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卧床老人 看护者 压疮 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52-03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体衰多病导致长期卧床者逐渐增多。在长期卧床老人中压疮的发生率极高,且压疮发生后久治不愈,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身心伤害,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增加医疗费用,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卧床老人的看护者大多缺乏医学护理的知识及技能,不当的护理极易引起压疮发生,或已有压疮进行性恶化。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卧床老人的压疮危险因素及看护者压疮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从而使社区护士的指导更有针对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中心实行家庭医生签约的70岁以上老人中,筛选出长期卧床的老人66人,其中男33人,女33人;年龄(83.2±7.1岁);卧床年限平均(7.7±8.7)年;患≥3种慢性病25人,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为主。

看护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3.1±13.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1人,初中及以上35人。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问卷

一般情况问卷包括老人及看护者基本信息,老年人卧床时间、慢性病情况、生活习惯等。老人生活习惯包括:饮食、排尿、活动、翻身、吸烟、饮酒、洗浴、更换内衣、整理床单位9项。良好饮食习惯的标准:每周高脂饮食≤2 d、甜食≤2 d、腌腊食品≤2 d,辛辣刺激食物≤2 d,富含蛋白质食物≥3 d,新鲜蔬菜水果≥300 g/d,符合以上4项及以上者为饮食习惯良好。

1.2.2 看护者知识问卷

自制压疮预防知识问卷,共40道是非题,每题答对给2.5分,满分为100分,每份问卷≥70分为合格。知晓率=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1.2.3 Branden量表

Branden评分量表是目前公认,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从感觉、潮湿、活动、活动能力、营养、摩擦/剪切力6个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6~23 分,18分为预测压疮风险的临界值,其中15~18 分低危;13~14 分中危;10~12 分高危;≤9 分极高危。Braden量表分值越低,说明病情越重,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越高[2]。

技术指导员对负责调查的护士进行集中培训,采用上门调查方式,先讲解调查目的、重点、调查表的特点及填写方法,由调查员对卧床老人进行Branden量表评估,压疮知识问卷由看护者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Branden评分及影响因素

社区66名长期卧床老人Branden平均分为(14.8±3.2)分,其中≥18分31人,

2.2 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

66名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平均得分(68.0±11.4)分,其中≥70分27人,

3 讨论

3.1 看护者缺乏预防压疮知识是患者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66位长期卧床老人中,53.0%存在压疮风险。而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40.9%。与尹莉芳[3]的研究结果:“发生压疮的大部分原因是看护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防护意识差,重视不够造成的”基本一致。说明开展社区压疮知识健康教育和加强老年照护者的业务培训非常重要。通过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进行照护者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才能有效地预防压疮发生,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的目的。

3.2 社区长期卧床老人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3.2.1 卧床时间

卧床时间越长,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风险越高。可能卧床老人大多机能减退,营养状态较差,皮肤长时间受压血运不畅,加上大小便对皮肤刺激,极易发生压疮。

3.2.2 营养不良

饮食习惯不良的老人,Branden评分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王艳等[5]研究表明,社区卧床老人由于卧床时间长、未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压疮发生影响大。应对长期卧床的老人进行营养评估,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

3.2.3 皮肤长期受压

翻身间隔时间长的老人,其Branden评分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随之增高。经常翻身可以改变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状况,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受压的骨突出处要用海绵或海绵圈垫空,避免压迫。

3.2.4 整理床单位不及时

不每天整理床单位的患者,Branden评分低。这与尹莉芳[3]和李玲香等[6]的观点一致。及时整理床单位,清除床上的硬物、渣屑及床单的皱折,可避免对皮肤的刺激,对预防压疮发生有重要关系。不可让患者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直接睡在橡皮垫、塑料布上。在整理床单位过程中,应加强对皮肤的观察,便于及时发现压疮苗子,早期处理,促进愈合。

3.3 加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培训

调查显示,看护者压疮防治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相关。文化程度高的看护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渠道多,健康信息面广量大,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看护老人的知识及技能更加全面。目前卧床老人看护者大多是外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本身存在诸多不良生活习惯,与患者交流困难等,在卧床老人压疮预防护理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与梁显华等[7]的研究相一致。随着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加强看护者的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要。有一支培养有素的看护者队伍,居家养老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董军芳, 刘菊新. 脑卒中病人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 2011, 9(18): 1639.

[2] 李敏, 康丹, 易冬秀, 等. Braden评分法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 2010, 7(20): 108-109.

[3] 尹莉芳. 院外压疮预防性护理研究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8): 101-102.

[4] 朱彤华, 居淑勤. 30°侧卧位翻身法对长期卧床患者防治压疮的作用[J]. 上海护理, 2012, 12(2): 27-30.

[5] 王艳, 郑国荣, 高金华, 等. 老年患者院内难免压疮与院外带入压疮的危险营养因素分析[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1, 25(6): 487-489.

[6] 李玲香, 程小文. 家庭护理致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6): 30-31.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护理;卧床老年患者压疮;护理效果

压疮即指皮肤和软组织坏死、溃烂的一种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继发感染进而危机生命。而源于老年人群的抵抗力低下,皮肤弹性不好,身体各器官功能减弱,致使压疮在老年群体的发病几率较高,且恢复缓慢。为此,笔者结合多年老年压疮患者的护理经验,对卧床老年患者压疮采取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某院21例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在62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岁,卧床时间为3-12个月,平均卧床时间为5.5个月,病程0.7-2.6个月,平均病程1.6个月,压疮分布如下:髂前上棘l例,肩胛部2例,背脊部3例,臀部2例,骶尾都6例,足跟部7例,其中伴有冠心病1例,贫血2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3例。

1.2压疮分期标准I期压疮皮肤完整,有红疹出现;Ⅱ期压疮皮肤表皮或部分真皮损失,出现表皮水疱破裂和黄色渗出液;IIl期压疮虽创面未穿透筋膜,但表皮完全损失,并有脓液覆盖,且坏死组织侵入皮下组织,真皮下层和肌肉层均受损,IV期压疮即在上述基础上筋膜被穿透,而且深入骨质或关节面。依此压疮分期标准,选取的21例卧床老年压疮患者处在I期的为10例,Ⅱ期的为8例,Ⅲ期的为2例;Ⅳ期压疮l例。压疮创面面积在2.5cm×3cm-8cmX12cm之间。

1.3护理方法

1.3.1压疮护理根据处于不同压疮期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压疮护理对策,①I期压疮护理:对于I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的护理应根据其症状较轻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法,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即通过物料疗法促进患者压疮处血液循环,只此即可有效遏制患者牙床病情恶化,其护理关键即做到及时,以避免因拖延导致患者软组织损伤[1];②Ⅱ期压疮护理:即根据Ⅱ期压疮判断标准,应将护理重点集中在保护创面上,除了防止创面进一步扩大之外,还应进行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以免创面感染,其中,对于水疱尚未破裂的病人,可采用酒精对水疱进行消毒,然后用注射器抽出创面处脓液,最后用呋喃西林溶液进行涂抹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即可,而对于水疱破裂的病人除了对其进行上述必要的消毒创面外,还要对水疱周围3cm以内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再红外灯照射治疗的协助下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③Ⅲ期压疮护理:其护理关键在于去除创面的坏死组织,控制感染扩大,以及防止穿透筋膜三个方面。为此,可以采用络合碘对创面的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在清除其坏死组织,待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创面消毒,然后用氯霉素、胰岛素和生理盐水混合而成的混合液将纱布浸润后添堵创面,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一般情况下,这种护理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定,比如每2El换药1次或每El换药1次;④Ⅳ期压疮护理:患者创面已深达骨质或关节面,常规护理已无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避免伤及骨质[2]。

1.3.2护理护理即采取调节的方式,对老年卧床患者而言,采取经常翻身的方式是间歇性解除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重要方法。比如2或3h翻身一次,若患者条件允许,可让患者每小时进行一次翻身换位,同时在进行护理时应在老年患者身体的隆突处涂抹少量的剂或者在适当部位加垫软枕,以减少摩擦,一般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保持床头太高度在30°以下,以侧卧位为佳。与此同时,护士应密切关注老年卧床压疮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等情况,当发现异常时,应立即予以干预,对于情况严重的应及时联系医生。

1.3.3其他护理在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进行压疮护理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其他护理方面予以配合,进而达到综合护理老年压疮患者的目的。所以,在压疮护理之外,还应对患者的四肢关节进行必要的按摩,进而增强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提高组织供血功能,比如护士可同时用手掌大小鱼际处紧贴患者局部受压处皮肤进行轻柔的按摩。除了按摩之外,还应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提高饮食护理,鉴于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大都基础病多,营养状况较差的情况,而饮食提供的营养对老年压疮患者的组织修复又尤为重要的状况,护士可针对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对老年患者提供饮食护理,而且应采取量少次多的方式让患者进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吞咽困难的老年病人应给予相应的静脉营养支持,从而保证老年病人的营养摄入量。老年卧床压疮患者多行动不便,因此对于老年病床的卫生一定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擦洗、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柔软和平整,以便在为老年病人提高舒适环境的同时避免加重压疮。

1.4护理效果判断治愈标准为创面皮肤恢复正常,创面结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好转为创面面积缩小,创面脓液减少或消失[3]。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各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护理效果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各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0.05,即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卧床老年压疮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两周后,Ⅰ期病人皮肤状况大都恢复正常,治愈率达到88.6%;II期病人中,有5例病人在1周内创面愈合,治愈率为62.7%;Ⅲ期2例病人的创面均已结痂,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Ⅳ期的1例病人由于创面较深,在综合护理的同时亦给予了吹氧治疗,并在第9天后发现病人炎性液体显著降低,且创面面积也得到缩小。总之,检验证实各期老年压疮病人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3讨论

压疮是老年群体的多发病,治疗期限长,护理方式多样且繁琐,除了进行必要的压疮护理外,还需针对老年的特殊群体特点,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护理、护理、卫生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通过上述综合压疮护理对策在老年卧床压疮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见其对压疮的组织恢复及痊愈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妍妍.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331-332.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3篇

1次专科护理查房,指导社区护士正确运用

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进行评估,并演示压疮预防的正确,示范对家属及陪护的健康宣教。对已转诊给社区的压疮未愈的出院病人和已经发生压疮的家庭病床病人,邀请富有经验的医生或护士演示换药方法、无菌敷料的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④建立医院—社区压疮联系网络:在医院与社区已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医院压疮专科小组建立公共文件夹,及时将压疮治疗护理前沿知识、压疮典型案例与社区护士共享;社区护士对压疮护理的相关问题,也可通过QQ群、医院信息网络随时咨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第二步骤:提高病人、家属及照护者压疮预防意识及讲解相关知识。①查阅压疮相关文献,关注卧床老年病人年龄、居住环境、照护者与病人关系、照护者压疮知识了解情况、饮食类型等危险因素及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部位等特征,制定社区卧床老年人压疮预防的图文并茂的健康小册子,健康小册子内注明与医院、社区的联络方式。②结合压疮危害性、预防院前压疮发生的必要性及老年卧床病人院前压疮预防的相关措施,制定社区护士对压疮高危人群病人、家属及照护者的健康教育指引。③社区专科小组和压疮专科小组每月在各个社区内进行2次的压疮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并发放压疮预防的健康小册子。④医院建立社区卧床老年压疮高危人群病人的三级管理机构及家庭—社区—医院防治网络,社区家庭为第一级管理机构,由照护者负责;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第二级管理机构,由社区压疮联络护士负责;压疮专科小组为第三级管理机构,由压疮专科小组组长负责。家庭、社区、医院科室可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建立紧密联系,随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快捷、动态掌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⑤建立卧床老年病人QQ群,及时掌握卧床老年病人的健康状况,随时解答病人家属的问题。第三步骤:社区护士对所管辖的社区卧床老年人,每个月至少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对病人进行动态评估1次,按照健康教育指引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建立此类人群的压疮健康档案。第四步骤:对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定为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病人,社区压疮联络护士、压疮专科小组成员每月上门访视1次,一对一指导,循环、循序渐进地讲解,确保高危病人、照护者、家属了解压疮带来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治压疮的护理知识,杜绝导致压疮发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病人或病人照护者、病人家属已了解压疮造成的危害,掌握压疮的护理知识并能落实到位,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则终止家庭访视,所在的社区护士每个月继续评估访视病人1次,病人出现病情变化随时访视。1.2.2调查工具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应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社区卧床老年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包括病人的感官知觉、活动度水平、移动度、营养情况以及皮肤对于潮湿、摩擦和剪切力的反应6项评定标准。总分6分~23分,15分~18分为轻度危机,13分~14分为中度危机,10分~12分为高度危机,≤9分为严重危机,积分越低压疮的风险越大。1.2.3资料收集在社区护士建立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前1周,研究者首先培训参与调查的社区护士,使他们了解调查的目的、方法。通过指导区别压疮和其他类型的皮肤损害及观看照片等形式区分各期压疮的标准,掌握病人皮肤的评估方法。所有资料的收集统一由培训过的社区护士完成。社区护士运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分量表评估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风险,对老年卧床病人的皮肤进行评估后拍摄图片资料,将压疮风险评估结果及压疮数量、部位及分期记录在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健康档案资料内。1.2.4质量控制①我院每年均进行全体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社区护士利用老年人体检机会,将遗漏或新增的卧床老年人纳入干预对象,并建立健康档案,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和完整性。②利用医院与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压疮专科小组定期对社区护士建立的高危压疮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督导,保证健康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同时,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每月至少下社区家庭督导社区护士对卧床老年病人压疮预防工作1次,保证压疮预防工作的正确有效开展。③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医院压疮预防、治疗护理的核心组织,由造口/伤口专科护士、压疮专项管理专科进修护士、科室高级责任护士组成,肩负着全院压疮监管、随访、指导工作,为全院压疮病人及疑难伤口、造口病人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促进病人康复,有丰富的压疮评估、预防及治疗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能高质量地完成对社区护士的培训及对社区护士评估、预防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质量监控。④数据录入SPSS13.0后、统计处理前,复核校对,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确保准确性。1.2.5评价指标了解健康管理前后我院管辖的7个社区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情况及院前压疮发生的部位、严重度。1.2.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组独立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机分别收集2012年9月13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前)和2014年3月7日(预防性健康管理实施后)社区护士建立的卧床老年人健康档案资料,比较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院前压疮发生情况。2.1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率比较(见表1)2.2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严重程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3.1院前压疮的预防性健康管理可有效降低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率

从国外文献可以看出,社区护理发展完善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院前压疮的预防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与家庭医生完成。而在我国,当前的社区护士仍存在着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知识老化、知识面狭窄、难以适应社区需要的问题[2]。在本研究中,充分发挥护士在提高院前压疮防治护理效果的主导作用[3],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是指挥棒、是统筹安排者,他们负责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丰富社区护士的压疮防治知识,对压疮高度危机和严重危机的人群进行重点预防性干预;而社区护士是重要的执行者,是减少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重要力量。表1可得出,本课题通过医院压疮专科小组的监督指导及社区护士脚踏实地、高效地执行,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的发生明显降低(P<0.05)。

3.2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压疮发生严重程度均以Ⅰ期和Ⅱ期压疮为主

表2显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卧床老年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老年人院前压疮发生的严重程度,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均以Ⅱ期压疮、Ⅰ期压疮为主,它们分别占34.0%(50例)、24.5%(36例)。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构成比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干预后,Ⅲ期、Ⅳ期院前压疮发生例数为0,这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压疮专科小组和社区护士及时有效的干预,导致院前压疮未向严重程度发展有关;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在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为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院前压疮形成的严重程度均降低,且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前,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对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辨别不清,对此两期的压疮严重程度重视不足,导致发生率高。在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社区护士、病人及陪护均能够辨别并认识到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不可分期的院前压疮严重程度,而采取及时的干预治疗措施,从而使发生率降低。实施预防性健康管理后,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压疮有3例、不可分期压疮有2例。其中3例病人家属经济困难,不肯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社区护士及医生上门为病人进行治疗;有2例病人及家属坚持认为不是压疮,不配合就医,医院压疮专科小组成员对病人进行定期的入户随访,采取积极的预防恶化的护理措施。

3.3预防性健康管理前后社区卧床老年病人院前压疮的好发部位不同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相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关因素

1.1卧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创伤等原因制动等,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便秘。

1.2手术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手术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受阻滞,胃肠蠕动消失,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肠张力,胃内容物不易通过大肠而导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为意外创伤,由于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抑制了胃肠运动,导致抑制便意的情况。

1.4 年龄因素 老年卧床病人中饮食过于精细,高纤维素食物少,肠道内水分缺乏,菌群失调,排便肌群收缩力下降,排便动力减弱,肠内容物在肠内的停留时间长,使水分吸收过多等,引起便秘。

1.5 饮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术后病人,因禁食或进食量不足而导致的内容物缺乏,而术后进食时间过度推迟,老年病人食欲减退,只进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饮水量减少,这些都可以导致便秘。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对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耐心向患者讲解便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思想工作,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2合理使用缓泻药物 对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缓泻药物。应用开塞露40~60ml,以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超过4天未排便者,给予灌肠。

2.3 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时,应保护其隐私,用屏风遮挡;给患者提供充足时间,避免在排便时急于完成护理及治疗工作而催促患者,导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净大便,使大便过长时间贮留于肠内而产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训练指导 每天定时引导病人排便。指导患者进行腹式运动,可伴腹式呼吸进行, 4~6次/min,持续5~10 min,以增加腹压,增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向下移动。排便训练法对于骨折卧床病人发生便秘,具有更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

2.4.2饮食教育 指导患者饮食有节、定时定量,不能饥饱无常,软硬冷热相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粮等;经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导泻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饮水,在无疾病禁忌的情况下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临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脐周。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屈曲, 腹部放松,双手掌相叠,掌心向下,以大鱼际肌和掌根着力,于下腹,绕脐周呈顺时针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为准,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结

近年来对老年卧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护士应转变观念,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预防便秘教育。对发生便秘的患者,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和分析发生原因,尽量少用药物治疗,采用按摩、湿热敷等方法,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影响,既能有效解决便秘症状,又能增加患者舒适感,有利于患者的彻底康复。

参考文献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便秘 蜂蜜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156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with the honey oil on constipation of elderly bed-ridden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s.Methods:120 cases of over 65 years old bed-ridde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6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of 6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ral administration of honey oil to prevent constipation,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health care 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methods to prevent constipation(e.g,crude fiber foods,fruits,more water,effective abdominal massage and training,etc.).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ffect of preventing constipation(P

Key wordsfemoral;neck fractures;constipation;honey oil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自身防御能力差而引起。因局部血运差,体质虚弱,骨折愈合相对缓慢,老年人长期卧床易患便秘。文献报道: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便秘[1]。

我院对12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针对长期卧床便秘产生的原因,采用口服蜂蜜油预防便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3月收治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20例,卧床时间30~65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70.12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72.2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一般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方法:住院期间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给予蜂蜜15~20ml、芝麻香油4~6ml、温开水150ml,2次/日,晨起和睡前用温开水冲服,护理人员严格配制量,患者服用时取半坐位或坐位,平卧时可用吸管服用。有效腹部按摩。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预防便秘,如粗纤维饮食、水果、多饮水、加强营养等。

效果评价:标准依据基础护理制订的疗效判定:①显效:24~48小时内有排便,排便次数1~3次,便时通畅。②有效:>48~72小时内有排便。便时欠通畅。③无效:>72小时内无排便,腹胀伴有不适感,食欲减退。

统计学方法:两组采用计数资料X2、P值。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排便情况比较,见表1、表2。

讨 论

便秘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老年人骨折后由于损伤、疼痛、卧床、排便姿势改变、排便环境改变、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等原因,极易发生便秘,据统计我国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约为20.3%[1]。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疼痛应激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肠蠕动减弱,往往引起或加重便秘[2];加之骨折后长期卧床、食欲下降、焦虑、睡眠差等而发生便秘。

护理干预如粗纤维饮食、水果、多饮水、腹部按摩和训练等可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是一种有效预防便秘的方法。中医认为蜂蜜可以润肠通便,营养心肌,保护肝脏,润肺止咳,还具有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可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滋养消化器官[3]。芝麻香油可补肝肾,润五脏,能治疗肠燥便秘、病后虚弱等,还含叶酸、烟酸、卵磷脂、蛋白质和多量的钙,利于骨折愈合[4]。本研究适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致便秘,可有效地预防排便困难、腹胀、乏力的发生,避免长期用灌肠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此方法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长期卧床所致的便秘提供了一个新的预防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崇文,谢勇.慢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1.

2 邹多武,许国强,等.便秘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2.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锻炼;物理治疗;护理干预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趋于老化及衰竭,一旦存在某种基础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被迫长期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使肺呼吸功能受到抑制,辅助呼吸的肌肉发生松弛,咳嗽及咳痰能力均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痰阻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增多,如何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我院对5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9例老年患者均因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而长期卧床。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64~87岁,平均(76.3±0.24)岁。卧床时间2个月~10年,平均(3.59±0.78)年。病种类型有脑梗死23例,脑出血、颅内血肿13例,颅脑损伤8例,腰椎骨折5例,髋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常规护理 ①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需要特别注意做好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清洁护理,避免空气污染。在患者病情及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自然通风。注意患者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用紫外线消毒1次/w,1 h/次。②口腔护理: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唾液腺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患者食欲及消化。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口腔护理,2次/d。

1.2.2锻炼呼吸功能 ①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锻炼呼吸功能。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与床沿或曲膝,上身微向前倾,双手抓床沿或抱膝,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3 s,随后做爆破性咳嗽,以利痰的咳出;或深吸气后憋气3 s,缩拢嘴唇缓缓呼出,及缩唇呼吸锻炼,以锻炼肺功 能[1]。②吞咽康复训练: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可采取咽部冷刺激与吞咽训练,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注意选择食物形态,应根据患者吞咽程度选取。

1.2.3物理治疗 ①定时翻身拍背: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反射弱,排痰无力,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1次/2~4 h。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协调一致,避免推、拉擦伤患者局部皮肤。②引流:引流是依据重力作用,使痰液下流入大气道排出。引流不仅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了深部感染率,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重要,同时还可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将患者床尾摇高30°~40°,使患者头低足高位,配合胸背叩击,使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松动脱落流出。注意双侧卧位变换,以利双侧痰液引出。③雾化吸入:长期卧床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雾化药液随呼吸运动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药物在局部气道黏膜起到湿化、消炎、解痉的作用,可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使粘稠痰液变稀、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时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化痰药物及抗支气管痉挛药,雾化1~2次/d,15~20 min/次。④机械吸痰:通过吸引器将气道分泌物移除,并刺激咳嗽。适用于无力咳出痰液,意识不清及咳嗽与吞咽障碍者。⑤膨肺:膨肺提供给患者高于基线值的潮气量,一般大于呼吸机提供的50%。深而慢的最大吸气后,屏气,然后呼气。此法可促进肺泡分泌物的清理[2]。目前,膨肺无法确定最佳气道内压力值,特别是针对肺不张的恢复方面,从而制约了膨肺的实施。

1.2.4氧气吸入 老年患者肺储备功能低下,循环血流缓慢.血氧含量低于年轻人,而充足的氧气能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环灌注,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吸氧可增加肺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

1.2.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及相关防治知识,居家期间,减少空气中不良气体的刺激,戒除烟酒,保持心情平和,心态放松;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保证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抵抗力。告之患者及家属不适随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5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以P

2结果

随访1年,入选的59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中,无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

3讨论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减弱、活动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部分患者营养差,长期卧床身体虚弱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粘稠附着与呼吸道,使痰液不易清理,久之气道受阻,局部炎症反应,引发肺部感染。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有效控制感染是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关键。

本院在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重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锻炼患者肺功能及吞咽功能;并提供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包括翻身拍背、引流、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及膨肺等治疗;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居家期间给予健康教育及指导,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入选的59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中,无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对老年采取卧床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老年;骨折;卧床;便秘;强化;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253-02

便秘是骨折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一般为50~70%[1],老年骨折卧床患者由于代谢降低、胃肠蠕动减弱等生理因素,发生便秘几率更高,其发生率可达80%左右[2],因此,预防其术后便秘的发生意义重大,它可以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3],本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均来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科病房,半随机分为对照和强化两组。强化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双日患者,男29例,女14例,年龄51~88岁,平均66.3±2.6岁,其中下肢骨折20例,脊柱骨折12例,骨盆骨折9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对照组43例系入院时间为每月的单日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50~86岁,平均65.3±2.5岁,其中下肢骨折19例,脊柱骨折14例,骨盆骨折,8例,全身多发骨折2例.。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民族、经济状况相似,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对照组行骨科卧床患者常规护理, 强化除常规护理干预外,加强心理指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局部按摩等强化干预。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见如下分述。

1.2.1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主管护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健康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文化、治疗顺应性具体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实施健康宣教:①告知患者便秘的高危因素及其危害性,教会正确使用便盆,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同时告诉患者有便意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或家属,不要抑制大便,预防便秘的发生。②提醒患者不要产生靠泻药排便的念头,告知使用泻药有依赖性,容易使排便反射减弱,不利于患者康复的危害性③培养患者定时就餐、定时排便,建立条件反射系统的习惯。

1.2.2心理护理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因为失去活动的独立性,加上环境的改变、长期卧床、术后疼痛以及怕连累子女等多种因素,常表现为恐惧、烦躁、悲观失望、易怒等消极的心理变化,有的患者还失去了治疗的信心[4],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伴便秘患者首先护士要保持一个愉快情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安慰话都能给病人带来莫大的安慰,能唤起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同时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一个良好的互信关系,鼓励患者消除顾虑,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耐心解释和心理护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护理 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个人喜好等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每日应以多食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为主,可进食含油脂多的食品,如黑芝麻、核桃肉、生瓜子等,要保证足够的饮水量,以防大便干结。

1.2.4 运动指导及腹部按摩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及时对患者进行床上功能锻炼为主的运动指导,耐心向患者讲解床上功能锻炼对术后恢复的有利因素,多鼓励患者未受伤肢体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做提肛收腹运动,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的发生[5];对无骨盆、脊柱骨折早期的禁忌症的患者及早进行腹部按摩及翻身的护理,并把腹部环形按摩作为一项常规护理措施,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顺肠蠕动方向按摩,部分患者配合腹部热敷,以预防便秘。

1.2.5未排便患者的干预 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每日排便情况,超过2天未排便的患者,每晚给予果导片口服,同时饮用番泻叶茶水,超过3天未排便的患者可使用0.2%的肥皂水灌肠,经上述种种预防及治疗措施,仍然发生便秘的患者,可用开塞露肛入辅助排便,必要时实施人工取便。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为14次,腹泻发生次数为4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18.60%(8/43);对照组腹痛发生次数为26次,腹泻发生次数为8次,便秘发生8例,发生率为34.88%(15/43)。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骨折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率高,分析发现病人便秘与应激、饮食结构、骨折部位、排便方式、活动量、精神状态有关[6],因此对于老年骨折卧床患者应进行综合和强化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43例老年骨折卧床患者进行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并与43例常规护理做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强化组腹痛发生次数、腹泻发生次数、、便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 罗穗萍,骨折卧床患者造成便秘的因素探讨与护理分析,吉林医学, 2011,32(18):3787.

[2] 彭媛,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 中华中西医杂志 [J] ,2005,6(16):256.

[3] 杨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4):2959-2950.

[4] 李秀女,68例老年人股骨颈折术后的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9,15(10):1219-1210.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8篇

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人们有了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相应对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尤其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院在卫生部门的响应要求下,对我院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笔者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基础护理的合格率,现将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154例老年卧床患者,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其中所选取的154例患者中,男98例,占63.6%,女56例,占36.4%,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0.12±11.23)岁。

1.2方法

1.2.1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动员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相关卫生部门的领导在召开关于如何做好护理服务工作的会议。我院领导组织者根据会议精神以及当前的社会形势,在我院的领导支持下,由护理部主任带头,各科护士长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全科护士的思想。

1.2.2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因长期卧床休养,活动以及自己正常生活受到一定限制,会产生较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患者以及家属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沮丧、焦虑以及忧郁等心态,因此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宣讲。可通过印发一些与老年疾病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每月对患者进行两次健康知识宣讲等,且可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士工作应符合一定的规范,护理技术应该规范有效,护理人员应注意语言得当、举止端庄大方,给予患者尊重、同情以及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亲切。

1.2.3建立分层护理管理制度,确保实施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可根据护士的工龄、技能、职称等设置为由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实习护士等三级护理人员组成的小组。责任护士以及组长等可对所负责管理的患者提供无间断、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护理人员至少负责2-3名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而护士长以及组长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每天坚持抽查,每7天实施必查工作,月底实施一次全面检查工作,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检查以及全面检查三种检查方面相结合,确保在护理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准确到位。

1.2.4卧床休息与适度活动老年卧床患者对周围的休息环境要求较高,因此生活环境的应该保持安静舒适,梳洗、翻身等日常生活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对其做出准确判断,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鼓励,制定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活动规划,保证患者快速恢复健康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1.2.5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与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科室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授课,同时可开展小组讨论活动,集体学习相关创优工作的文件以及精神内涵。定期进行护理技能考核以及护理比赛工作,鼓励护理人员争优争先。同时可安排一些医护人员到兄弟科室以及其他一些优秀医院学习相关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学习他人的优点。争取在医院护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让优秀的护理骨干人员以及护士长等参加“创优”工作的培训班。

1.2.6正确了解护理工作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召开关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思想的会议,同时积极在我院开展专业的关于老年卧床患者护理方面的培训工作,让护士尤其是新护士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开展每七天一次讲课,每七天进行两次床边查房、对护理人员进行不定时晨间提问,以及实施每月一次实施护理查房工作,对护理人员讲解相关护理知识理论以及护理实践工作,让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1.3观察护理效果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是由患者家属在病人出院填写相关护理部门所发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基础护理合格率是责任护士和病区护士长按照护理部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且因各种疾病的存在,老年患者卧床现象普遍增多,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老年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及社会家庭的稳定健康[1]。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该病症致死率较高,因此在手术治疗中应注意仔细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患者身体健康以及康复[2]。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是做好基础护理工作[3]。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可有效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临床实施护理水平[4]。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刚刚起步,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善的过程[5]。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分析并不断改进完善优质护理工作,这需要全院的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实施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护理,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促进当前护理工作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6]。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2%,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0.3%,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9.4%,患者护理合格率为98.1%,其中无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社会效益显著,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理服务满意度以及护理合格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涂红梅,卢艳,刘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81-982.

[2]楚玉娟.夯实基础护理、开展优质护理、全面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5-327.

[3]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4-1175.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三角枕;足托;长期卧床;疗效

长期卧床患者体质衰弱、翻身不便、肢体感觉迟钝,极易发生压。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1]。传统护理方法是:变换后,后背、足下放一软枕,以扩大面积,增进舒适和安全[2]。但该用物存在一些不足,如受力不均造成患者不适感,使用枕头多达6~7个,软枕易变形,翻身用物多,护理操作繁琐等。作者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间于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并与使用普通软枕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100例长期卧床患者,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75~95岁,平均年龄84.6岁。所有病例均为卧床患者。其中肺部感染40例,慢性心衰18例,慢支感染16例,呼吸衰竭14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合并症情况:合并高血压4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22例,肝功能不全14例,肾功能不全9例,尿路感染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7例,高中和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12例。

1.2方法

1.2.1制作方法

1.2.1.1侧卧位弧形三角枕的制作:①直角三角结构垫体,内置记忆棉,其斜面呈内凹弧面,外层全棉布套,套口设有45cm长的拉链,利于清洁、消毒、更换。②直角三角处底边为24 cm,短边为17~20 cm,斜面为30~35 cm,斜边内凹弧面半径为68~75 cm,三角枕长50 cm。③三角枕三个角分别为30°、60°、90°。④侧卧时使用斜面30°,30°侧卧的优点是:枕头

扩大了支撑面,将髋部压力分散到背部,且接触床面的一侧手臂不再是承重的主要部位,肩部所承受的压力也明显减少,不易受压发红且安全舒适[3]。

1.2.1.2 J型足托的制作:①J型结构垫体,内置记忆棉,一侧尾部向上弯曲。②足托全长67 cm(其中20 cm向上弯曲),宽40 cm,厚1.5 cm。③患者平卧时将足托竖放,弯曲一头至于膝下,另一头对着踝部,这样使膝和髋部适当屈曲,避免患者膝部因长久伸直而产生不适感,使受压均匀足跟抬高。侧卧时,将足托横放,弯曲一头包住下面小腿,另一头置于两腿之间,使受力均匀,足跟抬高。④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抬高10°~20°,可促进血液回流,改善神经营养,预防深静脉血栓[4]。

1.2.2观察方法 比较两组不同垫枕协助翻身操作时间。发放调查表,调查研究50组例患者应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的感受;同时通过48名护士、医生、护工、家属模拟患者使用弧形三角枕、J形足托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其感受,评价指标包括:柔软舒适度,受力均匀度、稳定性、平整性、方便性等。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被动卧位患者100例次翻身操作时间比较 研究组平均单次操作时间为(45.0±2.5)s,对照组平均单次操作时间为(85.0±5.6)s,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可明显缩短翻身操作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问卷调查 对48名护士、医生、护工使用对照组和实验组感受问卷调查见表2。

2.3两组被动卧位患者在舒适度、受力均匀、固定不变形、平整、贴身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3.1压疮即为压力性溃疡(pressure sore),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5]。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卧床患者发生率高达10%~25%,死亡率增加6倍[6]。正确的翻身方法可以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预防压疮的形成[7]。舒适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护理模式应用于各医院的临床护理,其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和整体性特征。在内科老年患者人群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度,避免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压力和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8]。

3.2根据文献报告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极易发生压疮,在日常生活护理中需要医护人员定时翻身更换,以减少局部长时间受压,避免压疮的发生。如表1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协助翻身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大大节省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长期不适的卧位易造成患者出现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如表2、表3显示研究组明显舒适于对照组。

通过本次观察结果认为,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不仅规范了患者的卧位摆放且安全舒适;翻身后能保持躯体良好,且固定不易移动;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改善神经营养,预防深静脉血栓;枕头扩大了支撑面,将髋部压力分散到背部,且接触床面的一侧手臂不再是承重的主要部位,肩部所承受的压力也明显减少,不易受压发红;且节省护士的操作时间,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暴青竹,张秀花,付婷.压疮的护理及治疗[J].职业与健康,2006,22(11):876.

[2]张靖,张延敏,汪连强.在压疮发生中的力学因素及对策[J].现代康复2010,4(1):64-65.

[3]王志燕,朱晓群,杨晶,等.不同翻身角度对老年卧床患者皮肤受压及生命体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9,4(7):582.

[4]冯艳青,曾秀仪,卢燕屏,等.手术对患者术中生理心理影响的观察[J].南方护理学报,2001,8(1):7-8.

[5]庞伟.预防足部压疮的有效工具-棉式足托[J].护士进修杂志,2014,1:240.

[6]吴红,孙丽,段美丽.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1,3 (3):268-270.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0篇

这里,对长期卧床容易带来的几种并发症举例说明,希望患者及家属加以重视。

感染:坠积性肺炎

【真实病例】张老太患脑动脉硬化多年,去年冬天又发生脑血栓。虽经抢救脱险,却留下半身不遂,于是长期在家卧床休养。今年早春,气温较低,张老太却出现“感冒”症状,继而咳嗽加重且有些“气紧”,被送去医院就诊,拍片见肺部有炎性阴影。医生诊断为“坠积性肺炎”,与其长期卧床而很少变换有关,经抗生素治疗方告痊愈。

长期卧床的患者极易引起肺底部持久充血、淤血、水肿而发炎。而且人体呈卧床姿势时,呼吸能力下降,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逐渐在肺部堆积,这不仅影响呼吸,亦易导致感染。久病卧床者往往机体免疫力下降,偶遇气候变化,一些条件致病菌(编者注: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或原本致病性弱的细菌便乘虚而入而致病。

坠积性肺炎患者多数久病体弱,经不起气温的突然变化。因此,平时就要让患者吃好穿暖,预防着凉感冒。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或主动按胸,轻叩背部,鼓励咳嗽排痰。不能自行翻身者,家人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叩胸,或对痰液黏稠的患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与此同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血栓

【真实病例】今年春节,68岁的罗大爷外出旅游,不幸发生车祸致左股骨颈骨折。急诊入院后行手术治疗,经2个多月的卧床调养才出院回家继续卧床休养。然而就在出院回到家中的当天下午,他在下床活动时忽然感到呼吸困难,旋即昏倒在地。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尸检证明,罗大爷系死于肺栓塞,乃由于长期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而致肺栓塞。

长期卧床患者因肢体缺少活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肢体肿胀、疼痛。该血栓形成也与血液淤滞与高凝状态有关,由于血栓与血管壁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

因此,长期卧床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活动四肢者应经常活动四肢,多饮水。可自行或由家人协助对下肢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剂量的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对于有明显抗凝禁忌者,可采用保守预防方法:包括早期起床活动、穿弹力长袜等。

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及时进行治疗,其目的主要是预防肺栓塞。方法包括――

(1)抬脚: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直至水肿及压痛消失。

(2)抗凝:由医生用药,如肝素、华法林等;在血栓形成早期,尿激酶也有一定的效果。

(3)“上网”:如因出血体质不宜用抗凝治疗者,或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达膝关节以上者,可到医院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上网”),可将脱落的血栓“网住”从而预防肺栓塞。

肾结石

【真实病例】去年暑假,某中学的刘老师家中失火,刘老师下腹部和大腿均发生Ⅱ度烫伤,到市医院烧伤科住院治疗。医生每天对伤处进行检查和换药。他按要求卧床休息,基本上未下床。一个多月后创面全部合口,医生说再过一周就可出院。然而当晚他突然感到左侧腰部剧烈绞痛,经B超检查被诊断为肾结石。原来,是由于长期卧床且喝水少所致。

长期卧床患者全身骨骼脱钙明显,大量钙盐从肾脏排出。如饮水不多,钙盐易在肾脏或膀胱形成结石或引起感染。因此,应鼓励患者多饮水,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每天做好会的清洁工作,可根据病情保留导尿管或使用抗生素,按照医嘱给予膀胱冲洗疗法。

褥疮

【真实病例】王老汉因患肺癌而卧床不起,住院近半年,先行化疗后再考虑是否可作手术。但住院卧床3个月左右,即在两胯部外侧及尾骨处出现3处褥疮,使其病上加病,只得加强护理并采用“抗菌喷剂”等进行治疗。

褥疮可以说是长期卧床最常见也是很难治的并发症,很多人都知道。褥疮的学名为压力性溃疡,俗称压疮,是患者长期卧床局部长期受压而发生的溃疡。

既然压疮是因压力所致,那么,其预防方法就是局部减压和清洁护肤。

(1)床上自动:患者应发挥主观积极性,能动就动,能翻(身)就翻,切忌长久保持一个种姿势。

(2)协助翻身:不能床上自动者,则由家人协助翻身。每隔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应将患者抬起再挪动位置,切忌强行推、拉、拖。

(3)气垫减压:铺气垫床或垫气圈使骨突处避免受压。

(4)保持皮肤清洁:做到勤洗勤更换床单。早晚用温水给患者擦洗,每次擦洗后涂少许滑石粉。保持床单清洁、干燥。

若发现压疮易发部位(特别是骶部)皮肤发红等表现,则应及时处理。家人应勤作按摩,可用掌心涂红花油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向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每日数次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若局部已经出现溃疡,则应向医生或护士咨询具体措施,溃疡面较大者,最好住院治疗。

骨质疏松

【真实病例】年逾古稀的吴老太因中风后遗留偏瘫、说话和吞咽不利索而长期住院卧床治疗。马年大年初二,她打了一个喷嚏,不久觉得左侧大腿肿痛,经检查确诊为股骨骨折。家人来医院一听老人无端骨折,一口咬定是护理人员行动粗疏所致。眼看就要闹出医疗纠纷,正好主任来查房,才解开“无端骨折”之谜。原来由于老太太长期卧床不动,导致严重骨质疏松,进而发生自发性骨折,这种骨折并非受到外力的撞击所致,患者可能在翻身、打喷嚏等过程中发生骨折。

长期卧床的患者导致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运动量减少,钙、磷、蛋白质丢失所致。卧床时间越长,骨质疏松越重,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越高,无需外力,骨头就会碎裂,故被人称为自发性骨折,亦即病理性骨折。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老年;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时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手术治疗仍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成功固然重要,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会增加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我院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72例进行康复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60~83岁,平均(71.4±10.3)岁。致伤原因:交通车祸伤23例,跌倒伤49例。以上患者中,合并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头下型30例,经颈骨折型23例,基底型19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1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康复护理 对于老年人来说,都希望自己健康百岁。当发生股骨颈骨折时,老年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负担,会因为不能行走而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再者,患者可能不适应病房环境,加上疼痛,患者的睡眠受到很大影响,有的患者担心会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急躁、危机感、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就会大大加强。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耐心指导,耐心讲解手术及术后的相关知识,态度要和蔼热情,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可以让成功手术的病例现身说法,消除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疑虑,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满足患者需要,取得患者主动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预防并发症 预防褥疮:可在患者的骨骼隆起处按摩,擦拭酒精,促进此处的血液循环。根据情况,可使用充气床垫,有利于减少软组织受压而影响血压循环,对褥疮起到预防作用。预防患者出现坠积性肺炎:在住院期间,鼓励患者做深呼吸,提高肺活量,帮助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拍背部,可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便于痰液排出。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栓形成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抗血小板药等药物。防止泌尿系感染: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在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此类患者卧床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患者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人员可指定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有助于排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给予缓泻药物。嘱咐患者摄入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

1.2.3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患者术后1 d,采用低斜坡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逐渐增加患者斜坡卧位的高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患肢的股四头肌以及臀大肌做舒缩活动,可采用收缩10 s,而后放松的模式,可反复练习,一般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嘱咐患者利用双上肢牵拉床上的吊环,利用健侧下肢做支撑,抬高臀部,在护理人员帮助下,保持骨盆平衡,一般臀部抬高床面约20 cm左右,此锻炼每组做10次,每天做3组。在术后的第2到第7天之间,继续协助患者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的舒缩活动和臀部抬高锻炼。同时对健侧肢体也要进行锻炼,主要是主动锻炼。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髌骨推移锻炼,患者取仰卧位,推动髌骨,是髌骨在上下左右等方位运动,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在进行屈髋屈膝等运动时,关节活动范围要从小到大,禁止内收和内旋等动作。对于患者屈膝锻炼要从15°开始,每天锻炼可增加5°。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患者的外展运动,可在患者的两腿之间方一个枕头,主动做夹腿动作,持续10 s,每组做20次,每天做4组。对患者进行侧卧位患肢的外展运动,在护理人员协助下,把患者的患肢和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也在两腿之间放一个枕头,禁止进行内收内旋动作,每组做20次,每天做3组。在卧床期间,鼓励患者在床上完成自己能做的活动,争取能够自理,比如梳洗、换衣服、进饮食等动作。

1.2.4 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 在术后的第二周,根据患者屈髋、屈膝动作完成情况,可搀扶患者进行离床锻炼,对于下床方法,可根据以下顺序进行,患者先移动到健侧床边,然后健侧下肢现离开床并脚着地,而后扶双拐站起离床。患者要上床时,可让患肢先上床,动作和以上顺序正好相反。在离床活动的第1天,可站在床旁站立,站立时间为10 min左右,或者根据患者情况,做轮椅离床活动,每次15 min,每天做3次,在锻炼过程中,逐渐让患者拄着双拐开始地面行走,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步行时间和距离可逐渐增加,但是每次步行时间不要超过20 min,在患者离床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要在床边守候,防止意外发生。

1.2.5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防止过重。嘱咐患者要戒烟戒酒,提高机体免疫力,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患者家属的督促下执行。在术后的第2个月,患者避免在床上盘腿而坐,避免髋关节发生外展、外旋。患者可坐在床沿,双脚可踩在脚蹬上,利用双臂把上身撑起,而后抬起臀部。同时要对患肢做主动锻炼。术后第3个月在仰卧位下进行患肢内收外展练习,坐位下行股四头肌抗阻练习。还要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练习,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 结果

本组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评定本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差4例(患者偶有疼痛,给予镇痛药缓解),优良率为94.4%。

3 讨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来说,其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因为卧床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和伴随疾病[1,2]。手术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术后康复护理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康复护理和指导有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特别是功能锻炼方面,锻炼内容更具体更详细[3,4]。在本文中,通过心理康复护理、预防并发症、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离床的康复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的康复护理和指导,72例患者治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褥疮,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临床治疗效果:其中优为54例,良14例,优良率为94.4%。说明康复护理有利于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此类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刘建华,何俐,廖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现代医学,2006,34(5):354-355.

[2] 程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护理学杂志,2008,23(8):19-20.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老年患者;风险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96-01

在医疗水平逐步上升的时代,人们对于医疗水平及护理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临床护理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极大,是临床医疗活动的核心环节,提高整个护理工作的安全,降低中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一直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在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关的干预对策,对于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大有助益[1]。通过对我院骨科收治的80位患者进行分组,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而后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骨外科收住的中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即A组为观察组,B组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人数均为40例。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A组实行护理风险干预措施,对B组实施常规护理,在两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与分析,观察其效果。两组患者均满足下列要求:①两组患者中男女比例均为1:1;②两组患者年龄区间均在50岁与85岁之间;③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④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对A组患者在进行日常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护理风险的干预措施,对B组进行常规护理。A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内容:除常规骨科护理之外,对该组患者进行下列护理措施:①加强该组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的护理及宣教;②压疮的预防;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④进行心理护理B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内容:常规骨科护理。

1.3统计学分析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和x2检验,以P

2结果

A、B两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A组患者发生坠床者2例,跌倒者1例,出现压疮者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3例;B组患者发生坠床者5例,跌倒者7例,出现压疮者6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者5例,A组患者意外风险发生率较B组低(P

3讨论

3.1骨科临床护理中中老年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①物理性损伤及跌倒、坠床:机械性损伤的预防包括对各种机械治疗仪器、基础设备等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预防[2],例如地面过滑、治疗仪器的损坏所造成患者不适情况加深、物品的随意放置等。骨科的中老年患者大多行动不便,有些患者甚至患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退化和意识障碍,因此发生坠床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而造成坠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忽视,以及患者家属不听取医护人员意见而擅自取下床栏或约束带所造成的。除此之外,某些老年患者由于伴有脊髓损伤,并且在受损区域存在相应的肢体感知障碍,在对该类患者使用冷热疗法的同时,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失误如热水袋放置时间过长或烤灯温度掌控失宜等,从而对病患造成的皮肤烫伤或灼伤。②压疮的危险:骨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形成压疮,特别是某些脊柱骨折、骨盆骨折以及年老体弱的长期卧床患者,及其容易出现压疮。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坏死[3]。骨科患者由于发生骨折而长期卧床,特别是中老年人,由于该年龄段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弱、抵抗力较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加大了压疮发生的概率。特别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有骶尾部、脚踝等身体低垂部位。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由于手术麻醉、瘫痪、脊柱骨折、长期卧床等原因引起的血流速度慢、下肢体循环较差造成的血流淤滞,或由手术外伤、输血等所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都有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造成下肢深静脉栓塞。如果在患者的病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清除,有较高的可能会引发下肢功能缺损从而使患者下肢功能丧失或部分丧失而致残,更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④潜在的隐患如便秘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骨科中老年病人的普遍具有活动不便、下床活动次数少、长期卧床等特征。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加之饮食的摄入多为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膳食纤维含量较低,因此患者肠道蠕动次数少,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便秘。除此之外,骨科长期卧床的中老年患者还容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这与医院的卫生环境、患者的抵抗力等因素有关。⑤术后疼痛引起的患者心理障碍:多数骨科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并辅以长期的物理治疗。大多数患者在术后都会感到疼痛,术后疼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中老年人由于体质原因,对疼痛的耐受较差,从而使得该年龄层次的患者易产生恐惧感、焦虑感和无助感等心理障碍,如果在对患者的护理当中未发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可能会发生患者因心理原因而拒绝治疗和护理的情况,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阻碍。

3.2干预对策①避免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等风险,防止患者灼伤、烫伤:对骨科长期卧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或者下床活动时,护理工作者必须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对随时有跌倒风险的患者加强护理照顾,并在患者的床头床位挂上醒目的“防跌倒”标志,保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告知患者家属在陪护中应预防患者因躁动等原因导致的坠床危险,使用窗栏,必要时进行肢体约束。同时,应告知患者家属不要随意取下患者的肢体约束带,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坠床和跌伤。在对中老年患者实行冷热疗法时,由于中老年患者对冷热刺激的耐受较差,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皮肤受损及耐受情况是减少该类患者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②压疮的预防:防止骨科中老年患者压疮生成的主要原则是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改善患者的血流情况和营养状况。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巡视,通过观察患者局部皮肤的颜色、触摸皮肤的质地、感觉患者局部皮肤弹性来对压疮进行评估。骨科中老年患者大都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此需高度警惕压疮的出现。可通过勤翻身、多按摩、放松夹板固定、保持患者的卫生清洁度等护理方法来促进卧床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危险。③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患者的长期卧床有很大的关系,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则是及时发现病情。对于长期卧床的骨科中老年病患可通过定时翻身、穿下肢弹力袜、使用下肢空气泵仪器治疗等方法改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情况来进行预防。④潜在的隐患如便秘、坠积性肺炎的护理:对于长期卧床的骨科中老年患者,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下床活动,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并嘱咐患者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均衡营养,避免因长期食用高蛋白高热量且长期卧床不动而造成的便秘。此外,长期卧床的中老年患者感染坠积性肺炎的概率也较大。由于中老年患者年老体弱,加之长期卧床而引起肺底部长期处于充血、瘀血、水肿而发炎。因此,对长期卧床的中老年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保持肺功能,避免血流停滞于肺底而引发坠积性肺炎。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骨科中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不强,因此可能随之产生焦虑、恐惧以及无助的心理,长期处在不良情绪中,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进程大打折扣,甚至会延误病情[4]。因此,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结合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其找到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朱苏芳,屈海丽.全程安全护理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0).

[2]郑晓芳,叶晓明.骨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5).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3篇

经常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长,会引起病人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要不断地为病人变换。对坠积性肺炎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臀部出现轻微褥疮,可以让病人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和被褥要干燥。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烫伤病人。在协助病人翻身、在床上使用便器时,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病人局部的皮肤。如果病人出现严重褥疮,要去医院换药治疗。

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

长期卧床病人需要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做好口腔、皮肤、头发等的清洁护理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其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是:先协助病人侧卧,用毛巾围在病人头颈下,让病人先用温开水漱口,同时咬合上下齿,漱口时要让溶液在口腔内充分转动,保持30秒以上才有效。病人漱口后,护理人员要用棉签蘸漱口水为病人擦洗牙齿,注意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黏膜和牙龈。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老年褥疮;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褥疮属于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褥疮俗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主要的病发原因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老年皮肤褥疮于康复治疗、护理中较为普通性的问题。褥疮已成为卧床病人头号“杀手”,故应该重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预防护理[1]。现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褥疮患者,分析该病的发病原因,最后实施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共收治70例老年褥疮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析,均达到褥疮诊断标准。7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分布于5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5±6.2岁。根据患者的疾病住院资料显示,25例老年患者因神经内科偏瘫住院;10例老年患者为晚期肿瘤;21例老年患者为糖尿病患;14例老年患者为截肢偏瘫。70例老年褥疮患者中,早期褥疮患者具有46例,早期褥疮患者中表皮完整者有30例,表皮具有破溃无明显感染者为16例。晚期褥疮患者具有24例,17例患者处于浅层溃烂期,7例患者处于坏死溃烂期。70例患者经过我院的询问和建议,均同意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1.2 护理方法

1.2.1 健康知识指导 针对老年褥疮患者需进行健康知识的指导,因日常的临床症状不注意引起疾病的出现。我院针对褥疮患者的主要指导为①日常褥疮疮口护理方法。②健康训练。③日常饮食。医务人员日常需与老年褥疮患者或者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告知患者日常所需注意的方面,包括的及时更换,全身的按摩,身体的擦拭,饮食的应以清淡为主,切忌烟酒辛辣物等。同时向患者或患者家属发放健康知识的小册子,患者闲散时间即可掌握知识和打发时间。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命体征,实施个性化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

1.2.2 临床心理护理 由于临床褥疮疾病的出现为长时间卧床、肢体瘫痪、脊髓受伤等,均为不能自行活动的患者。原本的卧床疾病增加褥疮疾病,患者的内心时常感到不适,极易产生焦虑、急躁、孤独、悲观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出现抵触治疗的态度。医务人员需进行针对性的沟通,细心的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主动积极的帮助患者渡过难关,增强患者面对和战胜病魔的决心,减少不良情绪的出现,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最后促使患者身体快速健康出院。建议患者家属多陪伴和关怀老年患者,确保患者心情愉悦,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日常自理能力,提高安全感与价值感[2]。

2 结 果

我院70例老年褥疮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现,无不良临床反应,均全部健康出院,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病痛,得到了许多患者的支持和赞美,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3 结 论

经过此次的临床实验,我院总结了两大主要预防措施。主要为①适当减压。减压为预防老年褥疮的重要措施,其需间断性减少全身对某局部的压力,从来减少褥疮的发生率。医务人员或者家属需每隔1小时到3小时帮助患者进行一次翻身,适当的更换,亦或者减压器械的辅助,是解决局部受压的常规方法。建议患者实施“左侧卧”、“仰卧”、“右侧卧”、“俯卧”等方式变化,病情较轻的情况下,老年患者可自行变换。同时,医院可考虑情况向患者分发软枕或者海绵垫予以保护。②特殊患者实施针对性预防方法。临床褥疮患者均有不同病因卧床的患者,倘若面对肥胖的患者和病情严重的老年人,该特殊患者并不建议经常性翻身,医务人员或者患者家属可把床脚调至为30度最佳,然后每隔1小时至2小时把海绵垫或者软枕放在褥疮患者的腰骶部,且进行左右腰骶交换置入,该方法为促进局部的气体通透,致使受压局部的压力降低到最小值。倘若患者活动受限或者骨折的患者,可实施持续性仰卧位,以减少压力避免褥疮的发生[3]。

总结概括,医务人员需实施针对性的合理护理干预,对症下药式的方法方能降低褥疮患者出现,减少患者的疼痛,进而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最后帮助患者能快速恢复健康,矗立了良好的声誉,缓解社会压力,故综合干预护理针对老年褥疮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燕妮.浅谈老年患者实施预防褥疮的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3(02):247-248.

卧床老人护理方法范文第1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卧床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震动排痰机的叩击和震动原理缓解与治疗卧床病人功能性便秘。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卧床72小时以上患者130例进行分组护理,并对照分析。试验组:常规护理加叩击震动;对照组:常规护理加腹部按摩。结果 试验组的排便效果明显改善,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用震动排痰机的叩击和震动原理来缓解与治疗卧床病人功能性便秘,可为临床实施生物反馈治疗及有效护理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卧床患者;生物反馈 ;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卧床的患者,常由于疾病、饮食、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功能性便秘。便秘可使含氨胺类和其他有毒物质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促进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粪性溃疡、肠梗阻、尿潴留,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至猝死等[1]。如何根据病人产生便秘的具体因素和临床表现实施有效护理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卧床72小时以上同时发生功能性便秘的患者130例。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为: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2]。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55~88岁;对照组65例,男性40例,女性25例,年龄53~8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 05)。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加腹部按摩;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叩击震动。(1)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训练有意识的定时排便及提供有利于排便的体位与环境等[3]。(2)腹部按摩方法如下:依结肠走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形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每日清晨饮水后30min及餐后30min做腹部按摩1次,每次10~15min。(3)叩击接头震动方法如下:利用多频震动排痰的叩击和震动原理,采用叩击加229型号叩击头分别于早餐后1. 5小时和下午时间;患者取舒适侧卧位;部位:从尾底到腰椎,每侧叩击和震动5min,频率10~30CPS。

1. 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自入院后即开始观察并记录排便及便秘的发生情况,并于入院后第7天和第14天对两组病人的便秘发生情况及排便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显效:24h内排便,大便性状正常;有效:72h内排便,大便性状正常;无效:72h后排便,大便干结难排。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 0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 05为检验标准,P

2 结 果

二组患者经治疗一周、二周后的疗效比较,见表1、表2。表1 入院后第1周两组便秘病人排便效果比较表2 入院后第2周两组便秘病人排便效果比较

3 讨 论

功能性便秘由于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而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长期便秘及滥用泻剂所带来的危害,长期的便秘使结肠憩室、肛周病变等的发病率增加,又可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等致死率,同时还增加了女性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病危险性[4],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治疗功能性便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重点。

林庆等[5]研究认为,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除了传统的增加食物纤维及水的摄量、定时排便、药物等治疗方法以外,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明显。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专门的设备仪器,将与生理活动有关的某些生物学信息加以放大处理,转换成易于识别的信号,患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并根据屏幕上不断变化的压力和肌电图案而做出正常的排便动作。经过反复训练,重返生物反馈通路,最终掌握正确的排便动作。

中医传统疗法推拿也是非药物疗法,采用生物反馈结合推拿的方法使其治疗优势互补,同时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危害。胡学军[6]等研究认为;按摩运动疗法及饮食行为、排便行为干预可以减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在不用泻剂的情况下,运动按摩及行为干预2~3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加肠蠕动和肌张力,促进排便。对长期卧床者,可经常做主动收腹运动和提肛肌运动,可促使降结肠的内容物向下移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配合多食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的食物,以增加肠蠕动,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对卧床患者便秘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已有相关报道。于淑燕等[7]提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制定健康教育的路线图式,对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规范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出可以显著降低便秘的发生率。

综合上述学者的诸多观点和方法,可以认为,功能性便秘是老年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运动按摩等虽能改善便秘的症状,但存在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行为干预能力、患者的理解和主动配合能力等问题,如何能解决上述矛盾,使卧床患者在卧床期间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模式,值得我们探讨。

呼吸科以老年慢性肺心病卧床患者为主,为了降低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临床上采了多种方法,包括:应用各种缓泻剂、调整饮食、用开塞露或甘油低压灌肠、人工排便、针灸等,但不是疗效不理想,就是操作繁琐,护士及病人不易掌握,或者药物气味太重,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其他不良反应而中止。由于呼吸科的护理人员在对肺部感染的患者作治疗时,发现经使用震动排痰治疗的患者便秘发生的比率明显下降。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由于心肺功能失代偿及右心衰竭所致的体循环淤血,使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平滑肌肌力减低,加之老年人肠管分泌液减少,肠管张力,蠕动减弱,粪便的传输减慢。(2)长期或大量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肠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片类)、直接作用于平滑肌的药物(如钙通道阻制剂)及抗胆碱能药物,均可导致医源性便秘。(3)患者食欲差,饮食结构不合理,膳食中纤维素及含渣物少,对肠道蠕动的刺激减弱。(4)病史较久,长期受病痛折磨,精神压力大,是导致便秘的精神因素。(5)即使轻微的用力排便,都会使患者喘憋,心慌症状加重,由于惧怕心理,无意中减少了排便次数。加之长期卧床,使便秘与肺心病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胃肠动力学是近年发展最快,被认为可能揭示胃肠运动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学者们因此对长期卧床导致的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发现。首先,功能性便秘患者通常都表现出结肠的高振幅蠕动性收缩(HAPCs)数量显著降低,也可表现为其幅度的下降和持续时间的缩短,这就提示了结肠推进性活动受损,其次,功能性便秘患者全部结肠节段在进食后对其内容物的动力反应(如胃结肠反应)比正常人迟钝或缺如,这说明肠总体上对物理性(食物)刺激的反应存在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腰骶部位的叩击和震动可改变腹压,并协调和增强直肠复合运动,反射性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随后肛门外括约肌也自主性松弛,对粪便顺利排出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将振动排痰机的叩击和振动原理应用于治疗和缓解卧床患者便秘中,可认为是生物反馈的一种生物行为疗法,它是通过电子工程技术,把一些不能或不易被人体感知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转化为声音、图像等可被或易被感知的信息,然后利用生物反馈机制,让患者根据其观察到的自身生理活动信息来调整生理活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振动排痰机在临床应用有多种工作模式:(1)振动;(2)叩击;(3)振动和叩击相结合。振动排痰机有很好的深穿透性,使用频率和人体组织的自然频率接近,能很好传导到肺的深部组织,广泛作用于中小气道,排除痰液,改善肺通气,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它在排痰方面的功效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认可。受其启发,可利用G5振动排痰机的深穿透性,使用频率和人体组织的自然频率接近的特点,将其广泛作用于胃肠的深部组织组织。由于G5振动排痰机低频振动接近人体的固有频率,可通过反射调节,使中枢受到抑制,从而使位于降结肠和直肠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最终使降结肠,直肠蠕动增加,肛门内括约肌松弛,为粪便的排队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接近人体的固有频率叩击时产生的垂直向下的力,可明显改变腹压,并协调和增强直肠复合运动(RMC),这种腹压的增加和RMC的增强,能反射性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松弛,随后肛门外括约肌也自主性松弛,使粪便顺利排出。同时叩击与震动本身也是使患者被动运动的过程,其所表现出来的水平和垂直固有频率又可能对大小肠所固有的运动方向产生影响,同时腹腔和盆腔为一大腔,压力较为恒定,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势必改变系统内能,转移局部压力,从而激荡体内器官,当胃肠受到激荡时其肠道便会因机械性的压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或位移。加上激荡后,胃肠本身的蠕动,即胃肠动力势必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叩击与震动对胃肠功能(动力)的影响是直接、特殊和无可替代的。

我们目前采用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相应护理来缓解老年卧床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症状,并与传统护理干预方法对比,效果显著。综合有关文献和本组病例的治疗情况,我们认为,老年慢性肺心病卧床便秘患者的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相应护理,近期疗效满意,它具有相对非侵入性,易忍受,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项目可为卧床患者预防便秘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提供实用价值的借鉴,为临床护理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吴燕平,任利群.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的循证护理[J].现代医学,2007,35(1):57-58.

[2]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

[3] 孟 清,崔丽君.护理干预对肛门直肠病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356-357.

[4] 郑 树.大肠癌高发现场病因筛查方法及早诊早治研究[J].中国肿瘤,1996,5(5):18-19.

[5] 林 庆,李 洁.推拿结合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J].光明中医,2007,2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