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急救护理流程;多发伤;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6-02

医疗急救的一体化抢救措施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的重点,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急救护理治理救治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16分多发伤患者218例,其中男155例,女63例;年龄6~68岁,平均 (47.0±10.7)岁,20~50岁占70.5%。致伤原因:交通伤135例,高处坠落伤43例,塌方压伤5例,利器砍伤35例,此次受伤累及的部位有颅脑、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25例患者处于濒临死亡状态,其余患者均处于失血性休克或者昏迷、呼吸困难等状态。伤及两个部位114例,三个部位77例,四个部位18例,五个及以上部位9例。将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救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护理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TX-*4]±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结果比较见表1。

3 急救护理流程

3.1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 ①院前急救护理单元100%备用状态,护士接调度指令以1 min速度出车,途中联系报警者大概了解受伤原因、病情,给予必要的自救指导,如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环境安全;不要随意搬动和拖动患者;有明显出血症状用干净毛巾等辅料压迫止血。②到达现场根据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1~3]。具体做法如下:a.气道: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b.呼吸系统:观察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及胸部是否有损伤造成呼吸的困难;c.循环系统: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肢体的末梢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况;d.神经系统:判断患者的意识是否清楚,观察患者是否有颅脑损伤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创伤;e.肢体活动功能:观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发生及有无发育畸形、伤口有无出血情况等。③遵照院前急救原则为“救命对症”,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如病情许可,边抢救边护送,并注意途中对生命体征的检测。④根据患者情况,与接诊医院联系,并通报病情,做好各项抢救准备工作及专科会诊准备。

3.2 急诊科急救护理流程 ①急诊科护士接院前护士通报后,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到位接诊,交接清楚后仍可按a、b、c、d、e 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全身情况的评估并协助医生“优先处理致命伤”。同时明确分工,由一名护理人员负责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将患者口中或者咽部的呕吐物、分泌物甚至血块清除干净,若发现患者有义齿应该立即取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者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进行呼吸支持,面罩或导管氧流量保持在5 L/min,必要时考虑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或呼吸机辅助呼吸,气胸者胸腔闭式引流等。②迅速建立两条以上循环通路,必要时做静脉切开术的准备,并在输液前抽血标本进行配血以及各项检验,严重多发伤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通路可以及时迅速地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可使用16~20G静脉留置针,结合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将需要的液体快速输入患者体内,可选择生理盐水、血浆、全血等。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改善了脑组织等的灌注,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做好前提工作。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对所有患者采取监护仪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措施,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监测患者是否有继续出血的情况等,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向医生汇报,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若患者继续出血,则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再次敷料按压加压止血包扎,并且准备好器械配合医生做缝合止血工作[4,5]。如发现活动性大出血,则应该用止血带止血。如患者确诊是内脏大出血,则应该配合医生将患者迅速送至手术室进行止血手术。④注意做好各专科损伤的观察,如胸腹部器官损伤、颅脑损伤、脊椎损伤或四肢骨折等专科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专科协助抢救或急诊手术。

3.3 术前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如能在“黄金1 h”内得到有效正确的诊治,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抢救后多数需进行急诊手术,尤其是直接送入ICU 或手术室者更高达50%,24 h手术治疗(96.5%),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各种诊断性操作,如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必须做好术前准备,譬如备血、皮试、备皮、血气分析、留置导尿管、留置静脉针等准备,对病情严重难以及时纠正的患者应该迅速送入ICU抢救。

3.4 心理护理流程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身体上突然受到损伤同时,患者往往面临截肢、毁容、随时有死亡的可能等实际情况,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表现为恐惧、悲伤、绝望、无助等症状[4,6]。护理人员在重视患者身体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患者心理的护理,以镇定的态度面对患者,以体贴的话语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以熟练的技术给予安全感和信任,同时关心家属,主动进行沟通,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支持和理解。

4 讨论

4.1 建立一体化急救医疗网 急救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严重多发伤发生率每年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多发损伤是高能量的损伤,具有发病突然、受伤机制复杂、休克发生率高、创伤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创伤死亡已成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创伤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创伤已成为青壮年人群的第一杀手,多发伤员占65%[6],建立一体化和一站式救治中心,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如急诊内窥镜、彩超、CT、DSA等以快速确诊患者伤情;培训急救医疗人员和人才梯队,多学科协助救治,有利提高突发急、危、重症在有效“时间窗”内救治的救治效果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美国创伤协会认为有五分之一死亡患者如果在受伤1 h内得到合理的救护的话,是可以存活的。我国的急救医学也是非常重视患者受伤后1 h的急救黄金时间的。

4.2 充分发挥急救护理流程的作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的护理配合对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实践中,护理人员从院前、院内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观察判断、处理,及时为配合医生的抢救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规范化护理流程中,为了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小组实行明确的科学分工,如在团队抢救过程中,特设1名护士负责患者呼吸道的管理、1名护士负责生命征的监测、1名护士负责用药和记录等。通过规范化的抢救程序,保证了抢救井然有序,具有高效、快捷的优点,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效率。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中,护理人员还关注对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护理,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护理服务

4.3 急救护理流程实践有利于拓展护士临床思维 护士在本流程应用过程中,树立循证护理意识,通过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和救护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发现新的护理问题,并能不断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流程;同时,培养了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一种自我专业素质的锻炼和提升的实践过程。经过一年来临床实践应用,急救护理流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容易掌握,方便使用,有利于医护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可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嵘,王伯良,宋德根,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急诊科抢救[J].急诊医学,2000,9(2):104-105.

[2] 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3] 赵文静,张亚卓,单丽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6.

[4] 刘建英,鄢涛.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严重多发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1-12.

[5] 彭志红. 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 73-74.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急救护理;多发伤;抢救时间

多发伤即由同一致伤因素导致两个部位或以上的严重创伤,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若救治延误将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甚至直接致死[1]。多发伤患者抢救过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至医院,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ISS评分≥25(ISSISS≥16为重伤,ISS≥25为严重伤),呼吸过速,心动过速,因严重创伤失血过多,腹腔存在严重水肿。

排除标准[3]:依从性较差或不配合治疗者,创伤前存在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

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及对照组(n=31)。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48.5±4.7)岁,受伤原因包括刀伤5例,钝器伤8例,压伤6例,坠落伤2例,交通事故伤1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为(46.3±4.2)岁,受伤原因包括刀伤7例,钝器伤6例,压伤6例,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伤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抢救过程中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伤情进行准确评估。通过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及时输血、输液。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行备血、备皮、皮试等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实施提供支持。若患者神志正常,则给予心理干预,通过安慰性言语让患者保持镇静,配合治疗。观察组急救过程中采取急救护理程序,具体如下:①构建急救护理小组,并明确相关职责,强调医护配合:实行定岗、定位、定责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与医生合作的协调性。其中护士长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协助辅助科室迅速到位,并指导术前准备工作,与手术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监护护士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心电图等进行密切观察,并陪同患者做好相关检查,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关护理记录;静脉管理护士负责患者输液环节;气管管理护士负责患者呼吸道管理。②急诊科护理:患者送至医院后,立即通知急救小组进行救治。对患者病情进行再次评估,协助医生对致命伤进行优先处理。将患者呼吸道阻塞物清除,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呼吸顺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若患者存在大量失血,则需要构建一条专门的补血通路,保证脏器血供及氧供。上述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③术前护理:护理人员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完成诊断性操作,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良性的手术环境。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取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采取t检验;率的比较,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抢救时间:观察组为(31.54±3.32)min,对照组为(45.12±4.07)min;抢救成功率:观察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80.65%(25/31);住院时间:观察组为(20.32±6.56)d,对照组为(26.44±7.01)d。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多发伤包括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软组织伤及骨折等,具有以下特点:①伤情变化快:多发伤会对患者生理机能产生严重影响,由于机体处于应激性状态,受多个部位创伤共同作用会加速病情恶化,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致死[4-5]。②病情复杂:由于多发伤患者受伤部位较多,开放伤、闭合伤等同时存在,伤情较为复杂。患者本身也无法完全表述清楚自身伤情,容易出现漏诊。③易受到感染:多发伤患者抵抗力较为低下,且伤口多为开放性伤口,容易受到感染。④易休克:由于多发伤创伤范围较大,出血量大,患者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易受到影响,出现休克。急救过程中,缩短急救时间将为患者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可提升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提示,急救护理流程在多发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急救护理流程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为多发伤患者创造了一条生命通道。通过构建急救小组,明确分工职责,让急救工作可有序实施,避免了急救过程中忙乱出错,提升了整体急救效率[6]。同时,急救小组人员与医生时刻保持联系,为手术等抢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降低了医疗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大保障。急救护理流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护士保持镇静、稳重,以高度责任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并具备熟练的急救技术,拥有敏捷的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医院方面需要加强医护人员日常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定期进行急救设施、药物检查,保证急救物品处于完备状态;对急诊报告制度及抢救制度等进行不断完善,确保急救工作高效进行。

综合来看,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小斐,张红娟,李冬梅,等.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9(15):36-37.

[2]徐蕾,俞瑾.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0(08):237-238.

[3]蔡玲丹,胡艳.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5,29(20):151.

[4]张艳,任华伟.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疗养医学,2015,45(03):329-331.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3篇

院前急救

人员配置:急诊科配有司机5人,医生6人,护士7人,均熟练操作各种急救技能,熟悉各种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流程。

设备配置:配有救护车5辆,车上配有除颤仪、简易呼吸器、车载吸引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血糖仪、血氧饱和、夹板、急救箱(内有各种急救药品及输液用具)、氧气筒等。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与卫生局120调度中心建立信息网络通讯,接出诊调度指令后,打印调度单,按指令所示的地点一车一医一护赶赴现场,白天1分钟内、夜间2分钟内出车。到达现场后,经医护的初步判断伤情后由司机通过车载通讯系统将大致的病情、病员数量通知院内当班护士及120调度中心,以便做好急救和增派车辆准备。医生和护士首先将患者脱离现场,进行检伤分类,做出醒目的标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急救检伤分类标准:①生命垂危,需要立即治疗,而且有望救活的伤员(红色标志,提示优先1级);②生命没有立即的危险,需要紧急但不是立即处理的伤员(黄色标志,提示优先2级);③需要简单处理的伤员(绿色标志,提示优先3级)[1]。以便于途中和院内的救治、护理与观察。护士测量血压、吸氧,据病情留置针建立1~2条静脉通道及相应的对症处理,如保持气道通畅、抗休克等,协助医生行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为院内急救护理提供有利保障。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护理流程:①启动绿色通道制度:当班护士接到司机通知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应急预案,电话通知医院总值班、科主任、护士长、担架陪护队及听班护士,由总值班协调,麻醉师、陪护队及听班护士提前赶到科室,同值班的护士、医生待命,备好一切抢救器械、药品等。对参加救护的医、护、陪护人员进行分组,实行定患者、定医护、定陪护人员的分工责任制。这样,统一指挥,调动全院力量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护理。②紧急救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马上进入急救绿色通道。总值班、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指挥救护工作,1个急救小组负责1名患者。由护士进行编码及腕带双重身份识别,医护分别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神志、瞳孔、血压、气道等,迅速实施抢救生命的各项措施,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抗休克治疗等。分别为患者填写各种化验单、检查单、抢救记录,从各项治疗、护理、患者的安全到检查全程陪同。③心理护理:突发的意外伤,不论病情轻重都会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当患者或面露痛苦表情时,护士一定要给患者心理支持,通过微笑的表情、真挚的交谈、轻柔而熟练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④患者的转送工作: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与相应科室及时联系,做好接纳患者的准备。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由陪护队员及时转送至ICU、手术室或各科病房。这样相对缓解了人员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危重患者的重点抢救。

紧急救治后的各项后续工作:①各项医疗费用的处置:每个患者均一律免挂号、付费等手续,所有治疗、检查、用药均有总值班签字,实行先治疗、检查、手术、住院,后付费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②规范抢救护理记录:为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减少护患纠纷,据科室情况,制订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它包括日期、患者的入院时间、姓名、性别、年龄、接诊地址、实施抢救时间、送各项检查的时间、生命体征、主要抢救措施、病情变化、用药情况、参加抢救人员及患者的去向等,以及“三无”患者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现金,由当班护士2人清点后双签名等。

讨 论

急救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有效地激活了护理人员的团队精神,避免和减少了各种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缩短了管理宽度,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带教作用,使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提高。

制定急救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医护体系,总值班协调,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科学的管理,有序的组织抢救,以最大限度降低造成的伤害,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简化就诊流程,减免手续,实行首诊首接负责制,保障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是批量病患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

重视急救技能培训:为加强急救队伍建设,我院采用各种形式进行急救演练:如急救技能培训,与社会相关部门协同进行不同性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模拟演练等。每次抢救或演练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抢救程序与方法。通过培训演练,将过硬的急救技术和娴熟的急救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并具有较好的素质、高度责任心及敏锐观察力的急救护理队伍。

准确、及时、客观、内容齐全的急诊护理抢救记录,有利于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

整理工作:抢救工作结束后,整理清洗用物,归还原处;补充急救药品;补办一切手续,完善各种记录;完成医疗费用、药费等的结算等。

由于医院完善的管理体系,合理的急救护理流程及急诊绿色通道制度,组织的及时严密,分工合理,加之医护人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间就是生命”的科室精神及熟练的理论、技术,在批量急诊病患的救护过程中每次都能及时准确、有效、顺利完成抢救工作,没有出现漏治疗、漏观察及医嘱执行不及时的情况,顺利地完成多次批量急诊病患的救护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救治率。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抢救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电脑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0±2.5)岁;发病时间0.5~10h,平均发病时间(5.0±0.5)h;疾病种类: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肌炎8例,夹层动脉瘤3例,自发性气胸8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3±2.3)岁;发病时间0.5~12h,平均发病时间(5.5±0.5)h;疾病种类: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肌炎9例,夹层动脉瘤4例,自发性气胸7例,其他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带领家属排队挂号,简单分诊后实施抢救。试验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1)所有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技术等;定期开展模拟急救训练,提升综合护理能力;制定急救流程及管理制度,规范急诊操作。(2)优化分诊,接到出诊通知后,护理人员在2min内出诊,接诊途中联系家属,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告知患者不必慌张,以最快速度完成接诊;告知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当前状态,做好急救准备,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严重程度。(3)为危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对症治疗,如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护、绝对卧床并吸氧,肺栓塞患者平卧、保持气道通畅、请专家会诊,对于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直接送放射科检查[3]。

1.3观察指标

(1)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2)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3)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5]。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6.19%,护理满意度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1(a)-0194-03

Influence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on emergency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emergency patients

OUYANG Hu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xiang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Pingxiang 3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for emergency patients emergency treatmen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Method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in 96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research time was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7,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among them,the study group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and 50 cases of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measures,46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from April 2015 to March 2016) 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triage assessment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ime of venous blood,rescue Success rate.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triage assessment time,ECG monitoring time,venous blood collection time,intravenous medication time and treatment time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Emergency care flow optimization;First aid effect;Nursing satisfaction

急诊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急诊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通常较严重、危急,护理操作较繁杂,工作量大[1-2]。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各项急救准备工作,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以保证急救顺利完成。本次研究则主要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急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16年4月~2017年4月)50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对照组46例(2015年4月~2016年3月),研究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45.38±11.47)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18 h,平均(8.43±2.11)h,17例创伤性休克,10例农药中毒,23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45.51±10.68)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24 h,平均(9.62±3.50)h,14例创伤性休克,11例农药中毒,21例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比较,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X线、CT、MRI等措施检查,明确相关诊断[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昏迷、听力损伤、精神疾病等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应用一般急诊科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主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包括开通静脉通路,遵照医嘱予以急救药物,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等。研究组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开展护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接诊时间的优化: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出诊,与患者家属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状况,抵达现场后进行院前抢救,做好途中监护运送至急诊科。提前通知抢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②开通绿色通道:急诊室优化接诊流程,先抢救,后挂号缴费,听到救护车鸣笛声后,急诊人员至门口接诊,急诊医师做好相关准备,初步诊断患者病情,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分诊治疗。③急救程序的优化:构建定时、定人、定位抢救模式,定时是指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好院前急救检查工作,包括连接心电监护、血压检查、予以吸氧、开通静脉通道等操作;定人是指急救室组长和相关急救人员完成抢救工作,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助抢救;定位是指急诊人员分工的定位,急救室高年资护士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判断,与医师交流确诊,站在头位负责患者呼吸系统支持及现场指挥,较低年资站在腰位负责循环系统支持,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低年资护士负责物品准备、记录等,其他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监测血样,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检验单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半小时内追踪检验结果。④沟通和护理文书的优化: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干预,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情况,耐性解答患者家属提出的问题;根据急诊部门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章制度,简化急诊护理文书,制作急救患者抢救记录、交班报告模板,实时记录急救过程。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进行记录,并以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主要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业务水平、病情解释等内容,按百分制计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等指标的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如何迅速控制患者病情进展是抢救的关键[4]。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是将原有护理流程重新进行整合、改进,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改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5-6]。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的优势主要见于以下几点:①急诊科常规急诊护理比较被动,缺乏紧迫感,容易浪费抢救时间,且分诊时间较长,各个科室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导致医师接诊通知较晚,提示科室之间欠缺沟通[7-10]。②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则能有效缩短分诊时间,且能及时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能在患者抵达医院时可立即开展抢救,避免分诊医师在接诊时无紧迫感[11-12]。③急诊护理流程促使抢救人员在接诊之前先了解患者病情,做好针对性抢救准确工作,而且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且应用先抢救后缴费的模式,能有效降低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3-14]。④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地开展急救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促使护理人员自身职业素质、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均得到提高[15]。医疗机构内部也可积极安排急救相关培训课程、操作技能比赛等活动,对于培训后成绩优异者或比赛获胜者提高一定的待遇,颁发相应奖杯以及奖金。

急诊护理以患者为工作重心,以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为工作目标,因此需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抢救流程,但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与患者、其他科室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在抢救中迅速准确判断病情,预测病情未来进展,尊重并保护患者隐私、自尊,并通过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告知其抢救目的及方法等措施,消除患者顾虑,获得患者信任,改善其不良情绪,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及护理依从度,保证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6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06-03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症,一般表现为心脏排血量降低及肺循环淤血。而这些症状又会引发身体各个部位的并发症,比如呼吸困难、缺氧等。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虽然急性左心衰竭病症致死的人群在每年都有所降低,但是其发病率却居高不下。急性左心衰竭病症的严峻性要求广大医疗人员必须重视这一病症,推陈出新优化其急救流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时效性,最大程度地降低病症致死率,最大概率地提高患者康复率[1-2]。为了研究优化后的急救流程对急救护理工作的时效性影响,进行以下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试验目的,通过排除病症较为严重及语言能力表达较弱的患者,医院最终选取了最近4年来就诊的40例患者。通过心电图和X线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最终确诊为急性左心衰竭病症。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59.6岁,其中患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的5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7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1~71岁,平均59.7岁,其中心肌病3例,心律失常的3例,合并高血压的8例,冠心病6例。

1.2 方法

观察组使用优化后的急救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救治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查,并加以记录,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输液和构建静脉通道。

1.3 优化急救方法

(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及分层诊治。若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两肺有哮鸣音等,呼吸频率显著增快,严重者甚至出现低血压等。增加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脑钠肽等指标,进行辅助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性心衰分级标准,Ⅲ级为严重心衰,伴有肺水肿,两肺不满细湿音,Ⅳ级为心源性休克,伴有低血压、少尿、紫绀、出汗等症状。急性心衰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进行分级,Ⅲ级表现为肺部干、皮肤寒冷,Ⅳ级临床表现为肺部有湿音、皮肤寒冷。(2)以护士的资历、工作经验、责任心、急救技能等为依据,合理安排人手。首先高年资护士进行分诊后,用轮椅将患者推入抢救室,并在30 s开放绿色通道。低年资护士在3 min内协助完成吸氧、心电监护、评估等基础急救措施。高年资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完成静脉留置针,完成血常规、血生化、脑钠肽等标本的采集。送检单标明急救绿色通道标识。(3)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优化后的急救方式,首先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比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体征护理等。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可以给患者讲述一些典型的案例,让患者身临其境的感受战胜病魔的人和事。体位护理就是让患者坐着,双腿自然下垂,及时构建静脉通道,根据医嘱进行镇静治疗,强心治疗,扩张血管治疗和利尿治疗等。在给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给药说明书,按照规定的给药量进行科学的操作。体征护理的目的就是保证患者气道畅通。指导患者如何使用鼻导管进行高流量吸氧。(4)急救后的指导工作,通过护理和救治,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回复正常。此时要把患者转移到CCU病房。在转运患者的时候需要平稳温柔。转移过程中准备好急救箱,以防突发情况的出现。同时做好交接工作,和UUC病房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把患者的具体情况告诉他们,以便UUC病房人员做好救治工作。

1.4 观察指标

分别在两组患者进行急救0.5、1 h之后观察急救效果。并制作问卷调查表格让患者进行评价,评价满分是100分,得分越低表示满意度越低,反之则代表满意度高。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的急救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在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比,观察组患者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这一病症,传统的治疗方式存在一些弊端。往往工作目标不明确,操作也不是很规范,从而影响了救治效果。其治疗方式的优化措施就是优化急救护理方法,限制各个环节的急救护理时间。让救治流程优化重组,使每个环节衔接自如,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救治流程优化就是对传统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补充,甚至更新和重建。通过优化,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效益,减少医疗意外为核心的护理过程。患者通过优化后的救治方式,节省了住院时间,以及很多环节的消费。优化后的治疗方式,有效地避开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出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优化后的救治方式能有效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成功概率,从而提高严重患者的存活率。同时还推进医院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急救物品、药品及设备的管理工作,方便了以后的取用和防止,节约了时间。同时也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比如人力资源应急管理,医疗设备损坏等。加强了医院护理员的处理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3-5]。

健康的身体是人实现人生价值及享受生活的根本。优化救治方法,完善护理方式,高效率的驱除疾病保卫健康,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型疾病,其严重可夺取人的生命[6-8]。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要重视对这一块的救治方式。通过研究表明,有效的??化每一个救治环节,可以提高医治效率。及时的发现传统救治方式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并有效的对此优化和完善,对于提高救治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深刻的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全体医疗人员的一致努力,我国对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的救治和护理方法将会越来越完善,从而更加高效的挽救更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5-0154-04

Effect of optimizing emergency nursing procedure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mergency care

ZHU Weiwei1 SUN Linhong2

1.Department of Nursing, 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haox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the optimiz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in emergency car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0 emergenc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optim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routine emergency care proces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care method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scue time, the time of emergency balloon dilatation and triage assessment time were compared. The rate of ST-segment decreased by more than 50% within 2 h,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of blood vessels within 12 h, chest pain relief time were observed to assess short-term prognosis. Quality of life was assessed using a quality-of-life assessment(CQQC), and the patients' ability of daily life was assessed by the Barthel index scor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ere recorded. Family members evaluate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rescue time, the time of emergency balloon dilatation and triage assessment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ate of ST-segment decreased by more than 50% within 2 h and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of blood vessels within 12 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hest pain relief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CQQC and Barth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family emergency ca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all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Emergency care; Optimization of procedure; Prognosis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进展快,致残率及致死率高,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该病是我国急诊多发病和常见病,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患者冠状动脉持续堵塞引起血流中断,部分心肌严重缺血缺氧发生局部坏死。近年来该病发生率有所增高,病死率也日益上升,这与人们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不健康等息息相关,目前该病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健康头号杀手[1]。即使获得有效治疗也可能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后期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越早有效治疗越能缓解神经功能损害,因此快速急救尤为重要。为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应尽量减去不必要的就诊流程,争取最快给予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并缩短抢救时间,提高疗效[2]。传统急救护理程序难以满足急救要求,优化急诊护理作为近年来急救护理新模式,能有效简化护理流程,避免冗长繁杂的护理流程延缓救治时间,并能根据患者病情简化就诊程序,显著提高疗效,因此颇受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市的两所三级甲等医院所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均由MRI或CT检查确诊,按急救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0~74岁,平均(62.3±2.8)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76岁,平均(65.1±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3]: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突发晕厥、意识障碍、头痛;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4]:出血性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严重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护理人员接到出诊电话后准备接诊,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年龄等情况给予院前急救,直到患者送至医院;接诊人员按医生要求进行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监护心电图、纠正水电解质、抽血化验等护理操作,待确诊后可送至导管室观察,准备术前工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①建立急救应急小组,由辅助科室人员、后勤人员、医生、护士组成,成员工作资历必须超过4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小组人员进行流程培训。②建立急救流程,预检、评估影像设备转运状况,进行术前准备等;为每位患者建立时间表,记录急诊至治疗前整个过程。③院前急救与转运中护理流程优化。接到求救电话后5 min内发车,护理在途中与患者家属联系,安抚其情绪,告知院前简单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例如患者绝对卧床,给予心理安慰以缓解患者恐惧、慌张心理。到达现场后立即行吸氧、输液操作,缓解心肌疼痛,检测生命体征[5]。现场急救完毕后立刻转运,途中搬运动作应快速、平稳,患者仰卧,头部朝向前进方向并偏向一侧;行吸氧、心电监护、心肺复苏,观察其呼吸、神志、心率变化,准备随时抢救;途中联系接诊人员,简要说明患者病情,使其快速做好抢救及手术准备。接诊流程优化:实施首诊护士责任制度,第一负责为接诊护士,使其负责全程各项护理工作,对疑似心肌梗死者应在患者入院前10 min中准备抢救室、病床,入院后快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等,行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等检测,了解病史、发病时间等综合情况,进行综合诊断。④术前准备。确诊为心肌梗死后立刻行左下肢静脉通道建立,放置留置针,用泛影葡胺做碘过敏实验;给予300 mg氯吡格雷和500 mg阿司匹林嚼服,于右腹股沟备皮,协助患者更衣、排尿等事宜,进行心理干预[6]。⑤送往导管室护理。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评估转运风险,选择合理转运流程。由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亲自送往导管室,并携带患者病历、抢救记录、护士记录,携带抢救设备和监护仪,与导管室人员完成病情及抢救经过对接。⑥术后护理工作。手术完毕后为患者安排出院,提供空气流通、安静、卫生、舒适的康复环境,减少外界因素打扰,确保患者充分休息;按医嘱监督患者用药,确保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均与医嘱完全符合,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后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需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并处理。

1.3观察指标

随访2个月。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观察2 h内ST段下降>50%率、12 h血管再通率、胸痛?解时间以评估短期预后。使用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CQQC)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使用Barthel指数积分法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7-8]。使用院内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本次护理满意度,由患者家属进行评估,包括服务态度、病情观察、医护配合、急救流程、急救技术,各项25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中重要环节用时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2两组急救短期效果比较

观察组2 h内ST段下降>50%率、12 h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胸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提示观察组取得的短期预后更好(P均

2.3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估结果比较

观察组服务态度、病情观察、医护配合、急救部流程、急救技术满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2.4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分值、日常生活能力及梗死再发、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CQQC分值及Barthel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

3讨论

3.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必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是国际公认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危急,病死率约10%~13%,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是心源性死亡主要原因[9]。急救“时间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及预后有关键作用,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和急救护理均对患者病情改善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护理流程虽然能清晰概括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抢救过程,但传统流程仅针对患者主要症状给予被动性处理,未明确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工,缺乏医护合作,未科学预测病情进展,缺少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护理工作是被动且局限的,缺乏预计性[10-11]。优化急诊护理护理是在院前急救和临床护理路径基础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点、急诊科特点和现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护理,达到预期护理目标,为急救争取了更多时间。

3.2医护协作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中的意义

国内研究报道医护协作形式下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能使急救重要环节用时明显缩短,能有效提高短期急救效果,提高12 h血管再通率,并有效缓解胸痛[12]。本研究中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均

3.3各个环节优化带来的效果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流程模式;急救护理;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087-03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中老年人高发,病死率高,及时救治和正确处理能为进一步溶栓或介入等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院前急救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环节,研究显示,约6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1]。急救护理贯穿整个急救过程,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救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将有利于提高急诊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我院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获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出车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男73例,女49例,年龄42~74岁,平均(58.39±10.28)岁,发病至入院0.5~5 h,均有冠心病史,合并高血压58例,糖尿病39例,冠心病71例。其中2011年8月~2012年3月接诊58例为对照组,2012年4月~2013年2月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64例为观察组,两组的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急救人员配置 两组均由急诊急救技能熟练的高年资主管护师带领,根据技能熟练程度合理搭配,每组配置2~3名主管护师和1~2名护师,两组护理能力基本均衡。

1.2.2对照组 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接听电话出车到达现场急救处置转运途中急救护理返回急诊接车护理,呼叫医生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抽血、心电图、生命体征监测及完成各项检查遵医嘱对症处理办理入院手续做好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或转ICU、心内科病房。

1.2.3观察组 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接听电话出车电话咨询和指导到达现场急救处置转运途中急救护理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2]评估病情联系急诊做好接诊准备,呼叫医生接诊返回急诊接车护理,开启绿色通道建立静脉通道、吸氧、抽血、心电图、生命体征监测及完成各项检查再次采用APACHEⅡ评估患者状态遵医嘱对症处理做好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或转ICU、心内科病房,同时办理入院手续。①细化达到现场前准备,接听电话后立刻护理团队出车,并进行电话询问(急救电话拨打者,包括家属或陪同人员)患者临床表现、状态及进行现场急救护理指导,平时备有硝酸甘油者,先行舌下含服;出现胃肠道症状呕吐者,应立即清理呕吐物,避免误吸;避免搬动患者;急救人员据此进行判断,做好相应救治准备;②到达现场后立刻实施现场救治,给予吸氧、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了解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安慰患者并做好转运准备,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风险并签署转诊同意书;③转运途中先行评估患者病情,在相应急救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精神状态、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监测采用APACHEⅡ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危险分层,联系急诊室告知患者状态,呼叫医生准备接诊,对病情较重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和接诊准备,甚至做好抢救室准备;④急诊接车后开启急诊绿色通道,急诊科、检验科、心电图室、介入科等多科室联动,入院后立刻进入准备好的病床或抢救室行床边护理或抢救,做好术前和专科准备,再次评估患者病情状态,了解病情进展情况,做好相应护理监护;⑤患者入院后同时实施进一步处理和办理入院各项手续的双通道,争取急救时间。丰富和细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将院前抢救时间提前,并形成抢救、转运、溶栓或介入、转科的无缝衔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依据

观察两组出诊时间(出车至返回急诊时间)、救治时间(发病至救治干预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入院至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时间)、急救成功率(院前急救至转出急诊科前)、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死亡率(转出急诊科后,排除急救死亡者)、患者满意率(排除急救及住院期间死亡者)。根据病历记录收集资料,采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满分10分,>8分为满意;5~7.9分为一般;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措施时间比较

两组出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情况

观察组转运途中APACHEⅡ评分为(19.13±4.39)分,入院后APACHEⅡ评分为(20.51±3.78)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672,P = 0.87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性损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心排血量骤降、心肌耗氧量剧增等多种原因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2/3的患者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3],但往往被忽视,发病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并伴有左上肢放射痛,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的状态随时间的推移加剧,坏死范围增加,可能导致心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猝死,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同时病情可能不断加重,期间宝贵的时间被浪费;即使急救车能以最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在转运途中病情仍可能恶化甚至死亡[4],因此,院前急救准备和措施的完善至关重要;到达医院后常规流程中存在繁琐的手续办理和诸多不合理规划导致的无序,尤其是在危急重症抢救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极易造成抢救时间的延误、医技科室不能及时配合、手术室和转出科室协调不到位等。因此,对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改良、使之更适应危急重症抢救的需求迫在眉睫。

我院根据操作规范和临床经验在原有的急救护理流程基础上进行丰富和细化,并加强环节的紧凑性,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和绿色通道紧密衔接,多科室联动配合,打通急救生命通道。其中,最为明显的改变是在急救车到达前,通过电话远程指导,尽可能地为患者早期获救创造条件,尤其是在家发病或亲友在场的情况下,患者获得早期救助或者早期服用急救药物的可能更大,其中冠心病、心绞痛病史患者平时常备有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在医护人员电话提示下,陪护者可取得药物并使患者服下,以达到早期改善心肌循环的效果,缓解患者症状[5];同时能避免由于陪护者在不具备急救常识的情况下,搬动患者,减少二次伤害[6];在疾病发作时还可能出现呕吐或口吐白沫等症状,极易阻塞气道,发生窒息,或者发生误吸导致额外伤害的发生,应给予清除[7];在急救车到达前对陪护者的急救护理指导能尽量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的机会,减少损伤,为患者争取获救时间。同时医护人员在询问患者情况、状态过程中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预判,为现场施救做好充足准备。

转运是急救风险较高的过程,患者可能在急救车达到医院前死亡,可能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在电话指导、现场急救和转运过程中对患者、陪护者、家属的心理安慰和必要的风险告知,将有助于平复其情绪和接受抢救风险[8]。急救过程医务人员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常常忽视了与患者、陪护者、家属的交流,更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其实只要在急救间歇给患者和家属一句关心的问话或者一句贴心的安慰,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9],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并不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负担。转运过程中仅对症处理仍不足以让患者在达到医院后得到最佳的接车救治,在途中对病情的早期评估对危险进行分层,能为急诊救治准备提供预案参考,使急诊及其他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医生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当患者到达时,立刻进入急救绿色通道,依据预案按部就班地进行处理,减少临时协调过程,提高抢救处置和急诊检查的效率[10]。值得一提的是,让办理入院手续等操作与抢救同时进行,实行双通道,可节省时间,避免矛盾产生。

我院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诊时间相当,但观察组救治时间和溶栓、介入治疗时间显著缩短,表明优化后的急救护理流程虽然丰富和细化了院前急救的内容和方式,但并未增加耗时,而患者获得救助的时间却大大缩短。心梗18 min后心肌细胞开始坏死,3 h后坏死区域将扩大至全层的2/3,6 h后可能发生透壁性坏死[11],因而观察组患者更早得到治疗,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成功机会。两组急救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表明在急救阶段争分夺秒和全面周到的准备不仅提高了急救过程的效率,还有利于患者预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比较结果表明,患者病情在转运至入院急救后无明显恶化,APACHEⅡ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11],对照组并未进行APACHEⅡ评分,因而未能进行对比,但观察组在院前急救到入院抢救过程中病情平稳为后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条件,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降低。对存活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快捷有效救治和温馨交流,让患者对护理干预更为满意。急救过程忙碌而紧张,科学合理的规化能增加有序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应重视人文关怀的引入,从而提高急诊医疗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林金生,任伟胜,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48-1850.

[2] 钟菊芳. APACHEⅢ评分在老年重症患者应用中的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701-1702.

[3] 孙丽梅,李星. 北京市顺义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医疗服务时间延迟原因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11):1007-1010.

[4] 姚勋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应用[J]. 安徽医学,2011,32(3):358-359.

[5] 符志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85-3186.

[6] 张明,陶旭,王蓬波. 5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72-1373.

[7] 文秀兰,邹利群,马建英. 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延误分析[J]. 华西医学,2009,24(9):2438-2440.

[8] 刘国霞.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0):166-167.

[9] 王琼涛,彭清臻. 87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1):31-32,38.

[10] 任晖,祝鹏,李静,等. 采用急救网络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 心脏杂志,2012,24(3):374-37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是指因意外的事故发生而导致健康的人突然受极大的重伤,一般都需要救护车去案发地点将患者护送至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手术,临床为多发伤患者治疗时,医疗的急救一体化抢救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及时的接受治疗,在科学与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下,急救工作的成功率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进行此次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例患者,将其中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行常规的救治,将实行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救护车到达抢救地的时间,比较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的流程

1.2.1 院前急救的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护理的单元处于备用状态,要达到100%的备用,护理人员在接收到调度指令以后在1min内必须出车,出车途中要联系报警人员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和病情,指导报警人员做一些自救措施,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不可以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有明显的出血要用辅助材料进行压迫止血,护士到达患者受伤的现场以后,首先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顺畅,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和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损伤而导致患者的呼吸困难,随后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以及脉搏和肢体末梢的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大出血的症状,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看患者的颅脑是否有损伤,以及确定患者的脊柱脊髓的创伤情况,查看患者有无骨折的现象,以及伤口是否出血,要依据院前急救的原则做好疾病对症,护理措施要进行的快速果断,并且要准确有效,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边抢救边护送,在护送的途中要严密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将患者的情况通报给医院,以便医院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以及专科会诊的准备1。

1.2.2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科的护士在接到院前护士的通报以偶,要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进行接诊,交接患者以后同样进行院前护士对患者检查的方法再一次进行检查,将患者的全省情况检查清楚,做好评估之后协助医生进行优先的致命伤处理,护士的分工要明确,有专门负责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要将患者的口腔或者咽喉部的呕吐物或者分泌物还有可能是血块,将这些物质处理干净,检查患者是否有义齿,若有应该立即取出,以便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患者进行侧卧位或者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处理,以便于患者可以呼吸支持,面罩或者导管氧流量最好保持在5l/min,依据患者的情况,有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进行气胸者开胸腔闭式引流处理等等,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要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循环通路,若情况特殊则可以为患者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准备,在患者静脉输液之前,要抽取患者的血做标本并且进行各项检查,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大量出血以及血容量急剧减少的状况,可以建一条专门为患者迅速补血的通路,要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指标,为患者输入所需要的液体,如生理盐水与血浆,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工作做好提前准备,要严密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进行各项损伤的观察,以便于及时的联系向光的专科进行抢救2。

1.2.3 术前护理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的病情比较复杂,变化快要在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也就是1h内进行最好的并且正确的诊治,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的可能性,患者在抢救以后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大部分被送到ICU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各种诊断性操作,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要及时准备好手术前的准备3。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分析,当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15min左右,但是对照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25min左右,实验组患者在1小时到1个半小时以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在2小时才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的救护车到达抢救处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差异显著,p

3 讨 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进行有效的救护,可以培养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提高护士的自我专业素质,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急性危重症的患者,有效的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志红,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73—74.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急性脑卒中;急诊救治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mergency care process quick emergency rescue effect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Methods 240 cases of acute stroke patients to May 2011 to May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which patients with routine care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quick to implement emergency care process.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diagnosed admissions to time,confirmed to specialist treatment time,mortality,morbidity difference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missions to diagnosis time,confirmed to specialist treatment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with the control group,significantly reduc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Quick emergency care process;Acute stroke;Emergency Treatment

急诊科为医院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临床救治危重患者的第一线,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救治效果,建立绿色通道为急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机制。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患病率高、病情急、变化快等特点。文献报道[1],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同发病后救治的及时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我中心救治的2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讨论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抢救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5年5月我中心救治的24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12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为46岁~86岁,平均年龄为(62.81±3.42)岁,脑梗死患者75例,脑出血患者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为47岁~87岁,平均年龄为(64.92±3.81)岁,脑梗死患者73例,脑出血患者47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均为5h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救治流程,接诊,分诊,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采取急诊救治措施,检查,等待检查结果,入院。实验组患者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接诊前即做好监护,抢救准备,患者至急诊后,开启绿色通道,在1h内完成患者评估、抢救、诊断,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急救措施。患者入院15min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供氧、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护士同时采集血液标本送检,在20min内开展CT、心电图检查,同时联系专科医生进行会诊,结合检查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应在30min内做好术前准备,送患者接受专科治疗[2]。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病死率、致残率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字2检验与t检验表示,P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救治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和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和致残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具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具有较高的致死率,70%以上的患者均出现后遗症,临床多表现为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文献报道[4],脑卒中患者在得到及时救治后,仍具有较高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影响患者生存时间。急诊科为院前治疗和专科急救的枢纽,在后续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急诊科救治时间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各环节仅是被动衔接,救治流程未真正做到快捷[5,6]。因此,采取快捷有效的护理流程,涉及接诊前、诊断、急救、护送等各流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化完成救护工作。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缩短急诊救治时间,简化急诊流程,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快捷、连贯、规范化救治,这既可保证缩短时间,又可保证采用规范化流程,为后续治疗提供充足时间。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病死率和致残率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可缩短急性脑卒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促进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素玲.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9):201-202.

[2]赵素敏,张宏,刘国英.急诊快捷流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救治中的效果及对微创治疗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38-2239.

[3]刘艺英,刘秀云.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快捷护理路径的实践及效果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2014,28(4):222-223.

[4]陈妮,吴显和,毛世芳,等.急诊科实施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4,35(8):1069-1071.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流程化护理;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哮喘持续发作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及酸碱平衡失调[1],病情迅速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哮喘病护理作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25±2.4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51±2.4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3±2.45)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47±2.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急救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救流程化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分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点,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体位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宣传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3],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助性。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锦.流程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35-113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流程化护理;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哮喘持续发作会导致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循环衰竭及酸碱平衡失调[1],病情迅速恶化从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哮喘病护理作为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流程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3例,男21例,女12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0.25±2.46)岁;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51±2.43)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9.63±2.45)岁;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47±2.2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标准,均有哮喘病就诊史。排除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应用药物禁忌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吸氧、输液、抗炎、平喘、解痉等常规急救护理治疗。观察组给予急救流程化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分院前急救护理、运送途中急救护理与院内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护理:当救护车到达至现场时,应立即为患者采取半坐或端坐卧位,给予正确的吸氧,吸氧时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气道痉挛。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s型口咽管,可以防止舌下坠,增加通气,给予可拉明、洛贝林、纳洛酮等呼吸兴奋剂静点,呼吸衰竭者可行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昏迷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注意预防呼吸性酸中毒,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使用西地兰、速尿等进行强心、利尿治疗,休克患者按抗休克处理。同时给予持续心电监测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及安全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运送途中急救护理:对患者要正确的搬运,搬运时一般病人采取坐位,可用轮椅搬运,休克病人取休克用担架搬运,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病情不再恶化,尽量缩短途中时间,既要迅速又要注意安全,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注意保暖。应用车载电话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人力、物力准备。(3)院内急救护理:对急救护士要进行职责分工,使急救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应用于治疗,心理护士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时宣传疾病的治疗情况,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患者若烦躁不安、精神紧张,可适当地给予药物治疗,但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抑制呼吸。监管护士准备抢救仪器(吸痰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接心电监护、做心电图,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吸痰、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插管或协助医生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准备抢救车、抢救药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平喘解痉,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负荷,查血气分析、电解质、肾功能,输液时严格控制40滴min以内的速度。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资料。计数资料行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各种环境和心理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2],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咳嗽等,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3],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重症哮喘发病急,病情重,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支气管,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因此,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就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抢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不能依靠单纯的药物治疗和一般的护理,一定要把抢救的时间与高效的急救护理工作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抢救目标。应用急救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分工明确,强化了医护协。护士由被动变为主动,院前急救正确评估,果断处处理突发事件,运送途中针对患者病情提前报告给医院,使急诊科做好抢救的应急措施以及人力、物力准备,为病人住院治疗争取了时间,避免了患者入院以后再准备造成的忙乱、低效、差错。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分工各自准备,为挽救患者生命明显缩短了抢救时间。

本研究观察组应用流程化护理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急救流程化护理通过对患者采取舒适的、氧疗、监测、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及时缓解患者哮喘症状,阻止病情的发展,缩短了抢救时间,及时有效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锦.流程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救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35-1136.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74-01

对于急诊科室而言,急性心肌梗死是其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它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而且其病死率非常高,因此及时的抢救和正确的处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进一步溶栓以及介入治疗等赢得出非常宝贵的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将救治的成功率提升起来[1]。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将梗死的相关血管开通,对心肌血流的灌注进行恢复,从而挽救频临死亡的心肌[2]。而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开通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确诊所需要的时间、急诊室前处理的时间、溶栓前的准备时间以及接诊到导管室的时间等等[3]。在所有因素当中只有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不能够完全控制,而其他所有环节的处理时间都是通过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来完成的。本院为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的效果,更为了更好的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和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治疗,发现优化后的护理效果非常显著,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58例。患者的年龄在48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4.2岁。所有的患者都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且所有的患者都是在本院进行急诊的再行经皮冠状动脉手术。患者的发病到住院时间为0.5到11.5小时,平均时间为4.12±1.30小时。

1.2 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68例。为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程序。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优化护理流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院前的抢救和转运的流程,在接到电话五分钟以内必须初诊,救护车上医护人员需要通电话来指导现场的医生或者病人家属进行院前的相关急救;第二个步骤是急诊的接诊流程,建立首诊护士负责机制,凡怀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必须在十分钟之内进行必要的相关救治;第三个步骤为术前准备流程,准备好一切手术所需要的工具和药物,替患者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第四个步骤为送导管室,在这里需要对病情和转运的风险作出评估,带好相应的医疗器械送入导管室,并且需要和介入的护士详细地交代患者的病情以及目前的用药情况等。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采用SSP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一切剂量数据都采用±表示,p

2 结果

观察组出入急诊室的时间以及急诊球囊扩张的时间都要明显比对照组短,观察组院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和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率也比对照组的低。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阻塞所造成的心肌缺氧缺血等坏死性损伤。而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耗氧量剧增以及心排血量骤降等情况都可能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4]。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来说,医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更需要严谨的护理配合,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理应需要有一个有别于其它急诊抢救的流程,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救治患者赢得宝贵的黄金时间[5]。

本研究主要为了研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救治的相关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提高院前抢救和转运流程的工作效率,优化急诊接诊的流程,减少将患者送入导管室的时间,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患者的抢救效率提升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院依据规范的操作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急诊护理流程做出了优化,这能够将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凑型加强,密切了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最终为成功的救治患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住院的是间短,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所以笔者认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非常明显,能够将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之前的各个抢救环节的时间有效地缩短,对于挽救缺血心肌患者的生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十分巨大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12(06):1468-1469.

[2]沈红,陈湘玉,曹红梅,陈璐.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34(21):6431-6432.

[3]黄戈鹏.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0,45(14):4372-4373.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抢救

本次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 分别给予急诊护理常规和改良流程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 总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等, 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抢救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1]。入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流程优化组(7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 女21例, 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61.23±7.15)岁, 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平均(3.07±0.74)h;流程优化组患者中男52例, 女18例, 年龄44~72岁, 平均年龄(61.30±7.16)岁, 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平均(3.10±0.7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常规流程干预;而流程优化组患者则给予急诊护理优化流程干预:接听急救电话后保证在5~10 min内由医院出发[2], 在行驶途中与家属密切联系, 指导其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效抢救;到达急救现场后给予心脏全面支持, 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返回医院途中应向准备接诊医生介绍患者详细症状、体征及监测指标水平;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应贯彻首接负责原则, 在安排患者及早实施抢救同时, 还应抽血进行心肌损伤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确诊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服用ADP受体阻滞剂及抗凝药物, 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必要性及原理, 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取得谅解配合。

1.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随访1年, 记录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例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1和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5.75±8.30)min, (12.47±3.41)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9.84±6.53)min, (9.94±2.76)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比较 流程优化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作为内科常见急重症类型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病情进展迅速, 致死致残率高, 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死于梗死出现后2 h。已有研究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抢救以促进心肌供血供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主要通过对院前抢救、转运、接诊和手术准备等环节进行改进, 在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 保证及时接受心肌再灌注治疗, 积极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实施科学合理急诊护理干预, 减少术前准备时间, 从而达到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时机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中, 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抢救时间, 降低复发和二次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 高润霖, 朱文玲, 胡大一, 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12):710-725.

急救护理流程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抢救时间 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 抢救成功率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见于多种疾病。针对非创伤性胸痛要分析其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措施。引起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常见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尽早确认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发病危机,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如何通过有效的抢救手段来挽救患者生命,如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抢救效果成为医院急诊科重点关注的内容[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让患者尽早开始接受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在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提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抢救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3例。研究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23~78岁,平均(35.5±8.5)岁。对照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2~76岁,平均(33.5±7.5)岁。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研究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护理人员培训:需要定期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培训,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服务质量,使其能够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急诊护理岗位要选用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对于能力稍欠缺的护理人员进行教导;(2)制定护理计划: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入院后,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出基本判断,及时进行常规检查,向家属询问其患病史、过敏史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3];(3)急救护理: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对患者展开急救护理。提前准备好相关急救药品以及器械,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需要立即予以镇痛,在必要时予以气管插管;(4)完善转运制度:如果患者无需介入治疗,那么需要转运至专科进行救治。在转运开始前,首先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家属,并且将转运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家属进行说明,在征得家属同意后,签订同意书。此外需要将患者的病情告知相关科室,保障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建立起转运交接单,并在交接单上签字[4]。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危急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抢占先机,启动应对预案,根据原定方案积极解决问题,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避免患者病情出现恶化,减少对患者伤害。⑵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在患者送入急诊室后,由医护人员进行初步检查,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保持低流量持续吸氧,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包括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3)比较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抢救效果包括:无效、好转、显效,无效人数越少,抢救成功率越高。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来源于自制的调查问卷,共15个条目,包括抢救准确率、服务态度以及抢救专业度等内容[5],标准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人数×100%,其中≥90分为十分满意,89~70分为满意,≤69分为不满意。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研究组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4.23±2.84)分,高于对照组的(87.34±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84,P<0.001)。

讨论急诊科是医院所有科室中,病种最多、重症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起病急、病情严重、病况发展速度快是急诊科急救患者的主要特点。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展开救治,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威胁患者生命。非创伤性胸痛是急诊科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在急诊中,医护人员每天接待非创伤性胸痛的患者有很多,有一些是危险程度较小的疾病,而有些则是危重程度较高的疾病,所以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提高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重视程度。当患者因为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入院后,一定要及时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从患者家属口中了解到患者的疾病史、服药史以及过敏史,争取多获得一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这些资料立即做出有效判断,避免误诊的发生,提高抢救的有效性,避免延误患者抢救的有效时机。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这就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具备极强的应对能力,能够在面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时,临危不乱,井然有序的展开检查,及时有效地对患者展开抢救。常规急诊流程常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多,护理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再针对患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这种急诊流程缺少对危重症患者的预检分诊,所以部分患者容易出现延误抢救时机的问题。因此采取优化急诊护理进行抢救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与常规急诊流程不同的是,优化急诊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能够把握抢救的先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急诊护理进行抢救,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展开定期急诊培训,内容包括相关仪器的使用、急诊记录的完善以及注意事项等,通过这些专业的培训,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质量与急救意识[6]。其次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要注意尊重患者的实际情况,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展开均要以患者为根本,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最后还需要完善转运制度,保障急诊抢救制度的连贯性,做好相关紧急预案,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危急情况,护理人员一定要抢占先机,运用培训时学到的相关知识,从容应对,启动相关预案,根据原定方案积极解决问题,始终把患者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提高抢救的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安全,赢得家属的信任与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抢救时间、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病情评估、血液采集、转运等环节有效减少了耗时,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治疗。让患者尽早开始接受治疗,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由此可见,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缩短了救治时间,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裴晶,黄金龙,张杰.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改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251-252.

[2]丁银华,夏文丽,段艳萍,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8,21(18):126.

[3]陈文兵.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20,7(1):209-210.

[4]于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21):172-1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