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

高效阅读方法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效率;阅读能力

英语阅读理解题在英语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难度较大。一是题量大,生词量大;二是句子结构多样而复杂;三是分值高。可以说,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英语考试的成败。因此,对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阅读效率,改进阅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心里排斥。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怕在先,嫌阅读枯燥乏味、单词又多、难度大,在这种排斥心里的影响下,学生很难进入阅读状态。

2.回读。即阅读了一遍之后,仍未能理解,再回过头来重新阅读,反复地读前面已读过的句子,这种重复性阅读,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提高。

3.出声阅读。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念念有词”,做不到默读,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看到文字,先读出声,再由声音在人脑中想起意思,从而达到理解的过程,速度自然慢。

4.逐字阅读。这种阅读理解的速度非常慢,阅读时虽然不是出声朗读,但心里却总是一字一句在念,读完之后往往不知所云,只是感到所读的文字都很熟悉,却又根本不知文章内容,无从理解,只能草草了事。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非常乏味,久而久之失去自信,也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5.不分主次。多数学生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养成了逐字逐句阅读的习惯,过于追究细节,阅读时找不着重点难点,遇到不理解的单词或语句总是习惯停留在原处,非要弄个明白,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区分重要、次要内容的能力,阅读熟读缓慢。

6.阅读时过分依赖字典。喜欢咬文嚼字,遇到不会的生词就立即去查,阅读中断,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不具备猜词能力。在考试中没有字典的环境下,对成绩影响很大。

7.滥用阅读技巧。许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练习时,遇到读看不懂的习题就选最长选项或带有不认识单词的选项,辨析词义时专选生词,没有任何选择根据。

(二)知识面窄,词汇量少

现阶段英语教材内容新颖,题材范围广,时代气息非常浓厚,但生词量大,加之学生由于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词汇量不够,所见阅读材料也少,又有部分阅读材料偏难,所以阅读起来难度非常大。

(三)未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

不会在阅读文章前浏览全文以了解大意;不会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不会先跳过不理解的部分,待读完全文后再结合上下文猜测不理解部分的含义;不会带着问题要求去查找文中的具体细节;不注意查找中心句或理解文章结构;缺乏构词法的相关知识和猜词技巧,不能推测生词的含义;不注意训练阅读方法,阅读训练时不能自觉地进行限时训练。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一)有意识地培养、纠正学生的阅读习惯

1.缓和抵制心理。通过积极的正面引导来降低排斥心理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使其尽快进入情境,提高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默读习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及语言强调使学生自觉形成默读的习惯,从而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

3.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学生读完文章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一现象,指导学生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朗读,有助于其对文章的理解,以提高速度。

4.掌握文章题材,理顺篇幅结构,分清主次。做阅读训练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并向其分析该种文体的特点、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对该种文体的整体把握,阅读时脉络清晰,有助于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5.锻炼学生猜词能力。一是模拟考试氛围,形成心理定式,帮助学生摆脱做练习时的随意性;二是结合上下文,分析词义;三是善于运用构词法。

6.及时指出学生想当然的学习习惯并加以纠正。对于学生滥用阅读技巧,专选最长句子或不认识的词这一现象要坚决制止,学会正确的技巧,合理利用排除法。

(二)扩大词汇量,关注背景知识

课改以来,英语教学与实际形势的结合更加密切,阅读理解的涉猎范围也更加广阔,因此扩大词汇量与丰富知识结构刻不容缓。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教学契机,有意识地扩大学生阅读的词汇量。运用联想记忆所学的词汇,会记得又快又牢。整句记忆也是不错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也是记忆词汇的一个好办法,能快速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重视诵读

阅读教学应重视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掩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读出对作品的感悟,读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用意。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引领学生遵循 “文路”、体悟 “情路”去读课文,才能与作者合拍,与作者的交流、与教材编者的沟通就会感同身受。阅读,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才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品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在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做到了这些,再来指导学生诵读。把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语言的品味、学生注意力的驱动、自主合作精神的鼓励、阅读态度和方法的指导都贯穿在“诵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诵读、美读。告诉学生,诵读之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从而完成一次愉悦的精神之旅。

实践证明,学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享受到语言的节奏美,感觉到结构的匀称美,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视形象思维

阅读教学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文本描绘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语言和文字再次创造这个形象。

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会想象,使文中的人“活脱”、事“活现”、物“活化”,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为感受理解奠定基础。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首先,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画面,关注景物特征,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整个画面给人以“凄凉”之感。接着,为了让学生深入诗歌意境,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画面着色,调动学生展开联想,身临其境,进一步体会“凄凉”之感。最后,关注“断肠人”,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的身份、遭遇、此时此刻的感受以及心理活动,让学生动手各抒己见,完成对“断肠人”的感性塑造。相信通过“描画”“着色”“塑造”这三部曲,学生会对本课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可以培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通过不断的深化拓展,学生能够感受到形象思维所带给他们的巨大的审美感受,久而久之,就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真正“乐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重视细节品味

“尊重细节就是真爱生命;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细节的尊重” 因此我总是在酸涩中发现真谛,在感动后有所领悟。杜甫的《兵车行》中有这样的描写:“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一描写细腻生动,真实再现了送别亲人出征的凄惨场景。诗人抓住了送别瞬间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中连续出现四个动词――“牵”“顿”“拦”“哭”,把送行者那种不舍、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在诗人笔下,道路上灰尘弥漫,车马人流,令人目眩;哭声遍野,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样的细节,从视觉、听觉上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让读者如见其人,如听其声,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社会悲剧,令人怵目惊心。

四、重视拓展与创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的教学应该使全体学生能根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若没有这一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难以形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创新,这样有助于扩充语文课堂的容量,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提升,不仅能让学生更扎实的理解文本,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学科,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构建“向生活学习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尝试续写和改写,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语文活动为载体,表演课本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重视体悟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授课的灌输性

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处于主导的地位,缺乏和学生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扭转,讲风太盛,学生自主阅读太少。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是一种硬性的灌输,没有认真地领会阅读中存在的内涵阅读教学,也没有完全领会文章中具体的意思,由教师这一“中介”全面包办。这样,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感知、深入思考的机会被剥夺了,没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感情,没有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维,缺少一种思考性的阅读,可想而知,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理想吗?学生愿意吗?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天性、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无声地化解了,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对阅读充满了一种惰性,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一种阅读的任务,大多数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听佛念经”、“等佛授语”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而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如此阅读极大地阻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一群“饱鸭子”。

另外,教师授课中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文章中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单独拿出来重点分析和研读阅读教学,将课文阅读肢解成许多干枯无味的知识点,习惯于就题目讲课文,这样以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论文下载。但是这样做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却损害了整篇文章的条理和意境,使学生失去了仔细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条件,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忽视了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咀嚼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文章在学生眼中变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而不是一组流畅的动画;是一组组教师固定化了的重点语句和理解,而不是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2、学生阅读材料的单一性

据我对近年来所教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材料无非有两种:一是课本;另一种是《成长阅读》。能够自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外的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一般不会过多的对于课外名著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且学生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课外名著的经典之处,更不要说全部阅读了。书包和时间大多都交给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辅导资料了。学生阅读内容的单一性,使他们的知识面变窄阅读教学,视野不开阔,因此造成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这必将影响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影响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解决措施

1、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好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计划地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讲自己对于阅读经典的理解及感想,在文章旁边进行记录,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日积月累可以培养学生记录经典词句的好习惯,教师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等论文下载。教师还可以列出一个阅读表,让学生有选择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阅读时才能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的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课外读物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不少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华,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摘录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经典文章的兴趣,更加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2、从其它学科中积累语言

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多元化的解读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于分段化层、落实知识点上,老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不同类别的课外文章,要彰显学生作为阅读关键词汇。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果,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的背景下,阅读课教学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主阵地,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课内外有机结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26.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4篇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

2. 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老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独立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老师是代替不了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3. 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训练......”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4. 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5. 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通常运用朗读、默读、速读、口头复述、背诵、精读、评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6.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通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制作卡片、会做笔记等。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善读者善用工具书。要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7.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阅读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长期以来都没能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真正的读者,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的传授甚至于灌输,无法自主学习,甚至不知道掌握“过程与方法”也是一种学习并且是最重要的学习。为此,我们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本人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五步阅读法”,与同行商榷。

一、有效阅读方法探讨的内容

1.关于“有效阅读”

有效阅读是指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效果。阅读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①有效果,指对阅读活动结果与预期阅读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②有效率,阅读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③有效益,指阅读活动收益、阅读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阅读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阅读需求吻合程度的评价。

2.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五步阅读法”

一读求通识,即通读文字,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时要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

二读梳篇章,即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现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写文章是有一定思路的,阅读时要细加探究,只有遵循这条思路才能把握文章的要义。

三读悟真意,即尽可能通过作者对写作对象的描写去理解它的象征意义,以及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或作用。

四读赏精华,即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表达技巧,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五读学写作,即“读写两相宜”环节,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训练。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3.从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形成文体教学序列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发展梯度,我们可以按文体分类,划分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阅读教学不同的侧重点。高一侧重现代散文,高二侧重古诗文,高三侧重科学论文。要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做到教学有选择、教学有重点、教学有突破,避免面面俱到、流于表面、不得要领、没有方法的低效、无效教学。我们还应形成古诗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诗歌小说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科学论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现代散文阅读方法的研究小组,由备课组长领衔,组织对文体知识和文体写作规律的梳理,从文体特点出发,总结不同文体的教学要点与阅读方法。

4.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求通识,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梳篇章,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练;悟真意、赏精华,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学写作,可以让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当堂给以点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过程与方法”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

二、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反思

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有效的阅读必须是方法正确、思维对路的阅读。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重点就在过程的突破上要从文体特点入手,根据写作的规律,归纳出阅读的思路,让我们找到把握文章的“穴位”,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力。

阅读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课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如果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设置情境;阅读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魏葵青(1969-),女,广东五华人,德兴铜矿第二小学,小学特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实质上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才能让学生在读中深切体会和领悟文中的感情。

一、设置情境引导朗读

在学生朗读前设置情境,把学生导入某种情境之中,让主客体达到一定的和谐,再进行朗读,会加知的速度,易引起朗读者与作者的共鸣,甚至产生对文本的艺术创造。如《小珊迪》一文中,小珊迪悲惨的生活世界和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学生很难走进小珊迪的生活世界,也就无法对小珊迪产生同情之心。笔者在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一个穷苦的孩子在寒风中卖火柴”的录像,直观的画面将学生迅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入境始与亲”的情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同情之心。而后课件出示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小男孩走出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继而提问:“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学生们争相朗读,同情之心溢于言表。

二、分析品味引导朗读

对文本局部语言的分析,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咬文嚼字,考究某个字或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微言大义”,仔细琢磨精彩句子、段落的妙处及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词句方面的训练,从文本中寻找精彩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揣摩,反复朗读,从而让学生领悟文章的意旨。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琼老师上《惊弓之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大雁是被更羸射下来的,被弦响吓下来的,还是自己掉下来的”这一问题,她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和第九自然段品味揣摩,反复朗读,寻找答案。武琼老师这一课堂设计不是演绎课文,不是絮絮叨叨地讲解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在读中自己解决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比较归纳引导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句子中词语的删留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比较朗读中体会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色。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上《少年闰土》一课,课件先出示了一段鲁迅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原文,让学生读。接着,又出示了一段闫学老师在原文中穿插了对少年闰土鼻子、耳朵、嘴巴外貌描写的语言,让学生读。由此,学生在比较朗读中领悟到鲁迅语言的精练,同时也明白了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特征。

四、品味想象引导朗读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方法

高中阅读教学的重点不应该只停留在教会学生做高考阅读题,阅读教学的真正成功应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语文,真正读懂文本,并且在阅读后获得一种兴奋感,有一种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并主动将阅读的内容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可以在教学中尝试应用这样几种方法:

一、强化阅读后的信息“输出”

完整的阅读过程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信息的输入即读,从外到内的吸收;信息的输出即说,从内到外的运用。常规的阅读教学侧重于信息的录入,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强调量的积累,但实践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虽读得多,但并没有将知识内化,往往只是短时记忆,读完即忘,不仅达不到阅读积累的效果,更不可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基于以上问题,提倡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信息的输入,又要兼顾信息的输出,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完毕后抓住关键词对文本进行复述和知识点梳理。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任务抓好三个环节:第一是将阅读和教学目标细化,明确阅读的重难点。这一过程应该在阅读教学前完成,最好每次阅读课,能给学生制作导学案,让他们清楚该堂课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读。第二是阅读课要分为两个环节,一个是阅读环节即信息的录入;一个是复述环节即信息的输出,并且要尽量多地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复述环节,将阅读的重难点、关键词输出,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二环节,在阅读课开始的几次教学中会遇到困难,学生看完文章后要么觉得可以说的很多,要么一点不知道拿什么出来说,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让学生学会围绕关键词展开论述,并且做输出示范,多引导几次,学生就会知道操作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也适用,甚至延生到其他学科或生活的其他方面。第三,阅读课后的读书笔记很重要。在课堂上有效输出只是短时的应用,要让学生真正能理解,就必须要在课后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深刻思考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高阅读的能力和兴趣。当然,有效地训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和自信,这是一举多得的一个好方法。

二、引导学生利用闲暇琐碎时间阅读

高中生有一共同的苦恼就是时间不够用,在校的整块时间都被课程占满,课余时间被作业塞满。所以一旦让他们阅读,就会各种抱怨。其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阅读过程中,专注力在15分钟左右,并且这十五分钟能够达到阅读的最佳效率,记忆效果最佳。我们的课外阅读就可以利用15分钟效应,让学生将课余时间进行规划,尝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但是这里的碎片化阅读不是指泛阅读,而是让学生读规定的作品或经典作品,每次规定一定的阅读量,阅读完后养成和同学、老师、家长分享的习惯,及时将内容输出。比如,早起和睡觉前的时间、午休前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都能进行充分利用。

三、教会学生确定阅读顺序和阅读要点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8篇

一、聚焦重点,含英咀华

经典书籍如同一座知识宝库,里面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受用一生的东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累,迁移运用呢?与其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如聚焦重点,仔细赏析,从中品其味、悟其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之时,可引领学生及时把文中的精彩片段、精美语句和精妙的描写方法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多品读,多积累,多模仿,多运用。

譬如指导学生阅读《绿野仙踪》,广州市永曜北小学董小移老师便采用了“聚焦片段,赏析激趣”的方法。《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一部充满奇异色彩的童话作品,书中的一句话――我的书是为那些心灵永远年轻的人写的,无论他们年纪有多大――深深地触动了董小移老师,使她想起孩童时的记忆与梦想、童稚与天真。她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本书,可是怎样指导阅读才更有效呢?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董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一段文字,并简述道:“老师想和大家分享自己读到的一段话:‘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多萝茜住在堪萨斯大草原上,她是个孤儿,现在和她的亨利叔叔、艾姆婶婶住在一起。’你们猜猜,她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待学生说完原因后顺势追问:“她为什么不快乐呢?”在学生迷惘的眼神中,董老师请大家打开书,重点聚焦描写多萝茜外貌的两个片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让学生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接着让学生谈谈“享利叔叔和艾姆婶婶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写呢?”。最后让学生把思考的内容整理后写在作业本上,形成自己的读书笔记。如此,读与思共,思与读随。整个阅读指导过程虽平实但有序、有效,学生从中体会到读书带来的无限乐趣,加深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念,为“会读书”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方法渗透,学思同构

仅凭兴趣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要让学生顺利地进入有效阅读之门,教师还应本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理念,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技巧,帮助他们在“我要读”的基础上实现“我会读”。读书之道,因人而异。就小学生而言,在课内外阅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速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课外书时,先引导学生运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学会关注“前言”和“目录”。因为前言囊括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目录则提挈了各章节的中心概念;读过前言和目录,学生就能迅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本书的内容梗概,为进一步阅读全文、综述大意打好基础。需要说明的是,速读不是马马虎虎地读,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读书、高效读书。

(二)精读。对文章重点词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要边读边想,甚至反复阅读、品味玩赏,同时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可在文章中感受最深处圈画勾点重点词句,批注阅读心得,小到一个词、一句话,大到一段话、几段话。高年级学生还可以立足全篇,从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角度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里,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

(三)摘记。把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分门别类地摘记在专门设置的课外阅读记录本上,浓缩精华,熟读成诵。

综上所述,当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想从中获得什么,接着快速浏览目录,获取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想要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自得,在有疑问之处标上记号;待阅读完全书后再理清条理,聚焦和探究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学习写法。老师在给学生介绍这些阅读方法的时候,尽量少一点“方法教条牵引”,多一点“实例渗透指导”;至于学生采用哪种方法,可由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习惯或喜好灵活选用。

三、善于动笔,读思共进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说过:“读书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常常读出自我。”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研读、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使他们形成多阅读、善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书上划横线或波浪线,标出着重号(“”或“”),打上问号,注写眉批;又可以边读边思考,在专门设置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写读后感,及时对文章的内容或写作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圈、点、勾、画、批,并交流批注的内容,可使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以下教学方法可供参考:(一)引导学生设置摘抄本,专门摘抄课内或课外的好词佳句。让学生自行创意,给摘抄本命名;学生的想象可谓丰富奇特,如《朝花夕拾》《书海宝珠》《笔下生花》《我和美文有个约会》《与好书共舞》《“笔”写人生》等,可见孩子们思维的广度不可估量。(二)鼓励学生为摘抄的内容配上图画,涂上鲜艳美丽的色彩;当学生做完摘抄本,老师将及时进行小结,表扬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复印后张贴展示,鼓励大家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定期展示阅读成果并进行交流分享,定期评出优秀作品和优秀读者,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积极性。(四)每逢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做笔记,编抄报;每次开展读书展示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分享各自写下的读后感,分享共同编写的课外阅读小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读书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爱上课外阅读,学会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从“有趣”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四、科学规划,落实执行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9篇

(一)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阅读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记忆是存储信息的过程,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如果以每分钟600字的速度去阅读,眼球快速运动,大脑积极思维,结果留在人脑中的信息可以达到80%~90%。如果以每分钟不到300字的速度去慢读,结果留在脑海中的信息不足2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快阅读传递给大脑的信息是快镜头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加速记忆。

(二)高效阅读能促进快速理解

在短时间内注意力高度集中,快读书比慢读书更能理解读过的内容。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以不变应万变,高效阅读基础有了,水到渠成,高效解题不再是问题,高分高能高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语文课改的根本就是阅读教学的改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解题亦不在话下,教师应极力彰显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数量上涨,这样,语文学习才能深入人心,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才会到来。

二、高效阅读教学的程式

(一)固定程序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客观规律,高效阅读也不例外。依据定势理论,固定程序阅读法把阅读分七个关键点:题目、作者、出处、基本内容、重要事实、写作特点与争议之处、新思想和读后启示。正所谓熟能生巧,把这种阅读程序固定在脑海里,成为一种阅读习惯,遵循着内在的规律,便可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当然,在实际阅读中会也要根据阅读资料的变化做适当调整改变。

(二)计时量化阅读

在熟记阅读七个关键点后,就要进行计时量化阅读。所谓计时量化阅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动机,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计时量化阅读的方法如下。(1)拿到材料后,不能翻看,待听到“开始”阅读的命令后,开始阅读。(2)阅读后抬头示意,并记下自己每分钟的字数即阅读速度,要求用平时的阅读习惯一次性阅读,记下速度后不能重复阅读。(3)阅读完材料后,闭目回忆文章内容。根据目标要求,运用提取的关键语句,整合答案,完成测试题。(4)每人计算出自己测试的三个数据:阅读速度(文章字数/时间),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理解率)。此外,笔者为每个学生都设计了一份训练档案(见表1),结合考试设计十道题,当堂完成训练,计算自己的分值。由于实现了量化,每次训练都可在计时的全过程中,通过速读(计时阅读)、精答(笔答测试题)、严判(根据统一标准判分数)、细算(计算出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四个步骤。小组长定期检查组员是否有进步,跟踪调查,做好记录,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教师要协助分析学生阅读速度慢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高效阅读可操作性极强,所选文章内容宽泛。起步阶段可选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此后,逐渐中期选择科普类或者人物传记类文章,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难度,以便学生提高。

三、高效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速读整体感知阶段(一年级上学期)

第一节给学生播放学习的视频资料,重点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行为规范与快速阅读的意义,熟悉并牢记上课流程,拟写班级阅读口号。明确强化如下要求。(1)阅读目标:合格速度>600字/分,最终目标为1600字/分,同时理解率>70%。(2)明确阅读效率的计算方法:阅读效率=速度×理解率。(3)熟记七步固定程序,解题即照单购物。(4)要有积累本和习作本。(5)明确奖励机制。第二节开始至第六节进入速读正规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文本字数由600字逐渐上升到2000字,选择较为浅易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全部选用选择题,每节课训练两篇,五节课共训练10篇,篇目已经确定,有《生死攸关的烛光》《鲁迅先生记》《第一支玫瑰花》《伞》《离别的礼物》《第一次挣到的钱》《别让你新奇的念头溜走》等。

(二)第二阶段:速读强化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开学第一周为速读强化周。课堂基本板块不变,但阅读文本字数由900上升到2500,每节课训练两篇,难度适中,题型全面。经过一周的强化,学生对速读模式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可以指定篇目课下进行阅读,然后利用3、4月份每周五课上时间集中训练一次。(2)一年级下学期3、4月份每周四第七节安排一节快速阅读研讨课,利用第八节集体备课时间进行研讨,以便更好地使高效阅读与教材篇目、校本教材等有机结合。(3)一年级下学期4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速读大赛,从每班抽取3~5名代表,以答题的形式赛出高下,选出学校的速读之星。

(三)第三阶段:复述阶段(一年级下学期)

(1)一年级下学期5月份进入复述阶段。5月份后两周的周五和六月份的周五课进行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这一阶段选文难度与审美趣味要比快速阅读强一些。在学生复述基本达标的基础之上,即符合七步固定程序,语言流畅,要求学生把复述材料和写作适当联系,可以写300字左右短文,或谈感想启示,或谈素材的运用方向,把读写结合起来。(2)一年级下学期5、6月份依然保持每周一位教师做一次研讨课的惯例,围绕复述进行研讨,及时交流研究复述中师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个环节做好过渡。(3)一年级下学期6月末开展高效阅读竞赛系列之复述大赛,可由班级推荐代表参加,最后选出学校的复述之星。(4)利用6月最后一节阅读课进行复述检测,主要由学生当堂复述表现来评定,评选出复述之星。

(四)第四阶段:速读加复述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利用四节课,选用八篇文章,除了进行速读必要的训练之外,由浅入深,梗概复述、程序复述、原文复述和创新复述四种复述方法加入其中,在此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写出材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所给素材的运用方向,还可以将文章浓缩成15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加入适当议论,形成议论文的片段,储存在作文素材本里。

(五)第五阶段:精读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10月份,精读第一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小说,进行精读第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在设题上:前两节四篇文章侧重在小说三要素的把握上,后两节侧重在主旨和艺术手法上。11月份,精读第二阶段。利用四节课,精选八篇散文,进行精读第二阶段的训练,教师在挑选散文文本时,注意照顾全面,例如:抒情性的、说理性的……,前一节课,要求注意散文的形散神聚的问题,后三节注重主旨和艺术手法。12月份,精读第三阶段。利用四节课,进行科技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讲解不同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特点命题,按学校安排的课时进行训练。1月份,精读第四阶段。利用四节课,将高效阅读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利用两周时间进行文言诗文训练,一周文言文阅读训练,注重考试方向,侧重文言翻译,强化理解率。诗歌鉴赏用一周时间,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高效训练,速度和理解率都要强化。

(六)第六阶段:解题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1~2月份,解题第一阶段。利用每周两节课,依次进行小说、散文、科技文、实用类文本的答题技巧训练。3~4月份,解题第二阶段。3月份前三周进行文言文答题技巧训练,3月份第四周到4月份前三周进行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训练。4月份第四周,将整个高效阅读进行总结、盘点,并总结出考场如何进行高效阅读、高效答题的方法。

四、高效阅读教学的成果

(一)同年级对比实验取得的成果

在一、二两年级内,笔者对所带一班、三班进行对比教学。在一班主要使用高效阅读教学,而在三班中仍然使用普通的教学方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对比,一班同学在阅读量、阅读速度、理解率上均有明显提高(见表2)。在四次期末考试中,一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106分左右,三班语文教学成绩平均分在98分左右。一班学生普遍反映,进行高效阅读教学,阅读量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对课外阅读也更加感兴趣。许多语文问题,能触类旁通。笔者认为,高效阅读教学相对来说,更适于目前中学教学现状。

(二)校内推广取得的成果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已经初步实现了充分注重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并侧重于对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然而,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教师展开积极的思考,通过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下文中将针对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教学展开分析。

一、目前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已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实现了师生的双向、平等互动,更多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现象。诸如,过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了教师的指导功能,造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透彻,没有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另外由于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将阅读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通过无原则地挖掘文章的深层意义,一味追求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忽视了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学生无法从现代文阅读中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语言风格。我认为针对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现状,教师应该在具备一定阅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准确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和积极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效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只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才能迅速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令阅读教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雷雨》时,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局限在课文所选取的片段中,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教师应该从这一作品的时代背景、历年来人们对这部作品的评论入手,进行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部话剧所要表达的主体思想。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这部话剧的片段,制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由于语言是一部剧本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将很快进入到这一特定的对话情景中,认真剖析周朴园虚伪、软弱的性格。而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对《我用残损的手掌》一文的阅读分析,将这两部作品结合起来去体会当时作者处在黑暗的社会中,面对政治的风雨激荡、革命的屡次失败,作者依然对新生活产生积极向往、满怀期待之情。在学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一课时,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冬季景色相关的视频,再结合郁达夫笔下描绘的“冬日植物”、“寒郊散步”、“江南冬雨、冬雪、旱冬”等景色,去感受作者笔下优美的江南冬天,学习作者清新舒缓的语言风格。

如上所述,在创设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从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步提高。除了教材上的内容以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大阅读量,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展开交流探讨,将自己在阅读中读到的好书介绍给同学,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习惯性地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自己不去进行思考,缺乏对课文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一直以来对答案的要求是标准化、单一化的,学生即使有不同的见解,也被扼杀在了标准答案面前。时间久了,学生就形成定势思维,听从教师的讲解,自己不再进行思考,阅读兴趣逐渐丧失。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展开积极思考,锻炼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活跃阅读教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对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教师可通过鼓励学生将这篇课文中的比喻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比喻相比,去体会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不同的两位作者何以在创作中共同体现出对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向往。可以说体会这篇课文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既可以通过诵读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又可以运用比较鉴赏法去展开对比,找出异同。多元化的鉴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了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味深长的境界。在这一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同时也建立了良好的阅读思维,并学会了多种阅读技巧,有利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展开有效的阅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最后,在进行现代文阅读中,还应充分重视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与教师展开积极的交流,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挖掘出文章蕴含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三、小结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探讨,笔者切实认识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科学积极引导,只有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才能让他们充分领悟作品的内涵,达到启迪思想智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目的,从而将高中语文教学提升为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缨,基于任务分析的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设定的尝试――以苏教版《雷雨》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例[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22期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1篇

一、自主泛读,掌握相关知识

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自主阅读,其根本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语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能有效监控,量化测试,及时反馈,落实效果也就不会等同。为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在自主泛读中,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积累生字词、文体、作者、写作背景等内容。

教材中的《边城》是小说节选片段,在自主泛读环节,不妨让学生粗读整部小说,了解大致情节及人物形象。当然,学生的自主泛读,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为了优化阅读效果,教师不妨以问题、图文等多元化的情境,来推动阅读活动。对“喁喁”“黑黝黝”“焖菜”“竹篁”“傩送”“涎皮”“胡诌”“茨滩”等字词,可以问题形式呈现,激发学生对生字词的征服欲,对小说涉及的茶峒边城风景,可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展示,吸引学生阅读,丰富学生对小说文本的感性把握。

二、宏观通读,梳理文章思路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本有了粗略的认知。教师要以目标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宏观通读。这是有效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贯通教材与考试的有效途径。在《边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小说文体角度预设文本阅读目标:提炼概括,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并分析小说中翠翠、爷爷及其他人物形象及典型环境描写;体会文白夹杂、古朴而秀美、浑厚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感受小说中的淳朴人生和理想人生情态。

在宏观通读中,教师既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又要通过问题引导、技法点拨、情境创设等形式让学生对文本思路有全面把握。从整部小说来看,翠翠心中的凄凉─翠翠的父亲和母亲─翠翠的梦─爷爷上城─爷孙谈唱歌─翠翠迷恋上了听歌构成了故事的外在线索,而内在的爱与忧伤、人性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则构成了小说的审美张力。在节选部分的通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浏览全文,给各部分拟定小标题,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接下来的解读做了有效准备。

三、微观解读,领会阅读技法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既要宏观通读,又要微观解读,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技法的领会,提高理性思考能力。不同文体类型的教学,其解读侧重点也不同。《边城》是诗性小说,要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三要素出发,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翠翠的心理活动入手分析其形象。设问:小说写翠翠内心,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凄凉?(一方面内心寂寞惆怅,一方面又渴望爱情。)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爱情。)翠翠真的想逃走吗?她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翠翠未必是想逃走,而是内心的孤独、凄凉的折射。)

在微观解读环节,教师可以预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觉得悲伤”的原因吗?翠翠为什么对母亲的爱情故事那么感兴趣?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段,分析其作用。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小说的主题的理解,从而明白:翠翠的内心的荒凉,对父母爱情的追忆,对爷爷及对当前生活的困惑,源于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朦朦胧胧的期盼与失落。环境描写作用不尽相同,既有烘托夜幕降临时的气氛,又有烘托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惆怅,烘托人物内心的骚动难安,还有构织浓厚的乡土气息,不一而足。

四、个性悟读,灵活鉴赏文本

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习得技法、体味审美,更是以阅读来激活内在生命,从而有益于成长。这就要求学生在知识性阅读的基础上,积极融入个人体验,丰富自身情志,最大程度地个性悟读。

《边城》中主要人物形象翠翠与高中生的年龄相当,其青春萌动、苦闷等情思也与高中生尤为相通。翠翠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在小说中她无来由地多次“哭”,深入读来,不难发现处于青春期的翠翠,内心渴望朦胧的爱情,渴望有人理解,而又无人能解,无人能说。她的心事,与热闹的渡船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渡船上的人悠闲自在,翠翠内心凄凉躁动,一动一静,表现出翠翠看似无来由的哭的深意。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309-01

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教学在阅读教学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进行英语学习,对阅读教育的训练相对较少,导致英语的实际应用水平降低。为了加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对当前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进行了解,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英语阅读效率进行提升。

一、加强对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学习

阅读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需要各种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是保证阅读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对词语基础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整篇阅读能力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对于各种基础知识的训练,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在课后进行各种词语的累积。对于学生的课后学习,教师要加强监督和引导,比如当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平台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内容,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写出阅读之后的感受,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也是提高自己的词汇掌握能力以及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往往比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效果更好。

二、利用新媒体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加强阅读学习

1、对各种阅读素材进行累积和应用。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觉得作文写作太难,有的学生觉得英语知识的理解太难,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量太少,从而不能对各种素材进行累积和组织,加上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差,因此不能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各种素材进行挖掘。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素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为了帮助学生积累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阅读素材,应该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各种阅读素材的发现,比如一些英语名著、英语新闻等,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对各种阅读素材进行相应地介绍,比如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名著、文学作品等,使得学生对各种阅读素材的印象有所加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各种素材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加强对阅读素材的背景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整个素材的背景有一定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渐渐加深语言理解能力。

2、利用新媒体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首先,要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新媒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各种新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具体说来,应该要做好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比如对幻灯设备、学习软件等进行共享,使得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到相关的资源,对计算机、投影仪等各种新媒体设备,都应该要加强整合,同时利用多种新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新媒体资源的配置和整合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课程以及英语教师的个体差异,对新媒体资源进行有选择性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新媒体资源的应用水平。其次,要利用新媒体资源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学校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室、设备、教材等,使得学校教学过程可以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幻灯片设定一定的情境,使得学生在幻灯片营造的情境中提高对课堂教育的兴趣,从而可以积极参与到英语阅读学习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

三、加强对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的培训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培训,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背景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的呢过,学生不能完全呆板地进行阅读训练,应该掌握更多的小技巧,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在培训学生的阅读技巧时,还可以加强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介绍。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多讲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一首英文诗歌的产生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等,使得学生对于所阅读的东西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提升阅读水平。

阅读训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3篇

一、“四勤”

1、勤背诵。积极记忆高中课本中出现的生词及词组,理解其用法,并适当运用一些正、反义词对比,相似词对比等方式加强记忆。这一步虽然枯燥乏味,但少了它,学习英语就像折了翅膀的鹰,空有雄心却寸步难行。

2、勤朗读。这是学好英语的法宝之一。朗读的内容一般说来只限于课本,并不以背诵为目的,而着重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正确发音、连续语气等等。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单词及其用法,体会英语的语气、语境,增强语感。每天只需半小时左右,但须持之以恒。

3、勤练习。虽然“题海”战术不足取,但适当做一些练习,尤其是针对自己不足之处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形填空这种难度较大、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平时就应多做一些。每次做完后,认认真真地重新对照答案细细抠一遍,体会这些正确选项究竟合理在什么地方,出题者的意图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识点等等。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体会中,英语水平及应试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4、勤总结。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英语的知识点相当零碎,一定要在平时的收集、整理、总结上下功夫。平时听老师提到或是在参考书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识都要及时记录下来,以备以后复习时用。

二、“四多”

1、多看。近年来英语试题的难度逐渐增大,试题的触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从高一开始就应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面,广泛阅读,以求开阔视野,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2、多听。近年的中、高考已逐步加入听力试题。其实,多听并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听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增强语感。培养敏锐的语感将有助于增强辨析力和判断力,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3、多说。多说可以增强口语能力,加深记忆,使学过的知识清晰地映在脑海里,不容易被忘记。

4、多练。通过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增强实践经验,不至于临阵发慌,手足无措。而且,熟能生巧,做题也能做出规律,做出语感来。

当然,学习一门语言本身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所谓“四勤”、“四多”也只不过是一种加强的手段。要学好英语,更重要的是从语言本身出发,深入钻研其中的奥秘,从字、词、句、章各方面逐个加强练习,严守“四勤”、“四多”的原则,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

高中英语阅读的几点方法

1、两遍阅读法

在拿到英语文章时,要先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时抓住文章的generalidea,要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主题句或是结论性的句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词,用笔划出来即可,只要不妨碍抓住文章的概略内容,可暂时不管。第二遍阅读要逐句细读,根据问题,找出能回答问题的关键词,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猜出其生词的含义。这种通读与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是阅读中最普遍的方法。

2、略读法(skimming)

略读又称跳读(readingandskipping)或浏览(glancing),是一种专门的,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是指以尽可能快的速读阅读,如同从飞机上鸟瞰(bird‘seyeview)地面上的明显标志一样,迅速获取文章大意或中心思想。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skimmer)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在略读过程中,一般可运用以下技巧: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求得略读速度;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这到的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转折词如however,moreover,inaddition等,序列词firstly,secondly等;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要回答的问题,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若无需要,不必阅读细节。

3、寻读法(Scanning)

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则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掠过尽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例如,在车站寻找某次列车或汽车的运行时刻,在机场寻找某次班机的飞行时刻,在图书馆查找书刊的目录,在文献中查找某一日期、名字、数字或号码等,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寻读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寻读的准确性。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以下阅读理解中

( )1.If you go to Baker's Coffee House and Cybercafe on Tuesday evening,you can.

A.listen to live music B.eat delicious home made chips C.get poetry readings

本题只要求得知on Tuesday evening所能做的事情,别的信息我们可以忽略不记。按照寻读法的要求,我们只需要从文中获取这一个具体的信息点,其他的可以略去不读,所以我们从文中得知:poetry readings on Tuesday evening。所以答案选C。

4、标注记号法

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再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的细节阅读,要认真理解每个句子以及题目的含义,在理解句意基础上,对一些关键词、重要词组、或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句子,适当地标注记号,以便解题时容易比较,对提高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很有帮助的。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教学思路 有效建议

引言

英语阅读一直是高中英语的重点内容之一。新课改使得教师教学计划被打乱,原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为了帮助教师明确新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当前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新课改目标进行考量,旨在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出改进和调整意见。

1.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背景

阅读教学一直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多数教师虽然非常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等,使得学生普遍没有真正掌握英语阅读的学习要点,整个阅读教学流程过于简单和按部就班。从本质上说,这种现象都是因为有不适当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而产生的。所以,为了解决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并让学生拥有充分活跃思维的阅读课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作出一定的改变和努力。

2.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

2.1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需要借助相关文本。通过文本内容的学习,挖掘出这些知识点,并进行加深和巩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选材非常重要。尽管多数教材中的内容设计基本相同和相似,教师没有权利进行教材的选取。但是,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状态的情形下,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文本填充和删减。譬如,当教师某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速度时,可以将文本进行适当扩充或选择相对较多的文本内容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或者当某老师需要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时,可以选择英语演讲稿或者一些情景对话较多的文本。

2.2完善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事先做好教学设计,明确应该传授学生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并从该课程中获取哪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价值取向,运用怎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掌握和理解,这些问题都应该被考虑。一个完善的教学设计需要具备各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化的课程构造,结合丰富多彩的讲解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2.3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直接进行知识点讲解,而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整体把握文章构架,然后概述和讲解文本内容的背景及其主要故事内容,不漏过每一个疑难点。通过整个过程的讲解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理解词汇并加深印象,从而牢记词汇。最后可以开展讨论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动学生大脑进行文本内容和评价,提出个人观点,从而提高整个阅读教学深度。因此,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

2.4丰富课堂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说,英语阅读十分注重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通常在英语阅读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文本,使得整个课程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通过共同探索,掌握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视听语言相结合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同时,可以适当进行问题提问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行思维活动,强化学习欲望。教师还可以通过英语沙龙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主动投入阅读学习。

3.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思考

在高中英语课堂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进行基础语言的学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英语文本学习增强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全部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围绕思维培养进行综合考量。然后辅助学生理解文本,通过知识点学习和文本探究,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从而发挥学生的个人想象空间,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更多的思想价值观并学会活学活用。所以,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教师不能仅仅将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而是要从更深程度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为强化学生思维能力而进行课堂教学改良。

结语

英语阅读教学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设计教学,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开展英语阅读学习。通过基础内容的传授,结合各种问题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效阅读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做到“自能读书”。的确,思维的问题性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的途径之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一个突破口。

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弱,学生很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遇到问题时,也很少自己去解决。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本身具有较强烈的问题意识,但为什么在实际阅读中问题意识不强呢?从学生方面可以归纳为:阅读不用心、目标不明确、意志薄弱等。而这些原因与教师的阅读教学不无关系。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尚存在如下问题。

1.课外知识的传授量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外知识的引导,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而培养问题意识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当学生遇到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时,才能产生问题。

2.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权利。为追求课堂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只重视教学步骤,有时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觉得让学生提问题太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且有时学生的问题与教师要讲的不一致,干扰了教师的讲课;有时只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不注重学生思维真正的活跃。

3.提问环节欠妥当。主要表现在:(1)设问过于频繁;(2)设问过于简单;(3)问题太笼统;(4)问题太直白;(5)问题设置太勉强。在这些情况下,学生失去了回答的兴趣,更谈不上在阅读中自己发现问题了。

在阅读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呢?

第一,要加强学生的双基训练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阅读中涉及的知识背景应包括:一定的语文知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当然有时也需要一些科学知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查阅资料。如:学习《神奇的极光》一文时,学生可以通过科普阅读了解极光的相关知识;学习《祝福》一文时,可以通过历史或网络了解旧制度及鲁迅的有关情况;学习《项链》一文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第二,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在阅读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两欢迎、三允许”。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我班有一部分女生文静腼腆,课上不善于表现自己,我就采用“表演小品”、“应聘播音员”、“亮出你自己”、“我能行”、“我最棒”等活动给她们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表现欲。在语文课上,我和学生的争论也是常有的,不管结果是谁说服了谁,我们都感到一种思想交锋的淋漓尽致的愉悦。这样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第三,尊重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就提出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上课之前交给老师,教师对提出问题多、质量高的同学加以表扬;在分析课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一课书学完后,课上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质疑,学生之间互相答疑;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出一份考试卷,相互考查。即使学生的提问是幼稚的或者是钻牛角尖的甚至是错误的,也一样应给予关注,认真倾听,找出闪光点,正确引导,保护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四,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