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校内外学生思想道德具体教育网络,尽量做好道德教育工作。[1]这对培育有文化、有理想以及有道德的社会建设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可是实际上,很多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道德管理中的问题

1.德育目标太抽象

大部分学校领导以及班主任和德育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实际教学中,比较重视智育而忽视道德教育,有些教师甚至觉得,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不存在实际意义;同时认为对于社会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思想道德教育是没有作用的。在教育过程中追求表面化以及任务化,产生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采取哪里出问题治哪里的方法。

2.德育内容比较缺乏科学性

德育内容所具有的科学性就是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容易被学生内化以及实践。各个时期的具体德育内容具有差异性,德育内容应该和主流社会精神一致。[2]可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大部分只是照搬以前的内容,将养成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全部内容,缺乏创新时代精神,具体表现在学校受教者所具有的主体性以及师生关系所具有的单向性。该道德教育缺乏平等性,所以必然会使教学效率低下。

3.德育方法比较倾向于“成人化”

很多小学的德育内容比较假、空、大,未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所以成人化倾向非常严重,教师口头教育比较多,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抽象,德育内容小学生很难接受,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差。除此之外,德育内容比较空洞,不具针对性以及趣味性,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4.网络文化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在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尽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教学手段以及新技术和条件,可是同时也使德育工作更加困难。网络给德育以及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1.建立全考核制度,让教师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并没有解决好应试教育往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转化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校领导都认为智育属于硬指标,而德育属于软指标,所以比较忽视德育工作。虽然智育以及德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就是促进校园学生身心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侧重的。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有效提升学生思想方面的觉悟,使学生可以判断是非美丑,明辨善恶,具备优良道德。

2.将课堂教学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让德育渗透进别的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里面

新课标里面明确要求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之所以进行新课改,就是为了培育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给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效结合一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感情状态和具体价值观、过程和方法。所以,应该重视学科课堂教学这一德育渠道,对其他学科德育资源进行开发,在别的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渗入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科课堂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各科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特点,于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将教材德育内涵挖掘出来,有效结合教材知识以及德育内容。

3.合理处理网络信息给德育带来的影响问题

在网络信息发展迅猛的今天,小学生必然会接触到网络文化。网络属于双刃剑,可以给德育注入新的活力,可是也会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道德行为造成消极影响,从而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学校应该对上网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采取合理的引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管理措施应该到位,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以及应用网络技术。

对学校来说,德育工作属于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艺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勇敢地面对挑战,对思想道德教育进行不断的探索。这样才可以让学校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地发展,培养出思想品质、综合素质、价值观和时展以及国家建设相适应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房秀忠.新时期小学德育管理探讨[J].科学导报,2013(13).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1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行,德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德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道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文化课的培养,导致德育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解决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内容

德育即道德素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他们更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认为德育无关学习成绩,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学生的德育不重视,不开设德育课程或者德育课程过于形式化,导致小学德育缺乏实效性。

(二)小学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而当下的小学德育常常忽视这一点,只拘泥于传统的道德教育,不能做到因时而异,与时代接轨。另一方面,道德教育过于书面化,缺乏社会实践性。道德在社会事务中更容易得到体现,因而,道德教育绝对不能与社会脱节,只拘泥于书面。

(三)小学德育的方法方式不恰当

小学德育的内容过于空泛,或倾向于成人化,不能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德育工作者只一味地将德育内容强加给小学生,而忽略他们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学生只能强行记忆德育内容,而不能领会、理解,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德育工作自然收效甚微。

(四)家庭忽视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在一些家庭,父母思想观念落后,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从小缺乏道德教育。一些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有错误也不指出,反而一直放任,导致家庭教育的力度薄弱。

(五)忽略了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小学生的生活,然而网络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内容、消极思想也被小学生接触到。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的时期,如果小学德育工作者不能充分认识到网络消极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将给小学德育带来更大的困难,使小学德育处境更为艰难。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一)切实抓住小学德育精髓,丰富其内容

小学德育应避免空泛化,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道德素质教育比科学文化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先要学会做人,接下来才应该是做学问。小学教师不能因为德育与考试成绩无关而忽视对学生该方面的培养。教师应抓住德育内容,发挥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切实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小学德育应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

时代不同,其道德标准也有所不同。小学德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避免过分拘泥于传统教学。思想道德教育应该符合社会主流文化,与时代接轨,同时,道德教育也应注重其实践性,不能与社会脱节。小学德育应做到让学生脱离课本,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做一个道德高尚的好少年。

(三)改革道德教育方式,强化道德教育力度

学校应加大德育投入,增强师资力量,而非一味形式化,只追求表面上的德育。学校在制定德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使课程具有趣味性、灵活性,避免课程内容过于空泛、枯燥。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顾及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领悟能力,进而对其进行德育。德育工作者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为“希望工程”进行爱心捐款,让小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并总结心得感受,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四)家庭与学校充分配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共同对孩子进行德育。家长应摒弃成绩至上的落后观念,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以身作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家长应避免过分溺爱孩子,当孩子的言行举止或思想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予以指正,切不可放任自流,否则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学校教育更加强调的是整体教育,而对单个个体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强,家庭教育刚好弥补了学校在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家庭教育更应与学校教育相配合,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减少网络消极影响

在网络时代,小学生接触网络是不可避免的,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除了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和乐趣之外,还让小学生暴露在了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中。要避免小学生受网络消极文化的影响,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免受网络消极文化的荼毒。

三、结语

德育对小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才能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积极创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宁扎旺姆.浅谈小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12).

[2] 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等.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J].科技资讯,2013(27).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专题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美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美化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几个点进行:(1)校园文明环境的建立,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渡过的,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学校校风、学风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会德育教育环境。这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统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还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管处于什么场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做教书的工作,还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责,将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那么教师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才能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有一位学生纪散漫、上课总是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过来谈话,在谈话中,我不是直接批评,采用引导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能进行改正。通过这次谈话,该同学果然转变过来了,上课也变得专心起来,也不迟到了。面对这些学生,我都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先了解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关爱去关心学生,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这样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必须重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含光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供应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31―01

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之首,是学校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映射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与育人水平。虽然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但在教育教学水平检测与评估时,或多或少受应试教育的因素影响。于是,学校总是将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衡量学校整体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形同虚设,现状很不乐观。有的老师在德育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收效甚微,并没有像教学业绩一样效果明显。笔者结合个人多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浅谈一些感受与思考。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德育工作缺少全员性。许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事情,个人只要将任教学科教好就行了。甚至还有人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考试过程中很难体现,与其白白浪费时间进行德育,不如给学生讲解一些题型以便提升成绩来得实惠。长此以往,学校的德育工作只会停留在表层,或是半路夭折,难以融会贯通,更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2. 德育工作缺少持续性。德育是抽象的教育,短时期内很难凸显效果。整日忙于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校领导、班主任很难抽身去进行德育。有的老师起初也是信心百倍地制定德育计划,但往往难以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缺少持续性。在贯彻德育工作时,方式单一,做法粗糙,难以对孩子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3. 德育缺少连贯性。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虽则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并不到位,但或多或少还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家庭教育就显得很薄弱。很多家庭教育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物质需求,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家长眼中看来,学生能考出好成绩才是硬道理,才有发展前途,甚至部分家长还为孩子灌输“成绩好,一切都好”的错误思想。尤其是农村学校,考不上高中、大学,就只能打工,回家种地,学生在此种环境下成长,就会淡化德育观念,过分看重成绩,形成一种畸形发展。

4. 德育缺乏现实性。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关于爱国教育、诚信教育等都是简单的理论诠释,理论与现实脱钩,诸多教育很少能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用心去感悟,用心去探索。以清明节为例,县城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去缅怀革命先烈,听老前辈讲述他们革命的故事,但诸多乡村学校根本无法实现。

二、小学德育工作对策研究

1. 德育工作全面化。学校要在学期初制定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工作计划,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让每位老师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查与反馈,将班级德育工作纳入学期考核,将德育工作作为评优选模的首要条件。通过任务分配、过程监督与管理、考核与奖惩结合等方式,强化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 德育工作常态化。面对教师德育工作半途而废,缺失信心,学校要将德育工作常态化,要让教师明白,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仅靠三分热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在德育工作方面,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不搞一刀切,不搞整齐划一,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 德育工作要立体化。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有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学校教学开放日、家访等活动,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互享教育资源。学校教育要以优良的师德为魂,家庭教育要以醇厚的家风为依托,社会教育要以实践为主导。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立体式教育,德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转变难、教育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充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轨、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诸多问题,因此,中小学校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健全,教育观念转变难。

(1)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只要学习好就“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淡化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德育机构健全,但具体工作落实不力。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下,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德育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配角,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挤占了应试教育的主阵地。

(3)德育内容滞后,重大教育而轻小教育。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大多内容只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重视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2.教学与实践脱轨,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但是,受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

3.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脱节,德育资源缺乏必要的整合。

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1.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1)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唯分数论的观念,切切实实落实素质教育。当然,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

(2)发挥少先队、共青团、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共青团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晨夕会、各种比赛、一日常规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通过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跨越性发展。

(3)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机械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培养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公益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室”的个性品质。

3.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6篇

在解放初期,我国经过战争的洗礼,百废待兴,物质贫乏,但全国人民的道德精神极高。现代社会,物质极其丰富,道德却在滑坡,社会价值观扭曲,从小悦悦事件、扶老被讹诈,到“绿领巾”等教育领域的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一系列事件都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什么在我们从小就重视品学兼优的培养、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情况下,社会道德却一再下滑,而且愈演愈烈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是教育界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方面

当前小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大至行为不羁,甚至触犯法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中对道德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道德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致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甚至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带头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

(三)学校方面

教育过程中对于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道德教育措施、对策

社会的实践经验告知我们:“一个人有德有才是优等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阐明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1.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印制各类道德教育的横幅,在学校教学楼的显著地方上墙。2.设置“道德教育”橱窗。公布每周道德之星、每周道德教育内容和重点等。3.定期出刊宣传栏,刊登传统道德格言、感人故事、学生体会、优秀感人事迹、教师文章等。4.为每个教室以及走廊挂上道德格言,德育格言均为本校师生书法作品。5.各班制作、粘贴统一的“道德之星”创建表,各班对每周德育教育的优秀学生予以公布。6.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定时巡视校园,对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7.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进行监督。8.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道德知识,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二)开展道德教育的做法

在小学生中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他们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幼小心灵的体现。

1.认知明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1)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等,紧扣“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2)上好品德课,畅通道德教育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品德这套教材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特点,突出了小、近、实、序、趣的原则,教育内容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我们为了充分运用这套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营造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愿望和兴趣,使他们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像做游戏一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2.强化训练

(1)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促进良好道德的养成各班在开学初,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的特点,制订阶段性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制订《学生成长记录卡》,定期进行反馈。(2)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道德教育的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3)开展星级评比,激励竞争意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创新”五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五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道德习惯的养成。(4)搞活班队活动阵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在活动中渗透班队活动是学校对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使班队活动内容更充实,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时机,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

3.检查督导

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由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

4.考核评比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7篇

一、教育目标是“重智力轻德育”

中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效应决定了“重智力轻德育”的导向。这是教育目标上的偏颇,是教育理念上的扭曲。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学习好”是家长普遍对孩子最具意义、最富价值的惟一期望和要求。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从家长的角2度,还是不能接受自己家的孩子“品德好但学习不好”的现实。中高考决定着学生及其家庭的前途命运,与此相比,其他一切都显得软弱无力,没有谁能弃它于不顾,去追求“德育”的高水准。

二、教育责任由学校独担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齐心协力,才能真正担当起对学生的教育责任。而现实中却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有时甚至是学校教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教育口径不统一,让学生无所适从。目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德育理论指导下的束缚性、规训性的教育观念。学校主抓文化知识教育;家长力不从心、盲目随意甚至束手无策不会管;社会上不重视、未形成合力没人管,这就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教育网络缺失,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被忽视。

三、家庭教育失误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的第一任启蒙老师。部分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全面育人、多元化生存和发展的理念,只关注成才,分数至上,而忽视做人。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父母家人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他们对孩子寄予过高。家庭不和谐、不稳定,家庭教育不到位,往往会导致学生无心向学,终日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走向犯罪。学生缺乏来自父母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引导和渗透,缺乏愉悦成长的家庭环境,缺少来自父母双亲的亲情,都是导致他们走向犯罪的直接诱因。

四、社会环境不佳

社会不良风气的泛滥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严重。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腐败、司法腐败等社会不良风气,导致法律公信力、政府公信力降低,一些人怀疑道德的力量和价值,更加看重权力和金钱,甚至羡慕腐败,崇拜贪官。部分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行,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驱动,遍布街头巷尾的各种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和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颓废的色情口袋书、庸俗不堪的文艺作品等,成为严重腐蚀学生心灵的一大社会公害。

五、精神食粮供给不足,高质量的适合学生的读物匮乏

目前真正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相融合的优质作品不多,他们能读到的精品就更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很多家长苦于没有好的书籍给孩子阅读。相反,一些带有明显色情内容的读物、鬼怪故事等的书籍却充斥于马路书摊,满目皆是;打开电脑网络,诸多的色情音像、文字更是不堪入目,成年人看了也会受害,对猎奇而又没有“慎独”能力的学生来说受害程度就更深了。

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需要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并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在宏观上重视,在微观上引导,在实践中落实,才能逐步见实效。建议采取以下解决的对策:

一、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根本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教育,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所面临的道德问题,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并不断把这种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生活的各种新情境,使孩子经常体验到美德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二、建立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要在全社会各相关部门层层制定关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立正确的衡量学生的价值导向。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落实责任的基础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约束机制,用机制去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往“德”上倾斜,注重“德”的知、行统一。

三、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强化关爱未成年人的思想意识。在提高全体公民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各相关组织和部门,都要发挥各自优势,并进行沟通和衔接,逐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建设格局。

四、重点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真正通过整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有人教,家庭有人管,社会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注意相互协调与配合,及时清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在创新上想办法。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的21 世纪,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表明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期望,新的世纪必然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但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用经济惩罚手段来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认清和正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新矛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实际上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传统的德育教学很难摆脱“灌满水缸”的形式,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不能没有活动,活动可以起到造声势、广泛发动的作用,一些实地的参观、考察活动能引起学生情趣产生激情,促使他们萌生理想、增强各种情感。

        2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3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现代的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回到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获得教育的生命力。 

        1 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小学生是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德育工作中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主体,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正确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社会要求教育“必须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培养人,并且特别要关注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树立综合发展观念。德育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是整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几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互相替代。

        要树立系统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自身是个网络系统,各个班级又是学校德育的子系统。学校外部有学校与家庭网络,学校与社区教育网络,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多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地运行。

        2 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石。”

        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改革和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修订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以小学思想品德课为中心,以班会、队会等为主要教育形式,在语文、数学课、文体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小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挤占、挪用、删减德育课程的课时。按年龄段施之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方法。小学低年级,教师采取模仿、观察等方式,以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道理和行为要求,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可感可知的行动或事物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小学低年级段(1-3 年级),主要进行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祖国的首都等的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4-6 年级),主要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教育,进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同时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方法: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的21 世纪,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表明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期望,新的世纪必然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但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用经济惩罚手段来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认清和正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新矛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实际上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传统的德育教学很难摆脱“灌满水缸”的形式,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不能没有活动,活动可以起到造声势、广泛发动的作用,一些实地的参观、考察活动能引起学生情趣产生激情,促使他们萌生理想、增强各种情感。

2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3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现代的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回到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获得教育的生命力。

1 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小学生是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德育工作中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主体,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正确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社会要求教育“必须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培养人,并且特别要关注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转贴于

树立综合发展观念。德育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是整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几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互相替代。

要树立系统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自身是个网络系统,各个班级又是学校德育的子系统。学校外部有学校与家庭网络,学校与社区教育网络,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多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地运行。

2 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石。”

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改革和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修订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以小学思想品德课为中心,以班会、队会等为主要教育形式,在语文、数学课、文体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小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挤占、挪用、删减德育课程的课时。按年龄段施之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方法。小学低年级,教师采取模仿、观察等方式,以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道理和行为要求,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可感可知的行动或事物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小学低年级段(1-3 年级),主要进行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祖国的首都等的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4-6 年级),主要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教育,进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同时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创新小学德育工作方法: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对策研究

前言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家之兴盛始于少年,可见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小学阶段的思想德育教育工作可谓是教育中一项首要的任务,这个时期的道德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国家的兴亡!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之――责任感的缺乏

从调查问卷中来看,当前我国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处于薄弱阶段,例如调查问卷中显示的一个问题:“你在班级里做值日、打扫班级,是为了什么?”从抽测的答案中不难看出一大部分学生打扫班级的目的只是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对班级的工作呈消极倦怠的状态,愿意为老师分担的只是班里一少部分小学生,负有责任这种道德意识的小学生仅仅占 8.1%,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当今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主动性的缺乏。

(二)存在问题之――以自我为中心

一个国家中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崛起是立国兴邦的巨大力量。而现在大多数家庭里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极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有家长亲力亲为,导致孩子的责任意识缺乏,形成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风气习惯。另一份调查问卷 “如果国家发生战争,你愿意当兵报效国家吗?”显示的数据中选择了“主动参军,报效国家”的小学生仅仅占了6.1%,这微乎其微的数据给予我们警示,如果再不加强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也许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大话了。

(三)存在问题之――虚荣心

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可是现今社会中孝道这个概念在孩子们的心里几乎荡然无存,在他们心里别人对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感恩”这个词汇不在他们的思想概念里,他们俨然是一个个不懂得理解、感恩父母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极强,不论是谁只要做得令他们不满意,他们就会随时爆发,直到满意为止。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攀比心就更为严重。这种攀比仅仅用在了虚荣心上,思想浮夸、不务实。

(四)存在问题之――校园暴力

学校的中心工作都放在了教育教学上,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课、思想品德课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学校如同虚设,既没有专职教师,课时也常常被占用,严重的课业负担,没有教师适时引领,这种教育上的疏忽影响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发育,一些小学生因心理承受力脆弱导致其心理方面也出现一些问题。小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心理学上称这个这个时期为心理断乳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都会随着身体的发育产生一些变化,经历的一些事情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各种心理问题也会随之滋生,一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不会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使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僵化,打架斗殴的现象在校园里频繁发生,甚至上升到校园暴力,网络上流出的照片和视频令人不堪忍睹,这再次说明了小学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当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心,提升的方法首先就是对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使教育的本身具有实效性。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是塑造听话的“好孩子”,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这种教育理念培养出一批标准化的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只会按部就班的工作,不仅违反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阻碍了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学生应该具有关爱他人、独立合作、坚强意志等品质,学校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要想获取时效性,就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强化家校联系这条途径,召开家长座谈会,通过和家长交流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导孩子从小尊重父母、信赖父母。

(二)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思想意识薄弱,这就需要老师进行适时引领,方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品质,德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一名合格的品德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提升自我道德品质,使个人修养不断加强,成为学生心中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样才会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生会喜欢上老师,就会爱上她的课堂,自然而然的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师还要依据大纲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和活动计划,在课堂上和活动中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疏导,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未来合格的建设者。

结束语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目前备受重视的工作,作为一名教育者要贯彻人文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其自身的心理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应该做到以诚信为本、勇敢善良、健康乐观的学习态度。充分的结合学校、家庭等各个方整体化一的进行教育,使学生在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为出色优秀的人才,这样未来我们的祖国建设贡献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品德教育 策略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案的不足

在小学的各门课程中,思想品德这一课门本身就是较为抽象思维并且具有着很强的理论性的课程。然后在教师们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自身感受的注重,经常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与学生们进行应有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令整堂课程的时间都变成了教师自己一人的讲述与理解,这种枯燥乏味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中很容易使学生们的精神无法集中,缺少学习钻研的动力,甚至更有学生会由于课堂的无聊而选择睡觉。久而久之很容易使学生们逐渐的排斥这种学习环境,而因为学生们对于所授课的内容会掌握不好。从而导致课程效果的不理想。此外,教师们在课堂授课进行该课程内容的时候总是经常出现对于该课程内容的尺度拿捏不定,从而导致全堂课程显得没有针对性的授课和该课程的主次分明这种层次感不是太过明显。这大多源自于教师备课时对于可能在课堂上面出现的问题预设的不够详细,如果备课过于困难。这样的备课作业不但会严重的影响到在课堂上教师们的授课效果,还会导致授课后的效果不堪入目。对于备课时所预设问题太过于简单,在课堂上学生们会因为没有挑战性而失去兴趣,失去对于该课堂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该课堂对于学生们的培养与成绩的提高。太过于困难,学生们会因为无法理解而产生挫败感,这会直面的打击到学生们对于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以学生们为课堂的授课中心这一理念理解的不够全面,在课堂上过于放任学生是学生们在课堂上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自我认识与全面接受课堂所复习内容的心态。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就无法做到精准的去掌握学生们的思维走向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引导,不能够保证该课堂授课中心与学生们的学习心态形成一致。另外在每一堂n程复习的时候,教师们经常去忽略一些没有在备课范围之内的不是太过重点的知识。而有一部分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们会相关的提出这些不被重视的知识由于教师们之前备课量不足从而导致无法去正面或者全面的分析与回答。这种现象不仅仅会令教师们无法给出全面的正确回答还会令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和思维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程度。

二、授课的有效性提升方式

教师对于该堂课程进行完好的规划以及制定明确的思路。从而制定一套合理且令学生们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案。并且针对课堂当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对的解答与预测。以此来生成根据课堂授课本身的中心而产生的能够与学生们互动理解道德一种动态形成的课堂,实现改变原本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课程看作是一场教师与学生们的交往、互动以及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去强化学生们的知识理念。高中政治课程的课堂探究性提问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中心起点出发的,教师们应该不断的去寻找学生们的知识经验和探究目标之间的一种默契结合点。应该从学生们的实际来定位探究目标,将探究的目标和同学们的现有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探究的教学模式。

经过研究与讨论发现学生们在学习接受新鲜知识的最快方法就是将新鲜的知识点与自我本身拥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与想象发展。建立起知识经验和探究目标之间这一桥梁可以令政治课堂上一些让学生们难以理解繁琐的知识进行更加简洁通俗易懂。这样便更加有利于增加学生们的自我思想与该知识点的构建。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引发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机动,教师们应该教学展开时将预设性问题转化为生成性问题,并且把握好预设性问题与生成性问题这一转换。令其预设问题变得更加的自然出现在课程中,这样才能试探就行提问做到客观的效果。

教师们要做到创设问题情景,将该课堂中的知识点与现实案例连接在一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当中,为了每一次课堂中能够生成这种动态教学课堂的重要理念,能够达到加强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们的互相交流。改变传统那种封闭式的授课模式,使教师与同学们共同发展进步并且有效的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授课效果。教师们做好“预设”与“生成”的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思维理解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与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们应该着重的培养学生们对于新媒体环境的产生做到正确的认识,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传统的那种封闭式授课教育模式,较少小学生们思想品德发展的阻碍,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媒体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并且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绿色的新媒体环境。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这名学生长大以后做人的态度,做事的风格都有着不可分开的紧密关系。做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将其完善,尽量减少其与社会不良风气的接触和感染,由于小学生处于一种懵懂无知的时段。对于外界的花红酒绿充满了好奇心和嫉妒心。教师们要针对小学生们的特点教育其明辨是非,正确的面对新媒体背景下的一切产物与风气。使其具备着较高的道德水准,并且积极的与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自身的工作,从而共同完成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以此来减少社会的不良风气扩散与传播,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好优秀的少先队队员。

参考文献:

[1]胡庆芳,贺永旺等.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3]张必发.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13,(20).

[4]缪国松.五星教学法在高中政治复习课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10,(21).

[5]吴建.顺应学生复习心理增强复习课实效――对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反思[J].基础教育研究,2008,(07).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19―01

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学校与教师往往忽略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他们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很少关心,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开展不充分,学生出现自私、自利、思想价值观不正确等现象。因此,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明灯,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科学、长久地坚持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提高,因此,德育的内容亦需要不断更新。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相对于当今道德生活而言是陈旧的、匮乏的,小学德育内容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2. 教学方式机械。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教学中“我教你学”甚至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只能傀儡般地背下教师教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毫无益处。

3. 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对德育没有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德育实践、实验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往往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就上完了一节课,使道德教育缺乏教学特色,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工作兴趣缺失,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否定德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教师挤占德育课讲数学、语文等,以提高自己所带学科的成绩。

二、解决策略

1. 更新教学内容。德育内容的选取必须接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要有典型的教育意义,同时还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实性、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更新、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和德育内涵,才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我是小主人》的游戏,使学生释放天性,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哪位学生的做法对,哪位学生的行为有欠缺,欠缺之处体现在哪里,应该怎么做,使学生在指出他人问题的同时,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这些活生生的活动和形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进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3篇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性剖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活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小议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景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 存在不少为情境化而情境化的现象。本文就针对情景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讨情景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情景设计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何谓情境教学?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教材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得以模拟再现,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的系列活动。这种系列活动对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情境设计的泛滥,存在不少为情境化而情境化的现象。有很多不必要的情境创设,不仅浪费了老师备课的时间,也浪费了学生课堂学习时间。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情境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解决这些问题又应该有哪些相应的策略呢?

一、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情境教学法中,情景设计是否得当犹为重要,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纵观当前情景教学中的情景设计,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情景设计哗众取宠,脱离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为途径,于是老师们挖空心思设计了一个个的活动,这些活动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分外活跃,往往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是没有体现教学目标,实效性不大。老师们意识到了情景创设的重要性,却忽略了情景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脱离教学目标,再生动、丰富的情景,再活跃的课堂气氛都没有生存的土壤,反而成为一节课的败笔。

问题二:情景设计杂而乱,孤立分散

《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情境的创设”,认为 “情境”设计越多越好, 却忽略了对情景的有效组织,使课堂教学成了孤立、分散的情景堆砌。

问题三:情景设计脱离学生生活,缺乏真实性

《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也可来源于思品本身。但不管来源于哪里,情境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但很多情境设计常常是我们老师一厢情愿的自作多情的表演,由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视野,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由于存在以上这些问题,情境设计常常“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这摇曳多姿的季节”。要使情境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还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策略。

二、情境设计的相关策略

1、情景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时,导入部分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比赛抢凳子坐,抢赢的坐在凳子上,没抢到的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在一阵阵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踊跃参与,不管是抢到的还是没抢到的,都无比兴奋。活动结束后,老师问:“没抢到凳子的同学是什么心情?”学生纷纷表示虽然没抢到凳子但是也很高兴,老师试图引导学生说出伤心等心理,学生却体会不到,老师只好自己点题说这是比赛失败遇到挫折时的心理体验。

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情景导入设计,执教者为了创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设计了欢快的音乐和学生节目表演,但和本课的主题——挫折刚好是两种不同的心理体验,自然学生也体会不到挫折感。

假如能在抢凳子的过程中配以紧张的音乐,比赛结束后取消节目表演直接问失败的学生服不服,什么感受?效果肯定会更好。

因此,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所在,解决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在情境中钻牛角尖、“绕远路”。因此,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学习新课标,熟悉每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学习心理学,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不要认为我知道什么,学生就知道什么,我会怎么想,学生就会怎么想。

2、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情境要与本课题的主题相符,不能离题太远。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甚至是“败笔”。

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知识助我成长》时,有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情景一:《大眼睛苏明娟》导入课题;

情景二:《白芳礼老人的故事》明确教育的含义;

情景三:《狼孩的故事》明确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情景四: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口接受教育对比表,明确教育对国家的意义;

情景五:中学生小余家境困难辍学,明确受教育权的含义;

情景六:辩论孩子不上学是个人私事吗?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

情景七:出示七年级学生入学收费标准,明确义务教育的特征。

该教师在课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借助活动、图片、表格等多种手段创设了多个情景,但整堂课时间安排过于紧凑,疲于应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该教师在每个小环节都创设了相应的情景,共计七个情景,而各个情景是孤立的、分散的、缺乏衔接,没有整体性。

学生理解情景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下一个情景需要一个过程,而频繁地转换情景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情景,反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

同样一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情景一:两个放羊娃(聂海胜)的故事对比导入课题,学习教育的含义。

情景二:分析两个放羊娃的不同命运得出教育对个人的意义。 情景三:播放放羊娃聂海胜的航天路视频感悟教育对国家的意义。 情景四:放羊娃的求学路,学习受教育权和义务教育的含义及特征。 情景五:续写接受教育的放羊娃的人生,情感升华。

该教师虽然也设计了五个情景,但五个情景都是围绕两个放羊娃的故事展开,通过巧妙设计,使知识和情感升华在这两个放羊娃的故事中完成,情节简单,思绪更清晰,学生轻松的获得知识,提升思想认识。 3、情景创设要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要有延续性

情景设计在一节课中应该保持完整,前后一致,使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设计的情景如果是多个,那也应该围绕一个主题,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情景,成为课堂的主线。如,上例中五个情景都是围绕两个放羊娃的故事展开,就使整节课各个情境设计环节环环相扣,情境设计有了延续性,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体验。

4、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感受多,体会深。

如在教学科教兴国战略时,如果一味的讲解国家科技工作人员创新的事例会让学生觉得创新能力是科学家才具备的。如果举例学生解答数学难题用不同的方法,或在生活中变废为宝也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还能激发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热情。

教学情境是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只有学生走进情境,才能有所知,有所悟。所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那才真正体现情境设计的价值。

5、情境创设要贴近日常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学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社会生活入手,教他们认识真假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一、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德育教学新观念缺乏认识

随着新课改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推进,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小学教育中缺乏对德育教学新观念的认识。很多学校和班主任普遍重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并且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上通常都认为德育教学新观念是在德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但是德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是德育教学新观念的一部分,并且大多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未对小学生进行深入教育,通常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看到和了解很多事情,很多小学班主任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只是指出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不足,或者是在学生犯错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批评。实际上,信息来源的渠道广泛,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需要不断对新观念进行认识和实施,跟随时代走,才能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全面实施。

(二)德育工作开展过于狭隘

在新时代下,很多小学班主任德育开展工作过于单一和狭隘,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应从基本的道德知识以及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思考能力出发,并且使学生能在道德问题上形成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局限,通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对小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导,造成德育教育与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不相符的现象。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很多小学生生活的常态离不开网络,并且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也非常活跃。而网络内容的包容性是极强的,其中有很多涉及道德评判的部分,有些道德评判是正确的,但是一些不良的道德评判会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并且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未充分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造成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激励对策存在不足

新时代,小学班主任承担着教育指导以及组织学生学习的任务,其在工作方面还有待提升,其中激励对策存在不足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所涉的激励目标上比较单一,并且存在着德育教育激励政策不足,加之记录过程不完善,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适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激励,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并且能够使德育教育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阶段,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学当中是以自己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激励以及在行为表现上激励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加之没有好的激励对策,导致学生未充分掌握好德育知识。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在新时代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在开展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的大背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班主任应更新德育教育的观念。小学班主任传统的德育教育关键是建立在师生的权威关系之上的,通常是以上下关系命令式的口吻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工作,使很多学生被迫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这种德育教育观念使师生之间存在等级差别。在新时代下,很多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仍以传统的命令式口吻展开德育教育会使很多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且自然会感到厌烦。首先,小学班主任应更新对德育教学的观念,建立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新时代下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平等和尊重。其次,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采用渗透式的教学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渗透正确的德育教育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最后,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为学生实时分享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爱国观念。

(二)加强班主任师德培养力度

在新时代下,小学班主任未正确意识到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且要以教书育人为主,在舆论信息面前要正确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校应加强班主任师德培养力度,使班主任能在德育工作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思想观念。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为班主任开展德育培训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内容,或者树立道德模范,并且让班主任在学习之后对自身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班主任师德的培养力度。同时,小学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同时也是不断丰富自身人生经验的宝贵机会,并且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中要充满新的期待,在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找到新的前进方向,促使班主任与学生的教学成长更进一步。

(三)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在新时代,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因人而异,对学生做好针对性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激励措施对其接受德育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明确德育教育目标,教育要从因人而异的角度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小学班主任可以适当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并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同时,要确保对学生的激励对策的适度性,要对学生做到有奖有罚,才有利于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要确保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最主要的是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时,班主任可以适当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通过惩罚让学生重视到错误的重要性,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错误;对于学习当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适度的奖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且要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要使学生有公平对待的感受,不仅能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5篇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小学生学习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内容有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政治教育,是小学班主任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向小学生普及基本为人处世的原则,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政策,让小学生在生活日常中也能够达到好的自律效果,实施德育标准并能够形成积极性质,让小学生在不受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发的遵守品德教育,养成积极向上、善良友好的道德品质。

2当前我国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德育组织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校德育组织不够完善。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教学制度、记录制度以及激励制度,一切都是凭靠班主任对学生的掌握来进行,并且德育教育的预见性较差,一般只能够在发生问题时普及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惩罚,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真正全方位地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2.2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缺乏实践

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一般是由老师向学生普及灌输,小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具有发言权,这也就导致了学生接受教育只是针对老师学校的现象,而不是真正全身心地接受,出了校门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这就使得德育教育不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其次,关于德育教育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也较少,只能宏观上进行德育教育普及,不能够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激励策略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不能真正的发挥出让学生自觉遵守的效果。

2.3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激励策略不完善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由小学班主任这位思想上的老师负责的,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遵守德育素质,班主任一般都会实施激励策略。但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这些激励策略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德育激励项目狭隘、德育记录过程不完善、德育激励政策不明朗等,这些问题对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想要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励策略,就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3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

3.1在生活实际中实施德育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就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抓住重点。只有从生活实际中出发,才能真正体现出小学生的德育素养,激励策略也才能产生效果。例如,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培养和激励小学生的德育素质,比如,对不乱扔垃圾同学,可以给予口头表扬;主动捡垃圾,可以记加分一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可以一期记一次分;回家帮助家长干家务,年末可以跟家长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奖励。这种计分制的激励方式可以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地学习和遵守德育素养。

3.2在学生心灵上实施德育激励策略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在能够触及学生心灵的活动上突出激励效果,以此来提高德育激励策略对学生的影响,提高小学生遵守德育知识的自觉性。例如,小学生比较在意的升国旗活动、家长会等,可以抓住这些活动实施有效的德育激励策略。例如,主动申请升国旗并能做到优秀,可以奖励一次;家长会前期一个月表现优秀,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获得社会爱心多的前三名同学,可以在家长会上授予表彰,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激励他们主动去学习。

3.3在德育自律上实施德育激励策略

小学生德育教育激励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小学生的德育自律,从小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素养,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德育自律上的激励策略,可以让学生主动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每人轮流担任一周小小班主任,来管理班级的所有德育事物,从而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一轮结束后经过学生的全体投票,票数最高,做的最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德育小能手”荣誉称号及奖励,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德育自律,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爱护班级,关心同学,让学生团结一致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