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

道路运输监管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篇

二、企业要落实全安全培训制度。每年组织一次以上由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参加的集中安全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每月进行一次以上从业人员的集中教育,每次教育时间不少于半天;每天进行一次从业人员上岗之前的温馨安全提示。企业行政一把手以及分管领导要亲自讲安全课,每年主讲6次以上安全课;安全部门负责人要管好安全、精通安全、会讲安全,每年主讲12次以上安全课。

四、企业要落实“一册三证两卡”制度。“一册”即《企业安全手册》,“三证”即《道路运输证》、《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证明》、《客运班车驾驶员即时驾驶证明》,“两卡”即安全卡、车辆月检卡,体现安全文化引领,安全教育预防,资格资质保证,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可控。

五、企业要落实“人车联检”制度。运输公司和客运站在批准车辆出场、出站之前,必须对驾驶人资质状态和车辆安全技术状态进行检查,确保“人有问题不上岗,车有问题不上路”。

六、企业要落实“短信温馨即时提示”制度。通过发送短信向驾乘人员即时发送温馨提示信息、安全警示信息、天气路况信息,实现管理人员与驾乘人员的不断线联系。

七、企业要落实道路运输车辆GPS安全运行监控系统使用制度。必须24小时专人在岗、在线监控,提高运行途中的动态监控和即时纠错能力。

九、运管机构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网格化安全监管体系。要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健全岗位工作责任制,细化和优化审批、审核、年审、年检、考试、发证、考核等管理岗位的责任和程序,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有人负责,保证审批、监管、处罚等每个环节有执行标准。

十、运管机构要在驾驶员培训工作中落实“安全第一课”制度。凡是申领驾照的人员,在进入驾校的第一天,必须参加安全应知应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以及考取驾照等环节。

十一、运管机构要监督客运站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每天抽查车辆不低于发车总数的3%,每个季度保证将所有始发车辆抽检一次,记录要详实,台帐要明晰。

十二、运管机构要动态抽查企业的GPS安全监控系统使用情况,发现不在岗、不在线等问题,书面通知企业并监督整改;要指定专人每天抽查客运及危险品运输企业不少于3家,抽查运输车辆不少于10辆,每个月保证将所有监管车辆抽检一次,记录要详实,台帐要明晰。

十三、要拓展完善客车GPS监控系统功能,政策支持企业运用3G通信技术实现客运车辆远程可视化监控。通过推广客车超员报警、短油停驶技术,有效解决超员现象的发生。

十四、要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一票否决”的市场退出机制。日常检查和年度考核时,发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已经与许可条件严重不相符的,安监部门委托专业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价,运管机构监督企业依据《安全评价报告》和《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到期仍不达标的,依据《道路运输条例》按程序撤销或申请撤销原行政许可,强制其退出运输市场。

十五、企业未按规定课时课程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集中培训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不得定为AAA级、年度企业安全等级评定不得定为A级、取消年度本质安全先进企业评选资格,并申请市安监部门依据《市安全生产条例》处5000-2万元罚款。

十七、承担与道路运输安全有关的检测、检验、考试等工作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依据《市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警告、罚款直至撤销、申请撤销原行政许可。

十八、客运站批准不符合《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的车辆上路运行的,依据《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管理规定》处1万元-3万元罚款;导致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据《省经营性道路运输事故报告和处理暂行办法》申请降低其站级等级,情节特别严重的申请吊销经营许可证。

十九、企业发生一次一般以上安全责任事故的,依据《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该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等级定为B级(不合格),挂牌监督整改,并且B级企业的年度安全生产等级不得定为A级;依据《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级别评定办法》将该企业的年度安全等级定为D级(不合格),挂牌监督整改,并且D级企业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不得定为AAA。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运政稽查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12-02

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几年来,中国道路系统不断发生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因此,有必要对道路运输现状仔细加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的有效监管。

一、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

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必须从机制上解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市场监管的长效管理机制。每年运管系统都要针对某一个子行业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开展专项稽查活动,通过这些专项工作,使得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起到了规范市场,打击违法行为的效果。而运管机构并没有与交警、工商、物价、质监、安检等部门建立起一个对道路运输市场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使得这些专项治理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作用,只能起到“雨过地皮湿”的效果。

(二)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中国目前的管理体制,就运输市场来说,就有多个管理部门,各部门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而多个管理部门又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三)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中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对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道路管理机构对运输市场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三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一)建立运政软性监管体系,以更加规范和人性化的方式监管道路运输市场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一是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 “三关一监督”责任追究机制,严把经营者资质不达标者莫入市、车辆技术等级不达标者莫营运、从业人员资格不合格者莫从业的三道关口,强化站场的源头监管,防范失职渎职、及影响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的责任案件发生。二是实行运输市场管理行政合同制度。以质量服务、安全管理、违章违规记录、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合同方面,与主要客货运企业签订行政合同,以行政合同约定的方式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履行服务承诺。三是建立和完善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机制。把质量信誉考核作为强化运政监管,实施精细管理的重要手段,并根据企业信誉指标所反映的信用状况,对企业信誉等级标准进行分类,同时,把信誉考核结果作为道路运输年度审验、确定经营范围、线路招投标、企业资质评定的主要依据。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在指挥机构建设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需要。为了迅速提高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都达到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较强的标准。

(二)应用运政硬性监管举措,加强运政稽查力度

1.应用信息化监管体系

加大对市场监管的科技投入,实现市场监管的科技化和信息化。一是开发道路运输稽查系统,实现路面不停车稽查,并利用无线联网实现重点班线查询、车辆查询、从业人员资质查询;二是综合开发道路运输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要集营运车辆管理、运输信息交流、从业人员考试于一体,实现网上行政许可办理、组织从业人员远程培训、业户资质和服务质量查询、危货运输和长途客车的动态监管以及调度全市汽车救援网络单位实现维修救援等功能;三要与公安交警部门数据库建立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便捷,自动预警、日常监管与指挥迅捷的科学监管模式。

2.探索运政稽查新举措

运政稽查作为市场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我们要努力探索运政稽查新举措,确保运输市场监管有力。一是抽调一部稽查车辆作为宣传用车,同时通过电视台、报社电台、手机信息等形式广泛宣传黑车的危害,保持打击非法营运的高压态势,同时教育群众乘坐合法营运车辆,让其自觉抵制“黑车”。二是稽查应建立专项整治普查机制。可以利用交警部门提供的车辆数据,有针对性地对本辖区内的企业单位调查摸底,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静态监管的力度。三是转变运政稽查工作的方式和方法。(1)变普遍稽查为重点稽查,克服现行一天到晚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方法,科学确立稽查任务,以方式多样的检查方法充分发挥稽查的威慑力和制约力,净化市场。(2)变路上拦车检查为上门服务,稽查人员可着便装,携带相关证件,2—3个人一组,到经营者住所,以”开屋场会”、拉家常的方式,走村串户,送政策下乡。这样,既达到了管理目地,又增强了和运输经营者的关系。四是提高运政稽查人员素质,在年轻化、知识化的基础上,确保执法人员匹配合理,保持一支作风过硬,法制素养均质,运用科技执法手段娴熟的现代科技执法队伍是实现道路运输有效监管的根本保证。

(三)优化运政监管环境,提升运管形象,保障运政监管工作顺利实施

运政监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深层原因是执法环境差,因此,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改善环境。一是在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争取党委、政府对运管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其加强对运管工作的协调和领导。二是加强与公、检、法、司及其它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共筑监管防线,联合打击各类违法违章行为。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与社会各方面以及与道路运输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广泛深入地宣传道路运输方针政策,积极协调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争取社会各界对运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随着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要求行业管理部门利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推动道路运输管理方式不断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和节奏,切实将过去讲在口头、挂在墙头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落实为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方式,真正明确并落实运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意识,提升监管水平,预防和减少全市道路运输行业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创建高效、和谐、平安的道路运输环境,为道路运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洋,杜林永.对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体系的若干思考[J].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2011,(3).

[2] 牛爱红.谈如何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3] 王娜,富森.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

[4] 王辉.山西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研究[D].长安大学,2009,(11).

[5] 权.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11).

[6] 张林.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的思考[J].运管人家,2006(06).

[7] 佚名.提升运政监管水平,打造信用运输环境,工作汇报.

[8] 王利军.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控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4.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wWw.133229.coM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

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

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面对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加强基拙建设和管理是提高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措施。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7篇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抓好道路运输市场的日常监管,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摆在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谈些粗浅见解,希望能与同行探讨。

一、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几点不足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在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方面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有的运管执法部门在提高执法效能,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发展方面,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系统组织,总认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老一套、老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二)缺乏预防,管理被动。在运输市场监管环节中,由于监管思维上的局限,运管执法部门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的,缺乏超前性的预防机制,事后监管措施也比较分散,缺乏力度。

(三)以罚代查,以罚代管。当发现违法行为时,既不诚心、不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分析事发的主观原因,只是简单地实施处罚,以致一些带有共性的屡查屡犯的违法行为难以根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能发挥和执法效果。

(四)忽视源头,存在死角。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运管部门对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主要防于客货运输,很少到客货运站场、维修厂、二级维护修理厂等源头进行监督检查,导致市场监管存在死角,使得经营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运输市场秩序得不到维护。

二、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的对策

1、运输市场监管的目的和原则。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的目的是遵照道路运输法规、规章,纠正道路运输市场的违法行为,保护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工作应当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合理高效原则。根据道路运输行为的特征,选择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实施监管。比如:能通过检查材料来实施监管的,不到路上去检查。二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即:能通过教育解决的,原则上不罚;能够轻罚的,不重罚;证据不充分的、不确凿,违法性质难于确定且社会影响面不大的暂不罚。

2、实行运输市场管理行政合同制度。《行政许可法》和《道路运输条例》规范和调整了运输管理行政许可行为,对市场的日常监管更加着重于许可后的经营行为上。运管部门完全可以与运输经营者在经营行为上进行约定,以取得监管效果。这种约定可以贯穿于整个道路运输经营活动始终,如运输服务质量,安全管理,违章违规记录,群众满意度等。

道路运输经营者在被许可后,进入市场经营前,运管部门可以与其签订行政合同,主要内容是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杜绝违章违规等,还可以探讨采用经营者缴纳一定履约保证金的形式督促企业,加强自身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合同中,可以明确约定若经营者不履约,运管部门有权没收保证金。保证金专款专用,必须符合公益目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履行合同相对的行政奖励;

(2)用于建设向全体经营者开放并为之服务的监管平台;(3)用于维护公共安全和运输秩序的应急资金储备等。

结合信用考核制度,运管机构可以与运输经营者以经营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完费信用等为重要内容签订行政合同,按照信用度的高低,在运力许可,取得线路经营权等方面与运输经营者约定。

3、统一监督检查范围,科学划分监督检查内容。运管机构在强化运输市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应当全面开展车辆维修,运输服务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要定期分析各个道路运输市场的运行情况,均衡督查力度,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消除死角。

各级运管机构应将道路运输经营活动中的禁止性行为进行全面汇总,科学分类、明确检查内容、时间、场合、检查方式以及执行人,以大大降低日常监督检查成本,提高督查效率。

4、依法规范日常监督检查方式。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运管机构要以道路行为的科学分类为依据选择最佳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扭转仅仅依靠路检、路查实施监督检查的局面;以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为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降低监督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完善举报查处制度,公开举报电话。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应尽可能少使用有争议性的方式,避免引发行政诉讼。

5、建立和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要严格执行《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对下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对其工作人员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责任追究制,追究行使执法权造成的过错行为。哪个环节、哪个岗位存在过错行为,就追究哪个环节和哪个岗位的责任。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8篇

一、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常现多头监管局面。在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涉及交通、公安、防疫、卫生等众多环节,而各个环节都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来监管。这种多头管理,使得在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过程中一方面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运输市场“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监管者相互推诿责任制造了借口。在我国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10年河北公路氨气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车体属交通部门管,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归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2.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但是,我国很多地市少数客运车主,在未办理经营许可、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及法定险种的情况下,买车后就上路营运,造成无序竞争,给道路旅客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心存侥幸,逃避处罚。个别车主自知非法经营的后果,意图用抗拒行凶、携众闹事、妨碍公务等方法,使运管部门知难而退,或在扣车后逃避处罚。

3.保护伞长期存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输业的发展。现在一部分无证经营车辆的后面,有着“保护伞”撑腰,给运管部门施加影响或压力,使个别非法营运车辆逃避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也使合法车主对运管部门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给我们的监管带来新的矛盾。同时,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输业的发展。有的运管执法部门在提高执法效能,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发展方面,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系统组织,总认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老一套、老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交通与公安等部门先后为车辆监管权问题、驾驶员培训管理问题和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问题,交通与城建部门为城市客运、出租小汽车的管理问题发生分歧,政令不一导致了经营者受害,道路运输市场失序。在运输市场监管环节中,由于监管思维上的局限,运管执法部门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的,缺乏超前性的预防机制,事后监管措施也比较分散,缺乏力度。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1.积极强化服务,确保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强化服务。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驾驶员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考核和质量信誉工作考核,细化奖惩措施,逐级逐项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对运输业户年度审验、二级维护等事项进行短信、电话等提醒,避免业户因疏忽而发生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执法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经营行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够或处罚过轻,对违章违法的经营行为缺乏威慑力,甚至在某方面削弱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劵同时,积极倡导“微笑服务”,以诚心、耐心、细心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业户,把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作为评价一名执法人员最基本的服务标准和要求。

2.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举措。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

。我们 一定要规范执法,耐心细致。执法人员在稽查现场遇到纠缠不清的车主,千万不能以怒制怒、以打还打,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使我们处于被动。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3.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交通执法人员代表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行使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督整治和管理之责。提升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意义重大。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要重点学习《交通行政执法承诺》、《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执法业务知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9篇

一、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常现多头监管局面。在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涉及交通、公安、防疫、卫生等众多环节,而各个环节都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来监管。这种多头管理,使得在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过程中一方面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运输市场“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监管者相互推诿责任制造了借口。在我国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10年河北公路氨气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车体属交通部门管,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归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2.未经许可,擅自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但是,我国很多地市少数客运车主,在未办理经营许可、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及法定险种的情况下,买车后就上路营运,造成无序竞争,给道路旅客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心存侥幸,逃避处罚。个别车主自知非法经营的后果,意图用抗拒行凶、携众闹事、妨碍公务等方法,使运管部门知难而退,或在扣车后逃避处罚。

3.保护伞长期存在,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输业的发展。现在一部分无证经营车辆的后面,有着“保护伞”撑腰,给运管部门施加影响或压力,使个别非法营运车辆逃避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也使合法车主对运管部门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给我们的监管带来新的矛盾。同时,管理体制不适应运输业的发展。有的运管执法部门在提高执法效能,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发展方面,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系统组织,总认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老一套、老模式缺乏创新意识。 交通与公安等部门先后为车辆监管权问题、驾驶员培训管理问题和汽车维修行业的管理问题,交通与城建部门为城市客运、出租小汽车的管理问题发生分歧,政令不一导致了经营者受害,道路运输市场失序。在运输市场监管环节中,由于监管思维上的局限,运管执法部门对运输市场的监管往往是事后的,缺乏超前性的预防机制,事后监管措施也比较分散,缺乏力度。

二、有针对性地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度

1.积极强化服务,确保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强化服务。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驾驶员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考核和质量信誉工作考核,细化奖惩措施,逐级逐项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对运输业户年度审验、二级维护等事项进行短信、电话等提醒,避免业户因疏忽而发生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加强道路运输市场执法力度,规范运输市场经营行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够或处罚过轻,对违章违法的经营行为缺乏威慑力,甚至在某方面削弱了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同时,积极倡导“微笑服务”,以诚心、耐心、细心热情接待每一位群众、业户,把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作为评价一名执法人员最基本的服务标准和要求。

2.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举措。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我们 一定要规范执法,耐心细致。执法人员在稽查现场遇到纠缠不清的车主,千万不能以怒制怒、以打还打,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使我们处于被动。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3.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交通执法人员代表交通主管部门依法行使交通运输市场的监督整治和管理之责。提升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对于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服务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意义重大。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要重点学习《交通行政执法承诺》、《关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执法业务知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0篇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道路运输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县交通局与运管所、稽查站及各交管站签订本责任书。

一、总体任务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有关政策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实县局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全行业各单位贯彻法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安全工作的信息。

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宣传教育计划,运用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督促运输企业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普及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3、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领导机构,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监督全行业各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装备、经费落实。

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运输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职责和责任追究办法,做到任务具体,责任明确,并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5、认真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和火灾隐患排查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做到“认真排查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回头看’无隐患”。

6、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认真做好事故报告和统计工作,确保事故上报及时、准确、完整。辖区内道路客货运输企业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行车事故,应按照规定及时用快报形式上报。事故快报和月报要按照规定项目准确、完整填写,不得瞒报、漏报、迟报。建立事故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本辖区内事故统计情况。

二、具体职责分工

(一)县运管所职责

运管所作为法规授权的运政管理机关,要认真履行“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强化对运输企业和运输市场的指导和监管。

1、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坚持把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状况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营者,禁止其进入运输市场。对存在事故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的,要及时予以整改。定期组织开展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将评价结果与行政许可事项、质量信誉考核结合起来。

2、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认真执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制度,规范运输企业车辆技术档案。加强对道路客、货营运车辆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定期维护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营运车辆全部达到规定技术要求。

3、严把道路运输做作业人员资格关。加强对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资格的检查监督,督促运输企业完善从业人员聘用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的档案管理,建立事故记录和违章情况公布制度。

4、严格落实市场监管职责。积极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发挥基层站队源头管理职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严重超载、站外发车、不按核定线路行驶等严重违章和为的发生,上述问题一经发现,要依法严肃查处。

5、搞好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加强对辖区内汽车客运站的监督,督促汽车客运站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即易燃、易爆和易腐蚀等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发车区>、无关车辆不进站,超载客车不出站、安全例行检查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签字审核不出站。)之规定,搞好汽车客运站源头安全生产工作。在客运高峰时段和特殊恶劣天气情况下,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加强值班,确保信息畅通。

6、积极推动科技手段的应用。全面完成危货运输车辆的GPS系统应用;引导高速客运、旅游客运、长途客运车辆安装GPS系统;督促运输企业对营运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组织客运企业研发对客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一级客运站进出站车辆安全检查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安全效果。

(二)县交管站职责

1、交管站是所辖区域运输市场监管的责任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各交管站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对本辖区运输市场的监管,确保本辖区不发生责任事故。

2、认真做好辖区内客运市场管理工作。一要严肃查处本辖区参加营运的“黑头车”,杜绝非营运客车参加营运;二要严肃查处在本辖区非法组客的不进站客运车辆,杜绝客运车辆站外发车;三要组织、引导本辖区专业客运车辆成立运输组织,加强自我监管,自觉查处携带危险品乘车和杜绝超载运输。在重点时段、客流高峰和恶劣天气,交管人员必须坚守一线,充分发挥源头管理职能,加强现场监管,死看硬守,杜绝超载超员等违规违章运输行为。

3、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2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三)县稽查站职责

1、加强对过往车辆的动态管理,纠正和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无证经营、超范围(类别)经营和“甩”客、“卖”客、“倒”客、“宰”客、倒卖车票等违法违章行为严厉打击。

2、24小时值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班和缺班。建立健全检查登记台帐,对检查中发现的无证无牌、假证假牌、严重超载(50%以上)以及倒买倒卖线路牌等严重违章车辆,必须终止运行,强制转运,并及时报告县局安全办和运管所备案,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3、严格控制车辆超载,一旦发现一律卸载。

(四)县检测站职责

1、按照规定时限对所有检测设备进行检修,确保不出现技术故障,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2、对需要进行技术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的车辆,要严格按照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和汽车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和用其它车辆替代检测,对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车辆,任何人不得签字或私盖检测合格章。

3、对不负责任,不能严格把关,造成不符合条件的车辆进入运输市场的,本着“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本责任书的责任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本责任书的目标能否实现,将作年度奖惩的依据。

在此期间,因未履行职责而引发重、特大责任事故,或对事故后果直接负有管理责任的,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

涡阳县交通局(签章):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1篇

 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的发展,危化品运输车辆日益增多,危化品运输车辆一旦发生事故,破坏力巨大,社会危害性大。因此,做好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交通运输执法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危化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工作,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浅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严格落实责任,加强源头管理。

一是强化对危化品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的管理。我市现有XXXX等4家危货运输公司,从业人员111人(驾驶员45人、押运人员50人、装卸管理员6人、安全员10人),根据管理规定,要求危化品运输企业对车辆、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按规定实行一车一档、一人一档。二是要求企业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等级及人员资质的审验,确保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运输要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三是要求企业按《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对运输车辆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对违规车辆按公司规定及时处理。四是要求企业按运管部门的要求做好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五是按“双随机”管理制度开展对企业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并复查,形成闭环。

二、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一线稽查人员危化品知识教育培训,法制部门收集相关的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基本技能对一线稽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一线稽查人员熟悉常见的危险品应急处置和自身的安全防护。二是加强一线稽查人员的危化品运输违法查纠知识培训,加强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对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驾驶员、押运员无从业资格证上岗、违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三、实行部门联动,确保监管实效。

一是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对查获的违法行为,一律按规定进行处罚,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按行政处罚法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二是实行部门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加强与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联动,形成“基本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同步、查处意见反馈”的工作格局,近年来,通过联动机制,公安部门向大队移交两起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案件,大队向公安部门移交一起无押运人员案件,在本月开展的液化气专项整治行动中,大队联合公安、应急、城市执法等部门查获一起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案件。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2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近年来,道路运输管理执法难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本文结合县情就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及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

一、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

难点之一: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县内少数客运车主,在未办理经营许可、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及法定险种的情况下,买车后就上路营运,造成无序竞争,给道路旅客运输带来安全隐患。

难点之二:抗拒管理,不计后果。无证经营的车主对待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态度,一是情绪抵触,不予配合;二是无理取闹,胡搅蛮缠;三是不计后果,强行冲关,冲过一次算一次。

难点之三:威胁行凶,影响恶劣。近年来,基层运政人员在执法中遭到辱骂、恐吓、受伤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屡有发生;还有个别车主采取自残、砸车,车辆被暂扣后,车主携带老弱家属要挟管理部门。

二、产生难点的原因

原因之一:瞄准“黑车”经营,有利可图。以短途面的车为例,据笔者调查,办证的面的车每月支付国家税费1073元,未办证的面的车只交668元,合法经营者一年多交4800元,因此相当部分的客运车主不愿办证。

原因之二:心存侥幸,逃避处罚。个别车主自知非法经营的后果,意图用抗拒行凶、携众闹事、妨碍公务等方法,使运管部门知难而退,或在扣车后逃避处罚。

原因之三:因经济所迫,产生抗拒心理。在下岗、移民人员中,确有一部分经济困难,全家靠“黑车”维持生计,需要我们认真去解决。

原因之四:有“保护伞”和“关系网”。现在一部分无证经营车辆的后面,有着“保护伞”撑腰,给运管部门施加影响或压力,使个别非法营运车辆逃避了一次又一次打击,也使合法车主对运管部门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给我们的监管带来新的矛盾。

三、解决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的对策

要构建和谐运管,解决道路运输监管难,就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既要使县内道路运输市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又要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在正确化解矛盾的基础上,与广大客运车主共建和谐社会,实现理顺道路运输经营秩序之目的。

对策之一:用好用足政策,打击不法车主

对策之二:有理有利有节,善于化解矛盾

在执法现场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运政执法人员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区别情况,对症下药,有理有利有节地化解矛盾。

1.规范执法,耐心细致。执法人员在稽查现场遇到纠缠不清的车主,千万不能以怒制怒、以打还打,以免进一步激化矛盾,使我们处于被动。我们一是要沉着冷静,态度和蔼,平等待人;二是对现场观众做好解释工作,不要围观起哄;告诫车主亲属相信运管部门会秉公办案,不要妨碍执法;三是对车主讲明违规经营的利弊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配合我们共同把案件处理好。使现场尽快平静下来,为执法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2.对症下药,掌握执法主动权。针对车主非法营运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我们可以到车主所在乡镇或用信函进行调查核实。

3.以人为本,化解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我们在执法中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尽量为车主着想,把因执法引发的热点迅速降温,使车主自觉接受我们的管理。

4.依靠上级党委,抵制“保护伞”。非法营运仗着“保护伞”有恃无恐,“保护伞”通过非法营运,人民群众对某些“关系车”、“特权车”反映强烈。我们针对这种情况,一是给车主做好思想工作,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严格执法;二是给“保护伞”们讲明政策法规,执法的依据。若不听劝阻,就叫他们在单位设立的登记簿上写明说情的车号、说情的理由,最后签上自己的姓名,以备存查;三是将“保护伞”们的情况及时向上级党委反映,请纪检、监察或纠风办依法查处。

5.依靠公安部门,保障运政执法的正常进行。道路监管离不开当地政府和政法部门的支持。对于黑恶势力、不法车主蓄意闹事、围攻、冲关、自残或妨碍公务,我们要及时请公安部门介入,打击非法营运黑恶势力,保护运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运政执法的正常进行。

6.政府挂帅,部门配合,齐抓共抓。要抓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从根本上遏止非法营运行为,就必须由当地政府挂帅,交通、公安、监察、纠风、工商等部门配合,从上述单位抽调专人,成立整治专班,集中办公,联合行动,按照各自职责,齐抓共管。不达到整治目标,人员不散,专班不撤。

对策之三:做好五个结合,共建和谐运管

为使车主支持、配合执法工作,共建和谐社会,我们要按照五个相结合的要求,注重自身建设,监管措施配套,消除产生矛盾的因素,为建立规范有序的运输市场创造条件。

1.自身形象与提高执法水平相结合。我们是执法单位,代表国家履行道路监管职能时,注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规范执法,佩带标志,出示证件;二是要态度平和、用语文明,说话不要含个人感情;三是实事求是,不要把问题有意夸大或故意找茬;四是认真听取车主申辩,作好记录,并进行核实;五是严格履行执法程序,规范填写执法文书,告知车主应有的权利与义务。

2.打击与疏通相结合。在打击非法营运中,做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对其中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车辆,予以办理经营证件,允许进入客运市场,使绝大部分营运车辆合法化,孤立和打击少数“黑车”。

3.打击非法营运县内与县外相结合。打击非法营运需要长期坚持,多方配合。我们在县内与交警、工商等部门相配合;整治跨县、市、州的非法营运车辆,要与市处稽查科、林区运管处和夷陵区运管所配合,不让“黑车”在外地有生存的空间。

4.定期与不定时相结合。为稳、准、狠地打击非法营运,在稽查中,要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改稽查固定时间为随时和不定时,以变制变,使道路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3篇

一、我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市共有道路危货运输企业38家,危货运输车辆1335辆,危货运输从业人员3111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道路危货运输管理实现了“六个100%”。即企业公司化管理率100%、危货车辆gps安装率100%、车辆标志牌、标志灯安装率100%、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合格率100%、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承运人责任险投保率100%。

二是进一步着力管理制度的创新。率先在全省推行了“一卡两包”制度、新增车辆“四核查”制度。统一了全市危货运输企业的gps监控平台,采用企业和运营商“双责监控”的方式,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

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台帐。统一规范了全市危货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台帐,建立了22种统一规范的安全管理台帐,规范了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危货运输企业资质的安全监管力度。去年,依法对启东一家伪造危险品罐车罐检合格证,以欺骗手段骗取经营许可的企业作出了撤销其危货运输经营资质的决定。这也是__道路运输行业中首例运输企业被撤销经营许可的案件,此举在全市结束了“有进入,没退出”的历史。

与此同时,我市少数危货运输企业及相关人员还存在安全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责任认识不到位。少数企业对危货运输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运输生产安排不合理。

二是车辆安全管理不到位。少数驾驶员出车前不认真对车辆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少数企业危货车辆二级维护、等评过期未进行保养、检测;承运人责任险过期没有续保。

三是从业人员管理不到位。企业在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业务素质上没有很好地下功夫,对违规从业人员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管理,导致驾驶员超速驾驶、疲劳驾驶、不服从单位管理的现象经常发生。

四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车辆出车前安全例检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将“行车日志”收回后也不认真复核;少数企业未按“车辆月度检查制度”组织对所有危货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个别车辆临时停放在居民小区的现象仍然存在;危货车辆“小毛小病”自己动手修或到不具备资质的维修厂处理。

五是车辆硬件投入不到位。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车辆车况已严重老化,使用年限已达到8年以上,一些罐车罐体已严重腐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措施和建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面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达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认真做好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根据省、市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落实道路危货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责任分为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各道路危货运输企业法人代表是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另一方面,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承担监管责任,履行“三关一监督”的管理职能,督促企业履行好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2、严把危货运输经营资质准入关。市、县(市)二级运管部门严格履行“三把关一监督”的职责,尤其把好危货运输经营资质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产生。

5、落实“七项管理制度”。一要严格执行gps监控制度。,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采用“双责监控”责任制,即上班时间段主要由企业负责监控;下班时间段由运营商负责监控,确保监控不断时、无盲点。二是严格执行车辆月查制度。做到每月对所有危货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解决问题。三是严格执行安全学习制度。按时组织安全学习、培训、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安全学习要保质保量,每名从业人员每月至少要参加学习一次,严禁出现代签到、弄虚作假的情况。四是严格执行“一卡两包”制度。随车必须配备“一卡两包”。“应急救援包”里的应急处理器材必须与所运危险货物性质相符合要求。五是严格执行车辆每日例检制度。企业严格督促驾、押人员必须在每日出车前对车辆的制动、轮胎、灯光、方向等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进行严格检查,严禁带“病”出车;检查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配备的消防器材,发现问题立即更换或修理;按所运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安装(更换)标志牌。对检查情况认真填写“行车日志”,严禁弄虚作假。六是严格执行危货车辆停放制度。危货车辆必须停放在规定的停车场所,严禁停放在居民区、学校、人群密集区、政府机关、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等地。七是严格执行危货车辆维修、清洗制度。危货车辆必须按规定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必须到具备清洗资质的企业进行清洗。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危货运输监管工作。

1、进一步提升危险品运输车辆安全档次。一是提高危险品运输车辆准入门槛。对从事10吨以上(不含10吨)剧毒液体运输的,车型必须采用罐式集装箱车;对运输爆炸品、固体剧、遇湿易燃物品、感染性物品和有机过氧化物的,车型必须采用厢式车辆。二是实行8年强制退出制度。危货运输车辆使用期限超过8年的,强制其退出我市危货运输市场。三是采取政策扶持,加快危货运输工具结构的调整。对企业提前报废或转出安全性能低的车辆,使用节能型、安全性能更高的车辆,拔付专门资金进行补贴奖励。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4篇

道路危险品运输在道路运输体系中是最具危险性的活动,其运输行为和后果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秩序、生态环境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今年以来,市交通部门从“科技兴安”入手,从紧从严推进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管。

一、目前现状

1、危险品运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据统计,**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00多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3900多家,危险化学品运输面广量大,危险化学品运输总量以每年5%的比例增长,20xx年运输危险化学品达到200多万吨。

2、运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38家,运输从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拥有10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2家,拥有3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14家,全年营运收入达到亿元的危化运输企业有1家。

3、运输工具增长较快。**现有危险品运输车辆1335辆,其中从事易燃、易爆、剧毒、强腐类危险品运输的为1189辆。车辆总数较20xx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企业对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运输生产安排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执行到位。

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根据调查,**1300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中,有591辆为栏板车;有281辆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有63辆使用年限在8年以上,这些车辆安全硬件装备先天不足,一些车辆已严重老化,一些罐车罐体已严重腐蚀,一旦发生事故,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危险品泄漏,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三是驾押人员履责不到位。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押运员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对所运危险货物的特性、应急处置等内容一知半解。对驾驶员的违规行为不提醒、不制止。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持双证的驾押人员的工作职责难以履行到位。

三、主要措施

做好危险品运输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市交通部门将建立“**市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借助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约束运输经营行为,提高安全运输系数,确保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有序。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和多种方式的快速查询功能,为源头监管部门、路面稽查部门和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信息,以便准确掌握危险品的相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泄露处理、人员急救等内容。

二是建立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数据库。通过车辆信息录入,随时掌握企业、车辆、人员的资质情况,并设置到期报警功能,实现对车辆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年审、承运人责任险、罐检等信息的到期自动报警,从而对过期或失效的违规行为进行管理,杜绝企业安排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营运,提高安全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建立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数据库。通过人员信息录入,可提供从业人员资格证件到期审验、超龄从事运输、异动变更、违章情况及“黑名单”等内容的提醒功能。特别是从业人员达到违规上限将被自动记入“黑名单”,所有企业均不得聘用,从而将安全隐患拒之门外。

道路运输监管范文第15篇

道路危险品运输在道路运输体系中是最具危险性的活动,其运输行为和后果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社会公共秩序、生态环境保护、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今年以来,市交通部门从“科技兴安”入手,从紧从严推进道路危货运输安全生产监管。

一、目前现状

1、危险品运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据统计,**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300多家,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3900多家,危险化学品运输面广量大,危险化学品运输总量以每年5%的比例增长,20xx年运输危险化学品达到200多万吨。

2、运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现有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38家,运输从业人员3000多人。其中,拥有10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2家,拥有30辆车以上的企业有14家,全年营运收入达到亿元的危化运输企业有1家。

3、运输工具增长较快。**现有危险品运输车辆1335辆,其中从事易燃、易爆、剧毒、强腐类危险品运输的为1189辆。车辆总数较20xx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四。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少数企业对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没有切实担负起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运输生产安排不合理,安全管理制度未能执行到位。

二是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根据调查,**1300多辆危险品运输车辆中,有591辆为栏板车;有281辆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有63辆使用年限在8年以上,这些车辆安全硬件装备先天不足,一些车辆已严重老化,一些罐车罐体已严重腐蚀,一旦发生事故,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危险品泄漏,引发人员伤亡、环境污染。

三是驾押人员履责不到位。驾驶员超速、疲劳驾驶、超载运输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少数押运员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对所运危险货物的特性、应急处置等内容一知半解。对驾驶员的违规行为不提醒、不制止。尤其是长途运输过程中,持双证的驾押人员的工作职责难以履行到位。

三、主要措施

做好危险品运输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市交通部门将建立“**市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借助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约束运输经营行为,提高安全运输系数,确保危险品运输的安全有序。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和多种方式的快速查询功能,为源头监管部门、路面稽查部门和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危险品基础信息,以便准确掌握危险品的相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泄露处理、人员急救等内容。

二是建立危险品运输车辆管理数据库。通过车辆信息录入,随时掌握企业、车辆、人员的资质情况,并设置到期报警功能,实现对车辆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年审、承运人责任险、罐检等信息的到期自动报警,从而对过期或失效的违规行为进行管理,杜绝企业安排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营运,提高安全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建立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管理数据库。通过人员信息录入,可提供从业人员资格证件到期审验、超龄从事运输、异动变更、违章情况及“黑名单”等内容的提醒功能。特别是从业人员达到违规上限将被自动记入“黑名单”,所有企业均不得聘用,从而将安全隐患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