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会计实践教学实训课程

一、金融会计实践教学问卷设计

首先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第一线的学生需求进行详实分析,达到佐证金融会计实践教学重要性及寻找实践教学有效途径的目地。问卷主要涉及金融会计学科和实践教学领域,对涉及金融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了分类调查,分为三大类,具体如下图:

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问卷系统调查了金融会计及实践教学这2个重要概念在研究对象中的认知情况。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详实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类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学习金融会计课程的前期基础。受调查对象为经济类专业学生,已学过基础会计,正在学习金融会计。对于希望通课程学习获得什么,在可复选的情况下78.64%的同学认为是基础但重要的记账方法,61.17%的同学认为是最新金融会计资讯,75.73%的同学认同熟练的操作技能,60.19%的同学则选具体详实的会计分录,大多数同学认为金融会计课程十分重要并希望从中获得至少一项甚至多项的知识和技能。

问及对金融会计和企业会计看法,94.17%的同学认为二者不同但有相通之处,48.54%的同学认为金融会计较难,41.75%认为两者都难。35.92%的同学认为熟悉金融会计,而47.57%的同学两者都不熟悉。89.32%认为两种会计都非常重要。15.53%的同学学习金融会计出于课时学分压力,78.64%的同学学习金融会计的动力来源于将来工作需要。但只有0.97%的同学出于各种考虑考取了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

统计结果反映了作为经济类专业必修课程,金融会计对于希望将来从事金融行业的同学来说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近半数同学认为金融会计非常难,而另外大多数觉得会计都非常难。而且只有1/3同学表示熟悉企业会计,近半数同学两者都不熟悉,几乎没有同学获得相关资格证书,这虽然和同学们精力有限有关,但也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学习会计特别是金融会计的前期基础不扎实,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另外近4/5的同学表示自己学习金融会计课程源于将来工作的需要,说明同学们已经意识到学习重要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未来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后面进行金融会计实践教学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二类问题主要调查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图:对于实践教学,47.57%的同学表示略知一二,而48.54%表示不太清楚,但不管是否清楚,64.08%的同学认为实践对于教学很重要,想通过实践教学更好地学习课程,32%的同学认为比较想学,只有0.97%的同学不喜欢也不想学。61.17%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的作用是能更好地了解理论课程,而41.75%的同学表示对于将来工作有帮助。

对于实践教学的现状,39.81%的同学认为现阶段各学校基本上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有实践教学,也有40.78%的同学意识到尽管目前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实践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还有21.36%的同学提出,虽然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实践教学,但是实施情况大多不到位。

针对第二类问题即学生对于实践教学了解情况的调查,近半的同学不太了解实践教学是什么,而其他也大都一知半解,这和实践教学在我国各校的实施情况有关。那就是提得多,做得少。连老师都不一定了解,更何况学生。即使如此,仍然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意识到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另外大部分也认为可以或值得学习,学生们普遍认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同学们眼中,目前各高校和学科对于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近2/5的同学认为实践教学很少,但是另外2/5的表示看到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不少同学提出很多实践教学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做到行知合一,而实践教学本身更应该积极地付之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作用和职能。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银行金融业务 会计核算 存在的问题 改善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金融业也获得了快速地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金融改革的进展,促进银行金融产品业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创新和改革。银行金融业务品种不断创新,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在已经成为银行经营中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业务作为金融改革和创新的产物,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必须要对其加强全面的、有效的会计核算。

一、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功能都比较单一,再加上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因此其会计核算没有受到从业人员的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国内存贷款利差的不断缩小,大大降低了传统银行业务的利润获取空间,再加上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银行开始关注金融业务的竞争空间和发展潜力,银行开发金融业务逐渐成为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不过我们也要看到,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银行从业人员从思想和观念上还没有对其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这就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银行金融业务目前存在的会计核算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制度建设滞后,对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二是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者都没有正确认识金融业务给银行带来的高风险,导致这部分会计信息严重缺失,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一旦出现疏漏之处,必然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三是金融业务的发展与会计核算及其信息披露状况严重脱节,使一些金融业务缺乏会计核算信息结果和反映。

(二)银行金融业务的定义和范围不清,且缺乏明确、统一的核算规范

在银行业务中,中间业务范围大于金融业务,但是很多银行将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混为一谈,这主要是由于会计准则只是关注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而不负责具体核算对象的制定,因此并没有对两者进行区分,再加上金融业务的基本范畴没有明确界定,缺乏规范和引导,从而导致金融业务的快捷核算数据不实。到目前为止,我国会计法规以及监管指引都没有对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是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要求了部分已经存在的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规范作为基础,金融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也就无法实现。另外,现阶段我国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自定原则、自立规矩、自我监督、各自为战。这不仅难以保障金融业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也使各个银行所披露的金融业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如果任由这种现状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有意或无意的虚假金融会计信息的形成,给金融业务带来经营风险,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银行经营决策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督行为产生误导。

二、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的改善对策

(一)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控制过程、总结观念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其中控制过程主要是指通过货币计算来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项经济活动,因此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就是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银行金融业务的会计核算也是对其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体现,通过它所提供的信息,银行管理者可以对金融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认识其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并对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会计核算对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必须要受到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者的正确认识。

(二)对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

要想使银行能够根据业务的性质来判断金融业务的范围,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金融业务会计确认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首先,银行要积极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确认的判断标准,将金融业务与中间业务或者其他业务区分开来。在制定中尤其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银行金融业务所承担的权利或义务会否给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收益;二是银行是否因该项业务承担了直接或间接的权利或义务。除此之外,财政部门和监管部门也要对金融业务中的业务或者有负债业务等风险性业务的会计核算、会计确定、会计计量、会计披露等进行强制性规定,而对于那些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证券化信贷资产等金融非风险性业务,则只需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就可以了,其他的实际要求则需要根据银行的管理特点来确定。其次,制定金融业务会计科目设置的指引。财务部门必须要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性的指引金融业务的会计科目设置,并尽可能使其与银行监管部门对相关业务的流程和管理规定统一起来,这样就使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数据相匹配,可以为编制监管报表的统计提供方便,对于银行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对银行金融业务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

要提高银行金融业务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可比性,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充分考虑核算方法的可操作性。在金融业务的核算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核算是否与国内金融环境和银行管理能力相匹配,是否符合监管机构对银行金融业务的管理要求等;二是准确反映表外业务的风险性质。银行金融业务的产品结构和权责风险之间差异很大,金融业务会计核算要想清晰的反映银行在金融业务中所承担的权利、义务、收益以及风险,就必须要在会计核算方法中将其差异体现出来。

三、结语

银行金融业务作为银行现阶段发展的一个重点业务,要想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其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给予正确的认识,并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金融业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披露和会计报告,以保证其业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完善和改进,使其能够更好地反映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及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账面价值,为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从而使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避免出现巨大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为济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对称性教学方法研究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近期内的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交易性金融负债是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作为交易双方来说,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大多数《财务会计》教材基本都是按照先资产类、再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的顺序进行编写的,所以教师们也大多都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教学进度的安排。但笔者认为,教师完全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相关性、对称性特点,结合教与学的有效性,采用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在《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会计学原理》中,已讲授过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和复式记账原理,讨论过账户的结构、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和账户的对应关系等内容。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讲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内容时,如果结合资产与负债的对称性来教与学,依据“交易双方中,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的特点,分别站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角度同时进行比较分析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结构,要比单纯地、片面地教学收到的效果更大。

一、初始确认环节的对称性教学

(1)科目设置的对称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在会计核算时,分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两个明细科目。其中“成本”反映初始确认金额,“公允价值变动”反映在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金额。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明白,实质上这是对同一经济业务的处理,只不过是交易双方分别站在了债权和债务的角度,其总账科目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其对称性特点。(2)交易费用处理的一致性。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资产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主要包括支付给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处理交易费用时的方法都是一致的,即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在教学环节中,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交易双方是站在债权和债务两个不同的角度,但对处理同一经济业务时发生的交易费用的方法是相同的。(3)计量属性和初始确认金额的对称性。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都是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进行初始计量,并且公允价值均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的。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其公允价值,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贷记“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科目。在教学环节,通过比较和对称性的分析,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在交易费用和计量属性上的一致性,同时也使学生从“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会计记账规则的对称性角度,加深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理解和记忆。

二、资产负债表日账务处理的对称性教学

(1)股利或利息会计处理的对称性。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货记“投资收益”科目;资产负债表日,投资企业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企业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时,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交易性金融负债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产生的股利或利息,与承担交易性金融负债而产生的股利或利息一样,在会计处理上都是记入“投资收益”科目,不同的只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利或利息确认的是一种应收债权的增加,而交易性金融负债却显示的是一种应付债务的增加。资产与负债对称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结构的了解,学生们可以同时站在债权方和债务方的角度,分别考虑同一经济业务在不同方的账务处理,学生的知识信息得到了系统性的梳理,教学效果有很大提高。(2)期末计量属性的一致性和会计处理的对称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期末计量都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均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其差额调增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同时确认公允价值上升的收益,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时,调减账面余额、确认损失,作相反会计分录。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会计分录。从期末计量的会计处理上,我们也可以对比分析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对称性特点。期末两者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一致性,使得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损益对当期利润的影响也是对称的。(3)对计税基础的影响进行账务处理的对称性。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期末均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那么,不管公允价值升高还是降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期末的账面价值与其期末的公允价值都是相等的。而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税法的这一规定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差异,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不同。因此,在资产负债表日针对其差异需要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当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借方余额时,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需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作分录调整;反之,当交易性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贷方余额时,则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作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的调整分录。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对计税基础的影响的账务处理,非常清晰地体现了复式记账原理中的资产与负债的对称性,所以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使学生更加易于掌握和记忆这部分知识。

三、处置环节的对称性教学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教学环节中的主要会计问题,是让学生能正确确认处置损益。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处置时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分录基本模式如下:借:银行存款;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也可以在借方);投资收益(差额,也可以在借方);借:投资收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

处置交易性金融负债的会计分录基本模式如下:借: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也可以在贷方);贷:银行存款;投资收益(差额,也可以在借方);借:投资收益;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者,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投资收益。

以上处置环节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会计核算模式的对称性体现得很直观。把同一经济业务中的资产方和负债方放在一起,同时进行对比分析教学,使学生对资产与负债的实质内涵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四、对称性教学过程案例分析

例:2011年10月1日,甲公司投资350000元购买了乙公司债券。依据管理当局的持有意图,甲公司将该债券投资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乙公司则视其为交易性金融负债。该债券在2011年11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60 000元,在201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345 000元。2012年1月5日,甲公司以344 000的价格将债券出售给乙公司。则甲、乙公司账务处理分别如下:

甲公司账务处理:(1)2011年10月1日购入乙公司债券时,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50000;贷:银行存款 350000。(2)2011年11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3)2011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5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00。(4)2012年1月5日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借:银行存款344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投资收益1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350000;借:投资收益5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0。

乙公司账务处理:(1)2011年10月1日承担债务,借:银行存款250000;贷: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250000。(2)2011年11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贷: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10000。(3)2011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变动,借: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 15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00。(4)2012年1月5日处置交易性金融负债,借:交易性金融负债——成本250000;贷:银行存款244000;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5000;投资收益10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00;贷:投资收益5000。

以上甲、乙两个公司的账务处理过程很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在内容界定、初始计量、期末计量、处置等环节处理上的对称性。整个过程体现了“作为交易双方来说,甲方的金融债权就是乙方的金融负债”的特点。当甲方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被处置终止确认时,乙方的交易性金融负债也被转销退出资产负债表。

五、结论

利用复式记账原理,进行资产与负债的对称性分析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认识,掌握了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企业资产来源与负债形成的理解,对复式记账原理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务大学出版社,2010(8)

[2]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学;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5-02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深、金融学学科体系及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地涉及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金融学专业在招生中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功底参差不齐,学习专业课的难度加大,在教学中注重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无疑是改善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本文专门就如何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统计学思维训练的问题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思考及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一、在教学中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知识的交叉融合

(一)注重体现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程内容对统计学特别是数理统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统计学与金融学各自的课程体系之间却缺乏足够的内在沟通,课程体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一些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学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甚至金融统计等,却不懂得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分析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两者脱节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首先应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两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两者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和应用性学科,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统计学只有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发挥强大的数据分析功效。在统计学与金融学的相互关系中,统计学为研究金融学服务,统计方法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金融学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和自身的发展均提供了契机。

(二)注重统计学和金融学交叉融合的实践内容

注重统计学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反映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和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金融统计等课程),使之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建设相适应;反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关键任务在于告诉学生如何运用统计知识,利用各种统计分析的工具(如统计应用软件)去分析现实中得到的数据,将培养统计思维习惯和训练统计应用能力有机结合。

在统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与金融学的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大量运用金融学的案例;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大量传输统计思维,使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统计和金融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如何用统计思维去观察、思考和处理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设计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

统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需要改革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统计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的调整

以统计学原理课程为例,建议调整的内容包括,一是简化统计指标理论,增加统计学数学理论基础的讲授内容。将原来统计学教学中重点讲授的时间数列分析、指数法等内容变为有选择的介绍;将概率论的有关内容纳入统计学课程,并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教学内容。二是强化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向学生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同时,考虑到金融领域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主,因此,在教学别要让学生对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模型有所把握和理解。这样一来,不但丰富和充实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会大大改善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金融统计学课程内容的调整

对于金融学专业开设的金融统计学,需要为金融统计建模做准备,所要掌握的内容更多、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金融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结合金融建模思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统计思维下分析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连续性随机变量的分布为例,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的统计分布大多是非正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是要介绍非正态分布数据在模型应用中的常用的处理方法,如取对数等;二是要注意非正态分布的学习,可以向学生介绍t分布:贝塔分布、威布尔分布等非正态分布。

统计学相关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案和内容确定以后,将会有利于统计思维与授课内容的有机结合,譬如概率论、随机过程知识就是用来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现象的,平均数、方差用来刻划现象的集中与波动程度,数字资料的搜集开发是为这些现象的过程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如此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并把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熟悉统计思维和随机性思维

统计思维是统计学中蕴含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统计思维不仅是学习统计学的需要,也是统计学向其他学科嫁接的一条有效途径,会使学生终身受益。一般认为,统计思维就是人们自觉运用数字对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式。统计思维从内容上讲,包括了从资料收集到资料分析再到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以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其终极目的。其中,资料分析和统计推断的理论基础是随机性思维。

在教学中加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统计学思维训练应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所谓随机性思维,就是以随机性问题为载体和视角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一般性认识的思维过程。随机性思维是统计思维的思想内涵和本质内容,贯穿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内容体系的始终。

(二)注重解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培养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清楚认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同的两门学科,他们研究的对象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但它们却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偏重于基础理论,后者偏重于研究应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数理统计研究对象的最重要的特性。概率是对随机性的一种度量,基于概率的知识,将随机性归纳到可能的规律性中,这是随机性思维的基本特征。由于对随机现象的观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数据来表现,因此对随机性进行描述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拟合一个适当的分布。

(三)注重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和应用随机性思维

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前提是能够深刻体会和认知随机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随机性思维的能力还应当经常在课堂上联系现实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随机性”的内涵,并激发学生自觉、自我培养随机性思维的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过渡,认识到随机事件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并且无处不在。

四、通过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增设实验课的意义

在金融学的专业课程里增设实验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更是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金融学学科建设中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不重视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统计方法与金融建模、定量分析脱节,缺乏统计案例和统计软件的结合。没有实际的数据分析训练,学生们就无法对统计的广泛应用性有深刻的体会,也不利于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来讲,不掌握一门专业的统计软件,很难完成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工作。因此,在统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中,必须注重把统计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统计思维能力,使统计思维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在对金融学专业课的学习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统计学、金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等课程均可以考虑开设一定的实验课。

(二)有效率地上好实验课

处理金融数据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众多,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对象,同时彼此联系。在实验课程的开设中,建议每种方法均遵循一现场演示二案例分析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处理实际金融数据的学习过程。譬如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会接触到大量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演示,并结合软件的输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统计理论方法和统计软件输出结果的含义。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使用一种以上的统计应用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不但提高了实际处理金融统计数据的能力以及金融统计的分析技能,产生比较具体的感性知识,而且加深了对金融统计规律性的认识,激发了对统计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统计理论与金融实践的顺利结合奠定基础。

此外,将统计应用软件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已是国际统计教育的主流。金融统计的案例分析主要体现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在案例教学中,应综合应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同时,所选择的案例要与当前备受关注的金融问题、金融现象密切联系,难度也要适中,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案例分析过程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自己动手处理实际金融数据就水到渠成了。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一、金融会计风险内容

(一)金融会计业务核算风险

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账目的准确性是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会计未及时对企业账务进行核对处理,二是金融会计对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填写不认真,而且后期审查也不够严谨,导致会计凭证和报表中存在很多错误,三是金融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四是金融会计业务核算所选用的方法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金被肆意挪用,骗取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应用情况等等,财务人员把财务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二)金融会计的资金结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内容有:一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支付服务,二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这两种服务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开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导致金融会计私自更改会计凭证,进而挪用公司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容易被察觉。

(三)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风险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力度非常小,导致企业出现不科学的行为,无法对企业的金融会计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会计素质低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会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求。除此之外,企业现有的金融会计人员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意识较差,面对金融风险束手无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金融会计工作积极性较低

金融会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作内容多,而且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承担企业的会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他员工并无差别,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金融会计人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以静态方式工作,企业忽略了金融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传统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的会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恰当的选择金融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必须在企业中树立动态观念,科学的运用金融会计管理手段,让金融会计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通常把金融会计管理的权限交给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不参与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增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在会计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人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利益驱使

目前,很多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造假现象,导致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很多企业会向社会提供虚假的金融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突显业绩,避免企业倒闭,而让金融会计造假。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在会计凭证和报表上造假。

(四)金融会计造假行为处罚过轻

目前,国家针对金融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让企业认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国家对会计造价行为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经济处罚,忽视法律处罚,二是注重对企业的处罚,忽视了对金融会计个人的处罚,三是注重内部处罚,忽视公开处罚。国家现有的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企业对国家处罚不在意,造假行为依旧很猖狂。

(五)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家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权责发生制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我国金融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应付款、预付款、预提款和待摊费用项目,这为金融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会计人员可以提前确认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可以延后待摊费用的入账时间,以此在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上造假。二是国家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多,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金融会计人员无法把新的会计制度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正确的把控金融会计风险。三是很多外部金融会计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查报告,纵容企业金融会计的造价行为。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分析

(一)创新金融会计体系

在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时,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积极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决策中,创新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合理整顿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杜绝会计造假现象,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今,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会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现象。

(二)创建诚信会计环境

要想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政府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创建诚信会计环境。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出台会计造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人和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造假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造假行为。

(三)加快金融会计信息化建设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该加快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账务核算系统,完善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会计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会计信息进行存档备份,保证会计信息都是一式两份,并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储存空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丢失的机率。案例: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金融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该企业自行设计开发金融会计核算系统,并购买了OA办公室软件,实现了公司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统一化管理。2014年7月,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再次升级换代,原来需要3天才能处理审批完成的财务信息,目前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会计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要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才能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增强会计人员风险防范和化解意识。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6篇

(一)金融会计业务核算风险

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资金账目进行核算,保证资金账目的准确性是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会计未及时对企业账务进行核对处理,二是金融会计对会计凭证和报表的填写不认真,而且后期审查也不够严谨,导致会计凭证和报表中存在很多错误,三是金融会计管理存在漏洞,企业金融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体系也不完善,四是金融会计业务核算所选用的方法不科学。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资金被肆意挪用,骗取等,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资金应用情况等等,财务人员把财务信息传达给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风险控制意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保证企业筹资方案的合理性,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企业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障,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的作用就无法发挥。

(二)金融会计的资金结算风险

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的内容有:一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支付服务,二是向企业和客户提供资金转移服务,这两种服务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实现。但是,从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开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金融会计结算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必定会增加企业的会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导致金融会计私自更改会计凭证,进而挪用公司资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相对企业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的金融会计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不容易被察觉。

(三)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风险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企业就必须认识到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设置独立的金融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对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重视,金融会计监督管理的力度非常小,导致企业出现不科学的行为,无法对企业的金融会计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使企业产生资金风险。

二、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金融会计素质低

企业金融会计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会计功能的发挥有很大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也比较差,无法满足企业会计工作需求。除此之外,企业现有的金融会计人员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的意识较差,面对金融风险束手无策,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金融会计工作积极性较低

金融会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工作内容多,而且工作压力较大,需要承担企业的会计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金融会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其他员工并无差别,这样不仅会严重打击金融会计人员的自信心,也会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很多企业的金融会计以静态方式工作,企业忽略了金融会计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传统金融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企业的会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部门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恰当的选择金融会计管理模式,会计管理必须在企业中树立动态观念,科学的运用金融会计管理手段,让金融会计真正发挥出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企业通常把金融会计管理的权限交给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不参与企业的金融会计管理,也没有认识到金融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增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意识,提高会计人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就必须在会计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会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人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利益驱使

目前,很多企业金融会计存在造假现象,导致金融会计造假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很多企业会向社会提供虚假的金融会计信息,这样就可以获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企业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也会得到提升。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突显业绩,避免企业倒闭,而让金融会计造假。面对这样的情况,金融会计人员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只能听从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在会计凭证和报表上造假。

(四)金融会计造假行为处罚过轻

目前,国家针对金融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让企业认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性。国家对会计造价行为的处罚形式主要表现为:一是注重经济处罚,忽视法律处罚,二是注重对企业的处罚,忽视了对金融会计个人的处罚,三是注重内部处罚,忽视公开处罚。国家现有的处罚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不会损害个人利益。因此,很多企业对国家处罚不在意,造假行为依旧很猖狂。

(五)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家金融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权责发生制出现了严重的漏洞。我国金融会计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进而产生了应付款、预付款、预提款和待摊费用项目,这为金融会计人员造假提供了便利,会计人员可以提前确认企业的应收账款,也可以延后待摊费用的入账时间,以此在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上造假。二是国家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和化解的难度。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多,原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新的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金融会计人员无法把新的会计制度和原有的会计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无法正确的把控金融会计风险。三是很多外部金融会计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为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审查报告,纵容企业金融会计的造价行为。

三、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分析

(一)创新金融会计体系

在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时,要想充分发挥出金融会计的作用,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积极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的决策中,创新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合理整顿金融会计的工作秩序,杜绝会计造假现象,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如今,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会计造假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就必须从根源上杜绝造假现象。

(二)创建诚信会计环境

要想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出现,首先就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政府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打击不诚信的行为,创建诚信会计环境。除此之外,国家还应该不断出台会计造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造假行为人和企业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让企业管理人员和金融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造假的严重性,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造假行为。

(三)加快金融会计信息化建设

要想保证金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还应该加快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会计电算化的账务核算系统,完善金融会计管理体系,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金融会计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丢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会计信息的管理,会计人员应该定期对会计信息进行存档备份,保证会计信息都是一式两份,并且分别存放在不同的计算机储存空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丢失的机率。案例: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金融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高金融会计的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目前,该企业自行设计开发金融会计核算系统,并购买了OA办公室软件,实现了公司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统一化管理。2014年7月,该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再次升级换代,原来需要3天才能处理审批完成的财务信息,目前仅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金融会计的工作效率。

(四)加强金融会计队伍建设

企业要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才能提高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增强会计人员风险防范和化解意识。

四、结语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7篇

一、当前我国主要金融会计风险的识别

1.会计核算风险

金融会计的核算是对金融机构经济活动的确认、计算和报告的过程,是按照金融机构会计制度的要求和统一规范的操作程序真实、完整和及时地反映会计数据的活动。在银行会计核算中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现金收付、帐户管理、凭证出入库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存在着风险隐患,如果哪一个环节失控, 就会对银行整体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2.会计监督风险

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而目前的金融业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例如有一些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只注重存贷规模,却忽视和放松会计监督。体现表现为:基本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即事后核算,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消弭于无形,对于某些盲目决策,超计划、超范围开支费用等违反经营纪律的行为无法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

3.会计人员风险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也大有可能。如会计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由于对票据防伪、防假识别能力不高,致使银行资金被诈骗、冒领;有的会计人员对支票折角核对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开户单位的经办人员都较固定、相互熟识,忽视或省略折角核对印鉴这一程序,致使潜在的会计风险成为现实;还有的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利用会计内控中的薄弱环节盗窃、挪用单位或客户资金,致使金融机构资产遭受损失。

4.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金融会计的基本职责就是要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反映金融企业会计信息。客观上要求他们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行为,具有强烈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荣誉观。但是,在我们的金融企业,个别负责人为达到经营指标、捞取政治资本等目的,授意甚至逼迫会计人员作假账、出假数、对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失信行为。

二、当前我国主要金融会计风险的化解与防范建议

1.创建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金融会计人员在业务上只接受会计主管的领导;积极推行统一的核算软件,实行账务集中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相分离,会计信息报表应当由会计人员独立编制,任何人不得任意调整。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金融机构会计信息弄虚作假的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控制人为调表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

2.提高金融会计队伍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1)合理设置金融会计系统的准入制度。会计主管部门要与人事部门协调,对会计岗位人选进行全面的考察,从根源上消除风险隐患;要及时掌握会计人员的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要采取果断措施,防患于未然。

(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并严格实施强制休假制度、强制轮岗制度、强制培训制度及执证上岗制度。尽量把素质好、业务精、讲政治、有正气的人员充实到金融会计岗位工作。

3.明确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银行会计控制职能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的一种自律行为,是金融机构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的方法和程序的总称。银行会计控制职能是金融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金融机构经营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也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建立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必须遵循“三双”(双人、双岗、双职)原则,健全会计制度,强化财务核算,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内部管理。同时,要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金融业;对策

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贯穿于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预示着中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深人的发展。同样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金融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中国金融行业的变革。但是,计算机在中国现阶段金融业中的应用水平较低,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总结经验,从而尽快改变计算机在中国金融业中的应用。

计算机金融I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的许多领域都被广泛地应用,在金融业的各个领域使用非常普遍,这对于变更金融行业中的现行经营手段,提高核算效率,降低工资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新金融行业工作方法和观念,充分发挥金融业反映和控制职能,监管经济活动水平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在金融业中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程序的时间并不长,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许多单位和企业都实现了金融业核算的自动化,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继续改进。

一、金融业概况

我们通常所指的金融业,是包括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企业,它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典当业等部门组成。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金融行业具有垄断性、效益依赖性、高风险性、指标性等特点。一方面,垄断性是指金融业是政府严格控制的行业。另一方面,是指具体金融业务的相对垄断性。效益依赖性是指金融效益取决于国民经济总体效益,受政策影响很大。高风险性是指金融业是巨额资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数据,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和个体状况。

二、计算机在金融业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相关金融行业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

计算机应用到金融业中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就给金融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金融业务人员要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核算,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还要求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知识,各类金融软件的应用技巧及维护和保养。许多金融从业人员的相关业务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经验丰富,但缺乏扎实的计算机操作,难以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来处理金融业务中的核算工作。

计算机在金融业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利用电子表格对相关财务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和利用计算机开发设计各类金融业服务软件,工作人员在利用这些功能辅助工作时主要问题表现在:对各类金融业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把握不够熟练和精准,对各类金融业务软件应用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不能准确地把握等,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计算机在金融业中变革的进程。

(二)开发设计金融业务软件模块单一

一些软件公司借助计算机技术开发各类金融业务软件大部分都是建立在计算机专业类的基础上,很少有专业人员既懂计算机又懂金融业理论。所以,在开发设计软件的时候造成一些软件和金融业务的具体情况不匹配。同时,由于国家财政部对金融业务软件的设计上没有要求统一的口径,导致软件开发商别出心裁设计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金融业务软件,突出强调自己的特点和模式。比如说,在会计科目编码上,有的财务软件使用四位编码,有的使用五位编码甚至更多位,而还有的只使用三位,这样在编制财务报表和其他的统计数据时,各自按照自己规定的规则进行,根本上就无法达到一个财务软件的数据在其他的财务软件上使用。软件公司在开发设计的功能模块时,也只设计一些通用的核算模块,对一些预测和决策分析的模块设计得很少,即使设计了功能也是简单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许多企业购买的财务软件都是主要用于核算模块,这些模块设计单一。

(三)金融业领域复合型人才稀缺

目前,金融行业中的大部分人员业务知识老化,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使得业务理论更新较慢,同时一些业务人员以前很少认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加上对计算机操作的畏惧,即便学习计算机也是为了应付,没有真正地去理解业务软件的设计和构造原理。因此,在单位使用计算机做账时,很多问题都不能自己解决,一有问题就电话咨询软件开发设计商,而软件开发人员对计算机知识具有较高的功底,但是对金融理论懂得很少,所以这样一来就使得金融和计算机脱离了本质的联系,不能保证计算机对金融业务数据的充分利用。一些单位虽然也组织了短期培训,但是短期培训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金融业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欠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大中专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

中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开办了金融及财经相关类专业,所有高校毕业的金融业务人员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各类高校中都把计算机基础及一些程序设计语言作为金融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他们都要学习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金融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大致相当。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一些程序设计。比如,VB、c、c++等,这些程序足以应付软件的基本操作。但是由于许多学生学习了程序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计算机相关证书,并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计算机在金融业中应用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认识

计算机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会计工作变革的方向,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会计核算和决策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充分认识计算机在金融行业应用中的巨大作用,把中国金融业务应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大力加强高校金融专业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

中国的各类高校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已经符合金融行业计算机在金融业中应用的现状。所以,中国高校在对于这个领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关注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工作,要让这些专业人员真正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另外,在对于已经进入到本领域的工作人员要展开定期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升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

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服务有关的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信托等,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是指运用会计手段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目的是强化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推动内部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近些年来,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利用会计监督手段强化内部管理,监督经营行为,但是,其会计监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缺乏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会计监督效果不理想,监督工作开展难度大。因此,健全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

金融业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一般准入门槛高,经营规模庞大,资金实力较强,经营风险大,爆发风险的危害性极强,会计监督有助于强化内部管理,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金融机构主要与“钱”或者与“钱”有关的服务打交道,而会计监督则是通过“钱”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和管理,会计监督对象是金融机构的命脉,比一般监督方式更加直接和有效。资金经营不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就能健康运行。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业发展环境发生改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金融机构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会计监督有助于金融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整体竞争力。

二、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发展现状

1.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金融机构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会计监督同业务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特别是基层金融机构未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监督程序、过程随意性大,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不足,受单位领导制约较大,有事会根据领导的意图任意篡改会计数据,会计信息造假和失真现象非常普遍。同时,对会计人员监督行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监督行为规范性不足,往往只把日常会计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忽视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导致会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2.外部监督机制匮乏

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金融业会计工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普遍准则,对规范金融业会计工作针对性不强。特别是我国金融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各类金融衍生品不断产生,金融业务增多,范围不断扩大,会计准则难以满足金融发展需求。社会监督效果不理想,会计事务所工作独立性不足,执行监督的能力不强,甚至为了扩大业务,受到利益的诱惑,迎合雇主的要求,缺乏职业道德,审计可信度低。还有,我国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但缺乏严格的执行,金融机构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屡见不鲜,而违法的单位和个人并未受到严格的法律制裁,导致有些人铤而走险,知法犯法。

3.会计监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金融机构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部分会计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会计知识不够丰富,有些基层单位会计人员仅仅能够处理简单的会计事务,管理会计知识匮乏,认为“对账”就是会计监督。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监督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日常做账就是全部的会计工作,而会计监督只不过是“画蛇添足”。同时,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普遍不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唯领导是图,随意更改会计数据,导致会计失真现象普遍。同时,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会计工作谨慎性和规范性不足。

三、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

1.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强化监督职责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关键是会计人员,现行的会计人员受到单位制约大,工作独立性不足,实行有效监督困难。实行委派制是指金融机构配备专门的会计工作人员,且由上级或者政府直接委派任命、管理,杜绝会计人员与所服务单位的利益关系,使会计人员不受服务单位的限制。明确会计人员监督工作的职责和权利,加强对会计人员监管,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发会计人员对监督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制定会计监督流程、过程、期限、责任等各项内容,推动会计监督工作走向程序化、规范化道路。

2.完善行业监督,强化法律制约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离不开外部监督。积极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业变化,加快制定金融业会计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会计监督的指导下和针对性。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对会计造假等会计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和惩处力度,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社会监督行为,加强对会计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重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发挥会计事务所的监督作用,规范会计监督行为。

3.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主体,直接关系到实施会计监督机制的效果。金融机构应建立会计人员沟通交流平台,组织会计人员开展经常性业务培训、讨论和交流,强化会计监督意识,提高整体业务素养。实施奖惩制度,鼓励会计人员自觉加强学习,对未获取资格证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整岗位,或者要求参加资格证考试,杜绝未获取资格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强化会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引导会计人员从整体和大局角度考虑会计工作,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规范会计工作行为,提升自身职业道德。

四、总结

金融机构亏会计监督是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内容,对金融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匮乏、会计监督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建议重点从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强化监督职责,完善行业监督、强化法律制约,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完善金融机构会计监督机制。

作者:杨阳 单位: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金融企业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0.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参与到国际资本市场竞争中,对金融企业会计方向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金融业的发展及其风险的防范以及一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等与会计标准和会计披露相关(刘玉廷,2001)[1]。因此,加强《金融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企业会计人才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很多知名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都开设了《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或者相关课程。南京财经大学对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在校本科生也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过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满足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从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为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

一、目前《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展现状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具体教学大纲的安排,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具体开课时间是大三下学期,每周三课时,课程性质为专业限选课,考核合格可获得3个学分。此外,金融工程、税务等专业也开设开设《金融企业会计》课程,不过课程性质为专业任选课,每周二课时,考核合格获得2个学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金融企业会计》课程讲授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图1所示。

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作者针对南京财经大学2013级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学生就业意向、《金融企业会计》开设意义、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具体方式等方面,问卷调查内容与结果统计如下。

问题一:你将来的就业意向是什么?

A.金融行业B.非金融行业

表1反映的是问题一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4.65%的学生就业意向为金融行业,可见,金融行业对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这与当前金融行业相对较高的薪酬水平有关。

问题二: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对于你目前的学业、未来的就业以及工作等有帮助么?

A.没有帮助B.有一定的帮助

C.有较大帮助D.非常有帮助

表2反映的是问题二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1.98%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对于学业、未来的就业以及工作等较大的帮助,59.30%的学生认为有一定的帮助,4.6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而仅有4.0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可见,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学生普遍能够感受到金融行业对个人以及社会的影响,因而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开设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问题三: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如何?

A.较高B.一般C.较差

表3反映的是问题三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1.74%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44.19%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一般,4.07%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差。可见,学生总体上比较认可《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

问题四: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老师上课不认真B.课堂氛围不活跃

C.教学内容死板D.缺乏实践教学

表4反映的是问题四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68.02%的学生认为课堂氛围不活跃,53.49%的学生认为缺乏实践教学,43.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死板,仅1.74%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不认真。可见,学生非常重视课堂氛围和实践教学,课堂氛围不活跃和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是《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最突出的问题,而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死板可能也是课堂氛围不活跃的原因之一。此外,有个别学生对授课老师的认真程度持否定意见。

问题五: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是否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

A.应该B.不应该C.无所谓

表5反映的是问题五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7.3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7.56%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开设实践教学环节,15.12%的学生对于是否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具有必要性。

问题六:如果《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实践教学,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更好?

A.电子实验平台B.传统手工模拟实验

表6反映的是问题六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80.23%的学生希望通过电子实验平台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而19.77%的学生选择传统手工模拟实验的方式。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更容易接受电子实验平台方式。

问题七:你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如何?

A.较强B.一般C.较弱

表7反映的是问题七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4.30%的学生认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强,62.21%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一般,3.49%的学生认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可见,学生总体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认可度不太高。

(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讲解传统的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会计核算,较少涉及外汇业务、基金业务、期货业务等现代金融业务内容。二是教学模式与方法比较传统,往往局限于课堂理论讲授、课后练习等,较少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课程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倦怠情况。三是实践教学缺乏,只重视课堂理论的讲解,没有开展实践教学,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等会计人才,更好地满足广大用人单位的需要,南京财经大学成立了专门的会计实验中心和会计综合实验室,对在校学生开展严格的会计学专业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但是,到目前为止,《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尚未开展实践教学。四是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有课程组成员大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再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少金融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有些授课老师自身对于金融业务流程的了解也是一知半解,课堂教学难免生搬硬套。

三、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对策

作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专业)每年均有不少毕业生进入金融行业(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越发重要,对金融会计方向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综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开设有着较高的认可度。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改革和建设,合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会计人才。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金融企业会计》是作为选修课开设的,选修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根据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得知,大三下学期开学初学生会根据要求统计学分,在学分不够的情况下,会考虑选修该门课程,而有部分学生在选修了该课程后,发现自己的学分多了会要求退选。真正出于兴趣和爱好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较少,即使是选修了课程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主动按照要求完成相应作业和任务的也不多。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专业主干课才是核心课程,《金融企业会计》是选修课,因而不重要,也不认真对待。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缺乏深入了解,认为只有将来从事金融行业才需要学习该课程。殊不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普通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如家庭理财、购房、贷款、投资等都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金融企业会计知识,对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等均有益处。因此,在大三上学期结束前、教务处选课任务时,要通过辅导员、学习委员等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度

目前,《金融企业会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安排比较死板,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互动和交流少,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如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法,将以教师讲解为主转换为以学生课堂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的方式,将学生课堂被动听讲转换为主动参与,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和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2]。

此外,要强化激励与考核机制,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平时表现优秀的同学,给予较高的平时成绩,而对于经常缺勤、不认真完成作业、不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则给予较低的平时成绩。同时,加大期末考试难度系数,否则即使平时不来上课的学生也能通过课程考试的话,考核机制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三)完善教学内容,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变化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金融企业会计》课堂讲授内容依然是以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为主,主要讲授传统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往来业务、外汇业务等,同时还会介绍一部分保险业务包括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以及证券公司业务,包括证券自营业务、证券业务以及证券承销业务等,而对于基金业务、期货业务、财务公司业务等,一般只是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才会有选择性地挑选部分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对于重点介绍的商业银行业务等内容,也是侧重于传统会计核算的讲解,对业务流程与实务操作的介绍较少,而对于与新会计准则有关的内容如《原保险合同》等讲解更少。由于侧重于理论讲授,学生对业务的来龙去脉一知半解,因此,必须要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关注金融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变化,并且尽可能引入实例进行讲解。

(四)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的实践教学能力

由于会计的职业特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有必要对在校学生开展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但是,学校往往却忽视了对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培训。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认可度并不高。实践教学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教学水平,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绝大多数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应对指导老师提前进行培训,如可将缺乏实务经验的年轻老师派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有助于了解、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廷.关于金融企业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1年(6).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 财务会计创新 整体收益

一、前言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财务会计创新的重要体现。根据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影响。正确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成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质量的关键措施,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结合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实际,以工大集团为例,重点分析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的具体体现,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的认识,为企业财务会计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二、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要素创新

衍生金融工具只是一种金融合约, 实现合约的交易要发生在将来, 而且这项交易有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同时, 即使合约履行,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风险性, 它可能引起的未来经济利益或资源的流人或流出, 在时间与数量上均不可能事先确定。正是基于这一论述,金融衍生工具下的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要素的创新上。对于工大集团而言,在财务会计管理中,会计要素的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在会计要素的认定上有了新的标准。

其次,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方式。

再次,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对企业的合约履行能力有重要影响。

所以,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具体表现在会计要素的创新上,使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中,更加注重会计要素的认定。

三、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确认创新

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权责发生制, 它将交易、其他事项和情况―它们的发生对主体具有现金后果―财务结果在其发生的期间进行记录, 而不是在主体收到或支付现金的期间记录。而金融衍生工具财务会计创新,在会计确认环节有了新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改变了企业会计确认流程,使企业在会计确认中更加注重实效性,满足企业会计管理的实际需要。

结合工大集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实际,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对会计确认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但改变了会计确认的流程,还提高了会计确认的效果,使工大集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获得了更直接的支持,对提升工大集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和满足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四、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计量创新

对于衍生金融工具, 却有着种种不适应, 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再确认时的计量困难更大。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标的物都是市价活跃的金融商品, 虽然不是直接对这些衍生工具的交易进行确认和计量, 但他们的活跃价格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合约的价值在不断变动。基于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了解,在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对会计计量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工大集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实际,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不但为会计计量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改变了会计计量的具体方式,使会计计量工作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达到提高会计计量工作准确性的目的。因此,会计计量创新,是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的具体体现,对工大集团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五、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报告创新

揭示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目的就是要通过会计报告向使用者提供已确认或未确认的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方面影响的信息, 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合理地估计有关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对于工大集团而言,在会计报告制定中,除了要体现基本的财务信息之外,还要重视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背景,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对财务会计创新的具体影响。所以,金融衍生工具下财务会计创新具体表现在会计报告的创新上,只有对此有正确认识,才能更好的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实质,进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确保企业发展在财务会计领域取得积极效果。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给企业财务会计带来了现实的影响,企业只有认真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并积极做好财务会计创新工作,才能保证金融衍生工具的正面作用得到全面发挥,进而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只有加深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了解,并正确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影响,才能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满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需要,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灿.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综述[J].河北金融;2014年05期

[2]蒋砚章,冯凯,许葵波.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模式的应用[N].中国财经报;2014年

[3]王桦.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庞圣玉.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2篇

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它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济风险,使得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有效地把控金融会计中的风险,势必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经济效益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确保企业金融会计安全。

二、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的重要性

金融会计作为企业一个重要的部门,金融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一旦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的保障,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金融会计工作中,就必须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确保企业金融会计稳定发展,减少金融会计风险的存在[1]。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风险意识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金融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会计工作中对资本结构、投资报酬等问题没有作充分的考虑,从而增加了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定位都只局限于能够熟知会计制度,在工作中能够处理相关的业务,企业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才大多是符合会计从业标准,很难满足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就当前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来看,企业金融会计相关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制定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以至于企业金融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相应的指导,增加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企业对金融监督还不够全面,企业金融会计在财务这一方面存在着职务分离的现状,财产保全控制,授权批准控制等,不利于金融会计的稳定发展。

(三)对金融会计风险防控的不重视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金融会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企业发展的重心一直在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对企业金融会计的风险防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融会计只是发挥出一半的作用,其监督、审计等职能还没有全完的发挥出现,进而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

四、企业金融会计风险方法及控制措施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强化风险意识

金融会计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会计人员作为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主体,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风险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金融会计的稳定性,而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不断强化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首先,企业必须加强金融会计专业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其次,要加强金融会计人员的风险教育,强化风险意识,将金融会计中常见、易出现的一些风险告知金融会计人员,进而提高他们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另外,作为金融会计人员,更要不断学些,全面了解金融会计风险,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二)健全金融会计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执行的标准和依据,对于企业金融会计工作而言,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金融会计风险,就必须不断完善企业金融会计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行为,规范行为。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将会计工作纳入到正常轨道中;其次,要加强会计管理,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会计监督职能。对那些做假账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处;再者,企业必须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连续,确保金融会计质量。另外,企业还必须全面落实金融会计风险防范责任制,将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的责任落实到会计人员的身上,进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进行各种财务活动时,进行引导性的作用,对财务活动的开展进行客观性的评价,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金融会计工作效率。为降低企业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企业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认真地考虑到的自身发展,还要对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考虑。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把好关,确保资金能够正常流通。另外,在财务工作中,要依法办事,确保企业资金的稳定性[2]。

(四)加强风险评估

企业金融会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在企业金融会计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一旦企业金融会计出现风险,势必就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要想有效地规避风险,就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况,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立足市场,综合分析企业金融会计风险问题;其次,针对风险问题,要做好防范工作,建立紧急预备方案,当风险发生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3]。

(五)加强领导层对会计风险的重视

在风险产生的原因中已经提及,由于领导层不懂会计,难以理解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忽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会计风险的产生。因此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对于会计重要性的理解,将会计信息质量作为考核领导层业绩的一个指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领导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六)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也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信息技术有着处理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在企业金融会计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金融会计工作效率,避免错误的会计信息出现。为此,企业应当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统一的金融会计信息网络,确保会计信息的共享。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金融会计进行全方面的监控,降低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另外,在金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必须加大安全管理,确保金融会计信息网络安全,同时加强金融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183-02

1、引 言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金融衍生工具招致颇多争议。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滥,但根源并不是金融衍生工具本身。金融衍生工具只是一种中性的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金融产品,是金融危机肇事者手中的工具。所以,其根源还是宏观经济失衡和微观经济失控的综合作用。当然,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计量、信息披露没有真实反映财务信息以及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监管不到位也是关键原因。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向外资全面开放之际,审计监管的完善和加强是我国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重要保障。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品市场逐步复苏,金融衍生工具中一些品种的交易量已由下降转为上升趋势。金融危机对我国以利率为主的衍生品市场的影响也逐渐消除,市场走人正常的轨道。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创新、其会计准则不断修订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审计也迫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管的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事件是2011年2月15日,德意志交易所集团和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达成了合并协议,将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交易所,并将影响全球的金融市场格局。而我国在金融市场上也推出了一些衍生金融工具,有股票指数期货、融资融券和信贷资产转让。在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出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审计也急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来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1股指期货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股指期货终于在2010年4月16日正式挂牌上市。理性的投资者和比较成熟的市场将使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正常平稳的发展起来。并且股指期货上市以后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都得到了专家教授的认可。

2.2融资融券

2010年3月30日深沪交易所通知,融资融券交易试点3月31日正式启动。融资融券交易的引入给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渠道,给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资金增量,但也加大了市场波动,增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带来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风险。

2.3信贷资产转让

2010年9月,我国首批信贷资产转让交易在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成功实现。我国银行信贷资产转让正式拥有公开交易平台,我国金融创新提高到新的水平。但在交易过程中,缺乏公信力和市场环境,因此又产生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3、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方面的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ASB)为了响应G20领导人会议的要求,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加快改进金融工具准则的步伐,IASB针对金融工具之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征求意见稿。虽然没有修订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下简称IFRS)的形式,但IASB强调这些建议在征求意见后将写入IFRS。金融衍生工具是金融工具的一部分,所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方面的征求意见稿同样会对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产生影响。

3.1金融工具终止确认

2009年3月,IASB了《终止确认(征求意见稿)》。原来金融工具终止确认采用的是混合模型,包括风险和报酬模型、控制模型和继续涉入模型,而征求意见稿中建议的是使用单一的控制模型来判断终止确认,这样更加符合了国际准则中负债的定义。

3.2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在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体现,并且存在相互不一致的现象。此外,现在的准则也并不完整,而且没有提供清晰的计量目标和框架。2009年5月28日,IASB了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该征求意见稿涉及公允价值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公允价值的定义、范围、计量方法和披露等,并且为不活跃市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提供了依据。

3.3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

2009年7月,IASB了《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征求意见稿)》,将所有金融工具根据计量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以摊余成本计量和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且不允许重分类。这样不仅降级了现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复杂性,而且也避免了会计准则内部的不一致性。

3.4摊余成本和减值

2009年11月,IASB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针对IAS39做出了重大修改,明确提出了建立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原则,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帮助他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期限和不确定性做出更合理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会计主体要在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就对预期信用损失进行确定,并包含在实际利率中,在各期确认的利息收入中扣除。

该征求意见稿对我国各类企业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系统改造也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3.5金融负债计量中的信用风险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0年5月11日了征求意见稿《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金融负债》,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该征求意见稿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企业由于经营状况恶化而被调低信用评级反而确认一项账面收益的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同时,它也消除了由于与该指定金融负债一起管理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全额计入损益而可能形成的“错配”。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资产做出了新的规定,我国财政部在2010年也启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修订工作。虽然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金融衍生工具品种不丰富,但会计准则趋同的大趋势是无法改变的,我国也会最好充分的准备。

4、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审计方面的提示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IAAS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PCA-OB)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都对金融衍生工具审计做出了相关提示。

4.1 IAASB的提示

IAASB在2008年10月了审计实务提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审计公允价值会计估计面临的挑战》,为注册会计师解决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问题提供了指引,建议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审计的相关信息。

IAASB在2009年1月了新的审计实务提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对持续经营的审计考虑》,以期指引注册会计师合理评价管理层是否恰当地使用了持续经营假设。

4.2 PCAOB的提示

PCAOB在2009年4月了审计实务提示《审计师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和非暂时性减值的考虑》。旨在提醒审计师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审计,并注意自己的需要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中期财务信息审阅、财务报表审计、披露和其他的一些考虑因素。

4.3中注协的提示

2008年底,深圳注协专业技术委员会召开了金融危机下做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工作会议。

中注协称,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积极作用,要对金融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进行密切关注,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向行业人士t进行提示和指导,保证审计质量。

5、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完善举措

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监管层对金融工具的创新变得更加谨慎。但中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要求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因此,股指期货的出现、融资融券和信贷资产转让的实现更证实了中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对金融工具准则提出了征求意见稿,根据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中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也将进行调整。此外,鉴于各审计准则委员会的一些提示。金融衍生工具审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完善。

5.1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的审计风险

公允价值计量采用收益法进行估值时使用的期权定价模型和采用市场法估值时使用的矩阵定价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增加审计风险。在金融衍生工具初始取得时对预期损失的确定,涉及到较多的主观判断,影响了审计估量的准确性。此外,与公允价值相关的计量方法、分类标准、确认、信息披露的要求增多,也同样提升了审计人员在衡量考核相关信息方面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金融衍生工具时需要更加谨慎。

5.2加强金融衍生工具环节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的基础性、根本性制度。内部控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这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应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扬长避短,建立完善的、严密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为金融衍生工具的运行提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降低了审计风险,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管的作用。

5.3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操作环节的认识

衍生活动受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等多因素的影响,本身又非常复杂,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活动也极其活跃,所以,审计人员要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知识有深入的了解。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基础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衍生品交易,同时,它又是经济、法律、数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所以,审计人员除了要了解金融知识和宏观经济理论,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之外,还要着重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种类和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以及记录、计量、定价模型等业务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剖析,熟悉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流程,明确可能存在风险的环节,对金融衍生工具审计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审计效率。

5.4积极引入专家学者等外部资源

金融衍生工具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殊性给审计人员的合理判断带来了难度。在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环节,可以与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建立金融工具审计专家资源库。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掌握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动态,对金融衍生工具操作环节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进行针对性的测试,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运用专家学者研究的最先进的审计技术,在相互借鉴综合的基础上,实现金融衍生工具审计的技术支撑,减轻审计的技术难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总之,中国处于金融市场的起步阶段,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制定适合中国经济状况的金融工具准则并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客观环境。此外,审计部门也要针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现状,完善审计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管的积极作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将金融审计工作发展成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邓川等编著,国际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2]贾炜莹著,中国上市公司衍生工具运用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10

[3]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孙永尧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9-150号,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修订[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金融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战略要求。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又以教高〔2012〕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但是,笔者在本科《金融学》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我国本科《金融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大挑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存在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合理引致的教学程序化,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等等,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当前质量参差不齐的教材、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笔者以本科《金融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当前本科《金融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本科《金融学》的教学模式。

1 《金融学》教材发展滞后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成了社会大量急需的专门人才,所以《金融学》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金融业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但是,我国的现代《金融学》教材是最近2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上照搬照抄前苏联的版本,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金融学的泰斗黄达教授才把中国的货币信用体系融入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编写了《货币信用学(上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金融学教材。20世纪90年代初,黄达先生发现以前的金融学教材跟不上我国金融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的新形势,新主编了《货币银行学》教材,建立了全新的货币银行学理论框架结构,内容扩展到货币金融及相关的经济问题。但是中国的《金融学》教材长期偏重金融宏观监管,金融微观方面很少涉及,这部分内容在国外教材里属于《国际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我国的金融学不是国外讲“Fiance”,长期以来没有辨别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等重要问题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现代金融学的学科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质量。

另外,我国本科《金融学》教材经历各个阶段,虽然现在有国家规划教材,但是还是存在各种版本,这些版本的质量很难保证,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调查发现:(1)有些学校使用的《金融学》教材是自己学校编写的或版本过旧,这些教材有的偏重宏观或有的偏重微观,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结构。特别是随着现代金融的深化、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金融学教材远远跟不上金融学发展的步伐,而国外《金融学》教材更新比较快,及时纳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2)教师和学生过重依赖教材,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那么较差的教材必然导致不好的教学效果。金融学不仅理论创新快,而且是一门很强应用性的应用经济学。但是有一部分年轻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教师岗位,对金融学的理解都来自以前的课本和老师的教学,而此时如果我们的老师还不去思考实践中的金融事实,过分依赖教材,比如,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产品,其定价与我们的实物商品定价就不是一回事,如果老师还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从来没见过股指期货这种产品而难以完全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金融学》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质量

2.1 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影响行为的外在环境进行考察。外界环境的刺激决定人类的行为,而人们的行为结果将影响其后续的行为。因此,基于这种理论基础的传统教学,认为学习行为是通过强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生通过传递的刺激,接受传递的知识并达到与老师相同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传统教学还认为,复杂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分解细化成基本的观念、概念等知识易于传递,从而使学生易于逐步掌握。比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级说就认为,在设计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到知识的层次结构性,教学应该将整体知识分解成多个层次和一个个小单元,让学生从低级的基本概念技能出发一步一步掌握高级理论和技能,最终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 《金融学》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由传统教学理念导致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行为刺激的知识传递,把教学设计重心放在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编写教学目标和制定一系列操作程序等方面。但笔者在长期的《金融学》本科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这种强调语言刺激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金融学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较大的差异,其产品和相关理论较为抽象,语言刺激不能反映出客观金融经济世界的真是刺激,对于学生是从语言抽象的传递到语言抽象的接受,这种接受是被动的,难以理解真实的金融经济世界。

现在传统《金融学》本科教学中虽然已把“教学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加入到了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结构之中,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抽象,使缺乏知识构造背景的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真实金融世界的行为模式。如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银行系统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但对现代金融的诸如国债、股票、基金等知识缺乏普遍了解。因此,如果传统教学理念不设计现实情境直接从把教材上编写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行为传递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死记硬背下来的,是没有消化,知其然不知其所由然,因此也就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难以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和分析现实的金融经济问题。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建议

信息知识爆炸的现代,金融的全球化、金融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以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跟上金融学的时展,而只有学生学会主动地根据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以基本理论知识构造新知识,从而很好地认识世界,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是时代需要培养的金融学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反思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以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分支,Vygotsky(1978)在Bartlet(1932) 和Piaget(1970)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Rogers(1983)又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构建主义理论。Griffiths(1997)认为,构建主义教学内涵三个方面:(1)知识内化,即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知识外化,即学生把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客观世界中去;(3)自我反馈,即学生自己反馈客观世界的刺激,认识判断外界客观世界和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构建主义对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知识“传授”模式向“体验”模式转变(DavidNunan,2003);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何克抗,1997;岳欣云、董宏建,2009;谢建,2011;金晋等,2011;丁锐等,2013)。

3.2 构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的建议

构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重点构建以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反思、批判和探究,以学生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

(1)情境设计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依据课程设计的大纲和金融业的实践发展真实情境设计教学的全过程。现代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教师课程的情境设计和现实模拟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比如,学习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银监会的银行监管职能,可以要去学生提前预习进入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主页网站进行现场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是什么和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去探索去主动提出问题,去发现教材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批判地思考和尝试去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学改革实践也表明,此种情境设计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学习的理论能和实践相结合,学生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且学习目标明确,更具有针对性,理论知识就没那么抽象和枯燥。

(2)换位体验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种建构模式就是老师和学生换位,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提问,学生经过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程学习兴趣小组扮演老师的角色来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老师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课程理论前沿,要求学生利用知网等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的资料提前进行阅读,并试图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这种团队式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经过课堂上和课后的多轮的师生之间的问题解答和辩论、学生分组之间的辩论以及学生组内之间的充分讨论,学生始终围绕问题主动建构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实践体验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这种建构模式,不但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而且强调动手操作能力。《金融学》不但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实践性也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金融学》可以利用本学科教学合作基地的资源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建构。比如股票交易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等让学生进行课程实习,现场体验和了解现代金融交易的相关知识。另外,《金融学》也可以利用本学科的实验室进行知识建构。比如,利用金融实验室开展金融产品开发定价实验,金融期货套期保值的方案设计实验,利用黄金外汇、股票等金融模拟操作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实验及举办各种模拟大赛,比如模拟炒股大赛等实践操作活动来帮助、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提高《金融学》的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rnst von Glasersfeld (Ed.),Radical constructivism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Holland, 1991:53-7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137.

对金融会计的认识范文第15篇

二、保障重点,全力以赴做好金融统计双轨并行工作,保证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精心准备,全力完成新系统上线前全市金融统计涉及报送数据的信息初始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督促xx各县支行统计人员尽快掌握和熟悉系统操作及业务处理。二是按照xx总行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和协调xx各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应妥善安排人力,顺利开展2008年1季度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运行工作,做好新老系统的数据源和报表等内容的一致性核对,力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新老系统的平稳过渡。三是积极协调和督促xx县支行和各金融机构,努力做好双轨并行期间各项金融统计工作,密切联系,及时向xxxx中心支行反映双轨并行期间的各种情况,保证全市金融统计双轨运行工作规范进行。

三、夯实统计基础,努力做好金融统计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各类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一是严格统计数据报送规定,按时、准确地报送各类金融统计报表,坚决杜绝漏报、迟报、拒报等违规现象的发生,确保全市金融统计信息数据汇总报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面提高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二是继续做好辖区内“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以及“专项统计报表”等基础性报表的编制工作,充分满足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和各金融机构以及xx有关部门的信息需求。

三是积极协调与地方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助学贷款、房地产贷款、中长期贷款按行业分类等专项统计指标的核对力度,不断提高专项统计报表质量,为决策部门和其他需求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专项信息。xx各县支行要高度重视专项统计数据的核对与报表编制,本着审慎的原则做好对外披露工作,以确保辖区金融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

四、强化依法统计管理,保证各项金融统计工作高效开展。各县xx和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等统计法规,进一步增强依法统计意识,不断规范金融统计行为,保证全市各项金融统计工作正常高效开展。

一是各县xx要认真履行依法统计管理职能,建立辖区规范、有效的日常考核管理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对辖内金融机构日常金融统计数据报送的质量、金融统计信息沟通交流和金融统计组织管理等情况的考核管理,加大对金融统计数据的非现场监测和检查,积极促进和规范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二是认真落实《xx省金融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各县xx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建立辖内金融机构的统计人员备案制度和信息库,实现对金融统计人员的动态管理,真正落实统计岗位a、b角制度;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备案制度,及时对金融统计工作人员进行报备和信息更换。今年是全国、全省数据集中的关键一年,各县xx和各金融机构要确保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切实保证全市金融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各县xx要认真履行金融统计监督职能,从本辖区金融统计工作的薄弱环节入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金融统计现场检查工作,进一步规范金融统计检查程序,增强金融统计监督检查实效,切实加强对辖内金融统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金融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增强服务意识,保证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后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做好金融统计信息披露工作。一是充分准备,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和改进金融统计数据集中系统双轨并行期间和数据集中系统正式上线后各项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工作,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数据集中对现有金融统计工作造成的影响,保证各项金融统计工作连续、有效开展,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工作不受任何影响。二是继续以“精品”意识做好各层次金融机构货币信贷统计月报、金融统计快报和专项统计报表等各类金融统计资料的编制,向本行领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各县xx提供优质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坚持按季度和年度分别在《xx金融调研》和《xx市统计年鉴》等刊物上,定期披露xx市金融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外汇信贷收支统计、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金融机构贷款累放累收等进度数据,进一步扩大金融统计信息披露范围,努力提高金融统计数据的透明度,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金融统计信息产品。三是以“中国xx内联网xx市中心支行网站”为平台,及时披露相关金融统计信息,并及时做好统计信息维护和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金融统计信息服务的实效性、便捷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用户和需求主体对金融统计信息的实际需求。四是各县xx一定要按照xx兰中支和xx市中心支行有关金融统计信息披露、交流与共享的相关制度规定,结合辖区金融统计工作的实际,建立和完善辖区分层次的金融统计信息披露与共享制度,全面推动金融统计信息在地方政府综合经济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序交流与共享,更好地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四是继续完善2008年建立的xx市(1949-2008)经济金融数据库,全面仔细核查已入库数据,保证一致的经济金融统计口径。认真审核填制2009年全年经济金融数据,并将xx市所辖五县一区经济金融数据全部囊括入内。使调研人员能够及时完整地查阅所需各类数据信息。

六、充分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各种有特色的金融统计分析和统计制度调研。一是在做好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上,注重总结、分析辖区内经济金融运行规律和货币信贷变化特点,拓宽信息数据的搜集面,深入挖掘货币信贷变化的原因,采用计量经济学数据模型等先进的专业分析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金融统计分析质量,积极做好金融统计信息的挖掘和成果转化工作,为各级领导、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金融运行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依托“中国xx内联网xx中心支行网站”做好统计工作动态反映。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xx内联网xx中心支行网”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速度快和信息容量大的优势,加快金融统计信息成果的转化,及时编写和优秀的统计分析和调研成果,促进全市金融统计的业务沟通与信息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逐步提高金融统计人员的分析水平和调研能力。三是密切关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经济金融发展和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比如结合金融统计制度改革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制度研究,对《现金收支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为金融统计制度改革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参考信息。

七、加强培训,全面提高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新形势下金融统计工作对金融统计工作人员提出的新要求,我行将根据金融统计业务发展和金融统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围绕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和金融统计制度改革等重点内容,结合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后新业务知识增加较多、对不同层次统计人员要求不同的具体特点,积极创造条件,继续加大对全市金融统计工作人员有关经济金融理论及金融统计新业务、新技能、新知识的综合培训,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全省金融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