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胸锁关节结核;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2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8-0118-02

胸锁关节结核是一类少见的肺外结核,该病临床少见,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现报道我院成功收治的1例胸锁关节结核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胸锁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相关探讨。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胸锁关节包块16个月”于2011年8月3日入我院胸外科住院。既往史、个人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3℃,P 76次/min,R 20次/min,BP 104/73 mmHg,左胸锁关节靠锁骨处可扪及一包块,约5.0 cm×4.0 cm×2.0 cm大小,质硬,边界欠清,有压痛,活动度差,皮肤无红肿,胸廓对称无畸形,肋间隙正常,胸壁静脉无曲张,两肺呼吸音清晰。入院后完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全套正常,血沉31 mm/h,血结核抗体阳性,PPD 16 mm强阳性,痰找抗酸杆菌阴性,胸部CT示两肺上叶结核,左侧胸锁关节结核可能性大(图1、2),患者入院前已规则抗结核治疗3个月,入院后予继续抗结核治疗,于8月8日在全麻下行左胸锁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术中顺利,失血20 mL,术后予以抗炎、抗结核治疗,切口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沙袋加压,2 d后拔除引流条,恢复顺利出院。术后病理:(左胸锁关节处病灶)肉芽肿性炎,考虑结核。本例患者术后均经规则抗结核治疗方案3HRZEV/9HR抗结核治疗1年,恢复顺利,随访1年,切口愈合良好,无复发(图3)。

2 讨论

胸锁关节结核为骨关节结核的少见类型,骨关节结核病是肺外器官最常见的结核病,约占结核病患者总数的13%左右,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中年以上亦有发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结核菌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传播至骨关节,该病好发于血供丰富和负重的骨质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滑膜,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结核[1],骨关节结核是一种继发性病变,约90%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继发于消化道或淋巴结核[2]。早期关节结核局限于骨组织和滑膜组织,关节面软骨完好无损,关节功能多无障碍,此时若能及时治疗,关节功能保存完好或基本保存,若治疗不及时,病变进一步发展,穿破关节面软骨,侵入关节,导致全关节结核,即使治愈,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胸锁关节结核发生率占整个外周结核性关节炎的1%~2%[3],其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结核病临床症状,本例患者术前诊断不明确,以发现包块起病,伴轻微疼痛,术前诊断主要以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相结合,该患者同时合并有肺结核,临床首先考虑胸锁关节结核,予抗结核治疗,未合并肺结核的胸锁关节结核术前不易确诊,合并冷脓肿者穿刺物涂片找抗酸杆菌阳性率低,仍需病理确诊,症状表现为活动患侧上肢导致胸锁关节处疼痛,体征较单一,表现为局部可有包块隆起,亦可无明显包块,伴或不伴压痛。影像学检查在胸锁关节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以胸CT为主,X线平片由于胸锁关节处的解剖特点,锁骨、胸骨及第一肋骨的重叠,几乎不能发现任何异常,除非形成较大脓肿,且范围远远超过胸锁关节[4-6],胸CT尤以薄层CT能较明显观察到病变,典型的骨关节CT表现为多发骨破坏,边缘环绕骨硬化缘,冷脓肿形成,部分脓肿边缘可见钙化,增强后见边缘环行强化,软组织内钙化及死骨亦为特征性改变,郑力强等[7]研究显示CT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符合率为77.3%,CT对骨和软组织均有较好的显示,Aslam M等[8]通过回顾性分析MRI在胸骨及胸锁关节中的应用,认为MRI在评估胸骨及胸锁关节的研究中极有价值。本例患者左胸锁关节处明显骨质破坏,可见死骨和冷脓肿。

胸锁关节结核的治疗遵从于骨与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原则,骨与关节结核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为规则抗结核治疗、抗感染治疗、止痛药物镇痛以及中医中药治疗,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骨关节结核患者有效;手术治疗则包括:①关节切开术,包括活检术、滑膜切除术和关节侵蚀病灶的刮除植骨术;②关节外骨病灶的刮除植骨术;③关节切除术;④骨切除术;⑤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或切除术;⑥关节融合术。针对胸锁关节感染性疾病,当前认为外科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9,10],Chun JM等[11]通过关节切除加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研究认为单纯切开加肌瓣填塞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而清创后开放切口引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只是延长了切口愈合时间[12],方先之等[13]通过对941例骨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疗法认为病灶清除疗法不但提高了治愈率,还缩短了治疗时间,制止了骨关节结核病变的发展,因此,有冷脓肿或骨质破坏的骨关节结核病例,在彻底的病灶清除下,可使局部炎症或破坏即时停止进展,转向愈合途径,关节的活动功能遂得以保存。由于胸锁关节为非重要功能性关节,许朱定等[2]主张应采用全身抗痨和局部病灶清除或关节融合术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3个月、血沉降至60 mm/h后行病灶清除术,清除病灶组织和死骨,胸锁关节受侵关节面滑膜以尖嘴咬骨钳咬除,术中留置橡皮引流条,术后切口沙袋加压2 d,术后第二天拔除引流条,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随访1年,未见复发,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李磊,李治敏,张立群. 24例骨关节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8(8):1350,1358.

[2] 许朱定, 张培军,曲国田,等. 胸锁关节结核一例报告[J]. 中华骨科杂志, 1998,18(2):107.

[3] Bezza A, Niamane R, Benbouazza K,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sternoclavicular joint. Report of two cases[J]. Rev Rhum Engl Ed, 1998,65(12):791-794.

[4] 何家维, 林旭波, 赵晓君, 等. 胸锁关节结核临床及影像学表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0,26(3):402-404.

[5] 杨子权, 徐光, 和利, 等. 正常成人胸锁关节的16层螺旋CT测量研究[J]. 上海医学影像,2012,21(3):202-205.

[6] Li M, Wang B,Zhang Q,et al. Imageological measurement of the sternoclavicular joint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 Chin Med J(Engl),2012,125(2):230-235.

[7] 郑力强, 江新青,柏沙美. 38例骨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7,9(3):314-316.

[8] Aslam M, Rajesh A, Entwisle J, et al. Pictorial review: MRI of the sternum and sternoclavicular joints[J]. Br J Radiol,2002,75(895):627-634.

[9] Abu AW, Khadragui I, Echave V,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ternoclavicular joint infection[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1,40(3):630-634.

[10] Nusselt T, Klinger HM,Freche S,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ternoclavicular septic arthritis[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1,131(3):319-323.

[11] Chun JM, Kim JS, Jung HJ, et al. Resection arthroplasty for septic arthritis of the sternoclavicular joint[J].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2,21(3):361-366.

[12] Puri V, Meyers BF, Kreisel D,et al. Sternoclavicular joint infection:a comparison of two surgical approaches[J]. Ann Thorac Surg,2011,91(1):257-261.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东营 257300

[摘要] 目的 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有骨结核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以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14例骨结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接受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方式展开治疗,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者骨结核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骨结核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有骨结核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关键词 ] 中西医结合;骨结核;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39-02

骨结核疾病在中医学理论中被称为骨痨或流痰,属于阴证的一种,由于该病的发病速度缓慢,症状表现非常隐蔽,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非常明显的症状表现, 病情通常情况下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阶段,多数患者会有寒性脓肿和可穿破皮肤出现,进而形成窦道,对骨关节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1]。本次研究对骨结核疾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中心收治的骨结核疾病的患者,抽取其中的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后,各含有57例患者,在对照组中包括男32例,女25例;年龄18~74岁,平均(43.9±1.4)岁;病程17个月,平均(6.3±1.2)个月;脊椎部位发病患者28例,髋关节部位发病患者11例,肋骨部位发病患者8例,膝关节部位发病患者6例,其他部位发病患者4例;治疗组中包括有男31例,女26例;年龄19~76岁,平均(43.7±1.3)岁;病程1~19个月,平均(6.5±1.1)个月;脊椎部位发病患者29例,髋关节部位发病患者12例,肋骨部位发病患者9例,膝关节部位发病患者4例,其他部位发病患者3例。上述四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 经诊断病情确为骨结核;② 患者年龄18~80岁之间;③ 骨结核患病时间在两年以内;④ 患者选择接受药物治疗;⑤ 排除合并患有其他骨科疾病或结核类疾病的可能;⑥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没有任何异常;⑦ 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

1.3 病例排除标准

① 经诊断病情没有被确诊为骨结核;② 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已经超过80岁;③ 骨结核患病时间超过两年;④ 患者没有选择接受单纯药物治疗;⑤ 合并患有其他骨科疾病或结核类疾病;⑥ 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异常;⑦ 患者不愿加入本次研究。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2HRZE/10HR方案抗结核治疗,1次/d,计划治疗一年;治疗组:采用2HRZE/10HR方案抗结核治疗,每天一次,同时口服中药制剂,基本方剂组成为:虎杖、金银花、川牛膝、当归、蜈蚣、天龙、三七粉、红花、炮甲、地鳌虫、制乳没,根据情况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计划治疗一年[2]。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骨结核症状表现消失时间、骨结核疾病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对比。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全身情况表现良好,体温水平恢复正常,食欲状况良好,血沉指标正常,局部没有出现明显症状,没有脓肿或窦道出现,X线检查结果显示脓肿已经完全消失或钙化,没有死骨或已经被彻底吸收、替代,骨质疏松现象有明显的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水平基本正常,食欲状况良好,局部症状表现有显著改善,X线检查结果显示脓肿范围明显缩小,部分死骨被吸收或替代;无效:治疗期间病灶静止后又趋活动状态发展,血沉速度明显加快,X线检查结果显示脓肿及死骨量没有减少迹象甚至进一步增大发展[3]。

1.7 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年龄、病程、治疗时间等相关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在对比中则采取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结核疾病治疗效果

详见表1。

2.2 骨结核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单纯西药治疗后(18.62±3.29)d骨结核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药物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7.44±3.15)d;治疗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14.07±2.38)d骨结核疾病症状表现彻底消失,药物治疗方案共计实施(22.49±2.53)d。该组两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药物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有1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显然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骨结核疾病在中医学理论中被称为骨痨或流痰,属于阴证的一种,由于该病的发病速度缓慢,症状表现非常隐蔽,在病情出现的早期阶段不易被发现[4]。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中药方剂主要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疗功能,且该方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随证加减用药。临床研究后认为,骨痨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种,患者久病必然会出现气血凝滞,毒邪深伏等症状,故久病必须将治淤作为基本治疗原则。方剂中的三七、红花、地鳌虫等,主要具有祛癖血、补血、活血、调理气血的治疗功能,蜈蚣、天龙、炮甲、制没药主要可以搜剔病邪,进而导致解毒定痛,活血化瘀的治疗效果,可使患者的血沉速度明显下降。尤其是对于一些长期服用西药进行治疗,而导致产生耐药性或对肝功能造成一定损害的患者, 改用该方剂进行治疗,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5]。中药不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任何损伤,不但具有明显的抗痨作用,而且具有扶正,使体质显著增强的功能,这一点是临床上所西药都不具备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骨结核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中西医优势互补,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骨结核疾病进行治疗一个最佳选择[6]。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5%,而仅接受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只有70.1%,这一数字能够充分说明中西医结合在该病治疗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

参考文献]

[1] 范岚民,樊德明,李金娥,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12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0(6):175-176.

[2] 赵小英,曹烨民.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概况[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11(4):197-198.

[3] 刘德久.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3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9,19(7):221-222.

[4] 谭志新,罗欣,王中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结核瘘孔体会[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11,14(4):169-170.

[5] 杨树亮.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结核255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3(8):152-153.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关节结核;抗结核药;内固定;外科治疗

骶髂关节结核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8%[1],因其临床症状、体征表现不典型,X线诊断符合率较低,CT检查又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故极易造成漏诊、误诊。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对于其治疗效果尤其重要。现对骶髂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现状做如下综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治疗效果。

1 分型

Kim根据X线表现和临床症状将骶髂关节结核分为四型[2],I型:关节间隙增宽,边缘模糊;II型:关节面侵蚀性改变;III型:关节破坏严重,髂骨或骶骨囊性变或边缘硬化;IV型:脓肿形成或伴其他椎体结核。Kim分型简单、实用,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分型方法,这一分型的优越性在于将X线及临床表现和治疗选择较为紧密的联系起来;Ⅰ型、Ⅱ型采用药物加全身营养支持治疗,Ⅲ型、Ⅳ型行药物加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

有学者指出骶髂关节是上身与下身的连结点,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关键点,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3]。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是骨盆后环主要的结构,为骨盆后部骨韧带复合结构。骶髂关节结核及对其进行病灶清除必然导致骶髂关节复合体的损伤,从而引起骨盆后环的结构和稳定性受到破坏,其手术治疗效果对于骨盆稳定性及骨盆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4]。手术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结核性病变物质和脓肿,融合稳定骶髂关节。

2.1术前准备 术前完成各项检验及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全项、乙肝两对半检测、输血前检查、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及组织相容性抗原(HLA-B27)等;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腰椎、骨盆X线片、双侧倾斜10°~45°骶髂关节正位,骨盆CT及腰骶部MRI检查。为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所有接受手术患者术前都需要接受抗结核药物化疗,但术前化疗时间长短、药物的选择、具体化疗方案等问题尚存在分歧。第309医院骨科马远征教授认为为提高治愈率,需行手术治疗的骨关节结核患者最好接受8~12w药物治疗,但在行2~4w化疗后近期疗效显著的患者亦可早期行手术治疗[5]。山东省胸科医院结核科高绪胜教授认为术前化疗至少应保证4~6w以上,才能使骨结核病变趋于相对稳定或静止,有利于手术治疗的实施和病变治愈[5]。陈雪林等[6]对95例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时间不能太短,一般以4~6w以上较为合适,除非出现截瘫等紧迫的并发症,否则手术时间不易提前太多。金格勒等[7]对29例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诊治进行分析,其认为合适的手术时机是术前应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3w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血红蛋白>100g/L、ESR

2.2手术方式

2.2.1手术入路 骶髂关节病灶清除术可通过前方途径、后方途径或两条途径同时进入病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途径,行病灶清除时,应吸净脓液,刮除肉芽组织、死骨块等,彻底清除破坏的结核灶,直到正常骨质为准。前方途径手术[10]适用于骶骨前明显脓肿或者脓肿及骨破坏以骶骨侧为主者,取髂棘前内侧斜向耻骨联合的低位倒“八”字切口,应注意勿损伤输尿管,沿小瘘口或脓肿直达病灶。从前方入路清除病灶有利于保存骶髂关节的稳定性,病变只破坏了前方韧带,骶髂骨间及后方韧带尚未破坏,可以保存。后方途径手术[10]适合脓肿或窦道在后方及本无明确窦道但骨破坏以髂骨侧严重者,以髂后上棘为中心做长约12cm弧形切口,若有脓肿的先行排脓,再沿小瘘口或内瘘扩大开窗,无内瘘者直接开窗达病灶。后方入路简单、安全可靠,是最常用的手术路径。前后路途径同时手术[10],即骶髂关节结核的手术同时经前方和后方入路一次完成,此入路适用于关节前、后方同时合并较大脓肿、瘘管或者前方有脓肿而骨破坏以髂骨侧为重的骶髂关节结核,采取先后路开窗行病灶清除术,再后翻身前路排脓。姜广擎等[10]通过对21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随访分析认为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病灶清除的效果无明显差异性。但后方入路行病灶清除时较易达到病灶,可在直视下操作,不易造成副损伤。

2.2.2植骨及局部用药 行病灶清除后,采用3%的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腔,根据骶髂关节处的骨缺损量大小,采用同种异体骨或同种异体骨与自体同侧髂骨混合植入,既可消灭死腔又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植骨同时可加以抗结核药物混合,形成局部高浓度的抗结核作用,增强局部药物化疗作用。何秦等[11]通过一期后方入路进行骶髂关节病灶清除、自体髂骨移植、骶髂关节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12例,术中截取髂后上嵴骨块,混合异烟肼0.4g、链霉素粉剂2g行骶髂关节融合,术后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窦道形成。孙晓海等[12]报道采用带肌蒂骨瓣植骨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既消灭残腔,同时骨瓣血供好,关节融合率高,复发率低,经远期随访,疗效可靠,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实用方法。罗善超等[4]对20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后于创腔内放入链霉素针剂1g,再根据病灶清除后骶髂关节骨性结构丢失的部位及范围选择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骶髂关节,加以单块或两块接骨板对其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发现患者骶髂关节均骨性愈合,均无复发,遗留疼痛、畸形和下肢功能障碍等。

2.2.3固定方式 骶髂关节结核及对其进行病灶清除势必导致骶髂关节的损伤,造成骶髂关节复合体的损伤,该类损伤的表现与骨折、肿瘤等造成的骶髂关节的损伤相类似,故对骶髂关节的固定方式也是相同的。目前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前路固定及后路固定,均既有优点也有不足,尚无一种固定方式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13]。

2.2.3.1前路固定 经前方入路的骶髂关节固定主要包括前侧双孔和四孔钢板固定;应用1~2块2~3孔的骨盆重建钢板横跨骶髂关节上下不同平面,骶骨侧用1枚螺钉固定,应注意避免螺钉穿入骶孔或骶管内,近髂骨翼处行骶髂关节内植骨融合[14]。罗善超等[4]对20例骶髂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术后加以单块或两块四孔重建接骨板塑形后横跨骶髂关节上,骶骨侧用1枚螺钉固定,髂骨侧用2枚螺钉固定,经随访发现骶髂关节均骨性愈合,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无异常,无会阴感觉障碍,无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生物力学研究表明[15],前路钢板固定效果优于骶骨棒,但钢板固定抗垂直剪切力及旋转应力的强度均不及骶髂螺钉。

2.2.3.2后路固定 经后方入路的骶髂关节固定主要包括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骶骨棒固定、后方跨骶骨的接骨板固定和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提拉螺钉固定等。其中骶骨棒、重建钢板及特型钢板虽固定较可靠,但创伤较大,目前临床已很少应用[14]。

2.2.3.3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固定 近年来骨盆固定生物力学研究证明[16],骶骼螺钉自髂骨侧植入穿过骶髂关节进入骶骨上部椎体是较为实用的骨盆后环内固定的方式。骶髂螺钉能稳固骨盆骶髂关节复合结构,有效恢复骨盆稳定性,但置钉难度大,操作不当易误伤骶神经或马尾神经等危险[17]。生物力学研究表明[18],骶髂螺钉在受损的骶髂关节复合体处形成“钢结点”,抗剪切力和旋转应力均优于骶骨棒及钢板固定。骶髂螺钉可切开放置或经皮微创置入;经皮穿刺骶髂螺钉固定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是目前微创治疗骨盆后环骨折的重要方法。但尚存在不足之处,骨折非完全复位时使用空心螺钉并不可靠,有损伤神经血管的危险。

2.2.3.4骶骨棒固定 后路骶骨棒固定方式具有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的优点,其固定原理是横向压缩固定,要求双侧髂后上棘完好,仅适用于骶骨前方韧带结构完整者,否则加压后易造成前方张开,过度加压可能损伤骶神经[19]。π棒由2根CD棒和1根骶骨棒以及2个接头装置组成。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骶骨棒抗垂直剪切力而几乎不能抗扭转应力,其固定效果差,目前临床已很少应用。

2.2.3.5 Galveston技术联合椎弓根提拉螺钉固定 Galveston技术是将2根L形棒固定在L3~L5椎体的两侧,棒的远端经弯棒塑形后,从髂后上棘处插入髂骨的两层皮质之间,棒之间另加2~3个横连接[20]。Galveston 技术的最大困难是术中L棒塑形操作复杂、费时。改良的Galveston技术采用髂骨钉替代金属棒,将2根髂骨钉置入髂骨翼中,再将螺钉与固定于脊柱两侧的棒直接连接,该技术不仅优化了弯棒操作,而且增强了固定装置的矢状面上的抗拉能力,强度和稳定性相对改进前大有很大改善[14]。生物力学研究发现[21],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具有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生物力学优势,这两种方法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性的理想术式。椎弓根是脊柱最坚硬部分,对椎弓根螺钉有很好握持作用,有极强的抗拔出力及抗剪力,且具有三维固定功能。但椎弓根螺钉发展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与并发症尚待进一步观察。王建云等[22]报道了应用后正中入路行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髂关节结核4例,术后患侧骶髂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或完全消失,恢复大部分或全部生活劳动能力。

2.2.4术后处理 所有术后患者皆采用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4,9]:疼痛30分,工作20分,坐10分,4分,站36分(包括辅助步行12分,步态12分,步行距离12分),合计100分;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55~69分为可,55分以下为差。至于骨关节结核术后是否安置引流,不少学者各执己见。有学者认为常规将创口严密缝合,不需放置任何引流,引流只会增加术后处理上的困难,可能引起经久不愈的慢性窦道。但亦有学者认为引流能有效清除术后渗出液,闭塞死腔,减少术后发热及感染,有利于术后康复。蒋志升等[23]对536例骨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放置引流问题进行分析,其中骶髂关节放置负压引流25例,2~3d拔除,橡皮管引流5例,48h后拔除,橡皮膜引流3例,24h后拔除,术后患者中仅8例形成慢性窦道,无1例骶髂关节结核。罗善超等[4]对20例骶髂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结合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切口内不放置引流,术后按预防剂量使用抗生素5~7d,8w后不负重或适当负重行走,3个月逐步弃拐,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月,经Majeed评分系统功能评估优良率95.0%。王建云等通过后正中入路行单侧骶髂关节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侧骶髂关节结核,其主张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术后24~48h后引流液少于50ml,拔除引流管;抗生素需使用至拔出引流管,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正常;术后需卧床或坐轮椅1~2个月;术后2个月随访X线片或CT扫描,待骨融合后可正常活动及工作;术后需继续抗结核治疗9~12个月;经随访发现患侧疼痛缓解或消失,恢复大部分或全部生活劳动能力。

3 总结

近年来,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治工作随着骨关节结核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得到重视,特别是在首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召开后,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骨关节结核的治疗达成一定共识,譬如药物化疗方案的选择、制定,手术时机的把握,手术的方式等。经过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深入探讨,包括在术前准备、手术入路、术中植骨及局部用药、具体固定方案等皆有不同报道,但目前尚无明确标准指南,相信随着临床工作不断总结,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在不久的将来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治工作会越来越完善,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Afzal A,Osman,Shunmugam Govender.Septic Sacroiliitis[J]. Clin Orthop,1995(313):214-219.

[2]Kim NH, Lee HM, Yo o JD, et al. Sacroiliac Joint Tuberculosis[J].

[3]Yinger K,Scalise J,Olson SA,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pelvicring fixation[J].Orthop Trauma,2003,17(7):481-487.

[4]罗善超,杨英年,杨小平,等.病灶清除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J].医药前言,2011,01(23):47-49.

[5]秦世炳,宋言峥,董伟杰.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81-84.

[6]陈雪林,邢俊蓬,崔嘉,等.95例骨关节结核临床分析[C]//第二届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与治疗进展及其规范化专题研讨会资料汇编.151-154.

[7]金格勒,阿曼,盛伟斌,等.骶髂关节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5):399-400.

[8]穆哈买提,车立新,孟晓源,等.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19-20.

[9]陈晶,张军,吴小娥.等.早期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治疗[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5):322-325.

[10]姜广擎,陈凯,柳盛春,等.骶髂关节结核的手术入路选择[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93.

[11]何秦,张东,王浩,等.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骶髂固定治疗骶髂关节结核[J].健康必读杂志,2011,(10):28-29.

[12]孙晓海,陈其义,王睿,等.带肌蒂骨瓣植骨融合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远期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189-1190.

[13]雷磊,杨铁毅,王治.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内固定治疗[J].2011,32(3):178-179.

[14]陈先军,庞清江.骶髂关节固定的研究进展[J].2008,20(10):827-829.

[15].Vanderschot P,Meuleman C,Lefevre A,et a1.Trans iliac-sacra-iliac bar stabilisation to treat bilateral lesions of the sacro-iliac ioint or saertlITl:anatomical consideration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Injury,2001,32(7): 587-592.

[16].Robe J,Jackson,Ziya L.Spinal-pelvic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neoplasms[J].J Neurosurg,2000,92:61-70.

[17].Fourney DR,Abi-Said D,Rhines LD,et a1.Simultaneous anterior posterior approach to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for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tumors followed by reconstruction and stabilization[J].J Neurosurg,200 l,94:232-244.

[18]宋连新,张英泽,彭阿钦,等.垂直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7(2):126-127.

[19]吴乃庆,王道新,沈家维,等."π"棒及"T"形钢板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l997,17:51.

[20].Tile M.Acute pelvic fractures:ⅡPrinciple of Management[J].JAAOS, 1996,4:152-161.

[21]苏汝垄,刘兴漠,邓颖辉,等.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评价(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2):4377-4379.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骨关节结核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一、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

1978年柳州全国结核病会议根据化疗的进展,确定了“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骨关节结核的化疗同样遵循这一原则:(1)早期——要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确诊,不论初期或复治病人,要及早抓紧治疗。(2)规律——按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规律用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要遵守化疗方案中规定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时间与间隔,避免遗漏或中断用药。(3)全程——保证完成方案所规定的疗程是确保疗效的前提。不得提早停止治疗,否则会增加治疗的失败率和复发率。(4)适量——指每种抗结核药物发挥最佳效果,又不发生或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剂量过小,不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繁殖,易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剂量过大则易产生不良反应。(5)联用——联合用药是化疗的主要原则。采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并可减少继发性耐药菌的发生。ArielPM等报道联合用药出现耐药几率将由单用一种抗结核药物的13%降至1%~2%。朱莉贞强调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抗结核药物的正确用法是一日量一次空腹顿服。

二、骨关节结核化疗方案

目前骨关节结核化疗方案按疗程长短可以分为标准化疗、短程化疗及超短程化疗等,但是关于其疗程长短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临床上无论采用何种化疗方案,治疗中都需要严密监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及时处理。

2.1标准治疗方案

抗结核药物问世后,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研究,逐渐形成了骨关节结核的标准化疗方案(standardchemotherapy,SC)。即异烟肼(INH,H)300mg+利福平(RFP,R)450mg+乙胺丁醇(EMB,E)750mg+链霉素(SM,S)750mg联合应用,强化治疗3个月后停用SM;继续用INH+RFP+EMB9~15个月(3SHRE/9~15HRE),总疗程12~18个月。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1)对INH、RFP等一线药物敏感;(2)部分复发、不愈、复治和手术失败的病例;(3)因病变广泛,死骨、窦道无法彻底清除的病例。

2.2短程化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新的杀菌和抑菌类抗结核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出现了使骨关节结核的化疗疗程缩短至8~12月的短程化疗方案(shortcoursechemotherapy,SCC),其整个治疗过程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为疗程的前2~3个月,建议用3~4种药物,巩固期为疗程的后4~6个月,建议用2~3种药物。推荐的化疗方案为2HRZ/6HR,而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推荐采用2HRZS/6HR(Z为吡嗪酰胺)。

2.3超短程化疗方案

最近有作者报道有总疗程6个月以下的超短程化疗(ultrashortcoursechemotherapy,UCC)。ZuliaWang等报道了1998~2003年76例脊柱结核,均行化疗联合病椎部分切除并植骨内固定,其化疗方案包括超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和标准化疗:28例采用超短程化疗方案为2SHRZ/2.5H2R2Z2;23例采用短程化疗,方案为3SHRZ/5H2R2Z2;25例为标准化疗,方案为3SHRZ/9H2R2Z2(H2R2Z2表示H、R、Z每周2次用药,剂量同前,前面数字为使用月份数)。三组病人平均随访42.3月、46.5月和55.4月,三组化疗疗效无明显差异,无一例复发,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超短程化疗中5例(18%),短程化疗15例(65%),标准化疗19例(76%)。超短程化疗虽然有较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应该持谨慎态度,否则将会导致病灶复发及耐药菌株的产生,须严格把握指征和密切随访有无复发征象等。

2.4耐多药骨关节结核的治疗

耐多药骨关节结核(Multidrugresistantosteoarticulartuberculosis,MDROTB)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WHO估计2005年全球发生耐多药结核45000例,更严重的是其在一些国家成流行趋势。A.Umubyeyi报道了卢旺达69例耐多药结核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氧氟沙星为4.3%,克拉霉素、卡拉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为1.4%。耐药骨关节结核尚无统一固定的化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性,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上可借鉴耐药肺结核的治疗经验,同时兼顾骨关节结核的病变特点。ArielPM等建议:(1)一线用药时间达到或超过4~5个月而仍未控制病情者,应从二线抗结核药物或其它有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中选择用药;(2)仍然坚持联合用药的原则,至少包括3种敏感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强化期最好由5种以上药物组成,巩固期至少有3种药物;(3)强化期需延长到4~6个月,疗程延长到18个月以上;(4)此外对可疑耐药者,术前或术中取标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条件者可做耐药基因检测,以便调整化疗方案。

三、抗骨关节结核药物的研制进展

近年来骨关节结核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尤其是耐多药结核及结核杆菌与艾滋病毒双重感染病例的增多,给骨关节结核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耐药菌株使得多种抗结核药物变得无效,而目前可供选择的高效抗结核新药又较少,因此,研究和开发抗骨关节结核新药和新剂型对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治疗耐药结核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1目前在临床上研究开发应用的几类新型抗骨关节结核药物

3.1.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年来发现,许多难治性骨关节结核系感染细胞壁缺损的L型结核菌所致。异烟肼等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故不易奏效。此时如应用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代表药物如红霉素或克拉霉素,易于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YBhusal报道克拉霉素在体外试验中与异烟肼、链霉素对耐多药菌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下降,呈现良好的协调作用。

3.1.2喹诺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与其它抗结核药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动物实验表明,这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和斯帕沙星等具有良好疗效。临床试验证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具有杀结核杆菌的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旋环酶,致使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上的DNA链断裂,并抑制DNA旋转酶A亚单位,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转录,达到抗结核的目的,与INH、RFP、SM等联合有相加疗效。

3.1.3其它类抗骨关节结核药物

目前骨关节结核病灶中的休眠结核分枝杆菌是骨关节结核反复和不能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Maria[14]报道了NLCQ1{4[3(2nitro1imidazolyl)propylamino]7chloroquinolinehydrochloride,4[3(2硝基1咪唑基)丙胺基]7氯喹啉盐酸盐}及NLCQ2{4[4(2nitro1imidazolyl)butylamino]7chloroquinolinehydrochloride,4[4(2硝基1咪唑基)丁氨基]7氯喹啉盐酸盐}能作用于休眠期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试验中对休眠期H37Rv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18.4μg/mL和4.9~9.8μg/mL,而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2.5μg/mL、>100μg/mL、>12.5μg/mL和>312.5μg/mL。此外,近年来已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干扰素、IL2和TNF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对结核病都有治疗作用,应加强对这些药物的进一步研究。

3.2抗骨关节结核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系统在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由于目前的抗结核药物一般疗程较长、毒副作用较大,如能通过改变现有的抗结核药物的剂型,达到药物控释和局部浓聚的目的,则对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临床使用范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Zahoor等报道由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益康唑及莫西沙星PLGA载药微球在小鼠靶器官(肺、肝、脾)内缓释可达6d,而益康唑及莫西沙星原药在12~24h后被靶器官清除。罗聪等报道自制的超顺磁性硫酸链霉素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superparamagneticchitosanstreptomycinPELAmicrospheres,spCSPM)在模拟体液中释放超过26d,而且振荡磁场干预能持续增加释放,与对照组相比,26d时使药物释放量提高3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缓释和控释特征。由于磁性载药微球同时具有磁响应性和高分子微球的特性,因此在抗骨关节结核药物的靶向给药、药物控释及缓释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抗结核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骨关节结核治疗的全过程,并占据主导地位,在临床应用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提高骨关节结核的治愈率。随着抗骨关节结核新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化疗方案的改进,将使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发生划时代的革命,使我们最终战胜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参考文献】

1]DavidAS,GirishKS,AshokKB,etal.TuberculosisoftheMusculoskeletalSystem[J].TechniquesinOrthopaedics,2005,20(2):167178.

[2]罗卓荆,马宏庆,陶惠人,等.全国脊柱结核治疗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69670.

[3]TuliSM.Generalprinciplesofosteoarticulartuberculosis[J].ClinOrthopRelatRes,2002,398:1119.

[4]ArielPM,MarioCR,AdalbertLP,etal.Globalsurveillanceforantituberculosisdrugresistance,19941997[J].NEnglJMed,1998,338:16411649.

[5]朱莉贞.如何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6):476477.

[6]AvijitH,BaisakhiL.Chemotherapyofosteoarticulartuberculosis[J].IndianJPharmacol,2005,1(37):512.

[7]陈孝平.外科学(八年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5.

病灶结核菌L型状况的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4,4(26):233237.

[12]YBhusal,CMShiohira,NYamane.Determinationofinvitrosynergywhenthreeantimicrobialagentsarecombinedagainst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J].IntJAntimicrobAgents,2005,26:292297.

[13]MurugesanD,PalaniappanS,PerumalY,etal.Novelofloxacinderivatives:Synthesis,antimycobacterialandtoxicologicalevaluation[J].BioorgMedChemLett,2008,18:12291236.

[14]MariaVP,WilliamDB,MichaelRM.NLCQ1andNLCQ2,twonewagentswithactivityagainstdormant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J].IntJAntimicrobAgents,2007,29:724727.

[15]马光辉.高分子微球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23225

[16]ZahoorA,RajeshP,SadhnaS,etal.Novelchemotherapyfortuberculosis:chemotherapeuticpotentialofeconazoleandmoxifloxacinloadedPLGnanoparticles[J].IntJAntimicrobAgents,2008,31:142146.

[17]罗聪,安洪,蒋电明,等.振荡磁场下超顺磁性链霉素PELA微球体外药物释放特征探索[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8,2(33):101104.

[8]ZuliaWang,ZhaohuiGe,DongWei,etal.Treatmentofspinaltuberculosiswithultrashortcoursechemotherapyinconjunctionwithpartialexcisionofpathologicvertebrae[J].TheSpineJournal,2007,7:671681.

[9]LindsayM,LeopoldB,PaulN,etal.Tuberculosisandairtravel:WHOguidanceintheeraofdrugresistantTB[J].TravelMedInfectDis,2007,10:4.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Pharmacotherapy of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and its Progress WU Can, LIU Chuanka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Chongqing  骨关节结核(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是一种特异性慢性炎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继发结核。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或淋巴系统传播至骨关节,该病好发于血供丰富和负重大的骨质或活动较多的关节滑膜,常发病于体质虚弱及免疫低下者,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关节结核[1]。目前骨关节结核治疗是包括抗结核药物化疗、营养支持、局部制动、局部注射、病灶清除术等的综合治疗方法,但是抗结核药物始终是骨关节结核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和中心环节[2]。现回顾近年来骨关节结核药物治疗及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做一简要综述。

1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原则

1978年柳州全国结核病会议根据化疗的进展,确定了“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骨关节结核的化疗同样遵循这一原则[3]:(1)早期——要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确诊,不论初期或复治病人,要及早抓紧治疗。(2)规律——按规定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坚持规律用药是化疗成功的关键。要遵守化疗方案中规定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用药时间与间隔,避免遗漏或中断用药。(3)全程——保证完成方案所规定的疗程是确保疗效的前提。不得提早停止治疗,否则会增加治疗的失败率和复发率。(4)适量——指每种抗结核药物发挥最佳效果,又不发生或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剂量。剂量过小,不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繁殖,易产生耐药性,影响疗效;剂量过大则易产生不良反应。(5)联用——联合用药是化疗的主要原则。采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可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疗效,并可减少继发性耐药菌的发生。Ariel PM等[4]报道联合用药出现耐药几率将由单用一种抗结核药物的13%降至1%~2%。朱莉贞[5]强调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是确保化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抗结核药物的正确用法是一日量一次空腹顿服。

2 骨关节结核化疗方案

目前骨关节结核化疗方案按疗程长短可以分为标准化疗、短程化疗及超短程化疗等,但是关于其疗程长短尚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临床上无论采用何种化疗方案,治疗中都需要严密监视药物的毒副作用,并及时处理。

2.1 标准治疗方案[2]

抗结核药物问世后,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研究,逐渐形成了骨关节结核的标准化疗方案(standard chemotherapy,SC)。即异烟肼(INH,H)300 mg+利福平(RFP,R)450 mg+乙胺丁醇(EMB,E)750 mg+链霉素(SM,S)750 mg联合应用,强化治疗3个月后停用SM;继续用INH+RFP+EMB 9~15个月(3SHRE/9~15HRE),总疗程12~18个月。标准治疗方案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1)对INH、RFP等一线药物敏感;(2)部分复发、不愈、复治和手术失败的病例;(3)因病变广泛,死骨、窦道无法彻底清除的病例。

2.2 短程化疗方案[6,7]

近年来,随着新的杀菌和抑菌类抗结核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出现了使骨关节结核的化疗疗程缩短至8~12月的短程化疗方案(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SCC),其整个治疗过程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为疗程的前2~3个月,建议用3~4种药物,巩固期为疗程的后4~6个月,建议用2~3种药物。推荐的化疗方案为2HRZ/6HR,而在原发耐药率较高的地区推荐采用2HRZS/6HR(Z为吡嗪酰胺)。

2.3 超短程化疗方案

最近有作者报道有总疗程6个月以下的超短程化疗(ultrashort course chemotherapy,UCC)。Zulia Wang等[8]报道了1998~2003年76例脊柱结核,均行化疗联合病椎部分切除并植骨内固定,其化疗方案包括超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和标准化疗:28例采用超短程化疗方案为2SHRZ/2.5H2R2Z2;23例采用短程化疗,方案为3SHRZ/5H2R2Z2;25例为标准化疗,方案为3SHRZ/9H2R2Z2(H2R2Z2表示H、R、Z每周2次用药,剂量同前,前面数字为使用月份数)。三组病人平均随访42.3月、46.5月和55.4月,三组化疗疗效无明显差异,无一例复发,但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超短程化疗中5例(18%),短程化疗15例(65%),标准化疗19例(76%)。超短程化疗虽然有较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是应该持谨慎态度,否则将会导致病灶复发及耐药菌株的产生,须严格把握指征和密切随访有无复发征象等。

2.4 耐多药骨关节结核的治疗

耐多药骨关节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MDROTB)指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结核。WHO估计2005 年全球发生耐多药结核45 000例,更严重的是其在一些国家成流行趋势[9]。A. Umubyeyi[10]报道了卢旺达69例耐多药结核对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氧氟沙星为4.3%,克拉霉素、卡拉霉素、对氨基水杨酸等为1.4%。耐药骨关节结核尚无统一固定的化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特殊性,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治疗上可借鉴耐药肺结核的治疗经验,同时兼顾骨关节结核的病变特点。Ariel PM等[4]建议:(1)一线用药时间达到或超过4~5个月而仍未控制病情者,应从二线抗结核药物或其它有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中选择用药;(2)仍然坚持联合用药的原则,至少包括3种敏感药或未曾使用过的药物,强化期最好由5种以上药物组成,巩固期至少有3种药物;(3)强化期需延长到4~6个月,疗程延长到18个月以上;(4)此外对可疑耐药者,术前或术中取标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条件者可做耐药基因检测,以便调整化疗方案。

3 抗骨关节结核药物的研制进展

近年来骨关节结核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尤其是耐多药结核及结核杆菌与艾滋病毒双重感染病例的增多,给骨关节结核的控制增加了难度,耐药菌株使得多种抗结核药物变得无效,而目前可供选择的高效抗结核新药又较少,因此,研究和开发抗骨关节结核新药和新剂型对预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治疗耐药结核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0]。

3.1 目前在临床上研究开发应用的几类新型抗骨关节结核药物

3.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近年来发现,许多难治性骨关节结核系感染细胞壁缺损的L型结核菌所致[11]。异烟肼等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故不易奏效。此时如应用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代表药物如红霉素或克拉霉素,易于发挥良好的抗菌作用。Y Bhusal[12]报道克拉霉素在体外试验中与异烟肼、链霉素对耐多药菌株H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下降,呈现良好的协调作用。

3.1.2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13]

喹诺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与其它抗结核药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动物实验表明,这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和斯帕沙星等具有良好疗效。临床试验证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具有杀结核杆菌的良好效果。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旋环酶,致使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上的DNA链断裂,并抑制DNA旋转酶A亚单位,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转录,达到抗结核的目的,与INH、RFP、SM等联合有相加疗效[12]。

3.1.3 其它类抗骨关节结核药物

目前骨关节结核病灶中的休眠结核分枝杆菌是骨关节结核反复和不能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Maria[14]报道了NLCQ1{4[3(2nitro1imidazolyl)propylamino]7 chloroquinoline hydrochloride,4[3(2硝基1咪唑基)丙胺基]7氯喹啉盐酸盐}及NLCQ2{4[4(2nitro 1imidazolyl)butylamino]7chloroquinoline hydrochloride,4[4(2硝基1咪唑基)丁氨基]7氯喹啉盐酸盐}能作用于休眠期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试验中对休眠期H37Rv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18.4 μg/mL和4.9~9.8 μg/mL,而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为2.5 μg/mL、>100 μg/mL、>12.5 μg/mL和>312.5 μg/mL。此外,近年来已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干扰素、IL2和TNF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地塞米松等)对结核病都有治疗作用,应加强对这些药物的进一步研究。

3.2 抗骨关节结核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磁性微球靶向给药系统在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靶向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15]。由于目前的抗结核药物一般疗程较长、毒副作用较大,如能通过改变现有的抗结核药物的剂型,达到药物控释和局部浓聚的目的,则对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临床使用范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Zahoor等[16]报道由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益康唑及莫西沙星PLGA载药微球在小鼠靶器官(肺、肝、脾)内缓释可达6 d,而益康唑及莫西沙星原药在12~24 h后被靶器官清除。罗聪等[17]报道自制的超顺磁性硫酸链霉素聚乳酸聚乙二醇(PELA)微球(superparamagnetic chitosan streptomycin PELA microspheres,spCSPM)在模拟体液中释放超过26 d,而且振荡磁场干预能持续增加释放,与对照组相比,26 d时使药物释放量提高3倍左右。具有明显的缓释和控释特征。由于磁性载药微球同时具有磁响应性和高分子微球的特性,因此在抗骨关节结核药物的靶向给药、药物控释及缓释等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结语

抗结核药物治疗贯穿于整个骨关节结核治疗的全过程,并占据主导地位,在临床应用中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才能提高骨关节结核的治愈率。随着抗骨关节结核新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化疗方案的改进,将使骨关节结核的治疗发生划时代的革命,使我们最终战胜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参考文献

1]David AS, Girish KS, Ashok KB, et al. Tuberculosi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J]. Techniques in Orthopaedics, 2005, 20(2): 167178.

[2]罗卓荆, 马宏庆, 陶惠人, 等. 全国脊柱结核治疗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9): 669670.

[3]Tuli SM. General principles of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2, 398: 1119.

[4]Ariel PM, Mario CR, Adalbert LP, et al. Global surveillance for antituberculosisdrug resistance, 19941997 [J]. N Engl J Med, 1998, 338: 16411649.

[5]朱莉贞. 如何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6): 476477.

[6]Avijit H, Baisakhi L. Chemotherapy of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J]. Indian J Pharmacol, 2005, 1(37): 512.

[7]陈孝平. 外科学(八年制)[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85.

[8]Zulia Wang, Zhaohui Ge, Dong Wei, et al.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with ultrashortcourse chemotherapy in conjunction with partial excision of pathologic vertebrae [J]. The Spine Journal, 2007, 7: 671681.

[9]Lindsay M, Leopold B, Paul N, et al. Tuberculosis and air travel: WHO guidance in the era of drug resistant TB [J].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07, 10: 4.

[10]A Umubyeyi, L Rigoutsb, IC Shamputa, et al. Low levels of secondline drug resistance among 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solates from Rwand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12: 152156.

[11]韩凤满, 程 宏, 吴启秋, 等. 骨关节结核病灶结核菌L型状况的观察[J]. 中国防痨杂志, 2004, 4(26): 233237.

[12]Y Bhusal, CM Shiohira, N Yamane. Determination of in vitro synergy when three antimicrobial agents are combined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5, 26: 292297.

[13]Murugesan D, Palaniappan S, Perumal Y, et al. Novel ofloxacin derivatives: Synthesis, antimycobacterial and toxicological evaluation [J].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8, 18: 12291236.

[14]Maria VP, William DB, Michael RM. NLCQ1 and NLCQ2, two new agents with activity against dorm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07, 29: 724727.

[15]马光辉. 高分子微球材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23225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抗痨肿消散 药物贴敷 关节结核

我院于1995年6月~2009年5月收治骨关节结核患者21例,采用自制抗痨肿消散加药物贴敷法治疗,经临床应用,近远期疗效显著。

资料与方法

21例骨关节结核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20岁3例,21~30岁10例,31~40岁7例,41岁以上1例。其中:髋关节结核4例,腰椎结核4例,膝关节结核9例,肘关节结核4例,发病时间1~5年。

治疗方法。抗痨肿消散:制南星15g,穿山甲15g,龟板90g,鳖甲90g,牡蛎90g,石决明90g,蜈蚣3条,僵蚕12g,肉桂6g,茯苓12g,贝母60g,朱砂18g,鸡内金30g,山楂30g,甘草15g。将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5g,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穴位贴敷:元胡30g,细辛15g,白芥子10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上药共为细末,陈醋调膏,摊于棉布上,敷于患处,一般3~6小时去药,若贴后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防止药物灼伤皮肤,10天1次,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用。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功能障碍已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经X线拍片,病变部位痊愈;②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功能障碍部分恢复,经X线拍片,病灶稳定有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功能障碍无恢复,X线拍片,病灶无好转。

结 果

21例中,临床痊愈18例,显效3例,其中治疗3个疗程临床痊愈7例,4个疗程临床痊愈8例,6个疗程临床痊愈3例,为巩固疗效,常规服用抗痨药物1年,经2年随访,临床痊愈18例,未再复发。

例1:患者,男,36岁,以“右膝关节肿痛、功能受限2年余”为主诉就诊,查:患者面色苍白,体质消瘦,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饮食、精神差,曾服用抗痨药物,未见明显好转,X线拍片诊断为右膝关节结核,给予抗痨肿消散加药物贴敷治疗应用1个疗程后,精神、食欲好转,右膝关节肿胀略有消退,疼痛已基本缓解,2个疗程后,膝关节肿胀消退大半,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右膝关节肿胀完全消退,功能受限已基本恢复,X线拍片,病灶完全正常,经2年随访,未再复发。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文献标码:b

文章编号:1008-987x(2000)01-0039-01

骨痨为临床较难治愈的疾病。笔者治疗“痨证”,一改传统的以补虚为主,而立“抗痨解毒”为治疗大法。运用以蜈蚣等15味中药组成的经验方痨克定治疗骨痨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5岁;类型:骨结核48例,骨结核合并肺结核12例,单纯滑膜结核8例;部位: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13例,髂骨翼结核6例,肱骨上端结核3例,肱骨下端结核3例,股骨上段结核3例,股骨下段结核3例,胫骨上端结核3例,胫骨下端结核5例,跖骨结核3例,髋关节结核5例,肘关节结核3例,髋关节滑膜结核5例,膝关节滑膜结核3例。

x线检查:早期患处骨质脱钙、疏松,骨小梁紊乱、关节则见间隙变窄、影像模糊,周围软组织肿胀;极期骨质广泛脱钙,骨质破坏缺损,有空洞形成及死骨发生,关节则见腔隙极狭窄或消失,周围软组织阴影增宽。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超过20mm/h;白细胞增加,早期可高达100×109/l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

痨克定组成:蜈蚣3条,夏枯草30g,白僵蚕、山慈菇、百部、百合、浙贝母、地骨皮、麦门冬、天门冬、补骨脂、玄参、知母、玉竹、黄精各10g。早期:内服汤剂,中后期用丸剂。早期可加大抗痨解毒药物剂量,中期原方不变,后期减小抗痨药物剂量,加大益气养阴药剂量,或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同时,加强饮食营养。

2.2 外治

(1)外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控制局部病情发展;(2)药敷:早期(即未形成寒性脓肿时),将痨克定制成散剂,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早期隔日一换,中期三日一换,恢复期停用;(3)局部注药:寒性脓肿形成后,用大针头抽出脓液,注射0.75克链霉素,隔日一次。如形成窦道则应手术切排。

3 疗效及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客观指标正常者55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日趋好转,但病情不稳定,不能停药者8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无好转者5例。

服药时间长者达一年半,最短者五个" 月。

4 典型病例

朱某,男,8岁,1986年5月6日诊。主诉:左膝关节肿痛,伴低热40余天。曾以雷米封、链霉素治疗月余,肿痛不消,且又出现恶心欲呕。肝功能示:gpt升高。我院门诊以左膝关节结核收入院。诊见:左膝关节明显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阳性,有浮髌感,左膝温度略高右膝。口渴喜饮、纳差、双颧发红、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查体:t:37.8℃,p:88次/分,r:29次/分。bp:12/8 kpa,膝关节穿刺抽出黄色液体。x线示:膝关节腔狭窄、骨小梁模糊、骨质轻度破坏、关节软组织阴影增宽。血沉:115mm/h。证属骨痨。内服:克痨定原方汤剂一月。外用:克痨定散剂调蜂蜜敷于患处,隔日一换,加膝关节皮肤牵引以制动。经治1月,疼痛缓解,肿胀渐消,改内服汤剂为丸剂,外敷改三日一换。继治1月,症状消除,能下地行走。x线示:关节腔间隙正常,骨小梁排列清晰,骨质明显修复,血沉:30mm/h。继以补虚壮骨为主,辅以解毒抗痨。原方去僵蚕、山慈菇,加枸杞15g,鹿角胶10g,以增强补肾壮骨功能。外敷药停用,复治1月,临床症状消除,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精神、饮食复旧。x线示:关节骨质已完全修复。血沉:10mm/小时。遂停药。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痨证之病因,内为气血虚弱,外为劳累过度、痨虫乘虚侵入。现代医学认为是结核杆菌所致。西医以抗痨为法治之,副作用较多。祖国医学则以解毒抗痨、益气养阴为法,且偏重补虚为主。

痨克定以攻为主,以补为辅,然补中不忘攻杀之机。现代之药理学分析,主攻药大都具有抗结核杆菌之功效。而补药通过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具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文献标码:b

文章编号:1008-987x(2000)01-0039-01

骨痨为临床较难治愈的疾病。笔者治疗“痨证”,一改传统的以补虚为主,而立“抗痨解毒”为治疗大法。运用以蜈蚣等15味中药组成的经验方痨克定治疗骨痨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5岁;类型:骨结核48例,骨结核合并肺结核12例,单纯滑膜结核8例;部位: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13例,髂骨翼结核6例,肱骨上端结核3例,肱骨下端结核3例,股骨上段结核3例,股骨下段结核3例,胫骨上端结核3例,胫骨下端结核5例,跖骨结核3例,髋关节结核5例,肘关节结核3例,髋关节滑膜结核5例,膝关节滑膜结核3例。

x线检查:早期患处骨质脱钙、疏松,骨小梁紊乱、关节则见间隙变窄、影像模糊,周围软组织肿胀;极期骨质广泛脱钙,骨质破坏缺损,有空洞形成及死骨发生,关节则见腔隙极狭窄或消失,周围软组织阴影增宽。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超过20mm/h;白细胞增加,早期可高达100×109/l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

痨克定组成:蜈蚣3条,夏枯草30g,白僵蚕、山慈菇、百部、百合、浙贝母、地骨皮、麦门冬、天门冬、补骨脂、玄参、知母、玉竹、黄精各10g。早期:内服汤剂,中后期用丸剂。早期可加大抗痨解毒药物剂量,中期原方不变,后期减小抗痨药物剂量,加大益气养阴药剂量,或以本方为基础,随症加减。同时,加强饮食营养。

2.2 外治

(1)外固定:防止病理性骨折,控制局部病情发展;(2)药敷:早期(即未形成寒性脓肿时),将痨克定制成散剂,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早期隔日一换,中期三日一换,恢复期停用;(3)局部注药:寒性脓肿形成后,用大针头抽出脓液,注射0.75克链霉素,隔日一次。如形成窦道则应手术切排。

3 疗效及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客观指标正常者55例;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日趋好转,但病情不稳定,不能停药者8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各项检查指标无好转者5例。

服药时间长者达一年半,最短者五个" 月。

4 典型病例

朱某,男,8岁,1986年5月6日诊。主诉:左膝关节肿痛,伴低热40余天。曾以雷米封、链霉素治疗月余,肿痛不消,且又出现恶心欲呕。肝功能示:gpt升高。我院门诊以左膝关节结核收入院。诊见:左膝关节明显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压痛阳性,有浮髌感,左膝温度略高右膝。口渴喜饮、纳差、双颧发红、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查体:t:37.8℃,p:88次/分,r:29次/分。bp:12/8 kpa,膝关节穿刺抽出黄色液体。x线示:膝关节腔狭窄、骨小梁模糊、骨质轻度破坏、关节软组织阴影增宽。血沉:115mm/h。证属骨痨。内服:克痨定原方汤剂一月。外用:克痨定散剂调蜂蜜敷于患处,隔日一换,加膝关节皮肤牵引以制动。经治1月,疼痛缓解,肿胀渐消,改内服汤剂为丸剂,外敷改三日一换。继治1月,症状消除,能下地行走。x线示:关节腔间隙正常,骨小梁排列清晰,骨质明显修复,血沉:30mm/h。继以补虚壮骨为主,辅以解毒抗痨。原方去僵蚕、山慈菇,加枸杞15g,鹿角胶10g,以增强补肾壮骨功能。外敷药停用,复治1月,临床症状消除,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精神、饮食复旧。x线示:关节骨质已完全修复。血沉:10mm/小时。遂停药。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痨证之病因,内为气血虚弱,外为劳累过度、痨虫乘虚侵入。现代医学认为是结核杆菌所致。西医以抗痨为法治之,副作用较多。祖国医学则以解毒抗痨、益气养阴为法,且偏重补虚为主。

痨克定以攻为主,以补为辅,然补中不忘攻杀之机。现代之药理学分析,主攻药大都具有抗结核杆菌之功效。而补药通过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具有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结核非手术治疗

资料与方法

~9年收治膝关节滑膜结核患者1例男1例女8例年龄8~65岁。病程5~年。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患者9例右侧1例。关节腔积液18例。功能明显障碍者例其中关节畸形1例。肌肉萎缩例。线检查显示滑膜明显肥厚19例骨质病变5例。

治疗方法:均采用全身和局部抗结核用药为主的非手术疗法。①全身化疗: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药物为主派斯、卷曲等其他药物为辅助用药。用法分为个阶段全程为9~1个月。强化阶段用~种药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联合用药为~个月后改用种药异烟肼+利福平用药~个月继以单用异烟肼~个月口服一律顿服。本组坚持用药6~9个月者19例9~1个月者例。②局部用药:在无菌操作下采用髌上囊穿刺法抽净关节腔液体注入异烟肼mg+利多卡因~ml+强地松龙5mg的混合液。每周注入1~次个月为1个疗程。本组有关节挛缩畸形的、局部肿胀的分别采用局部制动、皮牵引、用长腿石膏托固定者例时间为~6周。

结果

均经1~年随访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症状消失18例(86);有明显好转但有关节功能轻度障碍例(95)。1例()因关节瘘道骨损严重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讨论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同时间腰椎正骨; 电针治疗; 中药热雾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13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是一种由患者腰椎间盘髓核及软骨板等组织纤维出现破裂并脱出以及脊骨神经受压而导致患者疼痛或下肢麻木的临床症状,具有多发性和常见性,易使患者出现腰疼、四肢麻木等并发症,可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疼痛症状。分期治疗LIDP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表象与影像学检查等病理机制来使患者康复效果更为理想,其中采用腰椎正骨治疗法、传统中医针灸、推拿等手法可起到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康复治疗效率、并发症减少、风险低、疗效稳定的作用[1]。然而,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会受到疾病不同时期的影响,本研究将正骨法治疗LIDP时期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恢复期,以探讨与分析治疗LIDP的最佳时期与最佳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LIDP患者,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与LIDP相关诊断标准,80例LIDP患者在接受不同时期腰椎正骨治疗时未与其他治疗方法混用[2]。排除标准:合并马尾神经损伤、肌力低于3级及严重椎管狭窄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血液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异常者;合并骨结核、骨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者。腰椎正骨治疗期间不同时期的划分是根据缪鸿石[3]提出的LIDP评定标准而进行的,急性期评分≤40分;亚急性期41~75分;恢复期≥76分。其中急性期正骨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3~67岁,平均(45.78±3.51)岁;亚急性期正骨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5~69岁,平均(44.14±4.01)岁;恢复期正骨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4~68岁,平均(44.94±3.56)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3~68岁,平均(45.14±4.01)岁。四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辨证电针治疗与中药热雾治疗 急性期正骨组、亚急性期正骨组与恢复期正骨组LIDP患者在接受正骨治疗的基础上同施以常规静脉滴注甘露醇、辨证电针及辨证中药热雾治疗,其中电针治疗需取患者穴位夹脊穴、大肠俞、关元俞、太溪、阳陵泉,血瘀证加双三阴交和双血海,使治疗电针仪主穴接线,每日一次进行疗程式治疗。中药热雾治疗所需中药材有全蝎、当归、冰片、麝香、独活、血竭、巴戟天、马钱子、红花、苏木、五加皮、地龙等,将处方研磨为粉末并用酒醋浸泡备用,将中药雾化治疗仪盖在浸泡过配制溶液的无纺布上进行热雾治疗[4]。

1.2.2 正骨治疗方法 使患者稳坐正骨椅中,术者在患者背后用右手拇指揉捻腰椎偏右棘突(以腰椎棘突右偏为例)后顶住不动,术者左手掌从患者背后斜插胸前后抓住患者右肩膀,使患者缓慢做左转腰动作,幅度易逐渐加大,术者左手闪动力按压的同时右手左上方捻推棘突,皆可复位。对腰椎间盘横突无偏斜者可使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使用卧位牵拉法,术者双手拇指按在患者棘突处,助手分别将患者脚踝同侧、对侧各闪动力牵拉数次即可正骨复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无腰腿疼症状,正常生活;显效:腰腿痛缓解,肢体活动轻松;无效:疼痛无减轻表现。总有效=痊愈+显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配合Epidata双向核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治疗前后LIDP评分

亚急性期正骨组患者治疗后LID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正骨组与恢复期正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四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亚急性期正骨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性期正骨组和恢复期正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腰椎正骨常规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椎骨错位缓解韧带张力疼痛感,而不同时间腰椎正骨治疗可有效减少因正骨手法不当导致的神经根恶化、水肿等并发症。在LIDP急性期进行电针治疗可消肿止痛,缓解髓核突出刺激神经根疼痛;热雾治疗可起到活血化瘀、祛寒疏经脉、缓解髓核末梢神经、利于肌腱修复的作用,而此时的神经根水肿有碍于小关节复位。患者的神经根水肿、粘连、无菌性炎症反应功能障碍症状在LIDP亚急性期明显减轻,因而恢复腰椎生理曲线治疗配合电针及中药雾化治疗有利于髓核、椎体正确复位,保持脊柱内外平衡与神经根压力正常。LIDP除髓核突出或脱出、纤维环破裂外,椎体移位尤应重视,它是LIDP发生、发展及转归的重要因素。建立代偿曲线或恢复腰椎生理曲线是治疗LIDP取得良好疗效并减少复发的关键[5-6]。因此,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笔者采用卧位牵拉法或坐位旋转复位法进行正骨治疗,通过调整病变椎体关节突关节的微小错位,改善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椎间韧带的张力,恢复脊柱内外平衡,解除椎间盘内部异常压力对神经根的压迫。综上所述,辨证电针和中药雾化治疗效果明确,且中医正骨治疗LIDP的最佳时机是亚急性期。

参考文献

[1]李剑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145-146.

[2]梁培东,张惠杰.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24-125.

[3]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213.

[4]吴浩源.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9-30.

[5]辛彦生,陈文学.儿童难复性肱骨髁上骨折牵引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5):142-143.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与关节结核;护理

骨与关节结核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特异性感染,是肺或其他部位结核的继发性病变,占结核病的5%~10%,30岁以下患者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好发于脊柱,约占50%,其次是膝关节,髋关节,肩,肘及腕关节较少发生[1]。由于骨关节结核病程长,病变常累及骨骺与关节容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脊柱畸形,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并且全面精心的护理规范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疾病的恢复非常重要。

1 资料与发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骨结核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23~47岁,平均35.1岁,其中脊柱结核患者18例,髋关节结核4例,膝关节结核4例,其余关节结核5例,全部病例都为确诊病例,高中以上文化10例,初中文化12例,小学7例,文盲2例,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后采用联合用药,辅以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功能锻炼等。

1.2 健康教育的方法

1.2.1 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心状况,既往史,生活史及其他疾病史,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及家属对结核病的认识、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估,通过交谈获取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

1.2.2 教育的方法形式 组织患者在一起听护士讲解骨与关节结核的相关知识,提供专科资料,医学书籍,举出实际病例,请已恢复出院的患者到院给在院患者做宣教,责任护士每周与患者交流,解决患者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利用治疗间隙指导患者用药原则及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1.3 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 心理健康教育 因骨结核病的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容易复发,常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2]。鼓励患者述说自己的感觉,教会患者放松的技巧,还应观察患者的言谈,举止以此了解患者的生活需要,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2 强调休息和营养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骨关节结核的患者有体质弱、易疲倦、少气无力等特点,将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的环境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降低代谢,使体重增加,以恢复体力。还应向患者介绍充足的能量供给是补充机体消耗,促进康复的必要条件,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及钙量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白质、禽、奶、肉、大豆、新鲜蔬菜及水果等帮助组织修复及钙化,指导患者多饮水,禁食粗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1.3.3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的原则,因为机体内的结核杆菌对抗结核杆菌药敏感性不一致,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杀菌的能力,疗效好,还由于结核杆菌生长缓慢,抗结核药物在细菌繁殖期才有作用,必须坚持长期用药,结合病情告知患者症状和体征在用药后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不是痊愈的标志,不规律的用药可引起结核杆菌耐药,病灶复活,从而导致复活或复发[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治愈的标准,避免过早中断治疗,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因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不可逆的听神经损害、视力障碍等,故用药期间每月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听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1.3.4 功能锻炼的健康教育 骨关节结核病变较轻,未做手术者应尽量减少活动,以免病灶破坏加重。患者行手术后鼓励患者主动练习扩胸,深呼吸和上肢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和上肢的肌力,促进代谢。按摩下肢各关节以防关节粘连、强直,指导患者做骨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以及病变以外关节的全方位运动,预防关节肌肉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硬的发生。起床后练习走路应扶拐防止摔倒、扭伤脊髓引起截瘫或单瘫。四肢关节结核的患者应根据术中破坏的情况尽早行功能锻炼,以免引起关节强直。

1.3.5 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 出院前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渡劳累适当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1~2年,并定期到医院检查,若有不良反应应及时来院就诊,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力量由弱到强,为康复后下地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定期复诊,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4 结果 对31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患者及家属均表示满意,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的有30例占96.7%,基本了解的1例占3.3%。患者在院期间无压疮关节,僵硬、强直、粘连、肢体废用综合征及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

1.5 讨论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骨科常见的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因其具有致残率高、病程较长的特点,不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家庭、单位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甚至放弃治疗。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生理、心理,着重强调休息与营养在疾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告知患者只要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结核病完全可以治愈,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术前、术后功能锻炼计划及措施并认真落实等方面进行的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更好地配合住院治疗与术后功能锻炼,一方面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4]。随着新形势下护理模式的转变,在骨与关节结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患者起到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罗凯燕,喻姣花.骨科护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2.

[2] 田爱丽.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3).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2篇

骨关节结核是肺外结核好发部位,而脊柱结核则占骨关节结核之首。成年病变易发生在椎体上下缘,以溶骨破坏为主,引起椎间隙变窄。当病变椎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可导致病理性压缩骨折,严重者甚至可致高位截瘫。在正规化疗基础上积极进行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矫正畸形,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卧床时间,促进结核治愈或静止,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内固定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1]。近年来,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法发展迅速,从原先单纯的病灶清除到重建脊柱稳定性,逐步出现进行植骨融合加内固定的治疗,有效地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应用内固定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局部结核病灶控制和骨性融合,达到结核病灶的静止与修复,以较好地矫正和维持已经矫正的畸形,使脊柱恢复正常序列,有效解除和维持已解除的病变对脊髓的压迫。采用内固定技术时,应根据病人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入路及内固定方法。应该明确化疗仍然是整个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外科治疗是一种辅助手段,进行一套合理而完整的抗结核化疗才是治疗脊柱结核最根本的手段。

1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进展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时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早期采用的是分期手术方法,即Ⅰ期先行病灶清除,待病灶区充分愈合后再行Ⅱ期植骨融合。这是临床传统的术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如下一些缺点:a)进行传统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由于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必须长时间卧床休息,这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而且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b)由于要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为此,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的同时增加脊柱内固定受到重视,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术式也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加内固定,其中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得到充分的认识[2]。近几年,许多学者[3~5]陆续报道了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Ⅰ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取得满意疗效。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内固定手术可以加强脊柱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预防或矫正畸形[6]。采用器械内固定术式的优点:a)患者术后3~4周即可下地活动,2~3个月即可生活自理,总疗程3~5个月,患者在短期内可恢复社交和工作能力。b)内固定较传统制动方法固定可靠,有利于植骨融合,能较好地矫正和维持已经矫正的畸形,使脊柱恢复正常序列,有效解除和维持已经解除的病变对脊髓的压迫。目前,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已被多数学者接受和采用。

2 脊柱结核内固定应用的指征及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时机选择

脊柱结核应用内固定早期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或预防脊柱畸形应在充分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彻底地病灶清除及合理的植骨融合下进行。一般内固定的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脊柱结核抗结核药治疗有效者;b)椎体破坏与塌陷严重,必须以植骨来修复缺损和恢复椎体高度,但单纯植骨不稳定者;c)病变治愈型截瘫者;d)多椎体结核病灶清除,脊柱不稳定者;e)三柱均破坏的多椎体结核患者;f)角度较大或有进展趋势的成角畸形需行矫正者[7]。文献中[8]已有广泛报告,当使用器械固定时脊柱融合率大幅度提高,脊柱节段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融合率和质量。传统的观念认为,脊柱结核前路Ⅰ期内固定可能会产生异物反应,结核杆菌容易依附在金属表面造成植骨溶解或形成顽固性结核病灶[9]。但是Oga等[10]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对金属的黏附力远低于其他化脓性细菌,在结核病灶部位植入金属内植物,结核杆菌在内植物上黏附的数量相对较少,不影响药物对结核杆菌的杀灭。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改善,我们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方法,防止了单纯性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植骨块对脊柱支撑力量不够而发生塌陷和吸收,矫正或阻止了后凸畸形的发展,克服患者卧床时间长的弊端,同时保证了病灶脊柱局部稳定性,有利于植骨融合,可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并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加重,缩短了术后结核治疗的疗程。无论结核的渗出期、增殖期或坏死期,内固定的应用都是安全有效的[2]。

目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清除无血运、坏死或不可逆病变组织,提高组织修复能力,解除脊髓压迫,矫正后凸畸形或阻止后凸畸形的进一步发展,重建脊柱的稳定性[11]。因此脊柱结核是否需要手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参考以下几方面的情况:a)结核骨性破坏的节段;b)是否出现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不稳;c)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d)细菌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或宿主的免疫状态;e)手术技巧、器械与条件。多数学者认为一旦出现截瘫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12]。而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在结核杆菌感染的早期,病灶周围严重充血水肿,大量渗出,结核杆菌增殖活跃,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疼痛等结核中毒症状,手术易造成大量出血或病灶的扩散,影响移植骨或钛笼的融合,易形成死骨或造成感染进一步加重。术前经营养支持和四联法(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化疗2~3周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37.5℃以下,血红蛋白100 g/L以上,ESR 60 mm/h以下时可进行手术。合并完全截瘫或脓肿即将破溃时应尽早手术,也可先行脓肿闭式引流以减轻结核中毒症状,避免脓肿破溃造成混合感染,至病变稳定后再手术[13]。

3 脊柱结核内固定前路和后路的选择

脊柱结核传统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清除病变椎管内脓液、干酪样坏死物、死骨,保障抗痨药物的渗透,促进病灶愈合,解除脊髓压迫。不足之处在于清理后椎间残留空间,造成脊柱不稳,后凸畸形加重。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逐渐出现了一些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方法。内固定应首选前路内固定,其优点是在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与植骨的同时,可一期完成脊柱前方内固定术,加压内固定有利于植骨的稳定和融合。而后路则需要前后两个切口来完成清除病灶和内固定,其显著不足是需要前后路二次手术才能完成的,从而加大了创伤。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彻底,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了骨融合率,可纠正及预防脊柱后凸畸形[14]。随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临床,当前路内固定有困难时,可行2个切口,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15]。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如下优点:a)增加脊柱的稳定性,部分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结合前路病灶清除,加强植骨融合,获得即刻稳定性,防止瘫痪发生有积极作用;b)如先行后路固定,手术中可无需搬动体位,防止加重瘫痪及植骨块滑脱;c)术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床,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16]。当然,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时候,有效可靠的脊柱内固定是保证胸腰椎结核治疗的重要手段[17]。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矫正后凸畸形[18]。无论手术方式是前路还是后路,植骨一直是手术的关键。在骨融合前,植骨可给不稳定的脊柱以临时支撑,而必要的内固定就为矫正畸形和植骨融合创造了前提。在植骨融合后,所植骨块对脊柱的永久固定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取得坚强的融合,任何一种内固定器都无法长久维持,均可导致内固定的失败[19]。总之,脊柱内固定和良好的植骨融合能较好地矫正和维持已经矫正的畸形,使脊柱恢复正常序列,有效解除病变对脊髓的压迫。

脊柱结核的治疗进展迅速,特别是手术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从简单的脓腔和病灶清除到强调重建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逐步出现单纯前路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后路内固定、椎间植骨前路内固定等术式,明显缩短了疗程,降低了畸形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促进了结核病变的愈合。其中,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新发展,主要是充分发挥内固定即刻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局部结核控制和骨性融合,使得结核病灶静止并修复。但是,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只是辅助治疗方法,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根本。目前内固定技术在脊柱外科治疗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疗效,根据不同类型脊柱结核病例,选择合理的手术内固定方式,才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等.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7478.〖1〗

[2]Jin D,Qu D,Chen J,et al.Onestage anterior,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instrumentation in primary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J].Eur Spine J,2004,13(2):114121.〖1〗

[3]Yilmaz C,Selek HY,Gurkan I,et al.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J].J Bone Joint Surg(Am),1999,81(9):12611267.〖1〗

[4]金大地,陈建庭,张浩,等.一期前路椎体间植骨并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2):900902.〖1〗

[5]阮狄克,沈根标.病灶彻底切除椎间盘融合治疗脊柱结核[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1):2830.〖1〗

[6]匡正达,张新宇,庞晓东,等.内固定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4):368369.〖1〗

[7]林羽.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5887.〖1〗

[8]Klockner C,Valencia R.Sagittal alignment after anterior debridement and fusion with or without additional posterior in stume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yogenic and tuberculous spondylodiscitis[J].Spine,2003,28(10):10361042.〖1〗

[9]Chen WJ,Wu CC,Jung CH,et al.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surgeri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spondyliti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398):5059.〖1〗

[10]Qga M,Arizono T,Takasita M,et al.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instrumentation as a foreign body in spinal tuberculosis.clinical and biologic study[J].Spine,1993,18(13):18901894.〖1〗

[11]李承球.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1999,20(3):161163.〖1〗

[12]王文俊,陈小雷,金永.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J].颈腰痛杂志,2007,28(1):4647.〖1〗

[13]马远征,胡明,才晓军,等.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6873.〖1〗

[14]冯大雄,王清,侯宗亮,等.前路Ⅰ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附37例报告)[J].实用骨科杂志,2003,9(5):410411.〖1〗

[15]林羽.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6,3:195198.〖1〗

[16]陈春,李江龙,江深河.椎弓根内固定并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J].中国医学杂志,2006,4(8):421422.〖1〗

[17]卢长巍.前后路内固定在胸腰结核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3):251253.〖1〗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3篇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在评价超短波治疗对兔膝关节损伤模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 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超短波组,每组各8只。空白组不造模不治疗,模型组造模成功后不治疗,超短波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予以超短波治疗,连续治疗28 d。分别于造模前1 d和治疗28 d后测定大白兔的右膝关节活动范围;治疗28 d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 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核磁共振成像评定各组兔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前,3组大白兔右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膝关节活动度为(67.09±10.88)°、(98.02±11.38)°,均低于空白组[(143.29±17.02)°],超短波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血清SOD含量为(78.98±8.29) NU/mL、(94.92±9.11) NU/mL,低于空白组[(111.32±10.38) NU/mL],MDA含量为(6.76±0.33) nmol/mL、(4.44±0.22) nmol/mL,高于空白组[(3.87±0.18) nmol/mL],超短波组大白兔血清SOD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20±0.33)%、(4.10±0.72)%,高于空白组的(0.98±0.14)%,超短波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分别为(702.58±23.77) ms、(567.09±31.72) ms;(0.65±0.09)%、(0.45±0.08)%,高于空白组[(443.59±33.29) ms;(0.32±0.08)%],而超短波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短波治疗在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的应用能改善核磁共振成像指标,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提高SOD含量与降低MDA含量,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新西兰大白兔;核磁共振;超短波;膝关节损伤;细胞凋亡;

Values of MRI in evaluating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of rabbit knee joint injury

model by ultrashort wave treatment

LI Hai-jun HU You-zhen FENG Shi-b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Wuhan Hankou Hospital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Wuhan Hankou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s of MRI in the evaluation of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in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of rabbit knee injury models. Methods Pure-bred male New Zealand white 24 rabbit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blank group,model group and ultrashort wave group accorded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8 rabbits in each group. The blank group were not modeled and treated,the model group were treated after successful modeling,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ere received ultrashort wave treatment on the 2 nd day after the successful modeling,and continued treatment for 28 days.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right knee joint of the white rabbits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1 day of modeling and 28 days after treatment; After 28 days of treatment,the xanthine oxidase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ontent,and the thiobarbital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serum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TUNEL method to detect chondrocyte apoptosis index; MRI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of the rabbits' knee joints in each group. Results Before the experi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right knee joint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of white rabbits( P > 0. 05); after 28 days of treatment,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joint betwee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67. 09 ± 10. 88) °,( 98. 02)± 11. 38)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group [( 143. 29 ± 17. 02) °],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in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ode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After 28 days of treatment,the serum SOD levels of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ere( 78. 98 ± 8. 29) NU/mL and( 94. 92 ± 9. 11) NU/mL,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group [( 111. 32 ± 10. 38) NU/mL],MDA content were( 6. 76 ± 0. 33) nmol/mL and( 4. 44 ± 0. 22) nmol/mL,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group [( 3. 87 ± 0. 18) nmol/mL]. The serum SOD content in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and the MDA content was significant lower than in the mode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 05). After 28 days of treatment,the apoptotic index of chondrocytes in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ere( 8. 20 ± 0. 33) %and( 4. 10 ± 0. 72) %,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group( 0. 98 ± 0. 14) %. the apoptotic index of chondrocytes in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mode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The knee joint T1 relaxation time and 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e of the model group and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were( 702. 58 ± 23. 77) ms,( 567. 09 ± 31. 72)ms;( 0. 65 ± 0. 09) %,( 0. 45 ± 0. 08) %,respectively,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blank group [( 443. 59 ± 33. 29) ms;( 0. 32 ±0. 08) % ],while the ultrashort wave group knee joint T1 relaxation time and magnetization transfer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mode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in the rabbit knee joint injury model can improve the MRI index,reduce the chondrocyte apoptosis index,increase the SOD content and reduce the MDA content,thereby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joint function.

Keyword: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MRI; Ultrashort wave; Knee joint injury; Apoptosis;

膝关节损伤为一种以骨质和滑膜病变为特征,软骨细胞坏死和软骨基质破坏所致的临床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等症状[1]。该病多为退行性疾病,为中老年人易发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社会的老龄化,膝关节损伤的发生人数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治疗膝关节损伤的方法比较多,包括中西药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生物学治疗等[2]。其中超短波作为一种物理电磁场治疗方法,为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作用于人体后可导致机体内离子和分子的移动,从而发挥生物学治疗作用[3]。现代研究表明,超短波可通过空化、热力与机械作用,加强细胞膜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导致人体局部组织血流加速,提高组织再生修复能力[4]。核磁共振是目前能够无创对关节软骨进行评价的重要技术,特别是脂肪抑制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fat-saturated three-dimensional fast imaging with steady state procession,FS-3D-FISP)序列评价软骨病变具有分辨率高、成像特异等特征[5,6]。本文具体探讨了核磁共振在评价超短波治疗对兔膝关节损伤模型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价值,希望明确超短波治疗的效果与机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24只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购自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证号:SYXK(鄂) 2018-0073,普通级,3月龄,体重(1.8±0.2) kg,饲养于武汉市汉口医院动物实验室,各兔分笼喂养,及时去除粪便和食物残渣,进食及饮水,实验过程中均按照实验动物伦理相关标准及规范进行操作。

1.2 试剂与仪器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检测自南京医用仪器厂(波长7.3 m,频率50 MHz),核磁共振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3.0TTrioTim超导磁共振。

1.3 动物分组与处理

24只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与超短波组,每组各8只。选取其中16只采用右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法制作兔膝关节损伤模型,将兔用3%戊巴比妥(1.5 m 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仰卧后进行固定,右后肢膝关节处剪毛消毒,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射4%木瓜蛋白酶0.2 m L,1次/d,连续应用3 d。剩余8只为空白组,注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

每组随机选取2只兔,颈椎脱臼法处死,打开膝关节,选择膝关节出现关节积液和滑膜肿胀的兔用于后续实验。

实验共分3组,其中,空白组:正常兔,笼内自由活动,不予治疗。模型组:膝关节损伤模型兔,笼内自由活动,不予治疗。超短波组:膝关节损伤模型兔,造模成功后第2天予以超短波治疗,用2个直径为9 cm的超短波治疗仪的圆电极(间隙2~3 cm)于右膝关节位置,10min/次,连续治疗28 d,每组8只。

1.4 观察指标

(1)分别于造模前1 d和治疗28 d后测定大白兔的右膝关节活动范围。(2)治疗28 d后将各组兔麻醉后实施安乐死,然后心脏穿刺取血,肝素抗凝,离心分离出血清,-20℃保存,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3)切开大白兔的双侧后膝关节囊,显露关节软骨,取右后肢内侧股骨髁关节面软骨,制作病理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指数。(4)核磁共振成像评定各组兔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15通道膝关节表面线圈,扫描flash-T1WI序列参数:层厚1.08 mm,间隔0.3 mm,TR/TE/FA=669 ms/11 ms/600,矩阵512×512。用后处理软件测定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运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活动度

造模前1 d,3组大白兔右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膝关节活动度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69、6.254,P<0.05),而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P<0.05)。见表1。

表1 3组大白兔实验前后右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2.2 SOD与MDA含量

治疗28 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6、3.359;t=21.745、5.672,P<0.05),而与模型组对比,超短波组大白兔血清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60、16.545,P<0.05)。见表2。

表2 3组大白兔治疗28 d后血清SOD与MDA含量比较

2.3 软骨细胞凋亡指数

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20±0.33)%、(4.10±0.72)%,高于空白组的(0.98±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68、12.031,P<0.001),超短波组大白兔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641,P<0.001)。

2.4 核磁共振参数

治疗28 d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与超短波组大白兔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09、7.597;7.751、3.250,P<0.001),超短波组以上两个指标则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68、4.698,P<0.001)。见表3。

表3 3组大白兔治疗28 d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参数比较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的基本病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关节损伤,多伴随有关节软骨破坏、滑膜炎、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及骨赘形成、滑膜细胞增生等,常伴有继发性滑膜炎[7]。兔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人类一致,为此多用于膝关节损伤模型的建立。木瓜蛋白酶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可引起迅速进展的骨关节炎,具有造模时间短、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全面地反映骨性关节炎软骨的病变情况[8]。

超短波是一种机械波,作用于人体后可产生旋转电流、热效应等,其中热效应在患部表层和深层分布均匀,可增加伤口的成纤维细胞、白细胞、组织细胞数量,减轻炎症反应进程,可促进水肿消退、纤维蛋白聚集和胶原沉淀,加速血肿吸收与刺激骨生成,有利于提高大白兔的膝关节活动度[9]。并且超短波可作用于机体深层组织,有利于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供给,进一步改善其血液循环,降低关节周围及韧带的张力,以促进渗出物的吸收[10]。并且其还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并加快血流速度,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11]。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28d后,与模型组对比,超短波组大白兔血清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合上述内容可知,超短波可能通过改善膝骨关节损伤兔血清的氧化应激水平而降低损伤程度,并促进其骨关节功能的恢复。

细胞凋亡即程序性细胞死亡,多种内外在因素可导致关节软骨细胞的凋亡,后者也参与了膝关节损伤的发病[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8 d后,模型组与超短波组的软骨细胞凋亡指数高于空白组,超短波组低于模型组。从机制上分析,超短波可改变软骨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学特性,有利于维持关节软骨的网状支架,使软骨能够承受过多的张力和剪切力[13],结合本研究结果可推测,超短波治疗对膝关节损伤的病理进展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探测软骨形态学变化之前软骨内的生化改变,也为观察软骨退变后的修复再生过程提供了可能[14]。本研究显示,治疗28 d后,超短波组膝关节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低于模型组。从机制上分析,兔膝关节损伤可使得软骨通透性增加、软骨基质压力增加与自由水分增多,导致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增加。超短波可影响机体自由基的代谢,有利于降低T1弛豫时间与磁化传递率,从而达到保护关节软骨的目的[15]。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设置其他治疗组,且观察时间比较短,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4 结论

总之,超短波治疗在兔膝关节损伤模型的应用中能改善核磁共振成像指标,降低软骨细胞凋亡指数,提高SOD含量与降低MDA含量,从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辛兵,易东升,冯殿鹏。全膝关节置换术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应用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7):1863-1865.

[2]罗高斌,杜刚,杨稀仁。膝关节多韧带损伤诊疗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11):1670-1673.

[3]崔丽萍,黄振俊.超短波疗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2):182-183.

[4]王锋周云.张全兵.超短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创伤后膝关节伸直挛缩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6):1-4.

[5]张晰尧,于静红.羊膝关节软骨退变的磁共振T2-mapping和DTI的相关研究[J].磁共振成像2020 ,95(5):38-43.

[6]Liu C,Liu C,Si L,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ubchondral bone microstructure and articular cartilage in the osteoarthritic knee using 3TMRI[J].J Magn Reson Imaging.2018 ,48(3):669-679 .

[7]Mahillo-Fernandez I,Mues AO,Ye C,et al.Naringin and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pair articular cartilage defects in rabbit knees through the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superfamily signaling pathway[J]. sci Rep.2020,20(5):59.

[8]Wang D,Wang Z,Li M.et al.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partial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to the meniscus degeneration of knee joint inrabbit models[J]J Orthop Res ,2020,15(1):428.

[9]张月兰,张红梅,袁举,等.中药熏蒸联合超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3):216-218.

[10]裴瑶,沈姗怡,刘保红。超短波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公安民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2):126-129.

[11]张艳玲,马晓秀,李春,等.温针灸结合超短波治疗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TNF-a、IL-6水平的影响[J]. 宁夏医学杂志,2018,40(5):403-405.

[12]Tibbo ME,Limberg AK Salib CG,et al.Anti-fibrotic effects of the antihistamine ketotifen in a rabbit model of arthrofibrosis[J] Bone Joint Res,2020,9(6);:302-310.

[13]张爱萍,朱登嵩,杨青春,等.超短波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和血清瘦素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71-4373.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4篇

方法 对1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术,术后预防感染,正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切口一期愈合,血沉术后1~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内植物的松动、断裂。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积极适当功能锻炼,在病灶清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GSS系统内固定技术能够矫正后凸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治愈胸腰椎结核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后路GSS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562-03 中图分类号:R 529.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22

近年来由于耐药菌增加等原因使骨与关节结核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而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约占50%[1],在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约占60%[2],其致残率较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理想效果应达到病灶清除彻底、有效减压和维持脊柱稳定性3项要求[3]。我院地处西南,胸腰椎结核患者较多。我科2004年5月~2009年10月采用一期后路GSS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4年5月~2009年10月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后路GSS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术。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8~50岁,平均32.5岁。病变部位:胸椎3例,胸腰椎9例,腰椎4例。病灶累及2个椎体9例,3个椎体4例,4个椎体3例。伴有腰大肌脓肿11例,髂窝脓肿2例,肾周围脓肿1例,2例有皮肤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14例。脊柱后凸角(Cobb角)7°~40°,平均 25.5°。13 例患者伴有神经功能障碍:按ASIA分级:B级4例,C级8例,D级1例。

2.纳入标准[4] 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严重下腰痛或伴有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表现为受累椎体严重破坏,造成脊柱不稳者。②有死骨、脓液或坏死组织进入椎管压迫神经;一侧或双侧巨大脓肿。③术前联合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及营养支持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37.5℃,血红蛋白>100 g/L,血沉明显下降(50 mm/h以下) 时可进行手术治疗。④对有神经功能受损、脊柱畸形或不稳、病情进展的患者应积极手术,合并完全截瘫或局部脓肿即将破溃时应尽早手术治疗。⑤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急性加重,虽经正规足量抗结核治疗后血沉下降不明显者。⑥脊柱有后凸畸形,且属于可以矫正的弹性后凸畸形者。⑦神经功能受损,减压范围较大,且提供该病手术后变脊柱节段即刻稳定,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者。⑧患者的全身情况允许,且细菌不具有耐药性者。

3.治疗方法

(1)术前准备:除神经损伤症状急性加重者,术前需联合用药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通常用乙胺丁醇0.75 mg qd或异烟肼0.3 mg qd加利福平0.45 mg qd加吡嗪酰胺0.75 mg qd,检查肝肾功、血沉,加强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

(2)手术方法:先在C臂机下定位,标记病椎,根据病椎位置选择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麻或连硬麻醉。首先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注射肾上腺素盐水(肾上腺素0.1 ml+250 ml无菌生理盐水),以病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 切口长度至病椎上下1~3个正常椎体水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层,电刀紧贴棘突两侧切开竖脊肌显露至椎板。于切口上、下部咬平正常椎体上下关节突。上部正常椎体下关节突、下部正常椎体上关节突用开路器开口,探针探查周围为骨质,拧入椎弓根螺钉,安装预弯的联接棒并适当纵向撑开,矫正后突畸形,固定完毕后,缝合伤口。取侧卧位,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采用胸腰后外侧联合切口经胸膜腹膜外入路,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倒“八”字切口腹膜外入路。充分暴露病椎及其上、下正常椎体,结扎节段血管。切开脓肿,彻底清除脓液、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死骨及坏死的椎间盘,送病理检查,并取脓液做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用骨刀凿除及刮匙刮除病变椎体,并上下清除病椎至见有出血的正常骨质,对存在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行椎管前方减压,解除脊髓压迫。对于合并存在的大的寒性脓肿壁,用干纱布反复擦拭,去除脓苔、部分坏死组织。病灶彻底清除后,根据椎体间骨缺损体积大小,胸椎病变者常用切下的肋骨条截成骨段,胸腰段常用肋骨和/或自体髂骨,腰椎常规取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行椎间植骨融合,然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病灶局部置入链霉素1.0 g,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3)术后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予3天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在术后一周内,常规检查患者引流情况、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果没有持续性出血,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或引流量

4.治愈标准[5,6] 按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即术后1年结核病状无复发,血沉在正常范围,X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恢复正常活动和轻松工作3~6个月。

结果

1.随访情况 随访 6~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无明显疼痛,切口一期愈合,血沉术后1~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无一例局部结核复发或内植物的松动、断裂。

2.后凸畸形改善情况 术后脊柱后凸角矫正至0~20°,平均13.5°,最终随访时畸形矫正角度丢失3°~7°,平均3.0°。术后随访X线可见自体骨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融合,随访期间无一例植骨移位、骨折,未见下陷和倾倒,无假关节形成。无术中、术后明显并发症。4例术前B级患者改善为C级1例,D级3例,8例C级改善为 E 级,1例D级改善为E级。典型图片见图1~6。

讨论

1.脊柱是骨与关节结核最常累及的部位,而脊柱结核又最常见于胸腰椎[7],且该范围的脊柱结核往往产生较严重的后凸畸形[8],其致残率高,对患者、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治疗颇为棘手。通过对1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GSS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同侧髂骨植骨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我们体会如下:①该术式先行后路固定,再行前路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脊柱畸形能够较大范围的矫正。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时,可以避免因改变加重脊髓的损伤,可以避免植骨块的移位及弹出。②目前结核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前路固定内固定物位于病灶内,是潜在的感染源,若结核未控制或再活跃,再次取出内固定物困难。而该术式采用后路内固定,内固定物置于病灶外,减少潜在感染,未行前路内固定,减少手术暴露,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Yilmaze等[9]报道脊柱结核采用前路内固定术后,由于手术暴露增宽及内固定物放置至正常椎体,术后并发症增加50%。③后路GSS系统内固定操作简单,配有万向多轴螺钉,可以获得脊柱坚强的三维固定;不易折断弯曲,抗旋转性强,能够依据胸腰椎的生理弯曲进行预弯,更符合脊柱生理弯曲的需要;后路内固定物可以取出,可以仅仅融合病变椎体节段,使融合节段减少,尽量保留腰椎的功能单位。

2.脊柱稳定性在胸腰椎结核外科治疗中的重要性。脊柱结核手术病灶清除后椎体间残留较大的空间,由于脊柱前中柱结构的破坏和缺失,造成脊柱不稳,后凸畸形加重,甚至造成迟发性神经损伤。只有达到脊柱结核病变部位的稳定,脊柱结核才能静止至最终愈合。因此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目的除了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促进结核愈合,还包括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阻止畸形的发展[10]。文献报道,由于采用了内固定,在病灶清除减压时不需过分考虑脊柱稳定性问题,减压更彻底,脊柱良好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正更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11]。内固定的适应证有[12]:①脊柱结核已造成严重的椎体破坏和塌陷,在病灶切除后必须以植骨来修复骨缺损恢复椎体高度者。②病灶切除后对脊柱稳定性有明显破坏者。③椎体后凸畸形需要矫正者。应用GSS内固定加椎间植骨可以保证彻底减压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且不干扰结核病灶。还可以在术中撑开椎体,解除后突椎体对脊髓的压迫,增大椎体间隙便于病灶清除和椎管减压及维持椎间高度,防止植骨块脱出,促进植骨融合,即使出现前路植骨块的吸收,后路椎板间植骨也能保证椎间的良好融合和稳定性。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积极适当功能锻炼,在病灶清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GSS系统内固定技术能够矫正后凸畸形,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达到治愈胸腰椎结核的目的,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有效、安全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98-898.

[2]张祥英.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3):1025-1027.

[3]吴启秋.浅谈目前脊椎结核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脊柱脊l杂志,2002,12(4):245-246.

[4]肖 睿,李同相,罗武华,等.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后路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J].华西医学,2010,25(2) :285-287.

[5]刘时璋,徐洪海,常彦海,等.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椎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4):314-316.

[6]陈 勇,王东超,陈建华,等.前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脊柱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07,10(2):121-123.

[7]Hodgson AR,Stock FE. Anterior spinal fusions. A 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 on the radical treatment of Potts disease and Potts paraplegia[J].Clin OrthopRelat Res,1994,(300):16-23.

[8]Rajasekaran S,Shanmugasundaram TK.Prediction of the angle of gibbus deformity in tuberculosis of the spine[J].J Bone Joint Surg Am,1987,69:503-509.

[9]Yilmaze C,Selek HY.Anteror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J].J Bone Surg(Am), 1999,81(9):1261-1267

[10]龚遂良,徐荣明,戴嘉平.前路病椎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05-107.

[11]Chen WJ,Chen CH,Shih CH.Surgical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spondylitis[J].Acta Orthop Scand,1995,66(2):137-142.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新术式; 治疗; 脊柱结核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70-01

目前我国结核病人估算有600多万人,其中骨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3%,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75%,脊柱结核造成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容易对脊髓形成压迫,对人体危害较大。由于其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大,治疗颇为棘手。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1]。我院近2年来彩取病灶清除或减压术、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新的术式治疗脊柱结核30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组脊柱结核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0-63岁,平均41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6个月,胸椎18例,腰椎12例,多节段4例,不全瘫7例,其中胸椎结核6例,腰椎结核1例,合并脓肿21例,骨质破坏均严重。

1.2 方法 本组均行4联(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规范化疗,术前用药至少2周。30例均行新的术式,即行病灶清除或减压术、骨水泥、钛网内固定植骨,后路钉棒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一周,下地行走,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本组30例行病灶清除术,不全瘫7例均行减压术,骨洞后方露出脊髓硬膜20例,撑开病椎,尽量矫正病椎后突畸形,用利福平液冲洗,将充满骨水泥的钛网固定于骨洞内,并于骨水泥外侧植骨条,对于合并脓肿者放脓后行脓腔引流,同时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1.3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一周离床下地行走,3例不全瘫人2周后恢复下地行走,胸背及腰背部疼症状均消失。7例不全瘫病例术后均恢复正常,切口甲级愈合29例,乙级愈合1例,切口清创3次均愈合。本组病例无并发症、无复发,术后效果优良。

2 讨论

2.1 本术式的可行性及优点 樊仕才、朱地安报道[2],PMMA注入到病变椎体来增加椎体的抗压强度,主要适应症是骨结核、骨血管瘤、骨髓瘤等。骨水泥有较强的硬度及粘合性,增强了椎体的稳定性。Bai等[3]用PMMA强化骨质疏松椎体后,椎体抗压强度由(527±43)N增至(1063±127)N,PMMA聚合后可以防止脊椎塌陷加重或产生新的塌陷,而且大多数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行骨水泥、钛网内固定,由于骨水泥有较强的人体相溶性,较强的硬度,抗压强度及粘合性。钛网有较强的抗压性。骨水泥、钛网快速在体内骨洞里形成坚强的骨水泥钛网复合体,如同钢筋水泥体,增强了病椎的稳定性。病人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精神及身体负担。术中可将后突畸形的椎体撑开,用骨水泥、钛网固定可尽量减少病椎后突畸形,并维持病椎不再向后突出,并可避免取出钉棒后椎体后突矫正的丢失。骨水泥、钛网占据了术后的骨洞,取代了术后所形成的骨洞血块(血块内含有结核菌,并且术后抗结核药不易到达血块内,此为结核病复发原因之一),减少了脊柱结核的复发。本术式简单易操作,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不必再卧床3个月以上,减轻了病人精神及经济负担。

2.2 风险分析及预防 本术式要预防骨水泥进入后方椎管内,挤压脊髓,骨水泥固化发热,灼伤脊髓。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方可能露出脊髓硬膜,硬膜前放入凝胶海绵,防止骨水泥进入后方椎管内挤压脊髓。对病椎骨洞后方露出脊髓硬膜的病人,待骨水泥达到操纵相,呈面团状时,可用器械阻挡在保护脊髓的前提下植入骨水泥及钛网,可将钛网前方及侧方之空隙用骨水泥充满,不能将骨水泥充填到钛网的后方,可防止骨水泥渗透到椎管内压迫脊髓。骨水泥发热时,用生理盐水不断冲洗骨水泥,可防止骨水泥发热灼伤脊髓。骨水泥强化椎体后早期能有效地稳定脊柱,但其抗张强度仅为正常骨的25%[4],且在持续载荷情况下,随着时间延长,骨水泥的机械力学稳定性逐渐减弱,并可出现疲劳断裂[5]。樊仕才、朱青安报道[2]骨水泥携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rhBMP-2是一种能促进骨质形成的骨生长因子,其通过骨化作用在椎体内促进骨质生成,并植入骨条可促病灶早期形成骨性连接,病椎间早期形成骨桥,使病椎早期达到生物连接,骨性稳定。防止滑水泥长时间固定后松动。脊柱结核复发率约为8%,由于骨水泥占据了术后的骨洞,骨水泥负载抗结核药物可减少脊柱结核复发,一旦复发,必要时再次行病灶清除术。

3 创新点 1)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术后一周即可离床活动)。2)减少病椎后突畸形,并维持椎体不再向后突出。3)减少脊柱结核的复发率及病残率。

4 化疗与外科手术并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脊柱结核与肺结核的药物治疗一样,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原则。全程:即在整个脊柱结核治疗全过程中不间断用药,手术前后均应不间断化疗。联合:杀菌药与抑菌药的联合,可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化疗至少应保证在2周以上,这样才能基本上达到抑制或控制体内结核菌的活动,使骨病变趋于静止或相对稳定,使患者体质有所恢复,有利于手术治疗的实施和病变的治愈。

5 脊柱结核内固定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在活动性结核病灶内植骨或应用内固定物是安全可行的。但应当认识到,内固定虽然显著提高了重建手术后脊柱的稳定性,但同时牺牲了脊柱的节段运动功能,将不同程度地导致邻近节段的退变。因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不可盲目扩大内固定应用范围和固定节段。我们体会,脊柱结核治疗应用内固定的适应证为:1)脊柱结核已造成严重的椎体破坏和塌陷,在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必须以植骨或骨水泥、钛网固定修复骨缺损和恢复椎体间高度者;2)病灶清除或切除后对脊柱稳定性有显著损害者;3)脊柱后突畸形需要矫正者。而对于脊柱稳定性较好无明显后突畸形的脊柱结核,则无需采用内固定物重建脊柱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吴建跃.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新进展[J].贵州医药,2009,33(5):478-480.

[2] 樊仕才,朱青安.脊柱骨质疏松椎体强化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1,4:254-255.

[3] baib,jaxrawi lm,kummer fj,et al.The use of an injetable, biodegradable calcium phosphate bone substitule for the prophy latic augmentation of osteoporotic vertebrae and the manage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spine,1999,24:1521-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