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 时事政治教育对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影响

时事政治教育是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再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讲解,让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结合所学的政治理论客观的看待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教科书上的时事政治内容过于滞后、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没有学习热情等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动态进行把握,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能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是我国的明日栋梁。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国家的政治时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国情和历史的了解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就使他们对社会的一些动态信息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让思想政治的学习

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时事政治理论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高考试卷的出题不单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对学生时事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考验。试卷中的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类问题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由于现有的高中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的内容都比较滞后,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效果普遍偏低。教师在这时应多引用时事新闻,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将当前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关于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加入高中政治课的可行性方案

1.将时事政治教育导入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

教师不能将时事政治信息突兀地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信息的讨论,从而烘托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最终将话题引到教学内容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

2.将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合

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消化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将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再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问题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经济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往“这都与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对实例的记忆程度。

3.与思想政治课活动的整合

学校可以定期在政治课堂上举行一些宣传时事政治信息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首先,学校要重视典型的作用,多举办一些时事政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时下的新闻动态、国际时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典型代表为例,让学生们有一种“时事政治在身边”“时事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对社会动态的关注,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交流、时事政治演讲。在每堂课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收集近期的新闻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要积极回答,举一反三,将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内容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要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时事政治信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 文化知识,仅仅靠老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结合教材所学的内容积极发表看法,并最终形成练习题的模式,让老师批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由交流中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4.将课堂内容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机整合

鉴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内容向人文化、考察化的方面发展,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也应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也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解决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高考的浪潮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5.组织专题讲座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时期,它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对其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一些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学生由于其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有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如近些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分子,新疆“圣战”的“东突”分子经常制造一些民族性、区域性的恐怖暴力事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些不法分子试图搞民族分裂、宗教分裂,一面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面鼓吹所谓的民族独立、宗教独立,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都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认识程度的局限性,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怀疑。所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教师在国内外发生重大时事后,必须搜集好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掌握时事政治信息的精神实质,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正确舆论,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辨时事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被人利用参与不法活动的情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理性客观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做好学生的工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相关热点新闻,让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便于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全面掌握,普遍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 时事政治教育对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影响

    时事政治教育是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再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讲解,让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结合所学的政治理论客观的看待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教科书上的时事政治内容过于滞后、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没有学习热情等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动态进行把握,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能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是我国的明日栋梁。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国家的政治时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国情和历史的了解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就使他们对社会的一些动态信息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让思想政治的学习

    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时事政治理论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高考试卷的出题不单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对学生时事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考验。试卷中的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类问题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由于现有的高中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的内容都比较滞后,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效果普遍偏低。教师在这时应多引用时事新闻,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将当前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关于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加入高中政治课的可行性方案

    1.将时事政治教育导入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

    教师不能将时事政治信息突兀地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信息的讨论,从而烘托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最终将话题引到教学内容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

    2.将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合

    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消化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将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再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问题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经济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往“这都与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对实例的记忆程度。

    3.与思想政治课活动的整合

    学校可以定期在政治课堂上举行一些宣传时事政治信息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首先,学校要重视典型的作用,多举办一些时事政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时下的新闻动态、国际时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典型代表为例,让学生们有一种“时事政治在身边”“时事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对社会动态的关注,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交流、时事政治演讲。在每堂课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收集近期的新闻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要积极回答,举一反三,将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内容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要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时事政治信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文化知识,仅仅靠老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结合教材所学的内容积极发表看法,并最终形成练习题的模式,让老师批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由交流中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4.将课堂内容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机整合

    鉴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内容向人文化、考察化的方面发展,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也应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也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解决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高考的浪潮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5.组织专题讲座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时期,它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对其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一些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学生由于其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有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如近些年来,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新疆“圣战”的“东突”分子经常制造一些民族性、区域性的恐怖暴力事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些不法分子试图搞民族分裂、宗教分裂,一面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面鼓吹所谓的民族独立、宗教独立,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都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认识程度的局限性,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怀疑。所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教师在国内外发生重大时事后,必须搜集好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掌握时事政治信息的精神实质,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正确舆论,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辨时事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被人利用参与不法活动的情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理性客观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做好学生的工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相关热点新闻,让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便于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全面掌握,普遍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 时事政治教育对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影响

时事政治教育是将当前国内外的各种政治信息、经济信息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再结合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讲解,让学生对目前的国际形势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能结合所学的政治理论客观的看待问题。它能有效地解决教科书上的时事政治内容过于滞后、学生学习理解困难、没有学习热情等教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动态进行把握,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并能够根据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时事政治信息进行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1.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习知识

众所周知,高中生是我国的明日栋梁。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国家的政治时事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其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中学生在国情和历史的了解上还有一定的欠缺,这就使他们对社会的一些动态信息产生不正确的理解,让思想政治的学习

流于表面。所以,教师必须做好时事政治的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学习时事政治理论的能力。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考制度的一系列调整,高考试卷的出题不单只是课本上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对学生时事的掌握能力提出了考验。试卷中的社会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类问题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所以,高中生必须对当前的社会热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的教学水平

由于现有的高中教材中关于时事政治的内容都比较滞后,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效果普遍偏低。教师在这时应多引用时事新闻,结合授课的内容进行举例分析,将当前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关于如何将时事政治教育加入高中政治课的可行性方案

1.将时事政治教育导入思想政治课进行整合

教师不能将时事政治信息突兀地加入到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思想内容上的整合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信息的讨论,从而烘托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并最终将话题引到教学内容上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学习。

2.将思想政治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整合

让学生更好地对思想政治课中的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消化一直是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将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整合,再通过时事政治热点的问题设置,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章节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转型成功的新闻作为案例,使学生对经济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往“这都与我国的所有制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的问题上加以引导,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不断强化学生对实例的记忆程度。

3.与思想政治课活动的整合

学校可以定期在政治课堂上举行一些宣传时事政治信息的小活动,这样可以更全面地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热情。首先,学校要重视典型的作用,多举办一些时事政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对时下的新闻动态、国际时事有一个全面、生动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典型代表为例,让学生们有一种“时事政治在身边”“时事政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切实感受,培养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了解、对社会动态的关注,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利于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教师在每堂课之前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时事交流、时事政治演讲。在每堂课下课之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收集近期的新闻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再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出来,教师要积极回答,举一反三,将提出的问题与课堂内容进行引导,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把学生学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对国策的关注、对社会的关心进一步深入。除此之外,教师要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时事政治信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 文化知识,仅仅靠老师的引导是不够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结合教材所学的内容积极发表看法,并最终形成练习题的模式,让老师批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主导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由交流中促进了自主学习的实现。

4.将课堂内容与课后作业进行有机整合

鉴于近些年的高考试卷内容向人文化、考察化的方面发展,政治思想课的教学也应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课后作业。除此之外,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上,也要多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将理论充分联系实际,解决不同类型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让学生在高考的浪潮中获得最终的胜利。

5.组织专题讲座

高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定型时期,它奠定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道路,对其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一些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的产生,学生由于其自身水平的局限性导致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方法和程度有一定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如近些年来,以达赖为首的分子,新疆“圣战”的“东突”分子经常制造一些民族性、区域性的恐怖暴力事件,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一些不法分子试图搞民族分裂、宗教分裂,一面危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一面鼓吹所谓的民族独立、宗教独立,这对国家的稳定和团结都产生了消极的阻碍作用。而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认识程度的局限性,常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怀疑。所以一个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舆论导向是至关重要。教师在国内外发生重大时事后,必须搜集好大量资料,做足功课,对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使学生正确掌握时事政治信息的精神实质,用言传身教去影响学生的正确舆论,提高学生们对时事政治的正确认识,并培养其分辨时事的能力,从根本上避免学生被人利用参与不法活动的情况。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理性客观的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做好学生的工作,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深入分析相关热点新闻,让时事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教育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之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便于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全面掌握,普遍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的改革与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34-0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和生活。鉴于高职学生文化课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在开展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高职院校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顶层设计,也就是结合自己学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地域优势,从而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导向性,为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志2005年1月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21世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由于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原有的两课教学的基础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上面,还有就是当前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从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我国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往大班教学方向发展的趋势。大班教学尽管在节约师资力量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时间上面发挥着一定的有效作用,但是这样势必会影响到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重视程度,让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门副课,这样的话也就容易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重视。另外,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待于提升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来提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运用现实社会中的例子来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人、指引人、教育人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另外还应该看到,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社会相互结合的一个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关联的实际生活内容的相互联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多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能够将这种知识的传授转化为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方法和技能的传授,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首先,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从教育主管部门到从事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都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有效课程,同时还需要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让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才是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其次,就是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改变以往的那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让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成为课堂的指引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指导性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堂,而是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成为他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指导性工具。另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前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让教师在进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高职学生能够带来相对直观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效果的产生。

最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进行改革教学措施,而且也需要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让高职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过程中使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入社会生活当中,走入社区、到工厂、到农村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重要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是今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所在,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够更加融入社会生活的因素在其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真实效果。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不仅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内容更好地应用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不断改善之前的教学手段,才能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不断提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也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我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政策、方针、路线有相对清晰和明了的认识,让学生能够感受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变化,从这些社会的变化过程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另外,在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深化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上面,让高职院校在培养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让这些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实效果。另外,还需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高职院校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到学生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真正价值。

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上应该看到,只有不断推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力度,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和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从目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与现实世界结合的力度,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可以说,在未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来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从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需要高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的方向,不仅仅需要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还需要我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这将有助于加速改革的步伐和拓宽改革的手段、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管部门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调研资料。最后,还需要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有话可说,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建斌,李雁舒.论高校“两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改革必要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2]韩裕庆.构建富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

[3]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3).

[4]刘小流,黄志敏.论高职教育中的“两课”实践教学[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5]曹琳.高职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改革思路[J].经济师,2006(8).

[6]薛凤阁.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4(9).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性;实效性

作者简介:何如一,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贺志明,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187―0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必然面对许多棘手的难题。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成就、经验,研究面临的新问题,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创新,卓有成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一件意义重大又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这既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要求。“体现时代性”,就是要从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使其与时代同步伐,滞后和超越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实际上,唯有体现了时代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先进性。在当前,“体现时代性”,从内容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把握规律性”,就是要遵循大学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和认知的规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同时也具有科学性。只有认识、把握了这些规律,并自觉地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在规律的基础上,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具有科学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为依据。“富于创造性”,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永葆生命力的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新,就要正确地总结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实际上,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创新的财富。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动力更多地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还要充分尊重广大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有效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的功能,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仅是我们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太理想,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充分形成,这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如何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科学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力作用?

首先要提高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应始终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长期以来人们包括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这种认识背后隐含的意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是科学知识课程;而这种认识背后的潜台词是意识形态和科学是对立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科学性并非不可统一,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也具有科学性。把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截然对立起来,并由此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功能完全二分,将科学性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剥离出去,将意识形态性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中剥离出去,这在认识上是不对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其次要加强交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形成了一些优良的传统和做法,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这是对一些学校既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也为今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指明了方向。多年的实践表明,专兼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避免低水平的单循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充满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建构新形势下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队伍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力形成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方面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准人制,防止不合格的教师走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讲台。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以及吸引力。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可以吸引和鼓励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同时,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至少开设两门以上的课程,以拓宽学术视野,充分吸取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加深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了解。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实行校际之间优秀教师互聘,这既有利于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资源,也有利于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还可以聘请离退休的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以及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相关专题讲座,发挥他们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加

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提高认识,创造条件,努力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合力作用,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三、研究型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

当前,世界和中国的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方式之一。研究型教学,具体地讲,应有问题意识、延伸意识、主体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和能力培养意识等等。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型教学才是自觉的,而不是自发和盲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既不是一种演绎法教学,简单推理已有的知识和结论,亦不是归纳法教学,它应是二者的综合。说到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师生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的主体性,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的能力。近年来,我们积极探讨体现上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具体教学方法。例如普遍落实专题教学。在当前,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从教学本身来看,主要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现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紧密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态的新特点,这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难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中,加大了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大了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我们的课堂教学专题。正因为如此,这样的专题教学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课堂吸引力。为了实现研究型教学理念,我们将传统的平面教学手段变为立体的教学方式。立体式教学就是充分调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包括读书活动、大课堂主题讨论课、网络课堂、师生对话研讨、课外学术沙龙、组织理论学习兴趣小组等教学手段的全方位式的教学,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实践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面临的共同主题。

要进一步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内涵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主要是指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而开展的、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它既包括提高业务能力而开展的教学实践,也包括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社会实践。

要认真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年来开展实践教学的经验。近些年来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受到广大同学的普遍欢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中,“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应探索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也就是开展课前、提倡课中、组织课后的三段式社会实践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的有效形式。随着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一些师生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重形式,轻效果;有的实践教学与教学环节联系不紧密,缺乏目的性与针对性;等等。要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更富有实效性,就必须把实践教育纳入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要加强组织和管理,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实践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假期;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要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建立和发展实践基地,促进社会实践制度化。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承担者,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起关键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支重要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只有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够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关键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要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

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职人才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大力加强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着眼于培养具有专业化、职业化、道德化的高职人才,在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从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学生普遍没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而必须高度重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要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积极探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则是重要的创新性举措,对于提高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新,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步入更加良性轨道,为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开展互动教学,能够进一步创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作用,特别是通过设计形式有效的互动模式,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具多元化和特色性,进而对于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吸引力。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定的枯燥性,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将“互动教学”引入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能够通过发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进而能够提升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形势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已经成为重要的目标,这就需要大力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来,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实践能力特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缺乏重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然有个别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的举措,虽然也开展了互动教学,但互动教学仍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效,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入开展。比如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比较重视,而且也积极引导教师要大力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但一些教师还没有将互动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积极探索符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的互动模式,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方法受限。对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来说,不可能有固定的方式方法,而是要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采取切合实际的互动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效果。但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来看,互动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更多的是采取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简单互动,还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比如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现象较多,即使有一些互动教学模式但其效果也只能是表现现象,无法实现长远影响。

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载体较少。要想更好的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必须创造更多的互动教学载体,否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就会成为“空谈”。从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情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载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多元化”的互动教学载体相对比较薄弱。比如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过程中,网络教学载体建设严重滞后,尽管高职学生上网频率较高,但还没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通过统一的“网络互动平台”进行沟通和互动,微博、微信、QQ等互动平台还没有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重要载体,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效果不佳。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是创新互动教学理念。对于高职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来说,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需要在互动教学理念创新上取得一定的突破,通过理念创新推动互动教学模式创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互动教学理念,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教学创新的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新。作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更要在理论创新上狠下功夫,要把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作为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要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紧密的结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应当成为互动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是创新互动教学方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突出表现为不能就思想政治理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而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和应用,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创新互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首先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形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教学”,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这样能够提升互动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

三是创新互动教学平台。要想进一步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互动教学平台,这一点至关重要,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创新和打造一些互动教学平台和载体,比如要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可以在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建立“思想政治教学互动平台”或“互动社区”,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在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同时也应当建立以学校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的QQ、微信、微博互动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互动工作。还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要经常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比如可以到红色教学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这样能够更好的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再比如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并要求学生撰写思想汇报,这也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互动性。

四是创新互动教学机制。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创新互动教学机制,这就需要高度重视互动教学体系建设,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的设置和安排,使其连接更加紧密,更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还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不能以简单的掌握多少理论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看学生的有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思想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考察,比如应当对学生参与多少互动活动作为评价的标准之一,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自觉的参与互动活动,进而为更好地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创造条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互帮互助、社团活动、勤工俭学以及评比表彰、沟通交流、座谈讨论等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已经将互动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模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重视程度有待加强,而且互动教学方法和互动教学平台也需要加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互动教学作为重要的模式,特别是要在创新互动教学理念、创新互动教学方法、创新互动教学平台、创新互动教学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取得新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高耀志,陈媚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5(6).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

[3]刘文娟.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4]梁伟莹,卢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有效性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以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注重大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也在课程开展中尤为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组织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从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方向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的科学改革和发展,也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迈向更高更大的平台有着积极作用,当然,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中也有助于及时调整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

从思想政治授课老师的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在为教师提供工作保障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可能性。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已学习到的思想政治知识优势,也在课堂授课中自我评估教学水平,在一次次的自我约束和自我学习中不断提升,十分有助于思想政治授课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学中越走越远[1]。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习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对创建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意义重大。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习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素养,并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在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发觉思想政治课程的精华,也在学习中发现成长中最好的自己。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的必要性

1.是践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以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知识及能力。如今我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在高校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对此,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及改进中,也明确强调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改进的目标要明确,不仅要始终坚持育人与教书结合的基本理念,更要促进学生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中逐步落实社会实践教育,始终要求学生从继承优良传统角度融入创新理念,成为对社会极其有用的人。当然,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并对其进行考核,也是对教学目的检验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的考核,立足于大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及发展方向,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堂中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理论水平[3]。考核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的检验为立足点,检验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是否以健康科学的方式全面发展的,也是学生践行自觉性的检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

2.可有效改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课程考核对学生带来的导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课现实授课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考核方式,以“一考定成绩”模式考核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这就对平常表现极好却在一次考试中发挥失常的学生尤为不利。当然,这样传统的考核方式也很难引起学生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学生整体学习状态偏低,思想觉悟水平不高,其思想政治能力也始终处于不太高的水平[4]。当然,高校思想政治课考核以多样化、科学性的考核方法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课考核模式的局限性时,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及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就在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科学性的思想政治理论,避免学生知而不信和言而不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能力及素质水平相结合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注重当代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德育结合的教育,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也必然要始终遵循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德育素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既契合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从培养人才角度为社会服务。

(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质上就是素质教育课程,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应多角度地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来说,也要从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具体表现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打破传统的测试评价模式,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表现能力、活动能力、多次考试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测评,体现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根本原则[5]。

(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

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应在实际教学中以引导方式?l挥出学生主观地位,也要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合作通道。当然,尤其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中,要从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考核内容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特定的课程标准,也注重学生认知水平的考察。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就要严格遵从教学考核的具体参考标准,在设计考试内容时检验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能力,也要从学生是否接受所学内容和是否具有运用所学内容的能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优化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考核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实践性内容。那么,无论是对学校来说,还是对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来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都应立足于课堂科学设计思想政治课成绩的构成比例、完善课堂学习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也要在大数据背景下转变高校管理方式、建立大数据教育教学考评机制、打破高校部门间的考核数据堡垒、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一)基于课堂范畴下教学与考核的优化

1.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设计思想政治课成绩的科学构成比例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那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来说,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要从立足于课堂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成绩构成比例,可以分解思想政治课的成绩,从三个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第一要从学生平时成绩来考核,第二要从学生的理论成绩来考核,第三要从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来评价[6]。学生平时学习成绩评定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堂的学习态度,也要依据于学生课堂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将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作为总考核的10%。对于理论教学考核成绩来说,可从两个方面评价,也即是开卷考试成绩的考核与口试成绩的考核,可以将这两者的考核看作总考核成绩的15%。实践考核过程中,主要是依据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考核作为总考核的20%,学生社会实践考核成绩作为总考核成绩的20%。当然,这样科学有效的考核构成比例,强化学生平时考核成绩时,还以全程、多元化及综合性的角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完善课堂学习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也需要具体的考核标准约束教学与学习的行为,以便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和学习质量。那么,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中,也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考核和学习能力考核两个角度做起。当然,就学生学习态度而言,是多方面的表现,诸如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情况,是否严格按照教师的具体要求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也是从多方面来完成的,包括诸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作了充足的笔记、是否完成了书面作业、是否正确且积极参与课堂问题、是否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讨论辩论等活动。课堂学习考评体系的完善,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颇高,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明确的考核内容,以具体分值比例进行科学性的考核,也要在实际考评中采用负分制的方式,对表现极其不好及学习不积极的学生进行负分制考核[7]。当然,一切的考核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科学合理的考核要求,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注重学生的课后积累和运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积极性时,也提高了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思维素养。

(二)大数据背景下教学与考核的优化

1.转变高校管理方式,建立大数据下教育教学考评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的优化,要在大数据环境中与时俱进地创新,更要跟上时展方向培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契合的创新性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及时改变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搜集学生关心的问题,分析后为学生制订更加全面性、先进性及科学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和参考资料。当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也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加强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及学校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中遇到的困难,并调查学生对当前考核模式的接受程度[8]。学校可以公开思想政治课程考核的数据,也注重学生隐私的保护,以学校内部评价机制及第三方评估机制结合的方式调整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模式,在数字化监管下执行创新性考核与科学性考核过程。

2.打破高校部门之间的考核数据堡垒,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应要针对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及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建立起可开放管理的自短裤,在探索不同部门及不同课程考核标准时,要以互相促进的方式减少考核审批环节,以考核数据共享的方式打破高校部门之间的堡垒,以更加完善性的保障制度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考核过程的正当性及科学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国;教育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它能够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凝聚起来,并形成强烈的国家自豪感、社会责任意识和权利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高校是每个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有效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进行研究,进而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美国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纵观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没有一门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等学科意义上的名称。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它对美国人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实,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过程中的,其具备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如队伍、理论、职能、系统等。它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却能取得相应的甚至比其他专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

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部分。光从课程设置来看,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通过分析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里边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中占了很高的比例。美国高校要求学生必修的人文、社会、管理、经济等课程中都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开始的公民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其功能和作用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似。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高校一般设置3~5门政治理论课,包括西方经济学、美国历史、公民与法、美国与世界、科学哲学和实用主义,还有大学生生活导论课、职业道德和社会研究等。这些课程实际就相当于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为例。哈佛大学2005~2006学年的核心课程包括7个领域的内容,分别是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定量推理。通过这些课程,哈佛大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化因素重要性的理解、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并运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探索道德和政治性的理性选择方法等,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至于专业课,美国高校本科阶段的专业课比重不是很大。在进行专业课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了解专业课本身的历史和传统,以及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等。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在探索中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育,重视课外教育的作用

虽然没有专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高校可以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思想、法律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同时加强青年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提高权利意识和国家意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注重采用无形的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的参与积极性,启发学生在课堂上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在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外教育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育必要的补充。在课堂之外,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宗教活动等,为学生创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从而将自身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美国高校内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这些活动融入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娱乐、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相关的教育。学校支持学生走向校外,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例如,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等,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加深对国家的感情,培养爱国思想;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一些民主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进一步接触政治生活。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育活动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在活动中不断地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共同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三)充分借助社会教育的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开展

美国拥有丰富的社会环境资源,帮助高校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美国各地拥有大量的教育场所,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等,充分展现了美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宣传着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这些渗透着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息。此外,美国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方式,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有效的氛围。通过大众传媒,美国政府所宣扬的价值观、政治观和文化观更是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度,还起到了引导思想的作用。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特点,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力量中,宗教教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宗教是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对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美国将宗教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用宗教来充实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用宗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在这样有利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高校可以充分享受到这些资源,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的。高校基本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历史等方面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高校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育。但由于课程教育本身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局限,使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

我国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开始设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949年10月颁布的《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正式设置。1964年10月,增设《中共党史》、《党史》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成体系。1986年3月,中共中央明确要求把改革开放理论和政策纳入对大学生的教育中。1995年,国家教委提出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两课”课程体系。1996年,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进一步。2005年1月,同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新要求,确立了在高等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为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个部分。其中,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及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课包括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

我国高校设置了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了解国家的历史、熟悉社会法律规范等。

(二)我国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课程设置本身及课程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不够,甚至边缘化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并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对其进行保障。但是,由于受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及教育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与专业课相同的地位。部分高校甚至没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管理,也没有严格的制度管理。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紧缺,很多高校采取“学、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的大班教学形式,使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创新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下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的错误判断,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没有直接的联系,使学生抱着修学分的心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无法达到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效果。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采用灌输式教学,缺乏课外实践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是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大纲要求进行课程的教学,即所谓的灌输式教学。在灌输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统一的大纲和教学,多以理论为主,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甚至照本宣科,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前社会形势或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空洞、不合实际。这使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在课堂上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听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浮于表面,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大多数学校主要依赖于课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课外实践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缺乏丰富性、生动性,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殊不知,课外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课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取得明显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不强

大多数学校或教师把完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都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这种想法导致的后果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少了,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加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负担,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意图,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和接受。与此同时,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占学生全部课程的比重本来就不是很大,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作用,而忽视了所占比重最大的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果放弃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量时间和机会。仅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美国和中国虽然是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但它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国主义意识、社会责任感等,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状况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借鉴,提高我国高校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利环境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包括学校在内的多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如家庭、宗教组织等。这就为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创造了丰富的资源,也为教育的开展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和支持的有利环境。针对我国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我们需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在我国,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校起着连接国家和学生的桥梁作用,如果这个桥梁作用没有发挥好,即使国家政策再科学、合理,都不可能真正引导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要及时传达并真正落实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真正将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落到实处,而不是口头上响应国家的号召,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真正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高校尤其是高校领导层需要从本质上认识到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在教师群体中营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有形的案例或机制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对个人的“洗脑”,更不是一种空洞教条、无意义的东西。要使学校教育的每个系统都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添薪加柴。

(二)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是很直接、明确,都是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政府和学校没有对相关课程进行内容的限定,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内容有所创新。在教学方式上,美国高校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采用渗透的方法进行教学,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和方式单一的问题,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增加,他们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也与日俱增,超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能容纳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仍然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守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高校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沿用以往较为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也更为宽泛和多样,同时受各种思想影响的几率也大为增加。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出现的不良思想状况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真正受益于课堂,接受正确的观念。例如,在教学中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及不同的章节内容,采用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生动、具象的教学方式,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还能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课外实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

美国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积极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使得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生动性和实践性,所取得的效果也大大增强。针对我国高校过多依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课外实践的环节,构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学生在观念中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践行这些正确的观念,以这些观念引导自己的行为。而这些观念的践行,就离不开社会实践。构建第二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接、更具体的实践平台。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规划的时候,要增加社会实践的内容,尤其要制定出目的明确的实践内容,保证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加深理解。这种实践可以是组织学生参观相应的主题展览以培养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认识,也可以是让学生进行志愿服务等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等。在社会实践后,让学生通过调查报告或活动报告的形式与教师、学生进行分享,能够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实践还能更加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增加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其他课程教学中

美国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中,不仅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还能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无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针对我国高校过多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没有将专业课教学资源利用起来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扩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其他课程教学之中。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他课程教学的渗透,首先要从教师层面先形成这样的意识,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本专业的历史、社会价值等方面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的认识,以此了解学科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定好位,确立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此外,在全校性的课程设置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增加有利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分到更多的课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增加,为预期的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和教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开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四、结语

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培养了美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所采取的方式值得我们去借鉴,并在实践中不断吸收有利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同时,我们也要对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要看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有益经验。只有将中美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有益经验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是我们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王洁,张杰林.为国家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美国公民课程小览[J].文教资料,2008(30).

[3] 陈荟芳.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7(4).

[4] 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5] 刘子实,吴渝.英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

[6] 张晓红.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

[7] 王熠晔.中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8] 孙美花.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J].教学研究,2010 (1):41.

[9] 周慧.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重构[J].科技风, 2012(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对正当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交通大学胡伟教授在《合法性问题研究:政治学研究的新视角》 一文中第一次把韦伯的合法性概念介绍到中国来,此文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一些人对某种命令的“正当性”的认同,从而自觉服从这种命令的动机。在这里“合法性”与“正当性”就成了同义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的基本视野和维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意识形态性(本质属性,核心体现);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政治性(政治属性);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社会性;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认同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危机透视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当性面临的诘难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取消论”;

第二,“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就是把意识形态和科学对立起来,认为一切意识形态理论都是出于阶级私立而对现实进行歪曲,因此没有科学性);

第三,“思政课自由选择论”;

第四,“思政课无用论”。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信心的缺乏(失语、失踪、失声);

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自信心的不足,归根结蒂是文化自信心出了问题。对于一个民族而言,真正的自信是文化自信,我们的脑子不能总是装着别人的灵魂,我们应该有自己自主的灵魂。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权利主体的单一性;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价值诉求的片面化;

第四,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危害

第一,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出现滑坡。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第二,思政课社会地位被边缘化。大多数群体在课程的生成过程中完全处于“失语状态”,诉求无法得到关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牢固的合法性社会根基,引发群众对思政课的消极抵制态度;

第三,思政课认同程度趋于降低。易走向摒弃灌输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流的思政课,代之以介绍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价值观思政课的歧途。

三、化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危机的进路

1.以教学的实效性重构合法性

第一,合法性要建构在有效性的基础之上――方法、途径。首先在理论上论述有效性,推出有用,课程有用,有用导出合法;

第二,合法性要与社会的动态需求合拍――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方法、途径);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彰显对个体人的生存意义的关照。

2.以政府指导的权威性维护合法性。按照哈贝马斯的观点,只有政府才需要合法性,政府拥有合法性也就拥有了政府权威,相反政府指导的权威性也对合法性起到了维护和巩固的作用。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正确认识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对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正向促进功能;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第三,从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强调思想上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一手软一手硬,忽视精神文明)------政府对思政课合法性的强烈诉求;

3.以学科建设夯实合法性(学科支撑);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发展应延承自身的内在逻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最大限度地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并坚持对客观性与合理性的追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社会权力控制者的最有效的社会控制工具之一;

第二,构建多元权利主体共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成模式(国家层面的放权)。打破国家主导的权利分配格局,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多元权利主体共契;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供应制度的设计应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法性的历程表明,只有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充分关照了社会不同个体的生存性与发展性需求,国家政治统治权利对学校课程知识的合法化控制才具有稳固的社会性根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促进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彰显;

4.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助推合法性。这是阶级社会的普遍做法,外国也是政府强制推进,高度重视(书: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一例外,各国都这样做,我们做很合理正常,与国际社会同步

第一,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对青年学生灌输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所谓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不但存在着向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西方式的“思政课”,并把其视为每个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而且严格规定这些课程必须以灌输“西方核心价值观”为主;

第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采取多元化方式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的成效;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氛围和环境的综合效应,加强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加强联系,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尤其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第三,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效果才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张雪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0篇

摘要:通过了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认清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理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路。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以期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卓有成效地提高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改革与创新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在全国高职高专已经实施四年多以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的说有了明显改进,效果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重要课题。

一、实现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和各高职高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发生了可喜变化。同时也必须看到,现在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发展和迫切要求,加快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如箭在弦上且任重而道远。

二、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目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伴随着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精神产品如潮水般不断涌人高校校园,涌向思想开放、活跃而又身心还不够成熟的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强劲冲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相当部分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质量,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增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甚至有的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自己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在课堂上的讲授中注重剖析问题、讲清道理、切中要害,帮助大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有效性。

与此同时也笔者认为对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新的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从现代国际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出发,二十一世纪“人的全面发展”的四个支柱应该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次要树立协调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重视教育教学过程和环节之间的有机协调,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树立切合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协调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再次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创新使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学、懂、信”,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最后要树立尊重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首先要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根据教育大纲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社会实际制定教学专题,及时更新和优化专题教学内容。其次要更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际,善于运用对话式、学导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给学生直观生动的图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说不清、道不尽的缺陷,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节省学时的双重效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体性; 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83-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1]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近年来,尽管高校在教学过程本身,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究其原因,除了客观外界环境、教学过程本身的因素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其重要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的界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大学生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范畴,它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把重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学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的概念,可以逐级认识。首先,主体是属于人的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3]。其次,主体性是指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省性。[4]根据以上定义,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大学生主体性界定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居于主置,承担主体职责,发挥主体作用,其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省性得到发展。[5]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三个层次,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大学生主体性具体界定为以下三点:第一,自主性,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可以自主的认识、接受和学习课程。第二,能动性,即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程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将课程理论和自身实践相结合,将内化的理论转化为有效的自主行为。第三,创造性,即大学生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实践,创造性的将课程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通过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成果推向新的高度。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可以有效地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现状,并能充分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的需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05教改方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做了大量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表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可度提高,课堂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日益体现大学生的主体需求。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仍旧不足,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行为和主体作用发挥上。

1.大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认可的态度,但大学生对于自己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主体意识薄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没有充分彰显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据2007年辽宁省的一项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显示:5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意识方面较差,4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地位方面较差。[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在课堂中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学生不能在课堂中自主感知自己的行为,这将影响其主体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2.大学生主体行为参与较少

大学生的主体行为是大学生在课堂中受自主意识支配的行为,表现在大学生对于课程教学活动和相关社会实践的参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的主体行为参与较少。第一,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参与上积极性较小,往往表现为被动参与。此外,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大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往往较少,也影响了其参与的自主性。第二,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个性差异并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其能动性没得到充分调动。这充分体现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式单一,只限于课堂讨论等几种形式,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探究知识的学习环境。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缺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造成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行为参与较少。

3.大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

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体现,它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造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师生关系上看,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影响了大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主体性的发挥。据2007年辽宁省的一项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显示:在涉及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沟通渠道是否畅通的问题上,感到基本满意和满意的仅占40.8%,有59.2%的大学生对此感到基本不满意和不满意。[6]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师生关系中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从教学效果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造成大学生主体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教学效果上很难达到大学生的预期目标,抑制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造性的发挥。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充分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为典型代表。[6]这种教育理念实质上是一种主知主义教育,强调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理性认知。在这种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强调教学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学看成是实施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往往偏重向学生系统的讲授书本知识,强调大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形成了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体,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材是知识载体的局面。一方面,这种教育理念片面强调了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调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这种理念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等现代化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造成了大学生主体参与机会较少、大学生主体参与能力低下等问题,是影响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思想因素。

2.传统教育关系的影响

中国长期师道尊严的教育传统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截然分开,强调教育者的神圣性和不可违背性,规定受教育者的无条件服从性。这种传统教育关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调教师是“教育者”,将大学生看作是“被教育”和任意塑造的对象,一开始就将大学生放在被动、依附教师的关系中。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具有权威性,大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更不能自由阐述自己的思想。在这种关系影响下,大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往往被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结合大学生思想的实际,不能充分尊重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关注也往往不够;大学生的需求得不到关注、个性得不到彰显、思想得不到体现,阻碍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性的发挥。

3.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灌输式、说教式等,也是影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突出的表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上。第一,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认识不足,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关注不够,不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第二,教育内容上,传统教育模式片面依赖教材内容,往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大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影响了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教育方法上,长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的单一,进一步阻碍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的参与,加之教育手段片面地注重灌输、说教、训诫等形式,更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受支配地位。第四,教育环境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受社会环境广泛影响,缺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主体性的社会环境。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是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前提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有首要责任,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要从交互主体性角度出发,从传统观念中走出来,突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主体,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主体性,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编排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将教材内容和大学生实际相结合,一切要以大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形式上,要考虑到大学生思想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到自己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要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理论和自身实际相结合,促进自身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并要积极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提高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善师生关系是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关键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必须依靠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持有足够的宽容,承认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允许大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发表见解、自由参与讨论,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具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尊重大学生个体的独立个性。因为只有尊重大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根本上和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关系,这是改善师生关系的首要前提。第二,尊重大学生思想的特点。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差异性很强,并且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对自身和社会都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特点,接受大学生的这种认识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从而发挥大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尊重大学生思想的实际。大学生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问题认识都不充分,个别问题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急躁,更不能妄加批评,否则会破坏大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认识的积极性,只有采取接受的态度,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推动大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第四,尊重社会现实状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尊重社会的本来面目,正视社会问题,才能更好的和大学生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帮助其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如果单纯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刻意掩盖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反而会破坏已经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阻碍大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发挥。

3.创新教育模式是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条件

传统教育模式制约着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主体性的发挥,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应调整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反映大学生实际面临的问题,例如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恋爱问题等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去,通过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挖掘大学生的潜力。

其次,应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纯采取讲授、说教等几种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4个结合原则:第一,理论学习与大学生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穿插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不但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丰富性,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分析解决自身问题。第二,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原则。将社会实践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利用理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7]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大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度,拉近理论和大学生的心理距离,从而促进大学生认知的转变。第三,经典原理与大学生面临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经典原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只有将其和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才能突出经典原理的持久生命力和现实能动性,大学生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第四,思想教育与解决大学生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要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教学方式上把思想教育和解决大学生的问题相结合,才能充分增强大学生的认可度,激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创造性。

最后,应充分利用教学环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教学仅限于课堂,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等教学环节,不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此外,网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资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推进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8]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4.优化育人环境是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保证

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高校应着力优化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育人环境。[9]首先,要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队伍环境。通过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校党委和行政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加强制度和组织保证,充分支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其次,要优化其他教学实践环节的环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环节,是有效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在这些环节中可以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所以在高校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以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相关成果。最后,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只有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育人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的大学生主体性才能在社会中得以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杨业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3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8.

[4]靳玉乐.中国新时期教学论的进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49.

[5]陈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调查研究[J].理论界,2007(11):113-114.

[6]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9.

[7]王东红,季亚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主体性缺位及对策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52-355.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46-03

近年来,延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就目前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仍然存在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在众多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延边大学“思政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问题。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大学教育是中学阶段教育的继续和发展,作为同一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相互间的衔接就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大学“思政课”教育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教育目标来看是一致的,都是统一于育人,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奠基阶段,大学是形成阶段,它们之间是基础和结果的关系。因此,大学“思政课”教师应时刻关注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及变化,进而实现高中政治课与大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第一,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衔接,是提高大学“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延边大学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不满意”是多年来延边大学“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难题。据延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抽样调查显示,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满意”的学生只占43.1%;“不满意”的学生占56.9%;对“思政课”“感兴趣”的学生只占10.8%;“不感兴趣”的学生占78.6%;“反感”的学生占10.6%。一个学期结束之后,有的同学说:“《概论》课结束了,但是我们收获的东西并不大,老师没有对高中的理论进行翻新,……有些失望”;有的同学说:“老师讲课没有激情,缺乏趣味,就是一些干巴巴的东西,……”。这些都说明,延边大学“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

第二,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是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相互重复问题的需要。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在各个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因此,延边大学“思政课”在教学中一直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然而教育部统编的“思政课”教材内容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之间存在着在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这使得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过程中没有新鲜感、缺乏学习兴趣。例如,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市场经济常识”、“政治常识”部分均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内容简单重复的现象。这种内容上相互重复的现象给高校“思政课”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大多数学生觉得已经学过了,没有什么新意,激发不出学习兴趣。

第三,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衔接,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已转变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理想、信念、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每个学生展现个性的核心内容。然而,根据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延边大学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尤其是朝鲜族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低,逃课现象普遍;当前延边大学的很多朝鲜族学生在物质生活上是丰富的,因为他们的父母中绝大多数在国外务工,他们手里拿着苹果或三星最新款的手机、平板电脑,但是,很多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突出,存在着虚荣心强、考试作弊、酗酒闹事、损坏公共物品等现象。从中可以看出,延边大学部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抗挫折的能力相对差。分析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延边大学“思政课”教育功能缺失有关。而且,很多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在高中时候已基本形成,考进大学之后并没有得到改变,反而更严重了。因此,为了加强高校“思政课”教育功能,为了全方面了解教育教学对象,进一步研究民族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衔接问题的迫在眉睫,以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的。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重复的较多。根据在教学过程中对大一、大二、大三部分学生进行的调查,我们了解到高中和大学“思政课”的教材,在内容上的确存在着重复的问题。同时,高校思想政治课四门课程之间也存在着内容简单重复问题。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政治课知识的重复;《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相关内容重复。而在延边大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重复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这就让大多数学生觉得厌烦,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忽视大学生和高中生在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上的差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满堂灌,教师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尽力地讲授教材的基本点,尤其是面对高考的压力,“死记硬背”的情况在高中政治课学习中较突出,使得高中政治课变得单调乏味,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很多学生带着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和不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来到了大学,他们对“思政课”不重视,甚至有些同学产生反感。近年来,延边大学“思政课”教学在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大多数教师还是以理论讲述为主,不去关心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情感。有的学生反映: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内容毫无新意,让学生们感到自学也是可以的,听不听课都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有的学生虽然来到了课堂,但是却并没有听老师讲课,只顾做着自己的事情,这其中有学习其他知识的,但是更多却不是学习,他们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睡觉。即当前延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脱离了学生情感的需要,这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情绪。据延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显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要原因中,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而上课的学生只占10.8%;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政课”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受学校课堂纪律的约束,此类学生占89.2%。可见,在延边大学大部分学生中已产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的错误倾向和抵触心理。

第三,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教学缺乏沟通与交流。长期以来,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没有与延边地区任何一所高中进行过工作交流会或教研会,彼此之间缺乏了解与沟通。虽然很多教师认真研究高校“思政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但是很少通过与高中政治课教师的交流并获得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信息。因此,延边大学的很多“思政课”老师,并不了解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结构,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备课、讲课,没有进行教学内容上的深入地扩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觉得大学“思政课”缺乏深度和新意。

三、做好衔接工作的具体对策

为了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民族高校“思政课”与高中政治课的衔接问题。

第一,理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要点上的递进关系,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与改革。这对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每个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深入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学科的科学性、逻辑性和时代性,讲清楚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时代社会同呼吸共命运,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因此,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现有教材进行处理,调整结构、补充新内容。对于高中教材已经出现的重复内容,应当进行优化、整合,克服简单重复。同时,进一步改革在教学方法,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课堂分组讨论、自主学习的力度,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科学认识教学对象,提高教学衔接的针对性。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是讲好“思政课”的基本前提。高度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面对环境的突变,在心理上会有诸多不适,同时他们追求个性的发展,渴望刺激、崇尚潮流,而且,拥有年轻的资本和表达的勇气。他们虽然思想上追求自由和平等,但毕竟阅历少,依赖意识很强,责任意识较薄弱,思想比较偏激。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与汉族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点。例如,在延边大学,学生总数中朝鲜族学生占40%左右,朝鲜族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学习能力、消费观念与汉族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点。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在韩国务工或离异),所以很多朝鲜族学生在心灵深处空虚、焦虑、烦躁不安、脆弱。他们很想和老师沟通,但又受到语言的障碍,无法充分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学对象在思想、心理、行为方面的特点,依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课”教学。

第三,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政治课的理论和实践者的交流与合作。长期以来,延边大学“思政课”教师虽然认真研究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但是,很少通过与高中政治课教师的交流互动获得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信息,并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结构。因此,延边大学必须加强与高中政治课教师的教学交流,了解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动态,这有利于思想政治课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边缘化 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使命,目的是通过系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德育首位原则和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强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这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边缘化困境

《意见》要求各高校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与作用。但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并没有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中的应有地位与作用。虽然学校领导在各种场合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但往往名不副实。具体表现为:

1.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机构形同虚设。、教育部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学校要有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副校长主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机构,但在具体运作和投入方面还缺少制度性保障。因此,致使其无法有效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2.专业教学计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存在较大随意性。虽然已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本科、专科的科目设置、学分规定以及课时要求。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计划往往在强调本专业教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随意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随意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即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课程科目设置、时间安排等,广泛存在着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授课的倾向。另一方面,人为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多数高职院校认为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必须确保教学课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教学课时可多可少。

3.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的非科学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反映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而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既不能反映教学质量,又不能体现学生能力与觉悟的提高。具体为:第一,考核评价方式设置不尽合理,多数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定性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第二,考核功能存在缺陷,侧重知识考核、缺少诊断性考核,同时评价过分依赖总结性考试,这些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第三,考试内容缺乏创新与考试形式过于陈旧,加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应付心态。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与师资条件难以保证。完善的教学科研组织机构与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首先,各高等学校必须按照要求设置独立且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多数高职院校仅设立隶属于公共教学部或基础教学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而更有甚者仅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挂靠于某社科性质的教研室。其次,师资配备和培训等难以保证。多数高职院校严格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人数,选聘大量协议或外聘教师充抵人数,以便于形式上符合师生比要求。而制度化的师资培训则更是难以实现。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困境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被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高职院校在认识层面强调“职业”特点忽视“社会人”培养的因素,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面临各种挑战,当然更有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结果。

1.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偏差。(1)技术至上的培养目标掩盖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学校教育首先是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使其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成长,然后才是从专业技术层面使受教育者学有所长。而如果背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则只能把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塑造成为科学和技术的“持有者”。而现实中,广大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突出专业技术强项,弱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2)“窄口径”地落实了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灌输国家意识形态(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艰巨任务。而大多数高职院校仅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普通的基础文化课,在课程设置(包括总体目标、开课门类、师资配备、课时安排等)方面严重弱化了《意见》中提出的: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目的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理论“基本够用”原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存在冲突。理论“基本够用”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坚持的一个教学原则,该原则有效地处理了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术实践课之间的矛盾,对培养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需要明确的一点,理论“基本够用”的原则不适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落实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通过大量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灌输”才能为学生掌握,所以理论“基本够用”原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存在冲突。

2.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面临各种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但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遭遇到一些挑战也成为其被边缘化的重要因素。(1)国际国内社会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面临严峻挑战。第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多元化趋势日益加剧。在文化冲突中,我国的民族道德体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甚至政治传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第二,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当前,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何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做到正确面对和接受相关问题,则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三,信息的不均衡传递形成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相关政治生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课堂信息传递方式,学生获取信息简单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约束,且可以同时比较鉴别多种观点,教师的课堂教学相比之下,显得苍白、单薄,甚至无力,教师的权威性相应受到来自学生质疑和网络多元观点的挑战。(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多重矛盾,削弱了其地位。第一,国家意识形态的普遍性与个人需要的特殊性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是要将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公民的基本政治素养和价值准则。但是,在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牵引下,部分高职学生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心态,政治信仰缺失,政治意识淡薄。第二,社会本位利他性与个人本位利己性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意在于培养学生“社会本位”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现实条件下,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呈现蔓延趋势,以至于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递信息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甚至对高尚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予以嘲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苍白。第三,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支持的矛盾。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政治信仰的确立,实质上是一个实践过程。即依靠社会经验的支持,教育对象对所接受的理论进行必要检验,并通过检验不断用理论指导自身的社会行为和政治实践,进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就现实生活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缺少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支持,理论灌输转化为思想和行动自觉存在着教育目标与教育实践的矛盾。第四,感性经验与理性思维的矛盾。大学生正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的过渡阶段,尚未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对那些轻松、通俗、新奇的“快餐式”文化表现出较强亲和力,对于那些需要抽象思维、思辨性强的内容缺乏兴趣甚至排斥。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文本化的思想理论,具有抽象性、理论性、长效性等特点,既缺乏生动性,又缺乏现实功利性,显然难以获得教学对象的有力响应。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困境的负面影响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冲击。落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力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抓手,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现和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从而成长为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然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的困境无疑使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逐步虚幻化,人才培养的结果便是抹杀了技能培训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对政治认同产生负面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但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完成政治社会化的最重要媒介,而且是他们步入社会前,系统接受国家意识形态的最后一环。在自然人完成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学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校的作用在于通过系统的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帮助个体确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念,并培养个体的政治态度与情感,进一步强化进入社会的个体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度,同时提升个体对政治体系的忠诚与信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边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对系统学习政治思想的掌握,从而影响社会个体自发形成的政治心理过程。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他们将只能依靠自发形成的社会政治心理指导自身的政治实践活动,而直接后果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政治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相对下降,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认同的持续减弱,进而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素质提升 途径

总书记指出:“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其实效性对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两课”教学改革的热潮中,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体,整个教育是靠教师实施的,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那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就是空话。高职院校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统一。我结合二十多年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就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一、新形势下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精神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素质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成功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精通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虽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但在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上能真正达到要求的并不多。不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连《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选集》、《邓小平文选》都未通读过一遍,其理论积淀可想而知。在知识结构上,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自己所学所教的专业之外,知之甚少,难以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上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想法设法把课教好教活,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深厚而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又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说服崇尚真理的高职学生。

(二)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注重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头脑清醒。尤其是在当今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对事业、人民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做到讲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讲学习,刻苦求知,勇于进取;讲奉献,精于教书,勤于育人。

(三)必须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

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提高,人格魅力也进一步增强,这对于高职学生加强政治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也有个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表现在职业道德方面,有的对工作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热情;表现在人格修养方面,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素质上的欠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金钱至上”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注重追逐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

(四)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素质

科研能力素质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必具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且是新时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如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的论文,但是,部分老师对科研根本却不感兴趣,只为教学而教学,不认真总结,不认真研究,不认真分析,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应注意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1.严格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选聘配备关

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的相关要求,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院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引进新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要注意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2.明确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和用人机制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对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教学水平高、教学方法新的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不拘泥于其原有职称,可采取低职高聘或适当提高其课时酬金等方式,以提高其教育教学积极性。还应当吸引、鼓励校内相关专业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专职或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从社会各界聘任理论研究、教学单位和实际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另外,还应注意发挥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3.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和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

高职院校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团队。教师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即骨干教师在五年之内成为名师,其他有潜力的教师在三至五年内成为骨干教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我超越。在管理方式上实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创建性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培训观念要改变。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补课,高职院校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人在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独创地位和作用也要被发现和受到重视。可以建立系统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机制,定期为思政课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并选派有潜力的思政课教师外出学习和交流。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之余不断加强科研,促进其科研水平的提高,使其获得综合发展,从而提高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

1.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思想工作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的世界观,对自身所教的理论“诚教之,笃信之,躬行之”。其次要有效地教育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核心是师德修养,这是任何其他方面都无法替代的。教育本身就是生活,师德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很难想象道德水平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学习、内省、积善、慎独等有效方法,加强人格的修养。

2.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就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学习《选集》、《邓小平文选》、《文选》,以及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即对革命导师和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论原理和历史事件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佩服教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不回避,耐心讲解,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了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社会不断从理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也日趋复杂和多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其他课程相比,有特殊的难度。因此相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师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素质要更高。

教育能力素质由于在教育中处于隐性地位,容易被人忽视,但它又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式、方法,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德育教材,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敏感性;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影响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教育能力更多的指教学能力,它是搞好教学的必要条件,不仅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

3.要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科学,但也讲求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人,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人。要在吃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钻研讲课艺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争做育人楷模,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心灵进步的疏导者、良好品德养成的示范者。

4.要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以外,还必须有比较合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应当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在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应当具有一定的修养,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也应略知一二。这是因为只有教师懂得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自觉地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形成、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魅力。

5.要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招、实招。一是要不断拓展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方法的根本要求是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高职大学生的特点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积极推进多媒体教学,建立教学互动网站,把课堂延伸到网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三是要改革考查考试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提升面临难得的机遇。党和国家、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前重视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寄予的厚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把握机遇,以饱满的精神,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努力从各方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1-03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以课堂为阵地,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学生主体实践性活动为形式,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特征,提升学生思想觉悟和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中介和桥梁,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更好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看“社会”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一、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分离。目前各高校都相应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形成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校团委、校学生处密切合作,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任教师与专职政工干部紧密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但很多人把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课外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学校、革命老区等开展实地的社会实践活动。造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在校外、在社会”,只有走出去的实践教学才是实践教学。因此,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的联系,同时也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延伸,理论联系实际是其精髓,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抓紧抓好。

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部分教学主管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教学”。即通过校团委、校学生处组织的各种课外、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查、志愿活动、“三下乡”活动或社团活动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置于实践教学之外,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传授为主,理论联系实际不足,以师为主,理论知识“满堂灌”现象严重。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普遍存在学习考察培训少、任课时数多、科研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更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很少参加甚至从未参加过“走出去”的实践教学培训及实践教学活动,不仅缺乏课堂实践教学的意识,而且也缺乏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这种情况必然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课堂实践教学难以为继,造成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脱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整体素养存在缺陷,如年轻教师多,部分教师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理论修养不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明显不足,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基本是从书本到书本,教学内容缺少时代感和实效性,缺少生动性和针对性,使得课堂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3.学生对学习思政理论课的模糊认识导致思政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的难以实现。目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些偏差: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他们进行政治教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自身需要和个体发展帮助不大。这种误解直接导致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同于中学的“政治课”,大学的“副科”,认为“学习没什么收获”,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由于学习目标模糊、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消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逃课率明显偏高,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热情不足,精力不集中,“开小差”,干想干的事,干自己认为“有用”的事,因而课堂实践教学时常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是教材的解读、知识的灌输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讲授有余,研讨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给学生以参与空间、思考空间和创新空间,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挫伤、遏制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建议

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如何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并使学生乐在其中,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任课教师的课堂实践教学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为提升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实践教学的能力,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为教师进修访学提供机会,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选派教师到企业、乡村、社区等挂职锻炼,开阔教师视野,观察和体验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在积累中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水平。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规定,按不低于1:350~400的师生比例配足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减少教师任课时数,课堂规模控制在100人左右,鼓励小班教学,以减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实际,关注和思考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更好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做充分准备,提升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将课堂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课堂实践教学学时、教学目标、成绩计算,并把课堂实践教学情况列入教师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为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制度保障,敦促教师积极组织开展课堂实践教学。

2.深入学生实际,创新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首先任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所求,特别是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只有这样,课堂实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课堂讨论、时事评议、热点研讨、模拟演练、主题演讲、案例评析、影视观摩等行之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每一次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仓促上阵。任课教师要选准选好选题,提前就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注意事项等做出布置,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发言提纲,要激发鼓励学生勇于阐述个人见解,鼓励不同意见交锋。老师要对课堂实践教学进行深入、有针对性、合理的点评,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中提升对课堂实践教学的参与兴趣。三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增强课堂实践教学的吸引力。课堂实践教学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制作精美的PPT,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借助网络平台,拓展教学空间,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播放有关视频资料,建设专题网站,通过网站教学活动信息,开展论坛交流,提供学习资料、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澄清模糊认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

3.提高学生学习认知,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目标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首先要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明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重要形式,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将来走出校门,在社会上与人相互合作、和谐共处都很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其次要培养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普遍对政治、尤其是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比较关注的特点,适时组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课堂实践活动,组织观看相关视频材料,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观后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实践教学有助于自己明辨是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健康快乐成长,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乐在其中。第三要努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缺少理性的把握,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面对知识容量大得多、理论性强得多、学习难度高得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方面要讲透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含量要大,理论性要强;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2]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