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篇

简短的三句话让我联想到了音乐课堂教学――施教主动,贵在引导。但回顾我们平时的教学,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越俎代庖”之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让学生成为“隔岸观火”之人?而自认为的“有效引导”是否存在看似“引”实则“束”的现象呢?

一、言未及之而言――引?“躁”引!

[片段一]:人音版第六册音乐欣赏《木偶的步态舞》导入、熟悉A段部分主题音乐环节。

师:请大家来听一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表现了一个什么形象?

生:音乐盒、小猴子……(教师心急)

师:为什么你觉得是小猴子?(在学生的回答中挑选了一个答案)

生:因为音乐速度很快,听起来很活泼,就像小猴子在爬树。

师:哦。大家说小猴子也有点像,其实音乐描绘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小木偶形象。(学生似懂非懂……)

师:好,谁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

(学生随音乐自由即兴模仿)

音乐课导入开门见山,我很赞同。但音乐具有模糊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从速度的快慢与情绪的活泼中感受到这是小猴子形象应该是在情理之中。但当学生的理解独特,回答偏离教师的预设时,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却只能蜻蜓点水般急躁地将结论告诉学生,那还谈什么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亲历建构呢?

二、言及之而不言――引?不引!

[片段二]:欣赏《木偶的步态舞》A段音乐。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的A段音乐,同学们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生各做各的,有的还在做鬼脸。(教师见状似乎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直接进入下个环节)

师:再次聆听A段音乐,大家可以离开座位,随音乐的节奏做做木偶那些滑稽可笑的动作!(学生更是闹成一片)

这个片段教师完全是根据教参的建议设计施教的,丝毫没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对音乐的诠释。它看似让学生随音乐感受小木偶轻盈活泼且滑稽可笑的步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学生的表现是乱糟糟的一片。分段聆听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中细细品味作品的内涵,以及各音乐要素在刻画作品形象时所起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本可以借机引导,深挖教材,内涵外显。可在学生第一次表演完后教师的欲言又止,我们看出她在“引”与“不引”之间选择了“不引”,这无疑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三、未见颜色而言――引?“漫”引!

[片段三]:聆听与表现B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聆听和表现的是A段音乐,现在让我们来听听B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仿佛是小木偶在做什么?

生:音乐的速度比A段慢了,听上去小木偶好像心情不太好,有点难过……

师:是的,速度放慢了,节奏也拉宽了,还带有哀伤和乞求的情绪。(教师继续)这个音调取材于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的主题。那你们知道这里为什么要采用这个序曲的主题呢?

生:不知道!(一脸的茫然)

师:这是作曲家、印象派创始人德彪西对晚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瓦格纳的嘲笑和讽刺。(学生继续茫然中)可能同学们会问,瓦格纳是谁啊?德彪西为什么要嘲笑他呀?那要从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和印象派讲起了。(教师讲了一大段的西方音乐史)

以上片段中,教师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速度和情绪的变化,想象音乐的情景,提问简洁明了,学生的回答也很不错。但教师在小结后还追问,学生会说不知道,可教师却来了兴趣,从“德彪西”到“瓦格纳”到“嘲笑和讽刺”,再引到“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和印象派”,最后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西方音乐史。试问:这个年段的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上能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吗?教师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漫无边际地大谈特谈,这样的引导还有价值可言吗?

面对以上课堂教学中躁引、不引和漫引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目中无人”和“一厢情愿”。教师唯有在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教材的前提下恰如其分地有效引导,才能让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一、戒“躁”――引在教学过程的“形成点”

欣赏音乐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主观意愿上的传授,而是学生自己在聆听鉴赏的过程中理解建构音乐,而且这种理解与建构不能够由其他人代替。在教学中,千万不要过急过躁,如片段一。

[片段一]再设计:导入、体验A段音乐。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

生:木偶。

师:你从哪里看出老师表演的是小木偶?

生:动作木木的,很可笑……

师:我再来做几个小木偶的动作,请仔细观察,老师的木偶手势你们熟悉吗?(师用柯尔文手势模仿)

师: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来了,老师是用柯尔文的手势在模仿小木偶滑稽可笑的姿态,出示四张卡片:

(A段主题乐中四个小乐句的最后几个音)

教师先做手势,学生猜。(分四个小组做)随后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最后跟着音乐边哼唱边做动作。

再设计中教师通过动作猜谜导入新知―提问交流熟悉木偶的特点―柯尔文手势进一步感知木偶形象―跟随音乐边哼唱边做木偶动作等手段,一系列的引导都是在过程中形成与实现的。经过一步步的有效引导,学生从观察到交流,从猜测到模仿,从哼唱到表现,是一个投入再投入、提高再提高、享受再享受的过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消“隐”――引在教材内容的“生长点”

片段二中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当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不被理解,当教材所呈现的理念不被教师所领悟,机械地执行教材与运用教参,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片段二]再设计:聆听、表现A段音乐。(播放A段音乐第一遍)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从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的舒展紧凑、情绪的变化和力度的强弱对比,想象到了木偶们在舞蹈、聚会时滑稽可笑的形象,那就让我们也带上快乐的情绪、滑稽可笑的动作,加入小木偶的队伍一起来感受一下黑人小木偶那别具特色的舞蹈吧!让我来做木偶队的队长好吗?来听听队长的音乐是怎样的。

生:很重,很有气势。

师:是的,用音乐的语言来说是力度很强,情绪很热烈,非常具有号召感。

师:短小的过渡后,你们听,小木偶们的舞步像刚才那样整齐划一吗?接下来的音乐在情绪和力度上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不是,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小木偶出来了,这里的音乐很弱。

生:其中一个小木偶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

师:哦,队长有没有发现呢,让我们继续聆听,这句音乐你熟悉吗?

生:这是队长的音乐。

师:这里引子主题再次出现,就是我这个队长的音乐。

完整表现A段音乐。(播放A段音乐第二遍)

片段二的再设计,教师抓住了音乐中的音乐要素与音乐的通感作用,从教材内容的生长点出发,将“完整表现A段音乐”这个大问题分解成了若干个由浅入深的有序的子问题,用情境创设与语言点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中理出头绪解决问题,就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三、反“瞽”――引在学生学习的“内化点”

我们知道,学生的探究方向有可能偏离教师的预设,教师应该做到有效捕捉、筛选和引导,可片段三中学生没有偏离而是教师自己在想当然地“引导”学生,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结果事倍功半。

[片段三]再设计:聆听、表现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第一遍)

师:现在让我们来听听B段音乐有什么特点,仿佛小木偶在做什么?

生:音上去又下来,好像有点累了……

师小结:是的,B段音乐的情绪显然不像A段音乐那么活泼、热烈,隐约听到的脚步声也变弱了,好像小木偶们跳累了,拖着有些沉重的脚步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休息,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师弹奏,学生用手套木偶随音乐感受)

师:接下来的音乐你认为小木偶的步态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好像在做什么?请大家用手指随着音乐一起来画画旋律线。

生:音乐的速度慢了,听上去小木偶好像心情不太好……

师小结:音乐速度放慢了,节奏也拉宽了,还带有几分乞求和可怜的情绪,似乎小木偶们在玩,显得有些紧张,又像是他们的小主人回来了,心里有些担心害怕。

完整表现B段音乐。(播放B段音乐第二遍)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2篇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15分钟内进行片段教学?在音乐歌唱类片段教学的展示中,通过何种方式来表达音乐情感,蕴涵音乐情感于音乐演唱中之中呢?

一、蕴声于形,挖掘教材,关注导入

片段教学的核心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完整的片段教学展示。教师应善于在深入分析教材挖掘音乐内涵的基础上,科学地掌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理清教学重点、巧妙设计。教学展示者应该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从音乐特点入手,针对速度、力度、情绪、节奏、节拍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度分析。例如在《我是少年阿凡提》片段教学中,教师关注了歌曲的情绪以及音乐形象特点,先是借用简笔画方式将阿凡提的小胡须、小毛驴还有冬不拉琴等形象画出来,再巧妙地用“捋胡须”的肢体表演,来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想象阿凡提的音乐形象,感受歌曲旋律的上扬和装饰音的唱法。在处理歌曲休止符时,教师通过语气强弱的变化进行有节奏的歌词朗诵后,使用肢体语言和动作,在歌曲休止符的地方用象声词“哼”和握拳头的动作,解决休止符停顿的问题。在歌曲的编创环节展示中,教师通过虚拟手势引导学生在歌曲前奏时,通过双响筒和串铃的乐器伴奏,来创设模拟阿凡提骑着小毛驴由远而近的场景。这些片段教学,精彩地呈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教师是否能深入挖掘教材,凸现音乐特点,是片段教学是否精彩的先决条件。

一个巧妙的导入设计,将使片段教学更加出彩。教师应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设计巧妙,过程流畅。我们可根据教材的体裁和题材,有选择性地使用图形谱、律动、声势、简笔画等方式进行导入环节设计;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进行设计,这样既充分展示自身专业特长,又能在一开场就给评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展示片段教学《堆雪人》中,教师擅长舞蹈,在导入时就把自己装扮成小雪花,用优美的舞姿带领听者很自然地走进雪花飞舞的冬天意境中;又如在展示片段教学《山谷静悄悄》中,教师紧紧抓住了教材中对力度强弱的要求,创设小飞机飞近飞远的场景,用声势律动引导学生用渐强渐弱的掌声,来感受、体验音乐力度记号的变化,使听者能感受到教师的巧妙意图和对教材重点的把握;再如在展示片段教学《春雨蒙蒙地下》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了河边的柳树,而后请同学们闭眼静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呈现出怎样的画面,老师则用简笔画画出了春风、春雨、田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入情入景的巧妙导入,使听者仿佛置身于音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二、蕴情于声,情感体验,虚实有度

片段教学的展示应关注歌曲教学的过程。在歌曲教学中,应创设聆听而歌的教学环节,蕴情感体验于聆听中,蕴情感表达于歌唱中。我们可以通过带着不同问题的倾听反复感受歌曲的情绪,也可以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不同的联觉体验,选择声势律动、舞蹈、节奏卡农等不同的感受方式来体验音乐的特点。在片段教学教唱环节中,我们应认真分析词曲的难点,寻找歌曲的韵律感,剖析乐曲中所蕴藏的情感,通过师生默唱、接龙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来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加强学生对音乐结构和音乐元素的体验。

例如在展示片段教学《雨花石》一课时,教师以歌曲情感体验为主线,通过虚拟师生间的互动,关注歌曲中一字多音的演唱和休止符的使用:

师:同学们聆听完《雨花石》这首歌,选择什么线条和色块来表现旋律的流动和歌曲的情绪呢?

师:歌曲的哪几个乐句体现了倾诉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音乐符号或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的呢?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真好。音乐用一字多音的演唱方式,来表现情感的波动,用休止符的运用来表达轻轻的哽咽、静静的思念,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呼唤及寄予的情感……

该片段教学, 教师正是关注了教材的特点,从歌曲情绪和情感体验入手进行片段教学,师生互动的虚拟教学使大家见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也使整个教学环节呈现的效果突显。在歌曲教唱片段教学中,我们还应学会将歌曲中音域跨越较大、节奏型较密集、不容易掌握的地方,预设为歌曲教学的难点,通过柯尔文手势掌握音高的学习;通过画旋律线条来学习歌曲的旋律;通过肢体律动的体验方式来感受节奏的变化,在不同的体验感受中学习音乐,使学生在感性体验中进行理性的学习。在片段教学展示环节中,应抓大放小,有主有次,将有特色的教学环节重点说,过渡环节简单说,切忌面面俱到。

片段教学还应把握好虚实之间的度。所谓虚拟中的真实,就是在没有实际学生上课的情况下,自行预设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在虚拟的片段教学中进行真实的上课教学展现。那么,如何在没有学生的虚境教学中化虚为实、化静为动,营造虚拟中的真实呢?这需要我们创设“实境”。通过细微的手势、动态的肢体、清晰的语言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动作和言语来表现。如“玲玲,你来说说。”“哇,今天小强也举手了,你来唱一唱。”“请坐在最后一排的扎小辫子的小姑娘来表演。”……教师加上虚拟的动作,手指向前或后,带上眼神的暗示,使听者真实地感受到学生的存在和真实的空间感。通过语言和动作,恰当地指向多媒体设备或音响设备,来增强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虚拟的片段教学中,由于没有学生主体的存在而缺乏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境,需要教师预设互动环节,通过重复和肯定学生的回答,或者是通过总结性的陈述来呈现虚拟中真实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场景。教师应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以及间歇性的停顿来再现场景,使人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课堂之中。

如在片段教学《愉快的梦》一课中,教师是这样呈现虚拟中真实的师生互动场景的:

师:玲玲同学通过聆听,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板书)

师:根据歌曲的情绪,大家是否能为歌曲选择相应的色块呢?(师指向大屏幕)

师:同学们是否能用什么律动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摇摆的感觉呢?(师稍做停顿,用眼神扫视现场)

师:喔,老师看到了甜甜同学用摆动身体的方式来表现(师做律动,用眼神继续扫视现场),还有小芳是用晃动手臂的方式来表现,真棒。(边做律动,边引导学生一起做动作)

三、声形意蕴,亮出特色,关注细节

片段教学不仅要通过理解作品、处理教材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教学方式,而且要懂得扬长避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突显自己的音乐素养,亮出自己的特色。教师应在片段教学环节中,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处理方式和教学关注点,方可以在短时间的片段教学中做到求同存异,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如钢琴专业的教师可以采用特色的演奏来进行组织教学,或者弹奏不同风格的曲子让学生进行对比,用钢琴的弹奏、和声织体的编配来引导歌唱教学;声乐专业的教师则可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声乐特长,通过示范演唱、对比演唱,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演唱的技能技巧,以声带情,以声带教;具有舞蹈特长的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以肢体的语言来引导歌唱教学,通过律动的变化,引导歌曲演唱者的呼吸,感受歌曲旋律的流动,在体态律动中感受音乐的特点;乐器专业的教师不妨利用自己擅长的乐器来引导歌曲的学唱;绘画、书法不错的教师,不妨通过板书板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如果教师的朗诵水平高,不妨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配乐诗朗诵,以此感染大家引发共鸣,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在片段教学中既要尽可能地展现自身的专业特长,又要注意不特意炫耀,把握好适度原则,做到恰到好处。

片段教学的精彩还来自教师对片段教学前、中、后的细节处理。在片段教学前,教师应给自己预留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有限的30分钟准备时间中科学地进行批注,将教学中需要重点展示的环节和教学亮点标记清楚,拟定简单的教学流程结构图,标记和详细写出具体教学环节的过渡语,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片段教学的环节过程。在片段教学展示中,教师要学会如何应对错误示范和突发的紧张,遇见错误讲解后要懂得给自己“圆场”,可以虚拟建议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场景,给自己几秒钟的停顿思考时间,缓解自己的紧张,留下缓冲思考的空间;或者将错就错,将表述错误的意思虚拟为学生的回答,针对此错误的回答进行纠正,学会在细节处理中巧妙地给自己找时间、找空间、找台阶。在片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使用正确的板书、规范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在片段教学后,展示者应该有一个简洁的语言作为结束语,有礼貌地向听者致敬和感谢,并随手擦掉黑板上的板书,以方便下一位展示者进行片段教学展示,这样的细微动作,体现出教师的个人修养与素质。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听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对比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音乐的表现力,增强对音乐重要性的认识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味的说教音乐有多么的重要,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采用对比法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比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先导入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一小段,第一种播放法是没有声音的画面,第二种是有声音的画面,让学生在看完以后说说他们a的感受。很多学生会争着说,画面配上了声音看起来就有趣而生动,把滑稽的猫、机灵顽皮的老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虽然也表现出猫和老鼠的性格特征,但是不够生动有趣。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表现力的认识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会认识到不同的乐器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加深对音乐表现力的初步认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达到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为上好《彼得与狼》打好铺垫。

二、采用视听结合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音乐的情绪,了解音乐对不同角色的表现力

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只是单纯的依靠学生认真听音乐,教师讲解,学生的注意力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采用视听结合法进行教学,把学生的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再应用一些辅助手段,就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上欣赏课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就可以应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首先播放卡通片《彼得与狼》,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了解卡通片中都出现了那些角色。这样使学生对整首曲子有个完整的印象,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从头到尾都会看得津津有味,这时问到卡通片中都有哪些角色时,学生一般都能踊跃举手回答问题。

三、采用视听结合法,重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可以将片中的每个角色出场时的音乐片段剪切下来,同时配上该片段的演奏乐器,重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塑造每一个音乐形象时的主旋律上来,并带领学生配和着音乐片段逐个认识塑造每个音乐形象的乐器的名称、类别、音色,以及该片段音乐的情绪、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 “对号入座”的游戏,测试学生的听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听辨每个音乐形象主旋律、乐器音色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彼得与狼》这一欣赏课中,一般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播放了卡通片《彼得与狼》后,它会局限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创新不足,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此时需要教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生活体验和欣赏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在角色表演的环节中,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如在播放“彼得”出场时的音乐时,上来表演的学生都只是模仿卡通片中彼得的动作,表演成了简单的模仿。这时,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比如可以对表演的学生说,你表演的彼得是卡通片中的彼得,模仿的非常的好,假如现在老师是导演,要拍一部新的《彼得与狼》,请你们演其中的角色,你会怎么演呢?不要模仿,要有自己的风格。就这样,再次播放音乐时,学生们都会发挥他们充满童趣的联想和想象力,会把他们心中不同的彼得都充分表现出来:有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有踏着滑板车飞奔而来的,还有跳着街舞出场的,等等。在接下来表演其他角色时,就已经打破了开始的思维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为提高,音乐的领悟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时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学生们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纷纷表达自己的收获:有的说,我认识了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等乐器和他们的音色;有的说,我要学习彼得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地克服困难;还有的说,以前我没有觉得音乐有那么美妙,乐器有那么强的表现力,等等。是的,音乐是美妙的,美妙的音乐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可爱的小学生的心中播下学会欣赏音乐的种子,美化学生们的心灵,健全学生们的身心。

参考文献:

[1]鲍玲.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02) :10

[2]谢月琴.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J]. 才智, 2010, (18) :62,11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4篇

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热爱音乐的情趣,同时具有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素质。回归音乐的本真,用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表现能力,让音乐变得美妙,让生活变得丰富,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恕!哆锬排淅叭》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的歌曲,旋律短小,节奏工整,情绪热烈而活泼,生动地表现了两种民族吹管乐器一唱一和,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我在教授这一课时,积极尝试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保持互动,积极参与,鼓励创造,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品尝音乐学习的快乐。

一、自主感受音乐、关注情感体验

片段1: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两个乐器朋友,它们还是一对儿好兄弟呢。(教师分别出示小弟唢呐,和大哥喇叭,介绍乐器名称和演奏方法)

片段2: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吹一吹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随乐表演)

片段3:同学们刚才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歌《唢呐配喇叭》,请大家再听一遍,用你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听歌时的心情。(听范唱,感受歌曲欢乐、热闹的情绪。)

反思: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新课标更是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置于课程目标的首位。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以知识和能力为主线,分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以过程和方法为核心,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以情感和态度为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在学习歌(乐)曲之前,先介绍两种乐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到聆听要学习的歌曲,听完之后自由表达自已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感受音乐的能力。

二、加强师生合作、保持有效互动

片段1: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旋律。(播放歌曲的伴奏,老师唱喇叭的乐句,同学们唱唢呐的乐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喇叭和唢呐合奏的乐句。)

片段2:请同学们轻声跟唱歌词。(播放歌曲的范唱,学生唱喇叭的乐句,老师唱唢呐的乐句,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喇叭和唢呐合奏的乐句。)

反思:互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评价一堂课是不是高质量的课,教师能否使课堂保持有效和深层互动是一条重要指标。在学习歌曲的环节,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演唱中,和学生一起分角色演唱唢呐和喇叭的乐句,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降低教学难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课堂器乐、重视主动参与

片段1:请大家看老师演奏,请你模仿老师的动作和节奏,看谁最先模仿出来。(老师随乐演奏铃鼓,学生模仿动作)

片段2: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刚才演奏的节奏,你能模仿出来吗?(出示铃鼓的节奏,指名模仿,随乐练习)

2/4 X X | X O | X X | X O ||

2/4 O X X | O X X | X O | X O ||

片段3:同学们演奏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2/4 X O | X O | X O | X O ||

2/4 O X X | O X X | X O | X X ||

片段4:分组演奏乐器,加入歌表演,完整表现歌曲。(指名上台表演,模仿吹喇叭和唢呐的动作,其他人演奏乐器。)

反思:音乐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打击乐器的加入大大充实了音乐课堂,从“听”“唱”延伸到奏和演。既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节奏感、音高感,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在学习《唢呐配喇叭》这首歌曲时,加入铃鼓和三角铁这两样打击乐器,并学会铃鼓拍和摇两种演奏方式,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四、拓展教学内容、培养音乐创造

片段1: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进行演唱、演奏和歌表演,并创编出新的节奏型和表演动作。

片段2:小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哪个组创编的节奏最有新意,那个组编排的动作最有特色。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5篇

1、通过欣赏《龟兔赛跑》,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乌龟和兔子),并理解这首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2、通过创作表演,培养幼儿的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幼儿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免子、乌龟图片、“音乐动画城“字样挂在黑板正中间。

经验准备:《龟兔赛跑》课件、《龟兔赛跑》动画。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在活泼欢快和慢而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幼儿分别做兔跳(青蛙……)、乌龟(大象……)的动作进活动室。

2、、做《小金鱼》律动入座。

二、新课教授

1、引导幼儿欣赏《龟兔赛跑》的主题音乐。

(1)嘿!小朋友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动画城”我是燕子姐姐,你们就叫我“燕子姐姐”好了。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是吗?(是)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动画片呢!小朋友们要仔细看,今天的动画片和以前你看过的动画片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播放无声动画片)

师:这个动画片和以往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呢?能告诉我吗?(声音)

师:动画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小兔子和小乌龟在做什么?

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呀!没有声音的动画片,你们觉得好看吗?(不好看)好,下面就请聪明的小朋友来给小兔子和乌龟配上好听的音乐吧!

(2)师:燕子姐姐这里有两段音乐,我不知道应该把这两段声音送给谁,你们来帮帮我好吗?(好……)谢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欣赏第一段音乐。

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应该送给哪只小动物?为什么?小朋友不要急,燕子姐姐这还有一段音乐,听过之后我们再来为他们选择。

2、欣赏第二段音乐。

师:这一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和上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音乐响起)应该把这段音乐送给谁呢?为什么?

3、分段欣赏两段音乐。

老师总结:第一段音乐轻快、跳跃、活泼,很适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们就把这段音乐送给小兔子吧!(兔子音乐响起)第二段音乐低沉、平稳,我们就把它送给慢吞吞爬行的乌龟吧!(乌龟音乐响起)

师:小兔子和乌龟知道小朋友为它们送上了好听的音乐,可高兴了!我们来欣赏一下有声音、有音乐的动画片吧!

三、欣赏有声动画片,进行思想教育。

1、幼儿欣赏动画片。

2、师:动画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师:为什么跑的快的兔子却输给慢吞吞的乌龟?

(因为兔子自以为了不起,骄傲自满。)

4、师:为什么慢吞吞的乌龟却得了第一?

(乌龟却不怕辛苦不怕累,一直努力的去追赶、拼搏……)

5、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乌龟)学习乌龟什么?

师总结:最后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做错事不要紧,关键要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

四、配乐故事表演。

师:下面我有一个提议:想请几名小朋友带上头饰,扮演动画片里的小动物,来表演龟兔赛跑怎么样?谁愿意来?

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小兔子、乌龟、小猴子,其余小朋友做森林中其他的小动物,到音乐结束时,老师带领下面小朋友戴上头饰和小兔子、乌龟一起跳起欢乐的舞蹈 。让我们一齐为他们高兴、祝贺吧!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6篇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资源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节课学习一首歌,老师逐句教唱,学生学唱的现象,教学中所用到的教学工具普遍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本书,受学校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很少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在全国大中小城市学校普及开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由单调的“听”变成“视听”,使得音乐具有“可看性”[1]。当教师在讲解一些较枯躁难懂或抽象的知识点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观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人物图片,影像资料。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收获知识。

(二)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影视音乐不同于纯音乐作品之处在于它把音乐和画面结合在一起,具有了试听性,可使观众产生特定的审美感知。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动画电影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画电影中,音乐可以抒发剧中卡通人物所不能传达出的过于细腻的情感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它可以营造出与视觉画面相符合的氛围,加深并强化观众们的情感体验,使影片中的意境美得到体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我国五十年代经典动画电影《骄傲的将军》,该电影配乐全部采用民族管弦乐完成,《骄傲的将军》的音乐效果特别采用了琵琶,京胡,扬琴,唢呐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器乐加以锣鼓打击乐相配合,民族风味浓厚。片中动画主人公将军无论是脸谱化造型还是动作表现都借鉴了京戏人物的风格特点,影片结尾,将军惊慌失措时,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响起,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让学生通过观赏充分体会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在课堂教学当中,可以运用中国鼓、锣让学生边观看片中将军举重段落情节,根据故事情节变化,在演奏打击乐的过程中表现出节奏变化。同时,可现场让学生通过对电影人物动作形态的模仿,体会京剧表演的神韵。在对于欧洲古典音乐的学习中,动画电影《猫和老鼠之约翰老鼠》一集,从片头出现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到片尾的《闲聊波尔卡》都大量运用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作品进行配乐,可爱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在优雅流畅、富有动感的圆舞曲配合中显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特别是影片中杰瑞老鼠一听到音乐就情不自禁的跳起华尔兹以及汤姆猫优雅的演奏姿态,更是直观的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而这些配乐都是由欧洲的室内管弦乐完成的,磅礴大气的交响乐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从理解学习上会有些难度,但是《约翰老鼠》动画中简单轻快的圆舞曲配乐,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辨认电影当中的配乐都是由什么乐器所表现的。在名为《形影猫》的一集中,汤姆猫驾船出场所演唱的歌曲《桑塔露琪亚》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民歌,观赏后,通过让学生模仿汤姆猫演唱此曲,让学生感受演唱美声歌曲的表演状态,同时体会国外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

(三)利用影视音乐学唱儿童歌曲

早在东晋陶潜《晋故征西达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与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六引《孟嘉别传》中就记载了晋人桓温问孟嘉的一段对话:“温问:‘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又问:‘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答曰:‘渐近自然’。”而其中“肉”指声乐,这句话的意思是声乐比乐器更擅于表达。在我国,电影音乐创作大多数承袭30年代以来电影音乐偏重电影歌曲的传统,因此创作出一大批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歌曲。这些歌曲脍炙人口被人们传唱至今,说明他们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刘炽曲,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寄明曲,电影《英雄小八路》插曲)这些歌曲贴近历史背景,具有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旋律优美、通俗易懂的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收录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国内影视经典儿童歌曲,此外,每首影视金曲都是作者紧贴电影或电视剧的主题、情节、场景而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视觉画面相配合。这样学生演唱起来脑海中会浮现与歌曲所契合的画面,学唱时对歌曲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容易把握主题,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影视音乐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因注意的问题

(一)严格依据教材内容,选材要适当

任何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都要适当,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度运用影视音乐资源,有些影视音乐片段较长,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电影情节当中而忽视了音乐欣赏本身,这样会让学习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教师选择的影视音乐片段要紧扣教材内容。

(二)所选影视作品内容要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影视音乐进入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听觉与视觉双向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对教师在备课阶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挑选影视音乐素材时要严格把关,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情节内容绝不采用。

三、结语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简约;丰满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乐不可支。然而,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笔者认为,一堂优质的音乐课,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简约,在此基础上,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丰满学生的音乐内涵。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教学过程: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课例: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教学片段: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教学片段: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8篇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内由心生的歌唱,而森林是万物的母亲。本堂课意在用让学生自己感受内心的世界对大自然的好奇,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通过走进森林、感受森林和祝福森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新课标也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本乐曲为一首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乐曲,里面有多重中国打击乐以及中国最具有特点的乐器:竹笛,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材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聆听《森林的歌声》,是一堂欣赏课。这首曲子是一首中国乐曲,三段式,小调,速度轻快。通过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来表达大自然的活泼开朗和美好的一面。更是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大自然的情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这首乐曲让学生认识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叫声,辨识乐曲中出现的乐器。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认识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觉习惯,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

教学难点:

1.

分辨乐器的声音,了解乐器声音的属性。

2.

仔细聆听曲子各段曲调,分别A、B、C段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授年级:四年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处于有一定音乐辨识度的阶段,而且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并且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魅力。

教学准备:

需要拥有合成器键盘(用来演奏不同乐器的声音)多媒体教室,以及采集好的不同动物的声音,动物以及乐器的图画板。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老师:“同学喜欢小动物吗?有多少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我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播放电影《黑衣人》中的片段,内容是一只会说话的八哥犬,唠叨不停,打扮时髦,充满搞笑色彩。)

设计意图: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便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利用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播放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朋友,让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走进课堂。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老师:“相信同学都很喜欢它是么?那肯定也喜欢更多的小动物吧?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朋友,它们也是小动物,虽然它们不会像八哥那样说话,但是它们的声音都非常漂亮。它们是谁呢?让我们看看吧。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听听今天老师都带来了哪些朋友?”(播放《森林的歌声》音频)

老师:“大家听仔细了吗?都有哪些小朋友?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或者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还原这些小动物的声音,看看它们到底是谁。”

下面利用PPT播放网上下载和采集好的声音,配对图片。让学生认识腹斑蛙、树蟾、白腹秩鸡、褐鹰枭、山羌、飞鼠这些小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还不是很多,尤其是乐曲中出现的珍稀动物,通过PPT的声音和图片会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和叫声,从而记住这些动物。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老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请同学们告诉我倾听这段乐曲的时候仿佛置身在哪里呢?”答:“森林。”

老师:“下面让我们再听一次歌曲,让我们听一下这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答:“三部分。”

把三段音乐的简谱剪切好,打乱顺序,让学生自己连线,找出正确顺序。然后分析以下问题:1.这一段的节奏型是什么样的?2.这一段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并且感受每一段代表的情绪:A段为蝉和青蛙欢快的跳跃,B段为森林内心的愉悦,C段为鸟儿飞翔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段的动物小朋友引出主题“森林”,并再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每段表达的情绪,以及各段的顺序。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老师:“今天的小动物朋友们可不是空手来的,它们每个人还都带了一些乐器,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乐曲,听听在乐曲当中都出现哪些乐器。”

播放笛子、小提琴、单簧管、吉他演奏者的图片,并用合成器演奏其声音。

老师:“第一个是我们中国最富有代表性的竹笛,声音清脆动听,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演奏它的姿势。再来听听第二种乐器,它是有乐器之后美誉的小提琴,让我们来听听。第三个乐器和竹笛的形状有些像,但是吹奏的方法却不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什么?噢!原来是单簧管,我们俗称黑管。第四个乐器是我们最常见的吉他。虽然每样乐器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音色清脆,很适合用来表达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如果换了其他乐器还合适么?”(用合成器的低音号、长号、定音鼓等低音乐器。)

老师:“答对啦同学们,这些低音乐器像年迈的老爷爷,不适合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们。

设计意图:用声音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乐曲中乐器的属性和风格,学会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不同的小动物。其实是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的乐器会表达不同的情绪。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老师:“下面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些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选出一些同学拿着一张图片并代表它。老师会播放乐曲,出现了小动物的声音,手拿小动物图片的同学就要模仿发出一样的声音,并且做出动作。手拿乐器的同学就要模仿演奏乐器的姿势并且要跟着音乐一起舞动。同学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加深记忆,从认识变成兴趣,从兴趣变成习惯。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大家喜欢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么?嗯,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也都很喜欢同学们。可是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动物很多都快灭绝了,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就再也听不到它们唱歌的声音,我们就永远的失去的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老师:“对啦,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小动物,从我做起,不穿动物皮衣,不吃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同学们能做到吗?好,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课!”

设计意图:整节课的学习都为后面的总结做了铺垫,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濒危小动物,从而升华本堂课。

教学设计反思:通过本节课基本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但是对此设计我还有以下两点反思:

1.

由于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对几样乐器精通,所以在举例对比、感受不同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合成器来代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理想状态中,最好教师能实际演奏各种乐器,学生理解会更直观。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媒体;方式;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发展对传统教育手段也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视听结合、现象直观,如实地传输、保存和再现信息等特点,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受教师们喜欢。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做了不少尝试,也得到了不少收获。在音乐课堂中恰当应用多媒体,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创造力、改善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教师教学往往能够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初中音乐教学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如何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这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多媒体手段CD、VCD、投影仪等相继进入课堂,为我们音乐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为广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他们更希望通过音乐课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开阔视野、潜移默化地增长音乐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喜欢音乐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中学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及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把多媒体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2. 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3. 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天鹅湖》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4. 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5.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6. 设景悟情,进行思想教育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不仅可以给人美以享受,同时也是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经。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设境悟情,更有助于发挥它在整体育人中的应用。在欣赏《渔舟唱晚》时,随着音乐,学生观看夕阳西下,渔民们驾着小船,纷纷而归的美景,学生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自然联想到祖国的锦绣河山,悠久历史……,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以趣明理、激趣育人,显示了电教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7. 运用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中学音乐教学是向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对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在参加音乐的欣赏、表演和创作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了解音乐艺术的特性和规律,培养学生对美 的追求、对美的欣赏和鉴赏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其品德高尚、才智机敏、积极进取,正确地感受、理解、表现音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音乐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组织教学,将音乐听觉艺术形象与生动画面的视觉艺术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人。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0篇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开展工作。

2016年是龙泉教育的质量发展年,在这一任务的要求下,我们秉承上级的顶层设计,注重三性课堂的落实。现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课例提出一些思考。

《我是人民小骑兵》这一课是我在参加区级赛课中的一个课例。由于当次赛课是属于即兴课堂,也就是说没有太多提前的准备,抛去以往的各种磨课模式,仅有两小时的备课时间。在这种全新的挑战下,不可避免的紧张多少影响对课堂的把握。回头看还是有很多的疑问值得思考。

一、如何在音乐欣赏中更加明确的体现学科性特点

课程实录一:老师要求学生聆听全曲,提出问题: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学生思考后回答:快乐的、紧张的、害怕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每个人对不同的音乐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尤其在音乐欣赏中能体现出来。初听乐曲,大多数人能够理解乐曲给你带来的各种感受。学生的回答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它的对错,因为《我是人民小骑兵》这首歌曲内容本身比较丰富,音乐片段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呈现,单独提出一个情绪问题,稍显笼统,也没有明确的针对性,更没有将音乐学科所要求的各项要素诠释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明确的体现学科特点,我们应针对不同的音乐片段,从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音乐要素入手,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以这样方式呈现的课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音乐鉴赏及曲式分析,为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埋下了伏笔。

课程实录二:聆听乐曲第二乐段,师生共同研讨段落题目“策马扬鞭”,学生用双响筒为乐曲伴奏,模仿马蹄声。

利用乐器伴奏,看似体现了音乐的学科性,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一些细节的调控还略显粗糙。(一)节奏的掌握:双响筒演奏XX XX的目的是模仿马蹄声,除了准确的节奏点,还应该针对更多的音乐要素,如音的强弱、高低进行细致处理,板书节奏谱XX XX ,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达成效果。(二)充分发挥打击乐器本身特点:双响筒自身具备音的高低区分,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分辨双响筒的高低,并齐声演奏、变化演绎音乐片段,这样才能赋予音乐内容更加丰富的色彩。

二、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如何有效的达到教育性目的,而不是牵强附和

课程实录:欣赏音乐主题暴风雨片段,学生体会本段激烈的音乐情绪,用动作表现,完毕后学生总结这一段发生了什么?生一:暴风雨非常大,非常危险。生二:小骑兵不怕暴风雨,勇敢前进。

音乐学科本身不同于语文、品德等文化性学科,很多时候它没有较强的教育目的性,一些老师为了在课题中体现教育性特点,甚至把一些毫不相关的道理牵强附和到课程中,这是不可取的。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中,我巧妙的利用学生的回答,自然的过渡呈现出小骑兵骑着战马在狂风暴雨中奋勇前进的英勇形象,从而教育学生学习小骑兵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勇敢精神。没有特别的渲染,却呈现了深刻的道理,这也是本课教育性展现的成功之处。

三、依托常态,是否也能开拓音乐教育创新大门

课程实录:在课程的尾声阶段,教师已经将音乐的几个片段板书于黑板:引子(小骑兵出现) 第一乐段(策马扬鞭、同马嬉戏) 第二乐段(暴风雨来临) 尾声(保护羊群、安全回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理解了乐曲。教师给出谱例,让学生根据乐曲内容创编歌词。

通常情况下,我们音乐欣赏课从聆听全曲、总体感知;分段聆听、细致分析;再听全曲,小结课程这样的方法进行,音乐创新性的突出表现在于对音乐的二次创作。但是基础教育学科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培养专业的作曲家。所以在课堂中我利用常态教学模式板书的方式,以启蒙学生发现音乐基本内容,给予创编素材。让他们通过呈现的内容为乐曲主题段落创编歌词,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互助。在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孩子们显得非常的积极,创编的歌词除了上面谱例中的,还有“小骑兵骑着马,来到草原,面对风雨不害怕”“辽阔的草原多美丽,有一个勇敢的小骑兵”等等。新常态下的音乐教育,就是要发散学生创造思维、拓展学生智力潜能,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享受到了音乐教育的快乐。

音乐是我们的朋友,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带给人们无限的听觉体验。音乐课堂是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一种手段,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给学生带来更完善的课堂。对三性课堂的探索,对创新教学模式的认知,将引导我在教育之路继续前行!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1篇

音乐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精心挑选合适的音乐

许多教师在选择音乐时都在犹豫,是选择流行的还是经典的音乐?毋庸置疑,大多数学生都偏爱前者。但事实上,只要是能激发想象的音乐都可采用。经典音乐往往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通常没有歌词,而歌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且限制他们的想象反应力。

教师应接受学生对某种音乐的消极反应,因为它对学习语言而言,跟正面影响一样重要。或许,学生会学会用英语表达样的句子:“音乐太忧郁和恐怖了。”

二、 积极做好教学准备活动

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试听多首乐曲,以选择最适合活动的音乐,教师不宜选择长的音乐,而应偏向于短的乐曲或摘录的片段,尤其是与某种文化相联系的音乐。其次,教师还应了解音乐的背景与作者,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听音乐。再次,在学生听音乐前,教师切忌告知学生该乐曲的题目,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人的打扰下,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在设备方面,必须准备性能优良的多媒体设施,如果活动需要图片,教师也应该准备。

三、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1.创设气氛

背景音乐有以下的作用:其一,帮助创设轻松的气氛。当一段乐曲响起时,应让学生全身心沐浴在优美的艺术氛围中,音乐中的灵感、智慧、美、幻想、追求、爱、思恋、回忆、天真烂漫、刚毅等等思维活动都难以从耳边溜过。音乐的灵魂和声波掩盖所有其他信息,此时此刻的教室中只有音乐与自己,自己是可信赖的、可自豪的。其二,帮助学生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分散,而在配乐学习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到样的新水平:你在认真思考问题时,可能根本没有听见音乐,虽然它是那样悠扬地在你耳边流过。其三,在进行下一项活动前产生片刻停顿。音乐不但不影响学习,相反还增加了思维敏捷性,音乐像一位按摩师,用它的旋律、音色等给大脑做一张一弛的放松运动,使你学习不易疲劳,并且提高了学习效率。其四,在口语活动前打破沉寂,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当教师运用背景音乐时,要检测音量是否足够大,以便让全班同学都可以听到。有歌词的音乐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管弦乐,或者一些自然的音乐,如鸟叫声,或者是火焰燃烧发出的劈啪声。

在类活动中,建议用中国古典的《春江花月夜》、《出水莲》、《汉宫秋月》、《二泉映月》;或贝多芬的《月光曲》、舒伯特的《摇篮曲》、德彪西的《月光》、《阿拉伯风》;或现代电声流行音乐中的《神秘园》等。

2.使用图片

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给出一系列图片,例如幻灯片、照片、杂志图片和一些手绘图片,让学生说出它适合哪一首乐曲;或者,展示一系列作曲家(例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的肖像给学生观看,然后要求他们用英语写下一组图片的区别。例如:体格、年龄、衣帽、表情和社会地位,然后放他们的代表乐曲,如《魔笛》、《命运交响曲》、《鳟鱼》、《革命练习曲》等,让学生猜些乐曲分别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种做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些伟大的作曲家。

3.表述情感

在初级阶段,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用英语对自我情感经历进行表述的能力。乐曲中和声、织体和调性的变化,都能造成深浅、疏密、浓淡的色调变化,因此,它们的声波也能明显地造成人们不同的感情变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种情感用英语表述出来。

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步骤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力,表述自己的情感: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把它切断,鼓励学生讲出刚才听音乐时的感受。一个较好的方法是提问他们听音乐时所想到的颜色或者物体。例如,在听肖邦的《离别练习曲》时,学生的回答很有创造性。有一个说:“当音乐变得悲伤时,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孤独的鸟儿。”另一个说:“段音乐对我而言是蓝色的,它让我想起海洋。”当教师问学生想在听音乐时做什么,学生说他们想伴着音乐打节奏或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在类活动中,建议用莫扎特的《小步舞曲》、比才的《卡门舞曲》或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

4.编造故事

音乐的特性是对客观世界、对宇宙的一种深情的、神秘的幻想,是符合人们生活的心理状态的。因为人生下来就经常处于未知中,而音乐的幻想可以让他寄托自己千变万化的情思。你会从音乐纯洁的美开始,发展到美不胜收的感觉,再进入到从美延伸出来的神秘的幻想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幻想世界呢?它是在你经历过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见过的那种恬静而又感到陌生的地方,那里好似由纯真无邪所塑成,在梦幻似的音乐王国里,听者会产生很多的美好情意。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把他们的幻想用英语自如地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在学生听音乐选段前给出一些问题,如:“是什么地方?”“谁在那儿?”“发生了什么事?”在播放音乐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完全沉浸在乐曲中;在乐曲结束后,让学生用英语叙述他们的感受,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在听音乐前写下一些与音乐相关的关键词,例如,在听舒曼的《梦幻曲》时,给出“迷幻”、“神奇”等关键词,暗示学生好像在一座充满魔力的梦幻花园中,引导他们进入神话世界;在听完音乐后,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各自对音乐的理解。

类活动建议用亨德尔的《田园交响曲》、莫扎特的《大调弦乐小夜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第六交响曲》等等。

5.记忆单词

音乐的声波可以有规律地刺激脑中脑肽物质的释放,让人体验到听音乐后的清新感觉。教师可以运用音乐与大脑同步的规律,从德国古典作曲家巴赫、步朗姆斯特或其他人的作品中,精选出两小段与时钟节奏大致相一致的乐曲片段,即每分钟60拍的乐曲。种乐曲具有平稳感和安定感,它的和声效果深厚丰满,又富有幻想性。再把种短的音乐片段录制成一个小时的音乐,以便记忆单词时使用。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2篇

指导老师:

职称:

作者:程建

单位:房山区张坊中心校

职务:教师

班级:北京教育学院2001级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班(房山成教)

职称:小学一级电教媒体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程 建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主要通过表演使接受者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小学音乐教育活动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适合少年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指导和设计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也就是教师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其实质即为审美教育。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音乐形象又是不易直接感知的抽象形象,因此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形成怎样的趋向意境,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媒体是最佳的选择。

电教媒体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指与传递教育信息相联系的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影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软件是已录制的,承载了教育信息的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电影片、录像带、CAI课件等。

小学低年级是指小学一、二年级。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详见附表:低年级音乐课程标准)这些目标决定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而又适当地运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具有声音、图像、色彩、动画诸多特点这一优势,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艺术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从理论上与现在的条件上来看:

(一)、近年来,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教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被广泛使用,普及电化教育是必然趋势。现在我们北京市的各中小学、幼儿园电教设备齐全,所有教师都正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电教媒体的应用。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他们直接感知到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容易成为学习动力,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和需要,形成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

(三)、根据学生生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是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时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只有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把视、听等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掘其内在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感官的作用。

(四)、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在1967年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是通过视觉,11%是通过听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获得的。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五)、运用多种电教媒体进行的电化教育又称视听教育,是利用高科技的现代视听工具作用于人的感官,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器官,加强刺激,以增强表现对象的形象性、直观性,使活动主体在兴致勃勃的情况下主动接受它们所传播的信息,这些形象可感的信息易于转变为容易接受的理性认识层面。

(六)、现代教师大部分具备操作电教媒体的能力。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现在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经过各方面的学习与培训,都具备了操作电教设备的能力,对电教设备能够正确的使用,并能自己制作一些教学用课件,如:投影片、录象、动画等。这为普及电化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幻灯、投影、录像以及音响等电教媒体相结合,运用到歌唱、音乐欣赏及节奏活动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理解乐曲性质和内容,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并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二)、利用可视图片将音乐内容直观化。

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图片,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欣赏《

快乐的一天》在音乐播放的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图片--早早起、上学了、上课、课间活动、好好睡。音乐是抽象的,但在图片的表现下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很多的乐曲欣赏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三)、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四)、化解音乐教育的难点,利用录音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特点及情感。

每首乐曲都有它独自的特点及情感,教师的范唱及讲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原唱录音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如:节奏的快慢、乐曲的特点(声音是欢快、是舒缓、是柔美、是诙谐……),范唱带对学生的演唱起到直接指导作用。音乐教学使用电教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象《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是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的。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又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又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五)、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

加强欣赏,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感受不同的风格,感受音乐的强大表现力,激发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约占每学期总时数的25%,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它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乐和吹打乐等5个主要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如何获得欣赏的最佳效果?唯一的手段就是放映教学录像带。通过录像,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如在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五场中杨子荣的一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唱腔和其它组合片断的过程中,我紧随画面介绍了京剧人物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黑、白、灰须生和不带胡须的小生,什么是青衣、花旦及刀马旦,什么是花脸、黑头等。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因此,教学录像带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最有效的电教媒体。

(六)、进一步挖掘电教媒体的内在潜力,促进其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优化作用。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学生的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每次上课,一提到自由创作,他们都是兴致勃勃,创作的作品也是丰富多彩,一段乐曲,由学生创作出的舞蹈就能有很多种。学生们对自己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信心,表演起来是兴高采烈,其他的学生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创作的记忆也比教师教的要深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这是以后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

(七)、音乐能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唱歌教学和音乐欣赏教学,根据歌词等内容,虽然可以通过说教对学生进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净化和道德行为的规范,但远不及设计绘制投影片后来演示教学内容及用录像来指导学生观看教学内容所获得的效果好。如:《咱们从小讲礼貌》

学生们在观看录象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明礼貌的真正含义与做法,比起教师的说教来,要深刻的多。

(八)、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各种途径获得音乐知识。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都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使用这些媒体来学习。因为现在这些媒体,已经普及到了每个家庭中去,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那比起课堂来,将是又一片广阔的天空。

三、当前音乐教育中使用电教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电教设施浪费的问题。有的学校,电教设备齐全,但得不到恰当的应用,领导和教师不够重视,设备在角落里存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部分教师的素质急需提高。一些老教师还滞留在80年代的教学水平上,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不够,他们对电教媒体的使用情况是表面上的敷衍,没有落到实处。

(三)、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问题。很多教师都反映,缺少电教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的数量太少,也太费工夫与材料,希望教育部门能尽早多提供教育用的软件。

参考文献

1.胡礼和 《现代教育技术学》 湖北科技出版社 2000年6月

2.秦 姓 《中外音乐教学法》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年9月

附:小学一、二年级音乐教育目标

一、 感受和鉴赏

内容:音乐表现要素

目标:

1、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2、 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

3、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

4、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内容:音乐情绪与情感

目标:

1、 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2、 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内容:音乐体裁与形式

目标:

1、 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通过模唱、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随着进行曲、舞曲音乐走步、跳舞。

2、 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内容:音乐风格与流派

目标:

1、 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风格。

二、

表现内容:演唱

目标:

1、 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 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

3、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 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 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内容:演奏

目标:

1、 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

2、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目标:

1、 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 能够配合乐曲、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内容:识读乐谱

目标:

1、 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2、 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 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三、 创造

内容:探索音响与音乐

目标:

1、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内容:即兴创造

目标:

1、 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2、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

3、 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

内容:创作实践

目标:

1、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四、 音乐与相关文化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目标:

1、 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2、 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3、 能够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目标:

1、 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

2、 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

3、 能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目标: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秦淮景》;秦淮女人;音乐;圣咏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著名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故事讲述了1937年12月,沦陷的南京笼罩在血腥与杀戮之中,教会歌诗班的女学生、秦淮河畔妖娆的风尘女子、国军的伤兵、美国殡葬师约翰,等等,来到天主教堂这个临时的避难所,共同面对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金陵十三钗》中,音乐与画面交相辉映,极大地提高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由陈其钢作曲的音乐,围绕着两个主题,一个是根据江苏民歌《无锡景》改编而来的《秦淮景》,另一个是天主教会《安魂曲》中的旋律,这是东西方音乐的结合与碰撞,再加上世界顶级的小提琴演奏家约舒亚·贝尔和拥有180年历史的瑞典阿尔麦纳合唱团的加盟,让《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臻于完美的境界。

一、音乐为故事的发展推波助澜

影片故事的发展一般由演员的表演和台词来实现,但电影音乐也已经成为重要元素参与其中,推动着影片的发生发展变化。豆蔻抱着断得只剩下一根弦的琵琶,给浦生演奏一段《秦淮景》,一根琴弦的演奏倍感单涩,于是她决定铤而走险,引出了她与香兰遇难的故事情节。再如,谷川军官在教堂里自弹自唱了一首日本童谣《故乡》,谷川作为日本侵略者中有修养的上层军官形象出现,让所有善良的人在绝望中看到了一丝希望,故事似乎在歌声中有了转机,但当谷川再次来到教堂,女学生们唱起了那首16世纪著名的《圣咏》,在这段音乐里,故事发生了变化,谷川撕去了所谓修养的伪善面纱,暴露了的真实嘴脸,提出了让女学生到旅部参加庆功会。正如贝拉·巴拉兹所言“刀剑的碰撞声也许并不重要,因为它毫无意义,更重要的倒是从花园里传出的歌声,因为两个情敌听着就吵起架来,这种声音成为剧情的基本元素……”其实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在《甲午风云》中,水师将士误认为邓世昌妥协了,义愤填膺地去找他问个明白,走到门口,突然停住了脚步,原来他们听到了邓世昌演奏的一曲《十面埋伏》,琴声告诉了这些水军将士一切。这段音乐它不仅是作为音乐而已,它已经是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

二、音乐是深化主题的重要途径

影片中《秦淮景》这段音乐称得上是“题眼”,多次被改编成不同的音乐形象出现,贯穿了整部影片,讴歌了这群烟花巷陌中的乱世玫瑰,娇弱身躯下深藏着的大义大爱。第一次完整地出现是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吵吵嚷嚷着来到教堂门口要求进来躲避,伴随着书娟的旁白,一段琵琶独奏的《秦淮景》为这个阴霾密布的城市带来了一线生机和一片柔情。琵琶的演奏全是单音,用了推、柔等技法,似乎每个音都留有余音,不带扫弦,韵味十足,秦淮女子的形象也初入端倪。第二次出现是在约翰与玉墨初次见面时,是一段小提琴演奏的由《秦淮景》衍生而来的音乐,作曲家在这里故意安排了西洋乐器小提琴来演奏中国的五声调式的音乐,中西音乐的交融就是预示着中西情感的交融,为后面两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埋下了伏笔。第三次出现是当玉墨跟约翰讲起自己不幸的身世时,又是一段小提琴演奏的《秦淮景》衍生而来的旋律,旋律凄惨悲凉,玉墨在13岁之前和书娟有着同样的人生,而一段难以启齿的痛让玉墨欲言又止,在此时安排这样一段音乐,刻画了玉墨的善良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书娟人生的羡慕之情,也道出了后面玉墨号召自己的姐妹代替学生的缘由。第四次是在当约翰带回了豆蔻的被鲜血染红的琵琶琴弦时,那首《秦淮景》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似乎替豆蔻了却一个心愿,同时这段音乐又在告诉人们,战争可以屠杀生命,但绝对磨灭不了闪烁着真、善、美的人性之光,抹杀不了人们对爱与美的渴望。第五次是在秦淮女人们为了不让日本人看出破绽,撕下窗帘和床单裹住自己丰满的胸脯时,音乐出现了一段小提琴演奏的《秦淮景》的衍生旋律。这段音乐比起前面几段,稍带有一些生机,表现了两种美,一是秦淮女人的风韵美,二是更美的秦淮女人的纯洁的心灵。第六次是在这些秦淮女人把他们最心爱的东西托付给学生时,一段由琵琶演奏的《秦淮景》再次响起,红菱的赎身钱,小蚊子的猫,豆蔻的用生命换来的带血的琵琶弦……与其说是这些风尘女子挽救了女学生们,不如说她们把生命寄托到了女学生身上,她们希望女学生替她们堂堂正正地活着,她们的生命在女学生身上得到了延续。第七次的出现是“十二钗”集体吟唱着温软妩媚的《秦淮景》,此时导演运用了电影中蒙太奇的手法,让身着华丽服饰的秦淮女子并排出现,女子们柔情万千的歌声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第八次的出现是在约翰为玉墨剪发时,两人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两颗心紧紧地靠在了一起……这时《秦淮景》的旋律由花腔女高音和小提琴引发的交响乐队齐奏,形成整个电影音乐的最高潮,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对即将赴难女子们的痛心,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荒淫侵略者的憎恨,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了心头。高亢的音乐也告诫人们要珍爱和平,让人类远离战争。第九次出现,是约翰带领女学生们安全地逃离了日军的关卡,内心百感交集,高兴的是终于把这些女学生安全带出了南京,痛苦的是他不知道,玉墨他们一行此时此刻会面临着什么……只有那不变的《秦淮景》的旋律在银幕上空不停地回荡着。《秦淮景》这段音乐就像冰糖葫芦的竹签,把影片中的秦淮女人的动作情感都串在了一起,融会贯通,深化了主题。像这样的用代表某一人物音乐贯穿整部影片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如电影《卧虎藏龙》中,表现玉娇龙的主题音乐,是一段用中国民族乐器“巴乌”演奏的乐段,影片中多次出现,让观众听到这段音乐就会明白这段戏与玉娇龙有关。

三、音乐是渲染气氛的重要手段

气氛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象或镜像,是情绪的概括。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是影片创造这种特定的环境,形成独特的气氛基调,从而增强影片的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金陵十三钗》中,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都适时地利用音乐这个重要手段,营造背景氛围。镜头一,为了保护女学生,李教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与那些丧心病狂的恶魔同归于尽,此时影片中响起的是一小段教堂音乐《义士的灵魂》,这段西方音乐的本意是烈士的灵魂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死亡的痛苦不会影响到他们,在愚昧的人的眼里他们是死去,但实际他们是在和平中超脱。阿尔麦纳合唱团的演唱充满了人性的力量,崇敬、祈祷、悼念的气氛油然而生。镜头二,当发现替换唱诗班学生的女子还缺少一个时,陈乔治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了英格曼神父的嘱托,他男扮女装,成为故事中的第十三钗,影片里再次响起了那段熟悉的圣咏的旋律,这段旋律让我们感到了什么是最基本的人性,善良,救赎和爱!镜头三,书娟和女学生们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保全清白之身,玉墨和同伴们决定代替这些女学生去庆功会,这一伟大的举动让书娟彻底地改变了对这些风尘女子的看法,此时音乐再次出现一段西方的圣咏调,歌声中,卑微的地位与高尚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中这种渲染气氛的音乐,配合好剧情的发展,成为打动观众的契机,从听觉上给视觉上支持,使影片更加丰满和更加立体化。

四、音乐是升华情感的重要武器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认为“音乐是感情的速记”,音乐是传达情感的最佳载体,是升华情感的特殊手段。在《金陵十三钗》中,音乐最大程度地表现着人物的各种情感。镜头一,李教官背着身负重伤的战友浦生,来到了教堂,在安置好战友准备离开教堂时,此时传来了唱诗班女学生天籁般的歌声,在战火中暂时平静的教堂里,孩子们用歌声来驱散内心的恐惧,悼念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朋友,李教官把怀里揣着的一只在战火中捡到的学生的鞋子默默地放在了门口。孩子们圣洁的歌声与小提琴演奏的悲凉的中国五声调式凄惨的旋律让观众潸然泪下。镜头二,当小蚊子哭嚷着道出了日本人庆功会的真实目的之后,约翰为了减少女学生的恐惧,编织着善意的谎言,此时出现了背景音乐,这段西方的圣咏调式似乎是在描绘着如约翰所言的宴会上的烛光、蛋糕、巧克力、舞会,同时更是约翰内心的写照,因为他心里知道,小蚊子说的是真实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拼命地掩饰着,违心地编织着宴会的美景。这段音乐流露出了约翰内心无比的无奈之情。镜头三,夜深了,灯光下,在与玉墨的倾心交谈中,约翰终于吐出了他埋在内心最深处的痛,为了五岁女儿临走时想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约翰选择了殡葬师的职业。此时出现了一段小提琴忧伤的旋律,娓娓地述说着一个父亲心灵深处对天堂里女儿的思念之情。镜头四,接女学生的日军车辆准时到来了,画面上,一身学生装束的秦淮女子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向军车,日本军官清点着人数,约翰一一和她们道别,满眼无奈的他再次拉住玉墨的手,这是一辆通往死亡的卡车,这是一次生与死的离别,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那哀伤的小提琴音调,诉说着哀哀的无尽的生死离别之情。当人物内心的情感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音乐就是最好的表现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表现出的浓浓的情感,像朝霞、像大气充盈着观众的心灵,渗入观众每一个毛孔。

五、音乐为特定场景引发联想

音乐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常常会引发人们一定的联想。比如我们听到冬不拉的琴声会联想到新疆美丽的风景,听到马头琴的演奏我们会联想起蒙古辽阔的大草原。《金陵十三钗》中谷川军官在教堂里自弹自唱了一首日本童谣《故乡》,这是一段写实的音乐,歌声引起了他的随从和门外哨兵的情感的共鸣,他们长期远离故土,怀念自己的故乡。同时这是一段音画逆行的音乐,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谷川的歌声中,联想到日本的富士山,那漫山遍野的樱花,那蔚蓝的大海,天空的飞鸟,水里的游鱼,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现实却是一群嗜血成性的恶魔,一群残暴狡诈侵略者,他们对故乡的热爱有着双重的标准,一边思念自己故乡的美好的一切,一边却在别人的故乡里烧杀掳掠,让他人无家可归,生活在地狱里,这种联想在观众心里产生了强烈反差。

电影作为一种构成艺术,声和画是它的两条腿,音乐、语言、声响构成了电影的听觉世界,而音乐又是听觉世界中第一要素,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与情绪。《金陵十三钗》中,那吴侬软语娓娓唱来的《秦淮景》,那女学生们童声合唱的摄人心魄的教堂颂歌,那清澈空灵的琵琶声,那婉转缠绵的小提琴声久久地在人们耳旁萦绕着,萦绕着……

[参考文献]

[1] 狄安其.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2] 郝俊览.电视音乐音响[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4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认知的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对于音乐的学习,小学生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学生通过眼睛和耳朵来获取音乐信息,并将其传输进大脑中;二是学生对所接收到的音乐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整理、加工、分析,以形成音乐学习经验;三是对已经形成的音乐学习经验,学生通过大脑对其实行转换,进而以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在对小学音乐教学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利用,我们可以将画面和声音的播放进行同步,以增强学生对小学音乐课程学习的兴趣,虽说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多方面,但其中最为主要的来源是事物新奇、具体的形象与其它事物相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教学因素的利用来为小学音乐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不同的音乐作品其中所包含的作者信息、音乐结构、体裁等各不相同,对于这些音乐知识只凭借音乐教师单纯的讲解是十分枯燥、空洞和片面的,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要勇于大胆尝试,将音乐教学相关知识制成融合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音乐教学软件。例如,在学习著名曲目《四小天鹅》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来编制出图文并茂的教学软件,用以在音乐教学中来进行展示,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加深理解。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接受规律是由具体至抽象、由浅至深的。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形式,它是作曲家根据其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节奏、速度、音高等创作得出的。以小学生目前认知水平来说,以其自己的能力很难理解那些深刻的音乐艺术作品。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VCD、媒体播放等视听软件、工具进行恰当的使用,则能够对学生在这方面的难度起到一定缓解的效果,通过播放视频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再现,进而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殊思想很好地表达出来,以辅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学生在欣赏完一段美妙的乐曲之后,教师将乐曲有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等相关信息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在初听这些音乐教学信息时,在理解上一般都较为浅薄、粗浅。而在这时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再配以相关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头脑中的音乐形象迅速直观化、具体化,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加大提示的程度,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进行正确的理解,对音乐的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英雄赞歌》这一战斗革命歌曲时,目的在于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那种激情四射的革命战斗精神,并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怀,但由于现在的学生长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对于歌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难以作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因而也就不能做到真正感受歌曲思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搜集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电影、图片,以此来再现那个年代人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再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比较,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对音乐进行正确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革命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音乐创编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段决定了其具有好动的特点,在对周围事物的模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且容易被周围具体场景的氛围所感染,对游戏、歌谣、音乐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状况,将音乐、图片、游戏进行较好的结合,用以开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其在音乐表现方面的创造力。例如,在培养学生对特殊节奏创编能力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编制专门的音乐教学课件,将学生生活中所听到的雨声、鸟叫声、火车鸣笛声等各种带有节奏性的声音进行很好的再现。进而使学生在对这些声音进行反复的播放、聆听的基础上对比音乐中与之类似的节奏,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培养其对音乐创编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采用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并结合表现、创造、感悟、激励等音乐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表现欲和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以全面体现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二、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实现更好的整合,除了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音乐教学基本能力外,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对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软件和设备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PPT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对Flash软件能够进行熟练的使用;并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网络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熟练的搜寻和下载。

(二)切勿过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在对小学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对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过多的重视,进而过度运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学,致使小学音乐教学变成了花哨的课件、作品展示课。不能为了营造活泼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就对信息技术进行过度的应用,而完全忽视了学生音乐审美、技能、德育、阅历等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小学音乐片段教学范文第15篇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教育形式。音乐的欣赏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挥想象,丰富情感,但是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读》指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适应小学生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结合课堂教学,总结了几个方法策略。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 ,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上好歌唱教学课很重要,但是音乐欣赏课同样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气质修,在这些方面欣赏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感情积累少,对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与情绪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去感知与体验,因此欣赏课上学生总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要不就是老师在讲解音乐内容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付茫然的表情。音乐老师也会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所以上好一节欣赏课是比较难的,导致了现在的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模式比较单调,导致多数学生会觉得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坐不住”“听不懂”课堂效率低,我通过自身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策略:

    1. 视听相结合

    欣赏课仅仅让学生对着黑板聆听是不够的,现在的多媒体手段非常丰富,我们可以运用录像、幻灯片、图像、实物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学生吸引到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上来。例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首先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猿泰山》中的主题曲,让学生来观察片中都出现了哪些动物,根据这些动物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从而引出他们的兴趣,然后导出今天老师要领着同学们去大森林中看一看,听听里面都有什么声音,利用一些声音片段,让学生听风声、雨声、蛙声、蝉声、以及小鸟的声音。听完这些声音后问问学生,如果我们把这些声音组合到一首歌曲当中,这将会是一个怎样美妙的乐曲呢?然后引到《森林狂想曲》中,这样学生就会注意听这首乐曲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界出现的一些声音,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看动物,模仿声音,把它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自然而然接下来就对这首乐曲产生了兴趣。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舞剧之窗中的欣赏课《快乐的女战士》,这首乐曲是选自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芭蕾舞剧光靠文字上面的解说是没有吸引力的,也不能把舞剧中所要表现的形象与场景描述出来,这就需要让学生先来欣赏一段《红色娘子军》的舞剧视频,这样可以让学生直接的感受到里面的场景,人物的情绪,通过老百姓编斗笠送给红军战士的情景,表现人民热爱子弟兵的情感。让学生了解到这样的情感后,再来让学生通过聆听了解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旋律可以分为几个乐段?然后再进行主题旋律的识记。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自觉地吸引到欣赏乐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