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

急诊分诊方法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分诊;病人满意率;护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16-01

随着医学的发展,病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病人需要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的准确分诊,目前,由于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而使医疗投诉次数明显增多,医疗投诉其中包括对门、急诊病人分诊错误所导致的医疗投诉。正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医院都将“零差错”、“无投诉”作为医院发展的管理目标[1]。因此,研究提高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194596:,2012年门、急诊病人人次为228787,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分诊护士均为谢护士。

2 分诊工作方法

2.1原有分诊工作方法

2011年1月份,谢护士从其它岗位调出到分诊岗位,未经任何关于分诊工作方法和知识的学习、培训,未对分诊工作方法进行探索、研究,直接进行分诊工作。

2.2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谢护士进行分诊工作一年,经向各科室医师及病人调查发现,对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不高,从2012年1月份开始,改进原有分诊工作方法,采用如下现有分诊工作方法。

2.2.1 认真学习诊断学的理论知识

分诊护士认真学习并掌握内科腹痛、外科腹痛、急腹痛、妇产科腹痛、癌性腹痛、炎性腹痛、各种性质的头痛等疼痛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热特点,认真学习并掌握诊断学理论知识,认真学习并掌握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2.2 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

分诊护士经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后,如果仍不能确定该病人属于哪个科别的病人,向有关科室的医师电话告知该病人的疾病情况,得到有关科室医师确认该病人应该到有关科室就诊,再告知病人应该去有关科室就诊。口腔科的病人,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治,也可以向口腔科医师打电话为病人进行预约诊治。如朱女士,于2012年2月4号上午8时来院准备补牙,分诊护士可以先打电话询问口腔科医师:“现有需要补牙的朱女士需要候诊多少时间才能够轮到她补牙?”,口腔科医师回答说:“下午1点半”, 分诊护士就可通知朱女士下午1点半来补牙。

2.2.3 认真学习并掌握传染病的理论知识

积极参加医务科组织的关于院内感染的业务知识学习,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掌握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流程。分诊护士需不断地加强学习传染病知识,因新的病毒感染所致疾病层出不穷,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疾病、甲型N1H1流感等,这就需要分诊护士掌握这些新的传染病知识。

2.2.4 虚心向医师求教为病人的切诊方法

护士在护理学校和护理工作生涯中,学习了护理知识和实践了对病人的护理,但对病人的切诊仍然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分诊护士须向各科的医师虚心求教,掌握对病人的切诊方法。

2.2.5 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进行分诊工作

分诊护士运用“护理评估―医疗诊断(原为护理诊断)―实施(给予分诊)―评价(即由医师或病人进行评价分诊的准确性)―如果分诊护士为病人分诊错误―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改进措施”方法为病人进行分诊工作。运用改进的护理程序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分诊工作是整体护理意义的延伸,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意义。如:病人陈某,女,83岁,因慢性下腹痛来院就诊,护理评估: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分诊护士经观察得出医疗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给予分诊:通知导诊人员带领病人去妇产科就诊,经妇产科医师检查,无妇科疾病,妇产科医师评价:此患者不是妇科病人,应该去康复科就诊,分析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向康复科医师求教,康复科医师解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和腰椎骨增生虽然都有下腹痛的表现,但病人腰椎骨增生仅有下腹痛,但没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而慢性子宫内膜炎性疾病既有下腹痛,也有白带增多的表现,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腰椎骨钙减少而致腰椎骨慢性增生,腰椎骨慢性增生可导致慢性下腹痛,经向病人询问,陈女士无白带增多的表现,分诊护士分诊错误的根本原因为分诊护士没有询问患者的白带情况,导致分诊护士为该病人错误分诊。改进措施:如果再次遇到此类病人,一定要询问病人有无白带增多的表现。

2.2.6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

分诊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对病人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观察病情要细致;对病人要热情;视病人如亲人;坚守岗位;学术求精。

3 结果(见表1)

2011年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的比较表(表1)

由表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1和2012年分诊准确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明显降低医疗投诉

如病人张女士,45岁,于2011年4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妇产科就诊,张女士在妇产科侯诊厅等候了约1个小时,才轮到张女士诊治,妇产科医师告知张女士,肿物属于外科疾病范畴,请张女士到门诊外科就诊。张女士火气大发,向有关部门投诉,诉说让她白等了1个小时。又如病人赵女士,42岁,于2012年6月因患肿物就诊,询问分诊护士需到哪个科室诊治,分诊护士安排病人到门诊外科就诊。赵女士能够得到准确分诊,未有投诉发生。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见表2。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表(表2)

由表2看出,病人对分诊护士投诉次数从2011年的10次将为2012年的零投诉。

4.2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如患儿陈某,6岁,于2011年3月就诊,因腹胀(但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就诊,被分诊护士安排到外科就诊,经外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腹胀属于内儿科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由于分诊错误,患儿的诊治不及时。如患儿成某,5岁,于2012年3月因腹胀来院就诊,分诊护士观察患儿,无痛苦面容,无发热,无呕吐,经观察和综合分析,安排患儿成某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医师及时为患儿成某进行了诊治。

4.3 对传染病人进行准确分诊能够使就诊流程符合规范

如患儿张某,4岁,于2011年5月因手足部皮疹就诊,分诊护士认为患儿患有皮肤病,被安排到皮肤科就诊,经皮肤科医师检查,告知患儿家属患儿患有手足口疾病,需到内儿科就诊(内儿科有独立的手足口疾病病区),因此,不准确的分诊不但造成患儿就诊不方便,更造成患儿就诊路线不符合规范,易造成手足口疾病传染给其他小儿。又如患儿赵某,5岁,于2012年4月因手心、足心皮疹就诊,分诊护士仔细处观察患儿,疾病诊断拟“手足口疾病”,分诊护士安排导诊人员带领患儿按照院感科指定的传染病人就诊路线到内儿科科室就诊。

4.4 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了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量,导诊人员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为病人提供总服务台的其它工作,如:各种检查报告单的发放、解答病人的药物咨询、双向转诊、免费测量血压等工作。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见表3。

2011年和2012年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表(表3)

由表3看出,导诊人员对病人导诊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平均1小时/天。

4.5 减少了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

由于分诊护士能够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又由于分诊护士向各科室医师进行电话预约安排患者就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候诊时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候诊时间见表4。

2011年和2012年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表(表4)

由表4看出,门、急诊病人就诊时的候诊时间减少了平均20分钟/人次。

4.6 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

由于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准确分诊,大大减少病人就诊时不必要的在其它科室的候诊时间,使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因此,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明显提高,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见表5。

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表(表5)

由表5看出,2011年和2012年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有统计学意义。分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对医疗服务满意。

4.7 减少了各科室医师不必要的工作量

由于分诊护士对门、急诊病人进行了准确分诊,从而使各科室医师减少了对非本科病人的不必要的体格检查、问诊及书写病历等工作,从而使各科室医师有更多的时间对本科病人进行详细的诊治。

5 结论

现有分诊工作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门、急诊病人的分诊准确率,门、急诊病人对门、急诊分诊护士满意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医疗投诉,现有分诊工作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6 分诊工作进一步改进建议

因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是护士的薄弱环节,建议把护生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纳入规范的护理教育课程,同样,在护理工作中,建议护理部把护士对病人的切诊和对诊断学知识的掌握纳入护理理论和操作考试范畴。门、急诊病人病情复杂,需要掌握全面的医学和护理知识的高年资护士才能够为门、急诊病人进行准确分诊。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性腹痛 诊断

资料与方法

1994~2004年以急性腹痛原因待查收入急诊留观者512例,男228例,女284例;年龄 14~85岁,其中14~30岁120例,31~40岁118例,41~50岁92例,51~60岁30例,61岁以上152例。

结果

本组 512例除腹痛外,还分别伴有发热、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胸痛、咳嗽、皮疹及血尿等症状。24小时内明确诊断者482例,占94.1%。诊断主要依据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查体、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以及临床资料及C等辅助检查。其中属于内科系统疾病者343例,占71.2%;普外科92例,占19.1%;妇产科38例,占7.9%;泌尿外科5例,占1%;胸外科4例,占0.8%。另有30例(5.9%)诊断较难,28例在24小时后经进一步检查或剖腹探查明确诊断,2例经反复留观、住院检查始终未能明确诊断,病因见表1。

讨论

28例急性腹痛延迟确诊的原因:本组 512例中28 例24小时后确诊,延迟确诊的原因为缺乏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3例);腹部刀扎伤,开始未能查出伤及肠道,2天后检查伤口有肠内容物渗出,方诊断为外伤致小肠穿孔;腹型紫癜患者未询问出腹痛前皮肤紫癜病史;宫外孕误诊为感染,未查盆腔情况,未查腹部移动性浊音。①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缺乏全面认识,盲目依赖实验室检查(13例)。②缺乏跨学科知识,思维范围局限(6例)。③几种疾病并存,掩盖病情(3例):多见于老年人,因上腹痛诊断为急性胃炎,经检查同时存在胆石症1例;同时存在肺炎及胆囊炎1例;同时存在泌尿系结石、胆石症1例。④少见疾病(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有报道该病占住院病例的0.07%~0.13%[1];腹痛伴大便次数增多,诊断为急性肠炎,最后确诊为膀胱破裂1例;另1例腹痛最后经MRI确诊为腰脊髓腔出血。

28例急性腹痛延迟确诊的体会:我们认为对腹痛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切忌以自己的意愿引导患者,而造成病史的不客观。应全面系统查体,尤其腹部查体甚为重要。①要注意区别是外科系统还是内科系统腹痛。诊查急性腹痛时,特别是在手术前,首先应除外非外科原因引起的急性腹痛。要注意区别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腹痛。功能性紊乱腹痛是间断性、游走性、一过性或不规则性,缺乏明确定位,一般不超过3~6小时,即使超过6小时,也渐趋好转。②要正确认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由于神经的反射作用,一些疾病所致疼痛往往不是在疾病发生部位,常被误诊。而有些腹腔外疾病的症状又明显地表现在腹部,腹腔外脏器病变所致的急性腹痛患者占12.01%[2]。急性心肌梗死因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心脏迷走神经,可引起腹痛[3]。

我们认为,充分利用现代化检查手段,如 B超、血管造影、C等,可为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诊断急性腹痛提供有利条件。须认真地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经常不断地进行腹痛部位的检查,适时剖腹探查是十分必要的。剖腹检查不仅可明确诊断,更重要的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段春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9:472-476.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血管; 急诊;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122-02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心血管急诊患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再加上患者预后预测难度较大,使患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文献[2]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10人中有2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亿。所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对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8例心血管急诊患者,病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2)18岁≤年龄≤80岁;(3)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26~76岁,平均(43.5±6.8)岁;体重41~73 kg,平均(57.8±3.2)kg;急性心力衰竭22例,心率失常13例,高血压急症12例,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给予血压调整、心功能改善、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合理运动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37021120)加入1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并给予250 mg路路通注射液(东北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分公司生产,注射剂,250 mg/剂,生产批号:20120121),加入8.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1次/d,治疗一疗程,为期2~3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

以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以上;无效:心功能改善或恶化[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4) 26(76.47) 6(17.65) 2(5.88) 32(94.12)

对照组(n=34) 18(52.94) 8(23.53) 8(23.53) 26(76.47)

字2值 4.1212 4.2207

P值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脏复跳率及死亡率 例(%)

组别 并发症 心脏复跳 死亡

观察组(n=34) 3(8.82) 23(67.65) 0

对照组(n=34) 10(29.41) 14(41.76) 6(17.65)

字2值 4.6601 4.8021 6.5806

P值

3 讨论

3.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病情特点

(1)病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针对心血管急诊患者病情特点,不难发现“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的深刻性,内科医师需要快速判断病情并及时抢救治疗患者[4-5]。(2)病情预后预测难度较大。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具体情况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故而无法对患者具体系统或器官疾病以及轻重程度作出有效的预测[6]。(3)病情复杂,稳定性较差。这就要求内科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并拥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同时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丰富经验,从而对患者病情准确判断,避免误诊或漏诊[7]。(4)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普遍存在,由于病人及其家属往往对病情缓解和稳定抱有过高希望,而未能及时把握治疗时机,进而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8]。

3.2 心血管急诊的防治对策

(1)建立健全医疗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并将各项规章制度确实落实到位。作为心内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急诊工作制度、抢救规范以及交接班制度等,确保急诊室患者得到严密看护,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安全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2)加强对病历书写。病历书写必须遵循简明扼要、及时准确等原则,同时及时记录抢救过程以及进展。(3)创新思维模式,避免因循守旧。应积极运用降阶梯思维方式,加强对心血管急诊患者的诊断与识别,与此同时,需要建立多向思维方式,综合考虑,全面把握疾病特点,尤以心血管常见多发急症为主[9]。(4)作为医护人员应秉承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于怀疑心血管疾病患者予以高度重视,认真仔细会诊,并及时向相关人员请示汇报,避免出现医疗纠纷事件;(5)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视力度,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变故,则应及时报告相应医师,给予及时治疗。(6)充分把握患者病情发作规律和发生时间,如冠心病心脏猝死率较高、患者年龄越高猝死率越高、男性猝死率高于女性等,通过对患者疾病发作规律和发作时间的把握,并给予有效的规避措施,防止猝死的发生[10]。

由于复方丹参及路路通在活血通络、改善心率失常、降血压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疗效,而路路通在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两者合用对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块切除术等心血管急诊患者均有良好疗效,同时能减缓心理衰竭肺部充血症状,降低左心室充盈压[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26例,显效率76.47%,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显效18例,显效率52.94%,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心血管急诊患者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往往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通过复方丹参及路路通联用治疗心血管急诊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庆东.急诊心血管事件的防范及对策[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3):187-189.

[2]马岩.常见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症状识别[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0):73-74.

[3]樊寻梅.2005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诊指南在儿科应用的思考[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1):56-57.

[4]谢彬,王玉颖.急性心肌梗塞诊疗中的特殊类型[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12):104-105.

[5]吴展兴,彭小兵.急性心血管疾病急救特点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6):1370-1371.

[6]Roger V L,Go A S,Lloyd-Jones D M,et al.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1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1,123(7):273-275.

[7]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2009[J].中国大百科全书,2009,12(10):163-165.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ns,Tenth Revision[J].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67(10):1679-1680.

[9]王季文,邱玉茹,陈玉成,等.急诊心血管疾病10540例流行病学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38-2841.

[10]孙海涛,赵子彦.急性心血管事件的昼夜节律及其临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1):26-27.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45-02

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护理风险较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护理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对护理之前、护理过程中以及护理之后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处理,以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一种管理方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1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3.5)岁;其中,32例呼吸系统疾病,51例消化系统疾病,77例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将我院急诊科室中的3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3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19-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3.1)岁。将160例患者与30例急诊护理人员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0例患者与15例急诊护理人员;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状况等多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心理支持、病情监测以及对症支持等。研究组在急诊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

1.2.1 分析急诊护理操作风险因素:①急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急诊护理操作中,由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无法有效预测风险以及避免风险,在护理纠纷出现时,也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理。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而且比较危重,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要求与标准较高,而护理人员在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没有及时有效的对急诊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增大了医疗风险。③护理记录不合理: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引起书写不全面、不及时以及脱节等一系列状况,护理纠纷出现的时候,无法充分发挥法律效力。

1.2.2 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的防治方法:①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长与护理骨干负责,根据急诊患者的实际状况,实行多层次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实效性进行客观评价。②重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急诊科室内部对风险管理进行宣传与教育,以此加强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还要将护理人员与急诊患者的合法权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讲座、自学考试、培训班等一系列形式,增加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与风险管理知识。③风险管理:重视新毕业护士、实习护士以及试用期护士的管理,加大岗前培训力度,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行为,将护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新入院、病情危急、心理状况特殊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风险的患者身上。同时,根据急诊科室中患者病情不稳定、医疗时间紧迫等一系列特点,按照新老搭配原则与能力互补原则进行排班,重视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与考核,主要包括急救仪器使用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消除、保养等。

1.3 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P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语

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护理安全、服务提供相应的保障[3]。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45-02

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护理风险较大,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1]。护理风险管理,实质上就是对护理之前、护理过程中以及护理之后存在的一些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以及处理,以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一种管理方法[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1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4±3.5)岁;其中,32例呼吸系统疾病,51例消化系统疾病,77例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将我院急诊科室中的3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3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19-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3.1)岁。将160例患者与30例急诊护理人员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80例患者与15例急诊护理人员;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状况等多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如心理支持、病情监测以及对症支持等。研究组在急诊护理操作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

1.2.1 分析急诊护理操作风险因素:①急诊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急诊护理操作中,由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无法有效预测风险以及避免风险,在护理纠纷出现时,也不能合理的进行处理。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快,而且比较危重,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要求与标准较高,而护理人员在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护理经验,没有及时有效的对急诊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增大了医疗风险。③护理记录不合理: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充分重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引起书写不全面、不及时以及脱节等一系列状况,护理纠纷出现的时候,无法充分发挥法律效力。

1.2.2 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的防治方法:①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长与护理骨干负责,根据急诊患者的实际状况,实行多层次风险管理,对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实效性进行客观评价。②重视医护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风险管理制度,在急诊科室内部对风险管理进行宣传与教育,以此加强护理人员对于风险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知;还要将护理人员与急诊患者的合法权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讲座、自学考试、培训班等一系列形式,增加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与风险管理知识。③风险管理:重视新毕业护士、实习护士以及试用期护士的管理,加大岗前培训力度,规范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行为,将护理工作的重心放在新入院、病情危急、心理状况特殊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风险的患者身上。同时,根据急诊科室中患者病情不稳定、医疗时间紧迫等一系列特点,按照新老搭配原则与能力互补原则进行排班,重视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与考核,主要包括急救仪器使用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消除、保养等。

1.3 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80-100分,比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t检验计量资料,P

2 结果

2.1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语

急诊护理操作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急诊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护理安全、服务提供相应的保障[3]。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3.75%;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文书书写、三基考试以及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两组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强护理操作风险管理,采取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翠秀,韦云猛.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7):246-247.

[2]邵凤娣,萧海怡,蓝芬芳.急诊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2):108-109.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老年患者;诊断;病因;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可发于各个年龄段,其中,老年性急性阑尾炎较为特殊,在病理生理变化方面较中青年患者更为复杂,且病变与临床症状体征往往不相符,早期诊断与治疗难度相对较大[1]。由于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迅速,如延误诊治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回顾分析了68例老年性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对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认识以及诊疗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62~78岁,平均(63.78±2.15)岁;临床表现:36例发热,57例消化道不适(恶心、呕吐或食欲低下),34例转移性右下腹疼痛,18例首发右下腹疼痛,16例不明确性疼痛;疼痛性质:54例麦氏点压痛,28例反跳痛,34例弥散性压痛,15例腹肌紧张;40例腹胀,5例可扪及右下腹包块形成;内科合并症:12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0例心电图异常,5例糖尿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

1.2辅助检查 术前白细胞计数(WBC)在(5.29-24.18)×109/L,平均(13.05±2.19)×109/L;56例经腹部X线片检查显示,32例存在右下腹肠管积气;腹部B超提示25例为急性阑尾炎,18例存在腹腔渗液,4例存在右下腹包块。

1.3方法 60例确诊后立即行急诊手术治疗,6例因症状较轻等在密切监护下行保守治疗(广谱抗生素治疗、控制合并症及并发症、纠正酸碱及水电解质失衡等),2例因诊断不明确行保守治疗,后因病情变化转行OA治疗。60例急诊手术者中,36例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治疗,24例开放手术(OA)。

1.3.1 LA治疗 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经脐部下缘行10 mm大小弧形切口作为观察孔,建立12~15 mmHg CO2气腹,置入10 mm Trocar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情况,明确为急性阑尾炎后,经左下腹且与腋前线平行的脐部行5 mm长度的切口(主操作孔),再经由耻骨联合上方的正中部位行5 mm大小的切口(副操作孔)。存在腹腔粘连者,常规分离粘连,将腹腔内脓液吸出,准确定位阑尾后以抓钳将其提起,对阑尾系膜进行电凝处理直至阑尾根部,并以4号丝线进行双重结扎处理,在距离结扎线远端约0.5 cm部位将阑尾切断,残端以电凝处理,无需包埋,经主操作孔将切除的阑尾组织取出。如阑尾根部存在坏疽并且严重粘连而致解剖困难者,直接将坏死组织清除。阑尾残端以医用生物蛋白胶进行覆盖,留置局部硅胶引流管进行引流。常规冲洗腹腔并留置盆底硅胶管进行引流。逐层缝合切口,术毕。

1.3.2 OA治疗 按照常规方法经腹直肌或麦氏点进腹,在直视状态下探查并切除病变阑尾,残端予以包埋处理,常规以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腔冲洗,如存在严重腹腔污染,则予以留置盆底硅胶管进行引流。

1.4观察指标 统计治疗效果、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治疗情况 60例确诊后行急诊手术治疗痊愈,6例因症状较轻等在密切监护下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2例因诊断不明确行保守治疗,后因病情变化转行开OA治疗康复。

2.2手术情况 LA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OA组(P0.05),见表1。

2.3术后并发症情况 LA患者术后止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感染率均显著低于OA患者(P

3 讨论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复杂,多因年龄增长导致肠道变窄、肠道壁脂肪变性、肠道粘膜变薄以及胃肠道排空功能降低等,导致阑尾官腔梗阻或闭塞,肠道血运不畅以及细菌繁殖,故而发生阑尾炎[2]。由于老年人群的反应较差,对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较轻时往往与疾病不一致,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此外,患者常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影响疾病的判断与诊断,如不及时治疗可能累及其他脏器系统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3]。因此,应密切询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发病时间以及部位等,密切监测患者的轻微体征与症状,充分结合辅助检查手段以提高诊断率。

在治疗方式选择方面,大部分学者提倡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但对于病情较轻且诊断不明者,可在严密观察下实施保守治疗,一旦病情变化,仍应果断转行手术治疗[4]。本组68例患者中,仅6例因症状轻微等而行保守治疗痊愈,2例保守治疗无效转行OA治疗,另60例患者均在明确诊断后急诊手术治愈,临床疗效满意。在术式选择方面,近年来多提倡微创技术LA治疗,因其较OA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且并发症更少,对于手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而言更具优越性,且避免了OA治疗因术野限制而病灶切除、腹腔冲洗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减少术后粘连、残余脓肿等风险[5]。本研究中,LA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较OA表现出明显优势,且手术时间较OA而言并无明显增加,此外,LA的止痛剂使用率、切口感染率及腹腔残余感染率均显著低于LA,安全性更为理想。但实施LA治疗需严格排除禁忌症,患者获得明确诊断或不排除急性阑尾炎的可能。

综上所述,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病因及病情复杂,早期诊断后急诊手术治疗科获得良好疗效,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前提下以LA治疗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朱庆丰.基层医院老年性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附68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3):55.

[2]原彦君.老年性急性阑尾炎28例诊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43):178-179.

[3]印红云.老年阑尾炎的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137.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7篇

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11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等做出急救诊断;研究组依据院前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PHI)做出急救诊断。对比两组现场救治、转运及延续抢救效果。

结果:此次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科延续性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采用生理指标进行评分。

结论:院前创伤评分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尽量降低了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院前急救创伤评分诊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4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意外事故、灾害导致院前创伤患者逐渐增多,并且已经是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和威胁[1]。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的严重程度的判断逐渐过度到量化和权重的领域,即院前创伤评分系统的建立。创伤评分是将受伤程度以量化方式予以表达[2]。本文探究了院前创伤评分对院前急诊救护患者的诊治效果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接到110例创伤患者,其中男58例,占52.7%,女52例,占47.3%;年龄2~71岁,平均35.3岁。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5人,研究组55人。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

1.2评分方法。PHI法即“院前指数法”(Pre-hospital Index,PHI),在CRAMS评分法的基础上改进、简化而产生,是评分法中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并且保持最佳均衡的一种方法。指数特点:采用四项生理指标作为评分参数,每方面评分0~5分,四项参数得分之和即为PHI值,对胸或腹部有穿透者,再加四分作为其最后PHI值。总分0~3分为轻伤,病死率为0,手术率为2%;4~11分者为重伤,病死率为16.4%,手术率为49.1%;大于12分者为危重病,病死率为16.66%,手术率为61.11%;判断重伤的灵敏度为94.1%[3]。

1.3研究方法。对照组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等做出急救诊断;研究组依据PHI创伤评分系统创伤评分标准做出急救诊断。对比两组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及死亡例数;转运成功及转运死亡的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h内死亡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技术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现场急救情况比较。对照组中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11例(20.0%)、急救成功者共48例(87.3%)、死亡共计6例(10.9%);研究组中,现场明确急救诊断者共35例(63.6%)、急救成功者共52例(94.5%)、死亡共计3例(5.4%);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三项指标分别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现场转运情况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转运成功的情况和转运失败的情况:对照组中,转运成功53例(96.6%),转运失败2例(3.4%);研究组中,转运成功55例(100.0%),无转运失败的病例。将两组患者的以上两项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急诊科延续抢救情况的比较。对照组中,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48例(87.3%)抢救失败(即患者死亡)共计3例(5.4%);研究组中,抢救成功的患者共计50例(90.9%),抢救失败共计1例(1.8%)。将两组患者组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h内死亡例数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5例和2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对于一些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争取的时间对患者的救治及后果非常重要[4]。院前急救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救者的急救思维和医疗技术水平。

目前临床上正在流行的用于急诊救护的创伤评分的方法多达10余种,可分为院前和院内两大系统[5]。主要评分方法有:①创伤指数:根据患者受伤位置、受伤的种类、机体循环状态、呼吸系统情况和中枢神经情况五个指标;②创伤评分:主要用于颅脑及其他部位损伤的评分(TS)。TS值的计算主要依据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压和毛细血管再充盈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记分后得到;③PHI法,在CRAMS评分法的基础上改进、简化而产生,是评分法中灵敏度与特异度最高,并且保持最佳均衡的一种方法。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已经开始重视创伤数据的收集,实际应用中主要由软件完成[6],从而使创伤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更方便简洁。

急诊救护中创伤严重程度的评分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等作为参数,然后量化评价受伤程度和预后。院前评分由经验性的、直观性的评分演变为只用生理指标为参数的科学的、客观的评分方法,但实际中其灵敏度、特异度欠佳,可能的因素主要有[7]:①数据中参杂了客观因素,可靠性较差;②评分方法尚不完善;③采用的指标不够完善。因此须对目前的院前评分系统进行改进和验证,以创建更实用完善的院前评分系统[8]。此次实验中,研究组在现场迅速做出了明确的诊断,成功实现了现场救治和转运及急诊科延续性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正确的院前评分系统对指导急诊医师进行临床救护有重要的意义。PHI评分系统在我院专职化院前急救队伍使用起来,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评分参数的准确性、可靠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9]。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尤其要得到更为符合实情的预测生存率的各个指标的具体权重[10]。因此我们认为应大力加强院前创伤评分,提高急诊救治有效率,尽量降低患者病死率和残疾率。创伤评分是应用量化和权重对受伤程度进行判断、并能提高救治质量。

参考文献

[1]成伟,彭博,蹇华胜,等.创伤评分在急救中的应用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3):249-250

[2]何忠杰,孟海东,林洪远,等.城市创伤的急诊救治-附719例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2):113-116

[3]康国振.创伤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09,10(4):231-234

[4]苓颖,刘素华,邓红梅,等.高原地区多发伤院前创伤评分与院内创伤评分相结合对患者伤情评定及其急诊护理的意义[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19(1):75-77

[5]裴辉.我国院前创伤评分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14(5):2079—2085

[6]殷婷婷,孔悦,应可满.院前创伤评分法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11,28(1):28-29

[7]关紫云,张宗绵,刘大川,等.严重创伤急诊急救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2007,7(11):6-8

[8]梁卫东,李钦,郎伟思,等.胸腹联合伤的创伤评分与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04,6(1):57-58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男37例,女28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3.26±5.27)岁,患者均因出现持续性腹痛而入院治疗,发病时间6h~3d,入院时伴随腹胀、呕吐、恶心等临床症状,其中40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上升,25例患者血尿淀粉酶均有所升高;其中酒精性胰腺炎25例。

1.2方法

检查前常规禁水禁食,使用仪器为GE Bright speed 双层螺旋CT机,患者均未服用造影剂,为避免病情的加重,取常规仰卧,定位像行容积扫描,间隔3mm,扫描层厚3mm,120kV扫描管电压、200MA管电流,患者肘静脉内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注射速度控制在2~3ml/s,由肝顶至胰腺钩突下方进行增强扫描。

1.3划分标准

依据Balthazar CT 平扫形态评分对胰腺炎进行分级:胰腺正常为A级(0分);胰腺出现局限或广泛增大,胰体不均匀增强,轮廓不规则,胰周脂肪层正常,胰管扩张,胰周未出现渗出表现为B级(1分);胰周受到累及、胰腺肿大,胰周表现为条索状、网状水肿,脂肪层模糊或者消失为C级(2分);除有上述表现为出现蜂窝织炎、耽搁胰体液贮留为D级(3分);胰外出现液贮留胰体至少2个,或者胰内外出现气体,或者由脓肿形成为E级(4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 65例胰腺炎患者CT分型及临床治疗关系,轻级(0~3分)40例,中级(4~6分)16例,重级(7~10分)9例,其中轻级及中级患者均痊愈出院,重级患者出现4例死亡,具体见表1:

2.2轻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8.69±3.29)天,中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65±4.32)天,重级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9.63±5.17)天,三组患者时间比较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骨创伤;急救;方法;分级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7-007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s A total of 231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tic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of the visit, the patients with sing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chosen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n=116), and the patients with double number of serial number were treated as control group(n=11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iagnosis and first ai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histor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mergency diagnosis by use of trauma grading diagnostic method.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and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mortalit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within 2 h after admission to department or the ICU ward. Results The confirmed diagnosis rate, emergency success rate, transport success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one trauma; First aid; Method;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骨创伤是临床常见的骨科急诊疾病,交通事故、跌倒、坠落等均可造成患者骨创伤,患者以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肢体永久性的损伤,造成残疾,为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重要影响[1-3]。为更有效地对骨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改善患者的A后,近年来我院对骨创伤急救方法进行改良,为观察其临床疗效,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至我院进行骨创伤急诊治疗患者231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诊断为骨创伤。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116例,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18~77岁,平均(47.33±12.19)岁,其中肋骨骨折15例,颅骨骨折17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2例,肘部脱位或骨折27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19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16例。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115例。其中男66例,女49例,年龄18~79岁,平均(47.91±12.88)岁,其中肋骨骨折14例,颅骨骨折18例,肩部脱位或者骨折23例,肘部脱位或骨折31例,膝关节脱位或骨折21例,髋关节脱位或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常规诊断和急救处理。

观察组: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处理。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

具体评分方案如下:对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指标进行评分,每项指标分别予以加权和赋值,分数范围为1~16分,分数越高,情况越好,分数越低,情况越差,急救越优先。

对患者抢救措施如下:首先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清理,防止窒息发生。患者取侧卧位,托起下颌,去掉患者鼻内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咽通气管,吸氧。同时行气管切开术,予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给予呼吸支持。如果患者有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心脏挫伤、心包急性阻塞等对生命有威胁的创伤给予优先处理。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则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恢复患者心跳。迅速开发患者静脉通路,需要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可选择上肢的头静脉或者贵要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如果不能找到静脉,则进行静脉切开,或者使用16-18号静脉留置针。注意有输血要求的患者先取血送检再进行输血,扩容液首选碳酸氢钠、生理盐水为1:2的平衡盐溶液或者乳酸林格液,用量大约为失血量的3倍,输液的最初15 min入液1000 mL,然后根据患者具体的脉搏、血压等生理体征调整输液量和输液速度,通常晶体输入量在2000~4000 mL时需要及时补充全血5000 mL。

1.3观察指标[4]

观察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收入科室后或者进入ICU病房后2 h的死亡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转入病房或ICU后2 h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0.86%、5.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96%、14.7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骨创伤在临床急诊急救中非常常见,近年来随着工业、交通等行业迅速发展,骨科急诊创伤的人数处于上升趋势,其创伤的发生情况和复杂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加重[5]。尤其是对于重症患者,骨创伤可能引发内脏出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和救治,可能引发死亡[6]。而有文献统计发现,在创伤所引发死亡的患者中,其中1/2患者死于创伤现场,1/3患者死于创伤的早期阶段,1/5的患者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因此国外将受伤后1 h称为黄金60 min,给予高度重视,认为是抢救患者重要的时间段[7,8]。但是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因此入院急诊抢救就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关键[9]。

急诊患者入院后往往多个危重患者同时入院,如果不能正确评估患者伤情和危险程度,就有可能使危重患者得不到最为及时的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甚至死亡[10]。因此对患者伤情正确评估、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就成为急诊抢救的重点[11]。创伤分级诊断是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对骨科急诊患者的评估机制,在患者进入急诊室和经过初步抢救后离开急诊室分别进行创伤评分[12]。根据评分情况评定患者抢救次序,分数越低的患者急救优先级越高[13]。评估内容包括患者收缩期血压、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呼吸幅度、呼吸、昏迷程度5项症状,以此作为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准[14]。评估过程快捷迅速,不会耽误抢救时间,但是会对患者抢救的优先级别提供准确参考,并为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参考[15-17]。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确定诊断率、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急诊患者采用创伤分级诊断方法进行急救诊断和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急救的效率,增加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Dhir V,Itoi T,Fockens P,et al.Novel ex vivo model for hands-on teaching of and training in EUS -guided biliary drainage:Creation of “Mumbai EUS”stereolitho-graphy/3D printing bile duct prototype(with videos)[J].Gastrointest Endosc,2015,81(2):440-446.

[2] 张云峰,杨栋.3D 打印骨科模型临床应用的初步探索[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10):1260-1261.

[3] 张岩,梁旭,范鑫斌,等.三种固定方式修复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 18(31):5011-5016.

[4] 曾展鹏,黄枫,王海彬,等.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究[J].现代医院,2015,15(5):125-127.

[5] 余霄,俞光荣,庞清江,等.第一跖跗关节骨折脱位三种内固定对骨面应力传导变化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2):1070-1074.

[6] 李华南,吴继超,张海明,等.TBL 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 14(2):11-14.

[7] 洪一波,周临东.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1,43(2):90-91.

[8] 张亮,刘晋闽,张洁.中医骨伤与西医骨科学发展的比较探究[J].医学综述,2011,17(19):3001-3004.

[9] 刘炎,李军,黄振俊,等.骨(软)组织伤治疗现状与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3,15(4):357-358.

[10] 徐道志,王昱林,康涵威.富血小板血浆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J].创伤外科杂志,2015,17(6):560.

[11] 姚长风,白良川,唐巍.中医骨伤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3-6.

[12] 胡勇,董伟鑫,孙肖阳,等.齿状突螺钉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3):212-216.

[13] 顾松,刘天苹,沈尊理,等.基于有限元的第 5掌骨颈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W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1):4056-4059.

[14] 马利阁,王凯,刘阳,等.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76-1478.

[15] 叶枫,陈福林.“揉筋骨同治、尤重治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3,32(8):595-597.

[16] 邵芳,刘敏,徐焕畅.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护理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B12):316-317.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1篇

作者:范红权 王玉梅 夏颖佳 张铁丽

[摘要] 目的 实施急诊标准化分诊,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对急诊分诊标准的认知,保障优质护理服务的切实实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依据我院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可行的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及东北地区文化和生活特色,讨论建立根据病情进行分诊的,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结果 通过对急诊患者实施使用标准化的分诊1年余,并根据工作后反馈的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该标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分诊制度,实现了急诊分诊工作的优质化、标准化。结论 建立了急诊的文字化的、标准化分诊制度,使得分诊有据可循,有理可依。在这个标准下,既为急危重患者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流程,亦使一般患者的就诊得到合理安排,保障了各种患者的利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急诊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从而,达到了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三好一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 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 方法

1.2.1 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 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一)。

表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分诊标准

1.2.2 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 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 评价方法 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表3 两个年度急诊患者候诊时间满意度调查表

2 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 讨论

3.1 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 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急诊 标准分诊 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85-02

急诊分诊是对患者的病情作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安排就诊次序,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分诊标准,各地区实行的是根据病种分诊。而先进国家及我国港澳地区所实行的是等级分诊制,即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就诊安全,又合理分配了医疗资源。我院急诊患者就诊量约490人次/日,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及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特点,同时参照香港和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制定了我科的标准化分诊,从2010年3月至今试行近两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急诊优质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我院急诊科分为急诊诊厅、抢救室、外科处置室、采血室、静点大厅和急诊观察病房。其中抢救室固定床位8张,备用4张,观察病房54张床,留观大厅10张位,静点大厅100个座椅。

1.2方法

1.2.1急诊分诊标准的制定由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参与,组织全科医护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参考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分诊标准,及香港医管局急诊分诊标准,结合东北地区社会文化特点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科室质控小组确定制定出我院急诊科分诊标准(表1)。

1.2.2急诊分诊标准的实施由具有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5年以上,职称为主管护师的急诊护士担任分诊工作,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实施,执行新的分诊标准。分诊护士负责认真热情的向急诊就诊患者介绍宣教新的分诊标准,以取得患者的认知和对候诊的理解。

1.2.3评价方法通过比较2008年3月-2009年3月和2010年3月-2011年3月急诊患者对候诊时间、就诊安排的满意度及候诊患者因等候时间长而产生纠纷及意外情况的数量调查,以及新的分诊标准实施对分诊护士工作的影响,作为该研究的评价方法。

2结果

改变了原有的分诊思维,方法,制定标准化急诊分诊,实行新的分诊流程,简洁有效的进行宣教,使就诊患者了解认同,降低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以及候诊期间意外情况的发生。将其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讨论

3.1国内急诊分诊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保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患者涌向大医院。我院是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门诊日就诊量高峰时达9900人次,急诊患者日就诊量高峰达670人次,其中部分比例为非急诊患者。相应的对急诊分诊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沿袭按病种分诊的模式,将依然存在就诊医疗投诉纠纷居高的情状,这是值得深思的。

3.2实施新标准的必要性及对提高急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保障了标准中I类和II类患者的急救,提高急救质量,降低风险。文献资料表明第III类患者中25%人易在等候期间发生高危情况[3]。分诊护士要对此类候诊患者密切关注。在目前急诊医疗资源有限,就诊人量激增的情况下,实施新的急诊分诊标准十分必要。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涉及两个特征:程序性和个人特性。其中程序性是指提供护理技术的质量的方法和程序[4]。急诊建立标准化、文字化的分诊标准,对提高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中国急救医学,2000,20(2);122.

[2] 徐腾达,于学忠.国际急诊医学发展现状.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6,3(4);1439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3篇

提高急性腹痛的诊断准确性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急性腹痛是以腹痛为首发或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以腹痛为突出表现,它包括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种病症。急性腹痛病情复杂,发展变化迅速,致使临床误诊屡见不鲜[1]。高误诊率是急性腹痛病症确诊的最大困难,初诊者约40%,经所有检查后仍有20%最后误诊,错误诊断导致治疗错误。造成误诊率的原因一是因为辅助检查缺乏足够说服力,二是因为病史收集及体检质量不高及数量不足。

耳穴诊断法是通过观察耳廓形态变化以视、触压、电测等诊断疾病的方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耳穴诊断对人体疾病能作出一定的定位诊断,对某些疾病还有早期和预后诊断的意义[2]。因此耳诊工作者可通过视诊法、触压法、电探测法等来发现阳性反应点,通过综合分析来诊断疾病、判定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为随机选择出现急性腹痛病症,准备进行腹部b超或胃肠纤维镜检查诊断的患者100例;对照组为无腹痛症状的健康体检人30例。研究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34.7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35.1岁。

1.2 方法

1.2.1 首次诊断 由门诊或住院医生根据病史、体查、一般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在24h之内作出的诊断(在做b超或纤维胃镜检查前作出诊断)。

1.2.2 耳穴定位诊断 诊断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耳穴望、触压、电测定诊断,经综合分析作出耳穴定位诊断,从而判定研究对象病在何处,过程中不进行问诊、体查、排除不必要的诱导因素。(穴位分布情况见国家标准耳)耳穴定位诊断采用望诊法、触诊法、电测定法。望诊是通过肉眼观察耳廓皮肤上形态改变的“阳性反应物”,并依据其所在耳穴对疾病作出判断。触诊是用探棒触摸、探压耳穴以发现形态及压痛敏感程度的方法。电测定法是测定耳穴的皮肤电阻,并以电阻降低的部位作为躯体内脏病症诊断参考及治疗时定穴依据的方法。通过触诊法、电测法及望诊进行各个穴位的比较,找出一个压痛最明显、电流最强的穴位作“定位穴”,或通过以上三法综合分析,参考标准耳位置,作出病变定位诊断。

1.2.3 b超或纤维胃镜诊断 通过b超或纤维胃镜检查所得出的诊断性结论。

1.2.4 最后诊断 经手术,在直视下明确病变在何部位,作出手术诊断;或临床医生经过以上检查综合分析、治疗性诊断,最后给予急性腹痛的诊断性结论。最后诊断再与首次诊断、耳穴定位诊断及b超或纤维胃镜诊断作比较对照。

1.2.5 诊断符合标准确定 首次诊断与最后诊断一致者为诊断相符合,首次诊断为“腹痛查因”或“可疑诊断”者不论最后诊断如何都示为“不相符”。

耳穴诊断与最后诊断比较,通过望诊、触压诊、电测定诊判断最敏感穴位作为“定位穴”,根据位置确定所处穴位名称—即耳穴所反映患者的病变部位,若与最后诊断的病灶部位一致,则定为“耳穴定位诊断相符合”,否则为“耳穴定位诊断不符合或可疑”。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对结果作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00例急性腹痛病人的首次诊断、耳穴定位诊断、b超或胃镜诊断及最后诊断资料见表1。

表1 100例急性腹痛患者三种诊断结果与最后诊断的比较(略)

2.2 统计分析 急性腹痛耳穴定位诊断与首次诊断相符性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χ2=6.83,p<0.01)。耳穴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为92%,首次诊断的符合率为44%,耳穴诊断明显比首次诊断的符合率要高。急性腹痛耳穴定位诊断与b超或胃镜诊断相符性比较统计分析示χ2=0.404,p>0.05,故可认为急性腹痛耳穴定位诊断与b超或胃镜诊断相符性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本项实验耳穴定位诊断相符率为92%,b超或胃镜诊断相符率为93%,耳穴诊断与b超或胃镜诊断相符率均较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耳穴定位诊断与最后诊断的符合率为92%,处于较高的水平。本项实验耳穴定位诊断在急性腹痛组和健康人组的相符率分别为92%和86.7%,总的相符率为90.8%。

3 讨论

急性腹痛耳穴定位诊断与b超或胃镜诊断相符性分别为92%和93%,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由此,b超或胃镜诊断、耳穴定位诊断同样能对急性腹痛诊断有临床意义,并可说明用耳穴诊断法对急性腹痛进行定位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作为急性腹痛诊断的一种辅助检查。

祖国医学的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发现不少急性腹痛病人在相应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上出现过敏点,经穴检查可以辅助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又能预测病情的转归[3]。耳诊工作者可通过视诊法、触压法、电探测法等来发现阳性反应点,通过综合分析来诊断疾病、判定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4]。刘氏[5]随机选择具有急腹症临床表现,准备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术前作一般诊断、耳穴定位诊断,经手术确诊后作比较,结果耳穴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为88%。

为使耳穴诊断法能深入研究应用,耳穴诊断更具客观性,刘氏[6]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物理、光学原理等现代先进技术对耳穴诊断检查手段进行改进。

本项目通过观察急性腹痛病人及健康对照组的耳穴反应变化规律,证明耳穴诊断能为腹部疾病、腹痛的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一种诊断腹痛疾病的辅助诊疗方法,减低腹痛疾病的误诊率;另一方面,用现代医学诊断方法证实耳穴与腹腔脏器相对应的关系,进一步论证耳穴诊治法的现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刁秀展. 急腹症诊断中的思维方式[j]. 临床误诊误治,1997,10(3):133.

[2] 王虹峥.耳穴诊断法及其发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317.

[3] 韩毅. 常见急腹症穴位诊断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22.

[4] 黄丽春. 耳穴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81.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护理;应用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我院急诊2017年1-10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例和28例,年龄18~67岁,平均(46.31±5.62)岁;观察组急诊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4例和26例,年龄19~69岁,平均(46.62±5.77)岁。两组急诊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急诊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急诊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急诊区域进行明确,并设置醒目的标识,在急诊大厅悬挂分诊流程图,确保流程图上内容简明扼要,从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流程图自行就诊,缓解护士工作压力[3]。(2)感染控制。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佩戴手套和口套等,有效防止感染的发生。(3)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急诊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而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在法律框架内开展相应的护理服务,避免对患者侵权事件的发生[4]。(4)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分诊能力。首先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分诊标准,然后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开展急诊分诊工作,确保分诊准确率。(5)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人员应该严格约束自身的语言行为,在护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沟通技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有效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5]。(6)提高急诊分诊监督管理水平。为了充分保障急诊分诊护理质量,还应该构建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对急诊分诊质量实现多方位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急诊护理安全[6]。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三项指标分值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急诊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的特殊性质,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如环境因素、患者本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护理风险,产生护患纠纷,既不利于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也干扰了急诊的正常工作秩序,降低了急诊的工作效率。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加强急诊感染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防治感染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法律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素质,防治护患纠纷的发生;通过对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设置护理流程标识,可以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通过构建系统完善的急诊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可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等。本文以我院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分诊质量评分、急诊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83±7.43)、(96.88±8.38)和(94.75±8.16)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3±6.31)、(85.09±7.21)和(82.04±7.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急诊患者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和急诊安全管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晓红,陈延亭.急诊科护理差错高发时段特点分析及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01-103.

[2]逄淑秀,刘东伟,庄玉群.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192-192.

急诊分诊方法范文第15篇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30;高发年龄组为0~10岁、21~30岁组和31~40岁组;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就诊低谷,18~22时为高峰;秋冬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夏季节;急诊患者以城镇居民为主,农民仅占4.25%,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利用出租车来诊者占60.23%,利用公共交通车辆来诊者占5.11%,本院出诊接回占7.5%,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结论 该文所分析的资料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院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病人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关键词】 急诊室 急诊 流行病学

我国急诊医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1]。通过了解急诊病人的就诊情况(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对急诊病谱进行分析,可以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医护人员配备和培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所研究的对象均为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165例患者,占全年急诊科实际来诊患者总数的97.22%(不包括妇产科急诊患者)。

2.方法

本研究属前瞻性调查,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独立的调查登记表,在调查期限内,每一位来到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均由值班医生、护士在急诊病志外另填写一份调查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就诊时间、交通工具、急诊主诉等)。经研究组成员核定急诊诊断并确定诊断编码(供计算机统计分析)后,输入计算机内的专用数据库,使用Foxbase+数据库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患者职业及性别、年龄分布

急诊患者职业以工人最多,占32.12%,其次为干部及职员(18.57%)、儿童(17.38%)、学生(11.25%)、民工(4.33%)、农民(4.25%)、个体开业者(2.15%),警察及军人(0.82%),其它占9.13%。在全部急诊患者中,来自市区的急诊患者为11232例,占55.7%,来自郊区及所属县7602例,占37.7%,来自外省县1089例,占5.4%,242例的急诊患者来源不明,占1.2%。20165例患者中男性11653名,占57.79%,女性8512名,占42.21%,男女之比为1: 0.730。就诊患者的高发年龄组为1~10岁组、21~30岁组和31~40岁组。全部患者的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

2.急诊时间段及季节分布

急诊患者来诊的时间以午夜及清晨为低谷,18~22时为就诊高峰时间段,见图2。全年急诊患者来诊以夏秋季节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见图3。

3.来诊患者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及就诊后去向

交通工具最常见的是出租车占60.23%,其次是公共交通车辆占5.11%,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急诊患者68.9%的在急诊科内接受短期诊治后回家,11.94%被收入急诊观察区,18.2%被收入院内各专科病房。急诊室内死亡率为0.9%,另有0.06%来诊时已死亡。

4.急诊诊断及主诉

本调查所指的急诊主诉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内接受对症处理,以急诊主诉离开急诊科(入院、转门诊或嘱回家观察等),没有获得急诊诊断。20165名急诊患者中创伤患者7310人,占36.25%,其它各系统疾病为12855人,占63.75%。表1列出前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占全部急诊患者的63.1%。表2 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

(略)

讨 论

有关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国内文献中已有少量报道,但多属回顾性调查[2,3]。而前瞻性调查[4]较少且集中在大中城市。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年度作为调查期限,是基于急诊疾病的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其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我院急诊患者的真实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特征,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0.730;高发年龄组为0~10岁、21~30岁组和31~40岁组;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就诊低谷,18~22时为高峰;秋冬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夏季节;急诊患者以城镇居民为主,农民仅占4.25%,急诊服务半径相对较大;利用出租车来诊者占60.23%,利用公共交通车辆来诊者占5.11%,本院出诊接回占7.5%,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结论 该文所分析的资料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该院急诊病人的真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病人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关键词】 急诊室 急诊 流行病学

我国急诊医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发展不平衡[1]。通过了解急诊病人的就诊情况(如病种、年龄、就诊时间等),对急诊病谱进行分析,可以为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为加强学科建设和医护人员配备和培养,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我们对2006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来本院就诊的20165例急诊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所研究的对象均为2006年8月1日至2007年7月3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0165例患者,占全年急诊科实际来诊患者总数的97.22%(不包括妇产科急诊患者)。

2.方法

本研究属前瞻性调查,根据研究内容设计独立的调查登记表,在调查期限内,每一位来到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均由值班医生、护士在急诊病志外另填写一份调查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就诊时间、交通工具、急诊主诉等)。经研究组成员核定急诊诊断并确定诊断编码(供计算机统计分析)后,输入计算机内的专用数据库,使用Foxbase+数据库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患者职业及性别、年龄分布

急诊患者职业以工人最多,占32.12%,其次为干部及职员(18.57%)、儿童(17.38%)、学生(11.25%)、民工(4.33%)、农民(4.25%)、个体开业者(2.15%),警察及军人(0.82%),其它占9.13%。在全部急诊患者中,来自市区的急诊患者为11232例,占55.7%,来自郊区及所属县7602例,占37.7%,来自外省县1089例,占5.4%,242例的急诊患者来源不明,占1.2%。20165例患者中男性11653名,占57.79%,女性8512名,占42.21%,男女之比为1: 0.730。就诊患者的高发年龄组为1~10岁组、21~30岁组和31~40岁组。全部患者的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

2.急诊时间段及季节分布

急诊患者来诊的时间以午夜及清晨为低谷,18~22时为就诊高峰时间段,见图2。全年急诊患者来诊以夏秋季节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见图3。

3.来诊患者使用交通工具情况及就诊后去向

交通工具最常见的是出租车占60.23%,其次是公共交通车辆占5.11%,利用城市急救中心救护车来诊者仅占0.07%。急诊患者68.9%的在急诊科内接受短期诊治后回家,11.94%被收入急诊观察区,18.2%被收入院内各专科病房。急诊室内死亡率为0.9%,另有0.06%来诊时已死亡。

4.急诊诊断及主诉

本调查所指的急诊主诉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内接受对症处理,以急诊主诉离开急诊科(入院、转门诊或嘱回家观察等),没有获得急诊诊断。20165名急诊患者中创伤患者7310人,占36.25%,其它各系统疾病为12855人,占63.75%。表1列出前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占全部急诊患者的63.1%。表2 20种最常见的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

(略)

讨 论

有关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国内文献中已有少量报道,但多属回顾性调查[2,3]。而前瞻性调查[4]较少且集中在大中城市。本研究以一个完整年度作为调查期限,是基于急诊疾病的季节性分布的特点,其结果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我院急诊患者的真实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西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城市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的基木特点,具有较大的可信性。

本研究提示急诊患者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较大,年龄段以0~10岁、21~40岁所占的比例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男性及青壮年是意外伤害及交通肇事的高危人群,而儿童急诊量所占比例大可能是急诊疾病谱中发热所占的比例较大有关。本研究还显示急诊患者大部分来自本市(占93.4%),以城市居民为主,农民仅占全部急诊患者的4.25%,外省较少(仅占5.4%)。这些说明我院作为开设床位上千张的桂西综合性大型医院,其急诊的服务半径与门诊的服务半径都比较大,因此,在考虑某一地区的长远医疗规划时,要加强县市一级中心性医院急诊科及相关临床科室的建设,使之成为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水平急诊服务的医院,以缩短偏远及广大农村地区急诊患者,特别是外伤患者的就诊半径,提高抢救成功率[5]。

研究提示,急诊患者的就诊时间并不是均衡分布的,一天中以18~22时为就诊的高峰期,午夜及清晨为低谷;一年中则以夏秋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春冬季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急诊疾病谱季节性分布特点的综合结果,需要结合具体的急诊疾病谱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根据急诊患者来诊密度配备有关医护人员和其它技术人员,我科已根据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调整急诊工作人员排班表,逐步改变急诊科白天工作人员密集,晚间人员不足且层次较低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在疾病高峰来临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急诊急救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进一步提高护理、医疗质量,让患者满意。

我国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的模式尚不统一,由于规模、费用、市区面积小等的限制,我院急诊患者使用急救站救护车来诊所占的比例很小,本研究中仅为0.07%,远低于我国大中城市[3]。而且我院2006~2007年一年的急诊量仅为20165例次,远低于百色市人民医院2003年一年急诊量(33533例次) [6],其原因可能与我市院前急救系统依附于该院有很大关系。因此,应根据国家和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统筹医疗资源,逐步地加大政府投入和资助,降低费用、合理布局、继续缩短应答时间和服务半径,以提高我国总体急救水平。我院急诊科最常见的20种急诊主诉或急诊诊断与李继光等[5]研究的结果基本相同,除可作为分析急诊疾病谱的基本构成成分外,也可用以指导急诊科的学科建设和急诊专业人员的培训。

参考文献

[1]樊寻梅,李春盛,王佩燕,等.我国急诊医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附53所医院急诊科调查分析)[J].急诊医学,2000,9(6):364-366.

[2]孙湛,童朝阳,李颖川,等.急诊病人初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1):544-546.

[3]王丽娜,王秀洁,王峰,等.急诊就诊病谱规律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487-488.

[4]阮海林,冯小梅,杨春旭,等.综合性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2):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