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如潮涌般涤荡着站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其存在与发展不但能够体现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现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的利益需求[1]。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为 “90 后”,他们满腔热忱,有时候却也彷徨游移。社会问题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 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对高校论坛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通过媒体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关注的问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诚信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房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比如: 老人倒了扶不扶,雷洋死亡事件等都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 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2.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冲击、互相影响。

其次,我国当前所处的特殊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再次,新生的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利益关系的多样性与冲突。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表达自己主张的途径随着新媒体发展不断拓宽,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

2.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方式 “碎片化” 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途径主要集中在 “浏览网站” “手机资讯”“网络电视”等新媒介,而通过 “读报刊” “听广播”等传统途径的学生非常少。这表明网络等新媒体已经走进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向[2]。然而,网络媒介推出的大量都是 “碎片信息”,长此以往也造成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 “碎片化”,其结果就是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浅显化和间断化。而且随着网络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盛行,大学生的视野也从现实逐步转向了虚拟的世界,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极易在现实与虚拟的对立中产生扭曲和困惑,从而丧失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2. 3 个人综合素质的缺失

受社会环境、功利性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综合素质发展。他们认为社会道德修养和国家安全教育只是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学习中的 “调味品”,而与个体的成长和成才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受到社会上利益的驱使,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在他们的认知里,自我利益最大,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甚至就算与道德与法律相悖也无妨。

3 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策及措施

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特点及主客观原因,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 1 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偏离教育主题,而是要强化教育主题。并通过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党员学习日,班级团日活动,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等途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十精神,学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帮助学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大学生辩证看待各类热点问题,使之能够较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方针,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同党中央和政府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这是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思想根本。

3. 2 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须选准时机具有针对性。时机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时间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的工作重点,以分析社会热点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强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帮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看准问题的本质。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3. 3 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这些要比教师讲授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意识,鼓励大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权威部门正确的渠道,寻找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利益关系及矛盾根源,瞄准矛盾焦点及时进行疏导分流,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 4 将社会热点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

当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叠加在一起出现时,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就成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与调适。

3. 5 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途径如 QQ、微博、微信平台、网站论坛 BBS、网络录像视频、教师邮件、在线留言、师生讨论专栏等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还可以通过深入课堂、走访学生宿舍、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筛选出学生关注较多的、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可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不同渠道的社会热点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随之相关的竞争也越来越强,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也越来越多。现在我国的大学生数量不断攀升,对其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也提上了日程。开展就业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认清社会现状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掌握就业技巧,使其更快的适应就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我国我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但是,现阶段,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些相关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对大学生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成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并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成为当代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三观的正确养成,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引导其走向正确的道路,帮助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开展;其次,现代大部分人的心理素质低,抑郁、自杀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减少内心阴暗面的形成,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正确并积极的面对就业中出新的困难并进行解决,养成坚韧不拔的耐力和性格;然后,帮助大学生提高的环境适应能力,使之快速的适应社会社会发展状况,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全面发挥自身优势,使自己再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具有创新精神,适应外界的环境的急剧变化。最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假的东西越来愈多,并且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就业也是一样,就目前来看,虚假的就业信息不断增多,大学生社会生活经验欠缺,容易受到蛊惑和蒙骗,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防患意识,避免上当受骗,有利于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就业。

(二)促进高校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高校通过在就业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样一是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及载体等,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育人范围,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与能力。

(三)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以国家的就业优先战略为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可以推动建立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无缝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面和满意度,保持国家的总体就业局势稳定;二是可以为国家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思想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大学生就业问题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压力,消除可能因此带来的社会综合治理隐患;三是可以在学校与社会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深化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顺利从学校迈向社会,快速转变角色投入职业生涯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面对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形势,大学生就业面临空前的压力,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感,而且引发了比以往更多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切实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思想状况低迷、工作选择趋向功利性以及心态不稳定性等思想问题。这些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研究较少

经在中国知网跨库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目前有关研究大学生就业的文献有11590条,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有8272条,而研究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仅有38篇。而且,通过对这3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的研究过于集中。这些研究,虽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但难以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

首先,普遍采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或常规思路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法、途径等方面与大学生就业的实际结合不紧或契合度不高,针对性不强;其次,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过于集中,主要是在毕业前进行短时间的集中教育,甚至是在已经签定完就业协议后进行,实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不够合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还需要教务、宣传、后勤、教学多部门联动,我们应根据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实际整合多方力量、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三、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

为适应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针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优化传统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改革工作方式,确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就业的良好局面。

(一)教育内容模块化

在就业指导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就业形势教育、我认知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诚信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教育。我们应将上述内容进行模块化建设,形成课程或讲座专题,突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育对象分类化

教育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定的层次、时间花费的多少与精力投入的多寡,我们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的多变性、差异性,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区别对待。一是区分是热门专业学生还是常规专业学生;二是区分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三是区分是传统专业学生还是新专业学生。

四、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认为,要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真正成为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解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界中的就业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

[2]董平.金融危机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势分析及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思想政治教育 虚化 强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Emptily Education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DONG Xin

(Social Work Committee, Beijing Municipal Committee, Beijing 10000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arty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have higher cultural quality and ideological awareness and active thinking, easier to accept all kinds of newly foreign thing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colleges party construction work. At present stage, there are common problems along with the emptily education work,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o college students party member. In this article, take analyses based on these current prevalence problems and discuss the strateg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tily education work; strengthening countermeasures

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加深及政治多极化发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虚化问题极为显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各高校应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对其产生的危害有清楚认识,采取适当措施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的概念及体现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是指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和主体分离,所用手段背离于教育目的,在工作方式上存在严重形式主义倾向,在评价标准上只进行定性评价而不展开定量评价,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多元化、模糊化等现象。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内容的虚化。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不仅缺乏必要的细心与负责态度,同时受功利主义驱使,只是从形式上、口号上、表面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大量而实际的学生党员工作。如很多工作人员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假借学习之名用公费旅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只是出于应付任务目的,弄虚作假,大搞形式主义,导致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皆存在虚化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虚化。在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统一量化指标背景下,在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评价时,常以各院的推荐材料为主要依据展开评选工作,通常并不展开实地考察,对上交推荐材料的真实性缺乏考证,以致评价结果无法反应各党支部的真实状况。(3)教育渠道的虚化。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展开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过分依赖于网络资源,大多时候都是将一些需要集体讨论、集体学习的内容挂到网络上,导致很多教育内容都无法引起大学身党员的重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引,最终造成教育工作的虚化。

2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现象常会对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手段和方法过于依赖,使较为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过程简单,不能将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党员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常会使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同时也不能帮助大学生党员有效消除各种精神困惑和价值迷茫,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造成大幅度削弱。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及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一直以来,虽然很多高校不断提出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是工作效果却一直呈下降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思想教育工作虚化造成的。在对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处理时,很多高校都只是对表面形式及虚高评价过度追求,对实际效果缺乏重视,导致一次又一次的“走过场”将大学生党员本应具备的优良作风逐渐消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不但不能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因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失望或反感的负面情绪,给后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阻碍。

3 解决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的对策

3.1 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大学生党员中,党员素质是决定各党员表率与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同时也是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间接反映。党员素质可分为能力素质与政治素质两个方面,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党员意识强弱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应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定性及定量考核促使大学生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还应对大学生党员的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能力加以充分培养,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党员展开锻炼,使其表达具有一定力度。最后,要对大学生党员的文化素养提升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各层党组织要积极进行教育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党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2 构建长效教育机制,经常性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高等教育日益倾向于大众化,大学生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在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同时,还应对大学生党员展开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各项学生工作之中,将各项琐碎的党建工作一一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虚、假、空”的思想教育虚化现象。

3.3 实施廉政教育,形成有利引导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实施廉政教育,需要将校园文化与群众性廉政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廉政教育工作和学生具体事务处理有机结合,贴近大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用多种有效形式将这一工作在院务、班务及党建中充分表达处理。同时,要在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中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入党规范、优秀党员评定、学生干部评选等相关规范公示出来,展开公平竞争,在大学生党员中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在大学生党员毕业时,在就业指导中将廉政守法、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等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真正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景奎,张丽媛.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4(3):151-153.

[2] 罗黎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3] 袁青兰.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247-249.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4篇

一、当下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城市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的查阅,将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和政治观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后背力量,对于他们的培养工作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很多师范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观。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能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递给他们的知识,不能自己独立的去进行思考,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师范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教师人群的重要机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导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其必须具备坚定的社会思想政治价值观,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和明确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有着盲目的崇拜,这是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政治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对国家的各个大政方针没有了解,这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特别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之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无限关心和宠爱,这也养成了他们独断专行的性格,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味的要求索取而不考虑回报,过分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调查发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利益关系,同学在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前提是能否为自己带来利益,缺乏纯粹的感情。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学生本身对于职业有着过高的期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脱离想象等等,也都是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二、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其解决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于师范院校大学生和任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想要从根本上转变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首先就应该加强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部门,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彻底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模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真正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二)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完善工作

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也是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完善整体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定期安排任课教师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师资队伍。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对于有突出研究成绩的老师和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表彰,逐步建立起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模式。

(三)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专门课题。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并使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专门课题。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并使其工作顺利开展,也能使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存问题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则是最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典型的旗帜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笔者参与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对辽宁近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典型示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成因。

1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 典型示范的选树原则不明确

1.1.1 典型示范远离大学生生活

在学生眼中,典型示范评选的结果都是全面发展的非常出色的特例,而学校为了突显典型的优秀一面,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甚至对先进典型的不足遮遮掩掩,对毛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您的身边有您认为的大学生典型示范人物吗?”调查这项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其中60.8%的同学认为有,37.9%的同学认为没有。可见这种完美的典型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与典型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心灵鸿沟,典型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也就失去了典型评选的真实意义。典型的选取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可以设定各种符合各个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评比,每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评比,这样可以让典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让学生有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做到典型大众化、有效化。

1.1.2 典型示范的时代性不够鲜明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仅注重思想的进步和学习的优秀。因此,用传统、古板、守旧、落伍等形象已经不足以成为典型,更何况以此来说服新时代的大学生呢!当今的典型应该能够反映并增强社会主流价值,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 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 典型示范不够大众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归根到底要有可行性,可学性。在1204份问卷中,632名学生认为可能去参加,222名学生不会去参加,可见70%的学生没有认同感,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典型示范的影响力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典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公认,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学校树立典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普通同学和一般集体,但是最终还要归宿于大众。所谓的“超人”“超级英雄”虽然感人,但不够平民化,人性化,只有共同性才能使典型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 典型示范的选树机制不健全

1.2.1 典型示范的选择标准单一

不论是标兵的评比,还是奖学金的评选,都是相近的内容——选取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个同学一人获得几个奖项,而一些学习没有足够优秀,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却没有机会成为典型。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选准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心理。学校应该不仅仅单一地以学习为选准,而是针对各个方面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1.2.2 典型示范的后续培养不到位

学校选取一个典型之后,会举行颁奖仪式告之全校,但是忽略了之后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典型教育作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典型不是自然成长的,需要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成为一个长久的典型,时刻激励着大学生。然而现在典型只是昙花一现,众多典型在树立之初备受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典型逐步落伍,丧失了典型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应该给予典型一个后续的培养,经常进行后续发展活动,让大学生时刻关注着他们,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选取典型的实际意义。

1.2.3 典型示范的选取不够民主

典型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是学生的楷模,树立的典型首先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 而大部分的典型都是学校在学生申报材料中选举出来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发动“大众评审团”,让学生参加选举典型的投票活动,杜绝有关人员内定的情况发生,选出让学生认可、学校满意的典型,从而增强典型的引导作用。

1.3 典型示范的推广宣传不到位

1.3.1 典型示范的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新意

目前对于典型的宣传方法过于传统,25.7%通过学校活动,16.7 %听周围学生说,52.5%的学生通过海报宣传,广播,网络等渠道。然而海报形式宣传地点局限在校园中心,学生上课、下课匆匆路过,很少会驻足,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对于新兴的宣传传媒应用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既没有时效性,也缺乏广泛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媒介,手机是接收信息的最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好网络宣传牌,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典型的事例,也可以在细微处将典型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通过微信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典型。

1.3.2 典型示范缺少传承性

“香港小姐”比赛是一种美的典型,她们在任职的一年内要担负使命前赴各地宣传香港的形象并实践香港小姐服务社会的使命,不停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且把美传承下去。与之相比,我们的典型却没有相应长期的宣传,只是一时地受人追捧,之后就被人遗忘,这些优良品质没有感染给更多的人,没有传承下来,着实是一种可惜。所以,树立典型之后,要相应地做一定的宣传,把典型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典型”把优点传承下去。

1.3.3 典型示范的互动性不突出

在“您是否接受过典型示范的大学生的帮助”调查中,66.3%学生没有得到过帮助,21.6%学生偶尔会请他们帮助,12.1%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典型被树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活动,不能够担负责任,主动发挥典型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于典型仅仅了解大致的模型,而众多的模型很难形成一个有利的整体形象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角色和情境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触到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可能真正地被感染,被吸引。因此,典型应该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向典范学习。

2 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2.1 主体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西方资本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会有一些特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

2.1.1 自我化倾向

由于现代的家庭格局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多,付出的感情较少,使得他们比较自我,从而造成现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的利益和感受,认为我就是我,无需效仿别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走自己设计的路。这种习惯就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所以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典型示范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2.1.2 功利化倾向

在经济尚不发达,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生存的角度、经济的角度,却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意义和价值,教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改善人的物质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化现象,导致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从而典型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落实较为迟滞。

2.2 客体因素

2.2.1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针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也没有强化校内先进典型、营造学习示范的氛围。在典型示范上,从选择典型,培养典型到树立典型的每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机制,缺少有效的多方合作,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偶有实践,也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效果。

2.2.2 社会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慧才干,帮助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帮助农民实现经济的跨步、帮助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若干问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功能,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和心理问题突出、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缺陷、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待优化等,本文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村民,没有办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由国家选派到农村,因此大学生“村官”本身就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违背,大学生“村官”职位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大学生“村官”身份受到尴尬的境遇有因可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尴尬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经常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认同感较低,经常被忽视,话语权不重,对其工作热情带来了严重的挫伤。

(二)缺乏大学生“村官”持续性规划

从最近两年的政策来看,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给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三年任期过后没有工作保障,需要另觅职业,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呆不住的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不再职的现象非常之多。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呆得住,偏远山区如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出了一系列的报考优惠政策,如公务员定向录取、公务员考试加分、考研加分等,导致大学生“村官”只要求达到三年任期,并不注重在农村的工作绩效,也没有心思想要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非常不稳定。

(三)没有涉及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特殊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佳,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下村之前已经习惯了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城市,然而到达偏远山区后,没有了便利的交通,部分地区是泥泞小路,公共设施缺乏,办公设施和居住环境简陋,给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解决生活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偏差。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会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不可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会比不上其他地区,虽然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农村之前,就应该做好待遇不好的准备,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抱着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抱负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中有所作为,待遇又不好,根据激励理论,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正激励就会消失。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过于复杂。在偏远山区,宗氏观念非常严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群体构成一个宗氏群体,农村的人际关系由宗氏为基础向外延伸,并且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会随着姓氏或血缘的延伸变得疏远,出了家族关系以外,还存在政治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等错综复杂,农村的风气习俗,如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等都给偏远山区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了复杂程度。

二、偏远山区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没有一套考核标准,在优化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保障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以至于不能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性。目前来说,偏远山区并没有建立一套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仅仅是国家组织或者湖南省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执行,一方面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学生“村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目前,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的评价在于相关领导机构的经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相关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和评价制度,因此很难对大学生“村官”做出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进行奖励,也不能对落后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纠正。

三、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一)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偏远山区的形势,对大学生“村官”和偏远山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能减轻大学生“村官”到偏远山区后的思想落差,也给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减轻了难度。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过了三年的任期后直接进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或者是走向了事业单位的岗位,因此,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是偏远山区的党政干部的重点建设力量。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有新的认识,(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首先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呆得住、干得好,其次要为以后大学生“村官”转向党政机关做准备,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不能准确把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根据偏远山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培养成适合偏远山区发展的要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出现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也不能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而也没能起到发展农村的作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向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当的纪律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四、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密,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一年一般只发生两次,并且是群体学习,地点局限于会议室,在理论学习时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在实践学习时没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对理论学习与时间学习之间的考核也是分开进行,并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从而使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有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但是三者之间的沟通涉及到农村和农民的机会确实不多,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没有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处理农村事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因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活动。

(二)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于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分散在各个乡镇,在各个乡镇之间并没有统一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各个乡镇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从整体性来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了协调一致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教育主体之间缺乏连贯性,如省级、市级、县级、农村基层组织之间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缺乏一致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没有系统化,导致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任意性较大,前后内容出现脱节或者重复现象,没有发挥好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珍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茂胜.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简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沪宁.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赵康太,李英华.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张耀灿,徐远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轮[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7]斯宾诺莎.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1997.

[8]支园园.“村官生”通识素养及其教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教育 管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客观环境

随着竞技体育走向职业化,体育道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奥林匹克精神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体育院校学生们经常会关注各种体育赛事,体育“不良”现象对他们的体育道德冲击是不可忽视的。如“吹黑哨”,“年龄门”,“使用兴奋剂”,“打假球”等。另外,在比赛中经常出现殴打和辱骂裁判员或对手,球迷骚乱等现象。体育界的这些不良行为无形中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思想困惑,迷茫,引起思想的波澜起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出艰难的挑战。

(二)教学方面

第一、繁重的体育专业教育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它目前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在课程设置上,体育院校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的非常缺乏,开课的随意性较强。第二、目前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这一方面,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大大挫伤,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能够体现体育院校的专业特色的亮点并未凸显,缺乏特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健康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活力。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单一。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照本宣科,灌输为主”,仅仅限于课堂,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的不够。大部分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教育者不知不觉中抬高了自己,居高临下;而受教育者非常被动,自我教育的方式失去了用武之地。这相当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教育脱离了实践。

(三)教师队伍

针对延边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教师队伍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出现了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理想信念缺乏的现象。首先,受外界的负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本身的三观也发生了变化。功利主义逐渐加强,部分老师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只求个人利益,对教育事业缺少荣誉感。甚至,部分教师都放弃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对实事的关注度不够,经验不足,与学生们的沟通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育方式不能有效的创新。最后是学生管理第一线教师--辅导员的“事务化”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辅导员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服务者,班级管理者,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者,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管理者等等。包括笔者在内的体育院校的辅导员主要要处理请假销假,档案管理,奖助学金评定,宿舍卫生,注册信息,违规违纪的处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学院内部繁杂事物的执行等工作。因此,辅导员的繁重的工作量导致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大学生自身问题

体育院校的学生在长期的专项体育技能训练中形成了独特的心理特性和自我认知。首先,缺乏自律性,自我教育不够,个性又强,喜欢意气用事,不愿听别人劝阻,这些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人生的追求单一,个人主义和功利化倾向,忽视了个人全面发展。他们总觉得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自我感觉理想化,总是认为自己专业技能好就代表自己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影响了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和坚定信仰的维护。他们自我认知的波动性和片面性导致他们人生定位不确定,过度抬高自己,一味追求着荣誉,只关注个人利益,很难找到现实自我和社会的切入点。

三、结论

体育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体育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创新方法,帮助更多的学生面对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才能让体育院校学生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才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抵胜诱惑,提高自己决策力,有效的控制自己。另外,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外界的协调和配合。

参考文献:

[1]林樟杰.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成春.高校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探索[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3]康喜来.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J].西北教育管理研究,1995,(3).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所谓社会热点,是特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它可以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大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尤其高。但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误导,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1.1 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找到它的理论根源。例如:每年的社会热点“两会”,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是紧扣“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反腐败问题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联系;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的原因,死记硬背了大部分理论,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理论与实际脱离,照本宣科地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对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有力的说明,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觉得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这样的纯粹理论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1.2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对大学生填鸭式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条文,而是要培养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现在已不仅仅满足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课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现实世界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缺少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囿于实践中观察条件的制约和分析问题思辨程度的限制,因而有时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欠缺科学和不全面,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2.1 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作为一个小的社会系统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过程中所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多,社会热点问题开始受到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并且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进而积极探索合理的应对措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大学生群体做出更为及时客观的思想引导。

一、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一般能够引发人们普遍参与的欲望,并且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促使参与其中的人表现出相似的社会心理状态,在一定团体范围内形成特定的情绪氛围。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大学生群体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广泛接触,因此在出现社会热点问题后,大学生必然会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认识也会受到影响发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1]。由此可以看出,因为学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受到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舆论导向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更为复杂,极大增加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甚至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难以结合学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心理特殊状态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思想状态的形成。可见,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并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应的辅助,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优化。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措施

由于社会热点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中,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新时期要想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应该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争取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具体来说,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热点问题都表现出较强的现实性,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必然会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是对青年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加强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联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2]。

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会涉及到我国外交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当前社会热点中的“朝鲜半岛核试验”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其与教材中相关外交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等分析当前对待“朝鲜半岛核试验”的态度,在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保证思想政治效果,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政治判断能力加以培养,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二)发散思维,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设置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向学生解析社会热点问题,而是要适当的设置探究性思维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如针对当前我国“雾霾”问题严重的社会热点,教师在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探究性教学和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在污染、环保方面的所学知识,对本地区出现雾霾的原因进行探究。这样结合社会热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激发,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并且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对污染、雾霾和环保问题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对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形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

(三)打造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尝试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就可以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在平台上集中,并且为学生设置讨论和分享的渠道,在学生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的讨论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4]。这样学生在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偏离主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较之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并且能够结合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所以应该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视,以社会热点问题辅助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贾悦舜.新形势下对高职思想政治课堂中引入社会热点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6(4):63-64.

[2]彭洋.社会热点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187-187.

[3]李峥嵘.社会热点与高职思政教育研究[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3):144-144,145.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本次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高职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的满意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等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科学性。调查方法为不计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103份,回收问卷共101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达98%。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七所高职院校2011~2012级的文、理科103名学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学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认识,共设计了22个选择题,每一选题都设有3~5个选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当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勤奋、品德,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以及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为对自己的成长相对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理想与信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利益选择上基本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上课、舆论媒体宣传占多数,并且有60.4%的学生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5.6%,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2%,说明课堂仍然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只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三)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比较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说明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并且有46.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学生自己,要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课程。

(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重教有余,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43.6%的学生认为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就要选出更加实用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7%的学生则认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28.7%的学生则希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市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基本持认可态度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有19.8%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

(六)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看出我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着重从加强专题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

(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将近一半学生赞成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30.7%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听学术报告来加强实践教学,11.9%的学生则赞同通过“三下乡”,搞社会调查,7.9%的同学建议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八)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认为“闭卷”占16.8%,“开卷”占20.8%,“写论文”占38.6%,“开闭卷相结合”占22.8%;在调查“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如何评定总评成绩?”时,学生认为“将考试成绩和平时思想表现结合起来评定”的占62.4%。由此可见,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查考试方法势在必行。考试内容要重点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的情况,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

从前期我们的调研可以充分看出,一方面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看,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爱国主义,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但同时少数大学生存在缺乏理想,崇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组织纪律性观念淡薄等问题。另一方面从思想政治教学状况看,不仅存在着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内容的陈旧,缺乏对大学生自身成长过程的指导和深层次思想问题的关怀以及实践教学的缺失、考核方式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素质,拓展、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网络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改进考核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由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本课程能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冠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3).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3篇

一、注重理解,为学生思想政治分析打下基础。

有的人说:政治学科就是“背多分”,只要在考前多背就行,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靠理解。理解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分析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观点就会脱节,理由是是而非。因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强化阅读,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政治考试从题目的要求来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题目的内容来说,大部分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地处乡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就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的体验很少,即使农村能从电视上或是打工回来的人群中了解一些,也只是雾里看花,凤毛麟角,学生又能产生多少感性知识?特别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由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一到考试,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没法了。从出题的形式来看,考点在书内,考题在书外,但这些考点要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来叙述,农村学生的成绩较城镇学生的差距太大。虽然他们已进入初中学习,但经我多年来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达不到初中生应有的阅读水平,更有甚者连起码的名字都还写不对,见到试卷上大段大段的材料,头就晕了,更不要说答题了,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识字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才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明确答题思路,整理答案。

三、紧跟时政,补充教材缺陷,拓宽学生视野。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涵盖的空间非常之广,大到海内外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生活,可以说在教材出版之时,思想政治就已经滞后于政治的发展。农村学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平时很少关心时政,了解时事更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经常关心时政治,在教学中把一些国内外发生重在时政治信息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信息的政治观点。这样有既有益于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科相接,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为了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劳动,提高了教的效益。也为让不同特长的教师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同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各自的特长。学校实行分科教学,实质上,各学科的知识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很多科目知识都是相互融合的。初中思想政治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是单纯的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拥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作铺垫,如必要的历史识,地理知识,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等。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给学生讲解相关学科知识,以便于学生深化理解,才能弥补思想政治教学中空洞的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提问,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中重视学生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式有学习心得交流、小演讲、小辩论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索反思,有了反思,思维便应运而生。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分析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找准问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就有日可待。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296-02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而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大学生群体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仍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由此,在一些媒体的误导之下,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国情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含义及特征

所谓“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关注、议论多且比较集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备受关注的事件,既包括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包括关系人们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错,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出现,大学生的思想空前地活跃,他们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革,关注着国内外的“社会热点”问题。具体来讲,社会热点问题有如下特点:

(一)社会热点问题的典型性

一般来讲,社会热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它往往是当前发生的、激起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某一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对此类社会问题解决的普遍需要,诸如教育改革问题、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医疗改革问题等。这些问题是每个社会成员都非常关注的,而且此类社会问题之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导致公众对此产生积怨和很强的情绪化,当然社会公众中也包括在校的大学生群体。故此,这类问题具有典型性。

(二)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广泛性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从众心理,意思是一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也会选择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意愿的行为方式。因为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地关注和积极地参与,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从而使人们产生大致相似的社会心理,这就会让人们表现出共同的感受和体会,从而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复杂性

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有的社会热点问题可能是跨领域的,可分属不同领域,比如住房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是政治问题。同时,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个矛盾体,其中交织着各种问题形成的矛盾,涉及了多方面的利益关系,触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引发全局性影响。因此,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二、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看待社会问题,并能以正确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条文。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随着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课本内有限的知识和理论,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社会。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和成熟之中,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客观的认识,再加上生活中受到多方面信息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网络上信息泛滥、良莠混杂,就容易诱导学生对社会问题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分析。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培养大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传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枯燥、说教性强,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甚至由于从中学就开始学习,感觉内容重复、质疑重复学习的必要性。但实际上中学与大学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如果能将大量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就能改变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复感,引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对政治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相连的,尤其体现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例如,每年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和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相关;每年召开的“两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每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反腐败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关等等。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从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解决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和质疑,这样就达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

(一)课前导入时事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兴趣度低,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不关注,实际上很多学生对此还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学生能够以不同形式参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总结、指正点拨,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方面解决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认识和困惑,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插入“课前时事播报”的环节。先要求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要求每次课上在固定时间内每个小组对最近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播报和评论,可以选择一件或两件时事。播报结束后鼓励主讲学生与台下学生进行互动问答,也可由台下学生补充或纠正播报过程中的疏漏或不当观点。最后由老师作总结评价,并要求其他组成员就此次时事播报的情况写一份评论上交,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种教学方法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能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很好地结合,从而体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和时政性。但在具体组织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力地组织和把关,部分学生在选题时喧宾夺主、只顾热闹,选择的题目内容与课程内容无关,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把关和规范。

(二)学生分析时事案例,构建课堂教学新形态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增强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自主分析,教师在台下做指导。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案例的主要来源。这既考察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检测了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要作好组织和动员工作。首先,组织学生选题,先由教师限定选题范围,让每组学生在范围内选择一个题目,组别之间选题的内容避免重复,对于重复题目,教师适当进行调整;其次,组织学生收集材料,提醒学生一定要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和收集;再次,由学生撰写主题报告和制作PPT,教师进行指导修改;最后,学生上台演讲,教师做出点评。

(三)参与社会实践,延伸课堂教学

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范围很广泛,其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学习参观、勤工俭学等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和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教学中有“社会实践调查”这一环节,具体组织可以这样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调查指南选题,在课外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并认真撰写调查报告。选题要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如节能环保、文化产业、公共安全、助学、民生问题等,调查内容要涉及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等。这样就将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延伸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环节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客观看待社会现实问题,用战略思维去分析和看待国际国内大环境,树立大局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自己的鉴别力。将社会热点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地使马列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才能真正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邱柏生.论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倾向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

[2]黄振宣,唐爱琼.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9,(12上).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范文第15篇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了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了解高职学生对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的满意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等征求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意见与建议。通过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科学性。调查方法为不计名方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调查问卷共发放103份,回收问卷共101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比例达98%。

(二)调查对象与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重庆七所高职院校2011~2012级的文、理科103名学生,调查主要围绕“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教学的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及任课教师的满意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总体印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认识,共设计了22个选择题,每一选题都设有3~5个选项。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当高职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表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勤奋、品德,并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格是否高尚以及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认为对自己的成长相对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这都说明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理想与信念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利益选择上基本能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二)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上课、舆论媒体宣传占多数,并且有60.4%的学生认为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的占35.6%,而选择“没有必要”的仅占2%,说明课堂仍然是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并且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肯定的态度,只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认同感。

(三)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有近乎一半的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比较满意,有43.6%的学生认为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仅有2%的学生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这说明学生对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是满意的,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并且有46.5%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学生自己,要通过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自觉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变成大学生愿意接受的课程。

(四)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教学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重教有余,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调查中有43.6%的学生认为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就要选出更加实用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7%的学生则认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28.7%的学生则希望采用互动式教学。

(五)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我市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基本持认可态度的,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有19.8%的学生认为师德师风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吸引力和说服力,以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较高的学识水平和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

(六)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看出我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着重从加强专题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保证实践环节等三个方面入手,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实效性与感染力。

(七)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从问卷调查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是:将近一半学生赞成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有30.7%的学生希望能通过听学术报告来加强实践教学,11.9%的学生则赞同通过“三下乡”,搞社会调查,7.9%的同学建议通过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