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

金融科技市场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融资模式;金融市场;银行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股票和债券融资

(一)现状。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少,主要是股票和为数不多的企业债券及少量的风险基金。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5%,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25%。

1、在股票融资方面。我国高科技企业已开始涉足,极少量的大中型高科技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进入深、沪上市融资;有的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上市,还有的采用逆向借壳方式上市(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有的则到国外“二板市场”上市,等等。但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的企业,多是规模较大的,技术或产品比较成熟,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法规要求还很遥远,上市的可能性极小,不能如愿地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于政策法规的壁垒使高科技中小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在债券融资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育。其直接原因是,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普遍缺乏信用,往往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及本息。另外,目前我国对债券发行的条件、程度、规模都有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相对这些规定来说,即使是那些效益良好、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更不用说高科技中小企业了。

(二)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面临的直接融资工具少的原因在于:(1)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不按时还款付息,导致债券发行困难。(2)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对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做出了严格规定,使得很多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企业因为达不到条件而望而却步。(3)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至今基本尚未形成,股票市场虽然建立较早,但发展很不完善,特别是近年来,股市的低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4)交易成本高和规模不经济。高科技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费用,使本来就资金缺乏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二、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一)现状。自1984年开办科技贷款以来,贷款额逐年增加。20世纪九十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为20.33%,自1991~2001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453.56亿元。开办科技贷款,缓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阶段的资金不足,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对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虽然我国银行系统的存贷差以平均119.7%的增速逐年放大。2002年底库存差已超过39,623.5亿元,扣除8%的法定准备金,有36,453.6亿元的资金没有利用。若用这富余资金的10%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一年就有3,645.36亿元,但事实上,自1991~2001年11月累计发放的科技贷款仅1,453.56亿元。而且银行贷款占科技经费筹资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15.19%下降到2002年的6.87%,下降了8.32个百分点。所以,银行对高科技企业贷款投入强度减弱,借贷现象明显。

另外,目前的科技贷款存在着投向重点不突出、借款项目技术含量低、借款结构,以及投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科技贷款既然服务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制、开发。那么,这些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应该具有先导性,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对市场波动的承载力较大。然而,我国不少科技贷款项目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贷款使用上侧重于“短平快”的项目,贷款往往向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倾斜,削弱了高水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我国的科技贷款约有80%的是面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足20%,而民营企业恰恰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此外,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要经过研制、开发、中间试验和投产等阶段,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研制、开发、中试到投产的投资比例为1∶5∶20∶300,而我国科技贷款往往重视研制阶段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阶段的资金投入,造成投入比例与国外相反是前重后轻。这样使中间实验和科技成果推广等阶段投资薄弱,导致科研成果在物化过程中出现阶段上的脱节,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原因分析

1、高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大。相对于传统大企业而言,高科技企业绝大多数是从中小企业起步的,规模小,自由资金不足,产品技术、市场风险高,以及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弱,经营前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倒闭率很高,而且一些企业相对来说经营管理素质不高,随意性大,财务制度不够规范,企业信用意识较弱,逃债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关键的一点是,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自身资产有限,在贷款时很难提供抵押品,也很难找到保证人,这使商业银行对其贷款时承担了过大的风险,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大原则的商业银行就不敢向他们贷款。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2篇

    论文提要:本文从股票和债券融资以及商业银行信贷融资角度阐述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现状,指出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资本市场不完善、交易成本过高是高科技企业直接融资的瓶颈,认为高科技企业贷款风险大、运作成本高、利差小是通过商业贷款难的原因。

    一、股票和债券融资

    (一)现状。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少,主要是股票和为数不多的企业债券及少量的风险基金。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5%,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25%。

    1、在股票融资方面。我国高科技企业已开始涉足,极少量的大中型高科技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进入深、沪上市融资;有的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上市,还有的采用逆向借壳方式上市(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有的则到国外“二板市场”上市,等等。但从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的企业,多是规模较大的,技术或产品比较成熟,而大部分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法规要求还很遥远,上市的可能性极小,不能如愿地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于政策法规的壁垒使高科技中小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2、在债券融资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育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育。其直接原因是,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普遍缺乏信用,往往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及本息。另外,目前我国对债券发行的条件、程度、规模都有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相对这些规定来说,即使是那些效益良好、有活力的大中型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更不用说高科技中小企业了。

    (二)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面临的直接融资工具少的原因在于:(1)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不按时还款付息,导致债券发行困难。(2)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对公司发行债券和股票做出了严格规定,使得很多具有良好盈利前景的企业因为达不到条件而望而却步。(3)资本市场尚不完善。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至今基本尚未形成,股票市场虽然建立较早,但发展很不完善,特别是近年来,股市的低迷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4)交易成本高和规模不经济。高科技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和股票需要支付很大一笔费用,使本来就资金缺乏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只能望洋兴叹。

    二、商业银行信贷融资

    (一)现状。自1984年开办科技贷款以来,贷款额逐年增加。20世纪九十年代的平均增长率为20.33%,自1991~2001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453.56亿元。开办科技贷款,缓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阶段的资金不足,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移,对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虽然我国银行系统的存贷差以平均119.7%的增速逐年放大。2002年底库存差已超过39,623.5亿元,扣除8%的法定准备金,有36,453.6亿元的资金没有利用。若用这富余资金的10%用于发放科技贷款,一年就有3,645.36亿元,但事实上,自1991~2001年11月累计发放的科技贷款仅1,453.56亿元。而且银行贷款占科技经费筹资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1年的15.19%下降到2002年的6.87%,下降了8.32个百分点。所以,银行对高科技企业贷款投入强度减弱,借贷现象明显。

    另外,目前的科技贷款存在着投向重点不突出、借款项目技术含量低、借款结构,以及投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科技贷款既然服务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制、开发。那么,这些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应该具有先导性,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对市场波动的承载力较大。然而,我国不少科技贷款项目对市场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贷款使用上侧重于“短平快”的项目,贷款往往向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倾斜,削弱了高水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我国的科技贷款约有80%的是面向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足20%,而民营企业恰恰是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兴力量。此外,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般来说要经过研制、开发、中间试验和投产等阶段,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从研制、开发、中试到投产的投资比例为1∶5∶20∶300,而我国科技贷款往往重视研制阶段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阶段的资金投入,造成投入比例与国外相反是前重后轻。这样使中间实验和科技成果推广等阶段投资薄弱,导致科研成果在物化过程中出现阶段上的脱节,影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原因分析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现状;市场培育;促进对策

一、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化升级战略阶段,科学技术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以金融资源为前提。为加快促进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发的国发〔2014〕49号《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服务上进行创新,创新层面包括组织体系、金融产品的融资模式,完善投融资担保机制,以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科技金融”概念正是在加速科技创新现实条件下提出的,并在我国积极展开创新探索,加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科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如北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首建“新三板”,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转让,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的有效通道;构建科技支行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则是江苏省在组织结构层面的创新方式。2009年10月末,中国创业板开板,至2014年共有430家公司上市,总市值达3.6万亿元(人民币),占同年全国GDP总量63.65万亿元的5.5%。相较于美国高峰期创业板市值达GDP的60%,我国风险投资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自2014年初,首批企业集体挂牌以来,我国“新三板”近两年出现井喷行情。目前,新三板挂牌的公司约2200家,总市值超过10万亿元。加上在审企业和与券商签约的拟挂牌企业,总和接近6000家。“新三板”企业数量有望超越整个A股企业数量。各地区在科技金融“先行先试”的探索过程中,已经在组织结构及金融产品等方面对构建我国科技金融体系进行了创新,此时研究我国科技金融的创新发展问题,将为国内科技金融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实践意义。

二、科技金融市场培育现状

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实质上是科技与金融创新行为的互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动力机制和摇篮。中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2011年由科技部、金融监管机构及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确定了科技金融结合的试点城市。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建设,各有侧重的科技金融模式初步形成。第一,以行政导向为主,科技金融体系初见成效。通过政策引领,借助金融服务主体的多样化,为处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金融体系的科技创新主体,在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三个不同的研发阶段,提供了有效的资金配置方式。为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融资支持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服务,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优化收益结构和分散风险工具,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金融机构的引入不仅分散了科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其带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还进一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了科技企业内部治理风险。第二,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市场培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作为为处于种子期及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资金投入的代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分布看,东部沿海地区密集度较高,数量占70%以上,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数量不足30%;科技银行以其市场化运作模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截止2014年,位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银行,数量达82家,占全国的50%左右;作为创业风险投资重要投资形式的天使投资,我国在2015年共投资2,075起案例,金额超过101.88亿元人民币。而仅在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四省市的投资案例达1612起,投资金额为77.91亿元,占当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案例的77.7%,投资金额的76.5%;为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有效融资渠道、资本退出渠道的“新三板”相较A股门槛较低,面向全国扩容,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在2016年1月“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分列前三位,三省市共占比41%;由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115家企业中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分列前三位,三省市共占比47%。总体来看,全国各地区科技金融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发达,中西部滞后的非均衡特点,且差距大有不断扩大之势。第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不健全,金融服务创新不足。科学基础性研究因不能产生市场价值预期,导致以稳健性为宗旨,执行货币从紧信贷政策的商业银行投入积极性不高,仍停留在传统信贷业务。虽然我国已设立创业板,但相对于初创期或种子期企业于亟需的发展资金而言,仍无法募集所需资金。产权交易市场也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风险资本趋向投放于处在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对新型金融工具及科技创新产品持谨慎态度,对金融创新手段如产业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债券、知识产权质押等主动展开的意愿不足。投资企业推出渠道不畅通,不仅影响创业风险投资的开展,又使得风险投资在支持高新企业融资的潜能无法有效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存在着缺陷,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需要结合金融措施不同特征创新金融产品。我国目前科技金融创新而言,仍停留在表象,尚未结合金融工具进行有益的创新。第四,科技金融环境不够完善,配套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企业因专业性强,公众不熟知专业技术,资金供给方相较于资金需求方,更难以准确掌握相关技术与市场的专业信息,同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资产质量、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也难以了解。信息不对称是科技金融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由此,构建公共信息平台的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与投融资密切相关的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匮乏。如在科技金融市场相对发达的江苏地区,至2013年,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400多家,而从事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仅有10家,缺少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此外,受各级主管部门影响,部分中介机构独立性缺乏,服务意识及服务功能不强,制约了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配置,致使中介机构与金融机构未建立长期化、市场化合作关系。

三、科技金融市场培育促进对策探讨

第一,做好科技金融体系顶层设计,促进体系内部组织协调发展和深度融合。党的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首先,不断充实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企业间的合作与联合,推动科技企业改善组织结构,保证科技金融政策的顺利实施及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健康运作,保护科技创新企业向良性方向发展。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科技金融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其次,由政府引导,以市场运作为原则构建科技金融体系。将政策型与市场型科技金融模式相结合,形成两者间的协同发展。政府在科技金融体系中是协调者,负责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尽量减少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发展,以市场化运营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运营模式。再次,针对我国科技金融体系区域发展不平衡及区域资源配置的低效问题,政府可实施适度倾斜政策,深化区域科技金融的联动措施,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大优惠力度,吸引更多科技金融机构入驻中西部地区。第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体系。一种子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正处于筹建期。种子阶段企业需承担技术开发及应用的技术风险,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个人积累或自筹资金、政府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投资。从长远来看,政府需要重点培育,成本更低、服务更全面的天使投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融资方式。二对于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此阶段企业着力进行产品设计、样品试制、计划进行初步的试生产,风险转变为经营风险。资金配置上,因企业并不存在较好且完整的商业经营记录,无法顺利获得商业贷款,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天使投资、典当融资、场外交易等渠道仍需进一步培育。此外还可以采用基金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贴等多种引导方式,考虑从产业投资引导、中小额贷款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金融创新。同时建立科技创新企业信用档案,培育良好的信用体系。三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累积了一定的资产和信用,经营业绩提高,该阶段企业会获得更多大型商业银行的青睐,资金来源将有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此外还可能吸引风险投资参与向更大规模发展,可通过担保和抵押等形式获得来自于商业银行贷款和还可能吸引部分风险投资。此外,可以考虑加大政策性担保力度、建立科技保险体系等模式推动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四成熟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实力增强,品牌确立,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高,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大幅降低,可抵押的资产增多,融资能力增强,可以通过增加长期债务等方式增加财务杠杆的作用,科技金融的资金配置方式更为多样化,可以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得更大规模的融资。由此,需要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利用科技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产业集群竞争力。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企业处于不同阶段风险不同,而金融、风险机构等风险偏好客观存在差异,应分阶段、多层次的促使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资源供应方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与活动相匹配的动态的资金配置。第三,构建全方位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与金融信息的对接。科技金融体系构建主要解决的是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原来零散的、条块分割的资金供给能有效组织,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的主体系统是信息平台,包括科技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库,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基础数据库及融资专业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数据库可以获取政府政策、企业方的基础信息及资金需求信息、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投融资要求及金融产品,供需双方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各自关注的重点内容。为解决科技金融供需双方技术问题构建的专业服务平台则是由主要由地方政府相关机构主导,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核心,组织专家及专业金融机构,对提出要求的科技金融供需双方,就了解不透彻的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协助资金支持及专业指导。鼓励建立集咨询、法律、财务、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机构,涵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资质验证服务,律师事务所提供契约服务,担保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科技金融创新中介服务的作用凸显,为实现对优质服务资源的高效利用,应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使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

参考文献:

[1]夏太寿.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洪银兴.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经济学家,2011,(6).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依存结合;完善制度;多层次体系。

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科技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融入了生活,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都起着无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者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创新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产业的深化发展,支持着金融体系的健康茁壮发展。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坚持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最关键竞争要素。这也是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紧密联系的必然结果。只有把握了科技创新,才能在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科技创新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科技创新和金融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

(一)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支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先生认为,现代科技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为科技创新,是一个实验过程,结果未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同时即使实验成功了,还需要进行市场开发,这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成功了,最后带来的收益也是不菲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展了企业的市场份额。而金融市场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附带不同程度风险的市场主体在这里进行资产的交换,风险的组合,契约的订立。金融市场的这种特质和科技创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在科技创新的研发初期,还是成功后的市场开拓时期,都存在大风险和大收益,传统的融资渠道大多都在观望,而金融市场特质表明金融市场有这个魄力支持高风险高收益的科技创新。

(二)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作为出资方,金融市场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受益者。而科技创新带来的产品改进,产业改革,都为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活力,扩展了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驱动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如何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完美结合。

(一)增强对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认识。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一类,也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这方面,人们对此的意识不足,同样,保护也不足。所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完美结合,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促进其重新认识科技创新与金融结合的意义。然后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进行记录造册,保护其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为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打开新局面。

(二)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

目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限制条约较多,对于金融市场的干预较多,金融市场并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比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三)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国家应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同时,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三、结语。

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完美结合是近年来金融与科技创新逐渐趋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国家对于金融业的管制也比较严厉,但是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在金融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逐渐丰满的由各色科技企业带动发展构建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以及强化的外在制度环境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和金融市场结合的再认识都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的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与金融相互融合,互动互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 金融市场 相互结合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68-02

一、科技与金融结合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技和金融结合是指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尝试解决制约金融资本向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的问题,那么,关键问题是什么?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过程中如何解决?

科技和金融结合的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着重就如何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探索和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少,拥有专利等轻资产较多、经营不稳定、风险大的特点,在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企业融资主要渠道的前提下,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有四个问题亟待解决。

1.需要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1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有3400多万家。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讲,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一共有16万多家。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本上是靠创业者的自有资金发展,与金融机构的交流机会少;因此,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了解少,对企业的技术、产品、市场以及管理团队等信息掌握不准,即使是一些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很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也了解不多。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型业态的企业,而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传统的制造业类企业,金融机构对这些新型业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熟悉。还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贷款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也会降低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积极性。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发放的大宗贷款的手续基本一样,但是付出的成本比较大,包括企业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估、管理团队的认识以及抵押物的评估、以及日常的监管等,都会使金融机构付出的成本增加。

上述因素导致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低。因此,如何从国内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被金融机构认可的企业,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前提。这就需要在促进科技金融有效结合的过程中,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发现渠道。

2.需要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价值。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掌握相对较少,而拥有的专利较多。但是,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与土地、厂房不同,专利价值存在非常明显的时效性问题,技术进步产生的替代技术也往往使得很多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价值降低或者变得毫无价值。企业的专利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市场化风险,很多技术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转化失败。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存在较大的评估风险。

当前国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也存在评估技术上的问题。虽说国家为企业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不过由于科技金融支持对象的发展阶段、管理团队等的复杂性,在实际执行时缺乏具体的评估实施细则和量化标准。因此,如何准确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技术及其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基础,也是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基础。

3.需要金融机构推进产品的创新。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金融机构的传统产品远远不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上进行创新,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这就要求参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科技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要依据本地现状,研究开发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高成长和波动性大特点的金融产品,并简化服务方式,主动探索支持各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多种服务模式,为促进全国的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效结合起到榜样作用。

4.需要补偿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金融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轻资产、风险大的特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机制下,金融机构是把资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因此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么高的贷款风险。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就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财政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来解决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违约损失问题,以提高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这是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工作持续开展的保障。

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建议

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机构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为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1.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制度。目前,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限制和干预较多,金融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市场自动调节功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于金融市场中各色机构业务,金融工具等都有诸多限制,这些都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完美结合。

完善科技创新和金融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需要放宽对于金融市场的管制,给予金融市场一个自主调节机制发挥功效的机会和平台,让市场活跃起来。其次,应当鼓励金融市场的科技创新。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比较优惠的贷款或者优惠政策等,大力促进科技的创新活动,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最后,应当建立一个信息和信用平台,避免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决策错误;同时,强化信用担保机构,补充市场中中小科技企业的信用度,降低交易成本。

2.引导和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投入方式。进一步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量,在已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后,要继续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扩大科技企业的受益量。扩大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支持具备条件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进行股份公开转让。综合运用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进一步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投融资平台的作用,运用贴息、后补助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增强中小企业商业融资能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运用创业投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结合科技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在金融市场进行科技创新,构建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市场的组成元素。

国家应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应该大力扶持。构建一套科技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帮助符合规定的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对于此类企业之间的再次融资以及市场化的并购重组都给予支持和一定优惠扶助政策。和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相比较,我国金融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发展也避开了大开大阖的路子,而是小步跑,这其中诚然有国家政策管理严格,政府部门干预较多的因素在内,但是也有金融市场自身体系单一,中小型科技企业势单力薄,经不起风浪吹打的因素。所以,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帮扶,同时也是在加快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速度。只有不断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严格交易市场的制度和监督,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不论是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都应该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科技创新与金融互融、互动,更新金融工具,完善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机制,并且简化发行流程。

4.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中介机构发展。倡导成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科技金融(服务)集团、科技创业投资集团、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及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评估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人员和机构。加快发展科技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等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5.建立和完善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借鉴许多科技园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开展科技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建立科技企业信用体系。会同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引入专业信用评级机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以加强科技金融的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吴维地,孙可娜,刘娜.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2)

[2]黄蓉.科技创新与金融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1(12)

[3]周剑初.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良性互动[N].金融时报,2007,3

[4]李侠.寻求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良性互动发展[N].金融时报,2006,2

[5]巴曙松.科技创新与金融市场:交融与互动[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4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8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实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美国学者A•萨克森尼从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对美国的两个重要高技术产业基地128公路地区及硅谷进行对比,发现宏观科技环境对科技对区域的科技创新至关重要。熊彼特从竞争视角提出,在众多影响科技创新的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中资金因素是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企业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却经常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林毅夫(2001)、束兰根(2011)等提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金融机构往往无法准确及时获得科技创新信息,从而很难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评估,造成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1][2]葛建新(2002)、陈雪梅(2001)等从市场失灵角度,探讨了由于科技知识的公共品属性,企业的研发动力不足,金融市场对科技创新的定价失真且对企业有严格的准入限制,科技创新的市场融资有限。[3][4]张捷(2002)、钱颖一(2001)等出于社会结构关系考虑,认为在社会形成的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网络效应,当公司高层主管的社会关系网络节点众多,就很容易通过网络融资,若公司高层主管的社会关系网络节点较少时,融资量就会减少;而科技创新型公司的高层管通常社会关系网络节点少,融资量自然就十分有限。[5][6]为有效解决科技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实业界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科技金融模式,即科技金融市场模式、科技金融银行模式和科技金融关系模式等。文章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分析比较,借鉴各模式的结合机理,试图从系统分析角度对我国科技金融的结合模式加以研究。

二、科技金融市场模式

科技金融市场模式利用市场的分散风险的功能,将科技创新的风险转嫁、分散给市场中众多的投资者,对科技创新的成果即未来现金收入流做定价,并通过种种工具为其提供变现这种定价的手段。其中美国就是科技金融市场模式的典型代表。美国的很多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人文体系都来源于英国。但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却在19世纪80年代后远远的落后于其后继者———美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不同。英国自“南海泡沫危机”后颁布了“反泡沫”法案,严格限制股份有限公司,造成了英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可美国却与此相反,自1929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严格限制了银行业的过度竞争,企业融资只能通过金融市场,从而间接的刺激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且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美国的科技创新者在进行科技创新时,由于科技创新的高风险而很难独自完成,且收益是未来的现金流,科技创新者可能需要花极长的时间才能获取科技成果的收益,也就抑制了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困境下,科技创新者可以将科技创新的高风险通过美国完善的金融市场予以分散,同时利用金融市场的未来定价功能,对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定价,形成科技成果市场价格,实现创新者的未来现金收入流提前兑现。如果这些科技创新者愿意,通过提前兑现已建成的科技成果,他们还可继续其它的创业和创新,加快速度,加深深度。金融市场为科技创新解决了风险和变现的双重困难。一方面,科技创新自有的风险很大,通过市场投资者可以分散承担这些风险,并且市场投资者通过分散化投资亦可减少自身风险,实现风险的对冲。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对创新创业者的成果即未来收入流做定价,并为其提供变现这种定价的手段,也就是所谓的退出机制,让社会提前看到成绩,让创业者提前实现财富;看到这种对未来做定价的好处和自由可靠的退出机制后,不仅激发出更多创新创业者,而且也带动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资本的发展,因为如果没有退出机制、如果看不到退出时所实现的投资回报倍数,就没有人愿去冒险创新和创业。

三、科技金融银行模式

银行是最为传统的融资金融机构,然而科技创新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往往不能提供充足的资产抵押物品,且由于科技创新未来信息难得,往往限制了科技创新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资金额度。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需与科技创新企业达成长期的且较为全面的合作关系,从而方便二者信息渠道的形成,便于信息传递。具体的银行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专门的科技金融银行,这类银行常与科技型企业发展业务,对科技研发的具体流程和风险都有较为详实的掌握。另一种是全能银行型或主银行型,银行对合作企业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可以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风险承受力有整体信息来源。日本是科技金融银行模式获取成功的有力佐证。日本自幕府时代,经济结构中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就很流行。在那时由于受到日本本国气候地理条件和不稳定的政治条件的影响,日本的经济生产者大都很难独自承受经济生产带来的不确定性。然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他们又不得不从事经济生产活动,为此各个生产组织者相互参与其他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以期通过相互合作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种相互合作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的日本逐步发展为公司的相互持股机制,最为典型的是财团组织。财团组织的内部成员相互持有本财团内部公司的股份,通过派遣董事参与公司的治理,并建立财团内部的财务公司或主银行,通过主营银行为财团内部融资,支持财团内的企业发展。当财团内的科技创新公司需要资金进行科技研发时,主银行为科技创新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支持,并且通过持股、干部派遣等形成了综合性、长期易关系,主银行能够准确地了解科技创新公司的业务信息、动态,掌握其风险的发展过程,从而方便主银行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决策。在针对中小科技创新企业时,日本成立了相当多的科技金融银行,他们包括政府组织成立的,也包括民间自发形成的。这些科技金融银行专门为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为他们提供全程的财务指导,熟悉科技创新的详细流程,能够准确地评估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适时适当地进行金融风险管控。

四、科技金融关系模式

一般而言,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行为更倾向于选择距离型融资。企业融资通常采取的是自我融资和非正式融资的方式,科技创新企业很少或很难从银行借到款,大多是向所有者或经理们的社会关系网寻找资金。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自留利润和其他储蓄进行自我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关系非正式借款以及出口订单和其他抵押物担保向银行借有限的款。当某些科技创新企业(如极具增长潜力、前景看好的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潜在优势被“预期”到的时候,银行就愿意和企业合作,通过某种协议给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并且,初始的贷款条件也是比较宽松的,如较低的贷款利率、较宽松的抵押要求以及较低的信贷比率等,与企业形成融资的长期关系型模式。这种融资的最大好处在于融资者对筹资者的完全了解,双方合作是建立在完全互利基础之上的。但同时这种融资模式由于信息不透明,会形成隐性的违约风险,积聚社会的总风险,为此社会应规范关系融资模式,形成透明的关系融资机制。台湾当局为规范关系融资模式提供了良好的例证。台湾当局为了有效地促进银行为科技创新企业贷款,加强银企合作,于1974年联合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了科技创新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为科技创新企业申请融资时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同时分担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意愿。为了有效地辅助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1982年,台湾当局财政厅组织成立了“科技创新企业联合辅导中心”,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财务诊断、融资辅导和信用保证服务。同时,台湾地区的民间机构还通过科技创新企业的互助保证制度来分担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向金融机构争取较优惠的贷款利率及金额。此外,台湾当局还积极地引进风险投资,从机构的设立到具体运作程序都有政府的参与,政府对其提供了充足的优惠扶持政策。台湾当局亦于1994年批准设立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并于2000年4月推出了第二类股票,这是为重要产业、科技创新企业尽早进入资本市场而专设的板块,即台湾创新成长企业类股。此外,兴柜股票市场(又称三板市场)于2002年1月2日正式挂牌,作为一个特殊板块,它上柜门槛很低,这为达不到上柜一般类股票和第二类股票发行上市标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

五、中国的科技金融模式分析

科技创新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与金融实现结合,即市场路径、银行路径和社会关系路径。科技金融市场路径模式,通过证券市场可以为成熟的大型现代公司和初创的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由于银行融资适用面最广,适于多种类型的企业,满足了全方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一国处于经济发展较低阶段时,银行主导的发展路径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若一国的企业主要通过自留利润和其他储蓄进行自我融资、通过亲朋好友关系非正式借款以及由出口定单和其他抵押物担保向银行借有限的款时,社会关系型科技金融路径在一国的地位就会凸显。这三种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以某一种渠道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实现金融结合,而是以某一渠道为主导,其他模式协同发展。在现阶段的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投资来实现,科技创新主要由政府来主导,政府可以集中资源完成科研攻关,但这种模式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且亦容易造成科研问题政治化,这种科技金融政策更多的表现出过渡性质。我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在社会转型阶段不能简单地套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模式,而应根据现实的国内和国际情况,发展我国自身的科技金融模式。

(一)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阶段,政府在经济中的地位本来就很重要,在现阶段更应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指导和规划作用,弥补市场的缺陷。所以在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过程中,应积极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导向作用,建立政府性的科技金融结合平台,为各方科技金融主体提供沟通的渠道。

(二)在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银行融资仍是社会融资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我国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亦只能通过银行这一主要渠道。但是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壮大和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市场将是未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所以在现阶段我国应积极地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三)由于科技产业是一个阶段性高风险行业,造成其风险和收益的相对不匹配。在企业成长的早期风险大收益低,而在成熟阶段风险低收益高,这就需要特殊的融资主体为其提供阶段性融资服务,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早期介入中期脱离的方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9篇

在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与科技、产业发生交互作用,并不断融合。在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高度耦合的基本范式下,科技金融诞生,从内涵和外延上来说,科技金融的范畴更加复杂系统,更具创新性,包括了与技术创新发生交互作用(即能够促进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等资本形态、要素及其组合。以逐利性质为依据,科技金融可以分为公共科技金融和市场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以技术创新的公共价值和资本的保值为目的,如科技财政投入、科技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首购、政府创投引导基金、政府创新基金等各种政策性、制度性金融安排。市场科技金融主要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以及资本增值为目的,主要包括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债券、风险投资、科技资本市场(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等)。当然,在实际中二者经常组合或联合,进而形成科技金融的第3种形态,即混合型科技金融,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收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并通过不同模式运作。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其金融支持体系的构建是技术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各种资本形态和要素交互作用和融合的过程,更加系统复杂,且更具创新性。正如CarlotaPérez[18]关于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的基本范式一样,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在新技术领域产生高度耦合,从而出现技术创新的繁荣和金融资产的几何级数增长。从国际创新型国家的成功经验看,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也可以称为社会财富创造的两翼。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存在一种耦合互动关系。这种耦合互动关系基于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二者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形成合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3点:(1)价值创造和实现方面。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建立在科技金融资本之上,离不开公共科技金融的支持以及市场科技金融的滋养;而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生产效率和科技产业是科技金融,尤其是市场型科技金融资本获取高回报的引擎,科技金融成长与市场空间拓展取决于科技创新的发展程度。(2)风险分担和分散方面。技术创新借助不同类型的科技金融实现风险分散,尤其是在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市场培育阶段,而在资本逐利过程中,科技金融同样可以通过不同参与主体、资本类型在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交叉组合,实现风险分担与分散。(3)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金融作为“第一推动力”,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协同创新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重驱动的两翼。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设计

依据科技金融的内涵,在各种资本形态(财政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组合与交互作用,从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路径。但是,资本的逐利性质导致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支持主体还是公共科技金融,尤其是在产业研发期和成果转化期。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把科技金融的资金链、技术创新的价值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安排的政策引导作用、制度创新的利益驱动作用,使各种社会资本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体系,通过市场科技金融—混合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及其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使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研发期、成果转化期、市场导入期、产业化期)、不同科技成果形式(知识产权、创新团队、自主创新产品)和不同的科技金融产品(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科技债券、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实现交叉和互动,形成资金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立体化和开放式的科技金融支持网络和路径(如图2所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交叉型、立体化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关键要做好资金供给、政策安排、制度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和商业模式创新5个方面的工作:(1)资金供给。相对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好,银行、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社会资本等资金较多,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也不断加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政策引导。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关键,不仅包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各种科技金融政策措施,还包括与科技金融服务配套的产业规划、中介服务、交易市场等政策措施。(3)制度创新。这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路径的保障。由于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风险、成果转化风险、市场培育风险必然伴随着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因此,要想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风险与利益的权衡成为影响市场科技金融资本主体决策的首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包括投资模式、退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分散机制等。如政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创司、基金公司等,必须创新现有金融制度,才可能通过多样化的组合模式和投资方式,完成科技金融转型,驱动其投资方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前移和多样化。(4)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由政府引导,联合有关中介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孵化器、行业协会、各种金融主体等成立网络,是连接科技金融需求方、科技金融供给方的桥梁和纽带,提供科技金融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综合,包括资金供求信息、信用评级、无形资产评估、风险评估、技术咨询及交易、资本市场上市服务、担保服务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主体与科技金融主体之间的资金流、知识流、信息流交互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成本和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5)商业模式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使科技金融支持路径必须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正是在科技金融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与交互作用下,商业模式有了创新空间。目前,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联合推广的“EMC+供应链+金融”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探索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过程中的产物。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0篇

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有效引导资金向科技领域配置,实现政府对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扶持重点和力度是践行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科技型企业大都存在信用等级不高、可抵押资产轻等缺点,当前金融市场的信贷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低、股权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无法有效与信贷资金对接。青岛作为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需要把脉青岛科技金融服务现状,找寻科技金融服务规律,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服务水平对策。

1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现状

青岛市就银行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实行风险补偿、设立股权投资类企业、规定财税方面的补贴措施、加大信贷投放、中小企业发放集合债券等方面做出规定,使中小企业融资有法可依。2013年出台《青岛市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与各银行机构签署《青岛市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科技创新授信额度400亿元。青岛银行提供的“青易贷”“科易贷”“特色贷”等创新金融产品,是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的有力探索。

由青岛市财政注资1亿元成立青岛首家政策性科技金融担保机构――青岛高创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构建了担保公司、金融超市、企业家俱乐部三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以财富管理、券商主导、蓝色经济、外向金融为特色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方面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增挂牌交易企业252家,围绕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打造的“三大平台”全面开花,成效显著。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平台备案“金珩财富”系列产品402期,备案金额216亿元;挂牌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信蓝筹”平台完成互联网私募股权融资和产品众筹项目32个,募集资金近6000万元。通过“三大平台”聚拢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和合作伙伴近500家、合格投资人超过5万个。

截至目前,自2016年青岛首批6支孵化器种子基金已全部完成组建,资金规模合计6000万元,其中最早成立的市南创联孵化器种子基金现已完成首个200万元项目投资,这是青岛市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的又一次新尝试。

出台《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2017年拟面向在孵企业和创客团队发放科技创新券2500万元,企业、创客可使用创新券购买科技服务资源,实时抵扣服务费用。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87%,孵化器建设专业技术平台达到20个,服务创业企业5000家。

2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存在问题

21融资需求与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

我国企业长期以来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对企业金融支持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青岛银行为全市科技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进行许多努力和探索,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但依然存在着银行提供产品与企业金融需求方面的信息阻塞和不对称。从银行方面看,对于市场上的新发明、新创造、新材料以及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知之较少。从企业方面看,不清楚哪家金融机构提供何种金融融资产品、时限长短、申请难度等信息,加上初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薄弱,会有提报材料不规范导致审核不通过的担忧。

22社会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科技创新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包括产权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投资评估机构等。目前科技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但数量少,而且种类不齐全,尤其是与投融资密切相关的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等科技中介相当缺乏。缺少行业龙头机构,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与配置,中介机构独立性不强。

23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不强

从证监会网站获取的数据来看,青岛本地上市公司逐年增加,但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在国家大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多寡直接表现出青岛本地企业竞争力不强、融资能力弱等问题。24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针对性不够

科技企业在金融支持与需求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区别,由于科技企业具有可抵押物少、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差,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等特点,导致金融服务机构对其金融需求了解不透、支持力度不强,缺乏创新性、差异化的优化调整。

3改善青岛市科技金融服务的对策

31健全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实现全链条服务

科技金融体系对于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汇集企业、金融、创投等机构,完成信息、资金、项目、人才、园区、平台、政策等优质资源的有效对接,在科技初创型企业及二次创业企业在发展初期、高速发展期、上市前、上市后等各个阶段,提供孵化、天使、VC、担保、资金融通、PE、并购、管理咨询等多维度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形成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32完善资本金融市场建设,拓宽科技金融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对于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完善资本金融市场,降低金融门槛、扩大民间资本融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科技企业。完善资本金融市场,依法设立包括中小型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丰富金融机构多样性,增强金融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完善资本金融市场需在强监管的前提下积极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既要防止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又要保持资金活跃度。

33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发挥政府引导监管服务作用

政府在科技金融发展中兼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的职能,政府既是科技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政策执行管理的监管者,政府需要协调与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若政府越位将降低科技金融使用效率,若监管力度不够则易产生管理混乱、政策执行不力的现象,为此必须明晰政府定位,发挥政府在科技金融要素市场的建立、监管职能,促进科技金融创新;应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良好的科技金融运行基础;推动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结合、信用贷款与财政贴息结合,丰富资金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引导监管服务作用,切实降低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顽疾。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1篇

复杂的金融生态

从金融业本质特征、金融功能的实现以及近年来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等方面,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之所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或是因为前几年金融业出现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倾向,突出表现在金融衍生品业务急剧膨胀,如2008年危机前的美国金融业;或是由于金融业没有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如近些年中的我国金融业。

我国金融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制度建设、金融市场建设、国有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如果从金融资产规模、外汇储备规模等指标看,我国称之为“金融大国”已不为过。但从金融服务能力、金融竞争能力等方面分析,则还远远称不上一个“金融强国”。

我国的金融体系在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城乡金融以及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等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并由此导致金融体系整体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老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科技金融、环境保护金融、民生消费金融等新兴金融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的新问题接踵而至。

从关心钞票到关心股票

金融业有多项服务功能,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资。金融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解决资金如何有效地进入需要资金的实体经济里去。而资金由富余者流向短缺者,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间接融资,即资金供给者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地流向资金需求者;二是直接融资,即资金供给者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投给资金需求者。

如果说以前在发展传统产业为主的阶段,金融主要是间接金融即通过银行提供的各项服务,那么在今后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动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将主要通过证券市场发展直接金融。这种转变如果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可以这么说,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以前人们主要关心钞票,今后必须关心股票。

首先,在不同的融资领域,资金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特性。在间接融资领域,即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是风险厌恶型的,也就是说,其融资对象是稳健的、低风险的,所以,相对比较稳定的传统产业领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而在直接融资领域的资金,则不同程度带有一定的风险偏好,愿意冒一定的风险,以博取较高的利润。在提供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这样的资金。

其次,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的科技创新活动,还是运用科技成果发展的新兴产业,相对来说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因此,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新兴产业的融资服务,不能指望相对谨慎的商业银行,而是要主要依靠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另外,孕育着大量创新成果的大众创业活动、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等,也带有类似的特征,也需要证券市场的支持。

因此,在未来经济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区域金融发展的主要领域在于提供直接融资的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等等。当前,政府管理部门支持股票市场发展,投资者热衷于参与股票市场投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新板市场、“新三板”市场的迅猛发展,就是为了支持各种创业创新活动。上海证券交易所即将开设新兴产业板,正是为了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四新”特征的产业活动。而且,如果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逻辑不变,股票市场的运行也将保持目前活跃上行的趋势。总之,未来的金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是重点发展领域。从更加宽泛的视野分析,证券市场将是未来进行产业融资、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的主要场所。

金融改革突破口:区域金融

我们认为,金融体系全局性、战略性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得到区域金融和微观金融发展的支持,解决新老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依靠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区域金融将是我国未来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体现,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

区域金融发展贴近区域发展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直接体现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发展方向。从我国致力于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出发,从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现实出发,区域金融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市政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和环保金融等。这其中,有些是现有金融服务提供不足或者不够完善,从而需要增强的;有些则是新兴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需要创新的。

产业金融

产业金融的发展主要是支持本区域内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这是最能体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服务内容。金融支持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就业增长,从而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发挥直接的作用;而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反过来也进一步支持区域金融的发展。最终形成金融支持产业、产业支持金融、金融与产业发展共同繁荣区域经济的良好局面。

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关键点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071-03

一、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新技术革命以来,社会财富创造规律已经体现为: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科学技术,这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因素,是财富创造的决定因素,是第一生产力。而金融简单的讲就是资金融通,它是各项经济活动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金融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推动力”的结合,其目标就是推进自主创新,实现国家和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历次产业革命的实践都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人类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每一次大的科技革命都伴随着重要的产业革命。当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高度融合时,往往会呈现出经济的高度繁荣和社会财富的高速增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重创了一些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和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资源环境、能源安全等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双重压力下,纷纷摒弃过度依赖虚拟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的方式,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再造实体经济的新战略。比如美国出台了《复兴法案》和《创新战略》,明确提出要以创新和投资为支柱;欧盟出台了2020战略,要把研究和创新资金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1.9%提高到3%;日本出台了《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着力开发环保和节能减排技术,并引导银行系统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发达国家的新战略,无一例外地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二是通过金融财税政策引导金融资本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新一轮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结合正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兴起,而金融创新重回正途,必将大大加快新产业革命的进程。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力于未来可持续发展,对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定位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总理最近也多次强调指出:我们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科技金融结合现状及成因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赶超战略,采用粗放型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无论金融业本身的发展,还是在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实践方面,都有许多问题,相关的体制与机制还有待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还有待完善,相关的产品和服务还有待创新。从这方面看,推进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道路,就是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在中国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过程中二者并没有得到有效结合,即使出现了金融资本相对过剩,依然缺乏一种有效的金融制度安排,在满足科技发展目标的同时也能兼顾金融资本的盈利目标。主要原因在于:(1)科技本身存在多重目标,其中有许多目标与金融资本目标相冲突,如基础性研究、共性技术研究等,只有那些可以为金融资本带来预期利润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金融资本孵化的对象,如应用技术中可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2)金融资本本身是一个集合,包括商业银行资本、信托资本、风险投资资本等多种性质的资本,它们对承受风险和资本回报要求存在较大差别。(3)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不同性质资本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直接导致风险和回报之间的不对称,科技与金融结合就变得非常困难和缺乏动力基础。

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者本身并不矛盾,它们在增进社会财富增长这一层面是完全统一的。能否真正打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渠道,真正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是当前我们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关键点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金融资本;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9102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的结合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科技金融概念的辨析

科技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的雏形形成于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其中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本范式。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每次爆发式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结合,对利润天生的敏锐促使金融资本一次次将技术创新成功地财富化,因此每次技术创新的繁荣都伴生着金融创新的出现[1]。

国内对于“科技金融”的论述,往往是将其看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产物,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工具、制度、服务等的系统体系[2],同时也是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不应该总是被看做科技的外生变量,也不应该是金融的外生变量。科技金融不仅仅是科技和金融的简单结合,甚至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更应该是属于技术经济的范畴,其本身是一个科技创新资本化的过程,或者说是无差异的资本经过科技创新这一异化配置手段,获得高于传统金融附加值的投资回报过程[3]。

3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

3.1全产业运作模式

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其结合程度和结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两种资源的配置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并没有产生预想中的良好效应,使我们对这两类资源的结合产生了怀疑。本文认为,究其原因,在于配置机理的模糊导致了配置方式的不合理,故而产生了1+1<2的怀疑和失望。

从全产业链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科技金融需要一个完整体系和框架去被培育和发展。在培育一个市场的时候,需要回避的是市场失灵,科技金融正是如此。具体地说,我们现在需要的科技金融,不是一种片段性的创新,而是整个体系的创新。如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信用融资、科技债券等,基本都是各自孤立地发展起来的。虽然这对于国内科技金融创新时间的发展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却也和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此以往,这种既缺乏理论上的建构,也缺乏链条上的衔接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片断性创新的过度投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不发育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了科技金融全产业链的投资失败。以信用融资为例,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更多信用评估机构,但是由于信用产品应用市场的不完善,又使得信用服务相对过度,必然会产生市场的不均衡和资源的浪费,从而产生逆向竞争,信用产品被搁置,服务质量下降,信用市场萎缩,往往使得信用融资这一片断性创新方式夭折,导致整个信用服务产业链的投资失败。这便是典型的产业发育断裂。

3.2政府对市场培育

从培育的角度讲,科技金融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同时应该具有强烈的政策性[4],也就是说,科技金融应该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财政属性。因为对一种战略性市场的培育,科技金融市场失灵的环节更应该是政策性最应该关注的环节。比如,在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科技创新越前端风险越大,因而其科技创新的融资问题更需要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进入稳定和成熟期后,往往有与之匹配的金融市场,因而科技金融对其的支持会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讲,科技金融工作更需要的是体制上的创新,而不仅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科技金融体制的建立是科技金融体系最上层的创新,是最需要政府关注也最能体现创新性的环节。

4结语

针对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科技生于金融之外,期待科技能得到金融的帮助和支持。因为这样的思路和模式不够系统,违背了科技与金融的内在关系。应该认清金融资本作为一种市场资源的逐利性,培养一个让金融资本有利可逐的投资渠道是现阶段科技金融最应该创新的环节。科技金融

的实质是科技资源借助金融资源实现风险的分散和价值发现,金融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得高额的回报。只有是这样一个存在相互反馈的体系,才能保证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动态的平衡,实现两大资源的互利互动,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卡萝塔·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昌文.科技金融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金融资本;科技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8029102

1引言

在当今社会中,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本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的结合现今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科技金融概念的辨析

科技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的雏形形成于卡萝塔·佩蕾丝的《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其中描述了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基本范式。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进步,每次爆发式的经济发展都伴随着金融资本与技术创新的高度结合,对利润天生的敏锐促使金融资本一次次将技术创新成功地财富化,因此每次技术创新的繁荣都伴生着金融创新的出现[1]。

国内对于“科技金融”的论述,往往是将其看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产物,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工具、制度、服务等的系统体系[2],同时也是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亟待发展的今天,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科技金融”的研究不应该总是被看做科技的外生变量,也不应该是金融的外生变量。科技金融不仅仅是科技和金融的简单结合,甚至不仅仅是一种创新,更应该是属于技术经济的范畴,其本身是一个科技创新资本化的过程,或者说是无差异的资本经过科技创新这一异化配置手段,获得高于传统金融附加值的投资回报过程[3]。

3科技金融的运作模式

3.1全产业运作模式

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作为当前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两个因素,其结合程度和结合方式直接影响着两种资源的配置效果。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并没有产生预想中的良好效应,使我们对这两类资源的结合产生了怀疑。本文认为,究其原因,在于配置机理的模糊导致了配置方式的不合理,故而产生了1+1

从全产业链价值体系的角度出发,科技金融需要一个完整体系和框架去被培育和发展。在培育一个市场的时候,需要回避的是市场失灵,科技金融正是如此。具体地说,我们现在需要的科技金融,不是一种片段性的创新,而是整个体系的创新。如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科技保险、信用融资、科技债券等,基本都是各自孤立地发展起来的。虽然这对于国内科技金融创新时间的发展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却也和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事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此以往,这种既缺乏理论上的建构,也缺乏链条上的衔接的发展模式,必然会导致片断性创新的过度投资,同时也伴随着产业链上其他环节不发育的情况出现,从而导致了科技金融全产业链的投资失败。以信用融资为例,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促生了更多信用评估机构,但是由于信用产品应用市场的不完善,又使得信用服务相对过度,必然会产生市场的不均衡和资源的浪费,从而产生逆向竞争,信用产品被搁置,服务质量下降,信用市场萎缩,往往使得信用融资这一片断性创新方式夭折,导致整个信用服务产业链的投资失败。这便是典型的产业发育断裂。

3.2政府对市场培育

从培育的角度讲,科技金融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同时应该具有强烈的政策性[4],也就是说,科技金融应该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财政属性。因为对一种战略性市场的培育,科技金融市场失灵的环节更应该是政策性最应该关注的环节。比如,在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中,由于科技创新越前端风险越大,因而其科技创新的融资问题更需要政府提供大力的支持;科技创新活动进入稳定和成熟期后,往往有与之匹配的金融市场,因而科技金融对其的支持会越来越少。从这个角度讲,科技金融工作更需要的是体制上的创新,而不仅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科技金融体制的建立是科技金融体系最上层的创新,是最需要政府关注也最能体现创新性的环节。

4结语

针对科技金融整体发展缓慢的现状,我们不能仅仅只将科技生于金融之外,期待科技能得到金融的帮助和支持。因为这样的思路和模式不够系统,违背了科技与金融的内在关系。应该认清金融资本作为一种市场资源的逐利性,培养一个让金融资本有利可逐的投资渠道是现阶段科技金融最应该创新的环节。科技金融的实质是科技资源借助金融资源实现风险的分散和价值发现,金融资源通过科技创新产生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取得高额的回报。只有是这样一个存在相互反馈的体系,才能保证科技金融作为一个整体而形成动态的平衡,实现两大资源的互利互动,体系发展。

参考文献:

[1]卡萝塔·佩蕾丝.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赵昌文.科技金融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金融科技市场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创新;索洛余值法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08-04

一、引言

1993年,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成立,科技金融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出现,其理论内涵日益丰富。赵昌文、陈春发(2009)指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型安排,是由向科学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金融资源的政府、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1~7]。根据科技金融运行机制的不同,科技金融的模式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其中,市场主动型科技金融模式按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及重要性分为资本市场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竞争将更依赖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十会议又将这一战略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此需要构建有利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金融体系。基于山东省科技型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本文选择山东省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做实证分析,紧密结合科技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构建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实证研究

(一)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的测定

本文选用山东省科技创新产出衡量科技创新水平,并用索洛余值法基于生产函数总量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来衡量科技创新水平。

假设经济增长符合传统的 C-D 生产函数,yt=A0eλtKα

tLβ

t,其中α+β=1。我们用K表示不含技术进步的纯粹资本投入,引入中间投入M表示与资本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所有投入。

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t=A0eλtKα

tLβ

tMγ

t (A表示技术进步系数) (1)

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出线性生产函数:

lnY=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2)

对(2)式两边微分可得:

=-α-β-γ (3)

令a=,y=,k=,l=,m=

则(3)式变为:a=y-αk-βl-γm (4)

其中A为技术进步增长率,y为总产出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k为资本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l为劳动增长率(城镇就业人数增长率),m为中间投入增长率。对(2)式全微分,可得出改进后的增长函数与技术进步水平模型:?lnYt=lnA0+λt+α?lnKt+β?lnLt+γ?lnMt+εt (5)

该模型在希克斯中型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条件下,可以简化为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lnYt=lnA0+?Tt+?KlnKt+?LlnLt+εt (6)

其中?T和?K分别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计算公式如下:TFPt= (7)

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Y即为山东省GDP,K为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L为年末城镇从业人数,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由于索洛余值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模型涉及到的指标数据单位不统一,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利用Eview6.0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检验,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参数估计方程式如下:

GDP=0.0745205801738+0.498367301455*K(-1)+0.506177750827*L(-1),

所以得?K为0.4984,?L为0.5062。

其中调整后的R^2=0.997425,DW=2.173846大于2小于4,说明模型检验是平稳性的,即模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将?K为0.4984,?L为0.5062带入公式(7),计算山东省每年的科技创新产出值即科技创新水平,其结果(如图1所示):

(二)山东省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的测度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事业单位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等。由于官方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科技金融支持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资金、金融市场资金和资本市场资金。

本文用山东省政府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GF)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资金指标。采用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KF)反映银行科技信贷情况。选用山东省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CF)作为衡量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指标。文章选取山东省2000―201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线性回归分析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政府科学技术支出进行OLS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TFP=0.5311lnGF+2.354,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98.82,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9,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上市公司境内融资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3044nCF+2.9669,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64.187,伴随概率为0,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85,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和山东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额进行OLS线性回归,得方程:TFP=0.865lnKF-10.13,回归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均是显著的,F值为15.82,伴随概率为0.004,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R2=0.76,拟合度较高。

对科技创新水平(TFP)分别与政府资金(lnGF)、资本市场资金(lnCF)、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进行回归,三个回归方程解释变量前面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金融三大市场资金支持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均起正向促进作用,系数的大小可以代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具体而言,政府资金、资本市场资金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依次独立变动1个单位分别引起科技创新水平0.5311个、0.3044个和0.865个单位的改善,可见政府资金的贡献程度居中,资本市场最小,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信贷最大。 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最大的缺点在于银行债权融资收益模式与科技创新企业的不相宜性。科技创新企业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早期,从而造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失灵现象。银行在企业其提供融资时,承担了风险却难以享受到企业后期成长的收益,风险和收益分布不对称性。因而,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有风险,不利于金融稳定的风险。对于这种困境,一种解决方式是政府提供政策性银行科技贷款,从而导致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带有较强的政府干预色彩;二是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2.格兰杰因果检验

C.W.J.Granger于1969年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如下定义:如果x是引起y变化的原因,则x应该有助于预测y,即在y关于y过去之的回归中,添加x的过去值作为独立的解释变量,应该显著增加回归的解释能力。

TFP与金融支持中的政府资金的格兰杰关系检验(如表2所示)。在lnG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0.01523,小于10%,所以拒绝假设,lnGF是TFP变化的原因,也就是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同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在lnCF不是TFP变化的原因假设中,p值为0.13069,大于10%,所以接受假设,资本市场资金不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

政府财政科技投入(lnGF)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在促进山东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市场资金(lnCF)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小。这说明山东省目前发展态势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资本市场并不能满足上市公司的融资要求,故不能成为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改善的推动力,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仍处于低水平。商业银行信贷资金(lnKF)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并且对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贡献度最大,说明科技信贷资金当前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柱,并且,科技创新成果也可作为贷款抵押从而增加商业性信贷额度。

三、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实证结论

综合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1)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中的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科技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支持力度分别为0.5311、0.3044和0.865,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2)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3)资本市场资金支持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二)政策建议

1.构建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把中小企业主的个人信用和资产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具安全的依据。推进科技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降低银行科技信贷风险;加快科技保险发展,开发科技信贷保险产品,分散银行风险;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集合委托贷款等新型科技贷款业务;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组建科技银行,与风险投资公司紧密合作,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2.构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政府通过建立相关的种子基金和投资引导基金,采取参股和跟进投资等形式,吸引民间投资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政府资金发挥放大作用和引导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扩大投资规模,又能引导更多资金投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目前山东省高科技企业在种子期融资难问题尤为迫切,建议通过设立产业发展种子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种子期的科技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3.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首先,鼓励相关高科技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支持企业灵活运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高收益债券等工具,扩大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公司债等多种方式融资。对于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较稳定的项目,可以优质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和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开展创新产业项目的资产证券化试点。

其次,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为科技成果流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非公开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提供服务。一是强化交易服务功能,提供交易场地、交易信息、交易鉴证和交易结算等服务;二是强化交易组织功能,与各股权投资企业加强对接,畅通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结合的渠道;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组织协调功能,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协同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SCI-TECH FINANC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6.

[2] Brian J.Henderson,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5):227-247.

[3] George Hondroyiannis,Sarantis Lolos,Evangelia Papapetrou.Financial Marke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Greece,1986-1999[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and Money,2005(15):173-188.

[4] 杨晓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角度思考:徐州案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3,(5):92-95.

[5] 束兰根.科技金融融合模式与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研究[J].金融纵横,20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