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一、农业保险概念

农业生产具有固有的风险性,农业生产者需要面对诸如气象、病虫害、地质以及与市场相关的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导致农户支付能力不足,生计无保障;其次,影响农业金融发展,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使得农民还贷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呆账坏账率较高,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对农贷款,或通过抬高利息率来补偿贷款风险。

二、当前农作物保险模式和问题分析

(一)“联办共保”保险模式

当前农作物保险主要采取的是单体产量综合责任险,所谓单体产量综合责任险是指保险合同的标的物是农作物的产量,保险责任包括造成损失率达30%以上的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冰灾和造成损失率达70%以上的旱灾、病虫害,保险合同实行一户一保单,标的损失的鉴定和赔付以每户保单为单元的保险方式。保险品种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和油菜等,每亩最高保额为500元,保费费率为5%,保费由中央、省、区县三级财政和农户共同分摊,其中三级财政共承担75%,农户仅需承担25%。农作物保险的经营模式为“联办共保”,政府和保险公司按5:5比例分享保费并分担赔付责任。

(二)“联办共保”保险的存在问题

1.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影响农户参保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户风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政策的理解和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二是最高赔付额较低,仅能涵盖农作物的基本种植成本。三是保险方案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种类农户的需求。四是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窄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不愿意付出保险成本。五是缺乏完整的农业风险管理链,农户单靠农业保险并不能实现旱涝保收。农业风险不仅有生产风险,而且还有市场风险,这两种风险共同形成了农业保险的短板效应,只要有其中一种风险发生,即便另外一种风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农户同样会招受巨大的损失。当前农作物保险只是对农作物的生产风险进行管理,而农作物的市场风险则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

2.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

目前农作物保险主要以政策性为主,保险公司很难从商业的角度产生很高的积极性,这主要与农作物保险的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性有关。首先,可保风险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是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标的同时遭受损失,即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而农业风险,如大的洪涝灾害,往往导致大片区域的农作物遭受损失。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作物保险赔付率高。其次,当前农作物保险采取的是低保障运作的模式,亩均农作物保险保额、保费低。再次,农业保险管理成本高。一方面,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加大了农作物保险的营销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标的损失的鉴定和赔付以每户保单为单元,并且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加大了勘损、理赔成本。

3.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逆向选择是保险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作物保险尤其如此。由于农业保险采取自愿参与的原则,使得农业保险风险不是被分散而是被集中,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不能弥补所赔付的损失,以至于费率提高,进而导致更严重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是指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农作物保险同样面临着严重的道德风险。一方面,农户在购买了农作物保险以后,当发生的被保风险造成的损失超出了免赔额时,农户的损失可以得到赔偿,这会导致农户在风险发生时不作为,甚至在风险发生导致的损失较小的情况下人为扩大损失,以获取保险赔偿。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农作物保险是产量险,保险的赔付依据的是被保风险造成的最终损失,农户在被保风险发生时,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其所能获得的赔付也将相应的减少,而采取措施的成本却得不到补偿。

4.政府补贴大,财政负担重

当前农作物保险采取的是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的经营模式。首先,财政对农户购买农作物保险的保费进行补贴,中央、省、区县三级财政共同补贴农户保费的75%。其次,对于由于被保风险发生的损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5:5的比例承担赔付责任。再次,市、县财政按每年总保费的5%-10%配套巨灾风险准备金。

三、农作物保险发展方向

1.气象指数保险模式

气象指数保险是基于气象状况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的理念,以气象指数为保险内容的一种保险模式。这里的气象指数是指气象变动情况的一种量化指标,如降雨量、气温等。与传统的农作物保险产品不同,气象指数保险并不对因气象原因造成的农作物品质下降或减产向投保农户支付赔偿,而是对气象指标本身变动情况超出了事先确定值域进行赔偿。

同传统农作物保险产品相比,气象指数保险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气象指数保险以客观的气象指数变动数据作为赔付预计,与农作物的实际产量无关,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对的问题,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第二,气象指数保险不需要对单个农户进行监督,在发生灾害时,也不需要对损失进行勘查、评估,只需从气象监测站获取气象数据,对着事先确定的保险方案,即可确定赔偿,管理成本低;第三,天气指数保险合同的标准化高,适合在二级市场流通,而且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很少对天气指数保险合同进行补贴,而是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财政负担相应也减轻了。

气象指数保险业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存在着“基差风险”。 “基差风险”是指由于气象指数保险并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的依据所造成了接受赔偿的对象与遭受损失的对象不一致、赔偿的金额与损失的程度不匹配的现象,这种风险可以通过改善气象指数的设计和气象监测站点的布局予以减小。其次,由于气象条件具有区域同质性,造成局部风险不易分散。这个可以通过扩大气象指数保险统筹区域、国家对保险公司提供再担保以及融入国家保险市场予以解决。

2.“政府-保险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农作物经营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是制约农户投保积极性和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事实上,当前我国农村已经出现了一批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由众多农户组合而成,在经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经营投入大,产值高,遭受灾害时的损失也大,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也就得到了凸显。另一方面,合作社组织者的知识水平相对普通农户要高,风险管理意识更强,对农作物保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保险公司方面来看,合作社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以增加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以合作社作为保险公司沟通农户的桥梁,方便了保险公司收取保费,营销成本和管理成本也相应减少了。

3.“保险-信贷”模式

将农作物保险同农业信贷结合起来是国外农业保险的一种普遍做法,比如在印度,农作物保险产品推广之初往往以因种植农作物而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农户为对象,保险的最高可保额以贷款额或者低于贷款额的150%,保费则通过事先从贷款额中扣留的方式收取,当农户因投保风险受灾损失时,保险公司的赔偿优先付给发放贷款的银行,用于偿还贷款,多余部分才支付给农户。

“保险-信贷”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通过将是否购买保险作为信贷审核的重要指标,或者对已购买保险的农户贷款实现优惠利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保险的参保率,方便保费的收取,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将“保险-信贷”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贷款难问题。农业贷款难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农户缺乏足够的信用抵押物,而农户所拥有的在产农作物因为属于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不足以作为抵押物,导致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及信贷成本过高,呆账坏账率高,金融机构不愿向农户发放贷款。但是,当农作物参加保险后,其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小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4.农作物风险链综合管理模式

传统的农作物保险只注重农作物的产量,仅仅试图规避与诸如气象、病虫害、地质等相关的生产风险,但是,在现实农作物经营过程中,谷贱伤农的现象并不少见,大量的丰收反而会因价格大幅下降而损失巨大,而歉收却会因价格的上涨而损失较少、甚至没有损失。可见,传统的农作物保险并不能使农户旱涝保收,农作物经营依然暴露在市场风险下,一种统筹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农作物风险链综合管理模式亟待建立起来。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用;农业机械;新农村;农机

中图分类号: S2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42-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形势下要想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而要发展农业经济,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 我县农业机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情况分析

吉林省通榆县属于农业大县,如何促进农业增产一直是我县农民关心的头等大事。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对于促进农业的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的保护性耕作的抗旱模式,农业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耕播技术以及农业机械人使用效率上。进一步讲,使用农业机械不但可以抗旱节水促进丰收,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劳动力,使多余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营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大力加强农业机械事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2 我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满足不了农村农机事业发展的需要

全县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职工不到100名,本科学历的7人,仅占全系统本科学历的8%;专科学历的27人,占全系统专科学历的30%;农村农机事业单位共有高级职称的3名,占全系统此职称的5%;中级职称的7人,占全系统该职称的10%。全县80%的乡镇农机单位因无人才,开设不了农机维修,更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另外,农机专业人才已经出现断档,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2.2 农村农机事业单位负担过重,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职工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自1994年农机事业单位改革实行经费定额补助以来,由于受市场环境、办公条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乡镇农机事业单位收入较低,长期处于负债经营状态,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弱化,连维持正常生活都十分困难。县财政的补助经费,只能维持基本的工资水平,一些办公经费只能靠业务收入自行解决。

2.3 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农村农机市场监管还不够规范

在农村农机技术人员服务广大农民过程中,为广大农民提供全面的农机技术服务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对农民的服务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也更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

3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业的增收和农民的致富,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县来说,发展农业机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3.1 多措并举,提高农村农机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要大力加强在岗人员的职业技能学习及在职培训。既要考虑到在职人员在服务农民上的普遍技术轮训、不断更新知识,解决知识老化问题,又要重点选拔技术苗子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农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培养一些永久性、实用性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要充分利用好《通榆县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抓住这一契机,加快全县农机事业发展的步伐;二要继续扎实开展县级农机技校和乡镇农机单位合作活动,在原有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农机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三要研究制定县级有农机技术的相关人员定期轮换到农村工作的具体办法,大胆提拔具有一定学历和业务水平的青年农机工作者,让其在乡镇农机事业的主要岗位上接受锻炼;四要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通榆县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的相关政策措施。

3.2 突出重点,加大对农村农业机械事业的投入

一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对于农村购置农机补贴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宣传党和政府支农惠农的政策,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机事业的投入,在此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机事业的经费投入,投资的重点要向贫困地区和边远乡村倾斜;二要解决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历史包袱过重问题,把握好国家政策,争取把所有的人员纳入全额拨款,同时考虑将不是全额拨款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管理,这样可大大减轻乡镇农机事业单位的经费的负担,增加服务办公的经费,确保农村农机事业的发展;三要探索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动员、鼓励、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和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四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农机事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这一契机,做好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设备,使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设备简陋等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农机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目前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商品化速度的加快,农民市场观念的提高,农民群众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培育、扶持下,桦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快速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类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龙头带动型。以桦川县星火水稻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围绕桦川主导产业绿色水稻兴办的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牵动农户,建立水稻示范带,实行规模化经营,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料、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经营模式,打造合作社自已的品牌,以品牌占领市场,实现农产品“农超对接”。 全县这种龙头带动型合作社45个,占总数的36%。

二是产销服务型。以桦川县梨丰乡大豆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围绕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主建立的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全县这种产销服务型合作社22个,占总数的17%。

三是特色种植型。以桦川县岩顺香谷专业合作社、悦来镇悦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围绕开发桦川地方特色资源兴办的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重点培养香谷小米、香瓜、棚室蔬菜、黑豆果、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逐步形成产、加、销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全县这种特色种植型合作社25个,占总数的20%。

四是专业养殖型。以桦川县振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桦川县盛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围绕桦川特色养殖兴办的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组织以生猪、牛、羊等畜牧养殖为主,幅射全县畜牧养殖,带动65个生猪养殖大户,构建桦川县养猪大县的格局。全县这种专业养殖型合作社26个,占总数的21%。

五是农机作业型。以桦川县春生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采用大型农机具、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入股等方式兴办的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采取统一翻地、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大型农机具连片作业带来的经营效益。全县这种农机作业型合作社7个,占总数的6%。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上,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个别乡(镇)、村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处于一种盲目和自发的状态。

(二)成员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合作社的成员大多是农民,成员代表、监事会、理事会成员都是由会员中选举产生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还不能适应合作社的发展需要。

(三)内部管理欠规范。真正按照章程和制度办事的只有50%,有的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二次分配”大部分没有实行。这既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资金、项目、信贷等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有效的扶持,导致一些专业合作社想进一步发展又缺乏资金,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五)服务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相差甚远。合作组织规模偏小,基础条件差,没有稳定的服务收入,维持正常运转困难,对成员开展服务更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方面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条文和有关精神进一步宣传到村、到户、到人,使广大农民群众增强新型合作和依法办社意识。要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典型经验,使农民更多看到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好处,提高加入、牵头、组建合作社的积极性,增强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心。另一方面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现场观摹、专家讲课、经验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对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各专业协会负责人轮训工作,每年轮训一遍,促进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真正能熟悉法律,正确运用法律,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合作社负责人全面吃透法律精神。

二是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县经管部门要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规范:一要对原有农民专业协会的规范。对不具备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件的农民专业协会,要到县经管局或县民政局申请农民专业协会的登记注册。对已具备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件的,要依据有关规定,做好农民专业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转轨衔接工作,使其尽快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二要对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新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县经管局制定的章程审核条件进行审核,审核认定合格后到县工商局申请登记。县工商局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审核意见书后,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审批登记。三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的规范。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规定,完善以合作社章程、组织机构、民主管理、盈余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为重点内容的规范化建设考核标准。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问题;对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9.014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十分关键,国家也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所以做好农业发展的第一步要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本文总结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困难与解决对策,希望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有所帮助。

1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当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只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善于总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下一心就能攻克难题。本文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二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的科研力度投入不够;三是农业机械化发展装备结构有待调整。

1.1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机械虽然在逐步应用和推广,但是目前农业机械的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农机的种类在不断增加,逐渐向农产品加工和畜牧类生产延伸,但是与之配套的服务却没有跟上,不能适应农机服务市场化和发展化的需求,这也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

1.2农业机械化科研投入力度不够

受农业经济发展的限制,农业科研经费投入远远达不到要求。我国农业机械的技术储备少,仪器和设备老化严重,研发工作又落后,这些都不能满足先进农业生产的要求。同时大中型农业机械数量少,使农机械化在整体上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1.3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失衡现象严重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装备也迅猛发展,农机设备数量和活动量不断加大,各种农业机械涌现在田间地头,给农民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与此同时,农机装备结构失衡现象严重,农机装备结构发展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型机械偏多,大型机械有时却不够用;二是动力机械过多,配套机械过少;三是种植类机械偏多,但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机械方面却刚刚起步。

2解决当前农机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健全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要创新服务模式,发展市场资源配置,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农民共同使用农业机械,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促进农业机械销售、生产作业和维修等服务再上新台阶。

2.2加大政府支持和科研资金投入

政府扶持和科研资金投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可以依据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完善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并提供一定科研资金投入及加大补贴力度,以激励科研人员研制出更先进、更适合区域发展的农业机械设备。

2.3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要努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就要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要充分进行调研,了解农户真正所需,平衡农机装备数量及类型,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同时各地要抓好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不能盲目购买。运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购买适合自家的农业机械。同时农机装备也要向着多功能、复合型、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结语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要想有新的突破首先就要努力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就要健全农业机械化发展服务体系,壮大农机发展服务组织。政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要注重优化农机装备的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的努力,农业机械化工作者可以以身作则,兢兢业业,把努力做好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当成自己的光荣使命。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可以再上新台阶,农业发展有新的进展和突破。

参考文献

[1]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04).

[2] 谢韵清.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必要性及现状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

[3] 石永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

[4] 骆健民.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评估与发展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 2006.

[5] 甘怀场.基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04).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机 推广 问题 方法

1.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现状

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现状,总结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的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当前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瓶颈。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1农机推广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推广工作十分被动。

1.2农机推广工作团队综合能力不强,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不高;

1.3个别地区存在对农机推广工作不重视的情况,阻碍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1.4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的完成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往往意味着该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也就是农业机械的推广率较高。反之,则农业机械的推广率较低。目前,这种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明显的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农业机械推广率较低的地区,在推广新的农业机械时会面临更大难题;而原本经济较为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则在进行下一步农业机械推广工作时完成度会更好。

2.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

2.1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农机推广工作的理解程度也有限,如果不能做好宣传工作,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民对于农机推广的意义不理解。农业机械推广,是指通过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从定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并不复杂,但是要让农民领悟其中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从心理上接受农机推广工作并配合农机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农机化部门加大宣传,广造舆论,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

2.2获得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要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树立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典型,并将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实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同时,针对农民收支不平衡、缺少资金的问题,应加大对农机推广的资金扶持,提高农机推广补贴力度,通过加大农机资金投入,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农机化朝着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以及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农机推广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

2.3培养农机推广人才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 发展 问题

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都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持,立足于长远角度,为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必要性。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由于受到农民素质、基础条件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处理好此项问题,必须正确对待农业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处理好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农村基础条件相对薄弱

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农村的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科技含量与经济含量相对较低,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外部基础环境存在限制性,大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科学性发展。若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会对生产效率、技术水平等产生遏制,最终会威胁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农村地区,市场认知不足,无法及时了解市场中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对农业技术把控力度不足,这样会逐渐与市场相脱离,进而竞争力会大大降低。

(二)农民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且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当地的劳动力素质都偏低,村中的优质人才纷纷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妇孺,导致农村生产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会降低生产效率,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农业生产时,由于农村素质偏低,生产加工与管理水平受到制约,缺乏先进的技术要素,进而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成威胁。

(三)缺乏完善的农业经济制度

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而言,若想实现对农业经济的约束,必须建立相配套的农业经济制度,借助经济制度来约束农业管理行为,继而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由于部分政府对在农业技术投资、资金投入等方面不够重视,农业经济投入制度相对缺失,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形成限制。

(四)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重

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资源匮乏等问题变得异常突出,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形成一定的污染。由于农民的思想意识相对缺失,缺乏水资源保护、耕地资源保护思想,进而导致污染面积逐步扩大,最终会减小农业生产面积。此外,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再加之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更为严峻,最终会威胁农业经济。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农业基础建设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准备基本的农业技术需求与基础条件,在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时,必须要投入更为先进的技术要素与资源要素,以此来提高基础设施的应用效果,以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展农业生产c加工,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素,只有具备足够的技术保障与技术要素,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撑。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经济,及时培育新品种,重在发展低碳经济,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予以治理,引进先进的农产品栽培技术,以求更大程度上的提高农产品产量,这样能实现农业生产的创新,利于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为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农民必须具备足够的素质要求,掌握最为专业、精良的栽培技术,掌握更为熟练的栽培流程,是提高农业经济水平的重要前提。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应给予高度关注,在农村成立农技培训中心,针对多种种植技术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利于提高劳动力生产水平,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深入到基层,及时为农村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思想,以乡镇企业为发展的重点,进而接受更多的劳动力人才,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三)科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均衡性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而对农业生产结构予以调整,结合农业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产品,以求实现农产品经济的产业化发展。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充分根据地区与政策来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将农业与其他产业类型相互融合,以实现农业经济相互带动的效果[4]。为达到理想的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应适时适地的改变农业发展形式,提倡集约化发展,将发展的重点集中在技术革新与规模化经营方面,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

(四)重视发展生态化农业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发展生态化农业成为必然要求。若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遵循社会的发展趋势,面对农业经济中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与资源问题等相对严峻,为处理好此项问题,必须重视绿化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既能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还可提高农产品经济水平。在开展农业生产时,必须做到节水、节能,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之中,这样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适度降低资源的损耗率,利于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且提出要建设新农村,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为实现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优化农业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关部门应及时了解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将农业经济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倡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周毅.浅析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13).

[2]罗一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6,(05).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金融抑制;农村地区;金融环境

金融抑制指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各种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在金融市场中严重存在金融管制、金融资产单调、理论性限制等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金融市场虽然比一般的发展中国家较好,但是还是存在金融抑制,尤其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金融抑制的表现就更加的明显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我国要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金融抑制。

一、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

1、农村金融主体的缺失

在以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国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社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商业银行的金融组织形式已经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很多商业银行的仅仅限于粮棉贷款的发放,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一些商业银行逐渐将一些县级以下的金融服务机构兼并和撤销,对农村经济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削减。另外,对于农村经济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由于其产权不明,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不严密,导致不良贷款发生率不断升高。

2、农村资金外流

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来看,农村资金的外流导致了农村信贷业务的萎缩。第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四大银行在基层设立的金融单位将获得的资金上存,上层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商业活动。第二,从邮政储蓄来说,邮政储蓄金融体制中不仅存在资金上存,而且还有部分的只存不贷现象,这样邮政储蓄汇集的资金就大量的流入农村。第三,农村信用社在对存款管理中,因为考虑到贷款的收益,所以往往将吸收到的存款用到其他的行业中,将资金贷款给城市商业活动,导致农业资金减少。

3、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

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缓慢发展的结果,农村金融发育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第一,农村保险落后,由于农业生产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较多,在生产中的风险比较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在农村开展保险业务。第二,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定价中没有可以参考的依据,很多金融机构都是按照自己的经营状况以及贷款单位的还贷能力做出判断。第三,农村金融市场中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农村金融市场中使用的最多的就是贷款的储蓄,很多新的金融工具没有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

二、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解决途径

1、强化农业银行的功能

农业银行是政策性银行,要为农业的发展服务,但是当前农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办行的方向。要实现农业银行开办的初衷就需要强调农业银行的政策性银行功能,农业银行要在考虑当前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金融服务范围进行扩展,新增一些农业项目及内容贷款,例如一些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乱,农村企业贷款等等。另外,在银行网点的设置中,农业银行应该本着方便农民的原则,合理设置营业网点。通过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等措施,让农业银行能真正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2、建立完善的农村资金回流制度

针对农村资金外流的问题,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过程中要建立资金回流制度。第一,要求开展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必须可以办理贷款业务,防止存款的外流。第二,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适当加强,在充分了解贷款对象情况和有保证金的情况下,基层金融机构可以办理一些贷款业务,有效缓解农村资金需求矛盾。第三,对农村存款资金的使用要监督,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中的资金要最大限度的使用到农村经济发展中去,对于各种农村信贷资金非农化现象进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充足。

3、深化农业保险机制

农业保险是对农村经济进行有效补偿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农业保险成本高,效益差,可以组件专门的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为了有效扶持农业保险的开展国家可以利用财政、税收补贴的措施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从而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一些涉农的保险,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

4、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是消除农村金融抑制的有效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围绕农村企业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和间接性的融资市场。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利率存在的问题,国家应该积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让各大商业银行根据农村贷款企业风险程度确定存贷款的利率。另外,对于金融市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诚信体系,为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结论:

因为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金融抑制现象的产生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我国应该对农村地区金融抑制问题有清楚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金融抑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金融改革的重点进行明确,鼓励金融创新,积极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春梅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浅析[J] 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02

[2]李婷婷 基于供求视角的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宋乾坤 对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思考[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9)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问题 措施 资金清算

一、前言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同时也是一条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且是城乡居民支付结算的主要渠道。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在资金结算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资金结算业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改善。本文就针对农村信用社中资金结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资金清算业务的现状。

二、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地改革,在资金清算业务和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农村信用社的员工聘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封闭式用人方式改变为公开招聘,招纳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使得农村信用社的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进而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其次,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理顺清算体系和业务系统,由原来的多级清算转变为一级清算,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清算效率。清算效率的提升也就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业绩的增长,从而推动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然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关系由原来的受调控转变为现在的自主调控。以前农村信用社现金的调配和使用受农行限制,不能够自主地对资金进行调配,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当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处理财务、人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最后,当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的清算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推出了支票、银行卡以及汇票等多种新的支付工具,采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汇票等多种结算方式,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且还降低了融资成本。逐步形成了结算方式和支付工具多样化的新的发展体系。

三、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较快,资金结算业务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四大银行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不能够满足农村快速发展的资金流对资金清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结算速度慢,资金运转周期较长

与我国四大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在资金清算业务方面存在着结算速度慢、资金运转周期长等问题。暂时还无法达到快速结算资金和快速运转资金,因此会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声誉,使顾客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进而会影响到信用社的发展。这个问题是由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缺乏现代化资金清算公共平台,因此出现资金清算无法及时到位。而且,当前农村信用社员工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都比较差,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二)防范机制不健全,存在较大的结算风险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应用于银行的资金清算中,再给银行的资金清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进而来降低计算机网络技术清算资金的风险。现代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清算业务必须要降低风险。否则,其交易量会大大地降低。只有降低资金清算的风险,顺应时代的潮流,信用社才能较好的发展。

(三)系统结构紊乱,清算账目分散

农村信用社的本质就是为广大的农村地区服务,服务对象多为农民和中小型企业。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结构不清晰。因此,只能建立与农村具体相适应的农村信用社组织。因为系统结构较为混乱,在进行资金清算时常常会造成资金支付和账户的数据不集中,进而影响到信用社的工作效率,也就限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四、解决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需要对其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出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清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项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服务

首先,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的功能。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的支付系统问题,使农村信用社全部对接各种金额的支付系统,达到安全高效、低成本、多层次的现代化支付清算服务。其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并对支付方式、服务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提升信用社的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最后,要扩大资金清算对象范围,信用社应不断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竞争,使其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参与资金清算,进而提高信用社的资金清算效率,推动其稳定、快速地发展。

(二)加强安全防范机制,降低风险

针对防范机制不健全,结算风险隐患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首先,信用社要根据合作制原则进行规范,建立制约机制和内部监督机构。从社员代表大会中选出理事会和监事会,实现民主化的管理,建立内部的监管机制,使信用社的发展更为科学化。其次,信用社必须完善内控机制。通过建立贷款风险控制、存款风险控制、保密系统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和健全储蓄、信贷等凭证管理制度,使信用社的各项工作能够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进而降低资金清算的风险。

(三)改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

首先,信用社要完善票据业务。在票据业务的处理中要有所创新,进而提高其在社会中的流通量,充分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其次,扩大银行卡的使用范围。银行卡是非现金结算的主要支付工具,目前在我国使用较为广泛。信用社应为每户农民开设银行卡账户,在深化其使用功能,并进一步地提高其利用率。最后,发展电子支付工具。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农村也需要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等快捷的支付方式,新型的支付方式在农村的应用具有较广阔的前景。所以,信用社应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9篇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起步晚,基础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步伐,但是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影响较大,关系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而农机推广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客观的承认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事业以及农机推广工作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大局。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多年来对农机推广工作的理解,通过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而后总结了新时期该如何做好农机推广工作,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事业,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

1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现状

分析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现状,总结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的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当前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瓶颈。

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机推广工作团队综合能力不强,农机推广工作效率不高;二是个别地区存在对农机推广工作不重视的情况,阻碍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农机推广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机推广工作十分被动。

2新时期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关键

2.1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农机推广人才

现阶段工作在农机推广工作一线的人员呈现出老龄化严重的特征,这批一线工作者在基层从事农机推广多年,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受到年龄的影响,知识结构更新慢,思想老旧,处理问题相对保守,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又不强,很难适应新时期的农机推广步伐,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我国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推进。再者个别单位还是存在一些对待工作不够认真,责任心不强的农机推广人员,这类工作人员不但自身工作不积极,其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整体氛围,应该及时指正批评,以免给农机推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面对着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加大培训力度和思想动员是关键,定期组织培训和思想动员大会,为大家提供沟通和学习交流的机会,不但可以提高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大家的情感交流和对工作的认知度,有利于农机推广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 加大宣传,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农机推广工作的理解程度也有限,如果不能做好宣传工作,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农民对于农机推广的意义不理解。农业机械推广,是指通过试验、鉴定、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机械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从定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并不复杂,但是要让农民领悟其中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从心理上接受农机推广工作并配合农机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农机化部门加大宣传,广造舆论,提高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地位。

2.3 获得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农机部门应尽全力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围绕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当地农民需求信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机技术和农业机械。要充分利用当地生产条件,召开不同作业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请当地政府领导参加,树立农机推广工作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典型,并将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实向当地政府反映,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同时,针对农民收支不平衡、缺少资金的问题,应加大对农机推广的资金扶持,提高农机推广补贴力度,通过加大农机资金投入,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农机化朝着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看好以及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农机推广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道路。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三农问题”;分析框架;统筹城乡发展;

作者简介:傅晨,男,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

解决好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的确切内涵,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性质、根源以及根治途径是什么,“三农问题”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有何内在联系,这些问题在理论上并没有完全清楚说明,在实践中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如果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就会陷于不得要领,迷失了问题的要害和本质,甚至偏离了方向。本文的任务是建立“三农问题”的一个一般分析框架,阐释“三农问题”的内涵和一般特征,解析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性质、根源和根治途径。

一、“三农问题”的内涵和一般特征

(一)“三农问题”用语的缘起和流行

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从来就是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但是,“三农问题”这个用语提出并受到高度关注,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长一个时期,理论和政策研究主要关注农业问题,又归结为粮食问题,这种认识可称为“一农论”[1]。“一农论”有深刻的经济根源,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落后,温饱尚未解决,必须最大限度生产粮食,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但是,粮食问题只是中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的一个部分,理论和政策研究必须走出“一农论”,全面研究农民、农业、农村问题。

虽然对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研究早已有之,但是,一般认为,“三农问题”这个用语最早是温铁军提出。1996年,温铁军在《战略与管理》第4期发表《制约“三农问题”的两个基本矛盾》一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三农问题”用语。温铁军从我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资源秉赋来认识“三农问题”,他说,“中国从来就没有纯粹的农业调控政策;从来宏观决策研究的着眼点在于解决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对农民、农村、农业这‘三农问题’起制约作用的矛盾主要是两个:一是基本国情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体制矛盾——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矛盾。正是受制于这两个愈演愈烈的基本矛盾,我国农业因小农经济严重小规模化,土地随人口增加愈加分割细碎而无法与市场经济基础接轨”[2]。2000年,温铁军在《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试验研究——“三农问题”的世纪反思》一书中,做了更为清晰的表述,“正是因为资源秉赋制约,中国历来并无纯粹的农业经济问题,我们历来面对的其实主要是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和农业问题这‘三农问题’”;“由于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土地仍然首先作为中国农民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并非经济理论所讨论的‘生产资料’),只好按人口平均来分,亦即只能体现与市场经济的第一原则相对立的公平原则。这就是说,农业经济理论立论的前提和农经微观研究追求的目标——‘效率原则’,在中国农村还没有条件作为第一原则来体现”[3]。

虽然“三农问题”这个用语在1996年就提出了,但是并没有马上流传开,“三农问题”这个用语流行是进入21世纪以后。2000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信中称“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后来,李昌平把他的信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写成《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该书2001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被认为是对“三农问题”的描述,对“三农问题”这个用语的流行起到了宣传推动作用。

“三农问题”这个用语真正在全国流行,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正视城乡二元结构折射的城乡发展差距过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解决好农民、农村和农业“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指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重中之重”的表述表达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从此,“三农问题”这个用语在全国空前流行。

(二)“三农问题”的内涵与一般特征

一般而言,“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但是,这个回答并没有清楚解释“三农问题”的具体内涵,没有说明“三农问题”所指的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究竟是什么。如果停留于这种解释,会使人们对“三农问题”的认识陷于不得要领甚至偏离方向。君不见,在“三农问题”用语流传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三农问题”的含义明确界定,很多人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发生了“个性化”,一些人望文生义,在很泛的意义上谈“三农问题”,把凡是与“农”有关的都说成是“三农问题”。一些人认为中国不仅有“老三农问题”,还有“新三农问题”(1)。“三农问题”俨然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可以往里面装。

笔者认为,“三农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组相互联系的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具体表现。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不能孤立地进行研究并试图解决;同时,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而且必须在联系中分别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三农问题”的丰富内涵,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有一种认识,认为“三农问题”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笔者认为,“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一般特征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既然“三农问题”的一般特征是城乡发展差距过大,最本质的“三农问题”是什么?我们认为,“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过大,不是说农民收入没有增长,而是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是城乡产业的发展差距过大,不是说农业没有发展,而是远远落后于工业;“三农问题”中的“农村问题”是城乡公共事业的发展差距过大,不是说农村没有发展,而是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

综上,我们将“三农问题”定义如下,“三农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过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差距过大。

二、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现有文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表述和归纳不完全一致,原因在于对“三农问题”的内涵没有明确定义。运用上述分析框架,笔者认为,我国“三农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民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城乡收入增长速度不同,城乡收入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见图1)。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改革开始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6倍(以农村为1)。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农民收入获得较快增长,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倍。此后,农民收入增长起伏,增长速度落后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又不断扩大。1993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超过了改革初期达到2.8倍,2002年达到3.1倍,2007年达到3.3倍。需要指出,有研究认为,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的城乡收入差距偏小,农村居民收入中大约30%是实物收入,30%用于简单再生产,而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中包含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福利性收入,估计人均每年3000元,城乡居民的真实收入差距在6倍以上[4]。据《世界银行1998年发展报告》,36个国家的数据显示城乡收入差距一般为1.5倍,超过2倍的极为罕见,按照货币收入计算,当今世界城乡收入差距大于中国的只有南非和津巴布韦两个国家,如果考虑城市居民的实际消费,则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

(二)农业问题: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产业都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重工轻农”的经济发展战略,城乡产业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以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生产手段和组织方式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现代化,而农村农业的生产手段和组织方式还相当落后,距离现代化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地方的农业处于弱质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失修,有效灌溉面积减少,旱涝保收面积和机电排灌面积提高缓慢,农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第二,农业生产手段改善缓慢。2000年全国平均每个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03千瓦,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0.003台,拥有小型拖拉机0.039台。2004年,全国平均每个农业从业人员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093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0.0037台,拥有小型拖拉机0.048台。4年之间只有微小的改善(3)。第三,农业经营规模细小分散。据农业部数据,2003年全国2.4亿农户,户均7亩,平均6块(4)。第四,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距悬殊,农村劳动力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这种局面一直没有明显改善。

(三)农村问题: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在“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下,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事业建设由政府出资,日新月异锦上添花,而农村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力量,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事业落后或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差距扩大。2004年全国农村有145个乡、50124个行政村不通公路,不通公路的乡镇88%在西部地区,不通公路的行政村82%在中西部地区(5)。2006年农村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89%的村庄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无人负责垃圾收集与处理。2007年全国仍有3亿多农民饮用不合格的水,农村饮用水符合饮水卫生条件的仅为66%。第二,城乡教育事业发展差距扩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中央政府占2%,省和地区合起来占11%,县占9%,乡镇负担78%,农村教育经费更多依赖预算外资金和农民集资(6)。农民教育负担沉重,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农村教育资源超负荷运行,教育水平不高。第三,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差距扩大。我国卫生投入向城市严重倾斜,80%以上的农民完全自费医疗。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发展报告》对191个成员国卫生筹资和分配的公平性进行排名,中国排第188位,居倒数第四,与巴西、缅甸、塞拉利昂等国一起排在最后(7)。第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差距扩大。我国城市居民享有较多的社会福利以及较高的水平,而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保障水平低,社会保障缺失。

三、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性质

对我国“三农问题”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甚至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问题。一些人认为“三农问题”是经济问题,生产力水平不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一些人认为“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问题。一些人认为“三农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5];一些人认为“三农问题”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消灭小农经济[6]。笔者认为,“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性质,可以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两个角度进行认识。

首先,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一般性。“三农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而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必然存在“三农问题”。旧中国有“三农问题”,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有“三农问题”,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上“三农问题”的遗留和延续,“三农问题”不是新中国甚至改革开放后产生的。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一般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三农问题”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以及改革开放无必然联系,不能用“三农问题”否认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否认改革开放。

其次,我国的“三农问题”具有特殊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条件,然而,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历史上遗留的“三农问题”不仅没有消除,反而累积和叠加,变得更加尖锐和引人注目。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般性城乡发展差距问题,而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特殊性质的意义在于,虽然“三农问题”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无必然联系,但是,能否有效治理“三农问题”,客观上成为检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试金石。如果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不能成功治理“三农问题”,人们就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

四、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源和根治途径

(一)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源

我国当前的“三农问题”是历史上“三农问题”的延续,党和政府不是今天才面临和解决“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屡治无效愈演愈烈,从根本上说是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累积性后果。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和严峻的冷战国际环境,党和政府选择了依靠本国农业剩余优先发展工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了确保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中心是转移农业剩余。由于对“三农”取多予少,农民、农业、农村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扮演“纳贡”的角色,这就必然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而且更加严重。因此,“三农问题”虽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但历史遗留的“三农问题”愈演愈烈,却是长期奉行“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结果。

(二)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根治途径

既然“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三农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增长主要依靠“农内”和“农外”两个渠道,“农内”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农外”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创造就业岗位,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对进城农民的制度歧视,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农外”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质量需求,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农内”收入增长。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缩小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受人多地少、资金不足的制约。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一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减轻农村土地的承载压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公共事业,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城乡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根源在于“重工轻农、城乡分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城市的公共事业由政府建设,而农村主要依靠集体经济力量。缩小城乡社会发展差距,必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五、结论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1篇

总所周知,在21世纪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同样存在,并将在中华名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农业、农村、农村问题的解决与否,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于这个问题,我走访了家乡的一些村落,同一些村民、村干进行了交谈,真真实实的了解到了,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当前的一大核心问题,而且也对我县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每一个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开资均来自农业上的收入,而我们却在农业生产上有着极多的缺陷,从而导致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共存问题。以下,我就我家乡的一些实际问题,来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首先,三农问题是三个共存性的问题,它们互相牵连,互相制约;其次,三农问题会引发其它的问题,这就更加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再者,三农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历史性的问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有着历史的艰巨性。

三农问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它们是并存的。农业得不到发展,就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总是处于低迷状态,那么农村也无法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农村的种植方式,民房,都还处于十分低下的状态,基础设施非常缺乏,受天气的影响极大,尤其是今年,我目睹了家乡水稻无法正常收割的情况,令人堪忧。三农问题,就是一个如同恶性循环一样的并存问题,所以必须要有所改善才能改变农民生活水平低下的状态。家乡的三农问题尤为显着,家乡的生产发展都是靠农业农业,所以有的地方栽种花生,有的种西瓜,有的种柑橘,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性,但是却是采用的小户自家种植,,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首先,小户种植,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科技种植方法,产量就会得不到提升,其次,小户种植太过随意,对于作物的出售渠道就会有所限制。这样,农民的所收获的产物就没有得到很好的收入,农民的经济水平也就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农村的道路就依旧还是不通畅。基础设施差,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的运输,影响了农民的收入,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三农问题就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农问题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存问题。第一,农业一直得不到发展,家乡年轻一代的群众就选择了外出谋生。很多人都觉得在家务农不如出去闯荡,我小时候的朋友,有好几个都是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上就只能靠所谓的老弱残兵了,农业发展的前景就更加堪忧了。并且,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就跟着同时产生了。据调查显示,家乡的留守儿童占了儿童的57%。儿童是国家的希望,但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关心和怀抱,那么就在学校形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最终父母是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在我下乡走访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么这其次就是,房屋荒废,田地荒芜。一个村,就有三四家的房屋无人居住,甚至是杂草重生,这并不是家道中落,而是全部都选择了外出谋生,那么这些田地也无人看管,落得个荒凉。其实,人们选择外出打工并不是一个错误,三农问题严重,人们在家入不敷出,这个选择或许也是出于无奈,这是一个并存性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三农问题。如果农民有了足够的收入,那也就没有人想外出了。

三农问题是一个历史性问题,从古至今,农民都是一个核心问题。长久以来,农民的生产生活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所以要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不能靠一朝一夕来完成,但是要从基础做起,一步一步,扎实稳固,历史性的问题就要通过长期的检验来完成。只有慢慢的让农民富裕起来,才能让整个国家更加强壮起来。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三农”;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占有非常大比重,农业生产中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十分关键。同时利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各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1农业生产形势

当前,我国在三农问题方面有着非常高重视度,各级部门和单位必须要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和安排。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收入的提升,维持三农工作顺利开展。农业生产中还需要注意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等得到保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民收入,更好地满足我国农业发展需要。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有严峻考验,希望能够为农业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撑。

2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低

农业生产中农业气象预报在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农业生产方面,气象灾害的出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顺利生产,如果未能及时提供气象预警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影响农业发展,因此,气象部门必须要注意气象服务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三农服务方面需要。

2.2农业气象服务缺乏针对性

农业生产中,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还存在有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当前气象服务中仅存在有粮食生产方面气象服务,未能重视畜牧业和林业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未能对区域农业有详细了解,最终降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针对性,不利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2.3农情服务信息入户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农情服务信息不容易入户,存在较多影响和干扰因素。当前很多农民主要是利用电视方式获取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因为天气预报节目信息量少,当前很多农户无法对相关气象信息有及时了解和把握,最终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4气象服务工作人员预报能力有待提高

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预报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质量。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缺乏足够预报经验,目前很多乡镇农业气象预报质量低,很难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支撑和参考,最终对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开展准确性造成极大影响。

3加强农业气象为“三农”服务的思考

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有气象信息方面支撑和保障。当前农业气象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气象服务的精度很难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同时在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部分偏远地区受到信息闭塞等影响,气象信息的传递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给予解决和分析。

3.1对信息渠道进行拓展

农业生产中信息渠道的拓展十分关键,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可通过建立自动气象站以及微信、网络等方式展开信息传播,确保偏远地区等能够及时获取气象信息,最大限度减少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增强。

3.2提高气象預报准确率,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农业气象服务有足够重视,促进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提高和增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注意保证预报的准确性,如果气象服务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在有天气灾害出现时,将很难做好各方面准备,增大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和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对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培养,及时、准确获取各类气象信息。

3.3提高气象服务针对性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农机推广;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17

1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机推广工作关系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十分必要。要想进一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首先要积极总结和面对当前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不足,作为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要善于总结和面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正视问题所在,才有利于更好的寻找解决办法。

1.1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存在对于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当地农业机械化部分本身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和当地农户不重视农机推广工作的情况。有的地区农业机械化部门没有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农机推广工作滞后,推广人员工作热情不高等现象。同时也存在当地农户不支持、不配合农机推广工作,究其根本主要是农户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农机推广工作,更没有认识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才表现出不愿意配合的现象。对农机推广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的情况是制约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1.2农机推广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推广工作要想顺利推进并且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必须要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农机推广团队做支撑,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机推广部门的综合实力来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部分地区农机推广一线工作者老龄化严重,新人又少,出现推广模式单一、结构老旧、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带来困难。人员老龄化问题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尽管这些人员工作经验丰富,但同时也存在思想老旧、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以及创新意识差等问题。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团队创新意识也不高,尤其是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这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快速进入信息化办公状态,工作效率不高。部分地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个人工作效率低影响工作发展大局。

1.3推广手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

农机推广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为进一步适应农机推广的新要求,很多村镇设置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农机推广人员数量较少,推广手段落后,推广工作只停留在文件与会议为主要手段,无法有效地开展实地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农机推广效果并不明显。在国家农业各项专业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的比例很少,加上农民收支不平衡,农民缺少资金,购买农机的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是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客观因素。

2解决当前农机推广工作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应发挥舆论作用,提高农机推广工作重要地位

当地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要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化部门关注农机推广,把农机推广工作放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局中去考虑。鼓励农机推广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的作用,提高自身重要地位。要深入到农村地区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农民了解并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来,获得信任和认可,与农户做朋友,让其了解到农机推广工作的真正意义和重要地位,才能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获得农户的配合和认可。

2.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机推广团队综合实力

农业机械化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培训,为农机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对于农机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定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下,农机推广工作者需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实际开展工作中需要对新技术和新机具充分的了解,掌握过硬的本领和技术,这些都需要定期培训和自己平时学习中获取,而培训显得更加系统,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为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3促进推广形式多样化,积极获得政策支持和扶持

将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农机用户、农机推广部门联系起来,通过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大农机推广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如传统的示范基地模式推广,农机大户、科技大户示范带头推广,农村致富能人带头推广,组织农机科技示范带头人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多渠道的推广以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步伐,真正实现农机推动工作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积极获得政府的支持,多于当地政府沟通,经常邀请政府相关负责人参与到农机推广的实际工作当中,了解农机推广现状,争取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向农机推广倾斜,这样更加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农机推广效率[J].吉林农业,2015,(24).

[2] 陈惠.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5).

[3] 米久芳.立足基层农机推广现状 切实做好农机推广工作[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01).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理方式;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 文I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048

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比如天气状况、降水多少、温度湿度等。对于农业经济的发现来说,要保障因素就是农田水利工程,因此管理其灌溉工作,使各项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就新疆地区来看,这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有很多的河流以及湖泊,并且在地区分布上也不够集中,各个地区之间的水量分布严重不均,不仅有干旱问题,还有洪涝灾害,这些都是新疆地区一直以来都有的问题。对于新疆地区来说,地区水量分布差异大,严重影响了新疆的农业生产与发展。好多年前,相关的部门就在不断努力解决,尤其是在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最近几年,改善了很多。

1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资金不足,就水利工程建设来看,最重要的保障前提是资金,但是一直以来,都是由政府部门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引导与管理,只有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他的都要相应的地方政府来解决,这就是资金不足的根本原因。在新疆地区,运用团的形势来进行管理,虽然,就最近这几年来看,经济在进行快速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还处于落后的阶段,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资金,在具体使用时,是由农业的开发部门还有农业计划部门进行总的协商、讨论,在做出决定。对于水利主管部门来说,基本上没有支配资金的决定权,所以也会影响其规划和具体实施。

农田水利的规划和建设没有长远的规划,就整体来看,农田水利的建设以及其发展的水平不能够和农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发展非常落后,严重约束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就新疆地区来看,当前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基本上都没有新的,大都是20世纪的建设,与当前的建设水平相比,这些工程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高的建设标准、技术水平低下、设计思维不先进等等,这些建设已经跟不上当前的发展需要,再加上,很多工程设施没有进行好的维护保养,大都年久失修,实际可以使用的也不多。就算是新建的设施,也存在没有长远规划的问题,也许就目前来看,还可以满足生产,但是很难保证几年或十几年之后,还可以与农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 相应对策分析

从长远出发考虑问题。 农田水利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农业发展意义重大,建设合理可以调整和分配水资源,使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较好的分布,还可以让有限的水源能够更好的利用。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提,水利工程建设能够保证农业产量稳定,使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还可以提高经济水平,因此,在当前的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在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新疆地区的发展情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全方位的进行规划,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还要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达到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水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存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就新疆地区来看,该地区降水量很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因素,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具体的可以采取滴灌、喷灌或者是微灌这些灌溉方式,不能像以前一样大水漫灌。自压式灌溉方式不需要使用能源,对于农业灌溉的成本降低很有利,现代农业发展中,自压灌溉系统成为最好的选择。新疆地区独有的自然条件,很适合发展自压式灌溉。

3 结语

在现代社会,农业要发展,就要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就当前来看,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不断进行完善以及处理,这对于解决水利灌溉部门内部的矛盾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生态。就新疆地区的建设来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保证农业健康发展,所以做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新疆经济繁荣和农业平稳发展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工程需要不断进行改进,结合各种因素来进行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参考文献

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5篇

>>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特征及趋向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替代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及法律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中供给不足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实证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的形成及防范的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7-10.

[2]许经勇.论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2(02):74-79.

[3]孙少岩,石洪双.农信社股份制改革: 商业化经营、公司治理与市场定位[J].学术交流,2013,227(0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