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探讨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各种文化元素、艺术特征以及思想追求出现大融合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之后,给我国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以及建设都带来许多现代化的建设思路,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城市建筑的特点方面,盲目地崇尚西方建筑特色[1],使得我国城市自身的特点被淹没,使得城市的建设失去个性化特征,这不仅忽视了居民对城市的情感寄托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原本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逐渐失去光彩。在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要努力使地域文化特色在大融合的时代里绽放光芒。

一、城市公共艺术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范围内长期生活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以及劳动中形成的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包含着生活于此地的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传统观念以及生活习惯的物质体现。它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自然环境,每个地区由于具体的位置以及特殊地形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例如我国南北在自然景观上所呈现出来的差异;第二个方面是人文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为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从而使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与此相关的人文特色;第三个方面是社会环境,这主要是由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着丰富的社会环境,具体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信息传播与收集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形态共同组成了地域特色,经过历史的发展、沉淀以及演绎,保留其精华部分[2],经过艺术家创造性的发展,将它们镌刻在城市公共场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以下的图片部分是城市在进行公共设施建设中,所体现出的地域特征,图一: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图二:香港城市公共艺术作品。

二、城市公共艺术地域特征缺失的原因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者没有挖掘民族文化特色

城市公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市民对自己城市的浓厚情感,它们成为城市发展过程的见证者。但是,现在许多的城市公共艺术片面化地追求技术以及材料的美观,严重忽视了城市本应该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城市的公共艺术难以体现出城市文化的厚重感[3]。出现这些方面的缺失,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工作者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时没有深入挖掘城市的独特价值,没有认真地领略民族文化的价值,从而将城市的规划与发展不断地领向只有形式却没有独特内容的发展方向。

(二)过度追求经济价值而忽视了城市公共艺术特征

城市居住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能力,因为在这个评价中包含着经济文化、政治建设以及历史状况等。在这些因素中,具有鲜明环境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个重要的结合点,所以它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普遍追求现代化的体验,使得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完全放弃了地域文化的价值,单纯地将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个连接点进行建设,极大地降低了城市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与情感意义。

(三)政府对于城市公共艺术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经济,使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于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也急需要通过人们可以目睹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政府对此项工作也会给予大量的技术、资金以及人力的支持,通过这些显而易见的城市公共设施可以很好地展现城市发展的面貌,满足政府对于政绩的追求。也正因如此,他们没有将城市公共艺术的地域特征体现出来,从而导致城市公共艺术严重缺失地域特征,使得许多城市的公共建筑出现“统一化”[4]。

三、城市地域特征在公共艺术方面的体现形式

城市公共艺术与特定的城市环境、人文、风俗以及文化等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规划与建设时,要注重在以上这些方面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一)根据城市所处的具体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的形式

我国有着广袤的地理范围,每个地区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赣州的街巷文化、北方宏大的庭院之美以及江南精致玲珑之美,它们各具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时,首先要求设计者要脚踏实地进行调查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之后,才能找出城市独特的自然之美;其次,设计者还要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情况,在历史的变迁中所经历的事件,都是城市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积淀,才使得城市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属性;最后,要根据城市的经济社会情况、市民生活现状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目前已经存在的公共艺术进行广范的民意征集,让人们反映出自己对城市公共艺术的需求。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合理的安排布局,使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能够更好的体现出地域特色,反映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情感寄托。

(二)将城市公共艺术的特点与城市持续发展相结合

城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进行收藏,在保持文化底蕴中促进城市的发展,尤其是那些独具特色的文化因素。例如在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城市中,人们穿着的服饰就包含着自己对本地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们可以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基本元素之一,并且将它们提炼出来,为城市公共艺术添加色彩。再者就是在充分满足地域文化特色时,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5],从城市的经济和环境资源方面来看,建设城市的公共艺术不仅要体现出独特之处,而且要为城市的发展方向做出指引,不能使城市的发展只注重文化的部分,将我国对地方建设所出台并实施的政策与城市的实际发展相结合,寻找出促进城市发展的方向与道路,将城市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之园。

(三)将公共艺术建设成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城市是居民长期的生活场所,居民经历城市从无到有,从贫瘠到富裕的过程,在当前的社会中,城市的发展面貌已经逐步走向现代化,然而对于生活于此的人们,却对它的发展充满感慨。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共艺术时,需要将人们对于这种艺术的情感因素考虑进去,通过与人们的沟通,获得能够代表公众意愿的观点,将它们在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时积极融入。这不仅是体现人们对城市形象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关乎城市人们之间建立友好交流的方式,只有将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体现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处,才能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乐园。

四、结语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在进行建设时,将城市的公共建筑与独具特色的地域发展相结合,需要城市规划设计者通过地域的个性特征为依托,利用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通过城市公共建筑这样的载体展现出来。这不仅需要城市居民的广泛参与,而且还要在设计中体现出他们对城市的独特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时,必须要充分地挖掘本地的优秀文化价值,将城市中所蕴含的人文特征、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历史风貌与时展相结合,使城市在全球化的文化大融合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作者:吴笛 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万敏,秦珊珊,干婕.城市家具及其类型学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珠海市城市家具设置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15,(12):50-55.

[2]侯海燕.城市规划师缘何应与艺术家协作———以洛杉矶东城拉丁裔社区城市规划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5,(10):19-21.

[3]曹浩伟,赵之枫.基于地域特征的住区围墙设计策略研究———以《丰台区居住建筑外观设计图集》为例[J].建筑技艺,2015,(11):124-126.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园艺术;城市公园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04-01

一、公共艺术概述

(一)公共艺术的起源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公共艺术的出现创造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城市市民的自由、平等意识被逐步唤起,启蒙运动倡导的思想解放,使得大众像贵族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公共性的概念开始出现并确立起来……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就有石牌坊、牌楼、拴马桩、下马石、石狮、灯笼及水井等公共设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需要。我国当代公共艺术转型是在80年代中后期,设计师开始注意到公共艺术与空间环境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关注快速的城市建设导致的环境恶化正在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进入21世纪,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具体设计上,不但要求其功能的舒适度,在美学、材质、造型、以及设计创意方面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如今,公共艺术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公共艺术的现状

公共艺术引进中国不过是近20 几年的事,城市公园发展的历史却经历了百年时间。在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脉络的梳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亚洲国家,雕塑在公共艺术中都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历史缩影。可见,雕塑在公共艺术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动摇的地位。

二、城市公园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

(一)城市公园公共艺术的类别

公共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它分类的角度也有许多不同。从其展示形式上可以分为由平面到立体、由单纯的壁到各种空间的艺术形式;按其艺术手法可以分为具象形、抽象型、直观性、含蓄型等类型;按照设施类进行分类,包括了信息设施(指路标识、导游图),卫生设施(垃圾箱、饮水器、公厕),照明安全设施(路灯、景观灯),服务设施(电话亭、各种器械),休息设施(坐凳、桌椅)景观艺术设施(雕塑、艺术小品)等;从公共艺术的功能上进行分类包括了纪念性公共艺术、主题性公共艺术、装点性公共艺术、标志性公共艺术等;从材料进行分类所涉及的范围就更广了。以最简单的方式从公共艺术的性质来看,城市公园公共艺术的类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以功能性为主导的公共艺术作品,另一个是以艺术性为主导的公共艺术作品。

(二)城市公园公共艺术的特征

多元化特征:全球时代的沟通与发展也使各个国家的公共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取决于世界沟通越来越紧密,艺术的表现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功能性特征:公共艺术品具有满足人们休息、坐靠、停留、观察、照明、指示等功能需要,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公共艺术品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服务于大众的实用性。

使用功能:公园中具有使用功能的公共艺术品主要是指公共设施类产品。

标识功能:通过相应的标识指示设计,很容易辨别出自己的位置和下一个要前往的地方。

审美功能:公园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公共艺术创作属于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

宣传功能:信息化社会给人类带来许多全新的资讯,公园公共艺术可以为人们传递公益性的讯息,在公共空间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艺术性特征:公共艺术作品是以艺术价值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公共雕塑和公共装置艺术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主题性特征: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艺术具有明显的主题性特征,是根据公园主题的限定来选择公共艺术的表现手法。

互动性特征:公共艺术一定是开放的、民主的艺术,公共艺术作品一定会尊重参与者的权利,也会公共的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3篇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特质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范畴

城市公共艺术(city Public Art)是一个外来词语,又被称为城市公众艺术或社会艺术,城市公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即在于它的公共性。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城市公共空间中并为公众服务,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文化共享与互动交流,所表现出的是公众的精神与价值。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总体归纳起来不外两类。一类是从狭义范围的角度界定,另一类则从更加广义的角度加以阐释。

狭义上的城市公共艺术,可以认为是放置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中的每件独立的公共艺术性作品,所包含的范畴比较广泛,如:公共绿地、广场、城市雕塑、壁画、城市家具、园艺、标识、广告、地景、建筑小品、纪念碑、壁画、城市家具等,以及众多的人造景观。

从广义的城市公共艺术理论来看,可以将城市公共艺术认定为是整个城市中具有公共参与性和观赏性的艺术活动,是城市艺术公共性的研究与实践过程。广义公共艺术所包含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广泛,不仅包含前面提到的诸多艺术表现形式,还包括由公众兴办或参与的公开表演艺术和公开艺术活动,以及与比较广泛的社会人群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具有某种描述作用的艺术形式。

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分类

要关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首先要了解空间这个词汇,空间是一个相对哲学化的专业术语。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可以划分为物理性空间、社会性空间以及象征性空间几个不同层次。

首先是物理性的公共艺术空间,主要关注的是材料的存在及其属性,是三种空间形式中最为丰富的一种,因为它拥有一种变形或是重新确定所属权的潜在可能,并赋予城市空间新的意义。

其次是社会性的公共空间,主要关注的是空间内部的规范和社会问的相互关系,社会公共空间处在持续不断的重新界定当中,通过它能够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冲突在同一个地方得以完成和实现。

再次是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主要关注的是纪念性的事物及其营造出的气氛,象征性空间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记忆来完成的,在大多数例子当中,象征性公共空间具有一种短期的生存经历,而且限于某一类人群。如果象征性公共空间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足以解释我们的史前岩画、雕刻、宗教艺术、陵墓艺术为什么在今天被看作是一种处于象征性的公共空间中的艺术。这些公共艺术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空间形式,每一种公共空间都可以通过以上这些定义中的某一个意义或多个叠加意义来加以规范,对于公共空间意义的理解关系着我们看待公共空间的方式。

实际上,纯粹抽象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不存在,每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最终都要和不同的社会活动结合产生不同的空间场所。每一种空间场所又形成不同的场所精神,它们与之所处的社会职能、地理位置、场所职能密不可分。如政治性场所(如市政府广场、法院等)、文化公共场所(诸如学校、博物馆、美术馆等)、商业公共场所(包括商业街、商业城等)、一般性公共场所(诸如火车站机场、地铁站等)、娱乐休闲性公共场所(如广场、主题公园、咖啡厅等)。这些场所的性质、职能决定了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性质和职能,也决定了城市公共艺术所处的场所精神。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多样介质的构成决定了其艺术形式的展现,它有别于一般私人领域的、非公开性质的、少数人或个别团体的非公益性质的艺术形态。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所针对的是生活中人和人所赖以生存大环境,包括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

三、城市公共艺术与空间整体的关系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载体是城市空间,城市公共艺术实质上是空间的艺术,是由构成空间的所有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空间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首先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空间是一个整体,公共艺术的目的是实现整体空间效果的优化,判断公共环境艺术的质量也主要依据其整体价值。因此,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主要是处理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要素本身。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点正是在于其整体性与空间的融合。

城市是一个整体空间性概念,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应当具有整体形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城市形象的完善应当突出重点,抓关键要素:另一方面,局部形象应当服从整体空间要求,城市公共艺术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和塑造公共艺术的形象。没有整体空间感局部将是盲目的,所形成的空间形象也将是混乱和没有特色的。

四、结论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5篇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取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的要求与环境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公共艺术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而城市又是公共艺术的载体,公共艺术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它依托于城市,随城市而生,为城市而存。公共艺术,顾名思义,就是由设计师和创造者设计的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内,大众可以参与进去的艺术形式。它具体可以表现在城市的雕塑、城市的建筑、城市的公共设施设计等等。简单来说,大到城市的园林和雕塑,小到城市的公共电话亭、公园的座椅设计、人行道等等都可以统称为公共艺术。广义的公共艺术,是指在公共空间内的一切艺术活动形式。而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大众参与的,有助于大众审美和满足于大众需求的艺术活动。公共艺术之所以被称为是“公共的”艺术,首先是因为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公共环境内出现的,一件作品,不论大小与否,如果放在博物馆、美术馆内它也只是一件艺术的作品,但是如果放在公共的环境内,它就可以成为是公共艺术品。公共艺术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是需要大众参与的,与别的艺术形式不同,公共艺术的功能之一就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是一种大众文化活动。它以大众的需求为前提,是在艺术活动者和政府部门配合指导下的一种艺术形式。如今,随着大众审美能力和个人需求的提高,公共艺术的这项特征也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公共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反映了这个城市的面貌,也反映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我们只有更好地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的认识到公共艺术的功能特征,让公共艺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活而服务。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美化作用

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之前,公共艺术也是存在于城市环境中的,只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最主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相对来讲,公共艺术的美化作用就弱了下来,但是也是存在的。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也不断地提高,发展到现在的公共艺术,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公共艺术的审美性引导着大众的审美取向,而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会促进公共艺术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比如公园、商业街、广场等等,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同时,还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们采用不同的材料,有的采用玉石、有的是钢材、有的是塑料、还有的是木材,这些不同的材质让公共艺术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使我们生活的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公共艺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特定的生活环境下产生的,大到城市的景观环境设计,小到公园的一草一木,公共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因此,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塑造和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公众参与。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各种压力都随之而来,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好的艺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公共艺术在满足人类正常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人们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众参与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形象和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投入到了公共艺术的领域,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这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公共艺术也一度跟“行为艺术”一样被称为流行艺术。公共艺术之所以在社会上带来广泛的影响,除了它本身的功能特征外,也是由于公共艺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另一面,它有巨大的凝聚向心力,它所散发的艺术魅力使得每一个居民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给城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城市的旅游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到北京,我们一定会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件雕塑作品因为反应特定的历史事件,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城市商业街的设计也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业街消费的文化需要也有所提高。再也不仅仅满足于购物的需求,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视觉、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购物环境,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轻松愉快地购物,从而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协调好公共艺术与商业环境的关系,可以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商业环境,给消费者带来轻松愉悦的购物体验,在商业环境中融入公共艺术,塑造独特的商业空间,以促进当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教化功能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艺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具有鲜明社会性和信息性的公共艺术在欧美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对于提升现代城市形象和建筑空间环境品质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品的城市雕塑与壁画只是现代公共艺术这以广阔领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明晰地归纳出公共艺术的领域与范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1. 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

1.1公共艺术的公众属性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表现在,将艺术从美术馆或工作室,转移到公共的空间内,使广大公众对艺术作品共同欣赏。传统的艺术流程包括艺术家、作品、观众,但公共艺术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由单纯的艺术转换为公共艺术,通常公共艺术只要具有良好的创意,就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艺术家及群众参与进来,也能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公共艺术作品。

1.2公共艺术的生活属性

过去艺术被视为高雅、富有的象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艺术的魅力。但公共艺术将艺术带到大众面前,带到生活之中。这主要表现为公共艺术越来越接近生活,富含了大量的寻常生活情趣,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二是公共艺术使用的材料也具备大众化及价格低廉的特点,但公共艺术的内容却包含了生活中的情感、幽默等。

1.3公共艺术的时间属性

随着公共艺术作品的不断增加,艺术家逐渐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特定的时间及地点进行创作,且艺术家对于自身创作不喜欢受到地点的固定,即是对公共艺术永久性的追求的舍弃公共艺术较传统雕塑而言,更具灵活性,传统雕塑仅在某个时间段及地点出现。

1.4公共艺术的标志属性

城市雕塑属于公共艺术中常见的展示形式,其不仅具备雕塑的形态,也富含更多的艺术内涵。对此公共艺术并非在某些环境下孤立存在的,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能够与周边环境相结合。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在其他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效益。如德国斯图加特市属于一座山城,存在较大的地势起伏,因此设计师便将道路周边山石设计成许多雕塑,这不仅使环境得到美化,也对旅者起到良好的引导方向的作用,另外,在雕塑的顶部,还分布设计有识别标志。

2. 公共艺术具备的特征

2.1公共艺术具有环境、地域及时代特征

公共艺术并非在任何地区及环境下都能使用,它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地域及时代条件下,得到创造与发展。

2.2公共艺术具有社会特征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具备的最明显的特征,但这需要与社会、公众及空间等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公共性,只有通过社会学领域才能对其方法及观念进行探讨,使公共艺术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学。公共艺术只有呈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才能体现其艺术价值。因此可以说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高于其艺术价值,即共性大于个性。

2.3公共艺术具有人文特征

公共艺术景观的创作易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艺术家对城市的理解与认识,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取向,都左右着公共艺术的设计,这些因素往往能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3. 公共艺术设计应面向公众

如上文所述,艺术作品只有面向广大民众,才能属于公共艺术,对此艺术的公共性应表现在大众参与等方面,如具有公共性的艺术,雕塑、建筑、壁画等直接面向公众开放,不管公众是主动或是被动的参与艺术的欣赏,这些艺术与公众都一并形成了一个健全的公共空间。对公众的艺术经验进行调查:公共艺术应能够反映通俗的元素,而不是高雅的艺术情调,公共艺术作品需要与当前社会保持一致。但就目前社会而言,艺术家仅通过专业的艺术教育及培训,往往难以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生活艺术情趣,这就要求艺术家融入生活之中,对日常生活进行感受体验,进而创作的公共艺术景观才能具备人文性。作为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在艺术的公共领域,对公众适应性的反应进行考虑,因此公共艺术应具有大众及通俗的性质。对此,公共艺术景观应在形式上尽量迎合公众的情趣性,并对其的宣传、教育及感化作用进行合理的发挥。只有有效的掌握了公众的通俗情趣的,才能使公共艺术的功利性得到体现。

4. 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与生态环境相结合

公共艺术面向大众的性质,使艺术景观不仅与城市建筑用地、水资源管理及绿化等环境问题有关联,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历史遗留古物及生产消费的观念。基于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将生态环境、人文意识融入其中,致力于将绿色生态环保及人文协调理念通过自身的艺术设计传达给更多人。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大多以纪念性、歌颂等作用为主。为了在公共艺术景观中体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应将公共艺术景观融入人们的生活空间中,成为民众业余生活的伴侣,进而实现审美的互动效应。

随着城市快速的发展,导致人与自然越离越远,在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及资源等方面爆发了巨大的冲突。城市的不断发展,象征着文明科技的进步,但文明与科技的进步不应以家园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人类的家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应满足人类追求和谐生活状态的精神需求。只有将人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人类家园得到真正的文明发展。

4.1坚持绿化生态的艺术设计

在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中,应对城市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保护进行考虑。若公共艺术景观不能满足人类在精神上的生存发展需求,那么其仅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甚至一件艺术平以破坏和谐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这件艺术品即便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也没有具体的存在意义。对此,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维护,这也是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绿色生态发展的内在需求。

4.2科学利用人文遗产

优秀的公共艺术景观设计也离不开城市人文规划设计,其的构建应与当地城市规划、人文基础及自然环境相结合,并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对人性的深度关怀。公共艺术景观在城市中心区域或广场中不仅起到良好的装点作用,还应融入城市分区的规划中,成为居民生活场景及社区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另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遗产,这些资源都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重要材料,需要科学的利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场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具有重要的效益,在民众业余生活中陶冶民众生活情操。进行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设计时,应结合上文所述观点,从多个方面考虑,设计出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社会性、可持续性的与城市互动的的公共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尹慧舒,付赛赛.浅谈现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30.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8篇

公共艺术是一种以雕塑、建筑、公共设施、影像艺术等为表现形式的公共空间艺术。其发展的空间不仅在于物质上对于城市构建的独特性象征,还在于对于人们心灵、精神上的引导。其基本内涵和文化精神具有公开性、独特性、民族性等多种特征。公开性是指公共艺术对于人们是一种开放、自由、交互的艺术,对于人们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表达都是没有限制和禁锢的。独特性是指公共艺术对于城市的设计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超越性,既是城市自我形象的一种展示,又是城市标新立异的独特象征。民族性是指公共艺术的展示一定体现了某种民族文化因素,体现着各民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艺术是无国界的,公共艺术亦是如此。面对如今多元化的文化趋势,公共艺术的呈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公共艺术体现出多种文化因素相结合和碰撞的文化特性。

二、公共艺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多元表达

公共艺术是一种开放的、公共的艺术表现,对于城市设计的风格和观念的表现而言是一种有着特有的灵魂构筑的艺术,既有着展现城市样貌的公开性,又展现着艺术家的个性。21世纪是一个多元的信息时代,城市作为文化的中心,借助公共艺术的表现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共艺术被界定为一种城市标志性的产物,既有着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又和当地的人文精神融为一体,突显出城市的设计风格和导向观念。公共艺术是城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公共艺术对于城市设计的风格和观念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文化是公共艺术的主要内涵表现,人文活动的多元思考扩展了其表现的领域。公共艺术不仅需要艺术家的创新,还需要融合建筑师、环保学者等多方面的思考,从而达成现代城市的人文环境设计共识。现代城市公共艺术主要具备了装饰与纪念两个方面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取悦大众、美化环境的功能得到强化与提升,而纪念被逐渐削弱。写实与装饰风格从属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其显著特点是强调作品的主题性和思想性。自20世纪以来,为了与强调“功能至上”的现代建筑形式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相适应,造型艺术理念不断革新,以造型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体为视觉表达对象的抽象风格逐渐成为了新兴城市公共艺术的主流。抽象风格之所以风靡城市公共艺术领域,与其在材料、工艺上的应用较为自由、简便,在色彩表达方面更易与环境色彩相契合等因素息息相关。这类看似简单的公共艺术作品却为现代化城市增色不少,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渐趋抽象化。公共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社会背景,对照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公共艺术呈现出的多元化趋势对于城市设计的风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共艺术品的设计前提是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构成,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物与物、人与物、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话关系。公共艺术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内,为人们传递各种信息,包括城市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社会学、文化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传递出作品本身的表现结构、符号内容、表述方式及形式风格。从早期对于公共艺术雕塑的重视到提倡雕塑与建筑相结合的理念,再到现在呈现出的多种艺术的结合,公共艺术的表现不再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城市设计的风格和观念更加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等密切相关,强调大众化和自由化表达,公共艺术在城市设计中不仅成为环境空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还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营造出现代与历史对话的氛围,创造出充满美感的公共空间,使得城市环境更具有人文气息和人性化特征,突显城市设计的生机与活力。

三、城市公共艺术的未来指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文化追求,公共艺术品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值得肯定的是,公共艺术对城市设计的风格与观念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长期以来,艺术家热衷于表述自我意识下的个人感受和个人经验,对于公共社会的普遍理想与恒久性的文化精神的关切显得相对薄弱,使其作品与当代本土社会形态和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没有产生密切的关联。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对于城市设计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强调艺术家对现实文化的整体关注,公共艺术对于城市设计的表达就会显得更接地气,更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象征。艺术的公共性要求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包括对公共设施形态的整体规划与合理设计,以显示出其对人性及尊严的普遍关切和维护,这是未来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者和公共艺术品的创作者对城市整体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共艺术品,其形式、色彩等方面的运用能否与城市环境相和谐,成为衡量一件城市公共艺术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是将公共艺术展露于公共出入的空间场所的行为,还有着和社会群众对话的艺术表达。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其公共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大众情怀和人文关怀。在多元化的社会时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在关注作品本身的基础上,必将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符合当地人文情怀的需要,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从而使城市设计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观念导向。这种源于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和理想的公共精神是未来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一。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9篇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美化作用

公共艺术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之前,公共艺术也是存在于城市环境中的,只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最主要的是解决温饱问题。相对来讲,公共艺术的美化作用就弱了下来,但是也是存在的。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也不断地提高,发展到现在的公共艺术,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公共艺术的审美性引导着大众的审美取向,而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会促进公共艺术向着更高的层面发展。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比如公园、商业街、广场等等,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同时,还美化了城市环境,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它们采用不同的材料,有的采用玉石、有的是钢材、有的是塑料、还有的是木材,这些不同的材质让公共艺术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使我们生活的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趣味。公共艺术作品,是在一定的特定的生活环境下产生的,大到城市的景观环境设计,小到公园的一草一木,公共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地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特征,因此,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塑造和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公共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公众参与。当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各种压力都随之而来,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使人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好的艺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公共艺术在满足人类正常功能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人们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公众参与的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的城市化形象和公共艺术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投入到了公共艺术的领域,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这对公共艺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公共艺术也一度跟“行为艺术”一样被称为流行艺术。公共艺术之所以在社会上带来广泛的影响,除了它本身的功能特征外,也是由于公共艺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城市特色,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另一面,它有巨大的凝聚向心力,它所散发的艺术魅力使得每一个居民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给城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许多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城市的旅游事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到北京,我们一定会去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件雕塑作品因为反应特定的历史事件,因此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城市商业街的设计也属于公共艺术的范畴。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商业街消费的文化需要也有所提高。再也不仅仅满足于购物的需求,而更多的是满足人们视觉、心理、生理上的需求。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购物环境,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轻松愉快地购物,从而给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协调好公共艺术与商业环境的关系,可以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商业环境,给消费者带来轻松愉悦的购物体验,在商业环境中融入公共艺术,塑造独特的商业空间,以促进当地商业的繁荣与发展。

公共艺术对城市发展的教化功能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公共空间

        一、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公共艺术有四种社会功能:第一,它能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公共艺术作为地域公共文化的象征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以视觉形象及视觉符号体系构成了与地域环境公共关系沟通的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创造性想象,加深对作品意义的理解;第二,它能够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和修养。同一个艺术作品给不同人的感受固然是不同的,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可以让公众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能让公众领悟到作品与人自身之间存在的意义;第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共艺术是矗立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的标志物,它不仅要具有自身的功能,还具有装饰的作用,因此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到公共空间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第四,地域性的标示。公共艺术作品有自身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依附时代人文背景而存在,并具有一定的纪念性和鲜明的视觉特征, 公共艺术就成为了其所在地的地域性的标示。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还有两种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与艺术性。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不属于个人空间的艺术作品,人们的认同与接受在长期传播过程被化为公众审美意趣的东西,形成了艺术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艺术作品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作品就需要带有独特艺术形式,设计师或者是艺术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都是带有情感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而创作的作品,所以它同样具有艺术性;第二,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公共艺术作品往往都是安放在人流不息、车辆往来、视域开阔的开放性空间中。所以其形式上与视觉上都应具有其开放性。这种形式独特的艺术作品必须要有多角度视觉上的观赏方式及公众介入等特征并且要与时代同步,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位

        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应该创造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作品,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要倡导城市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设计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这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导思想。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必须要遵循

[1] [2] 

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所有的设计应针对人的现实需要而展开。要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类与自然进行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表现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艺术要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趣味性。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化规划、艺术化设计应为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信息传播、公共审美等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结合

        现实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只作为纯观赏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前提,是去辅助完整的环境形态的构成,去实现和传递场所中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对话关系。

        在人流不息的地方就会有公共艺术的存在,但不同的公共艺术起到的功能作用也是不同的。在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的那一条生动有趣的涂鸦街上,其中有一面墙是留给人们自由 发挥的涂鸦墙,每隔一段时间走过去都会发现上面的涂鸦会有一 些变化,那正是人们与这种公共艺术形式的作品发生着互动的关系,这也是公众与公共艺术最好的互动方式体现。让公众亲身参 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体验新感觉。在国外也有许多著名的标志性公 共艺术作品,如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所承载的是美国人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的体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年法国工程师埃菲尔为庆祝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和在巴黎举行世 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被视为巴黎的象征。新加坡的“鱼尾狮”是由一个传说得来,新加坡城也被称为狮城,这个标志性建筑被 视为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特色的艺 术作品,公共艺术都是城市公共空间与公众所建立的一道桥梁, 它不仅是城市的象征,同时也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 活需求。

        五、公共艺术要符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公共艺术作品不是单纯的像是艺术家在工作室或者展览馆里所创作的作品一样,这种艺 术作品必须要融入公众的审美要求并满足于公共空间的综合性要 求才有意义和价值。

        由于现在人口密集,城市空间被慢慢吞噬,那么矗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就更应该具有人性化,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这样才能保证不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 资源去建设那些没有意义的作品。我们要提倡在我们城市公共空间中矗立具有公共性、艺术性、开放性的公共艺术作品,从“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角度提出公共艺术的出现代表了艺术与社 会关系新的价值取向。公共艺术是为人的审美,生活、休闲娱乐等需求所设计的,它就要满足公众的意愿,违背了公众的意愿, 这种公共艺术作品只能说是一种浪费城市公共空间的摆设,没有起到任何意义不说,反而却影响了公众对于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结论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中国城市;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现状

在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之前,我国主要是将环境艺术、公众艺术以及城市雕塑等作为城市艺术的代称。在城市公共艺术这一概念还未明确的时候,不同年代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都各不相同。而我国人民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对文化艺术的交流需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得我国文化理念和城市公共艺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公共艺术依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无论是在实践体系方面或是在理论体系方面都存在着诸多薄弱之处,这就需要根据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使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瓶颈得到有效解决,以此有效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有效促进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稳定发展。

一、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现状

城市公共艺术具有较高的具体化和形象化等特征,所以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许多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能够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犹如画龙点睛一般在城市空间中立起一道亮丽风景。同时,在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背景下,许多城市都在积极扩建城市公共空间,例如绿化公园、美化社区、公共广场、地下空间以及交通道路等。不仅如此,我国对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在街道艺术、园林建筑以及文化古迹等各方面的投入资金也日益增加,使得我国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数量越来越多[1]。但是在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资本、政治和经营等各方面的影响,严重破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以致城市公共艺术的项目建设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是直接导致项目失败。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强调艺术性和公共性特点,从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

(二)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完善《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以此对城市雕塑的规划审批、城市雕塑的审批流程、城市雕塑的建设内容以及城市雕塑的维护管理进行了严格规定,期望能够有效保障城市雕塑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科学进行,从而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良性发展[2]。同时,在《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法》和其他规定条例的指引条件下,我国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有效提高了城市环境的美化程度,也使得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是在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并未建立完整的专项管理机构,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以致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管理和责任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极其不利于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不断完善科学的管理保障机制,从而为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三)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魅力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文化艺术,在各个国家都得到了良好的体现,许多大型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更是成为了某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象征。例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罗马的母狼等,这些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在为某个城市或某个国家树立象征和视觉印记的同时,也使得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得到了丰富,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3]。因此,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明确城市公共艺术的主题,也要保证城市公共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内涵,使其能够在承载我国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城市公共场所的文化精神。就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艺术大部分都采用着同类型的材料和同类型的形式美感,在设置方面也都是采用着松散的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存在严重的雷同现象,不仅无法体现出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也严重损害着城市文化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征。因此,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促进文化内涵和艺术美的结合运用,从而有效体现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魅力。

(四)城市公共艺术的应用价值

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城市母体的繁育,它以优化现代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现代城市的空间品质为宗旨,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随着城市公共艺术应用价值的确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逐渐与学术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公共艺术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不仅成立了公共艺术教育体系,还随着社会发展需要,逐渐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公共艺术教育与实践平台,以强化公共艺术人才的培育,推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而公共艺术在我国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其应用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

二、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策略

(一)优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他公共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升,以致城市公共艺术文化的建设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规划和管理就有着较高要求,但是仅仅依靠人力很难保证其有效性和科学性,所以就要不断完善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机制,从而有效保证城市公共艺术的科学发展[4]。同时,城市公共艺术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长期挑战任务,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的管理过程中,也要结合其发展需求制定中期到长期的发展规划,以此提升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条件。此外,由于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和管理具有一定复杂性,也要积极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不断完善规划理论、规划方法以及规划内容,从而使其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二)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政策

为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长远发展,应积极组建城市公共艺术委员会,对于组建人员的选择可以充分考虑城市公共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城市规划部门、城市建设部门以及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民众,使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能够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有效确保城市公共艺术的整体效益[5]。同时,为确保城市公共艺术委员会的科学运行,应详细明确其主要职责,具体就是针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法规进行研究和执行,详细掌握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领域形成的复杂关系,并针对城市公共艺术建设资金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及审核,以此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发展[6]。此外,由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应详细明确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内容、建设位置以及验收工作,并做好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评价工作,从多方面提升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魅力

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城市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使城市公共艺术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性特征和民族特征,这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记忆,若是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对这些历史元素进行融合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历史文化的继承和传播,也能够有效避免城市公共艺术作品出现雷同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多样性和生动性。此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处处都是高高耸立的大型建筑和色彩缤纷的霓虹灯,这些城市元素很难让我国人民产生兴趣。然而许多城市角落的旧城区、休闲小区以及故居对于我国人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若是在进行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过程中,能够积极利用这些具有历史元素的风景建筑,不仅可以为城市构成鲜明的历史元素,也可以充分表现城市区域的历史名人、名事以及名物,使我国城市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居民对自我生存空间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文化艺术的交流需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促进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的持续发展,还应当积极优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优化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政策、提高城市公共艺术的文化魅力、创新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形势,从而有效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靓.论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发展中的瓶颈现象[J].大舞台,2012,(08):293-294.

[2]李正军.解析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思考[J].设计,2016,(05):49-51.

[3]张磊.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01):50-51.

[4]姜亚平.初探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16,(29):350.

[5]于琼,万彤.浅析中小城市公共艺术现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04):34-35.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2篇

    所谓公共艺术,是指建立于公共空间且具有某种公共性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方式。它是一种具有当代文化意义并且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艺术。公共艺术代表的是所有社会主体能共同享有具有“公共性” 的艺术观念。同时公共艺术也是用一种观念探讨着城市空间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公共艺术和其他形式艺术不具有可比性,原因是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雕塑、建筑等传统艺术形式,但又超越于这些艺术形 式而具有独特之处。公共艺术包括雕塑、壁画、装置、景观小品 等。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表现形式逐渐扩展到水景、灯光、动 态装置、烟雾、多媒体、水泊和山体边坡的保护与装饰等造型。

    而所谓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 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 商业区、城市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舞台,是城市的客 厅,它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与色彩,它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可能性。

    二、公共艺术的功能及特点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3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而现代陶艺作为泥与火的艺术材质美感和艺术表现及具特色,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追求,适应现代公共环境,生动地营造出了优美的城市环境。

一 环境陶艺及其审美艺术特征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伙伴,对人类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环境陶艺是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陶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古老的历史,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环境陶艺具备公共性,通过民主的、开放的、进入公共领域,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艺术领域开拓创新,充分展现其内心情感和艺术个性语言,注重公共艺术作品的环境要求,成为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表现形式包括浮雕壁画、景观雕塑、建筑外观装饰、公共设施等,如中国辉煌灿烂文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典型的壁画类代表。

1 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

环境陶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它取材于泥土,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水的洗礼,火的熔炼形成公共性的艺术,材质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跟人非常亲近,即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也有人称陶艺为“水、火、土”的艺术。泥性的温暖和天然流动的釉色,表现出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运用陶瓷的艺术实践去美化公共环境,给人更多交融的愉悦和满足之感。如用陶艺砖做的大本大座椅以其独特的材质肌理,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艺术。又如,在很多公共环境中表现了环境雕塑与陶瓷材料的亲缘关系,为了丰富公共环境中的视野,通过从园林庭院的花木、绿地为衬托突出空间感和环境的情趣,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给人特殊的精神享受。

陶艺可以实现雕塑、油画、水彩、喷绘等多种艺术效果,如秦锡麟、黄焕义创作的陶艺作品的景德镇机场《门》,把汉字门进行抽象处理,里面配以传统的青花瓷雕塑,将机场现代性与陶瓷传统文化完美相连,打造出充满地域特征和民族传统并洋溢着时代精神的现代公共艺术空间。又如,在现代城市的街心花园放置一造型别致、充满现代气息的抽象派瓷雕,不仅会让人心情舒畅,还会使城市富有文化气息。还以景德镇为例,在景德镇街头公园中,景德镇的路灯都是陶瓷灯柱,古朴的粉彩瓷凳、瓷桌掩映都精心设置,体现出其城市代表了陶瓷文化形象的审美特征,甚至垃圾箱都是用千姿百态的陶瓷制作,实现了将陶艺文化语言与环境艺术相结合,达到了美化城市的艺术效果。

色彩是最具冲击力和心理表现力的视觉元素,釉料的丰富性是陶艺特有的品质,釉料的颜色运用也应遵循三原色的规律,釉下的彩料所产生的美感赋予环境陶艺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形成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如科斯体育公园整个环境被烘托出热情向上的冲击力,主题突显公共空间的磅礴气势和高雅。以瓷泥、陶泥等为创作材料的环境陶艺壁画通过其本身亲切的质感和语言打动人,陶艺能唤回人们久违的自然审美知觉,达到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显得朴实无华、稚拙浑厚,产生强烈的亲近意识。如魏华创作的壁画《亚洲艺术之门》,就是根据泥土自身的文化内涵流露出一种生命的力量,散发出粗犷、古朴气息,实现了与我们的生活空间相融合的审美。

2 环境陶艺的艺术特性

公共艺术的核心概念是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是指场所的开放性,以公众需要为目的,这使得环境陶艺必须位于公共空间中,其艺术性在于它的广泛性和渗透性,以自然、生命、人性、生态等主题为主,使人们在环境陶艺的欣赏中产生默契以及情感上的认同。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实现的是欣赏者与环境陶艺作品的互动,因此作品就要充分突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个性,建构与欣赏者共同的情感交流互动,升华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并在公共环境中发生作用时直接体现,以满足人们对自身环境艺术质量不断需求。如我们经常在公园里看到的《思想者》陶艺作品,当我们坐在座椅上望着它时,不仅会产生某种联想,这就实现了欣赏者才能实现与环境陶艺之间的互动,使陶艺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环境陶艺具有开放的艺术特性,环境陶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恒久性。这源于陶艺所处的公共空间环境,它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形体和视觉上的开放性,能使人们对其理解、接纳,让人们不自觉的接受到自觉欣赏,是与城市、民众共同生活的艺术,获得不同层面的艺术感受。

二 关于环境陶艺的设计制作

1 设计制作艺术过程

好的公共艺术项目在制作设计之前必须对它的艺术前景进行全面分析,考察项目的公共环境状况,对设计者的思维灵感进行有效的启发,从艺术角度设计造型风格、形式、材料、色彩,做出独特的、有文化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设计方案,根据环境确定作品的造型风格,注重环境陶艺的整体性环境,提高对环境陶艺设计整体上的认识,尤其要注重环境陶艺的风格和基本形式,尺度和空间范围的定位,环境陶艺概念性设计艺术。

公共艺术作品要融入周围的环境,将“设计意念”转化为“形式语言”把设计者脑中的朦胧想法具体化。通过效果图和模型小样来体现设计者的创意和构思。如在城市某广场设计一标志性陶艺作品时,可以采用如水粉、水彩、喷绘、麦克笔等制作体现其特色的小样,模型小样要进行很多艺术处理,要注意环境陶艺作品清晰度,要把雕塑亮度提高,要能够预见放大后的效果,如注意标志性陶艺作品的立体效果及影响等,要能使受众接受并产生审美感受。另外,创意和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考虑到公共艺术的一般性问题,要充分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与灵感,采用象征性的寓意手法来表现雕塑形式,以更好地体现设计者的艺术精神。

2 环境陶艺设计应考虑的艺术因素

在设计环境陶艺艺术作品时,要考虑满足当前大众审美,放眼将来它的存在艺术价值,弘扬环保,形成人、资源与环境艺术的和谐,使环境陶艺与环境彼此吻合,考虑到环境整体的和谐性,使得市民或者是外来的观光游客置身艺术审美中,实现艺术家原有的自我表达,公共艺术作品要融入周围的环境,从而美化环境。如作品本身与环境的互融性所表现的:山脉、森林、海洋等单纯、空旷背景为基本设置,基地背景是良好的条件,而最好不使用高楼大厦、高架桥等杂乱物象为背景,这样才能彰显环境陶艺雕塑的艺术美感。再如,我们选择植栽、墙面、水的环境作为衬景,利用或树或叶来增加空间的美化以突出环境陶艺的审美性。

美感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熟悉当地的民俗风情,一定要符合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东西。如在纽约的唐人街有座孔子的雕像,西方社会放置孔子像似乎不协调,但因为这个地方与中国人的渊源极深,是中国人集中的地区,因此,反而显得极有新意,另人而目一新,后来这座雕像的附近一座大厦竟取名为孔子大厦。再如,中国北京有名的“鸟巢”,其设计意境充满着诗情画意,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棂花窗、冰裂纹瓷器、镂空玉器、陶制器皿等的民族网状图案,充满着深厚的民族性艺术特征,引起我们一种归根的意识。

艺术创作是为了人的一种活动,公共艺术是个艺术大舞台,公共艺术环境陶艺要考虑大众的参与性,要与整个人文景观环境相互配合,要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化场所与人的亲和力。力图让公共艺术设计关联到每个人,考虑不同观赏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的艺术感受,使艺术品通过人的参与产生心灵审美变化,如在儿童乐园里,就要考虑使用儿童比较喜欢的颜色。而这里的休息椅子设计要符合孩子和家长共同适用,进而实现公众最亲近的艺术形式,达到某种感念和思想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得到它与时代空间互动的关系,深入人性的审美艺术基底。

三 环境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求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它改变了传统艺术与公众发生关系的方式,陶艺从室内走向室外,介入公共艺术是陶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公共环境艺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具体通过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表现。环境陶艺应与公共空间环境的要素相协调,进行环境陶艺审美的定位。

1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环境陶艺关系

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创作的本土媒介,在公共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上,环境陶艺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质地,对公共环境艺术有着协调与和谐的作用。可以调节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它充分考虑环境陶艺与环境的协调性、整体性,不断地融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环境的装饰,从而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美的环境又会更好地衬托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是陶艺、环境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产物。如陶艺家黄焕义创作的《聚焦》,被放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休闲广场,设计者利用环境中整个地面的圆形,将5根方柱围绕在周围,柱子主颜色为绿灰色,然后进行深色向浅色的渐变,并在中间用其他颜色进行点缀,通过顶部方块体形成不同组合,方圆之间比例协调,为校园环境增添了很多灵气。

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发挥着表现形式多样性和功能合理性,具备环境艺术公共性原则,并与整体环境的效果相协调,显现出陶瓷艺术本身所独有的特征。换句话说,通过其外部形式和内涵来体现艺术魅力,这源于它包含了更多社会、人文和大众内容,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如深圳东部华侨城巨石岩画广场,结合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来设计,镂空石灯阵,茶园壁画,根据特定的位置条件,以强烈的空间控制能力表达出宏大、开阔、深远气势,以合理的尺度,优美的造型,突出其古朴、充实、厚重的内在之美,呈现出内在的文化思想内涵与人文理念,以及典雅、雄壮与浑然的风范。

2 环境陶艺融入公共环境艺术的表现

随着人们艺术意识的提高,环境陶艺对建筑环境正在产生着积极作用,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领域开始施展才华。如西班牙的米罗充分利用陶瓷材质,通过别具一格的创意,本着从人、自然、环境的主题,注重作品的环境性要求特征,为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设计了太阳墙,对于世界公共艺术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陶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它可以增加城市的记忆,反映人们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展示城市的友善表情,释放文化能量,镌刻城市历史,缔造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特征。环境陶艺通过城市特定历史文化反映城市文化特色,如唐小禾、程犁陶艺作品《楚乐》通过楚文化题材设计环境陶艺壁画,运用极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舞蹈和乐器编钟表达历史生活场景,传扬人文历史,巧妙地为城市记载和反映了民族历史信息,将现代陶艺的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4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作品,而现代陶艺作为泥与火的艺术材质美感和艺术表现及具特色,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追求,适应现代公共环境,生动地营造出了优美的城市环境。

一 环境陶艺及其审美艺术特征

环境作为人类生存密不可分的伙伴,对人类的生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环境陶艺是陶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陶艺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古老的历史,它是市民社会的产物,环境陶艺具备公共性,通过民主的、开放的、进入公共领域,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艺术领域开拓创新,充分展现其内心情感和艺术个性语言,注重公共艺术作品的环境要求,成为公共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表现形式包括浮雕壁画、景观雕塑、建筑外观装饰、公共设施等,如中国辉煌灿烂文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典型的壁画类代表。

1 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

环境陶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它取材于泥土,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水的洗礼,火的熔炼形成公共性的艺术,材质本身的自然属性使它跟人非常亲近,即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也有人称陶艺为“水、火、土”的艺术。泥性的温暖和天然流动的釉色,表现出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运用陶瓷的艺术实践去美化公共环境,给人更多交融的愉悦和满足之感。如用陶艺砖做的大本大座椅以其独特的材质肌理,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艺术。又如,在很多公共环境中表现了环境雕塑与陶瓷材料的亲缘关系,为了丰富公共环境中的视野,通过从园林庭院的花木、绿地为衬托突出空间感和环境的情趣,拓展更广阔的空间给人特殊的精神享受。

陶艺可以实现雕塑、油画、水彩、喷绘等多种艺术效果,如秦锡麟、黄焕义创作的陶艺作品的景德镇机场《门》,把汉字门进行抽象处理,里面配以传统的青花瓷雕塑,将机场现代性与陶瓷传统文化完美相连,打造出充满地域特征和民族传统并洋溢着时代精神的现代公共艺术空间。又如,在现代城市的街心花园放置一造型别致、充满现代气息的抽象派瓷雕,不仅会让人心情舒畅,还会使城市富有文化气息。还以景德镇为例,在景德镇街头公园中,景德镇的路灯都是陶瓷灯柱,古朴的粉彩瓷凳、瓷桌掩映都精心设置,体现出其城市代表了陶瓷文化形象的审美特征,甚至垃圾箱都是用千姿百态的陶瓷制作,实现了将陶艺文化语言与环境艺术相结合,达到了美化城市的艺术效果。

色彩是最具冲击力和心理表现力的视觉元素,釉料的丰富性是陶艺特有的品质,釉料的颜色运用也应遵循三原色的规律,釉下的彩料所产生的美感赋予环境陶艺丰富的色彩表现力,形成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的形式美。如科斯体育公园整个环境被烘托出热情向上的冲击力,主题突显公共空间的磅礴气势和高雅。以瓷泥、陶泥等为创作材料的环境陶艺壁画通过其本身亲切的质感和语言打动人,陶艺能唤回人们久违的自然审美知觉,达到与周边环境十分和谐,显得朴实无华、稚拙浑厚,产生强烈的亲近意识。如魏华创作的壁画《亚洲艺术之门》,就是根据泥土自身的文化内涵流露出一种生命的力量,散发出粗犷、古朴气息,实现了与我们的生活空间相融合的审美。

2 环境陶艺的艺术特性

公共艺术的核心概念是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是指场所的开放性,以公众需要为目的,这使得环境陶艺必须位于公共空间中,其艺术性在于它的广泛性和渗透性,以自然、生命、人性、生态等主题为主,使人们在环境陶艺的欣赏中产生默契以及情感上的认同。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环境空间中的艺术,实现的是欣赏者与环境陶艺作品的互动,因此作品就要充分突出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个性,建构与欣赏者共同的情感交流互动,升华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并在公共环境中发生作用时直接体现,以满足人们对自身环境艺术质量不断需求。如我们经常在公园里看到的《思想者》陶艺作品,当我们坐在座椅上望着它时,不仅会产生某种联想,这就实现了欣赏者才能实现与环境陶艺之间的互动,使陶艺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环境陶艺具有开放的艺术特性,环境陶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恒久性。这源于陶艺所处的公共空间环境,它要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其形体和视觉上的开放性,能使人们对其理解、接纳,让人们不自觉的接受到自觉欣赏,是与城市、民众共同生活的艺术,获得不同层面的艺术感受。

二 关于环境陶艺的设计制作

1 设计制作艺术过程

好的公共艺术项目在制作设计之前必须对它的艺术前景进行全面分析,考察项目的公共环境状况,对设计者的思维灵感进行有效的启发,从艺术角度设计造型风格、形式、材料、色彩,做出独特的、有文化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设计方案,根据环境确定作品的造型风格,注重环境陶艺的整体性环境,提高对环境陶艺设计整体上的认识,尤其要注重环境陶艺的风格和基本形式,尺度和空间范围的定位,环境陶艺概念性设计艺术。

公共艺术作品要融入周围的环境,将“设计意念”转化为“形式语言”把设计者脑中的朦胧想法具体化。通过效果图和模型小样来体现设计者的创意和构思。如在城市某广场设计一标志性陶艺作品时,可以采用如水粉、水彩、喷绘、麦克笔等制作体现其特色的小样,模型小样要进行很多艺术处理,要注意环境陶艺作品清晰度,要把雕塑亮度提高,要能够预见放大后的效果,如注意标志性陶艺作品的立体效果及影响等,要能使受众接受并产生审美感受。另外,创意和设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考虑到公共艺术的一般性问题,要充分激发创作者的热情与灵感,采用象征性的寓意手法来表现雕塑形式,以更好地体现设计者的艺术精神。

2 环境陶艺设计应考虑的艺术因素

在设计环境陶艺艺术作品时,要考虑满足当前大众审美,放眼将来它的存在艺术价值,弘扬环保,形成人、资源与环境艺术的和谐,使环境陶艺与环境彼此吻合,考虑到环境整体的和谐性,使得市民或者是外来的观光游客置身艺术审美中,实现艺术家原有的自我表达,公共艺术作品要融入周围的环境,从而美化环境。如作品本身与环境的互融性所表现的:山脉、森林、海洋等单纯、空旷背景为基本设置,基地背景是良好的条件,而最好不使用高楼大厦、高架桥等杂乱物象为背景,这样才能彰显环境陶艺雕塑的艺术美感。再如,我们选择植栽、墙面、水的环境作为衬景,利用或树或叶来增加空间的美化以突出环境陶艺的审美性。

美感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公共艺术设计中必须熟悉当地的民俗风情,一定要符合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东西。如在纽约的唐人街有座孔子的雕像,西方社会放置孔子像似乎不协调,但因为这个地方与中国人的渊源极深,是中国人集中的地区,因此,反而显得极有新意,另人而目一新,后来这座雕像的附近一座大厦竟取名为孔子大厦。再如,中国北京有名的“鸟巢”,其设计意境充满着诗情画意,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棂花窗、冰裂纹瓷器、镂空玉器、陶制器皿等的民族网状图案,充满着深厚的民族性艺术特征,引起我们一种归根的意识。

艺术创作是为了人的一种活动,公共艺术是个艺术大舞台,公共艺术环境陶艺要考虑大众的参与性,要与整个人文景观环境相互配合,要实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深化场所与人的亲和力。力图让公共艺术设计关联到每个人,考虑不同观赏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的艺术感受,使艺术品通过人的参与产生心灵审美变化,如在儿童乐园里,就要考虑使用儿童比较喜欢的颜色。而这里的休息椅子设计要符合孩子和家长共同适用,进而实现公众最亲近的艺术形式,达到某种感念和思想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得到它与时代空间互动的关系,深入人性的审美艺术基底。

三 环境陶艺与公共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求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它改变了传统艺术与公众发生关系的方式,陶艺从室内走向室外,介入公共艺术是陶艺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公共环境艺术有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具体通过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和人文环境来表现。环境陶艺应与公共空间环境的要素相协调,进行环境陶艺审美的定位。

1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与环境陶艺关系

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创作的本土媒介,在公共环境艺术的表现形式上,环境陶艺凝聚了原始自然的质地,对公共环境艺术有着协调与和谐的作用。可以调节空间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气氛,它充分考虑环境陶艺与环境的协调性、整体性,不断地融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成为公共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对环境的装饰,从而营造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美的环境又会更好地衬托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是陶艺、环境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产物。如陶艺家黄焕义创作的《聚焦》,被放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校园休闲广场,设计者利用环境中整个地面的圆形,将5根方柱围绕在周围,柱子主颜色为绿灰色,然后进行深色向浅色的渐变,并在中间用其他颜色进行点缀,通过顶部方块体形成不同组合,方圆之间比例协调,为校园环境增添了很多灵气。

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发挥着表现形式多样性和功能合理性,具备环境艺术公共性原则,并与整体环境的效果相协调,显现出陶瓷艺术本身所独有的特征。换句话说,通过其外部形式和内涵来体现艺术魅力,这源于它包含了更多社会、人文和大众内容,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如深圳东部华侨城巨石岩画广场,结合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来设计,镂空石灯阵,茶园壁画,根据特定的位置条件,以强烈的空间控制能力表达出宏大、开阔、深远气势,以合理的尺度,优美的造型,突出其古朴、充实、厚重的内在之美,呈现出内在的文化思想内涵与人文理念,以及典雅、雄壮与浑然的风范。

2 环境陶艺融入公共环境艺术的表现

随着人们艺术意识的提高,环境陶艺对建筑环境正在产生着积极作用,陶艺家在建筑和环境领域开始施展才华。如西班牙的米罗充分利用陶瓷材质,通过别具一格的创意,本着从人、自然、环境的主题,注重作品的环境性要求特征,为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设计了太阳墙,对于世界公共艺术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陶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产物,它可以增加城市的记忆,反映人们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展示城市的友善表情,释放文化能量,镌刻城市历史,缔造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特征。环境陶艺通过城市特定历史文化反映城市文化特色,如唐小禾、程犁陶艺作品《楚乐》通过楚文化题材设计环境陶艺壁画,运用极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舞蹈和乐器编钟表达历史生活场景,传扬人文历史,巧妙地为城市记载和反映了民族历史信息,将现代陶艺的发展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城市公共艺术的特征范文第15篇

进入本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集约化时期,由原来追求数量目标到现在追求作品质量优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追求舒适、自然、精致的、有文化品位的环境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城市环境中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也进入了一个空前多元化的时期。可以说,当代城市雕塑形式语言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今城市文化走向,在纷繁芜杂的雕塑造型中提炼出雕塑的形式语言,并对其特征进行提炼,可以从另一个文化角度来揭示城市的文化状态,从而使城市设计更具有人文的深度,也使公共空间的设计更具有人文的内涵。

一、公众参与的互动性特征

城市雕塑由于具有环境性、地域性、公共性、社会性等特点,一件城市雕塑作品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在地的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创造性、美感等艺术价值必须与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城市雕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公共性与社会性,他面对的是非设定的、不同阶层的社会公众。

以深圳城市雕塑――《深圳人的一天》为例,《深圳人的一天)雕塑群为打工者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接触艺术场所,这在更大的程度上体现出城市公共艺术的开放性、公共性与和谐的“市民精神”;充分体现了深圳城市的特点,雕塑的过程充分发动了各个阶层的参与,雕塑群凝固了在特区工作、谋生和奋斗的各路人群的辛酸和喜悦、成功与失落的普通人的寻常故事。该雕塑成功的建立起与公众亲和、密切相融而互动的观赏模式,使观者和介入其间者与艺术之间的主客体界面趋于淡化,而在这当中使观者的内在情感趋于愉乐与提升,使得城市雕塑成为提供给公众自由参观,或可触摸、依偎甚至于攀缘其间的展示形态,以缓解城市高密度、高层化建筑群构成的居住和办公环境对人造成的压抑和排斥,从而成为一种公众性的生活的艺术。

二、文化生态的融合性特征

现代城市在社会文化或物质形态方面都产生了极为丰富和深刻的变化,城市文化环境面临着流行性文化的侵蚀以及学术性文化的冲击,呈现出一种不同文化层次交流、互动和共存的多元景观。它们相互依托、交流,形成一种动态的有机组织,城市环境日益显现出开放和流动的特点,使现代城市雕塑创作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城市雕塑家要将作品置于现代城市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的变量,考虑城市雕塑的观念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这样两种不同文化性质的冲撞与结合。这就需要现代城市雕塑的创作除了考虑美学等方面的因素外,最重要的还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相融合的生态关系与城市环境的互动。

城市雕塑给予人们视觉感受的综合印象,是人们心中对城市环境的体验和历史的关联,使自然和人文景观获得象征意义。因此,成功的城市雕塑,必须实现与环境之间的对话,才能在城市环境中表达它特定的环境语言含义。

三、公共空间的标志性特征

唐代长安城的区域划分依靠的是宫苑、里坊城墙。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市井划分依靠的是门楼牌坊,达到街区、寺庙的区域识别标示。欧洲城市由于较早关注城市的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雕塑成为区分具有不同功能区域的有效标示,形成了区域品牌的认知,以及文化形象、精神表现的传达。

城市雕塑“标识性”的功能无疑是增强了城市的可识别性,可识别性伴随着的是城市的识别、记忆与联想。城市雕塑在城市中具有定向与导向的功能,它本身听目有的识别物、参照物的功能使其更容易被记忆。其易记忆性增强了城市空间的识别性与可记忆性,因此城市标志性雕塑也成为唤起城市记忆的关键要素。

四、消费时代的世俗性特征

1990年代以来,当代雕塑已从1980年代新潮美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挪用转向对大众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对中国当下现实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加速,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的背景下,当代城市雕塑把大众文化作为主要的艺术资源来使用并非是一种偶然,而是一个关键性的选择,并且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现象。

当实雕塑的批判性和指向性的功能,伴随着轻松的视觉载体和通俗易懂的写实语言,让大众的视觉在摆脱传统严肃和精英文化的审美局限的同时,人们更关心的是雕塑在思考着什么。尽管不能用精英主义的立场去看待大众的消费文化,但大众的消费文化也足以说明大众对文化权利的民主诉求。不管在何种意义上对艺术进行消费,大众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找到他们寻求的价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文化贵族时代,大众对雕塑艺术消费的过程正是“彰显自我,昭示民主”的过程。

五、传统文脉的符号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