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术专业做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其区别于普通类大学生的特点,这也就决定了对于美术专业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要对其特殊的专业特点、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在确保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促进全面发展,适应当代社会、顺应时代主流思想。达到思想政治进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这就对美术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美术专业;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新的世界一体化的社会环境下,经济与文化迅猛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这就给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美术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特点突出与普通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不同,探索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方法、途径具有其重要意义。

1 美术专业大学生特点分析

1.1信念不坚定,思维活跃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由于美术专业学生专业性质,在学习过程中受西方自由思想影响较大,思想十分活跃,内心世界丰富且敏感。但考虑问题缺乏深度,易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思想偏激。对主流的政治思想,受家长、老师、媒体等多方面影响,虽然有远大的理想和精神向往却常常处于“游离状态”,缺少主动性和持久性。求其本质,缺少对于追求共产主义的坚定性。

1.2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美术专业大学生个性化表现更为突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又以师承性为主,学习方式以突出个体为优越变现。一切以张扬个性,突出个人感悟,表达个人喜好为出发点。区别于其他人为美术专业鉴定其成果的标准之一。结合以上诸多因素,造就了美术专业大学生一切从本体实际出发,以个人喜好为根本衡量标准,注重个人能力发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因为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控能力,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1.3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情节严重。

美术专业大学生一部分是因为具有天赋和爱好而选择美术专业学习的,另一部分是因为学生成绩差,美术专业录取分数低,钻了高考政策的空子,强迫进入美术专业学习的。所以美术专业大学生中出现专业能力弱,文化课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美术专业没有兴趣丧失学习的目标和信心。对于另一部分有爱好和天赋的学生来讲,又只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兴趣,忽略了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这也就导致了美术专业大学生知识面狭窄,进入“不会―不学―不会”的恶性循环当中。

1.4实践能力较强,缺乏辨别能力。

由于美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较强,他们进入社会实践的时间要早于普通类大学生。这种过早的接触社会的状况导致了美术专业大学生提前环境社会化。这种社会化的不成熟也使他们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影响,产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美术专业学习的特性也在于实践性,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导致该专业学生过早的接触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2 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美术专业大学生政治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基层党总支、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优秀学生进入党组织,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在学生中起到以点带面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团教育阵地,建立起学生追求政治进步的渴望需求。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注重思想政治引导,以实现他们的政治追求和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心。从实事入手培养他们的政治兴趣,把政治理论教育和美术实践教育充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走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成才之路。

2.2 加强美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建设。

及时掌握美术专业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并将它们有机的紧密结合起来。对美术专业大学生以心理健康课程、讲座、报告等形式广泛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营造建立健康心理的广泛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有针对性的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开展积极向上,适合专业特点的课余文化生活。从根本上建立学生团队意识,树立他们相互帮助、关怀、回馈的感恩意识。加强学风、班风建设,增进学生与教师的进一步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优化的德育环境,培养广泛的学生爱好,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上述对策外,还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制度,将思想教育过程与教育管理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 .15.

[2] 严耀良.《艺术院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7,( 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目前大学生成长环境复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有益的尝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专业教师能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之,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 1 (人才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7.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前大学生成长环境复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困境和挑战,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方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其中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有益的尝试。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专业教师能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之,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2]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 1 (人才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7.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usic Major Students in Colleges

ZHANG Jingfei, XU Xi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As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 students,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have special profession, special educational mode and special way of daily life. In the continuously changing era today, the ideology of the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pursuit of free creation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the social trend. Their ideology even show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how to innovate the way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m the effectiv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 a new topic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at present.

Key words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y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随之涌入的各种思想潮流与我国传统思想发生剧烈的冲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这场思想变革大潮中如何保持冷静的头脑,看清思想主流的发展,在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音乐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的一个分支,在我国高等考试招录政策中,存在文化课要求偏低,专业课考试一锤定音的不足。在全国高考考生中,特别是文化课成绩不佳的考生眼中,包括参加音乐专业在内的艺术类专业统考,是其顺利进入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最佳选择。而自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除了传统的艺术类院校可以招收艺考生外,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也开始招收艺考生。庞大的招生规模,造成高校在生源上的争夺,进而更加放宽对文化课的要求。这样的局面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是放弃文化课的学习,更不用说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学而无用的思想政治课程。因此,在对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有效的策略。

1 影响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1)思想感性化,缺乏理性。音乐是一门开放的艺术,需要自由的思想,需要天马行空般的创作灵感。因此,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思维空间感无限放大,对音乐世界中的美感狂热地追逐。在他们眼中,一切新鲜的事物、所有新潮的思想,都可以成为其创作灵感的一部分。这种极度感性的思想,会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宽己严人,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视如空物。对音乐的感性化的狂热,会占据他们学习的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时间,一切表面上与音乐无关的文化课程,都会被忽视。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严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自己追求的是音乐,是艺术,清高的艺术教育与呆板的、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壤之别。这种不理性的思想会非常容易被社会上非主流的、负面的思想潮流所影响,并在狂热的感性思想的发酵作用下,作出冲动的行为,这对正确树立三观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2)痴迷专业修为,忽视文化修养。音乐专业大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无非有以下两点:第一,对音乐的喜爱、甚至痴迷;第二,文化课成绩不足以实现大学梦,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强化音乐专业成绩。无论是哪种类型,音乐专业大学生能在专业和文化课程上都表现突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的设置占据着整个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一周、甚至一个月才有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即便如此,音乐专业大学生也不珍视该课程,逃课旷课的情况非常普遍,考试则是能作弊就作弊,不能作弊就突击一下,至于考试成绩,及格就行,就算不及格,也满不在乎,因为多数高校会安排补考或重修,这些往往只是形式,及格率可以说几乎是100%。从学生到学校对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漠视乃至无视,造成了原本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视野狭窄,文化修养不足,这样造就的只是一个个音乐工厂标准化产品,而不是具有灵魂的音乐人才。

(3)家庭环境宽裕,自我意识膨胀。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是个高消费专业,音乐专业自然也不例外。高校音乐类专业学费一年过万元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除学费外,乐器的采购、学生自行聘请老师课外教学练习的费用也是非常昂贵。虽然大学有奖学金制度,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宽裕。而现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及爷爷奶奶一大家人的溺爱中成长的他们,骄傲、自我、任性、单纯的个性表露无遗。这些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言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形成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这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给其人生的发展制造障碍。

2 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1 结合实践活动,落实课堂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枯燥、空洞。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各种思潮涌动的今天,音乐专业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的、浅显的思想,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主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思想,在音乐专业大学生看来,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以他们现有的社会阅历和思想深度,根本无法透彻理解主流思想的精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育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下,已经失去了育人的功能,必须走出课堂,通过对大学生周围发生的、具有正能量效力的事件的分析、讨论,让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这些他们所熟知的事情,进而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三观,如何树立主流思想;同时,用大学生习惯的、接受的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地点,进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习“三个代表”这样具有时代鲜明烙印的思潮,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百年前那些理论性过强的文字内容。这样才能将正确的、积极的、符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深刻地载入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心中,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

2.2 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团队意识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是无休止的,他们需要自由,需要个性,没有自由和个性,他们的创作和学习都是没有灵魂的,就如同复印机COPY出来的文件一样,毫无价值。只有原创,才是音乐的灵魂。所以,对于音乐专业大学生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思想,一定要鼓励,要保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个性发展和教育教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一味以教师的威严来强压,更不能惩罚学生。正确的做法,是当冲突发生时,进行积极的引导、沟通,通过换位思考,以帮助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让其个性的发展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个性融入共性,让个性在共性的发展中展现耀眼的光芒。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具有不同的特点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不仅仅在专业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文化课学习中也可以发挥互助的功效。此外,这个学习小组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磨合成熟后,还可以成立一个表演团队,在校内外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团队协作的成果。

2.3 少立优秀标兵,潜移默化补差

有人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既然是骄子,那他们骨子里多少会有一股傲气,简单来说就是不服输不服气的态度,这一点在音乐这个相对来说比较高雅的专业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在一个团体中树立或者评选一个优秀标兵,团体内的其他个体都以这个标兵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但在音乐专业大学生团体中,这样的做法却值得反思。第一,作为优秀者的标兵,会容易自我膨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失去前进的方向,会造成思想极端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狂妄、甚至疯狂将很难得到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第二,团体内其他个体以标兵为榜样,若标兵树立的思想是牢固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那团体其他个体业的思想也会相对主流。若标兵的思想在日后发生偏差,则容易将整个团体带离正确的轨道。另外,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个性和傲气会产生抵触标兵的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为何其他个体一定要事事以某个所谓优秀标兵为榜样?所以,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尽量避免在团体中树立优秀标兵,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都是优秀,人人都有优点,人人都争标兵的现象,不让优秀者有机会目中无人、傲视一切,也不让落后者感受自尊的伤害而失去进步的动力。

2.4 创新教育工具,充分利用新媒体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作为互联网成长和发展重要力量的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使用新兴互联网工具的人群。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QQ等即时聊天工具已经是大学生的标配,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大学生没有QQ。不管是强势的QQ、微信,还是曾经红极一时又边缘化的UC、微博,新媒体始终存在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音乐专业大学生,由于思想更为开阔,比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容易和迅速接收这些新鲜事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待音乐专业大学生时,更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教育工具,改变原有死板的板书教育和纸面教育,建立微博,开通微信、QQ等音乐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和自媒体。通过这些工具宣传正能量,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事件。同时,开发音乐专业大学生专用的APP软件,通过软件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其中,让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这样,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随着他们的QQ、微信、微博及其载体手机充满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5 校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几乎全部是90后,且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其的溺爱程度相当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整个家族都视其为至宝。音乐专业大学生因其多数家庭较为富裕,这种过度溺爱的情况更是普遍现象。在学校里,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千万百计地将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上,十分不易。但学校并不是学生生活的一切,家庭是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长应该加强思想学习,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潮对家庭,尤其是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例如,各大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没有底线的炒作,甚至宣扬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音乐专业大学生出于对音乐的单纯追求,容易在思想认知上发生偏差,爱屋及乌,爱乐及人。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在音乐上感性认知,在思想上理性学习。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主动与家长、学生展开联动,定期举办论坛活动,针对音乐界出现的各种好的、坏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剔除腐败、低俗思潮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人才;教育方法

近几年,我国在网络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步伐十分迅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信息时代的时代要求,使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信息人才的培养,80%来源于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否成人、成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对信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信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类专业学生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开发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等基本知识。

当代信息类专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毕业论文在他们逐渐成人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络发展异常迅速,他们利用已懂的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知识,自己完全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社会的更多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特点,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见多识广,他们有思想、有理想,他们开放、张扬,对人生价值、科研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占全国大学生总数1/3的信息类大学生已成为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品德的端正与否,将对国家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理想信念缺失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隐蔽形式出现;并且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使他们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丧失、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

3.民主法制观念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强,但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存在;与此同时,信息类专业学生不断地充实到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不愿意在专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好高骛远,随意跳槽,部分学生做事不顾他人甚至损害他人或单位的利益等问题,相应地也出现了计算机人员、信息人员道德的失范、犯罪问题,比如,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窃取情报、传播病毒、黄色垃圾、进行诈骗、走私贩毒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

4.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假设下,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标使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其直接结果便是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变得理所当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诚信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完全不重要,因为他们不用对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各级诚信教育的滞后,导致这些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失衡。

二、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研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地位。硕士论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丧失,同时又出现了信息超载和逆向选择的新问题。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主要是建设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构筑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育对象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1.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建设

所谓实施主体,也就是指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行政和党务管理人员等。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实施主体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者所给予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让学生终身受益。实施主体将应该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网络知识)是提高他们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

2.注重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和方向,他们常常来不及进行理性地思考、判断就匆忙进行选择、接受多元信息文化,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引导他们自主判断和选择,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他们在比较、判断、选择中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去伪存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专业教师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专业教师更是大学生在大学关键阶段职业道德的领航员,肩负着成才、成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课堂教学合情合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疑释惑,这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有关信息网络道德的知识,介绍相关法规和基本信息网络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为其学习和就业服务。

4.突出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针对信息类学生的教育特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学习,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医学论文 建成一个旗帜鲜明、内容丰富、技能完备、结构合理、科学管理、实用性强的网络群体,如建立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和网页,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政治、生活等相关的版块,开辟网上辅导员专栏,并能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使之深入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寝室到教室的每一个教育环节。通过这个虚拟服务载体,实现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

5.明确诚信意义,引导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诚信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道德规范是当前要做的工作,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审查、监管保护等引导学生做到真诚守信、履行责任、遵纪守法,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

6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防范和监管,完善信息网络法规。净化信息渠道和环境

网络作为信息类大学生接受信息最多的一个渠道,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职称论文重视技术的研发,完善技术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身份识别、网上监控、安全审计等技术。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对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直接诱因等信息要及时排查清除和取缔,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要及时警告和制止,同时也要系统的、明晰的、集中的出台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惩治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让网络成为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谭正坤(1993—),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辅导员,主要从事体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4-0048-02[收稿日期]2019-09-19

2019年3月18日,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办好思政课,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等。提高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着重关注和广泛重视,尤其是我国的民族地区。民族地方高校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发展民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繁荣昌盛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

体育教育是高校师范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育人功能,肩负着祖国的未来[1]。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也为就业、择业提供可靠保障。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要教会学生动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开拓创新观念和意识[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熟悉研究与学习的方法,还要利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理解体育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大生态”及模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存在较大差距。现代意义上的教学面临的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而活跃的21世纪新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授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挂钩的较少,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弥补专业课程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高校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化和教育学生,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积极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3]。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上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比拟,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觉悟,弘扬社会主义新思想,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技能专业化素养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一)明确定位,做时代的新人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于民族地区。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体育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这一主线,统筹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生儿”,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生命力。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扬长避短,为我国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增添斑斓色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大学生自身的定位,用先进的思想进行教育。

(二)站在时代前列,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做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积极的语言鼓舞学生,用恰当的行为激励学生。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专业课教师应提高政治觉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当代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用党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落实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做好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三)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

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力和说服力[4]。传统的体育教学坚持一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倒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民族地区教师要积极地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和科技成果,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促进师生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四)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作用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7篇

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位现象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就其主流而言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 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不管学生思想工作。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限制在课堂,实验课则是限制在实验室,并按教师设定的实验程序“依样画葫芦”。教室和实验室是剧场,教材是剧本,粉笔和黑板是道具,作为主角的专业教师在演一场独幕剧。久而久之, 在高等院校, 师生似乎都习惯了这样一种模式, 如果遇到专业课, 教师上完课一卷教案就走, 如无课也就很难有所接触。特别是医药学院学制长、严谨求实的特点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记忆的知识结构对医学生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有不少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厌恶情绪,即使感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难以激发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就业形式的严峻更导致部分大学生政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下降,对学习和社会活动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专业教师缺位的现象。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 对专业教师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与要求, 与专业教师利益切实相关的往往只是科研成果与专业教学, 学生人格是否健全与自己的利益没有任何联系; 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 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的事情, 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据不完全统计, 92.7%的专业教师并不理会大学生的思想状态。而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则是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并重, 二者缺一不可。这必然要求高校中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切实将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教书, 又育人。

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必然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年颁布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意见》指出, 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因此, 有必要把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专业教师这一块教育资源整合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意见》还指出,所有教师都要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传德育人的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深入发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提高政治觉悟。把高校专业教师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是高校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是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是实现“ 教书”和“ 育人”统一,真正体现教师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需要。

一方面, 专业教师是大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是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养成的导师, 专业教师的为人就是思想教育的载体, 把他们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来, 通过他们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言传身教, 从而减少思想教育的痕迹, 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育效果会更好;另一方面, 专业教师数量大, 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长, 互动交流的时间多, 让他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同时, 他们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 有利于建立起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因此, 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接触学生机会多、威望高的优势,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真正把《意见》中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如何发挥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水产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并加快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沿海水产行业也提出了新的机遇。然而,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加之水产行业工作条件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培养水产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值得注意的是,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发展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水产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专业为例,探求新时期水产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思路,以期更好地培养高水平水产类专业人才。

一、寓水产类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人格,逐渐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格。在进行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全面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而这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也需不断充实到大学教育中,使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然而,普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完全适应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农业相关专业。水产类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环,其更具地域性、特殊性,其本质上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从现阶段的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诚然,这也是由于专业固有特点导致,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远低于其他专业,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两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例,81%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并且畜牧对口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对水产方面知之甚少,客观上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不积极,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从招生的生源来看,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在入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异,其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而水产类专业在社会外界看来并非优势学科,其未来就业方向也并非理想,无疑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加深专业认知的基础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新生的专业适应性

从渤海校区目前的实践来看,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都会广泛开展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介绍水产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在新生入学前,选拔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在对水产类两个专业的观测中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实践中,其专业思想教育仅在入学时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普遍化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仍不稳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适应期较长,可见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力度较弱。为尽快推进学生适应大学专业教育,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必然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其专业适应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水产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应了解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情r,特别是在教学安排中,新生较少接触专业课教师,对所学专业不能形成宏观认识。这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明确本专业课程安排、实习情况及未来就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深切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各方困境。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水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结合水产类相关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专业学生实际需要,使得教学更有导向性。

(二)优化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同辈归属,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寄期望于较强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其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同辈心理辅导在推进新生适应性工作成效显著,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同辈的影响之大,其消极思想必然会阻碍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必然将水产类专业思想融入到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选择成绩优秀、专业认同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在系统培训中,着重加深专业思想再教育,使其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客观地向新生传达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推进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

水产类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适应力较差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这是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一直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大众对水产类专业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这也就致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本专业发展状态,而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弥补这片空白,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水产特色和海洋特色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中也拓宽自身思想认识,使其在专业教育中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水产类专业的发展,到达观念与专业学习的高度统一。

三、“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

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水产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阶段专业培养模式来看,水产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为期至少四个月的生产实习,这也是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个阶段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在面临相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条件和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也呈现出较大的思想波动,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一)提前做好实习前期思想动员

以往专业实习动员工作大多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主要向学生阐明生产实习的学习作用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传达相应的经验教训,然而其实习动员也仅仅在实习前期进行,并未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调试。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结合水产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道德,并结合行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水产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帮助学生结合就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明确要想成为水产类专业优秀人才,必然要从基层做起,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岗位实习前,尽快树立其职业观。

(二)校企联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学生正式进入实习岗位后,其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方式,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指导学生学会“干中学”,在实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勤奋钻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保障安全生产学习。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建立实习学生网络阵地小组,提早发现学生思想波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其克服心理困难,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借助实习企业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再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岗位实习。

四、结论

高等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思想工作,寓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加强新生专业适应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水产类专业理论和实践中,能够极大推进学生实现角色转化,更好成为顺应时展的水产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谢晓娟,王东红.多学科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9篇

一、寓水产类专业思想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人格,逐渐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格。在进行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全面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而这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也需不断充实到大学教育中,使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然而,普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完全适应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农业相关专业。水产类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环,其更具地域性、特殊性,其本质上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从现阶段的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诚然,这也是由于专业固有特点导致,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远低于其他专业,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两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例,81%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并且畜牧对口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对水产方面知之甚少,客观上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不积极,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从招生的生源来看,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在入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异,其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而水产类专业在社会外界看来并非优势学科,其未来就业方向也并非理想,无疑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加深专业认知的基础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新生的专业适应性

从渤海校区目前的实践来看,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都会广泛开展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介绍水产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在新生入学前,选拔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在对水产类两个专业的观测中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实践中,其专业思想教育仅在入学时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普遍化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仍不稳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适应期较长,可见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力度较弱。为尽快推进学生适应大学专业教育,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必然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其专业适应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水产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应了解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情?r,特别是在教学安排中,新生较少接触专业课教师,对所学专业不能形成宏观认识。这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明确本专业课程安排、实习情况及未来就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深切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各方困境。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水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结合水产类相关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专业学生实际需要,使得教学更有导向性。

(二)优化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同辈归属,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寄期望于较强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其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同辈心理辅导在推进新生适应性工作成效显著,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同辈的影响之大,其消极思想必然会阻碍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必然将水产类专业思想融入到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选择成绩优秀、专业认同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在系统培训中,着重加深专业思想再教育,使其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客观地向新生传达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推进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

水产类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适应力较差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这是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一直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大众对水产类专业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这也就致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本专业发展状态,而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弥补这片空白,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水产特色和海洋特色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中也拓宽自身思想认识,使其在专业教育中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水产类专业的发展,到达观念与专业学习的高度统一。

三、“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

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水产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阶段专业培养模式来看,水产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为期至少四个月的生产实习,这也是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个阶段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在面临相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条件和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也呈现出较大的思想波动,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一)提前做好实习前期思想动员

以往专业实习动员工作大多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主要向学生阐明生产实习的学习作用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传达相应的经验教训,然而其实习动员也仅仅在实习前期进行,并未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调试。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结合水产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道德,并结合行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水产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帮助学生结合就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明确要想成为水产类专业优秀人才,必然要从基层做起,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岗位实习前,尽快树立其职业观。

(二)校企联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学生正式进入实习岗位后,其生活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创新工作方式,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指导学生学会“干中学”,在实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勤奋钻研,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保障安全生产学习。除此之外,辅导员应建立实习学生网络阵地小组,提早发现学生思想波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其克服心理困难,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其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借助实习企业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再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活动,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岗位实习。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0篇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思想动向以及学习生活的稳定性,更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是否能以健康积极的态度融入到社会生活当中。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实践平台的种类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一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团中央发起,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深入到农村广大地区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一般学校里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形式以支教、调查为主。大学生通过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提升了自身素质。

(二)义务支教

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一环,义务支教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战技能的直接考验,更是提升学生自身素质,查缺补漏的良好机会。由于我国农村以及城郊地区常年缺少正式教师,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到这些地区从事教学工作是对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可以说义务支教无论对大学生本身,还是义务支教所在地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双赢模式。

二、音乐专业学生在实践平台的活动方式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1、理论普及宣讲。

重点在高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招募组建实践团队,结合全国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中央文件精神,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与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

2、科技支农帮扶。

重点在涉农高校和综合院校的涉农院系中招募组建由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到相关县域与当地农业部门或农广校合作,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农业科普讲座、先进农技推广、为农民提供“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指导等服务活动。

3、教育关爱服务。

重点在师范类院校或专业中组建实践团队,到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

4、文化艺术服务。

重点依托高校各类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组建实践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5、爱心医疗服务。

重点在医学类院校或院系中组建专业实践团队,重点到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农民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协助建设乡(村)医疗站。

6、环境保护实践。

重点依托设有相关学科专业的高校及学生环保类社团,招募组建2支重点团队,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二)义务支教活动方式

以音乐专业学生为例,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牵头,组织联系有需要的乡村学校,编排课表,整理教案,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提炼成教学内容,丰富被帮助学校的文艺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定期开展演出活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社会实践平台对音乐专业思政工作的作用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张仲景文化;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为不断深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有机融合指明了方向。在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又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

近年,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受西医教育模式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厚西医薄中医风气的影响,忽视或弱化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致使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一些独特有效的诊法疗法濒临失传。部分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和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至于他们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对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上述思想问题,必定能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西医以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注重微观、解剖解构式的思维方式,而中医深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从宏观和整体调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和现代西方医学有着诸多不同。通过张仲景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专业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医药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认识到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各自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学会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张仲景文化旨在使中医专业大学生改变重科技、轻文化的观念,唤起他们发展中医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坚持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下定了献身医学、立志为民解除病痛的决心。张仲景文化是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能够帮助中医专业大学生解决专业思想不牢固、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二、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仲景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包含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到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张仲景提出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至为密切,脏腑之间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对当时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总结,指出人体发病的原因,是内在机能的改变、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并认为疾病发展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可以说,其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医诊疗的重要法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在从医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信科学、用科学、讲科学、普及科学的典范。

三、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

张仲景医德文化是张仲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深受以儒家“仁爱”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影响。“仁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仁爱”思想引入医学,“救命活人”“仁爱救人”就成为传统医德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贯穿于张仲景医德文化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者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仲景“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可保生长全”的精神境界、坐堂行医而全心为民治病的惊世之举、辞官归乡潜心研究医学的执着追求,均体现了其仁爱救人的医德风范。

“仁爱”思想与清廉正直作风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作风。他认为一味追逐名利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告诫从医者学医的目的和动机要纯正,切忌急功近利。

“仁爱”思想与严谨的医疗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密不可分的。张仲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端正医疗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医生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无论是临床行医还是组方配药、药物炮制加工,张仲景都详审周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仁爱”思想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医疗器械十分先进,许多医生对器械检查高度依赖,而在医疗态度上却粗心大意,时常酿成医疗事故。要通过对张仲景文化的教育和张仲景生动事迹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从医的路途充满艰难曲折,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应该具有不计名利、清廉正直、严谨认真、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四、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张仲景文化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医学成就和中医理论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的,但并不局限于前人,而是较前人有更新的发展。对于古人的学术成果,张仲景不被古人之说所局限,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接触的病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大胆提出新的见解,确立新的治疗方法;对于他人的经验,张仲景不受门户之见的束缚,而是“博采众方”“精求方术”,留下大量灵验药方,其中绝大多数药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至于自唐宋以来,研究张仲景著作者多达四百家,形成仲景学派和伤寒学科,至今人们研究的热情依然不减。

张仲景坚决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观点,对那些面对疫病流行束手无策,但又“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的庸医非常反感。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认为那种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态度既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患者。他主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并引用孔子在《论语》中:“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说明自己并非天才,只有刻苦学习,多听广记,才能掌握住“玄冥幽微,变化难极”的医学科学,才能医治患者的疾病,成为济世良医。为此,张仲景长期刻苦钻研医学,精益求精,这都为他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来说,精湛的医术是成才的关键。没有过硬的本领,无论治病救人的愿望多么迫切,也只能望病兴叹。学习中医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有的中医古文知识还晦涩难懂,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浓厚的兴趣是不可能学好的。张仲景文化中所蕴含的锐意进取的革新创造精神,必定会给中医专业大学生带来思想的指引和灵魂的感召,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将继承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将创新作为中医药发展的动力,既坚持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又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张仲景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定能自觉学习张仲景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中医药的根基,以便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陶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

[2]章茂森.从中医的学科定位谈中医教育[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22.

[3]张机.伤寒论[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3.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2篇

一、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

近年,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受西医教育模式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厚西医薄中医风气的影响,忽视或弱化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致使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一些独特有效的诊法疗法濒临失传。部分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和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至于他们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对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上述思想问题,必定能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西医以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注重微观、解剖解构式的思维方式,而中医深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从宏观和整体调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和现代西方医学有着诸多不同。通过张仲景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专业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医药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认识到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各自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学会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张仲景文化旨在使中医专业大学生改变重科技、轻文化的观念,唤起他们发展中医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坚持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下定了献身医学、立志为民解除病痛的决心。张仲景文化是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能够帮助中医专业大学生解决专业思想不牢固、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二、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仲景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包含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到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张仲景提出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至为密切,脏腑之间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对当时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总结,指出人体发病的原因,是内在机能的改变、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并认为疾病发展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可以说,其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医诊疗的重要法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在从医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信科学、用科学、讲科学、普及科学的典范。

三、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

张仲景医德文化是张仲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深受以儒家“仁爱”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影响。“仁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仁爱”思想引入医学,“救命活人”“仁爱救人”就成为传统医德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贯穿于张仲景医德文化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者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仲景“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可保生长全”的精神境界、坐堂行医而全心为民治病的惊世之举、辞官归乡潜心研究医学的执着追求,均体现了其仁爱救人的医德风范。

“仁爱”思想与清廉正直作风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作风。他认为一味追逐名利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告诫从医者学医的目的和动机要纯正,切忌急功近利。

“仁爱”思想与严谨的医疗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密不可分的。张仲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端正医疗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医生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无论是临床行医还是组方配药、药物炮制加工,张仲景都详审周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仁爱”思想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医疗器械十分先进,许多医生对器械检查高度依赖,而在医疗态度上却粗心大意,时常酿成医疗事故。要通过对张仲景文化的教育和张仲景生动事迹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从医的路途充满艰难曲折,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应该具有不计名利、清廉正直、严谨认真、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四、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张仲景文化是建立在对以往的医学成就和中医理论继承和总结的基础上的,但并不局限于前人,而是较前人有更新的发展。对于古人的学术成果,张仲景不被古人之说所局限,而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和所接触的病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临床体会,大胆提出新的见解,确立新的治疗方法;对于他人的经验,张仲景不受门户之见的束缚,而是“博采众方”“精求方术”,留下大量灵验药方,其中绝大多数药方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以至于自唐宋以来,研究张仲景著作者多达四百家,形成仲景学派和伤寒学科,至今人们研究的热情依然不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发展 困境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068-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专业和学科出现于1984年,并开始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和发展。思政教育专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的老专业了,它的发展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了该专业所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如何健康有序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探讨思政教育专业的发展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政专业的性质及演进历程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人,它研究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其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的情况下,1984年教育部决定在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将思政教育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并将其归属为法学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当时全国只有13所高校设有办学点。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思政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该专业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步入研究生培养阶段。1988年全国10所高校在经过严格考核、审批后,获准思政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并于1990年正式通过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准备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经过一系列的调研,专家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国务院在1995年公布培养博士、硕士学科专业目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赫然在目,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代码为0302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1]思政教育专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并最终发展成了一门成熟的专业。

二、思政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初期适应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体制转轨也加快了步伐,使得思政教育专业难以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需求,再加上专业自身局限的原因,使得思政教育专业更加面临发展困境。

首先,生源不足的问题。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普通院校,每年招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是少之又少。以海南大学为例,其中大部分学生是被调剂到这个专业的,再加上每年转专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严重不足。这反映出大家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业不太感兴趣,准确地说是大众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和信心。

其次,培养方式问题。思政教育专业培养方式模糊,至少在学院层面定位不准确。众所周知,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划分专业就是为不同的领域培养“专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却在培养“通才”,不管是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等其他无关课程都在思政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围之内,导致了学生是什么都懂,但是却什么都不精通,这样就会出现问题:学生的专业性太低,在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教材质量问题。就思政教育专业教材体系而言,体现了思政学科的教学要求,凸显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理念,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特色;但就其内容来看,思政教育专业的教材通篇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几乎看不到什么全新的概念,最多也只是相关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按照思政教育的体系要求进行组合。这种“大拼盘”式的教材,很难避免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复,也谈不上是教材建设的成果,更谈不上教材质量的提高了。这种教材建设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存在,很显然必将影响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专业就业问题。在当代社会,许多人上大学就是为了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性比较弱,在实际的找工作过程中并不为用人单位所认可。而学校宣传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当老师和考公务员具备优势,可是实践才发现,其实并不具备什么优势。社会的不认可,就业面的狭窄,必将导致就业困难。

第五,师资力量问题。由于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不理解,报考的生源严重不足,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加入这个行业,使得后备人才不足,也就导致了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思政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4篇

摘 要: 大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是成功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提升运用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在发挥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大学生的作用进行准确定位,也要科学地提供渠道,从而保障大学生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合力工程,在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需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还需要充分利用各专业课程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和运用各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利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参与并在其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把握好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政治方向,而且需要广大学生参与,在运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第一,只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效用。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学者指出:“有些教师没有树立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主体的观念,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接受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功的关键。”[1]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对人的思想、思维观念进行改造的过程,如果没有接受者的自觉反思,外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真正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产生影响,从而就不可能提升其政治觉悟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相对于常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外部给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与信息,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已经存在于学生内在的知识体系之中,已经是其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不再是向学生传递资源信息,而是引导其将专业知识中的相关资源信息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这一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意识,还可以提升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的速度及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只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之中。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但由于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分为12个门类,88个一级学科,375个二级学科,即便各学科门类中均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共性,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差异性决定了单凭思政课教师或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完成对其开发利用。同时,在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无论是思政课教师将相关资源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还是由专任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其升华,因为教师知识结构的制约,都难以科学系统地对各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要成体系地对各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利用,必通过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将相关资源转化为对自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思政课教师及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帮助思政课教师将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建设中。

第三,只有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将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话语表述体系从专业话语体系转向适合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述体系。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专业话语体系,各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可避免地具备本学科的专业话语体系特征;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套完整的话语体系。因此将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多种话语体系的整合与融合问题,只有将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专业话语体系转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体系,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话语体系的转换,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业话语体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专业话语体系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话语体系转换的工作,特别是学生积极探索融合专业特征、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话语体系,构建基于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话语体系。

二、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作用定位

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又要注意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受教育对象,必须对其参与过程进行准确定位,以确保其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作用得以正确发挥。

第一,运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目的就是构建适合专业学生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引导学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专业教育作用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利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思想认识和行为活动的主体,他能反作用于教师并进行自我教育,和教师在教育往活动中互为主体”[2]。以往我们对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只是抽象地强调,很难找到一条充分发挥和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很难找到一条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地位提升和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渠道,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探求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效渠道。大学生通过立足专业反思学科史、专业课程中相关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既能强化对专业知识、专业发展与时代需要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又能强化自身的社会定位、社会责任,使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真正确立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体系创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话语体系创建中的辅助地位。思政课教学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学生的帮助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融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专业教育目的的融合。但在思政课教学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参与者,处于辅助地位。坚持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是保障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正确方向的需要,是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需要;但坚持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学生在学科思想政治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利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工作中,引导其从思想工作对象、受众的角度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运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践行者。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其作用对象能否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成效,都取决于大学生能否运用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资源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行动上加以体现,即大学生能否成为相关理论、知识和资源教育的践行者,是决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求在运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具体的行动环节,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更要推动大学生积极践行,引导大学生践行学界前辈的理想信念追求,^承和弘扬学界前辈的探索精神,并将学界前辈的理想信念及奋斗精神贯彻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之中,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三、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途径分析

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仅需要准确的作用定位,还需要有效的参与途径,才能确保学生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有效发挥作用。

第一,通过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实践证明,结合学生专业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借助专业知识加深对政治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理解,进而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良性互动。在研究性学习中,专业课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导学生结合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设计研究性学习选题,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之中。思政课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虚心向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和学生一道探索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建设中。有条件的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较好、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共同开发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一专业一教学体系的思政课教学格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

第二,通过学生社团、班团组织的活动,运用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自我教育。在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现象时指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3]告诫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这种状况。发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正是有效破解马克思主义在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状况的对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引导学生以社团和班团活动为平台,组织社团成员、班级学生、团支部或团总支成员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发掘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组织地对社团、班级、团组织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打造特色社团活动、班会活动、团会活动主题,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第三,通过竞赛、成果展示等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影响力。对于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可以通过学科竞赛、成果展示等活动扩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影响力,并通过竞赛与成果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成果展示的过程是利用学生的成果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引导大学生参与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路径设计与作用定位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有助于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更是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47.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 队伍建设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

(1)队伍人数不断扩大,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从总体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正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尤其是高学历人才的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呈上升趋势,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教学条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教学条件不断的得到完善,体现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的运用,教育实习基地的广泛拓展,书籍种类的不断增多,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社会接轨,达到信息共享。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始终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初步实现了教学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发展机制日趋健全。教育部2008年工作要点中就有多项涉及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的内容,其中包括加强骨干示范培训,加强首批培训和研修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组织专家编写培训参考教材,指导培训和研修基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开展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1.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角色定位模糊。很多高校都存在着由新教师、兼职教师或者是外聘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问题。比如,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师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混乱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作为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主要培养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理论课,要严格区分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对本专业学生政治理论的培养。而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的很少。实践中,大部分高校也并没有加以严格区分,大量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师代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现象屡见不鲜。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本身专业意识不浓厚。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现今社会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对国际一体化带来的各种文化、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充分认识。但在现实中,一部分教师思想境界不高,职业情感淡漠,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在学术上表现出来的作风浮躁,急功近利等现象较为严重,缺乏专业自信、学科自信和学术自信的现象更是大量存在。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面对形势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情况在学生中产生的困惑和疑虑,不能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立场、方法和观点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解释和说服。没有创新意识,做不到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效益无法体现,更谈不上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色。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现实工作条件不完备。受教育投入不足的影响,许多学校还不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物质条件,补充真正高学历同时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比较困难。而且受传统教育知识面的局限,许多教材观点陈旧,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本身缺乏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无权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无权自主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教师本身的积极性、主体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不能自救。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面临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科梯队建设中后备人选不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高龄化等突出问题,相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紧缺。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的长足发展。

2 学术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的顺利实施,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3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一文中提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思想政治工作什么人都能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转变,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紧密结合,在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道路上阔步前进。

《浅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葛根宝、朱久宾)一文中提出社会环境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年轻人愿意学习理工、经济、法律等热门专业,不再喜欢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再把懂得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荣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流失和后备人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回顾与展望》(武汉大学顾海良)一文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改进进程,认为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历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应当从“05方案”中“确立一个意识、融合两类课程、涵盖三个层面、把握四个统一” 的要求来把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的理论内涵和要求。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三大建设”》 (复旦大学顾钰民)一文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观念建设、教学能力建设、科研能力建设。坚强思想观念建设,就是要使教师真正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增强事业感;真正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真正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性,增强使命感。

3 研究的必要性及发展趋势

3.1 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党的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的德育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教授。”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明确的是专业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摆到正确的位置上。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具有更广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在学生中的人格权威和知识权威形象是可信服的,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传递与教育更容易成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问题不仅有研究的必要性,而且研究迫在眉睫。

3.2 发展趋势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准入机制。落实专业教师的准入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严格的标准、精心挑选、全面考核、确保队伍的质量。要把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热爱德育工作的专业教师选拔到队伍中来。

(2)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政领导与学院结合,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良性运行机制。所谓良性的运行机制,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建设良性的循环发展下去,使队伍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必须积极从国外和国内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重点学科的人才和紧缺的人才。

(4)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专业教师成绩突出者,政府和学校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在教师职务评聘晋升、出国进修、学校梯队选拔和各项评优选好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大对专业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推出先进典型,加以重点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鼓励专业教师之间的竞争与约束。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者,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与定型的导航者。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的建设,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师的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它必须通过整个国家教师整体的专业化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师的个体化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自身要用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来支撑自己的专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更要立足现实,探索具备特殊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建设一支注重效益、发挥特色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参考文献

[1]孙雅雯,韩斌,王福春.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浅析及培养对策[j].理论界(双月刊),2002(1).

[2]张筱璐.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1).

[3]葛根宝,朱久宾.浅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07(12).

[4]闫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5]张欣.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8.2.25(1).

[6]王佩珍.略论发挥专业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3.3.1(1).

[7]龚民,粟用湘.构建高校专业课教师育人长效机制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6.11.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