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F7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37-02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现阶段酒店业的市场结构,没有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现阶段不同区域不同酒店档次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的差异化培养。所以,造成了大量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转行从事其他行业以及许多中小型酒店管理人才的缺乏局面,导致教学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酒店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

(一)酒店国际化

在WTO的大背景下,我国开始大力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建设,而随着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主流产业之一,酒店业作为伴随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所以,我国酒店业向国际化迈进已成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酒店业的国际化发展主要包括本土酒店国际化和国际酒店本土化两方面,这两方面的核心需求都是酒店专业人才的国际化。酒店专业人才国际化,就需要其具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流畅的跨国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成为了解全球化经济运行模式与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中小型酒店市场竞争力不强

新时期下,酒店对管理专业人才急切需求的另一原因就是中小型酒店的实力不雄厚,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如今社会,酒店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随着人们日益改善的生活条件,越来越注重酒店的品牌效应。而中小型酒店为了塑造自身的品牌,发展酒店的独特优势,在酒店细分市场中抢占先机,就需要吸纳具有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逐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化地发展。但是,中小型酒店因为自身结构和资金的限制,无法提供更高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无法引进这样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降低了酒店在细分市场或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竞争力降低使得高素质人才更加没有加入的意愿,这种恶性的循环导致中小型酒店面临被市场排挤出局的情况,所以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迫切。

(三)客服和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

最近统计资料显示,餐饮、客房等一线技能服务岗位招聘人数已基本趋于平缓,而客户关系服务岗的需求则得到了一个迅速的提升,而在最近的一年中,部门主管也成为了需求热门职位。这一数据表明,客户关系服务类岗位和高端的管理专业人才存在着较大缺口,也体现了目前酒店行业的岗位需求重点已经由原来的技能服务型向关系服务型和服务管理型转变。这一转变就要求学校输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一线技能能力,更需要具有营销酒店服务、管理协调酒店内部结构以及管理客户关系的能力。[1]现如今,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市场营销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了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需要学校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来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相适应的改革,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四)酒店内部结构不稳定

许多高职学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酒店业是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社会地位低,工作不体面,所以在择业的时候对酒店业抱有一定的偏见,而不愿意进入酒店行业中工作。其次,酒店行业具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在节假日期间或者大型活动赛事期间,酒店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且酒店行业初期薪酬普遍偏低,这些原因导致了许多学生缺乏在酒店业发展的热情。最后,现在的酒店行业中大多数员工文化水平都偏低,服务意识或者管理水平也较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给酒店管理带来了困扰。并且酒店员工的职业素养偏低,忠诚度不够,导致酒店经常出现招工难,用工荒的局面[2],这些因素也严重限制了酒店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酒店业极度渴求高素质的管理专业人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对酒店业的认识教育不够

在高职学校中,酒店管理专业相较于其他开设的专业,具有明显的服务属性,而传统的思想导致学生对这一专业有一定的偏见,只有少数的学生是源于爱好和清醒的认识而从事这项行业。所以,目前酒店管理学生对本行业的热情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就业率不高。高职院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时,没有能够加强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识教育,改善学生的传统观念;也没有仔细讲解酒店业的工作分布和工作强度,使得学生简单地认为只需要掌握管理知识,就能找一份待遇很好的工作,但是忽略了酒店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导致就业人才的心理落差,造成大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失的局面。

(二)专业课程安排不合理

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高职学校的教学应该以实践能力为主,并且保证学生的素质、能力与从业单位的要求标准相适应。可是目前,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而学生普遍感受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出入,往往觉得自己学非所用,或者是大材小用,较大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许多高校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就应该多安排管理课程,所以传授的管理内容较多,而其他的知识传授较少,比如英语知识、市场营销模式、公关处理以及酒店文化等。[3]现阶段,酒店企业在任用刚毕业的学生时,大多数都是安排在一线服务或客服岗位上,这是基本的人力管理规则,而且酒店业已经向国际化、多元化、人性化这些方向转变,所以需要高职学校根据实际的酒店行业需求来建设相适应的课程框架体系。

(三)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底蕴,但是缺乏在酒店行业从业的实际经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就只能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法开展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从业热情。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性课程,缺乏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所以在酒店实习中往往不适应,容易犯错受到领导的批评责罚,又或者学到许多不正规的操作,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工作热情,也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增强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要的一点就是加强自身的师资力量,注重师资团队的能力培养。在新时期下,酒店行业需求的是既有扎实的管理专业知识功底,又能进行对外交流、开拓市场、协调内部人员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所以仅仅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是完成不了这项任务的。学校可以组织任教老师进行集体化的培训,或者深入到具体企业中学习,增强他们的相关知识,对自己所授的课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可以聘请专业讲师,或者在社会酒店企业中招纳相关的人才为广大的学生普及知识和传授经验。建立专业化、全面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基础。

(二)改进课程体系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开设了酒店管理这门专业,但是却没有去把握酒店行业的市场结构和发展动态,没有完善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所以,为了满足现阶段酒店行业的人才需要,学校就要对相关课程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针对不同的职位需求开展更加具体的课程体系,并且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让学生能够系统、具体、标准地接受专业知识的培养。

首先,酒店行业是一个具有服务性质的行业,所以需要对学生开展正确的认识教育,传播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其次,酒店行业是十分注重实践经验的行业,为了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一般在学生工作初期会安排在基层锻炼,比如一些技能服务岗位或者客户服务岗位,所以学校教学要充分讲解这种现状,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培养学生的酒店基础服务能力,让学生能理解并适应酒店基层的工作压力,从中锻炼管理能力。再有,酒店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必然趋势,所以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知识要求很高,包括英语水平、国际经济运作知识、国际公关处理知识、国际法律法规知识等,因此学校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还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酒店行业的市场竞争也需要加强互联网系统的建设,无论是管理企业内部人员,还是对外营销服务系统,还有网上支付、订购系统,都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技术,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培养[4];最后,酒店行业是一个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行业,除了企业自身要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实践能力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多多开展小组讨论的活动,并且安排学生进行PPT制作,然后讲演;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仿真模拟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酒店管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及解决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能增强学生对酒店管理流程的整体性认识。

其次,在校园内,可以吸引相关酒店企业的投资建设,构建以酒店管理为主体的“校园酒店”,然后选拔学生进入其中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感受酒店管理的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强度,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也为企业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

最后,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注重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校的酒店管理教学带来两个好处;第一,酒店企业可以派遣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人员来学校进行辅导,传授经验,给学生详细讲解工作的流程、企业的人才需求发展、酒店营业理念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质量;第二,学校定时输送一批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

四、结语

酒店行业市场已趋于饱和,细分市场竞争激烈。在全球化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大力推进下,国际化、多元化、智能化的酒店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时,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市场差异化的需求,应该从认识观念、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对外沟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建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要。

参考文献:

[1]宋宏.基于我国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袁畅.基于就业引导理念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J].电子制作,2014,14:269-270.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1 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是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般都在大三或大四开设,此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酒店实操技能。通过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掌握收益管理的基础知识。在全面了解收益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收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调整供需的预测能力和制定策略的决策能力,以达到酒店管理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求。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操的课程,恰当的教学过程应该先是基础知识讲解,然后运用收益管理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模拟或实践,达到熟练运用收益管理,提高收益管理实战运用的能力。然而,目前本科院校的酒店收益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导致学生不能将课堂所学收益管理知识在酒店实际操作中顺利地运用。

1. 1 教学缺乏互动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不仅可以制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然而,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往往缺乏互动,一方面,课程内容相对枯燥,而且内容逻辑性较强,只有掌握了前面章节的基础内容,才能顺利开展后面章节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解书本内容时,往往是侧重内容的快速讲解,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课堂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教学互动。另一方面,教师即使设计了互动环节,学生因为对所设计的互动环节缺乏兴趣,或者是因为收益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他们不愿配合教学互动,或是简单应付了事,教学互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1. 2 教师缺乏实际酒店收益管理

经验高校中大部分的酒店管理授课教师是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他们缺乏酒店行业的相关从业经验,对酒店最新的发展动态不甚了解,只是单凭读书经验以学传学,这样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和知识只限于纸上谈兵的教学后果。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落后于酒店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教学改革又相对滞后,更难以让学生掌握酒店收益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

1. 3 教学中缺乏实操课程

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计划中全部为理论课程,缺乏实操课程。一方面,收益管理实操过程复杂,实操课程需要组织学生对酒店市场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市场对酒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收益管理策略并实施,实施之后,把预测的情况和实际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偏差,从而提供收益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难以给学生提供实操所需要相应的数据和实操练习的酒店,因此学生只能模拟酒店收益管理。因为实操过程的复杂性和模拟实操的不确定性,学生难以真正掌握收益管理的精髓。

综上所述,目前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原因主要在于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下降,从而使高校所培养的收益管理人才与市场需求存在诸多不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酒店收益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酒店收益管理教学改革的思路

2. 1 培养具有双素质型教师

实施酒店收益管理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培养符合教学需求的双素质型教师。双素质型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要讲授好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师不仅要掌握收益管理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收益管理相关的从业经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可以聘请酒店的收益管理精英人才给学生讲课。另外,学校也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酒店收益管理部门挂职,培养岗位的工作经验,加强教师实践能力,从而培养符合教学需求的双素质型教师。

2. 2 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大纲

酒店收益管理人员主要工作职责是: 通过分析市场环境、预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为酒店决策层提供建议,参与制定各个市场价格和渠道的决策,从而实现酒店收入最大化。因此,作为收益管理人员应具备三种能力,即分析能力、预测能力以及决策能力。高校开设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时,要制定符合酒店收益管理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具备分析、预测、决策三种能力的学生为目标,合理分配课时,加强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 3 调整课程教学进度

现有的酒店收益管理课程教学有36 课时,教学计划中全部为理论教学,为了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加快教学进度,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12 课时的实践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一方面减少课堂内容的讲解,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课外自学的能力,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采取课下学习,课前检查的教学模式。总之,加快教学进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2. 4 教学环节改革

第一,创新教学方式。酒店收益管理是一门理论知识繁多的课程,理论知识讲解过于空洞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对其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活用教学方法,增添课堂生气,强化知识记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方法有多种,如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教师根据所讲内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述酒店产品的销售渠道时,就可以设计不同销售渠道如何进行竞争与合作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酒店所拥有的销售渠道,各个销售渠道的优势和劣势,还能让学生掌握如何取舍不同销售渠道,明白各个销售渠道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可见,相比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教学效果明显会提高。

另外,收益管理有五个工作循环,每项工作内容各不相同,教师在讲解收益管理工作循环时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熟悉并参与收益管理的具体工作,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自然可以提高收益管理的能力。

第二,学生参与实践调研。实践调研是获取市场运营数据、发掘酒店有关收益管理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调研,对酒店收益管理有更真实的认识,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收益管理知识的兴趣。当酒店收益管理课程中基础内容讲解完毕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调研项目,通过学生实际走访酒店,或者短时间内驻扎在酒店,收集有关收益管理的数据,了解相关问题,经过分析总结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汇报调研成果,增加课堂研讨环节。

第三,邀请收益管理精英讲座。请酒店收益管理精英就酒店的收益管理部门职能进行讲解,既可以给学生带来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资讯,同时这些行业精英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激发学生对酒店收益管理的学习兴趣和从业欲望,了解收益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如课程组邀请山海天万豪酒店的收益管理经理对酒店收益管理进行了全面讲解,通过来自实业界的精英的讲解,对学生更有说服力,让学生清楚收益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并正视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教学在课堂进行,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主讲,教师分析与总结,学生研讨为主;另一部分教学安排在教学酒店进行,让学生参与至酒店的收益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让学生熟悉课本所学知识,将课本知识在实践中熟练运用; 二是发现自身不足,实践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标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到提高; 三是提高就业机会,学生有顶岗实践的经历,增加了学生找到对口工作的机会,也更符合目前酒店对收益管理人员的用人标准。

2. 5 优化考核方案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实习;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经济型酒店实习

随着酒店业态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酒店业态呈现,如星级酒店、民宿酒店、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等。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地点也随着酒店业态的发展,由单一的从星级酒店实习到各个业态实习。其中在经济型酒店实习就存在相关实习管理问题。

一、学生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对经济型实习酒店评价体系不健全

对经济型实习酒店评价是对现有合作实习单位过程性的判断。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能够发现不足,寻求合理的改进途径,有利于实习单位对学生发展重视并可持续培养,与院校合作将会更加密切。部分院校在实习改革过程中,把酒店为学生提供住宿、餐食放在第一位,但管理培训相对滞后,安全事故责任不够清晰。经济型酒店实习酒店评价体系较为片面,考核目标相对模糊,以分数高低评价酒店的优劣,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二)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有差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发现有大部分教材都是以高星级酒店为蓝本,相关知识点和标准都与星级酒店相关,对经济型酒店介绍几乎为零。已经实习的学生也常有反映,称星级酒店操作实际与经济型酒店操作并不一样。同时,有些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是在教学过程中从未涉及的。比如,作为经济型酒店餐饮部运营管理、厨房运营管理、经济型酒店销售技巧等相关知识,课程设置中均未提及。

(三)学生实习期间缺乏过程性教学培养

学生在校期间有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学计划,进入经济型酒店实习后,全权由酒店进行培训,企业主要着重于实际操作的培训,学生也能在其中获得运营过程中管理知识,但院校作为学生的第一培养人应当继续在实习期间给予学生专业方面指导,让学生了解在实习期间应该学会什么知识,同时也应考虑学生未来就业规划,应当与企业共同谋划学生的职业生涯。

二、经济型酒店实习问题分析

由于经济型酒店通常房间数量较少,人员配置也相对较少,大批量进新人已经是过去式,老员工关系比较稳固,有排外现象。新到店的实习生总是会因为被分配到一些较辛苦工作,而去抱怨;另外,酒店业往往更注重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忽视有系统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的实习生。导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找不到归属感,会认为学无所值,从而对所学专业产生错误的认识。到了酒店,进入实习阶段,在前厅由于员工忙于工作,无法系统教授实习生,学生在帮不上忙时只能站在一旁;在客房就是清洁房间等劳务工作,有时还会碰到刁蛮的客人、偷懒的同事,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很多实习生对以前在学校学习的系统性的酒店管理知识就会觉得没有用武之地,也会对酒店服务职业产生鄙视心理,从而影响就业方向。

三、积极探索新模式,完善经济型酒店实习管理

(一)建立三方评价机制

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酒店会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或保存各校的实习生管理与评估制度、实习生手册样本、实习生表现总体情况等, 实习结束后, 实习酒店会表扬优秀实习生并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 学校可以此为依据, 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 从而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不仅需要院校评价极端、酒店评价院校,同时要建立学生评价酒店和院校的机制。

(二)制度建设

制度是基础,为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制度建设完善与否是高职酒店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合理制定实习计划和大纲。实纲又要保持先进性,根据行业的发展与培养目标的提升,有计划、有步骤的改进。其次,每月与学生电话沟通,并召开月度工作会议,集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和获得收获。制定《实习管理手册》、《指导教师手册》,建立完善指导教师例会、汇报、考核、看望等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汇报渠道等。

(三)实习管理后续工作

学生在经济型实习结束后, 学校与实习生、酒店管理人员召开实习座谈会, 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实习收获,颁发酒店资格证书与奖学金,并与实习酒店交流思想, 了解实习生和酒店对实习过程的意见。实习反馈制度的建立, 方便学校及时向实习学生和酒店了解实习情况、实习问题, 有利于学校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四)对酒店考核方式多元化

受高职教育理念的影响,实习考核由终结性评价逐渐向过程性评价过渡,在考核时间、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实习所学知识、酒店培训情况等给予综合评价。也可尝试由单体考核转变为小组考核,或第三方考核。

(五)加强酒店培训

不仅需要岗前培训,对实习生进行完整的入职培训。将酒店的酒店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等告知学生,并通过案例使学生理解牢记,同时这种培训能够使学生能够融入酒店环境。同时当学生实习到半年时应进行提升管理培训,这一阶段的培训者需要部门基层管理者替代酒店基层员工。需要他们将酒店对客服务意识、基层管理知识结合自身长期的服务管理经验传授给实习生。并开展相关联课程,如督导管理类课程。

本文主要以山东省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经济型酒店实习管理为代表,具有科学性地就经济型酒店管理实习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山东省酒店管理高职学生在经济型酒店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秦炳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2]蒋作明,孙扬,酒店实习生心理演变与指导策略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例,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07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与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国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理论讲解的色彩是比较浓厚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酒店管理的专业针对性强,以传授酒店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为目标;另一方面,在酒店管理实践和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就有一种偏重酒店服务过程的教学倾向。由此造成专业教学注重理论和管理经验。但是,往往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学习需求兴趣比较大。如何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突出管理理论教学与酒店实践操作方法相结合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是旨在以现代管理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对酒店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作全面、系统的阐述和剖析。通过教学活动使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全面了解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现状,系统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方法,为学习和研究酒店业务管理以及从事与旅游饭店业相关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求做全面系统的讲解,使学生对酒店管理涉及的内容大致了解,以扩大知识面,同时,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并能够准确应用。因此,做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事关毕业生就业与后续发展。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

课程讲解。这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传授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文字教材为基础,突出课程的教学重点,结合部分典型案例,按系统形式讲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所学课程的各章的学习要点,以帮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面授教学讲解、讨论案例或答疑等方式,解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各课程任课教师应适当性地结合教学进度,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模拟活动、安排社会调查、开展实际操作点评等环节。

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检查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还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一个评价,也是后续教学的一个重要总结,非常重要。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技巧分析

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技巧很有必要。

(一)深入酒店进行调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需求及教学内容安排。调研的目的主要是深入了解酒店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设置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了解酒店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及对员工能力、技术要求,力争得到酒店管理专家的指导,这样既可以更好地优化课程设置,又为工作任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面向的工作任务分析。通过进行酒店工作任务分析可以确定哪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酒店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可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某门课程,邀请酒店业内人士、教学一线人员进行具体的课程内容分析工作。

(三)搞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开发。立足酒店管理工作任务分析表,把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为课程体系,完成对课程的提取,按工作过程的顺序为依据并兼顾教学规律设置。此外,可对课程知识容量较小或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课程。在项目课程设置中,一些传统的基础课程可以被整合到专业课程中,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也可以互相融合到课程任务中。在课程学时的分配方面,要以工作任务模块的重要性和难度为依据,而不能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全面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四)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开发。立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工作任务分析表进行开发,明确科目课程教学目标和阶段性教学目标,进一步组织课程内容,构建行动化学习项目。在项目下设置若干模块,项目和模块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然后依次是相关实践性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

(五)认真组织教师,全面落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首先是提高教师素质能力。鼓励教师在企业顶岗进修;广泛开展内校外教师的学习交流活动;邀请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等,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其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设定,把教材的内容分为若干个大的项目,每个项目下再分为若干个任务,在每个任务中将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设计。再次是酒店实训基地的建设。按照酒店的工作过程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在酒店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学习,建构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发展技术实践能力。最后是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教学手段应采用讲授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教学、校外实训基地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策略的运用探讨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酒店高级管家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XJG-14-34-1,江西省教改研究重点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坚持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第一线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科学历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人才的目标,学生需学习并掌握经济管理理论基础、酒店基本理论、餐饮基本礼仪和旅游的基础知识,需培养酒店基本管理和服务的能力,需不断进行酒店、宾馆、餐饮业的实际操作演练。

一、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界定、进展和要求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专业的内涵和特征

和其他类型的本科专业相比,酒店管理专业自身具有应用和技术型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酒店行业不错的扩充,酒店管理已成为全球最热门的十大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递增模式,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酒店管理专业慢慢地成为各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高校本科主要包括研究型和教学型这两种,但是随着国家对科技、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多,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本科类型,即应用技术型。酒店管理专业就隶属于这一类型,其内容、教育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根据酒店管理自身的专业性质,可知本科酒店管理的学习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主导,具有应用技术型的特征;其二,分析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该专业的学生具有就业形势好,就业方向明确的特征;其三,基于酒店管理专业应用技术的特征,有别于其他研究型和教学型的本科教师,酒店管理专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是双师型教师,且教师授课的模式也有所不同,注重实践和操作,不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育,而是以点拨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

(二)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出台了一部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转型的政策,该办学思想主要有四部分,其一,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二,产业和教育与校企合作相结合;其三,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四,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这一政策的为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明确的方针和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要条件是明确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即所需人才的量和质,其次考虑人才的持续与个性发展需要,并基于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生源的素质等方面的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分析酒店行业市场趋势和酒店管理的学科性质,其所需人才需具备以下七项能力:第一,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品格应诚信、坚强、有毅力,对待工作应尽职尽责、团结友爱同事;第二,具有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自学成材和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第三,熟知并能应用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了解现代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四,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娱乐等各部门的业务知识;第五,熟知我国酒店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最新的行业政策和发展方针;第六,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会展、信息等各部门的管理能力与基本的服务能力;第七,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文字表达和应用能力强、善于沟通和交际,且具有较强的职业外语口语交流能力。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不够重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供不应求,但是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综合素质却差强人意,不仅酒店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差,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表现也难尽人意。专业素养主要包含专业的学科知识、技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高校不够重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两方面可看出,其一,不够重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包括校内课堂培养和技能培养,现今大部分的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极少进行技能培养;其二,不够重视学生的职业意识能力培养,职业意识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具备酒店从业的丰富实践经验,而这正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所缺乏的。

(二)缺乏实践教学活动

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多数仍采用老旧的传统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其内容大多是照本宣科,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复合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少部分的高校虽然结合酒店管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但是由于实践训练时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学生实践的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这主要归咎于实践教学活动前没有制定计划性的、实施可行的教育方针,或没有在每次实践教学活动后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以吸取相关经验。

(三)学校于酒店管理专业设置的第二课堂的内容不丰富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第一课堂外的使劲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可设置的第二课堂可以有英语口语、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第二课堂的内容源于教材但是又不限于教材,与第一课堂的内容息息相关,呈现的方式生动、丰富且范围广泛,第二课堂的教育可以在教室里,可以在社团里,也可以在家庭里。目前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种类不多,却实施的力度不够,内容也不丰富。

(四)酒店管理考核学生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完整

由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应用和实践的特征,酒店管理课程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现今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是采用理论答卷的方式,并未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针对学生酒店管理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难以评价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本末倒置的考核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高学历的研究型教师,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应用技术型教师。现今高校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任职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生,虽然他们储备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知识,但是却缺乏酒店管理实践经验。而具备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的从业者能拥有硕士以上的高学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部分高校为了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聘用知名酒店的经理来校兼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老师,但是这种聘用模式变动性大,难以将这些兼职老师培养成酒店管理专职教师。根据我国教师评级评职称的相关政策,高校对教师职称评定的参考标准是学历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并未作出要求。因此,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仍大多属于理论性教师,并未向应用技术型教师转型,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六)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普遍模式有两种,第一是顶岗实习,即高校学生在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的基础技术课程后,分配至与之专业对应的企业或工厂参与生产和实践;第二是工学交替,即交错安排高校学生课堂教学和上岗实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交替完成理论和实践知识学习的过程。现今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大多限于表层阶段,大部分仅仅停留于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相对于企业来说,顶岗实习只是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填补了空缺的职位,并没有为高校实习学生提供合理的实践机会;相对于高校来说,学校选择酒店只是形式化的完善培养方针,并没有与企业制定深入的合作目标和培养人才的实践方案。

三、应用技术性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调整建议

(一)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认知、从业心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挥而就的。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从基层做起,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酒店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及强调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避免学生就业时产生眼高手低的现象,对自己就业有个明确的方向和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课堂授课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坚强毅力的培养,便于学生参加酒店基层工作时能团结团队、服从团队、持之以恒做好本职工作。酒店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作为将来的酒店从业人员,需时刻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教师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可用情景交际的教学方法,利用经典的知名的酒店案例进行情景演练和情景分析,使学生深入其境,并聘请知名的酒店管理专家进行有关职业素养的座谈,即对实践教学进行专业的引导。

(二)加强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紧密相连。提升师资实践能力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学校的制度;其二,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途径。高校应确保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具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并要求教师定期到指定到酒店企业进行培训和实践训练。学校应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途径,拓宽教师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鉴于现今高校教师难以满足高学历和实践经验丰富两大条件,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应和亟需酒店管理人才的酒店企业加强沟通,有利于学校培养出与酒店需求相匹配的酒店管理人才。

(三)加强校企的深入合作

酒店企业不仅能为高校实习生提供实习的场所,还能完善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方针、高校酒店管理工作的课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教材的编排等,此外还为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提供了培训和实践的基地。因此,校园应以积极和真诚的态度输送其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至各大酒店企业实习,企业也应以热忱的精神为加强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劳心劳力。不断地加强校园和企业的相互深入合作,通过建立企业实践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座谈指导等方式,了解酒店行业的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政策变化,以便更新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方案。

(四)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的规划

实践教学活动是计划、实施和评估三方面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三方面环环相扣,息息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计划包含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需达成的目标、活动步骤、活动企业的交流等。实践教学活动计划有利于企业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践学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做好实践的心理准备和具备身心投入实践的意识。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需监督和熟知实践学生的每一步实践动向、实践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并累积实践经验,最终对实践教学活动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五)改善酒店管理考核学生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和实践特征,按照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标准并不能完整的评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应根据其学习的专业课程类型灵活的改变。对于理论性知识较强的酒店管理课程可仍沿用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但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酒店管理课程则需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评定。针对学生酒店管理实践能力,高校应制定出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考核标准,并设立相关的考核项目对学生进行实践考核。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应用技术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我国各大高校应在实践中不断的积极探索,完善课程设置、师生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积累经验,勇于创新,培育与社会相匹配的应用技术型酒店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颖.新建本科院校酒店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市场论坛,2013,02:57-59.

[2]唐羽.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5,34:190-192.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0070-02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收集相关研究及多年指导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的情况,我们发现旅游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并不高,有实习回来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酒店的相关工作。这不利于旅游与酒店专业教育及我国旅游与酒店行业的长期发展,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酒店实习本是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是其获取专业技能和职业理念,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是什么因素引起了学生实习满意度下降呢你?我们应如何改进提高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成为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实习教育的关键。

我们依据管理学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学生实习满意度主受学校及指导老师、酒店,学生三方面影响。下面就这三种因素展开分析。

二、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学校及指导老师因素分析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

1.学校教学与实践安排不合理引起酒店实习满意度下降

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教学安排通常是前两年半的时间集中理论课学习,而最后半年即第六学期进行实践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跨度长,在实践中很难及时的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习结合起来,而且在实习过程中很少安排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下,这不利酒店实习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在实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人际关系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管理沟通知识,虽然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生学过,但针对酒店的具体情况,老师不能及时给实习学生进行详细剖析讲解这些理论,不利于提高学生其针对性的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又如实习生在酒店接待顾客时,顾客会提出各种问题或是顾客遇到困难,一些情况需要实习生灵活合理的及时处理,这就需要学生了解酒店运作相关知识、原则及规范,才能使顾客满意,缺乏酒店管理知识,学生不能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由于实践与理论知识安排不合理使学生能力提高受限,学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必然会下降。

2.指导教师的待遇及责任对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产生影响

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时间通常为半年,学生在实习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问题通常学生难以解决,这就需要实习指导老师的全程跟踪,全心投入,仔细了解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这期间会花去实习指导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给予老师工作补偿就显得很重要,有效的工资保障了有利于提高老师积极性,老师全心投入会明显提高指导实习的质量,有利于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

工作中出现突发一些问题,如学生不适应实习岗位,需要更换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应与实习单位协商及时处理予以调整,又如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中遇到同事发生工作摩擦,指导老师能够及时跟进缓解矛盾,有利于学生实习能够顺利完成等。这些都需要指导老师高度的责任,如果老师缺少责任心,消极应付的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实习就会成为学生初次进入职场的不愉快的经历,会对实习带来极大的不满,因此老师责任心是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的重要保障。

3.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不足对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产生影响

指导教师的作为实践实习生指导者,应该具备较好的酒店管理实践能力,只有具备参与酒店实习工作经历的老师才能真正感受酒店的工作氛围并体会到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困难,指导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所思所想,就可以从学生进入酒店开始到实习结束的不通实习阶段,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帮助,使他们顺利的参与实习活动中,这会大大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如果指导教师指导能力差,缺乏实习酒店经验,势必会影响到老师实习指导效果,实习生酒店实习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实习满意度必然下降。

(二)从酒店因素分析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

1.酒店工资待遇不平等引起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下降

酒店行业通常存在淡旺季,在旅游高峰时,为酒店经营旺季,出现工作人员紧张不够,而在旅游低谷,为酒店经营淡季,工作人员这就显的过多,由此承担了过多的人力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酒店为了节约成本就会以少雇佣长期合同工人,处于酒店旺季,基于成本最低化就会聘用实学生,后者工资比长期合同员工工资少许多。在同一酒店同种工作,工资出现明显的差异,实学生会明显感觉自己是公司的“临时人员”,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工资待遇不平等。实习工资差异使大学生的满意度下降。

2.酒店制度文化引起酒店实习教育生满意度下降

任何酒店企业都有组织制度文化,作为盈利为目标的企业组织文化环境与实习生在大学学习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酒店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员工有较大的约束,大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通常从事某一个工种,大学实习生作为员工上班期间是不允许离岗串岗,工作期间只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同的工种之间的同事少有交流,不利于实习生相互学结,对整个酒店的运作没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实习员工仅作为酒店“普通劳动力”,而明显与我们把酒店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全面知识能力的高级酒店管理人员不一致。酒店管理层存在实习员工只是临时的员工,不愿意像长期合同员工那样,对他们能力提高上给予更多的支持。酒店考虑到让实习员工在不同的工种实习,这会明显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同时实习生从一个相对熟悉的岗位转到一个不熟悉的岗位会明显的降低酒店的服务质量。酒店因此对学生的培训较少,即使有也不够系统、不到位,更不会让实习员工从事一些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酒店管理工作,如大堂经理等实习职位。酒店缺乏对实习生生信任感,这使得实习生很难学到全面的酒店管理技能,实习满意度下降。

3.酒店星级档次、管理对酒店实习生满意度产生影响

酒店星级档次的高低及管理水平差异会对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产生明显的影响。酒店星级档次高,其酒店管理运作通常相对先进,其管理架构规范,学生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更全面了解酒店经营运作,学生很容易完整的从在实习中学到系统的酒店管理知识,能较快提高实习能力。而酒店星级档次低,其酒店管理运作相对一般,部门效率低,学生很难完整的从在实践中学到系统的酒店管理知识,不利于实习生全面提升实践能力的,满意度较低。

(三)从实习生因素分析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

1.实习生期望过大对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下降

当进入实习中,实习生会明显的感觉到酒店工作条件与自己预想的工作条件有较大的区别,实习环境从相对节奏平稳的学校环境转变为工作时间安排紧凑,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大酒店实习环境,使实习生身体一时难以都接受,实习生期望落差大,于是产生消极不满,实习满意度下降。说明实习生缺乏一定的适应能力,实习前未做好心理准备,在面对紧张的工作任务,不能合理的调整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关系,使自己陷入角色模糊,自己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怀疑工作能力,不能真正去体会学习实践中的每个环节,由此对实习经历不满意。

另外学生在参与酒店实习前,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实习后能够将来成为酒店的员工,当他们参与酒店的实习后发现酒店,并现实不是他们之前所了解的那样美好,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关系等与理想相差甚远,未来留职预期下降,而导致实习满意度下降。

2.实习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引起的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下降

部分实习生带着赚钱的思想去参与实习,实习生之间互相攀比实习收入的高低,而忽视了实习阶段真正的任务,通过实践去理解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己实习动手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心态很难使学生平静,认真思考总结实习期间收获,不利于提高自己,这种对不端正实习态度使实习生满意度下降。

3.实习生工作能力不足引起的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下降

酒店属服务性行业,在酒店工作已具备较强的与能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极强的服务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一部分实习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使得与同事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容易将自己的工作能力展现出来,另外实习生英语口语能力不强,也常常成为影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自己的整体表现很难得到同事及酒店领导的认同,这些引起实习满意度下降。

三、提高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的建议

(一)从学校及指导老师角度提高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建议

指导教师要重视教学与实习的时间合理配合,应将与实习密切相关的理论教学应安排在第五学期,在实习过程应间断安排几次与实习相关理论教学学习。学校应合理评估老师的工作任务,相应给予老师合理的实习指导报酬,增强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应安排指导老师利用每年暑期参与酒店管理实习,增强对酒店管理各环节的认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较好的保证酒店实习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习满意度。

(二)从酒店角度提高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的建议

针对酒店工资待遇不平等,这时候学校老师应该出面与酒店方协商,晓以利弊,帮助尽最大力量缩小实习生工资水平,提高学生满意度。针对酒店组织制度文化对酒店实习生满意度下降问题,酒店尽可能的采用人性化管理,增强学生对酒店的认同感,归属感。学校应在学生实习前认真组织和安排,通过校友介绍,或是主动到档次高的酒店协商,尽力多安排到较好的酒店实习。

(三)从学生角度提高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的建议

针对实习生期望过大对旅游与酒店类大专生酒店实习教育满意度下降问题,在实习前学校老师要帮助实习学生树立吃苦实习工作态度,同时要帮助学生实习前建立合理实习期望,改善学生满意度。针对实习生学习态度不端,学校及老师要合理引导,使其正确认识到当前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要认真的投入实习活动中,争取掌握所有酒店管理技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意团队意识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协作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加强英语的培训,提高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郭防,郑琪.基于实习生因素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效影响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2(2).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服务管理;课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29-0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旅游业走过了辉煌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的酒店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酒店业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大地崛起,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海内外游客的到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国内重大赛事的举办、旅游业发展提出转型升级要求等时代背景下,中国酒店业发展又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今酒店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服务为核心的竞争,酒店管理者求索高品质服务之源,打造酒店品牌服务。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影响酒店服务绩效的因素,探究酒店服务质量的核心所在。同时,国际著名的酒店管理院校普遍强调对学生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尚属新兴本科专业,尤其课程建设方面还需广泛学习海内外经验,加强学生现代酒店的服务管理意识,熟练掌握酒店服务技能,了解国际酒店管理前沿理念。

一、酒店服务绩效模型

酒店服务绩效对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结合大量酒店相关调研及顾客调查,综合考虑酒店服务绩效影响因素覆盖的全面性以及不同酒店的差异化评价,笔者将酒店服务绩效模型分为六大环节与三大服务要素因子。

1.一级维度——六大环节。影响酒店服务绩效的一级指标由前厅、客房、餐饮、公共空间、附属服务、支持系统六大环节构成。其中前厅预订与接待、客房设施与环境、餐饮服务为传统酒店的一线服务部门所提的服务;外观及公共空间指酒店建筑与装潢所营造氛围为对顾客的影响,如建筑外观、大堂布置等;附属设施指酒店的康乐服务、商务服务、宴会服务等。支持系统是影响酒店服务绩效的其它因素所构成的整体,包括与定位相匹配的价格、安全性的保证、隐私的保护、信息的提供等。2.二级维度——三大要素。服务绩效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顾客预期服务水平同实际所感知服务水平的对比。由于服务感知构成的复杂性,顾客对酒店的接触和服务感知过程往往从酒店提供的产品、人员的服务、环境的营造中获得。因此服务产品感知、服务人员感知、服务环境感知构成了酒店服务绩效三大要素因子。

二、酒店服务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优化对策

1.对应服务绩效要素,完善课程体系。服务管理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需结合酒店服务绩效管理模型,把影响酒店服务绩效的六大环节与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水、宴会、康乐等一线服务部门结合。让学生具有针对性地学习这些部门服务理念、服务标准与服务技巧。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丰富的服务类课程,如酒店服务理念、酒水管理、会议管理、管理等,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选修相关课程,学校还限定学生必须完成800学时的实践学习任务。国内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设置中需根据酒店服务特点与绩效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前厅管理、房务管理、康乐管理、会议管理、餐饮管理、酒水饮料管理等相关课程(如表1)。由于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在课程设置时,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的配比,加强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环节。

表1 酒店服务管理类课程体系构成

2.强化情景感知,完善实践教学辅助。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能力促进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酒店服务管理这类实践性强的课程,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是必须强加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和强度,不断强化其理论转化实际的能力。通过大量实践和情景化教学,引入仿真或全真的酒店运营环境来强化学生服务技能和水平也是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所普遍采用的手段之一。

3.完善教材建设,引进国外经典教材。目前国内酒店管理服务类课程教材建设尚未成熟,缺少经典、权威的教材,对国外的教材采用极少,距离国际化教育的水平还很远。由于国内酒店本科专业从2007年才开始招生,学科发展尚未成熟,导致教材选择上具有一定难度,很难将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区分,甚至部分学校酒店管理本科学生使用的服务管理教材是高职规划教材,体现不出本专科差异,且教材本身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因此在教材建设方面,亟需协同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的力量,编写一系列具有现代服务理念、可操作性强、情景案例丰富的本科酒店服务管理教材。

4.细分服务管理部门,开设专业方向。酒店服务管理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兼具学术性和职业性两大特性。不少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已采用本科教学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后,根据专长和意愿选择相应的导师,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毕业之初已经可以胜任酒店相应部门的日常工作,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就根据导师专长和学生意愿,结合不同的酒店服务部门,将专业划分为餐饮管理、会议管理、客房管理等方向。国内酒店管理专业可以效仿国外院校,通过服务管理方向划分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教学,以此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5.优化师资结构,提高行业名师比例。教师的教学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一支良好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酒店管理本科教育行为实施和教育目的实现的有力支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尤其是服务管理类课程需引进行业名师,长期聘任酒店服务管理专家、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讲学、开展讲座,使学校教学不与实际脱轨,为学生开阔眼界和思路。同时还要积极鼓励专职教师赴酒店一线服务部门挂职培训,并在各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提高专职教师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酒店核心价值早已脱离了一栋栋现代化高楼、奢华别墅、个性公寓本身,而在于是否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业界和教育界都需要意识到和深思的变革。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似乎已经跟不上酒店现代化脚步和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培养出兼具管理服务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行业所需,亦是国内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目标所指。

参考文献:

[1]孙静,刘希宋,经济型酒店顾客满意度IPA模型分析及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8:46.

[2]袁亚忠.关系质量对酒店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

[3]张飞.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思考——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之路[J].经营管理者,2011,(8):27.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7169

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职业道德教育缺失

职业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明确具体而系统化的职业道德要求,现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主体为“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人呵护与宠爱中长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过多考虑他人感受,待人礼仪礼貌欠缺,使得学生在实习与工作中,难以与客人、同事、领导进行沟通。

12与酒店行业结合不紧

从目前人才市场的现状来看,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这种不平衡并非指供需数量上的错位,而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与行业的要求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缺乏忠诚度、职业素质与热情匮乏、眼高手低、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酒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酒店业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短缺,如总经理级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厨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销售公关经理、大堂经理等。由于多种原因,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际进入酒店行业工作的比例很低。

13综合素质不高

作为服务性极强的酒店行业,对酒店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但现行情况下,大学接受教育的大多为独生子女一代,自身被亲人呵护长大,服务意识、独立意识与人交往意识较薄弱,处理突发事件随意而为,同时学校侧重于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没有相关完整正规的措施去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相关酒店综合素质,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使得很多学生实习初期缺乏礼节礼貌、产生与其他员工和管理者相处困难、无法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等问题。

14流失率居高不下

据调查,目前酒店人才的流动性大,占据63%,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本科)流失率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酒店目前经常空缺的人才岗位为酒店服务即一线员工。酒店行业的服务特殊性要求其员工晋升必须从基层做起,就本科生而言,必须坚持在一线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其学历的优势更容易体现在主管到经理及以上的晋升上。同时一线员工需要直接面客,上班期间需要精神长期高度集中,以应对不同客人不同时期的各类需求及问题,其工作压力与薪资服务待遇不能满足该专业本科生的预期要求。因此,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本科)流失严重。

2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素质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解酒店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要求,笔者选取了京武铂尔曼酒店、青和锦江国际酒店、张家界国际大酒店、大成山水大酒店、中山金钻酒店等五家酒店为主样本,共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资料的获取方式主要是实地与网络分发问卷调查,并辅之以访谈的形式。

21良好的职业素养

酒店管理者认为,酒店全方面知识与岗位知识技能都能在后期的培训学习中能得到质的提升与改变,但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积累与日常生活小细节息息相关,难以在短期内有阶段性的改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拥有一颗忠诚于酒店的心,对酒店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与改变欲,就能发现个人在酒店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基础。

22良好的沟通能力

调查表明,酒店在日常培训中注重沟通能力训练,比例高达64%,另外是客户关系管理比例为32%。酒店需要时刻了解各类客人的需求,多样的语言种类是沟通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快速地了解和满足客人的显性与隐形需求。在语言沟通能力的要求中,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要优于专科生(英语)。

23良好的实践能力

在此次的调查中,综合实践能力的期望比例达到62%,复合型人才期望比例达25%。酒店希望高校学生能提高综合素质以应对工作的强度与韧度,加强适应能力,发挥创新能力。现阶段的高校学生接受的教育偏向于系统的理论教育,对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使得学生在酒店实习或工作中遇到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方面,使得酒店对学生失望与不满;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对行业与专业产生质疑与反感。

24良好的专业素质

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酒店对高校打造专业素质的关注度在逐渐提高,并以61%的比例远超外语能力的20%的比例。专业素质包括纯熟的酒店相关岗位的专业技能与技巧,对酒店行业的现在与未来发展的认识与认知,对酒店的热情与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包括宽广深厚的酒店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及知识沟通的连贯与通融性。

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初步构建

3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酒店业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服务性的特点,酒店业与各行业、各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导致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尽管目前酒店业入职门槛低使得各行各业的人才均可涌入,却无法解决人才匮乏问题,究其根源在于酒店最缺乏的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专才,更多的是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多种语言沟通能力与经营策划管理能力于一身的,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外延要扩大,内涵要增加,要培养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并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广的视野,较强的开拓意识、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为此,要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优个性”的高星级酒店应用型管理人才。

3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321性质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加快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阶段,对高等教育在量的发展和质的提高方面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需要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同时,20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当下迎来独生子女大学学习的高峰期,较优越的物质条件可以满足广大学生接受更高、更好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的愿望,在“知识改变命运”理念的推动下,家长与学生坚信良好的高等教育下能获得更强的就业能力和发展机会。改革开放推动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单一规格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本科型应用人才应运而生。本科应用型将人才类型与规格多样化,满足建设新型农村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个规格人才的需求,本科应用型人才扩展了知识面的纵横度,满足生产技术大跨越发展下对综合知识应用技能人才的需求。

322职业定位:酒店行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酒店职业能力的三大要素:一是指在进入酒店工作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二是为了胜任酒店工作而必须要具备岗位知识技能;三是酒店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即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实施能力。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不能只局限于对酒店岗位工作任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专业岗位操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还应该是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不同于高职酒店教育定位于酒店中级管理人才,本科教育将定位于酒店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本科教育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认知水平较高,不仅能对酒店的岗位知识技能有基本的认知与实际操作运用,还能对酒店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有一定的认知与推动作用。中国古代的客栈是酒店的前身,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店小二与掌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差异显著,店小二是服务者,源于生活条件与自身能力限制不得已而为之,家庭仅仅能容许孩子作为店小二学习经验管理经验为将来成为掌柜奠定基础,验证了本科教育经营管理培训的必要性,家庭希望孩子在本科教育后拥有自主创业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

323素质能力定位:拥有创新理念、服务意识、管理思维与创业素质

酒店员工职业化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为成为高级管理时刻做准备。作为酒店人感情纽带、社会关怀、道德、情感等比专业知识和技术更加重要。例如如何与上级、下级、同事建立良好的人H关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学生如果对酒店服务和管理没有工作热情对酒店职业没有深刻理性认识,即使迫于生计选择从事酒店职业,也很难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上取得较大发展。此外培养学生对酒店职业终身发展负责任的理念至关重要,首先要探索酒店管理的真谛而不流于形式不将其作为获得权利的手段,其次要有真诚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因此,要培养酒店管理学生的服务意识、管理理念把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去追求,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与服务意识是入行的门槛。区分于高职教育,本科教育下的人才应该具备管理创新理念与创业素质。

32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区域旅游产业,辐射发达地区,着眼未来发展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族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教育上,它需要教育的反馈。地区为教育提供强大的后盾,作为享用者有义务为地区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酒店囊括吃住两大块并依托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酒店行业从属于服务行业,其先导性与服务性要求加强对外交流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未来能为推动酒店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奥尔特加・加塞特(Ortega YGasset).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陈军,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7-49

[2]杜江,等面向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调整与课程体系的变革[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S2).

[3]蒋婷,刘霞,孙淑荣酒店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职业教育,2014(12):211-213

[4]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9篇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和性格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教师在借助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如知识接受能力、基础学识水平等),并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善于从中总结相应的经验。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鼓励自己动手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将之有效引入课堂,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酒店行业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在新的发展形势面前,现代酒店行业提高了对酒店管理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过程,有助于教学效果。

(一)基本认知体验教学

针对酒店管理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的第一步为理论认知与体验,该环节通常会安排在一年级进行学习。根据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意向调查来看,很多学生在选择酒店管理专业时,存在一定的跟风性和盲目性,缺乏对酒店管理的认知,甚至完全不了解与酒店相关的内容。基于此种状况,就有必要针对一年级新生,展开基本的认知体验教学,引导学生对与酒店相关的基本性理论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性的知识奠定良好基础。之后,在开展专业知识授课阶段,教师就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实习,让学生对酒店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模拟演示体验教学

针对酒店管理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的第二步为模拟演示体验。该环节的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参与了基本认识体验与学习活动为基础。因为酒店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对酒店情境进行模拟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

(三)岗位实训体验教学

在经过专业化、综合化、系统性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酒店的相关工作,而为了进一步推动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就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实践活动。此外,在节假日期间,学校应安排学生前往酒店体验相关的工作。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后,学校可与酒店取得联系,并安排到酒店实习,了解酒店管理各项工作要求。通过实际的体验,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并将之有效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四)顶岗综合体验教学

针对酒店管理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的最后一步为顶岗实习。即:职业院校与专业化的星级酒店展开合作,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前往酒店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酒店相关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这种酒店顶岗实习活动,是正式参加工作之间的宝贵实习机会。而在参与实习期间,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而且能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0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酒店规模的扩张,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培养一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现状,进而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策略,希望能够缓解当前的人才紧缺模式。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既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基本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院校需要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乃至整个高职大部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我国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现状

1.1高职高专院校更偏重酒店理论知识教育

众所周知,酒店行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在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特别注重的特征,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就成为了检验学生能力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由于高职高专办学者长期受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观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酒店管理教学中还是原来的理论教学方式,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不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状况下,加上高职教育对学生认识的不够,势必会影响到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影响酒店管理人才的质量。

1.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误导

现阶段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这种过高的专业培养目标给予了学生错误的理解,最终造成多数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时表现出了“眼高手低”这种不良的心态。更是有大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管理专业,只有酒店管理的工作,并不用从基层做起,多数毕业生是从服务员做起的,这使内心产生了较大的落差,造成多数毕业生放弃了酒店管理这项工作。

1.3酒店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

酒店管理专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也不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也就造成多数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照搬其他专业的教学方式,在教材的选取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甚至有些教师自编教材,开设课程,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最终造成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国际标准差距较大。

1.4未兼顾到专业技能学习与综合素质同时培养

酒店管理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责任心、职业意识以及职业习惯,这也是酒店在进行管理人员选聘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我国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时更多是注重酒店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对学生个性素养、语言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却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学生情商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进入酒店工作后,缺乏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导致学生不能进行角色的及时转换,加上与客人沟通能力的欠缺,不能更好地处理与同事和主管的人际关系,职业意识的提升和职业忠诚度不高。

2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策略

2.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

现阶段酒店业中最为缺乏的既不是基层的服务人员,也不是理论较强、知识渊博的学术人员,而是那些既懂得酒店管理运营和相关法律法规,又极具战略目标和经验丰富的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了让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近这一需求,需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沟通能力以及法律法规的培养,使其都能够掌握一定的服务操作能力,又懂得组织策划和现场指挥,同时也能够懂得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和数字统计,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今后酒店的需求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2.2加强专业实训室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加强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建设专业实训室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训室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实践的主要地方,是模拟酒店实际的主要阵地,对于连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高校与市场经济的接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实训室建设,先后建成了3D虚拟酒店实践系统、酒店前沿案例实验室等实训室,为广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模拟场所,既锻炼了技能,又增长了见识。除了实训室的建设外,院校还建设了虚拟酒店体验及创新实训室、酒店服务管理实训室、酒店运营管理实训室、基于国际化教学的酒店互动实训室、智慧酒店实训室等虚拟实验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学习平台。在校外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方面,院校建成了万豪酒店集团和洲际酒店集团人才培训基地,聘请专业人士为大学生讲解专业知识,提升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水平。

2.3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酒店管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要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情境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及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将酒店的营销、运行、财务管理等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掌握各模块中的核心环节。创新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做起: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作用建设真实的实训室,让学生进入酒店场景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其次,可以增加学生真实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深入到酒店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再次,教师要本着

3总结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酒店;成本管理;常见问题

酒店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酒店的内涵正随着顾客日益更新的需求发展而发生改变。消费者也开始对酒店的服务和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衡量准则。基于此,酒店的管理水平也正在逐步提高。而现代酒店竞争格局的变化,也为现代酒店集团带来的相应的进步和发展,这对酒店在功能设置和成本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文章主要分析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酒店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恰当的组织与调配。

一、酒店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酒店是一座具有多种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现代化建筑,其功能、条件和设备的标准,是根据客户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一家酒店的布局与其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的相辅相成,才构成了其运营的基础。时代的发展之下,现代酒店需要逐渐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钻研和发展,才能适应这种激烈的酒店业市场竞争。这虽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但也不乏许多必经的路途,譬如酒店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目前,对于大部分的酒店而言,可以说是“成本决定存亡”。纵观当今的众多企业,不管是其想要谋求生存或发展,除了技术方面的领先、资金的雄厚外,管理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今众多企业的市场竞争,成功往往取决于哪一家企业具有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和品牌优势,其中成本优势是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减少成本,提升利润。酒店只有不断地加强对于成本控制,才能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继而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只有酒店有效地解决了其在成本管理上的问题,才能加强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二、酒店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重视程度不足

酒店业成本管理贯穿于物品采购、入库、登记以及诸多战略决策的机会选择中,基本的物品管理中存在的不完善,也让这些环节存在些许漏洞,使酒店业的成本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不少[1]。现在,很多酒店多将重心置于经营模式、宣传方法、服务内容等方面,反而容易忽视了最基本、最基础的成本管理问题。而往往基础决定上层,没有了“地基”地支撑,后续所收获的效益势必无法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现代酒店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缺失了对于任何一个环节的考虑,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对酒店产生不利的影响。酒店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关注、投入精力的项目,他通常无法在短时间内对酒店的效益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其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是不言而喻的。有许多酒店的经营者只重视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忘却了背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无疑会导致很多的酒店难以在业绩上取得大幅度的提升,无法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二)成本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想要建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现代酒店的成本管理体系,还在诸多方面有着不足与可以改进之处。很多酒店可能已经逐渐注意到了酒店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去建立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但在缺少专业知识支撑和人力执行的情况下建立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必然是存在很多漏洞和缺点的。现代酒店的相关管理理论是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上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酒店管理的特征所形成的新的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现代酒店管理理论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管理科学的继承与发展。而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对于经营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即使有部分酒店已经逐渐建立其成本管理模式,但这些模式的背后往往因为缺少科学理论与知识的支撑,没有结合物的因素、人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也没有结合各项综合因素考虑,因而无法称其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三)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人才管理的核心是人。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进行成本管理的重点考虑部分;对人才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运用也是酒店的重要任务。而现在酒店的数量的增长远远快于人才培养的增长率,现在有许多的酒店业从业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而酒店从业者的素质会对酒店的后续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酒店的经营者存在能力无法与职位相匹配、高层的行政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拥有训练有素的员工是企业经营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美国《管理新闻简报》中发表的一项调查指出,68%的管理者认为由于培训不够而导致的低水平技能正在破坏酒店的竞争力,53%的管理者认为通过培训明显降低了酒店的支出。Worldhotels集团亚太区副总裁RolandJegge认为,中国酒店业在前台服务、订房服务、礼宾服务等方面还大有提高之处。加强员工培训,是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实际上,进入酒店管理产业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数量非常稀少,并且极度缺少具有特定酒店经营理论和实操技能的综合性的人才。正因这种专业人才的缺失,酒店在很多时候无法很好地解决成本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要想在成本管理方面获得改善,势必要酒店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的帮助与支持。

三、酒店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成本管理重视度

在知道酒店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后,就要在第一时间从各个方面提升酒店对成本管理的重视度,首先从最高管理层出发,培养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认知程度,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教学,并辅以实际案例让高层管理人员了解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一家酒店的长远影响。要想成功从整体上提高酒店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更需要使酒店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机制相互协调适应。因为在外部条件不断变化更替的情况下,只有完成了酒店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机制的相互协调适应,才能在外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从各管理层次来说,则要率先建立成本管理体系,继而再从各项决策入手,将成本管理的观念贯彻在每一条决策之中。让成本管理成为其核心观点,成本管理才算真正落实到了酒店的日常运营之中。有了意识的建立之后,就要关注如何执行与在细节处落实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各项方案。这需要酒店各个部门的合作与沟通,从决策、审核再到执行要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链。当酒店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心中都建立起了对成本管理重要性的准确认知,一个完善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自然而然就会被建立起来。

(二)构建完善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想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完善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从多角度出发,考虑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各个层次、方向。先从整体性角度出发,研究酒店整体上的主要功能、预期目标与期望的效益,要让这些组成酒店的要素和其中包含的关系及结构都能符合酒店在整体上的要求才可。而从层次性角度去考虑,现代酒店经营的层次相当于酒店经营的一种阶梯结构,根据管理层次中的经营组织的现状,现代酒店的经营组织又分别由最高、中级和基层管理组织构成,高层管理层需要具有统一的领导能力,这样才能承担起酒店所有业务活动管理的决策机构,并对成本进行管理、统筹。而中层管理组织主要责任是沟通、联系各个组织和实现领导层的决策与指示,然后再结合最高层组织的命令来具体处理信息,传达给基层管理,调节整合各个部门之间的相关活动,起到一个重要的连接作用。最后由基层管理组织执行和操作,具体去完成各个细节,同时为达到酒店的商业目的,基层管理组织也肩负向最高管理层提出建议的责任。基层管理组织是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最低一级管理层次,也是管理链中的最后一环。他们通过执行基层组织的计划,以此将基层组织的经营活动纳入部门的统一计划之中,并维持基层组织中的各种平衡。根据酒店服务的业务特性,有必要将任务和管理需求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再分工合作,以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这样一个科学、合理的酒店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酒店在成本管理方面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在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后,则要配以健全的监督体系,来让酒店成本管理体系的后续运营和执行更加顺利,并能使酒店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提升。这不得不涉及酒店中权力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很多时候,在酒店权力的分散与集中上并没有一个一定的标准,也无具体的好与坏的分别,这一般需要综合地从酒店的规模、管理方式等去整体衡量。但大体上来说,在酒店的经营方面,可以根据酒店的规模、种类的不同,来决定不一样的集中化、分权化的形式。而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管理层的过程中,还要经历多个中间管理层的参与过程。因此,从上到下的业务顺序和从下到上的信息反馈方式下,难免会在无形中掺入各个管理层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如果各个管理层次或多或少地有意或无意地添加这种各自的意见跟想法,就必然会使任务与指令中执行中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样一来,也不能说其是完全的集权管理模式。再看职能分工方面,职能的不同是按照分工原则来实现功能划分的。在酒店职能分工中,需要把管理功能和执行功能相分离,并建立有效、科学的监管系统来确保各方面业务的顺利实施,明确各个管理层的具体工作,并设立各自专属的监督层。在各个管理层次工作、交流的过程中,监督层可以站在其特有的客观角度,对各层次进行观察、监督,进而减少因层级流动而带来的信息上、执行上的误差与过失。建立了这样健全的监督体系,方可将成本管理落实到酒店日常的运营、管理之中,使成本管理的问题更好被关注和解决。

(四)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人才作为酒店十分重要的财富与资源,是唯一能够同资本和一切生产工具相结合起来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仅对于酒店整体的战略规划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关系到酒店员工个体未来的前途规划和个人命运。对于一家酒店来讲,酒店的整体发展和酒店内全体员工的素质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提升酒店管理成本的直接推动因素,酒店要想持续高效率经营,不仅要重视在实物资本方面的投资,还应当注意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以高素质酒店业管理人才来推动酒店日常管理水平的提升,继而促进酒店成本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是酒店未来发展的理想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酒店人力资本的短期支出可能会提升,酒店成本在短期内有一个明显的涨幅。但是从长期来看,伴随着酒店管理水平的提升,酒店成本管理效率逐步提升,相关问题得到解决。原则上,知识投资和人才培养是关系到酒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事项。对员工来说,定期的文化技术培训,在提供技术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要注意管理酒店中干部和技术人才在知识方面的更新。知识的更新从劳动需求的角度来看,必须要综合考虑员工的能力、性格、思想等方面,利用他们的优势来规避他们的弱点,要不断地挖掘每位酒店员工的潜能,这也就需要酒店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充分的先驱者精神,不断地进行调查和研究。毕竟人才的培养和投资,是关系到酒店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事项。而单单注重于内部人员的培养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酒店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发掘。酒店应该想方设法招揽外部的专业人才,并树立人本主义理念,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增强酒店员工对团队凝聚力。而在对酒店人才进行引进与培养的同时,还要尤为关注两个要素,即酒店人才的政治素质与业余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应该要德才兼备,在拥有极强业务素质的同时,自然也不能忽视对酒店整体和各个部门之间关系的协调,对酒店的外部情况的了解与认知和对国家的同酒店业相关的政策、发展计划的关注。要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培养,扩大自身在酒店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这样的人才,势必能够更好地为酒店成本管理方面出谋划策并贡献力量。故而酒店应该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与选择符合要求、适合本行业特点劳动内容和对象的相关专业人才,使酒店可以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为酒店时刻注入新的理念和想法。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学生能力;就业前景

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有了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肯定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不然就会只是改变了表面而本质却和原来没有区别。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学校培养出有实践能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这也促使学校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让学生把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做到学生还没走出学校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需要到了工作岗位才去将知识变成现实中的执行能力。

教师应该将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模块化以后以打包的方式教给学生,避免了学生难以形成具体的知识结构而造成学生知识点混乱、难以记忆,更别说让学生将理论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学校应该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拓展眼界、丰富自身,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个人能力的提高、爱好兴趣的培养都应该被考虑在对学生的培养方案里。

二、现今社会的就业单位对酒店管理学生的基本要求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校教学内容重视理论化教育,并且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知识点单一、知识量小、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的现象。学生的实习经验大多积累在学习的一学年甚至有些学生只有半学年的实习经验,而学校的老师是不会跟着学生去实习的,教师根本就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不可能根据学生的实习对学生的教学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对企业本身的利益看得过重。当学生到一个酒店实习的时候,酒店一般只会要求学上做一些简单、重复、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所以大部分学生到酒店实习以后并没有学到实质的东西,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毫无帮助。就这种情况来讲,学生在毕业之前能否积累大量的实习经验就成了学生就业时,企业判断一个学生能力强弱的关键。

三、当下酒店管理的就业前景

酒店管理专业一直是有好前景的专业,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以后,就带动了和酒店管理相关副业的发展。促进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增加了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级人才一定是不存在就业难问题的,但作为中职教育所培养出的学生以基础知识为主并没有深入地了解。酒店管理是一个高薪的工作,但为什么我们高职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就业的时候并没有选择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了其他的工作?这与现今的人才市场上对于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相违背。这是因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就业的时候,如果能力不佳、经验不足,就只能从最底层做起,而最低层就意味着工作累、工资低。这使得中职教育出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并不从事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有前途、好就业的专业。中职教育体制的改变是想培养一些“专才”来从事酒店管理的相关工作,毕竟酒店管理专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和其他国家的语言基础。酒店管理专业需求的是应用性专有创新能力,能够给酒店管理事业注入新血液、带来活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要先去各饭店、酒店、宾馆从事酒店基层工作,如:餐饮、客房服务,用这些最基本的工作来积累一定的经验,以后才有可能胜任管理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初.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

[2]谭桥梅.浅谈中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7).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3篇

(一)为少数民族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力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酒店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在扩大,但面对愈来愈激烈的行业竞争,云南省的许多本土酒店因缺乏竞争力和特色而遇到了发展瓶颈,酒店从业人员缺乏有独特竞争力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是导致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旅游酒店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特别是来自世界知名品牌集团旗下的酒店纷纷入驻所带来的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云南省的许多本土酒店选择避开与世界知名品牌旗下的酒店提供同质性的服务,转而提供异质性的服务是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以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主题酒店就是这种选择的结果。这些主题酒店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并把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运用于酒店的管理与服务中。类似的主题酒店,既有经济实惠的宾馆、客栈,如大理古城的白族客栈、丽江的纳西族民居客栈、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客栈等;也有高档的星级酒店,如洲际酒店集团旗下的丽江古城英迪格酒店、大理的风花雪月大酒店、西双版纳安娜塔拉度假酒店等等。这些民族文化主题酒店的发展需要一批具备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来经营管理。民族文化主题酒店所需要的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从业人员既需要酒店自身的培训和培养,但更重要的是从相应的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招聘。并且,从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招聘需要的人才不仅可以降低酒店的培训和管理成本,还可以为职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就业途径。所以,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完整的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外,增加相应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既掌握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将成为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发展所需要的合格劳动力,也为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寻求到更多的途径和更大的平台。

(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路径

作为云南省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的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保护还是开发利用的难题,特别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陷入了传承断代的困境,培养和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路径。不可否认,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路径,也为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实现价值的机会。同时,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文化应该保护还是开发利用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或者说如何在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意识到民族文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失去“本真”、部分传统文化事项消失、文化多样性减少、文化同质性越来越强等问题。简言之,在旅游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全球化的影响、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变迁等原因,也有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缺失”的原因,并且后一个原因显得更为重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体的年轻一代不愿意“子承父业”般地传承民族文化是因为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实现平台和机会。如今,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主题酒店那些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将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纳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体系中,不仅满足主题酒店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将从单纯的民间传承方式转变为民间传承与职业教育并举的方式,接受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学生将成为传承、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的传承人。这不仅为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平台,还为多样性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三)为云南省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提供新思路

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较为落后等原因,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酒店管理人才的水平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酒店管理人才相比缺乏竞争力。在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育是提高云南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的竞争力的新思路。一个地方的人才培养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云南省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理念、教学资源,还是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都落后于国内较发达地区。所以,如果云南省只是一味地完全照搬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就可能相对于国内其它地区的人才缺乏竞争力,也无法有效满足当地酒店对“专业且有特色”的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这也是造成目前云南省许多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在高星级酒店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云南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应该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地方性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较为完整的现代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掌握本地民族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为云南省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新思路。

二、云南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民族文化技能培养的现状

(一)民族文化技能未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在云南省诸多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校中,人才培养目标大都定位在培养熟悉酒店企业各项主要业务,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通用型酒店专业人才,并没有将具有地方性优势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酒店管理专业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的培养多集中于饭店前厅、餐饮、客房、康乐等部门的基本服务技能方面。目前,云南省尚未有一所高校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技能作为专门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开发和实习实训。有些学校针对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知识设置了选修课程,但仅限于一般知识的了解,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地方性优势。少数民族的语言、艺术表演、手工艺、和年节习俗等民族文化资源是游客可以直接感知和体验的要素,也是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旅游资源。这些地方性优势资源要转化为地方性发展优势就需要有一批能够将这种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经营管理人才。遗憾的是,因为在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忽视了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未能将这些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实现价值。

(二)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不足

将少数民族文化知识融入到酒店专业教育中,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掌握全面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对学校、学生以及当地酒店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但现实中,各高校针对少数民族文化技能的培养方面的教学资源太少,既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也没有现成的教材,相应的实训室资源也较为稀缺。更重要的是,各高校能够熟悉各少数民族知识并具备一定民族文化技能的专业教师寥寥无几,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各高校虽然理念上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但却因教学资源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匮乏无法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结果就是掌握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缺乏。

(三)未能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特长与潜能

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不重视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作用,更没有相应的培养和培训实践,导致一些本身具备少数民族文化技能的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在就业中未能充分发挥。云南省酒店管理教育的学生中,本地生源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学生中,有些本身就是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熟悉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并具备一些民族文化技能。对于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主题酒店来说,这些学生身上具备的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正是他们需要和缺乏的,在就业中只需要稍加培训即可发挥其在文化展示和传播方面的优势。但现实中,云南省各高校中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同一种模式下的“生产线”式的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同其他学生进行相同模式的培养,这些学生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其民族文化技能方面的特长也不能很好地发挥。

三、酒店管理专业少数民族文化技能培养的对策与途径

(一)将民族文化技能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应该增加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内容。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根据民族文化的现实表现和市场需求,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有代表性且内容较为完善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类:民族艺术、民族工艺、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餐饮、民族医药等项目。在云南省旅游酒店管理人才教育中可以将以上几个模块作为特色开发项目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应该引起云南省教育厅、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将民族文化技能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来,将少数民族文化技能作为一项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内容进行教育和学习。

(二)开发编制民族文化技能类的教材

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少数民族文化技能,使云南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转化为校园课堂知识,首先应该开发体现少数民族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并编制相关教材。只有如此,少数民族文化技能才能像其它专业技能一样得到教学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学校、教师和学生也能更好的重视这项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教材的开发和编制应该至少有三方面的人员参与:一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二是真正熟悉和掌握民族文化技能的民族文化传承者、民间工艺大师等;三是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和知名学者。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能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内容及难易程度;民间艺人提供民族文化技能的基本知识概括和内容展示;专家和知名学者对教材的内容和大致方向进行把关,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前沿性。

(三)聘请民间艺人入课堂

少数民族文化技能的培养离不开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情景展示和实物制作过程的展现等,这个环节是专业课教师目前无法胜任的。因此,进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少数民族文化技能培养,缺乏具备民族文化技能的师资力量是一大难题。要解决师资力量的难题,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聘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亲身讲解和演示民间工艺的制作过程。聘请民间艺人、民族原生态歌舞的创作者等作为兼职教师进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歌舞排练,手工艺制作等。这样既解决了师资问题,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专业性,使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民族手工艺,并从现实中了解其用途和文化意义。

(四)在学生实训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少数民族文化技能的掌握离不开实习实训环节,因此,为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技能的实习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校应积极开发实习实训资源,建设培养培训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的技能教室、实训基地以及民族文化展示或体验中心等。例如,提供舞蹈教室供学生进行民族歌舞的学习和排练;建立手工艺学习教室,供学生进行民族手工艺的学习和制作练习等。实训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可以利用学校现有实训室资源,同时学校也可寻求当地的文艺表演单位、民间工艺作坊等作为实训基地。此外,学校最好能成立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厅或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中心,展示厅除了展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之外还可以展示学生民族歌舞表演以及学生制作的民族手工艺品等。民族文化展示厅或体验中心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最好可以向社会开放,学生的手工艺品也可明码标价进行销售,这样既传播了少数民族文化,又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一些商机。

(五)寻求企业和政府的合作与支持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了各项技能之后,最终要经过实训实习的过程走向工作岗位。目前,云南省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对于大部分的酒店而言,引入少数民族文化主题也是提升酒店竞争力实现较好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这些主题酒店聘请掌握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来经营管理。因此,酒店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和岗位等方式参与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技能培养过程中是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则可以利用酒店的需求和愿望,积极寻求学校与酒店的合作,共同培养可以满足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发展需要的学生。当然,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云南省职业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寻求省政府、教育厅、省民委、文化厅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结论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4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关系分析

通过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陈述,可以尝试分析该体系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合酒店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处于该实践体系的中心地位的只能是目标体系,其直接决定了余下子体系的构建,是该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三大体系都是围绕着目标体系来具体实施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分析

1)工学交替。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尽量以实习为主线,上课来深。通过课程教学,安排与高职酒店管理相关的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通过实习,借助理论指引,必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

2)岗位轮换。学校要在实习之前与酒店进行相应的沟通,确保高职学生在实习期能够进行一次或几次岗位轮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运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轮换,可以使学生增强实习效果,增加实践的接触面。

3)专人监控。要设立一个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及时的与酒店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的生活、思想、工作等进行帮助和指导。

4)动态多元评价。在学生的整个实习结束后,其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指导教师、酒店方、学生三者要有机结合,形成多远的评价主体,评出优秀实习生,得出实习鉴定。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具体方法分析

1)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我国高职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情况下无法与实际相联系,学校及专业负责人必须要顺应酒店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目标设定必须以能力为本质,即实行能力本位教育。本着尽早安排,多用途使用的原则,使得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的在全真环境中实行。此外,在顶岗实习之初,学校要做好联络相关酒店的工作,尽量寻找不同类型的酒店,如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等都可以参考。同时,最好允许学生自己联系酒店,给与其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善高职校内实践设施设备。要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消费者的流行趋势,增加更新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如前厅模拟大堂吧的构建、酒窖的构建以及餐厅等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派上日程,并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起期间,酒店专业教师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要尽量多安排一些与酒店行业直接接触的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对周边的各类型酒店进行调查、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由教师带队去相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交流考察,让学生切身感受酒店的真实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酒店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新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起三级体系:第一级为基础体系层,第二级为提高体系层,第三级为发展体系层。

1)基础体系层。基础体系层主要是包含了高职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校内实训等。其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了酒店相关知识如旅游行业知识、外语、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等。使学生对整个旅游大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从而为第二层体系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专业知识是通过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的酒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酒店的运营、制度管理、人事体系等。

2)提高层次。提高层次是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目标,一般而言,随着就酒店业在中国的发展,现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得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能够胜任中高级管理岗位。据此,应该开设的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有:礼仪训练、前厅技能实训、客房技能实训、前厅相关软件的使用、客房服务能力实训、餐饮技能实训等,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发展层次。发展层次主要是指为了最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和目标。它对于整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起到了具体的导向作用。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部分。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环节是在学校、学生和酒店沟通后由酒店统一安排实习岗位,主要集中的酒店的三大部门即:前厅、客房和餐饮。学生进入酒店后各方面都与在职员工相同,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践,从而充分锻炼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适应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小结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外 酒店教育 启示

因为酒店行业在全世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因此酒店教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高等教育之中,因为只有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才能掌握最先进的酒店管理知识,因此在酒店行业的发展之中就会起到无可取代的作用,帮助酒店行业的发展达到巅峰。但是,因为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并且缺少可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相比于国外的酒店行业而言,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出高级酒店人才,所以我国就需要借助国外酒店教育行业的模式,结合我国目前酒店教育的状况和国情,努力完善我国的酒店教育,希望能够为我国酒店教育以及酒店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国外的酒店教育特点

因为国外酒店教育已经逐渐拥有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尤其是瑞士的酒店教育,已经完全掌握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接下来将会以瑞士等几个国家为例,简要总结一些国外的酒店教育特点。

(一)瑞士

瑞士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瑞士乃至世界上酒店管理教育最优秀的学院,它经过122年的洗礼和社会变革,已经研究出了一套非常具有特色并且效果显著的酒店教育方法,能为酒店行业培养出许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1]。因此,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模式,被世界上所有酒店教育行业称为"洛桑模式",由此可见,瑞士的酒店教育是享誉全球的,洛桑学院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培养酒店经营管理人才的酒店教育类院校,更是为其他国家的酒店教育起到了模范和带头的作用。除了洛桑学院,瑞士还有其他三所酒店管理学院也是国际知名,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人才,所以瑞士可以称为酒店行业的巨头。因此它在酒店教育方面,肯定也具有非常多优秀的特点。

1.瑞士的酒店教育注重兴趣。瑞士的酒店教育首先是吸引对酒店经营管理行业有兴趣的人,它把所有热爱这个行业的人都聚集了起来,这应该是它最大的特色。洛桑学院会让新入学的学生先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只有真正对酒店业有兴趣并且真心喜爱的人才能坚持住,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2.优秀的教育方法。瑞士的酒店教育通常都十分注重知识与时展的关系,他们会根据知识的进步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使教育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除此之外,其酒店教育还十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不仅仅只会"纸上谈兵",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解决问题。3.教师具有非常高的素质。瑞士酒店教育学院的教师通常都具有非常多的实践经验,有些甚至在高级酒店中担任高级职务,学校也非常注重教师各方面的培养,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实践。这使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能够保证教师不与时代和这个行业脱节。

(二)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拥有非常好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职业教育在全球都拥有非常良好的口碑,无论是针对酒店行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其他职业人才的培养,都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2]。这些都是因为澳大利用拥有一套培训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在中职和高职的衔接过程中,而HOSPITALITY培训包则是专门应用于服务行业的教育上的,因此自然也就包括酒店行业。这种培训包的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特点:首先这个培训包之中不仅有一般服务行业需要具备的素质培训,例如在服务中涉及到的礼仪、仪表等内容,还有一些行业所具有的特殊需求,比如酒店宴席的服务人员需要修习餐桌器具的摆放,而酒店行业的人才则需要学会如何铺床;其次,培训包中的资源和知识十分丰富,能够满足所有人针对服务行业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三)美国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因此美国具有非常多并且优秀的教育资源,包括酒店教育。其中进行酒店管理教育最为优秀的就要数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了,全球知名的希尔顿酒店创始人对于该学院的教育也是赞不绝口,由此可见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教育上有着多么优异的成绩。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创办了酒店教育行业中第一个酒店管理硕士项目,其教育特点就是始终发扬理论与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并且始终跟随时代的脚步和酒店教育行业的发展潮流。

二、中外酒店教育比较

(一)培养目标

国外的培养目标通常是为了培养进行酒店管理的高层人才,一般目标是酒店的高级管理者,或者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行业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定的地位[3]。而我国主要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经过酒店管理知识的学习之后能够发展成为应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的酒店教育培养目标与国外的距离比较大,但是这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实践培养,因此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劣势,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很高的实践能力,所以无法在短期内适应酒店的工作。

(二)教育制度

国外的酒店教育经过很多年的发展和改善,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教育体系,所以对于教学效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都非常高,因此也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国外的酒店教育体制非常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学习知识的能力,自主选择教师、课程、课时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缺陷同时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而国内的酒店教育体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学生不能跨专业、院系等进行自主的选择,因此无法得到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教育资源,所以学习较为被动,这样就导致我国酒店专业的学生无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践内容

国外的酒店教育行业通常十分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并且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也十分重视。美国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会为学生规定一个工作的时间,学生的工作经验都必须要满足这个时间,并且学校内部还设有自己的酒店,可以供学生们进行实践,学生们可以选择在一个部门不断进步,也可以选择对每一个部门都进行体验[4]。另外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和研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中国的酒店教育大多数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就算有实践课程也是非常基础的实践课,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工作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国内的酒店教育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分成了独立的两个部分,没有做到很好的融合,这也会影响我国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

国外酒店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单单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也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会将实践与这些相融合,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国内的酒店教育依然采用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缺乏灵活的转换,学生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交流,所以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因此无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五)师资建设

国外的酒店教育与国内的酒店教育相比,国外拥有更多更优秀的师资队伍,并且国外的酒店教育对于教师的招聘具有非常严苛的要求,这些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国内教师在教学方法、实践经验以及教学手段上,都落后于国外的教师水平。

三、我国酒店教育的优化改革

在列举了很多国外在酒店教育方面的先进性,并且进行了中外酒店专业的比较,能够很明显看出我国酒店教育仍然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全能型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必须要进行改善。

(一)改变培养目标

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一个专门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满足进行酒店消费的人群的各方面需要,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5]。从国外的培养模式来看,其酒店教育无不是根据市场进行定位,并且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及时更改自身的培养方向,这样做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从而使酒店行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现在我国的酒店行业来看,许多从事酒店行业的人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历较低,虽然在基层工作能够得心应手,但是在晋升之后无法进行高层工作,而酒店也很少能够直接招聘到高层管理人才;另一种情况就是高学历人才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因此基础知识不牢固。所以我国酒店教育迫切需要改变培养目标,要根据时代的进步,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培养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高层管理技能都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改善教育方法

从本文上述总结可以看出,我国酒店教育行业虽然也注重实践性的教育方法,但是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并没有进行有机的融合,因此会产生脱节现象,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6]。所以,我国酒店教育需要改善教育方法,根据社会发展更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要及时推陈出新,对于一些在全球酒店教育行业都十分热门的课程要纳入到教学中。其次,学校应该请在酒店行业有比较大成就或者从事酒店管理行业的精英人才到学校讲课,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全球范围内较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学习。最后一点,学校对于酒店行业的教育应该严格按照先扎实基础,再结合实践,最后进行创新的模式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还有非常强的实践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还能够对于传统的观念进行创新,使酒店行业走上更高的台阶。

(三)加强师资队伍

从国外的酒店教育中不难看出,其师资队伍是非常优秀的,不仅拥有最多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我国在酒店教育方面一定要改善师资队伍的现状,努力构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在本专业有较高职称,并且还具有非常多本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如果我国能够加强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就能够改善我国酒店教育行业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帮助学生把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我国的酒店行业能够培养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成熟,还能够胜任管理职位的高级酒店人才。只有这样的师资队伍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得到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并且真正满足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

结束语: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带动了酒店行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酒店教育行业缺少合适的教育方法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酒店行业并不能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我国迫切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因此我国要借鉴酒店教育最为顶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改善我国在酒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使我国酒店教育跟上国际化的发展步伐,从而真正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姝,郑秀梅.瑞士酒店教育对我国酒店教育发展的启示[J].技术与市场,2014,21(5):376-377.

[2]楼林菊.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中职教育的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2010(8):10-12.

[3]杨慧敏.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王奇,孙思超.中外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4):96-96,97.

[5]李姗姗.试述中外酒店管理的若干比较[J].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50.

[6]胡晓玲,黄颖,肖志雄等.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611-616.

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智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持续加快,国内旅游企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国内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始逐步受到国家的重视,但在人才接洽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人才与企业对口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并未依照现今酒店行业市场的现状及需求来对教学进行规划,所以使得现今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缺乏实效性,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定会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后续发展。下文当中将主要对高职酒店管理教育当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具体的改革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协助高校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新型酒店管理人才。

关键词:市场导向;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进入新世纪后,步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大众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随着各国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深化,我国酒店行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充,依据旅游相关组织部门的预计,截至2020年,我国的酒店行业规模将扩充到现今的六倍以上,对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关乎国家酒店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当中,高素质的优秀酒店管理人才是较为稀少的,而且现今职业高校的教育模式无法很好的适应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使得高校酒店管理人才与酒店行业的实际人才需求产生了脱节,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真正的意识到问题所在,并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教育的革新,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发展需求的酒店管理人才,促进酒店行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问题所在

近些年来,国内的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的对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革新,并不断探索推动酒店管理专业长久稳定发展的新措施,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人才教育与酒店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问题始终都十分突出,其主要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体现。

其一,是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脱离酒店市场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内部酒店管理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并不明晰,甚至会出现培养目标过低接近中职院校,或是目标过高直逼本科院校标准等问题,而对于酒店行业真正迫切需要的人才类型与专业技能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1]。

其二,是人才的培养工作脱离社会需求。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都会出现教学方法陈旧、课程体系实效性不足、忽略实训环节及综合性教师人才不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三,酒店企业与高职院校交互沟通的不足。多数高职学校都缺乏与酒店企业的沟通及合作,所以学校对于当前的行业形势并不了解,也不知道现在的酒店企业需要什么,因此酒店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自然也无法认可。

其四,是对于人才的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多数高职院校目前都依然是依照传统的评价及考核方式来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进行判定,即是以成绩作为主导,学生成绩合格,便能够顺利的毕业,但对于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及工作能力等无法用分数来判定的潜在因素却并不重视,但这些却正是在后续的酒店行业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2]。

总而言之,如果当前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无法确保其教育方式能够与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相符合,即使其拥有再好的市场前景,也会因自身教学规划的错位而被酒店市场以及未来的社会所遗弃。所以,高职院校的酒店人才培养但是,应当依据现今酒店市场的发展需求进行革新与整改。

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密切关注酒店业的发展,注重调研

对行业进行细致、全面的行业调研,是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的市场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职业针对性的高校教学革新措施,也是能够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核心手段。借助专业性的行业调研,高职院校可以对酒店行业与相关企业的发展概况及未来前景有更加明确的了解与掌握,此外还能够了解到酒店行业当前的结构以及对专业人才能力与人数的需求等,进而确保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授课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整个地区、整个行业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3]。另外,还要对酒店行业及相关企业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及岗位胜任基准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以这些要求作为准则,来对本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准则进行定位。而后,还要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以及发展需求、以兼顾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质等因素为前提,建立起更加合理的专业课

程体系。对于调研所得出的结果,一定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够最终得出更加准确的调查结果,为本专业的教学革新与改善提供最具时代性与实效性的数据依靠。(二)进行针对性的研讨,建设起合理的课程体系

组织教学领域及酒店领域的专家对专业教学进行研讨,是促进教学工作改革的一个主要渠道。其在探讨过程当中得出的结论与措施,是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对其专业课程进行合理设与开发的理论基础,而且会引领高职院校内的酒店专业围绕着酒店产业现今的发展需要去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规划[4]。所以,确切落实好多领域专家的研讨活动,对于做好酒店专业的教育建设,促进酒店专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专家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涉猎,所以对于整个行业市场也必定会有有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其能够掌握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进而依照专业岗位对相应职业能力的培养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细化的制定,规划出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过程做为导向的教学环节,建设精细化、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使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也会更加符合现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切实提升本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人才与企业市场的协调性,才能使专业教育更加被企业认可。

(三)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想要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更加符合行业的需求,就要与相关的企业有更加密切的合作。所以,高校可以与酒店企业达成教学资源及岗位资源上的合作,教学资源方面,主要是指与学生理论知识及资讯相关的内容。例如,高校可以邀请酒店企业共同编制专业教材与教学方案等,借助酒店企业的专业性与时代性,提升教材内容的先进性,让教材与现今酒店行业的各方面需求有更好的连接,让学生在教材当中能够学到在后续就业过程当中切实用到的知识[5]。此外,学校还可以在图书馆中引进与酒店行业企业相关的行情杂志、报刊与文献,让学生能够随时通过文献与相关资料了解到酒店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与资讯,进而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规划。而在岗位资源方面,则主要是指实训方面的合作。要培养出符合酒店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性酒店管理人才,就必然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酒店的就业体验环节,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明确对于自身未来工作的认知、明确自身的定位、熟悉企业内的工作环境,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总体来说,在校期间的企业实地参观及体验环节,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实际操作的能力、加深对企业及行业市场的了解,但是这样的短期接触,也并不能够让学生达到毕业后即能直接上岗的程度,所以,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让学生在毕业之前进行更加深入的集中性实习。例如可以再毕业前的半年安排学生投入到实习过程当中,可以确保学生在毕业之前,提前融入企业内部,开始经历自身逐渐转变为"职业人"的过程,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强化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重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组建,必须要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具备酒店行业内先进企业水平的实体企业,才能够建立起合作关系,以确保学生可以在文化底蕴丰富、能够学到技能与知识的工作环境当中,逐步对酒店的管理理念与工作流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将学到的技能与知识更好的在工作过程中加以利用,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这样的资源合作,无论对于酒店行业或是对于高职院校,都是双利双赢的,有利于双方的未来发展。

(四)强化师资队伍组建,保证教学质量

每所院校、每个专业的教学实施者,是决定着其最终教学成果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而这群教学实施者,即是院校内的教师队伍,只有具备了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充足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才能够有效带动酒店专业的教学进程,确保教学的成效,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奠定稳定扎实的基底。但就当前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来看,这些教师多数并不具备充足的酒店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照书教书的教师比比皆是。因此,高职院校如果想要确保自身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符合行业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首先就应当建立起实践型、互动型的优秀教师团队。高校要积极的鼓励教师到酒店行业当中去进行挂职的实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内存及和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够确保自身的师资队伍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及指导能力,同时还要对现今酒店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依据形势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改善,及时向学生传播最具时代性、最有实际价值的行业资讯。其次,高校还可以从酒店行业当中外聘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专业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高校还应当多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知识相关的交流会议与培训,确保其能够随时有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来传授给学生。

(五)建立起职业发展导向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内酒店管理专业的评定与考核基准应当与酒店对于内部人才的考评标准保持统一,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基准,针对传统的考评方式进行革新,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评价模式。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酒店与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凸显出企业考核与高校考核的融合性,建设起精准、公正的专业技能审核及能力评定体系,对于高校的实际教学成果评定方式及基准进行改革,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中心来改善考核的内容、形式以及考核的效果。着重强化考核制度的改革,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测验与评价。要确保以专业技能为考核的核心,以评价体系作为考核流程的指导,对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革新,形成实践能力评价与理论知识评价相结合的审核体系、课程模式方面则要注重将普通小考核与总结性的考核相融合,理论知识训练与口试及职业技能练习相融合的开放性课程教育模式、确保教学评价体系更加丰富充实。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内的酒店管理专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对酒店行业的实时发展动态加强重视,并以现今的市场发展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对人才培养的方式做出适当的改善,确保符合时展的要求,而且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及思想素质熏陶,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酒店行业及相关的岗位,不断寻找与社会衔接的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倪小丽.以市场为导向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78-278.

[2] 周志宏.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华天旅游酒店管理学院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王苗苗.基于市场导向的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

[4] 李长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7-28.

[5] 周大农,周丽.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