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

小学生阅读培训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篇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要求把看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有的老师引导孩子认识柳树: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他就可以说一句话:“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或“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又如,儿童看见桃花,数数五个花瓣儿,一串串的,粉红色,有香味。这时在语言调节下,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175-01

随着小学教学的精细化和高效化要求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已不再是以往的含糊了事,而转变为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模块进行有所针对地训练,努力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培养起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并逐渐培养起英语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心理基础。

1.从心理角度培养起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教学不仅是一个方法上的精细工作,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引导工作,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培养起基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阅读训练之中,教室就应该从心理方面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选取合适的训练材料,对阅读材料的语言进行再加工,使之更为通俗易懂,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在阅读训练中反馈日常英语学习的效果。

2.采取有规律的阅读训练

教学和学习都是一个有序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相应环节和步骤的取舍。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学生的阅读训练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阅读训练,选取合适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并且为学生细致分析阅读材料,而非单纯的核对答案,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增长知识。

3.阅读训练的方法选择

对于小学生而言,枯燥机械的教学方法自然是不可采用的,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细加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阅读训练过程中,有选择地让学生对相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精读和泛读,对一些生词进行记录,如此积少成多,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增长词汇量,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出现粗糙性和效果低下的情况,但在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推广之后,小学英语教学倾向于高效和长期性。小学英语教师力求做到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实施有效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提供有效、合适的阅读训练材料,并选择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当然,阅读训练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训练的道路上,众多师生依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学习重在阅读,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字、词、句、篇的学习,都可以通过阅读得到锻炼和补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教师格外重视,高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注意,因为高年级小学的学生,字、词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时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使其在阅读中学习、成长,增强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享受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指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寻找阅读材料,需要学生去实践,而实践的动力就是兴趣和欲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小学生很容易对阅读这一静止、长期、需要耐心的活动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即使是高年级小学生,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情操,充分感受阅读材料中的细腻情感。小学阅读材料,大部分充满了作者积极向上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有的是对亲人的无限怀念,有的是对回忆的不断追述,有的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有的是对社会不良行为的抨击,不管是什么样的情感充斥其间,教师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在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的情感,使其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共情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其次,精选阅读素材,引发学习兴趣。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素材的选择,现在的小学生,面对海量的阅读书目,往往没有具体的标准能依据,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善于从阅读素材中挖掘有利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放大,这样的阅读文章才是学生喜欢的,同时也能让学生真正激起兴趣,并学到一定的知识。关注学习效果,发展学习兴趣。在自主阅读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关心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材施教,也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设置不同级别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训练带来的进步。

二、培养意志,自觉阅读

由于高年级小学生有一些字、词、句的积累,但积累量还是基础水平,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阅读材料时总会碰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所以培养一种坚定的毅力,让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阅读下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毅力,不但有益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有极大的好处,应该说,小学生在学习生涯养成的学习意志,能让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可以适当采用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志力、行动力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意识的独立性还未成熟,最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尤其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榜样的作用有时要比批评教育效果好。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的阅读习惯、坚持不懈的品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另外,培养学生的毅力,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先进的集体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训练中,教师应结合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力的培养,通过小组合作、个人竞赛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到集体完成任务的喜悦,从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勤阅读的好习惯。

三、养成习惯,训练阅读

良好的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培养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训练学生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是指学生阅读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在课堂上严格把握阅读时间、阅读质量,通过长期、反复的限时训练,提高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的习惯,并在全神贯注的基础上勤思考,善提问。其次,要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最后,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内的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而课外阅读的训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补充课堂上缺少的背景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学生通过对言语的品味,能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教W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4篇

一、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封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思想,是制约其阅读培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贫困山区语文教师缺乏对小学阅读能力价值的正确认识,轻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意义,长期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学生阅读技巧的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对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反而更容易刺激学生产生任务完成式的不良阅读心理,影响阅读教学开展。不仅如此,整体语文基础较差的情况也是制约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教学环境中,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都是不完善的,大大加深了他们的阅读理解难度,阻碍了其阅读学习的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从而表现出厌恶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阅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建设。

二、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1.树立阅读培养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树立山区小学语文教师重视阅读培养的教学意识,才能真正开展对于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组织山区语文教师进城学习,接触现代化教育环境,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其进行素质教育、综合教学的培养观念。其次,要督促教师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促使其自觉调整教学方案,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最后,不能忽视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发展观培养,引导其充分考虑阅读教学发展与贫困山区教学现状、学生学习能力构成的充分结合,为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效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对于阅读培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实践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展,不断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在教育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基本的阅读分析,为完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2.丰富阅读教学方法,革新阅读培养模式

从根本入手改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保障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要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时代性发展的新要求,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培养模式,以综合性教学、素质化教学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山区教学环境,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深化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强效巩固其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运用,切实提高阅读培养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问答,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在问答参与过程中拓展学习思维,培养其分析阅读内容、凝练文章中心的阅读学习思路,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入多样的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交叉运用精读、泛读、通读等阅读训练形式,调整阅读培养的训练结构,完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最后,教师在选择阅读训练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为筛选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5篇

结合小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应该培养学生哪些阅读习惯呢?这都是从事语文教学的各位老师关注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不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一试:

1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阅读和习作的基本功训练。要通过关注内容和关注内容的表达形式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而且能在关注内容表达形式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

第二、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孩子们会预习,会阅读课外书报。

第三、我们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密切结合起来,使孩子们在课内掌握好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够灵活运用,学会阅读,形成阅读的能力。

2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2.1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其目的强调了传授方法的重要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阅读教学中,这句话说明了学生无论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中,都必须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都必须遵循阅读的规律;都必须运用好阅读的方法。

2.2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应遵循的规律。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阅读要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像培植盆景一样具有耐心、精心、恒心。

3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来看,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3.1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阅读三到位”的习惯。对于这一方面的阅读习惯培养,我们必须在中低段的阅读教学中予以落实。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所谓“眼到”,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在正确的读书姿势基础上,眼睛看清自己所读的内容(看清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话。),从而培养学生专注的读书习惯;所谓“口到”,就是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字音,分清字词,把握住如何适当停顿,做到朗读的抑扬顿挫的要求;所谓“心到”,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读书,用心去理解语言的意思。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读望天书”,“读无所获”,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读书的效率。

3.2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着教学阶段的升高,学生的认识和不教学的要求断提高。从阅读的方式来看,低段以朗读训练为主,中段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高段则以培养学生浏览性阅读和抓关键词浏览阅读的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训练有步骤,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默读训练。要结合课外的预习及课内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点、画、圈、勾、注”等方面的阅读训练。学生通过“点、画、圈、勾、注”标出疑难,勾画出重点词句、语段,标注上自己的阅读理解、感受等。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阅读做好准备,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以便做到交流时有话可说。

3.3要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和“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我们绝不可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进行阅读的习惯。这样有利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益提高学生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能力,有利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结合默读训练,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目的去阅读。这样就有利益使学生“读有所思”,从而达到“读有所获”的目的。例如,我们在教学《赤壁之战》时,为了抓住课文的重点,我们必须围绕“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是什么计策?”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默读、讨论和交流,从读和议之中感受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的道理。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益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3.4要培养学生运用阅读方法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和教材。在解读过程中确定如何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从而循序渐进的传授阅读的方法,结合主题课文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达到“授人之渔,食鱼无穷”的真正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重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训练;小学语文

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教学任务,写作训练不但有助于成绩的提升,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广大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将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这一举措不利于阅读和写作的融合。基于此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着害怕写作的心理,写出的作文通常会呈现出条理不清、结构不明、错别字等现象,这是由于学生阅读量不大、没有宽广的知识面而导致。为了使学生的写作训练顺利、高效展开,老师应提前做好准备,设计恰当的训练内容,写作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所以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致,假若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写作,就可以将小学生害怕的心理障碍扫除,同时勾起学生写作的兴致。

例如,老师在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进行讲解时,应首先让学生去仔细阅读鲁迅先生的生平,使学生能够了解刻画、描绘人物的方法。在阅读完后,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熟悉的人”的写作训练,并让学生通过列举实例来说明自己所描写人物的特征,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

二、模仿阅读教学中的精彩片段

老师在对学生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会碰到很多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即整篇课文的出彩之处。这时老师就应借此机会,充分运用这些优秀课文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模仿其中的出彩之处,这对于培养学生实际写作能力非常有益。在展开阅读教学时,老师应详细介绍课文中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在学生阅读完成后,就能够模仿其中的修辞方法或者写作手段,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不断探索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新方法,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培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32-02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是小学生相互交流、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既是工具性、基础性学科,又是一种文化艺术。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我们与小学生相互协调合作,共同促进而完成的。

1.强化小学生"听"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对小学生进行听的训练,所以我们要尤其重视课堂教学中听的训练。

1.1 调动听觉,从而激发小学生思维能动性。我们教师要具备很好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我们的课堂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流畅、精炼,教学内容要充实、丰富,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一旦我们的教学语言具备了感染力和号召力,就能够调动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听讲,进而激发小学生听的兴趣,慢慢地小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大家都知道,耳朵是我们感知与获取信息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所以,我们要充分地利用耳朵这一器官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涉猎信息,充实小学生的情感,激发小学生思维能动性。

1.2 加强对小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听的方式来加强小学生信息理解和记住的训练,我们可以利用提问和听述训练,提高小学生瞬间记忆力。我们教科书中有些篇目虽然篇幅较长,但内容较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小学生听话训练的理想材料。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小学生用简洁、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其他小学生则听是否准确、恰当,这样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听话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培养。

2.规范小学生"说"的训练

说话教学是指在我们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尤其是现在社会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会化,这对我们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话训练有助于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1 要让小学生敢于说话,培养他们说话的勇气。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虽然敢说话但只能支言片语,上句不能接下句,这就要我们多提问来培养小学生的勇气,尤其是要加强对那些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孩子的训练和指导,积极鼓励他们多听多说。

2.2 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他们的说话内容。有些孩子作文非常好,但是不善于表达;有些孩子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也非常高,但上课我们一提问,他们便成了"沉默的羔羊"。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小学生口语的表达的培养。例如:在我们要让小学生自己总结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让小学生通过读提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有效培养小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他们的说话内容。

3.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也是小学生一种复杂性高级的心理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阅读训练有利于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1 广泛搜集阅读素材,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我们在选择阅读素材时,可以是记叙性文段,也可以是抒情性文段,也可以是极富哲理性的文段,也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杂志等等,并利用多种阅读方式来提高阅读能力,我们搜集的阅读素材小学生要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我们就应该立即鼓励小学生坚持阅读,要阅读一些优秀文章,指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2 读中学,学中读,加强小学生诵读训练。朗读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阅读训练方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它应该贯穿我们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而朗读有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优化小学生的朗读训练,阅读课文前,让小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进而读懂文本。讲解课文中,我们要边讲解边指导朗读,我们再加上亲切真挚的语气来范读,然后再点名朗读,再加以讨论,最后小组进行朗读。让小学生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4.加强综合训练,学习"写"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不仅能够从语言训练小学生,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够从思想感情方面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思想品德,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4.1 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培养他们写作兴趣。我们要多鼓励小学生摘抄、背诵名言警句和好文章。在写作教学时,我们要联系实际让他们学着写,引导他们积极写作,进行课堂写作练习时要准确及时评改作文,品读好的作文,多表扬有进步的孩子。

4.2 指导小学生立意、选材、谋篇,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记叙性作文要力求条理清楚、选材得当、表达生动感人;介绍性作文力求做到介绍清晰,有条理,要跟我们认识的顺序一致,选择适当的介绍方法;说理性作文要立意准确、新颖,说理要充分具体,有说服力,逻辑性强,便于大家理解。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8篇

一、充满哲理思辨:阅读技能培养新设计

在阅读认知过程中,要进行文字辨认、词义理解、句子加工、篇章分析等各种技能活动。阅读技能的培养途径、方法和手段,需要用哲学的眼光来审视,才能改变阅读教学中常常把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误认为技能培养的状况。洪编教材,针对语文阅读教学缺少整体阅读思想的指导、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痼疾,采用“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编写体系,在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构建了阅读技能的培养体系。

1.在语文技能协调发展中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改变过去诸多教材以单一内容为主线的编选体系,洪宗礼把它概括为“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一本书”是说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教学体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每个单元像珠子一样,都是听说读写思的“集成块”。“一条线”是说单元相互连贯,教材是听说读写思训练的多股交织的“集合体”。在整套教材、单册课本、教学单元乃至单篇课文中,都能将读、写、说、综合实践以及有关知识巧妙地融为一体,用阅读来带动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等活动,同时又以写促读、以说促读,优化阅读技能的培养。

2.在教材结构元素中突出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结构包含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等四个系统。其范文系统多用主题合成单元,如“长征之歌”、“至爱亲情”、“金色年华”、“民俗风情”等,有助于学生对同类题材作品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对朗读、诵读和速读等阅读技能的培养不无益处。知识系统融入单元前的导读、课文后的探究练习、专题学习及附录当中,知识的积累引导阅读、促进阅读,促进阅读技能的训练。助读系统,课文的注脚、富有启发性的读中评注、九年级上下两册中十一个单元的“学会读书”系列所介绍的读书技法和策略,对阅读技能培养有着直接的帮助。作业系统,整套教材每篇课文的作业,都有阅读技能训练的因素,很多阅读技能训练还明确了训练方法和要求。

3.在教学关系的辩证处理中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试图对语文教学作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对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矛盾关系作辩证分析。例如:教材阅读技能的培养,在单元编排中都有分与合的问题。从分的角度看,单元内的讲读、扶读、自读,构成了一个从“教”到“不用教”的上升螺旋。从合的角度看,每个单元螺旋都是一个多种阅读技能的“集成块”。再如:从度与量的把握来看阅读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必须适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和思维状况,不能脱离学生实际需要和可能。教育学家凯洛夫提出量力性原则,赞可夫提出高难度的原则。单元内精读、略读、诵读三类课文的选择难度递减,既注意量力,又注意难度,能够让学生达到“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阅读技能的提升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促进阅读技能的培养。

二、观照阅读方略:阅读技能培养新范例

阅读技能是阅读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可分为普通阅读技能和专业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适用于各种阅读材料,它包括基本的阅读技能精读和评读、常用的阅读技能略读和浏览、高效的阅读技能默读和速读、突破性的阅读技能问读和查读等等。培养普通阅读技能通常采取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猜测阅读、比较阅读、对话阅读、整体阅读等策略。洪编教材中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有着清晰的思路,共设计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训练35个点,解决了阅读训练序列问题。

1.教材的知识系统提示阅读技能的养成方法

洪编教材在七、八年级作业练习中分散介绍阅读要求、强化阅读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集中安排十一个单元,突出阅读学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训练,成为“学会阅读”系列单元,作为九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九年级下册五个单元“学会阅读”系列较详细地介绍了普通阅读技能培养方法。从信息获取方式角度看,有默读、略读、精读、速读等方法;从信息反馈策略角度看,有质疑阅读、感悟阅读等方法,既有显示思维流向的“发问”,又有反映语言再现能力的“复述”;从信息处理形式角度看,有圈点、批注、提要、撰写心得等多种方法;从信息储存途径角度看,有熟读成诵和摘记卡片等形式。

2.教材的范文系统引导阅读技能的培养路径

范文系统循环编选教读、扶读、自读课文,精选和编配一定数量的扶读课文,作为阅读学习过程中由教读到自读的中介,助以读中提示,为教读的“举一”过渡到自读的“反三”架设桥梁,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洪编教材“单元合成”在扶读课文编排上注意选文的特殊要求,其内容比教读课文略浅,但又比自读课文稍深;语言表达形式上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有明显的类似处。扶读课文的读中提示多采用评点式和鉴赏式,把课文的重点内容、语言知识、篇章结构等分析过程都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借助扶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根据读中提示“寻文觅路”,从接受教师的启发逐步过渡到独立的自主阅读。

3.从阅读的质和量上保证阅读技能的目标达成

洪编教材除介绍“走进图书馆”、“网上阅读交流”、语文实践活动等课外阅读学习方式外,还重点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名著荐读将整本书的阅读引入课堂,打破历来课堂上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扩大了语文学习资源,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洪宗礼主编的《语文读本》倡导“高级阅读”,即阅读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阅读者的水平,因为学生阅读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如果同他们现实的生存状况基本接近,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一种“同级阅读”。从阅读技能训练角度看,则近乎机械的重复训练。《语文读本》内容,有的与课文内容相联系,有的与课文某些写作方法有共同点,有的选用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用课外阅读加深和补充课内的阅读。

三、呈现人文色彩:阅读技能培养新蓝本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有符合语文学科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如朗读与诵读、悟读与赏读、用读与写读等等。语文的特殊性决定了要有适用于专业阅读技能的培养策略,如感知积累以培养语感的阅读策略、唤情融情以体验情感的阅读策略、引发审美以欣赏意境的阅读策略等等。洪编教材课文的助读提示、作业的阅读要求、单元后的诵读欣赏、专题中的阅读训练、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以及“学会阅读”系列,既注意技能训练材料的人文性,又重视阅读技能培养的可操作性,为学生语文阅读技能培养指引了一条富有人文色彩的绿色通道。

1.用教材助读系统指导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

洪编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助读内容,多数课文还有读中提示,为阅读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明确到位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会读书”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要“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读出文章味道,培养良好的语感。再如七年级下册课文《月迹》、八年级上册课文《苏州园林》、九年级下册课文《出师表》等,都加注了读中提示,便于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教材还专门设计一个单元――九年级上册自由读写单元,让学生仿照“读中提示”范例,自己编写“读中提示”,训练对读物进行圈点批注的阅读技能。

2.用教材作业系统明确语文阅读技能的训练要求

洪编教材的作业练习形成了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综合训练序列。练习中对阅读技能的要求很清楚,便于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共有35个单元,每个单元后面都编配了诵读欣赏内容,有33个单元的课文后面安排了练习;课文156篇,其中有146课安排了练习。在146课的练习中,共有练习题569题,其中除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题目外,有阅读技能要求的题目共有122道,这当中要求朗读的有29题,要求诵读的有17题,要求背诵的有45题,要求速读的有2题。这些题目中,几乎涉及了各种阅读技能的练习。其中积累性背诵的段篇已超过50,如果加上每个单元后的诵读欣赏内容,背诵篇目不低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朗读、诵读等训练有助于学生感语、品味、鉴赏能力的培养,在积淀语感过程中体验人文情怀。

3.用语文专题和实践活动培养语文阅读技能

洪编教材中编排语文专题共10个、语文实践活动12次、综合学习与探究11次。专题学最后一个是初中语文学习情况调查,其他都是用阅读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养成获取信息的阅读技能内容。专题学习分阅读参考、思索质疑、讨论研究三个栏目,如七年级上册的专题《狼》。这一专题设计好就好在把读、写、听、说、思糅合在一起,把“读”放在第一位。了解认识“狼”靠文章选读;比较分析“狼”要拓展阅读;评点欣赏“狼”的形象则离不开搜索阅读。有关“狼”信息的获取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技能训练和阅读策略运用的过程。这里不但要阅读教材,还要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浏览网络信息;不但有精读、默读、略读、速读、疑读、查读的练习,还有悟读、赏读、用读、写读等等的练习。这是语文阅读技能的综合应用。

七年级、八年级的语文实践安排,近一半活动与阅读技能是直接相关的。如“走进图书馆”、“网上读写与交流”离不开阅读技能的应用,而“赛诗会”等活动则是语文阅读技能展示和提升的大好机会。九年级的综合学习与探究强调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如主动搜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整理资料,占有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说,综合学习与探究是阅读技能形成、应用和提升的重要演练场。

四、关注文体特征:阅读技能培养新尝试

文体是文字作品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样式。正确解读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体特征的规定性,需要随文体的不同来选择阅读方法、调整阅读策略。洪编教材有关文体常识分散于读中提示、课后作文练习以及综合学习与探究中,应用文示例等内容安排在附录里,这与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不同。“语文版”国标本按文体组织单元,进行各类文体的阅读技巧训练。从整套洪编教材看,文体意识主要是通过以写促读、读中评注来培养的,教材对文体阅读技能培养作了有益尝试。

1.洪编教材不同文体课文的编配及分布

从单元编排体例上看,七、八年级大多用主题来统帅课文合成单元,九年级则以阅读技法为主合成单元,单元内的文体意识不很明显。但从整套教材的阅读技能培养看,文体意识还是有所体现的,同类文体的阅读技能相对集中地训练,写实作品在前三个学期侧重记叙文、说明文,后三个学期侧重议论文;文学作品选文占66%,七、八年级侧重散文、诗歌,九年级加强了小说、增加了戏剧。

2.用诵读欣赏和课文评注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

“诵读欣赏”是洪编教材单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全套教材35个单元,有35次诵读欣赏,有利于诵读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这种阅读技能持之以恒的训练。诵读欣赏的内容有97段(首),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独白、对联、警语等等,其中古诗词有38首。这些不同文学体裁作品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不同文体的差异。

课文评注,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注读。整套教材的示范注读,每册两课,共有12课,对经典散文、短篇小说和诗歌标注读中提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还示范说明不同文体阅读技巧,从而帮助培养阅读技能。如对朱自清《春》、《绿》、《背景》的评注,对写景散文、写人散文的叙写顺序、层次和表达意图、表达方法、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都作了提示。再如对鲁迅作品《孔乙己》和《故乡》的评注,扣住小说的特点,抓住细节对人物的肖像刻画、心理描写、动作和语言的叙述进行了分析,对小说中情节的深刻含义以及环境描写所预示的变化也作了提示。教材对贺敬之和徐志摩的现代诗歌的评注,也紧扣文体特征,对诗歌《回延安》和《再别康桥》当中词语的锤炼、诗句的节奏、情感的表达、想象的再现、意象的概括、修辞的手法等等都作了赏析。

3.用以写促读的方法增强语文阅读中的文体意识

洪编教材中没有把文体知识单独排列出来,而是融入单元合成的“写作”或综合学习与探究,七、八年级教材中的“写作”把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注意点分在多个单元中以系列的形式介绍出来。九年级下册课本第一个综合学习与探究谈及戏剧剧本的写作,比较全面地探究剧本写作的注意点。写作技能的训练,也是文体阅读技能的训练。

阅读技能培养目标应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洪编教材对阅读技能的评价思想体现在九年级下册中的专题“我心中的语文”里。编者提示学生按照七至九年级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对语文基本技能进行分项评价,作自我检测评估,共列出22条分三个等级来衡量,其中涉及到阅读评价的有10条。这10条大致是从课外阅读总量、阅读情感态度、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技能养成四个方面评价阅读,这个评价标准有利于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阅读技能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笑霞.阅读教学心理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徐宗文,任范洪.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 方韬.从结构思想看“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的理论基础.江苏教育研究,1990(1).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兴趣 能力 培养 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多年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还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自然就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朗读、说话、概括、思维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更难。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就极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喜爱阅读

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下培养起来的,在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自觉地让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而忘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求。

阅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营造氛围。教师的范读和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老师有表情的范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语言并通过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强弱高低、节奏的长短快慢,将课文所表现的爱憎直接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如在讲授《匆匆》时,我们要反复揣摩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通过自身角色形象的范读和配音效果,优化了朗读过程,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共同感受,使学生既能领略作品高超的艺术和丰富情感,又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格力量,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还是靠自己的阅读实践。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朗读,不仅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地位,而且通过主动参与,将其内心视象转化为声音造型,使学生领略文章的调味气势和感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渐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因此,“朗读”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以往我们往往怕朗读会过多地占用时间,学生也多采用默读法,课文的意境,情调和语气读不出来,学生便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应首先调控自己的教学心理,依照不同教材内容、不同文体、不同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辨形、正音、释义的前提下,读通词句、读断句逗、读通思路。然后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使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以自身为主体的学习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教师从中加以指点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便会油然而生,其阅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加强精读训练,培养阅读习惯

长期的课堂教学经验证明:学生阅读能力只要通过科学的、适量的培养和训练会逐步形成的。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抓住精读这一环节,不断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深化训练,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精读不仅要求学生正确领会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和感彩,能够概括总结段落大意,掌握文章的脉络层次,同时还要能准确地归纳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根据这些要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训练的过程中,对重点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通过认读和速读使学生粗略掌握课文大意。第二遍,精读和细读,把握段落层次及篇章结构,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第三遍,边阅读,边思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感知不同文体、不同作者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但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读法,“授人以渔”。同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诱发质疑,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主动探索解疑和释疑,掌握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仅读懂吃透了,而且学生在阅读中反复琢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细读深思,全面掌握和理解了课文。虽然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较高的阅读方法,但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反复训练,加强指导,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批注法、圈点法、自读互议法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真正走进“读”的境界,他们便会兴趣骤增,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日进月长。

三、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自读能力

现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是面窄、量少,自读能力较低下。特别是农村小学尤为明显。而造成上述事实的主要因素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外,其直接的因素莫过于我们老师的干扰,唯恐学生的课外阅读冲击正课的学习,从而阻挡了孩子的课外阅读。们应该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内有限的时间和少量的训练是难以达到的,还要通过课外的广泛的阅读和积累才能形成。因此我们首先应提高认识、清除顾虑,其次选择部分书目在我们的指导下阅读。这样让学生有序阅读,不仅能使学生广泛涉猎,博览多闻,而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应变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定会在这其中有所提高。

针对课外阅读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有其趣味性、灵活性、独立性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兴趣爱好及语文水平等情况,尊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前提下,传授必要的阅读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摘抄法、圈点法、评注法、笔记法等常用的阅读方法。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需要举办故事会、摘抄汇报会等活动。由学生自己筹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教师从中加以指点和辅导。学生的阅读特长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自读语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正如同志所讲过的“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指导,注意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会充分发挥,潜心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会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0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高效、巧妙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掌握,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入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讲解,将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阅读文章时的能力,有意识进行阅读策略的教导,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个体,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的思想观念,逐步提升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例如: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文章的技巧,目的是快速、准确理解文章的大意。学生并不需要详细阅读全文,而是针对文章后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跳跃式阅读,既缩短了学生阅读时间,又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来源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阅读策略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阅读策略的应用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找到关键词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例如:“but、or”这些转折性词语,是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词汇。阅读技巧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还能增强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宽训练,让学生在最短的阅读时间内尽可能阅读更多的内容,找到关键信息,更快、更好、更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对应的地方,有利于学生进行答题。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练习 

增加阅读练习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教师可以将传统的阅读训练融入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多变的训练方式有助于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语音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让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进行阅读练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针对性、有目标地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由易到难进行阅读训练,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短篇的小阅读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例如,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寻找关键词,避免盲目阅读,将关键词在文章中标注出来,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标注,然后将关键信息整理到草稿纸上,文章的主旨和大意也就一目了然。在不断进行训练后,学生寻找关键词的能力会有显著提升,接下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教师在阅读练习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例如,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听说结合等方式,兼顾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培养。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可以让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思维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 

课堂上的阅读训练是有限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起来课下的时间,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阅读材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材中的课文选题较为丰富,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适合教师作为阅读训练的首选资料。许多教师忽略了对教材中的课文的利用,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和主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其次,由于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兴趣较为广泛,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话题的确认来寻找适合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例如教师在“Halloween”这个单元进行讲解时,发现学生对国外的鬼节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视频、图片等内容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讲万圣节的文章,通过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这样做既抓住了学生所感兴趣的地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兴趣学习中培养阅读的习惯,掌握阅读的技巧,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可谓是一举多得。有针对性地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是相当有必要的,阅读资源的丰富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感知阅读的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喜爱阅读的积极性。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1篇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与重要因素。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小学生由于刚刚开始学习英语,所学知识内容有限,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不利于一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长期训练中不断养成。首先,学生自觉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原动力,语言学习必须提高复现率,持之以恒才能进步与提高。所以,让学生每天坚持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觉进行阅读,养成习惯。其次,为了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要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限定时间反复训练,并对完成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也养成了好的习惯。再次,思考阅读也至关重要。指导学生阅读时树立整体考虑问题的思想,在专心阅读的基础上发展思维,边读边想,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习惯。

二、 分年段进行阅读训练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⑴能看图识字;⑵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⑶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⑴能认读所学词语;⑵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词;⑶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⑷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⑸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⑹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根据课标我认为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实施分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

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这种师生互动型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

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之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

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的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起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的。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

三、课内阅读的合理运用

课内英语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渠道,是一个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但不能死用教材,照本宣科,把课文教死了,应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阅读与训练是无法分割的。优化组合各种方式的训练,往往能有效地指导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从而读活课文,逐步培养共同阅读策略。

第一:在自探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去找藏在文中的答案。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二: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环节。不仅要通读课文,还要读懂课文;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以任务促读,(下转第13页)(上接第11页)

正好符合了精读的要求,能使学生的阅读思维更加活跃,有效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第三:在精读课文之后,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可小组进行的表演加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表演来直观再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速读,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按时间或数量认读课文,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也可以为以后的阅读学习做个铺垫。

四、充分发挥老师的辅导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理解是前提,操作是手段,记忆和使用才是目的。阅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抓住两头。特别是对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从心理上、理解技巧上关照指点他们,逐渐消除他们对阅读的畏惧心理。另外教师应创设出一个友好的气氛,通过听取、接受学生们的意见和想法而取得信任。不论学生有什么问题都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样学生会感到轻松、有信心,确信而不窘迫,从而也就吸引了他们去学习、去阅读。

五、渗透异国文化,拓展阅读空间,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贫困山区语文教学;小学阅读能力培养;贫困山区小学教育

通过改革贫困山区的小学语文阅读培养,能切实推动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为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促使实现自身全面综合的素质化发展提供了帮助。不仅如此,以阅读培养方面入手,开展对贫困山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动了深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为现代教育思想在贫困山区教学体系中的渗透开辟了新的道路,满足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调整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结构调整,为建设新时期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封闭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思想,是制约其阅读培养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贫困山区语文教师缺乏对小学阅读能力价值的正确认识,轻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意义,长期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灌输学生阅读技巧的行为,不仅不能达到对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反而更容易刺激学生产生任务完成式的不良阅读心理,影响阅读教学开展。不仅如此,整体语文基础较差的情况也是制约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教学环境中,贫困山区小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都是不完善的,大大加深了他们的阅读理解难度,阻碍了其阅读学习的深入。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大受打击,从而表现出厌恶情绪甚至想要放弃阅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贫困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建设。

二、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

1.树立阅读培养意识,加强基础知识巩固

树立山区小学语文教师重视阅读培养的教学意识,才能真正开展对于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首先要积极组织山区语文教师进城学习,接触现代化教育环境,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强化其进行素质教育、综合教学的培养观念。其次,要督促教师树立教学改革意识,促使其自觉调整教学方案,革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发展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最后,不能忽视教师实事求是的教学发展观培养,引导其充分考虑阅读教学发展与贫困山区教学现状、学生学习能力构成的充分结合,为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效果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语文基础水平对于阅读培养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实践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拓展,不断丰富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在教育其掌握基本阅读方法的同时,引导其进行基本的阅读分析,为完善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2.丰富阅读教学方法,革新阅读培养模式

从根本入手改变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保障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要充分结合小学语文时代性发展的新要求,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落后的语文教学培养模式,以综合性教学、素质化教学为基本,构建现代化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结合山区教学环境,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深化学生阅读感受的同时,强效巩固其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运用,切实提高阅读培养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阅读问答,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学生关注,引导学生在问答参与过程中拓展学习思维,培养其分析阅读内容、凝练文章中心的阅读学习思路,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入多样的语文阅读训练方法,交叉运用精读、泛读、通读等阅读训练形式,调整阅读培养的训练结构,完善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体系。最后,教师在选择阅读训练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的结合为筛选依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加强培养贫困山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贫困山区的教学现状,积极引导山区语文教师树立阅读培养的教育意识,加强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教学,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推动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培养教学模式的革新,就能有效地促进贫困山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切实提高贫困山区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1期.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3篇

一、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目的

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促成大量的语言输入,而大量的语言输入又能有效地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并能以直接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当然听、说、读、写要全面兼顾,整体训练,才能既达到阅读的教学目的,又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以后高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1、寻求乐趣。阅读是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如果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愿意阅读。

2、撷取信息。一般说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期望获得新信息。小学英语阅读应当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新信息(知识、资讯、故事情节、问题等),这样的阅读活动学生才会乐于参与。

3、巩固语法。小学英语阅读应让学生在适量课外阅读中巩固已学的语法现象,达到增强英语语感的目的。

4、扩大词汇量。英语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渐摆脱实物教具和图片的帮助,利用抽象思维,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扩大英语词汇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训练面。

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几个策略

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后,在小学高年级还可以尝试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略读和跳读等,使学生学会依据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

1.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低段学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

2.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针对中高段学生的。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以牛津英语6B Unit 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A部分为例:

1、质疑――导读。在规定的时间内,粗略阅读整个对话或段落,教师在学生读前提出一些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对全篇有整体感知,并且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了解周末两天的活动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afternoon?(2)What is David going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

2、任务――精读。精读课文是一节课最关键的环节,要求细读课文,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点等。在精读时,可设置一些检查的题目。如在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精读过程中我又设计了两个问题:

(1)Where are they going to see a Beijing opera?

(2)What is David going to play?

3、比赛――速读。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一项不可缺少的任务,作为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很必要。利用比赛的方式按时间、按数量认读课文,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三、小学英语阅读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掌握一些科学性的阅读训练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就必须在训练中遵循几个原则,实现有效训练。一般来说,阅读训练应该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对阅读是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要注意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适当变换,使阅读教学经常保持新鲜感。

2、实践性原则。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要创设必要条件,让学生进行正确的大量阅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设计活动时要注意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相结合,尽可能扩大学生活动的参与面。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4篇

一、明确阅读目的,提高主动自读能力

目的明确是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也是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前提条件。带着明确的阅读目的,让学生主动自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自读”是学生感知、理解课文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通过“自读”课可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具体能力:认读能力――辨识生字、学习新词的能力;理解能力――审题、辨体以及探究文章的能力;质疑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评价文章的能力。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攻方向。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自读能力,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以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

二、加强课外阅读,拓宽丰富知识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教师应该对课外阅读提出较宽松的建议,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时体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原则。教师可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领悟经由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介绍给同学们分享,展开讨论。独立思考是学习的灵魂,表达主体应该是学生,这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同时,教师自己也要有广泛的阅读情趣,比学生先走一步,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学生推荐各类好的作品。

三、培养阅读的概括力和思维品质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阅读过程的主要心理活动是思维,因此,培养阅读能力首先培养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最基本特征是概括,即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所以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概括能力。概括是极重要的思维能力。

四、阅读技能的训练

义教教材继承了过去教材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克服了过去使用的多种教材或左或右的缺点,较为科学合理地处理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在重视阅读能力训练和阅读习惯上显得更为直接,明确和适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阅读能力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五、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种比较典型的:

1.文本阅读与电子读物相结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将电子读物与文本学习有机结合,避免学生选择的盲目性。

2.以说话训练促进阅读:学生都存在表现欲望,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课前5―10分钟进行说话训练,由学生自己介绍课外读过的文章。实施这种方法,可以做到动脑、动口有机结合,成功地提高全班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促进了知识的交流,巩固和扩大了课内所学的内容,激活了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

3.阅读与编辑相辅相成,以编促读:读和写,两者如能相互促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编辑,就是让学生做主人在班级中办《手抄报》。这种利用编报促进写作,而写作又促进学生广泛阅读的方法,使学生有了施展才华、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小学生阅读培训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阅读策略 策略培训 课堂教学

1.引言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Johnson &Johnson,1998:333)。Anderson(2004)把24项具体的阅读策略归为三大类:认知阅读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补偿阅读策略。略读、跳读、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策略是认知阅读策略中常见的四项具体策略。阅读策略培训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自己设定阅读目标并为此采用相应阅读策略的独立的流利的阅读者”(Silberstein,2000:12),“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找出并运用阅读策略来处理阅读材料的意识”(Nuttall2002:37)。

国外培训研究主张显性的训练方式(explicit training),即学生被告知策略使用的价值,训练的原则、目的及预期效果等。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者们提出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外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Cohen,1998)。国内对阅读策略的研究刚刚起步,且多是比较优、差学习者使用阅读策略差异及与阅读成绩关系等的描述性研究(例如,刘丹丹,2002;刘亦春,2002;杨小虎,张文鹏,2002)。孟悦(2004)以沈阳体育学院2001级两个英语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英语阅读策略训练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以民办院校学生为对象的策略训练及其效果的实证性研究还不多见。

2.研究方法

2.1研究问题

本文试图验证将课堂阅读策略训练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民办院校的学生。本研究涉及以下三个问题:(1)课堂阅读策略训练对于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效?(2)策略训练对民办院校学生不同类型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3)策略训练对民办院校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会产生直接影响?

2.2研究对象

参加该项研究的对象为江苏某民办学院数学系大学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不接受培训,只参加培训前后两次阅读水平测试。英语课由同一位教师承担,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相同。

2.3研究过程

策略教学在开学初进行,持续8周,分3个阶段。策略教学采取显性训练方式并与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3》讲授有机结合,主要利用每单元处理课文的时间进行。在第一阶段,教师讲解并演示策略,详细阐述策略教学的意义及训练计划,各项具体策略的使用价值、用法和场合。首先,教师根据课文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报告其思维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最后,教师引出相关策略,介绍该策略的定义,结合问题演示该策略的用法,显示其实用价值。教师通过上述方式向学生介绍本研究涉及到的四项阅读策略:略读、跳读、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策略。该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学习阅读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第二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强化练习使用策略。教师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着重训练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遇到短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或某些细节推断下文的发展趋势及结局;遇到科技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大小标题并对文章主题、结构和大意作出预测。这是一种非结论性的问题,应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必在意对错。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遇到的新信息阅读者会不断更新自己的图式结构。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文章,查找人名、地名、数字、日期等细节,或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含义及代词指代对象等。该阶段教师应注重对策略应用的分析并及时反馈给阅读者,以便使其明白何时何处怎样使用某项具体的阅读策略。在第三阶段,学生独立练习使用策略来完成新的学习任务,提高其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该阶段教师在布置完学习任务以后主要起到监控作用,帮助学生解决在独立使用阅读策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个别运用策略有困难的学生可给予单独辅导。

2.4研究材料

A、B卷各有3篇阅读理解文章,共计15道阅读测试题。所有文章均选自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中的阅读理解部分。A卷阅读总词量为1641个词,B卷阅读总词量为1523个词。参照马德高、张兆刚(2003:21)对CET4阅读理解试题的阅读技能检测点的归类方法,本研究将这15道多项选择题分为1道主旨题(main idea questions)、9道事实和细节题(factual or detailed questions)、3道综合性推理题(global inference questions)和2道推测词义题(lexical inference questions)。主旨题和细节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心大意,从文章中找出某些具体内容和细节等浅层理解能力;综合性推理和推测词义题考查学生推断作者观点、意图或词义、代词指代对象等深层理解的能力。

2.5数据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通过阅读水平测试的途径来收集数据。培训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同时进行了受训前阅读水平测试(A卷)。策略训练结束时,两班又同时进行B卷的测试以对比阅读策略教学的效果。测试开始前,教师要求受试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阅读任务及测试题目,同时在试卷上填写完成测试的时间以对比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影响。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试卷194份,其中实验班98份,对照班96份(对照班有一名学生未参加B卷测试)。阅读理解每答对一题得1分,每位受试的两次分数按照主旨题、事实和细节题、综合性推理题和推测词义题分别统计。此外,将A、B卷的总词数分别除以每位学生完成测试相对应的时间(以分为单位)得出其阅读速度。笔者利用SPSS11.5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出其平均值、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3.结果与讨论

3.1策略训练对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

表1报告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阅读理解水平测试的统计分析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训前两组学生在整体阅读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327>.05),而训后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显著(p=.014

3.2策略训练对学生做不同阅读理解题的能力的影响

表2列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次测试四种题型各自的平均分、标准差及两种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受训后四种题目得分都有所提高(+.22,+.63,+1.22,+.62),且前后成绩差异显著(p=.021,p=.041,p=.018,p=.024)。对照组学生在主旨题、细节题和词义题方面均有所提高(+.13,+.77,+.21),推理题成绩反而有所下降(-1.27)。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学生除在细节题方面明显进步以外(p=.007),处理主旨题和词义题的能力未见显著性提高(p=.159,p=.886>.05)。该结果表明,课堂阅读策略教学使得实验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进行综合性推理及推测词义的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综合性推理能力提高最为显著,而其查找细节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教学,学生查找细节的能力因而显著增强,但是其综合性推理的能力却下降了。笔者分析这可能与B卷推理题难度偏大有关,但同时参加测试的实验班还是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证明了策略教学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进行综合推理的能力影响最大。

3.3策略训练对学生阅读流利性的影响

表3描述了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及组间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对比情况。实验组的平均阅读速度提高了0.91个词汇,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这种进步具有显著性(p=.048.05),而训后实验组的阅读速度则大大超过对照组(p=.001)。该结果表明课堂阅读策略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笔者预期对照班速度会略有提高,但数据显示其速度下降。据表2分析,笔者认为有可能是B卷题目对综合性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而对照班学生未经系统训练,故表现较差。

表3 实验组、对照组组内及组间阅读理解流利性的对比情况

4.结语

4.1结果及意义

(1)在民办院校环境下,课堂阅读策略教学尤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阅读英语材料的信心,有利于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2)除了查找细节的能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以外,课堂阅读策略教学使得实验组学生把握文章主旨、进行综合性推理及推测词义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进行综合性推理能力的提高最为明显。这表明民办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这些方面的训练,特别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并进行综合性推理的能力有待提高。(3)接受课堂阅读策略教学的学生阅读速度显著提高。上述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民办院校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性。英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授阅读策略,帮助起点较低的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最终使其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4.2问题及思考

在该实证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1)很多研究在培训前后采用同一套试题,这是一种测试可信度的较为常见的形式。(Song,1998;Selinger & Shohamy,1998),如孟悦(2004)以沈阳体育学院两个英语班学生为对象做的实证研究。但是,笔者认为尽管相隔一段时间,学生仍会对部分题目特别是细节题留有印象,因而同一套试题的两次测试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其水平的变化。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四级题库中选编了A、B两套测试卷,但是很难控制词汇量和试题难度。希望研究者今后能够利用先进的软件编制出比较理想的测试卷。(2)本研究未采用问卷调查,主要考虑到问卷只能提供描述性的数据而且问卷调查结果还有效度问题(文秋芳,2004)。但笔者发现统计数据只是显示了整体的趋势,并不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建议以后在测试后立即采用访谈方式要求学生报告策略使用情况,这会有助于结果的分析。(3)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变量难以控制。学生个体差异巨大,除了性别、生源地、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接受策略培训的效果。教师变量也应考虑在内,教师的水平、经验甚至授课时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如何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效地控制变量,如何解释诸多变量对阅读策略训练结果的影响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 and Strateg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3]Johnson,K & Johnson,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N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4]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5]Seliger,H.W.&Sc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Silberstein,S.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7]Song,M.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in an Ongoing EFL University Reading Classroom[J].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8,(8):41-54.

[8]刘丹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2,(6):13-18.

[9]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2,(3):24-29.

[10]马德高,张兆刚.大学英语考试题型透析与历年真题精解[M].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11]孟悦.大学英语阅读训练策略的实验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