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

金融资产负债率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篇

摘要: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降低资产负债率是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升企业经营管控水平,降低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金融工具角度就如何降低央企资产负债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工具 资产负债率 监管 影响 央企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改革不断深入,国资委在进行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其直属央企的财务监管力度。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中央企业分为主业处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企业和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对不同功能企业,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合理确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实施科学的分类考核,征求意见稿中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仍保持不变。除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指标(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任期经营业绩基本指标(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指标作为国资委对其直属央企财务状况监管的红线,仍然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央企财务部门仍然将资产负债率的控制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

由于目前央企形成了以控制资产负债率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各类银行金融机构在为央企提供金融服务时,其产品设计方面也突出了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一主题,使央企财务报告账面上所体现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下降,但是这些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工具在降低企业时点资产负债率的同时,是否能够真的给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带来良性循环,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简介

在论证央企通过使用金融工具降低资产负债率来满足监管要求的合理性之前,应该对目前银行金融机构为央企提供的降低资产负债率金融工具进行简单的梳理。银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传统业务是不同期限组合的贷款以及增信业务。这些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往往会体现为负债类的科目,从而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不断上升。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银行金融产品不断的国际化接轨,我国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了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构建了能够为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金融工具。该类金融工具的本质特征仍然是债权,但是通过结构化的设计能够暂时计入股权或者通过抵减企业负债来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金融工具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永续债模式

永续债指的是不规定到期期限,除公司破产或有重大财务事件外,债权人一般不能要求清偿,但可按期取得利息的有价证券。在国际上,永续债是国际市场上成熟的融资工具,以金融机构发行为主,占比在90%上下。2013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长期限含权债务融资工具,一次注册,可分期发行,发行规模不超过经审计净资产的40%,且与其他债券品种独立核算。发行方式可选择公开发行或定向发行。永续债属于创新产品,其核心特征如下。

1、兼具股权和债务特性

债券之名,权益之实是永续债产品的特点。发行人可以灵活设置发行条款,选择发行具有权益属性或债务属性的永续债。根据2014年财政部制定的《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发行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选择将发行的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若发行人将永续债记为权益,投资方应与发行方分类一致,但投资方不能参与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因而永续债可在不摊薄股东权益的情况下,提高发行人资本比例,或补充项目资本金,降低负债率。

2、已发行永续债基本没有次级属性

由于永续债具有一定的权益属性,偿债顺序一般在普通股之前,普通债务之后。但从目前发行情况看,大多数发行方案均明确约定永续债券在破产清算时的清偿顺序等同于发行人所有其他待偿还债务。此种安排下,即便永续债记为权益类科目,其法律属性依然为普通债权,不具有在破产清算时的次级属性。

3、周期长,通常附加发行人赎回权及利差调升机制

4、多有利息递延支付安排

发行人可在发行条款中约定递延支付利息的条件、方式和信息披露安排,符合条件的递延支付利息不构成债券违约,发行人未来也不具有强制性支付义务。但一般约定,永续债的发行人如在付息日前1年内向普通股东分红、减少注册资本或向偿付顺序劣后于该永续债券的证券进行任何形式的偿付,则不得递延支付当期利息以及已经递延的所有利息及其孳息。递延支付利息的约束条件越多,发行人选择递延付息的几率越小,其债务性就越强。

5、票面利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由于永续债发行人可以根据自身经营及融资需要,主导确定永续债的存续时间及付息安排,因此发行人愿意支付的票面利率相对同期同类型的普通债券而言较高,与同期限同类型同评级的普通债券相比,发行价格平均高30-120BP。

(2)结构化融资工具

结构化融资工具主要是指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通过自身渠道优势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通过结构化的分层设计为企业提供股权加债权的混合融资产品。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的传统信贷业务受监管规定约束,其创新空间较小,因此通常在结构化融资工具中以理财资金运用的模式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目前比较典型的模式详见图表。

银行选取央企下属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通过募集理财资金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并通过股权加债权的混合投资方式投资于目标子公司。采用组合产品,是因为仅向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分红及股权回购需按年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项目到期日一次性支付,不能满足理财资金按期实现收益入账的业务要求。同时加入债权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股权投资按期向理财投资者支付收益问题。原则上,债权投资是为了弥补整个产品的收益而设定,因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测算主要依据于整个产品在产品存续期间所产生的收益。整个产品额度扣除债权投资部分的额度即为产品的股权投资额度。银行所募集的资金通过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资管计划作为LP与GP共同设立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企业将资金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方式向央企本部或下属公司进行借贷。其中GP为央企下属公司与中介机构合资设立的公司。

由于央企下属子公司通过受托管理中介机构所持GP股权,从而使央企集团取得有限合伙企业实际控制权,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及第八条,央企集团可以将有限合伙企业财务数据合并入集团合并报表。具体会计处理方式是GP以长期股权投资方式投入有限合伙企业的资金在合并报表中与有限合伙企业计入实收资本的资金相抵消,专项资产管理计划(LP)出资计入央企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集团合并报表权益部分余额。此外,央企集团本部或其他子公司向有限合伙企业拆借资金,由于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认定为集团下属公司,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在合并报表时集团与有限合伙企业的债权债务项目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不计入集团合并报表负债科目。央企集团将本笔融资用于归还对外借款可以降低其负债科目部分。综上,通过该类结构化融资工具央企集团既增加权益部分余额又降低负债部分余额,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

(3)保理模式

保理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核心产品,是一项以债权转让为基础,集融资、销售分账户管理、催收、信用控制与坏账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债务来源结构 经营负债率 金融负债率 经营绩效

前,有关企业债务结构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企业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布置结构和优先结构等,包括Barcla和Smith(1995)、Scherr和Hulburt(2001)、Cantillo和Wright(2000)、Denis和Mihov(2003)等,以及杨兴全(2008年)、刘宁(2012年)、袁卫秋(2009年)、段伟宇(2012年)等。而研究企业债务来源结构的文献极其少见。本文按照债务来源不同,把企业负债划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将债务来源结构定义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的比例关系,研究中小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按照债务来源不同,把企业债务划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经营负债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与供应商、客户、员工、政府等交易而产生的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 应交税费等;金融负债是企业为了日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而举借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长期债券、长期借款等。将债务来源结构定义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的比例关系,研究中小机械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集的样本来源于中小板和创业板2010年上市的70家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其数据来源于这些公司IPO时披露的财务报表,一共210个观察值。

(二)变量界定

本报告选择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作为度量企业债务来源结构的指标,选择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作为度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具体见表1。

(三)研究假设

本报告建立三个研究假设。假设1: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总资产收益率越高。假设2: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假设3:企业销售净利率与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越多,企业经营业绩越好,销售净利率越高。

(四)回归模型

本报告分别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作为因变量,将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作为自变量建立三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模型1:总资产收益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1)

模型2:净资产收益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2)

模型3:销售净利率=经营负债率β1+金融负债率β2+α

(3)

二、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见下页表2。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差,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1115,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2563,销售净利率均值0.1409。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均值为0.5942,金融负债率均值为0.3443,经营负债率大大高于金融负债率。

(二)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与债务来源结构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3。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96,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8498为0.1497,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总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总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4。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13,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0393,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金融负债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净资产收益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净资产收益率有正面影响。

采用回归分析法检验经营负债率和金融负债率对销售净利率的影响及其显著性,回归结果见表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显著性统计概率值为0.0310,拟合程度指标值为0.0355,回归模型比较有效。中小机械企业销售净利率与金融负债率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与经营负债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这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的金融负债对销售净利率有负面影响,经营负债对销售净利率有正面影响。

三、横向比较分析

我们收集同期中小板和创业板服务行业70家公司,一共210个观察值。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6。中小服务企业的经营绩效较好,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1789,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3191,销售净利率均值0.1966。中小服务企业的经营负债率均值为0.7733,金融负债率均值为0.1896,经营负债率大大高于金融负债率。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小机械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企业,说明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明显较差。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企业,而金融负债率明显高于中小服务企业。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对70家中小机械企业债务来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我们形成以下结论与启示:第一,中小机械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均与金融负债率负相关,与经营负债率正相关。这表明中小机械企业金融负债对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而经营负债对盈利能力有正面影响。第二,中小机械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都明显低于中小服务业企业,表明中小机械企业经营绩效明显较差。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小机械企业的经营负债率较低,而金融负债率较高。第三,建议中小机械企业在进行债务融资时,应该适当进行金融负债融资,重点加强经营负债融资,这样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Z

参考文献:

1.童盼.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J].经济研究,2005,(5)

2.黄莲琴,屈耀辉.经营负债杠杠与金融负债杠杠效应的差异性检验[J].会计研究,2010,(9).

3.沈坤荣,张成.中国企业的外源融资与企业成长[J].管理世界,2003,(7).

4.段伟宇,师萍,陶建宏.创新型企业债务结构与成长性的关系研究[J].预测,2012,(5).

5.刘宁.债务融资比例、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3篇

负债作为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企业产生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如利息抵税作用、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作用等。但是,以上负债融资的各种优势都是在企业合理负债的基础上实现的。如果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外部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盲目过度的进行负债融资,就会出现负债融资的不合理,一旦经营环境恶化,企业就会陷入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危险处境。因此,本文定义负债融资风险指企业因负债经营而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发生取决于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具体剖析负债融资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方法。

二、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产生原因

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决定了企业将来需要偿还债务本息的数量和时间,外生因素决定了企业将来可以用来偿还债务资金的数量和时间。一旦二者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负债融资风险就会产生。

(一)负债融资内生因素分析

1、负债融资规模过度。负债规模是企业到期所要偿还债务本息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负债利息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规模越大,债务本息越高,从而由于收益变动导致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负债规模还决定了负债比率,负债比重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投资收益率的微小变动就会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负债融资规模过度极易导致负债融资风险的产生。

2、负债利息率过高。负债规模决定了债务利息的宽度,利息率则决定了利息的深度。负债利息率过高直接影响到期利息费用的升高,从而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同时,资本市场是负债融资主要场所,资本市场的变动势必对负债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如负债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融资时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供小于求时,负债利息率就会上升,负债资金成本就会升高,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大。

3、负债融资结构不合理。负债融资结构包括负债来源结构和负债期限结构。负债来源结构决定了负债整体资本成本,因为不同来源的负债具有不同的利息率。如果企业负债来源结构不合理,负债整体资本成本上升,就会加大融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负债的期限结构不仅决定了负债的成本,如长短期债务具有不同的利息率,还决定了负债本息偿还的时间。如果企业没有将负债的期限与企业的经营情况(如资金回收)进行合理搭配的话,即使是在盈利的情况下,企业也会出现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的可能。

(二)负债融资外生因素分析。企业负债融资的内生因素决定了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是负债融资风险产生的前提。但最终导致负债融资风险发生的因素是企业本身的获利能力和资产状况。

1、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企业负债融资的本息偿还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但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企业就可以获得负债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但是,当投资收益率下降或者低于负债利息率时,负债就会侵蚀企业的股权资本,甚至迫使企业面临到期无法偿债的可能。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越大,企业负债融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2、企业偿债能力恶化。在投资收益率固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有可能恶化,进而引起负债融资风险。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现实偿债能力和潜在偿债能力。现实偿债能力指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潜在偿债能力指资产的流动性。当企业的信用政策过宽,不能实现预期现金流量时,企业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就会变现资产进行债务清偿。如果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差,企业到期不能还债的可能加大,融资风险升高。

三、现代企业负债融资风险控制

对负债融资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关键环节对其进行控制,作好负债融资决策和风险防范工作。

(一)负债融资内生因素控制

1、负债融资“度”的把握。负债融资度的把握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收益水平、所处的经济环境确定企业最佳的融资规模,也就是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好的方法是先采用负债临界点法确定负债率的适度区间,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进行适度的调整。负债临界点法的理论依据是,企业负债的最高规模为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大于利息支出情况下的负债规模,即EBIT≥I,由此可推导出:EBIT≥Bi,Bi/A≤EBIT/A,d≤EBIT/Ai,d≤M/i。(其中B为负债,A为资产总额,d为B/A,M为EBIT/A息税前资金收益率,i为负债利息率)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最高负债率为资本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率的比值。企业确定负债率的区间后,再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适当地在区间中选择最佳的资产负债率。比如,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资产负债率就可适当的高些,反之亦然。

2、负债资本成本的把握。负债利息率是决定企业到期利息费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当认真研究资本市场的变动情况,根据利率走势作出合理的融资安排。总的来说,在利率处于相对高水平时,企业应少融资或只融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少融资,或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融资。反之,当利率相对较低时,企业的负债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企业可以适当的扩大融资规模。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进行过渡时期,企业应抓住时机,筹集长期资金,并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3、负债融资结构的合理配置。首先是债源结构的合理配置。不同来源的负债具有不同的融资成本,对企业具有不同的约束程度,从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也是有差别的。企业应当具体分析每种负债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选择最佳的融资组合,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其次是负债的期限结构配置。不同期限的债务对企业负债融资风险具有不同的影响。短期债务资金成本低,但是风险高。长期负债资金成本高,但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企业要进行长短期债务的合理搭配。同时,企业还要将债务期限与投资期限相结合,以便到期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偿还债务。在合理保证预期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处理好成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二)负债融资外生因素控制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4篇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的市场化发展,使其与宏观市场金融环境联系更为紧密,由于宏观金融环境存在不稳定性,导致商业银行利率出现波动,从而导致银行经营风险的提高,此外,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也可能在利率定价的过程中采用风险加成的方式,这便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成倍增长,从而降低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为商业银行的长效稳定经营埋下隐患。

(二)将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压力

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差值的减小,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效益降低,盈利压力不断增大。商业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变革,使得银行无法依靠利率调整实现利润收益的提升,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利率差值的减小,会直接导致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化,从而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盈利压力。

(三)将增加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难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金融环境中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主导,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利率,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与调整,在这一机制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将会逐渐增大,不仅要在经营管理中着重强调风险控制,也要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不断改善经营手段。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还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中更多的经营亏损要独自承担,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自主化的同时,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使内部管理难度加大。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且在规模、期限上都不对称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由于长期以来传统业务运营占主导地位,因此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加之商业银行始终将存款贷款作为主要的经营手段,这也导致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贷款规模与期限无法得到均衡的统一管理。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也使得资产结构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资产负债数额也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增加,单一的负债结构和资产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因此,为了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规模与期限实现协调与统一,就要进一步丰富银行的经营方式,通过降低资产管理中的信贷资金比例,使其与资金业务、非利息业务等延伸业务相协调,提高银行资产结构的稳定性并有效的丰富其内容,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要在强调存款数额增长和负债来源多样化的同时,针对市场宏观环境中的负债数额流动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保证在银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其运营风险得到更为全面有效的控制。

(二)资产负债管理手段落后,资金市场定价不科学

就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进行分析,在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银行的资产总量及其负债总量进行组织与协调,从而实现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衡管理。然而随着利率的市场化发展,通过平衡管理资产总量却表现出了一定的落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的总量管理主要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总和进行计量与平衡,从而更为全面的得知银行的综合运营状况,而随着金融市场中负债结构的逐渐改变,银行中的总量管理方式无法与金融市场的负债结构相匹配,加之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幅度的增加,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的动态化发展,都使得我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量管理手段逐渐落后。在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发展中忽略了对市场资金定价的调研和研究,因此在新形势的金融市场运营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便无法准确的对市场资金进行定价,加之对资金市场定价机制中风险认知的不足,也进一步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定价准确性的缺失。

(三)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缺乏利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过程中,由于利率管理风险多具备政策属性,因此为了实现对利率风险的有效控制,就要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金融市场环境中的利率变化,开展利率风险的有效管理。但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而言,由于金融市场中利率的变化直接牵制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这便使得银行无法主动及时的采取管理手段机对利率进行风险控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从资产比例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资产进行利差管理等保证资产总量的稳定,而这却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纳比例不断减小,从而无法实现对利率风险的主动管理。

三、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进一步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制约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资产负债结构直接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加强,就要首先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为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调整,应首先对金融市场中的融资资源进行开发,并将更多的融资内容导入至银行的总量管理计量中,从而通过市场融资数额的增加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为了促进资产结构内容的丰富,银行还可以深入开发储蓄存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负债活动,从而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为银行资金周转效率的提高提供保障。制约机制的建立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也必不可少,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逐渐丰富,不同资产内容的管理体系也要不断完善,通过制约机制和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作用,切实有效的实现对资产负债的风险控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余额和资产余额的均衡配比,促进银行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大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合理定价机制

为了实现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就要注重银行内部控制与管理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促进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提高。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手段进行分析,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在管理体系构建的同时,在不同的体系内容中设立对应的指标,进而为资产管理手段的开展和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负债结构风险性的降低,从而为定价机制的落实奠定基础。在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开展资产负债管理中能够更多的参与到利率定价中,所以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必须构建完备的利率定价机制。由于利率定价工作的开展同时受到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和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所以在定价过程中,要首先对定价内容进行合理的推算预测,并通过对比不同利率定价下的金融市场运营效益,选定最佳的利率定价,从而切实有效的实现市场化发展背景下的利率定价优化。

(三)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和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商业银行的运营和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银行资产的管理效率,就要对资产负债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并采取对应的组合管理手段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促进银行负债管理机制的完善。在资产负债产品的组合管理中,为了实现资产负债产品的优化组合,必须强调对也金融市场环境的深入剖析,在了解市场金融机制的管理特点后,对商业银行定量的资产进行组合调整,从而使银行资产负债产品能够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实际发展,从而促进银行对自身资产负债产品管理能力的增强。为了在金融市场环境中进一步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商业银行还要结合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背景,对自身的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中,优化效率直接受到负债业务数量和质量的影响,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进一步加大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进行创新管理,通过增加理财产品创新性等创新手段,丰富银行负债来源和渠道,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存款,为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和资金流动提供动力支持。

(四)逐步完善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预警和决策管理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就要在当前总量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并通过对该机制的不断完善,降低资产负债结构管理中的风险。为了实现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要以资产网络信息为基础,针对授信风险进行全面的判断和预测,并通过分析和审批,最终确定授信风险管理手段。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的落实中,为了有力的保障管理效率,还要强调管理手段和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状况的有机结合,并从银行的实际总量管理和金融市场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授信风险管理机制加以完善。在授信风险管理机制中,为了使预警和决策管理手段得到加强,要首先在银行的经营数据基础上创建信息库,并通过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数据进行审批与计量,实现资产负债的量化管理,从而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更为有效的实现风险预警。授信风险管理中的决策系统建设则是指在银行资产负债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信息的反馈处理对负债管理决策进行修正与完善,从而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12-0022-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12.05

各国央行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采用了多种手段扩张资产负债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救助困境中的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各国更加高度重视宏观、微观层面资产负债的健康状况,对银行资产负债状况的分析和判断也成为分析经济金融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之一[1]。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职责,有效发挥这一职能不仅对央行是根本性的,而且对维护我国经济金融稳定、推进其健康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面对目前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不合理的新情况,如何有效调整和管理好央行的资产负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履行好央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分析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主要有储备货币、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及其他负债等,记录着央行的资金来源,而其资产方主要包括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和其他资产等科目,反映着央行通过行使债权的方式来贯彻货币政策意图、调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货币数量。

(一)资产结构特征分析

表1显示了央行2002―2009年8年间资产结构状况,图2显示了央行2002―2009年8年间资产项目占比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第一,资产总额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51107.58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227535.02亿元,增长了345.21%;并且央行资产规模的扩张主要由“国外资产”驱动,在央行资产结构中,“国外资产”的比重不仅稳居榜首,而且有着快速上升的趋势(见图1),这一比率从45.48%直线攀升至81.45%。第二,根据表1可知,由于我国积累了巨额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导致外汇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其从2002年的22107.39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175154.59亿元,增长了692.29%。因此,外汇资产的快速攀升带动了央行国外资产和总资产的增长,构成了人民银行最大的资产科目。第三,“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也是央行资产的两个主要科目,但其演变趋势存在显著性差异。一方面,“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数额和比重均呈下行趋势,由2002年的12287.64亿元和24.04%降至2009年的7161.92亿元和3.15%;另一方面,“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数额虽增加,但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降低。从数额上来说,其从2002年的7240.27亿元增加至2009年的11530.15亿元,但比重却由14.17%降至5.07%,这说明通过再贷款等机制调控商业银行等存贷款金融机构资金余缺的力度在减弱。第四,“对政府债权”占比经历了一个先抑后扬的过程,其从2002年的5.60%一直下降至2006年的2.22%,然后又迅速回升并趋于稳定,至2009年为6.88%。

(二)负债结构特征分析

从表2和图3~4可看出:第一,与总资产一样,总负债规模也保持了同步扩张的态势。在这8年间,央行总负债从51107.58亿元增加至227535.02亿元,增长了345.21%。第二,储备货币是央行总负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的45138.18亿元增加至143985.00亿元,增长了218.99%,但引致“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不是“货币发行”。虽然“货币发行”的绝对数额逐年增加,但其在总负债和储备货币中的比重低,且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而“金融性公司存款”从19138.35亿元增加至102429.20亿元,增长了435.20%,其在“储备货币”中的占比由2002年的42.4%增加至2009年的71.14%,在总负债中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因此,“金融性公司存款”构成了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第三,“发行债券”和“政府存款”日益成为央行总负债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其在总负债中的占比呈逐年增长态势。“发行债券”和“政府存款”合计在总负债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8.95%增长至2009年的27.82%。

二、央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央行资产总额虽然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主要是由“外汇资产”所驱动。“外汇资产”成为央行资产中数额最大、比重最高的部分,且有着继续上行的趋势,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明显降低。由于外汇资产在中国境内不能用于交易支付和结算,各类金融机构持有的外汇在客观上要求央行予以购入,从而形成了央行扩展债务资金的内在需求。央行通过增加“金融性公司存款”和“发行债券”的方式来满足这种需求,容易引起央行资产配置严重外化,而其对内配置的资产数额急剧降低,从而使得央行进行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严重弱化,这对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

其次,与总资产一样,总负债规模也保持了同步扩张的态势。虽然“储备货币”是央行总负债的主要项目,但引致“储备货币”快速增长的主要成因不是“货币发行”,而是“金融性公司存款”。从理论上而言,货币发行是央行的专有权,也是央行资金的最主要来源,央行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的执行最终都会影响货币发行,“货币发行”的占比过低说明央行在落实货币政策过程中可自主选择的余地相当有限。目前央行主要不是通过“货币发行”来调整债务性资金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而是通过“金融性公司存款”从金融运行中获得资金[3]。这不仅影响我国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主动权和自不利于保障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需要承担较高的利息支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不够合理,负债数量的变化不是资产要求的结果,政策工具的灵活性、针对性仍显不足。因此,在后危机时代,加强对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创新政策工具,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主动灵活的专项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对央行的启示与借鉴

美联储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性措施,如改进或创新资产项目、启动紧急贷款计划等,通过扩张和收缩资产负债表调控市场流动性。在后危机时期,针对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美联储以调整资产负债表为主要途径,运用超额准备金利率、与金融市场参与者订立大规模的反向回购协议等政策工具,精心设计了相应的退出策略,使一些政策在成功实现金融市场稳定、恢复市场功能后得以平稳退出,没有对市场造成冲击。

(一)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Markowitz(1952)在其《资产组合选择:投资有效分散》一书中创造性提出的,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系统、科学的经营管理理论。它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一种从银行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基本要求出发,综合运用表内和表外业务工具,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综合平衡管理,动态优化调整资产负债表内及表外各项业务的品种、数量和期限,以实现银行利润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全方位管理方法。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风险定值条件下,为实现特定预期而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遵循总量对称、资产分配、成本收益以及增量存量综合原则等基本原则。目前,国际银行业最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有缺口管理法、久期管理法和情景模拟分析方法等[4]。

1.缺口管理法

缺口管理法又称缺口分析,包括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流动性缺口分析和汇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本文主要介绍利率敏感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应用广泛的利率风险管理方法之一,主要依靠银行管理者实施利率变化预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一般采用两种策略:一是免疫策略,又称消极性策略,是以规避利率风险为首要目标,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二是积极性策略,其基础在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准确预见利率,并可以通过对利率的预测来调整其资产负债组合。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比如当预期利率有上升的趋势,银行可以扩大正缺口,在未来的利率上升过程中受益。

2.久期管理法

久期管理法立足于长期利润管理和市值管理思想,是西方银行界推崇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久期分析考虑了时间价值、市值的影响,能够对利率变动长期影响进行评估,比缺口分析更为准确地估算利率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它能通过与衍生工具、证券的结合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表内外调整。久期概念源于金融市场上的债券投资业务,指一种有价证券的寿命或距到期日的实际时间,它是衡量金融资产现值对利率变化敏感度的指标。久期在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影响程度的同时也包含了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以资产和负债的久期作为标准进行缺口管理,此时久期缺口等于资产组合的久期减去负债组合的久期,即资产加权平均久期减去负债的加权平均久期。根据对利率变化的预期,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不断调整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久期,以求达到理想目标。比如当资产久期比负债久期长时,即存在久期正缺口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净值下降,此时应缩短银行资产的久期,扩大负债的久期,使缺口趋零或者为负。

3.情景模拟分析法

情景模拟分析方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分析方法,它是在银行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将情景模拟、优化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统一反映银行的各种经营目标、内部、外部约束和宏观政策因素,针对不同情景进行优化决策的方法。它能实现银行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性指标的动态平衡,具有强调决策信息来自于表内外信息;决策目标是满足各种主客观约束条件下赢利最大化;资产负债管理具有表内账户调整和表外衍生产品并用的方式、以事前控制为主的前瞻性的优势。

(二)对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启示与借鉴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利率或汇率等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受到约束,我国央行只能经常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央行票据等数量型工具进行资产负债表调控。如何对央行资产负债表进行主动性管理,保障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安全和稳健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而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提供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1.资产负债管理理念的启示

“经济的核心在于金融,金融的核心在于央行”。我国央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具有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能,而这一职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一体化、国际金融危机频发及影响日益显著的新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央行以非赢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和公开性作为经营目标,其与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存在本质的区别,但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综合平衡管理的原则、理念还是值得我国央行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式日趋复杂多变,因此央行也同样面临着许多风险。要实现其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的职能,只有在科学管理风险的基础上,以主动性、流动性作为其具体业务的主要原则,通过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其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的计划、匹配和调控,以保证其职能的实现。其次,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记录着其资金来源,资产方反映了资金的使用去向和配置格局,资金来源与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形式变化的晴雨表。因此,央行在其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也应遵循资产负债规模总量、动态均衡以及资产负债结构合理、对称的原则,并应注重对外汇资产存量的结构调整,提高央行对内配置的资产数额,进一步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央行资产负债表的经济金融风向标作用。

2.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借鉴

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运用缺口管理、久期管理和情景模拟分析等方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可以说缺口分析方法是一个数据易取、简单实用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该模型无须进行多种情景假设,具有其它模型难以比拟的优点,但其往往局限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期限静态匹配,不能作为长时间资产负债管理绩效的考察工具。久期管理法有效弥补了缺口管理的不足,但其应用的基础在于对久期数据的准确预计。情景模拟分析法能对宏观经济的各种情况和银行可能采取的各种战略进行模拟,是配合其余方法的最好分析思路,被国外大的银行广泛接受和使用。我国央行在短期内可以采用缺口管理和久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而从长期来说,情景分析方法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瞬息万变,为了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央行应对其资产负债表进行主动管理,创新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运用情景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的各种因素,针对不同情景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进行优化决策。

参考文献:

[1]万敏.胡晓炼:央行应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J/OL]. ,2010-04-11.

[2]王国刚.央行资产负债掣肘货币调控[N].中国证券报,2010-05-18.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债务融资;风险;财务杠杆;风险规避

1 负债筹资概述

1、1 负债筹资风险的概念

负债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它一般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下降,丧失偿债能力、发生财务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1、2 负债筹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1、2、1 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分析

(1)利息抵税效应。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负债的利息费用计入财务费用,可在企业税前成本中抵扣,从而使企业能少交所得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实际的筹资成本,使企业获得潜在的收益。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率。由此可见,只要有债务资本,便可产生节税效应,且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

(2)财务杠杆效应。

在企业资本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相对固定的债务利息,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那么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导致股权资本的利润则会相应增加,从而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用定量描述为:权益资本净利润=[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一负债利率)×负债资本/权益资本]×(1-所得税率),当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时,适当借入资金。就可以提高权益资本净利率。

(3)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比企业自身积累的资本进行的扩大再生产更有利。在通货膨胀期间,货币不断贬值,到偿还日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在通货膨胀之前要小,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的身上,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4)债务融资可以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需要按期偿还本息。由于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它有冲减税金的作用,能带来税盾收益,而股权融资中,政府要对股东个人的资本利得和股息收入以及企业法人双重征税。因此,一般来说,债务的资本成本要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1、2、2 负债融资的负面效应分析

(1)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的话,必须保证其投资要大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的现象。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的越多,用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就越大。债务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企业就可能出现债务危机,甚至被迫破产倒闭。

(2)过度的负债削弱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其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债务到期时。若不能定期足额地还本付息,将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定需要按期支付利息,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筹集的资金还款较为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行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2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

2、1 负债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2、1、1 负债规模

筹资规模取决于企业未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与企业的财务利益与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越低,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2、1、2 负债利率

从贷款企业的角度看,负债利率是其负债融资所付出的代价。在负债额既定的情况下,负债利息与负债利率成正比,负债的利率越高,企业所要负担的利息费用就越多,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负债利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很大的影响。

2、1、3 债务的期限结构

企业债务融资中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融资成本不同,一般长期债务的利息会高于短期债务的利息。长期债务回收期比短期债务长,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复利计息,则企业必须以较高的利息率,否则资金所有者不会将资金出借给企业。另外,长期负债的收益因使用期限长具有不可预期性和不稳定性,而且企业从长期看也要经历市场风险,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如期还本付息。

2、2 负债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2、2、1 预期现金流入量与资产流动性

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利息,企业就会面临支付性筹资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就能及时支付到期的债务,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企业就可能要面临及时偿还债务的压力,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2、2 金融环境的影响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2、2、3 经营风险

企业供、产、销等各种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都会给企业收益带来影响,因而经营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产生经营风险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如运输方式改变、价格变动等会造成供应方面的风险;产品质量不合格、设备事故会造成生产方面的风险;消费者爱好发生变化、销售决策失误会带来销售方面的风险。所有这些经营方面的不确定性,都会引起企业的利润或利润率的变化,从而导致经营风险。

3 负债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负债;融资;资金;财务风险

高校的资金来源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划分为三类,首先是政府财政性拨款;其次是高校自主多渠道筹资,上述两类是高校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第三类是高校通过负债的方式融措资金,主要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和高校硬件条件改善的基本建设投资。负债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高校履行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以资产或劳务偿还债权人的一项经济义务;是高校一种偿还性资金来源;是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

一、对高校负债融资下财务风险的认识

高校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是高校在资金运作中,因缺乏足够资金,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或无法履行约定的经济义务,而使高校陷入财务危机的不确定性。高校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一般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产生。外部因素包括:政府对教育事业投资力度是否持续稳定且不断扩大;社会对教育资源的认识和需求状况的改变;新的法律、行政法规、经济政策对学校资金运作的约束;高校在相关的教育领域中所处的位置;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改变,例如波及面广泛的金融危机或恶性通货膨胀,等等。内部因素包括:高校管理层对财务风险的认识欠缺,是高校资金运作的最大威胁;高校自主筹集资金的能力不足,使高校资金来源匮乏;财务管理制度的漏洞使资金流向缺乏有效监控,导致资金需求缺口加大,融资压力剧增;高校财务风险监控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断,无法及时提示风险;高校与债权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发生重大变故;资金运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下降等。

二、高校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高校对负债融资管理和偿还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高校的负债融资分为三类。首先是一般性负债融资,主要包括高校的各种应付款项、暂存和代管款项、各种应缴款项等。这种方式集中的资金,没有资金使用成本,没有因一次性偿还而产生的资金支付压力,有些款项甚至因没有固定的偿还日,高校可长期使用,财务风险很小。但是此方式融措的资金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大量的资金需求。其次为周转金借款。表现为高校借入款中的短期类借款。此类借款筹集的资金使用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年,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资金在使用上比较灵活,可以弥补高校日常经费的缺口。此类资金如果是通过金融机构借入,高校需每年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费。同时高校必须在短时间内拿出足够多资金以应对债务偿还,在借款可以被延期的情况下,如果遭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会增加资金使用费。第三类是高校基本建设所需资金借款,表现为高校借入款中的长期借款,取得方式通常为金融机构贷款,该类贷款主要针对高校硬件条件的改扩重建所需。此类融资的使用期限通常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筹资速度快,可有效增加高校资金使用规模,但贷款利息与周转金借款相比较高,同时银行为了保证贷出的款项能够按时足额收回,对高校在贷款的使用上会有诸多限制。贷款到期时,高校一次性须支付大笔货币资金,产生的货币支付压力风险直接影响高校整体的资金运作。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类融资的财务风险是最大的。由于目前政府对制约、规范和引导高校贷款规模、高校资金引进途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新形势下大学财务制度改进、资金使用效率评估等方面都还没有详细规定,甚至没有规定,使得高校在缺乏外部监管,且自身负债融资运作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面临财务危机的尴尬境地。

(二)高校负债融资规模合理性分析

高校的资本结构在资产负债表中划分为债务资金(负债)和权益资金(净资产)。而高校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和自身筹集的部分属于非偿还性资金,运作的最终结果表现为高校的净资产,即权益资金;而负债融资是高校利用债权人的资金,不仅要在未来一定时间偿还,而且要支付资金使用费,表现为高校的债务资金。高校通过运用债务资金减少了资金不足的发展瓶颈制约,但债务资金带来较大的资金成本和偿还风险,要求高校必须在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之间权衡利弊,确定一个合理的,既满足资金需求又能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的资本结构和规模。

高校负债融资取得的是货币资金,正常情况下需要以货币资金的形式予以偿还,而这部分货币资金运作是不列入高校收支预算的。因此在分析高校负债融资规模时,应当从货币资金入手,结合学校基本收支预算,来测算学校年度货币资金需求量,即年度货币资金需求量=年度预计各种收入性货币流入(包含职工住宅集资收入)-年度预计各类支出性货币流出量(包含年度预计还贷货币流出、支付贷款利息的货币流出、基本建设类货币支出)。当年度货币资金需求量出现一定赤字时,说明高校需要运用负债方式筹措资金。依据资产负债表日高校合理的资本结构,分别确定使用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弥补收支缺口的数额;再根据日常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开支安排,确定周转金借款和长期借款的规模。当资产负债率高于警戒线时,说明高校在融资方面过于激进,而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三、高校负债融资的财务风险表现与对预警指标系统的分析

高校负债融资下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融资规模与高校资产比例失衡,导致资不抵债,各项经济活动因资金缺乏而受阻,陷入长期拖欠贷款却又无法破产的两难处境;高校自身筹集资金能力降低,资金流入减少,影响了归还到期债务对资金的需求;融措的资金投向不符合国家政策或严重偏离学校发展计划和融资要求,甚至违规使用贷款,不仅银行要提前追回贷款,高校还要承担违约责任;资金运作效率下降,资产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缓慢,回笼能力过低;片面强调发展,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一些贷款项目效益无法及时显现,加重了高校经济负担。

建立高校负债融资风险反映和预警指标系统,是从正、负效益的角度,通过对一系列绝对数和相对数分析,反映学校负债融资现状、未来融资能力、资本结构、资金周转状态、资金使用效益、偿还债务和抵御风险能力等资金运作的整体状况,为管理层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资料,适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实施有效风险控制。

(一)年末负债融资总额

该指标是高校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账户的余额。年末高校的各种应缴款项已完成解缴工作,各种应付及暂存款也按照会计制度要求进行了清理,负债类账户余额客观地反映了高校年末负债融资的规模。通过对该指标历年的动态对比分析,可以客观地揭示高校负债融资规模的变化趋势,当这一趋势的变化破坏了高校合理的资本结构时,说明高校面临着偿债风险。

(二)年末负债融资总额占学校总收入的比重

高校总收入的稳定是偿债所需资金的物质保证,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当高校年末负债融资总额占学校总收入比例过高时,会导致高校资金筹集和融资的不均衡,进而影响高校未来资金偿债能力和正常资金使用。

(三)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高校年末资产负债表中负债类账户余额与资产类账户余额的比率,反映总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渠道,即高校有多少资产是利用债务资金形成的;有多少资产是利用权益资金形成的,是衡量高校经济实力对债权人权益的保证程度。该指标过低会影响高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过高则增加高校债务风险。

(四)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高校年末速动资产类账户余额与负债类账户余额的比率。速动资产是高校资产组成中极易变现的部分。包括现金、各类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款、短期内可变现的对外投资。这一指标直接反映了高校现实的偿债能力。当其他指标处于正常,而该指标出现异常时,即速动资产余额小于负债余额时,说明短期内偿债能力受到考验,高校应强化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速动资产比例,应对资金需求不足。

(五)高校年末垫付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重

高校年末垫付资金是年末暂付款余额与借出款余额总和。暂付款是高校垫付或预付的不具备报销和列支条件的款项,由于大多数的暂付款最终会转化为支出,所以这部分虚拟资产规模过大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破坏高校合理的资产结构、降低会计年度资产与收支的准确性。借出款是高校将闲置资金借给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帮助其暂时周转的款项。适当的借出款可以降低高校闲置资金的机会成本,但是如果无法及时收回会影响高校资产的完整和资金周转效率。当垫付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过大时,说明高校资产整体质量欠佳,大量不良资产较差的变现能力影响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大了资金的支付压力。

(六)自有资金动用程度

高校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是学校运用可自行支配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进行对外投资和向外借款的比例。即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其他投资+年末借出款+暂付款中非正常的周转垫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年末留本基金)。该指标越小,说明自有资金动用越少,可供学校发展的资金越多;该指标越大,高校的资金使用受约束的程度就越大。

(七)年末货币资金构成指标

高校年末货币资金构成是指自有资金年末余额和非自有资金年末余额分别占货币资金年末余额的比重。自有资金是高校可以支配的自由财力,表现为年末事业基金加年末专用基金之和分别减去投资基金、留本基金;非自由资金是所有权不属于学校的经费,即年末各类负债余额和未完项目收支差额总和。货币资金是现金和各类银行存款年末余额之和。自有资金余额所占比重越大,高校可支配的自有资金越多,负债融资的压力就越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相反当非自有资金所占比重过大时,高校因为可支配的资金过少,偿债风险将随之而来。

(八)高校年末基建投资财务风险率

高校基建投资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基建负债与学校自有资金年末净余额相比,可以计算基本建设借款给学校带来的连带财务风险。即(年末基建借款+年末基建应付款-年末基建货币资金)÷(年末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应收及暂付款中非正常的周转垫款)。该指标越小越好,如果为负数,意味着基建投资本身有足够的货币支付能力,不会给学校主体业务带来风险。

(九)校办产业财务风险率

根据规定,高校对全资校办产业负担无限责任,一旦校办产业破产,会对学校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应按投资份额计算应承担的风险。即校办产业财务风险率=(对校办产业投资÷校办产业实收资)×(年末校办产业负债总额÷年末校办产业资产总额)。对校办产业投资份额越大,校办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高校所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知道财务风险从哪里来,如何产生,科学预测财务风险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地控制、化解风险,使负债融资这把“双刃剑”更好地发挥它的资源能量,为高校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即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1.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

2012年6月,我国央行首次宣布存款利率可以上浮,因此贷款利率下浮区间进一步扩大,使得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18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上升0.42%,“不良”双升态势明显,风险管控压力加大。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使得资产结构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丰富,资产负债数额也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增加,单一的负债结构和资产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

2.资产负债管理手段传统且落后

随着金融市场中负债结构的改变,银行中总量的管理方式没有办法与金融市场的负债结构相一致,加上当前金融市场利率波动的幅度的逐渐变大,资产负债结构管理动态化的发展,使我国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总量管理逐渐落后。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发展中忽略了对市场资金定价的调研和研究,因此在金融市场运营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能有效准确的对市场资金进行评估,加上商业银行对资金市场定价机制中的风险认知不足,从而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市场定价准确性不高。

3.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而言,由于货币市场中利率的变化直接关系着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的情况,使得银行没有办法及时的采取手段对利率进行风险的控制。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的手段,主要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方面考虑,通过对资产进行利差管理来保证总量的稳定,然而这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出纳的比例在不断缩减,导致无法主动管理利率风险。

4.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难度大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中更多的经营亏损要独自承担,所以商业银行在利率自主化的同时,要承担更多风险,从而使内部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金融环境中的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主导,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下的利率,商业银行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

三、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分析

1.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制约机制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资产负债结构影响了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为了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做的是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制约机制的建立在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也必不可少,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多样化,不同管理体系也要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制约有效机制和资产负债结构相协调发展,切实有效的落实对资产负债的风险控制是很有必要的。从而提高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比例,促进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2.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对其资产负债管理的时候,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出符合当前实际的高效的资产负债集中管理软件。通过系统自动化运行,来进行资产负债的预测和分析,使资产负债管理与科学技术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在资产负债管理上的水平。

3.加强资产负债产品组合管理

随着经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逐渐推进,各大商业银行在不断的丰富自己资产负债管理的方式,因此为了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就要对资产负债的产品进行高效合理的组合,并采取相应的组合管理方式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促进一步完善银行负债管理机制。

4.加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产品业务创新

在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调整中,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优化效率直接受到负债业务的数量以及质量的影响,要想在金融市场中加大市场占有率,就要针对商业银行的各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系统合理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产品,例如增加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创新性等手段,多方面的拓宽银行负债来源和渠道,吸收更多方面的存款,才能为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提供有效动力的支持。

四、结论

资产负债管理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其意义和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央行对金融市场间接调控机制的形成,对完善金融体制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资金负债管理工作,能够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产生很多积极影响,保障其在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壮大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充分重视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其进行优化完善,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转型,从而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Z]. 中国人民银行网,2012-01-12.

[2]闫海燕.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市场,2011.11.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资产负债率;债权融资;风险偏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企业规模也逐步扩大,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如何筹资是广大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问题,仅依靠内部经营结余的筹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大量资金的发展需要,而过分依赖借债筹资来推动企业发展也将企业推到了财务风险的风口浪尖。所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政策除了反映企业负责情况,也反映了企业的整体风险价值取向。

1.研究意义

资产负债率反映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据此可以评估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的公式属于母子率类,它的分母是资产,分子是负债,即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市场各参与主体都普遍关注资产负债率。对于债权人来说,关注的是债权人的回款风险,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对于经营者来说,资产负债率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再举债就面临更大的难度和风险,影响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如果资产负债率过低,企业无法得到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股东来说,当总资产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股东所得的利润会增大,净资产利润率就会上升,他们希望资产负债率越高越好,对于政府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可以表现出国民经济的资本结构状况,如果长期持续较高,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和政局动荡;对于财务管理者来说,他们从资产负债率指标可看出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通过分析权衡后才能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2.资产负债率的理论分析

2.1融资途径的利弊

企业的融资途径主要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内部融资是通过企业经营的剩余价值的积累而获得,具有融资规模有小、风险低等特点。采用内部融资方式发展的企业多半是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刚起步的企业,这类企业业务量不大,对资金的渴求不强烈,业务增长不快,比较适合采用内部融资方式发展。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方式主要是通过外部资金的引入来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这两个方式有资金量大、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的特点。与内部融资相比,外部融资方式更适合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如何选择融资途径方式上,考量各途径的成本、风险与企业当前的成本效益水平是制定企业融资政策的关键。

2.2债权融资的优势

债权融资的优势有两方面,一方面债权融资的成本相对较低,一般低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借贷资金的规模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另一方面债权融资的成本具有节税功能。根据税法,合理的借贷款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相应地减少了企业所得税的支出,增加了股东权益。因此,增加债权融资规模在降低资金成本、减少所得税支出、提高收益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也和实现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扩大借贷筹资,最大限度地利用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提高企业财务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3资产负债率高低的推动因素

在借贷筹资的水平上体现的是成本与监督成本、债权人与股权人之间的博弈,也体现了企业经营者对于财务风险的偏好。首先,债权人有更多的法律保护。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企业破产时债权人有优先受偿权,所以股东会合理的降低企业的借贷筹资比例来保持在投资企业中的剩余利益。其次,成本与监督成本是债权与股权筹资的相关成本,成本水平会随着各种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所以,不同筹资方式的比例是通过比较成本差异找到一个最低的成本筹资组合,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极端现象。最后,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在筹资决策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激进型的管理者更喜欢高负债率的财务融资模式,而保守型的经营者更喜欢低资产负债率来保证企业的财务资金安全。所以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是筹资成本的综合反映,也是经营者的风险偏好的集中表现。

3.资产负债率的应用

在我国,根据2002年财政部的有关规定,50%是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参考指标,但是,在研究具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否合理时,不仅要结合上文所述研究每一个影响因素,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其他的必要因素。

3.1企业属性

在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时,报表使用者一定要考虑企业的属性、规模,是否已上市等方面。例如,通过对比全国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全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难发现,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数值远小于非上市企业,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源是上市公司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从2015年不同行业资产负债率表中罗列的数据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率处于最高水平,但纵观所有行业,虽然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位,却没有招致大范围萧条,主要因素就是卖方的预售制度保证了资产良好的流动性。

3.2成长阶段

通常,成立起始,企业投资力度较小、融资方法较少、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差,导致资产负债率数值较小,虽然处在合理资产负债率的安全范围内,但此时并非高质量的资产负债率。在快速成长期,企业投资力度加大、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弱、债务融资不断加大,引致资产负债率数值增大。在成熟期,企业的投资状况趋于稳定、赢利水平提升,融资方式增多,企业不断扩大权益融资,资产负债率数值保持稳中有降。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关投资力度、获利水平和融资方式等方面的战略都在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变化,无形中也影响着资产负债率数值,因此企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也就处于波动之中。

3.3国家政策

在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时,应注意的一点是: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应视具体情况而相应调整,资产负债率数值大并非暗含企业经营的高风险。假如企业主打的产品享受行业优惠政策,那么即使此时的资产负债率数值较大,但只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配比恰当,企业拥有较平稳的现金流,则该企业就不存在较高的风险。相反,如果流动资产远低于流动负债,企业又缺乏相对平稳的现金流,此时的资产负债率数值可能偏低,但管理者仍要高度防范企业的财务隐患。

4.合理制定资产负债率政策的对策

4.1拓宽融资渠道,合理规划借贷融资规模

企业应该扩大融资的途径,综合内部与外部资金的优势,充分发挥债权融资的低成本和抵税特点,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比率。企业要防止过分依赖借贷融资带来的资金风险而引发财务危机,也不能过分保守地仅仅依靠内部融资而忽视了债权融资带来的财务杠杆作用,降低企业的权益效率。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合理制订融资计划和资本结构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4.2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约束企业经营者的风险偏好

企业应当努力完善本单位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牵制企业管理当局的风险偏好,合理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减少由于激进型借贷政策引发企业的破产危机,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4.3努力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信用度,提高企业的信贷谈判能力

通过企业公众和信用形象的塑造,加强在信用谈判方面的影响力,企业可以获得成本更低、期限更长的借贷资金,降低企业的综合资产使用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在借贷水平的控制上也有利于信贷形象的树立,使债权人更加信任企业,提供优良的信贷资金。这样一种良性循环的经营方式可以推动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0篇

所谓利率互换是指双方签订一个合约,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双方定期交换以一个名义本金作基础,用不同利率计算出的现金流。这里交换的本金之所以是名义上的,是因为双方并不交换本金,只是用它来计算互换的利息额。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参与者能够把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或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使它们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更加紧密及匹配,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利率互换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但它一经出现,就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截至2006年3月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就已经达到145.1亿元,其中1年和3年期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量为10.1亿元,而5年和10年期互换的名义本金则高135亿元。具体而言,利率互换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的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利率互换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互换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的走势的准确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互换,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下表1所示:

A公司和B公司融资利率比较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A公司6%LIBOR+40bps

B公司8%LIBOR+80bps

绝对成本优势2%0.4%

相对成本优势A公司B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具有绝对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就存在了互换的基础。

如果不作利率互换安排,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互换,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比不进行利率互换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以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互换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从而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互换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通过利率互换,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LIBOR+1%6%

LIBOR

利率看涨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6%6%

LIBOR+1%

利率看跌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三、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互换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定期交换两种名义货币相同、本金相等但利率不同的债权或债务的利息支付。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销,现金流只是利息差额的交换,因此利率互换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结合使用可以改变相关工具的现金流,由此合成所需的资产或负债。通过利率互换公司可以锁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币种及其利率,使它与该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相匹配。因此可以在不依赖或不改变存量债务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利率互换大幅度地降低利息费用,使公司在浮动利息、固定利息负债以及资产中实现特定的结构,从而调整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1篇

所谓利率互换是指双方签订一个合约,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双方定期交换以一个名义本金作基础,用不同利率计算出的现金流。这里交换的本金之所以是名义上的,是因为双方并不交换本金,只是用它来计算互换的利息额。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参与者能够把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或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使它们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更加紧密及匹配,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利率互换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但它一经出现,就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截至2006年3月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就已经达到145.1亿元,其中1年和3年期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量为10.1亿元,而5年和10年期互换的名义本金则高135亿元。具体而言,利率互换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的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利率互换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互换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的走势的准确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互换,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下表1所示:

A公司和B公司融资利率比较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A公司6%LIBOR+40bps

B公司8%LIBOR+80bps

绝对成本优势2%0.4%

相对成本优势A公司B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具有绝对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就存在了互换的基础。

如果不作利率互换安排,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互换,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比不进行利率互换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以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互换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从而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互换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通过利率互换,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LIBOR+1%6%

LIBOR

利率看涨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6%6%

LIBOR+1%

利率看跌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三、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寻求最佳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互换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定期交换两种名义货币相同、本金相等但利率不同的债权或债务的利息支付。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销,现金流只是利息差额的交换,因此利率互换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结合使用可以改变相关工具的现金流,由此合成所需的资产或负债。通过利率互换公司可以锁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币种及其利率,使它与该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相匹配。因此可以在不依赖或不改变存量债务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利率互换大幅度地降低利息费用,使公司在浮动利息、固定利息负债以及资产中实现特定的结构,从而调整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负债;流动性;相关性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013)。

作者简介:陈霞(1973-),女,河南郑州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投资与财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1-0086-04 收稿日期:2007-12-08

一、文献综述

负债的治理作用是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微观金融理论和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流动性因素在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中并不多见,不过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性对资本结构选择是有很大影响的。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由于出发点不同,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从研究结果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观点认为负债和流动性负相关。根据优序融资理论,拥有较多流动性的公司会优先考虑用内部的流动性储藏为其短期项目融资,其次才会考虑对外负债。成本理论也指出,由于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当流动性较多时,股东以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操纵内部流动性的可能性便增大,企业负债成本随之增大,对企业的负债产生负面影响。Jensen(1986)认为,现金富裕型公司(cash-rich firms)的融资决策应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经理人拿出现金,而不是进行收益低于成本的投资或浪费在组织上的无效率”。Jensen给出的答案是:使用债务!较高的债务率能够使公司定期以利息的形式付出现金,从而避免由于自由现金流量过多带来的浪费,达到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Marsh(1982)、Harris和Raviv(1991)经过实证研究后都指出,杠杆随着固定资产增加而增加。Jensen和Meckling(1976)、Smith和Warner(1979)、Jackson和Kronman(1979)、Myers和M ajluf(1984)、Stulz和Johnson(1985)、蒋殿春(2003)都认为,通过提供资产担保能阻止资产替代问题,具有较高可抵押资产的企业可能有较高的负债水平。Williamson(1988)、Harris和Raviv(1990)也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了以上结论。一般而言,固定资产比率越高,可抵押资产就越多,同时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弱,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负债与资产的流动性负相关。

另一种观点认为负债和流动性正相关。流动性高并不一定能满足企业长期项目的融资需求,但高流动性显示其支付短期到期债务能力较强。所以,资产流动性与负债水平正相关。Holmstrom-Tirole(1998)研究认为,现金缺乏型公司(cash-poorfirms)为了在缺乏流动性时能及时取得债务融资,最好保有流动性储藏(liquid hoarding)。这是由于此类公司倾向于将应保有的流动性储藏用于额外的非流动性投资,当公司遇到流动性冲击时,往往向贷款人寻求融得更多的资金,这种“等待办法”(wait-and-see policy)是一种次优选择。因为贷款人面对借款人没有保持应有的流动性的情形下,需要在继续投资于该借款人所支付的挽救成本和损失已投资金之间进行权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贷款融资会受到限制。借贷之间达到最优均衡的选择是使公司保持一个最低的流动比率。由此看来,现金缺乏型公司的流动性与负债之间是正相关的。王娟、杨凤林(2002)也认为流动性与负债之间是正相关的。另外,从资产的专用性角度将资产特征和资本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有Myers(1977)、Williamson(1988)、Harris和Raviv(1990)、Shleifer和Vishnv(1992),他们通过对财务杠杆利益和清算成本进行比较,认为如果资产专用性越强时,越不易清算或在非流动二手市场上交易,交易成本也就越高,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弱,债权人也就不愿意将债权资本投向于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的项目中去。言外之意,也就是资产专用性越高,流动性弱时,负债融资就比较困难;资产专用程度低,流动性强时,负债融资比较容易。资产的专用性与负债负相关,资产的流动性与负债正相关。

二、流动性与负债的认定

综合以上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无论是认为负债和流动性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都有两个出发点,其一是从资产负债表的左边,也就是资产方出发,研究以资产的变现性为核心的流动性和负债的关系,得出了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其二是从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出发,讨论以清偿性为核心的流动性和负债的关系,同样得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另外,由于同一行业的企业面临着相似的环境和经济条件,所以同行业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资产担保的类型以及负债率有可能比较接近。同样,由于这些因素在行业层面上的系统差异,行业间企业的负债率会有明显的差异。但是,纵观国内外为数不多的有关企业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关系的研究,分行业研究的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流动性的内容是以变现性还是清偿性为主?负债和流动性的关系究竟如何?我国上市公司负债与流动性的实际情况究竟怎样?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

笔者认为,在研究流动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时,首先应对流动性和负债进行认定,究竟企业的流动性是什么?在以往的研究中无论是以资产的变现性为主考虑的流动性,还是以清偿性为主考虑的流动性,都忽略了企业的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现金的获取能力,而且企业资产最主要的变现能力来源于内部营业现金流量,所以现金流量表结合资产负债表可以很好的阐释企业的流动性。负债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渠道,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既包括为长期项目融资的长期债务融资能力,又包括为日常经营活动融资的短期债务融资能力,所以在考虑企业负债和流动性关系时,应包括企业的整体负债状况。其次,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其流动性特征和负债特征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企业负债和流动性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应该按行业进行研究。另外,研究负债和流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的目标应该是服务于企业管理,即为提升企业价值服务。

根据以上阐述,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即不同行业上市公司负债与流动性的关系是否一致?如果

两者的关系在行业间有差别,如何因地制宜,更好的利用负债和流动性的关系,提升企业价值?

三、样本选择、数据来源与实证方法说明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行业研究,行业分类采用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在样本的选取和整理中,遵循以下原则:选取在2005年至2006年连续两年上市的正常经营的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所以,剔除金融业上市公司,剔除非金融业2006年新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公司和终止上市的公司,剔除两年中任何一年资不抵债(即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公司。基于上述原则,本文共选取了沪市和深市1264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为12个行业进行研究,具体行业分类和各行业样本数如表1所示。

(二)选取指标

由于公司规模差异很大,绝对值指标不具有可比性,所以考虑只能选择相对值指标,以增加可比性。

(1)负债指标的选择。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负债对企业流动性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在于企业负债总额对流动性的影响及治理作用,所以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企业的总负债度。

(2)流动性指标的选择。从企业资产构成上看,微观企业的流动性,重点应在资产变现所需的时间和变现比率的稳定性上;从清偿性角度考虑,流动性应考虑偿还到期债务的现金流是否顺畅及时。综合以上因素,结合现金流量表的数据,本文选取“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代表上市公司的流动性,当“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高时,相对于到期债务而言,现金流量多,流动性就高;反之,当“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低时,相对于到期债务而言,现金流量少,流动性就低。

(三)我国上市公司分行业负债比率与流动性特征

“资产负债率”描述的是企业的负债度,也可以说是资本的组成结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描述的是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流动负债的比率,也可以说是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根据所选取的样本,对12个行业1264家上市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上市公司各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最低为交通运输、仓储业的39.51%,最高为建筑业的65.11%,在12个行业中只有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和综合类5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50%,而到了2006年,各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提高,超过50%的行业增加到8个,制造业、综合类和采掘业的资产负债率虽然有所降低,但降幅很小,制造业和综合类仍然保持在50%以上,这说明企业在融资时,对财务杠杆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股权融资偏好程度降低。

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在两年间提高的有八个行业,降低的有四个行业。两年间,资产负债率增长最快的交通运输、仓储业(10.58%)和信息技术业(8.49%)的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26%和-40.15%,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负债的大幅提高在短期内对流动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四)“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2005年和2006年各行业“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05年有一个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06年有三个行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的两个指标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小于0.1,即认为没有相关关系。除此之外,其他行业各年度都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两个指标负相关程度较高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社会服务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分别达到了-0.5706、-0.5752、-0.6450、-0.6037、-0.5573。因此,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间,“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整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根据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本文所做的统计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各行业的负债和流动性之间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关于负债和流动性的关系,为数不多的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一般都是从资产的变现性出发或从负债的清偿性出发,没有按行业研究流动性与负债的关系,所以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但从本文的实证结果看,如果企业的流动性结合现金流量表数据,对上市公司按行业分析,总体上讲,我国非金融业上市公司流动性与负债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资本结构是影响流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资本结构的适当调整来治理流动性过高、自由现金流量增加、投资过度等危害企业价值的行为,特别是负债的大幅提高在短期内对流动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2 虽然各行业流动性与负债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但行业间差距明显,从社会服务业、采掘业等行业的高度负相关到综合类和制造业的低度负相关,不能一概而论。综合类上市公司呈现的负债和流动性的低度负相关,原因可能源于此行业的多种经营所产生的均衡作用抵消了流动性和负债的负相关作用。而制造业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负债和流动性的低度负相关,主要是因为此行业的固定资产比率较高,固定资产的可抵押性冲淡了以“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表示的流动性与负债的相关性,不过这正好印证了有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即资产的可抵押性与负债融资能力正相关。

3 由于流动性与负债的负相关在行业间有明显差距,所以负债的治理效果也会有很大悬殊。上市公司应因地制宜,利用不同的相关度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价值。首先,在高度负相关的行业,负债的治理作用会比较显著,所以股东和管理当局可以充分利用负债的治理作用来调节流动性使公司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当流动性过高时,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比率,利用负债的强制性支出来适度降低流动性;反之,当流动性过低时,应考虑减少负债或增加权益融资来降低负债比率,以达到适当提高流动性的目的。其次,在低度负相关的行业,比如综合类和制造业,负债的治理作用不会很明显,但同时也说明流动性的降低不会对负债融资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点,应是在保有最低流动性的基础上,尽量的降低流动性,把有限的资金投在回报率较高的其他项目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铁路;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为应对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挑战,我国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按照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大规模铁路建设全面展开,以高速铁路为重点的客运专线网正在加快推进,铁路迎来建设的新高潮。铁路发展的历史也是探索高速铁路建设融资之路的历史。在目前铁路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铁路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一、债务融资的正负效应

债务融资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得以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手段。负债融资作为投资体制改革以后的客观存在,是企业融资诸多形式中一种可行性选择,运用得当,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但如掌握不好负债经营的临界点,企业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债务融资具有正负双重效应,其正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企业利用负债资金只需还本付息,不像股票筹资,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而且企业支付的利息在成本中列支,不需要负担所得税。因此,负债资金成本明显低于权益资金成本,在一定限度内增加负债,可以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由于企业支付的负债利息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权益资金利润率就会相应提高,从而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收益也越大。

3. 可以获得节税的好处。因为负债利息在税前列支,所以可以相应减少所得税。负债越多,产生的节税效应越大。

从财务的角度看,负债经营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财务风险上。

负财务风险的成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由于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与负债利息率的差额具有不确定性。当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反之,则会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良存在,导致企业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失败。负债经营的企业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管理不善,长期亏损,就会出现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甚至招致破产的危险。

三是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恰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企业的息税前资金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金利润率;反之,在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负债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之间的比例越高,企业的权益资金利润率就会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综上所述,企业负债经营既要看到其正效应,更要看到其负效应,要讲求负债规模、负债结构和负债效应,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债务危机之中。

二、我国铁路资金需求与债务融资必要性分析

(一)目前铁路建设资金需求状况

从现在起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约4万公里铁路,铁路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如此之巨的投资规模正在考验着铁路的融资能力。目前,铁路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拨款、建设基金、自有盈利、发行债券和商业贷款,贷款、发债券、地方政府及社会投资者投资、社保资金和优良资产上市平台均是可以考虑的融资渠道。具体来说,铁道部的新一轮建设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银行。铁道部与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11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有123个大中型铁路建设项目由银行出具了贷款承诺,金额达到10877亿元;已批准发行债券大约600亿元;铁路建设基金大约每年投入约600亿元;还有约260亿元保险及社保资金将投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开创多样化的市场融资渠道。总之,随着新一轮铁路投资的进行,铁路部门必须解决投资引发的融资问题。

(二)债务融资在我国铁路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铁路建设基金、财政预算内资金、银行贷款和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及其他债务性融资,债务融资是铁路主要的融资手段。

尽管中国铁路的基本建设投资在不同时期投资结构存在差异,但仍可以看到债务融资的作用。以2001-2007年铁路建设投资结构为例分析,除铁路建设基金合计2046.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2.33%外,债务性融资占投资总额的36.97%。其中国内银行贷款合计1267.84亿元,引进外资合计168.86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合计903.46亿元,债务融资是铁路建设主要的融资手段。

目前我国铁路的融资结构主要依托政府信用融资,其特点是在高速客运专线建设期间,不用偿还利息和本金。而债务融资对铁路来说,其种类主要包括:

1.银行贷款。主要包括建设银行投资借款、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借款等。

2.中国铁路建设债券滚动融资。利用铁道部优良的债券融资平台及“铁路建设债券”的品牌进行债券融资,通过申请一揽子债券发行计划,简化审批,根据需求发行不同期限、利率结构的债券品种,滚动发行,以借新还旧的方式持续融资,满足铁路建设长期和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并逐步形成短、中、长期结合,独立、完整的债券体系。银行贷款与企业债券的主要区别见表2。

说明:铁路目前应更多采用企业债券融资方式

三、我国铁路债务融资的风险规避思考

铁路是国家战略物资运输,以及旅客中长途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当前形势下,加大铁路投资建设力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将对拉动国民经济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增长起到积极作用。面对铁路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在铁路投资不断加大之时,必须警惕其中的高风险。防范这些风险就是负债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㈠强化风险意识

铁路的持续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进行,难以避免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铁路投资的不断加大,高速客运专线由于成本高昂、技术复杂与票价偏高,很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和安全隐患。因此铁路企业必须强化承担风险的意识,改变融资管理模式, 建立投资风险管理机制。做到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有效应对风险。

㈡在“量力而行, 适度负债”原则的基础上, 合理安排融资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 无论它的实力有多大, 其资金也终究是有限的, 所以应提倡企业进行积极的负债经营, 但必须要考虑到财务风险。铁路建设项目的长期性特点, 其融资多数属于长期债务, 目前在衡量财务风险, 安排资产负债结构时主要运用“ 资产负债率” 这个指标。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存量资产价值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目前我国铁路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8%左右, 从行业角度看, 这个比率不算高, 增加负债比例还有一定的空间。因为我国铁路的偿债能力从当前情况看有基本的保障。首先, 每年建设基金,可以用于部分贷款的还本付息;其次, 铁路行业总资产规模大, 如果发生支付问题可以用债务重组等方式以资产偿还债务。但是由于我国铁路资产市场尚未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铁路共存,铁路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弱。同时遵循铁路持续经营原则,应兼顾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能否偿付到期债务来衡量债务水平,从铁路资金的流动性考虑负债能力,尤其是短期负债能否获得偿还。铁路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之比,反映运输经营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能否支付流动负债,如果该比例大于1,说明借款人能够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偿付到期债务,出现到期偿债困难的可能性很小;反之,说明借款人偿付流动负债还需要通过对外融资活动来实现。近年我国铁路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直小于1 并呈下降趋势。这表明,铁路依靠自身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逐年下降。 从目前中国铁路投资回报率还不高, 资产运营效益较差, 长期资产比重偏大的情况看, 出于完成融资目标和保证偿债能力的综合考虑, 资产负债率不宜大幅提高。

㈢推进投融资体制上不断寻求改革,逐步实施混合性融资方案

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 铁路建设应尽可能吸纳多方资金,采取多种形式实行联营, 尽量不采取独资经营的方式。实际上,铁路一直在投融资体制上不断寻求改革。近年来,铁道部曾先后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铁路建设经营的实施意见》、《“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等,明确提出“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 的指导思想, 构建多元投资主体, 拓宽多种筹资渠道 ,大力吸引地方政府和境内外各类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项目直接融资比重。

从铁路建设的长期来看,混合性融资方案较稳妥,即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解决方案考虑间接融资方案和直接的融资方案。铁路混合性融资方案要通过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阶段性系统筹划。首先,充分运用好铁路建设基金和既有融资渠道,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对于公益性强的铁路项目,加大国债等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的投入;争取更多的保险资金投入铁路建设;除了争取更大规模和更优惠的贷款外,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铁路建设。国家在政策上已规定,允许外商直接参与铁路干线路网的建设和经营,但保持中方控股。对于支线铁路项目允许外商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参加建设和经营,这为外商投资铁路建设提供了政策环境。其次,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地方和企业参股铁路建设,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适应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采取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地方财政直接投资、征地拆迁费用入股等投入。地方政府作为直接投资者,在创造良好铁路建设环境方面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三,对既有铁路优良资产重组上市融资也是募集铁路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资产边界相对清晰、盈利能力较强的优良资产,进行重组改制,通过股权转让、上市公开发行股票或增资扩股募集资金,以存量换增量,实现持续滚动融资发展。此外研究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或项目融资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铁路建设和经营,进行精细化的债券融资工作,构建多层次的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体系:对于公益性的铁路项目探索市政债券融资模式。对于经营性的铁路项目,鼓励进行市场化的经营运作,培育各铁路公司成为新兴的企业(公司)债券融资主体。

综上所述,铁路融资是复杂的系统化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线路项目的特征搭配不同的混合性融资方案,加快培育适宜大规模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的市场化融资主体。

总之, 铁路运输业资金短缺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 但资本市场也并不缺少资金, 关键在于铁路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融资途径。这一方面需要铁路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 用规范的行为, 可靠的业绩赢得广大投资者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要政府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管理, 严格依法办事, 规范中介行为, 这样才能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使铁路企业获得足够的“ 养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炜,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企业经济,2005,(6)

【2】曹远征,新投资体制下铁路的融资创新,中国铁路,2005,(12)

【3】刘斌,我国铁路融资风险状况与策略分析,中国经济导报,2007,(12)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4篇

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房企融资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多次降息后国内发债成本大大降低,房企加大融资力度发债频繁。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房企的公司债出现了明显的“井喷”,全年发债金额超4300亿元,是2014年的27倍还多;2016年至今(截止6月13日),房企发债规模就已接近4300亿,几乎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发债金额。除公司债之外,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等规模也在扩大,均有赶超去年之势。

与此同时,房企的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数据显示,2015 年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为 77.0%,扣除预收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0.8%,净负债率自 2012年开始快速攀升,至 2015年末高达98%,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进入2016年,房企负债率仍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净负债率在一季度已经攀升至100%。

房地产是典型的资金密集行业,占用资金量大、投资回收期较长。房企自有资金远不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借贷融资,行业负债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加上我国实施的商品房预售制度允许房企通过预售融资,进一步放大了企业财务杠杆。

虽然货币宽松下,房企融资成本大大降低,债务结构有所优化,但负债率不断攀升带来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业内普遍认为我国房企负债率合理水平为70%-80%,部分房企负债率已经突破90%。而中小房企普遍采用的高杠杆和高资金成本驱动的“以债养债”模式,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善,或将致使负债率再次攀上新高。

二、房企利润下行,高杠杆模式风险加大

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经基本成熟,房地产行业面临长期拐点到来以及净利润下滑的压力。数据显示,房企毛利率从2012年开始下降,直至2015年已经跌至28.2%;净利润率则从2011年就开始下降,目前已经跌至9.9%。而随着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房企利润空间还将被进一步压缩。

房企利润率不断降低,将对其高杠杆经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在我国房地产过去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行业利润率较高,房企借助高杠杆融资之后,仍然有利可图。然而,随着行业调整期的到来,利润率下降,房价上涨放缓,高杠杆融资带来的高负债水平,将成为房企不能承受之重,为房企的长期发展带来了隐忧。2015年以来标普、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开始屡屡下调我国房企评级。

三、房企融资模式亟待创新,地产基金加速转向股权投资

负债率高企之下,房企不断加快探索和发展多元化融资。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和利率市场的变化,房地产基金正迎来转型潮。

房地产基金作为对银行、信托无法放款的房地产项目的一种投资补充,在2010-2013年得到了快速发展,2014年后随着房企融资环境的放宽,房地产基金规模开始逐渐下降。目前我国房地产基金大多采用债权投资模式,市场上多数股权投资实质上都是一种夹层投资或者股权与债权结合的过渡模式。夹层投资满足房企项目公司短期资金需求,融资成本高,偿还期限短,需要企业抵押物担保;同时兼有股权的性质,但不以获取分红和股东权益为目的。在股权与债权结合的投资方式中,股权投资仅占项目公司全部所需融资额的少部分,其余部分通过债权方式投入,以确保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率相对稳定。而纯粹的股权投资注重被投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和资本增值,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投资风险相对较大,投资期长,最终借助退出机制出售持股获利。

金融资产负债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资本结构;零杠杆;长期负债率;长期有息负债率;有息负债率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2-0078-05

一、引言

房地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伴随其上下游关联行业拉动的经济增长占GDP增强比重超过20%,是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企业对资金使用大、周期长、风险高,对外部融资高度依赖。然而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房地产行业领头羊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却表现出与一般房地产企业相背离的低杠杆现象,甚至其中有一部分放弃了长期负债这一具有财务杠杆效应、能够撬动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融资方式,这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普遍规律不符,房地产上市企业的资金构成和资本结构决策,以及这种极端债务保守主义所表现出的零杠杆现象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在财务领域,度量企业资本结构的指标通常采用资产负债率,但资产负债率考虑的是企业的全部负债占总资产比值,其中包括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金等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自然融资,这些短期负债类项目在一定意义上并不是企业真正的筹资策略所致,反映不了企业的真实资本结构决策行为。我们应当关注企业融资决策所引致的资本构成及资本结构情况,可以采用长期负债率、有息负债率和长期有息负债率三个指标刻画企业资本结构,以真正捕捉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本构成情况。我们所称的零杠杆、低杠杆现象,均指由该三个资本结构度量指标刻画的现象。

从图1走势来看,2005年以前平均长期负债率和长期有息负债率只维持在5%的低位,2006年以后虽呈上升趋势,但仍没有超过20%。有息负债率基本保持在25%左右,对比各年平均高达40%~60%的总资产负债率,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对杠杆融资的使用比例非常低。图2可以发现,2007年以前约1/3的企业长期负债为0,约有30%~40%的企业放弃长期借款和债券融资,有息负债率为零的企业比例也在5%左右,零杠杆企业数的比重非常高。然而,长期负债低于5%的企业比例则达到了60%~70%,长期负债率低于3%的企业比例也在50%左右,大部分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的比例很低,低杠杆的现象非常明显。另外,2007年开始零杠杆企业比例有所下降,可能是相应商业信用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影响到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但总体而言,对于高资产负债率的房地产上市企业却选择保守的零杠杆融资策略显然与一般认为房地产行业偏好债权融资不尽相同。

因此,房地产行业中的上市企业的杠杆为零比例较高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何种因素引起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哪些企业更倾向于债务保守策略?这将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二、相关文献回顾

在S&P500指数中的一些公司,如Google、Apple、Texas Instruments、Bed Bath & Beyond 、Urban Outfitters共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无负债。Strebulaev & Yang (2012)研究发现,美国从1962~2009年零杠杆公司的比例平均为10.2%,几乎有22%的公司的杠杆率低于5%,并且零杠杆策略具有持续性,大约1/4的零杠杆公司在至少连续5年内采用这一策略。Dang(2011)指出,英国约有10%的公司不负债。Wolfgang Bessler(2011)基于G7国家样本公司的研究发现,极度的债务保守是一种国际现象并呈现增长趋势。Strebulaev & Yang (2012)、Byoun(2011) 和Dang(2011)的研究得出,零杠杆公司往往具有规模更小、有形资产少、有较高的现金留存和较低的信用评级,与匹配公司相比股利支付比更高等特征。

国内学者对零杠杆和低杠杆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葛红玲和莫淑(2011)[6] 在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基本指标中发现,在所选34家样本公司中2006~2008年长期负债率平均为12%,其中2006年有9家公司长期负债为0,2007年和2008年各有6家公司零长期负债,零杠杆企业比例较高。张信东和倪玲(2012)从公司效率的角度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低杠杆之谜,认为效率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反向指数关系,效率高的公司有着较低的长期负债水平,同时在研究资本结构时要考虑证券市场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3年第2期2013年第2期(总第182期)张信东,陈湘:上市房地产企业零杠杆现象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对零杠杆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英国、G7等国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零杠杆现象也非常普遍,其中以负债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房地产业也存在明显的零杠杆现象,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几乎没有涉及到。因此,对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零杠杆现象进行研究,将具有现实意义。

三、相关变量

我们选取长期负债率、长期有息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作为企业杠杆的替代变量,以是否选择零杠杆策略作为在Logistic模型中的因变量,当公司是零杠杆时取1,否则为0。

对零杠杆现象解释因子的选择,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目前可获得的数据资料,分为资金来源、企业特征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和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四个方面。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影响明显,对于宏观调控政策因素的确定,在分析1992~2010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内容及影响持续度时,将各年份设置0,1变量,宏观调控政策宽松的年份取1,宏观调控政策趋紧的年份取0。表1为相关变量的涵义及计算方法。四、样本选择及描述性分析

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行业分类标准,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 CSMAR(China Stock Market &Accounting Research)数据库提取原始数据,选取1992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发行的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剔除ST公司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并将资产负债率大于1视为异常值,对该公司的所有指标不予统计。研究样本最终确定为连续19年1382个观测值。对观测值的年报数据进行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房地产上市企业资本结构特征。

为了准确把握变量基本特征,表2分别以长期负债率、长期有息负债率和有息负债率作为分组依据,对各分组样本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统计,同时分别列示各个因素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三组样本企业的商业信用和股权融资率的比例均远远高于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率,与之前分析认为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更倾向于无息负债的商业信用和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一致。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商业信用中主要依赖定金及预收款,不仅与经济环境相关,同时调控政策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利率对个人信贷进行调控,从而间接影响流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量。

在企业特征因素分析中,三种分组结果中规模和账面市值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零杠杆企业的规模显著较小,成长性显著较大,说明企业处于对债务依赖小、发展前景大而采取积极融资决策的初创期或者以销售利润支持资金来源的成长期。这与Dang、Byoun 、Bessler等研究结果一致。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对描述性统计结果进一步分析,将资金来源、企业特征、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因素的15个变量与上市房地产企业是否选择零杠杆融资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以长期负债率为因变量,进入回归的有短期借款、股权融资、规模、资产有形性和GDP增长率。倾向于采用极端保守的债务策略的零杠杆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拥有较少的固定资产,而对外部融资依赖于短期借款和股票发行,受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显著,说明零长期负债企业进行债务融资的阻力较大。

以长期有息负债率为因变量,进入回归的有货币资金、股权融资、盈利能力、规模和GDP增长率。说明对企业采取长期有息债务融资影响显著的主要为其他资金来源,其中零长期有息负债率企业对内源融资、短期债务融资和外部股权融资依赖度较高,且这样的企业同样为小规模企业。

以有息负债率为因变量,进入回归的有货币资金、商业信用融资、股权融资和规模。结果表明,当企业内源融资资金充足、拥有较高商业信用融资以及较高股权融资时,倾向于同时放弃短期有息债务融资和长期有息债务融资。

六、结论

1.相对于非零杠杆企业,零杠杆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短期借款和无杠杆效应的自然融资,且公司规模小、成长性高、有形资产少、风险大。

2.零杠杆企业受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明显。当经济不景气或者政策趋紧,利率上调银根紧缩时对较多依赖外部融资的房地产企业影响显著,从而影响企业债务融资能力。

根据权衡理论,零杠杆策略不是最优的,不仅无法提供税盾优势,且放弃长期债务而较多选择短期借款融资,会增加短期偿债风险,影响日常经营活动和再融资能力,无法达到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本结构,另外,对于房地产企业本身资金使用周期长的特点,短期借款和无息的自然融资并不能保证资金的稳定。优化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完善资金渠道、保证企业资金稳定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增加长期债务融资和稳定权益融资,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加强内部资金积累,更有利于企业抵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形成企业可持续能力。

参考文献:

[1]Strebulaev I A, Yang B. The mystery of zeroleverage firms[R].Working Paper,2012.

[2]Byoun S, W T Moore and Xu Z. Why do some firms become debtfree[R].Working Paper,2011.

[3]Dang V 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zeroleverage firms: evidence from the UK[R].Working Paper,2011.

[4]Bessler W,Drobetz W,Haller R and Meier I. The international zeroleverage phenomenon[R]. Working Paper,2011.

[5]Zhang X D,Ni L,Chen Y P. ‘Lower leverage puzzle’ in China’s listed firms: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irm efficiency[J].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2,12(1):54-72.

[6]葛红玲,莫淑.我国房地产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分析[J].应用经济学评论,2011,(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