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

低碳经济时代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温室气体;交通问题;生物燃料;节能建筑

温室气体无节制的排放、资源无限制的开发,已经使地球不堪重负。2011年3月11日日本遭遇了历史上最强烈地震及最强烈海啸。8.8级的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境沿海地区。4月16日一场强风暴袭击了美国中东部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之惨重为数十年来罕见。干旱、洪水、酷热、严寒、火山爆发等,这些极端气候的出现,在不断向人类发出警告。是时候采取行动了,是时候让地球重回绿色了,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什么是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最重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0.03%~0.04%[1]。自然环境中的温室效应正是依靠这两种气体的存在才得以正常进行的。如果没有这两种气体,整个温室效应体系就会受到破坏,地球上的平均温度会因此骤降至-20℃左右。反之,如果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则会导致地球低层大气温度持续增加。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及森林砍伐造成的,这两项都属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的浓度越高,全球的平均气温就会越高,海平面也会因此而升高。海平面升高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途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一不受到危害。更为可怕的是,海平面的升高,将要淹没马尔代夫这样的国家。同样,这种家园和栖息地被淹没的危险还直逼有1700万人口的孟加拉国。即使海水还不至于淹没那里人们的家园,但逐渐升高的海平面也必然污染他们的淡水系统,使他们的生存面临威胁。气候变化会让人类在土地使用以及资源配置方面面临更为严峻的压力,甚至还可能会毁灭整个生态系统,如物种灭绝加速、淡水不足、能源供应时断时续。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它所造成的后果不啻于惊世浩劫、灭顶之灾。

交通问题与生物燃料问题

汽车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一辆轿车一年排出的有害废气比自身重量大3倍。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会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20世纪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就是由汽车废气造成的[2]。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 在杭州的大气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已占了5成以上的比例,特别是市民活动最多的主城区。可以说,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了杭州大气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的最大危害。 钟南山说:给广州人做手术,打开的肺都是黑色的,如果不黑,那他就不是广州人。可见汽车尾气的危害有多可怕。因此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少开车,少排放。

生物燃料作物通常为玉米、小麦等庄稼和棕榈油。美国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数据显示,未来20年,使用生物燃料将比使用汽油等化石燃料平均减排36%。然而,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发现,现行生物燃料政策实际上可能导致未来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比单纯使用化石燃料还要增排21%。《可持续能源、决策者框架》的报告警告说,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抵消其产生的正面效果。因为生物燃料生产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大量土地被用于种植某几种作物以生产生物能源,造成用来食用的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给低收入者带来负担。

发展可再生交通用能源。我国进口原油有30%被汽车消耗了,汽车正在和迅速发展的工业抢燃料。要解决汽车工业的可持续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迫在眉捷。美国与巴西主要使用乙醇与汽油的混合物作为燃料,印度使用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的混合物作为燃料[3]。我国正开展利用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的研究;利用甜高梁、茎秆等生物质原料生产液体燃料的研究。而以植物油和废弃动物油为原料,经过科学的脂化断链技术和复杂的加工程序得到的生物柴油已进入了市场。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提高燃料性能,寻找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的出路,这样生物柴油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发展节能型建筑

建筑节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潮流,也是现代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和重大战略问题。国内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比例达29%以上,并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再加上建材生产,建筑方面的能耗高达全社会的45%左右。[4]甚至国内的一些大型建筑,每年要“烧”掉几千万元的能源费用。因此发展节能型建筑刻不容缓。

太阳能制冷和采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大型建筑的高能耗问题。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太阳能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光伏发电可节约30%的建筑能耗,整个建筑的节能率近10%。[5]

窗户使用优质的节能建材如温屏节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优越的隔热、隔音、低温无霜露三大优点,比普通单片玻璃节能75%,比普通中空玻璃节能50%,比LOW-E中空玻璃节能15%-20%。另一种最新技术的窗户,使用了三层高品质的中空玻璃,采用具有专利技术的隔热材料和设计,比普通产品节能70%-80% 。

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据专家介绍,与其他建筑节能技术相比较,外墙外保温不会产生“热桥”、“冷桥”现象,具有良好的建筑节能效果。目前一种采用炭渣、粉煤灰等为原材料制作的新型墙砖,使用该砖后就可以不再使用外保温材料了,等于减少了一件建筑的‘外套’,节约成本,减轻自重。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家园,造福子孙后代是我们的职责,让我们行之有效地投身低碳经济,为美化我们的家园尽一份力。

[1] (美)达拉斯 著, 王瑶 译,低碳经济的24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4

[2] 贾振邦,环境与健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

[3] 高建业 孙明, 全球燃料乙醇应用发展趋势, 煤气与热力,2009年03期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2篇

如果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恢复到现在水平,那么温室气体含量将上升到550ppm,温度将升高3摄氏度。而要让全球气温只升高2摄氏度,那就必须将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目前的50%。

因此,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气温的上升。

《京都议定书》失败

为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第一份具有强制性减排目标的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在1997年12月诞生。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份国际协议,这份协议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目前有190多个缔约方,但它没有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

《京都议定书》在1997年12月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将于2012年失效。根据《公约》,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所有发达国家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

《公约》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至目前为止,共有170多个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美国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中国已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标志着各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重视和关心,但是作为减排手段,却是失败的。毕竟,它并没有使排放量明显减少,甚至也没有达到预期减缓排放增长速度的效果,只不过象征性地提请社会各界注意,以便适应目前存在的气候变化情况。由于缺乏法律约束力,《公约》确定的减排目标也并未被发达国家普遍执行。

《公约》组织2008年11月1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性减排形势仍不乐观。该数据显示,至2006年,虽然41个缔约的工业化国家,总体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下降了4.7%,但其中大部分均为中东欧等转型经济体贡献。从1990年到2006年,中东欧等转型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37%;在这期间,发达经济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增长了9.9%。

更值得担忧的是,转型国家的贡献,实际上也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随着其市场结构逐步调整到位以及经济恢复增长,从2000年开始,即使这些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开始稳步增加。造成2000年以后,《京都议定书》的41个缔约国总体的排放量有所上升。

从各个国家的情况来看,澳大利亚增加了28.8%(目标+8%),加拿大增长了21.7%(目标-6%),美国增加了14.4%(目标-7%),日本增加了5.3%(目标-6%),欧盟降低了2.2%(目标-8%)。距离《京都议定书》要求的减排目标都有不小的差距。

“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将至

2009年将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同时面临经济衰退和气候变暖两场危机的情况下,全球正承受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机遇。

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缓解了能源紧张局面,为替代能源和新资源寻找留下了宝贵的时间。这使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望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新思路和希望,而能源技术的创新也有望成为刺激经济的新增长点。很多国家目前已经将能源技术创新,视为新的经济革命和绿色复苏计划的核心。

《京都议定书》之所以名存实亡,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的退出。任何一个全球性减排协议,如果没有美国参与,几乎不可想象。但是,美国又是惟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美国新总统奥巴马的上台,给全球减排协议带来了新的曙光。奥巴马允诺,将在2020年把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到1990年的水平,到2050年再减排80%。并且奥巴马在当选后发表谈话指出,他将把碳交易机制引入美国的能源市场,并承诺在未来十年里每年投资150亿美元用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奥巴马表示,美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帮助开创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新时代。

奥巴马提名可再生能源专家朱棣文为能源部长,就显示出奥巴马新政府注重气候变化问题。朱棣文大力倡议开发清洁能源,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代言人之一,倾向于主张用新技术取代和限制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美国,虽然联邦政府还没有采取全面的或强制性的措施,来减少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州级政府做出了很大的减排努力。现在,美国的50个州中,有24个州通过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机制参与了区域性的减排计划,具备实施减排协议的基础。

欧盟则一直是《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支持者,并一直致力于说服那些立场摇摆的国家加入条约。

在2007年,欧盟单方面承诺,欧盟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这就是欧盟在2020年实现“三个20%”的目标。

欧盟27国领导人2008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最后终于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欧盟议会通过的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已经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规,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法律上承诺大幅度强制减排的地区。

1997年正式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一承诺期的目标将于2012年到期。2007年12月,各国部长曾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大会上达成了一个路线图。按照这一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届时,全球减排将进入“后京都议定书时代”。

中国减排压力日增

中国政府于2002年9月3日通过签署《京都议定书》。由于中国是条约控制纲要以外的国家,所以也不受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

中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着重人均排放。中国的人均排放仅接近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9.8吨,而中国人均排放量为3.2吨。2004年中国人均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人均水平的33%。

其二,着重历史累计排放。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排放量占全球的77%;从1904年到2004年间,中国累计排放占全球的8%。

中国政府坚持《公约》的指导作用。《公约》所确定的各项基本原则,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是指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基础;将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采取行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不可持续的奢侈消费方式,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虽然没有时间表,却可能承受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国。

从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地区看,根据IEA的数据,2005年美国仍然是最大的排放国,占了全球排放的五分之一强。但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占比将上升到22.2%,预计2030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全球的28.4%。

尽管中国、印度并不在《京都议定书》强制要求减排的目标之内,但由于到2030年,这两国的排放量将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对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而言,新兴市场国家也不得不纳入未来的考虑范围。

美国一直以来就希望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明确相应的减排责任。而欧盟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专家认为,中国的“毕业期限”应该在2020年左右,即再给中国十多年宽限期。

2008年八国峰会最终达成的声明,就把全球共同目标作为优先考虑来强调,淡化了发达国家自己要承担的减排责任。这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并非一个值得乐观的信号。

随着欧美对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针对中国等生产成本低、温室气体排量高的经济体征收的“碳关税”可能会出现。

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征收“碳关税”的想法,主要是由前法国总统希拉克所提出,而接任的总统萨科齐在2007年10月,呼吁欧盟国家应针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否则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将遭受不公平之竞争,特别是境内的钢铁业及高耗能产业。

“碳关税”将给目前中国的出口带来额外的隐忧。根据WRI对各国各部门碳排放的统计,中国的出口部门出口商品中所含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实施“碳关税”,中国的出口商品将受到更大的冲击,将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在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的情况下,尽管中国不愿意接受强制的减排指标,但毫无疑问,中国必须在碳减排上有所作为,才能及早地适应未来低碳经济的环境。

低碳经济时代到来

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发展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以及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寒冬中最为温暖的词汇。它不仅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涵盖了优化能源结构、扩大低碳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以及促进经济繁荣。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已使能源需求增加放慢,这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来经济复苏时,产业界会进入新一轮的机器、设备更新,如果能够抓住这一机会,投资低碳设备和技术,目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契机,不仅是对中国,对世界来说也是一次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经济结构的一次机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解决全球变暖的机会。“我们目前需要应对两个最严重的挑战――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解决之道就是绿色经济。”

金融危机暂时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客观上为寻找替代能源和资源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全球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同时,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价值也凸显出来。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后,将为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转“危”为“机”。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Pacala及Socolow提出的“稳定楔”(stabilisation wedge)概念,现被公认为处理气候变化问题的最佳策略之一。

十几年以来,全球人类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行动,等到2055年,碳年排放量就会翻一番,达到每年140亿吨。两位学者提出了15项措施,如果得到实施,其中每一项都能使我们在2055年减少10亿吨碳排放量(即一个“楔角”) 。实际上,只需要实施这15项中的7项,就可以使碳排放量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

这15项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燃料使用的转换与二氧化碳的捕获及储存;三、核能发电;四、可再生能源;五、森林和耕地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同时,IPCC也提出了现在在商业上可行的主要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方案。主要的方向也是在节约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等方面。

从IEA刻画的减排的边际成本来看,节能的边际成本是最低的,其次是采取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发电除碳化的措施。

图5显示了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增长超过ACT Map情景达到更高的BLUE Map情景要求的水平上时,二氧化碳的减排边际成本如何增长。ACT系列情景显示了如何让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恢复到现在的水平。BLUE系列情景把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作为目标。

ACT Map情景意味着广泛地利用这些已完全商业化运营的技术,其边际成本为50美元(每减少排放1吨二氧化碳)。而在BLUE Map情景需要所有相关技术的应用,包括在完全商业化运营时,每减排1吨二氧化碳花费200美元所需的技术应用。

为了实现全球减排,《京都议定书》中还引入了三个灵活履约机制,其中之一就是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的转让与获得。

CDM是在强制减排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

CDM是一种双赢的机制,对发达国家而言,给予其一些履约的灵活性,使其得以用较低成本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协助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减排成本低的优势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从广泛的意义来看,任何有益于产生温室气体减排和温室气体回收或吸收的技术,都可以作为CDM项目的技术。在CDM之下,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形成了全球性的碳金融市场,对全球金融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自2004年起,全球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的交易总额,从最初的不到1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640亿美元,四年时间增长了64倍。交易量也由1000万吨迅速攀升至30亿吨。

根据《京都议定书》,在2008年至2012年,35个工业化国家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五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基于这一压力,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成员国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购买减排额度。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碳交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

中国低碳经济之路

低碳经济也是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中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巨大机遇。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低碳经济等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另一方面,发展低碳经济带来的保证能源安全、减少空气污染、增加投资和就业机会等一系列协同效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从而实现低碳繁荣。

那么,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应该如何行进?

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有一个著名的Kaya恒等式,这个恒等式是日本的Yoichi Kaya教授所提出来的。根据恒等式,一个国家或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人口(P)、人均GDP(G)、单位GDP能耗(IE,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IC,碳强度)。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中期需求扩张的压力不可避免;另一个是人均GDP,目前中国的人均GDP仍然要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GDP提高是刚性的要求。因此,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减排将主要从另外两个因素入手。

其中,单位GDP能耗与产业偏向有关。工业能源强度要大于服务业;工业中,重化工的能源强度则远高于一般制造业;同一行业中,技术水平低则能源强度高。因此,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就是降低能源强度,这是减排的有效方向之一。

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差异很大。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低。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都是零碳能源。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也不排放碳。

有学者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分解,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最主要的原因;据估算,经济发展累计贡献了约86%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量。

同时,能源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971年-2005年间约89%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来源于单位GDP能耗的降低。而一次性能源结构的改善,也对二氧化碳的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其贡献率大约为11%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从实证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缓解气候压力的最有效途径,其次是改善能源使用结构,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可行性更高。

政策对于减排的推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我们所采取的原则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其历史排放少,当前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比较低,其主要任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根据其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等措施,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这正是从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出发,实现在确保经济增长情况下的合理减排。在这两方面,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以促进具体行动的实施。

在能源强度方面,“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这将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有可能也最重要的途径。在这方面中国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法规,给予了明确的行动指引。

而在能源结构上,通过落实《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国预计将投资2万亿元来实现2020年的远景规划目标,使得到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分别达到10%和15%。以此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中过高的比重,从而达到降低能源使用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由此可见,按照碳减排的自然路径和所涉及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来看,中国低碳经济之路将是从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到CDM。

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较低,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与能源使用效率最高的国家日本相比,仅是日本能源使用效率的六分之一。从能源使用的结构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而相对比的美国,行业的能源消耗分配则比较平均。

政府干预将是节能市场启动的契机,通过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等一系列法规,配合出台强制节能标准以及相关部委的具体要求,有望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节能机制,从而改变原有节能市场发展迟缓的局面。

节能是中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效的方法,它所引起的成本也最低。但与此同时,对于一些高排放的行业,也应该加以限制,尤其是产能已经比较过剩的行业。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与工业相关的占到了较高的比重。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对于一些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强制落后产能淘汰,政府也作了明确的政策规定。

为了实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与目前基本相等,除了提升能源效率、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则是必须之举。按照IEA对于前景的展望,未来太阳能、风能都将出现跨越式增长。

其中,煤炭清洁技术是重要的一环。在注重新能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的能源格局――富煤少油缺气。中国煤炭储量丰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这决定了能源使用大的方向。合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对于中国能源使用的效率会有大的提升,也能有效地降低煤炭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而我们最终要达到的CDM中,中国也将大有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中国政府开展CDM项目活动的主管机构,下设国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核理事会和国家管理机构。根据国资委的数据,目前中国已经批准了1847个CDM项目。这些项目大部分都集中在新能源上面。

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国内投资环境和经济增长规模和结构。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碳减排机会就越多。

现在按照注册项目看,中国在碳交易市场中所占份额为29%,但在CER的获得上中国占的比重达到了43%,另外预期未来每年中国将获得CERs中的54%,由此可见,中国将在未来碳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营销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09-01

一、低碳营销的产生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气候变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能源短缺、碳排放量等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球化的“低碳革命”随之悄然兴起,人类由此而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已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走向现实,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正在逐渐加大,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念、发展模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的革命。低碳营销正是在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的状况和低碳经济逐渐形成的驱动下而产生的。

二、企业走低碳营销之路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都将由此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环境政策和社会责任也将会从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低碳时代之下,企业作为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和基本单元,走低碳营销之路是顺应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塑造企业低碳品牌的必然选择,是突破国际低碳贸易壁垒的惟一出路,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反映,也是企业可以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筹码。在未来,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惟有走低碳营销之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若与低碳经济失之交臂,损失的将不仅是一时的效益,而是长久发展的前景。

三、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低碳营销

低碳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经营管理的思路,转变营销思维方式,在市场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新的策略,以节能降耗减排为导向,以便有效开展企业的低碳经营管理活动。对于企业如何有效实施低碳营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

(一)树立低碳发展意识,建立低碳思维

企业首先必须在经营理念方面树立高度的低碳发展意识,将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相结合,弘扬节能减排的新理念,倡导低碳消费,率先引领企业全体员工积极步入“低碳族”行列。在此,企业要通过加强对普通员工的教育和督导,让每一个员工不仅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要掌握节能减排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做法;并可组织一系列的低碳运动,使这种低碳意识深入到员工的内心并影响其行为,让员工认识到低碳运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要从自己做起、从他们身边的小事做起,事事都要以低碳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各层面积极促进低碳发展行动。

(二)制定低碳营销计划

企业在实施低碳营销之前还必须要事先制定一个适宜的低碳营销计划。其中应明确指出企业进行低碳营销的目的和任务,并阐明企业自身应当承担的义务,还要具体说明低碳营销的努力方向以及实现的基本途径,用以指导开展低碳经营活动。低碳营销计划的制定,要求企业不仅要从战略层次上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低碳”,还应当要从策略层次上考虑营销组合各因素的“低碳”问题,通过低碳营销计划的实施,从而推动企业经营发展低碳化。

(三)实施低碳营销的策略

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各个部门要实施低碳管理战略,一方面应建立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激发人们对于日常工作中的环保节能办法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应以满足低碳需求为出发点,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之中:1.在产品策略上,企业应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来积极为消费者研发设计出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提高效率的低碳产品或环保技术。2.在价格策略上,要综合考虑低碳产品定价所设计的因素,如低碳产品的需求情况、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低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价值情况等,来制定出适宜低碳产品的价格。3.在渠道策略上,应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产品属性来选择和建立低碳产品的分销渠道网络,并要求在营销过程中加强渠道成员的低碳意识,且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注意包装物的使用、回收和能源的节约等。4.在促销策略上,企业应培养营销人员的低碳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低碳营销队伍,通过开展一些促销活动主动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接受低碳观念、低碳产品,并进行低碳消费;同时,还应重视低碳公关,通过积极开展社会公关活动,把良好的企业低碳形象传递给社会,引导社会共同节能减排、改善全球气候。

总之,低碳对企业来说不光是责任,也是一次机遇。企业应高瞻远瞩,积极探索,全面创新经营理念,投身于有益的社会低碳行动,这样才能顺应整个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晶.低碳营销――低碳经济时代的理性选择[N].科技日报,2010-02-09.

[2]刘晓琳.低碳时代饭店经营策略初探[N].中国旅游报,2010-03-22.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转型;农业经济;现状;发展方式

引言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之中,农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亦步亦趋,关系紧密。然而,我国当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跟不上时展的脚步,发展方式急需进行转变。基于此,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之下,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走到大家的视野当中,时常被人们提起。现如今,低碳经济强调我们要逐渐改变现有落后的生产观念,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阶段,重视和发展低碳经济为今后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今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个进程当中,将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理念融入其中,以确保农业经济得到长远的发展。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指的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创新技术、改革制度、开发新能源等众多途径来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来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同步发展的经济发展形态。

(二)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与传统的经济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发展依赖于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还危害到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而低碳经济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弥补传统经济的不足,主要是以低污染、低能耗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采用科学的技术、环保的思想将低碳经济理念贯彻落实,从源头上来实现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的特点,它可以开发和利用新型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很大程度上来节约我国的资源。二是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的特点,减少废气的排放,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都较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种全新的、新颖的的发展方式。它这种发展方式不仅仅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要求,更重要的书还能够做到经济环保、改善环境污染等问题,让我国成为低碳环保型国家,从而进一步实现全球低碳的宏伟目标。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就必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制订更加科学的农业经济发展计划,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力度,促使农业技术更新换代,降低农业生产的能源耗损,最终形成完善的低碳农业体系。

三、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以粗放式为主,再加上我国地员辽阔,部分地区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和通信条件都相对落后,不能够及时地接收新信息、新技术,这就导致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还有些农村地区为了方便,就地焚烧作物秸秆,不仅破坏土壤,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就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农业发展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农业地区多占的面积较大,很难对每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都有所涉及,解决他们所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和山区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仍旧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一时间还很难解决。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明显,农业生产水平和各项技术均落后于他们。发达国家各种耕作方式机械化,而我国部分地区还主要以人力耕作为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作生产效率,还浪费了劳动力,生产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就导致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低下。

(二)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较为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土地资源被占用,水资源也受到污染。农民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给农作物使用一些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学元素含量较高的化肥、农药等,这虽然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却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比如,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和化肥,或者是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农药和化肥,不仅使得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影响农产品的安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要造成了土壤结构的损害,水体也出现富营养化问题。同时,我国粗放式农业发展极其容易导致土壤出现沙漠化问题,最终水土流失。还有就是森林资源的贫瘠、草地面积的缩减等都使得生态环境功能下降,加大生态环境破坏程度。

(三)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高

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拥有着十分庞大的农业人口数量,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我国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口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对高科技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认识和了解。在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时,大部分是靠长期积累的种植经验,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接受更先进、更高效的新技术,在人力资源投入遇到一定的阻碍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此外,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和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年轻人都不大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了传统的依靠土地过活的思想,大量的农民开始外出打工挣钱,农业从业者的平均年龄越来越高,能够参与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员数量不断减少,这不仅加剧了人力资源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一些有效的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由此,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很难得以提升,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四、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低碳型农业工作者

注重培养相关的专业性人才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就必须加大对低碳型从事农业工作者的培养支持。首先,应当建立全新的人才引进机制,与高校的相关专业院系进行沟通合作,重点围绕低碳农业经济来培养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农业工作者,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创新创造的软硬设施。其次,应当利用当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培养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发展后备人才,提高他们的综合性素质,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低碳农业发展当中来。最后,应当构建极具吸引力的薪资制度,最大程度化地保障农业从事者的经济利益,给他们提供投身于建设农业发展事业的动力,为把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而奋斗终身。

(二)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方式是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在具体的转变过程中优化资源使用方式,合理分配相关资源,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首先,可以重视有机生态农业建设,尽可能地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农家肥以此来提升土壤的肥力,增加农业的生产力,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其次,可以推动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设,站在整体的角度,将农业、畜牧业、林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其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来提升生态效益。最后,可以开展休闲农业经济建设,部分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走集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利用媒体宣传,重点强调休闲农业概念,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有效保护环境。

(三)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理念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最应该从传统的机械化方式中脱离出来,树立更为科学的低碳农业经济理念,向广大的农业工作者普及农业科技技术思想,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的优势,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够对低碳经济有着正确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低碳生产对农业发展,甚至是对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性,以便后续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提升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认知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在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整体发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中包含着农业技术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效率等方方面面诸多方面。针对以上较为复杂的问题,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就得到社会各方面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道路。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其中的问题,比如培养低碳型农业工作者、发展生态环保型农业经济、大力宣传低碳农业经济理念等,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王松娟.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J].农机与农艺,2020(06):66.

[2]陈国强.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8):15+10.

[3]刘鹏.低碳经济时代转笔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经研究,2020(08):57-58.

[4]田洪成.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227.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转变;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

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

产管理力度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0(04).

[2]陈修宏.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4(07).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低碳经济;转变;措施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

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作者:王阳 刘宇新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玉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0(04).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低碳时代 农业发展方式 转变 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与重要性

低碳经济指降低污染、减少排放、节约能源的环保高效经济发展方式,经过一系列创新技术、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发展、对新能源进行开发等多种方式,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使生态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对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现在国家开始实行新型农业低碳发展方式,以加快农业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农业环境破坏严重。

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也是每个人健康生活的必要保障,没有良好环境,美好生活无从谈起。随着工业发展,许多工厂蜂拥而起,随之而来的工业废水、废物、废气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污染,极大地破坏环境。而且许多工厂选择在农村建厂,许多工业废水流入农田,产生的废气等污染了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使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农产品输出成为严重问题。

(二)农业科技水平低下。

农村许多农民素质低下,传统思维定式比较严重,缺乏农业知识,接受能力不够。而且农业科技应用少,机械化程度比较低下,农业只有在科技支持下才能快速得到发展。因此农业方面相关研究有待深入,直接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效益不好。

(三)农田资源量不足。

现如今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少,大范围建设加剧这一问题,再加上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重,可利用土地面积是非常少的,这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大障碍、大阻力。

三、转变方式

(一)循环农业经济。

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很少,所以我们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式,推广农家肥和先进污染比较小的化学肥料的使用。特别是农家肥,是有机肥料,在降低污染的同时,给农作物提供所需有机物质。一些农业废弃料完全可以循环利用,平常生活中对于这些废弃料的不合理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使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对这些废弃料的循环利用。

(二)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农业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一些规定与条例对农业方面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研讨,研究出更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且能降低污染的生态发展方式,适时进行农业资源合理开发,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三)旅游观光形式。

如同电视上的广告,在潜移默化中会让人们记住一些品牌,一些甚至我们用不着的产品,在电视剧中插入的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发展农业经济也是,我们不能一味发展农业,还应结合其他形式,把农业和旅游业相联系、相结合,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牵动着农业发展,还可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改善生活环境。

四、未来农业发展中应注重的方面

(一)科技进步是一切发展的保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农业经济发展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先进技术支持,没有科技基础,一切都是空想、都是虚幻,所以国家应加强在农业方面的投入和科研力度,加大对农业知识的普及程度,建设好农业信息站,为农民生产提供知识指引捷径,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二)有机农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推广,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

村民们焚烧秸秆来烧水做饭严重污染环境,而有机农业可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实施对农田的轮作,增强土壤肥力,使用新型低污染的化肥建议多使用农家肥,在增加农产品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农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化肥和农药利用,这些在解决了一些棘手的虫害问题时引发了许多问题。

制造化肥和农药时,燃烧的化石燃料造成了很大污染,而且由于它们的使用造成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在转变发展的时候,注意化肥和农业使用和研究,降低污染、保证安全。

五、结语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引发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如今我国开始步入低碳经济行列,低碳经济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相信通过农业经济发展转变,会更大程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好,加速我国经济又快又稳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钦海,李沙娜.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2]李明贤.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锁定与替代策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刘涛,张志强,雷明.农业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基于动态博弈分析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8篇

所谓低碳经济体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有效遏制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的能源、科技技术以及全新的发展观念,积极促进各行各业实现低能耗高产出,进而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2.1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的时代背景下,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所谓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将农业资源和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的过程,它将农业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的流程过程,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问题。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和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进而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效应。

2.2发展农业生态经济

低碳经济时代下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说就是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农业资源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积极生产绿色环保农业产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积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积极发展良性的农业种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附加效益。

2.3发展有机农业经济

所谓有机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依据生态学原理以及生态自然发展规律等,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积极使用有机物质,实现自我循环,运用天然植物性的农药和杀虫剂以及物理法和生物法等措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且建立农作物的轮作体系,利用秸秆还田、施用人畜粪便等措施提升土壤肥力、保持养分循环,促进农业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有机农业经济能够将农业生产发展归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中去,因此属于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积极发展有机农业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且能够降低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有机农业通过使用人畜粪便以及生态系统自我循环的方式,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有利于实现绿色环保型农业产品。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和贫瘠化的问题。有机农业还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且有机农产品符合国际市场农产品的要求,能够促进农产品的出口,进而也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4运用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应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现代化科技技术。通过培训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建立健全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时了解市场上关于农产品的信息,降低农民盲目跟种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局面,从而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

2.5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经济不仅仅具备了食品保障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原料供给、生态保护以及观光休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压力日趋增加,城市居民更加趋向于走向自然、回归田园旅游、放松生活压力、增进朋友感情的的生活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发展模式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还应该积极推进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能够拉近城乡居民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还能够积极培养城市儿童尊重农业生产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都市休闲农业还能够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碳金融体系衍生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10)08-030-04

一、引言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成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当时科学家们警告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于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了四份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的报告,引起了各界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广泛重视。在此背景下,人类开始反思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

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并未形成约定俗成的定义,一般是指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低碳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很多学者,将低碳经济视作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的一场新浪潮,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并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在实践中,低碳经济的外延不断拓展。低碳经济意味着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在这过程中,不仅需要政策的引导、技术的支持,也依赖金融体系的支撑。而金融体系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实现其各项功能,应该具备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体系也必须同步变化。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到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计划,碳排放权成为一种独特的商品,且已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碳交易市场已逐步建立,并发展成为年交易量超千亿美元的大市场。这类新兴市场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连通,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之相关的货币、贷款、投资等金融问题相应产生,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活动日渐增多。金融业已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低碳经济也对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受环境容量制约的困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中国产业发展模式、转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战术突破口和战略大方向。当前,中国布局发展碳金融具有多重作用和重大的意义,将有利于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能源结构多元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增强中国金融体系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服务功能。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大,碳金融发展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构建碳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成功转型为低碳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对于货币体系的影响

从过往货币的演化历史来看,在特定条件下,计价、结算主要商品的货币,将可能成为国际货币,影响货币体系格局。18世纪中叶,生产方式从手工劳动向蒸汽机等动力机器转变,煤炭成为了主要能源,使得与煤炭绑定的英镑成为国际货币。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使得石油的能源地位提升,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角色助推美元崛起。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20世纪70年代,因与沙特达成 “不可动摇”的协议,美元成为了石油唯一计价货币,美元霸权地位在牙买加体系下得以巩固。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一直保持着以美元为主导的格局。

如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迈入低碳经济时代,未来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化石能源的制约,同时也受到了碳排放权额度的制约。新兴碳排放权商品的特殊性质,及其交易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影响货币体系格局的新因素,因而排放权商品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也将可能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

目前,碳市场分布在世界各国,建立在不同的交易机制基础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所以计价结算货币存在多样化特征。在世界碳交易总量中,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占据九成份额,欧元是碳排放权商品现货及衍生品市场的主要货币。随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国内碳市场的兴起,美元、澳元、日元、新元也开始成为碳市场货币。同时,由于《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除了欧元、美元为该市场的主要货币外,中国、印度等项目开发大国也有采用本国货币作为核证减排量价格单位的趋势。未来,在国际减排目标日趋严格、碳市场规模日渐扩大、不同市场间融合度日渐提高的前提下,与碳排放权商品绑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将会直接影响现行货币体系的格局,冲击美元霸权地位,助推多元化新格局的演进。

一些学者还提出了“碳币”的概念,将碳排放权商品作为衡量世界上各种货币币值的新标准,进而形成信用货币与碳币挂钩的“碳本位”货币体系。这意味着碳排放权商品未来需首先演变为各国储备币种,并最终担当锚货币的角色。但是,碳排放权商品是基于国际规则和各国法规而形成的信用商品,并不拥有稳定的价值基础,因而与以贵金属或其它实物商品为基础的“商品本位”不同;同时,碳排放权商品发行、认证方式多样,与以国家支撑的各国货币为基础的“信用本位”亦不同。因此,在现有的规则和市场体系下,用碳排放权商品作为锚货币形成“碳本位”体系,建立全新的“商品信用本位”将会为世界货币体系带来更多动荡的因素。

综上所述,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已经开始影响各国币种的地位,影响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货币关系,但是将碳排放权商品称为“碳币”或者期望形成“碳本位”货币体系的观点,仍然值得商榷。

(二)对于投融资体系的影响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就是资金与技术,技术的发展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因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对现行的投融资体系既提出了量的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新要求。

第一,建立投融资环境标准,引导金融资源在低碳经济时代实现更有效的配置。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清晰、可操作的评估体系和方法,帮助金融机构摆脱忽视项目环境效应或仅凭经验和环评报告判断项目的状况。现行最为著名的标准就是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EPs),指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在伦敦制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赤道原则是为了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该原则将环境和社会标准明确化、具体化,已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目前,采用赤道原则的机构已扩大至27个国家的67家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业务总量占全球项目融资85%以上份额。此外,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也是绿色信贷政策的主要实践者。

第二,碳基金成为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在《京都议定书》的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利履约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基础上,各种模式的碳基金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为国际减排行为扩展了资金渠道。目前,国际上设立的碳基金约有50家左右,碳基金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千万美元到几亿美元不等。一般设立碳基金的主体为国际组织、政府、企业。碳基金的资金来源各有不同:有政府直接出资的,如芬兰、奥地利碳基金等;有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出资的,如世界银行设立的碳基金;有企业直接募集资金建立的,如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碳基金。每个碳基金根据设立目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式、运营时限和投资领域。碳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推动了碳市场交易的发展,资助了减排项目的运行,全球减排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创新债券等长期融资工具。低碳经济时代的构建,需要改变原有的生产设施、能源利用模式、生活方式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因而,前期需要在基础设施中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短期内的收益却未必可观。因此,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需要开发债券类工具,以弥补信用贷款和股权投资等方式的不足。例如:美银美林证券,就是为鼓励保护森林而开发的“雨林债券”。

(三)对于衍生品市场的影响

由于碳排放权的发行、买卖、存续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碳商品交易风险较大。根据交易类型划分,碳市场包括配额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两大类。不同类型的市场,承受不同的环境及规则的制约,蕴含着不同类型的风险。例如,欧盟排放权配额市场,主要受到欧盟体系减排总目标、各阶段排放配额分配和使用规则等因素影响;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受到项目审核机制、发达国家补偿项目使用规则等因素影响。因此,市场参与主体对于避险工具的需求强烈,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了全球衍生品开发的重要对象。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金融衍生品如掉期产品、期货产品及期权产品不断涌现。

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平台的争夺也十分激烈,众多知名交易所特别是涉及能源商品业务的交易所都上市或准备上市相关期货交易品种。一般而言,期货市场上来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带来了大量的供求信息,标准化合约的转让又增加了市场流动性,期货市场形成的价格能够真实地反映供求状况,同时又为现货市场提供了参考价格,起到了“发现价格”的功能。国际期货市场往往也是世界性的定价中心,具有定价功能。在全球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碳排放权已成为一种新的大宗商品;同时,由于碳排放权直接关系到各国的发展权力,其也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因而,大力发展碳排放权期货等衍生品交易,也有争夺碳排放权商品定价中心之意。相比别的市场,欧盟碳排放权市场环境较好,衍生品市场交易平台已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最大的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平台――欧洲气候交易所所在的伦敦,也因此成为了全球最关注的碳交易中心。

此外,碳排放权衍生品市场的开发,也为不同商品市场间的风险规避和转移提供了新的工具。由于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大部分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同化石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存在较大差异,获取相同发热量时,煤炭的排放量远大于石油和天然气。但是,由于煤炭的价格相对较低,当石油、天然气价格较高时,煤炭使用量上升,碳排放量增长,碳市场需求量增长。因而,碳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存在传导机制,碳排放权商品市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商品市场息息相关,与二次能源电力市场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关联性。

三、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的建议

发展中国碳金融体系,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也要注重中国与别国发展碳金融的条件差异。第一,区别所处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经历工业化、城镇化阶段,排放总量的增长不可避免,此时需要鼓励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降低排放增长的速度。第二,区别国际减排体系角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据历史责任的不同,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第三,区别各国金融体系的不同。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各有不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也不同,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处于转轨期和发展阶段。

结合这些特征以及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中国应当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投融资瓶颈。因此,中国金融体系应从建设交易平台、创新交易产品、改进投融资标准和拓宽投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着手,发挥金融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一)建设交易平台

从现状来看,在现行的国际规则下中国无须承担减排责任,但已成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主要开发国和最大卖家。从长远来看,中国为了实现到205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下,需要建立新型的市场机制以激励国内减排行为。因此,建立集中的交易平台,开发碳交易产品,有助于中国碳市场规范发展。此外,围绕交易体系的运行,与之相关的核查、注册、交易等配套设施也能同时得以发展完备。

中国碳交易平台的发展,应当以政策为基础,以经济效果为目标,构建包括现货交易与衍生品交易在内的多层次平台体系。从2008年年中开始,北京、上海和天津陆续建立了相关的现货交易平台。由于市场还处于起步培育期,不活跃的交易阻碍了平台作用的发挥。在“十二五”期间,需要更为明确的政策导向,鼓励国内企业进入市场平台交易,才能促进现货交易平台的发展,促进期货等衍生品交易平台的加入。

(二)创新交易产品

中国在碳交易产品的开发方面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现有的工具仅为原生工具,衍生工具尚未出现;交易标的物以项目打包为主,标准化认证标的物分割交易较为少见。在上述的现货交易平台建立后,主要业务集中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交易、自愿减排项目交易、合同能源管理交易、节能减排技术交易等方面,业务量很小。而衍生产品的缺失,也使得中国无法掌控买卖碳商品的议价权,中国企业也无法有效管理碳交易中的风险。

今后,中国碳市场的发展是必然的,但是可以预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国内碳交易机制却会有所不同,交易产品也会存在较大差别。现有现货交易平台上的产品,是在当前国内外政策条件下开发的产品,且开发时间晚于国际政策的执行时间。当前,应当宣传集中交易的优势以及推广碳交易的理念,使得企业越来越熟悉交易碳商品,现货交易产品会不断走向规范成熟。未来,在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推出以可标准化可分割的碳排放权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等衍生交易产品,以满足市场价格发现和转移风险的需求。

(三)执行低碳信贷标准

在2007年7月,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央行、银监会,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该“意见”被称之为中国的“绿色信贷”。同年11月,银监会吸取赤道原则的部分理念,印发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防范高耗能、高污染风险,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国内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基础上,也已建立了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和判定标准。例如,国内最早推出绿色信贷的中国工商银行,信贷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保评价的一票否决制、贷后环保专项检查、客户环保信息标识制。兴业银行已于2008年正式对外承诺采纳赤道原则,与国际标准相接轨,成为中国第一家本土赤道银行。未来,环境信贷标准中还需细化相应的低碳信贷标准;需建立环保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机制,为信贷政策的执行提供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内部需加强自身的基础能力,设置专门的部门来负责环境相关事务。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中国应当重视碳基金的发展,支撑减排项目的建设、低碳产业成长和低碳社会转型。由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更加复杂,具有周期长、技术新、投入大等特点,需要以创新的理念积聚相关资源,设立独特的碳基金。尽管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众多碳基金,中国的很多项目也可以获得国外碳基金的支持,但是发展符合中国政策及顺应中国机制的本土碳基金仍然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在设立碳基金方面已有所行动,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例如,中石油、国家林业局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全国公募性碳基金“中国绿色碳基金”,南昌市与国开行建立的低碳与城市发展基金“南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如果要发挥碳基金工具的作用,应当吸引更多的公募和私募基金进入该体系,通过政府的力量引导基金的设立,发挥基金的放大效应以撬动更多的投资。

中国应当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作用。2008年国务院提出的金融三十条,要求证券市场在促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中国具有低碳概念的新能源企业、能效企业及输配电企业,在国内上市的已有多家,也有不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国外证券市场上市。今后,中国应通过完善证券市场准入政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为低碳产业领域公司的上市发展提供空间;通过再融资政策的倾斜,促进传统产业上市公司在低碳领域的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证券市场应配合国家低碳产业发展政策,使得上市公司中低碳企业数量提升、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低碳化,真正发挥证券市场活跃的低碳融资功能。同时,中国也可以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发展难题。

注:

本文得到上海市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重点项目“09R21422000”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69727”的资助。

参考文献:

1.Sonia Labatt, Rodney R. White, “Carbon Finace: The Finacial Implications ofClimate Change”, [M], Wiley Finance,2007,21-22

2.任卫峰. 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3):38-42

3.管清友. 碳交易与货币主导权[J].西部论从,2009(10)19-21

4.阎庆民. 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4):41-44

5.曾刚,万志宏. 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J]. 国际金融研究,2009(10):19-25

6.黄孝华. 国际碳基金运行机制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4):108-112

作者简介: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02

气候恶化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巨大威胁。过去50多年的众多研究结果证明,人类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从全球气温上升到两级冰川的融化,归根到底就是人类过度耗费自然资源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自然危机。如何应对及解决危机是人类不得不正视面对的重大课题。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各国围绕如何减少能源的排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低碳”成为与会各方争论的焦点。从此,“低碳”一词为大众所熟知,成为世界热点。“低碳时代”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概念,及时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历程。

一、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

低碳时代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全新时代。全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人类社会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领域。如何转变低碳时代的经济模式?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作出了明确的回答,提出了“低碳经济”理念。

“低碳经济”理念是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观念,低碳经济即是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度变革、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形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经济活动的低消耗,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最小化乃至无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转变产业结构,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时代的经济发展不仅强调经济的高度发展,更加关注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低碳时代的低碳经济与工业时代的高能经济最大的区别。

二、国内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理念已基本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认可并付诸于行动。但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而言,低碳经济的内涵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着眼于低碳化,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发展,在实现发展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与减排的双赢。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低碳时代,不仅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要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结构优化、保持经济高速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城市化、现代化。因此,相对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更加困难、意义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

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兴起低碳经济革命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诸多瓶颈,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尽管政府努力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及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每年仍以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国家未来几十年的就业问题、资源消费问题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问题,都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2.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改善,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大规模的城市化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及物质材料,造成能源的消耗及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工业化程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加速阶段即中化工业阶段,仍然是以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调整能源结构的难度大,要比其他国家承受更多的压力,花费更多的资金,解决更大的困难,付出更高的代价。

4.技术水平: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体系薄弱,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的《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报告指出,我国未来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主要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面只有18中是我国目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示,低碳经济转型大部分技术需要依赖国外,引进国外技术。

5.政策滞后:我国现处于低碳经济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政策等都非常不完善,很多领域仍然处于空白状态,没有规范性文件的约束。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只有加强消费、流通、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立法,增加政府的宏观政策管理,才能保障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

6.低碳经济的校园教育: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对思想文化的传播起着先锋的作用。低碳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也要求学生树立低碳观念。但我国的部分学校对低碳经济的校园教育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把低碳经济融入到校园教育中,很多学生还没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更别说如何去做了。

三、应对低碳经济的策略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负责人大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因此,我们应找出解决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场营销;模式

振兴低碳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战略抉择之一,社会各界都需要着力树立低碳发展理念,走低碳发展道路,企业市场营销也不例外,当前,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着力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着力更新企业市场营销理念,创新营销模式,这是低碳经济时代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1低碳营销模式的产生和必要性分析

低碳经济已经从口号走向现实,并已经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乃至世界贸易格局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不仅已经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方向之一,更带来了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低碳营销正是在当前这种低碳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所谓低碳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不仅仅考虑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更要在这一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的当代营销理念,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中,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1低碳营销是企业主动适应当前经济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碳的低排放,核心要求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低碳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触及到包括电力、建筑、交通、化工等各个产业领域中,将极大地刺激现代低碳农业、低碳工业和低碳服务业的长足发育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消费者的生活理念和消费理念也在走向低碳,工业社会中形成的“快捷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理念正逐步被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消费理念所取代,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营销理念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大力发展低碳营销是企业适应低碳经济新时代的必要要求。

1.2低碳营销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我国为例,发展低碳经济会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诸如新能源汽车、低碳建筑、工业领域节能市场等都拥有极大的投资潜力,不仅如此,低碳经济还会对现有产业结构产生强烈的冲击,原有的产业结构可能面临着重新洗牌和重组,这对于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来说可能是一个重大机遇,成为他们超越其他传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由此可见,切实发展企业低碳营销,实现企业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无缝对接”,则是当前各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實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2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路径分析

低碳营销是顺应当前低碳经济时代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模式,要想使这一营销模式真正得以实现,还必须实行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必须树立低碳营销理念,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营销模式的有效转变,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真正树立低碳营销理念,这是企业低碳营销魔模式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企业,要积极通过加强宣传等途径将低碳理念宣传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中去,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切实树立低碳理念,开发低碳产品;另一方面,企业低碳营销的实现还离不开多种骨干技术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实施低碳科技创新战略,并将这一战略纳入到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去,对企业发展低碳的项目上给予资金、人力以及资源方面的倾斜,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低碳技术创新的研发工作,从而为企业发展低碳营销模式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2.2政府应积极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

企业低碳营销的实现离不开一定的外部保障,这一保障主要来说就是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可以说,积极为企业发展和实现低碳营销,政府部门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许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处于积极探索的起步酝酿阶段,未来政府部门还应积极灵活地对现有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并根本市场和企业发展实际出台新的政策措施,例如进一步完善低碳税收政策,推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企业保护环境,完善生产模式;充分运用财政补贴等手段,有效提高低碳产品的现有市场份额,帮助企业降低研发低碳产品成本,支持低碳产品的市场推广等,有效推动低碳经济深入发展,助力企业低碳营销模式的实现。

2.3引导消费者低碳消费需求

企业低碳营销的对象是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真正树立起低碳消费理念和行为,企业的低碳营销才能谈得上成功,因此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应努力通过产品价格、低碳产品研发等措施来积极挖掘和引导广大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努力做社会低碳经济的“领路人”,这需要企业积极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努力挖掘和引导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要,真正建立起完善的低碳营销模式。

3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快发展企业低碳营销是低碳经济时代中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而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低碳营销,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乃至消费者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低碳营销这一新的营销模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明杰,郑烨.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J].社会科学家,2010,07:107-110.

[2]刘秋连.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J].鄂州大学学报,2015,01:47-49.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金融创新 问题 措施 策略

市场经济和金融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目前,环境带给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经受着环境的考验。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市场结构以及金融体系和制度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节约能源资源,减轻环境的压力和负担,成为现阶段金融经济发展的大体趋势和方向。传统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多以环境破坏或者是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代价,但是现在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只有做到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与环境和平共处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对于社会、人类和市场金融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这个挑战是必不可免的。

一、国内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发展现状

近年来,节能减排以及低碳发展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的低碳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整体经济比重中依然保留着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下面我们主要从低碳项目融资以及碳交易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低碳项目融资的发展状况

兴业银行是我国首家开展低碳项目融资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于2006 年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 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该协议规定,IFC 向兴业银行提供2 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 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 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 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至2009年底,兴业银行在国内的34家分行全部开放节能项目贷款业务,此业务共支持国内的146个节能减排项目,共涉及融资金额高达92.37亿元。在兴业银行之后,北京银行以及上海浦发银行也先后与IFC签署了合作协议,以研发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的信贷产品。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其他银行也开发出了关于清洁技术研究以及低碳应用项目的新型融资方案,例如金融租赁模式、节能服务商模式等。这些数据与实例标志着我国金融体系在应对低碳经济发展上已经走上了创新的道路。

(二)碳交易的发展状况

在世界碳交易市场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上最大的供应国。根据联合国执行理事会(EB)的相关信息表明,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注册了671个项目,占其注册总数的35.15%,同时也获得了(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CER1.69亿吨,占核发总量的47.51%,目前居世界首位。目前国内金融体系为了更好地适应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相继成立了上海能源交易所、重庆排污权交易所、山西吕良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等交易机构。其中北京环境交易所还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所BlueNext 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各家交易所也正式开展减排交易业务,并先后走上了正规。自此之后,江苏、广东等地也正在筹备地区性的碳排放交易所。

二、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对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发现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与不足,从而以不断改进的方式促进其科学发展。

(一)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还缺少信心

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能够带来的经济利润还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预测,还存在着观望和浅尝辄止的态度。因此对碳经济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上都是尝试性的发展,对碳经济投入资金比较少。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扶持才能够有所成就。由于金融体系对低碳经济不够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也因此受到遏制,金融产品和服务业务上也难以做出大的调整,这对于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是非常不利的。

(二)低碳经济发展技术与项目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尽管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将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战略目标来对待,并且在技术与项目发展上的投资也非常多,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够完善,一些必要的技术还没有进行创新,低碳经济的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有不少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还存在严重的落后现象,并且对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还比较陌生,并且也没有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训和经验,对于规避碳金融方面的业务风险也没有做好准备。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风险规避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风险需要有效的技巧进行规避。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在体制和监督力度上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和问题,这就给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关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外在风险。比如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法律上、体制上都还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相对就比较多。风险和碳经济的发展是成正比的,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在相关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风险也会成倍的增加。鉴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规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就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问题。

(四)低碳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之间的衔接力度还需要加强

碳金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很小部分的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入了低碳经济发展的行列。尽管一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低碳经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没有资金方面的扶持,低碳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难以得到明显的改观。低碳经济在市场中没有明显优势,金融机构出于对自身经营效益以及经营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发展与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致使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先与后的问题,是金融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还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以获得更大的金融支持?这是目前我们在金融创新中要综合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低碳经济时代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低碳金融的宣传与网络发展工作

现在是网络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信息在网络全球化的影响下,都能够实现传递速度、范围的最大化。同时,网络还是一个很大的经济市场,碳排放交易或者是碳金融可以在网络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和体系,制定相应的制度,在网络上增加碳经济这个互动的平台。此外,低碳经济时代就是主导市场经济的时代,呼吁人们重视网络低碳经济市场,鼓励人们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积极献计献策,要充分利用网络全球化这个大的环境和市场机制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好宣传,这就能够使低碳经济以最小的成本费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创造低碳金融的良好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国家的控制与管理者,应该为低碳经济以及低碳金融的发展行使应有的权利与责任。首先,政府应出台低碳环保的政策,健全和建立金融服务项目。碳金融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政府有力地保护和支持是碳金融发展和成长的关键所在。其次,我们还应该利用政府的力量加强碳金融的宣传力度,要让人们意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会给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模式造成变动,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我们必须要增强全社会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让低碳经济成为发展国际金融贸易的桥梁,让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市场金融结构的变革和创新。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要加强国际间低碳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就要积极地增进碳金融市场的建设,对于国际上低碳经济发展的先进结构和模式要借鉴,要利用信息全球化这个广大的平台,为低碳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契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全球国家和人们的责任,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成为全球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建设绿色和谐的家园是我们在发展人类经济的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培养低碳金融创新的人才

现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技术型的人才,而且在技术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指标,环保方面的人才又缺乏针对性,因此建设一批具有低碳经济头脑的人才是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的重点。低碳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力争培养现代化、专业化、高水平的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内部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与构建。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创新的现状、低碳金融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三大方面来简要探讨低碳经济时代下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总的来讲,金融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也希望有更多人士参与到这项课题的探讨中来,为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特征、绩效与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03).

[2]陈柳钦.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陈柳钦.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06).

[4]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经济,2008(06).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场营销;新型营销模式

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近两百年来发展变化比过去五千年来的变化都大。而人们为了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大量对化石能源进行开采,这样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以后,工业时代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也加剧了全球变暖,危害到人类自身安危。现在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相互促进,从而共同发展,因此应该一改传统工业时代的大工业化生产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低碳经济指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系能源开发以及产业转型等方法,尽可能地控制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二者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也就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去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自然环境。

1.低碳营销模式的衍生

1.1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

过去常见的传统市场营销方法都是建立在保证企业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完成再生产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该模式下的生产特征表现为生产规模的集中化、量化,通常只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而不注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所以消费者智能选购企业已经生产的产品,缺少自由选择权。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是处于整个生产产业链的顶端,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也就是卖方掌握主动权,而买方缺少选择权。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自然是适用于过去生活水平和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的时候,也就是大工业化时代,当然那时候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是较为拘谨的。

1.2现代市场营销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满足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被逐渐地淘汰殆尽。目前随着机器设备的创新和大量使用,生产的规模化与生产流程的标准化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随之加强,所以各行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此时市场上的产品就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买家市场出现,取代了过去的卖方市场,同样的市场营销模式也随之改变。

现代市场的营销模式不在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而是把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放在第一位上,这是和传统营销模式最大的不同。许多企业在确定市场营销前都会对市场上的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以及市场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从而确立营销模式的方案。此外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色和未来发展法相来确立市场定位,尤其是对潜在的消费群体、市场等实施准确的定位,寻求更好的发展。

1.3低碳市场营销模式

人类在进入21世纪以后发现,以破坏环境换来的快速发展经济模式的危害已经愈发明显,人们逐渐地重视起因生活和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温室气体和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受此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模式都在朝着更为绿色环保的方向转变,而低碳营销取代高碳营销正是解决这一局面的对策,所以低碳的市场营销模式也就顺应时势而生了。尽管现在学界对于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还没有做出具体的定义,不过该模式相比传统和现代的营销模式有着本质上的本华。该营销模式最看重的是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三者间的关系,尽可能地实现三者间的平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许多企业都看到了环保的商机,展开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迎合更多消费者的理念和需求,完善自身不足,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2.低碳营销模式所面临的给予和挑战

2.1低碳市场营销模式面临的机遇

对于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同变化,企业应该针对这种变化及时抓住机遇,适时改变,从而加强自身在新时代中的竞争力。而要想提高竞争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企业的科研创新水平。企业在进行科研创新时应以产品生产的低碳化和高效作为指导准则。企业的低碳化指的是在产品生产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使用现金科学技术,努力地降低能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要想实现低碳生产就需要对低碳技术进行积极地研发创新,从而使技术的投入使用变为可能。同时低碳技术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开发新能源与清洁能源。

2.2低碳市场营销模式面临的挑战

低碳市场营销模式这种在新时代背景下兴起的市场营销模式,在实践中必然会面临着种种不同的挑战。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出发,要想开展市场营销模式,那么就需要从过去的生产模式的改变入手,将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而在实践中,企业还需要克服在碳关税、碳交易等多方面遇到的阻碍,从而实现发展思路的转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第一个难题就是碳关税,这是一部分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进口的产品或原料所实施的贸易保护的方法的一种,这与过去的贸易保护手段没什么区别,只是它借助了低碳环保的幌子,这样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也会极大地阻碍我国开展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的工作。要想破解这种少数发达国家设立的贸易保护壁垒,就需要各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与发达国家进行谈判,尽可能地减少这种贸易保护方法的影响,促进本国的商品生产与销售,加强国际间的贸易。因为历史证明了,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到最后伤害的不仅是贸易方,还包括设立方。

其次是碳交易方面。碳交易指的就是政府部门通过数据统计,制作出一个某行业、部门或是地区可能将排放出的温室气体的上线总量,同时向这些企业卖出允许排放数额的许可证,只有拥有了该许可证企业才能继续生产,而该证也是可交易的。尽管碳交易许可证对于保护环境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目前来看,碳交易的技术还在研发阶段,尚不成熟,到了真正实践时,还有许多未知的难题等待着我们。

3.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实现的手段

3.1及时地确立对应的法律法规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这就需要国家及时出台一些对应的法律法规,来对该种经济模式做出规定,保护其正常发展,从而为低碳营销模式的工作开展建立一个有序的氛围。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为低碳经济制定与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像是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英国的《可再生能源义务》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确立能够有效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师出有名的效果。所以我国也应该及时开展这方面的立法工作,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提倡低碳消费意识

低碳营销模式最终生产的产品还是卖给了消费者,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才是进行该营销模式的最大动力,任何营销活动都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参加,所以低碳营销也不能缺少消费者的支持。实际上,想要开展低碳生活很简单,人们只需要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就能有效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像是购物时尽量不使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而是自己携带布袋;出门时尽可能地使用步行、骑行与乘坐交通工具;将家里的照明设备换成节能电器;随手关灯、关水、关闭电子设备仪器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不仅能够确立低碳生活的基础,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低碳生活的氛围。笔者认为,在未来低碳经济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并且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结语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低碳经济早已深入人心,并且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是生活习惯与生活理念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需要国家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现在各个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都不甘于人后,积极地制定出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相关企业为了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不断地对低碳技术进行科研创新,寻求开展低碳经济营销的办法,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除了需要建立起低碳消费的观念,还需要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促进整个社会向低碳生活发展。只要企业、消费者、各国政府一起努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都贡献自己的力量,低碳营销模式很快就能取代过去的营销模式,慢慢地成为21世纪首选的营销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健茹,陈亚楠.低碳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变革[J].中国商贸,2011(08):47.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4篇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及高效益等特征,其能够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来获取更大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旅游则属于低碳流放,即是在旅游过程中有效的实现低能耗和低污染,是环保旅游的一种深层次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以生态文明可持续性和可持续性旅游为基础的一种旅游模式。因此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来发展生态旅游,这对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及环境保护的实现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内涵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能源和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利用技术、制度和观念等的创新来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即采用低碳的旅游方式来实现旅游区内的节能减排,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升级及全面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当前对于生态旅游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在生态旅游中更强调旅客在旅游过程中保证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即通过旅游生产低碳化、旅游消费低碳化及旅游产业低碳化来促进低碳经济时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的措施 

低碳经济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的。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有效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来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环保理念下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绿色出行、绿色旅游,不仅可以实现旅游成本的节约,而且有利于能源消耗量的降低,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前低碳经济时展生态旅游,需要及时转变现有的旅游模式,扭转一些不良风气,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的效率,同时将节能减排技术全面引进旅游产业中业,降低碳消耗量,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在旅游中应树立低碳出行理念,将低碳环保用到实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加大支持的力度,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做为生态旅游的支持和引导,做好各方面的规划和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的发展目标,做好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旅游者的引导工作,利用低碳旅游的理念来达到旅游过程中低能耗及低排放的目的。同时还要创建和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企业,使旅游企业能够充分的利用新能源,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环保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示范工作,以此来改变传统企业发展观,在旅游地开发低碳环保景区,使旅游者能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 

构建管理制度,规范低碳旅游发展。为了促进低碳经济时代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构建低碳发展经济战略,从而促进低碳化生态经济的发展: 

构建低碳经济的组织机构与战略规划,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需要以旅游行政管理机关以及旅游相关协会为主体,从而构建多层次的旅游发展组织结构,将减排的目标层层分解,并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的目标,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采用低碳认证制度,对旅游景区内的旅馆、娱乐以及交通运输等产业实行低碳认证,并且采取严格的评定分级,保证旅游产业消费符合低碳标准。同时需要选择低碳产品,提升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不断的推进旅游产业的低碳标准建设,从而实现旅游消费、旅游运输等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建设,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加强教育宣传,引导低碳旅游消费。低碳时代的生态旅游的低碳发展,首先需要以低碳意识的推广为前提,从而对生态资源进行重新评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好的发挥出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旅游消费是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不断的推进低碳旅游消费,从而减少消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时代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模式;低碳营销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出现符合时展的需要,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政策的支持下,将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有利的改革。对于企业而言,要转变观念以低碳环保为核心实行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与流通,以及绿色服务的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营销道路。

一、介绍三种市场营销模式的发展史

(一)概述传统营销模式

如今市场营销作为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是由于时代的需求,满足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一般以自身发展利益为战略核心,而不考虑消费者的个人需求的重要性。也就是“”卖方阶段,企业”生产什么”就“出售什么”。而消费者有限的消费能力以及低下的生产力是产生这种销售模式的主要生产来源。这种销售模式。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只是有利于一个企业短期发展的需要,然而企业要长远发展还有社会进行全面发展时这种模式百害而无一利。比方说企业的管理者只考虑眼前利益,对生产的产品相当的有信心,考虑风险和优势过于片面,总以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很不错,有很大的潜在市场,性价比相当高,但是没有考虑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市场潜在危险,同时对消费者的需求不了解,容易得“营销近视症”。

(二)简析现代市场营销模式

时代的改变促进人们对市场消费以及企业对营销模式看法的改变。社会迅猛发张,为了加快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大幅提高生产能力,把产量翻几倍,传统市场营销模式完全跟不上,只能被淘汰出局,因此现代市场营销模式孕育而生。从此以“卖方市场”我主题的传统市场营销模式转变为以“买方市场”为主体的现代市场营销模式。现代市场营销模式能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详细的了解市场的行情,摸清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消费欲望;第二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本行业的市场饱和状况进行科学调研,准确的对自身产品进行定位,建立潜在客户,消费市场以及消费人群的资料;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分析企业面临的难题集中所有的人力财力制定准确可行的市场营销方案和轻重分明的人事调度,统筹各部门,以自身优势作为快艇,劈波斩浪一路高歌。

(三)低碳市场营销模式的产生

虽然到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科学技术显著提高,但是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恶劣的全球变暖现象,极度匮乏的自然资源以及日渐枯竭的能源等世界难题敲打着人们的内心,生存和发展成为一种抉择和挑战。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和营销模式的利弊,同时关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求改善人类的生活状况。因此低碳时代到来,同时孕育出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并且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为经济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低碳市场营销模式充分考虑消费者,保护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利益这三者间的影响和联系,在社会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企业权衡三者关系,并且作为重点,然后对企业的服务政策以及产品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改进,生产和销售。它的营销模式也就是“产品导向+消费者导向+自然因素影响”。

二、分析低碳市场营销中的困难和挑战

凡是都有两面性,低碳经济也不会例外。它从源头革新了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经验支撑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的成本大幅上升,所以说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也赠送了挑战。具体点说就是要求企业关注低碳经济的新领域和新挑战,比如碳交易,碳的关税和碳的金融等方面,从而给企业发展争取更有利的条件获得更丰厚的利益。

(一)实行碳交易政策

为了合理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采去的市场机制就是实行碳交易。因此全球企业都积极的采取行动,为获取碳交易市场上的利益不断竞争。然而碳交易对各国企业而言都是探索时期,但是这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有巨大潜力,可谓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二)发展碳金融市场

整个金融体系应对温室效应问题所采取的创新机制,在此过程中所有金融获得都可以认为是碳金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这是新颖而且新生的,因此企业必须应对这一低碳形势采取正确和里的应对措施,要利用碳金融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同时拓展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并且加快低碳产品的营销模式,培养新型的销售人才,争取碳金融市场的利益最大化。

(三)征收碳关税

发达国家利用碳关税在科技,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等低碳领域的作用,强制推行限制碳排放的有关规定,从中获取利益。然而发达国家这种新型的以环境保护为由的贸易保护政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扰,因此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支柱的企业要积极应对,努力研究谈技术,拓宽自身的营销渠道,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产品质量,实施低碳绿色转型的策略,集中力量攻克发达国家在碳关税征收过程中的贸易壁垒,谋求最佳的发展地位。

(四)低碳能源的限制

中国能源结构比较单一,以煤为主,现今资源条件是富霉,少气,缺油,因此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但话句话说发展空间巨大。在电力中,高碳发展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水电占优比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火力发电占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火电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太大,因而急需低碳能源的发掘。国家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并且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多项科研进行探究,以寻求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同时相应低碳理念的号召。总的来说,企业要率先实行低碳营销,抢占先机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核心竞争力,实行切实有效的低碳营销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继续不断发展。

三、实行低碳市场营销的措施和策略

(一)强化低碳理念,大力发展技术创新

低碳营销的坚实平台就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低碳时代的竞争来源就是低碳技术和技术应用方面的竞争。企业应该使用出低碳生活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策略,将两者用作低碳时代中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性举措,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和资金投入。企业需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注重培养消费者对低碳理念的认知,让消费者爱上低碳生活。同时要加强低碳产品的开发,对能源节约,资源分配和高效能方面投入精力,全心全意的保证低碳营销的顺利实施。

(二)健全低碳有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要重视低碳经济市场,认真研究并出台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规定,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低碳营销的外部环境,同时得低碳营销创建一个良好的保障体制。我们可以看到走低碳经济之路会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值得去做还要做好做大。我国应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在相关法规的讨论修订中,要全面分析气候变化的变化规律及影响,拟定有段条款,在技术导则中添加对其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目的在于逐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

(三)积极倡导个体低碳消费

企业要实行低碳营销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低碳消费,具体实施措施在于改造自身理念并且培养消费者的低碳理念。这需要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对消费者潜移默化的引导,比如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低碳技术,比如对产品的包装上,在设计之初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重复利用可回收处理,这样消费者自然而然的会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

(四)企业建设低碳文化推行低碳组合营销策略

低碳企业文化可以丰富企业文化,更好树立企业品牌和形象推广,并且低碳年龄会推动企业谋求更长远的规划,两者之间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同时消费者受到良性的文化熏陶并且高度认可,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和合作源源不断,整个社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说低碳企业文化将造福全国。在低碳企业文化中,低碳营销渠道广利润大,低碳产品很受欢迎,企业可以薄利多销也能简化销售层培养成更干练的经销商,在网络销售的优势下实现产品的优良布局,也简化经销商层级,低碳产品的经销成本大大降低,形成“互联网+低碳营销”的新型销售模式。

(五)发挥非盈利组织的影响力

在强化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方面,非营利组织扮演者者绿色营销的指导角色。在低碳营销模式的推广中,非营利组织要以身作则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帮助消费者苏丽低碳消费的理念,同时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合理的低碳研发,低碳管理,低碳生产,低碳营销的低碳营销模式。使整个社会行动起来,以节能环保为宗旨,推行低碳营销理念,促进经济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有机遇也存在挑战。国家,企业各个组织以及消费者要以身作则,推行并坚持低碳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探索市低碳场营销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红阳.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5(01)

[2]贾书梅,宋天和.低碳经济与企业战略转型[J].企业研究.2010(01)

[3]朱光磊.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的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