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

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篇

现阶段我国信息化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是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其中,信息资源整合已经走到了急需用技术整合的关口了。

中国信息化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起步,发展到今天,一方面,我们看到,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日渐普及;另一方面,在目前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大量的问题,缺乏系统的规划,信息资源标准不统一,系统层次不齐,甚至集团性企业总部会用到多达100个到200个信息系统。

从行业整体看,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竞争,信息的内部整合、内外部整合、跨互联网的全球整合都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而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由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建立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平台上,或者不同的应用系统是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开发工具开发出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显现出来:同一业务系统的不同模块间、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不能随着业务运作顺畅地流转,导致业务流程被割裂,需要过多的人工介入,效率下降,数据精确度降低等等,使信息系统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并列的,目前我国信息化急需解决也难以解决的三大问题之一。

技术性趋势

但是,从目前企业或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来看,已经不局限于企业或机构内部产生的管理信息、生产信息、办公信息,甚至包括互联网公众个人的信息(如博客在企业整合客户资源中的应用),也包括企业上下游之间、政府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资源整合需求的范围、深度、内容无形中已经发生变化,信息资源整合正在面临新的问题。从目前来看,企业或机构需要整合的信息资源包括以下几类,见表。

基于现阶段信息资源整合需求的变化,在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有一类信息技术在目前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将这类技术命名为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具体来说,信息资源整合技术,我们将它定义为被用于企业、机构或社会存在分散的各类型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集合。它是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跨网络、跨平台、跨应用、异构数据和其他信息整合应用的各种信息技术的总称。从这个概念的角度,包括中间件技术、SOA、EAI、数据交换技术、搜索引擎、Web2.0相关技术、商业智能、数字图书馆都可以称为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三种特性

上述这些技术都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它是面对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也是伴随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由于发展不统一和技术发展的多源性所导致的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2.信息资源整合技术不仅仅限于企业或内部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企业和机构的边界,企业或机构需要面临全球化竞争的趋势。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创生和利用的速度,企业和机构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掌握信息优势,是企业或机构加强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同时,个人如何有效地利用企业和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也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因此,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必须面向企业、机构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2篇

一、城建档案整合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清首先,由于我国城建档案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单位众多,加上各单位之间职能和权限划分不明确,极易引发各级部门之间档案管理权限方面的矛盾。其次,城建档案产生于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由不同单位对其进行保管,且既有集中管理,又有分散管理,加上不同单位职工素质、档案保存条件和执行监督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极易造成城建档案的缺失和损毁,破坏城建档案资源的成套性。

2、缺乏社会导向,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低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部分城市规划档案、建设施工档案、设计档案和管理档案都分别保管于不同单位,由于其内容杂、距离远、公开程度不同和保管方式不一等原因,导致城建档案缺乏社会导向,档案信息资源交流闭塞,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完全被社会共享,造成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浪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极低。

3、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监督力不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建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级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建档案管理法规也不断健全和完善。例如中央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部分地方也颁布了城建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城建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做了不同程度的规定。尽管如此,但是针对法律法规而产生的城建档案管理的执行力和监督力却不强,从而导致城建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都不高。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

1、结合城建工作实际,开展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我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涉及范围广、档案类型多、管理结构复杂,因此在建构整合模型时,要充分考虑实施的理念模式,以突出重点、找准角度和循序渐进为原则展开。有关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实施模式主要涵盖从局部整合到整体整合、从初步整合到完全整合、从横向整合到纵向整合再到立体整合以及以实体整合为辅,信息整合为主等四种实施模式。在具体的城建工作当中,我们应以实际为基础进行统筹规划,实现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服务目标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服务。

2、合理整合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明确信息来源要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首先要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储备,为此,要注重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搜集和整合,确保各类信息资源的可持续性,不断为城建档案信息增添新的信息元素,做到城市建设发展到哪,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就开展到哪,最终为我国城建档案资源整合工作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3、立足用户需求,实现城建信息资源的整合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存放和管理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为此,应努力搭建领导组织结构模型,全面了解城建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为用户提供提前的定制服务,全面构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城建档案集中式管理策略的实现,实现信息服务产品对用户输出,最终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目标。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3篇

众多科技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技网站及科技信息资源库,形成了丰富的网络科技信息,在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然而,面对不断提高的科技信息服务需求,也暴露出了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利用率低、服务面窄、综合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从而对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信息资源应共享

面对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系统,在科技信息资源应用及管理中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科技信息资源用户并不能方便地获取其所需的科技信息资源,使得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是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者及管理者很难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及管理。为了有效地促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就提出了建立全局科技信息资源视图的需求。

1. 功能需求

灵活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的需求

提高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科技信息资源优势互补,需要进行单位间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面对多变的资源交换需求,以及一个个“信息孤岛”式的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资源数据,传统的点对点的刚换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提供灵活的资源交换方式成为科技信息资源交换的基本要求。

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组织的需求

不同单位和部门间存在着分布、异构的科技信息资源,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资源组织机制,以满足最终用户个性化的业务需求。随着科技信息资源的海量化和复杂化,现有的资源组织模式难以满足个人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了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使用效果,提出了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组织的需求。

2. 技术需求

资源虚拟组织及协同调度技术

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涉及对分布的科技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不同科技信息资源可能处于不同的网络及计算环境下,提供的服务水平也不一样,为了有效满足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需求,要求整合软件系统能够即时、按需地形成资源的虚拟组织,并支持对资源的协同调度以满足用户各类科技信息需求。

用户自主参与支撑技术

科技信息资源来源于不同的领域,跨越不同的行业,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也不同。因此在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需要提供一种用户自主参与的技术,支持用户定制感兴趣的资源,按需构建资源导航、检索模板,并支持“一次构建,多次使用”的模式。

系统可扩展性

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涉及内容规模庞大,业务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整合工作往往依据“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这种情况下,要求整合应用软件系统能够随着系统规模同步增长,保持软件体系结构的稳定,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大的改动,保护前期用户投资。

服务网格整合科技信息资源

VINCA服务网格在遵循开放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逐级虚拟化、业务服务编排和个性化组织,实现了业务用户对资源的透明访问,用户采用的诸如业务服务框架等核心技术保证了服务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以及服务的透明、智能、安全和可靠访问。针对上述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下面给出了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解决方案。

1. 总体思路与设计原则

首先,科学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如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科技信息资源分类及编码、科技信息资源交换协议等)是资源整合的前提。利用VINCA业务规范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等标准规范的管理,并构成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语义基础。

接着,针对各地方及行业科技部门拥有的,在网页、后台数据库、Web应用系统三类主要形式存在的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在前面建立的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科技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主题词等共享语义基础上,通过VINCA服务社区提供的Web服务封装、语义标注、服务虚拟化等手段将它们抽象为业务服务,并通过VINCA服务社区工具对其进行组织、管理与应用。

然后,利用VINCA服务网格提供的可视化业务服务共享与集成开发环境,为用户提供全局科技信息资源视图,支持用户基于资源服务自主构造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科技信息资源空间,快速开发建设不同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以适应多变的资源整合需求。

此外,为了支持灵活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基于VINCA服务网格提供的动态服务中介可以实现科技信息资源交换请求到服务资源的直接映射和执行等并提供运行时的支持,并通过访问相关服务资源来满足资源交换请求,动态服务中介还对整个基于服务的交换过程提供可靠性保障,包括消息管理、数据缓存、资源路由等支持。

2. 系统架构

依据以上思路,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架构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所示。整个平台架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整合基础层:提供基于VINCA服务网格整合基础服务,包括资源及服务元数据管理、资源数据访问、消息通信等服务组件。该层实现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的汇集,支持基于元数据的资源信息注册、管理与发现,以及统一的资源数据访问接口,并为分布环境下的数据通信提供基础支撑。

整合核心层: 面向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功能要求,提供虚拟科技信息资源组织、动态资源服务访问中介及动态科技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提供支撑,以便更方便、更好地实现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

整合应用层: 利用整合核心层提供的服务,面向资源使用者及管理者的最终需求,搭建一系列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包括跨数据库、跨地域的科技信息资源综合检索,资源节点间按需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个性化科技信息资源组织及服务空间等,从而满足农村实用技术信息服务、科技成果共享等科技信息服务需求。

3. 关键业务功能

全局统一的科技信息资源目录。基于VINCA服务社区注册的资源服务元数据及服务管理组件,提供一个全局所有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目录视图,帮助管理者掌握全部科技信息资源情况,辅助最终用户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的科技信息资源。

可靠的按需科技信息资源交换。支持用户基于科技信息资源目录自主定义其资源交换需求,由动态资源服务中介完成对交换请求的解析并转换为对相应资源服务的访问,通过服务访问组件调用相关资源服务来落实具体的资源交换过程。同时,动态服务中介基于消息中间件来实现整个交换过程的可靠性。

面向过程的科技信息资源加工。基于VINCA流程服务,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加工过程中涉及相关服务的组合,提供对科技信息资源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并对加工过程各环节的监控。

个性化的虚拟资源空间。通过个性化虚拟资源空间,用户可以建立收藏夹、专题库,通过对业务模板的定制和执行,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导航,完成资源的查找、分类、检索等功能。

链接:服务网格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及科技大平台等实际项目中得以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以网络科技信息整合项目为例,我国各行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包括农业数据中心、林业数据中心、水利数据中心、气象数据中心、自然灾害数据中心、文博数据中心以及分布全国的分中心。例如,已建成大型涉农数据库100多个,包括由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引进建立的CABI、AGRIS、AGRICOLA和FSTA数据库,以及以中国农科院牵头开展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光盘服务网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资源整合问题,具体表现为:

实现了用户对所有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联合检索及跨区域访问;

实现了国家、省、地不同科技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的纵、横向交换;

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资源加工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及监控;

支持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资源应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4篇

专业的细化不仅让科技的发展达到了更加细致的地步,对网络信息检索的要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所以云计算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技术支持。根据我国的发展,笔者认为,可以暂时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三类,分别是生活信息类,科研信息类和教育信息类。下面,笔者就这三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分别进行论述。

1.1生活信息的整合生活信息更多的偏向于人民生活,让人民通过网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社会。这种信息资源更多的反映了人民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特点,是网络反映百姓生活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需要管理人员创新,要在接纳老百姓心声的同时避免不法分子的利用。把握好尺度是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如何找好管理的平衡点,是对平台管理人员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的进一步要求。只有将网络舆情平台合理利用,才能真正从舆情平台上了解百姓心声。这就需要对舆情平台进行建立,也就是建立面对人民群众的云平台。

1.2教育信息的整合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很多科技产品在大学生手中越来越普及。所以学校也应该积极开发科技平台促进学生以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而云环境下的产品是以虚拟数据存储为核心的产品,通过知识的分析归纳和整理收集来存储各种用户需要的产品。一般来说,云平台的知识产品会分为音像类产品和文字型产品。音像类产品一般以音频,视频,辅助材料等内容为主,文字类产品多以文档,图片为主。然而,在云环境下,这些产品的存储和使用都具有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灵活易扩展的特点。另外,云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企业级邮箱服务,具有安全快速、管理简单、方便快捷等特点。所以说,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学习资源为用户提供虚拟主机服务能帮助更多的用户简化过程,实现轻松的更适合科研、学习、工作的云计算环境。所以利用云平台教育模式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教育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教育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的具体措施如图1所示。

1.3科研信息的整合网络教育是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后的教育方式,建立在高度发达的教育体制之上。所以对科技信息的整合也是比较重要的整合内容。利用网络本身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创新型的科研信息整合方法,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总的来说,中国科技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但是科技的发展不代表人民对科技的利用率的进步,所以如何将科技创新技术应用到人民日常生活当中是目前我国许多科技发展部门所需要考虑与解决的重点问题。总的来看,我国政府需要加大我国科技信息收集和管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让科技信息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审核和推广工作。只有科技信息通过具体的方式加以研究和推广才能真正的将科技成果变成人民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同时,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信息的保留与保密工作,还需要利用有利政策加大科技成果的市场熟知度。通过对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将科技信息加以合理的整合与应用。科研信息整合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2云平台的建立对网络信息的总体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信息整合于管理的具体表现就是数据库以及云平台的建立。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说明了现代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意识。云环境下,云计算管理系统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资源统一管理调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按需索取。另外,云计算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在教育方面开发电子阅览室、开放高校图书管理平台都是云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表现。总的来说,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应该是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整合的改进目标,也是云平台发展的发起点与落脚点。而具体说来,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的前景已经不只是改善网络信息的具体问题了。而在加入信息技术之后,利用网络信息的整合和网络信息的检索对整个网络信息加以利用:第一,对生活信息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民舆情的管理,一般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舆情的发展,为公众与政府的沟通搭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第二,由于教育是为广大群众需要的精神生活之一,所以利用数据库查找技术来寻找书籍是教育信息管理的一大创新。这一创新不仅节省了用户找书的时间,也节省了不少标识性硬件的投资。然而,实现教育创新的基础就是对教育信息的整合和利用。第三,高校建立高效的科技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对科技信息的管理和利用,加快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的速度,并逐渐转变对云计算技术的利用理念。

3结语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资源整合

一、我国已进入复合图书馆时期

关于复合图书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和解释,主要有:被称为复合图书馆之父的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部主任路斯布奇认为:“复合图书馆将不同渠道的各种技术融合到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并探索在电子和印刷的双重环境下将系统和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我国台湾学者顾敏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是指目前新兴的电子图书馆与所谓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包括如何组合不同媒体的管理方式……另外,目前传统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与专业检索服务如何与网站远距离服务结合,也是复合图书馆所面临的问题。”

蒂芬・平菲尔兹教授的看法是:“复合图书馆不是仅包含纸质资源的传统图书馆,也不是仅包含电子资源的虚拟图书馆,而是介于二者之间,是一个将印刷与电子、本地与远程等各种信息资源集成一体的图书馆。”

黄宗忠教授认为:“复合图书馆是在一个机构框架下,以传统图书馆为基础,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是实体加虚拟,围绕信息存储的物理场所和信息空间,它应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技术,根据版权法的规定,对印刷型、电子型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组织、转化、管理,实现一体存取,为信息用户提供馆内服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服务。”

李致忠研究员在《图书馆的科学定位与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今后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与实体图书馆、网上图书馆与物理图书馆的复合,是集印刷与电子型资源于一体的,既有物理的建筑又有无墙的接口,既有现实馆藏又有虚拟馆藏,既有纯文本又有超文本,既需要中介服务又可直接存取的综合性图书馆。”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已经进入到复合图书馆时期。因为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正进入到既不是纯传统的,又不是纯数字化的;既不是完全的实体,也不是完全的虚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体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已进入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的时期,即复合图书馆时期。

二、复合图书馆时期的文献信息资源特征

1.传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特征

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主要是以纸为介质的印刷型的书刊资料,如图书、期刊、报纸等。目前这些书刊资料仍占复合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大部分。由于受制于读者的阅读习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专用设备(如计算机)等的影响,估计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将长期存在下去,并不可能如许多研究者说的那样被数字资源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出版商为了迎合数字图书馆的需要,在出版纸质文献的同时,也随书出版光盘、磁带等非纸质文献,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复合文献。

2.复合文献的特征

复合文献由于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载体相互结合协同记录、传递信息,所以它不仅能满足读者的普通阅读要求,而且能给读者以声、像等多媒体的直观享受或其他数字化的享受。最常见的形式是部分表现为纸质载体,另一部分为非印刷型载体,即“非书”形式,主要有磁性载体、光学载体等。文献的整体表现形式为书与随书光盘(软盘、录音带、录像带)等的结合;或者表现为带、盘等与伴随的印刷资料的结合。复合文献除具有一般文献的属性以外还具有特殊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复合性。指文献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载体组合而成。②整体性。文献中的各独立成分所记录的信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具有互补性。③依赖性。非纸载体部分的信息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才能阅读,完整的阅读和利用文献必须依赖各种现代设备。④复制性。非纸载体部分所记录的信息容易复制与转化。⑤传播性。非纸载体部分所记录的信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在网络上传播。⑥易损性。非纸载体部分很容易损坏。如磁带在使用中卡带、被无意中抹去信息等,而光盘容易划伤、磨损。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特征

与印刷型文献资源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完全是数字化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借助计算机或显微阅读器等设备才能阅读的东西。它利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传递到用户手中。虽然有部分数字资源是只有网络上才有的(如博客、BBS等),但不要忘了,数字资源的大部分也是从印刷型文献资源中经数字化处理后转化过来的(如全文数据库、复合文献等)。

三、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

由于复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多样性的,要满足用户对全方位信息的需求,就需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分散化、多样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集成。

1.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1)一体化原则。即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存储,重新加工与整合,建立完善的复合型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就单个复合图书馆而言,信息资源的整合即载体的整合,主要包括本馆积累的印刷型文献、购买的电子资源、光盘数据库以及音像资料等其他类型文献的整合。单个复合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时应当树立集成与共享的思想,尽可能地描述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源,建立完善的图书馆目录管理系统。例如,对于印刷型文献资源,应当采取成熟的机读目录数据格式标准,对其物理载体的内容和形态以及它们的收藏状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充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电子等其他资源的地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其他对象数据资源(如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光盘数据库等),以最小的代价将处于特色文献资源层的单个复合图书馆内的所有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2)“一站式”服务原则。要实现“一站式”服务,必须开发出可以整合不同数据库或网络资源的检索技术的统一用户界面。如对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CNKI系统、OCLC New FirstSearch、CAS IDS等数据库的资源整合,使得用户能够得到“一站式”服务,通过统一的界面,一次检索操作能够无缝地检索到各种信息资源。

(3)多样化原则。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是复合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因此,必须科学地处理各类型资源的关系,制定各类出版物的协调策略,系统考虑纸质文献资源与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重视对其他图书馆和外部信息资源的存取能力,在文献信息收藏类型的结构上,要构成印刷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的多元化信息资源整体。在文献信息的获取方式上,除了传统的文献搜集方法外,还可通过网上订阅、下载、自建或共建共享数据库以及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等形式来获得,对一般性阅读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而检索性需求可采用电子版、网络版资源等。

2.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合内容

(1)复合文献的整合。对复合文献的整合主要是进行文

献著录、光盘建库等工作。目前,复合文献的著录还没有单独的著录标准,只能参照已公布的著录规则《文献著录总则》、《普通图书著录规则》、《非书资料著录规则》等来对复合文献进行著录。著录时要注意判别复合文献的著录主体。

(2)书刊文献的整合。复合图书馆的书刊资源主要有印刷型和电子型书刊。虽然电子书刊的迅速发展对印刷型书刊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目前图书还是以印刷型为主,而期刊已有加快电子化的趋势。尽管未来发展不可琢磨,但印刷型和电子型书刊长期共存的格局将很难改变。

(3)光盘(镜像)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的整合。从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看,一些如期刊、索引、文摘等连续出版物性质的光盘(镜像)数据库,因为网络速度的加快,而转向出版网络数据库,造成这种光盘数据库出版发行日趋萎缩。我国也有些光盘生产商正在推出网络数据库,如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 K 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利群的人大复印资料索引等。

(4)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的整合。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整合的最佳方式是借鉴英国的内核―外壳式微观资源整合方案,其内核建设包括资源描述和底层资源整合两大内容;而外壳建设就是建立统一的We b检索界面。资源描述实际上是底层资源整合的前期工作,由于因特网和虚拟网络资源零散地分布于各个网站或网页上,没有具体的物理载体,对这类资源进行整合之前需要一套灵活的描述标准来规范。目前国际上受业界推崇的两种标准分别是:DC元数据和可扩展置标语言(简称XML)。按照这些标准,可以在网络电子资源正文中提取所包含的描述性信息建立索引。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宗忠,王晓燕.论复合图书馆与图书馆发展趋向[J].图书馆论坛,2002,(5):98-101.

[2]吕元康.复合文献的整合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5,(2):132-134.

[3]徐红.L R P计划与复合图书馆期刊资源的整合[J].现代情报,2005,(4):47-49.

[4]甄旭.对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122-124.

[5]杨倩.我国复合图书馆的资源整合策略[J].图书馆建设,2006,

(5):78-79.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整合;农业信息化

“十一五”期间,农业领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而农业信息化也随之呈现不同的态势,我国政府对农业信息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如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信息产业部为了加大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力度,特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其中重点提到要“整合和利用涉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的信息资源,开发与‘三农’紧密相关的本地信息”,这表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1]。

多年来,经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遍地开花,出现了不少亮点。但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网站和数据库,农民因条件限制而难以获取。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单位与工作人员,虽有良好的网络设施,但依然面临信息匮乏的问题,从而难以开展处理、加工、提供和咨询等信息增值服务。此外,由于农业信息化工作一直是多部门推进,使得信息应用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等现象。因此,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已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涵义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就是依据不同层次农业信息用户的需求,将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分析、评价、筛选、类聚、标引、著录、排序、建库、存储、链接等一系列逻辑和物理的优化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有序、效能更高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体现出农业领域知识的整体联系,利用一个统一的共享平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可有效解决当前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各自为政、分散管理所造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农业知识的割裂现象,使分散在各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农业信息资源跨部门应用,特别是为广大农村所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除信息内容本身的整合,还应包括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组织的结构以及信息传播的手段等各要素的全面整合。通过整合,使各类现实和虚拟信息资源实现无缝连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创造一个整体互动的资源共享环境。为此,必须抓住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这2个核心问题,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构建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在资源整合和服务体系的构建中,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是资源整合的基础,整合后的资源是提供服务的保障,提供主动、全面、系统的高质量服务则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2-3]。

2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2.1农业网站种类多且信息内容分散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农业网站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8000多个。上至农业部,下至区县、乡镇,各级农业部门都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农业信息网站,一些涉农企业以及农业协会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农业专业网站。这些网站布局分散,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网站之间没有数据交换机制,各自为政,特色信息无法共享,给农业信息查询带来诸多不便[4]。

2.2信息结构不合理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在形式上是多元化建设主体共存,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没有明确的分工,侧重点也不分明,不能形成互补。许多同类农业机构之间的数字资源开发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遵循标准,而是各干各的,缺乏全局观念和共享意识,导致信息开发分散、重复现象严重。就农业类网站而言,除了一些有影响的部级和省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不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相差无几。从信息内容看,反映产中生产信息多,产前预测、产中加工与流通信息少;从信息的层次来看,动态性、表面性的多,深层次、综合分析、预测性的少,难以满足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的信息需求。

2.3信息形式多元化

信息社会的来临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形式和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传统的实体资源以外,数字资源大量涌现,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的数字信息并存发展。主要包括:反映实体农业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联机检索数据库;反映地域特色、专业特色的自建数据库;各种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等。

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方式不同,因此各系统中的信息无法相互交流和沟通,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

3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

3.1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就目前来说,农民无法获得所需的信息,一般有3方面原因:①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的通讯和网络设施;②农民文化水平有限,操作能力与接受能力不强,造成设备闲置;③缺乏相应的信息资源,或加工方法不正确,或表述方式不符合农民特点,导致信息利用率不高。因此,在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应针对信息资源本身进行整合,抓好信息的采集、加工和等工作。信息资源在不断更新,如果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建成的数据库质量不高,检索不方便,就会加大农民有效查询和利用信息的难度,从而影响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只有精心筛选和整合各类型、各种载体的农业信息,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满足农民对各类知识信息的需求。

3.2有利于保证信息质量

现有的农业信息资源,包括网络和电视广告等,杂乱无章,农民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无法获取有用的内容,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各地区的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同一种农作物的种植会有不同的要求和处理方式。网站简单的复制、粘贴信息会给农民以误导,产生不良影响。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对现有信息进行梳理和再加工,才可以成为农民可用、会用的信息。

4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对农民而言,有用才是根本。只有了解农民关心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从农民需要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才能满足其千变万化的要求。农民对信息有着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信息除了要方便、快捷之外,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因此,在整合信息时,需深入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等形式,明确农民的要求,然后再进行信息加工和。同时,还需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形成信息的良性互动和循环,为广大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在农村市场调查中不难发现,农民最关心的是种养殖生产、市场价格、供求动态等信息,他们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和支持。因此,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单位与人员,在拓宽信息渠道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本身的建设,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信息整合[5]。

4.1改变出发点,重组信息整合流程

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完全是以农户的需求为导向,为农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农业信息是资源整合的目标。而现有的一些农业信息网站和数据库在设计和流程控制上不够人性化,界面友好性能不高,用户不能方便地使用。要打破局限于地区的信息服务、同一整体的信息资源各部分散在不同的网络和数据库的现状,重新组织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流程,建立以农户信息需求为中心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体系,解决个别信息技术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中的难题,使农业信息资源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表述出来,为农村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2基于农户需求的信息提供

信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海量化增长,随之而来的是信息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信息资源必须满足用户交换、及时、精准、特殊化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还要考虑信息用户的需求问题。

特别是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更要考虑到农户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否则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在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中,也容易发生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情况,因此要提供符合用户需求意愿和获取水平的信息资源,不能以想当然的心态来理解,要切实做好农户信息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动向,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提供重要依据。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信息用户的信息获取环境,同时也让他们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内容有了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他们更多的希望信息的获取在达到方便、快捷的同时,能满足自身个性化的要求,这点对于农户而言尤其重要,他们需要获取一些个性化的农业生产和销售信息。然而,由于网络世界信息的杂乱无章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机构向农户提供个性化、特殊化的农业信息服务,这就需要在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控制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向,以农户的需求为依据,建立良好的信息服务反馈机制,保证信息服务机构与农户之间进行不间断的互动交流。

4.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资源整合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资源建设从较低级的面向资源的建设,向面向交流过程的信息资源建设前进,发展到现在的面向用户的信息资源建设阶段。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一些相关的应用软件、设计语言都是保证面向用户信息资源建设得以实现的技术动力和保障。特别是随着异构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和智能搜索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资源查询一体化服务得以实现,通过这些技术,用户只需通过一个检索入口,就可以同时检索整合过的各类数据资源,大大降低了检索难度,方便了用户。

在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整合的相关技术,解决不同平台间同种格式数据之间的转换和同一平台间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问题,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而作为一种语言标识工具的XML,提供了一种直接处理Web数据的通用方法,独立于平台的特性,为跨平台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并有可能成为数据和文档交换的标准。Web semite是继Web访问之后新一代资源的方法,有着更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特别是强大的交互性能,使网络资源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孤岛,而能够作为一个信息整体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

目前,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千米” 正在积极解决,以信息资源有效整合为核心的“最后一千米”成为一个新的瓶颈[6]。信息资源整合决定着农业信息化的效果,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制定相应的标准,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为农民提供有用信息,使其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5参考文献

[1] 王慧军.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探析[J].中国信息界,2010(1):83-85.

[2] 何义珠,李露芳.基于农村文化信息化的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31(12):31-32,46.

[3] 孟宪学,李雪.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模式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2):104-107.

[4] 郑丽琳,马成文.安徽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模式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8,7(5):21-23.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7篇

我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有20多年的时间。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政府内网信息门户建设已具较大规模,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造成了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千差万别,各系统之间“不联不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当前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两项任务,一项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建立有效的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另一项是提供周到、方便的公共服务能力,即构建电子服务型政府。

一、信息资源整合

在短期内建设完成电子服务型政府的困难是: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物理网的基础设施和单项应用虽然很丰富,但是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能力不足,因此重视数据流分析和办公流程整合,搞好软件系统的顶层设计是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信息资源整合的三项内容:内容整合、数据整合、应用整合。

从总体上看,内容整合包括对分散异构信息资源体系的整合。首先,原则上是在兼顾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况的条件下,实现无缝整合;其次,在新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上,开发新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数据整合的关键是构建基础数据库和建立数据中心。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数据库、法人单位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各地方特殊资源数据库等。其中数据中心的建立是电子政务的基石,是政府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应用整合包括包含G2G、G2B、G2C和G2E(政府对公务员)等模式下的政务应用系统及协同工作与决策支持系统。

此外,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也不容忽视。

二、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积累,政府各部门存在了大量的数据库,对这些现有数据库系统进行整合中遇到的难题主要有:

1.对现有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如何无缝接入。包括结构化数据资源的接入、非结构化数据的接入和应用软件系统的接入。

2.整合后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现有信息资源的管理分为自上而下的管理、集中式管理、可控性自主管理、个性化管理和实时性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信息资源整合后将实行分布式信息资源管理。如何实现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应用上分散、管理与服务集中将是面临的主要难题。

3.如何满足新的需求。包括共享需求、交换需求、协同需求等。

4.支持不同用户的访问需求。包括支持不用授权的可控性访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单一性访问、支持实时性的应用需求。

三、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整合后的管理架构体系分5层,如图1所示。

该管理架构的优势是:

1.视图管理层中所有管理模块都提供与WebService的接口,易于实现分布部属,统一管理。

2.统一的资源目录层PKI和PMI中心层中的授权管理可以灵活定义用户类型和用户属性,从而可以方便地定义信息栏目下的不同条目或应用下的不同操作,灵活定制授权策略。支持第三方CA认证及其资源目录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系统的集成。

3.组件封装层:涵盖了日常工作中用到的各种文件模版,并提供旧文件查询等功能。

4.软件层:提供各种办公应用软件及专用软件。

四、信息资源整合的成功案例

2005年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河北省电子政务“112”工程为例,该工程的重点是构建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12个应用系统。

1.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公务内网、公务外网和信息交换系统

2.12个重点应用系统:办公及网上审批系统、财税和审计监管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农业信息及服务系统、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人口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应急联动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信用信息服务系统、综合教育信息系统。

系统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业务梳理和用户视图及数据流分析。通过业务梳理和分析,按照信息工程方法论,建立起由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构成的业务模型;通过对报表、单证、帐册等用户视图的登记和拆分,得到所涉及的数据项及其分布情况;通过对数据流也就是用户视图流动的分析,得到业务与数据的关联关系,形成数据流程图。通过对输入、输出、存储等数据流的量化分析,得到对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设备的量化需求。

第二阶段(系统建模阶段):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在对需求分析阶段得到的业务过程、业务活动能否计算机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可计算机化的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用功能模块和程序模块表达出来,建立起功能模型,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通过对需求阶段得到的数据流程图、用户视图、数据项及其分布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分类和规范化,按业务主题和业务需要建立起由主题数据库、基本表、数据元素集构成的数据模型,解决系统信息如何组织的问题;通过对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关联关系的分析,建立起系统的体系结构模型,表达出子系统与主题数据库的关联情况以及各子系统的程序模块与基本表的关联情况,为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开发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第三阶段(信息分类编码阶段):主要任务是数据元素规范化、信息分类编码和专项报告编制。利用数据元素规范化理论和方法,对基本表中的每一个数据元素进行分析、规范和一致性控制,数据模型也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数据元素内涵的分析,识别信息分类编码对象并进行适当分类,按照国际、国家、地方、企业的顺序,进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调研,对确需自己进行编码的对象,要制定编码规则、编制相应的代码表,并通过收集已有的编码标准,最终形成系统所需的完整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在完成信息资源规划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对整个过程和成果的总结与提炼,分别形成流程优化、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数据交换标准、数据环境建设、投资分析等五个专项报告。

2005年4月29日,河北省电子政务“112”工程顺利通过国家信息化专家组的评审,开始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发挥效用。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8篇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一)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记录,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历史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是对城市的建设的进程各个方面的记录,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料。实用价值指得是城市建设档案资源能够对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一定的信息和依据,对于城市的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服务价值指得是城市档案信息资源汇集了城市建设的各个行业信息,包含了城市各个方面建设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故而其服务的范围比较大。

(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效应内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内容广泛,资源的整合、机构的整合、人才的整合以及服务的整合均属于其范畴;资源整合是对城市城建档案实体以及信息等各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对软、硬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软、硬件资源整合是对城建档案管理所需的设施以及软件平台进行整合;机构的整合是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能够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人才的整合是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通过对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达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服务的整合是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放大化,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效应,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效率。

(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意义。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能关系,有助于提高城建信息的价值和利用率,有助于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增强城建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整合可以合理优化信息,促使城市信息交流加快,提升城建档案服务效应。同时,信息资源整合有助于提高城市对档案信息的进一步了解,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加深城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的理解,从而提高城建档案的地位。

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一)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性服务体系。由于城市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广泛性,其信息服务效应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整合性的服务体系。首先,城市档案相关管理部门要明确其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进而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互补。其次,注意对城建档案各个行业信息的整合,加强信息共享,实现城建档案信息的整合,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功用。最后,采用科学有效的信息整合方法,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城建档案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城建档案服务的社会化,最终建立城建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是其开展信息整合的保证和基础,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比如在城市的档案管理部门设置档案信息整合部门,对档案信息的整合进行指导和监督。此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对档案信息整合管理的监督。同时,城市档案部门还应加强对内部信息进行整合,整理好城建信息资料,对各行业信息进行规划整合,从而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使用率,实现城建信息资源共享。

(三)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性服务形式。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城建信息整合性服务仅仅限制在档案管内部,导致其服务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有必要丰富档案信息整合性服务形式。首先,城市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共享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提高资源的服务效应。其次,完善城市各档案管理机构的协调工作体系,加强各机构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城市档案合作优势。最后,建立城市档案信息公共检索数据库,开放档案信息,加强信息分享率,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服务效应。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措施

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社会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现代网络社会的环境下,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扩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组织档案信息资源的结构,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好的服务。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措施。

一、增强意识,重新配置,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我国档案馆在整体的效果中都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因此在实施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时,也是对各个档案馆的重新配置和分化。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利用的过程中,每一个档案馆都有自身特定的位置,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且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能够加强档案馆在网络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意识,对档案馆中的内部机构以及人员等进行重新配置和定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使各个档案馆在坚持实用、共享以及经济的原则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为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贡献一份力量[1]。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的档案馆来说,一定要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为主,并且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工作,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源服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一定要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保障档案馆的特殊地位,对内部结构和人员进行重新配置,从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

二、加大网络平台的使用力度,积极开发利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网络社会,在网络不断普及的环境下,档案馆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时应该充分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优化档案馆的信息结构,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质量[2]。每一个档案馆离开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之后,就只能依靠自身原本存储的档案信息资源来为人们服务,但是,会使服务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档案馆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时,不要单纯的依靠自身的馆藏,要加大对网络平台的使用力度,积极进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应用网络平台时,主要是对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变成档案馆自身的馆藏,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为人们带来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制定相关标准,逐步实施,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整合

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来说,是以资源共享为最终目的的,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要想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一定不能着急,要制定相关的标准,逐步进行实施,从而确保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不仅要重视档案馆的服务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将相关标准的制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在描述档案信息资源时已经不能满足只对信息特点进行描述,而是要从信息资源的结构、知识单元以及信息单元等方面入手[3]。另外,在编辑档案信息资源时,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入网档案信息资源的编辑,形成一个统一形式的数据库,尽可能少使用地方标准。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要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最好是将其改变成为统一的标准,而且,在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时还可以在图书等其他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一个有效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一定要在该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切实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扩展和延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而且,网络环境的发展为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档案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在社会上实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因此,为了确保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一定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钰,蔡羽.探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24:81-82+84.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2-02

1、网络信息资源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随着以因特网(In-temet,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网络,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库,有亿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即资源)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网络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网络化信息呈指数增长,造成信息过载,质量参差不齐,信息资源处于高度分散及无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的高度共享。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与保障。因此,对网络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访问和检索路径,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1.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发生了根本变化,也促成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3 由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用户需求所决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拓展了用户选取信息的空间,但同时也给用户利用信息增添了新的麻烦: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关联;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冗余;各种数据库之间缺乏允许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将得到比较分散的网络信息一并提供给需要的用户使用,并且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整合出网络信息既涵盖面广又内容完整,适合各方面人士的需求,解决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复杂性及综合性。

1.3.1 可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丰富的网络化信息资源使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用户能够得到全球公开的平等的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权利。网络平台的提供使每一个信息的者和信息的使用者得到最近的交流方式,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3.2 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上网后,不仅可以及时提供给本地用户,而且可以提供给全球每个因特网的用户使用。但是,由于信息资源的繁杂,使得信息的使用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信息。为此,因特网的网络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采集、传播及使用方法有待提高。

2、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就是通过网络信息外在和内在特征的表征和序化,达到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目前,使用较为普通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2.1.1 文件整合方式

文件是一个具有符号名的一组相关逻辑记录的集合。我们所熟知的FTP就是以文件目录的形式整合信息资源,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所获取的就是以文件形式保存和组织的信息资源。

2.1.2 数据库整合方式

数据库是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例如,图书馆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发具有权威性、使用性、可靠性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库,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一些学科专题数据库,以方便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尽可能多有价值的信息。

2.2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2.2.1 对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价值缺乏普遍的认同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已经得到人们一致的认同和重视,但在网络获取信息已成为许多个人和用户的首选时,许多信息服务机构仍以传统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热衷于花大量的经费采购各种资源来加强机构建设,而对分散于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有时只作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政府虽然对信息基础设施较为重视,但现实却是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导致目前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的落后。

2.2.2 专项业务资金匮乏

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各信息管理单位多属于社会公益性机构,收集的网络资源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开发资金主要靠国家投资,缺少其他资金来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出来以后,其信息产品基本上在提供给那些信息收集者和信息需要者无偿使用。此种开发和运行机制,难以调动网络信息商的积极性,从而也影响了网络信息向深度发展。

2.2.3 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

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信息资源管理人员不仅是纸质文献资源的管理员,而且也是网络时代的信息资源导航员。目前,管理网络信息的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反映在诸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内容、文字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网络信息专业人员的网络技术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亟待提高。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的解决方法

鉴于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现状和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高度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不同深度的整理和加工,将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我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有用信息资源,同时,这在当前信息资源采购经费普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非常有现实意义。

3.2 增加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投入

应该增加各种专项资金的投入,有计划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可根据数据库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利用社会集资或机构内部匹配资金,有计划地建设各种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尝试多种开发和运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是政府支持,无偿使用;也可以单位开发,有偿使用;还可以是商业投资,作为信息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通过这些模式和观念的改变,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3.3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应组建一支网络资源快速反应队伍,对有关的网络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筛选,并明确成员的责任。在收集网络信息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利用各种资源发现和识别有用信息,并将它们记录和整理出来。当然,在收集网络信息资源时,还必须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不仅要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专业培训,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人才。

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借助这些领域已有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合知识工程,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网络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社会需要系统的、完善的信息整合方法的出现,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的学者及专家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进一步揭示网络信息中的尖端领域,让人们享受既便捷又准确完整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我们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五花八门和精彩纷呈的信息资源将伴随着信息检索、电子商务、网络信息挖掘、企业信息门户中得到更好的、广泛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代情报,2007(7)

[2]朱丰,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J],治黄科技信息,2007(4)

[3]王晔,浅论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信息 整合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及“金旅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但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共享性差、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进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对区域旅游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使之有序化,达到为区域旅游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本区域多种形式、来源、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筛选、融合、类聚、排序等重新集成与组合,构成一个高效能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以便全面、完整、有序、准确揭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同时,搭建统一的旅游信息查询、检索、平台,提高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实现旅游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面用户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内容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旅游信息主体,包括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行社、酒店、景区、社会媒体等,且旅游信息分散、载体多样。但鉴于旅游信息从产生到使用一般都经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过程,由此,进行区域旅游信息整合,只需根据旅游信息流程,对旅游信息源、信息采集过程、信息处理方式方法、信息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整合,就可实现全区域的旅游信息整合。所以,本文从旅游信息流程角度,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区域旅游信息整合内容。

1.旅游信息源整合

旅游信息源包括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源、旅游企业信息源及其他信息源等三大类。旅游信息源的整合就是将旅游相关部门、旅游企业、社会媒体、中介机构等旅游信息源整合成一种统筹兼顾、指挥灵便、职责清晰、运转便捷的系统机制,以便形成推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合力,而这种机制确立的前提就是以法规、行政和市场的方式建立协调纽带、处理好相互配合关系。同时,按照旅游信息分类和单位性质,通过行业管理规定明确各信息源提供旅游信息的范围和内容:

(1)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源以提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行政、市场规则、形象宣传、行业信息和行业动态等政务、公益、执法、管理信息为主。

(2)旅游企业信息源包括与游客旅游活动有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企业。其提供的信息包括两大类,即旅游服务信息和旅游经营信息。

(3)其他信息源包括社会媒体、中介机构等,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条件,以契约的方式,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旅游信息。

2.信息采集渠道整合

旅游信息源经整合后,使区域内所有的旅游相关部门都成为了旅游信息采集部门,为了构建快速、有序的区域旅游信息采集机制,此时还需对旅游信息采集渠道进行整合。旅游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就是采用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对各信息源需提供的、相对固定的旅游信息,如各种统计报表等进行标准化的统一采集,汇入到区域旅游信息平台中。通过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形成高速化、网络化和层次化的信息采集渠道,保障区域旅游信息的及时、快速、完整、有序采集。

3.信息处理方式整合

信息处理方式整合就是对各信息源汇入到区域旅游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筛选、过滤、分类、存档等,以形成有序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供全区域共享使用。

4.信息渠道整合

信息渠道整合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机制,规范区域旅游信息渠道,使区域内各旅游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旅游信息:

(1)地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旅游综合信息。

(2)各旅游企业负责本单位信息。

(3)社会媒体等按照法规和政府工作部署旅游信息。

另外,旅游信息在遵循统一、真实、高效的原则下,信息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原则上统一从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调用,经一定的权限审核,由统一的区域旅游信息查询、检索、平台,以便统一区域旅游信息的出口。

三、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1.标准化策略

目前旅游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不少都涉及到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中,也由于缺乏标准规范,致使大量异构资源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时,要高度重视标准规范的研究和使用,这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采取“联合、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促进标准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具体措施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对标准规范建设进行统一把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制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标准规范;制订标准规范的实施办法,使制定的标准规范得以广泛利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持续发展。

2.各旅游信息主体通力合作策略

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为了消除信息孤岛,满足社会共享需求。但任何一部门都不可能提供满足社会所有需求的旅游信息,各部门仅能提供己有的有限的,就某些方面的旅游信息资源。所以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要求各旅游信息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旅游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策略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最终是靠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所以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解决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效率问题,从而提供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信息。因此各旅游相关部门都要积极使用新技术,共同推动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当然,整合技术的发展是逐步实现的,不管怎样,它将最终促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践进程。

参考文献:

[1]Robinson, Greg. Using the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Utility Automation & Engineering T&D, Jan2008, Vol.13Issue1,p56~67

[2]Nambiar, Ullas; Nie, Zaiq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the Web. AI Magazine, Winter2007,Vol.28Issue4,p128~128

[3]Zhang, Hong; Kishore, Rajiv; Sharman, Raj; Ramesh, Ram. Agile Integration Modeling Language (AIML): A conceptual modeling grammar for agile integrative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Nov2007,Vol.44Issue1,266~284

[4]Harland, C.M.; Caldwell, N.D.; Powell, P.; Zheng, J. Barriers to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MEs adrift of eLand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Nov2007,Vol.25Issue6,p1234~1254

[5]陶明华王华刘秋生: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总第462期

[6]邹嘉麟陈家训: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模型和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04年12期

[7]王平姜爱蓉: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3年S1期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

〔分类号〕G25

The Study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Cui RuiqinMeng Liansheng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100080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method of 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does some contrast analyses in the aspect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full-text transferring, search path, navigation system, reference consulting, my-library, bibliography system and topic of subject. Meanwhile, the authors indicate that several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Keywords〕digit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目前数字化的信息呈指数增长,造成信息过载、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对信息的组织所采用的组织体系与结构各不相同,信息资源处于高度分散及无序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资源的高度共享。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的服务和保障。因此,对信息资源实施有效的整合,以形成结构化、有序化的资源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访问和检索路径,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检索与调用服务,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1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与内容

1.1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整合”是由英文名称integratio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整理、汇合、聚合、融合的意思,一般理解为将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东西整理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结果,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信息资源是指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工作者和信息用户的有机集合,涉及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开发、传播和利用的全过程诸多要素的集合。而“信息资源整合”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信息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与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笔者认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网络环境下,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整合技术,对多种来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有目的地进行重新组合的过程,同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实现高效传播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1.2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信息整合分为文献信息、实物信息、数字信息和知识信息的综合集成,而本文所涉及到的整合对象主要是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内容见表1:

2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

2.1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层次性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层次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数字信息资源本身和用户需求的层次性,要求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方式进行多维整合。二是指资源整合阶段的层次性,首先是应用统一的硬件及软件平台对分布式数据的整合;其次是数字信息资源的逻辑整合,形成统一的目录系统;再次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整合,表现为将多个机构的资源通过整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2.2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专业性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行为主要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则来规划资源整合的目标,并根据各专业、学科的发展特点来整合资源,所以表现出很强的专业性特征。

2.3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系统性

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要求信息资源的系统性要与用户自身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相一致,强调资源整合的系统布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分布。整合后的数字资源虽然来自不同的学科数据库,但提供的却是知识覆盖面全和广泛的学科知识体系。

2.4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选择性

在开放共享的机制下,任何信息机构针对其分工负责的学科领域都应该进行完整的建设,就其选择性而言,就是选择各类资源建设的归属问题,着重选择整合的资源是否是本单位所分工负责的学科领域,而无须考虑是否“有价值”或“有需要”的问题。

2.5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统一关联性

整合后的数据资源对象间具有统一和有机的关联性。其中的关联性反映了学科间的内在联系,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关联性便于数据的更新及扩充。

3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

3.1基于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项目

从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层面上专业机构信息资源的整合体系。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等信息资源整合建设项目为代表。

3.1.1CALIS、NSTL和CSDL的基本情况CALIS、NSTL和CSDL分别始建于1998年、2000年和2001年,经历了“九五”、“十五 ”两个发展阶段,进入了“十一五”建设时期,各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从研究走向实际建设和应用,并致力于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共享环境的建设。CALIS希望形成多层次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体系,进而具备多种资源类型、多种服务方式的学术资源保障能力;NSTL资源的整合以“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为原则,形成国内外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CSDL资源的整合旨在形成中国科学院全院范围内的科技信息的共享保障环境,建成“一体化”、“一站式”的资源整合系统,集成和链接全球科研信息资源,支撑全院的“数字化科研环境”。

3.1.2CALIS、NSTL和CSDL资源整合的分析CALIS、NSTL和CSDL对资源的整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各个项目根据自身建设目标和信息受众群体的不同所采取的形式各有不同。通过对这三个项目资源整合建设的研究,笔者将其整合方式和资源配置的情况作了归纳,从资源的组织、全文传递、检索路径、导航体系、数字参考咨询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来分析。这三大机构资源整合的具体情况对照,如表2和表3所示:

资源组织体系分析。从资源组织的方式看,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组织形式。CSDL将资源分为:文献数据库和集成期刊;NSTL分资源导航、分类导航和机构导航三种方式组织;而CALIS将资源分为中文资源和外文资源,每一种方式又根据各自的特点再作进一步细分。

全文传递功能。NSTL、CSDL和CALIS都建立了全文传递系统,各个系统所服务的目标、运作的模式、服务对象都有各自的特点。CALIS全文传递系统采用基于国际标准的馆际互借协议,通过协议完成馆际互借的处理、跟踪至结算的过程及文献传递的自动化管理,采取的是分布式的运作模式;NSTL以理、工、农、医4大领域9家科技信息机构为主体,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系统内部共用一套馆际互借系统,成员馆不需自行维护;CSDL主要通过网络将用户需要的文献从CSDL的数据库或链接的其他网络中传输到用户的计算机终端,该服务体系利用联合目录系统查找文献收藏单位。

检索平台的设置。三个系统都设有统一的检索平台,但各自的资源列表所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CSDL在跨库检索平台上列出的资源选择体系设置了数据库类型导航、语种导航、字顺导航等;NSTL对资源检索范围的选取是按资源类型来设置,如:期刊论文、会议文献等;而CALIS则是设置了资源列表、学科列表、字顺浏览等浏览入口。这三个检索系统入口范围的体例设置上各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要快速检索并有效引导用户选择所要获取信息主题的范围,提高查询和检索效率。

信息门户资源体系的设置。三个系统在信息门户资源体系的设置上是不同的。CSDL重点是学科资源门户和特色资源;NSTL设置了热点门户;而CALIS则是设立重点学科导航,计划建立覆盖50个一级学科系统完整的网络资源学科导航数据库。

数字参考咨询。NSTL和CSDL在数字化参考咨询的设置上基本相同,都有实时咨询和FAQ方式,所不同的是NSTL还设置了非实时咨询,CSDL还开设了电话和email咨询。CALIS非注册用户不能直接进入其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必须要求密码和账号。

个性化服务。三个系统都设置有个性化服务栏目,CALIS设置了我的资源、我的收藏夹、我的检索历史等;NSTL设置了我的数据库、我的期刊、我的分类、我的检索策略、我的书架等;CSDL设置了我的图书馆、我的数据库、我的教育研究进展、我的书架等,同时,它还为注册用户提供资源定制。

3.2基于内容的信息整合方式

3.2.1基于书目系统的信息整合形式书目系统的整合是数字信息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即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用户可以在一个统一的OPAC系统检索界面,通过著者、题名、关键词、标准书号等检索途径检索到相关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而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之间来回切换。OPAC资源系统之间整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联机合作资源共享系统,用户只要通过一个OPAC系统界面即可检索相关图书馆的OPAC目录。

3.2.2基于学科或主题内容的信息导引系统的整合形式目前讨论最多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就是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科主题信息进行集成整合,虽然称谓不同,如:学科信息门户、主题网关、专业门户、热点门户等,其本质都是对某一领域研究主题范畴内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聚类和整合,提供获取专业信息的路线图与一站式的检索入口。

学科信息门户通常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揭示和表达信息概念之间的关系,利用关联列表揭示学科信息体系。如美国教育资源的GEM(The Gateway to Education Materials)将控词表转换成了教育学科ontology(EduOnto)来组织门户信息资源,建立了从传统受控词表到门户ontology的知识结构参考链接。提供有学科门类、资源类型、资源级别、关键词等多种浏览途径,并在各浏览体系的每条资源下设置相关链接,以便于扩检。英国社会科学信息门户(SOSIG)和德国环境信息网(GEIN)都是应用了标准或自建的学科分类体系来整合资源的。

4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4.1科学统筹规划信息资源整合的学科领域

信息资源整合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用户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周密的建设目标和规划,明确整合的原则、标准和规范,使整合建设既要有宏观的指导又要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和规范,避免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应该着重整合重点学科、主干学科的资源。对于内容广泛、链接相关信息功能较好、无时间和空间障碍、便于快速获取与更新的数字信息资源应优先选取,确保信息整合的效率及质量。

4.2采用新的标准和技术整合所选择的资源体系

标准化是实现不同系统间网络信息资源交流的基础,实现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要遵循标准化的规范体系。如果没有统一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和相应的规范,就不可能实现各分布式资源之间的互操作和信息的共享。因此,面对分散异构、不断变化和开放的数字信息资源与服务环境,应采用新的标准规范体系,使各类、各种信息在网络平台之间能自由流动。

4.3应建立开放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开放信息资源整合机制的目标就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与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与权益机制等,按照规则开发、整合各种资源。

4.4注重动态虚拟链接资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所谓动态虚拟资源的链接就是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而这些虚拟资源链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数字化信息资源整合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在整合系统中频繁出现死链接或无效链接,就会严重影响信息整合的质量以及用户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4.5注意整合资源及系统的维护和更新

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来的各种资源导航库的更新和维护工作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后续工作。数据的修改、维护及更新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2006-09-07].calis.省略/calisnew/.

[2] [2006-09-09].calis.省略/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1&class=3.

[3] [2006-09-09].calis.省略/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4&class=2.

[4] [2006-09-06].csdl.省略/ejournal/CSDL--Introduce.php.

[5] [2006-09-06].csdl.省略/ejournal/CSDL--Introduce.php.

[6] [2006-09-21].calis.省略/calinew/calis_index.asp.

[7] [2006-09-21].csdl.省略.

[8] [2006-09-21].opac.calis.省略.

[9] [2006-09-21].nstl.省略/htm/qwwx/view.jsp.

[10] [2006-09-21].las.省略/index.jsp.

[11] [2006-09-14].uss.calis.省略/uspportal/ResSelectIP.asp.

[12] 汪会玲,刘高勇.信息资源整合的促动因素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6(5):31-35.

[13] 赵冬梅.图书馆信息整合.情报科学,2005(3):362-366.

[14] 周倩.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图书情报知识,2003(10):12-13.

[15] 邓胜利.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分析.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69-72.

[16] 马文峰.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64-67.

[17] 肖珑.CALIS与中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图书情报工作,2005(11):9-14.

[18] 李晓明.从CALIS到CADLIS.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3-4.

[19] 孟连生.以创新的体制构筑中国科技文献信息综合保障系统.图书情报工作,2005(11):20-22.

[20] 李荣娥.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对研究所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探讨.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3(6):4-7.

[21] 王海艳,李迁廷.CALIS文献传递系统与NSTL文献传递系统分析.现代情报,2005(11):154-155.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3篇

1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的提出

1.1个性化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是指为了方便用户利用其各种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目前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变得简单、友好,并且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的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同时,还可以根据某些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来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和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以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系统的建立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完备的资源整合体系作后盾,无缝的、贴切的、高效的、主动的、一站式的信息服务模式则是无法实现的。

个性化信息需求及服务要求信息资源必须进行整合。由于目前的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并没有将其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只是简单地将各种商用数据资源和非商用数据资源连接到机构网站上提供信息服务。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给用户提供的用户界面是一个既相当复杂又不考虑不同用户信息需求差异的公共用户界面。用户使用不同的资源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检索软件并需要对路径及其它一些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检索和利用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麻烦。[1]

目前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各种数字化资源的非整体化状态,致使其用户界面复杂单一,检索方式迥然不同。即使专业检索人员要查检有关某一主题的信息资源,也是一件相当麻烦和复杂的事情,更何况绝大多数用户并不了解各种检索技术、各种数字化资源的结构特点,且信息需求各异。所以,把信息资源组织体系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使得一般用户在一个简单、友好的公共用户界面上,利用一个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能得到面向主题的“一步到位”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资源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信息服务与个性化定制服务相结合的用户服务模式,是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满足信息用户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信息需求,改进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2]

1.2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是一种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内容、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信息资源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

整合是连接现代信息资源组织与传统信息资源组织的桥梁。传统信息机构已建立起大量的电子化、网络化的书目数据库系统,指引读者使用图书馆馆藏。最着名的书目数据库是OCLC的WorldCat数据库[3],该数据库集合了全世界3万多个图书馆的4000万条书目记录。这些用MARC格式保存的书目记录自然应该成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的一部分。由于数字化信息只是人类信息的一部分,传统方式组织的书目信息也将日益增长。所以要将数字化信息与非数字化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广泛的、有序的和完整的信息组织体系。由于传统书目信息和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怎样建立起这两种信息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是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课题。[4]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门户将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文档中的信息转变成可利用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传送到用户面前。通过集成化的方法把原有应用系统通过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即应用服务器的服务之一)集成在一起,能够获取其他应用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和消息,所有独立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事件、消息和数据的相关性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由于分布、异构的信息系统将是数字信息环境的主流形态,因此整合检索和整合浏览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迫切要求。目前虽有多方面的探索,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互操作性又涉及系统的、语法的、结构的和语义的4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奢望已存信息系统以及即将建立的信息系统全部实现标准化。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追求接口标准化,实现跨主题信息网关检索,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检索服务。[5]

信息资源整合应立足于信息资源系统结构性优化整合。系统的结构性是指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某种关系,是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相同的要素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时,系统就会产生不同的功能和效果。

信息资源系统的结构整合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整合。横向结构指的是信息资源专业学科上的相互关联性,横向整合即对不同的数据库中相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纵向结构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相互关联性,纵向整合即是将不同学科专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具有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有机知识整体。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要发挥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必须合理地整合结构,构建有效发挥功能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6]

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优势有:首先,能够整合多种渠道多种媒体的数字信息,不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载体、不同介质的数字信息。其次,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不同级次(一次和二次)资源间的链接,建立其图书、期刊、会议、机构、人物等科学研究所需核心资源和相关资源间的整合与链接关系。第三,能够保持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状化,沟通相互隔绝的学科领域,使之成为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发挥科学知识的整体功能。第

四,能够形成具有新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资源系统。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集合和链接,而是剔除冗余、重复和劣质信息,形成一个获取便捷、利用率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7]

理想的信息资源整合把各种信息资源透明地、无缝地链接在一起,让用户十分方便地使用这些资源而感觉不到他的每一步操作所调用的可能是不同的资源。

在个性化知识组织门户中,经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用户的信息利用将会变得非常便利,这也是数字资源开发、组织和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整合的构想

在个性化知识门户中,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系统组织形式有:建立开放资源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与动态重组。

2.1建立开放资源系统

从技术角度,个性化知识门户采用开放结构,开放地集成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动态构建满足各种用户群或业务流程需要的虚拟信息服务机制。

之所以采用开放体系,是因为用户面临的是一个分布的信息环境,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现有和未来的、自建或引进或链接的、采用各种技术平台和数据模式的资源与服务系统,无论这些系统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了支持用户在分布环境中搜寻、获取和利用信息,个性化知识门户需要能够对分布和多样化的资源和服务系统进行搜寻、调用和集成,支持互操作和整合处理以及相应的集成管理,形成逻辑的集成服务。而这一切,又要在信息技术和用户需要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组织技术和体系结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建立,因此必须在按照一个逻辑体系来构建相应的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同时,争取适应新的技术与机制(包括新的资源与服务类型)的发展。[8]

开放资源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制定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系统的开放描述、开放数据接口和开放服务接口规范,建立对资源系统数据进行系统化定制加工和个性化组织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建立对服务系统功能与流程进行系统化集成和个性化重组的政策机制和权益管理机制,支持第三方(包括市场力量)按照规则开发、组织和提供个性化知识化特色服务。

2.2信息资源的整合导航

信息资源整合强调导航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组织体系提供的信息,不管是专业性的还是综合性的,如果不提供导航能力,用户就像是在大海中迷路的船只一样。导航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基于资源类型的导航,也有基于知识分类体系的导航,同时也可以按照字顺浏览等。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上,就按照资源的提供网站,向用户提供导航,让人一目了然。OhioLink提供了按主题浏览、资源类型、首字母来提供导航功能。[9]

笔者认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全面收集信息资源的相关信息,提供包含刊名、URL、数据库来源、ISSN、学科分类、主题词、资源类型、出版机构、使用权限、刊物被着名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刊物通信地址、刊物简介等在内的导航服务十分必要。同时应重视对引进数据库资源的开发研究工作,建立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机构联机电子资源检索平台,并提供各信息机构的虚拟馆藏信息,以便开展电子资源的文献传递服务。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支持科研用户方便有效地搜寻、发现和选择利用各种数字信息资源和其它信息资源,建立多个分布的学科信息门户网站,提供权威和可靠的学科信息导航,整合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系统,将学科信息资源与服务整合到用户桌面。[10]

2.3信息资源的链接与动态重组

在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普遍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组织的现状。如不同格式的电子文档、多媒体文件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查询;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业务系统无法高效地完成内容全文检索和主题检索;自建数据库和引进的数据库系统由于来源、所用管理系统的不一,各数据库信息资源之间无法实现统一维护管理,资源与资源之间缺乏按照知识主题的整合,各个分散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同信息资源无法实现集中、统一地上网并实现检索界面、检索方法的统一。

所谓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指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体系基础上,将有关信息内容链接起来形成新的信息链或信息集合,从而实现信息的重组。[11]这种链接重组重要不依靠作者事先建立的链接,而是专门建立相应的链接机制,有意识地根据用户的特定需要和信息内容内在关系来进行面向用户的信息组织,可以看成是用户界面层的信息组织机制。

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系统中,要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链接,即通过统一界面方便快捷地检索到信息资源组织体系内的所有分布式异构资源,实现统一检索界面、统一检索平台、统一用户认证。

在系统内实现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为异构、分布式资源提供统一的权限管理机制和安全机制;对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和检索;在统一管理和统一检索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使用MARC格式对网络学术数据库的电子资源进行整合,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融于一体,建立基于OPAC的一站式检索,提供“一站式”(One-stopShopping)信息服务。

2.3.1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形式

信息链接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如:

(1)知识性链接。主要是信息内容与相关的知识组织体系链接,包括与词汇表、叙词表、分类表等的链接,通过建立链接可解释有关信息内容、按知识组织体系显示及组合信息内容,或进一步支持利用知识组织体系的映射。

(2)参考文献链接。主要指文摘索引与它们所标引的文献之间的链接,

目前已成为各个文摘索引和全文期刊出版系统的标准功能之一,并逐步走向跨出版商跨系统的、可本地控制的开放式链接机制。

(3)引用网络链接。主要链接引用目标文献的文献、被目标文献引用的文献、同被引文献、引文耦合文献等。这类系统往往融合参考文献链接功能,但能进一步通过引文关系来链接相关文献,还可对引用链接实行动态更新,从而形成一个以文献为中心的不断更新的相关信息集合。[12]

(4)语义链接。主要是利用语义网络和概念集等,将信息内容与那些虽然没有直接语言关系或引文关系,但有一定逻辑联系的信息内容连接起来,例如关于某一疾病的文献与那些和该疾病有并发关系的其他疾病的文献链接起来。语义链接需要知识组织体系和推理的支持,往往体现为虚拟的动态的链接。

(5)重组性链接。其重点不在具体文献的检索,而是对一批信息内容按照特定体系重新组织,而这个体系可能是动态定义和个性化的,例如个性化资源系统,按不同分类体系或同一分类体系的不同层面组织资源体系,按主题分类组织检索结果。[13]

2.3.2信息链接与动态重组的模式

在个性化信息资源组织体系中,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与动态重组,其方式有浅入深依次为: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的整合、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

(1)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书目管理系统OPAC与数字资源的整合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元数据融合达到统一检索的目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建立关联达到相互调用的目的。(2)通过联合检索达到一定程度整合目的。它的实现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如上海地区图书馆所采用的“Webpac检索系统”的“多数据库检索”,可在统一检索界面上通过着者、题名、主题、关键词、标书号等途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OPAC书目信息,不需要在各个图书馆不同的OPAC界面间来回切换。二是利用数据商提供的MARC数据,根据图书馆制定的数字资源着录标准,将数字资源导入OPAC,形成实体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建立统一元数据库通过整合检索达到更高层次的整合。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一个逻辑的集成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如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它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是进行数字化建设及整合各类数字资源的基础平台,实现资源的深层标引和分布式资源库的跨库链接。

3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整合展望

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是个性化服务发展和信息资源多样性发展的产物。随着数字资源的迅猛发展和个性化服务的普遍实施,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层出不穷,资源整合与重组势在必行。但由于数据库集成开发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制作数据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对数据库进行了种种限制,如对数据库进行加密,使一般人难以读懂和理解其数据格式;同时还存在版权问题,这给信息资源整合与重组带来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对资源整合与重组的探讨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领域。本文在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中初步探讨了其资源整合与重组问题,其实现还有待于信息资源组织领域和数据库开发商的共同努力。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教学资源整合;教育信息化;医学院校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各医学院校不仅建有与Internet、Cernet相接的校园网,校内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建立了局域业务网,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具规模,管理与教学都现代化了;但同时各自为政、信息孤岛、资源割据、重复建设、管理滞后等不良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迫在眉睫。而医学院校随着全程医学教育模式的推进、全球医学人才培养新要求,以及其临床医学教学对附属医院固有的依附性,更需要从系统的角度着眼,运用资源整合理念,从战略层面整体规划,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模式,将学校内各部门、学校与医院、实习基地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挖掘、调整与重组实现分类分层优化配置与建设,产生“1+1>2”的整合效益,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品质。

一、概念的界定

1.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与各种教育方式、课程整合的关键,是高校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推进的核心。以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而言,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从广义上讲可以理解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维护和支持学校现代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而投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与信息等。具体而言,可以大致分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也可以分为信息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教学环境主要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支持系统则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设备的支持、人员的支持、信息的支持及学习能量的支持等;信息化教学材料,其实质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狭义内涵。因此,本文将围绕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广义内涵来构建医学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模式。

2.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

整合是指系统各部分、各要素关系的协调统一,一方面是实现量的扩张,把新的部分纳入到系统中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系统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使系统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或者从一种运作方式向另一种方式的转变。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则是指在新教学理念和新技术结合的支持下,通过挖掘、调整、重组各部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分类、分层配置优化,从而把学校内部及学校与外部彼此相关却又彼此相对独立的职能部门整合成一个教育教学运行系统,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运行质量和整体水平,在资源共享、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上增强学校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二、整合构建模式

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是优化配置的决策。因此,信息化教育教也要构建整合建设模式,并不断地通过实践加以总结、提炼与完善。

1.整合建设原则

(1)科学性原则。对整合建设的具体对象、内容及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合理挖掘,使资源得到有效组合,以取得最好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2)全局性原则。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是为了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系统性运作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系统。因此,应由学校主管部门在把握学校整体发展的前提下,从学校全局角度统筹规划,包括机构的设置、物质设备资源的编制、人力资源的投入、管理运行机制等,从而提高学校总体资源综合效能。

(3)层次性原则。根据信息化教育教学各种资源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结合教育教学的不同目的,及教育对象的不同需求,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多种方式进行多维整合。

(4)连续性原则。整合建设中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既要考虑资源整合后产生效益的可持续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整合建设本身应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连续、系统、动态去发展,才能使整合的系统发挥持续性效用,才具有生命力。

2.“122”整合建设模式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整合的目的在于形成信息化时代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架构一个系统化开放服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运行系统。鉴于此,我们可以在遵循整合建设原则下设计一个“122”整合模式。“122”模式中的“1”是指1个机构、1个数据中心、1支专业队伍。首先,从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上,应该考虑设置一个实体的“信息中心”或“管理中心”等,由该机构或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分配、使用及运作效能管理。其次,从数据的管理与维护上,建立一个虚拟的“信息数据中心”,或“教育信息资源库”,采取分布式建设、集中管理的方式,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业务数据集中收割,挖掘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再次,建立一支专业的信息数据维护队伍,负责相应的专业数据、资源库管理与维护;为各部门共享使用提供服务保障。

“122”模式中的“22”,分别是是指2个层面、2个方面的整合。2个层面,即实体层面与虚拟层面;2个方面,即人力、物力方面,或软件与硬件方面。同时2个层面与2个方面是相互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实体层面主要包括设施、设备及环境的整合利用。首先,“管理中心”、“信息中心”或“数据中心”的建设,相应硬件设施设备的集中投入就是一个实体方面的整合。其次,从应用的角度可以考虑建立“实验室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信息共享空间”等,将所有教学实验、学习所用工具、信息化资源集中规划在一起,设计开发或引进资源共享平台管理软件,集中管理,统筹时间,开放服务;搭建一个系统规划、统筹使用的教育资源应用共享硬件平台。其实质就是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硬件投入产出效益、从管理到应用的实体共享。所谓虚拟层面,不仅包括开发建设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也包括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云技术挖掘整合各种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立教育资源信息库。

有了系统管理使用的共享硬件平台,更重要的就需要有能在平台上运行的具有知识内涵的信息资源。除了数字化图书馆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源外,更多的要挖掘整合各教育单位、实习教学单位和教师手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其数字化,收集、引进整合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等;从而形成一个学科体系完整、知识内容丰富、查询方便、运营机制有效、可共享、综合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其实质就是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软件投入产出效益、从管理到应用的虚拟共享。

三、整合建设保障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不仅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有形的建设;也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机制激励等,从思想认识、管理规范、人才培养等方面保障整合建设。

1.转变观念,调整机制

(1)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需要全院师生达成共识,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完成并发挥效益。无论是管理的决策、职能部门的建设实施,乃至师生的投入与充分利用,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首先,管理层的决策是整合建设实施的前提,只有学校管理层有实施的决心,并付诸于行动,才能使整合建设成为可能。其次,如果各职能部门在整合建设中,思想认识不到位,配合不到位,就可能影响整合建设的质量。再次,整合建设也需要我们全院师生的全力配合,有了师生的理解与支持,整合建设推动将更加顺利,整合建设投入产出效益及利用率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学校全局出发,以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利用率评价为导向,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及资源编制,实行整合建设过程监测机制,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运营体系,为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提供保障。

2.健全制度,规范建设

首先,为满足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达到“1+1>2”的效益,学校管理中心或信息中心应发挥主导作用,将所有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纳入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开发平台和标准;尤其是建设的标准化,是增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性、互换性、通用性和兼容性的关键。《教育资源建设中技术规范》详尽地规定了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中的一切技术细节,因此,管理部门应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并强化规范化标准的执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讲求实用,降低整合成本,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其次,建立“数据收割”、“信息资源库”内容审批制度,由信息采集部门、信息管理中心部门分级审批,层层负责,并由数据中心组织专人入库,确保“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库”中数据的安全、准确与更新,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培养,着力应用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为了使整合建设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必须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把德才兼备的网络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到整合建设中。有必要促使教师从思想上意识到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采取一定的评估和激励机制,让我们的教师主动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技能,主动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因为,教师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应用者,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设计者和推广者;只有他们具备了较高的信息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助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1+1>2”的效益。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任重道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有关其战略层面的规划、模式的构建,及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每个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成败的基础与关键。一旦信息化教育教学整合建设基础与保障机制构建完成后,战术层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方案、路径、措施与实施只需进一步探索研究便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徐福荫,王志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2011[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536.

[2]雷体南,金林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53.

[3]张飞.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徽文化旅游圈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9):114-116.

[4]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2.

[5]潘穗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7-9.

信息资源整合范文第15篇

一、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积极作用

1.优化有序的手段。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档案信息的数量不断扩大、内容日渐繁复,使其极易处于分散、无序状态,难以有效地满足社会利用“专题化”、“集成化”的要求。为此,对其进行资源整合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与最佳途径。通过资源整合,将零散无序的档案信息转化为优化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整体,一方面可促使档案管理活动向更加科学有效的目标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使档案信息资源获得“增值”平台,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从关注形式组织转至关注内容组织、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从而扩大档案信息服务的社会覆盖领域,更好地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

2.信息共享的前提。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与真实性,成为信息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而档案记录社会活动的广泛性,激发了现代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强烈利用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方式——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作为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改变了档案信息资源存在方式,突破了载体形式的限制与保存地域的束缚,使其传播途径得到极大扩展,信息量也由有限变为无限,信息状态由静态变为动态,从而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3.满足需求的基础。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丰富,载体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又因原始性与真实性特点而使其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资源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管理手段得到提升、服务渠道得到拓展,成为满足社会各方面不同利用需求的综合应用平台,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开展科学研究、指导工作、履行职能提供主要依据和参考,为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服务。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关注档案的形成与管理、适当提供利用服务成为档案部门的责任与任务。这种“自扫门前雪”的认识阻碍了资源整合。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扩大档案信息覆盖领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社会需求。但对于不同的档案部门来说,档案信息资源是有限的,如果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合作,“各自为政”,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就会成为空谈。由此,加强档案部门间的联系与合作理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

2.数字化建设有待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由于缺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地影响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在数字化过程中通常只是简单地进行转化档案载体形式与档案信息整序,而未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集中与整理;同时,也由于网络服务手段尚不够完善,利用者还无法通过简便易行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服务支持。可见,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滞后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3.相关的法规制度还有待完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信息整合过程中,需要强化规范管理。但目前与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进程。如资源整合过程中,对档案收集、鉴定等环节缺乏严格的规范与监督;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虽然得到了极大丰富,但也出现了网络侵权等问题,导致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易处于归属不明的混乱状态,制约了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进展。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从根本上改变档案部门“单打独斗”的现状,就必须加强档案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各级档案部门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馆藏特点、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注意同其他档案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掌握本地区或本系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整体情况。然后,根据交流与沟通后掌握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自身的不足与弱点,进行改善与调整,重新确立今后的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同时,各级档案部门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其他部门的合作方式,建立有档案部门特色的合作系统,使分布于不同地域却属于同一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改变档案信息条块分割、彼此隔离的状态,真正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达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