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积极采用情感管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率先垂范,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进取,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殿堂。

一、以人为本的策略

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如班主任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学生骨干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有利地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希望激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毫不吝啬地表达你由衷的赞美,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

二、制度策略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班级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例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组合,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从而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切不可让学生囫囵吞枣。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规章,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培养班干部策略

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与败。班干部是班级体的骨干力量,班干部个人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选择与任用班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我选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能起带头作用,并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的各项管理责任到人,由班长全面负责,班主任及时督促,既信任他们,更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为全班同学服务。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热爱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在选用班干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挑选出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又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办干部。第二、班干部选定后,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首先,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分配他们的工作;其次,要努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确实负起责任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第三,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工作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往往凡事都要问老师。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工作,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第四,要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不仅要制止班干部的优越性和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越是班干部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四、家校配合策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外,我还经常通过电话、短信、QQ或微信与家长沟通或亲自外出家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家庭作业有关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做到齐抓共管。针对作业完成不及时等情况,除了每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记在小本子上之外,还针对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或其他情况特殊的学生,把作业通过电话告诉家长。根据学生家庭区域范围,还设立学习片区小组长,督促、检查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方便他们协助我们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主要方式有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开展一日对外开放活动,电话联络,聘请班级校外辅导员等等。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做到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督促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进行了解与管理。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在学校的缺点,尽量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通知家长。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分析,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从而能够正确及时地引导家长对孩子的管理。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决策者,学生是执行者。如何管理好班级,班主任的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当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自身的管理经验,完善管理策略,推动班集体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一、构建和谐班级氛围,推动班级文化

在日常管理中,班集体氛围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班集体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思想有直接影响,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应当善于构建和谐班集体氛围。只有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生活当中。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的墙壁、走廊当中张贴名人名言,如惜时、爱国、好学好问、拼搏等主题的名言,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都能随时随地看到,以文化之声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熏陶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完善自身,效仿名人,奋发向上;还可以在学校的布告栏张贴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标杆,引导学生向其学习看齐,打造“争做好人好事”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播种高尚道德素质的种子,将思想引向正轨,比学习、比劳动、比觉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构建生机课堂,推进班集体文化建设。

二、班干部的作用

(一)班干部选举制度

班干部是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群体,班干部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因此,班干部选举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首先,班干部人x必须有一定威望,成绩较好,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一定要优良。班主任可以针对班干部选举,设定一下规章制度:

1.自荐环节

班干部选举,允许自己推荐自己。必须进行以下环节:主动上台做一个约为10分钟的演讲,可以带草稿。说出推荐自己的原因,说出自己有哪方面的优势,说出自己今后的工作规划。演讲结束后,由教师以及全体学生进行投票。

2.投票环节

班干部选举大会上,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开展,每个班干部职位,每个学生只能选投三个不同的人选。

3.审计环节

教师将匿名投票整理,在课堂上将候选人写在黑板上,由第一排的学生配合完成票数统计。

4.当选环节

根据票数确定出班干部人选,其他学生认真监督班干部的日常工作,监督他们的学生作风,若班干部违法班风班纪,其他学生可以举报,班干部应重新选举。

5.轮换环节

班干部不能连任,以给其他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选。

以上是班干部的选举制度,班干部的选举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班干部是辅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重要力量,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班干部队伍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班干部的辅助功能

班主任是管理者,班干部是分配者。班主任将相关规章制度通知班干部,由班干部转述给学生,让学生去执行,这种“三点一线”的管理模式将班集体串在一起,为有效管理班集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班干部必须全力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认真完成班主任分配下的任务,与全体学生共同执行。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学习问题

学习委员将近期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记录。将语数外三科,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陈述给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班主任跟教师商量、讨论,得出解决方案。

2.生活问题

生活委员认真管理班级基金,认真记录每一笔开销。定期检查班级设备的质量。如桌椅损坏程度,笤帚簸箕的数量质量,在本上认真记录。跟学校后勤认真做好交接工作,负责为学生配置生活用具。

3.卫生问题

卫生委员每天检查教室、班级卫生区、走廊的卫生状况,值日人员完成卫生清理,认真检查,做好登记,对一些“偷工减料”的学生做好标记,采取相关惩罚措施。

4.体育问题

体育委员针对教学内容,协助体育教师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将每个学生的体检报告认真分析,制定方阵排列、赛事策划、课间操训练等工作。

三、班主任的调控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统帅”,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班主任的调控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绝不可将一切事宜全权交给班干部去执行,应当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根据班干部反馈的信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将几个班干部叫到一起开会,跟班干部谈一谈最近班级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一起商量对策;班主任也可以抽空进行访问,问几个学生最近班级的班风问题,班干部是否认真负责,及时地访问,及时地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小学班级管理对班集体文化建设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直接影响。班主任应当发挥自身的主导职能,巧妙为学生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互亲互爱,推动班集体文化发展;认真挑选班干部,让班干部能够更好地配合班主任进行管理,打造吃苦耐劳、勤思好学、品学兼优的班干部队伍,助力班集体良性发展。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3篇

对于如何做好小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历来都是教育界相当热门的话题。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要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要更加科学、有效。本文阐述了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

班级管理;小徐班级管理;新课改

班级是学校的一种重要组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坚环节,班级管理的效果决定着班级建设的质量,进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新课改强调重视素质教育,要求改善小学班级管理方式,要求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加科学、有效。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作为班级管理者的主角—班主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阶段特征和规定要求,结合本校和本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调控、沟通、评价等手段,遵循教育管理的规律,采用一定的方法组织班级活动,实现教育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指的是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标志是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取代过去以“纯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被动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倡导“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革命。新课改体现了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将知识、经验和活动统一于课程中等卖点,并表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现代化、生活化和人文化的发展趋势。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自主参与原则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参与活动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本质属性,而自主意识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主体性最核心的规定性。作为教育中一个环节的班级管理工作,理所当然应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实现真正的发展。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过程中,首先是唤醒学生非觉醒状态或长期被压抑状态的自主意识,其次是自主意识的发展与壮大,最后是在自主意识的潜在驱动下,使自主参与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不自觉的习惯。

(二)师生平等管理原则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在“师”与“生”和谐基础上,用对话和交往,突破课堂对人的限制,走进对方的教与学活动中,甚至走进对方的思想境界,最终达到和谐的师生局面。

(三)班级全员奖励原则贯彻全面激励原则,要求班主任以及班干部在日常班级管理实务上必须“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原则。作为班主任必须用同样的情况和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决不能以学生的成绩优异作为标准,以示区别;还必须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制定适当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激励所有班级成员;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比赛、每一次班级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四、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决定着教育活动和教育活动的成效。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会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矛盾冲突,还能激发教师和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良好的班级的形成。素质教育的推行需要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做支撑,而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要以沟通为基础,实现学校互动与师生互动。师生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情感上的相互交流,班主任所担任的科目的课堂教学上,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失为一个契机;响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主体性发展水平,也要求教师的主体性不能被弱化,也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加强良好的班风建设首先,一个班集体只有具备明确的集体目标才能激起强大的奋斗方向和动力,班主任应该根据学校的校规和工作需要,结合本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的班级奋斗目标,使学生明白前进的方向,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有序而高效,从而促进班级团结和上进;其次,树立好班主任的威信,要适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班主任,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指示结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时刻树立起榜样作用。再次,班干部积极配合班主任组织开展各项班级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

(三)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干部制度有助于学生掌握社会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对小学生社会性能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提升了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同时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也从榜样学习、民主监督等过程中受益。班干部制度启蒙了小学生的民主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班干部竞争上岗的模式,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在班干部培养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跟踪辅助、以老帮新、开办班队干部学校、启发引导、活动示范等方式,培养小干部的工作责任感、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

(四)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班主任为主导构建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要设置合理的班级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拼搏能够得以实现,不仅能充满动力,而且可以体验到达成目标的喜悦。其次要善于利用情感激励,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只要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情感共振,从而会自动自发地朝着班级集体目标的方向前行。

五、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43-01

小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落实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积极的从自身出发,为学生做好榜样,充分的去关爱、尊重学生,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及时选取班干部帮助管理,科学、有效、全方位的去提高管理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提高管理效率

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地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学生都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容易。因此,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想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教师首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班主任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比如,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准备上课,迟到2秒钟都不行,许多学生为此觉得太不通情理,那么作为班主任,就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拖延进教室的时间,也尽量做到不拖堂,不提前上课,除非征得学生的同意。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遵守班级规定。除此之外,对于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也要为学生起表率作用,我们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以身作则,各方面都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让同学心理上得到平衡,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尊重、关爱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管理效率

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保障,也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关键。集体氛围是否良好,关系到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以及学生是否能有个正常的学习生活。一个喜欢教师的学生,他会认真的对待教师的安排和交代,一个和同学之间相互亲近的学生,他们会互帮互助。班级是一个集体,处在集体中的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贡献,班主任也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此,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在为学生做好榜样的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的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学关系,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多关心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心感化学生,既要有母亲般的慈爱,又要有父亲般的严厉,既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又能处处给学生热情的关怀和鼓励。这样,在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精心、耐心、细心、恒心营造学生学习的空间,博得学生的信任,班级管理就顺理成章了。

三、选取班干部帮助教师管理班级,提高管理效率

俗话说:“双拳难敌四手。”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班集体中,只有一个班主任在进行管理,那么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选取一定的班干部,组建一支办事效率高,有独立见解、执行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面对表现欲强、争强好胜心强的孩子们,我们要多去发现他们的特长,积极的在班上多设岗位,积极的吸引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一方面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共同影响、约束的作用,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在班干部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演讲竞选法、班主任指定法、民主推举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科学、合理的选择班干部。在班干部确定以后,班主任教师还应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培养,注重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既要各负其责,又要团结一致,使他们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让他们带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形成班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此外,还应制定一个班干部职责,让班干部按照职责去管理班集体,做到班干部管理有章可循。这样,有了班干部的参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会有所减少,管理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积极和学生家长沟通,强化班级管理

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以外,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家长的监护下成长。因此,积极的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的管理好孩子,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班主任作为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应充分的发挥这一重要最重作用,积极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彼此的教育想法,及时发掘孩子在学校没有表现出来的一些优缺点,同时纠正家长的一些教育错误行为,优化管理策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

总结: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需要以先进、科学的方法作指导,以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作基础进行班级管理。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应不断的总结管理经验,积极交流,进一步创新管理途径和方式,不断的去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门先进的管理模式,已经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小学五年级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

在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中,教师的管理理念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所以,学校一定要定期组织培训,让教师都能够意识到正确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己的科学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真正提高精细化管理效果

学校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把教师和学生都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学校要加大科技研力度,让教师能够改正自己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学习到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更好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提高精细化管理效果。

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精细化管理计划

教师一定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管理计划,不能让计划流于形式,要真正发挥出计划的作用。教师在制订计划之前一定要搞清楚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基础以及行为习惯制定出详细的班级计划,以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优点,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实行班级干部轮流交换制度,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中,班干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应该实行班干部轮流交换制度,班干部由学生进行民主选举,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从而真正做好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

总之,小学五年级班级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班级精细化管理一定要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定要根据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开展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管理良好的班级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身心健康、人格塑造等都有极大影响。而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尤其是在小学,学生处于培养习惯阶段,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为学生养成健全人格、进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小学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管理好小学班级工作,班主任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更要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一些管理策略,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

一、爱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的一个特殊秘密武器。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要让这个家庭充满温馨、和睦的气氛,需要班主任这个“大家长”努力营造。教师“爱”学生,首先要懂学生。班里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性格特点怎么样、家庭氛围如何等等都需要了如指掌,尤其是班里的一些“困难”学生,更要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多多给予关爱,及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教师“爱”学生还要爱得公平。小学生大都心思单纯,若是哪一位老师“偏爱”某一位学生,那么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那些没被“偏爱”的学生对老师自然会心存不满。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施以爱,但要爱得公平、公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班级规章制度

对于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更要做到制度化,让学生有章可循,从小就培养学生知礼仪、守纪律。为了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班集体组建后,就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班规、班级公约等规章制度。这些东西的制定可参考学校的校规,组织全班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讨论交流,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协商。

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并不是作为摆设用的,要真真切切用起来,对于其中的每一项条款班主任都应该让学生达到“令行禁止”的程度,从小就在学生的思想里种下遵纪守法的种子。

三、赏识与奖励教育

赏识与奖励就像是孩子的营养剂,是学生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精神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而对待他们的错误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用和谐一点的方式给他们提出来。要让赏识的精神充满整个班级,学生自然也会受到老师的影响,对待同学也会多一点友善,班级气氛将会更加和谐。

除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定的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很重要,但物质奖励更直接,它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不管奖励的东西是大是小,它代表的是一种荣誉与成功,当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时,他也会更加认可自己的老师,更加配合老师的工作。另外,老师对学生做出的奖励承诺一定要按时兑现,不然将会有“说谎”的嫌疑,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那对班级的管理无疑是最有害的。

四、成立班委会,培养班干部

班级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家,要想建设一个好的班级,只有班主任的辛勤付出还远远不够。班主任只有一个,而学生却有很多,并且班主任并不能时时刻刻都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所以为了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班主任还需要成立班委会,培养“小助手”――班干部。班干部在班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是学生的一员,知道同学们的心理动态;另一方面他们时时刻刻都与同学相处在一起,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班级动态,对班里的一些事情能够做出最快的处理。所以,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一定要培养班干部,让这些小助手成为管理班级的重要人员。

总之,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使命,为了班级更好地发展,班主任还要不断研究班级管理策略,并适时创新,为自己的班级管理积累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窦春坤.小学班级管理心得[J].新课程(小学),2010(12).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7篇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71-01

1 强化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响声),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

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晌,赶快进课堂。书和文具盒,摆在桌子上。小小嘴巴快闭上,等着老师把课上。”“早上起床,穿衣叠被,洗脸刷牙,快吃早饭,背起书包进课堂”。“本子到,文具齐,拿起笔,细心做。”

最后,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小学生日行为规范》像一面镜子,时刻对照着学生的品德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随时间的推移,有些习惯固定下来了,就影响学生将来的生活。对那些不好的习惯都应当用心改正的,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呢?这是一项重要环节,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班级50多位学生,我主要采用小组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1、请指出我的习惯一给4人小组写信,我的习惯是这样的,请告诉我你的想法,于是4个人就说出对这个习惯的看法,然后自己写出改正不良习惯的做法,教师利用班队会进行检查。2、请帮我改正坏习惯,指出了坏习惯,接着再请同学监督自己。这样就能在一种良好的环境中互助督促,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2 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首先,班主任要学会“蹲”,也就是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起平坐,试想,如果一个班主任高高在上,凌驾于学生之上,他怎么能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呢?其次,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学会“听”,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听到学生的真话。班主任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参与管理,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充分调动全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形成民主管理气氛使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民主意识得到培养,管理能力得到增强。

3 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管理班级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小干部,发挥小助手的作用。学生入学后,我就注意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干部,即使是后进生也要他们当干部来改变自己的不足。一年级下学期我对班干的选举,改变往常评选方法,而是人人申请:你想当选什么;以你的条件符合当什么;当选后又准备怎么当好呢。班集体中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位:班长、护花队队长、路队长、课间活动监督长、早读课上的领读员、有责任心的语数组长等,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性。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经常指导班干部怎样管理班级,对班干部很信任也很支持,让他们大胆放手,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这些小于部在班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班长协助老师管理班级的全面工作,其他每个班干部每人负责一项,给他们明确的岗位,让他们成为班主任的眼睛和左膀右臂,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我还针对学生年龄和智力有差异的特点在部分学生中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被带的同学进步大,双方都有奖。这样一来,带的同学有信心,被带的同学有上进心。

4 采取家校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互通信息,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交朋结友的情况等等,对于班级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生在学校里,迫于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很少暴露自己的缺点,但是在家里,却毫不掩饰。班主任如果能够掌握学生的这些情况,工作中就能对症下药。针对有的学生说谎,不按时上学,在家里与学校表现不一样等情况,在家长会上,我专门请部分家长介绍他们的教育孩子的经验,效果是非常好的。同时我还通过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征求他们对班级工作的要求和建议。首先,指点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与途径,要让家长走出思想误区:老师找家长就是想“治”学生,使他们明白:老师的出发点和家长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学生克服缺点、健康成长,这样,家长才能与班主任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其次,对任何家长都不能有偏见。因此班主任见到这些家长时一定要态度端正,心平气和,让家长理解老师的苦衷,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

5 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好的榜样可以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内的刘思形同学每次午饭过后,回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班内去倒纸篓,发现后我大家赞扬了他。以后,我发现主动为班内倒纸篓的同学多了,帮人拿书包的人多了,同学们比以前更友爱了。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问题;策略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根据国家、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对全班同学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实施活动中对各种学习资源加以整合与运用,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复杂过程。哈佛大学管理专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为智慧增长走进来,为服务祖国走出去。”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是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

一、当今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在不同年龄与阶段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特点,特别是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经历了千变万化的改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性格活泼,爱说爱玩,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集中。在课堂上对学习无法全神贯注,有时“身在教室心在外”,一些教师把这种现象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不仅不理解这些学生的发展特点,还一贯认为这些学生不爱学习,时不时责骂、批评他们。其实,教师应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加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再顽皮不爱学,他们也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爱上学习。

(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形象思维得到一定发展,逻辑思维开始萌芽,辨别是非能力薄弱但却是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1.个性差别大

二年级的小学生此时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很在意家长、教师、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会因为别人的赞美与鼓励信心百倍,乐而忘返;同时也会因为别人的批评与惩罚而悲观消极、闷闷不乐。因此有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自信心,但由于小学生心智不够成熟,也容易由于极强的自尊心产生自卑感。

2.情绪不稳定

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经验不足及此阶段的年龄特征,再加以没有成人的适时引导与帮助,他们的情绪波动起伏不定,难以控制。如:他们会因为一件小事争得不可开交、面红耳赤。他们的意志力比较薄弱,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孩子的脸就是他们心情的反映。

3.自控力不强

二年级学生在此阶段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控力不强,虽然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良好发展,但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思维与情绪,往往凭自己的一己之见去理解他们所看到、听到的事物,很难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清晰深刻的理解。但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他们对事物有一定认识与评价,但这些人士与评价由于不够全面,因此这些局限性让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当前低年级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年级小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不良行为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有:说话不礼貌,讲脏话,抄作业,乱涂乱画,损坏公共财物,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表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原因的,而这些原因的产生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的疏忽和学生自身管理缺乏造成的。如,在家庭中,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从而养成孩子任性、骄纵、蛮横的坏习惯;有的家长采用粗暴专制的手段教育子女,从而让孩子养成撒谎的恶习或以报复、反抗的方式对待家长;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与疼爱,忽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有的父爱或母爱,产生孤独、自卑、甚至产生自闭的心理问题。在学校,有些教师由于教育方法不正确,对学生缺乏耐心,对有问题的儿童不能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社会,由于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传播再加之儿童模仿能力强、分辨能力差,他们很容易被影响进而误入歧途,出现一系列少年犯罪问题。再者由于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抗挫能力不强,缺乏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而犯错。

(二)低年级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指导

由于教师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并且缺乏有效地管理培训等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管理能力问题。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能针对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从而造成班级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低效。

三、小学班级管理的建议及解决策略

(一)班干部的建设有待改进

1.淡化“干部”色彩,强化服务意识

在我们眼中干部就是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同样,班干部也应时时刻刻为班级学生们着想服务,因为我们是班干部,所以要以同班学生的利益为重,而不应以高姿态和权利享有特权,逾越界限。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指出:“学校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把为祖国人民服务作为宗旨以促进祖国社会发展为最高追求。”班干部不是为了强调你比其他学生有什么特权而是代表一个富有责任感与大公无私为学生服务的令人尊敬的班干部的良好形象。

2.淡化权力色彩,强化责任意识

如何淡化班干部的权力强化责任意识?首先班干部要学生选举或推荐,以民主的方式产生。让他意识到他的权力是同学们赋予的而不是班主任特别赐予的。其次,班干部工作是否到位,不是班主任一锤定音而是全班成员投票一致认可。最后,班级成员有权对班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对班干部的监督、制约规定,让学生受益,干部做主。

3.淡化等级色彩,强化平等意识

我们的教育是民主的、平等的、公开的,教育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并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一些学校实行轮岗制把班级的任务和岗位责任到人,以轮岗的方式人人参与,人人尽责。这样班干部的管理、等级色彩不仅弱化了,而且还加强了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学生的能力不仅得到了发挥而且强化了平等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4.改变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差异

毋庸置疑每个孩子天生都渴望被关注,他们希望在上学期间可以得到所有人羡慕的目光。孩子的想法再简单不过,当选班干部无非一种得到家长、老师以及学校认同的方式。因此,在评价学生方面应该从多方位、多角度出发,给孩子以鼓励,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更新,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许多新颖、独特、有效的管理方法也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每一位管理者特别是班级管理的班主任与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增强自身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管理素质。针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1.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

(1)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成长中的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思想是人生航行中的指南针,具有引导作用,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人一切发展的前提。所以,班主任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政治思想做学生的引航者,为国家培养一批栋梁之才、治国良才做好奠基。

(2)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党执政兴国的不竭源泉。有人这样形容教育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见高尚的职业道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学生。把教育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兢兢业业,诲人不倦,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行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3)夯实自身的专业素养。班主任不仅要系统科学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特点,更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的头脑,在教学管理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重要的是要充分掌握与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2.班主任自身管理能力的提高

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组织能力:组织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尤其是班干部的模仿带头作用,培养班集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2)个别教育能力:班主任的职责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由于某些原因,一些学生成绩特别差,此时,班主任应充满爱心与耐心,认真分析原因,帮助差生重拾信心,让他们逐渐爱上学习,才能促进集体的共同发展。

(3)创造能力: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状况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和教育水平,因此,班主任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灵活解决问题。

(4)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副良药,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结果的好坏,班主任与家长、任课老师、学生的沟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5)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通过参加教科研,班主任能学到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改进他们的管理行为。”教研中,通过与专家的沟通交流与自己的知识整合,会使自己的全部或部分教学观念得到重新建构。

(三)联合校内外力量共同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有效配合。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及家庭结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与品格的形成。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好方式。“教师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在学校,教师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产生直观明显的作用。学生的德、智、体、美也将在此阶段得到更好的教育。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通过社区的文化宣传,各种报刊、杂志,各种电视广播大众媒体和少年宫、科技馆等校外机构,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教育作用。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流程。班级管理是师生双方互动的动态过程。良好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班主任支持也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前提,而班干部和每一位学生的民主参与与服务更是至关重要不可替代,没有离开班主任的班级也没有脱离学生管理的班主任。所以,班级管理不仅为班主任与学生提供了发挥智慧与才能的舞台,同时为自己谱写美好人生埋下了美好伏笔!

参考文献:

[1]林德尔.告诉你一个真哈佛.[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286.

[2]成有侯.教育政治学.[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6:89-90.

[3]王金蓉.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N]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34-35.

[4]齐振海主编.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34.

[5]黎六东.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浅议[J].考试周刊,2007,4:1-2.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9篇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班级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基层。班主任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变化,相应改变班级管理策略,管好班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生的变化

今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优越,青少年的发育期有点提前。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五年级学生一个暑假过后,会长高了许多。男同学的嗓音粗了,女同学第二性征日益明显。伴随着身体发生的变化,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一是高年级学生度过了从低年级进行各种活动时依赖班主任到独立活动的过渡的成长期,“自我”观念开始成形,他们(她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愿意让老师、家长过多的干涉,即有了“小大人心理”。二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比较单一的正向思维,而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开始发展,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做出逆反行为。三是学生都具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即希望自己能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护,心底深处潜在着一份尊重教师,愿意接受教师教育的自然倾向的情感。但学生的这种“向师性”情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眼中,老师是最崇高、最伟大的,是心里的“神”。我们经常听到小学生对家长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言下之意,教师的话是绝对正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广博的知识,模范的行为,崇高的品质,敬业的精神,则成为学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评价教师。四是竞争心日益增强。五是情感不再像低年级那样外露、浅显、不自觉,学会了包装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感情。

二、班级管理的对策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民主管理。高年级学生心智日渐成熟,要求被尊重、重视的意识增强,我们不妨顺着学生的心理要求向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学习,班级事务和学生“商量、再商量。”学期初,和学生商量制定班级目标、班规班纪,探讨实施措施;制度实施中,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学期结束,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失。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贯彻执行制度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效果出奇地好。记得几年前,我曾经接过一个五年级班,这班学生纪律散漫,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不“感冒”。每天打扫清洁区和教室卫生就让我头痛,根据班干部的安排分组轮流值日,每次清洁不是有同学不到位就是有同学出工不出力,因此学校文明班检查,我班经常在“清洁”一项给扣分。针对这种情况,我马上召开班会,摆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解决办法。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改变班干部指定分组的办法自由组合小组,选出组长进行逐日轮值,值日时如果完成得不好,被学校扣分,则第二天补值日直到不被扣分为止。组合时如果有同学没有小组要,则自己一个人负责一天的值日。决议通过,马上进行自由组合,果然有个别以前值日表现差的学生没有小组愿意接纳。如果真的让这些同学自己一个人负责值日,清洁卫生一定也搞不好。怎么办呢?于是我和他们商量是否愿意加入某个组,然后再做某组组员的思想工作同意接纳他们。由于值日轮值制度是经过大家商量决定的,结果得到了彻底的贯彻,从此我班的“清洁”一项很少再被学校扣分。分组时被同学孤立的个别“懒虫”害怕下次分组没有人要也变得积极起来。我班的值日卫生工作再也不用操心。

(二)做思想工作要让事实说话。高年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行为,和他们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艺术,讲道理摆事实。训斥和劈头盖脸的批评最容易导致他们对着干。语言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也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三)教师要少说漂亮话,多以身作则。高年级学生的“向师性”的心理发生了改变,他不但会听老师怎样说,更关注的是老师是怎样做的,仿效老师的做法。因此,在高年级的学生的班级管理中,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身教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如,夏天带学生到操场除杂草,如果班主任只躲在树荫下指手画脚的话,哪怕你说的话再动听,劳动纪律再严明,学生的劳动热情也决不会高到哪儿去。相反,如果班主任都能顶烈日挥锄铲草的话,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会少。正可谓教师其身正,学生不令而行,教师其身不正,学生有令不行。

教育学生要诚信,教师首先就要做到诚信。教师在学生中不可说大话,说漂亮话,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不可随便许诺。而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以诚育诚。

(四)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高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竞争意识增强,针对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竞选班干部和学习、纪律、卫生、体育等项目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高涨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时间精力吸引到校园、班级学习、思想的竞争中,减少他们与社会不法分子混在一起的机会。在学习上,可要求学生每学期自己找一位竞争对手(水平相当),比成绩比进步。学期结束,班主任对胜利者送上卡片,表达祝贺,勉励他们不断超越;对挑战失意者班主任则要帮助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激励他们重拾信心,不甘落后,急起直追。而课间纪律、卫生、语言文明、作业、佩带红领巾等方面则开展小队竞赛效果会好些。设立比赛规则,违规扣分,为班级争光添彩加分,每个月末统计好分数,看哪小队分数最高,分数高的小队将获得“神秘”礼物――有时派小礼物,有时带学生出外游玩…… 通过多种形式的竞争,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实践探索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直接关系到集体内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学生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积极采用情感管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率先垂范,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进取,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们成长的殿堂。

一、以人为本的策略

班主任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班主任工作繁多,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事半功倍。班主任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骨干对班级进行管理、引导、传递学校的管理思想和育人目标。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思想上有所提升,能力得到了锻炼。如班主任找一些贴近学生思想的先进人物事迹,让学生去品味、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骨干如何与同学交流,如何组织活动,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干部应具备的素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策划、组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在组织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将理论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学生骨干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有利地促进了班级管理工作。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美,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希望激励对学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产生巨大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毫不吝啬地表达你由衷的赞美,多让学生体验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悦。

二、制度策略

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班级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出来后,班主任还要及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协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随时做好个别调查,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定期评定,奖优罚劣。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例如,可以把班内几十名学生进行组合,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从而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切不可让学生囫囵吞枣。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行性、操作性,进行量化管理。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通过让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制定规章,达成一致的认可,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培养班干部策略

一个班级教育管理的好坏,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往往与班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是否有得力的班干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与败。班干部是班级体的骨干力量,班干部个人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因此,选择与任用班干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我选那些品学兼优、关心集体、能起带头作用,并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和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级的各项管理责任到人,由班长全面负责,班主任及时督促,既信任他们,更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为全班同学服务。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全体学生形成共识,热爱班级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在选用班干部时,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通过多方面的考察了解,挑选出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积极热情、办事认真、愿意为同学服务,又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同学担任办干部。第二、班干部选定后,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首先,要根据每个班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分配他们的工作;其次,要努力培养班干部的责任心,让他们确实负起责任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能身在其位不谋其职。第三,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大胆工作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偏低,各方面的能力还很有限,往往凡事都要问老师。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大胆工作,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第四,要培养班干部的榜样意识。不仅要制止班干部的优越性和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而且使他们意识到,越是班干部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四、家校配合策略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学校对学生严格要求外,我还经常通过电话、短信、QQ或微信与家长沟通或亲自外出家访,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反馈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思想动态、家庭作业有关情况,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做到齐抓共管。针对作业完成不及时等情况,除了每天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自己记在小本子上之外,还针对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或其他情况特殊的学生,把作业通过电话告诉家长。根据学生家庭区域范围,还设立学习片区小组长,督促、检查同学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以方便他们协助我们的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主要方式有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开展一日对外开放活动,电话联络,聘请班级校外辅导员等等。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定期开展家长会,做到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并督促学生家长对自己孩子进行了解与管理。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与鼓励,对学生在学校的缺点,尽量采取私下交流的方式通知家长。教师通过与家长交流分析,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管理上的不足,及时进行改正,从而能够正确及时地引导家长对孩子的管理。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自主管理

要谈我的班主任工作策略,首先得从我的学生观谈起。“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1]在我的学生观里,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他们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育的目的恰恰就是育人。正因如此,我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民主的,是亲密友好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渗透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即教师所持的学生观,良好的学生观,良好的期望,是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条件。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近十四年,担任班主任也近十年。多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工作中锻炼,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2]下面谈谈班主任工作策略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前提和基础。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3]在我转换了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靠近,取得了相互的信任。

1.巧借活动,塑造真诚和谐的班级之风。

班级管理说到底都是要通过班级一件件小事的落实来实现的,所以,成功的班级管理离不开对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在班级活动的开展中,我非常重视做好班级活动的总结,很多宝贵的所得和收获都是在师生对活动的总结中发现的,这为我们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了经验。记得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班参加了年级的拔河比赛。论实力我们是应该夺冠的,但却屈居年级第二。看着孩子们心情低落地回到教室,这次活动自始至终暴露的一些问题纠集在我的脑海。我们进行了活动总结:首先,我很真诚地告诉他们,我也遗憾和难过。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失利的原因。孩子们的情绪从难过、从对某个同学的抱怨中逐渐转移到失利原因的思考上来。有的同学说:“选的队员不是我们的最佳组合”,有的同学分析说:“拔河不简单,很多同学姿势不对,不能将全身的力气使出来”,有个同学干脆上台就最佳发力姿势做了现场的解说和辅导,还有的同学说:“拉拉队员离太远,气势不足”……在这讨论和总结的热烈气氛中,失落和难过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则是下次必胜的信心和期望,原先被埋怨的同学脸上也露出自信的笑容。一种真诚、和谐的温暖包裹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所以,正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师生真诚相待,相互理解和促进,形成了真诚和谐的班级之风。

2.巧用谈心,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德育为首”始终是班主任应该遵循的工作方针。能否及时地了解和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决定着班级管理工作的是否能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谈心,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与学生谈心要目的明确,做好谈心的准备。比如要在谈心之前密切关注学生,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多方面获得该学生的相关信息。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是我们与学生谈心的前提。也只有经过充分准备之上的谈心才能更加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其次,谈心教育的实施要恰当。班主任在找学生谈心前,要根据所了解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谈话内容的情况来恰当地选择谈心的场所、时间及环境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安全的谈话环境,达到谈心的教育效果。最后,谈心要讲究一定的谈话技巧。一般我找学生谈话很少直奔主题,都会跟学生聊聊家常,关心一下最近的起居状况,了解一下最近的心理状况,在轻松的气氛里拉近师生的距离,之后才切入主题。这样的做法给学生的解除学生的心理戒备,让他感受到老师不是为了谈话而谈话,是因为关心他而关注他的问题。

当然,遇到某些学生犯错的时候,批评是难免的。我的做法是把批评也当做一种谈心。大声的呵斥和职责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无法触动学生内心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口服心不服又有何用处?

马克思说过: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你就先要学会尊重别人。[4]尊重如此,平等、民主和爱皆是如此。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都始终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面对学生,亲近孩子们。孩子们开始与我无话不谈,有时候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也愿意来找我谈谈。那时我觉得,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像是他们的妈妈,有时候又像是兄弟和姐妹。我把这份信任看得异常宝贵,因为这不仅是孩子们纯真心灵的馈赠,也是我教育教学成功的前提和法宝。有位朋友曾经告诉我,说至今我的老同事还怀念我和他们一起的日子,说我是他们见过的和学生关系处得最好的老师。其实,我的诀窍仅仅是:真诚和平等地对待您面前的每一个孩子。唯有爱会唤醒爱,真诚的、不功利的心是师生心灵的桥梁。也唯有尊重会引起尊重,唯有民主会感染民主。[5]试想,一个充满了真诚友爱、平等民主的班集体,对孩子们是会有多大的吸引力啊,那简直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庭。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策略

所谓“激励”,前苏联学者斯拉斯捷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动力,给以活力,唤起愿望。”可以说激励是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从而深化班级管理。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一、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营造文明化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传统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一般以成绩来确定班干部,其奖励政策好多也都是进行的口头规定等,其奖励政策的内容大都离不开成绩。这样一来,使得大多数学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形成“破罐子破摔”的行为。鉴于此,教师应结合全体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技能等制订透明的奖励政策,改善学生的心理,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实施监督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我们都知道监督的相关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公平性。从心理发展角度来说,小学生正处于心理自律的时期,他们习惯审视别人,同时也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评价时,则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失去积极性,甚至缺乏参与的热情。鉴于此,笔者在制订奖励制度时,实施的是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采纳群众意见,制订群众基础的奖励制度,如,以书面问卷形式、集体讨论形式、个别询问形式等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对奖励制度就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奖励制度的公平性,而学生也会通过自己全程参与奖励制度的制订来加深对奖励的认知和理解,使奖励起到自我约束和提高的作用。

三、运用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处在优秀的组织里,同时成为组织里的优秀分子。而优秀组织形成的基础在于成员的责任感。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成绩应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正确的奖励。但就奖励形式来说,教师应多采用精神奖励,给其荣誉称号、奖章等,还可以对表现好的学生,让其组织一些文体活动等等,鼓励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其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责任感的重要性,进而以自我行为来带领、感化身边的人,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凸现奖励的作用。

总之,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积极性的发挥,而有效的奖励政策是推动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探究、改善奖励政策,从而确保奖励政策在班级管理中长期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向群.中国班主任最需要的新理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173-177.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校园文化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良好的管理策略,可以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由此看来,重视小学班级管理实施策略,教师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具备良好沟通能力,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小学生,有效拉近与小学生的心理距离,积极建立与小学生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小学班级管理影响因素

(一)班级管理方法单一目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形式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小学生学习习惯、纪律意识等方面的管理,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发展特点的培养,另外大多数的管理方法都是运用说教方式,依靠这种单一的管理方法来对小学生灌输一些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小学生认同感不高,很难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在新时期教育下,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也需要积极做出创新和改革,积极拓展一些丰富多样化的班级管理方法。

(二)班级管理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小学生日常学习成长环境和小学班级教育目标的改革,给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仍旧采取传统管理观念,过于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管理即可,往往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严重忽视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从而限制了小学生其他方面潜能和优势的提高[1]。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升班级学习效率班级作为学校的构成单位,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对于和谐平等班级环境的建立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遵守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升班级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指出:给孩子创造机会是教育管理的关键一环,不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摧残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旧观念。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策略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集体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高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解放学生双手,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提升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小学生对班级管理进行深入了解,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中,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敢于发表意见,为班级管理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校园文化视野下优化班级管理策略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管理素养,科学引领班级发展。教师需要正面解决当前班级管理中所存在的影响因素,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对一些真实教育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熟悉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责任、权力等,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为班级管理者,需要对小学生倾注爱心,不只是单纯地停留在知识学习层面,对待学生要向自己的孩子,努力打造良好班级文化,站在学生视觉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此来增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充分带动小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改善班级环境,促使小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条件下团结同学、爱护班级。作为班级管理工作者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作为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从自身的举止、谈吐做起,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提高自己在班级学生中的威信,促进班级文明班风的有效形成,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例如发现教室的地上有一团废纸,教师需要在小学生面前主动地捡起来,丢进垃圾桶,而不是指使小学生进行清扫。又或者在课余时间和小学生间进行课间游戏,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日常中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教师的这种教育行为非常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新课改教育背景下,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做好与小学生间的良好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对教师的关注和认可,及时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进行正确引导,真心对待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树立正确、科学的管理理念,热爱班级管理工作,将学生视为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管理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可以更加紧密,从而促使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进而在班级内树立起良好的学风、班风增强教师与小学生间的互动沟通,同时也可以以小学生的新鲜活力来有效缓解教师长期班级工作管理的紧张和压力,进而增强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3]例如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就需要主动地靠近他们,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细心地为他们讲解学习难点,给予充分的关心和耐心,增进与学166生间的情感培养,营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利用引导的方式来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成长之路,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燃起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从而与学生一起构建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三)创设良好班级氛围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充分地说明了爱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素。校园文化视野下,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班级、校园内的各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健康、快乐安全成长,注重小学生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努力给予学生一个家一样温暖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促使学生可以保持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心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间建立和谐舒服的互动沟通方式,实现班级内高效的双向互动,从而为自身成长发展和班级荣誉不懈努力。[4]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班容班风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针对班级卫生、自身仪表仪容、清洁工具摆放、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自主讨论思考,让学生在合作讨论思考的基础上,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而播种一种性格,则会收获一种命运的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然后对班级内学生进行责任分工,促使全班学生动员起来,为创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集体情况来组织开展班级内的进步之星、劳动之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利用这种评选活动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行为的约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行为习惯,有效促进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形成,进而实现校园文化视野下小学班级管理制度的优化实施。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4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权威式”管理

很多老师认为教育理论所介绍的原理、原则、教法均不切实际,必须代之以严厉管教与体罚。因为这些老师从小学、中学都是这样被打大的,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于是也就依照以前老师的方式行事。一些老师深受“教不严,师之惰”观念之影响,加上绝对服从与齐一标准,要求学生乖顺,这种现状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甚至家长的质疑。

2.“保姆式”管理

长期以来,保姆式教育充斥着小学的管理,日常生活和管理事物都由教师包办,老师天天守在教室,亲自处理纪律、卫生、出勤等日常事物,教师的这种包办管理,害了学生,也害了自己,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创新精神,也抑制了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废除保姆式教育,提倡并实行学生自治已成了当务之急。

3.“重智育,轻德育”式管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一直以学生的学科成绩及高升学率作为教学成效的指标,小学也不例外,一切以学科成绩为主,整个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教学上,忽略情意、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同时达成。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尊重与鼓励,无法给学生一个安全、温暖、和谐的班级气氛,更无法让学生在自我努力中获得成就,培养出评价、欣赏的观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在选择、珍视、行动中去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了。

二、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1.“平等式”管理策略。实施新课程的同时,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也应随之转变,要逐步树立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发展的管理思想,建构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

(1)让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当小伙伴开小差时,可以用手轻轻拍拍他,然后摆摆手,指指黑板,示意他专心听讲等,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伙伴,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如:在国庆节前一天,为了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孩子们在教室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摆放了各种鲜艳的花朵,窗户上贴上了各种形状的窗花,黑板上用拼音端正地写着“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整个教室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一片真挚感情。

(2)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每一位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班主任只是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组织学生比赛、竞争、参观、游览,因此,班主任应充分抓住每次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在竞争中施展自己,在参观、游览中相互配合、大胆探索,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机会。

2.“开放式”管理策略。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工作就能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

(1)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新观念。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必须要用科学的人才素质观、人才成长观、教育规律观、教育方法观作指导。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提倡以10个“开”字来投身新时期的工作:“开拓的精神,开通的思想,开明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开放的路子,开朗的性格,开发的干劲,开导的方法,开诚的交谊,开心的情绪。”我想,这10个“开”字,同样适用于指导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

(2)情感教育,建设温暖的班集体。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从我现在所教的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就能看出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有些孩子就常把老师叫成妈妈。如果老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看,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3)有的放矢,促进班集体共同进步。第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受不同的环境影响,其体力、智力、兴趣、爱好、性格等存在不同的特点。学生特点了解清楚了,就能为进行个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需要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有的需要给予关怀式的温情,充分创造其学习生活的有利条件。

小学班级管理策略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小学班级 非正式群体 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校中基本的教育单位与管理单位,也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在小学许多班级中,均较为普遍地存在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小学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级小组、班委会、班集体、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发展,对班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影响。而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小学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其自我意识独立、全面、稳定发展,但还有一定的盲目性。如何对这些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且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班级管理中应对非正式群体的发展和走向进行积极引导和调控。

一、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作用

正确运用定势和强化的规律。“根据斯金纳的理论,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定势规律,班主任要根据这种规律,注意与非正式群体的第一次谈话,提出并落实第一个要求。明确而严格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对于非正式群体的融入班级有着重要的作用。”①为了有效地进行强化,班级的规章制度必须简明扼要、便于执行,同时要认真检查与及时教育,并辅之以公正的表扬、奖励和必要的批评、惩罚。但教师要注意表扬多于批评,肯定多于否定。教师的行为示范使学生有模仿学习的样板。“班杜拉的道德判断实验证实:学生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会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让学生不形成小群体,教师在学校生活中不应该形成教师间的小群体。教师要时时为学校想,为学校谋发展,对学生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与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运用社区教育资源。非正式群体的转化与否,与家长沟通取得配合至关重要。班主任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多提学生的成效与进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此外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以增加他们的见闻也是可行的方式。

二、注意发挥和引导好学生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有特殊的影响力。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一般都有一定的能力和号召力,他们说话灵,能力强,影响大,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能左右所在小群体的活动。要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并帮助解决班上一些棘手的问题。所以,要对这些核心的“首领分子”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正确引导和转化非正式群体的关键。

三、加强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

对待非正式群体,犹如其他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一样,首先要求管理者深入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详细情况,诸如分布状况、内在结构组成、活动方式及内容、个体评价等。进而依据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周密的、科学的分析。这里强调两点:一是掌握“度”的问题,即对非正式群体定性看待的问题,主要把握好两个标准:是否有利于个体全面良性发展,是否有利于校系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弄明白其形成的主次原因。犹如医院的大夫,只有查准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对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尤其是消极型、破坏型)来讲,如果成因在个体,则加强教育。教师可以多观察了解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情况,通常结伴或结队来学校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或已形成非正式群体。

四、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正向积极功能

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倾向和交往,不尽与正式群体协调一致,这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对积极型非正式群体,不但要允许其存在,还要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其成为团结同学,搞好班集体建设的阵地。还可以利用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促进正式群体组织目标实现。引导他们把小群体的活动目标融入整个班集体的大目标,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①李继秀,王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②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李学农.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继秀,王昌华,陈庆华.教育理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