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

超高层建筑要求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篇

1国内外防火规范的比较

1.1高层建筑划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规定,35层及35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规定,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美国《国际建筑规范》(2009年版)规定,有人员使用的楼面到消防车可以到达的地面的高差大于22.9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建筑设计、管理及使用消防安全技术规范》(BS9999∶2008)规定,顶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超过18m时,应设置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且前室内设置消火栓。此外该规范按照顶层楼面高度的不同对建筑耐火等级作了规定,如A2类建筑(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构件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法国《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法规》(2007年版)规定,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及建筑高度大于28m的其他类型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建筑为超高层建筑。1972年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分为4类:第一类为9~16层(最高50m),第二类为17~25层(最高75m),第三类为26~40层(最高100m),第四类为40层以上(高于100m)。由此可见,各国对于高层建筑均作了规定,但对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有关高层建筑高度划分标准如下:美国23m、英国30m、法国28m(其中住宅50m)、我国24m,可见几个国家的规定相对而言差别不大,总体上,我国的规定比较适中。我国和法国明确界定了超高层建筑的划分高度,我国为100m,法国为200m,其中我国规范对建筑高度大于250m的建筑作了专门要求。美国和英国没有单独规定超高层建筑,但从消防救援以及建筑耐火等级角度对超过某一建筑高度的高层建筑作了特殊规定。如美国规定对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28m的建筑,可采用ⅠB类耐火等级的结构替代ⅠA类耐火等级的结构,但承重柱的耐火极限不应降低;英国规定人员处于清醒状态且熟悉环境、火灾增长速率为中速火的建筑,当顶层楼面高度超过60m时,承重构件耐火极限均不低于2.50h。

1.2耐火等级各国规范均根据建筑高度及使用功能规定了相应建筑的耐火等级,有关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对比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规范中有关柱、梁、承重墙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与其他国家的规定比较接近,但楼板的耐火极限相对偏低。根据国内建筑火灾统计资料,火灾延续时间在1.50h以内的占88%,在1.00h以内的占80%。与之对应国内规范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50h,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楼板的耐火极限定为1.00h。我国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占多数,这样大部分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不会被烧垮。当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定得越高,发生火灾时烧垮的可能性就越小,但建筑的造价要增加。

1.3防火间距各国规范均通过限定防火间距作为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蔓延的措施,美国规范详细规定了建筑相邻部位的开口要求,当间距大于9.1m时,则对外墙耐火极限没有要求。英国采用相邻建筑外墙所受热辐射强度来确定防火间距,以是否达到引燃木材的热辐射强度12.6kW•m-2作为判定条件,要求建筑到达公共边界或者假定的边界(而非相邻建筑物)的距离为其达到热辐射要求的计算距离的一半。例如,在火灾规模为30MW的情况下,距离着火建筑7.9m的距离处即可达到12.6kW•m-2的辐射强度,从而可以引燃木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其到达与相邻建筑公共边界的距离取7.9m的一半,即不小于4m。法国规范要求相邻高层建筑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或具有8m的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也有限制外墙开口的类似规定,如开口面积小于外墙面积的5%时,防火间距可减少25%。对于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的相邻建筑,高民用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13m,与相邻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为9m。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

1.4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美国规范规定电梯候梯厅在采取防烟措施的条件下可兼做避难区域,同时对避难区域提出了双向疏散要求。对人员疏散存在困难的医疗建筑,美国规范要求可供患者睡觉休息或治疗的楼层以及其他人员荷载超过50人的楼层均应采用挡烟设施分为至少两个烟气控制区,并对该类建筑中的避难区域面积作了规定,卧床病人按照2.8m2•人-1、其他人按照0.56m2•人-1确定避难面积。英国规范允许避难区域设置在受保护的楼梯间内。此外,美国、英国规范均考虑了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其每人占用的面积美国为0.9m2,英国为1.3m2。我国规范对超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超高层住宅建筑,《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设置避难层(间),而防火设计规范没有相应的规定,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1.5消防救援确保火灾情况下消防车辆能够迅速到达着火建筑,提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对于营救建筑内的被困人员、降低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道(包括其宽度、通行高度和坡度、回转场地等)及消防扑救作业面(包括长度、与建筑的距离等)均有所规定。美国规范中消防车辆可到达的位置与建筑内设置消防设施的情况有关,当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距离可相应增加,如消防车道应能到达距建筑入口15m的位置,此外建筑物外墙与消防车道的距离不应超过46m,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增加到137m。英国规范规定消防车应能到达距消防水泵接合器18m的位置。法国规范规定消防车道与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30m。我国规范通过规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要求,限定其与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m,且不大于10m。同时规定消防车与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距离为15m~40m。可见国内外规范对消防车到达位置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要求比较接近,一般控制在15m~40m的范围内。关于超过一定长度的袋形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场地的要求,美国规范规定为46m,英国规范为20m。我国规范规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但未明确其长度要求,应进一步细化该规定。

2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措施

综上所述,针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提出如下加强措施:

2.1耐火等级我国规范规定超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从前文对国内外超高层民用建筑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一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而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均不低于2.00h,可见我国规范对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要求相对偏低。为给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救援以及人员安全疏散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建议提高楼板的耐火极限。目前,我国有关楼板的构造做法及耐火性能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在楼板厚度为100mm(保护层厚度为10mm),其耐火极限可达到2.00h,楼板厚度达到120mm(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耐火极限可达2.65h。结合国外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我国实际的楼板构造做法情况,对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提出如下要求:超高层民用建筑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2.2防火间距我国规范中有关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规定与国外规范相比较为接近。此外,规范中规定在设有防火墙等条件下,高层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可以不限或不小于4m。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较大的防火间距除有利于防止火灾在建筑之间的蔓延外,也为消防救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考虑到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及相应的救援和管理条件,建议即使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调整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为此,提出如下建议: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2.3避难设施避难层(间)作为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重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各国规范均有详细规定。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避难层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高层住宅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没有提出要求。仅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有高层住宅需要设置避难层(间)的规定。因此,我国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超高层住宅设置避难设施的技术要求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可以结合住宅建筑的特点,设置避难间。同时参考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规范对医疗建筑的避难区域或使用轮椅等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的规定,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规定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施时也应考虑行动不便人员的避难需求,为该类人员的安全疏散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对于高层建筑避难间的具体设置高度要求,需要考虑到当前消防车辆救援高度一般在50m的实际情况。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建筑高度大于50m的高层病房楼,其50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其54m以上楼层每层应设置避难间。

2.4消防救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稿)对消防灭火救援要求的规定,补充了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在消防救援规定方面的不足,但对需要设置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的长度要求需补充规定。结合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的规定建议取1/4,即40m。此外,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上下组合建造时,其裙房屋面如果兼做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应对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要求,以确保消防救援作业的安全,可考虑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即3.00h。为此,提出如下具体建议:一是长度超过40m的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该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二是超高层住宅建筑与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住宅部分通过裙房屋面疏散且裙房屋面用作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时,裙房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3结论

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对于超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要求,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整合修订送审稿)中增加以下规定:

3.1耐火等级。超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3.2防火间距。超高层民用建筑与相邻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相关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不应减小;超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防火间距(包括与甲类厂房,与甲类仓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与可燃气体储罐,与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其间距在采取设置防火墙等措施的条件下也不应减小。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灭火 高层 建筑

一、超高层建筑定义、建筑材料及结构体系

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通常称为超高层建筑。目前超高层建筑用于承受荷载的建筑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为: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二、超高层建筑在防火设计上的特殊要求

在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有关内容中规定超高层建筑除执行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有关规定外,对超高层建筑提出了特殊的防火设计要求,如:

(一)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应在电缆井、管道井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四)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及其裙房,除游泳池、溜冰场、建筑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不设集中空调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的住宅的户内用房和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通过对规范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超高层建筑从内部人员的逃生疏散、火灾范围的控制、排烟、供水、固定灭火设施上均提出了具体和更为严格的要求。

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发生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后,国家对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超高层建筑在竖向的空间布置上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从而使建筑业主对于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与功能的布置。正是超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较为复杂,因此,消防监审部门不能够完全根据常规建筑的防火规范进行统一设计,需要针对不同功能分区采取必要的性能化设计。

四、超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危险性

第一,可燃物较多,因此发生的火灾的负荷较大。超高层建筑的内部装修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量的可燃物,并且还敷设了很多的电缆电线。如果发生火灾,可燃物会产生毒害气体与大量的浓烟,并且沿着建筑的电梯井与垃圾井等竖向的.

第二,用电量大结构功能复杂。超高层建筑用途很多,其使用功能也相对复杂,提供办公、娱乐、餐饮、会议、商务、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并且,根据功能的需要,都会配置大量用电设备,因此其导致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因素很大。

第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在超高层建筑的产权较为复杂、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用功能复杂等。因此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长时间的使用后耗损程度较大,有些建筑内部甚至没有设计自动化的消防设施。

五. 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

5.1消防设计的难点和目标

超高层建筑的高度一般超过100米,属于综合高层建筑,因此,消防设计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消防扑救现场与扑救面难以确定。

②大型的地下停车库的疏散通道和疏散口与锅炉房的确定,以及柴油发电机房的位置。

③标准层的平面上的大空间的消防疏散设计。

④设计建筑避难层。

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原则,并且完善超高层建筑消防自救能力,通过安全可靠消防防火措施,使建筑消防功能满足实用、安全、经济、技术先进要求。

5.2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

①确定扑救现场与扑救面。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设计出合理的地形改造,最大限度的满足超高层建筑和城市道路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项目建设合理性、经济型与可执行性。

②设计避难层。避难层提供给人员避难的安全场所,因此消防设计较为严格。根据《高规》:建筑高度如果超过了100米,其应该设置避难层。设置避难层,从超高层建筑的第一层到第一个避难层或者是在两个避难层间,但是不超过15层。其原因是火灾发生阶段聚集在建筑15层的避难人员是不允许经过楼梯进行疏散的,可以借助于室外登高云梯实现人员的疏散。所以,超高层建筑设计避难层,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的控制,并且使室外消防登高车有效的施救高度,特别是第一个避难层需要充分的考虑消防装备水平,在设置消防登高车最大限度的伸展高度范围内。如果避难层每平米可以容纳5个人,并且适当的设计空余空间,因此好需要设计机械防排烟系统。

③标准层的平面空间上的消防疏散设计。根据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进行规范设计,包括疏散宽度、疏散楼梯等。例如:如果属于综合办公区域,根据其使用功能,其内部的餐饮功能的消防难点是在第五层,如果按照消防疏散人员208个计算,疏散宽度应该设计为2.08米。如果会议层的消防难点是在第十一层,其疏散人员按照220计算,其疏散的宽度应该设计为2.2米。如果办公功能的消防难点层是标准层,面积按照929平方米计算,疏散人员按照156计算,其疏散宽度需要设计为1.56米。并且在疏散楼梯的设计上一般要求至少两部,每层都需要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④借用大型的停车库疏散口、锅炉房和柴油发电机房的位置的确定。如果超高层建筑的用地面积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需要在一定面积内设计停车库,需要采用的是普通停车库和机械停车库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大型停车库的车辆出入口由于条件限制不能设计三个时,根据高度差关系,需要在建筑负2层或者是负3层分别设计通往到响铃的地下停车库的车行通道,并且借助于相邻的地下停车可地面出入口,从而实现了车库对外的出入口数量要求。但是,为了避免对主体超高层建筑的影响,需要在其周围场地设计景观造型和地面楼梯等外部造型。

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不但涉及以上几点,还包括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等。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基点都应该遵循我国的设计规范,根据超高层建筑特点,立足于防火自救,并且主动性的预防火灾发生,在装饰与保温材料上避免使用可燃性的建筑材料,严格把关施工。提高人民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入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曹胜开. 浅谈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以重庆银行大厦为例[J]. 重庆建筑. 2012(11-25).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3篇

1体系的分类以及选用原则

超高层建筑一般是按照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高度不同以及建筑抗震防水、防火和经济、可靠、合理、安全的设计原则,将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以及筒中筒结构体系。在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和全钢结构。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超高层建筑的主要应用材料。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用时,首要考虑其安全及经济性,其次要依据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施工环境来选择,同时要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应具有较强的承压能力。

2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分析

钢筋混凝土材料之所以成为我国目前超高层建筑建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是因为钢筋混凝土在适应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前提下,能够全面发挥其的性能,并且钢筋混凝土耐久性较强,结构刚度较大,在维护过程中成本费用较低,因此钢筋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为了更好的发挥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其材质问题。

3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

(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是指利用梁柱组成纵横两个方向的框架结构体系,它可以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主要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较为灵活,有较大的建筑空间,并且建筑立面处理比较方便,被广泛的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中。但是这种结构也有一定的缺点,就是横向刚度较小,当楼层层数较高时就容易发生侧移,易造成非结构性构件破坏而影响使用。

(2)剪力墙结构体系,是指钢筋混凝土构成的承重体系,剪力墙又被称为抗风墙或抗震墙。剪刀墙结构的优点是整体结构性较好,刚度大,在水平方向的荷载作用下不宜变形,承载力也毋庸置疑,并且房间内无梁柱外露,较为美观。此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被大量运用,其缺点就是剪力墙不能被轻易的破坏或拆除,不利于形成大的空间。

(3)框架-剪力墙结构,毫无疑问这种结构就是将框架结合和剪力墙结构的长处集于一体,在此情况下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满足了建筑布局的灵活性,而且增强了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可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但是剪力墙过多则会影响建筑的经济性和使用性能,过少则会增大建筑物侧墙的压力而出现变形的现象。

二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1超高层建筑的超高问题

目前,超高承重的问题在很多超高层建筑中普遍存在,因此,我国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方面要求严格,并且严格规定了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禁止出现由于结构类型的改变而导致超高层建筑的超高问题出现。在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审核和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解决设计中存在的超高问题。

2超高层建筑的扭转问题

刚度的中心、整体结构的重心和几何形心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三个核心。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问题关键在于进行设计的时候未将刚度的中心、结构重心和几何形心重合,造成建筑物在水平压力下出现扭转的现象。设计者在设计时要尽量注重平面布局图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预防建筑物的扭转问题,从而保证了在超高层建筑中刚度中心、整体结构的中心和几何形心三个核心的重合。

3嵌固端设置问题

我国现有较多超高层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都会配置地下室,超高层建筑的嵌固端自然而然地被设置在地下室顶板的位置。超高层建筑的结构嵌固端对高层建筑基础具有一定的要求,其基础需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对减弱地震反应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设计师在嵌固端设置的问题上面一定要表现出高效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嵌固端的设置而修改设计方案,造成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三超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

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设计就是基础设计,建筑物所受的各种荷载都需通过基础传至地基,可谓“承上启下”。超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上部结构荷载大且较为集中,因此其基础必须埋置深度大。在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要保证其埋置深度必须满足基地稳定和变形的具体要求,以避免日后建筑物出现倾斜的状况发生。超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通常采用桩形、筏形或者复合基础,其选型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上部结构情况、抗震设防和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四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一栋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通常功能繁多、容纳人员多,因此它的安全性便成为了评定建筑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而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的核心筒。简单来说,由梁柱构成、中间是筒体的框架受力体系就是核心筒,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率,核心筒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它处于建筑的中央。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中不仅节约了空间、创造了良好视线、使得内部走向更为方便,更为超高层建筑在抗震方面提供了优势。

核心筒主要分为束筒空腹式和实腹式,前者是由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后者是剪力墙式的。建筑中各方面的水平侧力是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中的混凝土芯筒来抵抗的,由于超高层建筑物楼层众多,且随着楼层越来越高,核心筒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越来越大,钢框架对建筑物所施加的水平荷载的比重比较小,因此,可以减少混凝土芯筒的截面积,减少了支撑物的占用面积,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就大大增大了,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然而,如果过分增强核心筒的刚度就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使得建筑物在强烈震动下刚度急剧下降,钢框架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反而会急剧增加,强压使得混凝土墙体裂开,更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这对超高层建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问题。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

二、核心筒设计要求

由于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核心筒的设计方面有较多的要求,下面将列举一些方面:

1、核心筒的高度最好同建筑物的高度一致,以确保它能够更好地支撑住建筑物整体;核心筒的宽度要大于等于核心筒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在特殊情况下,核心筒的宽度可以略微减小,如在核心筒的设计中有设置剪力墙、增强结构等构件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

2、核心筒是用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整体性等等的,故首先核心筒自身应均匀、对称,核心筒外墙的截面厚度要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楼层高度的二十分之一,同时这个值应不小于二百毫米,在抗震方面,若是针对一、二级地震,核心筒的底部加强部位也要大于或等于二百毫米,否则,在施工时要再建筑物内部增设扶壁墙等以支撑建筑物。其次,核心筒墙体的配筋不管在横向或是纵向都要大于等于两排。

3、在随核心筒进行抗震设计时,建筑物各层的框架柱要遵循国家规定的地震剪力进行修建,核心筒的连梁要通过其他物体交叉支撑来提高连梁的延性。

4、由于核心筒是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因此在对这些部分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楼梯来说,如果防烟楼梯和防烟电梯合用,则前室和楼梯间里要有正压送风;电缆井的大小的设计要根据建设方的要求和精确的计算确定,电缆井所在的地方要与水管井的隔离开,以避免触电等事故的发生。

5、为提高建筑物的实用率,在设计核心筒时要首先对建筑物以及使用人数等要求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核心筒的组织方式,可通过文献分析、专业交叉、案例比较、实地调研等方法,设计出最实用的核心筒。

三、超高层建筑物对核心筒设计方面的限制条件

由于核心筒的重要性,核心筒的设计不仅有诸多的要求,还有诸多的限制条件。如实用率的限制,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物的可用面积是有限的,运用核心筒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提高建筑物的实用率,并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实用的同时还要求建筑的极度美观,这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不得不过度压缩核心筒的体积或面积,但这必然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二者之间需寻求一个平衡。其次,在消防安全方面的限制,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性,在发生火灾等突况时,人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逃生,因此,如何在核心筒中电梯、楼梯等空间的设计中,将逃生与日常生活良好的结合也是核心筒设计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再者,结构安全性的限制。在进行核心筒的设计时,设计师大多使用框架结构,因为这种结构能够使得核心筒内的布局更加灵活,同时水管井、电缆井等设施的管线的走向也更加的灵活,然而,框架结构会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降低,从而降低了安全性,此外,超高层建筑物由于过于高耸,使得核心筒的高度与宽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本身进行详细的了解,良好的解决建筑各方面所存在的矛盾。最后,核心筒在设计时还要为日后建筑物的维护和升级留下空间,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性,它在翻建等方面的可能性不大,而一旦建筑物除了问题,就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其次,水管井、电缆井等设施的更新也需要一定的空间,所以,在设计核心筒时要为后期留下一定的空间。

四、核心筒设计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众多城市的国际化建设也不断推进,大量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物涌现出来。由于人们对这些大型建筑物的关注焦点仍处于外形等方面,所以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核心筒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我们的建筑物只是虚有其表,成为了人们常说的花瓶,那必影响我国的综合发展,在社会上乃至在国际上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美化建筑物外观的同时积极研究内部设计。

核心筒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是水、电、空调以及人员物资进行上下传输的通道,更是超高层建筑最为方便的交通方式与安全逃生的通道,核心筒就像是超高层建筑的神经中枢,除了以上所述,它还涉及到建筑物实际可用空间大小的问题。由于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物的其中一部分,因此,只有减少核心筒的占用面积才可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实用率,使之充分发挥其运行效率,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综上,核心筒的设计在解决了至关重要的超高层建筑物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问题的同时,不仅是提高了建筑物的实用率,更为这种超高层建筑物增加了稳定性安全性,使得中国的建筑不仅在外观上,更在技术性上有了很大的保障。

总结

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推进现代化、美化城市方面的积极作用和特殊意义,推动着超高层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物的拔地而起,其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筒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我们只有将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重视起来,才能让超高层建筑这一现代化的标志林立的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难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1、超高层建筑概述

超高层建筑投资大,建筑施工工期久,影响范围也比较大。因为其体积庞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多。一般城市最高层建筑物都会处于特殊地位,即所谓地标。

城市超高层建筑物也是区域经济的反应,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不仅造价会很高,其每天正常运行的费用也很高。除此之外,超高层建筑物的维护费用是高到惊人的地步。如我国上海金茂大厦的造价约为2万元/m2,每天的正常运行费用约数百万元人民币。其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之比约为1:3~1:4,而其使用寿命只用65年。单从这个角度看,完全失去了修建超高层建筑物的节约本意。但是城市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的发展等,使得建造超高层建筑成为必然。超高层建筑对基础要求严格,施工精度要求高。

2、超高层建筑特征概述

对于超高层建筑物的定义国内外尚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看法,1972年的联合国建筑会议中对超高层建筑进行了较为权威的定义,它规定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或者总楼层数超过40以上的建筑物即为超高层建筑。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较为滞后,我国的第一座超高层建筑物出现于广州,即于1976年建成112m高的白云宾馆。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具备了建设超高层建筑物的经济能力和施工条件。超高层的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现阶段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已由最初常见的框架结构形式,转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等。超高层的建筑形式也由原来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为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超高层建筑物的发展方向也面向更大、更深、更高、更负责、更齐全前进。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高度决定了其结构的整体性、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更为严格,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较传统建筑物的施工技术相比之下,具有下述几点较为显著的特征:一是超高层建筑物的投资大,施工周期长,资金压力大;二是超高层建筑往往具有较为特殊的建筑效果与造型设置,导致结构施工技术难度和复杂度增大;三是超高层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复杂,基础埋深大,对地下结构和基础施工质量要求高;四是超高层建筑的作用空间较为狭窄,加大了施工操作的难度;五是超高层建筑物一般都位于较为繁华的市区,由于其交通、环保、施工场地的高要求给施工作业带来更多的困难。

3、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主要难题分析

3.1、设备系统方面

根据理论讲,如果受力计算足够精密,施工误差足够小,那么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是没有限制的。但是设备角度来讲,超高层建筑物不是简单的建筑物拉伸。在低层建筑物中的一般问题,在超高层建筑物中就需要特别注意和妥善处理。

(1)电梯

超高层建筑电梯速度快、载员多、运距远、使用时段集中,而且电梯动力来源必须保持不间断。如果发生电梯故障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不能及时且难度大,会造成不可小觑的社会影响。

(2)消防

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安装需要高压水泵保证供水。由于超高层高度非常高,一般马力的水泵很难达到要求,而且能耗损耗非常大,其设计上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要求承包商对管道的冲洗试压要事先进行,保证无误。其中自动喷淋系统由于楼层高、支管较多、通路繁杂,冲洗过程应有专门人员检测,确保喷淋管网内洁净无污物,以保证安装最少的消防设施,满足正栋高层的安全使用。

3.2、施工方面

(1)深基坑工程

超高成建筑由于体积庞大,承重也非常大,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受力结构,即深基础。深基础需要挖至微风化岩层,首先进行基坑围护工作,降低地面水位,基坑内设置明排水。降低水位一般采用井点降水方法,此法要点是确定集水总管、滤管和泵的位置,保证降水系统高效进行。其次,是基坑开挖。土方开挖要分层进行,同时要保证基坑周围及内外两侧的排水工作。最后,人工挖孔部分。由于挖进深度比较大,所以地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做好基地安全措施,设置好安全区,以防物体坠落伤人。桩芯砼的浇筑必须一次成型且振捣密实,保证桩基础质量过关是超高建筑的基本保证。

一般超高层建筑物基础施工采用“逆做法”,此法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兴起,对城市深基坑高层建筑施工区域,逆做法大大的减少了施工受约条件。其基本施工方法与传统施工方法不同,是先进行地面层结构施工,完成砖墙工程后,再上下同步进行上下部分的施工。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施工工期,也进一步保证了施工安全,同时解决了空间施工给城市环境带来的压力,此法为超高层建筑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市场前景。

(2)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这类施工技术有着自身的明显优势,如工业化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因此,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体系中,有很多种类型的钢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以及高层重型钢结构等。而钢结构的主要缺点就是其热传导性太好,这样一旦发生火灾时,钢结构就会给整个高层建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3)地下室防水工程

超高建筑物地下室深度达、层数多、面积大、空间大。一方面,要满足建筑承载力及结构抗浮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地下室功能要求、停车位数量以及人防措施等。地下室防水工程主要是考降低地下水位以及防水混凝土材料,材料必须达到很好的抗渗要求。防水混凝土要注意做好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开裂,表面出现蜂窝等现象。

(4)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①施工工艺流程

配合比计算―原材料计算、外加剂配制―混凝土坍落度测定、试块制作―混凝土运输―泵送―布料―混凝土浇筑、振捣―泵和输送管的清洗、拆除。

②输送管道的敷设及楼层布置

工程输送垂直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而不能直接放在楼面上。布置水平管或向下的垂直管采用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

③混凝土的布料

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做水平布料。

④混凝土的浇筑

每层楼混凝土按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柱浇筑高度大于3.0m的,在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人模内,振捣器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mm~500mm厚分层浇筑,在有孔洞模板部位两侧应均匀下料,相对振捣。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泵送混凝土时,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cm厚以上),以免吸人空气,使转换开关阀间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在泵送时,每2h换一次水洗槽,并检查泵缸的行程,发现有变化及时调整,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

⑤劲性结构的浇筑

通常情况下,高度在300米以上的超高层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混合型的劲性结构,如果遇到钢结构内灌高标号混凝土,从进度方面考虑,无法采用塔吊浇筑,只能采取泵送浇筑,但将高标号混凝土一次泵送到300m以上难度非常大,因此需要提前进行高标号自密实混凝土配比试验和一次泵送的浇筑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及浇筑工艺。

4、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

4.1、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防护

超高层建筑的装修施工工期较紧,通常需要多个工种同时进行交叉作业,所以装修阶段的安全施工管理难度较高。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应注意做好以下管理工作:(1)实行管理责任制,分包单位负责管理自身的安全工作;总包单位对各分包单位的用电安全进行管理,保证装修施工用电安全。(2)对装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整改;在整改的过程中,建筑施工总包单位要进行有效监督检查。如在检查中发现安全施工保护措施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则工程监理方应暂缓审批相关手续,并监督分包单位继续进行安全整改,当整改后的施工工艺与安全生产要求相符时,才可以进行审批。首先,应在建筑当中安装消防设施,以便可以及时扑灭明火。其次,为了杜绝火灾隐患,则应在施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告知其消防常识;在培训之后要进行定期考核,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已经掌握了消防知识。第三,制定完善的施工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幕墙安装以及电焊等工作,应严格按照制定的申请、批复、用火程序,并控制好作业人数,施工过程派专人监护以保证施工安全。

4.2、强化超高层建筑施工机械的管理

在对超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通常需要将施工材料运送至较高的位置,所以机械设备需要在高处实行垂直作业,一旦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则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标准操作流程使用设备,并安排管理人员在施工时监督设备使用方法。

4.3、完善超高层建筑施工基础施工工艺

在进行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安全施工。应在详细了解是否是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的以及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和施工环境以及基坑深度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以保证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如基坑深度在2m以上,应在基坑周围设置一定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同时规定不得在坑槽附近堆放重物,以免引起事故。

4.4、超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管理实例分析

某工程主楼56层,总高241m。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柱,16层及37层为桁架层。施工过程中选择整体提升脚手架挂模板及筒子模作为核心筒剪力墙模板体系。核心筒内安装2台JCD260塔吊作为垂直运输工具,2台大功率混凝土泵直接泵送至263.1m。以上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主楼结构顺利封顶。在对该建筑进行施工之前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运用工具化进行辅助施工,使得整个施工现场井井有条,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强调了作业人员的操作规程,减少心理误差。

总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超高公共建筑物,有的是作为地标,有的是为了满足城市需要,现在甚至很多城市的繁华程度很大程度上跟楼层高度挂钩。为了人们有一个良好和安全的居住环境,就要保证超高层建筑物的质量过关,让用户住得放心。

参考文献

[1]冯世基.谈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管理[J].建筑安全,2013,03:57-60.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6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周期一般在30年到50年,投入使用后,建筑中的电气设备使用量会逐渐增加,而电气设备的可靠、安全运行对超高层建筑而言又极其重要,因此,这就对电气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1、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在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电气设备正常使用不受影响,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用电高峰和未来十年内用电量的变化情况,使其能满足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线路的布置也要进行详细的考虑,以便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同时,还要做好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工作,以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2、考虑实际经济效益。

高层建筑电气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其经济,目前电能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要做好高层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不能够单纯的因为节能而过多的消耗投资,从而增加了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投资部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减少电能损耗来进行弥补和回收。如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传输电能线路上的有功损耗都是无用的能量损耗,又如量大面广的照明容量,宜采用先进技术使其能耗降低。

三、电气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超高层建筑中的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基础,超高层建筑中的负荷计算一般采用需要系数法,负荷计算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负荷。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计算负荷用来确定总的供电指标和电气设备的选择,以及为确定变配电所的数量和容量等提供依据。在超高层建筑中,根据建筑面积的大小和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对电力负荷要进行全面的计算和分析,是进行电气设计的前提。

2、超高层建筑配电系统的选择

在现在的高层建筑中为了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一般都设置两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电源进行供电,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不同的城市或地区分别作为电源的供应地。而电源的回路数则可以根据负荷分级、用电容量和当地供电条件来确定。通过两路不同电源的设置,可以实现两路电源独立运行,但它们实际上仍然同时供电,两路电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互备用,在一路电源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另一路电源能及时对高层建筑的各种电气设备进行及时的供电。此外,在超高层建筑中一般还会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或备用电源。

3、线缆的选择

在超高层建筑中电气设备的投入占整个工程投入的很少的一部分,但是整个电气设备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线缆选择既能降低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又对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进行线缆选择时,要适当的留有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线缆截面也不能选择过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选择电线时我们要注意两点:首先是选择的线缆强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其次是所选择的线缆在使用过程中能安全的运行。

4、照明设备的安装

建筑照明包括内部照明和外部照明,超高层建筑对照明设备的安装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超高层建筑可能会对航空安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超高层建筑的外部要安装航空障碍标志灯。航空障碍标志灯的具体设置,请参见《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第10.3.5条之规定。

5、防雷接地设计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及相关规范手册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当地防雷办要求确定其防雷等级。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工作接地以及防雷接地等,一般采用共用接地,接地电阻一般都在4Ω以下,在均衡电位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在施工完成后要对其进行电阻的检测,对不满足最小电阻要求的进行原因查找和分析,并采取外引长接地装置、补打接地极、换土、加降阻剂等技术措施降低电阻。

6、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对防灾、减灾十分重要,在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消防设备用电进行全面的考虑,保证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设备能够及时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超高层建筑中的节能设计

在超高层的电气设计过程中要对节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减少对能源不必要的浪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对供电负荷进行准确的计算,以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同时,也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新型的节能设备达到节能的目的。

节能设计要充分对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考虑,在满足各功能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节能设计。在进行节能设备的选择时,不但要对设备本身的物理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还要对设计的总体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对比。

1、在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满足其各方面的要求,设计者要根据建筑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进行综合的设计,确定各个系统的最低指标,通过节能设备的使用来提升指标,从而达到节能的要求。

2、设计者应该对高层建筑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和分析,提出不同的节能方案,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论证,最终选择最经济、最有效果的设计方案。另外,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浪费,本身也是一种节能的手段。

3、要对电气设备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仔细的分析和选择,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电气产品。

4、要及时对节能产品和节能设备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能根据建筑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节能产品,以便能在满足功能使用的前提下,节约资源。

5、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电气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节能理念的转变,只有观念的转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节能的效果。

五、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设计者在进行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时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避免由于计算的疏忽和考虑的不全面造成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还要对节能产品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凤明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气设计[J] 现代建筑电气,2011(1).

[2] 陈奇兵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与节能探讨[J] 门窗,2012(10)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7篇

针对当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包括结构方案的选择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并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以期为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复杂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结构类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项目建设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其建设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结构设计。做好结构设计工作是保障建筑物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对于复杂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筑,要根据它们所承受的不同强度来开展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工作。

1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选择

1.1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过程中,结构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是决定其建设质量的关键。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如果没有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就很容易导致建设后期中的调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难度,从而为建筑设计单位带来较大的修改工作量和经济损失。因而,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单位在结构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相关的建筑结构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当中。对于结构类型的选择,设计人员不仅要将工程建设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考虑在内,还要将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考虑在内。这样才能降低工程建设企业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造价。由此可以看出,在选择结构设计类型时,需要认真考虑工程的造价和施工的合理性。

1.2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要点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应注重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概念设计。由大量的设计实践经验得出,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升建筑结构的均匀性和规则性,保证建筑工程结构的传力途径直接而清晰,尤其是结构竖向和抗侧力的传力途径。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已经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2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抗震设防烈度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安全的重要设计内容。对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其承受的不同强度来开展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工作。然而,由于建筑物高度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依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一般情况下,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高度均超过300m,那么在结构设计时,就不适合将其设计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八”的区域,而更适合设计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六”的区域。由此可以看出,在设计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时,要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烈度的具体情况。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建设误差,还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提高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建筑物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因此,设计人员应从细节出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结构舒适度确保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是树立“以人为本”重要结构设计理念的基础。从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来说,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是相对柔软的。因而,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更要满足建筑物使用人群对舒适度的要求。这就意味着要对高层建筑的高钢规程和混凝土规程作出明确的设计要求。这一过程是使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达到顺风向和横风向顶点的最大加速度的重要设计内容。结构舒适度分析是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对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其设计的阻尼比最好取0.05;②对于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的建筑来说,其设计的阻尼比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控制在0.01~0.02之间。此外,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用途来看,公共建筑的水平振动指标限值与公寓类建筑的指标限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进行差异性设计,比如可以通过优化TMD技术或TLD技术来实现。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水平振动舒适度不合格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水平。

2.3施工过程可行性是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即使设计得再合理、先进技术应用得再多,也无法满足实际建设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钢材的传力效果以及复杂节点部位钢筋的可靠性、施工建设的可操作性。这也是设计人员在对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将会涉及到的问题。要想解决型钢与其混凝土梁柱节点处主筋相交的问题,可采用以下四种设计方法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①将钢筋与其表面的加劲板进行焊接处理;②将钢筋绕过型钢;③通过在钢板上开洞的方式来穿钢筋;④在型钢与其混凝土梁柱节点表面焊接钢筋、连接套筒。由于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这也是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的有效措施。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点是将结构方案和结构类型、抗震设防烈度、结构舒适度以及施工的具体过程考虑在内,同时,还要将提高建筑构件的材料利用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作为设计重点。这是因为上述内容是提升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有过程的实现都离不开设计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全面了解。

参考文献

[1]刘军进,肖从真,王翠坤,等.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11(11):34-40.

[2]黄鹤.复杂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探讨[J].才智,2012(04):24-25.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新发展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研究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包括了新型材料的应用、新型的结构体系和设计理念,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关心的空间利用问题,也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超高层建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是我们需要加以关注的重要问题。

1 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中,水平和垂直荷载能力对于高层建筑整体本身是一项重要的考验。建筑结构中会受到风荷载或者地震荷载这样的水平方向的荷载,建筑结构本身不同,水平荷载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竖直方向的承重对于一个固定建筑来讲是固定的,所以只要将超高层建筑的负荷力控制在一定程度,对于整体建筑结构的完成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对抗荷载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能力。因为发生地震或者是风荷载作用时,建筑结构发生变形的情况会更为复杂,所以也要关注结构延性的设计,提高整体建筑结构的质量。

2 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2.1 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是基础结构,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等连接组成的。这种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较为灵活的平面布置和整体空间较大的框架结构。单独的框架结构对于建筑的高度有很大的限制,剪力墙体系也就发挥了改善高度的作用,在建筑物的高度上相比框架有一定的提高。只需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并且满足了规范的要求。剪力墙承受了水平方向的荷载,框架具有承受竖直方向的力的作用,剪力墙和框架通过刚度较强的楼板和连续梁组合到一起,产生相互合作的建筑结构体系。

2.2 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空间稳定作用,在高层建筑中比框架结构的抗侧力能力要好。剪力墙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的结构优势,在水平外力的影响下产生的侧移小,并且力的传递均匀,因此广泛应用于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的材质,也具有不错的抗震能力。缺陷是结构自重比较大,灵活性不好。

2.3 全剪力墙结构

全剪力墙结构指的是全部由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其中剪力墙承受了所有来自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外力。全剪力墙建筑结构有着比框架剪力墙结构更高的高度。但是全剪力墙的造价成本比较高,而且内部空间不能随意分割。所以在实际工程里,设计者通常会优先考虑框架剪力墙。当剪力墙处于无法全部落地式的情况下,而建筑的底部又需要较大的空间,设计师就会采用底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体系。

2.4 避难层的设置

高层建筑里,避难层的设置体现了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尊重,它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避难层一定程度上起到生命保护的作用,因此对于避难层设计的要求以及规范也是比较复杂的。一旦建筑中发生火灾时,避难层的空间大、通风好,人们可以在避难层进行避难。避难层的设置需要关注很多问题,比如:避难层要有全套的消防设备,设置消防电梯口等,给人们多一个安全保证,人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安全逃生。

2.5 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高层结构综合演变和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全剪力墙结构发展的产物。筒体在结构中起到抗侧力的作用,包含有多种形式。筒体结构有两种类型:实、空腹体。在筒体结构中,剪力墙集中而拥有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震与抗风能力,这是筒体结构的一大特点。因此筒体结构也是超高层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例如写字楼等。

3 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早期超高层建筑在国内的数量十分稀少,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随着建筑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内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超高层建筑在众多城市中都兴建起来,侧面表现了我国城市化的速度正逐步加快。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超高层建筑的存在伴随着资源消耗和综合污染,大量建设是否真的有必要;超高层建筑的数量是否需要限制,怎样算达到建筑饱和;超高层建筑的运营是否给当地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是超高层建筑结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需要建筑者甚至运营商去仔细斟酌。

尽管有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人们对于超高层建筑发展依然十分看好。超高层建筑的存在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解决了土地资源的问题,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稳定持续的获取收益。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经过一系列的标准制约构成了一体化的体系,形成了新型的稳定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建设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体系以及特点,在这些总结经验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在很多实际案例中也可以看出来,现在很多超高层建筑结构正在向着更合理有效的受力体系和更符合使用和质量需求的方向发展。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超高层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善结构体系,给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展示。我们相信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正在向着更为合理并且不断完善的方向前进。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工作,对于建筑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发展的灵魂工作。新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丰富了建筑业的内容,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可靠的生活工作空间的同时,也会尽最大可能做到环保、节能,这也会是建筑业发展的努力目标。高层建筑设计师也需要不断发现人们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用实战经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关键问题,促进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优良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怀祥.浅谈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性问题[J].中华民居,2014.

[2]夏于忠.刍议高层建筑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J].中华民居,2014.

[3]董苏媛.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华民居,2014.

[4]苏敏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新发展[J].城市建筑,2013,2:66-67.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

在国外高层建筑物要比我国的高层建筑早很多,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建成高层建筑物的国家是美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二战以后,世界对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体系研究已经逐渐发展,结构设计水平逐渐提高,这使得高层与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起来,并成为一个国家或者是城市的经济发展标志,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层数也越来越高,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建筑物的层数比拼已经成了国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拼。起初在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事实证明钢筋混凝土的自重较大,体积也比较大,使得高层与超高层的功能受到限制。但是随着对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钢结构进行建设避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缺点,提高了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这是高层与超高层建筑中的一次跨越。目前,在我国的发达城市中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很多超高层建筑已经列入世界超高层建筑中的前茅,这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体现。

一、高层与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首先,重视建筑物结构的水平荷载,防止地震力以及风载对建筑物造成影响。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的自重以及楼面的荷载所引起的弯矩及轴力仅仅与建筑物总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建筑物的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力矩与轴力相对较大,与建筑物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另外,对于一定高度的建筑来讲竖直方向的荷载时一个固定值,而水平方向的荷载,由于受到地震以及风荷载的作用,会随着建筑物的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可见水平方向的荷载作用力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

其次,重视建筑结构的轴向变形。在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中,柱体会因为较大的竖向荷载而产生较大的轴向变形,此变形会严重影响到连续梁的弯矩大小,使得连续梁的中间支撑位置的负弯矩值变小,正弯矩值变大,两端的支撑位置处的负弯矩值也随之变大;建筑中预制的构件长度要根据轴向的变形值进行调整与制作,因此建筑结构发生较大的轴向变形时,下料的长度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建筑结构发生轴向变形时还会对建筑构件的剪力以及侧移值的大小造成影响,使其产生影响到建筑物整体安全的结果。

第三,失稳是结构设计中的主要控制目标。与多层建筑相比,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对侧移的大小控制是尤为重要的,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之处。建筑物的高度越大,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侧移值会越来越大,对此进行控制是尤为重要的,要将侧移值控制在规定的安全范围内。

最后,重视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化设计。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的结构提高关键部位的抗震能力、变形能力,因此当发生地震或者是风荷载作用时发生变形的情况会更多、更严重。要想提高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变形能力,使其在塑性变形后能力不减,避免在地震中发生房屋倒塌的现象,必须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时,注意对结构延性的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结构的延性,最终达到提高建筑结构质量的目的。

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趋于成熟,数量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建筑规范的执行,将建筑物分为A级与B级的高层建筑。通常情况下,A级建筑物只要按照现行的规定进行设计即可,但是对B级建筑物在结构体系的设计时,要求要更严格,下面对常用的结构体系进行阐述。

首先,有框架结构,框架结构高度局限较大,在高烈度地区做到规范限值时,构件的截面过大,影响使用且不经济,也不满足国家规范多道设防的理念,所以出现框架——剪力墙体系。框架剪力墙体系实现了多道设防的理念,在建筑物的高度上比框架有所提高,大大的提高了建筑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也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只需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设置一定比例的剪力墙,从而达到使结构在竖向和水平的布置具有合理的承载力和刚度,更合理的满足规范的要求。使用灵活,一般用于对空间使用有要求的建筑,如办公、车库等公共建筑,在此结构中,两个体系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的但又不可分开,剪力墙起到承受水平方向剪力的作用,框架起到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作用。框架剪力墙体系所呈现的位移形式为弯剪型。在水平方向承受的作用力,剪力墙与框架通过刚度较强的楼板和连续梁组成到一起,形成相互合作的结构体系。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的设计优点很多,是结构整体的侧向高度增大,水平方向的位移减小,框架所承受水平方向的剪力明显减小,且竖向方向的内力分布也变得均匀。因此,框架剪力墙体系的建筑物的框架体系低于建筑物的能建高度。

其次,剪力墙体系。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的受力结构是由剪力墙结构替代的,且全部由此替代为剪力墙体系。在此体系中,单片的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承受了所有水平方面的作用力以及垂直方向的荷载作用力。由于剪力墙体系的结构为刚性,因此位移时出现的曲线形式为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优点很多,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延性良好,力的传递均匀,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此体系的建筑物坍塌现象少,被广泛应用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能建高度较大,大于框架剪力墙体系以及剪力墙体系。

第三,全剪力墙结构。此结构所承受的横向荷载与竖向荷载都是剪力墙,没有框架柱结构。此建筑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中,并且选用此建筑结构建筑的楼层可以比框架剪力墙结构高。此结构的缺点在于成本造价高,内部的空间不可以进行任意的分割。在实际的工程建筑中,设计者首先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考虑,若此结构无法满足建筑的要求,则选择全剪力墙结构。

第四,避难层的设置。对于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来讲,避难层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旦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可以进行避难,因为避难层的空间大,通风好。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的高度达到一百米后,便要在建筑物内进行避难层的设置,以便于消防安全。避难层的设置位是有规定的,第一层与避难层的设置层数不能超过十五层;面积的设计要满足人员的避难要求;要在避难层处设置消防电梯口;避难层要配备全套的消防设备等。

最后,筒体结构。筒体结构采用的筒体为抗侧力构件,此建筑体系所包含的形式较多,如单筒体型式、筒中筒型式、筒体框架型式等。筒体体系包含了实、空腹体两种类型,属于空间式的受力构件。实腹筒属于三维竖向的结构单体,由曲面或者是平面墙围成。空腹筒则是由密排柱与开孔形式的钢筋混凝土外墙构成或者是由密排柱与窗裙梁构成。筒体体系的刚度与强度都比较大,各个结构构件受力均匀且合理,抗震能力与抗风能力比较强,此体系通常用在超高层建筑中或者是跨度大、强度高的建筑中。

三、制作与安装

首先,对测量工具以及钢尺的量具进行统一。对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所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如土建、机械设备的安装、钢结构等,对这些环节进行施工时,所应用到的测量工具以及钢尺要进行统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量具的选择,使得各类测量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

其次,对轴线、地脚螺栓以及标高进行定位。对钢柱的轴线进行定位时,要根据施工的场地面积进行选择,对建筑物的内、外部进行轴线的控制。对工程高度为一百米的建筑要设置两个控制桩,便于激光仪以及经纬仪的位置设置,位置的选择要坚持以可视与通视为原则。

对钢柱的长度以及大小进行设计时,要能够满足运输与搬运,通常每节的层数设计在二层或者是三层,对每一节钢柱进行安装时,要坚决避免使用下一节钢柱的地位轴线,必须使用由地面引入高空的轴线,这样可以确保安装的准确性,避免累计误差的产生。

第三,钢柱的制作与安装。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物的竖向结构的主要构件为钢柱,对其进行加工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范标准进行,严格控制其制作与安装的质量。

最后,框架梁的安装与制作。高层建筑或者是超高层建筑的框架梁钢型式通常采用H型的,对钢结构与框架梁之间的连接使用刚性连接的形式,钢柱是贯通的,因此要在框架梁的两端进行加劲肋的横向设置。

为确保框架梁与钢柱安装的质量,使其节点处的延性良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使得建筑物的高度精准,在对建筑进行施工时,应该对框架梁的所在位置进行悬臂梁的设置,对悬臂梁与钢柱进行连接时,焊接的剖口处要采用熔透焊缝,对腹板处采用的焊接形式为贴角焊缝。框架梁与钢柱进行连接时,采用的焊接方式为衬板式的全熔透焊缝,对腹板使用强度较高的螺栓进行连接。

对腹板进行连接时,螺栓孔的位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其精准度。进行制孔时,工艺分为模板制孔与多轴数控钻孔两种,模板制孔的精准性较低,后者的制孔精准度较高,因此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后者进行制孔。采用模板进行制孔时,要确保模板的精度,这样才可以使得螺栓的组装满足施工的安装孔精度要求。若钻孔的位置出现偏差,必须使用铰刀进行孔的扩孔,坚决避免使用气割进行扩孔处理,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四、楼盖的设计

对于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来讲,对楼盖的平面刚度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是确保钢柱与其它竖向构件保持协调变形的基础。通常对楼板以及楼盖进行选择时,采用现浇混凝土形式或者是压型钢板,厚度要在一百五十毫米以上。目前,在使用钢承混凝土形式进行楼板与楼盖的设置时,忽略了其形式与梁柱的作用,因为其计算原理不清晰,计算繁琐,从而按照平面形式进行设计,从而使得计算出的值无法满足建筑安全的需求,因此采取此形式时,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计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质量与使用功能,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重视各个环节的设计,控制其质量,使得结构设计满足建筑的整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华君.论楼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2(5).

[2]范小平.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中相关的几个问题应用分析[J].福建建材,2009(8).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超限高层 建筑工程 抗震设计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引文

当今社会,城市在发展,高层建筑也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在高层建筑上,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设计结构也越来越有要求,尤其是针对超限高层建筑上,也提到了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对于超限高层建筑来说,确保抗震设计的完成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直接利益,更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所以,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来说有重要的战略含义。

2分析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改革中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也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当今世界有一些国家与我国开始了商务交流。在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了超快的进步。不少行业也拿出很多资金用来完善基础建设,不少的大型高层建筑结构不断出现,这些建筑形状千变万化,这里面也包括不少超限高层建筑,它的出现更好的实现人们对空间的充分利用【1】。不过对于这些形状奇特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来说,它们在结构方面也超出了我国在建筑工程上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需求。当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的设防要求上是有规定的,这也是为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得到更好的保障。不过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城市开始崛起,很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容纳愈来愈多的人口和社会资源。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带来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影响了经济发展,而且地震对建筑的破坏程度也是非常大的,地震的出现对建筑物及市民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也给我们带来惨痛的教训。所以,要重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当前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出现的缺陷,要意识到抗震设计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当中的必要性,才能够更好的加强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分析,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

3超限高层建筑的特点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在高度和结构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适用高度及规定范围,它的建筑造成奇特不规范。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出现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量也越大,很多高层建筑的外形较复杂、奇特,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标志性高层建筑,比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325m)、上海金茂大厦(91层,420m)、广州中信大厦(80层,320m)等等。超限高层建筑结构主要分析点在平面、竖向不规则、抗风及高位转换等问题【2】。

4 抗震设计的基本构思和分析总结

目前,各国在抗震设计上,都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这个要求也被称为当前解决地震作用下建筑高度不确定的最好方法,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设计要求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像在西方国家,也有不少现代化城市,由于很多建筑物都是按照这个抗震标准进行设计,因此在出现一些大型地震的时候,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有明显的降低,不过这种设计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生命安全,虽然在大型地震中不会出现建筑物倒塌,确保了生命安全,但在一些中小地震中也会影响建筑物的基本结构,从而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多的人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所以在建筑物的装修、非结构布局及高新技术装备方面的花费较高,那么造成这样的损失也非常大。

5.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标准

5.1要考虑建筑物的稳定性、承重力和整体的延展性等需求

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要确保设计结果达到安全标准,另外对一些薄弱环节针对性加固,采用一些补充方法来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度。要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全面考虑布局类型,避免建筑物出现纵向负重的出现,确保结构稳定。

5.2在设计中要提高抗震防线的级别

建筑物高标准的抗震系统要由许多延伸性好的分体组成,所以,对每个构建进行更完善的组合才可以达到目。在设计高层建筑抗震防线中,要分析地震的情况,设计防线要考虑合理性和多重性,这样才可达到防震及确保安全的目的。在具体环节,要重视建筑物防震构件的刚柔性与延伸性等特点,确保更好的达到建筑物结构在发生地震时避免遭受破坏的可能。另外,增强建筑物防震耗件也可降低地震能量的冲击,更有效的确保建筑物的稳定。设计中要考虑各个构建的关系,逐一对构件及其之间的作用进行检查,使其确保抗震能力,达到建筑物的稳定。

5.3也要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处理

在高层建筑物设计中,如确保了整体的安全性,那么就会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因此要重视薄弱环节的抗震设计,在设计中可利用多种方法更好的提升建筑物抗震力度。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物构件承受的冲击力大,因此要对薄弱环节进行检查,采用建筑学及力学方法综合分析承载力和弹性受力等情况,可针对性加固,对受力点进行综合解决,确保建筑物的稳定,而且也要注意使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解决【3】。

6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当中,也会碰到很多影响建筑物整体稳定和安全的因素。就拿抗震设计来说,设计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一般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6.1资料缺乏造成设计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也会出现体制的变革,这能在房地产领域反映出来,比如在建筑施工中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在施工中过分强调施工期限而忽略了施工质量,在没有收集周边建筑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设计,或在设计没有结束或者完善时提前开工。这种情况,不能更好的搜集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及周边临近建筑物的资料,就会导致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同时也不能达到超限高层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标准。

6.2设计中建筑物结构的平面布置会抗震设计造成影响

由于超限高度建筑物在形状上不规则,所以结构设计及施工都有难度,平面不均衡、长度高于设计要求等情况很常见,这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稳定及安全。这种情况在抗震设计中可以看到,如结构不规则那么在进行抗震设计及施工中无法找出平衡点,就无法顾及到薄弱环节的加固,那么就会对安全造成威胁。

6.3受力体系对建筑物设计造成影响

在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中,不同的承载结构会出现不同的受力体系,在设计时如考虑到这种承载结构和受力体系的需求,那么就会让受力体系与抗震性能产生冲突【4】。受力结构越复杂,那么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建筑物整体的稳定与安全。

7 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解决方法

7.1确保超限高层建筑物设计前期工作顺利完成

在建筑物设计前期的工作当中,要针对建筑物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进行了解,搜索有关数据和资料。在我们对所有影响建筑物稳定及抗震性能的原因进行统一研究后,再开展设计,就可更好的避免因资料不足导致设计或施工缺陷,更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7.2重视设计方案的选择与完善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形状复杂,施工难度大,在抗震设计中要综合分析所有影响因素,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在设计中,要进行对比,明确抗震指数与施工方案,考虑多种情况,分类制定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方法可以在设计中找到一些不足和隐患,更好确保安全性。

7.3完善建筑物结构及受力体系建设

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达到一定的外观要求时,也应该分析结构和安全需求,在抗震设计中,需考虑这种受力体系,利用力学原理找到平衡点,并在此进行抗震防线设计及完善布局,确保建筑工工程达到抗震要求,保证整体稳定性【5】。

8小结

以上分析,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分析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为确保建筑物的有关防震设防管理更完善,要不断加强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务必要确保建筑物抗震设防的质量。同时,积极探讨国际上的先进知识和技术,针对性制定出适合我国的发展方案,不断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技能,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作好的条件,并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西林.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2] 张元坤.高层建筑超限工程及超限审查――高层建筑抗震设防概念设计述评之一[J]. 南方建筑. 2013(01)

[3] 黄志华,吕西林.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若干问题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12(05)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 防火设计 应用

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各大城市出现一大批的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制定的会议标准把4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米以上的建筑称为超高层建筑。我国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并没有明确规定100米以上的建筑如何称呼,笔者认为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可以称为超高层建筑。本文下面就超高层建筑防火问题做如下简要的探究。

1超高层建筑火灾的危险性

1.1存在点火源多

超高层建筑的电器设备种类繁多,数量大,漏电、短路、过负荷和接触电阻过大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车库停车多、车内的储油量比较大;流动人员比较多,造成吸烟的人多,诸如此类的原因造成了超高层建筑容易发生火灾的点火源非常多。

1.2安全疏散困难

(1)疏散通道的限制:火灾发生时必须停止客用电梯的使用,消防电梯则主要是消防队员专门采用的,消防云梯车的高度也是有高度限制的,所以楼梯间成为了是超高层建筑楼内疏散的唯一手段;(2)疏散时间比较长:一般的超高层建筑内部,平均容纳5000人左右,由于疏散通道的有限性,疏散通道距离长,人员的疏散十分困难,少则需要几十分钟,多则需要几个小时。

1.3烟囱效应

超高层建筑的楼梯间、衣物滑槽以及电梯井、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如果防火分隔或防火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像烟囱一样,由于拔风抽力效应,会助长火势和烟气的扩散和蔓延,超高层建筑高度越高,烟囱效应越强烈。

1.4扑救难度大

(1)外部扑救困难:一方面缺乏展开救援消防行动的必要场地;另一方面,外部灭火云梯高度的限制。现有的消防云梯车最高仅能达到101米,超高层建筑上部楼层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没有办法达到101米以上的空间;(2)内部攀登困难:100米以上的楼层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队员登高困难;(3)供水的困难性: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灭火用水量十分大,通过水带直接供水,高度只有150米 [1]。

2案例分析

某工程占地面积3020m。,总建筑面积201000m2,建筑高度230m,地下4层,地上50层。地下二、三、四层为车库、人防和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地上结构分为主楼和裙楼,裙楼是商业广场;主楼一层是大堂和消防控制室等,二层-六十层为办公用房,两个避难层为封闭式避难层,分别设在16层和32层。超高层建筑楼内设有二部消防电梯,中部设置了五部客梯,屋顶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4]。该工程所在地有1辆55米高消防云梯车。

3防火常见问题的对策

3.1 总平面设计难以满足消防车的要求

该项工程的四周设有环形消防车道,车道距离建筑外墙5m,车道宽度4m,消防车道穿过建筑门洞的高度在4m左右,建筑施救面采用分段设计,不具备连续性的特征。该工程的建筑外墙采用的是玻璃幕墙,施救场地设置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载重量达30t。消防车道按照“高规”的规定进行设计,但是从灭火救援方面和消防装备的实际情况来考虑,这样的设计根本满足不了当地消防登高车的操作要求。就当地现有的最大型消防登高车的参数来看,两个支腿撑开后最大宽度达到5m,车辆高度在4.1m。救援最大高度达到55m的时候,其工作支腿和建筑外墙的距离约是10m。显而易见现行高规的要求和消防装备的发展不相协调,造成该工程的总平面设计中的消防车道不能满足当地大型消防车登高施救灭火的要求。本人认为在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所在地市的消防部门的装备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3.2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设置位置合理性问题

根据《高规》中的规定,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该设置避难层,从超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以及两个避难层之间的距离都不能超过15层。这样来规定的目的是,发生火灾的时候聚集在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内避难人员不能再经楼梯进行疏散,可以由消防登高车将避难人员疏散下来。当前大部分设计单位不管高层建筑使用功能怎样,层高多高,实际高度多少,都把高层建筑规范要求的15层作为两个避难层的分界线。笔者认为,避难层的设置问题既要考虑避难人员安全疏散的时间,又要考虑到消防登高车能够进行施救时的有效高度,尤其是第一个避难层的设置更应结合当地消防装备的实际水平考虑,在消防登高车能进行施救的有效高度内进行设置。在该工程中,第一个避难层设在16层上距地面高度约70m,且为封闭式避难层。当地所在市消防云梯车最大救援高度位55m,一旦发生火灾的时候是根本不可能到达第一个避难层进行实施救援。再者,避难层没有开窗,消防员无没有办法通过窗户直接救人,只能从避难层的下层窗户之后再通过楼梯间进入避难层,费时且费力,会错过良好的救援时机。因此,笔者建议第一个避难层应该设置在当地所在市的消防云梯车的有效施救高度内,也就是12层左右,并且应开窗,方便消防人员及时疏散。

3.3建筑是否考虑利用电梯进行人员快速疏散

一般高层建筑当中将楼梯作为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首选。根据《高规》中的规定,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两种运行的方式,一种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到电梯首层,并且停止使用;另一种是消防队员通过消防电梯进入发生火灾的层实施扑救以及人员救援。实际上,相关规范禁止利用电梯疏散的两个原因,一是电梯本身的安全性;二是电梯运行环境的安全。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因为井道的“烟囱效应”和轿厢的“活塞效应”,非常容易将楼宇中的烟气吸入电梯井道,危及电梯内逃难人员的安全。因此,如果解决了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之后,再加上合理的逻辑控制的方式,超高层建筑电梯进行疏散也是可能搬到的 [2] [3]。

4 结语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从分析超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和危险性入手,在参考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更应该根据超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当地消防实际水平在人员施救、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个性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火灾初期利用电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可行性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9):67-72.

[2]高层宾馆火灾情况下电梯应急疏散可行性研究[R].上海市特检院和上海市消防研究所,2009.

[3]Antell,James,Evenson,eta1.BudDubai[J].NFPAJournal.2007,(1):23-24.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问题;发展

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日益增多,而且很多超高层建筑异军突起。高层建筑相对普通低层建筑对监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将服务于业主今后的使用安全。因此,深入开展超高层建筑的监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超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

超高层建筑当前已成为城市的一大亮点,但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大。这是因为,超高层建筑楼层很多,建筑整体高度突出,工程施工一般要经历较长的周期。其间要涉及地基、钢筋混凝土结构、电梯、避雷、防火等基础安全设施的建设,如果遇到大型公用建筑,还要增加监控、中央空调、电视等综合使用设施布局。所以超高层建筑从工程开始至最后竣工交付使用,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密切配合,以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防止投入运营后存在建筑安全隐患。例如,超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保障、应急救援安全保障、地基与钢结构安全保障等,都是监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其施工过程不仅要遵守基本的建筑工程安全操作规程,而且必须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制定安全施工的管理措施。

2 当前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超高层建筑监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超高层建筑的监理因其建筑难度的影响,具体监理工作需要有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质量控制要求。但是城市建筑的发展与监理的法律法规建设之间存在“脱节”。以建筑中的防火管理为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防火建筑的要求体现在登高面,但是登高操作场地的规定实际还是比较模糊。而规范中要求第一避难层和第二避难层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十五层,这也必须根据建筑本身和地区实际情况而具体实施。所以法律法规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监理工作的参照标准和法律依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就现有法律法规中较为模糊的问题容易与施工方产生意见分歧。

第二,超高层建筑监理对工程不同阶段的重视程度不同。长期以来建筑监理往往比较侧重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而对工程开工前期的监理重视不足。施工过程的确是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核心,但工程不同阶段实际都暗含一定的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监理单位必须对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预算执行,所以对工程前期监理的重视不足也会导致风险因素的蔓延。例如,超高层建筑墙体使用的新型材料,钢结构是否耐火等,都不应在开工后再重新讨论。很多问题的争议就是因为前期监理工作的欠缺引发。

第三,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的实施流程比较混乱。超高层建筑的监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建筑原材料、建筑主体抗震结构、转换层结构、钢筋混凝土质量、防火结构、给排水、电梯等实施安装、防雷和接地、节能等,而且监理不仅是对现场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对相应的凭证、票据等也应一并审核,所以这些具体的监理工作既要随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度配合进行,又会涉及一定的交叉关联,日常监理工作的流程容易发生混乱,导致质量控制出现漏洞,凭证票据不齐。

第四,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部分参与人员素质不高。监理单位应当秉承客观、公正、严谨的原则开展工作,确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固,节约工程成本。但由于超高层建筑的监理工作更加复杂,且超高层建筑正在逐渐增多,在此领域具备丰富监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非常紧缺,很多参与监理的工作人员经验多集中于普通建筑。此外,监理人员的责任态度、与施工方是否存在相互包庇的可能,也会影响到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进展、工程质量及工程成本。

3 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发展的举措

针对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的现状,今后的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由于不同省市地理条件、建设规划都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法律法规的完善也应从地区实际出发,由地方政府部门参照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指导,制定实施细则,以弥补法律法规中的模糊环节。政府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型超高层建筑,对建筑的地基、主体结构、墙体材料、防火救援、配套设施、节能环保指标等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的安全需求,切实从法律法规层面为监理单位的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例如,上述消防工作的监理盲点,政府部门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就应全面考虑本地区消防车型号、登高操作的现场需求。

第二,落实工程不同进展阶段的监理职责。监理单位应从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出发,充分认识施工前期监理的重要性。监理单位应以前瞻性为原则,加强事前风险管控。首先,施工前期的监理职责应侧重对图纸和施工要求的分析研究。监理单位应综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图纸,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设计和施工单位反馈,避免开工后再重新追溯问题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需要涉及工程图纸的变更,其成本投入也远小于开工后再进行反复修改。所以前期监理对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安全性都具有积极意义。其次,进入施工阶段后,监理单位要侧重对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配套设施、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监督。超高层建筑的地基与楼层建设首要的是确保材料合乎要求;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监理人员要认真审核其中的暗柱焊接、钢筋位置、混凝土浇筑质量等,以保证楼体本身的坚固;配套设施应符合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对供水、供电、监控等都应以节能环保为方向;安全防护应对防火、防电、防震等全面考察。

第三,规范超高层建筑监理工作的流程。监理单位在承接超高层建筑工程的监理任务后,应立即组建项目团队,然后按照科学的流程实施监理工作。首先,监理团队应与设计、施工单位召开项目整体研讨会,熟悉图纸和建设要求,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沟通解决。其次,监理团队应细分工程施工的各项监理工作,安排部署专人专岗。每一项监理工作负责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应与施工人员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工程进展探讨相应的问题,做好会议纪要。超高层建筑对工程成本、质量、进度的控制非常严格,专人专岗监理执行和流程规范是严格监理的基础,同时监理团队应明确不同监理工作交叉问题的处理流程,理清原先较为混乱的管理局面,以岗位责任制进行考评和管理,从而严把质量关、效益关。最后,监理团队应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管理岗位,负责对每项监理工作的凭证、资料集中收集管理,进而为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奠定基础。

第四,打造超高层建筑监理的专业化团队。监理单位应紧跟时展步伐,吸收具备超高层建筑监理经验,且具备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工作队伍之中,凝聚人才优势,打造专业化团队。而且随着专业人才的聚集,监理单位内部也可开展培训拓展工作,由超高层建筑监理领域的资深人士为其他监理人员提供系统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单位内部监理人员的能力和素养。

4 总结

超高层建筑监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工程监理也应与时俱进发展,切实保证超高层建筑内部各项质量、安全指标的合规,从而为工程投入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军.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抗震加固工程的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2(01)

[2]朱友欣,巫磊.浅谈高层建筑监理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1(11)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供配电;防雷及保护接地;弱电系统设计

1、应注意的问题

1.1 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超高层建筑按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水泵、消火栓转输水泵、自喷接力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消控控制中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客梯电力,生活水泵用电、排污水泵,电话机房和保安,航空障碍灯等用电设备均应按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要求供电。其余用电负荷分别为二级或三级。

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源,应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10KV双回路供电电源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也可以是来自双回路超高压供电的城市变电站的两段独立母线。

1.2 10KV供电系统设计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电所10KV结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当有多台变压器组供电时可以分多段,一般为两台变压器为一组。10KV外部接线宜考虑环网供电结线形式,可以完善10KV系统的环网结线,提高10kV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如选用SM6环网配电柜,既能改进用户变电所的高压开关柜的整体质量,提高用户变电所的安全可靠性,又能适当降低电气设备的投资及变配电所的土建面积,同时也为推广用户变电所无人值班创造条件。

10kV用户变电所主结线方案采用中置式开关柜,电源进线柜可以设置保护,变压器出线开关采用断路器柜。选用断路器柜时主要是针对单台变压器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kVA时采用、断路器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10KV结线系统采用微机保护系统,微机保护系统主机装于值班室内。

1.3 供电配电所设置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电所的设置,应按照(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2.1;4.2.2;4.2.3条所确定的原则设置。

一般超高层建筑主要用电负荷如中央空调机房、水泵房等均设存地下层,其他较大的用电负荷主要没置存一层及以上的裙楼,而且地L建筑高度不超过200m, 由变配电所引至屋顶用电设备的供电距离也还存比较经济合理的范围内,为使变压器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因此一般在设计中将变配电所设在地下一层,而将柴油发电机房设在变配电所附近。

超高层建筑在楼层较高(如超过200m),供电负荷较大,供电半径较长,负荷也相对比较集中的镂层,可分散设置区域配电中心。区域配电中心可分设避难层、设备层及屋顶层等处。

对于超过200m 的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建筑的上部避难层及屋顶也设置了较多的用电设备,当由单个变配电所直接供电不是很经济时,可号虑在上部的避难层再设置一个变配电所,以减少该部位用电设备的供电半径,但设置该变电所应考虑变压器的垂直运输通道以及设备对楼板荷重的影响,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800kVA。

各区域配电中心变压器的设置,可根据所供电的服务范同负荷容量来确定。 超高层建筑中设备层负荷相对集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设置箱式变电站供电。

在超高层建筑群中还应考虑1OkV中心开闭所,要确保每个lOkV区域配电中心有10kV双回路供电电源。从1OkV中心开闭所馈出的供电干线可采用放射式供电至各区域配电中心,各区域配电中心又采用环网式连接作为备用供电联络线,在其供电断路器选择时要考虑穿越功率的影响。

1.4 供电电压等级选择

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10KV作为供电电压等级。在确定超高层建筑供电电压等级时,还应考虑当建筑面积较大、供电负荷容量较大,并且超过10kV电压等级的经济输送容量时,要采用35kV的电压等级供电,但不宜采用三个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供电。

1.5 供电变压器选择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压器的选择,应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没计规范》4.3条的规定选择。单体建筑比较大,供电负荷较大时,有可能选择多台大容量供电变压器, 多台变压器宜组成每两台成一组的组合低压供电母线为“两进线一一母联” 的接线形式 变压器低压侧不得并联运行,以限制低压侧短路容量, 降低低压开关备的造价。

10kV 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每段1OkV母线上装接的变压器容量控制在5000kVA,二段母线合计装接的变压器容量控制存l0000kVA。

对于空调等季节性负荷,根据实际的设备容量,设计中将该部分负荷集中设置,在过渡季节,可以根据需要切除部分负荷,停用相应的变压器,以降低变 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单台供电变压器容最的选择,应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3.6条的规定选择。单台供电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I250KVA 。单台变压器容量较大,会由于其供电容量和供电半径太大,电能损耗大,低压侧短路容量火,对断路器等设备要求严格。变压器事故检修所引起的停电范围较大。 国内也有部分超高层公共建筑单台供电变压器容量超过1250KVA 的,选择1600

KVA或者2000KVA的变压器供电。有的省市制定的地方标准规定超高层住宅建筑,供电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

1.6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置

超高层建筑有大量的一级负荷和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茼,需设置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宜靠近各区域配电中心相应置。当单台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较大时,应设置二台及以上柴油发电机组,确保一级负荷别重要的负荷的供电可靠性,避免因单台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较大,所带一级特别重要的负荷集中,柴油发电机组一旦发生故障,难以确保一级负荷刖重要的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应急供电系统应自成系统,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一备一用运行方式。

2、超高层建筑电气线路防火设计

超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防止电气线路火灾特显重要。(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9.5.1条: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在重要消防设备供电回路上设置用于报警不切断电源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超高层建筑消防设备供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当高,要确保火灾情况下的正常供电。

3、超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的安装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引起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超高层建筑紧急疏散需要的时间也大于其他建筑,各个楼层供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在火灾发生时仍然需要正常持续供电,所以这类配电设施就要安装在有一定耐火等级保护的场所里。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楼层电气配电间、电气管道井耐火等级要求为一级。可以将供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安装在上述场所里。

4、超高层建筑消防供水配电设计

超高层的水专业消防设计与一般的高层建筑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高,消火栓泵和自喷泵已经不能从消防水泵房直接供水至顶层的消防灭火设备,消防部门要求在大楼中间的设备层(避难层)增设消防系统的加压设备, 以保证自动灭火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消防水泵,应根据水专业的要求,利用消防控制设备进行可靠的控制,满足在不同的区域发生火灾时都能准确启动相应的消防水泵,供水灭火。

对于消火栓系统,当消火栓动作或经火灾确认后,消防系统能直接或经消控中心联动启动消火栓泵供水灭火,当低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低区消火栓泵,当高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避难层

消防加压水泵房的高区消火栓泵,并同时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消火栓转输水泵。

对于水喷淋系统,当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及设在消防水泵房的报警压力开关同时动作时,消防系统能直接或经消控中心联动启动自喷泵供水灭火,当低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低区自喷泵。当高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避难层消防加压水泵房的高区自喷泵,并同时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自喷转输水泵。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当由消防车通过水泵结合器供水的情况下,对高区发生的火灾,可通过消防加压水泵房的自喷接力泵向高区的消防灭火设备供水。

5、超高层建筑防雷及接地保护设计中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防雷等级的定性,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没计规范》2.0.2第八,九条复核计算。在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Ae=[LW+2H (L+W)+丌H2]Xl0由于现有专业电气设计软件,有的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是按建筑物高度为100m以下来编制的,在做超高层建筑防雷计算时应注意。

经过计算超高层建筑大多为二级以上防雷建筑,防直击雷措施应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屋顶应设置防直击雷的避雷针和避雷带相结合防雷网,屋顶所有金属管道设备外壳均应可靠接地。在做接地时不应该忘记航空障碍灯等设施。

防侧击雷措施,每三层的均压环要确保与建筑物主体钢筋的连通性,在预计雷击活动频繁的地区, 还应考虑在楼层区域均压环处设置浪涌保护器,以解决局部泄放雷电流引起的过电压问题超高层建筑的接地保护应该采用防雷接地与弱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接地方式。电源系统应该考虑设置三级浪涌保护装置,弱电信号线缆系统在引入建筑处设置浪涌保护器。

6、超高层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

智能网络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神经系统,其规模大、节点多,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应按照(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附录A~J的要求配置。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主要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信息网络系统要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为原则,来设计。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和相应的网络机构方式,设计可采用二层或三层的网络机构。系统桌面用户接人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l0/l00/1000Mbit信息端口。主干网络根据需要采用树干光纤传输网络,根据工作业务需求配置服务器和信息端口。

超高层建筑机房工程在设计中应满足(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3.7.3条的要求。有大量引出电缆的通信接入设备机房应设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一层。对于群体建筑,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宜设置在中心位置。楼层弱电间应独立设置,上下位置宜垂直对齐,弱电管道井在穿越楼板的位置应做防火封堵,楼层弱电间和弱电管道井均应按耐火等级为一级考虑,各工作区的净高不低于2.5m。

7、结束语

超高层建筑高度高,人员密集,对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消防等的要求必须安全可靠,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及重要设备供电应能正常工作,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满足人员安全疏散。对高低压配电系统应能灵活控制。变压器供电负荷容量较大, 应合理划分供电区域,根据季性负荷的变化适时切除相关供电变压器的运行,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对消防水泵,应根据水专业的要求,利用消防控制设备进行可靠的控制,满足在不同的区域发生火灾时都能准确启动相应的消防水泵,供水灭火。

参考文献:

[1]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8.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使用日益紧张,我国各城市一座座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实践证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使人口集中,可利用建筑内部的竖向和横向交通缩短部门之间的联系距离,从而提高效率;其次,可以减少市政建设投资和缩短建筑工期;第三,能使大面积建筑的用地大幅度缩小,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其可以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但是就超高层建筑施工现状来看,其施工技术、建筑行业管理体制、从业人员素质等决定了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并决定了最终的使用质量。现如今,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已经成为社会探讨以及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一、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超高层建筑主要是指层数在40层以上,且建筑高度达100米以上的建筑物。目前,我国一些人口密度较大,且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及地区都开始建设大量的超高层建筑来节省土地。例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台北101大厦、深圳京基100等。然而,尽管超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缓解土地使用紧张的问题,但此类建筑施工难度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具体来说,当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地质勘察易出错

超高层建筑对工程地质状况的勘察要求较高,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将超高层建筑施工当作为一般建筑施工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也并未认真对工程所在地进行地质勘察,从而导致地基实际情况无法及时收集,底层构造也无法认真查清,例如墓穴、滑坡、软土层、孔洞等,以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导致地基不稳,使整个建筑物出现墙体开裂,最终出现坍塌现象。

(二)未加固好地基

作为建筑的基础,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质量,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一旦对那些出现问题的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例如,湿陷性黄土、杂填土、软土、溶岩、膨胀土、土洞等不均匀地基),均会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设计环节过于马虎

超高层建筑设计阶段也是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环节,其不同于一般建筑,在设计要求,设计细节等方面都不同于一般建筑。例如,设计阶段考虑不周全、结构不合理、建筑内力分析错误、沉降缝以及伸缩缝设置不当、荷载计算不合理等都有可能导致超高层建筑整体存在严重的隐患,一旦后续投入使用,极有可能为人们带来许多安全隐患。

(四)建筑材料不合格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长、所需施工材料较多,如果在施工中对材料的采购以及后续管理不善,都会导致材料出现问题,一旦这些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运用到建筑墙体当中,势必会给建筑带来质量隐患。例如,水泥受潮结块、混凝土配比错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钢筋错位、钢筋漏放等,都必然会引起超高层建筑出现断裂、垮塌问题。

(五)对自然条件不重视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工期较长,露天施工项目较多,因此,其受自然条件影响也较大,一旦遇到暴雨、高温、低温、雷电、大风、大雾等自然条件,势必会给超高层建筑质量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加之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或者对这些问题不重视,都会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二、超高层建筑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超高层建筑施工由于工期长、施工难度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工程质量问题,诸如上述所说的工程地质勘察、地基处理、工程设计、建筑材料

对自然条件把控等方面都是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不能满足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

现代建筑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若超高层建筑管理人员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尤其当前超高层建筑在施工前,都会对建筑物整体做个性化设计,这样就使得这些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道程序、每一个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超高层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不断更新技术、建筑材料,施工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合理利用新材料、不能及时学习、引进新技术,胡乱套用其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最终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二)组织管理中的漏洞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不明确,责任划分不严格。主观上各分包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与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后就相互推诿,拒绝承担责任。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超高层建筑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劳动力素质不高

首先是专业知识不够硬。一些施工人员无证上岗;当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工艺时,不按照指导方案施工;工人只负责埋头干活,施工前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管理人员现在年轻化、理论化、实际工作经验少,在施工中解决问题往往带有主观意识。其次质量意识不强。由于劳动力需求量大,新进场工人的施工培训教育并没有真正落实,尤其这些施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其并没有专业化的施工技能,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没有一个合理正确的主观认识。这样就使得劳动力低技能素质供给与超高层建筑施工队伍高技能素质需求出现矛盾,从而导致许多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技术控制

超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所以混泥土的强度控制对建筑的施工技术成功与否有很大影响。首先,选定合格的配合比。工程开工前,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为避免级配与现场施工过程中的不符,进行试验试配调整和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调整确定砂的配合比。其次,严格养护制度。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应有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也要加强养护期的督查。

(二)严格做好质量监控

由于超高层建筑施工工程量较大,需要多个施工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但他们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必须建立保证体系,才能确保超高层建筑质量。首先,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素质,在施工前加强对施工队伍基本施工技能、安全防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在施工中也要针对出现的实际问题做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施工培训;其次,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及时评定,保证分项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档案。

(三)做好施工进度控制

首先施工方要严把设计关,只有站在宏观的角度,才能把握好施工进度。设计方案大到楼层的整体高度,小到建筑内部的布局走线,要概括整个超高层建筑的工程量以及工序;其次,确定计划工期。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并结合自己所能调配的最大资源,确定最终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把握工程计划的完成情况,避免赶工现象。应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进行适时监控,不要把编制完的进度计划束之高阁。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若工期滞后,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在每周监控的基础上。每月、每季或者每年进行一次工程进度总结。

总结

总而言之,对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管理。建筑行业的各个经济组织以及从业人员应严格把控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才能使这些建筑真正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李其泉.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问题及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6).

[2]范先钦.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18).

[3]余柳珊,陈绍婷.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7).

超高层建筑要求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供配电;防雷及保护接地;弱电系统设计

1、应注意的问题

1.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

超高层建筑按现行的国家规范要求,消防用电设备如消防水泵、消火栓转输水泵、自喷接力泵、消防电梯、防排烟风机、消控控制中心,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客梯电力,生活水泵用电、排污水泵,电话机房和保安,航空障碍灯等用电设备均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要求供电。其余用电负荷分别为二级或三级。

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源,应采用10KV双回路供电。10KV双回路供电电源分别来自不同的变电站;也可以是来自双回路超高压供电的城市变电站的两段独立母线。

1.210KV供电系统设计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电所10KV结线,宜采用单母线分段形式,当有多台变压器组供电时可以分多段,一般为两台变压器为一组。10KV外部接线宜考虑环网供电结线形式,可以完善10KV系统的环网结线,提高10kV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如选用SM6环网配电柜,既能改进用户变电所的高压开关柜的整体质量,提高用户变电所的安全可靠性,又能适当降低电气设备的投资及变配电所的土建面积,同时也为推广用户变电所无人值班创造条件。

10kV用户变电所主结线方案采用中置式开关柜,电源进线柜可以设置保护,变压器出线开关采用断路器柜。选用断路器柜时主要是针对单台变压器容量大于或等于1000kVA时采用、断路器作为变压器的主保护。10KV结线系统采用微机保护系统,微机保护系统主机装于值班室内。

1.3供电配电所设置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电所的设置,应按照(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2.1;4.2.2;4.2.3条所确定的原则设置。

一般超高层建筑主要用电负荷如中央空调机房、水泵房等均设存地下层,其他较大的用电负荷主要没置存一层及以上的裙楼,而且地L建筑高度不超过200m,由变配电所引至屋顶用电设备的供电距离也还存比较经济合理的范围内,为使变压器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因此一般在设计中将变配电所设在地下一层,而将柴油发电机房设在变配电所附近。

超高层建筑在楼层较高(如超过200m),供电负荷较大,供电半径较长,负荷也相对比较集中的镂层,可分散设置区域配电中心。区域配电中心可分设避难层、设备层及屋顶层等处。

对于超过200m的超高层建筑,一般在建筑的上部避难层及屋顶也设置了较多的用电设备,当由单个变配电所直接供电不是很经济时,可号虑在上部的避难层再设置一个变配电所,以减少该部位用电设备的供电半径,但设置该变电所应考虑变压器的垂直运输通道以及设备对楼板荷重的影响,单台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超过800kVA。

各区域配电中心变压器的设置,可根据所供电的服务范同负荷容量来确定。超高层建筑中设备层负荷相对集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设置箱式变电站供电。

在超高层建筑群中还应考虑1OkV中心开闭所,要确保每个lOkV区域配电中心有10kV双回路供电电源。从1OkV中心开闭所馈出的供电干线可采用放射式供电至各区域配电中心,各区域配电中心又采用环网式连接作为备用供电联络线,在其供电断路器选择时要考虑穿越功率的影响。

1.4供电电压等级选择

超高层建筑一般采用10KV作为供电电压等级。在确定超高层建筑供电电压等级时,还应考虑当建筑面积较大、供电负荷容量较大,并且超过10kV电压等级的经济输送容量时,要采用35kV的电压等级供电,但不宜采用三个及以上的电压等级供电。

1.5供电变压器选择

超高层建筑供电变压器的选择,应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没计规范》4.3条的规定选择。单体建筑比较大,供电负荷较大时,有可能选择多台大容量供电变压器,多台变压器宜组成每两台成一组的组合低压供电母线为“两进线一一母联”的接线形式变压器低压侧不得并联运行,以限制低压侧短路容量,降低低压开关备的造价。

10kV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每段1OkV母线上装接的变压器容量控制在5000kVA,二段母线合计装接的变压器容量控制存l0000kVA。

对于空调等季节性负荷,根据实际的设备容量,设计中将该部分负荷集中设置,在过渡季节,可以根据需要切除部分负荷,停用相应的变压器,以降低变损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超高层建筑单台供电变压器容最的选择,应根据(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3.6条的规定选择。单台供电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I250KVA。单台变压器容量较大,会由于其供电容量和供电半径太大,电能损耗大,低压侧短路容量火,对断路器等设备要求严格。变压器事故检修所引起的停电范围较大。国内也有部分超高层公共建筑单台供电变压器容量超过1250KVA的,选择1600

KVA或者2000KVA的变压器供电。有的省市制定的地方标准规定超高层住宅建筑,供电变压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

1.6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置

超高层建筑有大量的一级负荷和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茼,需设置应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急电源柴油发电机组,宜靠近各区域配电中心相应置。当单台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较大时,应设置二台及以上柴油发电机组,确保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的供电可靠性,避免因单台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较大,所带一级特别重要的负荷集中,柴油发电机组一旦发生故障,难以确保一级负荷中特刖重要的负荷的供电可靠性。应急供电系统应自成系统,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必要时可以考虑设置柴油发电机组一备一用运行方式。2、超高层建筑电气线路防火设计

超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防止电气线路火灾特显重要。(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9.5.1条:高层建筑内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在重要消防设备供电回路上设置用于报警不切断电源的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超高层建筑消防设备供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要求相当高,要确保火灾情况下的正常供电。

3、超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的安装

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引起的损失和影响是巨大的。超高层建筑紧急疏散需要的时间也大于其他建筑,各个楼层供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在火灾发生时仍然需要正常持续供电,所以这类配电设施就要安装在有一定耐火等级保护的场所里。超高层建筑避难层、楼层电气配电间、电气管道井耐火等级要求为一级。可以将供消防设备用的电源配电箱安装在上述场所里。

4、超高层建筑消防供水配电设计

超高层的水专业消防设计与一般的高层建筑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超高层建筑的高度高,消火栓泵和自喷泵已经不能从消防水泵房直接供水至顶层的消防灭火设备,消防部门要求在大楼中间的设备层(避难层)增设消防系统的加压设备,以保证自动灭火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消防水泵,应根据水专业的要求,利用消防控制设备进行可靠的控制,满足在不同的区域发生火灾时都能准确启动相应的消防水泵,供水灭火。

对于消火栓系统,当消火栓动作或经火灾确认后,消防系统能直接或经消控中心联动启动消火栓泵供水灭火,当低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低区消火栓泵,当高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避难层

消防加压水泵房的高区消火栓泵,并同时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消火栓转输水泵。

对于水喷淋系统,当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及设在消防水泵房的报警压力开关同时动作时,消防系统能直接或经消控中心联动启动自喷泵供水灭火,当低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低区自喷泵。当高区发生火灾时,直接启动避难层消防加压水泵房的高区自喷泵,并同时启动地下室消防水泵房的自喷转输水泵。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当由消防车通过水泵结合器供水的情况下,对高区发生的火灾,可通过消防加压水泵房的自喷接力泵向高区的消防灭火设备供水。

5、超高层建筑防雷及接地保护设计中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防雷等级的定性,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没计规范》2.0.2第八,九条复核计算。在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时,其每边的扩大宽度应按等于建筑物的高度H计算。建筑物的等效面积应按下式确定:Ae=[LW+2H(L+W)+丌H2]Xl0由于现有专业电气设计软件,有的计算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是按建筑物高度为100m以下来编制的,在做超高层建筑防雷计算时应注意。

经过计算超高层建筑大多为二级以上防雷建筑,防直击雷措施应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屋顶应设置防直击雷的避雷针和避雷带相结合防雷网,屋顶所有金属管道设备外壳均应可靠接地。在做接地时不应该忘记航空障碍灯等设施。

防侧击雷措施,每三层的均压环要确保与建筑物主体钢筋的连通性,在预计雷击活动频繁的地区,还应考虑在楼层区域均压环处设置浪涌保护器,以解决局部泄放雷电流引起的过电压问题超高层建筑的接地保护应该采用防雷接地与弱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共用接地方式。电源系统应该考虑设置三级浪涌保护装置,弱电信号线缆系统在引入建筑处设置浪涌保护器。

6、超高层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

智能网络系统是超高层建筑的神经系统,其规模大、节点多,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配置应按照(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附录A~J的要求配置。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主要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信息网络系统要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为原则,来设计。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和相应的网络机构方式,设计可采用二层或三层的网络机构。系统桌面用户接人可根据需要选择配置l0/l00/1000Mbit信息端口。主干网络根据需要采用树干光纤传输网络,根据工作业务需求配置服务器和信息端口。

超高层建筑机房工程在设计中应满足(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3.7.3条的要求。有大量引出电缆的通信接入设备机房应设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一层。对于群体建筑,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宜设置在中心位置。楼层弱电间应独立设置,上下位置宜垂直对齐,弱电管道井在穿越楼板的位置应做防火封堵,楼层弱电间和弱电管道井均应按耐火等级为一级考虑,各工作区的净高不低于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