再抽时间对他们面批面改。谈到分层布置作业的问题,小学生的分层不会特别大,所以学校暂时还是全级统一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多阅读。

   二、如何让课后服务变得更有意义?老师应该跟时间赛跑,在夹缝里挤时间。

   我们教师应该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科学合理布置课外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水平。

   实行“双减”工作以来我们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更注重提升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家庭作业主要是让孩子们完成一些像跳绳、排球、篮球这样体育类的,还有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完成一些他们喜欢的兴趣爱好。

   我校启动新学期课后服务工作后,所有教师坚守岗位,在服务时长、服务形式、课程项目、师资队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真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老师们改变了在课堂教学习惯,主要是理念的转变,课堂上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低年级是15到20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高年级是10到15分钟的巩固练习时间。减少了孩子们回到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

   三、落实双减”,扎实常规

   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双减”政策,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分层作业要在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学生作业抄写本上呈现出来;每周一次组内集体备课,做到人员分工,经验相互分享,保证备课如实开展;落实常规工作,狠抓教学质量。

   积极学习本期常规考核要点及变化,及时了解教育文件,仔细研读教参,明确教学流程,注重教学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反馈开学教学工作手册撰写情况,要注重课题研究的撰写,工作手册的指导思想要结合“双减”政策、教科院提升课堂质量六项建议、本期教导处工作计划进行撰写。其中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具体工作措施要一一对应。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教学常规工作,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好常规工作,真正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双减是一项政治任务,学校和教师是落实“双减”工作的关键。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双减工作作为维护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让校外培训回归教育初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要更加关心关爱教师,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引导教师严守师德师风底线,用心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发挥个人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课后服务更精彩,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社会都要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让尊师重教成为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我们教师要时刻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用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家国情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

   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现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教育双减的心得体会

   开学季,上好“双减”第一课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惊喜”一一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追寻童年的“诗和远方”。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相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家长们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开模式。开学季,如何让“双减”在校园里与暑期有机衔接,持续推动减负政策在校园里落地,孩子关心,家长注重,全社会关切。教育部门、学校应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的教育任务当中,精心准备好“双减第一课。把各项“硬举措”落地落实,首先要深刻把握“双减”重点,对标对表,把举措与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严格把控好书面作业量,探索推出延时托管服务等,让“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打开更多新场景,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双减”落地,关键看行动,更要看力度。各地要细化措施,从严监管,让好政策见到好效果。当前,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纷纷推出“课后服务细则,让“双减走进校园拥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箱”。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于“双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教师 张永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 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指导思想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认为“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利好政策。“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阅读、文学、艺术等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时时刻刻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

落实“双减”工作 提升育品质

包头市昆区包钢实验一小校长 王冬梅

“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均是以“小切口”撬动“大改革”。包钢实验一小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双减”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多措并举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生命高效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保证学生“吃饱”“吃好”。

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校发挥本校教师自身优势,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科学实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

三是完善作业管理,深化评价改革。形成并完善学校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同时,探索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

看似一个点切入,实则是需要课前课中课后、学校家庭社会,全链条、全过程、全员的系统工程,根本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心实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实推进“双减”工作 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呼伦贝尔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宋景民

作为一名教育人,从事教育工作30年,深刻体会到此次“双减”工作是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深刻体现。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推进减负工作,但由于社会现象和一些培训机构等的虚假宣传,造成家长焦虑,被裹挟给孩子报补习班,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非常严重。此次党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就是要减轻学生校内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彻底治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和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借教育之名侵害人民利益的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决心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双减”政策后的我们

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七小学家长 小萨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孩子们是“双减”政策最大的受益人。“双减”政策即保障了学生们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也保护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以往过量的作业和校外培训,侵占了学生们大量的课余时间。由于学生们的精力有限,在课间时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就会影响校内学习,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双减”政策的颁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保障充足的课余时间及合理开拓课外兴趣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孩子的未来有长远的好处。

“双减”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在校内坚持做到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再让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学好学好的同时,拥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让校外的培训机构无法超前培训,让家长们教育成本显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我对“双减”的认识

通辽市实验中学初二(2)班学生 郭逸群

实施“双减”政策不但能减少我们的课业负担,还能提升学习效率。以前每到假期的时候都是忙着上各种补习班,因为其他同学都在上,在讲下学期的新课,大家都在学习,自己不参加补习总是担心新学期跟不上。于是就参加了各科的补习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其实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学各科内容,这样就有更多更自由的时间去阅读、去发展兴趣爱好,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再有,学校进行作业考试化改革,每天固定时间完成各科作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学习成绩。国家的这些改革政策对我们这些中学生来说受益很多。

坚决贯彻“双减”政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赤峰市希望之声学校负责人 关蕊

“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这两个带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明确阐述了“双减”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校外培训机构 “野蛮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家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应该是预料之内的事情。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学生们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将会有着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学科培训乱象得到整治之后,憧憬更多的孩子在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展示自己的天赋,激发自己的潜能。

今后,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双减”政策之我见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教师 王芳芳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志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加大力度将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落实“双减”,还孩子们一片宁静的天空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兴工路小学校长 刘海涛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回应教育关切,缓解了社会教育焦虑、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

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才能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应当务必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克服“唯分数”的评价方式,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校内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课后服务,当好“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为学生成长导航,撑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宁静天空。

“双减”政策之我见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来伟

近年来,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过量作业和校外培训已成为压在中小学生及家长肩上的沉重负担,对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双减”政策的出台,意在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增强教育的服务功能,引导教育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彰显公益属性,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下一步,应该抓好政策落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切实做到“强校内”,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得到充分而满足需求的校内课后服务,以缓解家长对于“教育内卷”的焦虑,从而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

关于“双减”政策的体会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四完小二年级六班学生家长 杜强

作为一个小学二年级孩子的家长,过去2年加之幼儿园3年,5年的时间无论是经济还是精力都让我们这个普通家庭的一家三口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校外辅导从不应该成为孩子“成功”的通行证,给孩子批改作业更不应该成为家长“责任”的必修课,最多只能算是家长下场助力有限手段。但是各类校外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培训收费,让本来已被“贩卖”得惊人的教育焦虑则更变本加厉。

“双减”政策的公布,为“超速”“超载”的教育乱象按下了暂停键。作为家长,希望教育部门能大力推进该项政策的执行,让孩子有更多时间拥抱自然,锻炼身体,提升艺术修养,结交良师益友,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改革,我们不但是旁观者更是亲历者,我们相信国家的政策,更应该给与这些政策以充足的时间与耐心,让我们拭目以待,检验其成果。

“双减”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

乌海市第二中学学生 蔺子璇

近期我在电视上、网上都看到了有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一些新闻报道,了解到一些相关政策要求,这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政策,一方面它真正把我们从繁重的作业负担、补课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学校出发引导我们科学利用时间,在完成书面作业后还能有时间去参加一些文体、劳动、阅读等活动,既能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又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成长,同时也会减少“小眼镜”“小胖墩”的存在。另一方面,极大的减轻家长给我们支付校外培训的负担。

我们一定贯彻好党中央关于“双减”的政策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第六小学校长 李琼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教育和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关心关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不折不扣落实好“双减”工作任务,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抓好抓细作业管理,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下功夫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同时,不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及家长多样化需求,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实现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在校内“吃饱”“吃好”的目的,从而减少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的需求,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双减”政策学习心得

满洲里市第一小学教师 宋美华

我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来,对学生课业问题和校外培训问题深有体会,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视,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种种重担都压在了孩子的身上,作业越来越多,学校周边被各种“托管班”、“培训班”包围,家长们不得不掏出高额的“补课费”,孩子们在放学后、节假日不情愿地走进这些培训班,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为一名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我认为这个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必要,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避免校外办学机构“喧宾夺主”、还学生快乐健康的童年,减少学生近视率、肥胖率、心理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一定不折不扣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做好课后服务等“五项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二连浩特市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萨日娜

看到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双减”政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要将“双减”政策落实落地,首先,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其次,教师们要精心备作业、布置分层作业,使学习能力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再次,就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使学生回归校园,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现象。

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我坚信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会越办越好,会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实现我国教育强国之梦。

落实“双减”政策,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践教学副主任 马红斐

“双减”工作的实施对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就小学而言,繁重的课业负担,校外机构的野蛮无序生长,学校教育服务外包的风险,家庭教育的巨大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都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落实“双减”工作是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契机,各方都需要沉潜下来,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本真出发开展工作。作为师范类院校,我们也要为社会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具有综合育人能力的优秀人才。

让教育回归教育本身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6篇

教师关于双减政策的个人心得    近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指导思想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认为“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利好政策。“双减”减什么,义务教育阶段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包括课后服务等全部回归学校。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就要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并且逐步优化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方面的工作,更好地让学校所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回归校内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校老师的教学中心是需要摆在校内的。要想有效实现“双减”,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内学足学好,这样才能够缓解家长焦虑。“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阅读、文学、艺术等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时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加大力度将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时时刻刻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

 教师关于双减政策的个人心得

   7月24日中央了双减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执行。双减又称“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目标:1、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将负担提升到未成年保护法的高度。2、减轻家庭教育负担。3、将教育回归到学校。4、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并规定,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对于学生作业量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对于课余时间,鼓励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保护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政治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

   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

   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

   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

   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地课时教学目标,并依据各班的实际情况,修改教案,有针对性地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培育学习兴趣,以“学生发展为本”,精讲简练,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40分钟的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围绕听说读写相结合进行。有目标,避开随意性。在讲解课文中完成。如: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对容易写错的,在检查预习时重点强调,采用集体书空或抄写或形近字等方式牢固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运用各种办法或近、反义词,或联络上下文理解。找出本篇课文中想像说话的训练点,进行说话练习。课后及时写下。有了课堂上说的基础,回家完成写的任务就轻而易举。对文中的重点段落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减轻了学生业余负担。

   五、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如在教学中总结出经典基础性作业和练习,作为常规试题仔细练习。让学生作业负担小,又得到最大的训练,做到及时高效。每周针对单元目标出好周周练,进行一些操练。

   六、设计分层作业:对各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做作业。同时还注意作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中差生把完成老师的作业当作一件乐事。避免作业中的重复现象,尽量设计精而简的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总之,练习只是手段,让学生在课后获得巩固才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为教师要精细设计每一个课堂作业,做到少而精,让学生在乐中获得学习,获得巩固,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教师关于双减政策的个人心得

   近日,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主要指导思想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认为“双减”政策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让学生的学习回归学校,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回应社会关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利好政策。“双减”减什么,义务教育阶段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包括课后服务等全部回归学校。确保“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就要大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并且逐步优化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方面的工作,更好地让学校所拥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回归校内教育就是回归教育本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校老师的教学中心是需要摆在校内的。要想有效实现“双减”,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在学校内学足学好,这样才能够缓解家长焦虑。“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阅读、文学、艺术等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提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时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希望加大力度将政策落地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就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时时刻刻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放在心上,承担起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使命任务。

教师关于双减政策的个人心得    最近关于政府下来的双减政策,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将波澜壮阔的培训行业,炸出底部。而关于双减政策对于教培行业影响的解读,更是铺天盖地的来袭。拍手叫好声,异义声,痛苦挣扎声。。。这一切,其实无论是众意沸腾还是探讨为什么这个政策,都是无用的,与其纠结于这些,还不如,想想未来的影响。因为这是国家政策,是坚决要做下去的。

   站在国家的角度:

   2021年的人口普查,让国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放开三胎。但是二胎都不敢生,何况三胎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国家一调研,奥,原来是民众负担也太重,不敢生,都被房子和校外培训给压怕了,所以房地产存在问题,所以培训机构也存在问题。那好办了,解决掉。先一刀切,解决掉民众最疾苦的问题,不让周末 节假日和寒暑假补课,这样就解放了大多数。至于造成的少数问题,再慢慢解决就是,反正不影响国家的战略性布局。比如,一个地方100个学生,只有60个能上普高,其它去职业类院校。对国家而言,谁能去上都一样,反正就那么些数,所以直接对培训机构釜底抽薪没有关系。

   所以,国家这一政策之后,知道会有一些小问题存在,也必然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的方案,笔者也尝试着预测如下:

   1、在一刀切培训机构之后,会让这部分原来学校满足不了的职责,再转移到现有的公办学校,比如现在开始的晚托,后面将会完善晚托的内容,引入素质类和特长类课程,满足不同的需求;

   2、治理素质类课程,取消各种考级的乱像,优化升学加分内容;

   3、引入社会公益力量,引导留存下来的社会培训青少年机构,加入到公益社区和公益课程中来,来弥补国家力量的不足。最终实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目标;

   4、改革现有的教师工资评价体系,教师资格证审核体系,师范体系,师范类老师实习体系,通过这些的改变,实现教师职责的重构,社会对教师的认知。

   5、在这里单独提一个是:结合公立学校,建立公益社区,实现青少年可以在 文化 素质 体育方面在寒暑假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这些实现的参与者,可以让师范类大学生在正式入职前为主体参与,即能得到锻炼和实习的机会,也能赚点收入。当然,退休的老教师也可以发挥余热了。

   站在社会的角度:

   有拍手叫好的,觉得国家终于要治理这个造成父母辛苦的罪魁祸首了;有忧愁未来孩子怎么办的;也有无所谓后面再看情况的。以上的看法不一而论,但是有几个问题我们总规是要面对的:1、那些拍手叫好的基本上是觉得上学上到什么程度,靠自己孩子就好,不需要太多费心,原来都报,也不得不给孩子报,现在好了,都不报,所以也就不用假装关心孩子,为孩子报了,说到底这样的家长基本上是读书无所谓论,并且本身绝对教育不了孩子的。他们不懂得再优秀的孩子是需要给引导的,是需要从课本之外给予人生的体验和认知的,这些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2、那些因为双减政策而过于忧心的家长,也没有必要焦虑过多,等待国家政策更明晰的配套办法,看看依靠学校的力量可否达成,如果实在达不成,办法总是会有。

   站在培训机构的角度:

   现在是重新洗牌的时候,无所谓冤枉不冤枉,是成功的急流勇退还是刚入行赔的血本无归,这些都是这阶段造成的一些现象,是没有办法的事。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7篇

   在学校,老师不能给中小学生布置过多的家庭作业,尽量让学生在课后延时服务内完成。保证学生有个充足的睡眠,熬夜通宵写作业是不被允许的。

   虽说双减对学校和补课班都做出了要求,总体看来,学校的影响并不大。老师们只需调整一下授课方式,修改课程进度,大方向由学校来把控。

   市面上的教育机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将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寒冬。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开始寻找自救之法,不求赚取多少收入,只希望能够存活下来。

   双减政策威力巨大,教育机构纷纷转型

   补课班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以语数外为主的学科类班次,二是以培养课余爱好为主的兴趣辅导班。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兴趣班可以不报,学科类班次一个都不能少。

   这类补课班是块大肥肉,只要抓住家长们攀比成风的心理,就能够收获一大笔课时费。某些培训班靠着这样的理念赚得盆满钵满,却没料到会有如此凄惨的结局。

   双减政策将补课班打入寒冬,规模小一些的机构只能被迫关停。和赚钱比起来,自保更加重要。新东方、猿辅导、高徒课堂这些连锁教育品牌,开始探索转型之路。

   众多教育界大佬转换思路,不甘心转型却又无可奈何。猿辅导转行卖羽绒服,高徒开起咖啡馆。新东方先是改为体育辅导,后试图培训家长。 这一切,都未能挽回局面。

   实行双减后,新东方带头捐出8万套桌椅

   双减已成定局,教培机构很难再掀起浪花。新东方转型之路愈发困难,各地新建校区纷纷关停或是正在退租。大量教学专用桌椅被限制,都是全新的。

   这些桌椅价格比较昂贵,每套至少能卖到700元。若是将它们卖掉,用换来的5600万元继续维持集团运转,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CEO俞敏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将这8万套新桌椅,全部捐给了乡村学校,且自掏腰包承担运送过程中的费用。一辆辆红色卡车,给学生们带去的不仅是课桌,也是人生的希望。

   在无条件捐献课桌的过程中,俞敏洪顺便承认了教培机构逐渐没落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新东方还能做出善举,实在令人感动。不少网友开始担心新东方的未来。

   中小学教育受限,教培时代真的结束了?

   双减政策对于众多教培机构而言,确实是灭顶之灾。大众同样没有想到,叱咤市场已久的培训班走向下坡路。新东方此次损失不小,不过也不是没有活路。

   K12教育被堵死,还可以发展其他方面。新东方有比较雄厚的家底,丢掉一个项目,也还会在别的领域有所成就。中小学生不再是目标人群,那就可以换一换。

   高等教育这条路依然可行,像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考试。围绕就业难这一现状也可以拓展目标,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都是不错的方向。

   我们能想到的解决之法,或许俞敏洪早已着手准备。不久前召开的大学生发展品牌会议,就是围绕这一中心思想而来。教育只是个模糊的概念,每一个分支都可延伸。

   不仅是新东方,其他规模小一些的教育机构同样可以探探路。如果还是想继续从事学科类教育,也可以在周一至周五的晚上开班。收入不会很多,至少能维持现状。

   除此之外,也可以考虑教授高中课程。双减仅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对高中生做出限制。很多高中生都愿意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这块市场还是很大的。

   减负是好事,但不等于躺平

   为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终于在今年看到了成效。早已习惯通过补课来提高成绩的学生,对此很没有安全感。双轨教学实行已久,不是那么容易调整回来的。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消费 囚徒困境 破除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消费是学生家长用于教育物化产品和教育劳务上的各项开支。在独生子女为主的中国家庭,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家庭教育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1年度《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指出,家庭教育月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高达44%。当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给孩子购买高价格的现代学习用品与工具,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此一来,教育消费成为家庭支出的重头,给家庭财务带来沉重的负担,过多的培训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影响到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并形成不良的攀比心理,让其幸福感下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弱化教育消费的功能,加剧资源教育的不平衡。

从理性来说,少给予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注重学生全方位的综合健康发展,无论是对家庭负担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但为什么学生家长对于教育消费的热情始终不减呢?为什么有的家长明明知道某项培训可能并不适合孩子,效果也不一定明显,还要花费高昂的教育成本呢?笔者认为,这实质上是囚徒困境的表现。

二、囚徒困境下的家庭教育消费

囚徒困境阐释的是这样的一个场景: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使他们无法互通信息,然后分别和二人见面,要求他们坦白罪行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坦白并指证对方,而对方抵赖,则此人将获释,抵赖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抵赖,则很难对他们进行诉讼,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二人都坦白并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两年。用收益矩阵表示:

坦白 抵赖

乙 坦白

抵赖

双方都是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自身而言选择坦白都是上策,因此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选择坦白,这样就出现了唯一的纳什均衡(坦白,坦白),均衡结果是(-2,-2)。显然双方如果达成共识,都选择抵赖的策略更好,好于纳什均衡时的结果,大家都只被判1年,但是双方都怕自己选择抵赖时,对方选择坦白,那么自己将受到十年的处罚,因此双方的不信任使他们都会同时选择坦白。这样,两个囚徒就陷入了困境,这也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冲突的表现。

在现实中,政治、经济、军事、企业经营、社会生活、组织管理等多领域都存在囚徒困境问题,体现出合作双赢、博弈全输的理念,由此可以看出博弈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做是学生家长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陷入囚徒困境所造成的,可以用博弈论等相关知识进行博弈分析。

假设有两个家庭的家长A与B,面对教育消费的决策(消费,不消费)。双方都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对各自的相关情况,例如投入了多少教育成本,学生接受了哪些培训等都十分了解。双方进行的是一次性博弈,同时进行教育消费决策。双方家庭已经为孩子投入了足够的教育成本,也就是说现有的教育消费已经足够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再假设双方家庭的效用函数是一样的,效用的高低取决于受到四个因素影响的大小:一是教育消费的金额,金额越高,效用越低;二是教育消费的功效,功效越好,效用越高;三是另一方是否进行消费,如果双方都进行消费,那么就不具有优势,不会影响效用。如果对方消费了,而自己没有消费,那学生就容易落后,家长会产生心理偏差,效用将降低。如果自己消费,而对方没有消费,那么消费方就会获得一定的学习和心理优势,效用增加;四是学生的自由时间,过多的培训会减少孩子的自由空间,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如果在相关培训已经足够的情况下,进行教育消费会压缩学生的自由空间,降低其幸福感。再进行消费,会产生边际效用为负。基于此,可以假设,如果一方消费,而另一方不消费,消费方获得的收益为a,不消费方获得的收益为b,a>b。如果双方都进行教育消费,那么将统一获得c的收益,a>c>b。如果双方都不进行教育消费,将各自获得d的收益, a>d>c,2c

A

消费 不消费

B 消费

不消费

对于双方来说,无论对方采取消费还是不消费的策略,自己选择消费都是最优策略。由此产生了(消费,消费)的纳什均衡。但是从集体理性的角度来说,如果双方达成共识,都选择不消费,那么获得的整体收益就是d+d>c+c,也就是比都选择消费要好。可见,两个家庭似乎陷入了一种陷阱,这种陷阱就是囚徒困境。

三、破除家庭教育消费囚徒困境的途径

那该如何破除囚徒困境呢?针对教育消费的种种乱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改变家庭的偏好和效用函数,以此来改变他们的行为,避免囚徒困境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1.家长要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观念。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了实现这一心愿,家长想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花费再多的钱都是心甘情愿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多的、不合理的教育消费会适得其反,家长应该从自己家庭实际的财政情况和孩子的特长、爱好、学习情况等方面出发,改变不科学的消费观念,消除攀比和跟风心理,实事求是地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消费计划,选择适合的教育服务,把钱花在刀刃上,让孩子少走弯路。此外,家长还要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细心呵护,不能把学习成绩当成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要注重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切忌强迫孩子参加不喜欢的教育培训。

2.国家要规范好教育消费市场。现在的教育消费市场鱼龙混杂,信息不对称十分严重,虚假宣传横行,很多商家和教育机构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的心理,夸大教育消费的重要性,使家长们产生如果不购买这种教育产品,孩子就会落后的错误想法。因此,国家要加大对教育消费市场的管制力度,给家长们提供真实可靠的教育消费市场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教育产品。

3.制定科学的减负政策。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口号喊了很久,很多地方也出台了严格的减负规定,但是却助长了校外教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结果非但没有减负,反而更重了,还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减负政策不合理,使得学生家长因为怕学生跟不上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校外教育成本。因此,教育有关部门要加强减负研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设计出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又能让家长放心的高效率的减负政策。

4.改革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消费囚徒困境的根源在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分数几乎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学校,有出息,家长们才有了不理性的教育消费行为。因此,要积极探索应试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改革当前不合理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罗杰·麦凯恩.博弈论:策略分析入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傅家荣.对教育消费几个问题的探讨[J].宁夏党校学报,2003(2).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9篇

一、引言

随着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的“学龄前儿童禁止学习外语的规定”和中国大陆部分城市教育部门实行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允许布置作业的规定”的实施,中小学教育减负和素质教育再度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谈论的热门话题。平面媒体和网上爆出的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的厌学,自残甚至伤害家长的各种案件,也要求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因此,教育减负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应该也不能仅仅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教育层面上谈论教育减负,应该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从参与教育活动的教育主体来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博弈分析的理论,然后建立了学校与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之间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两个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对加强教育监管和教育减负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博弈理论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则有限理性能力条件下,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时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三、博弈模型

1.学校与教育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

假设学校和代表教育部门的监管者作为博弈主体,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利益目标,他们的个体行为都是理性的,在交易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和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者各有自己的行动组合,学校的行动集为(减负,不减负),其决策主要受到学校的升学率教育排名本校的声誉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代表政府的教育部门监管者的行动集为(不检查,检查)。学校和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作为博弈的直接参与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学校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从而取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给予其他方面的各类资源,从短期行为来看减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必然导致学校的排名升学率等方面的下降,进而导致学校行政领导和老师在行政级别工资待遇方面的下降,所以对学校而言,在不减负而不被监管的情况下,综合利益是最大的,对监管者而言,对学校免检则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力物力,此时利益最大的。故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为

表1

如果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的策略是免检,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不减负;如果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的策略是检查,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减负。在没有政府监管部门强制的情况下,博弈双方纳什均衡是监管人员免检,学校不实行教育减负。因此,对素质教育这个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民族的长久发展的重大问题,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格理性自己的职责,不能实行免检制度。

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博弈

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明白教育减负的好处,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在应试教育下过重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带给了家庭和社会一系列问题。在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博弈中,支付矩阵如下:

表2

从上述支付矩阵我们发现,家长A和B都选择减负情况下,对家长孩子和社会都是最佳选择,应该是整体理性的选择,但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之间,在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家长们的选择的策略是不减负对不减负。家长们选择了不管别人家的是否减负,自己的孩子都不减负的策略,因为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不减负意味着学习比别人好,比别人学习好意味着有更好的中学,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福利待遇。但在实际上却造成了给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更大的压力,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整体利益的损失。

四、加强教育监管和教育减负的建议

1.继续建立和健全教育监管制度,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合资源实行统一监管。

2.完善人次选拔体制,应该把能力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拓宽学生的成才成功渠道,不拘一格取人才。

3.完善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体系,改变用升学率,分数等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定量方式,制定出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规章制度。

4.培养个体理性认识,创新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予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竹天,杨大进.食品安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0篇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长们喜忧参半,既有缓解压力之感,又有莫名的不安。家长的担忧聚焦于几个问题: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会不会造成阶层固化?市场需求仍在,会不会造成“私教”盛行?“双减”会不会造成孩子“放羊”?“双减”后,什么样的孩子会脱颖而出......

 

想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双减”政策的底层逻辑:针对学科教育,要把学科教育回归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减轻家庭负担。

 

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归各自的角色。“双减”政策出台前,家庭与学校出现同质化趋势。学校像考场,家里还是像考场。

 

受市场宣传的影响,家长们大都别无选择又极其负责地将孩子送进培训班或在家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当校外辅导被政策性叫停,家长们失去了方向。停下来,分析一下政策,找到家长可以尝试的角度。

 

家长要怎样

 

把时间还给孩子呢?

 

文件第二项第5条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三项第9条规定:“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根据这两条可以推断:孩子的作业和在校完成作业的时间都会有所调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时间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训会进一步增加空余时间。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把时间给孩子呢?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三是融洽家庭氛围。细心关注孩子思想情绪变化,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沟通互动模式,帮助孩子排忧解难。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

 

五是不妨将重心转移到培养孩子习惯上来。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的推动,经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阅读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思维的发展;运动的习惯能有效促进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提高;劳动的习惯能帮助孩子确立正确价值观、责任感,提升独立能力;参与家庭生活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公民意识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有助于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建立自信,积极健康。好习惯成就好未来,孩子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内驱力也会更足。

 

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这里列表供大家参考

 

没了校外辅导

 

怎么办?

 

文件第四项第14条规定:“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家长对这条规定会本能的出现紧张。没了辅导,考试怎么办?

 

此时,家长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孩子通过校外辅导获得了稳定而持久的分数增长吗?2.分数的提高等同于学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吗?3.孩子在接受辅导后,学习习惯和方法有积极、长效的变化吗?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就可以客观地评估校外培训对自己孩子的价值。真正的教育,不在于校外培训机构,而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好的成绩,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教育肥沃的土壤,还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

 

再看文件第五项第18条“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这里有两个重要信息:命题趋势和招生指标分配。

 

先看命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那什么题最重要?当然是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题。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课堂--作业--考试--评价。再看招生。文件强调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其本质是突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趋势。

 

家长还应对户籍所在区域的公办学校有所关注和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情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这一变化

 

家长可以怎么办呢

 

这里列表供家长参考

 

此外,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家长应予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教育均衡化、区域化的发展,学校间也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常和家长强调:孩子的身上有家长的影子。

 

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双减”政策后,家长角色回归。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1篇

   “双减”政策的出台可谓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困扰多年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做出了重要保障。在全社会普遍叫好的同时,我们也为多出的空闲时光而困惑,该如何利用呢?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学校下发的“5A亲子课程”及时给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双减”政策实施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变,谈谈几点感悟:

   一、陪伴是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优秀的孩子都是“陪” 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过去,陪伴孩子最多的时光是在往返各种辅导班的路上,一路的奔波错过了与孩子们交流的时光,在每天都“快点”的催促中渐行渐远。而“双减”政策之后,陪伴孩子的时间增多,每天晚饭后我们利用散步时间和孩子谈心,了解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她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亲子阅读,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亲子共读最幸福的时光。记得在读《让我陪你重返狼群》这本书时,原本说好是我们一起读的,可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把书读完了,还绘声绘色的向我剧透书本里中的精彩情节。有时我们还会分角色阅读。比如读《夏洛的网》时,孩子的角色是蜘蛛夏洛,我就扮演小猪威尔白。孩子每次在朗读的时候,总是声情并茂。特别在非常感动的故事情节,看出她的眼眶有些湿润。因为蜘蛛夏洛在最关键的时刻用它的大爱拯救了小猪。在夏洛的身上让孩子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

   亲子共读的时光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心灵的成长和震撼。孩子也在书籍的滋养下越来越可爱,懂事,乖巧……

   三、坚持体育锻炼,磨炼孩子坚强的意志。

   运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对孩子的学习也至关重要。暑假中,我们每天带孩子在小区晨跑,通过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孩子的体能和体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体育精神,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凡是有中国运动员的比赛,我们几乎都会陪孩子观看,想让孩子通过奥运比赛,了解每一个运动员背后艰辛的付出,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中国精神,同时也希望孩子能以奥运健儿们为榜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旅伴。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2篇

一、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中职生在社会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的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为教学目标,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属于蓝领阶级,工作累、待遇低,是人们意识中的“打工仔”。在这种扭曲的观念下,部分家长认为读中职的孩子没前途,再者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愈演愈烈,家长重视学历,把上大学作为孩子读书的第一选择,从而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即使有读中职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庭经济较差、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造成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优质生源匮乏,就读的生源文化课成绩差,对合作培养的技术人才数量与质量造成了影响。

2.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经济发展的越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就越激烈,在竞争中企业自顾不暇,抽不出人力物力财力和学校一起培养技术人才。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对投资周期性较长的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校企双方合作中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理念与责任感,再加上经济利润是企业最终追求目标,所以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就把培训学生当成不愿负担的累赘。由于企业目光短浅看不到人才培养对企业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提高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所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宁可将资金生产创造更大的利益中去,也不愿投资到双方合作中,整体上是中职学习积极性高,企业的积极性低。

3.校企合作中未能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

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工”与“学”之间矛盾。对于学校来说:在安排学生培训实习、顶岗实习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是否避开了生产的淡旺季,时间上是不是处于学生培训的最佳时间的因素,影响了“工”与“学”的开展;在学生实习分配上,学校有些部门为省时间图方便,不了解学生在专业技能能力方面的个体差异,就把学生集中分配到工作岗位,造成了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学习到实践生产经验,没有到达实习地目的;对于企业来说:毕竟不是学校,对学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规律培养学生缺乏了解,在对学生培训实习期间的指导中理论少、实践多、做的多、讲的少,造成学生在企业实习中与学校理论知识链接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效果。

二、解决中职学校校企合作问题的策略

1.以优惠的政策鼓励校企合作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中,都是学校的积极性非常高,企业的热情度明显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合作中企业会都对学校进行财力与人力的投资,但这种投资又得不到政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的回报。所以首先政府在法律条款中明确校企合作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其次还应该对参与合作的企业给予鼓励与优惠政策,可以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实行倾斜,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例如: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或者企业专门为学生建立培训基地,都必须投入一些经费或者生产资料,而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减免税收或者财政补贴等方式进行补贴;对学校开办的用于学生参加实践的工厂、公司、商店等给予优惠政策;对学生实习中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以鼓励学校与企业更好的开展合作。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调查中,学校与企业双方都希望在开展合作中政府能给予一定的支持。从开展校企合作比较好的国家来说,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对校企合作的双方都给予了优惠政策。如英国规定,企业和学校采用“三明治”式的校企合作,可根据企业录用学生的多少来减免教育税。有些国家,中等职业学校与开展合作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的相关部门申请合作基金,有的国家则由政府全额为职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训基地。在我国,虽然政府也投资为部分学校建立了实训基地,但由于面较窄力度小,而且以高职院校为主。国家财政对中职学校则投入较少,使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困难重重。因此,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我国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经验,对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加大投入,在设施、器材、实训基地等方面给予财政补贴,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的政策,提高校企合作双方的积极性。

3.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

调查中表明,影响校企双方合作开展的原因主要是难以落实的职业准入制度。发达国家里学校与企业合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有着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公司在招聘员工的时后,员工必须提供职业学校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的证书等职业培训证书。我国政府早在2005就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市场,提高公司职业的素质,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做出了规定,同时教育部也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具备“双证”,职业教育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双证”齐全后,所在学校才能为其推荐工作。但事与愿违,由于未经正规培训的劳动力与经过培训的劳动力之间存在用工价格差异过大,许多企业与公司并没有地执行该职业准入制度,聘用无证上岗的员工现象十分严重。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阻碍了企业提高的员工素质。只有育人与用人相结合,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才可以充分的保护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才可以持续发展。

4.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3篇

对于双减政策的个人感想

义务教育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主体功能的定位被官方强力确认,原先校外培训机构自发构筑的、独立于义务教育学校体系之外的教培体系,将从根基上瓦解,成为各自为政的独立小单元。

义务教育活动的参与方,由原来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教培机构四个主要参与方,直接减少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参与方,其中原本由教培机构承担的教育功能,被分配给学校、老师和家长,而立足减负宗旨,家长今后亦主要承担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监护人职责,同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基于上述划分,义务教育学校今后将经历一段旨在提升教育效率的探索过程,首先是对校内教学人员职能与工时的合理高效配置,这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教职工工作量陡增所致。其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要寻求更加便利化、精准化的资源来加以利用,如此才有可能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适应较为密集的学习节奏,确保教学效果得到普遍性提升。第三,在以智育为主的同时,德育、美育等工作也会占据学校的教学工作量,而不同课程间的占比变化亦是此消彼长的过程,这对学校精确设置、高效分配教学资源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对于教培机构而言,原先在节假日、休息日或寒暑假占用学生时间的情形已经一去不返,而学校教学日内学生放学时间变晚,亦令校外培训在运营时间上失去了长期稳定的可行性,故培训机构需要从对用户的服务时间获取这一根本角度出发,来谋划自身业务的延续。

以此为前提,摆在教培机构面前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开展上门私教服务,这种服务确切地说是原先一对一教学形式的翻版,原来是在线下机构开展一对一面授,以后则将教学场所设在学生家里;二是全力转向线上教育,依托在线便利,用一对一或小班形式,抓住学生课余碎片化时间开展服务。

当然,这种转变也推翻了大部分教培机构一直以来的运营逻辑。如上门私教形式,对于机构而言,极易沦落成中介,进而丧失对旗下教师的掌控力。再如,即使全面转向线上的任务完成,如何应对不同地域教育水平差异、取得更广地理范围的用户认可,考验的不仅是机构在一对一或小班教学方式运用上的灵活性,还有更好顺应监管,做好营销、售后等多层面业务的应变能力。

从家长层面看,会经历一个对子女教育的认知提升过程,主要是对自身教育理念的“修正”。

不得不说,从人数规模上看,相对于学校教师和教培机构从业者,家长群体才是学生教育活动的最大参与方。一直以来,这个群体内部对于子女的学习,大致存在以下观念:教好孩子(主要指学习成绩)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和家长关系不大;孩子在学校之外应该补课,不能输在“没开小灶”上;将孩子送入更好的学校,实施“贵族教育”。其中,前两种可谓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家长们的主流观念。

现在看来,今后家长既不能佛系地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尽管“双减”政策面向家长端的减负力度空前巨大)——因为在“双减”政策下,在学校一方尚未探索出普适性的重大工作成果前,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并不现实——也不能指望校外培训助力,毕竟背负重大商业化色彩的教培机构,首先需要应对生存这一极端现实问题。

反倒是,当前及今后的形势更加迫使家长要尽快完成自我成长。比如,对孩子课余学习问题的答疑,即便以前家长自己不会而找辅导老师,如今同样需要家长自己寻找解决办法,至于是自学(开个玩笑)还是其他方法,总归要家长来替孩子面对。总而言之,家长们会对“双减”后的变化有诸多不适应,而这种不适应必须要家长自己来解决。

对于双减政策的个人感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这被称作“双减”政策。

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大多数的家长表示欢迎“双减”政策,认为同时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校外各种名目的培训班,都需要资金的支持,看着其他孩子们都报了辅导班,自己的孩子不报,怕跟不上。迫于压力,只能自己省一些,不能苦了孩子。

再有,周末、寒暑假,孩子上辅导课,不论天气如何,刮风下雨、酷暑难耐,家长都需要接送孩子上下辅导班。大家现在普遍的感受是:现如今培养一个孩子太贵了,一年花几万元上辅导班都是正常的,有的甚至更多。也有一些家长表示担忧,虽说政策出来了,但是中考和高考还是要看成绩,培训机构依然有市场需求。不能在线下开培训班了,会不会转到线上或者是一对一的教学。

我们都知道,线上教学的质量和面对面还是有差别的,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都对线上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而且,一对一的私教课程,学费比大班课要高很多,无疑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另外,如果培训机构从“地上”转到“地下”,家长们还要四处去打听。这个暑假已经有多个在家中开班的辅导老师被举报,也证实了家长们担忧的种种问题。已经习惯了上校外辅导班的孩子们接下来如何安排时间,不虚度;家长们自由的时间相对少了,如何安排时间陪伴和辅导孩子,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4篇

《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由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方面进行交涉,探讨赔款使用黄金还是白银。在交谈中,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及“庚子赔款实属过多”。这使得梁诚改变了谈判的方向,转向争取削减赔款。海约翰本人也认为应该削减赔款。1906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校长詹姆斯、美国公理会教士明恩溥分别致信总统罗斯福,敦促美国政府利用退款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和发展在华教会学校。罗斯福表示赞同。于是,在中方的努力争取和美方的积极回应下,削减赔款事宜达成了。但是这笔赔款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按照美国的要求,清政府决定自1909年始,每年派遣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遣50名学生赴美留学,直到1940年退款用完为止。为此,清政府于1909年设立游美学务处和游美肄业馆,1910年游美肄业馆改为清华学堂。该校全部由美国按照1908年决议退还的款项维持,退款分为留美经费和学校经费两部分。这笔退款最初由外交部进行管理,后来转至教育部。以上即是庚子赔款事件的大致始末。

二:庚子赔款事件体现的中美关系

1 1900年前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在1899年,美国政府向英日俄等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个政策是美国在外交等很多方面的行动指导。因为相比其他已经获得在华权益的国家,美国的到来较晚。此时其他国家已经划分了势力范围。作为后到者的美国也要从亚洲分一杯羹。当时的美国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市场的需求巨大。在当时有这样一种论点:必须寻找和开发海外市场,才能保证美国的持续繁荣。于是美国选择了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营方式,来获得在华利益。这就需要美国与欧洲各国合伙,在分割利益的问题上“利益均沾”,实质上是想打破一些国家对华垄断性的控制,争取平等的通商权利。也就是说,美国的重点不在于建立殖民地,而是争取占据市场,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进行资本输出,并和其他国家一起共同经营这块亚洲的市场。这就要求美国在华期间政治局面稳定,尽可能不起战争。然后美国就可以利用其经济优势,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根据史料来看,早在《辛丑条约》谈判之前,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就曾这样阐述美国在华的政策:“我们要尽可能地限制我们在中国的军事行动,在与履行我们的义务相适应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撤回我们的军队,在最后的解决中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的完整,促进中国改革,坚持门户开放。”

正是在这样的对外政策指导下,美国政府选择了尽可能维护中国的经济、领土和。其目的实质上还是为了实现美国在华利益最大化。但是这样的外交政策在客观上也为中方带来了好处。

2 美国外交政策和庚子赔款之间的联系

在以上的外交政策的指导下,美国资产阶级要求在华的商业贸易利益得到保护。然而义和团运动造成的混乱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最后在签订《辛丑条约》要求中国赔款4.5亿两白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10亿两。这是一笔巨大的数目,相当于当时的中国人每人出一两银子。这样巨大的赔款数额想必会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实际上有损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同时,在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及“赔款过多”的时候,中方谈判代表梁诚抓住了这一信息,改变了谈判的重点,尽力争取削减赔款数额。由赔款转变为退款再到教育经费是一个双方共同商议的过程。在讨论赔款事宜的过程中,于1906年,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和美国传教士明恩溥都曾向罗斯福建议,将这笔赔款用于教育投入。美国外交官、汉学家罗克希尔也曾建议道:“我们必须尽可能防止因尝付赔款而对中国百姓开征新税,因为这样的做法会加深和延续他们的敌视情绪,我们最终所受的损失会比现在所要取得的几百万还多。”

可见,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是当时中美外交中美国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具体建议,将赔款用于教育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对中方而言亦然。传统观点认为,赔款被用于留学资费,这其中也有梁诚的功劳。清政府当时也是急需人才的状态,派出留学生有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所以总体来说,庚子赔款是双方共同商讨的结果。其中美国的外交政策起了重大的影响。

3 庚子赔款的原因及当时中美关系

如果从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开始记起,过程大致是:1904年左右进行谈判争取削减赔款;1907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1908年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1909年6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期间中美关系几次变化。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国人对美国有着盲目的排斥心理。美国对中国的印象也是反动的、信仰多神教的糟糕印象。1905年左右抵制美货,让美国觉得中国开始觉醒。

双减政策对教学的影响范文第15篇

“双减政策”的利弊1:

对于此次政策实施也关注许久。虽然仅仅是《意见》,没有上升到法律高度,但市场已然风声鹤唳,外资对于中概股产生恐惧,教育系统,家长学生,对于该意见亦有诸多不解。

这里,我们必须肯定国家对于人口问题,教育减负问题的改革决心和魄力,认识到此次意见的出台十分不易,对于广大家长减负作用,也是非常正面的。

然而从我们家长及孩子的角度上讲,依然觉得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要从校外教培行业兴起的根源说起。

我们能理解,此次《意见》出台的背景,是我国的人口生育率出现了下降。这是一个国本问题,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前央视调研,影响我国生育率的原因有:房价、教育成本、医疗、养老等。在这几座大山里,谁是主山,人心皆知。

家长们为什么要补课?是希望孩子成绩好。为什么希望成绩好?因为考高中,考大学的淘汰率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广大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取得分数上的优势。如果所有学校可以给予同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什么家长还要去教培?

但是学校并不能给与同样优质的教学,或者只能给与部分学生优质的教学,个中原因,我想各位看官比我理解的要深刻。

那么我们不看以前,只看现在。在初中升高中必须腰斩的情况下,我们剩余50%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孩子!必须去职业学校另谋出路!试问有多少家长愿意就此放弃继续投入资源培养。

教育的公平性和高效性是永远存在矛盾的,我的孩子在那50%升高中以外的成绩中徘徊,但是我有资源,我有力气赚钱,我有好的私教渠道,为了孩子家长们连命的可以不要,花些资源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升学又有何不可?

有些读者大概会想:既然公家出台这样的政策,势必也会为不能升高中的孩子想好出路,这里我不多评价,各位看官可以去各大知名招聘网站看看,看看他们的任职要求,看看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要求是什么!大专要求的都凤毛麟角了!!!各位大大!!考公,考研,考编制????会有他们的份吗!

在这种中考、高考分流的指挥棒下,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去竞争优质教育资源。

仅仅打击教培机构能解决这种竞争吗,我认为不能,家长们也如此,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调研结果:

是的!只要有升学录取率的存在,学生就一定存在竞争,对于补课的需求就不会改变。这时候如果单方面禁止供给,必然会导致行情涨价——一对一的价格越来越高,学区房越来越贵。此外,地下黑补也会泛滥,徒增家长的经济压力。很多学生家长为什么花大价钱去上民办私立学校?因为学区房越来越昂贵,只能退而求其次,上上辅导班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其实政策里有一条特别好,“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推行下去势必会平衡教育资源,让学期房概念慢慢淡化。我所在的内蒙古包头就已经推行很久了,实践起来或许有诸多因素不便吧,效果甚微。

最后:最开始底层民众欢呼雀跃,但缓过神来就会发现,这样只会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出头之日“。

总之,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国家,希望家长和学生,能够真正的得到减负!更希望教育能实现真正的公平!

“双减政策”的利弊2: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甚至扰乱了学校正常教育秩序,良心的行业不能变成逐利的产业”。

市面上是不是所有培训机构都违背教育的初心,我觉得肯定不是的;是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都在做制造家长焦虑的事情,我觉得肯定也不是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飞速发展的时候,俞敏洪老师带着新东方第一批创业的老师给这个社会打了一剂强心剂,告诉年轻人你们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学金拿到签证走出国门,新东方精神照亮了当年一群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人。

当下很多培训机构里的年轻老师,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认真且尽责的,因为他们勤勤恳恳做着帮助学生的工作,扮演好公办教育的补充,通过阶段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多多少少改变一个孩子,多多少少改变一个家庭。

疫情前后,大量资本进入培训行业,多家机构入驻学习强国平台可以看出,国家也在观望资本进入之后是否会推动培训行业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在线机构把钱都花在了商业广告和获客补贴上,这显然扭曲了教育的本真。

《双减意见》颁布后重创资本信心,股价大幅跳水,大批机构顶着倒闭的压力,千万从业人员面临降薪甚至失业的风险。从某种角度讲,这次调整是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的较量。《双减意见》的颁布说明政府在教育这种百年大计的事情上的决心是无比强大的,远远高于维护教培行业经济稳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