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

畜牧业现代化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篇

2015年畜牧业形势

关于2015 年的畜牧业形势,马有祥用“在平稳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这样一句话进行了概括。

在平稳中调整主要体现在:畜产品市场较为平稳,畜产品的供应有保障,价格波动大体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各种产品基本都处在赢利状态;质量安全平稳,各种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都很高;草原生态较为平稳,草原生态逐步好转。同时,畜产品结构、产业布局、规模结构的调整稳步推进,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2015 年,大约有500 万养殖散户退出养殖业, 全国养猪户减少到4000 万户以下。

在调整中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素质提高;产能增加;生产效率提高。产业化发展较为迅速,生猪、肉鸡过剩的产能去化成效明显,生产效率和畜禽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猪的出栏率、出栏体重、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的头数均有提高。2015 年生猪的出栏体重达到118 公斤,较去年增加0.5 公斤,全国猪肉产量增加35 万吨。能繁母猪平均提供的出栏仔猪为14.96 头。育肥猪的平均整群死亡率为1.23%,是历史上最低的数据。

关键词:现代化和可持续

马有祥表示,“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畜牧业同样如此。而且畜牧业要走在农业现代化的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任务很艰巨!回顾历史,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之前的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增产”;第二个阶段是2001 年~2015 年,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产量与质量并重”,在重视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质量的重视。展望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词是“现代化和可持续”。

但是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现代畜牧业与农民的关系渐行渐远,资本进入的多了,规模场多了,散户少了,这是发展的大趋势。需要强调的是,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中,不会落下农民,不会对农民存在“挤出”效应。相反,这是促进农民进一步致富增收的必由之路。二是当前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与种植业渐行渐远,规模场常年产生大量的粪污,种植业需要的肥料却有季节性限制,想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道路,需要通过新的组织形式和经济联系让农牧重新结合起来。

4个关注点

马有祥指出,“十三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的关注点有以下四个:

一是需求增长放缓的问题。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减速使得需求增长放缓,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肉蛋奶等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虽然“二孩”政策放开能增加一部分消费需求,但总体来说不容乐观。

二是环境约束的问题。目前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畜牧业对环境问题的负面影响较大,COD 排放量占全社会的45%,氮氧化物占25%,因此,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三是国际竞争的问题。一方面,自由贸易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的畜产品竞争力还不高,比如价格等。

四是生态效率的问题。目前,我国畜牧业整体的饲养水平、管理水平较低。比如,我国的生猪生产,一头能繁母猪仅能提供仔猪十几头,而欧美等国家,一头母猪能提供二十几头甚至三十头。

10项重点工作

马有祥介绍说,“十三五”期间,畜牧业的重点工作包括以下10项:

第一,积极推动粮改饲工作。调整实现“粮―经―饲”或“粮―经―饲―草”产业结构。力争“十三五”期间粮改饲工作覆盖全国500个县,实现2500万亩的饲用玉米种植。同时,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解决牛吃草的问题。

第二,粪污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国粪污共计38亿吨。“十三五”期间计划将粪污作成产业,将粪污利用率由目前的不到50%提高到70%以上,更多的支持和采取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

第三,秸秆饲料化利用。目前,我国8 亿吨秸秆中有2.2 亿吨实现了饲料化利用。“十三五”期间力争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比例由目前的27.5%提高到34%以上。

第四,规模化养殖。这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目前,在整个畜牧行业中,蛋鸡、肉鸡的规模养殖比例最高。2015 年,整个畜牧业的规模化率为39.6%,“十三五”期间要突破50%,力争实现6500家规模养殖场的目标。

第五,培育畜禽良种。尽管我国现有1.3万家良种场,但良种进口量仍然很大。同时,由于投资大、风险高,企业对于育种工作积极性不高。另外,目前我国良种科研生产水平不高,商业化程度低、缺乏良好的育种机制、育种基础性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畜禽良种的发展。“十三五”期间要加强联合育种。

第六,奶业发展问题。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养好牛、种好草、抓好奶”。首先,通过奶牛的良种化实现高产目标。其次,通过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扩大奶牛饲料产量。再其次,加强运输、监管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七,发展饲料工业。目前,我国饲料占粮食消费的40%,产量接近2 亿吨,饲料产业集聚度提升。“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饲料质量关,加强技术创新以及新型饲料研发。

第八,草原生态问题。“十三五”期间草原生态补奖将继续实施,经费投入增加,5 年内补偿资金预计投入共800亿元~900亿元,并将河北省张家口市及承德市纳入补奖体系中。同时,不断推进草原生态立法工作,如红线制度,审计制度,政策的实施等。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2篇

即按照不同畜禽在不同情况下,对各养分的不同需求量,喂给相应的全价饲料。所谓“全价”,就是各种养分齐全、各自数量得当、比例合理,适应不同畜种,不同时期的全价饲料。大家都知道,畜禽需要30多种养分,饲料中养分不全,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会使每个畜禽饲料利用率低,未能保证畜禽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饲养规模化,饲养规模化就是说从畜禽的养殖数量必须形成一定数量的规模,改变过去分散饲养从几头(只)到十几头(只)的旧观念的养殖方法,为适应现代化畜牧业就必须从几百头(只)到几千头(只),或者有条件的达到几万头(只)以上,这样能显著的提高生产率和饲料的利用率,使畜牧业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品种优良化

即普遍提高优良品种,广泛利用杂交优势。品种是畜禽生产性能主要的内在因素,优良的品种是高产、优质、低耗、早熟。对自然条件和社会需要适应性强的特点。如乳用牛品种中的黑白花奶牛产量最高,所以从世界及我国都是以这个品种为主,品种优良化的水平还要看杂交优势利用的广泛性。杂交的猪可提高增加10%~1四、%,提高饲料利用率8%~10%,杂种鸡可提高生产性能10%~20%。优良的品种是提高生产性能的直接因素,也是增加畜牧经济的根本保证。

三、畜禽健康化

即消灭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才能保证畜群群体健康,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否则,生产性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有的病还可以传染给人。畜禽健康化既是畜牧业安全生产的主要保证,又是保护人类健康所必需。因此,要实现畜禽健康化,必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检疫、食品安全体系,还要有各种各样安全、有效的疫苗、药物,安全的饲料,先进的防治和检疫监测的方法,才能使畜禽健康化发展。

四、繁殖高效化

即普遍提高畜禽繁殖率,引进式培育高性能的新品种。畜禽繁殖是畜牧业扩大再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加速优化优良品种的主要手段。繁殖率和生产率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所采取的人工授精和冷冻的普及充分的体现出安全高效有效的提高了种畜禽的利用率、繁殖高效化的水平。

五、环境控制化

即控制和调节畜禽所处的环境的各种因素,为其生长发育和生产创造适宜的优质条件。畜禽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影响较大。由于环境的不同,畜禽生长发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指,温度、湿度、风速、光照、噪音、尘埃和气体。环境控制化可采用人工机械化和自然环境化加以调节和改变,使畜禽生长发育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提高畜禽生产及性能。

六、养殖生产专业化

即以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大力提倡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方法,统一供畜、统一饲养、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生产加工,这样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节省人员开支,同时大大的减少畜禽发病率、死亡率。更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这种方法也是当前及今后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七、人员专业化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3篇

养殖方式的规模化,有效解决了生产效益问题。这次调研的几个养殖企业规模都比较大,通过规模经营,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据民兴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一年可以出栏生猪5万头。因为规模大,可以直接从大饲料厂以较低价格购进饲料,养一头猪省下150元的饲料钱,还可以节省兽药支出30元;养殖过程全程自动化,一个圈舍只需一名管理工人,降低了人工成本;加上猪肉的品质好,生猪的售价高于一般小型养殖场;猪粪还可以生产有机肥料,又增加一部分收入。所以,在猪价忽高忽低,散户和小型养殖场很难挣到钱、甚至亏本的情况下,民兴合作社的养猪效益一直比较高。

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有效解决了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凤祥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和加工环节大力推行标准化,全面构建起了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食品安全体系,打造出了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双保险”的高品质肉鸡制品。凤祥公司所需饲料全部由自己生产,不添加任何违禁物品,从源头上保证了肉鸡原料安全可靠;在养殖环节使用远程控制系统,使用的饲料、兽药都记录在案,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在加工环节严格执行检疫检测制度,确保出厂产品批批合格。经过20多年的发展,凤祥公司对欧盟、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始终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也是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等大型餐饮连锁机构、超市的一级战略供应商。

粪污利用的资源化,有效解决了养殖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走在润林牧业公司湖羊圈舍的过道里,虽然还有一点点“熟悉的味道”,但是羊的粪便都被圈舍下面的机械自动收走了,经过发酵、浆化、造粒,变成了上好的有机肥,深受种植农户喜欢,销路很好。民兴合作社对猪粪便的处理也实现了干湿分离,干的部分制成了有机肥,湿的部分提供给了周边的果农,没有随意排放,更没有造成面源污染。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4篇

旗最北端、老哈河南岸、科尔沁沙地

南部边缘地带,总土地面积57.6 万

亩,耕地面积3.1 万亩,草场27.6 万

亩,有林面积12.6 万亩,辖6 个嘎

查、21 个独贵龙,共852 户、4935 口

人,是敖汉旗唯一的以草地畜牧业为

主的蒙古族聚居区。长期以来,敖润

苏莫苏木畜牧业主要依靠天然草地,

经多年努力,全苏木畜牧业已经基

本具备了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

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

牧业特征,正在向高产、优质、高效

和稳定协调的方向发展,牧民普遍

树立了“建设养畜、科学养畜”的观

念,自觉地调整畜群结构,加快畜群

周转,提高牲畜出栏率,走上了质量

效益型畜牧业发展道路。全苏木现

拥有永久性棚圈1100 座,近10 万平

方米,机电井78 眼、筒井120 眼,各

类机动车1160 辆、农牧业机械980

台(套)。

“双权一制”促进了生产方式的

变革。草牧场“双权一制”的实施为

围栏封育、永久性棚圈建设、水利基

础设施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提

供了政策性保障;为农牧民调整牧

业经济结构、草牧场合理流动、发展

多种经营,创建“以牧为主、牧农结

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牧区经

济格局创造了条件。同时,极大地调

动了广大农牧民保护草原、建设草

原的积极性,使长期以来耗费大量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草原生态治理

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为牧民群众的

自觉行为。对草原牧区生态、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畜牧业经济是建成小康社会和

农牧民增收的关键。2013 年,全苏木

地区生产总值2.01 亿元,其中畜牧

业总产值1.66 亿元,占82.6%,农牧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 元,同比增

长22%。通过财政奖补和草原生态

建设项目,牧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苏木畜牧业正在从分散饲养、粗放经

营向规模饲养、集约经营转变。全苏

木已建成标准化养殖村(自然村)12

个,培育标准化养殖示范大户150

户,新建年存栏1000 只以上的肉羊

养殖场一处。成立了养羊、养牛和牧

机合作社12 个, 起到了影响周边牧

户的模范带头作用。

但制约敖润苏莫苏木发展的因

素也进一步凸显:生态环境脆弱、基

础设施建设薄弱、动物防疫体系不完

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农牧民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科技知识和经营

管理人才等,严重制约着现代畜牧业

的建设步伐。

敖润苏莫苏木根据当地实际,确

定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目标,发挥

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制定了“突出两

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发展布

局:以完善饲草料基地建设为重点,

实现传统草原放养畜牧业向放牧+

舍饲畜牧业转变;以发展标准化规

模化生产为重点,实现小规模传统

散养畜牧业向大规模大群体的现代

畜牧业转变。

实施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实

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敖润苏

莫苏木不同区域的生态状况,因地

制宜地实施好围封禁牧、退耕还草、

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等综合治理措

施,同时,建立稳定高产的人工饲草

料基地和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的节水

型饲料地,既提高了植物光能利用率

和物质转化率,又有效地解决了饲草

不平衡问题,同时减轻了天然草场的

压力。苏木提出,到2015 年完成草地

围封、划区轮牧2 万亩;建设紫花苜

蓿优质牧草种植基地2.6 万亩,建设

饲料地4.13万亩。3 年内,使全苏木

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3 万亩。

建立放牧+舍饲的养殖模式,

加快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了促进

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变,推进畜牧业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现生态改善、

农牧民增收和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结合苏木实际,苏木党委政府提出

建立“放牧+舍饲”的饲养模式,通

过划区轮牧、饲草料基地建设、舍饲

半舍饲三大生产环节,逐步实现冷

季舍饲与暖季利用天然草牧场放牧

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树立“饲草当粮

种、牛羊当猪养”的新观念,使苏木

成为全旗肉牛、肉羊的养殖基地,进

一步稳定发展农牧民经济收入的支

柱产业。从2013 年开始,依托扶贫

开发、库区移民、京津风沙源等项

目,每年新建标准化棚圈3 万平方

米,引进良种基础母牛1000 头,良种

基础母羊2000 只,良种优质种公羊

100 只;用3 年时间,新建标准化养

殖棚圈10 万平方米以上,户均标准

化棚圈达到70 平方米;新建青贮窖

6.5 万立方米,购置饲草料加工设备

500 台套;扶持养殖合作社建设可寄

养肉牛1000 头以上的“托牛所”,使

牛羊产业养殖户达到1265 户,占苏

木总户数的68%。到2015 年,专业育

肥牛出栏达到1.5 万头,专业育肥羊

出栏达到5 万只,实现产值1.9 亿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5篇

为深化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现结合全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机制为轨道,以利益联结为核心,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适度规模、标准养殖”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实现“四个”转变(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从追求数量到提质增效的转变;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努力实现由一家一户散养向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转变;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从个体发展到组织化生产的转变;重视污染防治,推进循环发展,努力实现从注重发展向发展与生态整体推进的转变),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二、发展目标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加260元。奶牛存栏达到7.5万头,年产鲜奶2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比上年增加10万头以上,肉兔出栏比上年增加150万只以上,肉鸡出栏比上年增加450万只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畜禽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立足全市实际,稳定发展生猪,重点发展奶牛,大力发展肉鸡肉兔,全面发展肉牛、肉羊、鸭鹅鸽等,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今年,重点发展林下养鸡,按照“龙头带动、订单生产、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发展原则,注重培育示范点,扩大辐射面,力争全年出栏林下养鸡1000万只。

(二)着力推进畜牧业提质增效。在畜禽品种改良、科学养殖、防疫治病、提升饲料品质、提高产仔率和存活率等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鼓励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发展观光畜牧业,着力在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上下功夫,切实把畜牧业的发展转变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让农民群众在养殖链上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着力推进畜牧业适度规模养殖。大力支持农户发展年出栏生猪50—500头、肉牛15—50头、肉羊50—300只、肉鸡5000—20000只、林下养鸡1000—5000只,存栏蛋鸡1000—5000只、存栏奶牛5—20头的适度规模养殖。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形成一大批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和养殖专业乡镇,不断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水平,全市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

(四)着力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的特点和生长发育阶段要求,严格执行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建立和完善饲养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扎实推进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进养殖基础设施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化,做到树立一个示范场,带动一片场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结合产业特点,创新联结机制,通过协会、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与龙头企业联结,走市场化生产联结的路子,把畜牧业产、供、销各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切实解决农户在养殖链上的弱势地位,实现养殖业生产关系的再造。

(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带动能力强、带动范围广、带动实效好的龙头企业和业主,使每个畜(禽)品种都有1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以金锣、新希望、玉泉、碧海等生猪加工企业为龙头,深化技改,不断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稳定生猪生产,推进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蒙牛、新希望、菊乐等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自建、参股、借支、垫支和托管等方式,建设可控奶源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继续培育壮大温氏、强发、永祥等肉鸡龙头企业,增强幅射能力,促进肉鸡集约养殖和林下养鸡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九升等肉兔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使全市肉兔产业有一个更大发展。

(六)着力推进畜禽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组建的互专业合作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严格审批登记,严格清理规范专业合作社,防止由龙头企业(业主)主导操纵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不代表农民利益的做法,防止为套取财政资金补助而成立“空壳合作社”、“挂牌合作社”、“翻牌合作社”,以规范促进发展。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发挥专业合作社连龙头、接市场、带农户的作用,着力建构紧密的利益风险机制和产销联系机制,促进各主体利益共享、合作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七)着力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紧紧围绕畜牧产业链招商,承接畜牧产业转移,推进畜牧业项目建设。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创造优良发展软环境,促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畜牧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全年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设面积达60万平方米。

(八)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坚持防疫优先原则,按照“应免尽免、监测监管、综合防控、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畜禽应免密度达100%,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稳定控制。进一步推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和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情应急管理与应急演练工作。强化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及防控技术的培训普及,实现重大动物疫病的依法防控、科学防控和群防群控。做好人畜共患病综合防控,认真开展狂犬病防制、动物血防和奶牛“两病”监测、净化工作,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积极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认证工作,不断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6篇

1、缺乏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与行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社会化服务业一直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效率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和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很难形成有效的服务手段与服务范围。服务范围常常仅限于统一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等几个方面,满足不了畜牧业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需要。

2、服务组织分散,服务功能有待提高

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领域里的各项服务,畜牧业生产领域组织化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服务方向选择上,比较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服务才是核心内容;在组织结构上,技术、物资、供销等服务部门基本是沿着计划经济时各自独立的系统与畜牧生产领域发生联系,缺乏同其他服务组织的联系和为农民服务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服务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

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偏低

一方面,高技能性人才比重太低,另一方面,畜牧兽医工作者大都只限于单一诊疗、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而忽视畜牧业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工作。

4、流通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国有商业、供销、外贸部门在畜产品流通中地位弱化,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畜产品流通主渠道还没有成长起来,没有形成主流。另一方面缺乏联络省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更没有连接国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

二、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1、加快推进畜禽繁育体系建设

应清醒地认识到畜禽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兼顾宝塔式种畜禽繁育结构体系、人工授精体系、支撑及组织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祖代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体系的要求,建立层次分明、衔接紧密、比例合理的结构关系,特别要加强祖代(纯种)场的管理,严格审批。深入研究良种繁育体系的现代化管理、生产工艺、繁育新技术、质量监测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财政扶持和金融机构贷款政策,将祖代场场内性能测定、扩繁制种场良种引进、人工授精站良种补贴、商品场标准化圈舍改造作为投入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祖代场、扩繁制种场、人工授精站等建设标准,明确其业务范围和职责要求,加强种畜禽质量检验监督,保证供种质量。积极支持种畜禽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良种登记项目的实施,努力推广选育新技术。

2、全面推进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准确把握疫病防治机构的职责职能。要加快推进监测预警机制建设,着力提高疫情监测能力、分析评估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测报体系工作能力。要加快开展省级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各级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实验室能力建设。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和兽医信息化建设。

3、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要引导、鼓励并推动龙头企业一边发展精深加工,增强竞争力和带动力,一边参与基地建设,尤其是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更要参与到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中,建立优质安全稳定的出口备案小区。要强化合作组织的机制创新,特别是功能创新。不断深化完善,促进其提升发展。在“龙头企业+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农户”的发展模式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联结功能;在“六方合作+保险”机制运转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促进各方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中,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推进畜牧业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在化解市场风险时,要强化专业合作社的载体功能,增强畜牧产业化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4、树立全新市场观念

搞活畜产品流通,发展市场畜牧业,是关系到农民致富、农村经济繁荣的一件大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新阶段,要在指导思想、生产安排、畜产品促销等方面做出相应转变,用新观念认识市场。要优化畜禽产品结构、畜牧业内部结构和畜牧产业结构,凭新结构适应市场。要积极参与市场开发与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经常性地开展跟踪调查,以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出色的营销措施开拓市场。要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物资的综合利用率,获取更大效益。

5、加强畜牧经济信息网络

建设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长期以来制约着四川省畜牧业的发展。四川作为西部畜牧业大省,应狠抓省、市、县、乡(镇)、村五级畜牧信息机构建设,构建全省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主体网络。搭建互联网络、农民热线、政府决策“三个平台”,提高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畜牧经济综合数据分析、畜牧电子政务、畜产品价格动态监测、畜牧专家咨询、畜牧地理信息、重大疫(病)情预警监测和畜牧应急情况指挥和畜牧电子商务等“七个系统”,强力推进四川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建设步伐,整合畜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构建西部地区多层次、全方位的畜牧经济信息化体系,大力提高畜牧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6、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

(1)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在省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年度专项计划,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重视信贷支持。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尽可能降低服务组织的建设成本。4.6.3增加基建投资,增加直接用于服务体系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多元化投资兴办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等多种投资主体创办服务组织,合理吸收和运用社会资金。

7、强化科技培训和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深化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优化各级畜牧科技资源的配置,稳定和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

(1)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将畜牧技术推广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调动畜牧兽医人员从事科技推广的积极性。

(2)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围绕项目产业的需要开展培训,采取省、市、县、乡技术骨干逐级重点培训与“走村进户”战略相结合,切实解决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科学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让养殖户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8、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入

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方式,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各级政府要将公益人员纳入全额事业编制,工资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村级防疫员除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外,县、乡、村还要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对治疗、繁育等服务项目,在予以必要扶持指导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生产一线,采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办法,把科技直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9、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7篇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内容。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现代养殖意识,以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1.树立产业化理念,谋划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推行产业化经营是实现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途径。洮北区是国家确定的半农半牧区,饲草饲料资源丰富,畜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农民增收的最大产业空间,应充分利用全区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洮北区畜牧业发展,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全力推进传统畜牧业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发展格局。要把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分散养殖、家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生产的转变,逐步淘汰分散饲养、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以养殖小区、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为载体,推行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建示范典型,引领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2.规范养殖行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养殖场(小区)建设中,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及标准化养殖“六化”要求,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规范养殖场区布局。制定养殖场规范化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强化生产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畜禽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的使用,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严防违禁添加物质进入养殖环节。

3.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

在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要积极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要围绕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巩固龙头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在壮大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扶持和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与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发、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壮大集体力量,抵御抗风险能力,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参与畜产品流通,以信息化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4.治理养殖污染,完善标准化规模养殖

畜禽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以及孽生的病原微生物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危害人、畜健康,畜禽养殖污染是社会的一大公害。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主要推行下列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农牧结合模式。养殖场(小区)建设要考虑周边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利用,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利用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是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有效方法,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而且沼渣可以直接肥田,沼液还可以用来养鱼,形成养殖与种植、渔业紧密结合的物质循环生态模式。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四是微生态养殖模式。利用锯末、秸秆等原料作为垫料,添加微生态制剂制作发酵床,在发酵床上养猪,微生态有益菌将猪床上的粪便降解,使猪舍免清粪,免水冲洗,猪场没有粪尿排出,也没有冲圈产生的污水,养殖环境无臭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清洁、环保、生态养殖的目的。

5.实施科技兴牧,支撑标准化规模养殖

牧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科技兴牧,加大畜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创新技术推广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使畜禽养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引导养殖户加大科技投入,应用先进技术,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推广冷配技术,满足畜牧业发展对良种的需求,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能力和水平,搞好疫情监测预警,扎实开展计划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严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8篇

P键词:畜牧养殖;现代化;标准化;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2-0021-01

畜牧养殖业是中国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畜牧养殖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化与标准化,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与竞争能力,同时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投入充足的资金是开展畜牧养殖现代化的有力保障[1]。

1 畜牧养殖现代化的重要性

1.1 提高经济效益

畜牧养殖向现代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畜牧养殖所需要的饲草,畜牧现代化大大提高了对饲草原料的利用,促进了饲草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农业产品的生产,并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部分地区还可以响应国家政策,合理地进行退耕还林,并经过畜牧业的转化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并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1.2 满足市场需求

畜牧养殖的现代化发展能扩大畜牧养殖品种,推动畜牧养殖的规模化,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养殖适合该地区的品种,以先进设备进行机械化管理,完善废物排放管理措施,使畜牧养殖更规范化。

1.3 提高畜牧产品质量

较传统养殖,现代化畜牧养殖更注重绿色、安全。现代化养殖使用优质绿色饲料,保证肉质。同时合理控制兽药的使用,应用科学的兽医技术并建立疾病预防治疗网络体系,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预防监督,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管理,保证畜牧产品的安全,不危机人类的健康。

2 现代化畜牧养殖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养殖人员文化水平低

大多数养殖人员没有学过全面的有关养殖方面的知识,没有接触过高科技产品。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会导致对养殖技术理解不透彻,为现代化畜牧养殖带来许多困扰。在推广养殖技术时会出现纰漏,而且许多养殖技术需要使用高科技并要当面示范。知识水平的有限,会导致科学的养殖技术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反而会阻碍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发展。

2.2 资金不充足

许多地区对现代化畜牧养殖的不重视,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畜牧养殖向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和网络设施,资金不足会使设备置办不齐全或安全质量差,使现代化养殖受到阻碍。资金不足使得很多技术管理及养殖人员不能得到专业的培训,相关知识有限。同时,雇佣的员工素质低,阻碍了畜牧业向前发展的步伐。

2.3 畜牧养殖管理系统不完善

畜牧业正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但管理方面并不完善,因此要构建完整的信息管理体系,应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建立畜牧养殖信息资源系统,将信息储存在系统中并以准确、真实的状态显示,让消费者时时可以看到准确有效的信息[3]。同时,还可以用这些数据进行预测,避免盲目养殖,确保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3 促进现代化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途径

3.1 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与指导

以现代化养殖技术为基础,加强畜牧养殖建设、管理体系及技术的推广与指导,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技术人员的专业性,确保他们能为畜牧养殖提供更专业的现代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在推广技术时,推广人员要以身作则,以实际操作来帮助养殖户记忆理解。

3.2 推进养殖标准化

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标准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可以大大提高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品质,促进畜牧业的改造,使之紧跟社会现代化的步伐。以标准化的方式养殖,在提高养殖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及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 加强兽药的使用与管理

要严格建立兽药的使用制度,加强对兽药的监管,严禁使用非法的生物药品及非法倒卖兽用制品,在购买时要查清药物的生产来源及日期,提高兽药的质量水平,确保其安全可靠。同时,在给动物注射时要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兽药。

4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畜牧养殖理念越来越重要。畜牧业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规范化与标准化,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与竞争能力,同时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投入资金的充足是进行畜牧养殖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最终实现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建刚,成 荣.试述畜牧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J].饲料广角,2009(3):23-25.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9篇

畜牧业逐步取代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主导地位,是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今天,世界发达国家的畜牧业产值都超过了种植业,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主导。像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畜牧业已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澳大利亚、丹麦和荷兰则高达80%―90%。在这些国家,发达的畜牧业支撑着食品工业,拉动着饲料、兽药、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及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一条完整地现代化农业经济产业链。

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未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对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持续增加。以牛奶为例,1993年我国的消费总量为521万吨,到2003年增加到1746万吨,人均消费量也从4.4公斤增加到13.5公斤,10年间分别增长了3.3倍和3.1倍。国外农业发展进程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使种植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

近年来,黑龙江农村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新路子,提出了“做大做强畜牧业”,实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战略。2003年全省畜牧业增长了15.3%,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畜牧业完成总产值294亿元,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5.2%,农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55元,占农民人均增收的43%。

二、以乳业为主导的畜产品加工业推动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和气候条件都适合畜牧业发展,有753万公顷草地,又地处世界玉米带和奶牛饲养带(北纬43―48度),饲养奶牛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十大重点牧区之一,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自然环境。同时每年还有180亿公斤商品粮可用于牲畜“过腹增值”,为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乳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03年黑龙江鲜奶产量达到3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居全国首位。作为国内奶源主基地,黑龙江吸引了雀巢、伊利、蒙牛、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乳品企业落户松嫩平原寻求发展,原有乳品企业经过重组、并购提高了集约度,扩大了生产规模。目前,投资黑龙江农业,开发黑龙江乳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的热点。乳品企业推动黑龙江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为“四高二强”:

一是投资起点高,生产规模大。乳品加工企业进入黑龙江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投入建设基地,投资规模都在亿元以上。北亚集团投资19.7亿元,在大庆建设的北亚乳业公司拥有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工厂,年处理鲜奶达50万吨;双城雀巢先后经三次改造扩建,总投资已达6亿元,日处理鲜奶能力已由最初的150吨增加到530吨;伊利集团在黑龙江开发乳业已整体投资达8亿元;中日合资兴办的森永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在哈尔滨建厂开发乳业。目前全省乳品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已达9300吨。

二是科技含量高,品牌名气大。雀巢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在世界各地设有20个食品和营养品技术研发中心,双城雀巢依托集团总公司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强大的技术支持,生产的奶粉系列产品多达十几种;伊利集团在杜蒙县建成的现代奶粉生产基地,按照GMP药物生产环境标准设计,采用全封闭生产工艺流程,实现了从原料到产品的全程无菌化生产,打破了国内高档奶粉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北亚乳业公司同美国蓝多湖乳业公司合资在建的年产一万吨奶酪生产线,采用了美国设备技术和品牌。这些乳品加工企业都是依靠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完善的市场服务网络和强大的资金实力进入农业,站在市场前沿,不断开发出系列新产品,引领消费潮流。在国家公布的乳品行业8个“中国名牌”产品中,黑龙江本省三个品牌榜上有名,占1/3强,还有三个产品被评为国内知名品牌。

三是管理水平高,发展机制新。在黑龙江开发乳品的企业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市公司多,像伊利、北亚、蒙牛、光明等一批乳品企业都是国内上市的知名公司,飞鹤乳业更是一家由国有转为民营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内第一家乳品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着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生产上从鲜奶自动榨取、密封运输到乳品加工,全部实行标准化作业;在经营管理和资金运做上程序规范,定期向证监部门和社会公布公司财务报告,接受监督和检查。

四是资源转化率高,贡献份额大。双城雀巢公司经过三次扩产改造,带动双城市奶牛饲养从最初的5万头发展到16.3万头,年转化玉米5亿斤,转化玉米秸秆75万亩。形成了以乳业加工带养殖,养殖带转化,养殖、转化促乳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使双城市农业走上了大玉米―大奶牛―品为结构的产业化发展格局。2003年公司上缴税金2.7亿元,占双城市财政收入的58%,相当于黑龙江省两个中等县(市)的全年财政收入。为了加快全省畜牧业的发展,2003年全省种植青贮玉米和饲料作物440万亩,仅奶牛吃青贮玉米饲料多产奶一项,农民每亩地就能增收100元。杜蒙县2003年仅种植青贮玉米作物就使农民直接增收3000万元。以乳业为主导的畜牧业大发展,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2003年全省粮、经、饲比重由上年的73.1:23.9:3调整到72.5:24.3:3.2。

五是带动能力强,农民受益大。乳品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对周围农村奶牛饲养业带动面广、农民受益大。乳品企业带动周围奶牛饲养业少则是几个乡、十几个村,多则是整个县。大庆市的几家乳品企业就带起了万头奶牛乡5个,千头奶牛村21个,带动全市奶牛饲养达20多万头。杜蒙县与伊利集团组建股份公司后,投资2.8亿元兴建了目前亚洲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高档奶粉生产基地,在全县建设了63个自动榨奶站,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全县奶牛存栏就由2.7万头发展到9万头,年均以82%的速度增长。在仅有193户,817口人的克尔台乡克尔台屯,全屯奶牛存栏达1021头,平均每户有5.3头。2003年该屯交售鲜奶2300吨,实现收入370万元,户均收入19000元,人均收入超过4500元,使农民迅速脱贫致富,有30户农民搬进了自己掏钱建起的楼房。在乳业发展较早的双城市,2003年全市奶牛饲养户奶资收入达6亿元,饲养奶牛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

六是产业辐射力强,吸纳劳动力数量大。黑龙江乳品业的大发展带动了草原改良、牧草种植、饲料加工业、包装印刷、物流和服务等诸多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庆市近两年新增草业公司、青贮公司、饲料公司和包装公司16家,2003年仅牧草、饲料业产值达到4.6亿元。2003年在全省畜牧业的带动下,饲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改良“三化”(荒漠化、盐碱化、退化)草地面积200万亩,增产牧草10万吨;过腹转化粮食达95亿公斤,相当于全省商品粮的一半;带动相关产业创产值近400亿元。

乳品加工业、奶牛饲养以及牵动的相关产业又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全省已吸纳了剩余劳动力30万人,占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6.7%,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

三、乳品企业进入农业给政府提出的紧迫任务

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引入新的技术、知识、资本等生产要素。没有外部生产要素的大量进入,就不会有农业的突破和飞跃。从目前看,发展现代农业,靠国家投入有限,靠银行贷款只能解燃眉之急,靠农业自我积累速度又太慢。当前,以乳品加工为先导的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开发农业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议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作为解决农业投入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件大事来抓好抓实。

第一,要把乳品企业进入农业作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做出的战略大举措,其核心内容就是改革城乡不平等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打破城乡分割,实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城带乡使城市和农村优势互补,各扬其长。以城带乡怎么带?除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外,主要是充分发挥城市在资本、人才、科技和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靠行政拴对子的办法不行,靠一般的号召搞科技、资本、人才下乡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促进更多的畜牧加工企业和资本进入农业、农村。

第二,要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吸引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有机结合起来。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是市场经济行为,但是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区域优势出发,搞好生产力布局规划,有目的地引进一批畜牧加工企业。政府要引导资金重点向农业上投放,扶持畜牧加工企业开发农业。第三,要把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的关键环节。市场经济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济发展环境的竞争,哪里环境适宜资本增值和人才创业,资本和人才就流向哪里。省政府应尽早拿出鼓励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各县(市)也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吸引畜牧加工企业开发农业的具体措施,鼓励、吸引畜牧加工企业进入农业。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0篇

1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新高度,畜产品供给实现由紧平衡向基本平衡的状态转变,市场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

(1)畜牧业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一是畜牧业成为千亿元产值的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在第一、二产业44个行业中产值居第四位;二是在大农业中畜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生猪产值达到609亿元,在大宗农产品中排名第一;三是优势产品在全国的地位不断巩固和上升。生猪出栏由第9位上升到第5位,禽蛋、肉禽(包括水禽)也进入第一方阵,草食畜牧业发展迅速;四是蜂产品出口连续10年全国第一,禽蛋出口连续5年全国第一,供港禽蛋长期占据“半壁江山”。

(2)畜产品供给能力更加增强。“十一五”末,全省人均占有肉类78kg,比2005年增加21kg,增长36%;人均占有禽蛋由2005年的20kg增加到27kg,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畜产品供给能力从三个方面得到了保障:一是“鄂猪行天下”,建立了100多个种畜禽场,有强大的种质资源作保障;二是建成了25个部级生猪调出大县和31个省级畜牧大县,有强大的生产基地作后盾;三是建成了112个数据采集点,及时收集整理信息,有效预警、调控和引导生产。

(3)畜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十一五”期间,主要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稳步发展,全省出栏生猪达4 000万头以上(据省统计局分县市汇总数预计为4 441万头),比“十五”末增长32.8%;蛋禽产业跨越式发展,禽蛋产量达到163万t,比“十五”末增长34.5%;肉禽产业实现突破性增长,肉禽出笼6.07亿只,比“十五”末增长63.8%;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牛、羊出栏分别为140万头和550万只,比“十五”末分别增长21.2%和44.3%。“十一五”期间,禽肉和牛羊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上升4.9个百分点。全省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2畜牧业发展方式跨入新阶段,畜禽产业实现了由农业副业向现代农业排头兵的地位转变,生产方式日趋合理

(1)规模化饲养突飞猛进,规模养殖比率快速提升。2005年以来,我省坚持抓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和优势畜禽产业片带布局,同时利用国家和省各种惠牧政策,积极引导养殖小区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现代畜禽养殖场,大幅度提高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439个标准化省级万头猪场,数量在全国居第一位;共建各类养殖小区

11 060个。建成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11 083个,出笼万只以上的肉鸡场6 088个,存笼万只以上的蛋鸡场2 933个,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3倍和9倍。2010年,全省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8%、82%和88%,大宗畜禽品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生产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我们积极鼓励、引导养殖小区向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粪污无害化、效益最大化转变,实现了传统分散无序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过渡。同时,我们积极创新、试验和推广了适合农户的家庭式规模养殖模式,将标准化生产方式首次引入到农户养殖生产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户家庭式养殖的标准化。以生猪“150”为代表的养殖模式,经受住了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考验,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得到了农业部的高度肯定。“十一五”末,全省建成各种标准化模式58 959栋,其中生猪“150”模式14 583栋、蛋鸡“153”模式6 100栋、养羊“1235”模式10 490栋、肉牛“165”模式2 786栋。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率达到30%以上。

(3)集约化发展特征明显,要素聚集程度日益密集。“十一五”时期,大量社会资本在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下瞄准畜牧业,纷纷投入到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行业,带来了畜牧产业各种要素的快速聚集,畜牧业出现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土地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特征,在大农业中十分耀眼。畜禽养殖场已经从过去低成本“窝棚式”养殖蜕变成为具有科技化、设施化、自动化的现代化养殖建筑,较之于其他行业,受土地、气候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土地产出率、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如生猪“150”模式占地不到1/3亩,产出高达50万元;规模养猪场的667m2土地产出也在20万元以上。由于畜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和产出效率提升,“十一五”期间畜牧业汇集吸纳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元,拉动建材、机电、运输等消费超过2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

(4)专业化生产分工加速,农民靠专业养殖增收能力增加。“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生产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分工不断向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渗透、延伸和拓展。一部分有养殖技能、加工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农民走上专业从事畜牧相关行业的道路,实现了畜禽养殖从农业副业向谋生、增收、致富的主业转变。畜牧业内部分工日趋合理,使得带动农民增收的途径呈现多元化格局。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带动农民专门从事养殖增收致富;二是畜牧专业合作社实行“四提供一回收”等经营方式,带动农民专门从事养殖、运输、营销、服务等门路实现增收致富;三是家庭式标准化规模养殖,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四是畜牧养殖、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吸纳农民就业,使农民依靠工资收入增收致富。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有

1 000万左右的农民从事畜牧业,有100万农户靠专门从事畜禽养殖实现了增收致富。“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达720元,比“十五”末增加197元,增长38%。

(5)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畜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努力践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个一批”战略,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引进了一批全国知名龙头企业。我省引进了中粮集团、正大集团、温氏集团、六和集团、新希望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宝迪集团、伊利集团、蒙牛集团等知名企业来鄂投资。全省现有畜牧龙头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1亿元42家,过5亿元12家,过10亿元的6家;年加工肉类240万t、禽蛋136万t、奶类29万t。二是培植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和品牌。湖北神丹、汉口精武、湖北思乐、湖北同星、宜城襄大等本土企业和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在连接农户、发展养殖和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畜禽产品的加工能力快速提高。全省生猪加工能力已超过2 000万头,肉鸡加工能力近3亿只,水禽加工能力超过2亿只,生鲜乳加工能力超过150万t。四是实施了一批重点工程。中粮集团“5113健康养殖”工程、汉口精武“亿只鸭”工程、湖北同星“亿只鸡”工程等取得长足进展,启动了打造湖北生猪本土第一品牌活动,全省禽蛋产业再造百万吨和肉鸡产业倍增计划开始实施。五是规范了一批投入品企业。2006年以来,我省实施兽药GMP“零点行动”,清理、整顿、规范并建成兽药GMP企业39家,2010年实现产值18.5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倍;建成饲料企业360家,生产工业饲料496万t,产值153亿元,53家饲料企业成为部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六是组建了一批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十一五”期间,畜牧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目前已成立各类畜禽养殖合作经济组织1 500多个。

3动物卫生工作开创了新格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现了由临时被动应急向长期主动可控的机制转变,确保了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有效控制

(1)创新防疫工作理念,强化基础免疫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要求,树立常年防疫、常抓不懈的理念,认真落实“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措施,建立完善了“月月定时补针、巡回补针、补栏申报补针”三项免疫补针制度,确保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2)完善防疫工作制度,建立防疫长效机制。我省在防控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了疫情监测、检疫监管、疫情报告、检查督办、工作报告和联防联控等制度,规范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下,全省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羊痘、鸡新城疫四类重大动物疫病保持了零报告记录,实现了稳定控制;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现了有效控制。

同时,我们还按照省政府要求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量化考核和全省综合考核,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配合,主管部门实施”的良好工作格局。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控综合能力。“十一五”期间,全省全面开展了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动物疫情测报站、乡镇 兽医站基础设施、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冷链体系等项目建设,形成了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以11个疫情测报站为骨干、以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依托的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及疫情测报体系;以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为龙头、以市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基础、以动物防疫公路监督检查站为关口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同时,还建设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疫苗冷链体系。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系的不断完善使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筑牢防控工作保障。通过改革,全省建立了2 300余人的派驻乡镇防检监督员队伍和1.5万多人的村组防疫员队伍。同时,为调动广大兽医工作人员防疫治病的工作热情,切实解决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窘况,各地克服重重困难,使全省82%的乡镇兽医从业人员参加社保,并为一线从业人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五年来,各地努力构建“以钱养事”新机制,村组防疫员待遇逐年提高。2010年各地解决1.57万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人均达1.14万元,在全国少有。同时,县级财政按照每农户不低于2元落实预算,较好地解决了疫情监测和免疫耗材费用问题。

为与国际接轨,实行职业准入,我省认真、周密地组织了首次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省考试有效3 835人,1 002人取得执业资格。恩施市72岁考生田某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沙市区考生黄某取得363分,成绩全国第一。

(5)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十一五”期间,我省修订了《湖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定了《湖北省重大动物疫情处置程序(试行)》;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办公室组建了15人突击队和10人专家组;全省共组建了1 500人的应急队伍,还建立了后备梯队。2010年,我局首次承办了全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农业部给予了很高评价;多次开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并参加了全省应急综合演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单位”。

4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突破,畜禽产品质量监管实现了由无人无序向主动全程的方式转变,总体安全水平稳定可控

(1)建立养殖档案,规范生产行为。为了加强畜禽养殖场(小区)、户的管理,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户和种畜、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建立养殖档案,确保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

(2)建立监管体系,开展质量监测。一是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省局和十堰、荆州等6个市州,以及丹江口等9个市县区设立了畜产品安全监督机构;天门、夷陵区等40个市县明确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二是检测体系逐步建立。部、省、市、县四级检测机构相继建立,从以往的部里抽检、省里被检转变为部、省、市、县四级全面的抽检、自检体系,检测的密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情况掌控更加全面和准确。三是监管手段不断完善。既有专项整治又有例行检查,既有拉网式抽查又有快速检测。2010年全省快速抽检猪尿、猪肝11万批次,合格率在98%以上;农业部4次对武汉、宜昌、黄冈等地进行的例行监测和1次对汉川的拉网式突击检测,抽检合格率都达到100%。

(3)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我省清理整顿、规范了奶站布局,建成44个收购站,连同53辆专用运输车发放了许可证;建立了生鲜乳生产统计制度和质量监测制度,保证了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生鲜乳的抽检合格率达100%。

(4)组织“三品一标”认证,实行企业自我约束。从2003年开展认证工作以来,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畜产品739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产地793个,绿色食品134个,全省“三品”认证产品占畜产品总量30%以上。2010年,郧西马头山羊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京山华源王浆和蜂蜜、神农架康俊蜂蜜获有机食品认证。

(5)强化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了“省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办公室”牌子,建立了省级综合执法工作机构;各地积极响应,荆州、监利等60%的市县开展了综合执法,组织了形式多样的集中整治行动,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5畜牧兽医系统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畜牧产业发展实现了由缺钱缺物缺人向机构队伍投入逐步完善的体制转变,发展总体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

(1)政策扶持前所未有,现代畜牧业发展日趋受重视。“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出台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其间,国家出台了《畜牧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等9部畜牧业法律法规,省政府和农业部出台配套规章29部,行政执法项目195项。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我省依法治牧、依法行政提供了坚强后盾。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七个1号文件不断要求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省政府配套出台了20多个文件加以落实,特别是2010年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再次明确了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2)改革力度前所未有,新的畜牧兽医体制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是我省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时期,其中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我省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的主旋律。我省畜牧兽医机构和管理队伍在历次改革中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不断得到加强。

各地积极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通过内设机构的调整与整合,省、市、县三级建立了以畜牧兽医局为行政管理、以动物卫生监督所为执法监督、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畜牧技术推广站为技术支撑的新型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到“十一五”末,全省已有14个市(州)、72个县(市、区)完成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

(3)投入额度前所未有,“四大转变”构成投入新机制。“十一五”期间,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投入范围不断扩大,投入方式更加多元。

在投入力度上,“十一五”期间,中央及省投入畜牧业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及财政专项资金3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了近十倍,实现了从“九五”期间每年千万元级投入,到“十五”期间每年亿元级投入,再到“十一五”期间每年十亿元级投入的大手笔。

在投入范围上,“十一五”期间,中央及省投入涉及良种工程、动物防疫、标准化养殖、农业血防综合治理、草地保护和建设等方面,实现了从“九五”期间支持国有单位,到“十五”期间支持畜牧业生产发展,再到“十一五”期间支持现代畜牧业全面发展的大变迁。

在投入方式上,“十一五”期间,中央及省投入涉及基本建设、补助性投资、工作经费及补贴补助、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实现了从“九五”期间财政拨款,到“十五”期间政策性投资,再到“十一五”期间直接投资、转移支付,保险、信贷、上市融资等金融手段全面扶持、公共财政全方位支持的大飞跃。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1篇

韩长赋强调,各级农牧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抓住难得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率先取得新突破,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韩长赋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取得了巨大成就。畜牧业大发展,彻底扭转了肉蛋奶短缺的局面,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渠道,闯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路子。各级农牧部门要认识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促进农牧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强农村牧区生态文明建设,都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韩长赋强调,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要按照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部署,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以建设现代畜牧强国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建立以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力争到“十三五”末,规模养殖真正成为畜牧业生产主导力量;畜牧业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以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不断巩固。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东部沿海地区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中西部畜牧业主产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北方牧区、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带、南方草山草地等地区加快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加强畜牧业产能建设,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强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

韩长赋强调,要突出抓好草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牛羊肉生产,牵住母畜扩繁这个牛鼻子,培育好养殖大县这支主力军,加快实施南方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发挥好试验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二是大力振兴中国奶业,抓好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塑造中国奶业信誉和形象,稳定发展数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品牌。三是挖掘饲草料资源潜力,统筹考虑天然草原适度利用、人工种草、秸秆饲料化等措施,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四是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五是切实做好草原这篇大文章,加快草原确权承包登记,实施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强化草原监理,把每一寸草原切实建设保护好。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防疫体系;管理系统;技术创新

畜牧养殖业是传统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农业经济来讲,畜牧业作为衔接产业,对农业经济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能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畜牧养殖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畜牧养殖的指标和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有效的融合现代化和畜牧业资源,促使畜牧养殖向安全、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发展,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1现代化畜牧养殖的必要性

基础薄弱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虽然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他行业的资金争相投入畜牧产业,但是跟其他产业相比,力度仍然不足,缺乏资金支持,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1]。在畜牧产业发展进程中,发展理念落后致使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往往将生产目标定位在增加养殖数量上,缺乏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思想理念,没有有效的将现代化的先进科学技术融入到畜牧业生产中,导致畜牧养殖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致使畜禽产量缺乏市场竞争力、产量低、质量差;又由于缺少有力的经济支撑,畜牧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落后,影响畜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除此之外,畜牧养殖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我国的畜牧养殖主体一直是生猪,牛、羊等市场需求量大的畜牧品种占据很少的市场份额,浪费了市场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养殖产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有效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业。畜牧养殖现代化是在传统的养殖模式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化的元素,以现代化的理念、科学技术、管理设施为主导,来武装经营传统畜牧养殖,使沿着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商品市场化的方向发展[2]。从而有效促使畜牧养殖管理科学化、营销体系健全化,完成实现高产高效、质量安全、优质生态的产业结构。因此,现代化的畜牧养殖以能有效提升农民收益、提升畜牧经济为首要目标,把“转变传统模式、促进畜牧养殖现代化、提升畜牧经济”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疫病防控、良种繁育、产业化经营模式、保障饲料供应、养殖技术服务和支撑等体系,有效实现畜牧养殖优良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

2现代化畜牧养殖

2.1迎合市场需求,推动畜牧养殖规模化

发展现代化畜牧养殖,必须要丰富畜牧养殖的品种,迎合市场的需求,提升畜牧养殖经济收益,促使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依据实际区域环境,现代化畜牧养殖最初阶段以养殖小区为发展主体,建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小区,适当引进肉羊、肉牛等丰富养殖品种,对养殖小区科学、合理布局,建设全封闭、标准化圈舍,引用先进畜禽养殖设备实现温度、饲喂、采光、湿度自动调控,配备粪便排放设备,有效实现畜牧养殖规范化管理[3]。另外,引进优质高产种植品种,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饲草和畜牧粮食生产,确保饲草料的充足供给,有效缓解草畜自然之间矛盾。有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完善现代化畜牧养殖疫病治疗防御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站,加强动物防疫站畜产品检测和疫情监测工作,提升畜禽产品和动物疫病监测能力,提升基层防疫站疫病诊治、疫病防疫、品种改良、疫情监测能力,增强防控建设,加快现代化畜牧养殖发展步伐。

2.2完善畜牧养殖管理系统

加快畜牧养殖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建立完善针对畜牧养殖的信息系统,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中,有效建立信息资源库,在资源库内动态显示畜产品市场价格、饲料、畜禽存栏量、肉产量、畜禽出栏量、销售情况等信息,建立信息真实、有效、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提供畜牧养殖有效信息,为畜牧养殖生产决策、市场预测提供数据参考,避免盲目决策或是贻误商机,有效提高畜牧养殖经济收益。

2.3加强技术指导,增强技术创新

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畜牧养殖的有效运用是发展现代化养殖的核心理念,现代化管理和先进科学技术贯穿于畜牧养殖的整个过程,所以说,必须以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成果为基础,以现代化畜牧技术为支撑,完善规模养殖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技术培训,切实加强落实对养殖场户的服务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提供各类有效畜牧养殖信息并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良法、良种”配套技术,加强养殖与技术紧密结合,有效促使畜牧养殖高效、健康生产,促使其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技术人员与畜牧从业人员要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创新发展畜牧技术,促使现代化畜牧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3结论

要想加快畜牧养殖现代化进程,就要转变畜牧养殖的传统理念,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技术为支撑构建更为科学的畜牧养殖模式,通过引入市场需求度高的畜禽新品种,配置现代化养殖设备,构建更为完善的动物疫病治疗防控体系和增强培育种植人工饲草料,促使畜牧养殖不断规范化和规模化,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畜牧养殖的信息管理工作,提升信息决策,加强畜牧养殖的技术指导,创新畜牧养殖技术,不断实现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的现代化畜牧养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国平.现代化畜禽生态养殖生产模式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4):104-105.

[2]艾拜都拉•尼亚孜.库车县现代化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40-40.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3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萧县

近年来,萧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的重点来抓,实现了畜产品质量的显著提高和畜牧业的快速增长,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现阶段萧县的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疫病防治、畜产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重压力,如何找准畜牧业发展方向,合理定位,并找出正确的对策措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1深刻认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

1.1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的发达程度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将得到充分体现。

1.2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和特征

农业部早在2004年就把现代畜牧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二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可控制性强;三是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四是饲养、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商品化程度高,产品竞争力强。对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3建设现代畜牧业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从我县情况看,在现代畜牧业建设进程中需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坚持数量和质量统一,饲养量增加的同时注重畜产品质量提高;二是注重畜牧业的特殊性,遵循畜牧业特有的规律,科学指导实际工作;三是拓展畜牧业功能,进一步挖掘经济、文化、生态功能,要以畜牧业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造福人类。

2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

2.1现状

萧县地处淮北平原北部,总面积1 885km2,总人口131万,其中农业人口121万,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2006年底,全县畜牧业总产值15.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全县现有省级畜牧龙头企业1家,市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殖场(户)1 850个,各类养殖协会100多个。

2.2特点

一是区域化布局较为明显。东南山区养羊量占全县饲养总量40%;中西部乡镇猪和禽类养殖较为集中,占总量的55%;西部乡镇由于受青龙集皮毛市场的影响,毛用、皮用或皮肉兼用的兔子等毛皮动物养殖较为集中,占全县饲养总量的50%。二是畜禽良种优势明显。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进入高潮,良种普及率85%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45%以上。三是规模化经营已起步。千家万户的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发展,以各类养殖协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养殖航母正在壮大,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日益加强。四是饲料兽药等畜牧业相关产业发达。全县现有饲料生产厂家5个,年生产销售饲料7万吨,产值近亿元;全县有兽药经营户200多家,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五是环保意识正在加强。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公害备受关注,通过沼气项目的实施,全县2 000余个养殖场建起沼气池,畜牧业废弃物处理更加科学。

3存在问题

一是养殖的规模和集约化水平有待提高,畜禽散养仍占相当比例,技术条件差、防疫意识薄弱。二是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养殖协会多为松散型,凝聚力不强、运作不规范、服务水平欠佳。三是企业龙头不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四是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能力差。五是土地和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六是生态环境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七是动物防疫基础薄弱,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畅销机制建设有待加强。

4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确保畜产品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现代畜牧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深化结构调整,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努力实现萧县畜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4.2目标

到2010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5%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1 500元以上;畜牧业良种覆盖率90%以上;动物及产品优质率80%以上;培育3~5个产业关联大、技术装备水品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立名牌5~8个;建成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向现代畜牧业的跨越。

5对策和措施

5.1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县乡政府要站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领导,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

5.2落实扶持畜牧业的政策

严格按照“十一五”规划,尽快制定和落实关于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畜牧业。积极调整用地规划,预留养殖用地,全面贯彻落实《畜牧法》的相关规定。强化环保型畜牧业发展,通过扶持养殖小区建设,配套环保设施,积极推广“猪(禽)―沼―粮”的生产模式,使畜牧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主体培育,通过对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的规范化管理,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积极引导绿色无公害认证,争创名牌。

5.3加大畜牧业投入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萧县畜牧业及加工业。加大县乡财政投入,重点做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疫病、药残检测设施建设,提高畜产品安全水平。

5.4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目前,萧县畜牧业散养比重大,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空间大,要加快养殖小区和无公害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理想选择。在养殖小区和基地建设的同时,配套动物防疫力量和废弃物处理设施,实现良好的综合效益。

5.5组织标准化生产

加快对畜牧业标准的宣传,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经常化的检查督促,促使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自觉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确保畜产品安全。

5.6实施畜产品安全监管

各类畜牧业生产者都要建立和完善养殖档案记录,严格标示使用和管理,积极推行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强畜牧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杜绝危禁品的投入和使用,强化质量检测。积极引导生产者崇尚无害化和绿色生产。

5.7加强动物防疫

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综合防治和完善应急机制两手抓,健全各县防疫制度,强化检疫监督,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保障畜牧业安全。

5.8加快科技推广,强化产业全程服务

畜牧业现代化范文第15篇

现代畜牧业是作为一个新型产业而提出的,是自然科学范畴,它包括怎么饲养动物与市场学、经济学、生物学、植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间有紧密的关联,它是以现念和管理,以规模化、生产经营和工业加工带动的畜牧产业化,它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加工业为载体,以经济为中心,具体表现在畜产品的工化业。超市—物流—食品加工—屠宰—农户—饲料—兽药—研究为一体的庞大的产业链条。

畜牧业是特定的、传统的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荷兰丹麦在80%以上,欧、美、日、韩都超过了60%,而我国仅占33%,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世界各国根据各自资源条件,在生态畜牧业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但综观世界各国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约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代表;二是以草畜平衡为特征的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典型代表;三是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特征的生态畜牧业,这种模式以日本和中国为典型代表;四是以开发绿色无污染天然畜产品为特征的自然畜牧业,这种模式以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为典型代表。

新疆发展畜牧业潜力巨大。从国内外看,畜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畜牧业要有自然、地理、人文条件。新疆有7亿亩草原,4.5亿亩优良草场,人均土地3.11亩,地理环境相对独立,三山夹两盆地,自然防护区,建立无规定疫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畜产品生产指标看,我国肉类人均占有量为52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42公斤,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美国分别是468、399、137、100,我国禽蛋人均占有量为19公斤,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2公斤,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为27.5公斤,世界人均牛奶占有量为100.6公斤,最高的新西兰高达3450公斤,荷兰约600公斤,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肉类生产的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由此可见,发展畜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__畜牧业发展现状

我市畜牧业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20__年全市年末牲畜存栏达到63.15万头(只),出栏各类牲畜40.2万头只,出栏率达到63%,商品率85%肉类总产量2.16万吨,产绵羊毛1355吨,牛奶产量1.66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83亿元,牧民人均收入达到5350元,人均增收248元。

在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我市畜牧业依然存在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较低(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的20%左右,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20%),农民与牧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牧区生产结构单一,农牧结合不紧密,良种化繁育体系不健全,动物防疫体系不完善,饲草料地建设规模不足,畜牧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牧业提融资源道不畅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我市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__年8月2日,自治区畜牧厅召开了第三次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把农区畜牧业作为重要产业,提到与粮食、棉花、林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以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改造和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20__年1月12日,__市召开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推广高新节水、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陈地建设”农村四项重要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工作,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突破口,不断改造提升传统畜牧业,开拓创新现代畜牧业,全面振兴我市农村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紧紧围绕农村农牧民增收,树立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发展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畜牧业结构,突出两大(奶类、肉类)一强,(优质肉羊)发展战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突出地域特色,加快对畜禽结构和区域布局的调整。

二、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布局

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着重突出两个“重点、实现两个转变”的原则,一以完善饲草饲料地为重点,实现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向农区畜牧业转变;二以发展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草原畜牧业以配套饲草料地为突破口,实现传统畜牧业向农区畜牧业转变,加快饲草饲料地建设力度,落实牲畜饲草饲料需求,加大牧民定居力度,提高入住率,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依托,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变四季放牧到两季放牧,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

到2013年出栏优质肉羊达到40万只,肉牛2万头(羊肉25元/公斤)年创产值2.4亿元。

以发展现代农区畜牧业为重点,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布局、奶业片区到2013年全市优质高产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日产鲜奶240吨,(按每公斤2元计算,每月产值为1440万元,十个月产奶期)年创产值1.44亿元,企业加工鲜奶每公斤增值4元,企业年创产值2.88亿元,农户与企业共创产值4.22亿元。

生猪养殖,生猪养殖情况到2013年优质生猪出栏达50万头(每公斤15元计算100公斤的猪出肉60公斤,每头猪为900元)创产值4.5亿元。

牛、羊育肥到2013年牛羊育肥出栏20万头,(2万头牛、18万只羊每公斤25元计算),年创产值1.5亿元。

家禽养殖业,到2013年家禽达到1000万羽,蛋鸡存栏达到50万羽,年产鲜蛋8000吨,(禽肉15元/ 公斤,鸡蛋每公斤3.5元计算,禽肉创产值1.5亿元,禽蛋创产值0.28亿元,养禽业总产值为1.78亿元,畜牧业累计总产值达到4.575亿元)。

三、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1、标准化规模化

以发展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村队为重点,加快推进养殖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实行统一良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和统一市场销售结合,我市畜牧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养殖,重点抓好哈图布呼镇、百泉镇、四棵树镇、吉尔格勒特乡、甘河子镇和八十四户乡两个1000头牛八个500头高产奶牛养殖小区(场)和四个奶牛专业村队建设,甘家湖牧场铁架子、古尔图牧场车达、赛力克提牧场查干奥娃,巴音沟牧场、塔布勒合特、西大沟镇和吉尔格勒特乡七个肉羊集约养殖小区建设,八十四户乡、夹河子乡及周围乡镇五个牛羊育肥区建设,西大沟镇、百泉镇、甘河子镇等十个生猪养殖基地(场)规模化建设,到2013年规模化养殖户占养殖总户的比例达到40%,牲畜养殖数量占养殖总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养殖户采取统一标准集中饲养,在土地、资金、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积极完善养殖小区、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2、种植业结构调整

把草料基地建设作为饲草料业发展的重点,提高饲草料有效供给和储备能力,要围绕畜牧业发展调优种植业,次易棉区要坚决退出棉花种植,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积极发展草国轮作、复播、间作套种,扩大青贮玉米,饲料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种植面积。推广优质高产牧草种植技术加快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生产基地,牧区围绕牧民定居建设,依托水利工程开发建设10万亩人工草地,农区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20万亩,苜蓿推广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推动饲草料种植业快速发展。

3、状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__,组建大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现代化屠宰、肉类精深加工、皮革制品、乳制品的产业集团,发展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畜产品加工和贸易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有牵引力的产业群体,把我市建成为牛奶、优质牛羊肉、猪禽出口加工基地,企业实行畜产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扶持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开拓区外市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占有率,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出2—3个自治区级知名品牌,1—2个国有牧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引导企业建设好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的原料供给,积极推行企业集中开发,农户分散承担经营的模式和企业与农户以资产、资源入股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模式,现顺企农关系,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效连接企业和农户,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围绕产品营销,扶持组建直接面对向市场,这行独立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创立自有品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竞争力。

4、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完善畜牧业发展扶持措施。

加大对畜牧业的财政支持,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从20__年起,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8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乡场镇每年安排畜牧业发展资金10—20万元,用于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养殖小区建设品种改良,村级防疫员补助及畜牧业抗灾防灾等,科技三项费、抗震安居、农村道路建设、农村沼气、水利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

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吸引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牧业信贷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提融资渠道,农村信用联社要进一步加大农牧民小额养殖贷款力度,延长贷款期限,生猪养殖贷款为1—3年,牛羊育肥贷款为2-3年,奶牛养殖贷款为5—8年,采取农户联保,财产低押、按揭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等形式,对农牧民信用户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支持农牧民发展畜禽养殖,市农业发展银行要对畜牧产化业龙头企业及生产基础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形成由银行贷款、保险公司保险担保,政府赔息、企业帮扶、农户发展的五位联动的信贷新模式,保险公司要根据国家政策不断拓展畜牧业政策性保险实施范围,提高畜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大牧民豁居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50万用于牧民定居住户、暖圈、草料地建设补助,对牧民划拔的定居饲草料地,又没有一帮一帮扶的市财政在前三年每亩补贴100元土地改良费。

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由各乡场镇政府解决小区用地及水、电、路等公益设施,市财政每年从畜牧业发展资金中拿出200万元对养殖小区中存栏30头奶牛,年出栏400只肉羊或400头生猪,5000只家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新建标准化圈舍(300平米以上给予每栋补助1—2万元)。

继续加大奶价补贴政策,20__年起将吉尔格勒特乡、八十四户乡纳入到补贴范围。

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__元,用于缴纳村级防疫员养老统筹。

加大牧业抗灾防灾力度,市财政拿出100万坡建立抗灾基金,用于畜牧业牲畜越冬、抗旱、草原虫鼠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