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式教学

一、当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和高职院校仍采用填鸭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不仅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悖,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我国高职教育中,还存在一种以书面知识讲解的“纸上谈兵”的落后教学方法。受旧式科考制度的影响,大多数人将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多数高职老师也不例外。

(二)教学约束于课本。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不同地区政府对物流的管理是不同的,大多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关,但专业课本,却并不是每个地区固有的,而是普遍的。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所用课本都是市面上的固定版本,但不同地区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职情况却千差万别。

(三)教学程序设计简单、呈效低。教学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完整贴合教学和学生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多数高职教师并不特别做教学程序的设计,而是依照以往教学经验直接授课。

二、项目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处理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重点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2]。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该项目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教师在旁边指出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改进。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际情况为参考的,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和素养的好的高职教育模式。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项目式教学的地位。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强,对相关知识的要求高,更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项目式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的作用。(1)项目式教学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能力。(2)项目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项目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意志。(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用行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等多种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

结束语: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在高速发展,物流行业也正高速发展着。物流行业人才出现紧缺情况,物流人才的紧缺对物流行业发展不利,所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既然担任着物流人才培养的重任,就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项目式教学模式,针对物流人才培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结合本校学生情况,完善符合学情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教学

1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多样性的优势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首先,项目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以课堂中的理论灌输为主要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与项目管理课程特点体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其次,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忽略、师生交流沟通匮乏,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而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则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符合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项目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的理论,而且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提升项目管理的经验。因此,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式,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效率。第二,符合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项目变得更加复杂,人员管理、项目内容管理、资源协调等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对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不同能力得到锻炼,进一步挖掘人才的内在潜力,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社会对项目管理人员的需求。

2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总结

2.1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

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习以外项目管理的案例,借鉴成功案例中的先进经验,然后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产生互动和交流。案例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选择,案例的经验或者内容需要与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存在较大关联,难度需要适中,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案例后,可以掌握部分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而且也对学生有较大的启发意义;然后,教师在确定案例后,需要制作案例相关的预习内容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提前预习;其次,教师需要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案例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小组内部的讨论,得出案例的多角度分析结论;最后,教师需要收集不同小组的学习效果,对这些学习效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巩固项目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

2.2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

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注重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合作,能够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真正放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等有非常大的优势。互动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首先,教师需要改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课程的主要讲解者变为设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划分,使得关联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合并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充分了解,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色、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地分组;最后,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且后续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分析、思考、总结等。

2.3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亲自实践某个具体的项目,从而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到参与项目,然后形成总结项目经验,巩固理论知识的良性循环,更好地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几点: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项目情景,然后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项目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难度需要适中,对学生的某一项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其次,教师为学生布置好项目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项目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上学到的项目管理相关知识;同时,学生需要将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首先尝试利用自身能力进行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可以通过课堂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请教;最后,学生需要对完成项目的过程进行记录和总结,并且在项目完成后,对学生的总结内容进行展示,允许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和分析,指出学生在开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后续进行针对性地学习。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3篇

(一)教学观念落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和高职院校仍采用填鸭式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不仅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悖,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我国高职教育中,还存在一种以书面知识讲解的“纸上谈兵”的落后教学方法。受旧式科考制度的影响,大多数人将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多数高职老师也不例外。(二)教学约束于课本。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不同地区政府对物流的管理是不同的,大多与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关,但专业课本,却并不是每个地区固有的,而是普遍的。这样一来,天南地北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所用课本都是市面上的固定版本,但不同地区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职情况却千差万别。(三)教学程序设计简单、呈效低。教学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个完整贴合教学和学生教学程序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呈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多数高职教师并不特别做教学程序的设计,而是依照以往教学经验直接授课。

二、项目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处理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重点研究项目的设计和实施[2]。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独立完成一个项目,该项目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教师在旁边指出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改进。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际情况为参考的,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和素养的好的高职教育模式。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项目式教学的地位。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强,对相关知识的要求高,更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二)项目式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的作用。(1)项目式教学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能力。(2)项目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项目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意志。(4)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用行为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等多种能力,使学生掌握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符合。

结束语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德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24-02

“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是在现代系统工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实现了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的系统联结,实现了高校德育实践与现代系统工程理论的有机契合,是一种针对性强、操作性高、效用性显著的高校德育教学探索,丰富和深化了高校德育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也将卓有成效地提升高校德育实践效果。

一、“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含义

德育实践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反思和改进,是时刻贯穿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主性活动,突出了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本质。道德教育效果的取得是以人的自由自觉作用发挥为前提,进而形成德育活动蕴涵的价值理论的主体性发挥。传统的道德教育追求受教育者的标准化和同一性,难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批判思维和价值取向;传统道德教育制约了受教育选择的主动性和自由性,难以培养爱教育者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和社会使命等。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建构将大学生看作是主动参与德育教学活动,主动选择、吸收、内化和外化实践德育内容能动性主体;将大学生看作是自我认知、自我选择、自我内化、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独立个体。德育实践注重丰富大学生的道德生活,注重培养具备积极道德精神的实践主体,与现代社会开拓、进取、创新、理性、奉献、和谐的时代精神相契合。

“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是一个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实践过程和实践活动等要素组成的德育系统。在高校德育实践的诸要素中,实践主体的策划、组织、指导、控制、选择和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的主体不同于传统德育教学的单一主体,而是由德育教师,即施教者主体与大学生,即接受者主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双主体结构。在德育实践教学中,德育教师是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指导者、组织者、控制者,是把握模块和项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指导主体,确立德育实践各模块中项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等;大学生是德育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是自发组成项目团队完成某模块中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在实践活动中将德育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德育知识结构,并用于指导其社会行为活动。

二、“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依据

第一,模块化教学。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了“大教学论”的观点,将教学论看作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认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促使学生可以多学,形成一种“教得有把握、教得彻底、教得使人愉快”的教与学互动的艺术的模式。“大教学论”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规则和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甚至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件的基本组织形式。“大教学论”最突出的的贡献就是提出减少专业课地机械教学和学时,但并不意味着课程内容的减少,而是教师单纯讲述课程的比例减少,增加大学生的自学和实践比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调地讲解,而更增加了实践指导、课外启发的职能。在“大教学论”的思想中,教师的作用由单纯地灌输、传授理论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的思维开拓、实践指导,由单向地单一主体式教学转向双主体的互动式教学,由“教学生”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强化其自学和实践能力;而教师则能运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指导学生对科学的追求,培养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基于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一种培训方法。中国教育界和理论界对项目式教学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应用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讨论,他们认为项目式教学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培养和提升实践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为重点,以项目任务驱动为载体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宽泛的概念,可以是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服务的提供,是一个活动的组织参与,是一个故障的排除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仅仅具备高级技能知识或理论水平的人是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方法创新能力。从理论上看,课程项目化教学以培养职业应用技能和理论外化能力为目标,以提升高校对社会的服务性为宗旨;从实践上看,职业技能和理论认知不仅仅来自单纯的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训练和外化实践来掌握的。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指导的系统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受教育者掌握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养和能力。

三、“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原则

“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系统性、开放性、协调原则,以保证所构建的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以切实保证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效果。

第一,系统性原则。“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必须按照德育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基本规律,把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进行多模块、多项目的系统综合。它旨在把复杂、交叉的德育课程结构划分为若干个课程模块和更为细化的可执行的具体项目,促进德育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结。通过各德育模块的优化组合,使德育教学尽可能地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德育需要,以达到现代素质教育的目的。“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是对各德育实践模块和德育实践项目进行系统地综合和整体优化,该德育实践模式是把高校德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通过其具体功能和应用范围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单元,每一个德育模块单元成为德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基本做到相对独立;再将各德育模块单元进行更为细化的项目化分类,设计若干个指向性明确、操作性可行的项目任务,使大学生可以主动性选择和开展符合自身发展需要和内在期望视野的项目,在实践中外化高校德育理论。

第二,开放性原则。“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强调将传统的、控制的、封闭性的德育实践转向创新的、自主的、开放性的德育实践新模式。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将德育规范和德育取向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大学生执行某一德育模块中的具体项目任务时,将用辩证的、历史的眼光看待这一系统,及时对自身固有的德育知识结构和接受的德育新理论进行检验和反思,敢于进行自我否定,不断地置疑和修正自身德育理论结构,以符合自身内在发展需要和期望视野。“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强调大学生选择项目任务、完成项目任务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鼓励大学生通过现实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对既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取向进行鲜活的阐释、具体的完善和必要的重构。在“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必将经历一个开放式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澄清过程,并自主地得出符合自身内在价值需要的正确的、合理的结论。因此,“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开放性原则,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德育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协调性原则。高校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整体联结,才能达成预期的满意效果。“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包括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科技活动、劳动锻炼、军事训练、勤工助学、职业素养八个德育模块,涉及社会、高校、社区、军队、企业、家庭、教师、学生个体等主体,主要体现为各主体之间的有机密切配合上。“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是将高校德育内容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化的划分,需要社会群体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德育模块及其项目中的支持与理解,需要社区在社区服务德育模块及其项目中的帮助与协调,需要企业和高校在科技活动、勤工助学和职业素养德育模块及其项目中的沟通与交流,需要军队在军事训练德育模块及其项目中的支持与指导,需要家庭在劳动锻炼德育模块中的协调与支持。而教师作为所有德育实践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控制者,将在大学生参与和执行德育实践任务项目过程中进行指导;大学生在“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是所有德育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执行者;“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活动需要德育教学管理部门和德育教师的参与,也需要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和服务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就是在大学生参与和完成德育实践的过程中,使大学生践行和外化德育理论,使大学生完善和重构自身德育知识结构。“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克服了传统德育教学在课程设置中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而造成的教学内容膨胀、重复、繁杂等弊端,把德育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按若干基本原则进行模块化分类,按照多样化、针对性、流程性的标准进行组织,提高“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培养计划资助;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xs403);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青年项目《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模块+项目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黑龙江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模块+项目式”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项目教学,融合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推行项目教学模式,在导师制方面也有较高程度的探索,但是如何将导师制和项目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起来,探讨和研究还未形成理论体系。现有项目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项目,再分解项目,实施教学,其中心仍然是课堂,仍围绕课程教学,很多情况下项目的真实性已经受到影响。高职院校导师制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通过导师的言行举止和待人处事,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最大化的发掘自身潜能,成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探讨如何将高职院校导师制和项目教学模式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职能和项目教学特色,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师制及其基本特点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率先实行了导师制。导师制、班建制、学分制被同称为三大教育模式,其中,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是指导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体现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具有育人的责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从而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和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导师制”相比于其它人才培养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特点:

首先,“导师制”所关注的不仅是学习问题,更多的是学生个人问题。在学习过程和学校生活中学生还要面对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或者在思想上、心理上对某些方面的理解产生偏差等。这些个人问题无法通过课堂教学或培训课程常规方式来解决,“导师制”将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

其次,“导师制”构建长期的“一对一”的支持性关系。因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会产生的各种个性化的问题,而平时授课教师主要是传授知识,所以,采用“一对一”指导的“导师制”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成长。

再次,导师自身“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经过严格挑选的导师,一般都是各个方面都较为优秀,德高资重,其本身具有榜样作用,就是成功的典范,“言传身教”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最后,传承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上,传授的能被总结进教科书的显性知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难被传授的是隐性知识。导师制能够使隐性知识的传递成为可能,通过导师和学员“一对一”导学模式,通过一些具体的学习环节或参与性项目让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一些隐形知识。导师制在施行的过程中,学生能从导师身上学到往往是很难被提炼的隐性知识,比如分析问题的思路、为人处世的方式、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动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隐性知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二、项目教学模式及其基本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把现成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以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为目标,学生以成立项目组织的方式安排学习行为,通过去寻找不同路径来解决处理在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锻炼各种能力。“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自然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周期短,可控性好,见效快。项目教学法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活动,同时,通常是在一个短时期内、较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学习,并且利于教学效果有效测评。

2、激励多重性。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和改变学习环境,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导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对学校,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完善和整合学校教学体系。

3、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道路上探索,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而学生作为主体学习者,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不仅能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为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换言之,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三、导师制与项目教学的融合研究

1、导师制和项目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在高职院校导师制教育制度下,导师的配备则和辅导员明显不同,导师是指在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班级配备学术水平高、专业指导性强的骨干教师,导师依托专业优势,在学生学习、实践,甚至就业工作等方面提供多方位指导。而“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素质技能得以双重提升。在高职院校中若既熟知学生又有较高专业水平素养的导师参与到项目教学过程中,导师将起到纽带作用,在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搭建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桥梁。因此,针对项目教学特点和高职教育要求,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办学特色,在导师制融入项目教学过程模式下,不仅可以更为充分利用导师优质资源,而且更能优化两种教学模式组合,促进高职学生有效提升技能和专业素养。

2、导师制和项目教学融合下的教师素质分析

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才能有效解决教学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在高职院校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效果比较明显。那么,在高职院校中构建新型的导师制下的项目教学模式,则对班导师的素质有更高要求, 除了良好的“双师”素质是对班导师最基本的要求外,导师一方面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升职业素质,理解项目教学的实质和内涵,和项目组其它教师有效沟通,分解和实施项目教学内容,即导师要完全能够胜任项目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导师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积极参与项目教学活动,尤其重要.因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自主学习意识参差不齐。导师要积极进入教学班级,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深入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直至完成项目,提高项目课程质量。

3、导师制和项目教学融合下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在项目教学法和导师制分开实施的情况下,各自授课教师的工作职责没有直接关系的,若导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建立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导师亲自参与或和授课教师一起进行项目课程的实施活动,不仅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专业指导特长,而且能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利用教育管理资源。因此,新型的项目教学模式下对导师的要求更高,选择符合条件的导师具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以下思路和途径来提升导师职业能力。

一是建立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上的导师团队,对于不同系的不同专业,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项目教学负责人和以具有积极参与意识的中青年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导师团队,专业带头人以“帮传带”的方式培养年轻教师导师和担当主授课老师,同时骨干中青年导师也担当项目教学授课老师,这样则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零距离”学习,由导师出任授课教师是实现新型项目教学模式的良好思路和实施途径。例如,笔者所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2010级电子商务班的导师承担电子商务项目教学,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项目的同时参加院、省、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不仅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而且在国家工信部组织的首届移动电子商务大赛获得团体赛第二名。

二是大力开展“双师”素质培训,尽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尽快地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项目开发经验,是建立新型项目教学模式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各系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派送中青年教师到省教育厅和在不同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大学以及职业权威部门举办的“双师”培训或“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以实现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双师”能力。同时,有选择地安排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项目开发经验,为参与项目教学打下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

总之,导师制和项目教学融合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期望能够提高项目教学效果,保证项目教学更为有效实施,尤其是通过搭建师生“导学”关系和项目实施平台,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特点和导师指导作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全方面成长。将导师制融合到项目教学中,符合高职教学特点并体现自身特色,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对高职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和教育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罗雨滋.高职院校班导师制下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2011.6.

[2]顾孔珍,王晓春,胡元佳.班导师管理学生模式浅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限版) .2007,9(1):222-223.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高职化学 应用方式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40-01

项目化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其在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更具有发展前景,它融合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让职业教学的发展拥有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在谈及教学发展的时候,还应该以具体的设计项目为主,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为实现高职化学教学体系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科学教学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项目化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很多时候项目化教学能够起到驱动性的作用。除了任务驱动、教学一体化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一些职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与相关知识进行分解,科学教学理念的形成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发展,为实现创新式的教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化教学不仅可以突出学生自身的特长,还能够帮助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对推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于高职学生更注重实践能力。未来的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较强的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只有具备多样性的发展潜力,才会更适合未来社会的发展。在项目化教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关教师应该按照未来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这样针对性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流程

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提升高职学生的化学能力。化学学科具有多样性,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流程的选择。为了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发展充分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体系中。对于不同的高职院校来说,都应该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实现创新式教学体系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保障。[2]

三、教学内容过程实施

(一)教师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在项目化教学体系的发展过程中,项目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以教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项目选题、项目研发以及项目验收等实现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而更好地实现高职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化学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在讲课的时候将课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提升自身的整体成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学习的过程

项目化教学与其他的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差异,因为项目化教学是高职化学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无论是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项目化教学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认为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而项目化教学主要就是针对学生自身的个性而制定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学反馈与评价环节是高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教师而言,学习和学习后的反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节。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制定一个教学反馈环节。也就是在授课后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个反馈,从而清楚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与评价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合理地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教学才是最终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论述了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高职化学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现代化的教学发展中,项目化教学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充分认识到项目化教学的作用,并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才会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专;艺术设计;必要性;教学模式;探索

一、引言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践复合型设计人才,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项目化教学、实践性教学方面探索较为深入。该专业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相关理论基础,更是对该专业学生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就目前该专业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来说,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实训基地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几个领域进行,教学模式借鉴本科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模式易于开展教学,从表面上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深究起来缺乏实际设计项目的检验,学生的设计与市场的需求脱节、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目标脱离。所以,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从项目化教学和双师制教学两方面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同时对MOOC、微课等应用在教学中进了探讨,以期使教学“更接地气”,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更重视。

二、高职高专换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必要性

(一)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本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其重视学生对市场敏锐度的培养和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针对市场和企业的“即插即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和市场,能够在企业中解决实际艺术设计领域的问题。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了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从传统虚拟项目和重视理论转向到实际的、有针对性性的和体现市场指向性的项目中去,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从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

(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从重理论的课堂教学转向为以各类项目设计的实践教学,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让整体教学改革完成,教学也要尽快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面对实际的工程设计和依托项目的教学指导,使项目化教学和双师制教学落到实处。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面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并总结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途径和思路。首先要改变当前理论考核大于实践考核的局面,其次从单一老师制发展为双师制。具体说来,以校企合作、校中店等为依托的项目化教学为主要途径,拓宽指导路径,从校内老师到企业老师的结合,综合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能够在符合市场需求、个性化、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项目中进行,使其能够切身参与实际项目,与客户沟通,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能力。

(一)项目化教学的开展

1.项目的设立

立项工作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变传统虚拟项目的关键。在立项上,可以采取校企合作制,由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商议后,由企业拿出商业项目供学校使用。这样的局面是双赢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可实践的真实项目,另一方面企业在设计上降低了成本。也可以采取校中店的模式取得立项,即老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拿出综合性、规模性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的项目也是真实的,市场化的。在取得实际项目后,依托项目进行教学,是改革的第一步。项目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大致轮廓、应用方向进行了解。相关理论老师可以通过微课、MOOC和课堂讲授完成。

2.对项目的分析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项目,要对项目进行分析。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不管是室内设计项目还是公共环境设计项目,因地制宜的设计才能满足需求。这时老师可以将相关MOOC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从MOOC中找到项目分析和解构的方法。

3.项目实施方案的确立

通过对项目的实地考察,学生开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老师将甲方的需求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分工,为方案主题汇报进行资料收集。在此环节,老师要求学生通过PPT演示的形式汇报本组的设计构思并确定最终的设计主题。

4.项目实施过程

各设计小组在确定了设计主题以后,需要对方案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化,包括平面和立面设计,并绘制相关的施工图和效果图。在此环节,老师一方面每周定期将对每组的方案进行理论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有的放矢地进行微课的录制推送给学生,直接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并通过讨论的形式合理的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工程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实践性问题,包括功能布局、结构处理、设计风格等,老师可通过网络、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指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带领学生到项目现场进行设计指导。此h节是对学生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手绘效果图等技术性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验。

5.项目完成与总结

项目完成的形式主要是以A0的展板为主,可结合模型、动画等形式展示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汇报,同时由老师对该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并予以评分。结合项目,老师对艺术设计中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规律和具体应用完整地传授给了学生,对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养成和处理实际问题大有裨益。

(二)双师制教学的开展

所谓双师制是校内老师和校外企业老师共同对进行教学,双师制是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校内老师通过对项目的立项分析、理论梳理和设计引导等带动学生主动完成项目,同时老师是抓紧学生完成项目进度和保证设计质量的把关人,通过各方面交流,使学生能够处理设计中的问题,保证项目设计达标。而校外企业老师是兼职,其主要负责检查的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项目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校外企业老师能培养学生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企业意识,帮助学生从学生角色转换为职员角色。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模式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索,虽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进行了分析,但还是囿于篇幅,许多深层次问题并没有涉及。期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意,吸引更多的业内人士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领域,为培养更实用、更具有市场精神的设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萍萍,卢颖洁.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J].青年记者,2015(26).

[2]胡玲.微课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初探[J].酒城教育,2016(02).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8篇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某种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应用型人才注重在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那么,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才比较适合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呢? 

一 项目式教学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有效形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其“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色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培养”[2]。“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它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上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4]。项目式教学是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其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 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5] 

项目式教学法的另一个特点是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它既能在生产或工作实践中培养学生具体应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具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强调了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在项目式教学中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项目式教学法能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 学院在项目式教学法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强化理性认识,探索项目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是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科类专业是学院设置的主体专业。通过项目式教学,强化工科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是学院教改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了探索项目式教学的本质特征,统一思想和行动,学院多次召开全体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学生干部、学生代表参加的“推进实践教学,实施项目教学”的主题研讨会、动员会,下发了《关于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和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的几点意见》,要求各专业在树立实践教学意识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式教学,完善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分解并落实到相关课程模块和教学内容,制定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和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研究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整合,全面实施项目式教学。 

(二)分解培养目标,构建适合项目教学的能力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 

1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适应项目式教学,我们把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分解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三大部分。它是构建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制定项目式教学计划和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依据,也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2 构建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我们把应用型本科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定位在建立实践课程体系,适应项目式教学上。为此,我们调整了课程模块,将课程体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课程、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课程以及素质和能力拓展课程五大模块。这种模块课程,既强调了理论知识课程的宽度和长度,又突出了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了学生思想道德等人文素质的提高,兼顾了学生个人特长和能力的拓展。模块化课程使项目式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明确和突显。 

(三)突出实践特色,制定实践教学项目和教学规范 

1 确定项目选择和项目教学的原则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的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典型项目”。[6]因此,我们制定了项目选择和项目教学的几个原则:(1)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项目必须是“真问题”“真课题”;项目教学必须同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目标体系紧密结合。(2)综合性和差别性原则。项目选择应该以专业为基础,体现多学科,一般不限于某一学科;不同专业应有不同项目或项目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同一项目的教学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要求和不同的考核标准。(3)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通过项目教学能引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获得能力的同时获得必需的理论知识。(4)可操作性、实效性原则。项目的选择和教学,要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行动导向和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训练以及考试考核成绩评定要具有实效性。(5)开放性、互动性原则,即项目开发和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能互动。 

2 确定项目教学的教学大纲 

项目教学必须编写出项目教学大纲,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素质与能力、主要项目和非主要项目等关系,明确项目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方式和学生成绩评定标准等构成要素,以避免孤立地进行项目式教学。 

3 编写项目教学教材和资料 

为了解决教材和相关的资料问题,我们采取了先资料,后教材的作法:第一阶段,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借鉴、收集整理、自己编写,解决项目教学急用的各种资料。第二阶段,用5年左右的时间,编写出项目教学课程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修改完善,力争达到出版要求。 

(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实施项目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为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决策和规划。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学生处、二级学院等处室、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建设了一批比较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单纯实习实训型。主要用于与教学进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项目实习实训,大多设置在校内或学校附近交通方便的地方。 

第二种:校企双向合作型。企业和学院分别在对方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训基地,选择相关专业毕业班的学生组成培训班,学习企业需要特设的课程和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熟悉企业业务运作情况。培训结束,学生即可到企业参加综合项目的实习实训。 

第三种:实习与就业结合型。企业接受即将毕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并准就业。 

(五)完善实践教学的评教评学体系,加强项目教学的管理和考核 

1 完善教学督导组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督查、督导 

学院完善了教学督导组,委派一位副院长主持督导组的工作,增加了教学督导办公室的人员,制定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建立了会议制度、听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和定期提交教改意见和建议的制度。 

2 健全评教评学制度,促进教学管理规范化 

我院的评教评学制度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六个部分组成。评教评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为规范问卷调查,教务管理部门编制了6种表格,列出了评教评学的项目和评分标准或等级标准。普遍的评教评学活动,即全院师生人人参与的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2次,专项评教评学活动即针对某位教师或某门课程的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1~2次。 

3 改革考试制度和学生成绩考核办法,探索项目教学考评的长效机制 

为了保证项目教学取得实效,我们确立了形成性诊断考核和总结性评价考核并重,以形成性诊断考核为主的考核体制。推行知识、技能和素质全面考核,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内容结构;将考核重心转向实践环节的项目教学,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高到50%。担任通用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任务的课程,其项目能力测试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60%,且实行能力测试成绩“一票否决制”。 

通过探索和实施,我们总结出了“项目教学”的三个基本特点:(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项目和项目目标;(2)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3)保持教学项目之间一定的顺序和连续性,上一个教学项目完成后才能转入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形式的改革,实施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性教学是打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彰显其专业潜能特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7]我们学院在项目式教学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探索项目教学的环节、内容、方式方法和规律,使项目教学更加符合应用技术型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士献,李永平. 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0(10). 

[2]高玉平,胡志民.在互利双赢中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3]凌红,杨兴平,等.在五年制高职实行学分制选课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实践研究[C].卢铁成.科学发展 探索创新: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次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总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2.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4][6]陈旭辉,张荣胜,等.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矩阵组织;管理;应用

高校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是影响一所大学继续教育办学水平高低及发展前景好坏的关键因素。纵观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历史,多数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的组织结构始终遵循直线职能制结构。随着继续教育市场化和信息化,以往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迫切地需要变革与创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说过,“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

一、矩阵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结构,原本是生物学和建筑学中的概念,是指一个系统中,其构成诸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形式。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指出:“我们可以把结构看作是一个组织内各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1]组织结构就是组织内部各个有机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组织结构设计就是规划或设计组织的各个要素和部门,并如何把这些要素和部门有机地联结起来,使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单位有机地协调运作。组织结构大致有6种: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式组织结构、直线-职能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分权组织结构、矩阵组织。在这6种组织结构中,矩阵结构最近在国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成为了热点。管理者已经开始认识到组织必须充满活力,也就是说组织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快速重组的能力。矩阵型组织无疑就是这种充满活力的组织。

矩阵型组织结构是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管理系统,另一套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横向和纵向的职权具有平衡性。[2]矩阵式结构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其取名借用了数学的矩阵概念,矩阵组织结构既包含纵向管理,又包含横向管理,纵列与横行交叉,犹如矩阵。矩阵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目标结构,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是同一名员工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的一种结构。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矩阵型结构打破了统一指挥的传统原则,有多重指挥线。当组织面临较高不确定性,组织目标需要同时反映多项需求时,矩阵型结构应该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项目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矩阵式结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打破了行政式组织结构中的统一命令概念,矩阵式结构中的成员有两个上司,在由专业职能部门构成的层级链上又叠加了一条横向的命令链。如图所示。

矩阵式结构图

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

继续教育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继续教育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为高校弥补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继续的办学模式不能简单移植普通办学的模式。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继续教育蓬勃开展,我国高校都在继续教育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多数高校主要采用秘密窃取的方法两种管理模式:一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二是以办学为主导的管理模式。[3]这两种模式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结构,校业务部门居于组织机构的中心地位,继续教育机构为职能机关。这种组织结构存在的不足是:职能机关缺乏对市场敏感的反应机制,难以及时了解继续教育市场的需求及发展变化的趋势,难以对继续教育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定位和从战略上进行规划;校内可用于继续教育各类资源没能得到有效整合,继续教育的办学效率与效果受到限制;继续教育的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学校顶层,基层组织缺乏必要的权力,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削弱了竞争力,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难以对市场需要做出及时反应,不利于开拓创新。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信息化的加强,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上的需要,矩阵式组织结构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得以研究应用。

三、基于矩阵组织结构理论的高校继续教育组织结构的创新

高校继续教育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是原有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结构的变革,具体来说可设置多个继续项目管理部门,每个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一个或几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对外以学校在该项目上的代表身份负责联系工作,处理问题和协调关系,对内则控制项目总目标,收集和汇总有关项目的信息,协调各工作部门的关系。

1、矩阵式组织结构设计

矩阵型教育管理组织结构是行政职能与继续教育项目的有机结合。继续教育管理组织结构中除了按照分化序列设置的纵向等级的职能结构,校—院(系)—业务部门外,还应该有按照继续教育项目的关联性,设置横向联合的适合项目实施管理组织结构形式,包括按区域、行业、层次等划分的项目管理机构部作为补充。纵向为学校行政导向,由学校行政实施业务管理。横向为继续教育项目导向,按项目实行管理,由项目负责人实施管理,以解决继续教育项目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设计、开发培训项目,协调课程师资、教学场所、服务等实际问题为目的。

2、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1)有利于加强责任感。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人员对于项目管理任务都有明确的分工,同时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各方面工作负全责,督促项目管理人员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横向沟通交流。通过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可以有效的克服职能部门之间相互脱节的弱点,增强职能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矩阵主管和项目人员共同组织项目实施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2)有利于加强竞争力。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按行业、区域、层次、学科设置项目管理机构,提高了项目的针对性,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继续教育市场的需求,适时开发出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培训项目,缩短继续教育项目的设计、开发时间,并采用有效的营销策略与手段,提高高校继续教育项目的竞争力。

(3)有利整合继续教育资源。多数高校继续教育的教学科研活动是依靠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的,自身不具备独立开展教学的师资、场所和设施,建立以矩阵型的项目管理机构,发挥不同部门人员的各自优势,整合各类资源,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矩阵式学科组织结构的控制保障

矩阵组织结构的不足之处存在双重领导,项目部门与职能部门为争取有限的资源有可能产生冲突和矛盾,协调处理这些矛盾必然要牵扯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并付出更多的组织成本。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导致组织结构紊乱,管理体制失调等。因此,为了避免这些矛盾的发生,明确机构(人员)的职责范围、权限与责任、合理授权是建立矩阵组织结构的核心工作。

(1)明确职责。在矩阵型组织中,项目组织(或项目负责人)是继续教育机构与学习者之间的媒介,其职责是确定培训项目、制定预算,协调资源等问题,同时组建项目团队,以实现项目目标,使学习者满意。因此,必须做好工作分解结构,制定计划及预算,为相关职能部门划分具体工作任务,并监控项目有关部门执行情况,确保项目目标完成。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决定如何完成好项目负责人分配给本部门的任务,并确定每项任务由谁负责。组织结构中每个业务部门(教学、后勤、财务)负责人要在具体业务上指导和领导项目中的本部门工作人员,同时有责任确保该部门承担的所有任务都能在规定时间和预算范围内完成,且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

(2)合理授权。建立有效的授权体系对于顺利实施多项目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高校的高层管理者或机构在对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授权的原则制定授权的标准。通过充分有效的授权,项目成员就可以在职责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实现项目目标。项目负责人与部门主管对项目成员授权要根据项目目标及工作分解结构内容进行授权,做到职责与权限匹配。例如对各个项目的营销负责人与教学负责人应赋予不同的权限。要根据项目成员的情况授权。不同的项目成员有不同的能力及知识水平,对于那些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项目成员,可赋予足够的权限,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反之,对知识水平及经验相对欠缺的成员,授权力度则相应减小。

(3)协调与控制。当项目与职能(业务)两个组织的冲突难以解决时,学校高层管理者则必须加以协调并进行决策。高层管理者作为继续教育机构的直接领导,在矩阵组织中的角色十分重要。当出现冲突或推诿扯皮时,高层管理者所作决定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冲突种类较多,不可能事事均需高层管理者出面进行裁决,这里必须有一个项目综合管理部门。这里的项目综合管理部门应该是一个项目的综合管理机构,项目负责人应该是项目综合管理部门的成员并直接接受项目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学校综合管理部门职责主要有:第一,制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搜集与整理继续项目管理的经验与教训,为继续教育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咨询,以及创建适用的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第二,适时开展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和绩效评价,为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提供具体的支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合的项目负责人,甚至对不合格(或不适合某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进行调整。第三,项目综合管理部门可以代表主管项目的高层管理者行使其日常管理权利。项目管理部门既是项目经理的领导机构,也是职能(业务)部门或经理的业务指导部门,要科学地缓解与仲裁项目组织与职能(业务)部门间的冲突,要跟踪分析各种问题,为主管项目的高层管理者最终仲裁提供依据。

四、结语

随着高校继续教育市场化、信息化的加强,继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直线型组织结构模式已难以适应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上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和设计矩阵式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取代以往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结构,推动高校继续教育事业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F·E·卡斯特,J·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7.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3]陈萍萍.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CDIO” 《EDA技术》 课程教学

《EDA技术》是高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于一体,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进行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体现。笔者在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弄清《EDA技术》的基本教学要求后,在EDA教学中引入了“CDIO”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CDIO”的内涵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的集中体现。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从科研到运行为生命周期,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以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做中学”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战略之一,中国教育部于2008年开始组织课题组进行试点。

二、将“CDIO”模式应用于EDA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将“CDIO”模式应用到EDA课程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

“CDIO”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选取工程项目创设情景,通过协作学习开展教学,通过完成项目达到意义建构,通过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岗位性和应用性等特点。教师将“CDIO”应用到教学,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及其相互联系,还能训练岗位所需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而且具能备参与项目生产的理念、能力,以及适应项目变化的潜力。“CDIO”模式以实际工业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以项目为学习中心,在项目中做,在项目中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构思设计课程项目包的过程中,也会对所授课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将“CDIO”模式应用到EDA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式教学的开展,能使学生亲身经历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项目开发生命周期,在与课程紧密联系的项目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同项目的设定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便于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通过个体和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学习和实训,学生不仅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合作、沟通和组织能力。项目完成后的及时反馈,又有利于学生间经验的分享。该模式构建出一个开放性、研究性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3.将“CDIO”模式应用到EDA课程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EDA技术是一门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各种电子电路设计的自动化过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将“CDIO”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教师必须结合院校教学实际,以及高职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能力,合理制定教学大纲,优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理论结合实践,设计工程项目,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知识、提高理论层次和教学水平的过程,也是“CDIO”的具体体现。这个过程有利于进行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设计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而且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极大地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

三、“CDIO”模式实施的具体过程

1.构思、设计。

笔者结合我院编写的EDA教程一书,收集整理大量资料,优选教学内容;结合我院学生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整理出EDA项目指导的活页讲义,构思设计出若干具有针对性、特色性的EDA工程项目包,将所有知识点融入到工程项目中,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由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综合应用三块构成。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实验教学则精讲多练,在完成一定量的基础实验和理论教学后我们引入综合训练项目,如时钟电路、数字频率计、正负脉冲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序列检测器等的设计。

考核形式采用多样化原则,笔试、口试、常规编程、焊接操作、上机调试、小制作和小论文均可作为考核手段,将以上成绩综合即成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2.实施、运行。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每组成员3―6个不等。首节课以课程概述为主,其余学时均以项目为主线实施教学。如为了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熟悉软件,了解原理图、语言设计的全流程,笔者引入了“用原理图及VHDL语言设计半加器,再利用半加器实现全加器”的项目设计;为了使学生充分把握VHDL的语句分类、语言结构及要素,笔者引入了“组合电路、时序电路的设计及拓展”,并要求学生根据拓展要求尝试性地进行修改,编写功能拓展程序;为了使学生对自上而下的设计理念有更明确的认识,笔者引入了“计数器及拓展”项目设计,学生根据要求依次设计十六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带清零、置位、进位的N进制计数器,以及用六十进制、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构建数字钟并实现最终的下载。在这样一个不断拓展和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在做中讨论、体会、总结,随着知识点不断攻克,经验不断累积,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好。课时最后,笔者会分配三到四周的项目开发训练,通过推荐项目和学生自定项目,让学生了解从选题、调研、制定设计方案,采购元器件、硬件软件设计、线路焊接到调试检测的整个设计过程。对于项目所涉及的内容,如电路板的研制、电源设计等,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所学来合作完成,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软件、硬件系统设计能力。考虑到学生在实验中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具有一定的难度,在项目指导书中笔者随附了一些程序,以供学生阅读理解。

四、“CDIO”模式实施后的教学反馈

在将“CDIO”模式应用到《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后,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创造的实践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并把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体验着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CDIO”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重视项目的完成,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防止学生出现依赖思想,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教材可以实际项目为主线进行改革,项目的合理选取是关键;课程考核机制应着重于实际应用能力,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计划可根据学生的掌握实际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做中学”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EB/OL].jk.ivt.省略/news/show.asp?id=956.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体育大课堂;高中;汨罗市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2

1 引言

湖南省汨罗市的各所高中在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体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体育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体育大课堂教学――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大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兴趣爱好出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分肯定,真正做到了人人有项目,人人爱体育。

体育大课堂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缺乏经验,使大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目前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二中学、汨罗市第三中学、汨罗市第四中学、汨罗市第五中学等五所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

2.2.2 专家访谈法:对汨罗市普通高中一线体育教师及多位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并收集关于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意见。

3.2.3 问卷调查法:对五所普高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 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2.4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用 EXCEL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内涵

体育大课堂课教学是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根据学校上课教师的人数,同年级的多个教学班级一起组织上课,按运动项目划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每位教师担任一个项目的专项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在大课堂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换组进行学习。

3.2 大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学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的数量和体育专业状况,制定了大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给学生安排广播操、太极拳、田径,从而为以后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奠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至高中毕业均进行大课堂教学,学习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由于课程的安排具有相对的广泛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表一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种相对“自由”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有关大课堂教学的课程安排,由于是以年级或以多个班级为单位的按项目进行教学,打乱了原来的按班级教学的排课模式,因此,教务处就要优先安排体育课,然后再排其他科目的课程。

3.3 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大课堂教学采用“技能达标”法 ,辅以“教学比赛”法。所谓“技能达标法”主要针对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抑郁心理、自主练习时间少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动作技能达到一定目标的“自主练习”教学,增加自主练习时间,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即先由体育教师进行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然后学生集体练习,也可以由小组长带领各组练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技术动作标准。教学组织形式不像传统教学法简单讲解示范后自由练习,而是仔细讲解,并示范,做到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技术,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学比赛,巩固所学技术技能,灵活运用于项目表演或实战对抗中去。调查表明,通过模块教学,学生的单项运动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抗和比赛。通过激发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3.4 对体育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评价

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抽测性评价,对学生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抽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抽测性评价,即由汨罗市教育局组织五所普高的相关人员,制定出各教学模块的考试方案,然后从各校各年级按一定的比例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相应选学项目和耐力项目的考试,如篮球模块的则进行篮球项目的运球绕杆计时和1000米(男)/800米(女)耐力跑考试,最后取其平均值,在各校各年级之间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由相应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和期末的考试成绩各占40%,上级抽测成绩占20%,折合一起进行打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对教师的教具有监督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具有促进作用。

3.5 学生对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心理感受

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光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体育大课堂在汨罗市的所有高中都已相继实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达到了预期的运动技能目标,但学生的心理是否完全认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呢?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场地器材、教师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运动项目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是无法开展的,如网球、高尔夫、斯诺克等项目;另外,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出现项目与人数不均衡现象,有的项目报的人很多,有的项目报的人数较少,一部分学生不得不服从第二志愿调配到其他项目,但总体而言,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尽情的挥洒汗水,感受运动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只有培养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年轻一代,才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学生依赖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挥。

3.6 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3.6.1 场地、器材和天气的影响

学校运动场地与器材是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根本保障,调查发现汨罗市的五所普通高中,均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有的篮球场同时还兼具着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功能,造成相互干扰;有的项目器材太少,无法有效完成单项技术的教学。五所高中,只有一中和二中有室内体育馆,有风的时候,对其他三所学校的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一旦碰到下雨的天气,就只能在室内上理论课,特别是多雨的季节,持续的理论课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激情,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6.2 学生兴趣爱好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对体育大课堂教学项目了解不够,或受其它项目及同学的影响,甚至对不同项目任课教师本身的喜好程度、对不同项目考核形式的接纳程度等因素,部分学生在大课堂教学的某个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频繁地要求调换所学项目或擅自改项,为体育大课堂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没有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出汗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苦难,所以喜欢三五成群的跟风选项,一旦有一个人申请转项,则其他几个人也会跟着申请转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不到专项教学的预期效果。

3.6.3 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

体育大课堂的实施,要求每个项目对应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调查发现,这几所学校的体育专业教师人员配备不整齐,不能做到专人专项,有的项目专项教师扎堆,有的项目没有相应的专项教师,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原本田径专项的老师在上羽毛球课,健美操专项的老师在上排球课。在体育大课堂专项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专项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要有良好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专项理论知识,同时还得了解所教项目的最新动态战况,如NBA、CBA、中超、尤伯杯等,要能够结合理论与实际,跟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二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中生普遍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4.1.2 体育大课堂模式教学催生了新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师生间的教与学融于一体,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体育大课堂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

4.1.3 学校场地、器材的匮乏;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阻碍体育大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4.2建议

4.2.1 积极开展体育大课堂,坚持贯彻落实不动摇,明确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2.2 努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完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合理利用校园场地资源,保障体育实践课的正常实施。

4.2.3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单项运动兴趣,提高单项运动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4.2.4 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采用引进或学校间调动的方式,确保每个学校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祖明.对高中体育大课堂“选修”教学模式探索[J].

福建体育科技,2008,27(3):63-64.

[2] 陈美玉.高中体育实施大课堂教学的探讨[J].湖北体育

科技,2012,21(3):378-379.

[3] 廖启辉..浅谈体育课中的大课堂教学[J].大众科技,

2008.8:140-147 .

[4] 肖威.现阶段高中体育大课堂课应直面的几个问题[J].

中国学校体育,2007.6:70.

[5] 李希周,赵进.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

策[J].体育师友,2007.3:28-29.

[6] 朱书祥,付栋.影响体育大课堂课效果的因素分析[J].

商洛学院学报,2008,22(2):88-90.

[7] 刘伟建.关于上海市南汇县部分高中体育课分项选题教

学组织形式中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1,22(1):

17-19.

[8] 李文江,何国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大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7.5:29-30.

[9] 唐丽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大课堂教学的实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2篇

摘要:对湖南省汨罗市现行的普通高中体育大课堂——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和研究,发现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同时又受到场地器材、学生兴趣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文章以期通过研究,深化对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大课堂;高中;汨罗市

中图分类号:G807.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4.012

1引言

湖南省汨罗市的各所高中在汨罗市教育局和汨罗市体育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体育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行体育大课堂教学——分项选班式小班化专项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大课堂教学给予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兴趣爱好出发,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充分肯定,真正做到了人人有项目,人人爱体育。

体育大课堂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运动参与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缺乏经验,使大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目前高中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和发展体育大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湖南省汨罗市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二中学、汨罗市第三中学、汨罗市第四中学、汨罗市第五中学等五所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

2.2.2专家访谈法:对汨罗市普通高中一线体育教师及多位体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听取并收集关于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意见。

3.2.3问卷调查法:对五所普高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

2.2.4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用EXCEL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内涵

体育大课堂课教学是新形势下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产物:根据学校上课教师的人数,同年级的多个教学班级一起组织上课,按运动项目划分为多个兴趣小组,每位教师担任一个项目的专项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学习,在大课堂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换组进行学习。

3.2大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学校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的数量和体育专业状况,制定了大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在高一的第一学期给学生安排广播操、太极拳、田径,从而为以后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奠定身体素质的基础,从第二学期开始至高中毕业均进行大课堂教学,学习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武术等。由于课程的安排具有相对的广泛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够从中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表一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对于这种相对“自由”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有关大课堂教学的课程安排,由于是以年级或以多个班级为单位的按项目进行教学,打乱了原来的按班级教学的排课模式,因此,教务处就要优先安排体育课,然后再排其他科目的课程。

3.3大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大课堂教学采用“技能达标”法,辅以“教学比赛”法。所谓“技能达标法”主要针对中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抑郁心理、自主练习时间少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动作技能达到一定目标的“自主练习”教学,增加自主练习时间,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即先由体育教师进行动作技术的讲解示范,然后学生集体练习,也可以由小组长带领各组练习,从而达到相应的技术动作标准。教学组织形式不像传统教学法简单讲解示范后自由练习,而是仔细讲解,并示范,做到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所学的技术,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学比赛,巩固所学技术技能,灵活运用于项目表演或实战对抗中去。调查表明,通过模块教学,学生的单项运动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对抗和比赛。通过激发学生对胜利的渴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3.4对体育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评价

任何教学模式均有其相对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进行抽测性评价,对学生采用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抽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抽测性评价,即由汨罗市教育局组织五所普高的相关人员,制定出各教学模块的考试方案,然后从各校各年级按一定的比例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相应选学项目和耐力项目的考试,如篮球模块的则进行篮球项目的运球绕杆计时和1000米(男)/800米(女)耐力跑考试,最后取其平均值,在各校各年级之间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则由相应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课的表现和期末的考试成绩各占40%,上级抽测成绩占20%,折合一起进行打分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对教师的教具有监督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具有促进作用。

3.5学生对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心理感受

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光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体育大课堂在汨罗市的所有高中都已相继实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达到了预期的运动技能目标,但学生的心理是否完全认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呢?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受场地器材、教师配置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运动项目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是无法开展的,如网球、高尔夫、斯诺克等项目;另外,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出现项目与人数不均衡现象,有的项目报的人很多,有的项目报的人数较少,一部分学生不得不服从第二志愿调配到其他项目,但总体而言,学生都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在体育运动参与过程中尽情的挥洒汗水,感受运动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题,只有培养出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年轻一代,才能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学生依赖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提高能力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挥。

3.6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3.6.1场地、器材和天气的影响

学校运动场地与器材是实施体育大课堂教学的根本保障,调查发现汨罗市的五所普通高中,均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有的篮球场同时还兼具着排球场和羽毛球场的功能,造成相互干扰;有的项目器材太少,无法有效完成单项技术的教学。五所高中,只有一中和二中有室内体育馆,有风的时候,对其他三所学校的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一旦碰到下雨的天气,就只能在室内上理论课,特别是多雨的季节,持续的理论课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激情,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3.6.2学生兴趣爱好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由于学生对体育大课堂教学项目了解不够,或受其它项目及同学的影响,甚至对不同项目任课教师本身的喜好程度、对不同项目考核形式的接纳程度等因素,部分学生在大课堂教学的某个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频繁地要求调换所学项目或擅自改项,为体育大课堂教学和管理增加了难度。调查发现,大部分女生,没有特别喜欢的运动项目,出汗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苦难,所以喜欢三五成群的跟风选项,一旦有一个人申请转项,则其他几个人也会跟着申请转项,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达不到专项教学的预期效果。

3.6.3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

体育大课堂的实施,要求每个项目对应一名专业的体育教师。调查发现,这几所学校的体育专业教师人员配备不整齐,不能做到专人专项,有的项目专项教师扎堆,有的项目没有相应的专项教师,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原本田径专项的老师在上羽毛球课,健美操专项的老师在上排球课。在体育大课堂专项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教师的专项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要有良好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有丰富的专项理论知识,同时还得了解所教项目的最新动态战况,如NBA、CBA、中超、尤伯杯等,要能够结合理论与实际,跟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二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高中生普遍接受的新的教学模式。

4.1.2体育大课堂模式教学催生了新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师生间的教与学融于一体,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体育大课堂的不断完善和可持续性发展。

4.1.3学校场地、器材的匮乏;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体育专业教师的配置不合理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是阻碍体育大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4.2建议

4.2.1积极开展体育大课堂,坚持贯彻落实不动摇,明确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4.2.2努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完善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合理利用校园场地资源,保障体育实践课的正常实施。

4.2.3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单项运动兴趣,提高单项运动技能,做到一专多能。

4.2.4合理配置学校体育教师,采用引进或学校间调动的方式,确保每个学校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大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祖明.对高中体育大课堂“选修”教学模式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3):63-64.

[2]陈美玉.高中体育实施大课堂教学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2,21(3):378-379.

[3]廖启辉..浅谈体育课中的大课堂教学[J].大众科技,2008.8:140-147.

[4]肖威.现阶段高中体育大课堂课应直面的几个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7.6:70.

[5]李希周,赵进.高中体育课大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与对策[J].体育师友,2007.3:28-29.

[6]朱书祥,付栋.影响体育大课堂课效果的因素分析[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2):88-90.

[7]刘伟建.关于上海市南汇县部分高中体育课分项选题教学组织形式中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研,2011,22(1):17-19.

[8]李文江,何国印.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实施大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7.5:29-30.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一、项目教学法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要性

1.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新尝试,这一教学方式比较灵活、多样化,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项目设计为出发点来进行课堂导入,从项目设计目的、项目任务、实施、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课堂教学,从而来提升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促进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更好地接轨,以此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2.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运用,在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能力,就必须善于借助具体的实践项目来进行教学,以特定的项目为载体,帮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而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以此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实践思路研究

1.制订有效的项目教学实践流程

制订有效的项目教学实践流程,是在高职院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学生项目实践能力的根本要求。黑龙江的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过程中都引入了项目教学法,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界限和束缚,为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在具体的项目教学法实践过程中,应该按照“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成绩评定―归档和应用”等来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去,以小组分工、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方式来展开教学,明确学生个人的责任意识和团队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项目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高职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

2.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重点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帮助教师树立项目教学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的项目运作能力、项目组织能力、项目推动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项目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加强高校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联系,通过构建企业实践基地来实现目标。鼓励本校的教师到企业中实践,不断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高校教学进步;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优秀专家来本校提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推进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改革的开展。

3.整合课程资源,促进课程改革

整合课程资源,促进课程改革。对于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来说,应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程资源,合理地设置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的比重,不断地加大专业实践课程的数量和种类,从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地将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以项目体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项目实践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从而来帮助学生树立项目实践意识和培养项目操作能力,这对于他们后续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等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教学法对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从而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做中学;物联网;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用人单位务实性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目标。随着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高等院校物联网专业也应运而生,也因此,如何在一个新兴的专业上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1 “做中学”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做中学”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任务和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有些院校提出人才培养“企业需求”至上的原则即为企业一线服务为目标主动提高院校在市场需求中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其实也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只不过它是从市场的观点看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它的特点是:(1)内容实用。教师以围绕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2)目标具体。教学目标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任务完成的需要,不求理论的系统性,只求内容的实用性。(3)做中学。打破长期以来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4)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项目都是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活动有直接的关系的项目。它的特点是:(1)切合实际。项目的主题都是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的项目,更能使学生了解现实生产过程。(2)综合性。所选取的项目往往都是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项目,因而更能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应用。(3)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都是“做中学”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此,为了践行“做中学”理念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以任务和项目为中心,需要突出在实际中学习,在任务中学习,在做项目中学习,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 践行“做中学”

现在的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并可快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构建出近似真实职场的教学环境,采取取材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做中学”的几个重要要素。为此,我们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及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三方面作了如下探究。

2.1 培养方案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及物联网行业调研情况,确定了以企业需求为主线,以项目为核心,强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将4年8个学期划分为3-2-2三个大阶段,构建能力递进提高的课程体系。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 教与练交替,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同开发项目等多种形式,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2.2 课程体系建设

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教学、边讲边练”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物联网专业教学团队携手行业、专家共同对物联网技术开发技术和设计方法进行调研,明确相关岗位的主要职责。在此基础上,设定学期培养目标,确立学期核心课程,从而构成了分层递进的“做中学”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三阶段技能课程图

2.3 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为适应“做中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需要将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依托已经获批的“农业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实训基地及相关实训室积极探索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参加校外企业组织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并以企业为主开展实训,这样是学生更能以接近实战的方式参与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实训水平,根据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全国试点省市建设工作需要,与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研发中心、美国等单位联合建立“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教、学、研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2.4 教材建设

教材是整个学生培养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和教育理念转变为具体现实的媒介。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能够实现与教材的建设有极大地关系。

根据“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材的建设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工程任务为主导,以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式阐述教学内容。此外,为了便于在教学中学生达到边学边练,“做中学”,教材设计上按单元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发的过程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在某个具体任务中,则根据项目开发的标准流程开展教材建设,由于项目分析是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在教材中首先给出项目分析;教材项目分析之后是项目实施的内容,项目实施中描述了实现项目目标的具体做法和步骤;再后面是项目考核标准,项目考核标准是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判尺度,从而使学生在做完该项目后能够给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并找出不足及差缺方面;在教材的最后是项目扩展,项目扩展通过提供一些拓展思路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多的相近项目领域,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为了更能够使教材贴近实际项目,教学的建设也邀请一线工程师加盟进入编写团队。

3 结束语

实践证明“做中学”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它是将“任务驱动”和“项目驱动”结合起来,它更强调“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为达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建课内课外双渠道,除了校内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训,它把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与生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是对传统教学的促进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俭.物联网[J].中国仪器仪表,2009(10) : 94-94

[2]黎忠文,向兆山.“做中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6,(10):30-32.

[3]郭绍青.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57-59

[4]吴尚智,任小康.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实践[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30-32

[5]邵玉祥,陈青.“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高教论坛,2012(2):21-23

项目基金:

由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C03-0809), 国家科技部星火项目(2013GA610013), 院博士青年基金项目(2012D05)资助

作者简介:

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计算机专业;项目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4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突出技能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关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是为计算机行业培养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高职院校学校计算机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 计算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计算机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本位,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在计算机专业课上,其操作实习课程将计算机应用知识分解后再分别进行练习,无法体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完整性。

2 计算机专业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针对传统计算机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对项目式教学应进行实践性探索。

2.1 项目式教学基本特征

项目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1)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依托

项目式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设计出学习环境或工作活动,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消除传统学科教学所造成的诸多弊端。在高职院校项目式教学中,教学目标往往是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学科限制,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典型实际工作任务为依托构建教学内容,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远离工作情景的弊端。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可以了解,他所学的学科内容今后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并能够在整体性的工作情景中认识到,自己能够胜任有价值的工作。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从实践中看,项目式教学运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更有助于学生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式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3)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

项目式教学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不仅仅是靠教师的教,而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计算机工作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式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情景中。在项目式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习成果的唯—正确性,因为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会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的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

2.2 计算机专业项目式教学特点

(1)项目式教学法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所选课题与所学课程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研究活动。学生不只依靠老师,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形式来综合运用知识,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研究活动,养成一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新技术教学中,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变成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使本专业的理论、技能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方式将由被动转为主动,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将得到更好地体现。

(3)项目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工作情景,这更符合用人单位工作的要求,从而缩短了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差距,使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开展工作。如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块里,设置计算机维护、维修、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等教学项目与计算机的实际工作几乎一致,使学生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操作训练,能更快适应岗位要求。

2.3 计算机专业项目式教学实施

在高职教育中,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整个过程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起咨询、指导与答疑的作用。如在计算机网络组建这一教学模块里,设立网络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项目,教学时,在机房由教师讲解示范局域网组建的基础上,设立各种网络故障,学生按分组独立实施诊断排除所设故障的全过程,其间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咨询和指导,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战训练,学生便可基本掌握网络故障的现象、诊断排除的方法和步骤。

计算机课堂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项目任务中,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合作学习,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在互相合作、竞争中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并为将来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学习、运用计算机新技术能力,真正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实训中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协作性、竞争性都可以得到提高。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创新、创优打好基础。

以计算机实训课为例,在每个教学模块里实行项目式教学,实现“少理论多实践”的教学思想,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整合了各科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协作完成实训项目,使学生既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又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每个项目式教学里将体现独特的四段教学法,即“讲解—示范—模仿—练习”,教师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再利用娴熟的技能,示范这一项目的正确操作,然后挑选1-2名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点评后提出注意事项,最后是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练习项目。体现了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再通过完善的考核项目检验专业技术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手段。

计算机专业落实普及项目式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网络、各类编程及程序设计等,进行单学科项目式教学法试验,并按项目教学法编写校本教材与试验配套。第二阶段可打破学科体系,在计算机专业中,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完全融入到计算机维修、局域网搭建、网络基本管理等专业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操作技能,并解决专业基础理论难教难学的问题。

2.4 项目式教学优势

项目式教学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它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培养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其优势体现在:

(1)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新技术知识、学生能力得到重新整合。

(3)实施性教学计划每学年都需要调整,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可以为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又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

(4)教师真正成为“复合型”教师。教师依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自己,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教水平和教学质量都获得提高。由于实行理论、实训教学全面负责到底的制度,调动了教师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教学效果。

(5)实现了“四个”链接:与计算机用人单位需求的链接;与高职院校岗位现实需求与未来需求的链接;与学习者生存和发展的链接;与学生现实水平和终身学习的链接。

(6)在计算机教学中用项目式教学能缩短学校与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使学生到企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工作,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可以使企业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提高企业效益。

3 计算机专业实行项目式教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1)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2)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出发,对现行的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以努力适应计算机专业市场岗位的要求:拥有系统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各种计算机硬、软件相关操作的行业人才。

(3)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项目。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避免单纯追求系统性而面面俱到,坚决淘汰旧的过时的内容。教学项目的设置要尽量与计算机操作第一线工作相适应,以缩短学校与企业、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的差距。

(4)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尽快研究、开发与计算机专业项目式教学相适应相配套的校本教材,并充实完善相应的教学硬件,以实现教学项目、校本教材、实训场地、设备器材的配套。

参考文献:

[1]吴全全.项目式教学法—高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

[2]吴言.项目式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7).

[3]黄岩.谈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8).

[4]罗云辉.项目式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