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

产业园前景分析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为背景,以城市为依托,将城市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农业生产栽培、科技应用展示、文化发掘传承、生态保护培育和游客休闲娱乐等复合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2 发展历程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见表1。

2.2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见表2。

4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4.1 按农业产业标准分类:见表3。

4.2 按资源特色及经营方式分类

4.2.1 体验耕作劳动型

以体验耕种采摘等传统乡村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乐趣为主要经营内容,着重于展示和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活动;使游人在传统的农耕劳动中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品味到田园生活带来的淳朴乐趣。

4.2.2 展示主题产业型

以某种产品为种养、展示的主题,着重于对主题产业在吃、住、游、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通过拓展经营层面和提升产品品味,使游人对园区的主题产业有深度了解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学习和购买的兴趣。

4.2.3 感知乡土文化型

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为项目背景,围绕该主题开展食宿及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对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营造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氛围,使游人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能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为之所吸引。

4.2.4 住宿农家疗养型

以感受乡间的山野气氛和住宿农家为经营主题,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及新鲜自然的特色食品;使游人在住宿期间能够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充分放松身体和心灵。

5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5.1 生态性

在设计中,应通过自然的手段培育景观在农业生态的进程中健康生长,建设生态绿色廊道,通过地形塑造是雨水向河道汇聚,形成雨水收集体系,进行雨洪管理;以地形和水体来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体系。在规划的尺度上充分应用农作物的景观功能,构成优美自然的农业景观,创造宜人的游憩环境空间。

5.2 经济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挖填均衡的建构模式,利用挖湖的土方营造山体,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表面积和绿量;构造集雨水收集、水景营造、绿地灌溉于一体的水系内循环管理模式,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避免“过度设计”,且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当地传统工艺,既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又增添乡野风情。

5.3 多样性

在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中,为游人提供多样的体验,多着重于空间和活动两方面。

5.4 知识性

在设计中将当地可供讲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说明等方法向游客进行传达,寓教于乐的同时亦提升了园区品位。

5.5 地域性

根据立地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场所精神,营造浪漫、感性,富于文化底蕴、令人动容的景观。

6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内容

6.1 项目背景研究

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规划首先应建立在对其项目背景的深度分析研究之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1 项目的概况分析

项目的概况的分析是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整理出项目规划方向的大体脉络。其一是对项目位置、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的归纳。再者,是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

6.1.2 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因素,扬长避短,对园区发展方向定位。

其一是对规划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及交通条件进行归纳。其二是对地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对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6.2 场地现状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多是在现有的农业耕种区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为对现有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浪费的设计,首先应当对现场进行大量详实的踏勘及问询工作。在工作中需对照现状图纸对F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现状、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及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标识分析,以期在后续设计中能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资源中的地形、水体、道路、建筑、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最大的景观效果。

6.3 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y)分析,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决策制定的过程结合区域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模型,以规划区的区位特色、资源环境等内部因素,和政策背景、各产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衡分析,制定有指向性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实现交通、生产、景观、生态间的平衡发展。

6.4 项目定位研究

根据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园区的经营模式定位,从而确立规划设计方向。对于体验乡村生活形式的园区宜采用复原传统农家风貌的设计风格;而主题产业展示型的园区则需着重于主题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与体验,强化其主题特色;以感知乡土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园区一方面应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原有风貌,同时亦需注意对于新建设施应参考当地传统施工材料做法,结合新的创意进行设计;而农家休闲住宿形式的园区则应以突出自然美景为主,在设施方面应注重舒适与简洁。

6.5 规划设计

6.5.1 确立规划依据

查阅并罗列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各类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资料以及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是使方案有据可依、有源可溯的保证。

6.5.2 制定规划目标

对项目定位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定位、旅游服务功能、生产效益及生态功能进行的具体表述。

6.5.3 明确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整个园区的景观品位及重要功能的讨论,并对设计概念和控制总体风格进行控制。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在设计中需结合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技术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发挥,力求使规划区内的经营形式多元化、景观设计精致多样,并具有地域特点。

6.5.4 结构与总体布局规划分析

首先是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的构成需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游憩方面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即是说,在景观的风貌整体互相联系和契合的前提下又要有所区别。

其次是空间格局规划。根据规划区域现状地势,遵循自然进程,规划景观层次,形成生态基底。例如利用造挖湖堆山的手法,在土方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构建规划区域的山水地形骨架;同时,丰富的景观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进行视线结构分析也是营造丰富景观视觉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对现状山体、控制性景观建筑、视景线、和以堤岛分割水面空间等的视觉层面的控制手段,营造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最后是生态结构规划。指结合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来建立区域尺度的景观安全格局,如此有助于提升周边区域及园区内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及良险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6.5.5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游人的行为的空间布局安排。游人的行为基本上大致可分为游、购、吃、住、学五类,应依此将观光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科技示范区。各功能区所包括的内容则可根据项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6.5.6 分项规划

(1)竖向规划。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和水体规划两部分。

第一,根据整体景观风貌塑造的规划设计意向进行的地形和整体景观塑造;第二,竖向规划应与总体景观风貌塑造和生态环境塑造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系统规划。

包括车行交通体系、自行车交通体系、电动游览车体系、作业道路体系、步行道路体系、停车场、出入口等规划设计。

6.6 游憩活动体系规划(见表4)

6.7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及标识系统两方面的内容。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风格与园区的性质、规模、功能项适应;其次要体现乡土气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和建筑布局风格,并据有当地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材料方面,宜多使用当地特长的石料、陶土、木材、竹子及茅草。(见表5)

7 农业景观体系规划

7.1 立地、布局――乡土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

7.2 建筑、文化一一乡脉

延续整个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农业景观具备特有的文化魅力。

7.3 植物、动物一一乡韵

农业景观在规划中宜选用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还可养殖观赏价值或高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

7.4 人的参与一一乡情

人的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如钓鱼捕蛙、踩车、种菜收菜、晒麦扬场、剪枝施肥等活动,体现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也是人们了解农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案例分析

8.1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8.1.1 基本概况: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6平方km。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第六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北京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

8.1.2 定位:

小汤山农业园是一个集安全果蔬畜禽生产、种植采摘、科普教育、农业考察、特色餐饮、温泉疗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8.1.3 发展战略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首都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新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

8.1.4 规划建设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园形成了以高新农业科技为先导、基础农业产业为支撑、观光农业为窗口,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

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以北方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林木种苗区;以生产、科研、推广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区;以草业中心、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区;以鲜绿安公司、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采摘区;以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北京市小汤山苗圃为代表的园林园艺区;以三益集团、北林科技为代表的籽种农业园。

8.1.5 案例总结: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时玉芹,陈东田,宋棣,钱兴华,高燕青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以淄博聚相山农业园规划为例,通过对土地适应性的深入分析,将土地现状划分为低度、中低度、中高度、高度4 种不同程度的敏感区,并结合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人文建设景观三大广域景观构成类型,提出针对山地农业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案。第一,规划六大生态景点,构建良好的生态景点格局;第二,加强景观斑块互补,注重产业生态循环,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规划中以土地适应性分析为切入点,以景点建设为落脚点,将景点与生态相结合,总结出生态景观的表达思路,以期为山地型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山地农业园;土地适应性;景观生态规划;农业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5010001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5)。

第一作者简介:时玉芹,女,1988 年出生,山东东营人,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研究。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 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syq1988@163.com。

通讯作者:陈东田,男,1970 年出生,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与旅游开发规划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通信地址:271018 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E-mail:chdot@163.com。

收稿日期:2015-01-03,修回日期:2015-03-02。

0 引言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农业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利用,由于山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环境容量、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功能分异定位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部分农业园区规划无法完全兼顾全园的生态功能,不能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更有甚者土地利用不当,造成农作物种植不妥,引起严重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问题[1-3]。山地农业园的规划涉及农村规划和景观建设的多个方面,目前学者主要对与农业园规划相关的景观生态学原理[4-6]、物质循环[7-8]和农业园分类[9]等进行了研究,对农业景观[10-11]、生态农业[12]和景观生态应用[13]也有一定的涉及,但是理论之间缺少联系,实践项目缺乏必要的土地适应性分析,并且针对于山地这一特殊地形的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较少。如何在保证基本经济产业生产的同时,基于生态景观的构成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分析,探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方法,建立良好的山地农业园景观景点和生态系统格局成为当前山地农业园区规划的研究重点。因此,笔者进行了本研究。

1 聚相山农业园项目概况分析

1.1 现状分析

聚相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以东3 km,属于泰沂山区北麓中低山区。龙泉镇土地为富硒土壤,是山东省内唯一的“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位于山东省四号旅游区齐文化旅游线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聚相山农业园区东西跨1810 m,南北长2210 m,实际可控制总规划用地面积200 hm2。三面环山,峪谷错综复杂,海拔差在300 m左右,最高山峰海拔为537.8 m。园区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少,主要包括荒地、林地、设施建筑用地和道路用地,景观类型较单一,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图1 所示。

1.2 生态景观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聚相山农业园而言,其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差异受项目类型的控制和影响[14]。从不同项目功能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山地自然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人文建设景观三大类。不同景观类型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如表1 所示。山地地形海拔和生态因子的差异性也是其必要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各类广域景观构成和镶嵌景观类型,在表中并没有重复说明。

1.3 土地适应性分析

土地适应性是山地农业园景观规划的基础,是对环境敏感度的综合评价[15-16]。规划中结合景观构成的不同类型,通过对聚相山农业园不同海拔相应的生态因子的调查和研究,主要从地形、风速、温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分析,绘制出聚相山农业园土地适应性分析图,进而根据土地敏感的不同程度,得出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如图2、表2 所示。

2 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

2.1 景观生态规划布局

聚相山农业园规划形成“二线连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二线”分别是指特色种养景观线和人文旅游景观线。“六区”是指六大功能分区:分别是宗教文化区、民俗休闲区、生产加工区、特色养殖区、养生度假区、杂粮种植区。六大功能分区的布局,以民俗休闲区为核心,向宗教文化区和养生度假区辐射,形成贯穿园区南北的人文旅游景观线;由杂粮种植区、特种养殖区、生产加工区形成贯穿园区东西的特色种养景观线,为游客游览的辅助地带,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形成核心区拉动放射点的整体格局,达到生态、景观和生产的统一,如图3 所示。

2.2 构建良好的生态景观景点格局

聚相山农业园意在打造以特色种养为主体,以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内涵,以观光游览和生态休闲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力图成为区域性的绿色生态走廊。根据生态景观构成类型的不同拟规划打造六大景点,分别是佛缘生辉、农家风情、烟林五色、菜园撷趣、聚相烟雨和浮岚暖翠,如图4 所示。

2.2.1 山地自然景观选择山体地形复杂、自然条件优越和空间形式多样的区域营造自然景观,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乡土树种,建立全区基本的背景基调和天际线轮廓,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感。选择园区远眺可见的山峰,规划打造浮岚暖翠景点。保留部分自然植被,以侧柏林为主,加强树种规划。在最高点建设聚相阁,营造乡土文化气息,通过道路、树木和景观的结合,强化山体斑块和廊道,美化山体。

2.2.2 农业生产景观 农业生产景观的特质性表现在其复杂的生态、生产种养模式和植被的四季变化,蕴藏着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信息,是高层次的人工生态系统[17-18]。规划中结合山地生态因子的特殊性,改造荒地,开垦梯田,以“种植业出特色”为目标,突出农田景观,同时增设农事体验和科普教育区域,旅游与产业相结合,使产业景观化。主要包括菜园撷趣和烟林五色两大景点。

(1)菜园撷趣。由梯田种植打造的生产景观,利用层层大棚,种植层层不同种类的蔬菜。在蔬菜的成熟季节,春、夏、秋、冬皆有一番成熟的景象,是营造休闲摄影的好题材。同时,在部分梯田坡上种植晓裳黄菊、桔梗、金针菜等经济作物,间隔不同斑块,丰富景观组合形式。

(2)烟林五色。丰富沟峪生产景观建设,主要种植杂粮,以谷物、花生为主,采用间作和轮作的种植方式,力求经济最大化,兼顾景观生态化,在收获季节体现五谷丰登的场景。

2.2.3 人文建设景观 人文建设景观是以人的使用为中心而塑造的,它拥有着经济、环境、美学及文化层面的绩效,能够体现持续的发展动力[19-20]。开发人文景观,要从景观本身的可利用性出发,既不忽略其历史发展过程,也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潜能。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建筑、景观的风格与之相对应,采用古朴特色的小青瓦和毛石,反映历史民居,同时,在传承文化中升华,加入部分现代元素,增强景观的可塑性。主要包括佛缘生辉、农家风情和聚相烟雨三大景点。

(1)佛缘生辉。宗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佛缘堂的建设能够提升景观人文化,是景点的主体性建筑,场地适合大型宗教活动的举办。同时,珍味斋提供配套的餐饮服务保障。

(2)农家风情。规划建设一组具有管理功能兼具展示淄川乡村建筑艺术、民间艺术和乡村生活习俗等的文化展示馆和特色商品展销中心。挖掘宣传淄川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培育壮大民俗文化产业。另规划拓展训练基地、动物运动会等体验观赏类项目,增强园区的娱乐性。

(3)聚相烟雨。位于园区东南部,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生产和景观相结合。梯田种植中草药,打造中草药园,融入“五感”养生活动,体现经济和旅游价值。规划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聚相人家,以农业服务、农业示范和科技推广为主,兼顾餐饮、居住和会议等服务,与山体自然生态结构融为一体。

2.3 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

2.3.1 加强景观斑块互补 景观斑块是各类物种的聚集地,也是景观内的生态流场所[21]。充分利用不同景观生态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互补,如耕地和园地的轮作和间作种植以及立体农业种养技术,都是重组斑块类型,对优化经济结构,稳定生态系统具有积极作用。

2.3.2 注重产业生态循环 全园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物质循环模式。该模式下园区的畜禽粪便、农作物的秸秆、旅游区人粪尿以及可利用的垃圾等可作为沼气生产原料,产生的沼气供给旅游业,沼液和沼渣提供给种植业[22-23]。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产业间相互循环,加强系统内部物质的有效利用,构建立体循环网络结构,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如图5 所示。

3 结论

本研究根据淄博聚相山农业园实践现状,首先进行生态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得出三大广域景观和六大镶嵌景观,根据土地敏感度绘制景观生态规划模式表,为后期的景观景点建设提供依据。进而进行景观生态的项目规划,从三大景观类型入手,因地制宜。山体自然景观体现山脉走向及植被群落,易于规划山顶标志性景点;农业生产景观的建设要考虑梯田种植,打造农事田园景点;人文建设景观注重民俗文化,可开发体现当地文化的景点。在规划中注意将生态循环理念贯穿始终,最后得出一套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方案,以期为以后的山地型或者其他类型的农业园建设提供思路和内容的借鉴。

4 讨论

(1)聚相山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方案涉及到生态、经济和人文三大方面,主要涵盖了农业产业,物质循环、景点构建等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环境生态和景观的可持续性,注重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推广意义。但是,还需考虑城镇化进程、社会心理等因素,才能使山地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更加合理。

(2)本研究中景观类型和土地适应性的双重分析是规划强有力的后盾。规划方案考虑生态林、经济林、杂粮、蔬菜、养殖、休闲设施等对用地环境的不同需求条件,对生态景观景点进行有序分类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地域特色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规划中尽量减少大面积平整土地,保护环境。

(3)由于研究范围有限并受地理位置的控制,规划存在局限性,对生态规划指标体系[24-25]并没有系统研究。如果规划范围较大,以后的研究者可以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前后景观格局的对比研究,将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 马立辉.基于生态流与适宜性分析的重庆山地农业景观的规划途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8-14.

[2] 徐欣.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0-14.

[3] 毛华松,张兴国.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山地小城镇建设规划——以重庆柳荫镇为例[J].山地学报,2009,27(5):612-617.

[4] 骆世明.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805-809.

[5] 王晓燕.基于微系统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方法[J].城市问题,2012,11:22-27.

[6] 文友华,范俊芳.现代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以长沙县金井水库休闲农庄规划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4):454-457.

[7] 尹昌斌,周颖,刘利花.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47-53.

[8] 刘嘉龙.旅游和谐发展与生态可循环模型研究[J].浙江学刊,2010,5:178-182.

[9] 杜姗姗,蔡建明,陈奕捷.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类型的探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67-175.

[10] 侯锦雄.应用生态面积因子在台湾云林县的永续农业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11,12:10-14.

[11] 朱金水,朱勇,杨金波.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景观及其建设对策[J].南方农业,2008,6(2):37-40.

[12] 郑雅元.农业生态产业化中的绿色管理研究探析[J].生态经济,2012,10:102-103.

[13] 李玉梅,王玉,李琴,等.重庆市黔江区阿蓬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景观生态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5):6-10.

[14] 李阳菊,王海洋,冯辉.重庆南岸区山地景观生态复合体的景观组成特点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1,33(12):145-149.

[15] 钟学斌,喻光明,张敏,等.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与农业景观生态设计[J].山地学报,2008,26(4):473-480.

[16] 张勇荣,马士彬,谌洪星.基于格网的山区城市地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170-2173.

[17]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乡村尺度农业景观分类方法及其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30-336.

[18]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8):104-111.

[19] 谢奇,潘晓棠.宜居的人文景观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地带以及乡村地带景观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9,01:10-18.

[20] 杨劲松.基于北京朝阜路的我国历史街区旅游业发展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8):49-53.

[21] 李艳秋,申瑞玲,高鹏.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0.22(5):31-34.

[22] 王浩,李晓颖著.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70-71.

[23] 周颖,尹昌斌,张继承.循环农业产业链的运行规律及动力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2012(2):36-40,51.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观光园;概念规划;福建厦门;同安区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13-02

Abstract With the case of Tong'an agricultural park in Xiamen City,the mea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 conceptual plan to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nature,the target,the resource and the tourist resource market of parks.It showed that the conceptual plan should become a supplement and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to the existing planning system.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ourism park;conceptual plan;Xiamen Fujian;Tong'an District

概念规划是规划体系中的新星,通常不被列入传统完整的规格体系中,其与总体规划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同于成型的总体规划,属于一个可修改的变量型规划;概念规划更着重于对未来发展、可能的经济效益、市场增长点等内容的预测,更侧重理论上的参考意义;而总体规划着重界定园区的建设格局、内容、方向、步骤等,其约束力和指导性更强。

国内在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概念规划热潮,从城市规划体系的概念规划逐步向其他行业规划领域延伸,但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建设规划实践中概念规划的应用极为罕见。2012年受到委托对厦门同安农科乐园进行概念规划,以帮助投资方和有关政府部门判定该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以此案为例,探析农业观光园区概念规划对项目目标定位、功能模块、开发方向、资源及客源分析等内容的参考指导意义。

1 项目现状

园区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交通便捷,厦门本岛可30 min内方便到达,同安区内10 min即可到达。场地周边现为大型蔬菜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设施已有一定规模,享有一定的声誉,农业景观本底较好,具有与城市景观完全不同的异质性,具有强烈的景观吸引力与开发潜力[1-2]。

2 项目性质与目标

2.1 性质

本园区将建设成为都市高效植物工厂样本,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休闲园区,融研究、生产、示范、教育、休闲、产业模式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现代农业园。

2.2 目标定位

本园区建成后,在市域、省域范围内成为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现代农业展示与体验中心、商业城市高效现代农业模式推广示范中心、现代智能化农业研究中试基地、厦门新兴农业休闲观光胜地。

3 发展战略

3.1 园区景观吸引力营造

建设区域范围内技术与设施水平领先的智能化现代植物工厂,展示新型都市(市郊)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与现代农业科技景观,凸显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一层面。展示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高效、安全与可控、可追溯的生产体系与产品;展示现代农业文明,构成园区景观吸引力的第二层面。设立温室花园餐厅和蔬菜卖场,强化休闲观光设施和功能建设,促使产业模式的当场转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集农业文化、现代温室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科教文化于一体,通过文化创意展示园区景观吸引力第三层面。通过区域农业景观与城市景观间的异质性比较,园区现代农业景观与周边传统农业景观异质性比较,创意休闲景观与自然景观异质性比较三方面提升园区景观异质性和吸引力。

3.2 宣传与市场运营策略

借助政府与公众媒介平台宣传迅速打开知名度;通过诸如食品安全生产体系等热点话题提高园区知名度;融入区域旅游系统,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通过各类旅游创意、文化创意活动提高园区知名度并获取更多的游客和市场资源;结合科教宣传,赢取基础游客群体。

4 重点分区与项目

根据融合园区的自然生态体系和人工生态、景观体系,并使各分区拥有不同于其他分区的景观中心点。有利于行政管理、开发建设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建设简明的游览组织结构的原则进行园区内部分区。将园区分成植物工厂、休闲观光温室、附属综合服务休闲区3个功能模块。3个分区分别承担一定的功能需求,展现不同的特色景观。

4.1 综合服务休闲区

建设停车场、旅客服务中心、旅游品商店、电教宣传室及休闲景观区。总体风格控制为现代自然式景观,建筑为与智能化玻璃温室相协调,强调线条形式美,糅合古典和地方特色的小组团形式。停车场为树阵隔离的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与旅游品商店可以互相依存,提供各类商务服务,并与电教宣传室一起构成室外建筑主群体;电教宣传室主要承担科普教育的功能,拓展、弘扬传统与现代农业文化,增加园区服务与赏玩项目,提领园区农业文化创意;景观区以园林植物与果菜作物混合造景,营建优美景观,着力营造3类公共空间以达到增加园区空间容量,延长旅客在园区停留和消费时间从而提高园区效益的目的。3类公共空间分别为儿童活动空间、游客休憩空间、游客过渡休闲空间。

4.2 植物工厂区

植物工厂区内,根据作物生长所需最佳条件,由智能化系统协调有关系统、装置及设备有规律运作,综合调控各环境因素,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农产品周年生产,均衡上市,实现生产高速度、高产出和高效益。

植物工厂区以高顶玻璃大棚为基础结构,外观加以现代建筑形式的美化修饰。植物工厂主要包含四大区域,分别为组培播种区、育(炼)苗区、生产收获区和包装储藏区。为了方便展示、参观和示范,设有3.0 m宽的参观走廊。

4.3 休闲温室区

休闲观光温室以蔬菜主题餐厅的形式加以体现;以食品安全、绿色蔬菜为基本要素,开发主体餐饮系列,融合文化创意,成为园区主要的经济支撑点之一。

5 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和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围绕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传播,商品创意新颖、人性可爱,服务贴心到家这四大特色从两大商品品系3个层次进行园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两大商品品系分别为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和科教及服务商品品系。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系是是一个以实物商品开发为主的商品品系,分为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售(绿色、反季节、高附加值品种)、专题饮食创意蔬菜饮品等附加服务、衍生的旅游农产商品三大类。

科教产品品系:以思维与服务产品为主体,适当的实物支持为体现的一个产品品系,分为科教服务与宣传、科教商品销售服务(书籍、光盘、培训、讲座、咨询等)、创意科教产品的销售与服务(家庭菜园的设计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壁垒的创意型服务项目)。

6 资源和客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6.1 景观资源分析

借鉴目前国内风景区总体规划通用的景观资源分析指标体系,对未来本园区建成后的设施和景物进行评价与分析的结果见表1,综合评定本园区的景观可以分为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自然景观以现代农业科技建筑、农田自然景观、乡村自然景观为主,与都市景观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景观吸引力;现代化全智能温室蔬菜工厂具有独特性和显著性的吸引力,在厦门市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显著性是园区主要吸引力所在;人文景观以农业科教景观为主,虽然比较单调,但科普宣教活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典型性吸引力,可以作为园区辅助吸引力。

6.2 客源市场分析

据资料显示,福建总人口约3 700万人,城镇人口约占40%;而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厦门人口约为4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例更高达约80%;厦、漳、泉闽南三角地区普遍经济较为发达,人口总数约1 000万人,城镇人口比例较高,具有非常高的旅游出行潜力。因此,分析园区客源分级如下。

主客源来自厦门市区的常住人口,前期以散客游或者自驾游形式居多,中线以后要通过旅行社组织客源为常态客源,散客自助为节假日重要客源。第二客源来自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域的城乡居民。借助发达的区域交通和大力宣传以及厦门本岛的旅游中心城市优势,闽南三角经济发达区的城乡居民很快将成为本园区的主要客源组成部分之一。第三线客源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游客,比如福州等省内中心城市的游客,在交通、宣传和接待工作令人满意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园区客源的一个重要组分。第四线客源为特定的参观人群和部分来厦门旅游的省内、国内游客。这部分客源的可预期值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整个旅游系统的资源整合和融入,但对于提升园区知名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6.3 客源组织策略

融入区域旅游大体系,开发以组团游和自驾游等各种形式一日游为主线策略。以各种群体的科普教育游为另一类组团游的重要形式。以绿色蔬菜配送和家庭菜园服务等延伸服务形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固定一部分基础客户群。

7 结语

农业观光园区的概念规划可以在项目投资建设之前预测明晰项目性质、目标、投资方向、效益增长点、客户市场、建设格局等关键因素趋势状况,对判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投资的安全性、回收预期等具有相当的参考指导意义,是对现行园区规划设计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园区建设前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8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于强.我国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7):25-28.

[2] 李志强,黄锡隆,李超.农业观光园的景观规划初探:以眉山农业观光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9):55-57.

[3] 张丽丽,岳本良,宋艳梅.浅谈北方农业观光园规划[J].现代化农业,2009(6):26-27.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根据国内有关旅游文化产业园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在建设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典型的案例(例如,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借鉴典型案例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成功的经验与启示,立足阜康市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现状,提出打造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内,距离省会乌鲁木齐市45km,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天山天池不仅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景,同时还带有浓郁的新疆民俗风土人情,让本来具有色彩斑斓的天池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无论从神话还是从鳞次栉比的风景来说,天山天池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游览价值。随着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前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交融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因此,阜康市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重要的旅游城市,通过抓住当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难得发展机遇,在借鉴全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园区。同时准确对园区性质和发展战略定位,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布局,选择适合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阜康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研究区域概况

天山天池景区处于87°46′E~88°44′E,43°45′N~45°00′N之间,隶属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其东侧为吉木萨尔县,西边连接着米东区,南边和乌鲁木齐相望,北边连着福海县;整个天池东西长为76km,南北长为198km,总共有8528.8km2。天池由南到北贯穿峡谷,呈阶梯形状交错着,由崎岖山地慢慢走向宽广平地过渡,气温也由原来湿冷山地变成干旱平原,这些所有转变仅在80km范围之间,海拔落差5000m,整个地形地貌表现出规律性带状分布,这正是展现了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

2旅游景观资源

2.1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景观资源调查是揭示一个地区景观资源吸引丰度的重要步骤,也是了解风景资源及其特色、品质和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景观资源的筛选、分类和评价可以为景区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参照国家建设部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规定,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分类。

2.2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是阜康市人民政府按照“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惠民富市”的战略选择,以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全力打造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南起天池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至吐乌大高速公路之南,东至四工河冲积扇,西至甘沟,总规划面积约23km2,以休闲、度假、会展、购物、娱乐、创意文化展示等为主要业态,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新疆馆、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丝绸之路奥特莱斯、王母悬圃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天山天池游客集散中心(景区门票处);产业园核心区道路、集中供热、供排水、电力地埋、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主通道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世博新疆馆迁建项目已完成场馆建设;丝绸之路奥特莱斯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完成项目区土地平整工作和三大区域基础工程;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1.8亿元)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15年10月完成装修投入试运营。2015年还将争取启动梦幻天山欢乐谷主题乐园、未来水世界、天池马文化游乐园、天池书画院、温泉小镇等项目。产业园雏形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天池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基地和西王母文化培育保护基地等项目也将落地文化产业园。

3新疆天山天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

3.1园区战略价值分析天山天池位于新疆旅游的核心区,紧邻全疆旅游集散枢纽乌鲁木齐市,依托多样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未来将成为新疆旅游的门户服务枢纽和“新疆”的区域旅游名片。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结合天山天池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将着力打造以天山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将加快新疆特别是乌昌经济圈国际化进程,构建中亚首席区域性国际城市,实现多民族共荣发展。

3.2园区区位条件分析

3.2.1战略区位。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临近亚洲内陆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拥有绝佳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高铁的开通,乌鲁木齐市的陆上交通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园区依托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国际国内客源。

3.2.2地理位置。天山天池位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立足中亚五国,联系世界各地。

3.2.3外部交通。这里有26条国际航线联接中亚和俄罗斯主要城市,通航城市总数超60个,38家航空公司在地运营。这里有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线,国内高铁通车后至西安约9小时,至北京约11小时,至上海约14小时。同时,丝绸之路开启亚欧互通有无、东西文化沟通的陆上通道。

3.3文化价值分析天山天池地处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天山天池文化,其具备承载“跨区域共同价值观”的潜力。从文化资源类型上来讲,神话宗教、高山湖泊、异域风情等多条文化发展轴线交汇,贯穿人类时间、空间、民族的演进脉络,影响深远;从文化资源质量上来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元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宗教、美学、朝圣、科普、考古、艺术等价值。以高山湖泊主题的文化产品体现着自然文化价值;“天山”、“天池”寓意其山水资源禀赋的顶级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普价值。

3.4资源禀赋条件分析新疆的天山北坡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共同处于北纬44°纬度线上,是全球三大酿酒葡萄黄金产区之一。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及土壤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是与丰富的资源相比,目前天山尚未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酒业品牌和葡萄酒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本文以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支撑,针对目前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西安市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并得出以下结论,为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4.2对策建议

4.2.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阜康市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其中以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之上的天山天池最为著名,该景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风光水域、生物景观,同时将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融为一体。但是当前天池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天池文化中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在旅游产业文化园区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天池文化内涵,在建设天山天池旅游产业文化园区过程中大力发展天池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理解和把握具有市场性的文化产业和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走出一条符合阜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新路子。

4.2.2统筹旅游和文化资源,实现规划理念创新。以主题化、景点式的规划理念为核心,以瑶池、西王母古老的传说和天山壮丽地景为支撑,打造天池文化特色核心区。通过国内外规划设计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力求把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产品、高新技术、技术创意、科研人才等聚集的重要场所,形成新疆天山北坡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4.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对于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不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对产业发展软环境的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基础环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等途径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尤其是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尽快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阜康市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为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关系民生的道路、绿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并且优先划拨专项资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内开展的重大项目,其中涉及的水利、暖通、路网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阜康市政府可以从项目的专项管理资金中按比例进行补贴。

4.2.4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立阜康市天池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以及担保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来盘活园区内土地、文化以及景观资源,通过园区内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来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公司进驻产业园区,提供金融信贷、融资担保、司法担保、履约担保、投资中介服务等政策允许的相关等服务,推进园区内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4.2.5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依靠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带动,以重大项目对大企业或者集团进行招商引资。这就需要政府引进国内文化产业中国营企业投资,发挥其在资金雄厚、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文化创意多样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形成园区内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集团。同时,阜康市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其较强的市场洞察敏锐度高、人才创新性比较强、企业运行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促进阜康市旅游文化园区的建设。

4.2.6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园区品牌。阜康市政府应该对产业园区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科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将园区产业集群的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出来,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

[参考文献]

[1]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闶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23-25.

[4]方世忠.政府在文化产业闶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现代戏剧谷为例[J].上海人大月刊,200910(15):10-14.

[5]许莉,吴玥.西部文化产业闶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45-47.

[6]李兰.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思考[J].前沿,2011,(24):172-174.

[7]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91-95.

[8]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园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9-11.

[9]祁述裕.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促进区域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8-10.

[10]王伟年,张平宇.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6(01):110-115.

[11]张海燕,王忠云.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8):743-746.

[12]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3]马红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西安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4]刘勤.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5]李忠武,部先蓉,王彬.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73-78.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根据国内有关旅游文化产业园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在建设中出现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典型的案例(例如,西安曲江新区、曲阜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借鉴典型案例在园区开发建设中成功的经验与启示,立足阜康市地方文化特色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现状,提出打造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旅游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产业集聚;天山天池

天山天池位于阜康市境内,距离省会乌鲁木齐市45km,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天山天池不仅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景,同时还带有浓郁的新疆民俗风土人情,让本来具有色彩斑斓的天池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无论从神话还是从鳞次栉比的风景来说,天山天池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含义和游览价值。随着国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目前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交融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因此,阜康市作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上重要的旅游城市,通过抓住当前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难得发展机遇,在借鉴全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园区。同时准确对园区性质和发展战略定位,合理功能分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和用地布局,选择适合园区运营管理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阜康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1研究区域概况

天山天池景区处于87°46′E~88°44′E,43°45′N~45°00′N之间,隶属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阜康市,其东侧为吉木萨尔县,西边连接着米东区,南边和乌鲁木齐相望,北边连着福海县;整个天池东西长为76km,南北长为198km,总共有8528.8km2。天池由南到北贯穿峡谷,呈阶梯形状交错着,由崎岖山地慢慢走向宽广平地过渡,气温也由原来湿冷山地变成干旱平原,这些所有转变仅在80km范围之间,海拔落差5000m,整个地形地貌表现出规律性带状分布,这正是展现了西北干旱地区独特的自然现象。

2旅游景观资源

2.1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

景观资源调查是揭示一个地区景观资源吸引丰度的重要步骤,也是了解风景资源及其特色、品质和空间分布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景观资源的筛选、分类和评价可以为景区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依据。参照国家建设部主持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资源调查内容的分类规定,在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景观资源进行分类

2.2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

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是阜康市人民政府按照“生态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惠民富市”的战略选择,以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重点,全力打造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国际旅游度假区。文化产业园南起天池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北至吐乌大高速公路之南,东至四工河冲积扇,西至甘沟,总规划面积约23km2,以休闲、度假、会展、购物、娱乐、创意文化展示等为主要业态,目前已启动实施了新疆馆、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丝绸之路奥特莱斯、王母悬圃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文化产业园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天山天池游客集散中心(景区门票处);产业园核心区道路、集中供热、供排水、电力地埋、绿化景观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主通道建设;投资1.5亿元的世博新疆馆迁建项目已完成场馆建设;丝绸之路奥特莱斯项目(总投资35亿元)已完成项目区土地平整工作和三大区域基础工程;五江天山温泉国际大酒店(总投资11.8亿元)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15年10月完成装修投入试运营。2015年还将争取启动梦幻天山欢乐谷主题乐园、未来水世界、天池马文化游乐园、天池书画院、温泉小镇等项目。产业园雏形框架已初步形成,今后天池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演基地和西王母文化培育保护基地等项目也将落地文化产业园。

3新疆天山天池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可行性分析

3.1园区战略价值分析

天山天池位于新疆旅游的核心区,紧邻全疆旅游集散枢纽乌鲁木齐市,依托多样化旅游资源和产品,未来将成为新疆旅游的门户服务枢纽和“新疆”的区域旅游名片。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结合天山天池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文化产品,将着力打造以天山为核心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将加快新疆特别是乌昌经济圈国际化进程,构建中亚首席区域性国际城市,实现多民族共荣发展。

3.2园区区位条件分析

3.2.1战略区位。

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临近亚洲内陆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拥有绝佳的区位交通优势;随着高铁的开通,乌鲁木齐市的陆上交通枢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未来产业园区依托乌鲁木齐市的区位优势,可以共享国际国内客源。

3.2.2地理位置。

天山天池位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立足中亚五国,联系世界各地。

3.2.3外部交通。

这里有26条国际航线联接中亚和俄罗斯主要城市,通航城市总数超60个,38家航空公司在地运营。这里有亚欧大陆桥国际铁路线,国内高铁通车后至西安约9小时,至北京约11小时,至上海约14小时。同时,丝绸之路开启亚欧互通有无、东西文化沟通的陆上通道。

3.3文化价值分析

天山天池地处世界四大文明的交汇地,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天山天池文化,其具备承载“跨区域共同价值观”的潜力。从文化资源类型上来讲,神话宗教、高山湖泊、异域风情等多条文化发展轴线交汇,贯穿人类时间、空间、民族的演进脉络,影响深远;从文化资源质量上来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元化价值的综合体现,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宗教、美学、朝圣、科普、考古、艺术等价值。以高山湖泊主题的文化产品体现着自然文化价值;“天山”、“天池”寓意其山水资源禀赋的顶级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与科普价值。

3.4资源禀赋条件分析

新疆的天山北坡与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利福尼亚共同处于北纬44°纬度线上,是全球三大酿酒葡萄黄金产区之一。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及土壤为生产优质葡萄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是与丰富的资源相比,目前天山尚未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酒业品牌和葡萄酒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

本文以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阐述了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所依据的相关理论支撑,针对目前阜康市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特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西安市曲江新区、曲阜新区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创新思路,并得出以下结论,为阜康市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

4.2对策建议

4.2.1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阜康市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其中以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北道之上的天山天池最为著名,该景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风光水域、生物景观,同时将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化古迹融为一体。但是当前天池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涉及天池文化中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没有充分利用。因此,在旅游产业文化园区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天池文化内涵,在建设天山天池旅游产业文化园区过程中大力发展天池文化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充分理解和把握具有市场性的文化产业和具有公益性的文化事业的特点和内在联系,走出一条符合阜康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园区建设新路子。

4.2.2统筹旅游和文化资源,实现规划理念创新。

以主题化、景点式的规划理念为核心,以瑶池、西王母古老的传说和天山壮丽地景为支撑,打造天池文化特色核心区。通过国内外规划设计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园区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文化景观资源和旅游景观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力求把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文化产品、高新技术、技术创意、科研人才等聚集的重要场所,形成新疆天山北坡地区文化、旅游和经济新的增长点。

4.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对于产业发展的基础环境,不仅是先进的硬件设施,还包括对产业发展软环境的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基础环境,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等途径能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尤其是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尽快提高产业集群的规模和质量。阜康市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为产业园区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园区内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针对关系民生的道路、绿化、环保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倾斜力度,并且优先划拨专项资金;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内开展的重大项目,其中涉及的水利、暖通、路网以及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阜康市政府可以从项目的专项管理资金中按比例进行补贴。

4.2.4建立金融服务平台,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成立阜康市天池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以及担保公司,通过财政资金来盘活园区内土地、文化以及景观资源,通过园区内重大的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来带动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公司进驻产业园区,提供金融信贷、融资担保、司法担保、履约担保、投资中介服务等政策允许的相关等服务,推进园区内旅游文化产业融资平台的完善,有利于吸收更多社会和金融资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4.2.5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依靠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带动,以重大项目对大企业或者集团进行招商引资。这就需要政府引进国内文化产业中国营企业投资,发挥其在资金雄厚、企业管理经验丰富、文化创意多样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优势,形成园区内一批有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集团。同时,阜康市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条例,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积极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其较强的市场洞察敏锐度高、人才创新性比较强、企业运行效率高等诸多优势,促进阜康市旅游文化园区的建设。

4.2.6优化产业结构,打造文化园区品牌。

阜康市政府应该对产业园区内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科学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将园区产业集群的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出来,持续提高园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天山天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相关部门应发挥自身职能,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品牌。

作者:张锐 王承武 王凯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向勇.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闶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23-25.

[4]方世忠.政府在文化产业闶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现代戏剧谷为例[J].上海人大月刊,200910(15):10-14.

[5]许莉,吴玥.西部文化产业闶区发展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1(9):45-47.

[6]李兰.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的思考[J].前沿,2011,(24):172-174.

[7]张立波.文化产业园的产业链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91-95.

[8]樊盛春,王伟年.文化产业园区理论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8(10):9-11.

[9]祁述裕.建设特色文化园区,促进区域发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8-10.

[10]王伟年,张平宇.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06(01):110-115.

[11]张海燕,王忠云.基于产业融合的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8):743-746.

[12]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13]马红园.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对西安经济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14]刘勤.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6篇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 乡村有园林吗? 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 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 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 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 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 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 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 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 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 故而, 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 , 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 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 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 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 然而在“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 的基本原则指导下, 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 其中, 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 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 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 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 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 治病” “健身” 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 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 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 它由“ 乡村” 和“景观园林” 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 乡村” 而没用“农村” 一词, 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 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 如今在农村,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 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 因此, 用“农村” 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 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 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 建成区以外的地区, 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 景观园林” 的定义可以分解为“ 景观” 和“园林” 两个方面。对于“景观”, 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 笔者曾有阐述: 扼要地讲, 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 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 , 1996 , 1999) 。对于“园林”, 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 园林” 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 , 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 下了定义: “ 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 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 在有限的空间里, 创造出视觉无尽的, 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因此, 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 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 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 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 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 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 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 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 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 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 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 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 人们发现, 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 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 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 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 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 。因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 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 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 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 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 年底, 全国有建制镇17015 个(不含县城关镇), 集镇29118 个, 村庄3557700 个, 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 个, 集镇减少1206 个, 村庄减少101635 个(1998 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 。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 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 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 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 一方面, 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 另一方面, 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 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 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 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 landscape) 、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 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 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 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 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 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 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 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 , 陈志华1999) 。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 程极悦1987 , 肖国清1988 , 殷永达1993 , 张浪1996) , 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 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 为代表, 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 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 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 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 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

4.3 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 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 , 1997) , 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 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 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 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 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 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 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 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 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 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 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 毛巧丽1998) 。

4.5 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 刘滨谊1999) , 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 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 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 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 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 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 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 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 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 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 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 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 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 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 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 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 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着很多, 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 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 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 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 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 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 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 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 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 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 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 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 因此, 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 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 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 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 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 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 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 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 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 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 从艺术追求而论, 如果说, 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那么, 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 宛自人开”, 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 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 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 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 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 因此, 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 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 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 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 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 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 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 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 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 因此, 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 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 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 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 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 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 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 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 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 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 刘滨谊, 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② 刘滨谊等译, 图解人类景观—— 环境塑造史论1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6

③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④ 张小林, 乡村概念辨析. 地理学报, 1998 , [ 6 ] : 365~ 370

⑤ 张家骥, 中国造园论.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⑥ 刘天华,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画镜文心. 生活1 读书1 新知三联书店, 1994

⑦ 农村与景观. 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1998

⑧ 舒楠, 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 建筑师, 1997 [ 78 ]

⑨ 程极悦, 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 建筑学报1 1987 [ 10 ]

⑩ 肖国清, 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 中国园林, 1988 [ 2 ] . 张浪等, 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 中国园林, 1996 [ 6 ]

ω 彭一刚, 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 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 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7篇

1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乡村有园林吗?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故而,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RuralLandscapeandGarden)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研究的范围和研究的对象,目前还尚无完整而确切的定义。单单从字面上看,它由“乡村”和“景观园林”两个概念组成。这里用“乡村”而没用“农村”一词,主要因为农村是与农业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如今在农村,作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农民,有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非农事活动,因此,用“农村”来界定范围具有一定的难度域概念,泛指城市和原始无人聚居地带以外的一切地域,特指城市(包括市和镇)建成区以外的地区,是一个空间的地域系统。“景观园林”的定义可以分解为“景观”和“园林”两个方面。对于“景观”,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科角度,笔者曾有阐述:扼要地讲,景观包含着地球表面自然的、人工的人类聚居环境,并且与社会、文化、习俗、人类精神、审美密不可分(刘滨谊1990,1996,1999)。对于“园林”,张家骥先生在《中国造园论》一书中汇总了许多专家学者对“园林”的理解和定义(张家骥1991),并在此基础上对“园林”下了定义:“园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为表现手段,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视觉无尽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因此,广义的乡村景观园林是非城市化地区人类聚居环境,其以大自然真山、真水等自然材料而形成的具有审美价值、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景观园林的界定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过去许多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目前已成为城市园林,它们不在笔者所研究的范围内。

3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目标

乡村景观园林存在着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传统乡村景观园林伴随着农耕文明而出现,随着工业文明及当今后工业文明的进化,乡村景观园林同样也在走向现代。其演变的根本动力是乡村人们生活的演变,乡村景观园林始终与广大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然而,它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学术界和规划设计界的关注重视。

从历史的演变着眼,就乡村景观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而论,乡村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也不容低估。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以为中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苑囿,这是极为片面的。根据不断的考古发掘和对古代诗歌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其实全世界最早的园林应该是原始聚落中及周边的园圃和树木绿化等实用性的园林化的土地,它也是中国园林最早的雏形,并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园,也不断从乡村园林中得到启发,从中汲取营养(刘天华1994)。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乡村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历程中,起着基础和源泉的作用,尤其是乡村园林为江南文人园积累了经验、提供了素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这是确定无疑的。

从现代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入手,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进程中,村镇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截止1998年底,全国有建制镇17015个(不含县城关镇),集镇29118个,村庄3557700个,随着撤乡建镇和拆村并点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制镇比上一年增加480个,集镇减少1206个,村庄减少101635个(1998年村镇建设统计公报)。这种乡村城市化不是意味着把乡村变为城市,而是在于节约用地和提高乡村居民的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随着乡村城市化的不断进行,乡村居民的居住方式、居住文化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传统的聚居村落也将随之消失。乡村城市化使乡村景观园林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一些有研究价值的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已经或将要遭到扼杀的命运;另一方面,乡村城市化已经或将要产生出新型的乡村景观园林。新一代的乡村景观园林应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而非城市发展模式拷贝的现代乡村景观园林,以改变当今新建村落的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这是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基本目标。

4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动态

国外许多工业先进国家在这一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国、荷兰、奥地利以及美国和日本在乡村景观(RuralLandscape)、乡村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方面都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由于现有的资料和技术手段有限,对当前国外在乡村景观园林领域的研究成果没有更详尽的资料,但仅此还是可以看出,国外非常注重对乡村景观的系统研究。

在国内,有关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几乎都是一片空白。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地是关注中国传统园林的研究。尽管如此,仍然存在与之相关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4.1传统地方性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结合农村园林的实例对江河流域的农村园林的产生原因及其特色分别进行了阐述(舒楠1997,陈志华1999)。此外还有对徽州古典园林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程极悦1987,肖国清1988,殷永达1993,张浪1996),这些文章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

4.2传统乡土建筑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彭一刚院士的《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彭一刚1994)为代表,该书的视点不只停留在乡土建筑上,而是切入到传统村落的研究,对村镇的景观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其中包含了构成乡村景观园林的一些要素。此外,陈志华教授等人编写的《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持的《诸葛村乡土建筑》两套乡土建筑丛书的有关章节也阐述了乡土文化和乡村景观的关系(陈志华1998)。

4.3历史文化传统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风水—中国人的环境观》、《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两本书为例(刘沛林1995,1997),作者从风水的角度阐述了风水思想与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设计的关系,在风水对园林规划的启示”一节中,着重论述了乡村园林的一种类型—水口园林。在中国古村落的景观建构中,分别就村落“八景、“十景、水口园林、村落点景建筑等进行了阐述。

从上述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有一些与乡村景观园林有关的研究成果,但不成系统、很不完善。乡村景观园林尚未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课题来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调查、分析论证。

4.4空间格局演变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从人类聚居环境学的角度,选取从古至今的村落实例,分析乡村景观的构成元素,对空间化、时间化等可以量化的元素予以量化,分析其演变发展(刘滨谊,毛巧丽1998)。

4.5现代人类聚居环境与乡村景观园林研究

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为例(刘滨谊1999),以生态意识、大地景观等现代思想为世界观,以“设计结合自然、现代宏观区域景观规划等理论方法为导向,书中重点分析阐述了欧、美等国现代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与实践。

5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

虽然乡村景观园林只是乡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却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乡村景观园林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历史、地理、建筑、民俗、社会结构、景观、环境、艺术等等。综合上述分析,笔者提出了下列乡村景观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5.1乡村景观园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5.2乡村园林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地位和作用。

5.3乡村城市化和现代化对乡村景观园林所造成的影响冲击。

5.4乡村景观园林与社会形态的内在关系。

5.5乡村景观园林与乡村经济的内在关系。

5.6乡村景观园林与乡土文化的内在关系。

5.7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

5.8乡村景观园林的空间格局特点。

5.9乡村景观园林的艺术处理。

5.10乡村景观园林的未来发展模式。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重点不在于保护传统的乡村园林,而在于寻求乡村景观园林规划建设的规律和特点,尝试地探索未来乡村景观园林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切实有效地指导今后乡村规划中的乡村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创造出超越城市的自然而和谐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

6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方法

国内有关中国造园理论的论著很多,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于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文献资料是了解乡村景观园林形态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包括地方史书、地方志、家谱等,这些文献资料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发展等都有详细的记载。目前乡村景观园林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这就必须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然后从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由于传统乡村景观园林大多遵循自然法则,随着村落的布局而形成,很少受到来自外界人为规范的约束。因此,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绘,并结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居住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受到来自村镇规划标准和农村土地使用政策的影响,因此,还需要认真领会政策、法规的精神。通过对乡村景观园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实证对传统的乡村景观园林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乡村景观园林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归纳乡村景观园林的基本类型;分析乡村景观园林的构园特色;找出乡村景观园林成园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乡村景观园林研究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它在景观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的基础上进行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综合研究。乡村景观园林的研究方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7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意义

乡村景观园林有别于城市景观园林,城市景观园林是通过人工再现自然,而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运用自然,更为朴素地保留着更多的自然真迹,从艺术追求而论,如果说,城市景观园林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那么,乡村景观园林则是虽由天作,宛自人开”,各自的艺术倾向不同,并无艺术的高下之分。但是,倘若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乡村景观园林远比城市园林自然优美。“师法自然”只有从乡村景观园林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灵感源泉,而目前国内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界在这一领域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乡村园林的研究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7.1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

乡村园林虽然早就出现,但是由于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对乡村园林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以致于长期以来没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通过建立乡村园林的概念,使人们对乡村园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从事乡村园林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填补国内在乡村研究领域的空白。

7.2发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

中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大多为明清时遗留下来的,而乡村园林由于长期以来受外界干扰少,因此,有的乡村园林还保留着宋元时期的风格,这对中国传统园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713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探讨乡村居民对园林的需求,以及乡村园林对大地景观环境和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乡村园林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而且它和人们的平凡生活保持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通过对乡村园林的研究,根据乡村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创造出优美的乡村园林艺术形象,这对于我国未来乡村规划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①刘滨谊,风景景观工程体系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②刘滨谊等译,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史论1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③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④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地理学报,1998,[6]:365~370

⑤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⑥刘天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画镜文心.生活1读书1新知三联书店,1994

⑦农村与景观.台湾大学农学院农村规划与发展中心编译,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

⑧舒楠,楠溪江流域乡土文化与农村园林.建筑师,1997[78]

⑨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建筑学报11987[10]

⑩肖国清,论徽州古典园林艺术1中国园林,1988[2].张浪等,徽州古典园林的研究1中国园林,1996[6]

ω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ξ陈志华等,浙江省新叶村乡土建筑1台湾省建筑师公会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8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走进自然的田园生活。服务于城市居民的农业观光园便在这种回归田园的潮流中应运而生。现代农业观光园是人们较为喜欢的休闲去处,其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集旅游、休闲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为居民提供的身心放松的场所。农业观光园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对现代农业观光园进行规划设计,是每个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代农业观光园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总结在产业结构、旅游项目策划、景观设计等方面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展望了现代农业观光园的发展趋势。

1 农业观光园的定义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产业,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集休闲娱乐性、观赏性和农事体验为一体,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1]。农业观光园开辟了新的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产业。满足城市居民亲近田园生活,体验新型旅游方式的心理。

2 现代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2.1 因地制宜

设计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尊重当地原有地貌及特色,在对其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观光农业的合理开发与规划设计,力求以最少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及经济效益。例如适当的设计微地形,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且不可大面积的挖山填湖,一方面是对当地水文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费时费力,加大园区营建成本及后期维护管理费用。

2.2 以人为本

一切设计以人为本,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爱好者的需求。

2.3 地域性原则

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风情,设计应将当地的人文景观与农业生产结合,充分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通过将地域文化的提取,概括,解构,通过设计语言,设计手法在园区表达,体现不同地区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增强园区趣味。

3 规划设计思路及要点

3.1 产业结构规划

从横向看,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养殖业为辅的模式,改善单一的产业模式,为园区带来经济效益。从纵向上看,称为立体农业,例如在果树林里,种植具有中草药价值的植物,或养殖家禽类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与经济效益。注意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应以和谐共生为主,避免物种间竞争。

3.2 旅游项目策划

旅游项目策划的前提是前期充分的资料收集、调研,包括所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当地居民收入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客源分析,得出精准的市场定位,然后结合旅游学理论进行规划。前期的分析和旅游学理论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前期分析没有旅游开发相关知识,即使园区建成也不会形成良性运作,没有前期详细分析直接进行盲目开发,不仅会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也使投资与收益失衡,导致园区陷入亏损的困境。只有两者统筹兼顾,才能设置合理的旅游,休闲项目。

3.2.1餐饮 挖掘乡土餐饮文化,加强特色,定期举办饮食节,提供厨艺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作为婚庆场地,一方面给园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体现当地婚俗文化。

3.2.2 购物 田园超市,特色售卖点,形成销售链、线上订购派送等。

3.2.3 娱乐 在合理规划功能区的基础上,设计射击、咖啡酒吧、沙疗、垂钓、土陶制作、农事参与等项目。此外儿童作为特殊使用人群,设置儿童游戏场地,依托当地土壤状况,在裸露的地表,可采用树木枯干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游戏设施,可满足儿童亲近自然释放天性,同时减少园区维护成本。

3.3 景观设计

3.3.1 地形 地形普遍应用于造园中,其具有加强空间的独立性,丰富空间层次,组织排水,控制游人视线,形成小气候等功能[2]。设计应结合用地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一般高差不大的土地用作生产用地,低佳之处蓄水建湖,抬高的地形用于栽植果树等。

3.3.2水体 避免大面积的挖山填湖,根据游客量设置合理的水体面积。

3.3.3植物 生产区温室外和道路两侧不宜栽植高大乔木,以免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一般以小乔木为主,常绿灌木作为绿带,适当配以地被花草,总体上形成四季变化的植物景观季相。

3.3.4建筑 应体现住宅特色,采用当地原材料,构建原生态的居住条件。

3.3.5道路 主道路以科学、便捷为准则,既要便于集散人流、物流、又要利于生产区内路网,次道路应将景观节点连接,成为网状,方便游人到达,游步道营造中国古典园林曲径通幽的意境美。

3.3.6 其他 农业观光园中不可缺少的设计要素还有垃圾箱、标志牌小品等,它们既有其自身的功能性,又具有景观功能,设计中应挖掘地域文化,通过设计语言将文化元素体现在景观小品中。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9篇

引言

地质公园(Geopark, Geological 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味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建立地质公园旨在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国家地质公园(National Geopark)的建立是以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006年石牛寨景区由湖南省某公司投资开发,并取得70年的承包经营权;2007年石牛寨被列为“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2009年4月1日正式开园;2011年被提名为“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随后石牛寨景区进入部级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进程中,2016年5月石牛寨景区顺利通过部级地质公园验收。

一、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湖南平江石牛寨景区位于湘、鄂、赣边界的平江县大坪乡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56'33~

114001'59,北纬28049'53~28055'47;总面积为1175km2,开园后成为大湘东旅游热点,享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誉。其景点分布广泛,自然生态资源较为俊秀:是由怪石、奇峰、石洞组成的丹霞石的世界,以奇险著称;寨内景点可概括为“一牛二龟三关险,四桥五寨六线天,七奇石八寺庙,一百零八崖景无边”。

二、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要求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境从四方

面(S:Strength优势; W: Weakness劣势; O: Opportunities机遇; T:Threats威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SWOT分析法就是:在其规划建设中,从区域的角度和整体的高度对景区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把握园区的优势的劣势(内部因素)与机遇和威胁(外部因素)相互匹配,综合分析得出相应的决策性结论,助力于园区的规划建设,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

(一)SWOT分析之S(优势)分析

1.地域优势显著。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湘、鄂、赣边界的平江县大坪乡境内,外部交通发达,公路网络布局合理,客源往来便利。通往园区的干道主要经由国道G106,省道S308,长浏高速、通平高速、平汝高速和平虹公路。目前还有规划建设中的进入景区的高速和县道。

2.地处大湘东旅游热线地带。湖南古称“潇湘”,孕育了许多历史风云人物,岳阳楼、岳麓书院、橘子洲头、张家界、湘西凤凰小镇、南岳衡山等早已闻名中外;湘东沿罗霄山脉一路绵延;平汝高速穿山越水,将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桂东、汝城8个革命老区、边区串联成大湘东旅游热线,成就了以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为核心的大湘东平江之旅精品旅游路线。

3.旅游资源丰富。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首先以丹霞地貌地质遗迹为核心,集青山、秀水、怪石、险岩、瀑布、漂流、泉水、深潭、古树、古桥于一身;其次,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属湿润性大陆季风气候,夏凉冬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生物物N繁多(有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动植物、重点野生药材、可供观赏的花草类植物等);第三,人文景观奇特:古遗迹、古建筑、古墓葬和传奇民间生活等。

(二)SWOT分析之W(劣势)分析

1.规划执行不力,资源优势利用不够。近年来,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在业内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吸引了众多游客。但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景区规划建设的执行力度不够,具体项目施工工期拉得过长,间接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开发利用。

2.地学科普宣传不够。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中科普宣传和教育不够到位,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对地质公园的认识及地质遗迹保护意识难以提升;园区科研考察者、野外实习生及地学、生态学业余爱好者的接待量极小。

3.管理体制不健全。自开园以来,园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为规划建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由于多方管理的问题,以及园区缺乏具备专业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具备地学知识的导游、讲解员等;此外园区数字化、现代化的科普宣传载体亟待优化。

4.当地参与不够。据笔者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经济参与现状要好于决策、社会和文化参与。当地居民没有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增强自身的参与能力,而园区的开发和规划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当地传统文化带来了冲击,导致园区“乡村性”衰退,加大了居民生产生活压力。

(三)SWOT分析之O(机遇)分析

1.国家政策支持。友好的政策为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2年平江县被国务院确定为财政部定点扶贫县,财政部、湖南省财政厅与平江人民风雨同舟十年扶贫攻坚;2011年平江又掀开了以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支持新篇章。2015年4月,湖南省正式启动开辟大湘东旅游热线项目,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成为该项目的首站宣传地。

2.科普教育的旅游潜能。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年代久远的人文景观、珍稀的生物物种资源等,为科普宣传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地质科普、生态科普旅游市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故而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待挖掘的旅游潜能和旅游市场。

3.生态旅游的潜能。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具备的丰富旅游资源,在科学规划建设下,可以实现“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让游客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认识自然,接受环境、大自然的教育,增进健康,陶冶情操,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魅力等,故而其生态旅游前景可观。

(四)SWOT分析之T(威胁)分析

1.省内同类景区及园区旅游地的竞争激烈。作为地质公园,石牛寨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因园区地质科普宣传和建设没有落到实处而丧失了吸引游客的一张王牌。相比之下,湖南新宁~山“丹霞之魂,国之瑰宝”,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山风景区正在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打造为湘西南旅游的核心景区,构建全省“北有张家界、南有~山”的旅游格局;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万佛山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品相较为罕见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万座丹峰拥翠环”,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怀化溆浦思蒙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十里碧水丹霞,全国罕见;此外,在生态旅游的大背景下,离园区不远的连云山、纯溪小镇、白马寺等地均在一定程度上给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带来了竞争的威胁。

2.地质遗产遗迹保护的压力。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人行天桥、玻璃栈道、峡谷漂流、水上乐园等招徕了众多游客,促进了旅游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作为部级地质公园,其规划不能偏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能重利用而轻保护。据笔者调查发现:园区在节假日对游客数量往往不加以限制,造成旅游高峰期人满、车满为患的现象,给当地交通、生态环境和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这种超载接待实际上会直接或间接地给丹霞地貌地质遗迹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三、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战略

将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各要素进行排列,可形成SWOT矩阵(见表1)。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建设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对比发现,其规划建设可通过内外因素的不同组合,采取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及WT战略。

(一)加大地质公园科普宣传和教育

科普宣传和教育则是让游客感知地质公园科学价值的重要途径,园区没有详尽的地质科普讲解或展示,游客难以在科学价值层面感受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的魅力。故而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可以探索科普宣传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1.现代化、数字化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科普宣传和教育最重要的载体。通过现代化、数字化技术,生动直观地演示地质衍生变化、生物进化和石牛寨丹霞地貌地质的演化过程,让游客切身体验到现代化科技的魅力,在奇趣里领略原本枯燥而深奥的地学知识和生态知识,进而提升游客在地质公园观光旅游的品味,提升游客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

2.提高园区从业人员的专业学识,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水平。要实现对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分级保护目标,园区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交流,建立长期有效的学习培训关系或开办地学订单班,以此来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为高校和科研单位或团队的野外实习场所、地质科普基地打开方便之门;不定期地举办学术研讨会,或定期举办以石牛寨为主体的科研活动,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地质学、生态学业余爱好者,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前来参观考察,借助科研成果来凸显其科学价值,拓宽园区科普宣传和教育的影响范围。

(二)F结一切力量,完善管理体制

石牛寨景区的多头管理体制滋生了系列问题和矛盾。被提名为部级地质公园后的规划建设中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地实际,充分借鉴省内外地质公园成功的管理经验,深入论证;团结一切力量,多方争取政策支持,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园区的管理。

(三)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在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举办的全国鸟人飞行大赛、达瓦孜极限挑战赛、明星真人秀等大型活动迎来央视、湖南卫视、经视、湖南都市等电视媒体,潇湘晨报、岳阳晚报、网络传媒的竞相采访报道,有一定的宣传推广成效,但远不及预期效应;另外,园区门户网站信息更新慢,内容不充实,尤其是地质科普知识匮乏。因此,园区规划建设在充分利用传统传媒的同时,应更好地利用新传媒(如移动网络、微平台等),不断更新门户网站信息,优化网络平台的服务。

(四)着力开发并推广当地旅游产品

笔者发现:园区的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亦未成规模。到目前为止,有地方特色的石牛寨山泉水已注册并投入规模化生产,其推广还需一定的时间;其他土特产基本上以农户为单位,小规模兜售;而园区地质科普、动植物科普及本土文化历史类图书、画册、明信片、玩具类的产品仍旧空白。故而园区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鼓励开发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将旅游产品的产和销纳入规范化的管理之中。

四、结语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矿山公园;公园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矿山公园是以矿业遗迹为核心的景观,主要是利用矿业遗址和遗留的矿业构筑物等,展现场地矿业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纪念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地空间区域。国内的矿山公园建设起步较晚,初期阶段主要是由当地的矿务部门领导的单纯处于改善矿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考虑而进行的局部,简单的生态改善措施,例如,20世纪80~90年代,山东省的新汶矿务局针对当地煤矿矸石山的绿化复垦;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晋城矿务局等单位的矿山公园建造等。这些矿山公园的建设主要是矿山企业的自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缺乏对景观设计学及生态恢复理论的支持,这样形成的矿山公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系统,但它们的出现为现今的国家系统的矿山公园建设,开启了新的规划和经营理念的先河。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以及关于加强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申报工作展开了,截止到2010年止,总共有2批61处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作为国家针对矿业废弃地改造的一种探索方式,对我国的矿业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法,矿山公园主要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 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有旅游,教育和科研等功能。旨在保护和抢救现存的重要矿业遗迹, 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 弘扬悠久的矿业历史和灿烂文化, 结合旅游项目促进资源枯竭后矿山的经济转型, 推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20%以上,大小煤矿有1000余座,近些年由于党和国家的生态环保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政策的影响,省内的煤炭产业进行整合,对民间的煤炭企业,不具备生产竞争优势的小企业进行合并和关停,同时加强煤矿区的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同市作为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主要的煤矿资源型城市,近些年也在摸索这煤矿企业的转型道路,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同时不断寻求城市的煤矿企业的发展新出路。

在对晋华宫矿山公园几天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公园虽具有良好旅游资源优势,但旅游人数偏少,而一水之隔的云冈石窟的旅游人群却络绎不绝,本人希望通过这次的调研结果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期望对晋华宫矿山公园和国家矿山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有所帮助。

2.公园实地调研及分析

2.1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概况

晋华宫矿位于大同市西12.5公里,居大同煤田东北端,与著名的云冈石窟一河之隔,形成交相呼应之势。晋华宫矿山公园总面积36公顷,分为大同煤炭博物馆、工业遗址展示区、仰佛台观景区、石头村餐饮娱乐度假区、晋阳潭水上娱乐区和煤都井下探秘游览区。场地内最大河流为十里河,由东向西横穿场地中部。该公园建设以矿山遗迹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结合云冈石窟旅游资源进行互补性的景观旅游开发,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科学教育的煤炭国家矿山公园。公园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主打煤矿井下游,矿区遗址再造及具有鲜明特色的矿业景观,集工业观光、科普教育、矿区风俗展示、特种生活体验、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区旅游。

2.2晋华宫矿山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

2.2.1 优势分析

1.区位条件优势

大同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是著名的矿业资源城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大同市最近古城再造计划,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旅游人群,云冈石窟和北岳恒山同时还是世界文化遗产。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与云冈石窟一水之隔,具有很高的旅游挖掘潜力。市内旅游交通方便,省道339直达晋华宫矿山公园,这些都对公园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发展的潜力。

2.公园旅游定位

1)公园规划设计定位: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国内首座以煤矿资源为主的国家矿山公园对展现山西煤矿文化提供了优势。公园规划设计以矿山遗迹景观设计为主线,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矿业遗迹优势,场地现状的元素符号,展现过去的煤矿文化,主打矿井井下探秘游的人文旅游优势。让游人体验煤矿开采过程。突出矿山公园的独特性,稀有性以及具有科研教育价值,吸引游客。

2)公园旅游文化与云冈石窟旅游的结合。

十里河将公园与云冈石窟相隔,充分利用云冈石窟旅游资源的附带价值,云冈石窟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有着很大的知名度,这对矿山公园旅游价值的提升起到了推到作用。公园内海拔最高的煤矸山的仰佛台设计就是对云冈石窟旅游资源的利用。

3.自然资源

晋华宫周围以山地,丘陵自然地形为主,自然植被资源的丰富提升了公园旅游文化,同时公园远离市中心的喧嚣与烦扰,让城里人在周末寻求安静,舒适的宿营有了可能。

4.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

花园式的景观规划设计,公园内基础设施的完备,场地内的旅游酒店,交通服务设施,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设施的完备具备了接待大量游客的潜在能力。

2.2.2劣势分析

1.民众普遍认识的偏见

山西省本身的经济实力水平在全国的中下水平以及大同作为全国的“煤都”使得国民认为煤炭对环境污染本身的态度本身就是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旅游产品推广的欠缺

1)公园旅游文化知名度推广的欠缺:作为国内首座以煤矿资源文化为主的矿山公园,其在旅游推广过程中欠缺运作,在大同市调研期间,发现不管是城市内部的旅游推广和网上针对大同的旅游介绍均没有针对矿山公园的详细的旅游推荐,同时没有充分利用与云冈石窟的捆绑式旅游价值推广,往往很多人去了云冈石窟,却不知道一水之隔的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让公园流失了很多的潜在旅游资源。

2)矿山公园旅游独特文化推广的欠缺:矿山公园主打的井下探秘游和煤矿产业文化宣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推广价值,但是在调研期间很少提说针对晋华宫矿山公园独特煤文化旅游的推广宣传。

3.公园旅游与煤矿生产缺乏有效的区分及公园旅游功能的定位模糊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作为同煤集团下属的晋华宫煤矿的一部分。晋华宫煤矿本身尚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使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旅游定位并不明确,有人会怀疑这里到底是煤矿生产基地还是旅游地,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本身的影响在人们心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思维定势,使得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的旅游让游客产生怀疑。

4.公园周围环境保护和商业资源开发的欠缺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周围为晋华宫矿职工的生产生活场所,在调研期间发现,公园周围的环境保护有所欠缺,私营的三轮车,运煤的货车等造成通往矿山公园的道路一片狼藉,同时公园周围缺乏对矿山公园旅游文化推广的附属提升,不适应的建筑体量和没有针对山西煤矿文化展示的旅游商业文化,使得游人对矿山公园的旅游价值持怀疑态度。

5.公园管理人才的欠缺及缺乏对公园旅游推广系统完备的计划

调研期间发现公园内的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人数明显不足,以及找不到任何关于如何推广矿山公园发展的方案或者旅游节的设置。专业旅游,经营类人才的缺乏是晋华宫矿山公园发展的一大挑战,同时领导和职工的思想的保守以及缺乏旅游发展眼光也会制约公园旅游资源的可持续的发展。

2.2.3 机遇与风险分析

在全国现行的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总基调下,煤矿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矿业文化优势,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是今后煤矿企业需要关注同时也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当代国家矿山公园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丰富的客源前景都让矿山公园旅游前景充满机遇。同时,省内外相关旅游项目的推广,旅游产品市场的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旅游需求市场在时尚元素的影响下变化迅捷,旅游经营门槛也在升高,投资回报率的降低。

3.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合理开发,可持续性发展。矿业公园今后的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行自然化,乡土化,生态化以及人文化于一体的建设方式,采用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现等手段,达到矿山遗迹保护、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矿山公园与周围环境协调,发展周围的旅游商业文化。针对矿山公园与煤炭生产企业以及居民住宅的不合理组织,重新组织,协调公园交通环境以及改造公园周围的生活,生产环境,有效的将生产区域和旅游观光区域进行区分,满足游人能够享受独特的旅游环境,避免煤炭的生产干扰公园旅游。

3. 注重矿山旅游项目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 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重点促销。结合与云冈石窟旅游项目,提升矿山公园旅游名声。

4.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公园旅游竞争力。充分利用矿山公园本身的矿业文化积淀以及云冈石窟的佛文化传统,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煤矿旅游节以及结合佛文化与煤文化的旅游项目等,塑造具有鲜明文化的主题形象,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提升市场竞争力(图10)。

5.科学设计旅游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矿山公园的旅游应充分展现矿业遗迹文化为主体的自然及人文景观特色,集参与性、美学性、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充分利用园内丰富的矿业遗迹和动植物资源,挖掘人文优势,开发观光旅游,度假,农家乐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

6.开发特色的旅游商品经济,提升矿山公园的附属经济价值。通过精美的手工艺品经济和当地特色农产品经济的开发,打造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7. 建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增强旅游开发技术力量。采取优惠政策, 引进一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养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管理人才,提升矿山公园今后发展的竞争力。

4.结束语

通过对大同晋华宫矿山公园的初步综合性研究,广泛涉及到了矿业废弃地改造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利用矿业废弃地景观的改造成果与矿山公园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矿山公园规划设计和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5.参考文献

[1]冯娜.废弃矿山的景观重置[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14(6);1-4

[2]夏夏.从废弃地走向现代城市景观[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3]李宏彦.大同晋华宫矿国家矿山公园煤矸山景观设计初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1篇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方向1、各省市园林局、绿化处、公园、风景区管理、市政工程类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从事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此类就业方向一般对毕业生要求比较高。

2、各省市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园林监理类企业。此类方向为园林类专业(风景园林、城市规划)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从事景观类设计、施工、植物栽培养护、计算机绘图、园林工程监理类等方面的工作。

3、建筑行业类企业、房产类开发公司。随着各地房地产业的火爆,此类企业对园林类专业毕业生也有一定需求量,主要工作为建筑景观配套设计、居民区环境设计、小区植物栽培养护等。

4、苗木苗圃公司。包括一些苗木、种子的进出口公司和相关单位。主要从事植物品种的引种育化、繁殖栽培等工作。

5、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园林教育、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类工作。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

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风景园林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在综合分析、设计表达、设计实践、科研创新、团队合作等方面得到训练。

1.掌握中外园林史、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原理、园林工程技术理论等风景园林基础理论与知识;

2.熟悉普通生态学、景观生态理论、群落生态理论等风景园林自然系统理论基本理论与知识;

3.掌握素描、水彩画、钢笔画,中外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美学基础,掌握传统手绘表现技法与数字表现技术等设计表现技法,掌握画法几何、阴影透视、建筑及园林制图等专业制图基础;

4.熟练掌握庭园、公园、开发空间、专用绿地等园林与景观设计能力,掌握区域绿地系统与城镇绿地系统等城乡绿地系统规划内容与方法,熟悉旅游景区、休闲游憩、乡土景观等规划流程与方法,了解生态修复规划要点;

5.掌握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风景区规划与设计流程与方法;

6.掌握风景建筑、园林建筑、建筑小品等现代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熟悉传统园林建筑测绘、设计与营造;

7.能掌握400种以上园林植物,熟悉其园林造景运用特征,了解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知识。掌握植物多样性规划、植物景观规划等植物造景规划与设计。了解花艺与盆景艺术基本知识;

8.掌握园林竖向土方、种植、给排水、水景、园路、照明、假山、园林建筑工程等园林工程技术与材料;9.熟悉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了解风景区与园林管理等风景园林管理;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2篇

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做好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是实现整个工程顺利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我们如此强调和重视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那么所谓的施工成本管理控制指的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其指的就是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降低施工的成本投入,依靠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回报或者利润收益,这是成本管理的定义,也是其主要目的所在。大部分企业单位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园林景观建设单位也不例外,但是对施工成本的控制不应该以降低施工质量为代价,而是应该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为基本的前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最终达到促进企业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增强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更稳地立足。进行良好的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不仅是极其有必要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无论是在促进施工顺利进行这一方面来说,还是从对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这一方面来说,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究,希望提供参考和借鉴。

1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是项目利润的基本保证和直接影响因素,成本提高可以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降低成本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还有利于维护并提高园林项目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立足。众所周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和最敏感的因素是价格,要想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降低价格,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采取成本管理,以谋求成本的降低和价格的降低。同时,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园林施工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根据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的组成成分,其建设成本具有了相应的特点:第一,工程涉及面广泛,计价过程中专业定额的选取灵活多样,相当部分子目可同时参照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专业、市政专业、土建或装饰专业进行计价;第二,多专业及工种相互交叉;第三,大部分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较小,容易出现标底清单漏项的现象;第四,材料的名称不规范且市场价格差异较大,材料品种繁多,给主材询价提出严峻挑战。在这些存在的特点单独或共同的影响下,从设计到工程结算的过程中,影响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起伏变动。

2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2.1工程在施工前期的成本管理控制

2.1.1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前期,要对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内部定额与市场定额对项目成本进行评估。施工前期的成本分析对象就是施工人员、施工材料以及所采用的相应的机械设备。在对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时,要将直接工程开支和间接工程开支考虑周全,将其作为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参照基础,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例如,房地产的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是一种综合类的园林建筑工程,主要是小区绿化种植工程、室外给排水及照明的安装工程、小型构筑物工程和土石方工程等。

2.1.2要想实现对施工企业更好的管理,就应该组建一支专门的项目部门管理机构,并着重对施工进行实时的管理和监督。只有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进行控制和评估才能增强成本管控效果。

2.1.3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施工管理人员及造价人员一定要亲赴施工现场,对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现场工作进行经验总结,规划和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方案,促进工程造价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在平时的工作时,如有较特殊的工程项目,管理阶层应不定时地对现场进行勘察,掌握工程的进度,能更好地了解整个工程现场的情况,对那些隐蔽项目给予警示作用,保证工程项目健康实施。

2.2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控制

2.2.1对工程的直接成本费用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控制。第一,人工劳务费是直接作用在施工工程中的一项费用。在选择劳务工人的时候需要择优录取,对那些具备超强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知识、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人员要优先考虑,因为在施工的过程中这些人具备更高的工作效率,管理起来也是较为容易的,这样就会节省一大笔成本。第二,施工材料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各项成本中是最大的一项,所以能不能对于施工材料的成本进行良好的控制直接关系着整体的成本管控效果。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是施工材料的用量,究竟要使用多少施工材料需要提前分析施工详情,并制定材料使用及编制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其次是材料的选购,材料的质量关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成本投入,所以要对不同材料生产厂家进行细致的比对,争取采购到质量上乘而价格低廉的材料。根据施工的进度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材料进场要定量,争取不堆积材料,对于没有使用完的材料要妥善保管。就材料而言,要从细节入手,使损耗降到最低,做到节约成本。第三,园林景观的施工是不可能离开专业的机械设备的,机械设备在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投入等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根据实际的工程量确定机械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一旦选用了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机械设备就会降低施工效率,导致成本投入大量增加。所以应该在详细分析施工的基础之上确定机械和人力的分配方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2.2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能节约部分施工成本。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种各样的施工方法层出不穷。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涉及到了多个工种和领域,这就导致交叉施工处处存在,所以究竟采取哪一种施工方法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并且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2.3保证工程质量,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体系。对于任何类型的工程项目来说,施工质量无疑都是施工单位以及业主最为看重的要素,而如果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就会更好地管理、控制施工成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施工企业必须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开展施工,以期一次性成功交付工程项目,尽量不要返工、重修或重建,相应的重建和返工费用就应减少甚至避免,继而使得施工成本降低。除此之外,安全和文明施工体系的建立健全能够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也可以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最终创造效益、降低成本。

2.3工程在施工后期的成本管理控制对园林景观的后期养护处理是工程竣工后必须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并不是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越多越好,而是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投入,不断提升绿化的质量,提高观赏性及植物的存活率。对于园林景观的定期养护必不可少,一旦在养护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防止因为事态恶化造成更大的损失,对施工后期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有效的控制。

3加强房地产园林景观施工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3.1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工程预算和决算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实际的开展过程也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而且在开展中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就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极为严格的要求,做好影响园林建设单位发展与存亡的主要因素,预算及决算人员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职责,要不断丰富自己的预决算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亲身实践到施工中去,遵循实践出真理的原则,更加熟悉地掌握符合时展潮流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并且要自觉地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教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2在园林景观施工中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由过去的公司、分公司、工程部、工程队的兵营式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公司管理层次、项目操作层次、岗位责任层次的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层主要负责确定责任成本,并负责监督、服务、核算及兑现项目成本。项目层的职责是依照下达的责任成本来核算和控制各项施工成本。岗位层则负责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并明确接受管理层和项目部的监督与管理。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及操作方法,并有效防止“以包代管”和“越俎代庖”现象的发生。以包代管:公司管理层肆意放任项目成本的管理,只强调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越俎代庖:公司管理层过多干预项目成本管理,导致了责任不清和互相推诿的现象,影响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3在园林景观施工前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由于苗木生长习性及苗源等原因,会导致在园林景观施工过程中部分苗木肯定要进行调换。所以在工程开工之前,图纸的会审必须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以免因此延误工期,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技术人员拿到施工图纸以后,要立即对现场进行堪查,对于施工图纸与现场情况不符的地方,要认真标注并马上提交给设计人员,减少工期延误的可能性,进而有效地控制园林景观施工中的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控制对工程施工单位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景观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成本管理控制的身影。所以,房地产园林施工单位应该从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人员配置等各个方面做好对成本的预算和管理进行控制,以期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发挥资金的最大利用效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园林景观施工单位的长远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使其在众多的园林景观建设单位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汤张潮,李菊英.浅谈市政园林景观的项目施工管理[J].科技资讯,2011,(2).

[2]邓勇园.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成本控制[J].四川建筑,2015,(3).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陶瓷;生态工业园;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生态工业园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企业社区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比较成功的生态工业园的例子是丹麦卡伦堡共生体系,该体系已成为区域不同产业之间链接起来的模版。中国生态工业园起步较晚,目前有海南国家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制糖)工业示范园区等,但都处于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二、景德镇建设省级陶瓷生态工业园区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景德镇陶瓷享誉中外,为陶瓷生态园提供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丰富珍稀的陶瓷原料、历时千载的制瓷历史、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琳琅满目的精美陶瓷成就了景德镇的千古美名,也给今天的景德镇留下了诸多的陶瓷历史文化古迹、珍贵的陶瓷艺术以及精湛的制瓷技艺和多彩的人文风情。景德镇因瓷而名,因瓷而立,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地名、产品名为一体的区域品牌。这一品牌正好为景德镇陶瓷工业生态园的建设提供了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陶瓷生态工业园即将实现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循环发展正好是新时代的景德镇陶瓷品牌的含义,是景德镇陶瓷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2、景德镇城市整体环境良好,达到相关标准。有关文献表明,景德镇城市环境质量已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有关景德镇环境治理举措及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如表1所示:

景德镇市城市环境污染曾一度非常严重,经过几年不懈努力,人们环境意识有了新的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变,据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几年景德镇市环境不断好转,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水环境改善情况。2003年全市污水排放7455万吨,其中工业污水排放量4403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3052万吨。这几年景德镇市加快了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景德镇市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大下降。2009年8月的环境质量月报显示:通过对饮用水源地――洋湖水厂、第四水厂、黄泥头水厂上游100米的水质中的29个项目的监测可知,目前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监测因子均在国家二级标准内。

第二,大气环境改善情况。近年来,景德镇市先后淘汰了能耗高、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各种煤烧工业窑炉223座,其中煤烧圆窑183座,推倒烟囱606根,每年削减烟尘2万吨,二氧化硫1.6万吨。煤烟型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根本的好转。

第三,城市垃圾污染改善情况。景德镇整治环境污染的措施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现在被称之为“江西最适合人居的城市”。目前景德镇成为适宜人居的绿色生态城市,2005年被全国3l家媒体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5年景德镇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地市,此外,景德镇还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以及由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景德镇对环境的综合整治工程还吸引了一大批陶瓷企业前来落户。通过发展高新技术陶瓷产业,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从二十世纪末的低谷中走了出来,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42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由于采取了科学规划和洁净生产的方式,即便在景德镇的建陶产区,也是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得到了协调发展。

3、规划设计生态工业园区能力较强。景德镇市政府已经于2008年组织各相关行业资深专家,社会上行业内知名人士、著名学者及政策研究人员,按照国家环保部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及国家和江西省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和工业建设的有关规定,编写了《景德镇陶瓷生态工业区建设规划》(下称《规划》)。目前,《规划》已通过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其实施也已全面启动。

根据赣发改工业字[2009]1218号文件《关于推荐2009年度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的通知》,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2008年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获奖单位之一。

(二)劣势(weakness)

1、短期内入园企业数量有限,园区经济效益恐不理想,景德镇本地陶瓷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这些企业目前的环保条件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还不能批准其匆匆入园。这样,政府花大力气建设的生态工业园恐怕由于入园企业数量过少而造成效益不理想。

2、政府作为生态工业园管理者角色难免尴尬。生态工业园中,若政府缺乏强制性手段,如限制排污、设备购置的技术标准等,仅仅通过游说等手段促成企业短期内自愿加入质能循环、污染物处理等项目是不够的。而且园内的一些重要副产品交换很多时候没有明显的经济可行性。要促成这些“亏本”的产业共生系统的关键结点,光靠市场是不可能实现的。此时,政府要制订适当的强制政策、措施促使产业系统从各个体互不相联的游离状态发展到一个结构紧密的状态,以强制性政策完善整个产业政策体系。但是生态工业园建设时,当政府一味地把强制性政策推向企业,往往会使企业滋生对法规制度与政府干预的不满情绪。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循环经济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进入21世纪,全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自然环境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社会、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已初步成为国际性的时代潮流。

2、环潘阳湖生太经济区为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提供大环境。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创建一种生态经济,景德镇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中,景德镇不仅是中心城市,陶瓷产业是景德镇而且是最有特色的城市,陶瓷产业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因此应主动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建设陶瓷生态工业园区新路径。

3、政府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政策大量出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意见》明确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即产业链条完善、循环经济突出、污染物达标排放、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良好。

近几年,江西省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园区建设和管理规范的地方法规,如《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工业园区绿化工作指导意见》、《江西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指导方案》。其中省政府办公厅近日转发省中小企业局、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支持力度等方面,加快推进江西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到2012年,全省力争建成50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5个工业园区通过国家审核批准建设部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四)威胁(threats)

1、企业规模小,生态技术推广困难。景德镇陶瓷生态工业园的构建必然要以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和污染物的“零排放”为追求目标、生态工业特定的技术作为支持。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关生态陶瓷的新技术发明已有近100项,如负离子远红外多功能陶瓷装饰地墙砖的制作工艺、环保陶瓷透水砖的制备方法、狭缝式复合透气砖、自发光瓷砖等。但是,目前景德镇本土陶瓷企业总体规模小,科技意识还很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很弱,技术水平低,产业的高新技术化进程滞后,研发能力差,技术改造长期投入不足,技术有机构成较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慢,缺少能够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的生态工业技术,难以适应生态工业发展的要求。这种现象势必影响工业园的生态生进程。

2、节能环保成为陶瓷行业最大挑战。在目前整个世界大步迈向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陶瓷行业尤其是耗能大户,节能降耗减少陶瓷污染是陶瓷生产的大势所趋,也是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断推动节能、环保、降耗才是陶瓷行业未来的必走之路,尤其卫浴企业需要提升产品环保标准。

3、陶瓷行业缺乏生态陶瓷国标。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环境建材标准体系。由于低碳经济在国际、国内获得了大力推行,生态城市、生态建筑对相关建材的需求持续增长,生态建材产业代表了建材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作为生态环境建材之一的生态陶瓷,不能单纯以品种来衡量,对陶瓷原料生产过程、施工过程、废物处置等环节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等多个方面,都要进行综合评定。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出生态陶瓷产品,如环保陶瓷、稀土生态陶瓷、抗菌陶瓷等,但对于大多数产品国家标准仍为空白。

三、对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在引导生态技术推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生态项目推广方面,如限制排污、设备购置的技术标准等,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促使园区内产业真正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政府还应当制定政策以促进产业系统内各个体相联系,发展到一个结构紧密的状态。政府在技术、投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有力的协助,帮助企业了解质能循环的好处,增加企业投资热情,通过这些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措施结合,政府可以提高企业在生态工业园中的投资积极性,切实促进质能循环建设。

第二,陶瓷企业积极开发和利用节能环保技术,促进产业真正生态化。目前,以电为能量的微波烧成技术的研究正在推广,该技术可大大缩短烧成时间,改善烧成质量,并且能源利用率高。另外,太阳能转换技术也正取得重大的进展,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将可应用于陶瓷烧成中。此外,潮汐能、风能、水能等的开发利用也在进行中。陶瓷企业积极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将使陶瓷生态工业保持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陶瓷国家标准体系。在这方面,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应该利用掌握的行业技术知识积极组织编制一套完整的生态陶瓷标准体系。这将有利于整个陶瓷行业在生态化的进程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而确保生态陶瓷的质量,少走弯路,尽快推进陶瓷产业生态化,实现陶瓷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与管理[M].人民出版社,2007.

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实施意见[Z].

3、景德镇市环境状况[DB/OL].景德镇环保网.

4、龚志文,郑四华.景德镇陶瓷工业生态化发展的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J].山东陶瓷,2010(4).

5、贾丽,沈玉芳.我国生态工业园发展的SWOT分析[J].长江流域环境与资源,2007(11).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9704

1 引言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1994年11月经原林业部批准,在“林业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的集生态观光、动物观赏、休闲度假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特色景区。目前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已成为对外展示我国保护濒危野生动物成果的窗口、西部乃至全国荒漠治理和沙产业开发示范区、武威市旅游定点单位、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由于武威市经济相对落后,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在展馆建设、动物保护、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开发等方面与国内其他大型野生动物园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随着2015年武威塔尔湾滑雪场的开放以及武威周边自驾游线路的增多,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竞争优势不断受到挑战。

2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旅游资源状况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旅游资源涉及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3个主类,不同性质旅游资源构成见表1。

根据旅游资源分级标准评分,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旅游资源具有较高品味,其中三级旅游资源5处,为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生双峰驼、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28处。动物园旅游资源丰富,专门性和特色性明显,尤其是动物展示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提升空间,在甘肃省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1]。

3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SWOT分析

3.1 优势

3.1.1 区位优势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之都”美称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市,周边旅游景点众多,如沙漠公园、威龙万亩葡萄园基地、腾格里沙漠、塔尔湾滑雪场、雷台、文庙、罗什寺、白塔寺等。动物园可与周边众多景点联动形成热门旅游线路,共同开发。

3.1.2 交通优势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距离武威市区仅20 km,由凉古公路相连。武威市对外交通便利,东南距离省城兰州280 km,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贯穿全市。武威及周边区域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建设优化,将会为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奠定便捷的交通基础。

3.1.3 资源优势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内的动物主要为荒漠类型的野生动物。通过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长期的保护繁育研究,园内野生动物已形成良好的繁育体系,种群得到一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繁育优势和种群优势,目前共展出金丝猴、普氏野马、赛加羚羊、野骆驼、黑颈鹤、孔雀、鸵鸟、天鹅、熊、狒狒等珍稀野生动物43种400多头(只、匹),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1种,300多头(只、匹),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400余件。其中赛加羚羊是国内唯一的人工驯养、保护种群,野生双峰驼是国内最大的人工饲养种群,普氏野马是国内第2大人工饲养种群,川金丝猴是国内迁地保护成功范例[2]。动物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

3.1.4 科普教育成效良好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传统的展板、标本、发放手册等方式向游客宣传动植物方面的科普知识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并且组织幼儿园及中小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保护教育主题活动,吸引了广大的青少年及家长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社会反响[3]。

3.2 劣势

3.2.1 缺乏建设资金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隶属的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一直以来,动物园旅游资金的招商和筹措都有很大的难度,资金缺口是影响动物园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的主要瓶颈。

3.2.2 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动物园目前动物笼舍较为陈旧,是最传统的笼养式展出方式,基础设施陈旧,动物丰容进程不快,整个动物园只有大门口有监控设施,监控设施缺乏;动物场馆安全防护设施少,游人游览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

3.2.3 动物种类特别是明星动物偏少

目前国内各种类型的动物园较多,很多动物已经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明星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老虎、狮子、大象、犀牛、大猩猩等观赏效果好的动物,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但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虽有40多种动物,但大多是荒漠类或者观赏性一般的动物,缺乏明星类亮点动物,影响了游客的参观积极性。

3.2.4 旅游淡旺季明显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具有明显的旅游淡旺季之分,动物园从“五一”开始进入旅游旺季,尤其在“五一”、“端午”、“十一”黄金周期间,旅游接待游客较多,门口停车场基本爆满。但是从10月中旬进入淡季以后,游客数量急剧下降,很多旅游接待设施又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

3.3 机会

3.3.1 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政策的推动

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等文件,将旅游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中央到地方,集中合力共同打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全力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3.3.2 武威市旅游业发展的推动

在武威市旅游规划之中提出,充分发挥武威市旅游的品牌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建设旅游市场,形成旅游产业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和亮点景区建设2个重点,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景区,而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正属于这一批特色景区之一。

3.3.3 法定节假日增多

近年来,国家法定假日中新增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小长假,为市民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参观休闲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时间。通过这几年的统计,游客高峰都集中在小长假和暑假期间,所以小长假的增多为动物园带来了大量的游客和经济收入。

3.3.4 人类回归自然愿望增强

近年来,人们回归自然和亲近自然的愿望愈加强烈,并将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作为时尚,游客需求的提升拓宽了动物园的发展空间。

3.4 挑战

3.4.1 物价水平上涨,动物园的成本增加

随着近些年来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使得动物园在饲料购买、笼舍改造、园区绿化、人员聘用等方面的运行成本增加,导致动物园的负担。

3.4.2 周边景点竞争激烈

武威市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周郊自驾游景点也越来越多的被推出,如天祝小三峡、冰沟河景区、布尔智草原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尤其随着武威塔尔湾滑雪场的开放,抢夺了动物园很大一部分客源,这对传统逛公园的旅游休闲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3.4.3 野生动物资源开发的限制

各种濒危野生动物是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内容,是其核心的旅游资源,但是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大量游客的涌入,以及一些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将造成野生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对野生动物正常的生长繁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3.4.4 自然与生态

脆弱的隐患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园区内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十分脆弱,很多开发或尚待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都相对非常脆弱。而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园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动物园的游客接待量迅速增长,在给动物园带来可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如何协调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动物园旅游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战略分析

4.1 建立SWOT分析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的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自身条件和外部因素,建立SWOT分析模型,并进行SO(优势-机会)、WO(劣势-机会)、ST(优势-威胁)、WT(劣势-威胁)战略推导。

4.2 SO(优势-机会)战略分析

4.2.1 依据规划,倡导保护性开发

目前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已完成由甲级资质单位的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设计的《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旅游总体规划及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正在设计编制国家沙漠公园规划,积极争取将动物园纳入国家沙漠公园序列,多方争取建设资金。同时要积极倡导可持续生态开发、低碳消费等生态理念,打造绿色品牌,使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协调有序进行。

4.2.2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与市内各大旅游景区合作,主动出击,营造氛围,加大对武威周边市区的宣传力度,每年赴兰州、白银、金昌、张掖等地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介绍园区特色旅游资源,扩大动物园的知名度吸引周边市民来动物园参观。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与同程网、携程网、驴妈妈、链景旅行等网站合作,利用网络销售宣传动物园,增加认知度。

4.2.3 积极开展智慧景区建设

在甘肃省启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也积极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实现园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游客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引进自助导览系统、二维码扫描讲解系统。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开展在线客服、游客互动科普等各种互动活动,提高动物园的认知度。

4.3 WO(劣势-机会)战略分析

4.3.1 广开渠道,争取设施建设资金

动物园建设作为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应根据“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借助武威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时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的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4.3.2 加大宣传,树立园区明星动物

作为一种明星动物,除其自身具有的特色外,更需要人为的宣传和形象的塑造。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镇园4宝: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野生双峰驼以及川金丝猴,这些在国内其他动物园很少展出,园区要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包装塑造,打造现有动物明星地位。

4.3.3 积极开展动物福利建设

动物福利是野生动物园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动物福利绝不是完全不利用动物,而是要科学、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对于现在野生动物园内的动物,除了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让动物的生存环境丰富化、行为多元化[4],这样不仅有利于动物更好地表达天性,同时动物丰富有趣的行为也更加吸引游客,更加符合国际上普遍关注动物福利的大潮流。

4.4 ST(优势-挑战)战略分析

4.4.1 加大科普教育设施建设

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科普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建设能与游客互动的具有保护教育功能的展区,这种展区附近除了有说明牌等必需的设施外,还应有其他一些视听手段如播放幻灯片、影相、录音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以从多角度展示野生动物的科普知识[5]。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如与动物亲密接触、动物故事会、体验饲养员等项目。

4.4.2 游客参与,举办爱心认养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在日常野生动物救护的基础上,推出动物爱心认养活动,使热爱动物的朋友有机会直接参与野生动物的保护,增加动物科普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一活动搭建的平台,让热爱公益、关注野生动物生境的社会人士、团体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

4.4.3 整合资源特色,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依托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独特的旅游资源,凭借周边景区如沙漠公园、威龙万亩葡萄基地、大唐生态葡萄园、黄羊河农场休闲旅游区等的联动开发,规划线路,完善设施,丰富产品,组成以动物园为主的武威东线生态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者的体验需求,着力打造武威城东线生态旅游品牌。

4.5 WT(劣势-挑战)战略分析

4.5.1 开展动物征名、庆生活动

利用动物园内珍稀动物的出生、满月、新物种引进等,开展为动物取名、为动物举办生日庆典等活动,并通过相关媒体提升动物园的知名度以及社会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度。

4.5.2 扩大旅游产品开发

依据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市场定位,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改造,同时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一系列供游客参与、观赏的项目。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对售后服务满意程度进行跟踪调查,获取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和意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旅游者建立一个完备的资料库,助推动物园建立口碑效应。

4.5.3 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要促进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能否拥有高素质的生态旅游人才。园区可通过人才引进、人员交流等形式引进具有较高旅游相关素养的人才,通过专家讲座、外出培训、脱产进修等方式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与省内、市内高等院校合作交流,提供实习基地,培育生态旅游专业人才,提高动物园经营管理水平。

5 结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作为西北地区对外展示和保护濒危动物成果的窗口,应当通过品牌筑园、文化凝园、营销名园、管理提园、科技兴园等方式,扬长避短,抓住旅游业发展和动物园职能转变的机遇,积极探索,努力发展,迎接挑战,开拓创新,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旅游总体规划[R].甘州: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3.

[2]康玉花.野生动物园的功能定位及其发展对策初探[J].绿色科技,2014(12).

[3]沈志军,白亚丽.基于SWOT分析法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发展战略分析[J].野生动物,2011,32(6).

[4]卢宝泉.世界动物园发展方向[J].野生动物,1998(3).

[5]齐新章.基于SWOT分析法的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发展战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技,2014(22):7482~7485.

[6]马冲亚,徐 矗刘吉平.基于SWOOT分析的长春南湖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4).

[7]颜珂,邓仁静.重庆永川乐和乐都主题公园SWOT分析[J].城市地理,2014(22).

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第15篇

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和农业地理学家冯•杜能指出:在城市周围应根据距离城市的远近不同来划分不同的农业类型园,才能保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使农业经营者处于有利的经营地位[5]。它划分农业区位的依据是生产地距市场的远近,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生产成本,按照运费多少和收益等情况来确定某种农业的适宜范围,这是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这是在交通运输不发达、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提出来的,虽然从理论上讲有不少缺陷,但其中的区位分析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运用,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景观生态学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农业资源在乡村环境属性中具有生产和生态双重属性,应被广泛的挖掘和利用。依据乡村自然景观特征,结合地方文化景观和农耕文化的发展过程,将高科技农业视为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相统一的复合景观系统,合理规划和设计科技农业园区内的各种景观体系,在景观保护与开发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2.3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称作景观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作用。农业景观安全格局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于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中多方面元素的介入、园林绿化树种和名特优新品种等异质性的引入有助于景观稳定性的维持。

现代农业科技园规划的实践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和考虑。首先,要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宏观层面主要指整个区域大环境背景的分析,包含经济环境、产业环境、技术预测等方面的分析,这些对于农业科技园制定一个战略性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微观层面的分析是指园区与周边地区的关联度及园区的辐射力的预测,与之相对应的是园区主导产业的需求和供应分析,这关系到园区的正常稳定的运作和管理。其次,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合理科学的产业规划。科技园区的产业规划主要是明确农业产业的选择,主要体现在主导产业和项目的选择上。这其实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基础。其中主导产业的选择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凸显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其资源、市场、技术等潜在的优势。再者,现代农业科技园应做好对场地的规划—精心科学的布局。园区场地规划应立足于产业规划的内容来进行合理的布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园区的功能布局,只有科学合理的功能区划和布局才能更好的为园区的运作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环境构架。

实例分析—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

目前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和发展。因此,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区的规划布局及功能定位关乎其类型未来的命运。现以新郑市观沟农业科技园为例,介绍了农业科技园规划的要点和方法。观沟农业科技园位于新郑市薛店镇,紧邻薛店镇观沟移民新村,占地面积63.3hm2。该区位交通便利,距郑州市区25km2、新郑市区6km2、镇区2km2、107国道8km2、京港澳高速公路2km2、郑州新郑国际机场5km2。同时薛店镇还拥有“六港合一”(机场、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高速铁路)的独特交通区位优势,地理条件优越。观沟农业科技园的规划与开发紧紧围绕新品种的引种、开发和生产示范,充分利用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自然资源,同时以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现念为总揽,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管理为保证,创造出集生产示范、品种培育、科技培训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该农业园的产业定位主要是紧紧围绕设施栽培区进行高端蔬菜生产,主要承担品种的育苗、选种、生产以及科研的综合功能。因此,该园区规划了31.3hm2的设施蔬菜生产区,约占总园区面积的一半。生产设施由2种类型组成,分别为鸟巢温室和连栋温室2种。这2种温室的搭配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同时它独特的外形设计,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和园区的整体特色。该产业区属于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同时,是整个园区的重点所在,是设施农业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定位把这部分作为整个园区的支柱产业,这是走向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生产、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响应了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号召。园区规划的整体结构为“一体、一环、七片区”。首先,依据场地地势看,整体来说北高南低,北有靠山南见来水,则丰衣足食。所谓“一体”指的是中心水体景观区,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有水的地方就有财,依水而居,则万物生息,凝财聚富。水体的形状大致由凤凰的形状抽象演化而来。所谓“一环”指的园区的主干道打通了园区的整体脉络,以道路为骨架,依据场地自然特征及功能需求对园区进行空间的围合和划分,营造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分区。园区从功能特征和景观特色上划分为园区服务中心、生态园林景观区、开心农场区、设施蔬菜生产区、露地蔬菜生产区、鲜果自摘园、珍稀园林苗木生产区设施蔬菜区:该区规划,从农业设施的选择上采取了现今较为流行的连栋温室和较为奇特的鸟巢式温室为主。鸟巢温室是一种基于仿生学的一种新型温室,它利用自然界鸟类筑巢的三角交叉法,及结合蜂巢的六角加固方式复合而成的高强度耐灾害性天气的曲面球体温室(图4)。它的发明填补了当前国内常规温室产业存在的众多技术空白,也为设施农业的多元化发展丰富了内容。它以其独特的外形也大大提升了温室外观的景观效果。在空间布局上,特色鸟巢温室区主要采用了组团式的布置形式,既集中又分散,与连栋温室相互交融,整体上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丰富了景观视觉效果。场地内的温室采用了2种规格,分别为1500m2和2000m2。连栋式温室的布置主要是围绕水体来布置,与鸟巢温室遥相呼应,一方一圆,构图活泼。生态园林景观区(“丹凤朝阳”):中心水景区位于园区中心位置,设计为狭长的流线型水体,为整个园区景观休闲的主要区域,面积约有2.7hm2据地势的变化,尽量减少工程量,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整个园区较为低洼处营造水系。水系不仅给整个园子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使整个园区显得格外有灵性。风水家认为,有水方有地,无水地不成;水,讲究来去的方位,也讲究来去的形势;弯环缭绕、清浊缓急等关系,概称“水法”。整个水体以曲线为主,神似以一只“凤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由此将水体命名为“丹凤朝阳”。水体周围布置一些休息平台等设施,从而以满足人们亲水娱乐的需求,增加了园区的趣味性。开心农场区:此区域紧邻与入口区域,所选位置从各方面讲都比较优越。占地约1.3hm2。它的设计来源于风行大陆的网络游戏“开心农场”。一块块蔬果等图案的木牌竖立田埂,每块木牌标明蔬菜品种,写有认养者姓名。地块大小规格分为30和60m2,周围风景良好,有栅栏和小型形象牌,在场地的中心部位集中设置管理用房(图5)。每到周末、节假日,人们可以前来进行农耕活动,没有空闲照料的情况,园区可以提供一条龙托管服务,让业主不出家门即可了解到菜地状况,成熟季节园区提供送菜服务,让新鲜蔬菜及时出现在业主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