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

老人卫生护理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篇

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方法的认识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内科疗法治疗为主,采用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除遵医嘱用药外,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在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时及时处理和就诊[1-2]。现对所选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74例。实验组男37例,女37例,年龄52~87岁,平均(60.58±5.49)岁,病程1~12年,平均(6.48±5.27)年。常规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50~89岁,平均(62.79±5.49)岁,病程1~13年,平均(6.46±5.24)年。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无其他器官合并症,Ⅰ级48例,Ⅱ级46例,Ⅲ级5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护理、自我管理指导。

健康宣讲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认识调查,根据患者的认识程度进行疾病的健康宣讲,宣讲方式主要包括病房讲解、宣传活动以及知识讲座。帮助患者系统了解自身疾病,并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了解和纠正。

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并采用亲切、温柔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对自身的疑惑进行咨询,在日常治过程中随时与护理人员交流,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造成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下降,提高患者科学用药的自觉性。

饮食与运动指导主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合理饮食与运动改善体质,高血压患者不宜饮食高糖、高盐、高脂食物,日常饮食以清淡低脂为主,不可暴饮暴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此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

用药指导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常用药物对患者普及科学用药的优势与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并叮嘱患者按时遵医嘱服药,使患者彻底了解用药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自觉科学用药。

自我监测则对患者讲解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患者在自我监测时需要进行2~3次/d的血压检测,并且做好记录,按照记录的规律对自身疾病变化有一定的掌握,如出现血压极度异常或其他身体不适,则要马上就诊,减少高血压疾病以及并发症发病突然无法及时就医的问题。

1.3 疗效判定 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度调查,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高。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生理质量评分、社会评分、家庭评分、情感评分、功能评分5个项目,每项各20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度对比 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69±5.33)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60.48±4.18)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差异 两组护理前血压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将收缩压高于140 mmHg、舒张压高于90 mmHg的发病人群定位为高血压患者,患者由于高血压影响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较为严重,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3]。由于高血压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临床十分重视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4]。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老年患者当中,患者经常由于年龄较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医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或由于年龄较高,身体慢性疾病较多等原因,对于治疗与护理产生抵触情绪,用药依从性不高。针对老年患者无法长期科学用药这一问题,临床除了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外,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科学性,改善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度,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理念[5]。

本文所选患者中,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可见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度,降低患者由于不科学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帮助患者认识到科学用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49-4550.

[2]杨巧玲.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8-159.

[3]王.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158-161.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015-0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护理论文事业的发展与快速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赡养逐渐由家庭转到养老机构。但是养老机构里存在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等问题,特别是具有专业老年护理知识的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等问题。要解决好老年护理发展存在的这些社会问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既面临良好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中职学校应在发挥护理学专业优势的基础上,与养老产业对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及加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本文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对职业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现状进行分析。 

一、人口快速老化下的养老护理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0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我国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597.6万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但在民办养老机构中约有15%的养老机构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远不能满足失能老年人对长期护理的需求。随着养老模式的变化,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迅速增加,老年服务人才的需求随之增加,从事老年事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内,老年护理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少;二是大多数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没有经过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其知识和技能满足不了老年护理的需要;三是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护士薪水相对偏低,护士离职率较高。 

2013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强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随着护理服务领域的拓展,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贯彻“基层普及、高层突破”的战略,即在全国中等、高等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课程或探讨式地开设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专业,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硕士专业,培养老年护理的专业护士。 

二、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其中基本的学历要求是初中毕业,并要接受相关职业教育。在目前国内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业的护工服务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其从事的职业热情有限。而且,护工大多是没有受过老年护理正规专业培训的外来打工人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因此,养老护理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从1990年代以来卫生部对护理专业的课程结构做了调整,增加了《老年护理学》课程,但现有的《老年护理学》教材虽然可使学生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知识,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目前,国内有一些院校率先探索性地开设了老年护理专业,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自主办学型 

2005年,香港理工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联合举办老年专科护士培训,此培训项目只针对比较高学历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训。 

2013年9月,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护理专业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文理科毕业生50人,学制三年。为了鼓励更多学生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根据“浙江省老年人口状况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定:2013-2015年,凡是入职浙江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高校、专科(高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入职满5年的,财政给予一次性奖补。其中专科(高职)生26000元/人。 

(二)校企合作型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天津市养老院、鹤童养老院和天同医养院机构合作,开设校企合作的老年护理专业。2014年,首批毕业生共有48名,但只有7人选择进入养老机构,除了1名同学保研外,剩下的40人大多选择二甲、三甲医院。 

目前,国内卫生职业学校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报道比较少,但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为职业学校培养的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及实习基地。 

(三)联合办学型 

2014年,北京城市学院与丹麦VIA大学共同成立“老年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高校中第一个老年学科领域跨国合作项目。丹麦VIA大学与北京城市学院进行教师交流和学生互换,合作研究相关项目。两校专家共同研制专业病种老年护理标准,编写专门的老年病家庭护理手册。 

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拟合作共同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双方拟定在上海大学高职专业中增设老年高级护理2+1专业,即学习理论基础知识2年,赴日本进行技术实训1年。上海大学高职学院负责招生、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主要负责项目的开发引进、协调,组织赴日本实训等事项。日本长崎老年护理学院提供部分办学资金,主要用于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等。 

三、国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老年护理的市场日益扩大,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的老年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逐步完善,老年护理的专业建设及配套设施比较健全。国外护士协会制定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主要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水平。基础性的老年护理实践标准把老年护理技能纳入到注册护士的培养课程,纳入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很多西方国家的老年护理高级实践护士除了具备专科知识及熟练的技能,必须同时具备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并获得老年护理专科执照。

泰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设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泰国老年护理硕士专业是专为促进老年人健康服务而培养的高级护理人才。泰国护理司于2003年开设了高级执业护士,其中包括了老年护理在内的9个领域。老年护理硕士毕业后,可参加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考试。通过考试的护士,完成短期培训后可拿到老年高级执业护士资格证。获得老年护士执照的护士可以在医院及其他养老机构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由于泰国护士拿的是国家阳光工资,所以养老机构留得住老年护理人才。拥有部分处方权的老年创业护士及老年护理专家,只针对硕士以上学历的护理学生开设单独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四、中职卫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探讨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职业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建设有了自己的特色,尤其在护理学教育及办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护理学专业设置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来说比较单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细化,可以增设如老年护理专业、社区护理专业等。 

职业教育比本科教育更能培养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面对迅猛发展的老年事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在发挥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对接养老产业,创造出新的老年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实用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进而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是值得探讨的。 

(一)老年护理人才定位 

职业学校可考虑与民政、卫生与教育部门联合定向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以较高学历的2+3高职为主,开设定向培养实用性养老护理专业。由于2+3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长且可塑性强,在校4年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教改试点。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可考虑在2+3高职班中选一个班来做教改试点班。 

在目前三大类型的老年护理专业创办模式中,与国外学校联合办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本科层级和高级养老护理管理型的人才培养。自主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就业率没有保障。校企合作模式比较适合中职学校,如与养老院、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定向培养。此模式比较适用于中档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并能较好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二)老年护理课程设置 

1997年版的护理教育计划中首次出现了“老年护理”的选修课程,2007年版的护理教学计划中将其作为临床护理专业方向的专业课,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医药卫生类2010年新目录中首次将老年护理作为护理专业的一个方向规定下来,这标志着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将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1990年代以后自中职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院校也相继在专科、本科层次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老年护理学》课程在所有层次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过于统一,不同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应根据培养目标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老年护理课程设置中应加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有效观察及管理,老年人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其实施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实验、实习锻炼的机会。 

老年护理专业设置要根据目前养老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老年护理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制订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及构建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模块结构。根据湖南省岳阳市、山东省多家医院及医学院校调研结果,目前老年护理专业有21门核心课程。从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可考虑增加一些老年护理的核心课程,如,老年心理学、康复训练与指导、营养与膳食、老年医学、疼痛护理与临终关怀,并在实践课程模块中增加老年病房及其养老机构的实习时数。 

在老年护理专业教材上,可借鉴国外和香港地区老年护理教育经验,把现有的老年护理专业外文教材翻译为中文后整合使用。还可考虑咨询资深国内外教授及临床护理专家,编写适用于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教材。 

(三)人才培养质量定位 

老年护理方向的护理人才除了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需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具备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老年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具有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和老年护理员资格证。 

学生毕业后能在择业上有更多的选择,就业岗位可定位于: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形式的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等。 

(四)老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 

老年护理专业的创办需要一个团队及各部门的协作来完成,可考虑建立一个老年护理教研室,由教科及教研室主任来统筹、协调专业各项环节的工作。目前,学校需要把全面提高护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的目标,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鼓励老年护理专任教师定期到临床进修,加强教师临床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使教师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如每年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已开设老年护理的院校参观学习等。此外,通过多渠道引进专业发展必须的高素质人才,如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年护理专家、技能型临床教师参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五)老年护理实训基地的建设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环节,需要强化养老护理实践操作。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缺乏定点的养老机构实践基地,学生的实践及见习受到了很大限制。卫生职业学校可以根据老年人特殊的专业护理技术建设老年护理实训中心,并与其他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及见习的机会。 

面对迅猛增长的老年人口,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满足老龄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分析我国养老护理现状、国内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现状,有利于适合中职卫生学校老年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4-2-24).http://stats.gov.cn/tjsj/zxfb/201402/t20140224_514970.html 

[2]吴玉韶.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EB/OL].http://jnjd.mca.gov.cn/article/zyjd/zcwj/201310/20131000534003.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R].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2011 

[5]谢凤香.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14) 

[6]练玉春.中国—丹麦老年研究中心成立[N].光明日报,2014-09-01 

[7]黄桂芳.中国老年护理人才的职业教育[J].社会福利,2009(4) 

[8]田素芳.国外老年护理模式于我国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 

[9]刘宇,孙静,郭桂芳.国外老年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 

[10]李菲,莫新少,Wanapa Siritanyarat.泰国孔敬大学老年护理学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J].护理教育,2013(12) 

[11]李婧,董茂江,邱桂红.老年护理专业建设[J].2012(4) 

[12]李婧.关于老年护理专业能力与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 

[13]付朝阳,李婧.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可行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 

[14]陈四清,王海荣.老年护理专业定位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9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5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导致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在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领域随之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工作者任务和职责也不断扩大。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大解决了人们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如何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老年护理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1 概述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要求护士在进行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全体社区人员为护理对象,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是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基本要求。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主,但社区护理工作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所不同,它主要强调预防患者的疾病,以预防达到促进健康的效果。与此同时,社区护士还需要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现有的健康问题,这就需要社区护士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在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时,结合现代护理理论,采取积极相应措施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因此,对社区护士而言,要从医院照顾患者、执行医嘱治疗转换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保健为中心的思想。

1.2 以全体社区人员为护理对象 从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上来看,社区医疗服务的护理对象主要是全社区人员。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社区护士在做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以整个社区人群内的健康人群和患者为服务对象,在进行具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时,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集中解决有健康状况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也就是说,社区护士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要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重心由个人转到集体。

1.3 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也是对社区护士医疗护理工作的特殊要求。由于社区护士要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因而工作更自主。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这就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是指社区护士应知识面广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还要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此外,还要掌握如疾病与饮食营养、新医疗法等技术与知识,以适应社区工作的需求。

2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服务水平,在了解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对老年人的护理工作,社区护士应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工作的开展。具体说来,促进老年全体的健康宣教工作,应针对不少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容易盲目跟从、盲目就医的特点,对社区老年人的医疗知识及保健知识进行不断普及,在对老年人的宣教工作中,借助黑板报、宣传单、电视等多种方式,开展对老年人基本医疗知识的科普,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发展。

2.2 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 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也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不断扩大,这一类特殊老年群体尤其需要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应深入了解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及生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地护理工作,以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使人口老龄化社会趋向健康化。

2.3 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 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在加强老年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核心,就目前而言,社区的医务人员是处于匮乏状态,不能满足社区老年护理工作的需要。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必须鼓励更多的医疗服务人员向基层转移,以满足社区老年服务的需要。在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中,一方面,可以增设一个特别服务老年人群的点,让更多老年人获得自己疾病的治疗及一些保健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增加必备的医疗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群)的需求。

2.4 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还可以在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上下功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培养更多社区医疗服务人员,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改善社区老年护理医护人员不足的现状。不仅如此,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还应加大对转移到社区的医务人员的鼓励政策,引进人才,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社区、社会的发展。

3 结 语

总之,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老年护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老年护理的过程中,应促进老年群体的健康宣教、重视特殊老年群体的照顾、拓展社区的卫生服务事业、加强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不断探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老年护理的服务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珠,郝伟平.爱心护理――专科化老年护理实践工作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2] 林晶晶,蒋玉宇.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社区老年护理中应用的优势[J].中华护理教育,2009(04).

[3] 朱珑.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4).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社区护理;老年患者;现状;展望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6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10-02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一个老年人口最多,发展最快的国家。据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25%。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为了实现健康老年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必须尽快发展和健全社区医疗及护理,社区护理已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1]。

1 老年患者现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养老问题异常严峻。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京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中国政府的最新数据显示,21世纪头10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0.57%,低于上世纪最后10年一直保持的1.07%的年增长率,因此中国人口正在进入老龄化,到2020年预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5亿,占总人口的16%以上[2]。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趋严峻。

2 我国社区医疗护理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它是非盈利性、公益性的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成,负责社区范围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卫生部妇社司社区卫生处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已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市辖区829个,占全国市辖区总数的97%;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县级市328个,占县级市总数的89%。全国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3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两万余个。但是我国社区医疗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政府投入不足,增加医疗收入作为补偿机制;农村卫生机构与计生服务机构分设,资源浪费严重;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社区老年护理人员短缺,待遇偏低,工作量大,专业能力参差不齐[3];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通过护理学会的短期培训和大学成人教育形式来进行[4]。

3 展 望

社区护理是由受过特别训练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医院外,深入到社区、家庭中,通过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与宣教等服务,来满足人们各种卫生保健要求,维护人民健康的护理形式。近年来,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加强城乡卫生医疗事业的统筹发展,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问题,应加快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结合我国老年患者社区医疗护理现状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3.2 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

3.3 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3.4 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养老水平。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3.5 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翠荣.家庭护理现状与进展[J].现代护理,2003,9(8):649-650.

[2] 王燕.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J].理论与现代化,2005,4:55-57.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原则。

保障基本,统筹发展。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对有需求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以机构为依托,做好康复护理服务,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多数老年人,以社区和居家养老为主,通过医养有机融合,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动普遍和个性化服务协同发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营造环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供给和资金保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潜力和活力,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和效率。加强部门协作,提升政策引导、服务监管等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促进行业融合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基本形成,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以下统称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到2020年,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三、重点任务

(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

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本着互利互惠原则,明确双方责任。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确保入住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下同)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政策规划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五)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鼓励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依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的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四、保障措施

(八)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规定落实好相关支持政策。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九)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十)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继续做好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鼓励老年人投保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

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

(十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十二)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五、组织实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具体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计生、民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做好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加强在规划和审批等环节的合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机构及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财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投入政策,积极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保障医养结合机构的土地供应。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医养结合机构的用地布局。老龄工作部门要做好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和接受居家医养服务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工作。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研究制定中医药相关服务标准规范并加强监管,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服务产品推广,加强中医药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做好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

(十四)抓好试点示范。

国家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组织开展医养结合试点,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医养结合的有效形式,每个省(区、市)至少设1个省级试点地区,积累经验、逐步推开。卫生计生、民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密切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香港 社区卫生服务 启示

一、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起因

1.严峻的老龄化趋势对卫生资源耗费提出挑战

香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之一,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1996年、2001年、2006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总数分别为62.9万、74.7万、85.2万,从这组数据来看,每5年香港65岁以上的老人就增加10万多人。到2006年,65岁以上的老人已占总人口的12.4%。据预测,到2033年,香港65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23万,占总人口的26.8%。因此,如此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为香港老年人卫生服务带来了难题。

2.社会保障的缺陷使老年保健面临难题

在香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是社会福利工作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香港诸多社会问题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香港享有退休保障的主要限于公务员和专业人士,近百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它产业的职工,大部分退休后是不能保障享有退休金的。同时,香港老年人还缺乏一些如医疗保障等重要的社会保障计划。

3.卫生工作前移(重视预防)和下移(重在社区)是健康低投入高产出的必然选择

香港身处中外文化混合的位置,服务发展亦夹杂着新旧经济的体系。在香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为公立和私营两个部分,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主要由政府开办和补助的卫生机构提供,而私营诊所主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社会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愈来愈大,在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香港转换医学模式,来保障老年人口的卫生服务需求,因为再富有的国家也支付不起日益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关口前移(重视预防)、重心下沉(重在社区)是政府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香港的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成效

1.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1)社区支持服务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支持服务依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暂托、家居照顾等一系列服务和支持,这些支持由香港政府提供,包括中心服务和家居服务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承接,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手段之一。

中心服务包括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四类服务。其中,长者地区中心与长者邻舍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支持服务。而长者活动中心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则为保持老年人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卫生服务。

长者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健康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以促进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中心鼓励老年人利用空余时间,不断的通过学习来发展自己,从而扩大自己的社交网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种社区、居家照顾和服务,不仅能为长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更重要的是,上门为长者提供服务的不同人员,会让长者特别是独居长者增加与外界、与人接触和沟通的机会,减少他们的社会隔离感和孤独感,有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长者日间护理服务是介于家居照顾和院舍照顾之间的一种服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日间家中无人照顾并且身体状况较为衰弱的老人。中心提供的服务包括个人照顾、护理、复康训练、健康教育、护老者支持、暂托服务、辅导及转介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膳食及往返中心的接载服务等。老人在中心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复康活动以及社交活动。这一服务旨在通过提供以中心为本的日间照顾和支持服务,帮助身体机能中度或严重受损的体弱和痴呆症老年人维持最高程度的活动能力,发展他们的潜能并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协助他们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社区内安享晚年。

家居服务只包括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两类服务。

综合家居照顾服务因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要,为两种不同健康程度的老年人提供服务。体弱老年人主要是指受损程度为中度至严重及需要一系列护理服务的老年人,而普通老年人则是没有或轻度受损的老年人。针对体弱老年人的需要,服务队会采用多专业的模式,向他们提供护理、个人照顾、康复服务及社工服务等。服务队会考虑服务使用者的受损程度,为他们设计并提供一套有计划、完整的家居及社区支持服务。而对于需要较少服务的普通老年人,服务队将提供个人照顾、简单护理、家居清洁、护送服务、日间到户看顾、家居安全及健康评估服务、购物及送递服务、膳食及洗衣等服务。

(2)长者医疗服务

在香港,除住院服务外,卫生署及医院管理局还针对长者的特殊需要推出了基层医疗服务、长者健康服务和社区康复服务等系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包括了基本保健和医疗以及老年专科医疗服务。

基本保健和医疗是基层医疗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老人专科医生人数很少,大部分老人都由第一线的普通科与私家医生诊治照顾,他们需要具备实用的老人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从而及早检查出病因,减少并发症和因延误治理而引发的伤残,并减低不必要的入院的长期护理。同时,医生也要加强与病者及其亲友的沟通,提供基本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康复能够事半功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必须要让病人尽量保持活动能力,因为长期卧床会使病者失去自我照顾与行动自由的机会。

老年专科则是提供高一层次的医疗服务,病者经由急症室或任何医生转接。老人科医生以专业的知识去处理解决较为困难和复杂的诊治问题,并可在老人医学教学和研究上做出贡献。

长者健康服务由老年人健康中心提供,在香港的18个区,每一区都设立一个长者健康中心,凡年满 65岁的人士,都在老年人健康中心登记成为会员。登记及缴纳年费(低收入者也可以减免费用)。老年人健康中心为会员提供身体检查、健康评估、辅导、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服务。

香港医院管理局推出社区康复专职医疗服务、社区康复护理服务、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社区老人精神科小组服务和老人日间医院等5项社区康复服务计划[2]。

考虑到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香港老年社区服务除了常见的护理和医疗治疗项目外,还提供职业治疗、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及怀旧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护理服务,力求在各个环节促进老年人的功能恢复。

香港对安老服务实行统一评估机制,以国际认可的“ 长者健康及家居护理评估”工具为标准,通过评估员对老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行为及认知能力,情绪稳定状况、家庭状况等各方面进行一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老人应接受何种类型的服务,确定老人对住宿照顾和社区照顾服务的护理需求,并实施了长期护理服务中央轮候册,集中处理为长者而设的受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申请和服务编配。

另外,老年人日间医院在为市民提供全面的住院、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的同时,也为老年病患者提供日间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病人无需留宿就可以得到适宜的康复活动、合适护理及心理照顾。从而使病者能够重投社会,同时在家庭也能正常生活。医院由专科医生、护士及经过特别培训的专职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等组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科医疗及专科康复评估服务。

2.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成效

(1)老年健康状况改善

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银发社会”,对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在香港,无论是在南丫岛榕树湾天后庙休憩处,还是香港耆康会怀熙荃湾长者地区中心,或者是北角城市花园小区内活动场地,都能够看到的香港长者都散发出积极乐观的气息,即使是行动不便、卧床的长者,也是安详而淡定的。

(2)卫生经费及资源节约

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居家养老、社区照顾可以为政府节省部分社会福利经费,故这种理念普遍受到政府决策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推崇和欢迎。从香港社会福利署了解到,2006-2007年度,香港政府在老人社区照顾上的投入为10.6亿港元,安老院舍的投入为20亿港元。利用这30.6亿港元,香港政府向各个社会服务机构购买了一年的服务,满足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和安老院舍需求。在各种福利服务中,政府采取了谨慎的、不过多的实际介入的方式,主要依赖于社会团体和志愿机构的力量。提供适当的老人医疗服务,实有政府、专业人员、民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互相配合。政府(卫生署、医院事务署、社会福利署)可以妥善地安排资源,设立较完善的医疗卫生系统。

三、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媲美。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对比香港地区,内地也存在类似的困难和窘境,甚而情况更加严峻。

1.我们面临相似的状况

(1)老龄化日趋严重

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 截至目前,全国老年人口有1.62亿,占总人口的12.79%,中国已经跑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逐渐老去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倚靠的劳动力优势将消失,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制也面临更大挑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人口生育的高峰期, 从2010 年开始这些人将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提速。民政部表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800万人至900万人的年均速度递增, 预计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以上,这意味着每3~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2)卫生资源更加紧缺

相比香港地区,内地的卫生资源更加紧缺。我国投入的卫生经费总量虽逐年上升,但卫生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也很低。根据2003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52%-6%,在17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81位[7]。国家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由6.56%下降到了4.73%。从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来看,1980年,政府、社会、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分别是36.2%、42.6%、21.2%;而到了2005年,三者的比例变成了17.9%、29.9%、52.2%。很明显,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3)经济支撑更加困难

我国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出大于进,劳动力不足,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供养系数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退休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支出加大。据专家预测,这部分支出1997年为2068.3亿元,2030年将达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182195.2亿元[8]。同时,老年人问题中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健康问题。2002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4.9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3.86%,比在职职工1.05%高出2.81个百分点。2003年统筹基金支付总额中,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用是在职职工的5.2倍;退休人员平均住院率为4.60%,比在职职工1.28%高出3.32个百分点[9]。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各项发生额均高于在职职工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

(4)相同的文化背景

大陆与香港地区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传统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是一致的。如:中国老人好热闹、怕孤独的心理以及难以接受儿女将他们送入养老中心等想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情和社区建设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社区照顾养老必须体现中国化,即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从历史发展和中西比较两个角度进行文化伦理分析,部分养老职能虽然已从家庭组织中分离出来,但家庭作为养老职能的最主要承担者的作用并未降低,在某些方面还有所加强。家庭养老有着很高的财政贡献度、传统伦理支持度和社会和谐贡献度。基于以上原因,要提高内地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就应当向香港进行适当的借鉴学习。

2.对借鉴香港经验的几点建议

(1) 充分利用社区力量健全社区卫生服务

香港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系列的社区卫生服务,而这些服务却并不是全部依靠卫生工作者完成的。如家居服务中的综合家居照顾服务队和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队中,很多成员都是社区的志愿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通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很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护理、个人照顾、护送服务等对卫生、医疗专业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服务。这样的人员的加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卫生服务机构的压力,保证社区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2) 设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满足不同卫生服务需求的老年人

观察香港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可以发现,从预防到治疗,从护理到康复、从生理到心理,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多方位、多角度保障着各种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无论是健康、患病、残疾、卧床或需要康复的老年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样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保证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让他们能够更加健康的安度晚年。

(3) 注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评估,确保最需要卫生服务的老年人能够享受服务。

社区老人评估小组服务是香港老年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评估,可以确定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以便为老年人制定医疗护理的计划,并且确保那些急需服务的老年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对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评估,以及审核机制的监督,那些贫穷、体衰的老年人依靠政府的支助,就可以以低价获得良好的社区卫生服务。而对于不同经济情况老人的收费标准的差异也应当采取兼顾公平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周元春:香港老年人衣食无忧安详淡定.深圳特区报.2007-7-4.

paper.省略/tqb/20070704/ca2709764.htm

[2]丁 华:整合与综合化-香港养老服务体系改革的新趋势及其借鉴.西北人口. 2007.1(28):1-6

[3]田北海:香港与武汉:老年福利服务模式比较.学习与实践.2007.12:131-139

[4]谭显祥:香港老人医疗服务发展路向.

省略.hk/SWIKPortal/DesktopDefault.aspx?tabIndex=0&tabid=50&ItemID=246

[5]马晓雨:香港与内地老人福利之比较与借鉴.法制与社会.2009.8(上):231-232

[6]郑必先:访香港社区老人日间医院.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2.13(69):64

[7]罗 一 黄 莉: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与卫生服务需求的关系研究.医学教育探索. 2008.7(2):19-221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7篇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省贵阳市 550081

【摘 要】本文从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课程、注重老年护理的实验教学、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方面,对老龄化社会下老年护理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提高老年护理教育水平和老年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教育;措施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的生命年限,老年护理的重要性凸现出来。而在老龄化社会下,加强对老年护理教育的探索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

虽然社会步入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保证老龄化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仍然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共同承担社会需求逐渐增大的养老义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扶持养老事业的过程中,需要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完善老年护理的政策法规,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制定老年护理的保障体系,以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养老事业中的战略目标。

为了确保养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重视和大力发展老年护理的教育事业,培养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在学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并将其纳入财政支持范围,为老年护理教育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帮助学校改善实习条件,加强老年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从而促进老年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

2 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课程

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老年护理人才提供专业的服务,而老年护理人才需要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这样既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又可以丰富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各级卫生职业院校不但要在专业上注重增加老年护理专业,而且需要依据老年护理的要求、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设置老年护理的教学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熟悉老年护理教育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在保障卫生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基础上,提高老年护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 注重老年护理的实验教学

老年护理工作不仅内容复杂繁琐,工作技能要求较高,而且服务对象为老年人,应用性和专业性要求也较高。因此,各级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既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又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满足在实际老年护理工作中的需求。

各级卫生职业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卫生职业院校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电教课预实验课,并建立和完善实验技能测试的考核方案,在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为卫生职业院校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学校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以及老年护理教学的实训中心,以满足学校实际的老年护理教学需求。

4 建设老年护理实习基地

养老事业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而且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保障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各级卫生职业学校可以和社会养老机构联合起来,建立老年护理的实习基地,这样既有利于社会养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又有利于卫生职业院校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

在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时候,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和社会养老机构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以协商和协议等合作方式,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老年护理实习基地的职能,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双方合作长久,实现双方共赢,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真正掌握老年护理的方法和技能。

5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老年人群体不但身体的机能已经退化,在生活中多有不便,而且需要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心理压力较大。老年护理人员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耐心细致,理解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卫生职业院校在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时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有良好的奉献精神和高度责任心。

一方面,卫生职业院校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对职业素养和道德教育的宣传,让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深入学生心中,落体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真正养成尊重老人、爱护老年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和生活中为学生树立典范,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在护理服务中做到耐心细致。

6 结束语

总之,在老龄化社会下,老年护理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而且卫生职业院校重视老年护理的教学工作,以及社会养老机构建立老年护理实习基地。只有调动和汇集全社会的力量,让全社会都参与到社会养老事业中,才能真正使老年护理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丽杰. 老龄化社会下的老年护理教育探索与对策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23-124.

[2] 王芳.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 医学与哲学(A),2014,01:77-79.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8篇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 护理需求; 就医意向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年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1]。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他们对护理的需求也较高,所以老年人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也是社区护理的重点对象[2]。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可及的、连续的、综合的社区护理成为当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为深入了解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和就医意向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基层卫生服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中山市3个镇为研究现场,每个镇区内随机抽取5个居(村)委。对选取的居(村)委内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在当地居住满半年)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调查农村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4800名,其中男2544名,占53.0%,女性2256名,占47.0%;年龄60~93岁,平均(68.42±16.21)岁;婚姻状况:已婚者2712名,占56.5%;丧偶者989名,占20.6%,其他1099名;学历:小学及以下2405名,占50.1%、初中学历1704名,占35.5%、高中学历571名,占11.9%、大专以上学历120名,占2.5%。

1.2 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员由社区医务人员组成,统一培训合格后,利用社区全科门诊、居民集中座谈和入户相结合等方法对老年人,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知情同意。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社区护理需求、现有卫生资源利用和就医意向等。

1.3 质量控制 根据研究目的,结合文献设计本研究的问卷,并通过预调查修正问卷。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保证调查的一致性,并采取三级质控制度开展现场调查和问卷把关,采用双份录入以保证录入的数据与问卷一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比较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不同护理需求的比较 中山市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较高,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和服药指导(34.6%);老年人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为22.3%~34.6%;在一般性护理的需求中对药物注射的需求最高,占20.4%;在特殊治疗性护理需求较低,其中需求最高的是雾化吸入,占9.0%。其中女性对心理护理、健康咨询、体育运动指导和药物注射的需求高于男性,而男性对血糖监测、血压监测和雾化吸入的需求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就医意向情况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64.7%的老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其次是选二级医院(占21.0%)、就近的其他医疗机构(4.9%)、市级综合性医院(3.9%)、私人诊所或药店(3.8%)和专科医院(1.6%)。其中,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老人、不同性别在老人在就医意向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居民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意向的主要原因分析 被调查的老年人认为,愿意首选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距离近就诊方便(占50.2%),收费公道实惠(25.5%)和服务态度好(23.2%);而不愿意首诊在社区的前三位原因为设施不齐全(16.8%)、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5.3%)和距离较远或位置较偏僻(4.3%),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在社区中开展了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和慢病管理等项目,而在这些项目中,社区护理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如老年慢性病防治、健康宣教、健康咨询等。社区护理对社区疾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6]。目前国内社区护理的方式以临床护理和家庭护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护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对社区护士的要求较高[7]。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满足更多人的基本医疗护理需求,减低卫生费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因此居家护理和自我护理就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核心。在社区护理中,完成一般性护理工作外,将疾病预防、健康行为等知识与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给需要的人群,帮助其进行疾病的预防、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已经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

国内外的研究显示,随着老年人疾病谱的改变及其健康观念的转变,目前老年人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对社区健康管理相关技能的护理需求增加明显[8-9]。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类、辅助监测类、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山市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类护理需求和对辅助监测类护理需求较高,其中健康咨询(42.9%)、营养和饮食指导(40.0%)、服药指导(34.6%)、血糖监测(34.6%)和血压监测(37.0%)的需求最大,而对一般性护理和特殊治疗性护理的较低,结果提示,中山市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主要在健康教育和健康技能的护理和指导上。所以,应加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相关技能的培训是目前农村社区护理的重点工作。

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0]。然而,由于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刚起步,很多居民对其仍在了解和熟悉阶段。本研究显示,有64.7%的居民表示患病时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他们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就诊方便、收费公道实惠和服务态度好。当然,研究还显示,还有三成多的居民不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首诊单位,其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素质不高、设施不齐全和医务人员态度不好。因此,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加大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并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管理是相关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黄莉.重庆市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2]滑卉坤,康美玉,郭丽霞,等.城区居民家庭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0):1241-1242.

[3]邱胜军,钱坤,胡明勤,等.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0):924-926.

[4]沈春妹.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1,28(5A):72-74.

[5]祝雪花,余昌妹,姜文莉.等.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5):69-74.

[6]刘腊梅,周兰妹,张振香.上海市老年人照顾者社区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2936-2939.

[7]张静伟,姜丽萍.国际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开展的借鉴作用及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1257-1258.

[8]黄议,邓仁丽,朱明兰.遵义市两城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4):995-996.

[9] Ingram M,Sabo S,Roth munity health workers and community advocacy:addressing health disparities[J].J Comm Health,2008,33(6):417-424.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0篇

【摘要】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集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是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其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和高度情感性的工作特点,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更加全面的护理技能和更加人性的亲和力。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护理技能

1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内容

1.1 基本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护理与一般医院护士的工作一样,主要服务临床,为病人解除痛苦。

1.1.1 照顾患者。护理具有照顾的本质,在照顾社区患者时,社区卫生服务的护士应当协助患者执行他无法自己完成的活动。在关心患者身体基本需要的同时,协助患者和家属克服压力和焦虑。

1.1.2 协助治疗。社区护士根据医嘱并协助医师执行患者的诊疗计划,并对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进行观察,及时与医师沟通。并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

1.1.3 健康指导。护士按照医嘱和常规医理,对患者及其陪护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教导患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和并发症,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

1.1.4 治疗协调。护士随时保持与医师、技师等专业人员联络沟通,讨论有关患者的治疗、护理等问题,使患者尽快恢复自理和自立。

1.2 居家护理。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已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

1.2.1 慢性病人居家护理。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社区居家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等项目的护理干预。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1.2.2 居家康复护理。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居家护理借助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防止病人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

1.2.3 居家老年护理。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护理的主要项目是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从而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

1.3 出诊护理。出诊护理工作是临时外出护理,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科负责接待,了解病情及初步诊断,确定是否适宜出诊。

1.3.1 诊前事项。登记家庭住址、电话、联系人、签订家庭出诊知情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持1份,详细告知家属出诊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协议由中心专人管理,并与出诊护理记录、出诊治疗单装订一起。

1.3.2 出诊护理。安排出诊护理人员及时间,按照医嘱确定护理内容。

1.3.3 收费。首次出诊由患者或家属来中心办理各项交费手续,连续治疗可由护士代办(开发票)。

2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护理要求的是全科护理,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

2.1 健康宣教能力。当前,自我护理已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社区卫生护理在从事病人护理的同时,应教会教育患者家属、社会服务人员、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等自理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他们对健康态度、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

2.2 交往沟通能力。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主要力量,必须与护理对象建立彼此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和人际环境,有效地运用护理技能、健康宣教和预防手段,动员说服护理对象,改变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2.3 个人综合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其主要服务是为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健康促进以及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方面提供持续的、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更高级、更复杂的仪器及大量先进技术,以此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独立地解决治疗护理中的问题。

2.4 良好职业操守。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高低对工作质量的影响重大。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健康概念的内涵,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及积极的职业心态,保持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护理态度,彻底地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中来。

2.5 多元知识结构。社区卫生服务护理对象来自不同的民族与国度,具有不同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给护患之间的人际沟通造成了很大障碍。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掌握多元文化,既要掌握现代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要广泛学习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律、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卫生经济学等知识,努力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方面来建立护患关系,顺利开展社区卫生护理工作。

2.6 现代信息技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随时接收医学科学信息,通过信息网络,与服务对象进行护理沟通,为服务对象提供健康服务,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庭进行相应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雪萍,郭燕,实施社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举措[J],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8月第9卷第15期,第9-10页。

[2] 赵淑霞,浅谈社区卫生服务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医学信息,2010年02月第23卷第2期,第521页。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比较;启示

1、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两个学科的相互结合,社区护理的中心原则是健康,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社区的人群,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的健康。

2、国际社区护理模式

国外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护士的职责范围、国外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

2.1工作内容:一级医疗保健是北美社区护理的重点,即预防。目前,二级和三级医疗保健在北美社区护理也涉及和参与。在新西兰,自理活动的照料和支持、日常活动的帮助和支持、专业护理是社区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2.2护士的职责范围主要是实施卫生教育,协助公共安全与传染病管理,执行医嘱、巡回服务,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保存正确记录,从事家庭访视及护理、心理卫生指导、进行卫生统计、协助环境卫生和团体卫生工作,运用社会资源以及保存正确记录了解国际与政府卫生组织和卫生法令、从事妇幼卫生工作等。

2.3国外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

在国外,社区护士应具备以下的条件:学历要求,社区护士应就该是全日制护理专业教育毕业的护士、助产士。工作经验:要求接受过半年以上社区护理训练或具有2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更主要的条件是侧重品德优良、身心健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强、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等。

3、中国社区护理模式

中国社区护理目前发展现状全国有医疗、保健、预防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将近30多万个,在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护人员主要以专科为主,只有及少数的本科毕业生原意到县级医疗机构中去工作;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中,很少有大专生去,更没有大学本科生去,因此在乡镇卫生院中主要以中专毕业生为主,有少量专科毕业生,

但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医学护理教育。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医疗棋式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需求,作者提出了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强调社区护理体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精髓。文章阐述了社区护理的概念,设想了社区护理的管理体系和实施方法,社区护理采取分层管理形式,按照护理程序,将临床护理与预防保健相结合,技木服务与社会服务相统一,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护理。社区护理具有主动性、持续性和相对独立性,社区护理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满足病人需求,防止医院内感染,消除住院对老年人可能产生的心理上和糟神上的不良反应,发挥护士的能动作用,增加医院的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

3.1中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在社区中的具体护理工作有打针、换药、插管、静脉注射、记录等,社区护理工作是社区护士的主要工作,因为社区护士还有其他的任务,他们做具体的护理工作花费的时间相对比医院护士少。

3.2中国社区护理的形式: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的需求,因此老年人社区护理模式,就是我国现阶段极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的一个服务及护理的结构。

3.3中国对社区护理人员的要求在中国,卫生部出台《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职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需要。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工作做得并不好。

4、国际社区护理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4.1国际社区护理模式:

日本

日本的社区保健是根据《地域保健法》,《保健疗法》的规定,至1994年各都道府,政令府,特别行政区都设立了保健所,保健中心,全国共有保健所848所,市街村保健中心1241所,各类保健机构中保健护士达到2万余人,为日本国民健康实施全民保健工作,同时日本实行的是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为促进社区保健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993年统计,日本65数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4.9%。椐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与日本将来人口推算到200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占总人口数的15.6%。针对此种情况,日本的社区护理发展也较快,其中老人保健与母子保健是日本社区保健工作的中心,老龄化社会推进了日本老人保健事业的发展。据厚生省统计,到1994年9月,日本各类老人保健设施达到1003个,入所老人85000余人,日本老人保健制度的宗旨是保持健康、确保医疗。为此,在社区人员进入40岁即开始建立“健康手册”,开展基本的健康教育、健康诊查等。老人保健医疗的层次可分为:医院老人病房、疗养院、老人保健中心、康复机构、特别养护老人之家、托老所、家庭护理援助机构等。1993年日本颁布了“老人保健法”,对家庭访问护理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由医院,诊疗所的护士给在家疗养者精神康复病人提供援助。概椐“母子健康法”和“儿童福利法”的规定,日本保健所保健中心对结婚,妊娠,分娩,围生期妇女和出生婴儿,直至学龄前幼儿给予各种健康诊查,保健指导和医疗援助。

德国

在德国,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区护理就在德国卫生行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全国已有1万家护士站,4500个家政服务中心,约有一半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在社区护理服务中主要有家政人员(从事家政事务),护理员(协助护士做好生活护理),护士(主要从事护理专业工作)。无论是护士还是护理员,均要求有5年以上的医院工作经验,其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老年人,儿童、术后恢复期的病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服务内容为慢性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康复和护理工作。每个护士站每周碰头2-3次,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护理计划和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护士站的每名护士均配有BP机,遇事随时联络,每7个护理站归一总部管理。同时,各州护理技术监测协会定期对各护士站进行考核和验收。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主张减少医疗消费,因而70%的住院病人是急诊入院,大量慢性病病人集中在社区内治疗和康复,社区康复和家庭护理多由护士承担。因此社区服务摆到重要的位置。鉴于此种情况,政府加大了对社区保健的财政投入,如在设有急诊的综合性医院增加老年病床数,在社区综合诊所建立护理中心,还建立了护理之家《老年人长托》,逐渐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中心――护理之家――白日护理双向转诊的服务网络,比较好的解决了老年患者的就医护理问题

4.2国际社区护理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4.2.1提高民众对社区护理的了解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社区护理需求调查中发现,对社区护理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未听说过。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的现状,但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发生偏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认为社区护理的工作主要是家庭的治疗和基础护理。其实我国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应该将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的护理工作承担起来。所以,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可以运用与社区居民建立“契约式的服务关系” 的模式,如定期上门体检、电话咨询、24h随时上门服务等,逐渐使社区民众了解社区护理的工作内容,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4.2.2使社区护理工作合理可持续发展

社区居民应该有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将医院的医生的医疗理念通过一定的科学的形式传播到社区,建立以省市医院为主要技术支持的社区护理模式,建立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护理机构.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保健护理、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医疗卫生机构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工作者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责无旁贷.社区护士应该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护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护士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社区中的家庭等而不仅仅是个人,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减少社区居民的发病,促进健康、我国的社区护理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有关的行政部门应该对社区护理的发展充分重视,出台有关社区护理的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于规范管理社区护理的研究。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在我国,支撑社区医疗保健机构作为预防保健费目前主要来源是医院经济收入,但由于未理顺好服务价格以及对此方面疲软的政府支持等原因,导致医院亏损,而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通过对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得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引导政府对社区护理加强投入,健全完善的保险制度,大力的发动慈善募捐等等,凝聚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力量,有机地结合起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的关系,为社区护理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保障。

4.2.3减轻社区护士压力建立合适的护理模式

见于社区护士的工作的特殊性,护理管理者应充分了解社区护士的组织承诺,以此作为预测社区护士的离职意愿重要项目之一。还要加强社区护士对医院的感情和忠诚程度的培养,使她们的离职倾向降低。社区护士工作环境的美好,工资福利待遇的满意度,人际关系氛围的和谐,还可以通过注意力得到转移、情绪的合理发泄、倾诉自己的心声的方法,是自己的压力得以减轻。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社区护理,其优越性在于它以社区为立足点,提供连续、方便、快捷、经济的家庭和个人护理服务, 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康复、预防等,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社区的卫生保健任务。社区护理在社区医疗保健工作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为加强对人群进行有效护理,护理模式的内容应包括健康护理全部需求。社区护理把护理对象不但会包括原来的单一的患病个体,而且还要相应的扩大到了健康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区。医院护理不能完成像社区护理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因此护理模式必然向社区护理服务转变,而社区护理又靠是社区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指导和宏观上把握,因此建立合适的社区护理模式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许爱芝.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314(3):55-56.

[2]Stanhope M, Lancaster J. 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Promotinghealth of ayyreyates, families and individuals. 4th edition [J]. St,Louis: the CV Mosby company, 1996, 2

[3]孙沙莉・护士长在模式病房中的主导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0, 15 (8): 598-600

[4]Ann é ~ Lise McDonald, Ian H.Langford B Sc Grad, NigelBoldero.The future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District nursing health visiting and school nursing [J]. Advanced Nursing, 1997,26:257~265.

[5]曾友燕,王志红,吕伟波.社区家庭护理服务内容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5(22):409~410.

[6]翟忠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7): 42-43.

[7]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5): 26-30.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2篇

1自我护理的内涵及发展

   Orem在1971年首次提出了自理的概念,她 认为自我护理是学习来的,而且是有目标和方向的 个体活动,是一种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行为,这种行 为是通过人自身及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不断调整 和适应并逐渐成熟的,它对人的生活、健康和集体 产生影响[4]。Levin等[]在1979年提出,自我护理 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为了提 高健康水平、阻止疾病发展、识别和参与治疗而采取一系列行为。Dodd[]认为,自我护理是一个自我 观察、症状感知、判断疾病严重性以及选择治疗的 决定过程。Gantz认为,自我护理分为自我护理维 持和自我护理管理两部分。自我护理维持指遵从正 确的健康行为,如合理的饮食、正确的锻炼和遵医 嘱服药等;自我护理管理包括:能识别自我健康微妙 的变化、评估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重要性、正确对待 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及监测治疗的效果这一系列全面 的、复杂的过程。自我护理管理要求病人有一定的 敏锐力和感知力,它是建立在自我护理维持之上 的[7]。这个概念的提出使得自我护理更具有可操作 性。在此基础上,WHO在1998年自我保健的 概念,认为这是人们为了获得健康、预防和治疗疾 病而采取的措施和行为。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与相关因素:卫生(一般卫生条件与个人卫生)、营养 (饮食种类和质量)、生活方式(体育活动和休息)、环 境、社会和经济因素以及自我药疗。

从自我护理内涵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其应用 领域早已不仅仅是医疗过程,而是更倾向于自我保 健、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等。

2发展自我护理模式的必要性

    2.1自我护理模式是新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1948年WHO提出了新的健康定义,即“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 上的完好状态”。1977年,美国医学家Engle在生 物医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尽管新的健康观和新的医学模式早已提出, 但至今尚未在护理领域深入普及。这除了有生物医 学模式定势较大和人们思维贯性的原因外,更重要 的是现在的护理模式自身的方法论问题还未完全确 立。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在肯定生物因素作用的 同时,还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归根到底要靠自 我调节和培养。所以,要实现护理模式的根本转变, 必须强调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这要求护理人员注 重把护理科学技术同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将 病人参与为中心的思想融进护士的护理程序、操作 程序及健康教育程序中,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参与 健康决策和促进自我护理。

2.2自我护理模式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卫生需求増加的重要 途径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 67 亿[8]。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测算,到2020年, 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6. 61% ;到2050年,我国 老年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4. 38亿,老年人口占全国 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8. 76%,我国人口老龄化形 式非常严峻。人口老龄化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和疾病 费用负担增大,我国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 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4. 5%;老年 人失能率为18.8%[9]。研究显示,如果我国各年龄组 的两周就诊率和住院率保持不变,人口老龄化导致的 就诊人数与住院人数将逐年增长,与2003年相比, 2015年就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将分别增长51. 82%和 48. 24%,到2020年这两项指标将分别为79. 60%和 77. 27%,在未来50年里,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就诊人 数增长178. 12%,住院人数增长187. 19%[10]。近 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人群覆盖率不断扩大,但这些制 度的制订及实施过程中,缺少对老年人的优惠,甚至 出现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死角”。人口老龄化导致卫 生需求增加以及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为自 我护理模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通过提高老年人及 其家人的护理能力,能够降低老年人对社会卫生资 源的需求,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卫生需求的 增加。

2.3自我护理模式有利于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慢性病指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及精神异 常为代表的一组病症。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慢性病患 病率达 到 15 10%。 第 四 次 全 国 卫 生 服 务 调 查 显 示,35岁以上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9. 39%,城市更 是高达15.42%[9];012年中国慢性病监测及糖尿 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 患病率为9. 7%,60岁以上老年人其患病率高 达19. 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 700万人。国 家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人慢性病正处于井喷 状。世界银行也发出警示,慢性病在中国已进入高 速增长状态[11]。严峻的慢性病现状促使慢性病规 范化管理在我国卫生工作中逐渐被提上日程,卫生 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 均等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进行慢性病管理,并 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慢性病管理工作在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中已经稳步开展。但是慢性病由于发病时 间长,容易受多种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且 需要长期而系统的治疗[12],仅靠医务人员并不能保 证其完全规范化治疗。很多研究已经显示,把患者 纳入到治疗过程中,增加患者的参与性,提倡患者自 我护理和管理,对慢性病的管理具有很大的帮助,并 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患者参与正是自我护理模式的 核心内容,所以,结合我国慢性病现状以及慢性病特 点,自我护理模式在我国慢性病防治过程中将会起 到重要作用,其有利于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

2.4自我护理模式可以缓解卫生资源不足的现状我国卫生资源主要面临数量不足、配置不均衡 以及整体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13〜14]。2011年国家 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 数为1. 79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1. 52人,远低 于美国每千人口医师数2. 7和每千人口护士数9. 8 人的水平。2010年中国城市每千人口执业(助理) 医师数为2.9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09人, 而在农村则分别为1.32人和0.89人。在人口老龄 化严重、慢性病发病率快速升高的严峻形势下,卫生 资源不足以及配置不合理,使我国卫生服务供给面 临着巨大挑战。另外,我国医护比仅为0.85 = 1,远 低于1:2的标准[15],这说明我国护士数量存在更 严重的不足,而老年人护理以及慢性病管理更倾向 于依托护理人员,这进一步加重了卫生服务供给不 足的现状。由于卫生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所以卫 生人力资源不足这一问题近期很难得到完全解决。 与卫生人才培养相比,人群健康教育及提高患者自 护能力却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这也符合卫生事业的 发展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自我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 目前我国卫生资源不足以及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3自我护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3篇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模式主要体现为六位一体功能,即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医疗费用的高涨等形势的发展,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成为每年都提出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卫生改革方案的重点行列,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但是,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始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滞后,相应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在组织体系、人员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

社区护理工作应遵循三大原则。第一,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社区护士应运用社区内可利用的资源,发挥护理功能,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健康需求,如学校护士应协调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组织、政府机构等相关资源,共同努力推进学校卫生计划,维护及促进师生员工的健康,并将触角延伸到社区中。第二,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关心全人类的幸福,其对象是不分种族、宗教、年龄、性别或其它任何特征的。但是传统上妇幼健康应得到特别注意和照顾,其原因是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母亲健康一旦遭到永久性伤害,不仅造成母子二人健康的损害,且影响到整个家庭生活,间接造成社会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强盛。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在健康、心理、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他们将逐渐从社区生活中退出,照顾自己的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照顾非常重要,故在社区护理中应重点维护妇幼及老年人的健康。第三,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必须参与卫生服务的计划与评估。评估是指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评价,了解每个个体、家庭、团体以及整个社区健康的需求,以保证社区护理计划的落实。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4篇

【摘要】分析我国老年人的将抗问题、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用,展望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老年保健;社区护理;老年社区护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人口比例越来越来大。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伴随而来的需要服侍和护理的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势必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护理,老年保健的社会化需要更多的护士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

1 我国老年人健康问题以及社区护理老年保健中的作用

1.1 老年人健康问题:①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退行性变化越发明显,从而导致全身各系统的功能逐渐下降。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82.2%,有64.0%患有多种慢性病,其中患1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7%。老年人有中约21.5%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0%~7.0%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0%~5.0%完全不能自理[2]。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单位家庭予子女数减少,社会家庭核心化和小型化,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老的生活照顾和疾病护理依赖于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1亿多青壮年人员的流动和外出就为,进一步减少了老年人保健的关照来源。③老年人身心疾病多发:老年人认知能力减退,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产生无用感,加上丧偶、退休、经济收入的减少、子女下岗、缺乏照顾和交流等社会支持,使得老人身心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1.2 社区护理在老年保健中的作有。

1.2.1 慢性病管理及预防: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危害大,慢性病管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社区护士经过慢性病知识的培训,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社区慢性病病人的生活、饮食,再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3]。自我保健意识,以病人自我管理的模式实施慢性病病人管理,提高慢性病的管理效果,降低患病率。

1.2.2 心理疾病的护理:老年人心理性疾病尤其是孤独感和抑郁症的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识别率低,治疗率低,在我国社区还没有形成一套老年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干预体系。心理健康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护理是社区护士的重要职责,对社区护士做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对老年人心理性疾病的支持性干预,以群体健康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老人的心理健康。

1.2.3 健康档案管理:社区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将社区老人健康状况的变化及时输入电脑做好记录,及时与社区医生联系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社区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能够得到连续性关照,充分发挥社区健康“六位一体”功能。

1.2.4 家庭康复护理:我国绝大多数老龄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更多病人带着残疾回家接受康复治疗。病人及其家属普遍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社区护士在康复团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培训后的社区护士可成为康复医生的助手,协助康复医生做好老人家庭康复治疗、指导和护理等工作。

2 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模式展望

2.1 健康老龄化:随着老年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人类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国提出了健康老龄化观点,在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后,老年人能无疾而终,至少也会把需要照料的时间缩短。社区护理工作者,能够利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区老人,使老人健康生存,快乐生活,不断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2.2 老年临终关怀: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为老年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了全方位的社会卫生服务,社区护理是家庭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社区护理,能够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对维护人的尊严起到积极作用。

2.3 老年康复护理工科:随着医学领域的拓宽,康复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未来将会出现更多老年病医院和养老机构,内设多种服务项目。老年人选择的范围很广,使用功能上突出多元化、标准化,老人一旦入住即可根据专业人员评估和本人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类型,享受全方位的护理。老年康复护理应包括老年人特别养护和老年康复保健,提供常规医疗、护理、养护服务以及预防性、治疗性和恢复性康复。

2.4 开设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为填补我国老年社区护理教育的空白,可通过继续教育,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老年社区护理理论学习和在拟成立的老年社区护理中心经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既成为具有老年社区护理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老年社区护理工作能斩的骨干力量。同时,应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较高水平,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老年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老年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2.5 建立老年社区护理体系:①政府应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是很高,国家能够投入的卫生保健资源还相当有限。我们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光制订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预防保健措施,将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纳入政府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5]。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将老年社区护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以使护士在社区中发挥多元化角色的作用。可依情况设立一些老年社区护理中心作为试点,实施老年社区护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规划,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中心的建立既可为老年社区护士提供实习基地,又可通过中心普及老年社区护理知识。与此同时,还要制订出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老年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推动我国老年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小结

随着医疗服务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逐渐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如何发展、壮大、推广社区卫生事业,赢得更大的市场,需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在老年人不断增加的我国,老年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老年社区护理的市场定位,创造各种条件,利用资源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不断推进老年保健的社区护理工作。我国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际社区护士角色和社区护理工作内容,探索出适合于我国特点的老年保健社区护理道路,以便使社区护理工作在老年保健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雪荣,于普林.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社区卫生保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5(6):24

[2] 钟华荪.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理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6):314-316

老人卫生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社区护士;养老院;角色功能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对老人来说,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是农村的“五保户”,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是他们首选的养老模式。因此,养老院在满足老人的生活照顾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综合实力,是摆在各级政府以及经营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杨宋镇敬老院是一所公办民营的营利性养老机构。从2010年开始,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敬老院内老人的健康管理作为中心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本地区率先开展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的探索,坚持2次/月、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形式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并在2014年初,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相关制度要求,将杨宋镇敬老院作为中心的功能社区进行管理。

资料与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杨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在2010-2013年对敬老院养老的老人所做的健康管理工作。

方法:调取2010-2013年中心信息化系统中敬老院512例老人的健康档案的服务记录;查阅2010-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工作记录。

结果

敬老院老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512例老人中,高血压患者161例,2型糖尿病8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55例,脑卒中95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84例,智力发育迟缓6例,聋哑4例,骨关节病10例,白内障4例,其余较为健康。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整理房间、生活护理、整理小药箱以及用药指导、培训护理员和家属护理技术操作、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饮食指导、与老人聊天、康复指导、教八段锦操、与敬老院领导的协调与沟通、编写工作信息等。

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敬老院所承担的角色: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内涵的客观要求,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为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由于敬老院所接纳的老人年龄大,家属又不能长期守在身边,所以老人除去患有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外,老年人患轻中度抑郁较常见,使得社区护士在敬老院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更是增加了难度。因此,社区护士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内承担了护理者、教育者、心理疏导者、管理者、安全教育者、饮食指导者、慢病管理者、健康教育者、观察和研究者等诸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