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篇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原因导致颅腔内容积代偿失调所致。成人颅内压超过200mmH2O,即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喷射状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项典型表现。

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需严密观察病情,护理重点在于采用一切措施使颅内高压状态得以部分缓解,同时要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导致脑疝发生,发现异常及时给予处理。观察时间可根据病情每15~60分钟一次,稳定后可适当延长。

1.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意识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结构的功能状态。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朦胧、半昏迷和昏迷4种状态,意识障碍的有无、深浅度、时间长短及期演变过程是分析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护理人员要会识别患者的意识模糊(包括嗜睡和朦胧)、半昏迷和昏迷。观察患者的表情与姿势,并通过语言刺激,即定时唤醒患者作出简单对话,如无反应则进一步用疼痛刺激,即压迫眶上神经,或用针刺,或以手捏胸大肌外侧缘等方法。此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部表情、肢体活动等),检查有无角膜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有无大、小便失禁及其他神经系统改变等。

记录时应动态分析,判断意识状态是好转或恶化。

1.2瞳孔观察

在自然光下观察两侧瞳孔的大小和瞳孔对光反应,两侧是否对称、等圆,并应连续了解其动态改变。观察瞳孔变化要结合患者状态、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体征等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判断瞳孔的正常与异常变化,此外还要考虑年龄与药物因素的影响。对判断病情和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危象,小脑幕切迹疝非常重要,小脑幕切迹疝时瞳孔性扩大变化,是最应引起关注的。

1.3生命体征变化 一般应于0.5~1小时测量1次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在严重颅内压增高出现急性脑受压时,早期表现为脉搏缓慢而有力,每分钟少于60次;呼吸深而慢,血夺升高。颅脑损伤患者多有低热,体温常为38℃左右,而中枢性高热多出现于丘脑下部损伤或手术以后,为间歇性高热,四肢远端部分厥冷,应及时进行降温处理。当体温恢复正常后又出现升高,应考虑有伤口、颅内、肺部或泌尿系统感染的可能性。体温低于正常或不升,表明患者周身衰竭,也为濒危征象。

1.4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 观察头痛时应不部位、持续的时间、严重的程度,并加以记录。头痛剧烈且伴有频繁呕吐,患者躁动,常为颅内压急剧增高的表现,应警惕颅内血肿及脑疝发生的可能性。颅内血管性疾病出现急剧头痛、呕吐时,应注意血管破裂的可能性,需加强病情观察。

1.5肢体活动和癫痫发作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肢体瘫痪或癫癎发作对判断损伤部位与程度具有一定意义。伤后立即出现的一侧上下肢运动障碍,而且相对稳定,多是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广泛性原发性损伤所致。脑干损伤常出现上下肢交叉性瘫痪可发生于颅后窝延髓锥体交叉部位的损伤。这类损伤通常都很严重,可合并舌咽、迷走、副神经麻痹。对癫痫发作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抽搐的部位、眼球和头部转动的分析及发作后有无一侧肢体活动障碍等,并详细记录,癫痫大发作常因颅内压增高引起,常伴有眼球向上凝视。

如发现上列变化之一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协助抢救。

2 护理

2.1保持安静病人须绝对保持卧床休息,并避免约束病人,以防止因病人挣扎而导致颅内压进一步的增高,如果病人出现躁动不安,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2 抬高床头15~30度,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头颈部应放置在一直线上,不要压迫和扭转颈静脉。给予持续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高热病人戴冰帽,降低脑耗氧量。

2.3控制液体人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神志清醒者可给予普食,但应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加重脑水肿。高热时及时给予降温处理。稳定病人情绪,切勿因情绪急躁致血压升高,加重头痛。

2.4头痛的护理 耐心倾听病人的感受,并给予同情,分析引起头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提高痛阈,对不能忍受的头痛,可遵医嘱使用适量镇痛剂以缓解疼痛,但禁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以免抑制呼吸中枢。避免病也能受凉、感冒。防止剧烈咳嗽、呛咳、低头及用力活动,以免加重头痛。

2.5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颅内压增高患者应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基本营养的供给,必要时给予辅助喂养,以达到基本满意的营养需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剧痛、情绪波动、癫痫发作引起颅内压增高。

2.6呕吐的护理 吸痰时,勿刺激病人剧烈咳嗽,以免诱发呕吐;对出现呃逆的病人,采用压眶,呕吐时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头应偏向一侧,遵医嘱肌注药物进行控制;以免频繁呃逆引起呕吐;密切观察呕吐的伴随症状,呕吐物的量、气味,呕吐次数,并准确做好记录;病人呕吐时给予安慰,并随时清除呕吐物,呕吐期间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症状。

2.7肢体活动障碍的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禁用热水袋,防止烫伤。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意外损伤。

3 心理护理

加强护患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系统的观察并综合临床资料,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患者提高对身边事物辨识。异常心理状态影响患者情绪、饮食、休息等,会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关心照顾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参 考 文 献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2篇

高血压并脑出血,由于血肿及周围组织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而影响颅内血液循环,使脑水肿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致脑疝,危及生命。必须及时、适量地给予脱水剂治疗,缓解症状,使患者能度过急性期,进入恢复期,但是,如果大剂量使用脱水剂,易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加重病情。笔者总结了1998年6月~2007年10月在本科住院脑出血颅内高压者采用脱水治疗的护理体会及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50~70岁,平均62岁,高血病Ⅳ期30例,未检查过血压而以脑出血就诊8例。并发症:肺部感染8例。意识状况:神志模糊20例,昏迷5例。转归、好转恢复出院30例,无变化6例,死亡2例。

1.2 方法 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急性期的主要治疗原则。脱水剂的使用至关重要,临床上使用快速静脉滴注和静推,短时间内大量快速使用脱水剂可能致心、肾、肺功能急性衰竭,导致脑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因此,适量的脱水剂治疗的关键,通常采用单独或联合应用的方法,甘露醇用量每次0.25g/kg,加压静滴20~30min内完成,6~8h1次,心功能不全者要减速滴注,以不心慌、胸闷为度,高龄患者可给半量滴入,减少甘露醇的用量。

2 观察及护理

2.1 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颅内高压患者常表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昏迷,应用脱水剂后,上述症状可减轻,说明降压效果良好。伴有血压升高,脉搏增快或缓慢,呼吸也趋向正常,神志清醒的患者能主动要求饮水,以解除口渴等不适。而意识模糊,语言障碍的患者经脱水剂治疗后1~2d如未能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非颅内压增高性躁动,脉搏细速,血压降低,脑细胞降低,脑细胞因脱水萎缩,可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受损,意识状态可逐渐加深。如果观察不细致,可误以为原发症所至而未引起重视。当合并应激性血糖增高,可诱发非酮证性高渗透压血糖脑病。病人表现为高度脱水,并有意识障碍,抽搐,偏瘫加重,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限制糖量摄入。

2.2 尿量 使用脱水药物后,可通过尿量来观察判断降颅内压的效果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如甘露醇注入后一般10min左右开始发生作用,2~3h利尿作用达最高峰,持续可达6h,应用剂量(20%甘露醇250ml)4h应有尿量500~600ml,平均每小时应有尿量>100ml,才能达到降颅内压的目的。如果每小时尿量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脱水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护理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成自发性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年,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脑出血常发生于50岁以上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数在安静状态下发生病。高血压患者发生此疾病的几率很大,也为此疾病的高发因素之一。患者发生疾病之后如仍有高血压疾病发生,会致使患者的脑部疾病发展更加严重,故需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措施,以避免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因药物应用易于出现体液平衡失调的现象,对患者的影响很大,故需对患者进行精心地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笔者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应用脱水治疗脑出血颅内高压患者护理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笔者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5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为女性,36例患者为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9-86岁,中位为64岁。1例患者有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合并疾病,4例患者为肺部感染,10例患者为糖尿病,4例患者为肾功能不全,39例患者有高血压病Ⅲ期的合并疾病。所有患者中7例患者有昏迷表现,35例患者有神志模糊表现。所有患者经治疗后3例患者死亡,6例患者疾病出现恶化或没有其他变化,49例患者治愈。所有患者中有40例(69%)患者的年龄大于60岁。

1.2方法所有患者中8例患者为轻度脑水肿,50例患者为重度,给予其进行脱水治疗,给予患者应用125-250ml,20%甘露醇进行静点治疗,4-5d为一个疗程。患者脑水肿改善后开始减量。

2结果

所有患者中3例患者经治疗死亡,治疗没有效果或出现恶化的患者有6例,治疗好转的患者有49例。给予患者治疗期间,3例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表现,2例患者出现高渗性脱水的表现,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后患者情况改善。

3护理措施

3.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疾病情况,故在给予患者应用药物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地观察,了解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情况。应用药物之后患者多想进行饮水,这是因为药物的原因。在给予患者应用药物1-2d后为重点时段,此时应对患者的各项体液平衡进行观察,此期间患者易于发生水电解质平衡。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躁动的表现时,应给予重视,不应把此作为患者疾病的表现,出现延误的情况发生。对于应激性血糖增高的合并疾病应首先控制患者的糖摄入量,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3.2给予患者应用药物之后应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察,其可作为评价患者的一种标准。故护理工作中应对患者的尿量进行仔细地记录,如患者的尿量比较少,应马上对患者进行检查,查处具体原因,避免其他疾病发生。如患者的颅内压出现上升的表现时应控制对患者的输液量,可通过消化道给予患者补充。

3.3合理饮食如患者为昏迷表现可给予患者应用鼻饲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应给予保障,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患者应多进行饮水。

3.4皮肤黏膜的改变甘露醇脱水后,作用迅速,大部分从肾脏排出,并带走大量水分,使患者呈轻度脱水状态,表现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舌体干红、粗糙。在护理中,对于吸痰困难,痰液粘稠的患者给予超生雾化吸入。同还需考虑液体量是否不足,结合临床症状,给予纠正,对于卧床患者,应定时给予翻身、叩背,每1-2小时一次,防止褥疮的发生。

3.5加强对心肺功能的观察甘露醇快速注入体内短期内可使血容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已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易诱发心衰,用药后如发生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应及时停止使用甘露醇并报告医生,对心功能不全者,最好使用速尿脱水。因为速尿不增加容量负荷,对脑水肿合并左心衰者尤为适用,遇有心功能不全,但又因为病情需要用高渗性脱水剂时,可先给利尿剂,然后再给高渗透脱水剂,但更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6电解质的鉴定甘露醇及速尿除能迅速增加尿量外,还明显增加尿钠、钾的排出,速尿还增加氯的排出,因过度利尿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出现低血钠、低血钾症,前者可表现表情淡漠、食欲不振、头痛、视力模糊以及肌肉痉挛、脉搏细速、血钠低于正常,后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胀、胸麻痹而发生尿潴留、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循环反面可发生心律不齐,血压下降,血钾低于正常,心电图呈缺钾改变,由于脑出血患者年龄偏高,肾小球浓缩功能差。如脱水后未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可导致血管痉挛,尿量减少,也可出现高血钠、高血氯症,并有呼吸深快,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须及时准确做好血液生化及血气检查,随时配合医生了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变化。

3.7减少并发症临床中多应用甘露醇治疗药物,此药物为高渗药物,给予患者应用时应注意速度应快,并避免液体出现外渗,经常对患者进行巡视,检查患者的输液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ICP);监测;护理

本研究中,笔者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71岁。所有患者均经检查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在患者手术期间,在患者脑组织内或脑室之内留置引流管,外接传感器、三通管连接颅内压(ICP)监测器及无菌颅外引流瓶,观察具体的压力参数和波形,术后继续进行监测。并给予全程针对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等。对照组: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神经外科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情况。预后情况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OS)标准进行评价,其中:①预后恶劣:1~3分;②预后良好4~5分。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并发症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预后 伤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颅内压(ICP) 颅内压(ICP)又称脑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各种颅脑损伤极易引起颅内压(ICP)的增高,但持续性的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大脑缺血、缺氧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1]。

3.2颅内压(ICP)监测 颅内压(ICP)监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较为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了解到患者的颅内顺应性变化。并按照监测的具体结果,合理使用脱水剂,并可以有效的避免脱水剂的过量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有效的改善预后。本研究中,在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即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颅内压(ICP)监测,且术后继续进行监测。并给予全程针对性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等。在伤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即说明颅内压(ICP)监测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3.3护理体会

3.2.1基础护理 身体以及外界的各种刺激都有可能会导致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基础护理,保证病房的安静和整洁。并做好对患者的口腔护理和疼痛护理等,尽可能的减少外界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避免患者颅内压上升[2]。

3.2.2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会随着头部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要将患者的头部适当抬高。但头部太高还会导致脑组织灌注压的降低,因此,在太高患者的头部的的时候要注意适度,一般情况下,抬高30°即可。

3.2.3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以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导致颅内压升高。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气管切开,并注意吸痰护理。并注意做好常规监测,保证患者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处于正常状态。

3.2.4并发症护理 术后1~2d较易出现出血现象,导致颅内压的升高。本研究中,对照组即有3例出现脑内再次出血现象。出血患者大多表现为意识发生改变,四肢体活动改变等。因此,在术后做好对患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报告给医生,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另外,颅内压监测时间越长,患者越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对患者的预防感染护理。要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并注意维持监测系统的完整。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感染。本研究中,对照组即有3例因护理不当出现了颅内感染。

总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可以及时准确的把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和术后护理的时候,要注意积极的进行颅内压(ICP)监测。

参考文献: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重症外科病房2014年3月-2015年3月实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的8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女38例,患者年龄为9-82岁,平均年龄为45.5岁(±2.5岁)。其中脑出血术后22例(包括脑室内出血及动脉瘤破裂出血),脑肿瘤术后38例,颅脑外伤术后27例。

1.2 颅内压判断标准[3] 采用公认的颅内压分级标准。正常:颅内压0.8-2.0kPA(5-15mmHg);轻度增高:颅内压2.1-2.67kPA(16-20mmHg);中度增高:颅内压2.68-5.33kPA(21-40mmHg);重度增高:颅内压>5.33kPA(41mmHg)。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颅内压测试系统(产品型号826631颅内压传感器硬膜下探头,826653颅内压传感器带脑室导管)。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后,放置感应器在硬脑膜下或者脑室内,在监护之前实行性能测试,保证各部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不会出现接触性的错误,每隔1-2小时检查监测系统的功能状况,一般监测时间为3-5天左右。在此期间应连续观察与记录ICP指数,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

2 护理

2.1 确保监测装置安全 正确连接监测装置,每1-2个小时对颅内压监测系统功能状态进行检测,观察测试接头是否牢固,感应器有无脱出等。妥善固定监测装置管道,避免管道受压、扭曲、脱出及牵拉。在搬动患者过程中,应防止感应器脱落;在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引起关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先妥善固定好导线;应将监护仪放置在输液通路的不同侧,以免因输液过程或接瓶时药液滴落在监护仪或探头上,损坏仪器或探头;监护仪需放在床头柜上或旋紧在吊塔支架上,切不可放置床头,防止监护仪倒落撞伤患者的头部。

2.2 维持监测装置效能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在进行口腔护理及翻身拍背等生活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病情许可时,可将床头抬高30度,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4]。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颅内压数值。保持脑部引流管通畅,避免受压、扭曲、牵拉、滑脱,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干燥,防止颅内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

2.3 准确测量颅内压 由于颅内压监测仪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在观察颅内压数据时,应在患者安静、无躁动、无咳嗽的情况下进行,尤其避免在吸痰,翻身拍背或给予其它外界刺激时观察数据,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2.4 及时排除影响颅内压升高的因素 体温升高、呼吸道阻塞、尿潴留、便秘、躁动等均可引起颅内压升高。应及时予以物理降温、吸痰、诱导排尿及镇静等处理。体温升高可致脑耗氧量增加,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因此患者若体温升高,应行物理及药物降温;对于中枢性持续高热患者,可给予持续冰袋降温或亚低温治疗。呼吸道阻塞常由于意识障碍、舌根后坠、咳嗽反射降低、痰液粘稠等因素引起,故应加强气道管理,及时吸痰,气道湿化,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尿潴留、便秘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应及时导尿及给予软便剂,疏通大便,并告诫患者勿用力排便,切忌高位灌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躁动现象,可能造成颅内压升高,应给予适当约束,并遵医嘱予以药物镇静。本组有6例患者因呼吸道阻塞导致颅内压升高,改善通气后缓解;有2例因尿管堵塞导致尿潴留使颅内压升高,及时通畅尿管后颅内压恢复正常。

2.5 颅内压变化的观察 颅内压升高时,在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后,应仔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是否颅内病变加重,同时及时报告医师,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放低引流管,增加脑脊液流出,增加脱水药物的剂量及使用频率。若仍持续升高,应及时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避免待脑疝形成后,再行干预措施。颅内压过低时,应在排除监护仪各接头松动的情况后,注意观察是否脑脊液引流过度造成,必要时抬高引流袋,减少脑脊液流出。

2.6 预防颅内压监测并发症的发生 持续颅内压监测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出血、脑脊液漏等,应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传感器接头用无菌纱布包裹并每日更换,观察穿刺点有无血液及脑脊液渗出。监测仪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以3-5天为宜。

3.结果

本组颅内压监测1-9天,平均5天,无一例发现严重颅内感染及出血、脑脊液漏等,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监测仪管道脱落。临床医师根据颅内压变化,正确合理使用脱水药物,避免了脱水剂滥用及其所导致的并发症。本组有18例患者因颅内压持续升高,及时予以CT检查后发现颅内血肿扩大,脑肿胀加重,中线移位明显,医师予以手术治疗后病情改善。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颅脑手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5(c)-002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fter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ient intracranial pressure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time of mannitol,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of renal function damage, immediate reaction number, 30min reaction number and 60min reaction number of nursing staff at the time of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creas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pplication time and dosage of mannitol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6.1±3.5) d, (817.2±111.3) mL vs (16.9±2.9) d, (1704.3±202.9) mL], and the renal function damage and electrolyte disturbanc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2.0%, 16.0% vs 28.0%, 30.0%), and the immediate reaction number and 30min reaction number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raniocerebral operation; Application

临床中颅脑手术的实施是为了通过迅速清除颅脑内血肿保护剩余脑组织、降低颅内压,恢复脑部血液灌流、避免发生不可逆性脑损伤,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临床中患者术后颅内压的监护便于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合理控制颅内压以减轻脑损伤,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为探究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实施颅脑手术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实施开颅手术且术后引流患者,排除干扰因素,签署研究同意书,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0.4±4.2)岁,CT扫描结果显示脑内血肿伴脑挫伤3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3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35例,格拉斯哥(GCS)评分表现≤5分者16例,6~8分52例,9~12分32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性别、疾病、病程、术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同样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常规颅内压预测与治疗,研究组颅内压监护治疗。基础治疗主要以抗感染、神经营养、脱水降颅压、止血治疗等为主。

对照组:在不实施颅内压监护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表现及神经系统症状等对颅内压做常规预测与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以抬高床头、应用甘露醇及CT检查送诊等。

研究组:应用圣迅(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NIP-32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对患者实施监护,结合正常颅内压值对患者颅内压升高情况进行评价,以颅内压值2.00~2.67 kPa、2.68~5.33 kPa、>5.34 kPa分别为轻度增高、中度增高、重度增高。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电解质紊乱发生几率、肾功能损害几率,以及颅内压增高时护理人员的即时反应、30 min反应与60 min反应人数。

1.4 统计方法

临床医学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0专业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颅内压增高时两组观察反应人数比较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颅内压一旦升高将会被立即观察到且得到及时纠正,即时、30 min反应人数50例、50例同对照组14例、26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手术后患者因为容易继发脑水肿与颅内高压,因此需要严密监测颅内压值变化,以确保能及时预防反弹现象,避免患者出现脑组织严重损伤或致残、致死等情况。临床报道显示,颅脑手术后颅内压若得不到及时改善,患者发生脑内缺血缺氧、昏迷、脑功能障碍、脑疝等几率明显偏高,尤其是因为颅内压重度升高导致的死亡也是临床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做好患者术后颅内压的监护有重要意义。颅内压监护有助于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进展与是否发生颅内继发病变,通过早期监测颅内压值变化可有效把握黄金治疗时机,从而及时抢救患者生命或降低致死、致残率。

比起临床中以往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心率等判断颅内压升高,颅内压监护的实施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实施降压治疗,确保有效的脑灌流,精准控制药物应用时机与剂量,临床中脱水剂的不当使用有很大几率会导致发生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低颅压等并发症,或者影响降颅压效果,颅内压监护的介入对于临床治疗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考虑到颅脑手术后患者有可能并发诸如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颅内压监测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观察反应速度,可抓紧时间做好相应预防、控制举措,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并减轻危害。

该次研究结果中,颅内压监测的研究组患者在甘露醇应用时间及用量(6.1±3.5)d、(817.2±111.3)mL均低于对照组(16.9±2.9)d、(1704.3±202.9)mL,肾功能损害12.0%、电解质紊乱16.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0.0%,在观察反应人数方面,研究组患者颅内压一旦升高将会被立即观察到且得到及时纠正,即时、30 min反应人数50例、50例同对照组14例、26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应用颅内压监护颅脑手术患者时,要注意配合基础护理做好并发症与引流管护理,重点预防颅内感染,要注意保持患者脑室引流管引流通畅,以改善预后,预防引流管阻塞或脱落,做好患者身体、心理干预护理,以全面掌握患者治疗与康复情况,配合颅内压值监护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减轻并发症危害,以保证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颅内压监护在颅脑手术后的应用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并提升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淑芳,杨期明.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21):69-71.

[2] 陈瑞,王冠军,吴顺发,等.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压监护临床应用的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4(5):735-736.

[3] 李炳森,关健雄.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0):143-144.

[4] 陈国坚,朱道平,卢智,等.有创颅内压监护在重型脑损伤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19):198-200.

[5] 余孔谋,李成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20):48-52.

[6] 陈锦镜,林喜容,周少鹏.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9-11.

[7] 陈建国,施炜,张宇,等.颅内压监测对颅脑术后患者的意义[J].交通医学,2015(5):464-465.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7篇

临床资料:25例重度患者均在手术中脑室内放置专用脑室外引流管,应用Codmam颅内压监测仪对患者进行监测及护理。25例患者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中,5例患者病情发生变化,颅内压持续超过25mmHg,急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4例术后颅内压下降恢复良好,1例术后颅内压再次升高,家属拒绝再次手术,要求自动出院,最后死亡。

临床表现:25例患者均有外伤且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肢体功能活动障碍,躁动不安。

辅助检查:头颅CT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护理体会:

1 患者均行颅内引流术,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无菌操作下接上引流管,并正常连接监测装量,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调节监测仪的数据与患者头部外引流管的号码相同,然后调节报警限,减少故障报警。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断管等。

2 术后即给氧气吸入5升/分,患者取15°―30°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做好安全防护,根据病情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

3 密切观察患者ICP的变化并及时记录:正常ICP位于5―15mmHg,当ICP>20mmHg时称ICP升高。ICP升高时应注意区别如躁动,吸痰,翻身叩背,尿潴留等外因所致ICP增高还是真正ICP增高。若病人安静后ICP增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快速滴入甘露醇,应用速尿,若病人ICP降低要注意是否过度引流,引流管的高度是否合适,以防止脑疝的发生。

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神志,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并结合颅内压监测数据进行准确的判断,经观察发现,当患者颅内压>20mmHg时血压上升,脉搏缓而有力,呼吸深而匀。当颅内压下降至正常范围时生命体征平稳。

5 保持引流管通常,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打折,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并做好记录。一般24小时不得多于500ml,术后监测7天左右,若患者ICP连续2―3天监测值在正常范围内,且患者病情稳定,可拔管,避免发生颅内感染。

6 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

7 遵医嘱使用脱水剂,根据颅内压的监测数据,适时地调整脱水剂的用量和时间。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104-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55

颅脑损伤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创伤性疾病,而重型颅脑损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常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降低,严重者可引发神经外科相关综合病症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是其最显著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压的增高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临床中对患者进行术后CT检查虽可及时监测各类继发性脑损伤,但较难监测到颅内压的变化,常导致病情的延误,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颅脑创伤性继发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2-3]。为进一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对其预后的影响,对2014年3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58岁,平均(41.25±1.26)岁;颅内血肿16例,弥漫性轴索伤5例,广泛性脑挫伤1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59岁,平均(41.58±1.32)岁;颅内血肿14例,弥漫性轴索伤6例,广泛性脑挫伤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基础监护,主要包含术中及术后对患者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进行连续观察,定时监护患者的尿量水平。观察组术后给予颅内压监测,监护过程为:取患者侧脑室穿刺,采用监护仪(GE solal8000i),连接雅培压力传感器,连续观察颅内压(ICP),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依据患者ICP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若患者ICP升高,应抬高其床头30°左右,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维持体温≤38 ℃;当患者ICP>2.66 kPa持续15 min时,应给予呋塞米联合20%甘露醇对患者进行脱水治疗,并给予镇静剂,必要时给予肌松药,利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液体量在1500~2500 ml/d,当颅内压持续升高则表明患者出现较严重颅内血肿、脑水肿等严重病症,应行CT复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进行1~2次/d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监护后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监护前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GCS评分包含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三个方面内容,三个方面得分总和即为昏迷指数,满分15分,表示意识清醒;12~14分表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表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表示昏迷,分数越低则表示意识障碍越严重,分别于监护前、监护后2、4、6周对患者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进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监护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监护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14,P

2.2 两组监护前后GCS评分比较

监护后两组GCS评分均较监护前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中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是目前全世界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由于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

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颅内压增高的体征及症状并引发急性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一旦增高可影响脑血液的循环,导致灌注压的下降,导致脑血流量的降低、静脉回流受限及颅内血液瘀滞,严重者引发脑移位、脑受压及脑疝的形成,可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护尤为重要[5-6]。颅内压监测过程是利用颅内压传感器或测量仪对颅内压力进行动态测量并通过数据、压力波等形式记录下来的一种测量方法,通过对患者颅内压数值、压力波形进行检测可及时准确分析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对预防病情发展具有积极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经过颅内压监护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监护后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颅内压持续动态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积极作用显著,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可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利于早期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黄国兵,潘学武,曹盛生,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急诊救治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8):819-822.

[2]梁玉敏,马继强,曹铖,等.颅脑损伤中颅内压监测:现状、争议和规范化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8):337-340.

[3]周劲,刘强,刘皇勇,等.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J].重庆医学,2013,25(22):2621-2623.

[4]张毅,柏鲁宁,柯尊华,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脑积水形成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9):519-522.

[5]杨朝华,程,李强,等.重型颅脑损伤脑疝139例治疗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2):138-141.

[6]黄齐兵,张源,苏雨行,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23):1788-1790.

[7]邱炳辉,漆松涛,曾浩,等.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9):933-936.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9篇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022150

【摘 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行颅内压监护病人的临床护理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108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颅内压监护,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7天后的血肿清除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54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血肿清除了90%以上,13例患者血肿清除了81%-90%,27例血肿清除了70%-80%;对照组5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血肿清除了90%以上,15例患者血肿清除了81%-90%,34例血肿清除了70%-80%;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清除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有并发症发生,占12.96%,实验组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占3.7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颅内压监护,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压监护;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生活水平的在不断提高,摄入了过多的高蛋白食物[1]。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很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特征有发病快,病情变化迅速,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对其进行颅内压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本院就对高血压患者在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取得显著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40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手术,将108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5.12±2.28)岁,出血量20~110ml,平均出血量(50.4±4.8)ml;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5.67±1.94)岁,出血量23~105ml,平均出血量(49.7±4.5)ml;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即接受手术,患者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订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尤其对血压的监测;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对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卫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颅内压监测,将实验组患者的床头抬高一定的角度,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速度,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如昏迷、神志不清等,要及时报告医生。

1.3评价指标

在护理7天后对患者的血肿清除率进行统计,并记录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两组患者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54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血肿清除了90%以上,13例患者血肿清除了81%~90%,27例血肿清除了70%~80%;对照组5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血肿清除了90%以上,15例患者血肿清除了81%~90%,34例血肿清除了70%~80%。实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有并发症发生,占12.96%,实验组患者有2例并发症发生,占3.7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内压为颅腔容积(脑脊液、脑血容量以及大脑组织之和)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颅内压是脑部疾病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一般较高,常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颅内压监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01-0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HEN Haip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Z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Province, 3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on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Sept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ll the 100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ventricular test set implantation operation.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intracranial pressure of the patients was monitored and observed for 4-15 days for assessing whether certain clinical effect was achieved. Results GO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Of the 100 cases with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here are 50 cases with good recovery, 25 cases with moderate disability, 15 cases with severe disability, 4 cases of death, and 6 cases with vegetative state. Conclusion Ventricula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pplied to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Acute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达30%以上,要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效控制患者的颅内压是关键。临床采用内颅压监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为探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0~76岁,平均(55.61±10.43)岁。100例患者中,造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原因有,35例患者为车祸致伤,25例患者为高空坠落致伤,28例患者为砸伤以及22例患者诶跌伤。在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GCS评分与CT检查,经过CT检查发现,38例患者出现脑内血肿,2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硬膜外血肿,29例患者出现硬膜下血肿以及11例患者出现弥漫性轴索伤。颅内压>40 mmHg的患者有25例,颅内压

1.2 方法

100例患者,均使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该仪器由强生公司所生产。监测时,均使用脑室监护探头。根据患者的情况,对于可进行脑室穿刺的患者,需要放置脑室监护探头,目的是可进行引流脑脊液,达到降低颅内压效果的同时,可进行指导降压治疗[1]。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之后,进行GOS评分,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5大类,即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惨以及良好。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置入脑内压监测仪,100例患者中,有75例患者成功进行一次性穿刺,而25例患者第二次穿刺才可成功。监护仪的留置时间控制在4~15 d,平均置留(7.82±3.18) d,在置留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患者进行脑脊液引流,平均流量为(185.27±5.12)mL/d。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有28例患者出现顽固性脑内压力增高,无法有效控制,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CT检查,发现19例患者为迟发性血肿,9例患者为脑肿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GOS评分,发现100例患者中,50例患者恢复良好,25例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见表1。

表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3 讨论

3.1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创伤性疾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车祸事故,高空坠落或是严重撞击致伤,其伤情严重,而且病情发展迅速,给患者生命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在患者受伤时,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颅内压进行监测,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信息[2]。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目前理想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需要考虑量大因素,一个是手术所采用的方式,另外一个是手术所需的时间,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脑部会出现出血现象,在出血之后的6 h左右,在脑内累积成为水肿,若是没有及时的控制,则会恶化成为细胞性水肿,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出血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微创手术是现如今临床治疗比较理想的方法,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大,患者很难恢复[3]。为了实时掌握重型颅内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上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护仪进行监测,时刻了解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4]。

3.2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分析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神经外科监护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疾病的监护上,采用了新的监护技术,时刻掌握患者疾病的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检测仪立马会向医务人员反馈,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里采取措施治疗。以往一直是采用脑组织氧分压法进行急性重型路脑损伤的监测,该方法进行监测,操作步骤复杂,医务人员不可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监测,所得到的监测信息准确性不高,为此,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监测中,提倡使用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5]。现如今,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采用了颅内压监测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测,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中一种重要的环节[6]。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中,颅内压的有效控制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医务人员通过颅内压的监测,掌握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采用更适合的药物对患者展开治疗。健康人体的颅内压数值为0.67~2.0 kPa这个区域范围内,而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明显高于正常人,升高率高达40%~80%,经过手术之后,患者的颅内压会有所下降,但是,在手术也存在颅内压继续上升的可能,若是术后医务人员没法觉察到患者颅内压上升,没有在第一时间里展开治疗,患者病情即将恶化[7]。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完成手术之后,颅内压会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顺利完成开颅减压手术之后,患者的脑血液通路,可进行循环流动,此时,脑组织出现水肿,会造成颅内压有所升高,另外一个原因是,术后患者出现进展性血肿,颅内压在此情况下会升高。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引用了颅内压监测,实时掌握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颅内压升高,会造成CPP显著下降,颅内压监测同样可掌握到CPP的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监测掌握到患者脑血流量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治疗信息。

3.3 研究结果分析

该研究对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采用GOS行评分,发现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0例(50.00%)患者恢复良好,25例(25.00%)患者为中度残疾,以及15例(15.00%)患者为严重残疾,并有4例(4.00%)患者死亡,植物生存的患者有6例(6.00%)。GCS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恢复情况越好,并且该研究中,脑内血肿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和其他病灶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比例进行对比,发现脑内血肿患者颅内压升高比较较高,差异显著[8]。由此可知,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动脉压与血压存在一定的联系,血压升高,患者的颅内动脉压力也会随之升高,从而致使患者脑部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出现组织灌注现象,对患者的康复造成阻碍作用。采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颅内血液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9]。曾上飞、 吴惺、娄晓辉、蒋聚洪、余一骏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中指出,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内损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医务人员展开指导工作进行指导[10]。与该研究的结论一直,可见,该研究结论成立。

3.4 展望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十分紧急,医务人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进行监测,医务人员可通过监测控制患者的颅内血液,达到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目的[11]。但是,我国医疗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有条件使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医院并不多,即便颅内压监测仪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12]。

该研究对10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内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发现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病情,在第一时间里对术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采用有效措施治疗,降低死亡率,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绍鹏,林庭凯,詹锡康,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呼吸困难治疗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9(12):110-112.

[2] 曾上飞,吴惺,娄晓辉,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18(14):517-518.

[3] 罗丹华,林莉珍.经口插胃管法在颅底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0(13):114-115.

[4] 徐伦山,许民辉,邹咏文,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创伤外科杂志,2010,21(13):151-153.

[5] 兰荣宝.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09,19(14):332-334.

[6] 徐敏,郑叶平,方莉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监测应用的护理干预[C]//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首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暨2011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杭州:浙江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11:109-110.

[7] 李成宇,叶奇勋,吴天顺,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3,10(11):12-13.

[8] 高亮,周良辅,黄峰平,等.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和阶梯式治疗重型颅脑外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19(7):507-509.

[9] 余丰平.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1):2841-2842.

[10] 王康,孙晓川,刘科.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临床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4(4):370-372.

[11] 蔡冬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J]. 吉林医学,2013, 36(18):752.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脑亚低温治疗;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出现脑水肿、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高压氧作为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主要是通过提供纯氧恢复大脑供氧供血,在改善脑损伤预后,提高治愈率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4]。另外相关研究表明脑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预后效果[5,6]。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脑亚低温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颅脑CT等检查确诊为重度颅脑损伤。男性4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9~75岁,平均(42.1±5.02)岁;其中颅内血肿16例,脑挫裂伤38例,其它12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52例,打击伤10例,其它4例。随机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降颅内压、脱水、抗生素等常规处理基础上接受高压氧质治疗,治疗压力为0.2MPa,吸氧时间为1h,加压时间为30min,减压时间20min,1次/d,1疗程10d。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表现如下。

1.2.1入舱前护理 ①备好患者。入舱前1d对患者心率、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指标严密观察,严禁高血压、高热、消化道出血等患者进入舱内治疗。同时检查气管插管是否稳定、受伤部位是否渗血、皮肤是否完整等,保证患者符合入舱指征。另外做好相关抢救准备,以应紧急状况。②心理辅导。入舱前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客观、扼要的讲解脑亚低温治疗原则、效果、注意事项及安全预防措施等内容,严格检查患者衣着是否合理,是否携带手机等物品。同时多安慰、鼓励及指导患者,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7,8]。③护理。选择平卧位,抬高头部15°,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行气管切开治疗),治疗前充分有效吸痰;若患者接受了颅内血肿清除术,则避免腰弯曲90°,减轻腹腔压[9,10]。④安全管理。若患者存在烦躁情绪,给予少量镇静剂;若患者躁动不安,约束四肢,避免患者自我伤害。

1.2.2入舱后护理 ①加压时指导患者正确移动下颌,做被动吞咽,以免骨膜损伤。同时对患者呼吸、血压等严格观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马上停止加压,在患者缓和后再治疗。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心率、体温、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③减压护理。减压遵循速度适当原则,同时减压时做好保暖工作。

1.2.3出舱后护理 对患者各生命体征再次监测及记录,保持各引流管通畅。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感受。同时进行脑亚低温治疗后教育,如饮食、运动、睡眠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临床效果、预后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临床效果通过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价,预后通过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效果越好。护理满意度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完成,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表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前后GCS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2个月GCS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CS(11.30±2.55)及Barthel970.45±7.89)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1.84)、(54.53±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2、7d颅内压(3.43±0.42)、(2.83±0.42)明显低于对照组(4.03±0.37)、(3.69±0.28),P

2.3两组干预前后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认识(10.01±2.01)、运动(12.52±1.23)和功能综合评分(26.1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97%,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颅脑损伤发生率在交通事业及高层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增长,由于事发突然且外力冲击强,颅脑损伤一般较为严重[11,12]。相关报道称重度颅脑损伤在急性颅脑损伤中所占比例为13%~21%[3],易合并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若救治不当造成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36.9%~65%,救治难度大。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受损,不能及时供应营养物质,脑细胞会出现缺血,缺氧、肿胀坏死,又加之血管破裂后大量出血,造成颅内压迅速升高,颅内压升高后,脑组织受压迫,从而加重缺血、缺氧,并增加了有害代谢产物的堆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如此恶性循环,给患者生命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4,5]。因此,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相关资料表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该尽早的进行脑亚低温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佳。高压氧主要是通过让患者吸入高浓度氧气,恢复局部脑供氧,有利于损伤组织恢复。同时高压氧环境下患者肺泡和肺静脉分压差较大,血氧弥散量扩大到20倍,极大提高脑组织含氧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缓解脑水肿等症状。另外高压氧还可以抑制自由基,提高细胞膜稳定性,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的目的。但脑亚低温治疗有一定的条件,为了更好的发挥脑亚低温治疗效果,必须做好入舱前(患者准备、心理辅导、护理及安全管理)、入舱后(配合、病情观察、减压护理)、出舱后(病情复查、健康教育)护理工作,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质量。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脑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治疗期间行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治疗后2个月GCS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CS(11.30±2.55)及Barthe(70.45±7.89)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0±1.84)、(54.53±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钱春生,张斌,何云文.脑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01):116-119.

[2]温剑峰,夏瑜,腾进忠,等.脑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J].东南国防医药,2013(01):58-59.

[3]王海燕.脑亚低温治疗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3(06):658-659.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颅内压监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8.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sease prognosis judgment and treatment guidance by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moderate and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ll received 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by paracele catheter manometry, brain tissue manometry monitoring and exterior dura manometry. Observation was mad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pressur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and prognosis. Results Among 80 patients, there were 8 cases with normal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the other 72 cases all received drug therapy for 2~14 d. There were 12 cases received second operation. Increasing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GCS (r=-0.525, -0.713, -0.413, -0.264, P

【Key words】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Craniocerebral injury; Clinical effect

B脑创伤术后会引发颅内压增高, 最后致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通过颅内压持续监测判断中重度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详细了解颅内压变化, 能够预防颅内高压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性的损伤[1]。本次就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分析颅内压监测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判断病情预后与指导治疗的临床价值, 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80例患者中有男42例(52.5%), 女38例(47.5%)。患者年龄13~71岁, 平均年龄(35.6±11.8)岁。患者在术前通过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颅脑损伤, 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并在手术过程中置入颅内压监测传感器、引流装置等。80例患者的探头置入部位为:侧脑室内45例, 脑组织内24例, 硬脑膜外11例。

1. 2 方法 8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均采用颅内压监测。监护方法如下。

1. 2. 1 脑室内压监护先行侧脑室穿刺, 置入内置光纤探头的脑室外引流管, 并按联接要求联接至颅内压监护仪, 经监护仪显示颅内压力参数, 压力波形等, 采用本法共41例, 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在7 d左右, 平均留置时间为(6.5±1.8)d。在引流管留置过程中, 6例患者出现了脑室引流管阻塞, 经灌注尿激酶后, 恢复通畅, 考虑为血凝块堵塞所致。

1. 2. 2 脑组织内测压监护将传感器直接插入脑实质内, 联接监护仪后进行压力监护, 采用本法共29例, 光纤探头留置时间在7 d以内, 平均留置时间为(5.2±1.5)d。

1. 2. 3 硬脑膜外压监护将传感器光纤探头置于钻孔下硬膜外, 注意将传感器放平, 采用本法共10例, 光纤探头留置时间在7 d左右, 平均留置时间为(5.6±2.5)d。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通过记录第1、3、5、7天不同程度颅内压患者GCS评分, 观察颅内压与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颅内压的评定标准[2]为:正常颅内压

(1 mm Hg=0.133 kPa), 轻度增高:颅内压在15~20 mm Hg;中度增高:颅内压在20~40 mm Hg;重度增高:颅内压>40 mm Hg。

观察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生存状态, 将患者的生存状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等五个指标, 对患者的生存状态进行COS评分[3, 4], 分值以百分制计,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的生存状态越好。GCS评分标准:颅内压正常评分为13~15分, 轻度增高在9~12分, 中重度增高在3~8分。

1. 4 y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多行多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

2. 1 颅内压与GCS评分关系 80例患者中颅内压监测正常的有8例, 8例患者未使用降颅压药物, 另外72例患者均使用甘露醇、速尿、白蛋白、甘油果糖等颅压药物, 使用药物的时间为2~14 d。12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过程中出现颅内压骤然增高现象, 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后, 提示颅内出现继发性出血现象, 需进行再次手术。颅内压的升高与GCS评分呈现负相关(r=-0.525、-0.713、-0.413、-0.264, P

2. 2 颅内压与预后的关系 不同颅内压患者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是指导中重度颅脑创伤病症治疗及预后的常用方法[5]。近年来, 颅内压监测法在传感器方面得到改进与完善, 是颅脑损伤疾病患者监护最为常用的监测技术之一, 对颅内压的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 当颅内压数据正常及颅内压轻度增高的情况下, 患者预后效果较好。而当颅内压呈现中度与重度增高时,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会有患者呈现植物状态及死亡现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6], 采用传统的腰椎穿刺测压的方法不能够持续的观察患者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甚至会导致高颅压患者出现严重脑疝。而光纤探头颅内压测定能够弥补腰椎穿刺测压的缺陷, 了解颅内压的实际变化情况, 在临床指导治疗与处理上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7-10]。

本次的研究显示, 颅内压的升高与GCS评分呈现出负相关(r=-0.525、-0.713、-0.413、-0.264, P

则说明无灌注状态, 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若颅内压>43 mm Hg, 颅内组织肿胀会非常明显, 且预后的效果较差, 多数患死亡。颅内压监测期间, 引流导管与光纤探头的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并且在放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程进行, 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综上所述, 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可以迅速且客观的了解颅内压的动态变化, 可以对迟发性颅内血肿进行早期诊断, 并且准确的判断预后,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其平, 张世明, 高恒, 等.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联合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指导价值.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23):1784-1787.

[2] 雷晓峰, 金毅, 高亮, 等.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正常下意外瞳孔散大.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2):111-115.

[3] 王冠, 曹德晨, 孙宏声, 等.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辅助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5, 22(5):449-452.

[4] 郭义君, 曾劲松, 童武松, 等.持续颅内压监测防治颅脑创伤后肾功能损害.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4):316-319.

[5] Diana L, Wells, Joseph M, et al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sodium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hen using hypertonic saline to target mild hypernatr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d trauma.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 2012, 16(5):201-205.

[6] Diana L, Wells, Joseph M, et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sodium and intracranial pressure when using hypertonic saline to target mild hypernatremia in patients with head trauma.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 2012, 16(5):214-216.

[7] 黄齐兵, 张源, 苏雨行, 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监测与预后的相关性.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23):1788-1790.

[8] 向飞, 汪逵, 邓民强.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临床急诊杂志, 2015(1):32-34.

[9] 王东兵, 高广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监测对其预后的影响.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5):104-105.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3篇

颅内血肿是常见的急危症、重症,发病急,致残率高。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颅内血肿患者50例,其中10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余均为外伤性颅内出血,经我科手术治疗40例好转,5例治疗无效死亡,5例因经济问题自动出院。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发生急,外伤突然,或一向健康患者突然脑出血,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解释手术的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治疗效果、消除家属的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2协助医生做好各顶术前准备及时准确地完成术前准备,包括血常规、出凝血功能,术前四项、配血、心电图等,备好头皮,建立静脉通道。

1.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颅内血肿患者一般都伴有意识障碍及颅高压症状,有效地约束患者,及时上好床栏,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如发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可能是脑疝须立即行头颅CT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

1.4保持吸吸道通畅床旁备吸引装置及抢救物品,予以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当患者呼吸急促,喉头有痰鸣音时及时吸痰,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吸氧,随时准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取较粗的血管及时使用降颅内压药,并及时导尿以防排尿不畅,患者躁动而引起颅内压增高。

2术后护理

2.1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和瞳孔的变化提示病情变化,予以持续心电监护,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q1h,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引流量是颅内压高低的重要标志,根据硬膜外或硬膜下引流管适当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术后保持头部相对固定,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量、准确记录24h引流量,了解颅内压及颅内出血情况。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应夹闭头部引流管,避免引流液回流,防止逆行感染。

2.3保存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每班气管切开护理一次,每2h予以生理盐水+沐舒坦15mg气管内滴药,每天予以生理盐水40ml+沐舒坦15mg+庆大霉素8万u雾化吸入q8h,定时拍背、翻身。

2.4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每日口腔护理一次。褥疮护理:予以垫气垫床(智能)2h翻身,及时清除大便及尿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潮湿及时更换,加强营养,如有皮肤发红,加强翻身次数,并予以高分子材料保护局部皮肤。

2.5饮食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伤后72h不能自行进食者除静脉输液外给予鼻饲流质,以补充营养,合并颅底骨折者一般暂不予放置胃管。

2.6并发症的预防

2.6.1预防肺部感染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q2h翻身、叩背,保持病室清洁通风,每日开窗通风,昏迷患者及时予以吸痰,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以免引起颅内压升高。

2.6.2预防消化道出血根据医嘱用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静滴或口服、鼻饲护胃治疗,鼻饲前回抽胃液,如有咖啡液体及时通知医生,并留胃液送检。暂禁食或鼻饲冷流汁。

2.6.3防泌尿系感染每日会阴擦洗2次,每天更换引流袋,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扭曲、受压、折叠,定时夹管训练其膀胱功能。

2.7康复治疗与指导颅内出血患者按其出血部位及对脑组织损害程度,均有不同轻重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术后尽可能早进行功能训练尤为重要,借助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同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及语言功能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功能,颅内血肿吸收后可辅助高压氧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肌张力高根据医嘱应用抗肌张力高的药物,每日定时进行瘫痪肢体活动和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防足下垂。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干预;高压氧;预后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3-140-02

Impact on progno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EN Lijua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 Meizhou 51408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progno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in patient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STB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and given the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and care of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including strictly 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good respiratory care,health education for families.The prognosi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good recovery of th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x2=4.365,P

[Key words]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Nursing intervention;Hyperbaric oxygen;Prognosis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系指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为8分或者以下的危重症患者,患者临床特点为病情变化快,症状多种多样,预后差[1]。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8月采用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2]。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证实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颅脑损伤至入院时间在8 h以内。90例患者中,男67例,女23例,年龄21~64岁,平均(32.2±9.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1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打击伤10例,其它伤7例。90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高压氧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通畅呼吸道、吸氧、降低颅内压、抗休克、监测生命体征等对症处理与救治。待患者病情稳定,并排除禁忌证后所有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为YC-3290型16人大型氧舱,压力为0.22 MPa,戴面罩吸纯氧3次,吸氧时间为25 min/次,二次吸氧期间休息5 min。1次/d,每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

1.3 护理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措施:严格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对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严格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意识、肢体、瞳孔的变化,每15~30 min观察一次瞳孔的变化[3]。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及时吸出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如果患者昏迷出现舌后坠者,要用舌钳将舌夹出,同时在口腔内放置通气管,确保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以行气管切开。(2)做好呼吸道的护理:要注意的是气管切开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患者伤口有无出血现象,一定要避免感染。在护理时,护理护理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发生医源性过度刺激和连续过度的护理操作,造成患者血压波动及生命体征的变化。(3)对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由于家属无法接受患者突如而来的惨状,以及随着治疗的进展而带来的经济负担的加重,患者家属经济压力会越来越大。护士要寻找时机稳定家属情绪,利用真诚来化解患者家属的怨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4];了解患者家庭基本情况,体谅和关心家属,并耐心细致地开导患者家属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要引导家属做上打持久战的准备,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家属自愿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5]。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6-7]

恢复良好:患者可以恢复原有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中度残疾:患者可独立生活及自理,但有欠缺,已不可能从事过去的某些工作或社会生活方面的活动;重度残疾:患者清醒,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活动需他人帮助,不能独立生活;植物生存:患者不能做出有意义的反应,但有自主呼吸,有时可自发睁眼,并能随物转动眼睛,肢体对姿势或疼痛刺激有反射性反应,可吞咽口中食物;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65,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变化快,如果不给予及时的救治和对症处理,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高。对于此类的救治方法临床研究较多,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高压现象,容易引发继发脑缺血、缺氧、水肿以及微循环障碍等,其中48%~72%的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存在低氧血症,而脑组织缺氧是患者生存的关键,是影响患者的预后的最主要的因素[8]。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关键是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现象。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是近年来神经外科对此类患者救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9]。目前已证实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可以纠正脑组织缺氧状态,防治脑水肿和缺血、缺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治疗作用[10]。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给予高气氧治疗非常重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正确的救治外,护理干预是直接影响着患者生死存亡和生存质量[11]。因此,本研究在高压氧积极抢救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严格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并对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对观察组给予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谭翱.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2006,18(5):317-319.

[2] 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等.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70.

[3] 蒋红.神经外科围手术期临床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48.

[4] 席慧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健康教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717-718.

[5] 万瑞患,尤润生,付延刚,等.自制吸氧头罩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38-40.

[6] 唐晓平,刘婉椿,余定庸,等.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6):430-443.

[7] 张保山,王辉.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0):959-960.

[8] 段相娟,杨文群.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护理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84-2685.

[9] 李晓卫.高压氧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时机及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46-847.

[10] Palzur E,Vlodavsky E,Mulla H,et al.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reduction of secondary brain damage inhead injury:an animal model of brain contusion[J].J Neurotrauma,2004,21(3):41-45.

颅内高压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躁动患者;颅内压监测;护理

颅内压(intracranial.preeure.ICP)增高,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常颅内压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环境稳定和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必备条件[1]。颅内压增高的发展结果可使脑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颅内淤血,产生脑受压,脑移位,严重者发生脑疝甚至死亡,而ICP监测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每个瞬间的变化。目前采取ICP监测来指导降颅压治疗成为金标准。但有效的颅内压监测受多种不当护理因素影响,根据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78例持续颅内压监测躁动患者的资料,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8例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12~64岁,平均35.2岁,GCS在9分~12分,颅脑外伤5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8例,监测时间为5~7 d

1.2 方法 持续颅内压监测方法包括:①植入法:经颅骨钻孔将微型传感器植入颅内,使传感器直接与颅内某些间隙或结构(如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室或脑实质等)接触而测压。②导管法:将颅腔内的脑池、脑室或腰部蛛网膜下腔放入导管,使传感器与导管连接,经由导管内的CSF与传感器接触而测压。传感器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动势,再通过外设仪器显示并记录ICP数值。③临床采用电极植入ICP(美国公司生产的Codman单参数监护仪)监护,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监测前调整记录仪与传感器零点后,患者保持平卧或抬高床头10°,零点参照点为外耳道水平。④监护仪每1~2 h检查监测系统的功能状态,监护时间为3~7 d,如出现ICP持续负值或不稳定,应检查监护仪各接头是否衔接牢固,有无漏气,漏液及颅低压的发生。ICP升高时护士必须明确是因吸痰,翻身拍背,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引流管受压的护理因素或真正ICP增高。⑤术后Q2 h翻身,动作应轻柔,应有人扶住头部使头颈部成一直线,防止颈部过度扭曲或振动。⑥适当使用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必要时尊医嘱应用镇静剂。

2 结果

侧脑室引流管受压8例ICP值升高由于及时发现妥善放置未发生生命危险。呼吸道不畅4例ICP值升高,予以及时吸痰后ICP值下降。持续烦躁50例予以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3例发生电极连接端松弛予以遵嘱配合镇静治疗后导管未发生松弛。头颈部未保持直线48例ICP监测值升高,予以摆在头颈部后ICP值下降。10例患者在予以翻身拍背吸痰后导管连接端脱落ICP呈负值,由于及时发现予以重新连接监护仪归O后重新监测。8例因引流管放置过低ICP呈负值,由于及时发现予以调高引流管位置后ICP波动在5 mm Hg至10 mm Hg之间。5例患者ICP值升高,予以急查CT后发现血肿增大,及时手术使患者脱离危险。

3 小结

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的持续颅内压监测电极植入术后不但要注意防止电极脱落,保护性约束带约束双上肢,加床栏保护防止坠床,电极连接端松弛,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有效[2]。而出现ICP值异常时应首先排除相关护理不当因素的影响。当然持续ICP监测提供的是患者一方面的信息,我们必需密切结合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才能较及时准确判断病情的变化和发展,往往急需及时辅于CT检查。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