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

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管理企业发展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管理者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系统管理知识对管理者后续对知识的研究分析和运用而言至关重要。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新型研究性管理模式理论,对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进行集中处理、组织创新,运用知识资产管理模式最大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产生前提在于当前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顺利,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理解,从不同角度出发解释知识管理,认为其核心要义在于综合运用知识,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共享、增值等手段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户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提高。在知识管理被独立提出之前,企业内部已经初步建立不同知识系统以方便决策和管理,但由于知识系统的建立目标不一,分散性较强,缺乏知识管理的整体性,实效性有待提高。由于当前大数据发展势头迅猛,相关专家和知识系统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数据信息资源反倒难以进行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大多数隐性知识存在于相关专家的脑海中,为了发现专家并令其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和适当的培育环境。与此同时,全面发展的大数据在综合交融多重学科知识方面和较强的可视化优势也使得用户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更加迅速准确。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一)市场需求获取

时代在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故企业开始寻求“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创新。因此,市场需求的获得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之下,运用大数据对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挖掘和转化,使企业发展更适应市场需求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由于大数据对于信息挖掘的聚类性强,以不同群体为分化点,有侧重地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赚取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将商业价值最大化。将客户群体精准细化,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新的客户群体且最大程度减少现有客户流失是不可忽略的一大环节。就发展客户而言,大数据能够精准分析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生活习惯变化等,从而更好地在目标市场进行潜在客户的挖掘和开发,以更加符合其购买需求的新产品来吸纳和拓展客户群体。

(二)大数据资源开发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据资源支撑,而企业对于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庞大的、参差不齐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管理和分享的动态过程。企业在发展数据集成时往往运用物理手段和逻辑手段将企业多重的、层次结构不一的、分散性较强的数据资源进行只能整合,避免信息独立问题的出现,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不可避免地会有混乱、重复和废弃的数据不断叠加在一起的熵增现象,数据集成的需求迫在眉睫。数据资源整合对于不同信息系统而言起到了一个连结共通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企业发展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考验也在增加,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知识经济下不断增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产品需求变化加快,对企业发展而言把握这项发展契机至关重要。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时,可以通过知识流的形式促进不同主体和环境的切合程度,实现企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企业高速发展的目的。

(三)知识检索与数据挖掘

随着大数据资源整合以及知识组织系统逐渐发展成熟,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开始考虑和重视个体个性化知识检索需求。企业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管理和共享,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发展知识组织系统,实现知识检索能够加速企业创新和发展。只有通过企业提供的知识导航和检索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检索,更好地问有此类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完备更具个性的知识检索服务,同时也符合企业最大程度发展创新的需求。由于数据库资源庞大、知识检索涉及范围宽泛,人工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行不通的,因此对于数据挖掘工具和知识发现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作最优化选择。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一)资源容器建设

企业发展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源是十分庞大的,如何快速获取和掌握市场需求导向、用户购买模式和倾向、同类产品竞争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等其他资源信息是关键,切实掌握筛选数据资源能够使企业在数据支撑下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科学跟进后续研究计划的实施。当前企业发展的大数据趋势使然,只有深入接触并高效发展知识管理策略,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被淘汰。建立良好的业务管理模式有三点:建立健全以市场创新为根本要义的知识网络;基于优化开发流程的知识管理系统;升级完备以先进开发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机制。该机制的运行不仅能够筛选各类有效数据信息,还能够对企业所需资源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替换,使企业在资源共享中形成自身的资源库,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和发展。

(二)技术升级保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共享,知识检索导航、数据知识挖掘工具等均应当与知识管理保持一致,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创新平台协调合作、获取支持。当然,基于对企业发展情况不一的考量,例如不对等的资金规模差异等,企业对于上述情况的掌控并不需要全面性调整,也可通过协同发展的方式与相关科研机构、政府等展开合作,达到协同互补的效果。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这一方面自主研发的成本投入,还能够深入运用知识管理和共享获取所需资源数据信息。此外,企业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模式后如何高效实施相关知识管理策略也相当关键。

(三)管理系统改进

企业管理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是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二便是知识管理。在原始的管理模式中,由个人决策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一个企业的发展单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是由一个掌握公司实际情况的组织来实现的。这些功能的实现基于大数据管理,实现“全数据化”的精细业务开发模式。但因为企业所现有的信息数据十分匮乏,且原始的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里,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之一就是其所搜集到的资源。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打破原有模式,给予原有的知识管理体系,引入个性化信息检索,跨数据库链接等来促使其对知识组织系统的开放机制的接近程度的提高。

四、结论

本篇论文主要从企业在发展中所关注研究的问题着手,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基于对大数据资源的更深一步进行开发的前提下,将市场的需求视为落脚点,借助高新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性质的协同创新方式来对执行这种模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层讨论。在现代的生产及生活当中,信息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没有做好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同时还面临着大数据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引人发省的问题。技术的存在是因人而起的,同时也是服务于人的,这点显而易见,但大数据并非一个冰冷、机械化的世界,它无法完全替代人们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促进自我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提高对其所作用及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在知识型的社会,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规避大数据鸿沟现象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与此同时,要怀着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无法比及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郭亚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7)

[2]张平.构建企业数据战略—访SAP公司大数据专家卢东明[J].企业管理,2013(6)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管理企业发展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管理者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系统管理知识对管理者后续对知识的研究分析和运用而言至关重要。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新型研究性管理模式理论,对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进行集中处理、组织创新,运用知识资产管理模式最大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产生前提在于当前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顺利,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理解,从不同角度出发解释知识管理,认为其核心要义在于综合运用知识,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共享、增值等手段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户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提高。在知识管理被独立提出之前,企业内部已经初步建立不同知识系统以方便决策和管理,但由于知识系统的建立目标不一,分散性较强,缺乏知识管理的整体性,实效性有待提高。由于当前大数据发展势头迅猛,相关专家和知识系统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数据信息资源反倒难以进行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大多数隐性知识存在于相关专家的脑海中,为了发现专家并令其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和适当的培育环境。与此同时,全面发展的大数据在综合交融多重学科知识方面和较强的可视化优势也使得用户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更加迅速准确。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一)市场需求获取

时代在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故企业开始寻求“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创新。因此,市场需求的获得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之下,运用大数据对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挖掘和转化,使企业发展更适应市场需求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由于大数据对于信息挖掘的聚类性强,以不同群体为分化点,有侧重地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赚取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将商业价值最大化。将客户群体精准细化,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新的客户群体且最大程度减少现有客户流失是不可忽略的一大环节。就发展客户而言,大数据能够精准分析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生活习惯变化等,从而更好地在目标市场进行潜在客户的挖掘和开发,以更加符合其购买需求的新产品来吸纳和拓展客户群体。

(二)大数据资源开发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据资源支撑,而企业对于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庞大的、参差不齐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管理和分享的动态过程。企业在发展数据集成时往往运用物理手段和逻辑手段将企业多重的、层次结构不一的、分散性较强的数据资源进行只能整合,避免信息独立问题的出现,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不可避免地会有混乱、重复和废弃的数据不断叠加在一起的熵增现象,数据集成的需求迫在眉睫。数据资源整合对于不同信息系统而言起到了一个连结共通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企业发展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考验也在增加,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知识经济下不断增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产品需求变化加快,对企业发展而言把握这项发展契机至关重要。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时,可以通过知识流的形式促进不同主体和环境的切合程度,实现企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企业高速发展的目的。

(三)知识检索与数据挖掘

随着大数据资源整合以及知识组织系统逐渐发展成熟,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开始考虑和重视个体个性化知识检索需求。企业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管理和共享,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发展知识组织系统,实现知识检索能够加速企业创新和发展。只有通过企业提供的知识导航和检索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检索,更好地问有此类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完备更具个性的知识检索服务,同时也符合企业最大程度发展创新的需求。由于数据库资源庞大、知识检索涉及范围宽泛,人工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行不通的,因此对于数据挖掘工具和知识发现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作最优化选择。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一)资源容器建设

企业发展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源是十分庞大的,如何快速获取和掌握市场需求导向、用户购买模式和倾向、同类产品竞争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等其他资源信息是关键,切实掌握筛选数据资源能够使企业在数据支撑下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科学跟进后续研究计划的实施。当前企业发展的大数据趋势使然,只有深入接触并高效发展知识管理策略,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被淘汰。建立良好的业务管理模式有三点:建立健全以市场创新为根本要义的知识网络;基于优化开发流程的知识管理系统;升级完备以先进开发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机制。该机制的运行不仅能够筛选各类有效数据信息,还能够对企业所需资源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替换,使企业在资源共享中形成自身的资源库,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和发展。

(二)技术升级保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共享,知识检索导航、数据知识挖掘工具等均应当与知识管理保持一致,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创新平台协调合作、获取支持。当然,基于对企业发展情况不一的考量,例如不对等的资金规模差异等,企业对于上述情况的掌控并不需要全面性调整,也可通过协同发展的方式与相关科研机构、政府等展开合作,达到协同互补的效果。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这一方面自主研发的成本投入,还能够深入运用知识管理和共享获取所需资源数据信息。此外,企业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模式后如何高效实施相关知识管理策略也相当关键。

(三)管理系统改进

企业管理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是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二便是知识管理。在原始的管理模式中,由个人决策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一个企业的发展单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是由一个掌握公司实际情况的组织来实现的。这些功能的实现基于大数据管理,实现“全数据化”的精细业务开发模式。但因为企业所现有的信息数据十分匮乏,且原始的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里,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之一就是其所搜集到的资源。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打破原有模式,给予原有的知识管理体系,引入个性化信息检索,跨数据库链接等来促使其对知识组织系统的开放机制的接近程度的提高。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04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132-02

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属于一个全新课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被商业组织所认可。在所有组织内已经普遍运用计算机时,知识管理的相关技术才被广泛讨论。它具有迅速扩展的特点,作为组织进行管理的工具,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现在它已成为国际上较大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涉及到20多个领域和技术。管理者也逐渐了解到知识管理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学习与应用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如今人们对于它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使用和实施还存在一定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更多人及组织了解知识管理和其相关的技术方法,本文将对于知识管理进行简单介绍;同时,对现有最新最流行的相关知识管理方法以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1 简 介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访问更加频繁,大量数据可以被广泛使用,并且人们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事实上,所有工作的完成都是以知识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是知识与知识使用效率的竞争。因此,知识管理对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组织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应该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若很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方法,组织一定会在战略商业行为中取得成功。

2 知识管理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充分利用知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知识管理关注如获取知识、创建知识、知识共享和文化与技术基础的过程。

3 知识管理的目的

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员工在组织内的能力和他在整个团队中知识的影响力,提升整个组织的性能和效率。这会形成一个知识能动文化和知识共享的组织结构。同时,其相关的技术方法在许多领域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例如,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认知科学、技术写作、文档管理、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和电子出版技术等。

4 知识管理的价值

放眼当下的市场,通过观察不难看出最有价值的公司往往是那些知识创新驱动的,即知识驱动。知识管理可以给组织带来至少5方面的价值:鼓励创新;完善决策;减少回复时间,改善客户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推广,增加收入;认可并奖励员工利用知识来提高他们在组织内的自我认同感。因此,知识管理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5 知识管理的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即组织中理论认知和实践知识管理相结合。它使大量信息转化为知识成为可能,无需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就可以将人与知识连接起来。个人或组织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来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知识,使知识更实用并且有效,最后在工作中运用所得的这些知识。一般知识管理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存储库技术、智能助理和群件技术。对于公司来说,选择适当的知识管理方法非常重要。

5.1 知识发现技术(Knowledge Discovery Technology)

对组织内部各种数据与信息的获取、并将这些信息组织成有用的知识可称为知识发现技术。知识发现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组织现有数据基础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它可以使这些数据更加具有实用性,而不仅仅只是一个个的死数据。

图1为知识发现技术的过程。由Fayyad, Piatetsky-Shapiro和Smyth于1996年提出。图片从底部到顶部显示出原始数据如何一步步变成有用的知识。

5.2 知识存储库技术(Knowledge Repository Technology)

知识存储库技术好比置身于一个巨大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员,他可以将大量的书籍、文章、期刊进行分类;同时,可以选择信息和数据,自动更新数据库,根据组织特点来优化数据库的结构。知识存储技术通常包含知识库存和知识地图等。这是一个包含员工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系统。同时该系统可以定制不同信息或数据的订单,通过组织和用户偏好的需求进行设计(见图2)。

5.3 智能助理技术(Intelligent Assistant Technology)

智能助理技术对于处理大量数据信息和知识非常有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可以应用于一系列关于用户操作的订单或者指定的程序。智能助理技术通常可以从用户中得到任务和命令,并熟练应对任务和秩序,以完成任务。智能助理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首先,确认给定的任务;其次,评估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个任务;最后,采取方法来完成这项任务。图3描述了最常见的智能助理技术的工作过程

5.4 群件技术(Groupware)

群件技术是一个整体协作、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联合工作的工具系统。它是在员工和任务中提供即时的、全面信息的一个阶段。该技术可以将文件数据功能、信息传输系统和交互系统相结合来帮助员工和整个组织改进并应用知识管理。此技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远距离的讨论,它可以应用在网络会议系统、论坛、电子邮件和即时群消息。图4是一些可被归类为群件技术的方法。

以上是知识管理技术的4个分类。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快信息和数据搜索速度、组织现有和未来的信息、提高对超载信息的处理和增进知识传播,以更好地进行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

6 使用知识管理方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有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技术方法对组织中知识管理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的技术在使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人类如何与机器和谐工作。组织在使用知识管理技术时,必须注意两个关键的问题。首先,管理层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于组织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技术。第一步,要了解信息搜索、信息连接和信息共享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步,对所有员工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喜好并询问他们提出的建议。第三步,在收集所需的信息后,管理层将决定最适合组织的技术。决策者必须确保新实施的技术将有助于实现当前的组织目标,并且不会在实验期造成任何麻烦。否则它满足不了快速知识共享、知识传递和知识处理的设计目的。其次,因为人与技术的合作一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技术的使用,组织必须预留下实验期的时间。但是当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在技术和人之间有了冲突,组织决策者必须把人作为首位。否则只会浪费所有的时间和努力,知识管理在组织中也将不会成功。

知识管理技术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全面的系统,需要时间来测试是否可行。面对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决策者必须有耐心,而且懂得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7 结 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知识管理方法作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知识管理技术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提高业务性能和效率的角度来看,知识管理技术在企业管理中是必要的。在工作中如果没有它,整个系统就会崩溃。此外,知识管理技术能够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知识面,扩大视野,提高效率,增强人的整体性能和个人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大勇.和谐政府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2]李延胜.泰科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王澜.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在A公司售后工程师绩效考核改革中的应用[D].厦门:厦门大学,2008.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明确了知识管理的概念,了解了现状和改善方向,现在我们来谈一谈知识管理的改善路径和工具。

如前文所言,目前不管内外资企业,在这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很少,笔者作为培训师几年来在这个方面多了些研究功夫,又作为咨询方在操盘企业销售管理时做了不少专项实践,此处罗列以下心得供同行指正:

第一步:完善组织结构。

反思一下,为什么企业有财务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保安经理……就没有知识管理的负责机构?

结构决定功能,真的重视这件事,就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

1. 机构设立的必要性说明:

考虑专门的机构和职位负责这项工作——此事涉及对公司各区域部门人员的调派和指令,还有大量的文字整理、编撰、培训、宣贯、执行、跟踪工作内容,必须有专人专门机构以项目管理的流程去推进,刚开始工作量不饱满可让总部人员兼任,工作量满负荷后必须专人主持。

2. 部门/岗位工作内容(后文会有详细的解释,此处仅罗列概念)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自上而上收集一线人员经验,发动激励/管理所有一线人员以投稿、案例、课件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智慧分享和贡献。

设立并不断更新升级知识产品的选题模型。

对一线人员经验的编撰、校正、选录、编辑,并按知识管理的选题模型进行分类整理、更新。

知识产品的下发、宣贯。

对知识产品分为:培训内容(要求员接受培训)、工具内容(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并对照执行)、管理内容(强制要求相关人员执行)。三个级别进行贯彻,对员工的培训情况、熟练掌握程度、执行进度和结果进行追踪/评估/检讨/奖罚。为最终贯彻结果负责。

3. 部门岗位设置要求:

岗位归属:可以单独成立部门(叫知识管理经理),也可以归教育训练部门的新增功能。

岗位人员要求:

素质要求: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资历&技能要求:对归口的部门有3-5年执行&管理经验(如:A经理负责进行营销口知识管理,那么A最好是有3-5年大区销售经理的工作经验——一个资深大区经理更了解哪些东西是有效的知识经验,而且有一定资历和威信,便于他和各区域人员的沟通)。

说明:

1. 建议企业的知识管理先从营销版块做起,形成产品和经验之后再全面推广。

2. 知识管理经理关键能力是专业功底,文字表达整理能力欠缺,可以文职助理来弥补。

3. 部门编制可大可小,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管理的深度及工作量决定,但为确保质量,不同的功能口(营销口、生产口、财务口)最好安排有该项业务经验的人员做知识管理工作,也可考虑以专职知识管理经理(负责营销版块知识管理),带领兼职知识管理专员(生产口、财务口,这方面的工作量相对小,可以让相应部门资深员工兼任)的形式。

第二步:自上而上技巧经验收集的流程启动实施、品控和管理。

一线人员是扛枪的,不是动笔的,他们会干不会总结。

刚开始让一线人员贡献经验,他们报上来的东西让你哭笑不得——做好思想准备,他们刚开始报上来的东西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空话一堆,你越看越头疼。常见以下几个“特点”:

a) 神智不清:业务人员表达能力差,当区主管对这件事又不上心,结果报上来的技巧和经验,总部的人看不懂。

案例10:

一个厨具小家电导购员上报的技巧:“我要用气球做载体留住顾客,产生销售,实现业绩”。

点评:

这段话每个字我都懂,但整段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不懂——实际上这个导购员的意思是:“他发现不少买厨具的主妇逛商场都带着小孩,他就在推销的时候带上气球,见到这样的客户他先给小孩个气球,小孩一高兴拉着气球不走了,他不走,他妈就走不了,我就有推销机会……”。

b) 官话连篇:

案例11:

区域经理会给你报上来所谓的业务技巧:“管理经销商关键是要搞好客情,要帮他创造利润……”。

点评:

这不是废话吗?大道理谁都懂,这还用你讲吗?问题是你要用什么动作来提高经销商利润?用什么动作提高客情?不用讲的太系统,讲一两点心得,哪怕讲你自己的案例也行——知识管理经理可以帮你提炼成理论。

c) 拿常识当技巧:

案例12:

“我给店主算清楚卖我一箱啤酒能赚多少钱,他就进货了,所以还是要算清利润故事”。

点评:刚开始总部收上来的一线技巧会有大量的类似这样常识性的技巧,白白增加工作量,没多少价值。

d) 总结错误的技巧:

案例13:

有终端业务员总结:“我告诉店主,只要你进货,卖不动算我的,包在我身上”。

点评:

上帝,店主其实最怕听这种话,听着就像骗子,而且将来万一卖不动,你一个业务员怎么“卖不动算我的”,你自己买回去吗?

以上情况并不是常人听闻,都是我在操作这个项目时实际发生的,问题并不在一线,他们本来就不是专业搞文字的,总结能力有限,一线经验的贡献质量完全在于知识管理经理的引导。

1、培训:刚开始要在公司的行销月会上进行点评,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有效的一线经验,最好以范例形式让大家体会清晰。

案例14:

某业务经理总结的有效技巧。

我和新经销商合作,刚开始他积极性不高,我前一个月也没干别的,就是带着办事处的业务员和他的司机天天一起帮他出去卖高价产品(这个产品经销商利润高),每天每周每个月我都向他汇报:“本期我帮你卖了多少高价产品,给你赚了多少钱,如果你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比如给你的人定清楚高价产品的提成和基本销量任务、网点开发任务量……,我预计这个产品一旦推起来,铺货网点达到一千个,你到明年旺季一个月可以卖多少……”。一个月下来,经销商看到我真的在帮他赚钱,配合度大不一样了……。

点评:

这个技巧不系统,也没什么理论高度,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可复制性。

2、 激励和引导

a) 物质奖励

前期一线经验总结以正激励为主,不要处罚,免生逆反情绪,可以考虑用“技巧总结大比武”、“智多星排名”的方法予以奖励。

尤其是不要给下面定每月必须贡献多少技巧的死任务——一线人员的主业还是销量,不要把“运动扩大化”——大家不卖货都去写“文章”了。

b) 精神鼓励

每月月会给大家公布上月技巧总结的精选通告,通告上每一条技巧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将来会出现在公司的教材上“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c) 培训引导

每月月会上向大家重点培训和宣讲优秀的技巧和案例。让大家真正感到这个东西实用、有用、能解决问题——你放心,各区域经理会迫不及待的拿U盘要拷你的东西。

d) 现场激发

可以在公司的营销月会上发起案例大比武的活动。

案例15:

笔者在某公司营销月会上举办的“你想挑战吗?”活动实景:

佛山区的经理提出他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哪个客户出了什么事……”。请全体人员上台讲——假如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怎么办?怎么解决……?最后佛山的经理向大家公布,我作为当事人是怎么解决的,非常感谢兄弟区域给我出谋划策……。

思考:

销售人员个个一肚子鬼点子,个个都有好胜心,只要台上出的案例跟他的实际工作贴进(而且今天在佛山发生的案例,明天就可能在别的区域重现),他们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说。

这种讨论会很热烈,大家会互相启发,同一个案例也许能讨论出十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知识管理经理的责任就是引导、会议主持、现场控制、记录、整理、提炼,然后立刻以快报形式下发,全区域分享。

第三步:选题的建立和更新

注意:这一条最重要,这一条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

让大家漫无目的的总结技巧效率一定很低,销售人员会感到:“满肚子技巧,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说起”。

给大家缩小话题——具体的选题(如这个月总结如何帮经销商提高利润的技巧)大家反倒更有话讲:

1、 初始模型的提出:在知识管理的大会上,负责人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选题模型。刚开始模型可以粗一些。(注:篇幅所限,知识管理的工具在此只能做片段示例,以下同)

比如:大家在总结技巧的时候,要分类总结,主要包括以下选题:

经销商选题技巧;

经销商谈判技巧;

经销商常问我们的十个问题……,如何回答;

零店开户的技巧;

终端生动化的技巧;

……。

2、 上下模型要配套:要求各办事处建立技巧点滴记录本,记录本用分页标签把上面的选题目录体现出来(有条件的企业要求大家全部建立电子版更好),一线人员汇报的经验技巧,主任审批删选后,按选题目录分类登记,月底上交,总部评比……。

3、 模型要逐渐细化

刚开始总部给的模型会比较粗,随着一线人员贡献技巧的增多,知识管理经理会在其中发现细分类的可能,把模型细化。

比如:最初的选题:生动化技巧。

细分之后的选题模型:

如何说服老板配合我做生动化;

如何提高生动化效果的保持时间;

如何跟竞品拼抢生动化效果;

专项生动化技巧:

 海报张贴技巧;

 堆箱陈列技巧;

 空箱陈列技巧;

 展示柜冰柜陈列技巧;

 货架陈列技巧;

 协议店陈列技巧;

 ……。

过一段时间,你看他们报上来技巧越来越多,你会发现选题还可以再进行细化——如:以上各选题可以分超市、零店、批发不同渠道再细分;“如何提高生动化的保持效果”,可以再细分为:“如何通过陈列张贴技巧提高生动化保持效果”、“如何争取店内人员支持提高保持效果……”。

注意:

选题会越来越细化,不断的重新分剪归类,所以纸质文档是没有用的,要用电子文档来整理;

模型更细化,选题更加具体,更容易激发销售人员讲出东西来。

4、 知识管理人员对选题模型的熟悉和使用。

知识产品的编撰人员要对现有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和既有内容“烂熟于心”,这样你才能辩认新报上来的技巧和原来的有没有重复,才会对新筛选出来的技巧更精准的分类,更重要的是你会在新技巧里发现新的分类,再一联想——对了!这个分类在原有知识产品哪个章节也有十几条,我把他们重新定义、分类,重新整理……。

最终一旦一个完整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结晶出来,相对稳定(细分类,要适可而止,别做无用功)之后,就像一个全自动分拣机器,像一个吸力极大的黑洞,源源不断地把千万条一线经验加工成“成品”—— 一个企业内人人想看、企业外个个垂涎,“内可以聚”,“外可以召”的《葵花宝典》。

知识管理经理就像“丁春秋老妖”练成了“吸星大法”。——不管是听课、看光碟、看书还是审阅下面报上来的新技巧,立刻可以吸纳进去,放在固定的分类位置,而使用的时候,也是“收发由心”——只需“举指之劳”(点一下鼠标),这个细分话题下的所有知识产品立刻呈现眼前。

第四步:重点工作环节的固化模型

对一些重要的、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要建立固定的工作模型,使之成为业务人员新华字典、常见故障维修说明书和行动指南。

案例16:某国际知名饮料企业的新品上市自我反省评估问卷。

例:A公司公司新品上市自我评估问卷:

新产品XY纯净水和茶系列上市目标准则实行进展自我评估问卷

前言:问卷使用指引:

1.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有”或“对”

好成绩!成功!

2. 如你所有答案很多是“没有”或“未做到”

有问题!不成功!

3. 如你需要帮助

请与你的上司联系!

正文:自我评估问题

一、 正确渠道分销与铺货

容 是/否或有/没有

1、经销商是否有新品各口味安全库存(400箱以上)

2、是否在正确的渠道分销?(产品上市第3个月内达标) 量贩店及大型超市100%进店

食杂店70%以上铺货率

机场/车站80%以上铺货率

所在区域的40家酒店的进店销售

所在区域最大80家批发商进店销售

二、 价格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零售价格是否正确? XY水

人民币1.8-2.2

XY茶(罐装)  人民币2.5-3.0

XY茶(瓶装)  人民币3.0-3.5

XY果汁

人民币2.8-3.3

2、 经销商出货价格是否正确,有没有按公司规定价格执行?

三、 卖场布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 XY水是否在水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2、XY茶是否在茶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3、每种口味有3至5个排面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4、产品在肩与臀之间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5、有没有在店内大量应用售点广告? 海报

布旗

价格牌

特价海报

6、有没有做到5000㎡以上每个卖场有2㎡以上的新品落地陈列?

7、有没有在割箱陈列贴上大量售点广告:如海报、特价海报、价格牌?

8、陈列是否坐落在人流量大之地方?

9、有没有投放XY专用陈列架?

10、专用陈列架顶层是否陈列XY水?

四、 模范店计划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你的市场内,是否有15-30家模范店?

2、如你拜访的这家客户是模范店,是否符合标准?

3、可否将这店变成模范店?

五、 试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每星期在20家大型超级市场店进行试饮活动?

在试饮台旁边有否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

有没大量售点广告宣传试饮活动?

有没有安排同时进行促销活动?

试饮点是否位於人流量大之地区?

六、 促销活动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公司计划执行促销?

有没有大量运用售点广告去宣传促销活动?

有没有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支持促销活动?

七、 A公司专用冰柜陈列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A公司冰柜内,有没有陈列 XY水

XY茶

2、XY产品是否在顶层

八、 餐饮渠道生动化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有没有在吧台上陈列产品 XY水

XY茶

2、有没有张贴售点广告於当眼处?如海报?

3、有没有运用餐饮陈列座?

4、餐牌上有没有注明产品名称及价格 XY水

XY茶

5、有没有提供服务员奖励?

……。

点评:相对而言,这份自我评估问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遗憾的是写这份问卷的人销售功力还欠火侯,恐怕也没有由下而上去收集大家的意见和经验,实际上新品卖的好不好,需要检点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表面功夫,还有更多更深层更细节的因素,几乎在每一次新品上市的推进过程中重演。

比如:

1、 人员管理方面:

内部人员有没有足够的教育,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只喜欢卖老产品的惰性……。

有没有修理那些在新品销售期“大放厥词”,公然宣称“新品是狗屎,根本没法卖”的“现行反革命”。

有没有做到“人人头上有目标”——量化/过程目标不仅下到区域,还要到终端业代、导购员、经销商、甚至重点门店。

……。

2、 经销商管理方面: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根本没有适合这个新品的销售网络(比如赊销进餐饮渠道);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有前期库存遗留问题,防碍新品经营意愿;

是否该经销商目前在经营的别的厂家的产品正在旺季,造成经销商的人力、运力、资金无暇顾及本公司的新品;

是否经销商的员工以销量计提成(不分品种),所以员工都去多卖白酒,不注重推销本方便面新品……

……。

新品销售不好,关键取决于产品、价格&促销政策、通路主推、终端目标网点铺货和展示、内部队伍培训管理和考核、公司的后勤补给和产销协调、消费者的接触认知到重复购买、竞品的阻击力度8个大因素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存在几种几十种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笔者目前的积累,新品不好卖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上百条。

“今天的现实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公司每年推新品,在一个又一个区域碰到成千上万的问题,这其中大多数问题是重复性的——下次还会再碰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又是相对固定的,为什么不动手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全部汇集起来,成为一本新品上市常见固障排除实战动作指南?

同样的道理,区域市场的增量机会开发、经销商拜访、卖场年度谈判、经销商大会、各种常见促销活动的策划执行……。

这些都是企业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其中的工作技巧、应知应会、执行法则都可以在不断改善和补充过程中实现模型化。

没错!这种模型建立的工作量很大。

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培训工具和知识产品。这些模型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把变动的不可控因素变成固定的可预防可控制因素,变成“预案/预警系统、工作流程、自我对照表、工作清单……。

那才真正是销售人员的枕边兵书,执行工具!

第五步:知识产品的分级管理。

1、 培训内容:主要是指技巧总结类的内容,取材于各地一线人员上报的技巧经验,经过知识管理负责人的筛选、编辑、按选题目录整理,形成《销售技巧葵花宝典》,然后逐级下发、进行培训和逐级转训,并对重点内容要求相关人员熟记甚至背诵——此模块意义在于提高人员技能、丰富业务人员的“工具箱”。

2、 模型内容:也就是第四步中讲到的重复性工作模块的固化模型。这些内容会成为执行和管理模版,由此衍生出工作流程、过程指标设定、检核标准、考核标准。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防守——减少重复错误,优化工作流程。

3、 管理类内容:一些可复制对市场有推动性的经验,可以以制度形式强制执行。

案例17:办事处每周以快报形式向经销商汇报战果(办事处的员工本期终端铺货新开网点数、高价产品销售数……)从而让经销商确实体会到办事处是来帮经销商做市场,创造价值的。不是来收编经销商队伍抢经销商饭碗的……。

——这个模块的意义在于进攻!把优秀的方法迅速全面推广,推进市场业绩。

这些管理工作谁来做?

a) 由知识管理经理执行——那么这个知识管理经理最好是副总级别的人物,否则就需要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

b) 由总部专门的人员——如营销总监、副总监、管理部经理亲自挂帅任专案推广经理,也许效率更高。

新的话题开始了,管理项目的推进说起来几万字也讲不完,也不在本文重点讨论之列,以四句话点出要害:

量化目标:每个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背诵哪些内容、要对照什么模型检点自己的工作、要执行什么新的工作要求!

紧密跟进:不要等秋后才算帐,建立过程汇报、检核、排名机制,一切进度在总部掌握之中。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定位局限及困境

分析传统教学理论对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等”。从中可以解读出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其一,具有浓烈的目标导向性,即符合于既定的教学单元、课时目标的要求以及讲授固定知识点的需要;其二,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即要求教师、学生必须共同遵守、遵循这些方法、步骤以及策略。反思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规定,其自身存在着过度的预设性、机械的程序性和僵硬的固定性等诸多内在局限,而消解与隔离了教学的生成性逻辑。传统教学理论之所以会面临这些理论的局限以及不足,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方法试图“建立一个基于演绎或归纳之上的完美的逻辑系统;但事实上,它是建立在残缺的或虚假的基础之上的,……遵从机械论的和决定论的模式来考察世界的学说只是一种虚假的合法性”。这种虚假的合理性势必引发以下问题: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在这种教学方法面前,教师完全受制于这种外在的、预设的和固定化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角色自然成为教科书知识以及教学方法的机械程序的忠实执行者与搬运工,这势必将教师的反思精神、批判意识等从自身剥离,而最终丧失了教学的智慧性与创造力;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彼此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美国课程学者BernardRicca曾明确反对这种在教师熟知学生学习情况与状态之前便提前选择了目标、评价以及课程,从中不难看出学生的缺席以及不在场。

(二)超越传统教学方法的内在局限———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产生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在寻求一种关于课堂教学的普遍性知识的同时,却带有根深蒂固的简单性思维,忽视或遗忘了教学实践本身固有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表现为教学实践中学生、教师、学科知识和课堂情境之间的互动,进而产生教学实践中无穷的丰富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由此也引发了传统教学理论不得不面临一个悖论———“复杂情境不是被有效控制了,而是被有效逃避了”。也就是说,“试图以僵硬模型适应管理和操作的需要,来描述一个复杂系统,就像试图用一个不能弯折的木板覆盖一个球:我们连必须的合格目标都完全不能达到”。于是,消解传统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的简单性思维与教学实践所内在的复杂性便构成了鲜明的冲突,呼吁着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明确预设、正在执行或所潜移默化的个体性、缄默性等形态的教学知识进行知识管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将其不断地显性化、明晰化以及编码化,并分别从学生的角度、教学情境的角度、教师自身的角度以及学科知识的角度将其创造性地生成、自组织性地转化。这期间,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看作了一种待开发、亟待管理以及不断动态转化的知识资源;教师由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机械执行者、实施者渐渐转化为反思的实践者以及自觉的管理者,学生也会成为主动影响教师教学方法改变、转化的参与者与行动者。也就是说,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并非单纯将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叠加或随机转变,而是将学生、教学情境、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反思能够真正融合在一起,并共同构成了教学方法产生、实施的关键因素。整个进程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弹性化、情境性、适切性、生成性以及复杂性,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生成性也由此得以恢复与实现。

二、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依据知识管理的一般模型,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至少涉及对教学方法的表征、编码、转化以及分享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之间彼此联系、相互递进又不断更新、循环反复。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表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实现对教学方法的自觉省察,其表征的途径至少包括:一是教学故事的叙述。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故事和课堂情境的具体描述,从而对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反思;二是教学案例的整理。教师通过对教学故事或事件为素材的教学案例的整理,来对其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由此实现将教学方法的隐性状态转化为显性自觉的形式;三是教学生活的分析。教师通过对自身专业成长生活史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发觉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地位,由此实现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并逐步深度地清晰化。

(二)教学方法的编码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所觉知的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分类、编码,实现对其理解、反思的条理化与清晰化。编码的分类可依据教学的宏观、微观层面,教学方法可以区分为: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和阅读指导法等。依据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可以区分为:备课、导入、授课、提问、答疑、处理突发性事件以及课后辅导等方法。确定了教学方法的分类标准之后,教师便将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分门别类地编码,为下一步实施课堂教学场域中对教学方法的转化提供明确、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方法的转化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对所预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动态性的生成,以此消减乃至消除由于教学展开前的教学方法的预设而诱发的简单性趋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持的是:一方面为反思性思维,即对预设教学方法的使用在行动中不断反思、权衡利弊;另一方面为开放性思维,即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保持“悬置”,对教学的展开保持一种动态、开放的思维,等待教学实践的延绵与持续。教师实施对教学方法的转化可以依据以下维度:一是学生的维度。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身体参与、言语提问以及神态表情等反馈维度。二是学科知识的维度。教师要依据课堂情景中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史、学习体验相联系的情况以及师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进度、程度等;三是教学方法的维度。正如费耶阿本德(PaulK.Feyerabend)曾指出的:“每一种方法都既有其一定的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有必要考虑课堂中对预定的教学方法的自身长处、局限以及实践中的实施状况等。四是课堂情境的维度。课堂情境中“,没有一种经验情景能够永远把它的这种最后特征保持不变,因为构成这个情境的互相关系就是一些交互作用的状态,而他们本身也是变化不定的”。教师依据课堂情境中的突发性事件、随机影响以及各种关系变量的角度,审查教学方法的使用境况以及由此确定是否进行更改的必要。最终,依据上述四个维度,教师“对实践情景进行反复讨论权衡,以对情景获得‘一致性解释’,最终做出切当的、一致性的行为决定并执行所做出的决定”,并最终实现对预设的教学方法加以适应性调整与转换,对教学方法做出弹性化、生成性的设计与改变。整个过程体现出所经过知识管理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学科、课堂共同交汇融合而自组织生成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分享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整理何时、何地、何种理由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转化与调试的记录,或教学方法转化发生的情境或缘由,亦或是基于学生、学科知识以及课堂情景等之间的何种关系考虑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转化等。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将上述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过程形成各式各样的交流场,实现了教师彼此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个人实现转化教学方法,以此使知识由个人的经验扩散到学校组织的层面;另一方面,教师个体自身在反思与创新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分享,了解到不同教师的知识管理,可以此获得相关教学隐性知识,从而帮助自我反思。

三、教师何以实现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

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体现出教师扎根于自身课堂教学场域,自下而上地从事学生研究、教学反思、课程审议以及课堂领导等的行动研究。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至少涉及以下条件:

(一)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敏感性

长期以来,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与课程统一管理方式等因素的钳制,我国教师始终处于“忠实执行者”的教学身份与角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多局限于考点的掌握与背诵,这也直接导致教师普遍信奉固定性、统一化的传授法、讲解法为教学中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认为毫无必要对其反思或加以质疑,久而久之导致了教师严重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以及相关于课程开发、领导与生成的知识和能力。而教师实施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则势必呼吁提升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必要与必须,从而教师才得以从整个课程系统、课程过程的视角,一种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自觉意识审视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转化。此外,课程意识的提升也意味着教师逐步摆脱作为固定、静态和机械的教学方法执行者的角色,而是要在课堂实践中基于课程运作的整体视域动态,主动以及参与式地反思、建构以及领导规划教学方法。

(二)构建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体系,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专业养成

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知识管理既是一项依托自身课堂教学场域的实践活动,同时更是一项理论参与的专业活动。这便要求教师不仅应清楚自身所掌握教学方法的样态、种类及其功能所指,还需明确其产生的背景、自身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同时还需要理解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意义,以及如何将教学方法进行表征,如何将教学方法按照理论逻辑或实践逻辑进行分类、编码和如何对所设计、预设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转化和生成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单凭教师自发的实践经验可能缺乏理论支撑,而最终导致低效重复或机械形式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体系,增强中小学教师与教育学研究者的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育研究者与教师一起合作、扎根课堂,向中小学校提供知识管理的相关咨询和建议,帮助教师完成自身教学知识的更新、管理以及重塑。而且,两者间的合作有必要建立在寻求相互对话、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两者间的共识与视域的融合。

(三)构建学校知识管理体系,配套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管理的制度条件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知识管理

一、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

(一)隐性知识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率先明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提出开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显性知识,包括一切以文件、图片、声音等形式记录下来的标准化知识,客观性较强,多为理论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则包括企业核心技术、经营者经验思维等一系列无法具体呈现的知识,主观性较强,多体现为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才能。相较于显性知识可记录、可复制、可传递的特性,隐性知识不易沟通表达,个人的认知和意念难以复制。所谓隐性知识的管理,就是运用管理及技术手段将隐性知识在企业员工内部,甚至代与代之间顺利传递,并且创造知识分享文化,提高员工学习、创造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见图1。

(二)隐性知识的管理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人类发展阶段由工业经济时代、后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已然过渡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持续发展由单纯地依靠资本及劳动力的投入和信息的搜集变为依赖于其拥有的知识储量,知识员工更是作为知识社会唯一的特殊资源为企业创造核心价值,详见图2。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仍不成熟,职业经理人市场尚未形成,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外部监督机制无法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这一系列的外部环境促使企业必须重视知识管理,尤其是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其不易复制、难以窃取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奠定必要的基础。国际领先企业已经逐步开始采用“Asset-basedServices”模式进行日常管理经营,这一经营模式运行良好的前提就在于智力资产,即隐性知识重要内核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将隐性知识看作个人的私有财产,意识到它可以作为树立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对隐性知识的保护愈加重视。然而,作为企业的管理层,企业高管必须破除企业内部员工这种保守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鼓励员工积极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能力,更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使彼此之间建立起信任感,营造出互助互信的氛围,在企业内部最大限度地融合个人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资产的最大化,创建企业知识、技能与技术的最优组合,为客户提供某种业内其他企业不具备的特殊价值的核心专长,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未来发展。企业高管应该做好榜样,积极参与并支持个人隐性知识的交流沟通,营造相互信任与知识共享的环境,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承认并奖励知识创新和共享的行为。如对分享知识的员工给予经济上的鼓励和工作上的晋升。[1]隐性知识的管理具体细分为六个阶段,即认知阶段、策略阶段、设计阶段、开发测试阶段、全面导入阶段及维护评价阶段。其中,认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企业隐性知识现状,分析相关部门对知识的需求,明确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包括企业高管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以及以怎样的方式使企业员工之间实现知识的沟通和传递。[2]策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企业高管在确定隐性知识管理阶段目标后,按照管理实施流程计划,高效组建负责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核心团队,制定管理战略。设计阶段是整个隐性知识管理流程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阶段,必须设计出企业独特的、与其他企业区分的隐性知识管理应用平台,员工积极贡献个人技能,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增加业务经验,并利用该平台促进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转变和共享,形成企业核心凝聚力。开发测试阶段是依据平台设计,开发隐性知识管理系统,并与企业现有技术应用平台整合,完成平台测试。全面导入阶段主要是协助企业知识员工完成角色及职责的转换,促成隐性知识完成转变,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维护评价阶段则是为隐性知识在企业中全面导入后的跟踪维护、改善与更新提供支持。因此,要想快速、成功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就必须明确企业现实问题,结合科学的方法论,探索并采用适宜的隐性知识管理办法,循序渐进、稳步实施。

二、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

家族企业是基于家族或者家族联盟发展起来的企业,兼具家族属性和企业属性,企业员工大多为家族成员,代际传承也多为家族内部传承。企业高管在日常经营管理企业实践中培养出的制定发展战略的直觉、判断、经验和适应能力等个人素质,尤其是直接影响经营决策的经营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家族企业的特殊组织形式为企业主及企业员工将其经营理念、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隐性知识在企业内部传递扩散提供可能。就中国而言,传统家文化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企业高管及普通员工愿意并渴望寻找到一条利于在企业内部扩散隐性知识的管理路径,但隐性知识的高度个人化导致其不易转移,加之个人吸收信息的能力有限,可能阻碍隐性知识的传递,导致家族企业无法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独特优势。家族企业对于其隐性知识的管理保守有余,分享不足。企业高管意识到隐性知识的巨大价值后,通常持保护态度,在防止业内其他企业窃取企业机密的同时,对企业内部员工信息的分享也不够及时和全面。然而,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个人隐性知识只有成功转换成共同知识,才能实现家族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尽管家族企业主已经知晓隐性知识这一资源所蕴藏的巨大价值,但仍然处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标准。据此,本文将隐性知识管理一般方法论与家族企业的特殊性相结合,创新研究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为家族企业挖掘出隐性知识的巨大潜力提供依据。家族企业作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一种,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同样经历六个阶段。而家族企业极具家族色彩的经营组织模式,又必然导致隐性知识管理方法有其特殊之处,尤其体现在隐性知识管理的全面导入阶段。家族企业对于隐性知识的全面导入具备其他民营企业不具有的便利性和及时性。首先,作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带头人和倡导者,家族企业高管更愿意进行角色及职责的转换。由于家族企业高管的工作风格更容易形成个人特色,在家族企业的创立、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企业主更多的是通过自身的摸索寻找利于企业发展的进阶路径,在此过程中,企业主的个人素质不仅体现为其在企业所占据的位置,更体现为其自身能力,相对于其他民营企业的企业高管在其岗谋其事的单一性而言,家族企业高管的角色和职责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因此能够很好地实施隐性知识的全面导入。其次,就家族员工而言,也必须担负起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责任,积极遵循企业高管制定的知识管理政策。家族企业的员工多为家族成员,依据社会情感理论,相较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家族员工更希望追求的是从以家族利益为中心的非经济目标中可能获得的情感效用,因此家族企业委托成本较小,甚至几乎没有,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普通员工,正式或非正式沟通次数较多且障碍小。再次,家族企业经营模式为企业隐性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家族企业扁平式金字塔模式的组织层级少,隐性知识传播的速度快,企业高管的经营思想在传播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小,隐性知识的导入更加及时高效。

三、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发现,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资源的经济发展大背景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尽管企业隐性知识不易复制、难以传递,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得隐性知识具备比显性知识更大的核心价值,企业的核心利润源正是企业的隐性知识,而家族企业因其独特的企业组织形式,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隐性知识管理。只有提高家族企业高层领导决策判断的准确性,培养家族员工的专业技能,更新企业文化知识,才能充分挖掘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巨大价值,从而处理好成本、速度与品质的关系,以更低廉的价格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也能更快、更直接地反映客户的需求,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思想是对知识管理理论的超越,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很多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种新的方法论。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既要以工作为中心,更要以员工为中心。以人为本是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技术员工成功转换为知识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3]知识员工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优势、自己的做事方式,在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后,通过自身能力创造经营业绩。企业知识管理只有将工作与员工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架构,以激励措施促使员工能动性和潜能得到激发,企业才能发展得更顺利。本文只是就一般行业的家族企业来探讨隐性知识的管理,在之后的研究中,应该细分家族企业的行业来明确不同行业领域的家族企业对于隐性知识管理的侧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衡量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良好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促进作用。更进一步地比较家族企业与其他民营企业对隐性知识管理的不同,以确定家族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是否具备优势以及具备优势的程度。总之,家族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方法,对提高家族员工的能动性有很大作用。一个适合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不但需要一个好的管理者和推动者的引领,还需要企业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计划等各种支持,即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实践需要整个家族企业的员工同心协力,并不单纯是企业高管的责任与义务,各个家族员工都必须积极响应及配合。只有创新隐性知识管理的系统方法,才能实现企业知识的共用,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使企业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4-77.

[2]王欣莉,李胜冬.网络企业的知识管理方法探析[J].商业经济,2014(22):66-67.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系统

2003年研究生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逐年扩大。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庞大的研究生群体给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且高校推进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也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都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应对极速膨胀的在校生规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知识管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实用的管理方法,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知识管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并且被证实对提高企业的战略性竞争力具有突出贡献。在我国,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象牙塔。因此,研究生的管理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通过在研究生的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奖惩制度管理、协调管理、跨专业学科研究管理、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系统,实现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整合、共享、更新与不断创新,从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绩效。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源于企业管理,是一种应运网络新经济时代而生的新兴管理方法,但是不同领域基于实际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就是提供知识,去有效地发现现有的知识怎样能最好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生效果[1],YogeshMal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2]。肖晓春等认为知识管理是把技术工具的程序和应用与知识数字化、存储、广泛应用联系起来,通过电子网络,使知识和智慧在整个教育经验的生命周期里得到不断创造和传递[3]。不论不同领域如何定义与理解,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管理。在我国,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有效载体。研究生通过不断地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以继续完善自己的学业和研究。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所带来的在校研究生人数极度增加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将信息化的知识管理应用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之中。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信息知识的传播,而且有利于知识的创新,通过信息知识不断获取、共享、创新的过程,以达到高校传播知识的重大作用.

2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

2.1学籍的知识管理

学籍管理包括对学生的入学信息、导师选择、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就业去向等信息的综合管理。通过获取研究生新生的本科学校、专业、就业单位等信息——也可以说是知识,并将其共享给导师,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提供便利。同时,基于这些共享信息,学校能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科研能力等进行跟踪存取,进而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及毕业去向做出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更新后存取的学籍信息反馈回学校后,又能给下一届的招生计划提供指导和支撑。通过学籍信息的获取、存取、共享、更新与创新,实现管理的绩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2制度的知识管理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2016研招调查报告》,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稳步增长,录取分数有所降低,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各大高校为争取生源,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措施——比如提供优厚的奖助学金。大多数的研究生入学后,凭着优厚的奖助学金过着轻松安逸的生活,上课逃课,考试前通宵突击,学位论文侥幸过关,顺利获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往的“严进宽出”已经逐渐演变为“宽进宽出”,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再加上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制度是一种显性知识。一种新奖惩制度的制定必须经历旧制度的获取与传阅,信息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初步方案的公开、反馈与更新以及新制度的再创造。

2.3激励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指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4]。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下的高校追求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致力将研究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开发性人才。鉴于激励对潜力的激发作用,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实施激励管理也是一种提高管理绩效的有效办法。激励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获取制定激励方案的知识来源,包括学生方知识、组织(包括学院和学校)方知识、教师方知识。因此需要做调查和访谈来得知不同方对不同激励方式的敏感度;然后结合激励相关理论,确定激励方案,包括激励的细则及其组合方式。激励管理也要密切同评价管理和奖惩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挖掘潜力的作用。

2.4协调管理

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协调管理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日常培养、学位论文、就业等几个方面。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是一项繁杂耗时的工作。初试、复试工作的组织、考生信息的调取、考生综合素质的排名以及考生的条件工作都需要依靠协调管理来保证整个招生录取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考研初衷的不同,使得招生时面临的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会在日常培养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继而影响对他们的管理。通过建立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能有效地协调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2.5跨学科研究管理

现阶段,高校鼓励跨学科协同创新,力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通过参加不同学科的讲座、课程等来实现知识的共享,继而达到知识内化、知识创新、知识面扩大的效果。实行跨学科研究管理,首先需要变革招生制度。我国目前还采取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来划定研究生招生录取线,传统的招考模式鲜少的涉及对创新能力的考察,而创新能力是跨学科研究的关键技能。其次要改善目前的课程设置,变单一学科的课程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安排,力求实现学科融合知识的传播,为创新跨学科研究夯实基础。最后,跨学科研究管理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知识的实时共享和观点的及时交流,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2.6产学研一体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正着力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融合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种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部门合作的资源优势,力求把研究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建立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管理体系,有利于三方实现资源共享,继而达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创造,也有利于人才的提升与再进修。高校推进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环境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究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制度管理、激励管理、协调管理、跨学科研究管理、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系统,实现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整合、共享、更新与不断创新,从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2]陶俊.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回顾[J].商场现代化,2006(2):94-95.

[3]肖晓春,肖贻杰,段丽.浅谈教育中的知识管理[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18-20.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8篇

1.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每个产品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信息浩如烟海,更新频率极高,能把信息变成知识并融为己用的产品经理才能培养出竞争力并进一步塑造成影响力。而参照人的认知模型和记忆习惯,知识管理很明显是存在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将其养成习惯之人必能在日积月累中完成令人吃惊的突破,正所谓量变引发质变。

2.产品知识管理的原则

我认为一套科学的产品知识管理原则至少有如下几条:

需要有不断筛选信息的步骤需要有时间进行缓冲,并形成习惯符合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使用方便管理的工具所谓知识筛选的步骤,网上有很多方法论,我个人比较赞同

“收集-筛选-分类-实践-分享”

的步骤。收集时就大范围的去浏览,只要是稍有亮点的信息都采集下来;筛选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审视之前的信息,提炼出精华;分类则是思考之后的分门别类,方便日后回顾;实践属于强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分享则是外化的过程,后两步暂时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所谓需要时间缓冲,这点就像经典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给予大脑一定的消化和反思空间。而等待过程中,知识因为有时间进行发酵,加上不断新增的见识和实践经验,新的突破和灵感极有可能突然来临。

再说到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这点和知识筛选中的“分类”息息相关。产品作为综合能力要求极高的职位,所学习的知识一定是多样化的,这里我比较喜欢用苏杰老师的能力模型来分类,

如果产品知识管理也能够以此分类,我们就能很好的量化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现况,知道了自己的短板,才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

3.接下来重点聊聊工具的使用

好的工具有很多,我们可以用网上现存的工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好的工具在规范了流程和方便了操作之后,你需要针对自己的习惯做设计和优化。

比如我用的是印象笔记,针对知识管理的每一个步骤,我都规范好了方法,并针对每一个信息如何流通到下一步做了流转要求。流转要求是指一个信息要加工成知识或者收获所必须达到的要求,只有达到了要求,才有流转可言。流转要求是看板管理的精华内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一下。

收集阶段常用的是印象剪藏,此阶段重在便利收集渠道,抓住任何第一眼就感觉有用的信息,包括文章、灵感、语句、图片等等,然后统一放到“收件夹”里;

这里不得不赞一下印象笔记的功能设计,微信文章可以直接收集,网页文章可以去广告。多平台实时共享,大大加快了我的收集效率。

筛选步骤一周进行一次,收集过渡到筛选阶段的流转要求是:

复习过收件夹里的所有内容取精华,去糟粕筛选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分类,比如你是将整篇文章作为流转对象,或者是汇总本周的灵感和只言片语的收获。

分类阶段一月进行一次,而筛选后的知识能进入到分类的流转规则是:

复习过”筛选“里的所有内容按照分类标准将知识分门别类分好类之后的知识就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了,工作一旦遇到问题,你能迅速的知道这个问题需要什么分类范畴内的知识来解决。同分类的问题往往有很高的相似点,将分类笔记本里的所有文章看一遍,你一定能收获极佳的灵感。

4.产品收获表

正如前文所说,工具最终都是服务于人的习惯,我很喜欢用表格来记录收获,因为表格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也逼迫你去精简和浓缩语言。所以我在更新印象笔记进行产品知识管理的同时,还会在笔记里新建一个表格用来记录产品收获。

所谓收获,往往就是你实际工作中多方努力整合出的一些经验点,按照产品能力模型,我也对其进行了分类,

每周把心得收获以1.2.3的清单形式更新在对应的周数里,缓冲期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按分类划分到相应的能力类别,形成该月份的收获表。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9篇

一、设计类知识管理框架

设计是伺服阀产品研发的源头,设计活动涵盖从方案设计到产品验收调试各个阶段。因此,设计类成果资源错综复杂。为对设计类知识成果分类总结,便于后续知识的补充完善及传承,笔者采取树形结构方式,对伺服阀设计类知识成果进行管理。根据伺服阀设计类知识的特点,将设计类知识成果分为伺服阀设计基本知识库、在役产品货架、模块化及标准化、研制跟踪、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知识成果总结共六大部分进行管理,并根据各部分特点进行详细分类,目的在于全面准确地对伺服阀设计类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便于知识的传承。伺服阀设计类总的知识管理组织结构树如图1所示。

二、伺服阀设计基本知识库管理

伺服阀基本知识库主要按岗位必备专业书籍库,部标、院标、所标汇总,伺服阀类论文集汇总三部分进行分类管理。一是岗位必备专业书籍库。归纳整理出伺服阀设计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及工具书类书籍,这些书籍包括伺服阀原理、伺服系统控制工程概述、电液伺服阀技术设计指南等伺服阀专业的基础书籍。对该类书籍以归纳整理的形式进行管理,目的在于使每年新入职员工能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并练习扎实基本功。这一类知识资源的管理主要分为电子版数字资源管理和文档版资源管理两大类。二是部标、院标、所标整理。整理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种部级、院级、所级标准,并归纳总结,目的是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快速检索与设计有关的规则标准,做到有据可依。三是伺服阀类论文集整理。整理出各类与伺服阀相关的行业内论文,涵盖技术前沿信息、技术发展规划、设计方法等各方面。

三、在役伺服阀产品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专家系统;Qt/Embedded;SQLITE;ARM-Linux平台;知识库管理

中图号:TP391.6

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Method Based on Qt/Embedded and SQLite

ZHAO Shi-feng,LIU Bai-li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imulation,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Embedded platform was applied to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operating environment for Qt/Embedded and SQLite in ARM-Linux platform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 knowledge maintenance method based on Qt/Embedded under the embedded Linux environment was presented.The SQL diiver of Qt/Embedded was applied to embedded knowledge base.To represent and access the knowledge,some classes were built based on SQL classes of Qt/Embedded.The result of application shows that it was successful to achieve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practicality.

Key words: expert system; Qt/Embedded;SQLITE;arm-linux platform;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1 引 言

为提高数字化复杂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检测维修效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随着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其性能不断提升,为界面友好的可视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使其可以较低的成本广泛装备于各型复杂武器系统,作为独立的模块存在于武器系统中,提高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效能和整个武器系统的安全性。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高效的知识库管理方法对整个系统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数据库结合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库构建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采用开放源码的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结合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及操作方法,在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的ARM-Linux平台上实现嵌入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的创建和管理。

2 用SQLite创建嵌入式知识库

2.1 嵌入式SQLite数据库及其在ARM-Linux平台上的实现

SQLite是D.Richard Hipp开发的一个基于C库的轻量级嵌入式关系数据库引擎,因其具有代码量小、移植配置简单、功能完备的特点,在嵌入式数据库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为了使SQLite能够移植到ARM-Linux平台上,需要对其进行交叉编译,主机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4操作系统,内核版本为2.6.9,使用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版本为3.4.6,数据库采用sqlite-3.5.9。ARM-Linux平台采用的引导程序为u-boot-1.3.2,Linux内核版本为2.6.24.4,使用Basybox工具制作压缩根文件系统。交叉编译的过程如下:

① 解压缩源码包sqlite-3.5.9.tar.gz。

② 注释掉源码包中configure文件中关于检查交叉编译环境的部分。

③ 修改Makefile文件,将代码行“BCC = arm linux gcc g O2”修改为“BCC = gcc g O2”。

④ 编译生成执行文件sqlite3及链接库文件。

上述过程完成后,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和链接库文件拷贝至压缩文件系统源目录,修改可执行文件的运行权限,就完成了嵌入式SQLite数据库在ARM-Linux平台上的建立。

2.2 知识表示及知识库的创建

知识表示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问题,故障诊断专家知识一般可分为浅层知识和深层知识。深层知识是关于系统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原理知识,用基于故障分层和故障分离树的对象式知识框架表示原理知识简单实用,易于实现。一个对象式知识框架的组成[3]如表 1 所示:

在此使用数据库中的表来实现对象式知识框架。数据库中的表形式明了,易于创建和维护,数据库与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也易于实现。这里对应于四种对象式框架,在嵌入式SQLite数据库中建立状态知识项表、测试知识项表、规则知识项表和维修知识项表,对知识项进行存储。

3 Qt/Embedded访问嵌入式SQLite技术研究

3.1 Qt/Embedded程序嵌入式运行环境建立

Qt是一个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C++图形应用程序框架,Qt/Embedded是Qt的嵌入式版本,是基于帧缓冲(framebuffer)的嵌入式环境下的图形界面应用程序框架。Qt直接工作于帧缓冲之上,不依赖于X server和Xlib,大大减少了内存消耗。同时,作为Qt的超集,Qt/Embedded包含了所有Qt的功能类。采用版本为4.4.0的Qt/Embedded,在ARM-Linux平台上建立Qt/Embedded程序的运行环境,需要对Qt/Embedded进行交叉编译,并对必要的环境变量进行配置,具体过程如下:

① 解压源码包qt-embedded-linux-opensource-src-4.4.0。

② 配置Configure脚本,指定Qt/Embedded的安装路径。

③ 交叉编译、安装Qt/Embedded,即可在步骤②指定的安装路径下得到Qt/Embedded目录qt-embedded-4.4.0。

④ qt-embedded-4.4.0目录中的文件进行裁减,舍去不必要的例程、字体等,以缩减其所占空间。

⑤ 将Qt/Embedded编译的程序拷贝至qt-embedded-4.4.0目录,整体下载至ARM-Linux平台;

⑥ 在ARM-Linux平台上设置QTDIR、 LD_LIBRARY_PATH、LANG等环境变量。

2.2 Qt/Embedded访问SQLite数据库

这里采用Qt/Embedded的libqsqlite.so驱动连接SQLite数据库,并使用Qt/Embedded的数据库操作类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管理,使用的Qt/Embedded的数据库操作类主要有[4]:

(1) QSqlDatabase类

QSqlDatabase类提供一个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数据库的接口,一个该类的实例代表了一个数据库连接。用QSqlDatabase创建并打开一个连接到SQLite数据库的默认连接的代码片段如下:

QSqlDatabase db = QSqlDatabase::addDatabase("QSQLITE");//将SQLite数据库添加至数据库连接列表

db.setHostName("localhost");//设置主机名

db.setDatabaseName("databasename");//设置数据库名

db.setUserName("username");//设置用户名

db.setPassword("");//设置访问密码

bool ok = db.open();//打开数据库连接

(2) QSqlQuery类

QSqlQuery类提供了一种执行和操纵SQL语句的方式,它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的所有功能,可以在QSqlDatabase实例上执行SQL查询创建、导航和索取数据等等。用QSqlQuery执行SQL语句的代码片段如下:

QSqlQuery query = QSqlQuery(QString::null,db);//在数据库db上创建一个QSqlQuery对象

query.exec("select name from customer");//执行SQL语句

while ( query.next() ) //检索并定位下一条记录

{

QString name = query.value(0).toString();//获取字段值

……

}

4 知识库管理

4.1 知识库访问

知识库的访问贯穿于整个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建立,维护及故障诊断推理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知识库的访问操作和知识项进行封装,可使知识语义的表达更加直观,并统一知识项的访问方式。在知识库访问时,构造QSQLiteMdb类对Qt/Embedded连接及访问SQLite数据库进行封装,并构造了知识项基类及4个知识项继承类对4个知识项进行了封装,知识库访问层次结构如图 1所示:

4.2 知识库访问及知识表示的类实现

对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及操作类进行进一步封装,构造出知识库连接及访问类QSQLiteMdb及知识项存储基类QFdesItem,其主要数据成员及成员函数描述如下:

(1) QSQLiteMdb类

该类用于连接SQLite数据库并访问数据库中的表:

class QSQLiteAccessMdb

{

public:

QSQLiteAccessMdb();

~ QSQLiteAccessMdb ();

public:

bool ConnectionToMdb( void );//连接数据库

bool CloseConnectToMdb( void );//关闭数据库连接

……

bool QueryData(QString sQuery );//通过Sql语句打开数据库记录集

……

int ReadData( QFdesItem* PItem );//读数据知识项

int WriteData( QFdesItem* PItem );//写数据知识项

……

private:

friend class QFdesState ;//状态

friend class QFdesTest ;//测试

friend class QFdesRule;//规则

friend class QFdesRepair;//维修

QSqlDatabase* m_pConnection;//访问主链结点的连接

QSqlQuery* m_pRecordSet;//m_pQuery;查询集

……

};

类中对QSqlDatabase类QSqlQuery类的数据库连接访问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封装,连接数据库和关闭数据库连接通过ConnectionToMdb和CloseConnectToMdb成员函数实现,知识库的读写主要是通过ReadData 成员函数和WriteData 成员函数实现。

(2)

class QFdesItem

{

protected:

QSQLiteAccessMdb *m_pSQLiteAccessMdb;

QFdesItem(){}

virtual ~QFdesItem(){}

public:

int SetSQLiteMdb(QSQLiteAccessMdb *PSQLiteAccessMdb );

QSQLiteAccessMdb *GetSQLite();

int ReadFdesItem( QString& SqlString);//读取SqlString的知识项

int AddNewFdesItem( void );//添加

int UpDateFdesItem( void );//更新

int DeleteFdesItem( void );//删除

int QueryFdesItem( QString& SqlString);//查询

virtual int SaveItemData( void );//存储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virtual int ReadItemData( void );//读取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virtual int NewItemData( void ){return 1;}//更新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

};

在知识库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推理过程中,对知识库的访问和操作主要是通过对QFdesItem类的各个继承类对象完成。对于不同的知识项,必须重载SaveItemData()、ReadItemData()及NewItemData()成员函数,通过QSQLiteAccessMdb类对象实现对知识项的存储、读取和新建。

4.3 知识库管理可视化界面实现

在关系数据库上创建知识库,并结合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可实现简明高效的知识库管理系统。利用Qt提供的designer工具,可方便的对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界面进行设计,提高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知识获取及维护界面:

5 结 论

在ARM-Linux平台上,使用嵌入式SQLite关系数据库构件知识库,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 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类进行进一步封装,构造了知识库访问类和知识项描述类,实现了可视化的嵌入式知识库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白林,范跃华,耿朝阳.面向对象技术在某武器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2(1):39-44.

LIU Bai-lin,FAN Yue-hua,GENG Chao-yang.An application of OOT on fault diagnostic expert system for a weapon system[J].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2(1):39-44.(in Chinese)

[2] 尧有平,薛小波.基于ARM-Linux的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2):64-66.

RAO You-ping,XUE Xiao-bo. Research of SQLite Embedded Database Base on ARM- Linux[J]. 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 2008,24(2-2):64-66.(in Chinese)

[3] 刘白林,唐小三,张扬.基于数据库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管理方法[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7,4:67-71.

LIU Bai-lin,TANG Xiao-san,ZHANG Yang. 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Method of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Based on Database Technology[J]. 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 2007,4:67-71.(in Chinese)

[4] Jasmin Blanchette,Mark Summerfield.C++ GUI Qt 4编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Jasmin Blanchette,Mark Summerfield.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4,Sencond Editio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8.省略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信息技术;网络

1前言

作为信息技术工作者,在日常工作学习中,都离不开计算机与网络,时常利用它们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整理、存储等。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有时经常会找不到需要的信息,从而悔恨当初没有将其妥善保管与整理。相信很多教师对此深有体会。于是,该如何高效便捷地将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管理便显得迫在眉睫。

如今,有很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诸如Mindmanager、Google日历、mybase等。笔者在其使用过程中觉得确实好用,也为自己带来一定的方便,可是在与一些学科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其并不重视。主要原因在于:1)软件多是英文版本,操作起来十分不便;2)软件版权因素,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多为试用版本,存在使用时间有限制与部分功能模块无法使用的问题,且有时运行不稳定,而有些正式版需要收费;3)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技能作支撑;4)教师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

以上问题在年纪偏大的、来自偏远地区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他们对其有~定的抵触情绪,称“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介绍什么样的工具或者方法能够照顾到这部分教师呢?于是,一种“零技术”或者“傻瓜技术”且低成本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值得人们去探究与发展。

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

最常见的知识管理技术有文档管理技术、内部网技术、知识或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搜索引擎技术、智能检索技术、群件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和知识地图等。对于个人,文档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与智能检索技术是利用最多的。下面以这3种技术为蓝本,介绍如何将其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化为一个个“妙招”,从而轻松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以下操作皆在WindowsXP系统下实现)。

2.1本地电脑篇

方法一:我的电脑我做主

1)文件夹分类技术。利用文件夹结构,建立个人数字化资源库。例如在主文件夹下创建教案、课例、论文集、教学视频、动画、专家讲座等子文件夹,将不同的文件资料放入相应的子文件夹下,从而方便查找与利用。

2)利用本地IE收藏夹。本地IE收藏夹(IE收藏夹的地址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users\Favorites或已设置用户名的将ALL Users换成自己的用户名即可)可以帮助人们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将有价值的网站的网址保存,以方便再次利用。其实,它还可以保存本地文件夹的地址。例如打开论文集文件夹,点击窗口上面的收藏选项,将其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就可以利用收藏夹直接点击访问该文件夹。

3)桌面快捷方式。将最近需要频繁访问和重要的文件夹或文档利用桌面快捷方式进行管理,具体流程为:鼠标右键单击需要的文件夹或文档一发送到一桌面快捷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桌面上轻松访问目标文件夹或文档。

4)文件命名。教师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一稿再稿,特别是在电子稿中,有时分不清哪个是原稿与修改稿。因此,文件命名时采取“文件名+日期”的做法,可以省时省力。例如在2009年12月10日写的教学反思,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10”;如果在2009年12月27日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则命其名为“教学反思20091227”,这样既避免重复,而且方便记忆与查找。

2.2网络篇

方法二:活用电子邮箱

电子邮箱(E—mail),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的信息传递业务,现在有很多企业提供免费的电子邮箱业务,下面以网易163免费邮箱为例进行介绍。

1)资料收藏。邮箱支持自定义文件夹的建立,如同本地计算机建立一个数字化资源库,将整理好的资料以邮件的形式发到自己的邮箱,再将其移动到建立好的文件下,实现轻松网络管理。网易163邮件还支持全文搜索功能,不仅支持邮件收/发件人、地址、标题、正文、附件名关键词搜索,还实现对附件正文搜索。搜索结果更提供多重条件筛选功能,帮助迅速定位目标邮件。该邮箱支持单个5OM的附件上传发送,如果需要更大容量的传送,则推荐使用QQ邮箱的文件中转站功能,最大单个支持1G附件上传发送。但需要注意的是,该附件免费在网络中存储的时间只有7天,还需尽快下载到本地电脑。

2)备忘功能。利用邮箱自带的记事本功能,轻松记录需要办理的事情,而且利用归档的搜索功能,方便回溯。另外,邮箱的定时发送也可以用作备忘功能,将重要的事情以邮件的形式定时(可以精确到分钟>发给自己,实现“大事不忘”。

3)其他功能。利用邮箱提供的其他服务功能,如网络硬盘、百宝箱等实现网络资源的“一网打尽”。例如在百宝箱栏目中,万年历、公交查询、万用计算器、城市地图等都是十分实用的,而且操作简单。

方法三:巧用Blog+RSS组合

1)Blog(也叫网络日志,Weblog)。Blog现在是很多教师的最爱,由于只要会打字,就会Blog,所以可以将Blog称为“零技术”起点的网络平台。同样,Blog也是个人知识积累很好的工具。

以新浪B1og为例,该平台是集合了传统的博客、播客(视频功能)还有微博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在博客中,将搜集的或者自己写的文章进行分类管理,它的收藏功能还能快捷地将其他新浪博客中的文章直接收藏到自己的“博文收藏”栏目。新浪博客还可以存储照片,照片收藏与管理的方法与博文是一样的,支持上传的格式有GIF、JPG、PNG等,只要单张上传大小为5M,每月累计上传总量不超过200M即可。另外,博客的归档功能(按时间顺序排列)与站内全文搜索功能也能更加方便地支持教师进行资料的查找与使用。

在播客中,最大上传视频的大小为200MB,且支持的格式有MPEG、AVI、MP4、3GP、RM、RMVB、MOV、WMV、FLV、ASF等,而且如果本机配有摄像头与麦克等设备,可以进行在线录制并实现实时上传,此录制支持的连续时间为1O分钟。录制的操作方法类似普通播放器,根据需要点击录制、停止、回放或保存键即可完成。

微博是近年来兴起的。通过微博用一句话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内容丰富,写一句话的同时还能发图片、音乐、视频、文章链接等。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及时记录自己的心情与感悟,或者用它来做备忘录都是不错的选择。它的正文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此外,它还可以与移动手机绑定,实现多层次的交互。

2)Rss(也叫聚合内容,Real1Y simP1eSyndication)。大多数人在阅读别人的博客时,都是采用直接浏览的方式,这样一个个的访问会花掉自己大量的时间。如今,Blog平台都支持RSS等新闻聚合的方式,借助于在线或者客户端RSS阅读器,能使海量的互联网信息在第一时间按照人们的要求直达桌面,最大限度提高上网效率以及节约时间。

在此推荐2个国内在线RSS阅读器:鲜果(网址:httP://xianguo.com/)与抓虾(网址:http://www.zhuaxia.tom)。在线注册一个账号,即可享受RSS阅读器带来的便利。订阅博客或者新闻网站的方法是:在提供RSS输出的网站上一般都有RSS、XML这样的橙色小图标,这些小图标一般链接NRSS地址,也就是所说的频道地址:鼠标点击小图标,复制地址栏链接地址,或右键单击小图标,选择“复制快捷方式”,就获取了这个网站的RSS地址;再把这个地址拷贝NRSS地址框就可以直接订阅这个频道。这样以后只需要登录在线RSS阅读器,便可在此获取由自己订阅(收藏)的Blog或新闻网站的更新信息。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2篇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与档案管理的内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档案资源的管理,也称档案实体管理;二是对档案中所包含信息的管理,称档案信息组织。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中相应的标准、规范欠缺

档案管理中中须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标准,这些是档案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管理规范包括电子档案相关要领定义、移交、整理、价值鉴定、存储、著录、安全性保证、原始性保证、检索途径、利用方式等;业务规范包括数字档案的术语标准、资源描述、数字档案的文件格式、元数据、对象数据格式标准等;技术规范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存储压缩格式、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等。但是现如今我国的相应标准和规范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不健全或者与我国国情不相适应。因此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应积极制订和完善档案管理相关规范和标准。

(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如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相关人员的能力也有极大的要求。档案管理所面对的用户将不是传统意义上面对实实在在的用户,对用户的管理要求较高,目前的管理情况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知识经济条件下全新的管理服务模式,虽然有自己特殊的作用及优点,但对于用户来说需要一段时间来理解并认可这新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也要求用户掌握一定的技能,加强用户培训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在现阶段,库存档案数字化仍是电子档案的主要数据来源,而庞大的库存档案数字化工作是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进行数字化扫描必须购置相应的扫描设备、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二是扫描档案信息的工作量大,要短时期完成数字化转换工作,人力需求量很大,人力、财力问题将成为档案信息数字化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知识经济下档案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对科学技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因此,为了提高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水平,不仅要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培训,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知识技术的更新换代。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对网络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包括对网络档案查找与信息分布。档案管理者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展潮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不断更新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

(二)注重档案设备配置的先进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设备的配置要求越来越高。实现档案设备配置不断地更新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档案管理者应在注重档案设备配置先进性的同时,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还要加强档案事业的宣传,从而得到领导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

(三)加强对归档电子文件的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将档案信息转化为电子文件的信息形式,因此,为了确保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应加强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归档电子文件的深入研究,不仅保证了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网上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构建档案信息的组织模式

随着现代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普遍使用,为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化,应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构建档案信息的组织模式,通过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与收集。在网上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组织模式主要是以数字档案馆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要想实现档案电子文件接收与传递的自动化,应注重网上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以及数字档案馆的发展趋势。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3篇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有关“信息和知识”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息过。在这些讨论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逻辑前提,即信息和知识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然后再去分析和讨论二者的异同及关系。对此,我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信息与知识其实是一个东西(即二者同体),只是针对不同的主体时,才显现出相对区别性。这是我们从事知识管理领域问题研究的基本观点。(1)信息,是指是客观事物(物质)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因此,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以及对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记录,都是信息。(2)数据,则是构成信息的各项参数。换句话说,信息的表达是通过一组数据来描述的。数据不具备实际含义,仅具有参数取值意义,而信息是有实际含义的,它所具备的是事物描述意义。(3)知识,是指可以改变一个主体(个人或组织)原有认知结构的信息。即同一条信息,对主体A来说只是信息,但对主体B(其认知结构不同于A)来说可能就是知识了。这里的认知结构是指人们头脑中的知识被组织成为相互关联的知识模块,这些知识模块以固定模式存储在大脑中【3】。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与知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说法而已。

1.2知识的资源特性

根据前面“信息与知识同体”的观点,知识自然也是一种资源,但它在资源属性上有以下特点:①知识资源的效用具有主体相对性。②知识资源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③知识资源的传递与利用具有过程统一性。④知识资源的利用与创造具有过程统一性。

1.3基础性资源的意义

著名学者彭罗斯(EdithPenrose)在其企业成长理论【4】中指出,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基础,并且决定了企业成长边界。后来这一理论分化为两个流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一个企业所控制的能使其改进效率和效能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性、信息、知识等都视为资源。而能力学派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能力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但这两个学派并非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正是在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点包括:①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②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通过不断地积累、创新知识实现成长并保持竞争优势;③企业内部物质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质量,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拥有量;④企业的知识积累会提高物质资源积累率,物质资源及其服务的积累又为企业学习创造奠定基础。可以说,知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它和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三大基础性资源。

2知识管理的服务特性

2.1两个基本问题

知识管理工作者经常自问和被问到两个问题: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陷入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有什么不同?”的概念陷阱中了,尤其是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是基于对显性知识(即已经记录且规范化)的管理,其表现形式很难与信息管理区分开来。根据上文“信息与知识同体”的观点,所有被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相应的行为就是信息管理,而所谓知识管理,较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知识服务。而第二个问题,也很不幸地被一些人转换为“知识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贡献”的问题。于是,很多企业领导都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既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搞知识管理,那就应该去测算这种投入是否能带来合理的回报。就连很多知识管理工作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而且为了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意识地向领导强化这种观念,殊不知这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境。因为这意味着知识工作者必须拿出方法和数据来证明知识管理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

2.2是管理还是服务

对于知识管理,目前主流的观点在强调其“管理”特征,即注重对知识本身的挖掘、组织、存储、共享、创新等管理性问题。但管理知识并非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否则知识就应该是企业的直接产品,对知识的管理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也就是说,我们把企业的知识管理分为两类活动,一类是对知识的管理活动,一类是利用知识提供的服务活动。两者的关系:①管理活动是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应用等,使其有序化、系统化。服务活动是针对用户需求,为用户主动提供所需知识的过程;②管理活动是服务活动的基础,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服务的水平。知识的服务活动是核心,管理活动应遵从服务的需求;③知识的服务是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关键步骤,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满意程度。对知识的管理需要依据用户需求,围绕着服务这个重心展开,并以服务的质量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只是为了便于理解问题。实际上,知识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是实现知识价值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知识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如果分开考量则就失去了意义。

2.3知识管理的服务评价策略

对知识管理服务特性的认知,给我们在评价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跳出“价值”思维的束缚,以服务评价的思路来考虑知识管理的评价问题,形成基于服务理念的评价策略。从动机上来说,基于服务理念的评价是为了衡量知识管理的效果,而不是价值意义上的效益,从而规避了前文所述的知识管理评价面临的困境。基于服务理念的知识管理评价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例如服务满意度评价策略、服务有效性评价策略、服务管理评价策略、服务文化评价策略等。下文主要针对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策略做进一步的研究。

3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

3.1满意度评价原理

满意度评价原理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的“令人满意准则”【5】,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应当用“令人满意解”来代替传统意义的最优解。这一观点非常符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要求,避免了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但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努力。知识管理活动本质上是解决服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活动,而满意度原理所具有的普遍性、模糊性、智能性、相对性等特点更能反映人类的人性化本质【6】。因此,采用满意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知识管理的评价问题应属明智的选择。要做满意度评价,首先要从对知识活动的分析开始。在这些活动中,企业员工对知识资源及知识服务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这些认知和行为就是满意度评价的依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的服务认知框架和行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

3.2知识管理活动分析

企业的知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知识活动基本流程、员工知识行为表现、为员工提供知识服务。这三层是相互对应的,在基本流程的每一步,情报科学第31卷第11期2013年11月员工(知识利用的主体)都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知识管理者则会针对员工的知识行为提供相应的服务。第1阶段:知识需求。根据需求的层次原理【7】,从需求的客观存在到需求的有效表达过程中,经历了需求的意识、需求的表达、表达的准确等三次衰减,被衰减掉的部分就是潜在需求。所谓需求分析,其实就是尽可能挖掘有效需求,降低潜在需求的比例。知识管理工作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员工分析和挖掘其知识需求,并准确理解其知识需求。第2阶段:知识获取。员工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获得所需知识:动手查找、寻求帮助和被动接收。前两种方式主要针对较为明确的需求,而后一种是针对认知模糊的潜在需求。为了帮助员工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作应该:①有效组织企业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②建立员工的知识门户,让其了解各类知识来源,尤其是企业外部的知识获取渠道;③根据员工提出的帮助请求,帮其查找所需知识;④分析员工的潜在需求,主动推送知识给相应的员工。第3阶段:知识的学习/交流。前一阶段的知识获取强调的是其载体意义的获取,而学习/交流其实也是知识的获取,但它强调的是内容意义的获取,真正让知识进入大脑并改变其原有知识结构,即知识的内化过程。知识管理工作应为此提供必要的服务措施,例如:①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创造学习的机会;②开发或引入学习工具,帮助员工提高学习效率;③组织各种学习或交流活动,丰富学习方式;④营造整体学习氛围,从观念层面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第4阶段:知识的利用/创新。获得知识的目的是用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新的知识,即知识的创新。这些新知识有的是以经验知识的形态留存于员工的大脑,也有的会以显性知识的形态被记录下来。对此,知识管理工作应该为这种知识创新建立激励机制、评估创新的价值,并有效存储和管理创新的知识。

3.3服务认知框架

诺曼(NormanDonaldA)把认知分为思维认知和经验认知两类【8】。据此,我们也把员工对知识服务的认知分为了思维认知和经验认知两部分,并选择想象、感知、注意、记忆等作为前者的主要评价要素;选择动机、预期、偏好、推断等作为后者的主要评价要素。从而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服务认知的基本框架。

3.4行为分析框架

针对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员工做出的行为可归为三类:与知识服务提供方进行思想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行为;表达并传播自己对知识及知识管理看法的行为;直接针对知识服务项目做出的响应行为。虽然他们的具体行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其所表达的态度上可以分别为:①与服务方的沟通方面,可以体现为批评、建议、商议等态度;②在意见的传播方面,可以有抱怨、肯定、赞扬等不同态度;③在行动的响应方面,可以体现为放弃、接受、再体验等。

3.5基于认知-行为的满意度评价

透过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情况和行为表现,可以评判其对知识管理的满意程度。由此,我们根据服务认知框架和行为分析分析,通过调查企业内部所有(或部分)员工,来实现知识管理满意度的测度,计算公式为:s=m∑c+n∑B其中:S是指员工对知识管理满意度水平;C是指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情况;B是指员工的行为表现情况;m和n为调节参数,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取值。

4结语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软件测试 知识管理 关键技术 系统实现

软件测试的工作不仅是依据测试计划对软件进行测试,而且与测试相关的知识、技巧、经验和灵感在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人员如果没有开阔的思路,没有丰富的测试经验与测试技巧,测试的质量将无法保证。此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的待测软件产品,常使软件测试人员感到压力重重,力不从心,他们有探寻新的测试知识和技术的紧迫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但是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都还得依靠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虽然现有的通用知识管理理论及技术已或多或少触及了某些问题,但我们更需要用一种与本领域结合更紧密的理论和技术,来重新思考和审视我们的问题,以便寻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

一、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管理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软件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少,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在软件测试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实例。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晚,同时专门从事软件测试的企业又很少,在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需求刚刚出现。国外在与软件测试最相近的软件工程领域对知识管理也有比较深入的相关研究,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软件支持工具。目前,每年都举行专门的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年会,探讨知识管理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

进行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管理思想在软件测试领域的IT实现问题,也就是开发出一个软件平台来支持软件测试中的知识管理活动。根据Gallupe在2000年对现有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理论、案例等相关信息的较大范围的研究,现有知识管理系平台要真正实现有效的知识获取、编码、存储和搜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根据参与的软件测试项目工作的实践,认为目前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

(1)软件测试知识重用率低。目前,软件测试过程中公共测试知识的积累未能有意识地大规模开展,虽然企业内部有一些用于测试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数据库,但大多数员工忽视其存在,造成测试知识资源的闲置,导致测试知识和经验的重用率低。现有测试知识的保管模式使得知识的传递不畅,测试知识被动地等人来阅读,而使用者则在知识海洋中苦苦寻觅他所需要的知识,员工无法快速掌握新的测试知识。

(2)软件测试知识流失严重。许多专门经验和技能只是少数人所拥有,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公共知识,这不仅使测试知识传递不畅,而且在人员变动时,这些测试知识会随之流失,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人员流动而发生波动,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3)软件测试知识共享环境差。企业内部尚没有正式的、专用的、有组织的知识共享场所,员工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沟通与交流的体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知识共享氛围也有待于培养形成。

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软件测试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对市场的整体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不强。我认为以上问题的出现是源于在当前的软件测试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科学管理,因此在该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系统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1.系统体系结构

软件在结构上采用的c/s方式,可支持群组协同工作,其中数据收集和分发的部分使用EJB实现,容器使用JBoss。框架基于插件开发的思想创建,利用多态特性声明可扩展的接口。框架与插件的连接、子类别的实例化过程则利用解释引擎在运行时动态完成,框架即可根据模板进行统一调用,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和可扩展性。基于测试管理平台的以上特点,软件测试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本子系统进行初始化,在本系统预定义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软件测试知识分类、知识程度、组织职位定义、项目规模进行自定义。

(2)在交流库中添加文档,用户可以直接编写文档提交交流库,或者在交流库中提出问题,交流库是整个系统的知识文档来源。交流库中筛选出的技术含量较高文档,由知识分析员进行知识分类后,提交知识库。

(3)用户可以自行对知识库中的知识文档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定,以及作者的知识程度、文档的链接程度等加权实现对文档的评定。

(4)知识检索,主要包括知识文档检索和专家检索,通过知识文档元数据可以任意检索知识文档,当用户无法找到需要的知识文档,可以通过专家检索来告诉用户组织中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三、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基于本体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表示方法

本体(ontology)起源于哲学,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在近一二十年,本体被计算机及建模领域所采用,用于知识表示、知识共享和重用。本体论是对概念化对象的明确表示和描述,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现实系统化的描述。从本质上讲,本体是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概念,以及反映这些概念的关系的集合,关系反映了概念的约束和联系,而关系本身也是概念,关系之间也可能构成新的关系。

2.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模型的提出

在针对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中,需要实现积极、主动的知识传递,建立起组织级的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根据软件测试活动中的知识需求,及时地实现相关知识的传递,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改善和提高知识的重用效果。由于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需要通过一个有效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以上功能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本模型的要素是“测试组织人员”、“测试组织知识资产”、“测试组织交流场所”。基本思想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建立一个交流场所,记录成员提出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各种文档。

3.基于本体的知识文档智能检索和排序方法

本体在知识检索子系统中主要扮演知识库的角色,即首先对软件测试领域的概念分类、建立概念之间关系约束的描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详细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库,主要包括软件测试领域的具体概念、概念之间的属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及实例等知识。在知识检索时,根据用户请求的关键词来查找相应的概念或属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检索某条本体信息是否与这些概念或属性相关,从而实现支持逻辑推理的智能检索。

四、系统实现

整个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及实现,这里不作详细介绍。下面介绍本系统的核心模块――知识地图模块的类设计和实现界面。知识地图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专家网络和搭建测试项目团队。普通用户在该模块可以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在编辑时可以选择项目导入数据,如果项目不存在,则可以自己编辑项目,然后导入项目数据,再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包括使用的技术、工作时间,项目职位、项目规模等。知识分析员有权限选择其他用户编辑项目经历。在项目经历编辑完成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对某些技术的使用时间来自行定义用户在这些知识点的知识程度,但是用户的知识程度最多达到熟练级别,要想达到精通和专家级,必须由知识分析员来编辑用户的知识程度。

本文在分析目前软件测试领域存在的知识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知识管理系统,对软件测试领域实施知识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其他领域的知识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是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雏形,虽然系统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缺少对邮件系统和消息系统的支持,以及图形化的统计工具的支持,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

参考文献:

[1]史济民.软件工程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知识管理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