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

教育专业培训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是从事幼儿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人才,而非演奏家、歌唱家。因此,他们需要较为全面地掌握最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视唱练耳课中,节奏的训练、节奏感的培养,就更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加之很多高职大学生入学前音乐基础很差,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大学生对视唱练耳课不感兴趣,上课时没弄懂的内容,课后他们又不花时间练习。故使他们经常在时值、节拍重音等方面出现错误。对待这种情况,高职教师就必须要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内容及方法,从最基本音符时值的掌握、节拍的强弱、重音力度的训练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节奏训练中有预想的收获。

1.速度感差。在演奏或演唱时,遇到节奏简单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快,遇到节奏复杂的地方就随意放慢速度,形成前后节奏不统一,这会影响全曲。这方面出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节奏型不熟悉造成的,应重视基本节奏型的练习及均衡速度感的培养。

2.节奏感差。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有的大学生休止符前的音符时值唱长了;时值较长的音符唱短了;受附点音符影响,时值相等的音符唱不均匀等。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大学生内心节奏感的培养。

3.有的大学生在练习时拍桌子或摇头、跺脚打拍子,这些都是错误的习惯,不但不雅观而且不能体现节拍的强弱,也失去了对音符时值的掌握,还会破坏音乐形象和旋律线,影响大学生的内心节奏感,给以后的节奏训练设下阻碍。所以,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划拍习惯,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是有帮助的。

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每周有4学时,其中还包括讲授基本乐理知识、视唱、考试所占的时间,因此,要在时间短、教学内容多、大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是教师最大的压力,但也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二、节奏训练的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市场,近年来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节奏训练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要掌握好节奏训练的力度,就必须采取坚持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其教学质量。

1.分层次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是教师依照班级大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实现了因材施教。以往的节奏训练,大学生无论入学前是否学过此方面的知识,入学后都要学习一样的内容,教师也不改变教学模式,只会造成那些有基础的大学生没有学习动力,没有基础的大学生又跟不上。教学进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对大学生分层次教学,将大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才会使大学生都能有实质性的提高。

2.暗示教学。暗示教学是人或环境以不明显方式向大学生发出暗示信息,用间接方法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最终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言语、眼神、手势等对大学生进行暗示。使用积极的暗示,可鼓励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解决困难的信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间,选择最佳的暗示手段激发大学生。如,对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大学生教师应说“谢谢!”“非常棒!”等,以此鼓励在大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3.完善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只是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种向次评价很难发挥评价的作用,应增加大学生的自评和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评三个方面。大学生自评是课后大学生对自己掌握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自评大学生可以发现并认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锻炼他们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的反馈,使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大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师自评是通过大学生的反馈,对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寻找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专业教育;专业培训;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扩招生的陆续毕业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了障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尤其突出。由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表现出很多心理问题,如厌学、对未来茫然、心理压力大。很多学生为了顺利就业就到IT培训企业(机构)接受短期培训,但是效果如何呢?我们的专业教育教学又该怎样面对来自就业以及IT培训机构的压力呢?为此,本文对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做了总结整理和分析。

1 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专业培训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类培训企业(机构)都纷纷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从起初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逐步向专业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目前,绝大多数的培训企业(机构)的培训项目中都有有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内容。

近几年,很多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课程结束时,都纷纷到一些IT培训企业(机构)参加培训。在培训时间上,有的要一年,有的要半年,有的要一个季度,培训费用也在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培训时间长短及费用的多少是由培训的科目、目标要求及人才市场需求来决定的;科目越难越多且这方面的人才在需求市场上越紧俏、目标要求越高,培训时间越长、费用就会越高。这些大学生在大学中的最后一学年基本上都在培训企业(机构)度过,导致学校里开设的很多课程学生到课率很低,无法正常进行。鉴于就业压力问题,各高校对此问题也是一筹莫展,基本上采取的是默认态度,致使学校的专业教育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很多接受过培训的学生认为,在培训中他们学到了很多实际的、有用的东西,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太多,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次,在培训中学到的技术很实用,从而减轻了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另外,很多培训企业(机构)给学生承诺在培训结束后负责其就业,对学生也有很大吸引力,导致学生宁愿在本校旷课,也要花更多的学费到培训企业(机构)去学习。

2 计算机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

研究发现,高校开设的大部分专业课程长时间没有更新,没有及时跟上用人单位需求的知识和技术更新的步伐,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到毕业的时候很大一部分就已经被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淘汰了。刚招聘毕业生就先要进行培训才能上岗,这无形之中加大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这是用人单位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2.2 专业教育厚理论薄实践

学校普遍开设的都是基础性和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虽然在培养计划中基本上每门课程都安排了实践环节,甚至还有一些单独的实践课,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其中的原因也不少。

1)由于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状况都可能发生,教师为了能够解决这其中的所有问题,就必须下功夫提前做好预备,所以实践环节应该是最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和实施的。但是高校的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有科研、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往往没有过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从而使实践环节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学生自学的过程了,对于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去认真研究,但如果教师要求不严,对于那些稍懒惰的学生,技术和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成了空话。

2)在课程考核上,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核,实践环节的考核成绩在整个总成绩中只占较少的比例,这也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践环节的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对于仅有的实践内容也没有和当前的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开设的一些专业方向性课程,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不了解;另一方而是课程大纲中实践内容在要求上长时间不变动,教师也不做思考,抱着大纲要求什么就做什么的思想。导致很多实践环节没有达到实际效果。

2.3 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是在把所有学生都被默认成知识基础一般的情况下设置的,尤其是地方高校。对于那些原本基础好的学生不能被区别对待,使他们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出现“吃不饱”现象,而此时自学能力还没有完全培养起来,没有自行解决“吃不饱”问题的能力,只好跟着学下去,导致毕业的学生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做出来的,没有什么特立独行的技能,在就业市场上也就缺乏竞争力。究其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如果做分类教学势必加大教学工作量,各高校的师资充足与否就成了关键问题;另外不同层次的教学就要有相配套的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内容的变更,这些是否能跟得上都需要提前做思考等等。

2.4 专业教育忽视就业需求

专业教育忽视就业需求分析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短板。需求有两重涵义:其一是社会的用人需求,如高校对于当前的IT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问题是模棱两可的。目前没有高校会主动去搜集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方面的信息,更不会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而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因此,不了解市场需求怎么可能培养出市场愿意要的毕业生?其次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需求,虽然很多学生毕业后的目标是进入IT企业,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一定全部选择进入IT行业。为此,高校没有针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以相应的分类性的就业需求指导。有些高校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但是仅凭一门理论课程就教会学生合理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似乎是有些期望过高。另外各高校都设置了学生就业指导部门来专门管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实际上这些部门的工作却仅仅停留在一些就业市场信息、用人单位信息、统计和当前的各专业的就业情况罢了,根本无法提供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各高校的专业较多,每年的毕业生都在几千人,仅靠学校设置的由几个工作人员组成的部门来完成所有学生的就业指导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如果将就业指导工作分解并下移到各个二级学院或系,可将当前的指导难度降低,而且工作下移到学院或系之后,由于负责的面小了,工作人员会更容易熟悉该学院或系的专业情况,在指导上也更有针对性。

3 IT培训企业(机构)的优势

全国开展IT培训的公司将近2000余家,仅1999年到2000年之间就有近200多家公司通过国际IT培训认证机构进入市场。北京海淀区中关村IT培训机构有465家,70%以上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开展的培训项目也少。其中,知名的、能独立进行认证培训的机构有30多家,如,北大青鸟培训中心、新东方IT教育、中科院软件所培训中心、天极网校、清华万博、前景 创收、北京长城计算机学校等。

3.1 接近社会,更了解企业需求

IT培训机构属于商业运营,他们对于不同的IT企业人才需求都很了解,并针对需求进行教学和培训。企业原本用于自己花成本进行的岗前培训无形中转接到了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进而又转接到了受训学员的身上,学生为了顺利找到工作,就自愿接受这份培训成本了。另外,由于培训企业(机构)是盈利性质的,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接受培训,他们就会主动到企业去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项目,这样解决了受训人员顺利就业的“走”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招生中“来”的问题。

3.2 弥补了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知识应用的不足

学校的专业教育是在基础知识和技能上狠下功夫的,而对于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培训企业(机构)正好弥补了这一缺口。在了解了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和人才需求之后,就先派自己的员工去学习,然后回来培训学生,这样使学生学到的都是在学校没有深入接触的内容。

3.3 具有实战工程经验的师资和模拟实战的教学模式

目前很多专业培训企业中,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培训企业,他们在授课教师的培训及要求E相对较高,基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实战经验和体会,而且在他们培训学员的过程中生师比较低,有的甚至可以达到三对一教学,这样就能够及时且全面地了解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更好地辅导,学员的技术水平提高速度较快。另外,培训企业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学员团队式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及工作要求等都与IT企业的工作环境很相似,这种接近于现实IT企业的工作和学习模式,使学生在结束培训后可以更自然地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对接,减轻了就业心理压力也缩短了适应期。

3.4 招生中有很强的渲染性

培训企业(机构)的盈利性质导致其需要吸引很多愿意接受培训的人员,因此,他们在招生宣传上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非常具有渲染性。他们会根据受训人员的不同心理专门设置一些具有诱惑力的招数来吸引学员报名,这也是当前培训业经营火爆的原因之一。

4 校园的专业理论教育与IT培训企业实践培训的结合

从以上的分析研究中可以发现,在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过程中,高校有高校的不足,培训企业又有它自身的优势,如果将大学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企业的专业培训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本文第2部分中叙述的校园教育中的一些缺陷,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但高校在进行与企业联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教学与培训的方式、时间、内容、考核要求等方面的周密安排。

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在进行二者结合过程中可做如下安排:在方式和时间上可按照7+1或者6+2模式,即学生在高校学习6~7个学期,在培训机构学习1~2个学期,一共加起来是8个学期。学生通过前期大量的时间在学校进行全面的基本专业知识储备,可以对专业方向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对当前行业就业需求、自身特长与爱好进行理性分析,最终有针对性地选定自己后期将接受的专业培训项目,更有利于未来就业。在内容上,可将学生及社会行业就业需求纳入考虑范围,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长期一成不变,即应根据学生需求、就业需求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并将职场的职业操守作为内容的一部分融入训练始终,高校应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师资等方面进行考察。在考核要求上,高校与培训机构须达成一致,给培训机构较为独立的考核权利,高校应认可培训机构给出的考核成绩,并作为学生有效专业实践成绩的一部分录入学生学籍档案。在后勤保障管理上,尽可能实现统一食宿、统一管理,做好考勤记录并将其计入总成绩的一部分。

培训企业是具有商业盈利性的,追求利润是他们的本质,在进行校园教育与专业培训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一旦进行校企联合,培训企业的生源就不成问题了,它所带来的潜在问题是培训企业是否还愿意花大力气解决他们自身成长的问题,如对IT企业人才需求情况了解得是否真实和全面、他们的师资和设备是否能达到企业人才需要的培训要求等等。因此,在进行联合前还应该进行责任约束,应签订相应的委托培训合同,以确保学生的利益。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的确,社会发展需要有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学前教育领域也需要能说会画,能弹会唱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学前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学前教育领域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仅仅是单纯的高技能型人才,而是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国家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反思与发展等14个领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62项基本要求。它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我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重视各项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应有的专业素养的培养,争取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一、专业技能训练与师德培育相结合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在专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无论是技能大赛,还是教育见实习,教师都要挖掘其中的德育教育因素,逐渐培养起学生的爱与责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认识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责任感,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同时,也要教育学生爱幼儿,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按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要求教育学生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二、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丰富相结合

我们知道,知识和能力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虽然知识的掌握受能力的制约,能力越发展,知识掌握得越好,但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有了较丰富的知识,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不能离开传授知识来培养能力。我们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时,也非常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丰富。

这里的知识不仅指学生的普通文化科学知识,也指他们的专业知识,包括各项专业技能本身所涵盖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包括学前教育知识。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幼儿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职业是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具体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则不仅要重视学生本人专业技能的掌握、训练和提高,也要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将各种技能传授给孩子的技能,即学生不仅自己要能说会画,能弹会唱,能作会跳,而且要会教,会组织语言、健康、社会、科学、音乐、舞蹈、美工等教育活动。

我们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重视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三、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能力发展相结合

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就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幼儿教师应具有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幼儿园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的能力;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的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的能力;激励与评价的能力;具有与幼儿、教师、家长、社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还应具有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能力等等。

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幼儿师范学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形成、锻炼、提高。

我校的课堂教学是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主渠道,在专业技能训练的课堂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想说会说、要想要做、敢想敢做、能想能做的开放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在思(思考)、练(练习)、研(研讨)、创(创编)等教学情景、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锻炼。课堂教学还应为学生设置模拟课堂,使学生们置身于仿真的幼儿 园环境中,热情自觉地转换角色,模拟幼儿园课堂组织活动,体验幼儿教师及幼儿教育工作者工作过程及情景,将自身各种技能转换为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各种能力,从而使  自身的各种专业能力得以锻炼。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一、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是基于档案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根据对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多一少”的特点:

(一)兼职人员多

18年来,北京市兼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由78%上升至85.1%,而专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由22%下降至14.9%。

(二)高学历人员多

18年来,档案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快速上升,由7.5%上升至58.8%。

(三)中青年人员多

18年来,5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8年,35至50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53.8%,小于35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27.7%,两者合计达81.5%。

(四)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少

18年来,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比例由26.9%下降至13.8%,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由50.1%下降至34.4%。

针对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多、中青年人员多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少等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从而达到节约集中面授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培训率及迅速提升广大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是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有效方式

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表明,在职教育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而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则是大规模拓展档案工作者受教育面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1991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数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43.5%,而到2008年则上升至61%。由于具有档案专业学历人员的数量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加大对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为扩大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的受众面, 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档案局尝试着开展了半人工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即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登载有关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要求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因为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学习培训资料和下载考核试卷,所以解决了其不能脱岗参加面授培训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参加学习培训、考试,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的人员,合计有2万人。而2007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参加档案专业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300人。 可见,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应该成为推进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首选方式。

据对国内31个档案部门网站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栏目的浏览,了解到国内一些档案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档案部门网站完全具备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和考试功能。其中广州市档案局在广州档案信息网主页设置了“广州市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统”登录入口,该系统具备学员网上报名(注册和登录)、打印报名表与准考证、模拟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信息统计功能,但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习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系统不具备网络远程在线学习功能;中国档案学会建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具备网上报名与学习功能,但不能在网上考试,学员在网上登记、注册并交费后可以在线学习,考试采取审核作业或文章的形式。此外,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档案局建立的档案信息网也仅具备网上报名功能。

鉴于目前互联网在档案部门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以及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网络教育培训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档案局探索建立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全市档案工作者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制度,完善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及考试功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大全市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全国档案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的建设思路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子网站,它将以方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开展档案专业网上基础知识和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考核为主体,同时兼具学习交流、知识传播、问题咨询等功能。

建立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本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结合:

(一)将教育培训管理权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按照管理权限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教育培训网管理权限的分配取决于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现有管理体制。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北京市档案局主要应负责制定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构建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及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的论证材料并组织建设等。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依职责和授权负责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具体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主要应依职责和授权对所辖地区、所属系统或服务范围的档案工作者参加网上学习和相应的面授培训进行分级组织管理。

(二)将教育培训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本市档案工作者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依托于“北京市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系统。无论是本市人员还是非本市人员,无论是本市档案人员还是非档案人员,都可以登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进行学习,但该网服务的重点受训对象是北京市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由于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的身份不同,因此该网对登录人员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即只需要求本市档案工作者注册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而对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不作具体身份认证,其可以自由浏览教育培训网开设的业务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栏目内容。

(三)将网络教育培训与面授教育培训相结合

由于网络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补充,在培训对象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延伸,所以,要做好两者的衔接与结合。

对于新上岗或转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要做好网上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面授实操内容培训的衔接。在整编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好面授课程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的编制。

对于已在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好面授专题讲座内容在网上的传播。每年应有选择地将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级研修班的重点讲座内容挂上网,延伸面授讲座的影响面。

(四)将教育培训网的功能需求与资金投入相结合

在制定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网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在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时,则要注重循序渐进,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确定网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依据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系统建设切记脱离现实需要的贪大求全,避免造成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比例失衡。

四、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设置的主要栏目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知识、业务交流、学术前沿及答疑解惑的平台,应具备方便本市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自主学习、考试和社会公众查阅浏览,以及提升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功能。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开设考核性、浏览性、辅导性及管理性等栏目。

针对本市档案人员开设考核性栏目:考核性栏目可分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栏目为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本市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岗位培训栏目”进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在考试合格后,进行面授报名和培训。档案人员只有在通过面授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由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栏目为已在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每年选取面授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研班开办的重点课程课件。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继续教育栏目”学习并通过考试后,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登录网站的所有人员开设浏览性栏目:浏览性栏目包括专业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浏览性栏目为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本市和非本市所有人员(包括档案人员和非档案人员)开设,主要登载《北京档案》刊发的部分专业文章、北京市档案系统历年获奖科研成果和获奖论著(文)简介、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档案专业知识解答等。

针对本市申报档案系列职称的人员开设辅导性栏目:辅导性栏目可分为考试服务和评审服务。考试服务为参加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开设。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采取以考代评的形式。至2008年,本市申报档案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仅为45%(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84.8%);申报档案专业中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为68%(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74.2%)。设置该栏目旨在提高本市参加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的通过率,加大具备档案专业职称资格人员在全市档案工作者中的比例。鉴于该栏目内容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且职称考试是部分档案人员的自愿行为,所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收取一定费用。评审服务为申报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介绍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政策、程序,以及申报者应具备的条件、报送材料的要求等。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一、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是基于档案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根据对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多一少”的特点:

(一)兼职人员多

18年来,北京市兼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由78%上升至85.1%,而专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由22%下降至14.9%。

(二)高学历人员多

18年来,档案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快速上升,由7.5%上升至58.8%。

(三)中青年人员多

18年来,5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8年,35至50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53.8%,小于35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27.7%,两者合计达81.5%。

(四)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少

18年来,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比例由26.9%下降至13.8%,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由50.1%下降至34.4%。

针对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多、中青年人员多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少等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从而达到节约集中面授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培训率及迅速提升广大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是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有效方式

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表明,在职教育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而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则是大规模拓展档案工作者受教育面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1991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数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43.5%,而到2008年则上升至61%。由于具有档案专业学历人员的数量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加大对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为扩大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的受众面, 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档案局尝试着开展了半人工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即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登载有关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要求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因为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学习培训资料和下载考核试卷,所以解决了其不能脱岗参加面授培训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参加学习培训、考试,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的人员,合计有2万人。而2007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参加档案专业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300人。 可见,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应该成为推进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首选方式。

据对国内31个档案部门网站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栏目的浏览,了解到国内一些档案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档案部门网站完全具备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和考试功能。其中广州市档案局在广州档案信息网主页设置了“广州市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统”登录入口,该系统具备学员网上报名(注册和登录)、打印报名表与准考证、模拟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信息统计功能,但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习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系统不具备网络远程在线学习功能;中国档案学会建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具备网上报名与学习功能,但不能在网上考试,学员在网上登记、注册并交费后可以在线学习,考试采取审核作业或文章的形式。此外,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档案局建立的档案信息网也仅具备网上报名功能。

鉴于目前互联网在档案部门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以及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网络教育培训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档案局探索建立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全市档案工作者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制度,完善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及考试功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大全市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全国档案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的建设思路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子网站,它将以方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开展档案专业网上基础知识和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考核为主体,同时兼具学习交流、知识传播、问题咨询等功能。

建立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本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结合:

(一)将教育培训管理权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按照管理权限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教育培训网管理权限的分配取决于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现有管理体制。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北京市档案局主要应负责制定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构建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及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的论证材料并组织建设等。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依职责和授权负责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具体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主要应依职责和授权对所辖地区、所属系统或服务范围的档案工作者参加网上学习和相应的面授培训进行分级组织管理。

(二)将教育培训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本市档案工作者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依托于“北京市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系统。无论是本市人员还是非本市人员,无论是本市档案人员还是非档案人员,都可以登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进行学习,但该网服务的重点受训对象是北京市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由于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的身份不同,因此该网对登录人员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即只需要求本市档案工作者注册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而对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不作具体身份认证,其可以自由浏览教育培训网开设的业务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栏目内容。

(三)将网络教育培训与面授教育培训相结合

由于网络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补充,在培训对象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延伸,所以,要做好两者的衔接与结合。

对于新上岗或转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要做好网上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面授实操内容培训的衔接。在整编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好面授课程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的编制。

对于已在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好面授专题讲座内容在网上的传播。每年应有选择地将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级研修班的重点讲座内容挂上网,延伸面授讲座的影响面。

(四)将教育培训网的功能需求与资金投入相结合

在制定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网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在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时,则要注重循序渐进,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确定网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依据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系统建设切记脱离现实需要的贪大求全,避免造成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比例失衡。

四、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设置的主要栏目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知识、业务交流、学术前沿及答疑解惑的平台,应具备方便本市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自主学习、考试和社会公众查阅浏览,以及提升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功能。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开设考核性、浏览性、辅导性及管理性等栏目。

针对本市档案人员开设考核性栏目:考核性栏目可分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栏目为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本市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岗位培训栏目”进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在考试合格后,进行面授报名和培训。档案人员只有在通过面授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由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栏目为已在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每年选取面授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研班开办的重点课程课件。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继续教育栏目”学习并通过考试后,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登录网站的所有人员开设浏览性栏目:浏览性栏目包括专业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浏览性栏目为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本市和非本市所有人员(包括档案人员和非档案人员)开设,主要登载《北京档案》刊发的部分专业文章、北京市档案系统历年获奖科研成果和获奖论著(文)简介、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档案专业知识解答等。

针对本市申报档案系列职称的人员开设辅导性栏目:辅导性栏目可分为考试服务和评审服务。考试服务为参加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开设。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采取以考代评的形式。至2008年,本市申报档案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仅为45%(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84.8%);申报档案专业中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为68%(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74.2%)。设置该栏目旨在提高本市参加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的通过率,加大具备档案专业职称资格人员在全市档案工作者中的比例。鉴于该栏目内容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且职称考试是部分档案人员的自愿行为,所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收取一定费用。评审服务为申报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介绍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政策、程序,以及申报者应具备的条件、报送材料的要求等。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6篇

一、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是基于档案干部队伍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根据对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呈现以下“三多一少”的特点:

(一)兼职人员多

18年来,北京市兼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不断上升,由78%上升至85.1%,而专职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逐步下降,由22%下降至14.9%。

(二)高学历人员多

18年来,档案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快速上升,由7.5%上升至58.8%。

(三)中青年人员多

18年来,5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8年,35至50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53.8%,小于35岁的档案人员占全市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27.7%,两者合计达81.5%。

(四)具有档案专业学历和技术职称人员少

18年来,专职档案人员中具有档案专业学历的比例由26.9%下降至13.8%,具有档案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比例由50.1%下降至34.4%。

针对北京市档案干部队伍兼职人员多、高学历人员多、中青年人员多和具有档案专业背景人员少等现状,充分利用现有档案部门的网络资源,建立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可以有效地发挥网络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共享性好、自主性高、灵活性强等优势,从而达到节约集中面授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的培训率及迅速提升广大档案工作者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是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有效方式

1991年至2008年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统计年报的有关数据表明,在职教育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接受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而推进网络教育培训则是大规模拓展档案工作者受教育面的有效方式。

据统计,1991年,北京市档案工作者通过在职培训接受档案专业教育的人数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为43.5%,而到2008年则上升至61%。由于具有档案专业学历人员的数量占专职档案工作者总数的比例在下降,因此,加大对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的力度势在必行。为扩大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的受众面, 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档案局尝试着开展了半人工的非严格意义上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即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登载有关学习培训资料和考核试卷,要求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组织本地区、本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学习、考试,考试合格者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证书。因为档案工作者可以在“北京市档案信息网”上学习培训资料和下载考核试卷,所以解决了其不能脱岗参加面授培训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和2009年参加学习培训、考试,并取得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的人员,合计有2万人。而2007年以前,北京市每年参加档案专业面授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最多不超过2300人。 可见,开展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应该成为推进大规模培训档案工作者的首选方式。

据对国内31个档案部门网站有关档案专业教育培训栏目的浏览,了解到国内一些档案部门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实践,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档案部门网站完全具备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和考试功能。其中广州市档案局在广州档案信息网主页设置了“广州市档案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系统”登录入口,该系统具备学员网上报名(注册和登录)、打印报名表与准考证、模拟考试、查询成绩以及信息统计功能,但档案工作者的专业学习采取集中面授方式,系统不具备网络远程在线学习功能;中国档案学会建立的“文件与档案工作者继续教育园地”网具备网上报名与学习功能,但不能在网上考试,学员在网上登记、注册并交费后可以在线学习,考试采取审核作业或文章的形式。此外,天津市、重庆市、湖南省档案局建立的档案信息网也仅具备网上报名功能。

鉴于目前互联网在档案部门应用的普及和深入,以及档案工作者踊跃参加网络教育培训的旺盛需求,北京市档案局探索建立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全市档案工作者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制度,完善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在线学习及考试功能,充分发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教育培训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加大全市档案工作者在职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以及推进全国档案部门网络教育培训工作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的建设思路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子网站,它将以方便全市广大档案工作者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以开展档案专业网上基础知识和继续教育专题培训、考核为主体,同时兼具学习交流、知识传播、问题咨询等功能。

建立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本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结合:

(一)将教育培训管理权的集中与分级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按照管理权限集中与分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建设,教育培训网管理权限的分配取决于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现有管理体制。北京市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北京市档案局主要应负责制定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负责构建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及组织编制多媒体课件、相关教材和学习资料;负责向有关部门申报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建设的论证材料并组织建设等。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依职责和授权负责档案专业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具体建设、管理和有效运行。北京市档案干部培训中心、各区县档案局和市属单位主要应依职责和授权对所辖地区、所属系统或服务范围的档案工作者参加网上学习和相应的面授培训进行分级组织管理。

(二)将教育培训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本市档案工作者相结合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是依托于“北京市档案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系统。无论是本市人员还是非本市人员,无论是本市档案人员还是非档案人员,都可以登录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进行学习,但该网服务的重点受训对象是北京市专兼职档案工作者。由于本市档案工作者与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的身份不同,因此该网对登录人员的学习要求也会不同,即只需要求本市档案工作者注册身份信息、在网上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考试;而对非档案工作者或非本市人员不作具体身份认证,其可以自由浏览教育培训网开设的业务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栏目内容。

(三)将网络教育培训与面授教育培训相结合

由于网络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补充,在培训对象上是面授教育培训的延伸,所以,要做好两者的衔接与结合。

对于新上岗或转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要做好网上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和面授实操内容培训的衔接。在整编档案专业基础知识网上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好面授课程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的教材或学习资料的编制。

对于已在岗人员的档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好面授专题讲座内容在网上的传播。每年应有选择地将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级研修班的重点讲座内容挂上网,延伸面授讲座的影响面。

(四)将教育培训网的功能需求与资金投入相结合

在制定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网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全面和可持续发展,而在系统建设的具体实施时,则要注重循序渐进,处理好现实需求与成本投入之间的关系。要在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教育培训的现实需要,确定网络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并依据功能需求进行系统平台软、硬件设备的配置。系统建设切记脱离现实需要的贪大求全,避免造成资金投入与实际效果的比例失衡。

四、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应设置的主要栏目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作为面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知识、业务交流、学术前沿及答疑解惑的平台,应具备方便本市档案工作者网上报名、自主学习、考试和社会公众查阅浏览,以及提升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功能。

北京市档案工作者专业教育培训网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开设考核性、浏览性、辅导性及管理性等栏目。

针对本市档案人员开设考核性栏目:考核性栏目可分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栏目为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档案专业基础知识。本市新上岗或转岗的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岗位培训栏目”进行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并在考试合格后,进行面授报名和培训。档案人员只有在通过面授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由市档案局颁发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继续教育栏目为已在岗的档案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每年选取面授普通继续教育班或高研班开办的重点课程课件。档案人员经身份认证进入“继续教育栏目”学习并通过考试后,由市档案局颁发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针对登录网站的所有人员开设浏览性栏目:浏览性栏目包括专业研究、成果交流、政策法规及专业词典等。浏览性栏目为登录“北京市档案信息网”的本市和非本市所有人员(包括档案人员和非档案人员)开设,主要登载《北京档案》刊发的部分专业文章、北京市档案系统历年获奖科研成果和获奖论著(文)简介、国家和本市颁布的档案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档案专业知识解答等。

针对本市申报档案系列职称的人员开设辅导性栏目:辅导性栏目可分为考试服务和评审服务。考试服务为参加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的人员开设。自2005年开始,北京市档案系列初、中级职称资格的取得,采取以考代评的形式。至2008年,本市申报档案专业初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仅为45%(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84.8%);申报档案专业中级职称人员的考试年平均通过率为68%(全市职称考试四年平均通过率为74.2%)。设置该栏目旨在提高本市参加档案专业初、中级职称资格考试人员的通过率,加大具备档案专业职称资格人员在全市档案工作者中的比例。鉴于该栏目内容的组织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且职称考试是部分档案人员的自愿行为,所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收取一定费用。评审服务为申报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的人员开设,主要内容为介绍档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的政策、程序,以及申报者应具备的条件、报送材料的要求等。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训总结 教学工作

一、魅力校园:学术氛围浓厚、治学严谨

华师大的校庆是开展一个月的学术报告,每个学院都出很多学术报告会,同时邀请教育专家做学术交流,如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杨进教授的报告《学习的本质》、教育知名专家叶澜教授的报告《老树新枝》等,报告会现场听众都是满满的,还会进行现场交流互动,我们安排了两天听学术报告,深刻感受到了研究、学习的氛围,同时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二、课程设置合理,形式丰富

为了提高大家的专业素质、科研创新、终身学习等多方面能力,华师大对培训课程做了精心安排,主要采用4个模块的培训方式。具体内容包括:

1、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我了解先进的教育技术,比如微课的制作如何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突破。陆素菊教授的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我懂得了教师需要科研,怎样科研,怎样确立课题,她讲到对于一线教师应主要研究课堂六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环境,先做叙事性研究,再做调查研究,对我很有启发。陈默教授是临床心理学专家,她给我们深入的分析了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与中职生沟通:倾听、询问、共情;只有了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才有可能做到我们备课本上每一页都印着的那句话“争取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

2、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

主要讲授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与五大领域7个学科的教学特点及方法。课程在刚刚制定的《3―6岁儿童发展学习指南》的引领下,涉及了学前教育的各个方面,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幼儿教师理论学习重要,技能训练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关注幼儿心灵的成长,通过幼儿的行为去解读幼儿,对幼儿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自己对音乐学科的认识。

3、专业实践

上海市幼儿园都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的课程模式,我们观看了涉及五大领域的7场集体教学活动,每个活动都是教师通过一课三研的方式,经过仔细研讨、反复推敲呈现的。课后由本园园长或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等专家评课,既讲优点又讲不足,立足教师的长足发展,他们的点评具有专业说服力。授课教师也做教学反思,通过反思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各幼儿园把这种公开教学常态化,即使不是有参观,每周也都有公开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可以看出教研在整个上海幼教中是一个普遍行为,他们是把教研作为一种需要,作为提升自己的途径,而不是工作任务,是教师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疑问的过程。从他们对工作的高标准高要求可以看出他们倾注在孩子身上的心血,这种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分组研讨与教学演练

学员们经常进行研讨交流,无论是学习心得,实践实习,还是学员间互相说课评课,经常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本次培训对我的启发

1、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对我们培养方式的影响

(1)我建议技能课都应该有一定比例的教法内容,让学生做活动设计,模拟课堂,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对教师资格证考试起很好的推进作用。比如音乐课,要开设一年半的音乐基本技能练习,1年的时间开设教法,也可以教法课贯穿始终。我们还可以开展学生的活动设计评比或者模拟课堂竞赛,调动学生对活动设计课程的热情和重视程度。总之,我们的学生要达到懂知识,会技能,会传授。

(2)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是综合性的,那么我们老师们应多交流,多研讨,不能局限于自己的学科,所有老师都应跳出自己的圈子,综合的看学生的活动设计,这种高标准也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

2、要不断学习,让课程与岗位对接

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对幼儿园了解比较少,比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那作为老师我们了解多少幼儿游戏,范围缩小一点了解多少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幼儿游戏?实话实说,我了解的很少,所以我要学习,除了买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书,我觉得还要去幼儿园观摩,实习。

3、专业理论学习很重要,齐抓共管出效果

柏拉图曾说过“教育非它,乃心灵转向”,幼儿教师应懂得关注幼儿心灵,通过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要“顺乎天性,导之有方”,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有很深的解读。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较低,单纯依靠理论讲授很难到达这个层面,不只是理论课教师一己之力能达到的,如果所有的任课老师都研究一下幼儿心理学、教育学,通过案例或实际问题去给学生分析,帮助学生研读行为背后的心灵成长,慢慢灌输、潜移默化,对我们学生的培养质量一定有帮助。

4、“沉醉”工作是优秀教师必备条件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培训

中图分类号 G7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6-0075-05

在以学徒制为导向的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企业培训师作为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成员国重视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其中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旨在对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及专业发展策略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

由于各国之间职业教育机构设置各有差异,各成员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界定不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培训师可按职能和工作环境加以区分[1]。从其职能和工作岗位角度可分为四个不同类别:普通学科教师、职业理论学科教师、学校实训室实践学科或模拟学习环境教师、学徒导师或实践培训指导教师。从工作环境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学校本位环境中的教学人员和工作本位环境中的企业培训师。教师通常在职业教育机构工作,而培训师则受聘于企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而培训师通常是企业员工,除了要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实习指导工作。

近年来,提高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能力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2010年,欧盟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通过的《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布鲁日公报》就呼吁成员国通过制定灵活的培训和投资政策,加大职教从业人员的初始培训和在职培训力度,也呼吁成员国各级政府、地区部门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机会,以提高教师和培训师的工作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培训师的总体教学技能和能力[2]。2012年,在《重新思考教育: 投资技能以促进更好的社会经济成果》中,欧盟委员会强调,在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建立企业培训师能力框架;通过确保教师和培训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和教学技巧和能力,了解市场及工作流程,能够参与专业网络工作以及确保企业支持教师和培训师的在职专业发展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3]。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2016年,欧洲职业培训l展中心(CEDEFOP)专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和培训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报告,报告指出,负责任和胜任力强的企业培训师对于确保职业教育机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提高工作场所培训质量是非常关键的[4]。他们在加强教育与工作间的联系、开发新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学徒制和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培训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为此,要为职业教育的企业培训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支持,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技能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企业培训师如今需要从单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转向提供指导和咨询,指导和支持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促进企业文化传播[5]。培训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能力,职业培训师本人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并在公司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资格和能力需求及标准

(一)培训师能力标准

尽管欧盟各国对于培训师所具备的能力标准各有差异,但对于基本能力标准是有共识的。至少以下四类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与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技术领域相关的能力;服务于企业战略和通过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和培训相关的能力;帮助学徒支持学习过程的横向能力[6]。每组能力在不同环境中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其侧重面,但多元文化意识或教学技能可以被公认为是更为重要的。

(二)培训师能力发展的三大支柱

定义能力标准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对企业培训师有效支持的第一步。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在欧盟,职业教育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主要基于三大支柱:课程培训,评估,先前学习认可和从事培训行业的资格认证。

培训主要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继续培训两种形式。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的政策报告中对于职业教育机构教学和培训人员的职能及其应承担的任务作出明确指导,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初始培训,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以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方面,各成员国对自己本国教师继续专业发展的持续时间、结果及程度作出清晰界定。

目前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是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关于企业培训师资格及能力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以工作本位环境为主线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德国、荷兰,对培训师资格有明确规定。培训师通常是合格的从业人员或技术工人,要在该领域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教育培训证明;而以学校本位环境为主的国家,如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马耳他、波兰、葡萄牙,对企业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是按照教师的同等要求对待的[7]。

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情况较为复杂,各国对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没有统一标准。一些成员国如奥地利、爱沙尼亚、捷克共和国、法国、波兰对企业培训师没有明确要求。还有一些成员国,如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只是在机构层面上设置了要求。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规范了关于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明确了从事培训师行业的非强制性资格,包括对前期学习的验证和认可[8]。

认证是保障和提高培训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案。认证可以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也可以根据评估验证获得。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的认证过程[9]是将培训项目能力标准作为基础课程进行的。除此之外,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验证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0],对在工作和专业实践中获得的能力进行验证,也是资格认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三、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策略

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校本培训、高校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形式;有短期、中期、长期等形式;有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形式,也有研讨班形式。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培训途径,具体归纳如下:

(一)培训师专业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终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

1. 初始职业培训阶段

一些成员国,如芬兰、爱沙尼亚、马耳他、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将企业培训师培训的投资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之中。在职前培训阶段加大力度宣传、介绍或扩大学徒培训,为刚入职的年轻人提供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培训机会,并不断完善其培训质量。

在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支持职场导师培训计划,将其作为政府培训策略的一部分,极大促进了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进程。对于培训师的培训项目是所有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政府工作指南建议参与了大量工作实践指导的企业培训师应该参与在职培训项目。培训的内容按部级标准制定。各培训机构所选择的内容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所有提供者都按部级水准进行操作,确保培训质量和标准的一致性。

在瑞典,为了推进学徒制的进展,自2009年以来,工作本位学习计划和增强企业培训师能力计划已提到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投入到各项支持实习伙伴关系的业务领域,国家开展多项活动,将各项计划落实到位,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培训提供者建立联系,对企业培训师进行培训,促进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引入职业教育联络员,来支持学校或老师与企业培训师积极沟通,并提供支持材料。

在爱沙尼亚,政府在2013年出台额外预算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挂钩。计划选拔至少1000名企业培训师参加培训,至少10%的企业培训师将接受在职培训。

从整体上看,欧盟各国企业培训师的职前培训有如下特征:由教育培训部门发起;通常有既定的能力标准规范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可以确保培训项目广泛的覆盖率;培训质量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供应商确保;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社会合作伙伴的参与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更好合作。

2. 在职职业培训阶段

为保障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规范培训师能力标准,研发资格证书或认证机制体系,支持企业培训师在职培训。

罗马尼亚基于统一制定的职教教师能力标准,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制定了全国标准化培训计划。截至2010年,全国所有的认证培训工作都由培训师承担,而这些培训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能力标准,获得认证的培训师方可上岗。同时该能力标准也被认作为培训师提供培训课程的蓝本以及用于验证和证明在非正规和非正式情况下获得能力的标准。

在法国,成人职业培训协会代表劳动部制定了成人教育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实施细则,这是唯一具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证书。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培训课程获得,也可以通过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之后进行验证来获得;许多申请者都通过后者获得了认证。成人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是在遍布法国各地的成人职业培训协会所属的12个培训中心进行的,包括一个26周的课程和7周的企业实训[11]。

国家当局、成人教育者职业协会、在职培训机构、高等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提供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应该注意的是,此类行动计划倾向于面对更广泛的群体,包括提供继续职业教育的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以及成人职教教师。培训师资格证书(成人培训师、成人教育培训师、继续教育和培训部门的培训师等)被视为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的一部分[12]。将培训师资格证书纳入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有利于开发职业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提高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企业聘用培训师可将培训师资格证书作为审核条件之一。

(二)培训师专业发展是行业企业的重要举措

行业组织针对某一特定部门或行业开发培训师能力标准或资格认证标准,确保培训质量,提高企业关于证书可用性的思想意识。行业委员会向接纳学徒的企业提供支持,有时“授权”培训企业,为培训师提供培训。培训可以基于培训师能力标准进行,能力标准是由行业委员会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或教学领域的专家以及职业教育提供者合作制定成形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培训侧重于开发教育及教学能力,通常是短期和非正式的。

在德国,区域行业委员会提供培训项目,由德国行业协会按照国家规定基于成果导向型课程开发。培训师可自由选学课程,培训形式可以是脱产或I余的,持续时间从6个月到30个月不等。

在荷兰,专业技术中心授权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实习场所,该中心开发自己的认证系统,应用一套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如培训师上岗细则就是其中标准之一。该标准具有非正式性和自律性。所有资格认证体系都有相同的性能,即在学生、学校、企业、专业技术中心、行业组织和政府之间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专业技术中心为认证企业或那些正在寻求认证的企业培训师提供培训和教学材料。

在奥地利,企业培训师的培训质量是通过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来保障的,由各自的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研究所提供支持。在比利时,28个部门中大约有一半的部门为培训师组织短期或长期培训。一些小部门联合组织培训[13]。

培训内容是基于行业部门需求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包括更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完全由行业部门组织或与培训提供者合作进行,培训之后会组织考试和认证。这些项目的证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认或具有非正式价值,但被雇主或行业部门认可。雇主通常重视培训师认证证书。在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斯洛伐克,行业组织创建企业培训师数据库。被列在数据库的人员被客户认为是有保障的高质量培训师[14]。

(三)培训师专业发展是欧盟相关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

来自于欧盟社会基金和终身学习项目,特别是来自于达・芬奇计划的欧盟基金,作为试点项目在支持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项目通常从修订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和资格证书入手,由项目开发人员精心设计和实施培训师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成功的试点项目方案可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机构、特定领域,例如社会合作伙伴、专业协会以及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领域的个人机构、企业或非政府组织。

在意大利,欧洲社会基金项目和联合团队基金支持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其目标是注重能力培训,以适应技术创新和市场全球化;促进对正式、不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和验证过程的标准化,并将培训项目与当地需求挂钩[15]。

在德国,作为列奥纳多・达・芬奇计划的后续合作项目,政府出台了初始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教育者认证标准和职业教育者部级资格认证标准。目前,由地区行业委员会负责促进资格认证进展情况并提供培训项目,帮助申请人为考试做准备[16]。

在芬兰,培训师的能力标准策划和培训项目是在欧洲社会基金的资助下开发的。目前,在芬兰《教育和研究发展计划(2011-2016)》中,用以确保在职培训师有足够培训机会的措施包括:建立一个永久的基金模式、可自由选择的培训方式和全国范围内开发的培训内容。

试点项目,特别是那些与终身学习相关的项目,都是基于W洲几个国家合作进行的,这可以引进国际经验,与同行学习。

四、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培训细则。欧盟各成员国为培训师提供培训项目的公共机构大致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在职培训机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公共机构或公共职业教育机构、市级机构、职业协会、企业及其他提供者等。

在不同的框架和计划下,各国所提供的培训持续时间各异。培训师资格要求或能力标准的设定有助于确保上述机构所提供的项目和学习成果的连贯性。但培训项目的时长没有统一标准,可以从10小时到30个月不等,受制约的因素包括:认证条件、培训师的任务和责任、培训形式、培训之前的经历和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等。各个机构从培训项目的目标出发,应充分考虑具体培训计划的持续时间,要有合理的估算,才能做到有效提高培训师教学能力及横向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平均40个小时可被视为最佳时长。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往往是基于学分的,这样的项目可以持续200小时至2年。

2. 培训内容。对培训师的调查表明,培训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高了各项技能,但他们大部分时间花在提高技术技能、扩展知识主体和社交技能上。然而,迄今为止最认同的项目培训目标是开发企业培训师的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因为企业培训师通常是技术水平高度熟练并且有较高的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但他们缺乏教学、社会和管理能力[17]。另外,企业培训师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往往被视为一成不变的。然而,这些培训师从生产一线转到培训行列,他们的技术知识如何得以维持并不断更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3. 培训参与度。培训机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做到让企业培训师积极参与培训,同时要保证企业为培训师提供足够的时间计划和实施培训项目。调查显示,大多数培训师能够参与在职专业发展(87%),其中60%的人能主动积极参与培训。那些未能参与培训的人员有可能是不了解培训项目或对具体培训项目不知情。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得不到雇主的支持,员工很可能失去接受培训的动力。这些障碍需要通过诸多行动得以解决以便更好地推动培训师专业发展计划。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改革方向

1. 立足于提高企业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培训师的工作能力及帮助其获取资格证书,使他们履行提高公司员工技能的责任,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生产力。继续专业发展应该涵盖所有领域的能力:技术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能、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

企业培训师应该对国家资格框架,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及欧洲项目提供的合作机会有充分的认识,推动培训师能力标准的发展与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发展相结合。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常规职业活动的一部分。培训师身兼终身学习的重任,要鼓励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 保障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培训项目应该由政府保障,对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或资格要求实行法律层面上的约束,可通过公共教育提供者或通过各种教育供应商进行认证。其中制定合理的能力标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培训师明确学习需求和所需的能力级别,从而更好地策划和推动培训师的专业发展。

欧盟各成员国要注重通过不同的渠道和不同级别支持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将能力发展和培训师的技能更新(全职或兼职)作为综合政策的组成部分,支持企业培训师的工作和相关培训项目与工作场所的学习质量保证措施密切相联,给企业在生产力、竞争力和创新方面带来最大的回报,同时提高培训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包容。

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欧洲社会基金和其他外部基金的依赖涉及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由于大量基金用于开发和实施企业培训师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和主流的项目需要给予重点关注。

参 考 文 献

[1][4]资讯[J].职业技术教育,2016(19):6.

[2]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mmission. The Bruges Communiqué[EB/OL]. (2013-06-18)[2016-01-12] 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felong-learning-policy/doc/vocational/bruges_en.pdf.

[3]European Commission. Rethinking Education: Country Analysis[EB/OL].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 [2015-12-25]. http://ec.europa.eu/education/news/rethinking/sw377_ en.pdf.

[5]Cedefop. Learning While Working: Success Stories on Workplace Learning in Europe[EB/OL]. [2016-10-12].http://www.cedefop.europa.eu/EN/Files/3060_en.pdf

[6][8][9][11][12][14]Cedefop. Trainers in Continuing VET: Emerging Competence Profile[EB/OL]. [2016-10-15]. http://www.cedefop.europa.eu/EN/Files/4126_en.pdf.

[7]Cedefop.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In-company Trainers: A Compilation of Good Practices [Z].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Cedefop Working Paper, 2010.

[10]Cedefop. Trends in VET Policy in Europe 2010-12: Progress towards the Bruges Communiqué[Z].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Cedefop working paper, 2012.

[13]Cedefop. VET in Europe: Country Reports[EB/OL]. [2016-02-17]. http://www.cedefop.europa.eu/EN/Information-services/vet-in-europe-country-reports.aspx.

[15]Cedefop. Quality in VET in European SMEs: A Review of the Food Processing, Retail and Tourism Sectors in Bulgaria, the Czech Republic, Romania and Slovakia[Z].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2010.

[16]Cedefop. Analysis and Overview of NQF Developments in European Countries: Annual Report 2012[EB/OL]. http://www.cedefop.europa.eu/EN/Files/6117_en.pdf.

[17]European Commiss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Eurotrainer: Making Lifelong Learning Possible: A Study of the Situ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of Trainers in Europe: Final Report[EB/OL]. http://ec.europa.eu/education/more-information/doc/eurotrainer1_ en.pdf.

Abstract Committed and competent teachers and trainers are critical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In-company trainers, as part of the European Union's VET syste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apprenticeships. Improving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of VET trainers has been indispensable on the EU policy agenda for some years. Each member country tries hard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in-company trainers via various channels to broaden the training ways. There are diversified training forms and the training effect is remarkable.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issues in some aspects such as training regulations, training contents and training engagement.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n-company trainers and guaranteeing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projects will be perceived as 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reform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ET in-company trainers.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9篇

在以学徒制为导向的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企业培训师作为职业教育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成员国重视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其中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欧盟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各成员国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旨在对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及专业发展策略进行系统阐述,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内涵

由于各国之间职业教育机构设置各有差异,各成员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界定不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培训师可按职能和工作环境加以区分[1]。从其职能和工作岗位角度可分为四个不同类别:普通学科教师、职业理论学科教师、学校实训室实践学科或模拟学习环境教师、学徒导师或实践培训指导教师。从工作环境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主要分为学校本位环境中的教学人员和工作本位环境中的企业培训师。教师通常在职业教育机构工作,而培训师则受聘于企业。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而培训师通常是企业员工,除了要完成他们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学生在学徒期间的实习指导工作。

近年来,提高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能力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2010年,欧盟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通过的《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布鲁日公报》就呼吁成员国通过制定灵活的培训和投资政策,加大职教从业人员的初始培训和在职培训力度,也呼吁成员国各级政府、地区部门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机会,以提高教师和培训师的工作实践能力,同时强调培训师的总体教学技能和能力[2]。2012年,在《重新思考教育: 投资技能以促进更好的社会经济成果》中,欧盟委员会强调,在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建立企业培训师能力框架;通过确保教师和培训师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和教学技巧和能力,了解市场及工作流程,能够参与专业网络工作以及确保企业支持教师和培训师的在职专业发展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3]。在上述政策的基础上,2016年,欧洲职业培训?l展中心(CEDEFOP)专门了《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和培训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报告,报告指出,负责任和胜任力强的企业培训师对于确保职业教育机构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提高工作场所培训质量是非常关键的[4]。他们在加强教育与工作间的联系、开发新课程、提供高质量的学徒制和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培训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为此,要为职业教育的企业培训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支持,使他们的技术能力和教学技能都能达到最高标准。

企业培训师如今需要从单纯传递职业知识和技能转向提供指导和咨询,指导和支持工人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促进企业文化传播[5]。培训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应对复杂的、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能力,职业培训师本人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并在公司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的资格和能力需求及标准

(一)培训师能力标准

尽管欧盟各国对于培训师所具备的能力标准各有差异,但对于基本能力标准是有共识的。至少以下四类能力被认为是重要的:与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技术领域相关的能力;服务于企业战略和通过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相关能力;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和培训相关的能力;帮助学徒支持学习过程的横向能力[6]。每组能力在不同环境中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有其侧重面,但多元文化意识或教学技能可以被公认为是更为重要的。

(二)培训师能力发展的三大支柱

定义能力标准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对企业培训师有效支持的第一步。同时更要注重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在欧盟,职业教育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主要基于三大支柱:课程培训,评估,先前学习认可和从事培训行业的资格认证。

培训主要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继续培训两种形式。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的政策报告中对于职业教育机构教学和培训人员的职能及其应承担的任务作出明确指导,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的初始培训,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和培训师的继续专业发展,以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方面,各成员国对自己本国教师继续专业发展的持续时间、结果及程度作出清晰界定。

目前欧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还是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关于企业培训师资格及能力没有统一的认证标准。在初始职业教育与培训中,以工作本位环境为主线的国家,如奥地利、丹麦、德国、荷兰,对培训师资格有明确规定。培训师通常是合格的从业人员或技术工人,要在该领域里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教育培训证明;而以学校本位环境为主的国家,如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芬兰、马耳他、波兰、葡萄牙,对企业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是按照教师的同等要求对待的[7]。

在继续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情况较为复杂,各国对培训师的资格要求没有统一标准。一些成员国如奥地利、爱沙尼亚、捷克共和国、法国、波兰对企业培训师没有明确要求。还有一些成员国,如法国、波兰、罗马尼亚只是在机构层面上设置了要求。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规范了关于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明确了从事培训师行业的非强制性资格,包括对前期学习的验证和认可[8]。

认证是保障和提高培训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案。认证可以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获得,也可以根据评估验证获得。一些国家,如奥地利、法国、希腊、爱尔兰、罗马尼亚的认证过程[9]是将培训项目能力标准作为基础课程进行的。除此之外,大多数国家建立了验证系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0],对在工作和专业实践中获得的能力进行验证,也是资格认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三、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策略

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校本培训、高校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形式;有短期、中期、长期等形式;有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形式,也有研讨班形式。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拓宽培训途径,具体归纳如下:

(一)培训师专业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终身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

1. 初始职业培训阶段

一些成员国,如芬兰、爱沙尼亚、马耳他、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奥地利、德国、瑞士等将企业培训师培训的投资列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计划之中。在职前培训阶段加大力度宣传、介绍或扩大学徒培训,为刚入职的年轻人提供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培训机会,并不断完善其培训质量。

在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支持职场导师培训计划,将其作为政府培训策略的一部分,极大促进了基于实习实践的学习进程。对于培训师的培训项目是所有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政府工作指南建议参与了大量工作实践指导的企业培训师应该参与在职培训项目。培训的内容按部级标准制定。各培训机构所选择的内容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所有提供者都按部级水准进行操作,确保培训质量和标准的一致性。

在瑞典,为了推进学徒制的进展,自2009年以来,工作本位学习计划和增强企业培训师能力计划已提到议事日程上。越来越多的公共资金投入到各项支持实习伙伴关系的业务领域,国家开展多项活动,将各项计划落实到位,通过网络,与各地的培训提供者建立联系,对企业培训师进行培训,促进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引入职业教育联络员,来支持学校或老师与企业培训师积极沟通,并提供支持材料。

在爱沙尼亚,政府在2013年出台额外预算以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挂钩。计划选拔至少1000名企业培训师参加培训,至少10%的企业培训师将接受在职培训。

从整体上看,欧盟各国企业培训师的职前培训有如下特征:由教育培训部门发起;通常有既定的能力标准规范或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可以确保培训项目广泛的覆盖率;培训质量和可比性可以通过供应商确保;利益相关者,尤其是社会合作伙伴的参与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更好合作。

2. 在职职业培训阶段

为保障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各成员国在国家层面上规范培训师能力标准,研发资格证书或认证机制体系,支持企业培训师在职培训。

罗马尼亚基于统一制定的职教教师能力标准,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师制定了全国标准化培训计划。截至2010年,全国所有的认证培训工作都由培训师承担,而这些培训师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能力标准,获得认证的培训师方可上岗。同时该能力标准也被认作为培训师提供培训课程的蓝本以及用于验证和证明在非正规和非正式情况下获得能力的标准。

在法国,成人职业培训协会代表劳动部制定了成人教育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实施细则,这是唯一具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证书。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培训课程获得,也可以通过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之后进行验证来获得;许多申请者都通过后者获得了认证。成人教育培训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是在遍布法国各地的成人职业培训协会所属的12个培训中心进行的,包括一个26周的课程和7周的企业实训[11]。

国家当局、成人教育者职业协会、在职培训机构、高等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提供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应该注意的是,此类行动计划倾向于面对更广泛的群体,包括提供继续职业教育的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以及成人职教教师。培训师资格证书(成人培训师、成人教育培训师、继续教育和培训部门的培训师等)被视为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中的一部分[12]。将培训师资格证书纳入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有利于开发职业教育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体系并使之规范化,提高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企业聘用培训师可将培训师资格证书作为审核条件之一。

(二)培训师专业发展是行业企业的重要举措

行业组织针对某一特定部门或行业开发培训师能力标准或资格认证标准,确保培训质量,提高企业关于证书可用性的思想意识。行业委员会向接纳学徒的企业提供支持,有时“授权”培训企业,为培训师提供培训。培训可以基于培训师能力标准进行,能力标准是由行业委员会与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或教学领域的专家以及职业教育提供者合作制定成形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培训侧重于开发教育及教学能力,通常是短期和非正式的。

在德国,区域行业委员会提供培训项目,由德国行业协会按照国家规定基于成果导向型课程开发。培训师可自由选学课程,培训形式可以是脱产或?I余的,持续时间从6个月到30个月不等。

在荷兰,专业技术中心授权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实习场所,该中心开发自己的认证系统,应用一套行业公认的质量标准,如培训师上岗细则就是其中标准之一。该标准具有非正式性和自律性。所有资格认证体系都有相同的性能,即在学生、学校、企业、专业技术中心、行业组织和政府之间具有强大的交流功能。专业技术中心为认证企业或那些正在寻求认证的企业培训师提供培训和教学材料。

在奥地利,企业培训师的培训质量是通过企业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之间的密切合作来保障的,由各自的行业协会和职业教育研究所提供支持。在比利时,28个部门中大约有一半的部门为培训师组织短期或长期培训。一些小部门联合组织培训[13]。

培训内容是基于行业部门需求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包括更新技术知识和技能及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开发和实施完全由行业部门组织或与培训提供者合作进行,培训之后会组织考试和认证。这些项目的证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认或具有非正式价值,但被雇主或行业部门认可。雇主通常重视培训师认证证书。在一些国家如奥地利、德国、斯洛伐克,行业组织创建企业培训师数据库。被列在数据库的人员被客户认为是有保障的高质量培训师[14]。

(三)培训师专业发展是欧盟相关培训项目的重要内容

来自于欧盟社会基金和终身学习项目,特别是来自于达?芬奇计划的欧盟基金,作为试点项目在支持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项目通常从修订企业培训师能力标准和资格证书入手,由项目开发人员精心设计和实施培训师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成功的试点项目方案可推广到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机构、特定领域,例如社会合作伙伴、专业协会以及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领域的个人机构、企业或非政府组织。

在意大利,欧洲社会基金项目和联合团队基金支持的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其目标是注重能力培训,以适应技术创新和市场全球化;促进对正式、不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认证和验证过程的标准化,并将培训项目与当地需求挂钩[15]。

在德国,作为列奥纳多?达?芬奇计划的后续合作项目,政府出台了初始职业教育和继续职业教育教育者认证标准和职业教育者部级资格认证标准。目前,由地区行业委员会负责促进资格认证进展情况并提供培训项目,帮助申请人为考试做准备[16]。

在芬兰,培训师的能力标准策划和培训项目是在欧洲社会基金的资助下开发的。目前,在芬兰《教育和研究发展计划(2011-2016)》中,用以确保在职培训师有足够培训机会的措施包括:建立一个永久的基金模式、可自由选择的培训方式和全国范围内开发的培训内容。

试点项目,特别是那些与终身学习相关的项目,都是基于?W洲几个国家合作进行的,这可以引进国际经验,与同行学习。

四、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 培训细则。欧盟各成员国为培训师提供培训项目的公共机构大致包括:教师培训机构、在职培训机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公共机构或公共职业教育机构、市级机构、职业协会、企业及其他提供者等。

在不同的框架和计划下,各国所提供的培训持续时间各异。培训师资格要求或能力标准的设定有助于确保上述机构所提供的项目和学习成果的连贯性。但培训项目的时长没有统一标准,可以从10小时到30个月不等,受制约的因素包括:认证条件、培训师的任务和责任、培训形式、培训之前的经历和资格认证、培训内容等。各个机构从培训项目的目标出发,应充分考虑具体培训计划的持续时间,要有合理的估算,才能做到有效提高培训师教学能力及横向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平均40个小时可被视为最佳时长。获取资格证书的培训项目往往是基于学分的,这样的项目可以持续200小时至2年。

2. 培训内容。对培训师的调查表明,培训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提高了各项技能,但他们大部分时间花在提高技术技能、扩展知识主体和社交技能上。然而,迄今为止最认同的项目培训目标是开发企业培训师的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因为企业培训师通常是技术水平高度熟练并且有较高的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但他们缺乏教学、社会和管理能力[17]。另外,企业培训师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往往被视为一成不变的。然而,这些培训师从生产一线转到培训行列,他们的技术知识如何得以维持并不断更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3. 培训参与度。培训机构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做到让企业培训师积极参与培训,同时要保证企业为培训师提供足够的时间计划和实施培训项目。调查显示,大多数培训师能够参与在职专业发展(87%),其中60%的人能主动积极参与培训。那些未能参与培训的人员有可能是不了解培训项目或对具体培训项目不知情。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的激励政策不到位,得不到雇主的支持,员工很可能失去接受培训的动力。这些障碍需要通过诸多行动得以解决以便更好地推动培训师专业发展计划。

(二)欧盟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师专业发展改革方向

1. 立足于提高企业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培训师的工作能力及帮助其获取资格证书,使他们履行提高公司员工技能的责任,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生产力。继续专业发展应该涵盖所有领域的能力:技术技能、社交技能、沟通技能、教学能力和横向能力。

企业培训师应该对国家资格框架,学习成果的方法以及欧洲项目提供的合作机会有充分的认识,推动培训师能力标准的发展与国家资格证书框架的发展相结合。企业培训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成为常规职业活动的一部分。培训师身兼终身学习的重任,要鼓励他们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2. 保障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培训项目应该由政府保障,对培训师的能力标准或资格要求实行法律层面上的约束,可通过公共教育提供者或通过各种教育供应商进行认证。其中制定合理的能力标准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培训师明确学习需求和所需的能力级别,从而更好地策划和推动培训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105-2

0 引言

教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的质量提升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由于各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师的准入向社会放开的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开始选择小学教师岗位,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影响该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还包括师范学校的教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制约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1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逐步完善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方式。与其他类高等院校教师培训不同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必须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能够具有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特色。由于教师技能培训关系到小学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刻不容缓。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领域,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欠缺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实行了扩招,增加了学生小班授课的难度,然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很难做到创新,导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教授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能够对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教师备课、教师讲课以及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等,尤其是近年来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微课教学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较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无法做到普及,即使实行微课教学的院校也会因为教师本身缺乏自我反省意识,没有真正发挥出微课教学方法的效能。总之,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面还存在欠缺。

2.2 教育理论教学的方式与教育行动能力训练脱节

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选择在课堂进行,然后根据教师的备课和经验进行授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课者处于被动方,在努力对教师教授的的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失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教学任务太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2.3 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化建设滞后

当前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原因还包括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随着我国教师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高校看齐,严重削弱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师范性,加上小学教育专业本身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教学倾向,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非常不利。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主要变现在教育类课程比例低。目前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能力,缺乏技能型课程的考核。由于课程是教师技能体现的载体,同时还是培养教师技能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技能课程化建设,提高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增加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2.4 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其影响最深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学习在未来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极为不利。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重视。

3 加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对策

3.1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组织系统建设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需要教育部门、各个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仅仅依靠小学教育专业自身无法实现。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成为了教师技能培训的主要实施部门,并且属于教师技能培训的唯一主体,忽视了与其他教育部门支持与合作。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联系,建立规范的教师技能培训系统,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确保教师技能培训按照协同性原则进行,真正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和有力支持。

3.2 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规范教师技能培训工作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教师技能培训打下基础和后盾。相关教育部门可以从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以及设立教育教学资金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场所和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确保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实践条件良好。此外,为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保证学校教育计划的顺利完成,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将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也要对学校的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教育经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小学教育专业还要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证书》中现有的制度,对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教师技能训练的依据和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

3.3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首先,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保证培训过程的主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培训任务的重视度。完整的培训计划应该包含七部分内容,即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调整方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培训目的,培训目的的制定必须结合小学教育专业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所帮助,目标制定的过高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目标制定的过低会影响教师的发展。

其次,优化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不同的培训方式。

①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获得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校新增加的专业,更需要对教课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进修,努力提升学校在本专业的教授水平,避免新增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的现象出现。

②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校企合作是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一大捷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努力与多家企业或者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分配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一线的实际需求,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符合社会需要。

③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教师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速度。

教师培训基地的重点包括:

①对学历较高、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确保这些高学历教师在拥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技术实践,甚至取得技能认证资格证书;

②对于在企业中选技术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则需注重对其进行教育的在培训,保证这部分教师在理论教学部分的提升;

③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一些教师深入到基层中小学校,了解学生们的真正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王依.中等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技能训练的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2013(10):25-27.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1篇

笔者曾多次参与组织县市级体育教师培训,也参加了部级和省级的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作为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角色体验和感悟,我认为,要改变目前培训效率低下、参训教师不满意的局面,让培训取得实质的效果,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参训体育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因材施教。必须对一线参训的体育教师进行分层分类,根据不同层次的参训者的情况,先理清参加培训的目的和需求是什么,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聘请师资、设置课程,进行因材施教。

一、处于能力建构期的新手型体育教师(从教1~3年)的培训

新入行的体育教师群体刚从大学毕业跨入学校教学一线,他们已经在高等体育院校接受了系统的体育专业技能教育,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想了解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如何处理教材和撰写教学设计,如何在实践中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以便更快地适应中小学的教学,快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改变。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尽量要安排对教材教法有深度体悟的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学优秀的体育骨干教师为其授课和结对培养。培训的内容也应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的备课(教材处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常态课的组织教学等等。同时可以安排一些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的师德教育,提高新教师投身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和职业素养。让新教师通过培训能马上进入教师的角色行列,能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完成好体育教学任务。使新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缩短从一个合格毕业生到合格教师的成长周期。培训的方式也应尽量安排短周期的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让新教师培训一点,实践一点,吸收一点。最好能以师徒结对的方式为新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和范例。

二、处于热情成长期的稳定成熟型体育教师(从教4~10年)的培训

稳定成熟型体育教师从事了4~10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参加一定级别的培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学习水平,尽早跨入优秀骨干教师的行列,成为体育学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头人。因此对他们的培训要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新课程的领导执行力。重点提高体育教师娴熟地处理教材的能力和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指导他们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螺旋式的上升,让他们在各级优质课、教坛新秀等评比活动中能够一展身手,缩短跨入优秀骨干教师行列的时间。因此,针对稳定成熟型体育教师群体就应开设更多的新课程解读、优质课观摩、课堂疑难问题研讨和上课磨课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课程,适宜采用案例研讨和基于问题的临床诊断方式为稳定成熟型体育教师的课堂诊脉。培训的形式尽量能推荐他们参加一定层次的教研员和名师引领的学科工作室或特级教师工作室,通过1~2年的中长周期的培训学习,提高稳定成熟型体育教师学习的新理念,反思教学的能力。

三、处于突破期的专家型体育教师(从教10年以上)的培训

专家型体育教师的特点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磨练,已经具备了娴熟地处理教材的能力、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但他们也容易受到专业发展瓶颈的限制很难再向前发展。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先进理念和前沿思想的学习以及课程专家的引领,让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服务自己的教学。重构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整合提升已有教学经验,以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理论和经验体系。因此,对专家型体育教师的培训就要尽量安排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专家、教授和体育特级教师群体为其授课和指导,通过先进的理论引领专家型体育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形成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体系,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因此对专家型体育教师教学的内容也就可以安排相对多的课程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等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课程。培训方式适宜采用教研(课题研究)引领式和理论研修式等;培训的周期应该是根据专家型体育教师个人特点的三年专业发展规划或五年专业发展规划。

四、非体育专业的代课或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2篇

0 引言

教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小学教师及教育科研、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学教育专业的质量提升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发展。目前由于各高校不断进行扩招,教师的准入向社会放开的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也开始选择小学教师岗位,这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影响该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还包括师范学校的教师本身教学素质不高,制约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1 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已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在逐步完善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方式。与其他类高等院校教师培训不同的是,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训必须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能够具有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特色。由于教师技能培训关系到小学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刻不容缓。但是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领域,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对于师范类院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欠缺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实行了扩招,增加了学生小班授课的难度,然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又很难做到创新,导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教授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尽管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也能够对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教师备课、教师讲课以及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等,尤其是近年来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但是由于微课教学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较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还无法做到普及,即使实行微课教学的院校也会因为教师本身缺乏自我反省意识,没有真正发挥出微课教学方法的效能。总之,我国小学教育专业在教师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面还存在欠缺。

2.2 教育理论教学的方式与教育行动能力训练脱节

通常,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选择在课堂进行,然后根据教师的备课和经验进行授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作为听课者处于被动方,在努力对教师教授的的知识进行记忆的时候,失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理论知识过多、教学任务太重,已经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也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套路,难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2.3 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化建设滞后

当前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原因还包括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随着我国教师改革的不断进行,很多师范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高校看齐,严重削弱了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师范性,加上小学教育专业本身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教学倾向,对于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非常不利。我国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化建设落后主要变现在教育类课程比例低。目前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科目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能力,缺乏技能型课程的考核。由于课程是教师技能体现的载体,同时还是培养教师技能的依据,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技能课程化建设,提高实践类课程在教学课程中的比例,增加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

2.4 任课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对其影响最深的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以自己的教师为榜样,学习在未来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但是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极为不利。因此,各级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重视。

3 加强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的对策

3.1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组织系统建设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需要教育部门、各个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仅仅依靠小学教育专业自身无法实现。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成为了教师技能培训的主要实施部门,并且属于教师技能培训的唯一主体,忽视了与其他教育部门支持与合作。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联系,建立规范的教师技能培训系统,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以及中小学校之间的合作,确保教师技能培训按照协同性原则进行,真正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创造条件和有力支持。

3.2 加强宏观政策的支持,规范教师技能培训工作

对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属于一项长期且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教师技能培训打下基础和后盾。相关教育部门可以从增加教学经费投入以及设立教育教学资金建设等方面,加强教学场所和教学硬件设备建设,确保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的基础实践条件良好。此外,为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技能的提升,同时也保证学校教育计划的顺利完成,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将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相关教育部门和政府也要对学校的教育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确保教育经费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小学教育专业还要根据《教师职业技能证书》中现有的制度,对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教师技能训练的依据和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技能专业化水平。

3.3 优化教师培训体系

首先,对教师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保证培训过程的主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培训任务的重视度。完整的培训计划应该包含七部分内容,即培训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考评方式、调整方式等。其中,最为关键的当属培训目的,培训目的的制定必须结合小学教育专业本身和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能够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所帮助,目标制定的过高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目标制定的过低会影响教师的发展。

其次,优化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要积极发展不同的培训方式。

①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职学习,继续攻读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获得更加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学校新增加的专业,更需要对教课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进修,努力提升学校在本专业的教授水平,避免新增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无法就业的现象出现。

②就目前的学校发展来看,校企合作是学校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的一大捷径,同时也是提升教师技能的方式之一。学校可以努力与多家企业或者中小学校进行合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分配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掌握一线的实际需求,进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符合社会需要。

③国家应该有计划地建设一些教师培训基地,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速度。

教师培训基地的重点包括:

①对学历较高、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进行技能培训,确保这些高学历教师在拥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相应的技术实践,甚至取得技能认证资格证书;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专业体育教师培训水平策略

[作者简介]牛海明(1965- ),男,河南西华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河南周口4660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85-02

伴随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化也成为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体育教师专业化不仅仅是时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是学生对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体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可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有利于体育课程的改革。本文从专业化视野对体育教师培训策略的实践进行研究。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

体育教师是庞大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课程的进行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专业体育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示范正确的体育动作,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减少因动作不当引起的教学事故。所以,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体育教师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学历结构。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是学历,学历结构是体育教师结构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准,有较高的学历可能代表着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高。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开始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体育教师专业化强调其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要加强专业训练,经常参加相关专业化培训,分析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掌握教学发展规律。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对专业知识的了解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3.教育专业素质。体育教师的教育专业素质一般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师的专业道德三个方面。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融会贯通体育专业知识,合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来教导学生。体育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教学前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后反思自己的不足,并且使用自己的教师技能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题。体育教师还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二、定位绩效培训目标策略的实践

1.专业能力。专业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专业能力,帮助体育教师实现高水平教学的愿望,帮助学校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进行相关培训,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的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2.教学水准。专业培训成功的直接表现就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准有一定的提高。通过培训,帮助体育教师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对课堂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订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体育教育内容,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让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

3.专业技能。专业培训的课程内容是提高专业技能。体育教师通过培训,学会先进的专业技能,并灵活运用这些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专业培训,体育教师可以掌握准确优美的体育示范运动,减少学生运动过程中因准备活动不足而出现的问题;了解全面锻炼学生的正确方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设计优质培训课程策略的实践

培训的载体和中介就是课程,实现体育教师培训目标的关键也是课程。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应该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根据实际需要,确立明确的培训目标,研究合理有效的培训内容;聘用经验丰富的培训讲师,制订详细、专业的课程计划;并对接受过培训的教师进行反馈调查,反思培训的不足,然后进一步改善。

针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特殊性,可以某一个相对独立的问题为出发点,针对这一问题分析相关知识,进行大量研究,探讨解决办法,然后根据这一问题的解决模式,提供借鉴解决其他类似问题或者教学中出现的难题。培训机构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提高培训课程的科学性,让课程内容更加适合体育教师,符合教育改革的发展。

总之,培训机构设计合理有效的培训过程,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提升自己的业务量,增加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体育教师培训成功。

四、创新开发培训模式的实践

1.多地区共同研讨模式。培训机构把多个地区的体育教师组织到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增进教师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各自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的不足。培训机构派遣专人进行分析总结,融汇在一起,形成内容丰富的内部流通书籍,并且每个参加的教师都发一份,让他们可以在日后翻阅。这样有利于提高与会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强其专业技能。

2.专家创新理念模式。培训机构可以集中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聘请专家教授讲授先进的专业体育知识,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让他们用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体育教学。经过培训,他们可以改变旧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进步。专家在培训过程中,对思想陈旧、顽固的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步适应培训内容,改变自己旧有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慢慢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网络资源共享模式。网络在资源交流共享方面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培训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大量信息,构建一个网络平台,提供大量有关体育教育的信息。体育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沟通,共享自己所有的资源,互相帮助提高教学专业水平。这个网络平台还可以宣传体育专业知识,改变人们对体育教育的片面认识,让人们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重视人文、层次分明的培训管理策略的实践

教育管理机构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如果培训机构只是单纯注重培训的有效性,不顾及受训体育教师的感受,不重视教师的心理情绪,那么培训的结果注定是不乐观的。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只有体育教师乐于接受培训,培训的内容才能被吸收。如果在培训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体育教师就会产生厌恶培训的心理,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培训机构应该详细划分培训师的责任范围和培训项目,建立清晰的管理层次,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这种细致的层次划分可以提高培训机构的效率,提高培训师的专业化程度,让培训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负责的培训项目上,规范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有利于体育教师。

六、反馈、整理培训效果策略的实践

1.反馈培训效果。在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应该对受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检验培训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水平。在反馈中,可以调查学员的各项专业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高,能否合理利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解决培训前所遇到的教学难题。培训机构要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培训水准,增强培训的效果。

2.整理培训成果。培训机构应该整理培训成果,这样既能给以后的培训提供成功借鉴,还能在培训后赠送给受训体育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培训机构的贴心服务。培训机构可以在总结培训成果时,展示其他受训体育教师的成功例子,这样既增加了培训效果的可信性,也为机构进行了宣传。受训的体育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多阅读培训成果,总结教学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解决以后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七、结论

体育教师培训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也是提升其专业水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经过培训可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范围,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培训机构应采取正确的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吸引更多的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为社会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雁飞.从培训透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培训是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更新、拓宽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种后续教育,是有效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交通运输部李盛霖在2010年9月14日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人才工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为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笔者认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实现“人才强交”战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

自高速公路开通运营以来,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大多停留在完成任务、例行程序上,学习内容单一化,缺乏行业实用的特色,难以学以致用,缺乏连贯性,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效果。技术人员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识,有时人事部门安排了教育培训,有个别专业技术人员还以工作忙为由不按时参加培训,还有一小部分虽然来了,且没有认真接受培训,没意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是一种权利和义务。要改变现状,高速公路管理局就要创建适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逐步提高队伍个体和整体的素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改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完善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力保证。一要制定完善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规定,使各条高速公路基层单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比如,给每个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档案,记载从参加工作以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可用制式表格规范登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和要求。目前,笔者所在基层单位规定,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56学时。量化了管理,也促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完成学时;二要建立继续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对其考核评价和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或申报评定上一级资格时,作为必备条件。这一机制的建立,定会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二)创新培训形式,完善服务措施。高速公路继续教育培训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重在学以致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精心设计培训方案,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方式可以综合运用集中培训、研讨、进修、自修、案例教学、技术考察、咨询服务、对口培训、特殊培养等多种培训形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量身合体的继续教育服务。对重要、特殊和关键岗位上的人才可以采取个性化方式进行培养。根据高速公路分布面广、线长,跨区域,技术人员分散在各条高速、各个区域上,对培训集中不便的情况,可以建立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开发网络课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例如,对网络培训,高管局可以聘请老师先录制不同专业和公共科目的继续教育培训课件,在高管局网站上建立链接,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选择个人时间在网上接受教育培训;对基层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还可以利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老师在总会场授课,专业技术人员可就近在总会场和分会场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培训的整个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到位情况,总会场都能从视频里看到,从而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便捷性。

三、高速公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建议

(一)更新继续教育培训观念,提高领导层思想认识。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行动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作为高速公路专业技术人员,面对专业知识、运营设备的日益更新,以及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引入,我们必须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否则就不会引领单位走向前端,也会因跟不上科技进步而被社会淘汰。因此,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单位领导层首先对此要真正重视起来,提高思想认识,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思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长效机制。高速公路要建立科学、规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必须有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为前提,这要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来考虑。硬件方面,包括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配备必要的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如电脑、投影仪、音响器材等。这方面,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在平山县温塘建立了职工培训中心,为全省高速公路举办各类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继续教育培训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如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管局职工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软件方面,合作配备一定的师资力量,可利用各类学术团体、专业学会和高等院校等师资力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实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关系,以提高继续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师资信用管理数据库,对参与实施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建立信用档案。有了一定的人力和物质基础,还要结合运营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针对高速公路专业技术要求,制定出较为详细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逐步建立起富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特色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三)完善考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与绩效考核统一起来。在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中,应把日常工作绩效考核与继续教育培训的考核统一起来。绩效考核是检验职工工作的最终效果,评价其贡献程度作为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建立规范的考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日常工作绩效考核成绩合格与否,一定范围内决定了继续教育培训成绩。这样,对专业技术人员必将产生巨大的动力,达到继续教育培训的良好效果。

教育专业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培训 有效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10-02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无疑为我国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然而在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才能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形势下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

十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报告还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对象,以科技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为依据,以补充和更新知识、改善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各类人员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从2013年召开的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2011年至2020年,我国将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现有施教机构,分期分批建设200家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稳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培训质量,形成上下衔接、分层分类、优势互补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体系,更好地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二)是单位培养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市场竞争中知识和科技含量的增加,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成为单位维系市场竞争的关键。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培训、实践锻炼,加快造就一批专业技术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是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建设的需要

提高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通过继续教育培训,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年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研究。

提高业务技能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在一生中固守一种业务技能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增强新的技能,全面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起步较晚,加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

1.部分领导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企事业是继续教育培训的主体,但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继续教育培训仍存在模糊认识,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更缺乏对此项工作的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这项工作的严重滞后。一些领导只重视届内政绩、届内工程,忽视了事业发展的持续性,特别是有的企业领导,为降低近期成本,采取撤并继续教育机构,挤占继续教育基地,压缩继续教育经费的行为来提高单位的短期效益,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只注重人才量的积累,忽视人才质的升华;注重前期学历,轻视后期培训,造成一些人才长期的智力透支,以至于现有知识与能力无法满足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2.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认识

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尚未真正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对单位安排的培训只是被动应付,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心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观念还比较陈旧,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仅仅是为完成组织培训或轮训任务,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规定学分,以便能评优晋级。他们大多数缺乏对继续教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真学习,对继续教育培训重要性和本人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从主观上导致了培训流于形式、收获甚微的后果。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专业技术人员一般都拥有雄厚的知识功底,并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总体素质相对较高,这对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培训课程设置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也没有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导致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三)培训留于形式

很多单位、部门也适时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但对于培训的实质认识不清楚,敷衍了事。很多单位是通过短期培训的方式,聘请一些教育工作者以讲学的形式进行培训,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使得参加培训的员工对继续教育培训抱有走形式的想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存在着“两条腿长、两条腿短”的问题,即国民教育腿长,继续教育腿短,党政干部培训工作腿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腿短,这是我们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也说明继续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要从加强教育事业建设的战略高度致力于提升继续教育培训,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创新培训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机制和人才观。

(一)坚持教育理念的前瞻性

一是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时代产物,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继续教育培训是国民教育的延续,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使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跟上科技发展的时代步伐,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十明确提出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这就强烈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是树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战略性地位的理念。做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满足广大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

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的基础。来自不同岗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类别各异,且级别参差不齐。针对这种情况,培训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学科和课程结构,因材施教。1.公共课程。这是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当学习的科目,如创造学、经济学政治理论、管理学、现代科技等。2.专业课程。这是根据专业对口的原则设置的课程,并按学员职称类别编班授课,意在为学员夯实学科理论基础。3.活动课程。结合本专业特点组织学员参观考察科研能力强的企业、科研单位以及大专院校,并聘请资深专家学者现场教学,进一步提高学员专业技术水平。4.专题讲座课程。举办专题讲座,旨在拓宽学员的知识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要针对新形势的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了解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什么、想知道什么,着力选取那些与工作联系紧密、有利于促进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知识作为培训施教的重点。把培训内容定位在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上,定位在教育引导干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决社会发展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实现学习理论知识与参加实践锻炼、学习业务知识与明确政策任务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仅要选择与其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进行培训,而且,还要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融入与其工作内容有关的边缘性和交叉性的知识,还要培养和训练他们科学地预测未来的能力和开拓精神。

(三)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的灵活性

培训方式的创新问题主要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一是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需要,多媒体课件、微博、网上课堂等这些新的教学手段都应融入到培训中来。

二是探索教学方法。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要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既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又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把学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案例式”、“互动式”、“研讨式”、“菜单式”、“模拟式”等教学改革,举办学员讲坛、角色模拟等教学活动,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整个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使之很好地转化成为教学相长的课堂、沟通交流的平台、探讨问题的论坛和提升素质的纽带。

(四)创新培训机制,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培训机制问题是教育培训的又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管理机制、微观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结合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积极创新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对教育培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创新宏观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主管、职能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调训单位、施教单位、参训单位等管理主体的作用,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在这方面最有益的探索是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专项档案,用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干部的培训学习情况,做到主管部门清楚、参训单位有数、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明白,对一段时间内没有达到教育培训时间和质量要求的不予颁发结业证书,使单位和干部个人能主动及时按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二是创新微观管理机制。教育培训施教单位要加强学员管理方面的创新,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要根据各类不同的培训班次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把考勤、纪律、上课、学习成绩等加以量化评分。通过完善一系列管理制度,营造一个人人争先、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教育培训只有完善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提高培训的效果。要建立健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把专业技术人员教育的学习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之一。切实改变“学没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状况,充分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教育培训动力机制,才能真正激发专业技术参加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不仅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更应注重其职业道德建设。要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诚信、团结、协作、奉献”的人文精神,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十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提倡“诚信、团结、协作、奉献”的人文精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力提倡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提倡严肃、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实事求是、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提倡尊重合作者和他人劳动、权益的道德风尚;提倡健康的学术讨论和尊重学术领域中不同意见的学术民主风气;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献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为祖国服务,为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飞,王冶,等.探索继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J].继续教育,2003(5).

[2]杨述厚.关于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3(4).

[3]顾德学.学习型社会与我国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J].成人教育,2007(9).

[4]王华峰.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5(5).

[5]廖胜文.论成人继续教育的质量观及质量保证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7(6).

[6]刘毅,张洁,等.面向创新能力建设的继续教育与培训[J].政策与管理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