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模拟实践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创新,在某些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触到保险工作的具体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加入模拟实践的成绩,可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

在《保险学》课程中进行模拟实践教学,首先需要确定的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个问题,作为保险专业、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保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基本知识这些基础理论以外,还要对从客户开始投保,保险公司初审、复核、制单到客户拿到保单整个流程有所了解,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亲自操作,对保险实务有更直观的了解,能初步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保险实务的实践中。

(二)模拟实践时间安排

模拟实践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指导,建议教师进入《保险学》实务部分的讲授时采用模拟实践教学,讲授完财产保险理论课,可进行财产保险的模拟实践,讲授完人身保险理论课程,可进行人身财产保险的模拟实践。虽然模拟软件系统里面还有责任保险、再保险的模拟实践,但不建议在讲授《保险学》课程期间全部开展,原因之一是受教学时间的制约,分给模拟实践的课时是有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保险学专业的学生还要开专门的《责任保险》、《再保险》课程,模拟实践可以在学习这些专业课的时候开展。而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这两大类保险模拟实践可以满足对他们的教学要求。

(三)硬件、软件准备

我校有专门的金融实验室,实验室配备有足够的电脑,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可以亲自操作,讲台上有投影仪和电脑,保险操作软件不像证券投资软件那样广泛,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证券市场操作,保险却不可以,所以学生对保险操作软件一般很陌生,需要老师在讲台上通过投影仪对软件操作进行演示,告诉学生们要做什么,系统里的各种选项代表的含义,比如点击“保存”还可以修改答案,点击“提交”就不能再修改答案了。我校使用的是上海某家公司研发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教学软件,老师可以在软件中选择任务并把任务分给选择的班级,学生上课用账号进入自己的界面可以看到已分配的任务,然后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每一页面的任务,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把学生的操作详情反映出来。如果学校开有专门的模拟实践课程,除了可在系统中选择已有的业务,教师还可以根据想要考核的内容,搜集资料,自己编辑业务放在系统里面,让学生根据既定要求完成任务,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考核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具体操作过程

以财产保险为例,教师课下登录系统,选择家庭财产保险(也可选择企业财产保险),选择即将上课的班级,并把任务分配给这个班级,学生上课登录界面就可以看到分配的任务,并可以看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客户、银行、保险公司等相关资料,学生可根据这些资料,模拟顾客、保险公司投保、承保流程,并缮制相关单证。比如学生首先要扮演客户填写投保单,然后扮演业务人员接受投保单并填写相关资料,扮演财务人员打印转账回执单等,整个业务办理下来需要二十个左右的页面,需要不同角色来完成,学生完成之后,提交才可查看正确答案,提示哪些地方做错了,最后形成一份实验报告,教师由报告可知学生分数和学生的详细操作记录。

二、模拟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学以致用,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些业务都是保险公司真实的业务,流程也是保险公司真实的流程,让学生在教室学完相关理论知识之后,立即就能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对于书中抽象的概念,在操作中可见到它的应用,比如,客户在填写投保单时,表格中有投保人姓名、被保险人姓名和受益人姓名,学生需要从给定的资料中判断并填写,学生只有理解了投保人、被保险人和收益人三个概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查阅投保单中的“风险询问资料”,让学生知道“告知”义务是如何在实际中体现的。通过模拟实践,使得学生对《保险学》理论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

(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模拟实践中,我们发现,平时在班里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在实验课上缩手缩脚,不敢轻易操作,整个任务完成下来需要的时间较长。而平时在班里表现不突出的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动手能力特别强,各种操作都大胆尝试,很快就熟悉了软件系统并开始操作,任务完成需要的时间短,正确率高,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主动去帮助处在摸索阶段的学生,甚至还帮助老师解决操作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模拟实践,使成绩好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成绩一般的学生优点得到展现。在期末考核中,把实验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对学生的考核更全面,学生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保险学》的积极性。

(三)使学生走出了学保险的误区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拟实践教学法;特点;设计原则;具体应用;效果评价

能力本位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否具有“能力”是职业人才的衡量标准。职业教育课堂效果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把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首位,增强职业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仿真实践,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通过模拟实践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作决定的各种较高级的技能,符合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人才的要求。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特点

(一)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度结合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侧重于模拟实践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而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地在模拟的情景下进行活动.教师只起组织、指导的作用.教学活动也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并提高能力。模拟教学实践法的采用可以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对所学知识接受效率低的状况

(三)强调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在应用中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引导或帮助学生应用有关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模拟实践的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解决实践操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逐层运用。

(四加强教学的互动性

模拟实践教学法通过教师对教学实践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高度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必须应对实际问题与学生创造性提问这两方面的挑战,因而常常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信息交流是双向或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有时需要相互讨论甚至争论,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的操作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师生互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对高职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设计教学的内容

职业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课程内容要保持职业活动的完整性,打破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时应尽量压缩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加实验、实习指导,强化技能训练。理论教学内容上要求实用性,深度上强调以够用为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能力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掌握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因此,在采用模拟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突出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使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变成技能应用为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模拟实践教学中,学生具有高度的参号胜,他们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而是主动、灵活地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角色将由传统的知识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或辅助者其作用从单纯的系统传授书本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消化、运用与创新的引导上。教师虽然不参与学生的模拟与决策过程,但必须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路,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同性、典型性以及重要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并点评、总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

(四)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原则

模拟实践教学法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选取要根据教学课程的特点,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教学手段选取不恰当,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在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时做大量的前期设计准备工作。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情景模拟实验设计。

三、模拟实践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具体方法

1.放映记录真实岗位职业活动的录像片

选择这种方法进行模拟实践教学,不能和看纪录片混淆在一起,这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要结合理论知识,运用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方法组成整个教学的过程.由浅入深地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2.分派角色扮演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学生直接地参与到业务操作中来.是一种最直接的模拟实际操作的方法。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学校提供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强实践效果的方法。

3.利用实务操作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基于网络平台技术辅助教学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广泛应用。利用实务操作软件,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机上借助网络来完成模拟实践操作的所有环节,利用网络平台技术的辅助作用。可大大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4.典型的操作业务的案例分析

在实际业务中。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这种实际情况很难模拟仿真,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筛选、提炼、整理的方式,选择典型性的实际业务问题.做成案例集.和学生起做案例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启发、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对操作业务有灵活多变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步骤

1.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目标

教师首先要确定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法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比如让学生增加对实践的了解与认识.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参与,达到会运用信用证结算的实践技能。

2.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专业学科的内容而定,将专业学科的主干内容提炼处理后.与模拟实践教学法相结合,形成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

3.确定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运用的具体方法

在确定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内容之后,应根据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模拟实践教学的方法。

4.设计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环节

教师在确定使用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具体方法后,针对教学内容应设计整个教学的环节。比如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师可以先放映信用证结算业务的录像,随后引导学生总结信用证的基本知识点。紧接着教师进行角色扮演分配。最后.设定一些问题,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的细节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做最后的总结。

5.采用模拟实践教学法教学的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阶段是教师按照事先设计的教学环节.组织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比如在设计好国际结算信用证结算业务教学环节后教师组织学生按照设计的环节做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模拟实践教学法应用的效果评价

(一)模拟实践教学法的应用解决了教学内容与环节和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矛盾

受到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通过对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大量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所需人才时.非常重视学生对实践环节知识的掌握,在考核应聘人员时。主要考核内容之一就是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而在对就业率比较高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情况凋查时.我们发现这样的院校普遍带有共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了模拟实践教学法。

(二)针对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调查.模拟实践教学法是职业院校教师理想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的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采取模拟教学法的模式进行教学。使用模拟教学法时.大多数被调查学校已经实现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务操作。在教学课堂上,角色扮演法、对典型业务进行案例分析使用得更广泛。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法学专业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更要重视实践教学。我国高校传统的法学专业的授课特点更注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造成法学专业大学生在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将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象,致使新毕业的法学专业大学生要用很长时间来适应所从事的法律工作。近年来,各高校逐渐认识到对于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不是单纯的讲解法律条文,更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法律条文的能力。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高校法学专业培养学生将法学理论应用到实践案例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各高校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致使该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标准。

一、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开展的现状

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指在高校法学专业教学中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各高校法学专业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模拟法庭时间教学时,仍存在很多问题。

1.分配给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偏少,教学内容单一

各高校在法学专业课程各阶段教学课时的分配中,整体上仍然是偏向于法学专业基础理论的课程,实际分配o模拟法庭时间教学课程的课时非常有限。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偏于单一化,造成及时设立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对法学专业大学生在将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面无法满足大学生毕业后的执业需要。

2.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过程中,重“模拟”而忽视了“实践”

由于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需要,加之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以及在实践中各种案例的多样化等因素影响,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会更偏向与将已发生过的典型的完整的案例作为模拟实践对象,在模拟法庭实践过程中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模拟”案例上,并且在模拟法庭的审判过程中,往往忽视各种实体法在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而将模拟法庭变成了一场场法学专业大学生辩论赛。这样的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很难促进法学专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如何将理论结合实际。

3.在高校中负责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丰富的法庭实践经验

在高校中开设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该课程本身就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负责该门课程的高校教师也应具有丰富的法庭实践经验,能够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法律条文应用于各类案例中。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法学专业指导教师只能熟练掌握自己所负责的法学专业课程,而缺乏对其他法学专业课程的了解,同时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满足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需要将法学专业课程是实践相结合综合教学的需要。

4.在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结束后,缺乏综合性的分析

在存在前述三项问题的基础上,负责该课程的大学教师很难运用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来为大学生在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长此以往,使本应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转变为一门用案例进行程序法教学的课程。

二、对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的思路

1.对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由于在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运用法学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辅助运用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高校法学专业在设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相应增加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课时的同时,应该根据课程需要为法学专业大学生增设其他相关学科的选修课,拓展法学专业大学生的知识面。

2.更加真实的进行现场模拟

为了更真实的进行模拟法庭实践课程,高校应为该课程准备模拟法庭专用教室,教室中基础设施应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中的具体要求,置备国徽、审判桌椅等,并参照真实法庭的布局进行摆放。在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强调实践,遵循各庭审环节的完整性。杜绝为了节省课时而出现省略某些非重点的庭审环节的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案件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避免在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前透露该案件的真实审理结果的情况,以免影响学生在进行模拟法庭时无法自由发挥。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训练学生在面对各种状况时候的应变能力和谈判技巧。

3.具备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的教师

教师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角色是无法被替代的,面对当今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日益重视,不仅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知识,更要求该门课程的教师具备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教师也应该不断向实践学习。高校法学专业相关工作人员应该联系当地司法实务部门为教师搭建实践学习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的法学专业大学生做好基础建设准备。

4.设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后的考核评价,应该完整考虑该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的具体表现情况。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在模拟案件中担任不同角色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面对未知状况的应变水平都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学生,为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明确自身弱势做出辅助总结,明确自身努力方向。

三、结语

高校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法学专业非常有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虽然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各高校法学专业仍然要不断探索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情况,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同时,高校法学专业应该邀请或者聘请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法官等实务人员为学生讲解在实务中如何应用法学专业知识或者为学生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中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平台学习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持续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模拟法庭 教学 法学实践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47-01

法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一旦选择法学专业,接受法学方面的教育,基本意味着对法学职业生涯的选择,因此,法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传授,使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法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属于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为此,在对法学教学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强调实践的作用,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中模拟法庭教学就是一种实践效果比较明显的教学模式,收效很大。

1.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的意义

1.1 有利于突破传统法学教学的弊端,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在传统的法学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法学知识和法律条文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在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的时候,很难适应法律实务。而模拟法庭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法律实践的平台,在模式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具体审判流程,直接面对法律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实践的检验,缩短了教学与法律工作的距离。

1.2 推动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加快教学方式的转变。在经过模拟法庭的教学后,学生对法庭的景象记忆深刻,体会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对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3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使生硬的书本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学生由被动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到,参与性较强,发挥主体意识。

1.4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模拟法庭教学将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形象和生动,提升他们辨别是非的能了,掌握如何在法庭表达意见,进行合理的辩论,同时找出各要素直接的冲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模拟法庭的教学为学生锻炼口才,提高分析能力和交际较能力提供平台,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5 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在模拟法庭的教学中,所选择的案例都来源于生活,会激起学生的共鸣,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教育,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参与者也切身体会到法律的威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模拟法庭教学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模拟法庭教学缺乏制度上的保障,课程设置缺少合理性。

2.2 模拟法庭教学在环节上不够完善,只注重法庭内的环节,忽略庭前准备和庭后的材料处理。

2.3 模拟法庭教学中真实性不高,表演性强。

2.4 缺乏充足的教师配备。

3.如何不断完善模拟法庭教学

3.1 保证模拟法庭课程设置的明确性和合理性

对于模拟法庭教学的现状,要将其作为专门的课程进行设置,实现较大的参与性。建议设置36个学时,时间为第七个学期,此时学时已经对基本的法律知识进行了学习,接触了法律实务,综合素质提高,具备开展模拟法庭的能力。可以将模拟课程的类型分为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类型,采取仲裁形式处理纠纷,以达到一定的真实性。

3.2 在教学制度上进行完善,为模拟教学提高保障

将模拟法庭作为必修课,制定配套的大纲,形成可行的测评制度。另外,鉴于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以实现对具体操作的有效指导。

3.3 实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对诉讼进行全过程的模拟

3.3.1 选择合适的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避免典型的案例,选择具有一定争议的。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形式化。对于案例的选择,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根据需要对案情作适当的变动,学生也进行积极的参与,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2 对角色进行分配。根据案情的需要,对涉及的角色进行分配。分配之后,可以有效进行讨论和分析,教师也可参与,但要保证适中,避免太多干预。

3.3.3 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庭之前,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诉讼文件。注意对律师的授权委托证据和财产的保全、证据的取得与运用等实务的模拟。

3.3.4 在庭审前,要组织观摩活动。观看标准程序的软件,组织学生进行旁听,切实感受司法实践。严格按照程序法和实体法的规定对诉讼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在完成模拟以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整个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讲究技巧的运用。学生向教师提交模拟教学的总结,教师根据学生个人陈述,给学生进行评分。对材料的归档是模拟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完成模拟实践之后,要形成完整的总结性资料,为今后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积累资料和经验。

3.4 配备专业水平较高的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必须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如果师资力量薄弱,可以组织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进行实践和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法官作为兼职教师,对模拟法庭教学进行指导。

3.5 对模拟法庭进行系统的研究,实现与相关司法、法律等部门的互动。

当前,虽然很多院校都实行了模拟法庭教学,但是在具体实践中认识和探讨的深度不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模拟实践教学研究,用理论指导实践。学校应积极与相关部门、法律机构进行合作,把握法律岗位的发展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模拟法庭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4.结束语

综上,模拟法庭教学是法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实践作用,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制度加以规范和保证,做到科学、合理地评价法庭教学模式的意义。它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完善,不能完全代替法学教育的方式,不能过分强调法学教育的应用性,对其理论性和科学性进行否认,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法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形成崭新的符合科学化和职业化的法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的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蕾.浅议模拟法庭教学制度的完善[J].中国大学教学,2010,(2):71-72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拟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多层次;多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88-03

一、模拟实践教学是培养国际贸易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高地,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国际贸易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补充和深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技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在教育理念上,还没有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在教法上,还没有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培养能力为主”。我校国际贸易专业近年来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从理论高度充分认识模拟实践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系统设计模拟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我专业鲜明特色的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

二、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较大的弊端是: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贸易人才。构建新型的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拟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设计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以下方面:第一,实践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以丰富性和关联性为指导,构建跨学科的实践教学项目;第三,提供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平台,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第四,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2.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基本操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规律,以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我们构建了具有国际贸易专业特色的“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我们把实践教学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综合、学科综合、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并分别对应课内模拟实践、独立模拟实践、开放模拟实践和竞赛研究模拟实践四个模块。①基础知识层次、课内实践模块。基础知识层次是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低级层次,在课程群设计上体现为课内实践教学模块,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课内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基础环节,属专业基础知识加深和基本能力培养阶段,随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是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国际贸易专业所涉及的诸多专业技能都需要在课内进行模拟实验,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国际商品期货、金融风险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生通过课内实验能够进一步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有助于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②专业综合层次、独立实践模块。专业综合层次是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个层次,在课程群设计上体现为独立实践教学模块,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实践教学是在课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时量,加大实践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实验室中为学生模拟真实的进出口场景而设立的独立实验课。目前我专业已经开设的独立实验课程有国际贸易谈判模拟、外贸单证制作与审核、国际商务综合模拟等,引进了世格外贸单证教学系、SimTrade外贸教学系统和南北外贸教学系统等软件,并且为独立实验课开设了专门的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和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③学科综合层次、开放实践模块。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企业和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多元化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金融、法律、管理、信息等多方面知识的国际贸易人才更加受到社会的青睐。调查表明,83%的企业对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人才更加看好。学科综合层次是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在课程群设计上体现为开放实践教学模块,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经济管理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打破各学科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线,通过开放实践完成经管类学科知识的整合。开放实践模块主要包括:①大一到大三每年暑假小学期的暑期专业社会实训。其中大一和大二的暑期实训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的暑期实训是要求学生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在国际市场的第一线掌握学科综合技能,培养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人才。②依托国际商务谈判实验室的远程功能,使我校学生与国内外其他院校学生之间进行远程互动教学,开展国际化商务谈判。其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谈判能力和国际商务业务能力。④创新实践层次、竞赛研究模块。创新实践层次是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最高层次,在课程群设计上体现为竞争研究模块,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竞争研究模块主要包括:①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相关竞赛,如国际贸易实务大赛、全校国际商务谈判大赛、全国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②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研活动,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等。这类实验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拟定研究题目,要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己思考,提出研究创意和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案,教师与学生讨论研究方案,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过程,并自行写出研究报告或论文。

三、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实现条件

1.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突出采用了支架式教学方法和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按照支架式教学思想,把国际贸易谈判实验依据国际商务标准合同谈判的顺序条款依次展开。教师像导演一样,协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学习主体。我们在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中广泛应用了情境式教学方法。我们利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和专门的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模拟的外贸业务环境,让学生扮演进出口商、工厂、进出口国银行、海关、商检等外贸业务环节中的各种角色,使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2.打造优良的实验教学队伍。模拟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模块化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队伍不能仅仅由国际贸易专业课教师构成,它还应该包括实验中心实验教师、跨专业跨学科实验指导教师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应根据分层次、跨学科实践教学的需要,打造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团队。

3.加强和完善模拟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备建设。完善的模拟实验教学软硬件设备是模拟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软件是指各种外贸实习平台建设,硬件是指实验室环境建设。具体来讲,外贸实习平台建设是指:精心选择和引进先进适用的实验教学软件;编写实验教材,规范和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大纲、实验报告范本等;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试题库与网络有机结合,构建系统、开放、协作、动态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实验室环境建设是指:多方争取经费、改善实验教学设备条件;紧密跟踪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技术;采用门禁、刷卡、远程监控等技术,增加开放实验项目数等。

当前社会在国家战略层面和企业实践层面都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拟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育介质和载体。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施为培养创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良性互动、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打破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界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手段和环境也会面临新的问题和变化,多层次模块化模拟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峰,熊胜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5).

[2]周权锁,赵海燕,凌婉婷,等.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5).

[3]马青,林永慈,邓炜,等.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北京市国际贸易人才供求状况分析[J].时代经贸,2012,(18).

[4]盛艳,张伟平.系统方法视域下的支架式教学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5).

[5]吴疆,陈瑛.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模拟审判 教学模式 实践性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是指以军民融合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背景下广泛出现的国防经济纠纷案件为主要模拟对象,运用现代模拟审判技术,以提高后勤院校学员国防经济法律实践能力,维护军人和军队合法权益,维系国防经济秩序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主要目的的新型国防经济法教学模式。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军校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概念、特点与目的

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中,教员选出典型案件,以案件为媒介,以(模拟)法庭为平台,以庭审为内容,学员作为主体全程参与其中,通过直观的感受,掌握诉讼庭审规则和基本程序,以促进学员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完善、熟练其法律业务技能,是融实践、理论与思想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实践性、专业性、现实性、互动性、多维性等特征。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相比,模拟审判教学法不仅仅是对传统法律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是对传统法律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使学员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实践。尤其在军事院校中,模拟审判教学的运用,对于强化学员的法制性、纪律性、组织性、服从性有突出作用。在案例的选择上,适应军民融合与全面建设现代后勤需要,以军人、军队涉法问题为主。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员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了解,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学员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维护军人、军队权益为主,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方向,以提高法律战能力为重要选择。

二、模拟审判教学的教学过程

1、模拟审判教学前的准备

模拟审判教学前要根据情况组织学员观摩庭审。所谓观摩庭审是指通过组织学员观摩法院对案件的开庭审理活动,以增强学员对法院庭审活动的感性认识,为模拟审判教学法的采用提供实践上前提。对于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非法学专业的学员来说,观摩庭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会为下阶段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观摩前,教员应向学员介绍案情,但不能发表个人意见。要向学员提出比较具体的观摩的目的和要求,如要求学员注意观察审判程序的不同阶段审判人员怎样指挥庭审活动,了解不同的庭审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等等。有条件的话在观摩庭审后可以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对本次庭审活动进行评价。

由于让学员自主的完成模拟审判活动要求学员获得模拟审判所需的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使模拟审判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在模拟审判教学前应该让学员熟悉诉讼程序和掌握制作审判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并学会如何处理实体法律问题。

2、确定案例

模拟审判允许并要求学员尽可能地寻求现有法律规则在适用于具体案例时彼此之间的漏洞和空隙,尽可能地在公平程序的保证下展示。

为了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员在准备模拟审判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按照此次教学实践的侧重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3、分派角色,分组讨论

学员拿到材料后,可在教员指导下共同研究有关案情的基本情况,了解全部诉讼参与人的活动。至于如何分析案情、把握事实、适用法律,应主要在分组后由各组学员自行把握。根据案情可以将学员分为审判组、控诉组、被告和辩护组等,证人、被害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可以单独分组,也可插入各组。各组人员分组研究、讨论案情时,教员仅给予必要的辅导提示。

4、准备诉讼文书

在正式开庭前,学员应被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诉讼文书,如书、公诉词、证据目录和说明、辩护词、词等,有些文书应按法定程序(如状、答辩状等)在庭审前传递给对方。一般情况下诉讼文书应要求学员准备不止一种的方案,这样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发挥。

例如,如果只准备一种辩护词,公诉人学员在模拟审判时可能并没有按辩护人准备的辩护词进行发言,这样有可能造成辩护方措手不及,提不出反驳理由。而如果临阵调整辩护内容,就可能难以应对,甚至答非所问。所以事先准备有关诉讼文书时,最好能够设计两三种预计的方案,开庭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控辩双方的学员在整个法庭审理活动中,都应该像真正的当事人一样,通过小组讨论对各种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计,设计相应的对策。

在庭审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制作诉讼文书以及进行审判活动时,力求做出充分的准备,甚至做出好几种方案,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种无法预计的情况,所以学员不仅要善于向自己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要在庭审前就要做好学会随机应变,找出应变措施的心理准备。这样有利于提高对学员的实际应变能力。

5、正式开庭

这一阶段要求学员进入角色,各项活动都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应将活动场所布置得与人民法院的正式审判庭一样,场内悬挂国徽、摆放各个诉讼参与人的标牌,法官组学员着法官服,律师组学员着律师服,造成一种严肃、正规的法庭气氛,使学员进入“实战”状态。开庭审判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都放手由学员自己完成,教员只旁听,不参与、不干涉,即使开庭时遇到了问题或遇到了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也由学员自己处理,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中断开庭程序。在开庭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当一个案件经过上述完整程序后,应形成一套完整的案卷材料和总结材料,这既是对学员实践、教员教学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今后模拟审判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6、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从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对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进行的评判或衡量。

首先,是学员探讨和自评。学员对案件疑点和有争议的地方进行分析和对模拟审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其次,是教员总结。教员在模拟审判教学总结中要指出学员对模拟案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是否正确;指出学员对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了解及其运用程度;指出每次模拟审判中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还要分别有针对性地对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角色进行补充、完善和提高性的评价。在总结过程中,教员要充分重视学员的自评,教员可以从学员的自评中及时得到来自学员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的反馈,对学员进行引导、启发思考。教员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今后的模拟审判教学的开展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模拟审判教学才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最后,是督导专家的点评 。每一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应邀请督导专家到场进行观摩指导。专家在教员学员自评、教员总结后,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一个整体的点评,对学员知识的运用能力、临场的应变性、案例的时效性、教员的教学方式、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模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我们完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模拟审判教学方法的作用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丰富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内容,不仅更能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又能找到理论和实践两者最佳的结合点。

1、模拟审判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模拟审判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弊端,是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法成功突破,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员,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了军校教育的目标。一个成功的模拟审判能培养创造能力。法律条文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要用有限的条文解决千变万化的生活问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这就是法律运用的灵活性。例如,程序性的法律条文不可能详细到法庭中每一句话、每一行为,如何进行具体的庭审,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将法律变得生动和易于操作。而如何运用证据证明案情,如何修正不完备的法律条文,更是对学员创造力的直接考验。可以说,学员在模拟审判中的言谈举止,不仅仅是学习运用法律的过程,也是创造能力的学习和提高过程。

模拟审判就是通过学员对案情的分析中找出问题,并通过双方对抗的模式激发其强烈的探究精神的。因为对具体案件的分析是在书本或者教员的教案里找不到答案的,必须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员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通过探究,一方面强化了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员思考,唤起学员求异思维、积极观察与想象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模拟审判教学法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精神,而且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和信息处理的实践能力。

2、模拟审判的训练不仅仅局限在法庭上的辩论,而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

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法律规范的运用,学员学到的只是有关诉讼中一个环节甚至是一个点上的知识和分析能力。而模拟审判训练一般持续一段时间,学员必须从提供的零散案件材料入手,经历分析事实情况、找出有关的法律要点、寻找适用的法律规范、形成自己的辩护或意见、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出庭辩护等全部环节。因此学员能够了解案件进展的全过程,并通过亲身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案件的进程和结局。它打破了传统法学课程设置按部门法为标准所划分的人为藩篱,要求学员同时对实体法和程序法进行综合的考虑。

学员以亲身投入,实践开展法庭审判中的各项工作,在准备和庭审过程中他们必须系统的复习和运用案件所涉及的相关实体法和诉讼法知识,这样能促使学员的所学知识系统化;学员们分成法官组、原告组、被告组、第三人组、证人组、书记员组,对案件的证据和事实以及法律适用进行小组集体准备及分析和讨论,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对复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法庭调查阶段,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举证、质证、认证能力;法庭辩论阶段的对抗性,能促使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敏捷的思辨能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庭审中的调解,能培养和提高学员与对手的协调和谈判能力;制作词、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全面的体现了学员对该案件的宏观把握和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系统的应用能力;庭审结束之后专家和教员的点评能使学员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能明白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些能力提高不仅依赖于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而且依赖于对于各种相关学科和知识的了解和应用。因此,模拟审判的训练能够为参与者提供一种综合的素质训练。

3、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适应后勤保障社会化,有军队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员为中心,教员讲学员听,持续下去,学员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而模拟审判教学突出学员这个中心,突出能力的本位。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是适应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通过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方式,使学员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与国防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政策知识,以及技术规范,提高国防合同管理能力。在现代模拟审判教学体系中,我们建立了以军民纠纷、军地合同、国防合同等能充分体现军队特色的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案例数据库,并不断的更新,使案例时刻体现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需要,为军队建设有针对性的培养、锻炼学员多方面的能力。

四、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的推广价值

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具体生动的案例,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员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够把学员引入到生动、形象的实践情景中。在教员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改变了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授,使学员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让学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模拟审判教学模式,把学员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尽管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仍是围绕相关的教学理论进行的,但它并不以掌握某个单一的理论知识为唯一目的,它能够激发学员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我们在课堂基础知识讲授和课堂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的模拟审判教学活动,使学员所学的法律知识活起来,起到了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员的总结讲授引导学员全面掌握所学法律知识,更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学法、用法的水平。

罗马俱乐部在题为《学无止境》的研究报告里,认为“创新性学习”两大基本特征之一的“参与性”就是扮演角色:“理想的参与性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扮演总统、首领、领袖、公民、支持者和追随者等角色,以便尽可能多地体验不同的角色。”模拟审判教学模式作为情景教学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员的学习创设了最佳教学情景,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员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教员的指导作用和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五、国防经济法教研室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实践的总结

从现代模拟审判教学法试行以来,国防经济法教研室进行了三十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教员细心指导,学员认真配合、积极准备,使得现代模拟审判教学工作初步取得成效。通过对学员在模拟审判庭前准备的办案件材料和制作的法律文书的审阅以及对学员出庭情况及其他工作的考察,我们认为,从总体上看,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法律方法能力、防合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一,学员以前学过的法学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提高。由于在办理具体的案件中,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经济法、民商法、民事诉讼法、司法文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参与模拟审判学员不得不去复习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甚至去学习以前未学过的知识,从而使这些理论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第二,学员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模拟审判教学中,让学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进入法庭辩论的实战状态,让他们感受到了法庭实战的气氛,使他们按照真实案件开庭的要求来组织材料,在法庭上即时表达,并相互展开辩论。结束之后让学员观看开庭录像并自己总结,然后指导教员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及即时答辩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三,学员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进行模拟审判教学的目的,不是把课本的知识完全照搬到实践,而是要教会学员掌握办理具体案件的方法,培养其法律思维能力。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审查案件不能千遍一律,有的案件的审查方法是学员在理论学习中学不到的,指导教员通过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他们掌握不同案件的不同审查和办理的方法。

第四,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在模拟审判实践中,学员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件中的具体问题。当同学们遇到原来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没有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不得不去进一步思考,去进一步创新,这样,学员在实践中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学员的社会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在模拟审判实践中,我们提供了数个经济法案例供学员实践,这些案件中的案件事实都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而对这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及证据的审查,很多都要用到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在实践中,学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懂得更多的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因此,通过模拟审判,使学员日常生活知识得到了积累。

第六,学员对法学知识之外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上述已谈到,实践中发生的案件是多种多样的,案情也千差万别,因此,案件审查所用到的知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法学方面的知识。如果学员要办理好案件,就得去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以适应案件审查的需要。

此外,在多次模拟审判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报名要求扮演角色,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法律条文,学习法律文书的书写规范,积极跟教员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关于案例的见解。扮演角色的学员,无论是审判长、公诉人、律师,还是原告、被告、证人、法警,都投入到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认真揣摩自己扮演的角色。通过模拟审判的教学,学员们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现代模拟审判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员上述能力培养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应理性地、客观地看待我们取得的教学效果。上述教学效果是从总体上来评估的,而具体到每位学员身上则是有所差异的,因为有的学员学习兴趣不浓,他们不积极参与实训锻炼,其实践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锻炼;而基础好、学习积极性高的学员,他们在模拟案例中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其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模拟审判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充分地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要注意每个学员全面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力的培养能够全面协调发展。

应当指出,我们的模拟审判也有一定的不足,由于参加模拟审判的学员并非法律专业,短时间内对具体法律条文的理解有限,在法庭辩论中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知识,使得庭审过程缺少一定的深度,并且有冷场情况发生。而且对于模拟审判教学而言,由于其重在模拟审判实践,因此,许多学员的社会交往能力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这是该教学模式的明显缺陷。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践教育;应用型;人才;学生模拟公司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66-0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注重大学生的实践教育。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办学理念中的“三练三创”实践教育是一个完善的系统的教育体系,它以较低的成本弥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传统缺憾,以最小的代价,实践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秉持学院办学理念,其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较早且卓有成效,是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的突出典型。在其近6年的实践教育过程中,学生模拟公司也由最初的一家,一个专业,发展到了如今的11家,覆盖全系所有专业。本文以期通过剖析文学与传媒以学生模拟公司为平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开展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的重要内涵和主要途径。

一、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的重要内涵

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实践教育,真正理解和把握实践教育的内涵。在认真分析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各学生模拟公司的运行模式后,本人总结了近6年多来该系实践教育的一些经验,并从中汲取出了有价值的实践教育重要内涵,以期加快实践教育发展。

(一)学生模拟创业公司应为大学教育第一课堂之延伸。“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明阳提出来的,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知行合一”是实践教育的指导思想,它的基本要求就是实践必须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学生模拟创业公司应为大学教育第一课堂之延伸,这是文传系开展实践教育以来,一直遵循的理论原则。本人认为在校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专业学习。学生模拟公司必须为大学专业教育服务,才是有效的实践教育。首先,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到底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其次,目前大学实践教育普遍缺乏目的性、专业性。在校大学生模拟创业不能等同于做生意。何为真正的实践教育?本人认为大学生实践教育必须基于所学专业知识,必须做到学术与技术相结合、相统一。学生模拟公司必须以专业知识作为创业的第一资本,以专业知识的储备作为深层次创业的动力,以专业知识作为扩展创业途径的基石,以创业实践反向推动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必须将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不支持实践脱离理论,不支持实践脱离实际,不支持实践脱离第一课堂的支持。

(二)学生模拟创业公司应成为大学校内专业实习基地。文传系将学生模拟公司视为学生在校的专业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的实质便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到达这样的一个程度需要无数的实践磨练,正常的实习时间远远不够。只有将学生模拟公司视为学生在校的专业实习基地,才能更好的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开源节流。其原因是,学生模拟公司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学生模拟公司为学校实践教育开源节流,充分利用了校内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二、深入开展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般意义上,高校的实践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实验、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但是,在开展高校的实践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一般意义上的实践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本人发现文传系在创办学生模拟公司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操作模式展现出了新时期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应给予学生模拟公司正确而有效的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本身就是实践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教师在实践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实践教育的水平和效果。鉴于此,文学与传媒系给每个模拟公司指派了相应专业指导教师,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进行专业知识、运营管理方面的指导教育。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正确而有效的指导是学校对模拟公司发展道路上必要的规制,正确而有效的指导会给学生指明正确的创业、就业之路,正确而有效的指导会给予模拟公司极大的专业支持,正确而有效的指导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捷径。

(二) 扩大实践教育开展面,提高实践教育层次。实践教育应该开拓思路,在学生中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体系与新的模式,扩大实践教育开展面。学校应该多组建学生创业工作室,鼓励其参与学生模拟公司业务竞标;拓宽眼界,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模拟运营模式和业务领域,鼓励学生实践主体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支持满足条件的模拟公司开展更深层次的业务,以开拓学生创业思路,提高实践教育层次,使参与其中的同学得到更大的锻炼。开设创业课程、增设专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如可以开设《创业社会常识》、《创业管理课程》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创业大赛;建立校外“创业导师”队伍(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等)。校内指导教师由于其专业、社会经历的局限性,只能满足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而校外的创业导师,可以将创业实战经验,运营技巧以案例的方式直观的教授给学生。

(三)加强学生模拟公司的管理与支持。三创模拟公司不是民事主体,不享有民事主体权利,但为延续其发展,却不得不与市场发生民事关系。所以学校应该在内部管理条例上明确责任,如出台《三创公司管理条例》,及时规避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学校对于满足条件的模拟公司,可以给予资源支持将模拟创业变为真正的就业。在经过严格论证的情况下,对成熟的模拟公司给予合理帮助(设备、资金),使模拟创业变成真正的就业,从而成为实践教育的成功典型以激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

当前,重视实践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界的发展潮流。面对新的形式和新的挑战,完善实践教育体系成为一种必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所创办的一系列学生模拟公司是实践教育的有效模式,对发展中的中国应用型大学实践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本人认为只要坚定创新思路,我国应用型大学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教学实践与创新

1.引言

地方技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定位与教学实践对于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存在形式则是很高水准的,模拟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师资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很难摆脱坐而论道的旧框。

2.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2.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大多是照本宣科,他们不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学的前沿知识,更不能通过自己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学到应用型的知识,这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生搬硬套,只讲理论,没有与理论学习相配套的完整的实践,讲解内容枯燥乏味,应用性不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比如我们第三学期的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模拟电子技术实习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我们能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基本原理和实务,然而教学中这门课程并没有设置公关实习环节,因而做不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师资力量薄弱

技校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我们学校情况看来,师资队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与动手能力结构分布不合理。职业教育的实践具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大多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教师没有受过正式和系统的专业培训。二是实践教师缺少培训机会。在平时实践教学中不了解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技能,知识难以更新、技能难以提高。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缺乏有效措施。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是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并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的人员。同时,本专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只有3、4个,且专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学理论的学习,也没有任何模拟电子技术职业的从业经历。

3.技校模拟电子技术实习的教学实践与创新对策

3.1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研究确定本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建立与邻近课程的联系;建立本课程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板块;构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知识和技能的关系;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多样化的学生作业。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实践教师的讲课内容,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重现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模式变成教师与学生探讨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实践讲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敢说、敢做、思维跳跃等能力,模拟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公关与礼仪这门课中,在前期的理论学习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讲案例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推荐一人出来做总结发言,在总结发言过程中,教师与其他组同学可对内容进行讨论,整合成最科学合理的答案。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模拟教学 医学 麻醉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桂教高教(2015)20号,项目编号:2015JGB338)。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48-02

随着时代的进步,麻醉学在医学中已占据较大的比重,而且在医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从而麻醉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医学院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并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方法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使得麻醉学教育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当前麻醉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条件较为特殊

目前麻醉主要运用于临床手术实践过程中,而且伴随着整个手术的进行,那么麻醉学教育的理想环境就是手术室,但是由于医院手术室有着严格的规定,所以在手术室中大范围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困难。而且手术难度有高有低。那么在进行难度较高的手术过程中进行教学就会严重影响手术过程[1]。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病例出现的频率较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操作,这无疑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2.操作受限

麻醉运用于手术的各个环节,所以难免会涉及到有创操作,一旦学生操作不当就会对患者带来较大的危险。基于这种风险性,高难度的有创操作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麻醉。同时麻醉也是一项风险性较高的操作,少部分患者进行麻醉之后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这就需要麻醉医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处理[2]。

3.学习课时较少而内容丰富

在麻醉学教育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学科知识,那么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扩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发掘学生的知识深度。在当前医患纠纷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及家属对于临床实践教学有明显的抵触心理,这样无疑会减少学生的临床学习机会,同时由于涉及的学科较多,教师难以有效的进行授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学的运用

1.合理的使用局部模拟训练模型

在进行局部训练之前需要对临床手术中常见而且操作性强的部分进行理论培训,在进行相应的理论培训之后即安排对应的局部模拟操作。目前医学模拟技术的仿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在真实授课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并操作要点,之后便针对不同的训练模型进行专项性的训练,这种模拟训练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克服心理困难。运用局部模拟训练模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延长学生的实践操作实践,有效解决临床操作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

2.使用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对学生进行考评

局部模拟训练模型只是初级的模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麻醉实践操作,而生理驱动模拟系统便是高级的模拟教学,该系统的仿真程度更高,可以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全面的仿真模拟。另外该系统还可以设置所模拟的病例情况,让学生适应不同的麻醉操作,此外模拟系统可以还原真实的临床病例,在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之后总结写出相应的医疗文书,在模拟训练完成之后可以用真实的医疗文书进行对比,这样学生就会在模拟训练中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教师也能够从中来对学生进行考评,达到要求的进行临床实习,没有达到要求的继续进行模拟训练,这样便可以更大限度的避免医疗事故,降低医患纠纷的事情,有效对学生进行教学。

三、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模拟教学设备的发展,模拟教学设施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病例,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之后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模拟教学有着其独特的重复性与安全性,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误也不会造成医患纠纷的产生,同时学生还可以针对同样的病例进行专项性的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程度。

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过程中,并且创新了麻醉学教学方法,促进了麻醉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提高教师教学成果的情况下,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法律基础教育对于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法律基础教育是培养、知法、懂法、守法新公民的重要途径。模拟法庭则能够在法律基础教育中成为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法庭的实践中感受到法庭的庄严,学习到相关法律知识,加深对法治的信仰,从而达到法律基础教育的目的。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基础教育的实践性。本文就如何发挥模拟法庭在法律基础教育中的实践作用展开一些探讨,希望能够对改革法律基础教育起到一些积极意义。

一、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的必要性

(一)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法律基础教育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晦涩艰深的法学术语,如“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词语,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律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也有的教师为了降低课程难度,转而采用平实的语言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程,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尝试,但是极易降低法律的实践性和严肃性。如果能够在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在亲身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实践的直观性体现在,它和真实的诉讼一样,呈现出对抗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一定的法庭角色,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这会比空洞的宣讲更有利于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二)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

法律基础教育虽然只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中包含了众多知识点,内容涉及法学原理、部门法知识、司法制度、法律心理和法律观念等。法律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对国家法律制度有初步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观念。传统上的宣讲可能无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甚至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或参与度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模拟法庭实践在法律基础教育中的引入,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可以精选法律案例,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关心的法律问题、法律案例,制作成模拟法庭教案,引导学生在“法庭”上解决问题。

(三)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实用性

法律基础教育不应仅仅在意识层面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更应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保护合法权益的实践能力。法律基础教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应这样回答:法律基础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投资、经商,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类纠纷。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基本司法程序,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模拟法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实践法律的新平台。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是提升法律基础教育实用价值的必由之路。

(四)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法律基础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实现法律基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途径。法庭和诉讼,对于学生来说显得相当遥远,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难有机会旁听真实的庭审。同时,学生又对模拟法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非常想在模拟法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自己有机会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以模拟法庭为平台开展法律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景教学”,能够将“法庭对抗”这一生动的情景搬到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的可行性

(一)良好的师资力量

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应在案例精选、程序引导等方方面面起到积极作用。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将无法开展。此外,教师还应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有相当的了解,必须熟悉部门法规定,对典型案例、热点案例也能够信手拈来。当前从事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如不少教师是法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也有不少的教师同时还兼有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身份,他们能够对模拟法庭实践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学校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内外聘请一些人士介入,如聘请法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知名律师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模拟法庭实践,从而对师资力量起到补充作用。可见,从当前的师资力量配置来说,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是完全可行的。

(二)现成的庭审影像

模拟法庭是对现实庭审的模拟。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模拟法庭实践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本质上属于一种情景教学。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需要参考一些真实的庭审影响资料,供学生模仿、参照。当前很多人民法院已经将庭审录像公布在网络上,这一公布行为的初衷是加强公众监督,落实审判公开原则,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庭审影响资料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教师可以在模拟法庭实践开展之前,预先下载一些优质的庭审影像资料,并播放给学生观摩、学习。此类影像资料目前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取,从而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

(三)丰沛的案例资源

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寻找到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之前可以通过案例库寻找到很多案例资源,再对案例资源进行精选,挑选出适合模拟法庭实践的真实案例。当前案例文库主要有北大法宝的案例文库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文书网,这两个网站提供的案例几乎是海量的。丰沛的案例资源也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三、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律实践的细节探讨

(一)案例的选取

教师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判决书文库等媒介中寻找合适的案例。鉴于学生的特点,建议选取如下几类案例:1.贴合社会生活。教师应选取贴合社会生活的案例,避免选取那种罕见的案例或偶发的案例;2.注重实用性。教师应选取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案例,即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的案例,典型的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婚姻继承案例、交通事故案例等;3.必须具备争议性。教师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这样才能增强模拟法庭的对抗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毫无争议的案例则不宜选取。此外,鉴于模拟法庭的特殊性,所谓的“争议性”主要是指法律适用层面的争议性,而不是案件事实认定层面的争议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性案例,以供选择,也可以由学生选取案例,交由教师审核。

(二)庭审的对抗

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应体现出对抗性,而不能仅仅体现司法程序和法庭礼仪。实际上,即使在法学院的法学专业教学中,模拟法庭实践也往往缺乏对抗性,参与模拟法庭的各方均按照预先排演的“剧本”,按部就班地推进模拟法庭,对抗性并无充分体现。缺乏对抗性的模拟法庭局限于单纯的模拟,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应跳出单纯模拟的局限,适当地强调对抗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如下几点:1.选取对抗性案例。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就应该选取有对抗性的案例,或者说,选取那类能够引发双方对抗的案例;2.列出争议焦点。由于学生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庭审流程和案件的事实与法律问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事先列出争议焦点,并引导双方在模拟法庭中就这些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和对抗;3.适当释明和引导。教师可以事前准备好大纲,释明法律规定,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模拟法庭实践陷入冷场和停滞。

(三)思维的开放

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往往缺乏开放的思维,如选取的案例没有争议性,缺乏对抗性,案件的审理结果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模拟法庭仅仅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化过程。显然,这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模拟法庭实践。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1.不预设任何结论。教师不应对案件审理的结果做出任何预设,而是要求学生在模拟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通过模拟的司法程序,独立地做出判决结果。任何结果预设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的参与热情;2.不对“庭审”结果作结论性评价。模拟法庭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参与各方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案件“审理”的结果究竟如何;究竟哪一方赢得了“诉讼”,则教师不宜作结论性评价,但是可以作出倾向性评价。如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继续学习,使学生继续保持好奇心。

(四)礼仪的注重

司法诉讼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庭礼仪。由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缺乏对司法程序的了解,他们可能会把模拟法庭当成一场“辩论赛”。事实上,模拟法庭包含真实庭审的主要环节,辩论只是法庭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模拟法庭中的辩论与辩论赛中的辩论也存在诸多差异,两者不能混同。因此,开展模拟法庭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模拟法庭,避免学生将模拟法庭误认为“辩论赛”。这就要求学生适当学习一下法庭礼仪,包括注重仪表和发言的方式、准确用语(最好能够适当地体现出法言法语的法庭用语特点)、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不得诡辩和强词夺理等等。

(五)其他细节性问题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模拟法庭 课程设计 自主性和积极性 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4-03

美国法学家霍姆斯在《普通法》开篇即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众所周知,英美法系国家极为重视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培养职业技能、提升职业伦理。而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比较偏重对法学理论的传授,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法学专业理论和司法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学专业理论与司法素养能力不对称。“法学硕士、博士不会办案”现象时有出现。法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既有的法律知识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法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还应该训练学生作为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和素质。[1]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模拟法庭以其灵活性、直观性、实用性及实践效果显著等特点被广大法学院系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由于各高校法学院系对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设计等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致使该课程在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出来。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内涵

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法律职业被视为一种博学的职业[2],这需要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实践教学作出诸多探索和努力。

所谓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精选的典型案例分别担任不同的法庭诉讼角色,以法庭开庭审理为参照来模拟审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实体法、程序法知识,熟悉文书制作、辩论技巧,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个案的实践能力,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目的的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既是范例教学理论在法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也是法学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法学教育,传统法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具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模拟法庭包括以下环节:

1.模拟书记员核对当事人情况;2.模拟书记员宣布起立,模拟法官入场;3.模拟法官介绍案件基本情况(合议庭组成,原被告,案由等);4.模拟原告宣读书; 5.模拟被告宣读答辩意见;6.模拟法官提问,归纳辩论要点;7.模拟法庭调查,证据交换:原告出示第一组证据,说明证明内容,传递给被告质证,被告发表质证意见(一般从证据真实性和证明内容两方面说,比如真实性无异议,但所证明内容有异议之类的)。原告出示第二组证据等;被告出示第一组证据,说明证明内容,传递给原告质证,原告发表质证意见。被告出示第二组证据等。8.模拟法庭辩论,原告陈述观点,被告反驳。主要就有争议的事实进行辩论说明。9.模拟法官询问双方是否需要调解,双方或一方不同意调解法庭即宣布判决。

总体上看,通过模拟法庭的现场感和直观感,能够进一步加深参与者对法律知识和司法程序的理解,更好的提高模拟当事人双方和模拟法官对法条的运用和把握。模拟法庭是现代法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实现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校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现状

(一)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课时偏少

法学的学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应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为通识理论教育,注重对法学基本理念、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知识的认知;后一阶段为职业教育,注重对法律思维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技巧等的训练。从1999年起教育部依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应用”的原则,在只设一个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将法学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三部分,其中专业课部分又分核心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法理学等十四门核心课程为基础形成了中国法学教育统一的课程设置。这一课程模块设置从整体上来说是偏重法学基础理论以及部门法课程,而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却被排拒在外。课时偏少和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我国高校模拟法庭实践课程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课程价值定位不够明确

分析众多高校法学院系不重视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对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价值定位不明确所致。

人们常以为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价值目标就是使学生熟悉法庭审理的程序,熟悉各种法律文书格式等等,这种认知不但模糊不清晰,而且与法学教育的目标相脱节。更有甚者,如果模拟法庭是仅限于程序的告知、法条的普及或法案的宣传,而没有其他的灵性之光,那么它就不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3]。

模拟法庭越来越浓厚的表演性质使得模拟法庭在法学教育中逐渐失去了可持续的生命力。在模拟法庭过程中,案件中的当事人、法官、律师、证人等角色都是由学生担任的,而学生仅仅是在身份上进行模拟表演,一些地方高校的法学院系为了提高其在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邀请学校领导和其他学院的学生观看庭审,过于注重表演性,如:尽可能地选择一些通过人为加工的典型案件,预先反复演练,走过场式的表演。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模拟法庭的观赏性,但是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偏离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目的。另外由于模拟法庭角色的特定化,每次模拟法庭只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能够担任法官、律师等较为重要的角色,边缘角色较多,这样导致参与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专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够

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与法学理论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而指导教师在整个模拟法庭实践课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整个教学过程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微观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比较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同时,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过程中既涉及到实体法问题,也涉及到程序法问题。学生既要学会运用法学原理和法律规范深入分析案件,也要学会按照不同性质的案件(民事、刑事、行政)和三大诉讼法的规定进行程序上的设计。因此,担任模拟法庭实践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兼备程序法和实体法知识,并能够熟练将两者结合起来。既具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又具有将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结合起来的教师,在各地高校中实不多见。大部分的高校由讲授程序法的教师兼任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殊不知,长期以往,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多半成了讲授程序法的课堂,其实践和思辨能力培养功能很难体现。

(四)制度建设亟待加强

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制度建设也是一大需要解决的难题,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模拟法庭结束之后,指导教师根据庭审过程对各个角色做一下象征性的分析和评价了事。而关于模拟法庭的案卷归档、设备的保管、场地的使用等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这样不仅对于模拟法庭的开展缺乏规范管理,同时也不利于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持续开展。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评价方法和内容亟待创新,诸如《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规程》、《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指导教师规范》等制度亟待建立。

三、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完善

(一)明确课程的目标、设置时间和教学方式

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目标不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强化和运用,还应包括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两个方面。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可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能否运用相关法学原理分析案情、正确理解法律法规,达到巩固所学知识之目的。同时,通过亲身亲历参与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法律文书制作能力等。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应当对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时间设置做科学安排。鉴于模拟法庭需要结实的法学理论做基础和铺垫,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应当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大诉讼法和主要实体法之后,考虑到法学专业大四的学生忙于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求职等,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宜安排在大二两个学期以及大三的第一学期。

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不仅应该多样,而且还要致力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课程时往往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即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方式。从案例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到模拟庭审程序的把握以及事后的总结评价都是教师统筹,学生只是机械的表演,很难谈得上创新。为了适应现代法学教育的需要,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当由教师主导型向学生自主型转变或者是向教师指导型转变,将模拟法庭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演练。

(二)注重案例的选择

为突出法学实践性的特点,高校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应当以真实的案件作为背景材料,而真实的案件主要来源三个渠道。其一是法学院系教师统一收集的司法案卷中的案例,其二是教师参与的真实案例,其三是近期媒体报道过的典型热点案例。这三种案例,无论如何都会缩小对案例的距离感,让学生们体会到即将模拟的案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样学生的兴趣较高,体现了“在行动中学习”的教学理念。同时对于上述三个渠道收集到的案例,也要注意选择案卷材料比较丰富,证据比较齐全,相对于根据相关案情伪造的“模拟证据”更接近现实,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三)注意角色分配及其平衡

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模拟法庭的参与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可将参与人员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证人鉴定人组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组。由于每次模拟法庭的参与人数有限,因此在角色分配的时候应当注意相邻两次的模拟法庭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实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分配角色的时候,应当注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构成,比如审判人员在整个模拟法庭审理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关系到本次模拟法庭是否能够顺利进行以及是否能够获得显著的实训效果。因此审判人员必须对庭审规则、诉讼程序、法庭用语以及实体法规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且具备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庭前准备工作

在分配好模拟法庭各个角色之后,各小组的成员应当就自己的角色着手准备出庭资料。在这个过程,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分析案情,书写法律文书,进行庭前的证据交换等工作,无形中锻炼了各自的法律实践能力,而其他未参与出庭的学生,通过协助担任角色的学生准备出庭资料,为下次自己亲自担任出庭角色提前做准备。在准备资料的过程中,各小组成员不应当各自为阵,不仅要向同组的其他同学交流沟通,还应当及时就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指导教师咨询,但为了保证模拟法庭的真实性,不应当与其他组的成员讨论案情、协助办案。相对的,指导教师也应当主动的向各小组了解准备情况,但注意在指导时不应涉及具体的处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严格开庭审判流程

开庭审判是模拟法庭实践课程最核心最关键的环节。为了更好的还原法庭本色和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角色中去,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模拟法庭教室,配备相应的法庭设施,比如法官服、法槌、原被告席位,这样有利于严肃正式的法庭气氛的形成。对于开庭审判的各个环节,即使是遇到突发性情况,不同小组的成员也应当自主配合完成,指导教师切忌干涉。最为关键的是,开庭审判的程序应当规范,避免机械性的走过场,忽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中心环节。常见的不足是,在很多高校法学院系的模拟法庭中法官的判决在开庭前就已经准备完毕,一旦开庭环节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主审法官就难以及时对判决书作修改,甚至导致闹剧的产生。

(六)重视庭后评价

庭后评价是检验模拟法庭实践效果的重要方法。庭后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指导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系。学生自我评价是指担任法庭角色的人员就自己在整个的模拟法庭阶段的表现做出一个评价,包括庭前准备和开庭审理两个重要环节,学生相互评价,可以由同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也可以由其他组的成员来完成,它相对于学生自我评价可能会客观中立一些,但是由于其他成员在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自己忽视他人的现象,导致其评价片面、不中肯。指导教师评价的前提是模拟法庭的指导教师应当是既熟谙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又具有丰富的法庭实践经验,并且关注整个模拟法庭的准备过程,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精彩之处,还应当针对学生在模拟法庭过程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七)加强归档和制度建设

模拟法庭结束后,对担任模拟法庭角色的成员手中的资料以及旁听人员撰写的观后总结、甚至是庭审过程中的拍照和录影都应当进行归档成册,以供后续模拟法庭甚至是低年级的学生查阅和参考。归档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

模拟法庭实践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法学实践教学中必须有能够保障模拟法庭实践课程教学的制度设计(如《模拟法庭管理办法》、《模拟法庭课程教学实验规程》、《模拟法庭指导要求》等)和比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与有效开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更要注重每一个环节,从案件的挑选、庭前的准备、角色的分配到庭审过程中的真实演绎,每一步必须扎稳根基,步步为营,最终打造以模拟法庭实践活动为典型的品牌实践环节[4]。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模拟法庭实践课程的规范和有效开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在大范围内形成气候的,需要各高校法学院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渐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本校法学院系实情,又能实现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于晓丽,高云鹏.《“模拟法庭”课程设置分析》,载《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参见罗伯特・斯蒂文斯.《法学院: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法学教育》,阎亚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3.蔡宗廷,江保国.《模拟法庭教学的文化功能探究》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4期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 理论 教学模式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其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操技能。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级应用人才,会计教学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成为教学难点。本文结合会计教学经验,对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展开探索。

一、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模式对会计教学的重要性

参加实践对会计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会计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亲自接触会计实务,通过处理凭证、账目、报表等财务问题,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培养能够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会计人才。

然而,会计行业具有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特殊性,这使得学生的校外实习通常难以深入,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经验的进程受阻,可能导致会计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创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以及解决会计实务的能力,培养真正懂理论又熟悉会计实务的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专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模式。笔者认为,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应该就此展开,将理论基础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实践方式。

1.会计基础课程与校内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与会计基础课程相配合,用于巩固课堂知识。会计基础课程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校内实践包括课堂实践与校内模拟实验室实践两部分。

(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与对初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觉得有关会计的原则、假设和理论等知识相对抽象,这就需要与课堂实践相配合。例如,对于《基础会计学》或《初级会计学》中的“会计分录”章节,这部分内容是为后续的“记账凭证”教学打下基础,如果在教学之初,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模拟训练,通过幻灯片或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们讲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填写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实例演练巩固知识,迅速与实践环节结合起来,则学生在对以后的“记账凭证”学习中,也能够较快掌握更深入的知识点。

(2)校内模拟实验室

校内模拟实验室是对课堂实践的拓展和延伸,主要是阶段性的岗位模拟实习。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实习期,配合会计课堂知识,根据相关知识的会计岗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校内模拟实验室内,可以让学生模拟分岗实习,根据岗位和职责划分,制定实习任务书,以企业中实际进行的经济实务为例,模拟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者模拟轮岗实习,提升不同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另外,还可以结合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制定财务报表,处理财务数据,针对课本中的专项知识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对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尽快消化,为学习更深入的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会计专业课程与综合模拟实践相结合

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会计知识的相关概念将更加的抽象,通过模拟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化的理解专业知识。一般在会计专业知识结束后,会安排约2个月的综合模拟实践时间,与此前的课堂实践和校内模拟实验室相比,综合模拟实践更加注重对会计流程的把握和实际能力的锻炼,一般选择某个实际企业完整的会计实务,包括建账、编制报表、资料分析等一系列过程,以及一些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业务。

通过综合模拟实践,结合企业实务,使用仿真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充分利用学校搜集和掌握的资料,让学生接触到原始的发票、账簿、报表、凭证等会计资料,学校根据所教学的专业知识情况,为学生布置综合模拟实践任务,学生仿佛身处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能够针对一段时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总结,对会计核算工作取得全面、直观、系统的认识。

此外,综合模拟实践中,应注重会计电算化与纯手工处理相结合。随着专业财务软件的普及,电算化在辅助手工作账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中,应该注意对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的锻炼,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为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做准备。

3.会计应用知识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课堂实践和综合模拟实践完成后,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基地实践和顶岗实践,进入真正的会计工作环境。学校可以选择若干财务制度成熟规范的企业,与之建立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以分批分期的方式选派学生入驻实习,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环境观摩和学习,掌握到更多的会计实务,提升实践和操作技能。

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后,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最好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习参与会计实践,体会出纳、稽核、成本核算等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完成从校园到工作岗位的过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三、结语

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是会计专业教学永恒的主旋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本文总结出“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模拟实验室―综合模拟实践―实习基地实践―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旨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良性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会计实务,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益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1978至2008年[J].会计研究,2008,(09).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法商结合 综合性 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04-02

1 法商结合应用型人才综合性模拟实训的界定

1.1 法商结合应用型人才的界定

法商结合应用型人才是指以本科法学教育为基础,具备系统的法学基本知识和一定商科应用性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拥有较强的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现代商务理念的有竞争能力的专门从事实践性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法律人才。

1.2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界定

综合性模拟实训是一个从教学目标厘定、案例选编、教学组织到后期分析、信息反馈的系统化实训过程。它是把主体与客体、解决问题与系统学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法学理论与实务操作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精选的典型案例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以庭审、仲裁、调解、商事谈判为参照进行模拟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实体法、程序法、文书制作、辩论技巧以及相关知识解决个案的实践能力,是融实践、理论与思想于一体的实训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活动相比,综合性模拟实训具有教学过程实践性和公开性、知识运用综合性和实效性、能力培养全面性和实用性等特点。通过综合性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办理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的基本知识,提高具体应用法律处理各类法律案件的基本技能,掌握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基本技巧,特别是增加了商事谈判的模拟演练,使学生在具备基本法律实务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商事知识的储备,具备一些商事谈判的技巧,实现法商结合,进而拓展了法科学生的就业路径。

2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意义

综合性模拟实训方案的设计及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在于经验。因此,法律人才的培养应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法律现象、思考法律问题、提高法律运用的能力。综合性模拟实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生动的案件中,并通过模拟审判、调解、仲裁、谈判等情景加以展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以便对案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筛选以形成对案件性质的正确判断以及法理上的充分阐释。同时,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调解技巧、谈判技巧,提高法律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综合性模拟实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演练庭审、调解、仲裁、谈判中的各种技巧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

2.2 活跃学生的法律思维

良好的法律思维品质是法律职业综合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现代法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综合性模拟实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法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案件审理需要的实践知识、普通思维转化为法律思维、通俗化的表达转化为法言法语的平台,而且自由化和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允许、甚至要求学生尽其可能地学会摸索法律规则的外部界线,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敏感地意识到并且寻找到既存法律规则在适用特定事例中的“不确定性”,找到所谓法律的“边缘”。通过这种教学训练,使学生学会发现法律“不确定性”的基本方法和门径,学会将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提取为抽象的法律关系,学会用理性的思考代替感性的思考,学会用法律的评判代替道德的评判,从而为日后的法律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3 搭建互动的教学平台

在综合性模拟实训中,有原告、被告、法官、证人、调解员、仲裁员等不同的角色定位,有案情陈述、逻辑推理、法律论证、质证辩论、调解、仲裁、谈判等不同的行为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分析案情,充分考虑所赋角色的利益,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思维活跃,求知欲、参与欲与表现欲得到充分满足,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其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了传统“填鸭式”单方教学的缺陷,有效地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

2.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

综合性模拟实训让学生走出其原已熟悉的格式化法律条文和理论知识圈,在模拟的环境中熟悉、掌握纠纷解决的各种方式和过程,较直接地面对法律实践问题的考验。由于模拟所采用的案例一般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而实践中案件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在具体的案件处理中,要从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风俗、伦理等各个角度去研究、分析,这会使学生立足于法律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其思维超出法学的范畴,深刻分析社会生活。通过不同角色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使其理解不同职业的内涵,塑造其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观念,为今后的从业奠定良好的职业教育基础。

3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具体设计

3.1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内容(如图1)

3.1.1 诉讼模拟

所谓诉讼模拟就是我们通常所知的模拟法庭。但是对现有的模拟法庭作了改革创新,建立了综合性模拟法庭实训演练。针对模拟法庭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如真实对抗不足,模拟内容单薄,模拟方法简单,模拟设备缺失,模拟教材空洞,缺乏相关制度等弊端,我们需要丰富模拟法庭的内容,重新制定教学大纲,设计模拟实训环节,设立综合性模拟实训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配置充足的课时量。

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横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进行对比模拟的模式,使学生在了解诉讼法具体程序的基础上,能够清晰地感悟两大法系审理模式的不同,进而加深了对实体法的认识;纵向的综合实训是指对同一个案例分别适用马锡五审判方式和当代的审判模式进行对比模拟,使学生了解我国审判模式的历史变迁,并对当代的能动司法有更深刻的感悟。

3.1.2 非诉讼模拟

除了常规的诉讼模拟之外,本文所指的综合性模拟实训还将其拓展至非诉讼模拟,即由单纯的模拟法庭拓展至模拟仲裁、模拟调解、模拟商事谈判等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

(1)模拟仲裁 在温习仲裁法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仲裁的程序和技巧有更深入的认识与运用,并培养仲裁中各主体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仲裁文书的写作技巧;分组、分角色进行仲裁的模拟练习并作出各小组的总结。(2)模拟调解 在温习有关调解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调解的计划和实施步骤,进而培养学生调解的技巧与技能;分组、分角色进行调解的模拟练习并作出各小组的总结。(3)模拟商事谈判 在了解商事谈判的含义和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谈判的步骤与技巧,并进行模拟练习,通过商事谈判,培养团队精神,追求合作与双赢。

3.2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形式

丰富的综合模拟实训内容仅凭课内的实训是不够的,为了很好地实现综合实训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课内实训延展至课外予以补充。课外实训的形式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3.2.1 设立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

综合性模拟法庭训练营是一个法律人职业训练培训基地,其设立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训练营的系统培训,缔造一支参加各种模拟法庭比赛的学生精英队伍,而其设立的根本目标则是通过锻炼学员的法律思维,提高其处理法律实务的能力,进而为促进学生直接与社会接轨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同时,训练营也力争为扩展学生的国内外视野,加强与国内外法学院的交流搭建平台。该训练营面向有志于参加模拟法庭大赛、锻炼法律实务能力的学生。训练营成立后,将开设各类模拟法庭赛事的培训课程,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国内外的重要模拟法庭赛事。

3.2.2 成立12355青少年维权中心工作站

12355工作站是青少年维权中心设立的青少年维权工作机构,各法律院校可以与青少年维权中心合作设立工作站。设立该工作站的目的在于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其与综合实训模拟交相呼应。一方面,工作站解决的实务案例可以作为综合模拟实训的案例来源,另一方面工作站可以作为学生真正的实训平台,实践诊所式教学。该工作站可由各法律院校类似于法律实践中心的部门负责运作,由拥有法律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轮流值班带领学生团队接洽当事人。

4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配套成果及规范管理

4.1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配套成果

现有的模拟实训教材只是针对三大诉讼法编写的模拟法庭教材,无法满足综合性模拟训练的需求。综合性模拟实训的具体操作不仅包括程序法的模拟,也包括实体法的运用,不仅包括庭审诉讼的模拟,也包括非诉讼的模拟,如仲裁、调解、谈判等;不仅包括大陆法系的模拟,也包括英美法系的模拟,并进行对比研究。相应的,配套教材也应体现这种综合性,对各种纠纷解决方式进行模拟设计。为此,应编写与综合性模拟实训相配套的综合性实训教材、实训指导手册及相应的教学大纲。

4.2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管理

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组织管理是发挥其综合实训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专业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制定综合性模拟实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如《模拟法庭大赛选手选拔方案》、《模拟法庭大赛规则》、《模拟法庭教学管理条例》、《模拟调解规则》、《模拟仲裁规则》、《模拟谈判规则》、《模拟实训讲评制度》以及《模拟实训教学资料管理制度》、《模拟实训教学记录制度》等等。通过建立健全这些管理制度可以实现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规范化高效运作,加强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同时,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及相关的课题研究继续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该文为2009年山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独立学院法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379)和2010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院级课题《法律系法学专业特色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FL2010023)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郭英杰.创新商法教学方法,培养有竞争力法学应用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9(10).

[2] 张士磊.模拟法庭仿真实训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1).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3D虚拟;军事物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tatus and difficulties of military logistics practice teaching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proposed that 3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should be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military logistic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actical teaching.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proposed. And the application current of 3D virtual practice teaching of military logistics was describes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Key words: 3D virtual technology; military logistics; teaching

3D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人机交流技术,已广泛应用视景仿真、军事模拟、虚拟设计等领域。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将3D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之中,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有效解决当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手段单一、条件受限、学员参与度低的问题,提高军事物流实践教学质量水平,促进军事物流学科专业发展。

1 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现状

军事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领域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学员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吸收、掌握,在各种物流场所的实践可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以及深刻体会军事物流运作过程。但是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目前手段相对单一,实训设备有限,以及学员实践参与度低等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军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与地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类似,一般是进行参观见学、实训基地训练、实习基地实习等方式,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渠道进行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由于物流设施、设备占地大,价格昂贵等限制,实训基地不大可能拥有大量设备给学员进行实践操作,实训设备有限导致学员只能分组进行实训,每个学员的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最后军地相关企业不大可能让学员在参观见学或者实习的时候进行装备实操,最多也就是让学员看一看,学员实践参与度低。对于物流这样实践性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的不足,可能导致学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动口说的头头是道,动手不知从哪抓起。对于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去解决是目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领域积极思考的问题。

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特点

进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丰富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员实践参与度,本文将现代信息技术中的3D虚拟技术引入到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环境实物虚拟化、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

2.1 抽象讲解具体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效果上看,具有抽象讲解具体化的特点,教员讲授军事物流相关运作环节的时候,需要将现实问题抽象的描述和讲解,学员要根据教员所讲,把抽象的讲解还原成一个个场景,简单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抽象和还原的过程。由于理解的偏差,以及学员经历的限制,可能导致还原的偏差,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教员要讲清楚,学员要听明白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学员没有见过那些设施设备是什么样子,物流中各个流程应该做些什么,但是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可以把抽象晦涩的讲解变得具体生动。学员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可以更容易理解教员讲授的抽象理论知识。

2.2 环境实物虚拟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实践上看,具有环境实物虚拟化的特点,军事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员为了更好地让学员理解相关知识,有很强烈的意愿提供学员实操设备的机会,但是由于设备的昂贵等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举步维艰。3D虚拟实践教学在军事物流中的应用,可以让学员在计算机虚拟的环境中操作虚拟的设备,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2.3 实践学习自主化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从教学形式上,具有实践学习自主化的特点。目前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因为安全性等因素的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让学员脱离教员主导的学习过程,但是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教员通过3D虚拟教学系统布置实训任务,安排实训时间,学员可以自主完成学习,实现实践学习自主化。并且实践学习自主化更利于学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美国乔伊斯(B.Joyce)和威尔(M.Weil)在他们所著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所下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简单的归纳一般来说,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教学策略问题。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理论假设、操作程序和教学策略”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框架。这里同样按照这四个部分探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

3.1 教学模式目标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来安排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由于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学员实践方法和实践技能,所以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必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导向之后,要考虑如何实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通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模拟训练系统布置和安排一个个模拟任务给学员,学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3.2 教学模式理论假设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认为通过安排实践任务可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在这个教学模式下,强调学员带着具体的问题进行3D虚拟实操训练,通过他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尝试,最终完成布置的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员不仅仅可以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对于教员来说,要通过3D虚拟系统构建学习情景,设定学习任务以及组织学习活动,还要提供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本文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提倡以能力为导向、任务为驱动,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各项能力;有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

3.3 操作程序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教学,而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中关于实践教学的安排以一次课的安排为例。首先根据专业理论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军事物流运作环节等确定实践教学课的主题;其次依据确定的主题进行实践任务的设计;再次学员接受实践任务;最后学员在3D虚拟环境下完成实践操作,达到自主学习、知识构建、能力提高的目的。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操作程序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3.4 教学策略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的重心在于“实践”二字,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素质,所以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员的实践能力培养。将3D虚拟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需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三者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虚拟环境下的实践。

(1)“教”与“学”方式的创新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自主学习占大多数,教员身份将变成知识的引导者,促进学员锻炼和培养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员教,学员学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实践教学。应该采用学员自主学习、教员引导和解答问题的方式。在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学员可以进行物流运作的模拟,并且按照自己的需求熟悉物流运作流程,教员通过学员完成任务的时间判断其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学内容体现军事物流特点

一般的参观见学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看别人怎么操作,到地方企事业单位,也是学习类似相关单位的运作,军队相关单位动手实践机会欠缺,所以一般实践教学与军事物流运作脱节,在3D虚拟实践教学中,可以根据军事物流运作情况,设定虚拟场景,让学员在虚拟环境里实践操作设备,使之能更加熟悉军事物流运作。

(3)教学手段上对虚拟技术扬长避短

虚拟实践毕竟与实际有所差别,学员在虚拟环境下利用鼠标和键盘组合操作完成一些任务与现实是有所差别的。例如叉车操作,学员用鼠标键盘开虚拟叉车与实际的叉车差别很大,所以在教学手段上重视信息技术的特点,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信息技术的弱势和短板。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中强调对于军事物流运作流程的掌握,对于设备的熟悉,而不是将掌握设备性能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

4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应用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目前是本单位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一项有益尝试,试图通过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中应用3D虚拟技术,充实军事物流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下面将从软件功能、任务设置、教学安排等角度介绍目前应用情况。

4.1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软件功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军事物流实践教学的特点,以及理论学习中的知识点,设计了需要进行模拟训练的任务类型,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发军事物流3D虚拟实训系统,目前一期工程主要实现了仓储相关任务的模拟,并应用于实践教学。系统主界面如图2所示。

这套虚拟系统主要实现单人实训模式、多人联网实训模式、游客观摩模式三种模拟教学功能。在单人实训模式中,学员根据教员布置的背景,在系统中独自完成相关任务;多人联网实训模式中,学员按照3~5人一组的方式,各自独立扮演仓库里的角色,合作完成实训任务;游客观摩模式主要作用是教员演示系统操作时,学员可以以游客观摩的角色进入虚拟场景,学习如何进行操作,同时学员多人联网实训时,教员可以以游客身份进入虚拟场景,查看学员任务完成情况。

4.2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任务设置

教员给予学员分配账号密码以后学员可以登录3D虚拟物流实训系统,进入系统之后(如图3所示),系统左下方列出了大的任务项目,例如订单录入、入库、出库、补货、摘果拣选、播种拣选六个大任务项目。基本囊括了军事物流运作中仓储部分的基本作业模拟需求,教员通过布置任务,学员在系统中以第一人称视角或者第三人称视角进行模拟操作,系统的右下方有操作提示界面,提示学员模拟操作的流程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每一项任务设置的重点在于理解军事物流运作流程,例如入库任务的模拟涉及到仓储员角色的接单、理货,搬运员角色的入库上架,涉及到的设备操作有托盘、叉车码垛,手持终端扫描等操作。

4.3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

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受到软件限制目前主要针对军事仓储部分内容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安排一般遵循讲授案例背景、布置实训任务、学员进行实训的步骤进行。在实践教学安排中,交待案例背景是为了给予学员一种情景代入感,同样给予学员一个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员具备知道怎么办的能力;布置实训任务,是在学员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知道怎么办之后,具体解决问题时候怎么做的能力;学员实训练步骤是强化学员实践能力的过程。具体来说,入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入库作业流程及储位分配;出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出库作业流程与物资出库原则;返库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返库作业流程;拣选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物资摘果式拣选与播种式拣选作业流程;补货作业实训使学员掌握电子拣选区物资补货作业流程以及补货点的设置。

5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员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军事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中,3D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尝试目前刚刚起步,3D虚拟实践教学如何遵循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如何探索完善军事物流3D虚拟实践教学模式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军. 军事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技术,2010(11):125-126.

[2] 李世刚. 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94-95.

[3] 余明艳.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 江西教育科研,2010(9):11-12.

模拟实践教学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财会模拟课程 教学实践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87-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与发展,教育实践已经成为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保证财会模拟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教师纷纷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研究,针对如何加强财会模拟教学实践水平展开分析。教师应该积极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认识到自身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教师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在教师不断努力之下,全面改善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使命。

1 加强财会模拟课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财会模拟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模拟实践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延伸到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根本途径。加强财会模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实践中能利用知识,并且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讨能力,并且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的合作与探讨式学习。学生在实践中能运用专业知识,真正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和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能真正掌握财会数据计算的技巧,进而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自身经验应对工作难题。其次,加强财会模拟实践教学能有助于实现会计专业电算化教育的变革,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目前,会计专业逐渐推行电算化,对学生技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坚持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学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同时,还要知道“怎么用”,这才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实践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用”的关键,学生在实践中接受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练习,进而在实践中掌握大量的财务管理、会计监督以及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的技能,学生最终能在模拟实验中完成系统的学习,成为企业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2 当前财会模拟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财会模拟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想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认识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将问题逐一解决。

2.1 模拟实践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教师教学理念深受我国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传统教学体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应考技能,而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不够重视。但是财会专业教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掌握大量的专业理论知识,无法应对未来的工作要求。在财会专业模拟课教学实践中,虽然目前学校随着体制不断变革也开始逐渐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但是,很多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模式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实践教学中还需要时间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有限的实践课时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财会模拟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能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能真正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果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课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模拟实践教学方式不够科学

模拟课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十分丰富,尤其是在现代信息化趋势之下,教育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信息化发展。很多学校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很多工具,但是,教师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下,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还不够,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现代化手段,由于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还不够高,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模拟课实践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传统教学模式早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如何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是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着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模式变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要认清现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承认问题的存在,并且勇于积极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加强财会模拟课教学实践的措施

针对目前财会模拟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坚持从自身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出发,努力提高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

3.1 重视教学设计

课程模拟实践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师要注重挖掘教学中的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一般理论实践教学比重应该是4∶6,课堂理论教学应该控制在每节课的前15min内,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教师要合理利用这段时间,教于学生基本的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账簿记账、结账等方面的实际操作。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建立数据库,并且输入数据,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对数据的计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做好模拟课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准备实践课所需的工具,如日常文具、业务、财务图章以及会计科日章、印台以及其他各种证件等,还要配备电算化以及办公桌等,实物投影仪和财会软件等,保障在开展实践课时,一定要保障模拟课程顺利开展。

3.2 创新模拟课教学组织形式

财会模拟教学组织形式一般就是小组或者个人两种形式,改变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在小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学生完成不同环节的工作,实现阶段性模拟教学。财会工作过程主要是设置账户、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审核、对账、结账、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以及装订凭证等一系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很适合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各小组分为5人分别进行模拟实践,小组之间完成任务之后,还可以相互交换进行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各个不同岗位的工作细则,掌握财会工作的基本技能。小组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学生在集体中体验真正的技能操作,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3.3 着重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尤其是章节的学习目标,抓好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开展形象化的模拟教学,让学生能更加直观的对知识点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在《记账凭证模拟课》中,可以利用投影仪开展实践教学,在投影仪上标记记账凭证,并且逐项演示填制记账凭证,指出在填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重点记忆,再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并且学生要亲自操作,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正确开展实践工作。在信息化教育模式下,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教学,这要求教师要懂得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投影仪以及相关财会软件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教师思想理念的转变逐渐向行为方向延伸,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提高财会模拟课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财会模拟教学实践研究是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变革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教学质量,明确提出“以质量为命脉”的办学理念,而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一专多能、上岗就业”的长远教学理念,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而能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并且能积极主动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实现自身的价值,进而达到教学的最高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姜莹.高职高专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目标与模式[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3):248.

[2] 李雪.浅析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63-64.

[3] 丁沛.浅析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与应用[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4):155.

[4] 强伟锋.基于网络环境下电大学生会计模拟实验实证分析――以西安电大直属二分校会计学专业发展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1(1):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