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1.混凝土麻面

1.1 现象

混凝土表面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模板缝隙拼接要严密,防止漏浆。混凝土必须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抹平。

2.蜂窝

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拌合均匀,其搅拌最短时间要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振捣时掌握好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有模板松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

3.孔洞

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

3.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注。

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露筋

4.1 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露在混凝土表面。

4.2 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浇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浇注;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刷干净湿润,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5.缺棱掉角

5.1 现象

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

5.2 防护措施及处理方法

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注后认真养护。拆除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6.施工夹缝层

6.1 现象

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加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留置;处理方法

1.钢筋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用配有钢筋增强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用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先制成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原理与特征

2.1结构构造原理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因而素混凝土结构不能用于受有拉应力的梁和板。如果在混凝土梁、板的受拉区内配置钢筋,则混凝土开裂后的拉力即可由钢筋承担,这样就可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和钢筋抗拉强度较高的优势,共同抵抗外力的作用,提高混凝土梁、板的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产生了粘结力。它由分子力(胶合力)、摩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机械咬合力,约占总粘结力的一半以上。将光面钢筋的端部作成弯钩,及将钢筋焊接成钢筋骨架和网片,均可增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可靠粘结和防止钢筋被锈蚀,钢筋周围须具有15~30毫米厚的混凝土保护层。若结构处于有侵蚀性介质的环境,保护层厚度还要加大。在柱和拱等结构中,钢筋也被用来增强结构的抗压能力。它有两种配置方式:一是顺压力方向配置纵向钢筋,与混凝同承受压力;另一是垂直于压力方向配置横向的钢筋网和螺旋箍筋,以阻止混凝土在压力作用下的侧向膨胀,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由于按这种方式配置的钢筋并不直接承受压力,所以也称间接配筋。在受弯构件中与纵向受力钢筋垂直的方向,还须配置分布筋和箍筋,以便更好地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承担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应力,及承受横向剪力。

2.2特征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蠕变)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钢筋混凝土结由于钢筋会阻碍混凝土硬化时的自由收缩,在混凝土中会引拉应力,在钢筋中会产生压应力。混凝土的徐变会在受压构件中引起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重分配,在受弯构件中引起挠度增大,在超静定结构中引起内力重分布等。混凝土的这些特性在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须加以考虑。实践证明,在正常条件下,宽度在0.3毫米以内的裂缝不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总之,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种结构。其特点概括来讲(1)优点有:1)可就地取材;2)耐久性、耐火性好;3)整体性好;4)可模性好;5)比钢结构节约钢材。(2)缺点有:1)自重大;2)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易裂;3)费工、费模板周期长;4)施工受季节影响;5)补强修复困难。

3.存在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往往由于施工技术、工艺或组织上的原因,如混凝土浇筑量或浇灌面积大,施工条件(如人力、时间、设备能力、模板安装及钢筋绑扎等)受到限制,偶然因素(如停电、连续大雨等)的影响,不得不中断浇筑,等到再浇灌时,新旧混凝土间形成了一条接缝,即为施工缝。施工缝是工程结构中的薄弱部位,若其留置不当或处理不好,容易形成贯通裂缝或引起渗漏水现象,这样就降低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安全。所以,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正确留置方法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位置,必须在浇灌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中事先确定好,各种结构有不同的留置方法。但总的说来,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中比较不重要的部位,或受力(主要指剪力)较小且施工又方便的部位,施工缝形成的截面应与结构产生的轴向压力相垂直,以便能直接发挥混凝土的受力特长——传递压力。因此,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最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最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

4.采取措施

为了不影响工程质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

(1)若施工间竭时间未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根据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不应超过2h),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将新混凝土均匀倾人,盖满先浇好的混凝土,然后用振捣 工具穿过新混凝土达到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层内5-10cm,将新老混凝土一并捣实,结成整体。

(2)若施工间竭时间超过所采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则必须等待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 1.18MPa时,方可继续施工。在某工程C10混凝土现浇施工过程中,夜间由于短时间雷阵雨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工作间 隙达近一个半小时,雨止后,我们采用上述办法进行处理施工,使得新老混凝土整体凝固,混 凝土内在及表面质量均良好。

(3)若施工间歇时间较长,已浇筑的混凝土早已硬化,在新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如下处理: ①清除接缝表面的水泥浮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②将钢筋上的锈 斑及浮浆刷净;③大量实验表明接续面进行粗糙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接续面粘结强度。④梁、柱施工缝应与梁、柱轴线垂直,板墙施工缝应与板面、墙面垂直,不宜做成斜坡形。⑤留梁的竖向施工缝时,应先做一块隔板,放在施工缝的位置上,再浇筑混凝士。隔板应按梁中钢筋位置留出缺口,满插到梁底:若隔板上下不留缺口,板就被钢筋挡住,插不到梁底,混凝土的水泥砂浆就容易从下部流出,使梁底形成一个强度较低的水泥砂浆层。⑥做板的竖向的施工缝时,为了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可采用新加设接头钢筋的办法。接头钢筋一般可采用6-10,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

5.结束语

综合上述,比较分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里我们必须加强对施工的严格规范制度,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方法要不断更新提高,正确处理,选择合理有效地施工措施,这样是各个环节做得充分,从而也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 [科]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钢筋; 混凝土; 质量;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始于19世纪后半叶,后很快在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模板部分。模板施工问题。浇捣过程中模板鼓出、便宜、爆裂甚至坍塌导致胀模; 浇筑好的结构或构件截面尺寸大于设计要求, 或模板刚度不够, 强度不足, 浇捣混凝土时承受不了较大的侧压力作用, 而产生变形;模板安装时没有涂刷脱模剂、没有清理模板表面杂物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外观缺陷。

2、钢筋部分。一是钢筋材质问题。进入现场的钢筋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有裂纹, 焊接性能不良, 拉伸试验的伸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易脆断, 钢筋冷弯实验不合格及各种有害元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二是钢筋施工问题。钢筋加工制作差错。钢筋的规格、级别用错; 下料计算或切断、成型错误; 安装后因规格、级别、尺寸不合格, 锚固长度不足, 使构件出现裂缝或坍塌。施工管理混乱, 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工不懂钢筋的级别、将钢筋的强度等级搞错; 或工地没有配料单, 操作工责任心不强, 使下料长度失控。钢筋安装差错。 技术交底不明确, 操作工不懂得一般结构知识, 没有按图样要求施工, 或乱改设计造成钢筋安装固定困难; 钢筋安装工艺不当, 固定措施不力或浇筑混凝土工艺不当, 使钢筋在浇捣混凝土时位移; 由于看错图样, 计算错误, 造成配料单错误, 钢筋安装出现差错; 施工操作不负责任,随意踩踏钢筋, 缺乏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制度, 管理不善。三是钢筋连接缺陷。受力钢筋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焊接工艺不当、焊接参数不合理; 机械连接套筒质量不合格或施工工艺不当。

3、混凝土部分。一是混凝土材料问题。混凝土材料主要包括胶凝材料、水、骨料3 个部分。如若其中之一存在问题, 必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水泥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不加以严格检查, 必将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结构骨料为砂、石等材料形状及表面状态不良, 骨料中含泥量超标同样影响混凝土质量。二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问题。混凝土施工时要进行配合比控制, 选用恰当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达到最佳的配合比, 若达不到最佳的配合比就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几个要点问题分析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工程所用的钢筋、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所有材料进入现场后,由现场见证人员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检测部门, 做复检实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般说来,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浇筑过程后质量控制等。一是浇筑前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 要根据浇筑面积、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 确保万无一失。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监理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 监督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同时向领导报告。对不按要求施工的单位, 监理部门应令其立即改正, 或做出停止施工和给予经济处罚的决定。三是施工过程后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注完毕后, 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 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 满足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一是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二是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三是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几种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和适用范围。

1、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混凝土强度与硬度有密切关系,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回弹仪是用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这种方法受混凝土的表面状况影响较大,如混凝土的碳化情况、干湿状况,甚至粗骨料对表面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测出的强度需要进行校准。我国已制定回弹仪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标准,使用比较普遍。

2、拔出法(半破损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这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所以测出的数据较可靠,我国也已制定标准。埋在混凝土表层内的锚杆,可以是预埋的,也可以是后埋的。后埋法使用方便、灵活,但在钻孔、埋入锚杆等作业时,会损伤混凝土;或埋设不当,会影响测值。粗骨料对拔出法的测值也有影响。

3、超声波法(声波法)。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与声速的相关性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种、骨料粒径、湿度等影响,需要用该种混凝土的试件或取芯样来测定强度与声波的关系。超声波法还可以探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裂缝、灌浆效果、结合面质量等,是目前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我国已制定出技术规程。超声波法也可测量板的厚度、表面裂缝的深度等。超声波法与回弹法结合评定混凝土强度,称为超声回弹综合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减少或抵消某些影响因素对单一方法测定强度的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精度。这个方法我国也已制定规程,应用较广。

四、结语

在现代建设中, 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普遍,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搞好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之,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 分析其质量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控制好其质量是重中之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1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

1.1钢筋工程

钢筋是整个建筑的脊梁骨,保证它的质量就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施工单位在购进钢筋时,并需严格审查干净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同时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规范进行抽样检查,并做相关的力学实验,在试验合格后才可以使用。如果要在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并需重新进行检验,并得到设计单位的同意。在施工中,首要要保证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 mm,这是一个硬性标准,钢筋的接头处应该接在受力较小处,而钢筋的焊接也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即必须试焊。如果受力的钢筋相连接时,必须设置一定的错开长度,长度最适合为35d,且不得小于500 mm。钢筋的交叉点也要采用铁丝扎牢。

1.2砼工程

混凝土是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之一,所以混凝土的质量也决定着工程的强度,混凝土的耐久性,耐候性十分重要。在购进水泥后,施工单位首先要检查包装带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内部的合格证书,且保证出厂日期不得超过上个月,必须完成复检后才能进入施工,每购进一批水泥均应进行现场抽样送检,这样的抽样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要保证水泥能达到施工的各走各要求和强度。混凝土的水灰配合比应科学控制,在充分搅拌后才可以使用,在砼的浇筑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施工的浇筑线路次序、方法进行施工,对于施工缝的预留也要事先设计并确定好,一般情况下施工缝留置在受力最小而且不容易连续施工部位,同时确保施工缝的位置在砼浇筑之后的受力最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有些同时有主梁和次梁的楼板应该沿着次梁的方向浇筑,并且把施工缝预留在次梁跨中,应注意的是,施工中要防止冷缝的产生。砼施工要在施工地点先取样,并对样品抽取检查,各项指标都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而浇筑完成后也应及时养护,特别在夏秋高温干燥季节,要根据天气合理的进行养护,提高施工质量。

2混凝土产生裂缝

2.1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缺陷和裂缝

塑性混凝土下沉,由于底部的赶紧有阻挡作用,形成沿钢筋生长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会出现蜂窝状裂缝,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出现各种突起的点;由于混凝土搅拌和运输的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水分蒸发,导致混凝土浇筑时的坍塌过渡,混凝土会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混凝土在早期养护中处于极度干燥的状态,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过早拆模,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构件在实际施加与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会容易产生各种裂缝。

2.2因构件受力、变形形成缺陷和裂缝

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心受到拉力和压力,受弯,受剪;受冲切,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变形等,都会形成各种裂缝,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主要承受拉应力,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如果在混凝土内部或者钢筋混凝土上的边缘部位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情况下,施工设计会尽量避免出现拉应力或者减少这种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通常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的较大应力,出现裂缝。

2.3因环境因素影响形成缺陷和裂缝

由于外界环境和温度的变化,加上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或者因为材料的不合格,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有可能产生拉应力,为裂缝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结果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疏松,表面龟裂,出现裂缝剥落甚至整个结构的坍塌。

3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混凝土裂缝是常见的结构问题,很多结构的裂缝都是表面裂缝,通常是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而在寒冷的地区,如果温度骤降,也有可能出现裂缝。所以,对混凝土进行早期防护,从温度应力的角度出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a.首先要预防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这样能有效预防裂缝;b.混凝土的施工环境不应产生过低的温度,应该尽量设法保证混凝土在施工期的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温度;c.减少混凝土的约束时间。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必要的,必须保证混凝土处在一个比较湿润的状态,这样做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确保混凝土不应温度的盈利而变形,预防冷缩和干缩。

4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

在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必须通过严格的检测。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一般分为三类:首先是外部检查,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裂缝、冻害等;其次就是抽样检查。虽然这种方法有点误差,但这种方法是必要的,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最后就是结构上直接进行检查,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检测手法。

4.1回弹法

混凝土的强度与硬度之间有很直接的关系,回弹仪是用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以此来确定混凝土表面的硬度,再用实验的方法建立表面的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并判断出混凝土的强度值。

4.2拔出法

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拉拔时的强度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这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其数据是可靠的准确的。

4.3超声波法

使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通过仪器上显示的参数来判断混凝土钢筋结构的质量。超声波法还可以检测出混凝土管钢筋内部的质量,是目前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我国检测混凝土钢筋质量的主要办法。

5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中容易产生裂缝问题或者其它各种问题,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施工单位在选材、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掌握方面应做好管理,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检测和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及时杜绝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齐福平.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5).

[2]阎淼.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质量低劣的原因剖析[J].山西交通科技.2006,(4).

[3]陈力洲.应注意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影响结构安全的几个问题[J].龙岩师专学报,2001,(3).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 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是混凝土的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在施工中,不用模板或少用模板,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借助于喷射机械和输送管路,把混凝土高速高压喷射到结构面上,集运输与振捣为一体。所以喷射混凝土工艺简单,快速灵活,力学性能高,新旧混凝土整体性好,喷射混凝土由其施工工艺所决定。

1.定义及应用范围

钢筋(钢丝)网喷射混凝土,就是在喷射混凝土层内铺设钢筋(钢涂)网,使喷混凝土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喷混凝土层的承载力,加强对围岩的支护能力的联合支护方法。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主要应用于破碎的、自稳能力较差的Ⅲ类~V类围岩地段的地下工程支护。

2.材料及施工机具

2.1挂网材料

支护用挂网主要材料有钢筋、钢丝等。钢筋常用的一般为直径6~12mm的工级钢筋。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直径10mm的Ⅱ级钢筋,或者用直径16mm以上的Ⅱ级钢筋作肋拱(或局部加强),相当于喷射混凝土的配筋。在围岩稳定性尚好、支护力要求较小时,一般采用直径3~5mm的铁丝(或钢丝)编成网作为喷混凝土的配筋。钢筋直径6mm以上的钢筋网,一般采用20#~22#细铁丝进行绑扎,对要求较高的工程部位则采用电弧焊进行点焊,焊条应按所用钢筋等级选用。

2.2喷射混凝土材料

喷混凝土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工程的要求选择。

2.3施工机具

2.3.1挂网施工机具

挂网施工的机具按设计要求选择,如有焊接要求时应配备电焊机等机具。对直边墙和隧洞顶拱安装钢筋网,应搭设施工脚手架或采用高空作业平台车。

2.3.2喷射混凝土机具

喷射混凝土机具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特性以及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进行选择。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需要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的围岩相对比较破碎,自稳能力较差。施工时应按“喷一网一喷”程序施工,即先喷一层混凝土,厚度3~5cm;再挂网;再喷混凝土。

第一层喷射混凝土的目的是使破碎的围岩得到加固,形成相对稳定的条件,保证后序施工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将岩面初步找平。采用此种支护的部位通常设计有系统锚杆,在完成第一层喷混凝土后进行锚杆施工。利用锚杆作为挂网的支撑点,将钢筋网铺设在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其间应留有一定间隙,一般不大于3cm。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第二层喷射混凝土厚度应达到5cm以上,保证钢筋网有不小于2cm的保护层。

3.2钢筋网施工

钢筋网一般在支护工作面现场编网、安装。为提高工效,可在加工厂内编制一定尺寸的网片,运到现场安装。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一种方法工期相对较长,但网的连续性和与岩面的间距控制比较好,材料消耗量也比较小;后一种方法,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网片的尺寸不宜过大,安装时必须做到各网片间的钢筋有一定的搭接长度,相应增加了钢筋接头量。再者,由于网片已定型,双向钢筋相互约束,安装时如岩面不平整,其与岩面的间距较难控制,可能有的部位此间距较大,使喷层厚度加大,提高工程造价。 3.3钢筋网形式

由铁(钢)丝编织的金属网在生产厂家制作,具有柔性好、强度较高、方便安装、方便运输等优点。这种金属网的编制方法与防洪工程的铁丝笼编制方法相同,即将铁(钢)丝制成一定尺寸的似螺旋状单体,将其展开编成相互索结的网片。网片规格一般为2m×2m,孔眼尺寸为10cm×10cm。此种金属网片作为喷混凝土配筋不是十分理想,因其网孔较小,而且比较柔软,喷射混凝土料不易通过网孔,而且在网的弹性作用下,回弹量较大。为克服金属网的弹性,可在网外设置钢筋直径8~12mm、间排距1m×lm的钢筋网作为压网。

焊接或绑扎钢筋网一般采用直径6~12mm的钢筋制作,网孔尺寸通常为20cm×20cm。这种钢筋网作为喷混凝土配筋比较适宜,在工程中普遍采用。钢筋网通过锚杆固定在岩面上。如锚杆的间距较大,可以采用短锚杆或膨胀螺栓加密进行固定;也可以按一定间距采用较粗钢筋作架立钢筋加以固定。钢筋网与锚杆之间采用铁线绑扎,形成整体,以控制网孔的尺寸。 钢筋网施工前,应将钢筋拉直,并除锈。拉直钢筋时要控制拉伸力,使钢筋伸长率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一般应控制伸长率在4%以内。钢筋网的绑扎应根据支护工作面情况分块分片进行。钢筋网安装完成后,应尽快喷射混凝土覆盖,不应在空气中长期,以免锈蚀。安装好的钢筋网应避免爆破飞石破坏。因此,一般应在爆破飞石距离以外安装钢筋网。但对于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部位,需要早安装钢筋网时,应在下一次爆破之前喷射混凝土进行覆盖。

4.喷射混凝土施工

喷射混凝土是一种从巷道支护技术中演变到地上构筑物加固的一种快捷有效的加固手段,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喷射混凝土是借助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空气做动力,将一定比例的拌合料,通过高压管道输送并以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凝结硬化而成。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通过工艺试验,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取得高质量的挂网喷混凝土支护。挂网喷混凝土和素喷混凝土在施工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挂网喷混凝土在喷射过程中尤其是钢筋网将要被覆盖的时候应适当调整喷射角度,以使钢筋背面能被填实。也可以将喷嘴与岩面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以提高喷射料对前期喷层的冲击力,起到加强振捣的作用,将钢筋背面的混凝土通过振捣填实,以保证挂网喷混凝土的质量。

5.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浇注混凝土时,由于漏振、跑浆、钢筋密集、粗骨料架立或施工缝浮渣没有清理干净等原因,都可能形成露筋、蜂窝、孔洞等缺陷,而混凝土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这就要对局部混凝土病害部位进行凿除,而后用与原混凝土相同的标号或高一个强度等级的喷射混凝土进行修补,以满足其设计和外观要求。施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和厚度不够是水利工程中又一主要的工程质量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对其进行补强加固。

参 考 文 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旋挖钻机 嵌岩 咬合桩

咬合桩目前在地铁工程及民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使用较广,咬合桩由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及素混凝土灌注桩组成,间隔排列,相互咬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为受力桩,素混凝土灌注桩为止水桩,先施工素混凝土桩,然后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同时,需破除相邻两侧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桩身混凝土,咬合桩施工关键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桩及素混凝土桩的咬合处的止水效果。

1 工程概况

深圳市时代广场基坑位于南山区西丽留仙大道与丽山路相交的西北侧,场地占地面积约为20000m2,基坑深约16.0~16.4m,周长约614m,面积约17957m2。基坑采用内支撑体系,基坑南侧靠近地铁出口段采用咬合桩+三道支撑的支护形式,咬合桩直径1.2m,间距1m,入基坑底以下6米或嵌入基坑底以下中风化层1米。见图1:

2 施工方案比选

方案一:采用全套管施工法(贝诺特(Benoto)灌注桩施工法),利用摇动装置使钢套管切入土层及在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终凝前切除素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混凝土。该工法特点是素混凝土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并在至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前施工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桩施工安排要求紧凑连续,缺点是针对该工程咬合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层1米,国产设备入岩较为困难,入岩速度较慢,而进口设备入岩能力较强,但施工成本较高,且市场上进口设备数量较紧张。

方案二: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先施工素混凝土桩,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3MPa时,采用旋挖钻机配备的土层短螺旋钻头,环向切割素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桩身,对于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部分,目前,国产多个型号的旋挖钻机都有入岩能力,比如:徐工XC360型、三一重工SR280R型等。

经过方案比较,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施工,方案二优点是施工钢筋混凝土桩是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且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避免在切割素混凝土桩时破坏素混凝土桩咬合处桩身混凝土完整性,影响素混凝土桩止水效果,且旋挖桩机入中风化花岗岩能力有保证,国产钻机可选择型号较多,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导墙

为了保证支护桩桩位准确及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咬合厚度,先施工导墙,导墙面层标高比桩顶标高高出0.8~1.0米,导墙宽度4m,厚度0.3m,采用C25混凝土,底配直径14mm二级钢筋网,间距200m×200m。见下图2:

3.2 施工安排

根据旋挖钻机成孔进度安排咬合桩每天施工数量,本工程素混凝土咬合桩要求入强风化即可,成孔容易;而钢筋混凝土咬合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由于有入岩要求,成孔比素混凝土稍慢,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隔日施工,间隔时间为一至二天,以保证素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3MPa之间,素混凝土桩一天施工数量约为6~7根,钢筋混凝土桩一天施工数量约5~6根。施工顺序见图3。每一循环先施工A1~A7,然后施工B1~B6。

3.3 成孔

(1)素混凝土桩成孔

素混凝土桩成孔在施工导墙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素混凝土桩采用静态泥浆护壁成孔作业施工。

(2)钢筋混凝土桩成孔

钢筋混凝土桩成孔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采用超缓存凝混凝土,缓凝时间超过48时间,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在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终凝前进行,利用旋挖机自身动力将钢护筒压下土层及切割咬合部分混凝土,该方法缺点是下钢护筒时对桩身混凝土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且桩较长时,拔钢护筒需另配设备,增加工程成本。

方式二: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在相邻两根素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3MPa后进行,利用旋挖钻机配备的土层短螺旋钻头进行钻进成孔,并控制进尺速度,采用中低速钻进,避免破坏素混凝土桩完整性。

(3)嵌岩段成孔

咬合桩钢筋混凝土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1米,中风化花岗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20MPa,成孔采用旋挖钻机嵌岩筒钻配合嵌岩短螺旋钻头和双底板捞砂钻斗钻进,嵌岩筒钻主要对孔内岩芯的圆周进行松动掏空,嵌岩短螺旋钻头对岩层进一步破碎后,用双底板捞砂钻斗钻进。

3.4 钢筋笼制安

钢筋混凝土咬合桩的钢筋笼制作按传统工艺,由于桩长不长,钢筋笼一次焊接到位,在验孔完后,采用25吨汽车起重机将钢筋笼放入孔内,并将钢筋笼固定到位。

3.5 桩芯混凝土灌注

素混凝土桩桩芯混凝土标号为C15,在成孔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钢筋混凝土桩桩芯混凝土标号为C25,安装钢筋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桩芯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方法,水下混凝土灌注用导管根据孔深进行配管,采用25吨汽车起重机吊装导管,导管的接长时加垫圈,防止灌注混凝土时出现漏气漏水,影响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边灌注边拔导管,并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保证导管埋置深度在2~6m。

4 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咬合桩施工质量,确保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之间咬合效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咬合桩桩位准确性及桩垂直度是保证咬合桩咬合效果的关键,桩位准确性通过施工导墙来控制,桩垂直度通过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进时的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2)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必须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且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强度宜控制在1.2MPa~3MPa之间,强度太高将造成咬合部分混凝土与周边土软硬程度相差太大,影响钻进速度。

(3)对于不同地质情况,旋挖进尺采取不同的进尺速度, 对于切割素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混凝土时,钻速宜控制在中低速,有利于保护素混凝土桩的完整性,对嵌岩成孔,采用中快速进尺,提高成孔效率。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会给整体结构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建筑建设以后带病运行,这会加速建筑的老化,对建筑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因此,要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保证建筑安全运行。

1 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是建筑工程最主要的使用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与其他部分工程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易损性

钢筋混凝土极容易出现墙体开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的不规范性造成的,对材料的自身性能和质地产生影响。此外,材料本身的问题也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易损性。

1.2 施工工序的复杂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施工程序比较复杂,包括从准备到混凝土养护的8道程序,并且每到程序的操作程序都十分复杂,任何一部分的操作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其他程序的操作。并且这些程序的问题是随着工作面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异变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有极强的异变性,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会对施工程序、施工人员的配比、施工材料进行调整。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这需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

1.4 混凝土碳化

在配比混凝土的^程中如果处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碳化现象,这会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影响,使混凝土的内部结构产生变化。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

从上文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也不能够盲目的按照其他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需要在把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1 有效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材料质量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之前要积极的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建筑施工标准的施工材料应用到施工之中。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来采购施工材料,在根据规格的要求选择施工材料之后,要对材料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根据材料的需要来采用一定手段,检测出材料的特性,最终选出符合要求的材料。

2.2 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如何很好的利用混凝土来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十分重要,在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分层浇注法,在对混凝土的搅拌完成之后需要立刻在叫界面进行穿插振捣工作,一定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穿插振捣的操作,以增强钢筋混凝土的稳定性。对混凝土的浇注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一般由于白天的温度较高,如果在白天进行混凝土浇注,过高的温度会使混凝土的内部发生变化,最终混凝土内部会产生裂缝,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所以要选择在夜间进行以避免白天高温的影响,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在对混凝土浇注完成之后需要做好保温保湿养护工作,以避免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产生较大地温度差。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外部温度应该保持在26℃左右,内外温度差要在18℃以内,以保持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2.3 做好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的质量

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做好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施工前期的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施工后期的验收几个部分。而工程的验收环节是提高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终环节,在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对于工程质量的规定对施工的成果进行检验。对工程质量验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操作流程检验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对于工程操作流程的检验需要仔细检测工程的施工记录,看整个施工流程是否符合操作的规定。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要严格按照规格标准进行检测,以及时地发现出现的问题。如果发现那个部分出现问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返工,尽量弥补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

2.4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是工程施工的主体,因此,建筑企业要注意提升施工人员的素质。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施工的流程、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测试合格之后方可参与到施工之中。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使每个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最终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质量。

3 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在了解钢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在确保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最终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 钢筋 保护层厚度 检测

1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作用

1.1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外边缘至混凝土外边缘的最小距离。

1.2钢筋保护层的作用:混凝土结构构建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钢筋,防止钢筋锈蚀,满足钢筋与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对于高温或防火要求高的环竟,由于混凝土导热系数小,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止构件内钢筋表面温度过高而逐渐失去强度,以至造成事故。

由于混凝土内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形成了凝胶体同时体积收缩,使混凝土与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产生机械咬合力(即握裹力),使钢筋可靠地锚固在混凝土内,有效地发挥钢筋和混凝同工作的作用。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在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混凝土结构构保护层厚度的确度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对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是结合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构件类别及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诸多条件综合确定的。

处于一般室内环境中的构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主要按结构构造或耐久性的要求确定。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温度环境中的构件,结构的使用寿命基本上取决于保护层完全炭化所需的时间,因为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根据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在设计基准期内炭化深度来确定。特别对于梁、柱等构件,因棱角部分的混凝土双向炭化,且易产生沿纵向钢筋的纵向裂缝,故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中给出了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

3 保护层的检验

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质量有关,并对构件的结构受力性能产生重大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筋移位(即保护层厚度不准)是常见的通病,因为在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中,钢筋有可能受到施工干扰而移位,钢筋移位的直接反映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变化,最常见的就是上部负弯矩钢筋因踩踏而下沉,造成构件截面的有效受压高度不足,从而降低了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及裂缝控制性能,而造成的质量通病。而混凝土保护层变薄使钢筋的握裹力减弱,会引起构件内钢筋锚固及应力传递性能的不足。从长远看,保护层变薄会加速混凝土的炭化、脱钝、钢筋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及使用年限。

3.1检验构件的类型和数量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1、E.0.2条规定:只对受弯构件梁、板进行检验,为构件总数的2%且≥5件;当有悬挑构件时,所抽检悬挑构建数量占抽检总数的比例不宜

3.2 检查方法《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3条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非破损方法进行检测;也可采用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的方法进行校准,要求的检测误差≤1毫米。

(1)局部破损方法:剔凿混凝土保护层直至露出钢筋,然后直接量测混凝土表面到钢筋外边缘的距离。这种方法最直接、最准确。

(2)非破损方法: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量测。其原理是检测仪器发射电磁波,利用钢筋的电磁感应确定钢筋的位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方便、快捷,但量测不够准确。

3.3检测结果判定

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分别单独检验批进行检验。不能混合计算其测点合格率。梁类构件的允许偏差为+10 mm、-7mm;板类构件的允许偏差为+8 mm、-5 mm。这实际是钢筋分项工程检验中保护层厚度允许尺寸偏差适当扩大的结果,其中已经过考虑施工对钢筋保护层措施的干扰,正向偏差增加的范围更大一些。梁、板类构件分别由量测结果计算合格点率,合格与否的界限为90%,即全部检查点的90%或以上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时,实体检验通过验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第E.0.5条第2款中规定,当抽检结果达不到合格要求的90%而仍>80%时,可以再次抽取同样数量检查(重复抽样),以两次抽检的总合格点率确定检验结果。

4 结论:以上就总结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对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检测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至关重要。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

【中图分类号】 TU75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24-02

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分析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种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1.1浮力。钢筋笼在泥浆和混凝土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泥浆及混凝土比重、含砂率有关,但浮力并不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

1.2摩擦力。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升的混凝土对钢筋笼的粘附力(摩擦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一个因素,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流动性(和易性)及灌注时的温度、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和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等。

1.2.1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流动性(坍落度)和摩擦力的关系。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坍落度)与钢筋笼的上浮力(摩擦力)成反比,特别是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始终处于后灌混凝土之顶层,应从灌注开始至灌注完成始终保持必要的塑性和流动性,否则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小摩阻力增大而粘附于钢筋笼上致使钢筋笼上浮,因此要求混凝土拌合物要有足够的流动性和初凝时间,保证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间。而影响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流动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⑴气温:气温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越快;⑵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料的水泥凝结时间较长,例如矿渣水泥较同标号普通水泥凝结时间长,低标号水泥较高标号水泥凝结时间长;⑶混凝土的标号:其它条件相同时,混凝土凝结时间随着标号的提高而缩短;⑷混凝土的水灰比:随着水灰比的增高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⑸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混凝土坍落度增加,凝结时间可以延长;⑹外加剂:掺入少量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1.2.2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时间的温度和总的灌注时间与摩擦力的关系。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及提升并拆除导管所耗总的时间越长,灌注混凝土时温度越高,导致钢筋笼上升的摩阻力就越大,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降低率与时间、温度成正比,与拌合物原有坍落度的大小成反比,特别是在混凝土灌注的中、后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与钢筋笼的摩阻力大为增加。当钻孔灌注桩直径较大,桩身较长,所需灌注时间较长时,或混凝土拌和机与灌注地点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时,灌注温度较高时,配制混凝土混合物须增加其坍落度或掺入缓凝剂。

1.2.3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与摩擦力的关系。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底面以后,混凝土面到导管底口的距离即为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口以上的混凝土上升时间与钢筋笼间的摩阻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上升力。而在导管底口以下部分的混凝土对钢筋笼的握裹力将抵消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上升力,这部分力有利于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另外,在钢筋笼骨架主筋外侧设置的控制保护层厚度的部件,如于主筋上设置的“耳环”、绑扎在主筋上的预制混凝土方垫块,及较长的钻孔桩的钢筋骨架采用多节骨架焊接而成的主筋搭接焊头,也都使砼与钢筋笼的摩阻力增大。

1.3顶托力。顶托力主要来自混凝土从漏斗向下灌注时的位能而产生的冲击力,混凝土从导管底口流出来向上升起时,向下的冲击力转变为向上的顶托力。顶托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因素,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的大小与混凝土灌注时的位能、灌注速度、首批混凝土的流动性、及表面标高、导管底口标高、钢筋笼底端标高等因素有关。

1.3.1混凝土在钢筋笼中上翻速度的影响。在钻孔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将会使向上的顶托力增大,造成钢筋笼被顶托上升。造成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漏斗高度过高,导致混凝土的位能过大,加快了混凝土下落速度;⑵井底清孔不彻底,尚有少量沉淀物被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置换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过大,混凝土流出导管底时流速过快;⑶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往往导管埋置较浅,或混凝土下落时导管提升过猛,使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

1.3.2导管底标高、混凝土表面标高、钢筋笼底端标高间的影响。当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端下面,混凝土从钢筋笼下口往上翻升,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顶托后很容易上浮。反之,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端上面,混凝土从钢筋笼底端上部往上翻升,钢筋笼受混凝土的握裹力作用,钢筋笼上浮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太明显。

1.3.3其他原因。钻孔弯曲或倾斜,两节钢筋笼连接不竖直,导管法兰盘钢筋骨架,钢筋笼的直径大小和箍筋间距对钢筋笼均能导致钢筋笼上浮,但这些不是主要原因。

2预防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

2.1要保证安装在砼灌注桩中钢筋笼位置的准确。

2.1.1桩基定位要准确。在打桩施工前,首先要进行桩基位置的定位,桩位的准确是保证桩基及钢筋笼子位置准确的前提条件,这里就涉及到工程施工中桩基的定位的问题,施工员的工作不仅要把桩基的位置找准,而且还要做好保护桩的工作,以备桩基施工钢筋定位等后期使用。一般施工现场都要出入一些大型工程车辆,一不注意就将事先布置好的保护桩碾压破坏掉,因此在做保护桩的时候,考虑的是不仅能方便恢复桩位点,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做好的保护桩遭到破坏。

2.1.2护筒的质量、规格要满足施工的要求。钻孔使用的护筒要圆而且制作护筒的钢板不能小于8毫米(冲击钻施工时用的护筒的钢板不能小于12毫米),护筒的直径应比桩基的直径大约200~300毫米左右即可(冲击钻施工时护筒的直径要比上述值适当大些),埋设护筒时使其中心与桩位的中心重合,(规范中规定误差不能超过50毫米,实际操作中要控制在20毫米内),因为护筒是保证钢筋笼位置准确的第一个屏障,钢筋笼子要通过护筒安装进桩基钻孔内。另外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尽量用不易渗水的粘土或煤矸石粉沫等回填,并要夯打结实。防止钻孔施工时外溢的泥浆渗过护筒周围的回填土,从而使护筒的位置倾斜或者发生位置改变。

2.1.3做到钻杆中心和桩位中心重合。埋好护筒后开始稳螺旋钻机,钻机的基础平台要平整和结实,稳钻机时最重要的是保证钻杆的中心和桩位的中心要重合,并且要保证钻机的竖直,使钻机的磨盘中心和桩位的中心重合为止(通过吊线坠检查两者误差不宜超过10毫米);冲击钻是使其钢丝绳中心和桩位的中心重合,经校和无误后才能制备泥浆准备钻孔。在钻孔的过程,通过保护桩恢复桩位中心,在钻孔时,要经常检查、校和钻杆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2.1.4壁杆与吊线坠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钢筋笼子的位置准确性。为了保证安装后的钢筋笼能在钻孔灌注桩的中心位置,通常在安装钢筋笼之前,用长6m~8m,直径50~80mm的钢管在一端焊接上“n”型的挂钩,制作4个壁杆,均匀挂在护筒的四周后,才能开始安装钢筋笼子。在护筒的周围均匀安装4个壁杆的目的是能使钢筋笼在壁杆的挤靠下,在钻孔内保持垂直,同时也能有效防止钢筋笼嵌入孔壁的泥里,设计上在钢筋笼周围上焊接几个长几十厘米长的“]”型的钢筋来做混凝土的保护层几乎是没有用的,经过实践检验,壁杆的作用基本上能控制住钢筋笼的位置,使其不会有产生太大的偏差,使钢筋笼子的位置基本上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精确的控制还要用吊线坠来实现,在安装完钢筋笼后,通过保护桩恢复桩位的中心点,然后抽孔内的泥浆,直到漏出钢筋笼的顶面,在钢筋笼的顶端挂“十”字线,用线坠来校和钢筋笼上挂的“十”字线中心与桩位的中心是否重合,否则用大锤、钢管敲打、撬动钢筋笼的吊筋使其中心与桩位的中心重合为止。但当钢筋笼的顶面至泥浆的上面距离较大时(例如超过2.0米时),抽泥浆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塌方,因此用吊线坠的方法就不再适用。那么处理方法就是在钻孔之前尽量使桩基位置的标高降低,来减少桩基副孔的高度。

2.2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相应地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将钢筋笼的主筋下部各加长3~4m,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2.3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5~2.0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泥浆比重。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并在混凝土上升时,浮浆会裹着钢筋笼上升。

2.4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8~22cm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必要时使用缓凝剂,

2.5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1.5m桩时保证有2.7m3的蓄料斗;灌注¢1.2m桩时保证有2.0m3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10cm的方法来保证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导管底口时流速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不断进行,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严格限制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一般不超过去时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2.6当钻孔内混凝土顶面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是比较容易产生钢筋笼上浮的阶段,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除保证首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外,采取以下措施:

2.6.1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面时,应保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并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以降低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翻升时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

2.6.2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3~4cm时,提升导管,并保证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在1.5m以上,钢筋笼被该段非流动混凝土压持住(混凝土对钢筋笼骨架的握裹力)。在继续灌注混凝土时,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导管底口以下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握裹力也随之增大。一般情况下,有了这段安全埋置距离,钢筋笼便不会上浮。

2.6.3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用测绳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并做好记录。据此确定导管已埋深多少,及时提升并拆除导管,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向上翻升速度,减少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考虑到灌注中后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与钢筋笼及导管壁的摩阻力大为增加,应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一般不少于2m。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的法兰盘卡挂钢筋笼,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笼后,移到钻孔中心。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时,非全配筋钢筋笼是很容易上浮的,进而导致桩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正确分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的受力状态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造成钢筋上浮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操作不当,混凝土品质差以及地层条件不利等方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压住钢筋笼的活动压杆对控制钢筋上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焊接了“笼头形”距离调节段,能够根据混凝土标高的要求灵活调节钢管的安装位置,继续固定钢筋笼。此外,还应合理控制钢筋笼和导管的共同埋深,混凝土上返速度、导管提升速度以及泥浆密度等。在今后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建议深入研究钢筋笼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与孔内流体的动态耦合作用机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钢筋笼上浮。

3结语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刚劲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房屋建筑

在现代房屋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材料之一,为房屋建筑施工提供了前提与保障。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是房屋建筑施工中首先需要掌握的技术。本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

1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中包含钢筋、钢板、纤维、混凝土等多种原材料,属于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实现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综合利用,一方面实现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实现了钢筋力学的有效改善。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1综合应用钢筋与混凝土原料

通过实践检验可知,混凝土结构具有较为优越的抗压强度(约28MPa),但是在抗拉强度方面较弱,无法满足房屋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钢筋材料与混凝土结构特性正好相反,在抗拉强度方面比较优越,而抗压强度不足。钢筋混凝土结构指的是将一定比例的钢筋融入到混凝土中,实现了混凝土与钢筋优点的相互融合,弥补了两者各自的不足,能够更好地满足房屋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

1.2具有较强的结构整体性优势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的抗拉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非常明显的结构整体性优势。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抗震能力、防爆能力等方面也比较突出,其他一般的工程结构并不具备这种功能。

1.3制作过程较为方便快捷

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复合材料,其中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原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纤维、砂石等。这些原材料虽然来自于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工业中都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与广泛的应用。原材料的丰富与充足,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的方便快捷,而且能够对施工工程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步骤

2.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点

在对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测量与评估周围环境,依据环境特点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确保钢筋混凝土在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满足环境使用要求,从源头上避免出现裂缝、不牢固等问题。

2.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

首先,水泥材料的选择。水泥的质量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凝合等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水泥选择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水热化,要选择水热化小、强度适中的水泥材料,减少钢筋混凝土的结构问题。此外,在水泥选择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大品牌,确保水泥的质量与品质。其次,沙石材料的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砂石材料的选择因素主要包括沙石质地、纯净度、含水量、径粗等。不同等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采用不同质地、径粗的沙石,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相关的要求。如果沙石中所含的软质杂质较多,混凝土结构将会出现松软现象,强度、耐磨性等都会降低,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3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绑扎施工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钢筋绑扎。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的钢筋质量进行抽样检查,确保施工中所采用的钢筋都符合质量标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其次,钢筋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设计要求与规范,从根本上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再次,在对钢筋进行绑扎的过程中,要对绑扎质量进行检查与完善,对钢筋绑扎成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检查。

2.4对模板进行搭建与组合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之间需要进行模板工程施工,主要的内容包括模板的搭建与组合,为混凝土浇筑工作奠定基础。模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发挥着模壳的作用,模板的尺寸、位置等控制着混凝土的形状、位置、尺寸与形位等。因此,模板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对模板进行搭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模板的强度与刚度进行专业测试,确保模板搭建完成之后能够达到一定的稳定度,同时模板表面一定要保持平整、光洁。在模板支撑的过程中,要确保支撑位置正确且稳定,避免模板出现松动位移等情况,对混凝土结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模板搭建与组合的过程中,要确保模板的强度、拼接密度、支撑稳固性等到达要求,为混凝土浇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5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

在房屋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控制浇筑的高度、速度,同时要对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汲水等现象进行及时的发现与解决,避免出现浇筑质量问题,确保浇筑平面的平整度。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对象包括柱、梁、板等,在浇筑的过程中要明确浇筑的顺序,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柱子浇筑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模板进行搭建与组合,确保模板工程搭建完成之后在进行浇筑工作,保证浇筑工程的完整性与完好性。在柱子浇筑的过程中,浇筑的顺序为先两边后中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模板吸水时候产生的推力,避免柱子出现弯曲等问题;在浇筑的过程中要采用一次性浇筑完成的方法,确保柱子内部的凝固时间相同,避免出现由于凝固时间不同而出现内部开裂的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确保模板位置正确、结构稳定、表面平滑,有效的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

总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城市中,这些房屋建筑中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对于保障房屋稳定性与人们生活舒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国力. 解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74):175+177.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对策

中图分类号:U443.15+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青荣城际铁路位于胶东半岛,连接了青岛、烟台、威海地区的主要城市,是半岛城市群的重要联络通道。保证工程质量零缺陷是建设高标准现代化城际铁路的根本,施工中按照青荣城际标准化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验收合格率100%。根据设计图纸,钻孔灌注桩基础大部分设计为半截钢筋笼,在桩基施工初期,极易发生钢筋笼浮笼现象,通过对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上浮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制定一系列防止钢筋笼上浮对策,良好地解决了钢筋笼上浮这一棘手问题。

2、钢筋笼上浮现象

针对本地区砂层较厚(约5~15m)、岩层坚硬(约600KPa~1200KPa)特殊地质情况,采用旋挖钻和冲击钻两种钻孔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都发生不同程度钢筋笼上浮现象,以冲击钻施工工艺居多。以某特大桥为例,钻孔灌注桩平均桩长30m,桩径均1m,钢筋笼长均为16.239m,混凝土面灌注至钢筋笼底以上0.5m~6m时发生钢筋笼上浮现象,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6m以后浮笼现象消失,此时钢筋笼悬浮在混凝土中,吊筋不受力直至灌注结束。

3、浮笼现象原因分析

钢筋笼发生浮笼现象后,项目工程技术部立即组织钢筋笼上浮技术分析,根据施工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3.1操作不当

钢筋笼一般由吊筋悬吊在横向支撑上,吊机可上下吊动,当混凝土进入钢筋笼以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处于悬浮状态,吊机拆卸导管时,由于钢筋笼直径较小(为83cm),导管直径相对较大(为30cm),当导管偏离孔位中心,提升导管极易发生导管挂笼现象,钢筋被吊起后难以恢复原位。

3.2混凝土灌注速度影响

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底部时,若仍按照正常灌注速度(约0.03m3/s)灌注混凝土,导致混凝土在导管口上返速度过快,产生向上冲击力,进而带动钢筋笼一起上浮。

3.3导管埋深影响

1)导管埋深一般宜控制在2~6m,实际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按要求拆卸导管,导致导管埋深超过6m。

2)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后,若导管底口仍在钢筋笼底以下,这样会使得进入钢筋笼段混凝土带动钢筋笼一起向上浮动。

3)当混凝土面和导管底口都进入钢筋笼内以后,如果导管埋深过大,将很容易造成钢筋笼上浮。

3.4混凝土质量影响

钻孔灌注桩灌注是否顺利,主要由混凝土质量决定,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流动性是决定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浮笼的主要原因。根据对发生钢筋笼浮笼现象的桩基混凝土质量数据统计发现,90%钢筋笼发生上浮是由于混凝土品质影响,混凝土塌落度偏小,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翻滚困难,带动钢筋笼一起向上浮起。混凝土塌落度偏大易产生离析,混凝土粗骨料聚集,产生“垫层”,拖动钢筋笼上浮。混凝土和易性是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合理的良好体现,和易性差的混凝土导致流动性变差,使得钻孔桩灌注困难。

3.5灌注时间影响

钻孔灌注桩灌注时间越短,桩身完整性越好,设计灌注混凝土方量25m3的桩基在1h~2h灌注完成为宜,混凝土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精神损失较大,随着灌注时间增长,首灌混凝土接近初凝,在混凝土面形成硬壳,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混凝土面上升带动钢筋笼上浮。由于旋挖钻采用吊车作业,灌注效率显著高于冲击钻机采用的钻机作业,导管易拆卸,灌注时间接近冲击钻机灌注时间一半,因而在灌注过程中出现浮笼现象较少。

3.6泥浆比重影响

孔内泥浆比重是钢筋笼上浮一个影响因素,泥浆比重与钢筋笼相对密度影响着钢筋笼在泥浆中浮力,同时泥浆比重影响着混凝土上返难易程度。灌注桩虽然经二次清孔后保证了孔底泥浆比重,但是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着泥浆沉淀使得混凝土面的泥浆比重增大,与钢筋笼接触面摩擦力增大,使得钢筋笼有向上运动趋势。

3.7孔内沉渣影响

孔内沉渣清除不到位也影响钢筋笼在孔内受力情况,首灌后虚渣漂浮在混凝土面,同沉淀的泥浆一起带动钢筋笼向上运动。

3.8地质条件影响

沿海地区砂层较厚,清孔时粉细砂悬浮在泥浆中,含砂率难以降到规范要求的2%,同时按规范要求泥浆比重降到1.1g/cm3以下,在灌注过程中粉细砂沉淀在混凝土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垫层,随着混凝土上升,托起钢筋笼浮起。

4、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

4.1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由于导管挂笼使钢筋笼上浮现象完全可以避免,吊车提升导管过程中应缓慢提升,遇到障碍及时停止提升,用钢管撬动钢丝绳旋转导管使导管离开钢筋笼,继续提升导管。

4.2控制混凝土灌注速率

灌注前计算好混凝土面位置,在钻孔桩灌注过程中预估混凝土面进入导管时间,提前做好准备,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减小灌注速率,使混凝土冲击力尽可能对钢筋笼产生最小影响。

4.3灵活控制导管埋深

混凝土灌注过程需严格控制导管埋深,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时测量混凝土面位置,计算导管埋深,拆除导管控制埋深至2~4m,混凝土面超过钢筋笼底后勤测混凝土面标高,可拆除导管时及时拆除,保证导管底部一次升至钢筋笼底以上,这时导管底口尽量远离钢筋笼底口,使钢筋笼发生上浮几率大大减小。

4.4严控混凝土塌落度及和易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运距、气温等外界因素,添加缓凝剂,保障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各项指标能满足灌注要求。混凝土灌注前,先使混凝土罐车搅拌罐快速转动,混凝土在搅拌罐中充分搅拌均匀,再卸料灌注。发现混凝土灌注时塌落度减小或和易性变差,应及时通知试验室及拌和站,重新调整后继续灌注,严禁灌注指标不合格的混凝土,很容易产生钢筋笼浮笼现象。

4.5减少灌注时间

首先做好灌注前准备工作,混凝土罐车到达施工场地前做好导管减压及安装料斗等工作,保证混凝土及时灌注。其次,采用先进灌注设备,优先采用汽车吊吊放导管及料斗,提升混凝土灌注速度。首灌结束后,更换小料斗灌注,易于拆卸。采用有经验的作业人员,提高操作技能,减少灌注时间。

4.6控制泥浆比重

二次清孔泥浆比重根据砂层厚度控制在1.05~1.1g/cm3,保证混凝土上返顺利,同时控制灌注时泥浆内粉砂沉淀厚度,降低钢筋浮笼概率。泥浆制取尽量采用优质钠基膨润土造浆,保证孔壁稳定同时易于控制泥浆密度和滤失量。

4.7尽可能减小沉渣厚度

孔底沉渣除了影响桩身质量外,沉渣过多也会使钢筋笼上浮,严格按设计要求摩擦桩沉渣厚度≯10cm,柱桩沉渣厚度≯5cm,减少灌注前清孔停止的时间。

4.8外力固定方法

当内在因素不可避免时,可采用外力加以固定钢筋笼,强制使其固定,避免上浮。

1)固定吊筋方法。

采用直径Φ20mm以上吊筋四根,使其对称焊接在护筒上,吊筋与钢筋笼及护筒之间焊接牢固,可承受部分钢筋笼上浮顶托力,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护筒拆除时除去护筒与吊筋连接即可。注意浇筑时护筒上加配重,或将护筒与钻机相连,防止护筒被钢筋笼托起。

2)制作专门防上浮角叉

为解决吊筋不可重复使用浪费钢材问题,可单独制作角叉固定钢筋笼。用直径φ60mm以上钢管两根,钢管一头切割成槽状,卡住钢筋笼第一根加强箍筋,或用直径Φ25mm以上的螺纹钢两根,一头焊接成角叉形状卡住钢筋笼加强箍筋,钢管(钢筋)另一头焊接在护筒上。同样,此种方法须对护筒加固防止护筒上移,还要对钢筋笼加强箍筋进行双面点焊,保证浇筑时与钢筋笼不脱焊。本工程采用此方法,效果显著。

3)钢筋笼加“倒刺”方法

在钢筋笼上设置“倒刺”的方法同样可防止钢筋笼上浮,倒刺设置在钢筋笼主筋上,每个截面设置对称设置4个,整个笼子设置两个截面。钢筋笼上浮时倒刺抵住或插入孔壁阻止其继续上浮。

4)钢筋笼底加配重

钢筋笼下放前,在钢筋笼底部加一定的配重,例如在笼底焊接两道加强箍,并在加强箍上焊接钢筋网片,加强箍筋与笼底间距2m,用钢筋与钢筋笼相连,灌注时通过底部加强箍筋与混凝土重力和摩擦力托住上部钢筋笼,使其达到防上浮作用。

5、钢筋笼浮笼后对策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注意钢筋笼是否有向上浮起趋势,一旦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钢筋笼上浮现象,首先停止灌注,测量导管埋深,若导管埋深较大,可采用“慢提快落”导管,慢慢将钢筋笼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直到吊筋完全受力时,钢筋笼恢复至设计位置,此时拆除导管,缓慢浇筑,如仍发生浮笼,继续此项操作;若导管埋深较小,不能通过上述方法处理时,可用角叉抵住钢筋笼,焊接在护筒或者配重上,防止钢筋笼继续上浮,待导管埋深较多时再采用上述方法将钢筋笼带回至设计位置,提升导管时注意导管埋深情况,切不可因为浮笼问题使导管拔离混凝土导致断桩。如因混凝土流动性差使导管口混凝土上返困难,导致钢筋笼浮笼时,可从导管上口添加少量膨胀剂,上下活动导管,使混凝土松动后继续缓慢灌注。

钢筋笼上浮后如不能将其恢复至原位,根据钢筋笼浮起情况向设计单位汇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设计单位重新验算桩基承载力及抗拉拔力等指标,若可采用植筋等补救措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重新设计。如不允许,及时将钢筋笼拔出重新钻孔,减少工程损失。

6、结束语

根据近年来桩基施工技术不断成熟,钢筋笼浮笼防措施研究已取得较大进步,依据设计施工,钢筋笼浮笼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但由于人为因素及外界条件影响使得这一现象成为桩基施工中较为棘手问题,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成桩质量,因而在施工当中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充分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灵活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严格控制主要技术指标,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能够较容易地防止钢筋笼上浮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指南(TZ 322-2010)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预防控制;处理方法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严格遵照施工验收规范,加强钢筋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避免常出现的几点问题,是确保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工地混凝土施工现场,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849号《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有关规定,结合混凝土施工现场实际经验,对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几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1 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进场检验属于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1 送检钢筋与施工现场使用钢筋不符,取样不真实。

对此类问题,施工人员应严格做到从施工现场取样送检钢筋,监理见证送样,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施工中钢筋与送检钢筋相符。

1.2 钢筋进货渠道混乱,供货单与现场施工用钢筋不相符。

遇此情况,工地相关人员应做好每批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和供货单数量、质量是否与现场进货钢筋一致,并做好记录。

1.3 工地部分施工人员不熟悉抗震设防要求,漏检钢筋强度实测值复验项目。

每批次钢筋进场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抽样作力学性能检验。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复验强度实测值:即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2 钢筋连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接头面积百分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做到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

2.1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足的情况,对于钢筋连接中出现长度不足的质量问题,如采取返工困难或损失较大时,也可采取增设1-2根补强短钢筋,直径略小于原主筋,长度为35d的两倍。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未按要求配置等问题。

2.2 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缺漏箍筋,对于钢筋施工现场出现此情况,可采用开口式接箍或焊接箍筋补足。

3 梁、柱节点部位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工程梁、柱节点部位,由于纵横方向受力钢筋交叉,箍筋密集,混凝土下料振捣和钢筋绑扎安装都比较困难,极易形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应作为关键部分、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3.1 梁内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外受力较小处,并分开在柱两边设置,以减少接头面积百分率。

3.2 梁、柱构件核心区可采用开口焊接钢箍,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及混凝土浇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旁站记录,施工中发现偏位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 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4.1 在钢筋工程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梁、板底筋漏放或少放垫块,要求梁、板钢筋布置好后,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实测实量记录,监理人员做好旁站工作,发现偏差及时督促施工人员纠正。钢筋加工时,要认真复核检查梁、柱箍筋内净尺寸,并作好实测实量检查记录。

4.2 梁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对结构承载力有重要影响,在钢筋安装检验批验收时,应单独检查验收保护层合格点率,确保达到90%以上,不能按一般项目合格点率80%控制。

在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中有关人员应掌握好宽严尺度,执行规范、标准要求,充分体现规范的严密性。对常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控制,认真处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tures, the city has mass,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ifferent forms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building is widely adopted in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become a topic of concern.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following paper discussed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的建筑工程技术已经不断的成熟起来,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大量的涌现出来,形态迥异、节能环保等等,这些建筑中往往是参与的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所以说,钢筋混凝土其施工的质量就成为了人们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以及安全,做好对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就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一、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影响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施工设计不够合理、缺乏可行性;砂石、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混凝土的配料不够准确、振捣时间不足等施工工序不够规范;高温、冷冻、雨水等场地环境的长期腐蚀、风化。其中,施工因素对建筑质量的影响较大。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的常见问题如下:

1.混凝土的配制与浇筑

在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过分的缩减建筑材料的采购资金,从而难以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导致原材料的选用不够合理,无法满足建筑需要,为日后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施工作业人员往往没有对模板内侧的废物、杂物等进行清除或是清理效果较差,由此造成模板表面存有水分,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其耐压能力的不足、整体强度的下降。除此之外,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序时,施工部门往往是自由施工,并没有根据相关施工规范进行操作,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离析,降低了混凝土的耐压能力,而混凝土表面可能出现麻面、裂缝、孔洞、蜂窝等问题。

2.钢筋的制作及质量

钢筋混凝土,顾名思义就是由钢筋与混凝土组合而成的整体材质。由此,钢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即使如此,在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钢筋依自身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建造时,施工作业人员往往没有遵守相关的国家规定,仅凭经验或是将钢筋草草的焊接上就敷衍了事,从而造成焊接后钢筋的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施工需要,为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在进行钢筋的绑扎工序时,倘若绑扎效果不够牢固,钢筋容易产生松动现象,从而忽略了钢筋搭接的长度,对钢筋焊接接头处的受力产生影响。除此之外,铸造、加工钢筋时的管理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钢筋粗制滥造,影响钢筋自身质量,同时也将威胁到钢筋混凝土整体质量。

3.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存在问题

在进行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时,或是使用混凝土模板的期间内,往往由于模板的设计不合理、不切实际、不够规范,而导致施工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进行模板设计时,设计方未能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内容中所要求的规格进行设计,同时模板的装设程序也不够规范,由此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存在差异、混凝土规格不符合相关标准,从而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及建筑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模板的制作时,往往由于侧方的模板缺少支撑,导致模板强度不足,从而引起膨模现象且越发严重。倘若模板底层支撑的地基夯实不够,立底模的垂直支撑常在混凝土浇筑时淋湿,从而导致了地基软化,容易造成模板的弯曲和裂缝现象。

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其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对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原材料是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基础。因此,钢筋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应对其加强质量控制。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首先应保证钢筋的质量,其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内容中所要求的规格, 同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试验,倘若试验结果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对于需要进行现场搅拌的混凝土,首先应抽取原材料样本并进行检测、试验,待得出试验结果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对比,审查并出具试配后的混凝土总体质量性能。除此之外,应保证用于混凝土拌制的水泥、石子、砂粒等原材料的质量,需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而使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安全。

2.钢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科学性,与钢筋混凝土整体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时,需加强对配合比的质量控制,应及时、准确、有效的对其进行调整。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应对骨料的整体水分含量进行反复测定。对于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充分的了解、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及损失程度,同时保证水量与砂率的调整工序,能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完成,由此保证在混凝土确定合格后,才可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在混凝土的使用期间,混凝土的重量应始终保持在标准范围内,用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温度进行,不允许作业人员任意的、或是根据经验加减使用量。倘若混凝土掺外加剂,应延长其拌和时间,待确保混凝土配比较为均匀后,方可投入使用。

3.钢筋混凝土施工期间的质量控制

在钢筋混凝土开始施工前,应严格把关原材料的采购环节,合理、科学的进行选择。根据相关规定及标准,要求钢筋混凝土的配制,应选用含量不高于1%的石子,颗粒的直径应在10mm到40mm之间,同时加入含泥量不高于3%的中砂。此时,为延长水泥的初凝时间、降低水泥水化热释放的整体速度,应对其加入缓凝减水剂。由此,对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选用水化热相对较低的矿渣水泥较为合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的浇筑时,应先行降低碎石的温度,从而才能更加有效的降低钢筋混凝土入模的温度。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其制作过程的严格把控,加强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从而为提高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直接影响,为保证建筑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缩短施工工期,应将质量控制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把控每个施工环节,合理、科学的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同时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准度,保证所有施工工序操作规范,从而提高施工质量,使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及功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部分,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只有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1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1 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撞击敲打,强撬硬别,损坏棱角;拆模后结构被碰撞等。

1.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

产生原因:模板拼缝不严,板缝处跑浆;模板未涂隔离剂;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混凝土搅拌不匀,和易性不好。一次投料过多,没有分层捣实。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1.3 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

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接缝处清理不干净;对施工缝的老混凝土表面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1.4 结构发生裂缝。

产生原因:模板及其支撑不牢固,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形成分层,产生裂缝;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由于收缩温度产生裂缝。

1.5 混凝土冻害。

产生原因:混凝土凝结后,尚未达到足够强度时受冻,产生胀裂;混凝土密实性差,孔隙多而大,吸水后气温下降达到负温时,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破坏;混凝土抗冻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产生破坏等。

2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检测方法

2.1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

2.2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

2.3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3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要想从源头上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必须对施工人员,特别是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杜绝偷工减料,谋取私利的行为。

3.2狠抓原材料的质量。

“工程质量,人命关天”。质量检测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原材料的质量,狠抓原材料的质量进口关。原材料的质量,对钢筋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采用的原材料检验质量,全部符合技术指标方可采用。钢筋、水泥、砂、石子性能指标必须达到规范要求。如水泥在贮存期间,受潮湿或叠堆太高,以及未按时翻包,可致使结成硬块;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砂、石料本身强度低,砂子颗粒细,石子针片状多和泥土等杂质含量大,以及未按大小搭配使用,骨料级配不均匀,都会影响混凝土密实度又浪费水泥。对混凝土集料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而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要经常检测,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总之,要从原材料进口处把握质量关。 3.3按科学比例配制混凝土。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想适应,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施工气候等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条件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作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应加入适量的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优化其配制比例,在施工中效果更明显。但是,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试件强度就随之降低。在浇筑结构物的混凝土时,特别是当结构物形状及配筋情况复杂,气温变化较大和施工很不方便时,就很难把结构物各部位的混凝土浇筑成如同试件的质量一样。

3.4规范工序交接程序,严抓每道工序质量。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配料计量拌合输送浇筑振捣养护拆模。原材料的质量关、混凝土科学配合比例、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施工工序必须按有关规定,经现场监理人员检查、验收、签字方可。工序交接必须坚持上一道工序完成时,经验收合格,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原则。可以先由施工单位自检或专职检查人员检查,发现不合格,必须返修。返修后认为合格的,需要通知现场质量监理人员检查,若检查还不合格,还须立即返修;直到监理人员签署合格意见,才可进行下道工序。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模板安上后,未经检查,不得架立钢筋;钢筋架设后,未经检查,不得浇注混凝土等。各种过程都要进行质量管理,才能确保钢筋混凝土的质量。4结束语

总之: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教育和责任意识,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按照科学比例配制混凝土,规范每道工序,若发现有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问题或事项决不迁就,并及时要求施工方整改,该返工的要彻底返工,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自始至终处于受控状态,定能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德明、钱红萍.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顾安邦、张永水.桥梁施工监测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王双,李大海,吕彩梅.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7):25-27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 质量控制

一、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施工中要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首先要保证组成钢筋混凝土的两大材料钢筋与混凝土的质量。钢筋混凝土所用的钢筋,根据我国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分为四类,即1级钢筋、2级钢筋、3级钢筋和低碳冷拔钢丝。其中1级钢筋和低碳冷拔钢丝属于低碳钢材,外表为光面。2级钢筋与3级钢筋属于低合金钢材,外表为变形的,即为月牙形或螺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受拉区的钢筋应力达到30―40N/mO,混凝土即出现开裂。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值为0.0001―0.00015,当钢筋应力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允许值0.2―0.3mm,所以普通混凝土结构中不能用高强度钢材。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的重要材料,钢筋的检验内容,除在进场需对出厂证明书、标志和外观进行检查外,并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校验,合格之后方可使用。如在加工过程中发现钢筋有裂缝、脆断、焊接性能不良等现象,尚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1.钢筋砼的质量是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因此,钢筋砼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影响钢筋砼的质量:

(1)材料原因,如选用的钢筋、水泥、水、外加剂、石子、砂等质量不符合要求;

(2)设计原因,如荷载选用不当,设计安全度不足,机构布局不合理等;

(3)施工中的原因,如搅拌不匀,配料不准,振捣不实,模板变形,拆模过早等;

(4)环境的原因,如冻害、碳化、腐蚀介质作用,自然风化等;

(5)使用上的原因,如使用不当,不加以维修保护等;

2.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断面尺寸偏差、轴线偏差、表面平整度超限,产生的原因:a.看错图纸或图纸有误;b.施工测量放线有误;c.模板支持不牢;d.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投料过多,浇筑高度超过规范规定,是模板走形;e.浇筑砼顺序不对,造成模板倾斜;f.振捣时,过分振捣模板,使模板移位;g.预埋件固定不牢,位置放错。

(2)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a.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b.振捣不良,未振实;c.拆模时间过早。

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产生原因:a.模板拼缝不严;b.模板未涂隔离剂;c.砼搅拌不均;d.钢筋绑扎不牢,振捣使钢筋移动;

(3)结构发生裂缝,产生原因:a.模板支撑不牢;b.拆模不当,引起开裂;c.养护不好;d.当日曝晒后突降雨;e.主筋位移严重偏离;f.设计不合理。

(4)砼冻害,产生原因:a.砼凝结后,尚未取得足够的强度时受冻,产生涨裂;b.砼密实性差,孔隙多尔大,吸水后气温下降,水变成冰,体积膨胀,使砼破坏。

(5)砼碳化,产生原因:a.混凝土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温度、压力、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b.施工中振捣与养护好坏的影响;c.水泥用量、水灰比、水泥品种的影响;d.集料品种、外加剂、粉煤灰掺量的影响;e.砼强度等级的影响。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

在监理过程中,经常要对出现问题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检测判断。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一是外观检查。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二是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三是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以下是几种较成熟的常用非破损检测方法:

1.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混凝土强度与硬度有密切关系,回弹仪是用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

2.拔出法(半破损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这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测出的数据较可靠。

3.超声波法(声波法)。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超声波法还可以探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裂缝、灌浆效果、结合面质量等,是目前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我国已制定出技术规程。

三、预防与对策措施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每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因此,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 一定要严格控制, 积极预防, 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要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组成混凝土的三大材料一定要过硬, 水泥要严格按设计标号使用, 并要有质保单, 严格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水泥, 严格禁止使用已发硬变质水泥, 严格禁止不同标号、不同产地的水泥混用。施工前要对水泥取样化验, 控制砂、石粒径和粗骨料的级配( 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 4, 且不得超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 砂、石杂质含量分别不得超过3%和1% , 施工用水应采用自来水、井水及能饮用水。外加剂需符合国标GB8076-97 的外加剂检测标准。

2.加强模板工程检测

混凝土模板工程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规定。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塑料板等, 模板支架的材料宜选用钢材等, 材料的材质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当采用木材时, 其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模板安装应坚固、规范,便于施工。

3.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在配制混凝土时, 应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原材料计量、配制、搅拌;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坍落度。另掺外加剂和混凝土的拌制时间以及运输时间均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4.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质量

混凝土浇筑前, 要认真检查和修整模板, 并保证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 模板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的下料高度不应超过2m。在浇筑竖向结构如柱子等, 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 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另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当必须间歇时, 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 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振捣应密实, 当采用振捣棒振捣时, 应避免接触模板。采用振捣器捣实混凝土应符合规范GB50204-2002 中的有关要求。

5.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12h内对混凝土覆盖和浇水养护, 或者喷涂养生液养护。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 对采用普硅水泥、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 不得少于14d。浇水养护的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 防止时干时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