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高等级公路修建带来的边坡稳定性问题同益突出,边坡一旦失稳造成滑坡坍塌等事故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危险,因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本文对条分法边坡稳定性分析进行了概括,并对其中常用的瑞典条分法进行了分析。

1 前言

由于边坡表面倾斜,在岩土体自重及其它外力作用下,整个岩土体都有从高处向低处滑动的趋势。使得边坡丧失其原有稳定性,一部分岩土体相对另一部分岩土体发生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土坡、岩坡),导致滑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稳定平衡遭到破坏。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的起因有二个,一方面是由于剪应力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土体本身抗剪强度减小。

2 条分法及其受力分析

2.1条分法

条分法是假定滑坡体和滑面以下土体均为不变形的刚体,滑面为连续面,滑面上各点的法向应力采用条分法获得,分析每一土条受力,根据滑块刚体极限平衡条件,假定整个滑面上各点的安全系数相等,确定安全系数。

图1 条分法

2.2 条分法受力分析

条分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受力分析如下:

将土坡作为平面问题,对每个土条可分别列两个正交方向的静力平衡方程和一个力矩平衡方程,3n个方程。

表1条分法未知数统计

3 瑞典条分法

瑞典圆弧滑动面条分法,是将假定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分成n个垂直土条,对作用于各土条上的力进行力和力矩平衡分析,求出在极限平衡状态下土体稳定的安全系数。该法由于忽略土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因此是条分法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当按滑动土体这一整体力矩平衡条件计算分析时,由于滑面上各点的斜率都不相同,自重等外荷载对弧面上的法向和切向作用分力不便按整体计算,因而整个滑动弧面上反力分布不清楚;另外,对于Φ>0的粘性土坡,特别是土坡为多层土层构成时,求W的大小和重心位置就比较麻烦。故在土坡稳定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土体的重量,并使计算的抗剪强度更加精确,常将滑动土体分成若干竖直土条,求各土条对滑动圆心的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各取其总和,计算安全系数,这即为条分法的基本原理。该法也假定各土条为刚性不变形体,不考虑土条两侧面间的作用力。

瑞典条分法是假设滑动面为圆弧,不考虑条间力,减少2n-2个未知量。

图2 瑞典条分法受力分析

3.1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情况

当考虑成层土和坡顶有超载时安全系数的计算如下:

图3 有超载时计算图式

即:

3.2 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

当考虑有地下水和稳定渗流时安全系数的计算:

图4 土坡部分浸水时计算图式

3.3 容许安全系数

根据以上瑞典条分法得出了边坡的安全系数后可对照规定的容许安全系数判断该边坡的稳定性。表2及表3分别是规范规定的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和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可根据实际工程概况对应。

表2 碾压式土石坝坝坡容许稳定安全系数

表3 港口工程边坡容许安全系数

校核施工期稳定性,安全系数可取表中低值,但是当校核打桩前岸坡的稳定性,宜取较高值,有效剪是指慢剪或固结排水剪。

4 结语

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边坡,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一旦边坡失稳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后果,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瑞典条分法如何分析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析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边坡工程;研究现状;稳定性;动力;边坡

1 引言

目前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法,国内外对这三种方法做了大量的的研究。本文针对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从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方法三方面进行介绍。

2 拟静力法

拟静力法将爆破荷载通过地震系数简化直接作用与滑体,进而得到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静力法无异,不能说明边坡的动荷载效应,但在动力学分析初始阶段,拟静力法应用较多。如Ling等[1]采用拟静力法研究了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共同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和位移,发现若水平加速度很大时垂直加速度对稳定性和位移有重大影响;P.K.Singh[2]通过对采集信号进行FFT变换、小波分析等多种信号处理手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地震波的能量分布变化规律,及在同一时刻的能量和频率的关系,改变了以往仅考虑单因素如爆破振动速度所带来的不足,为充分考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多种因素打下了基础;Said[3]结合极限设计理论的运动学方法和拟静力法,推导了以平移失稳上限系数的公式,该公式可以考虑坡角、材料强度和地震系数的影响,并以稳定性系数图表的形式给出了不同破裂面摩擦角的稳定性系数上限曲线;同时Seed总结了常用的三种确定地震系数的方法:1)经验值法;2)刚体反应分析法;3)采用粘弹性反应分析法。在国内,一些学者经过对动荷载作用过程和动荷载处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徐红涛等基于爆破振动峰值速度衰减规律和爆破振动速度或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出特定时刻作用在各条块上的爆破振动惯性力,并施加到各个条块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中的Sarma方法得到了稳定性时程曲线。卢文波等提出了一种计算高边坡爆破震动动力稳定影响的联合方法,该法利用时程法和拟静力法的特点,综合考虑了爆破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频谱、结构特性及相位差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刘建军等针对以地震波作用中最后时刻或加速度值最大时刻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标准的问题,通过强度折减法,借助数值计算获得了地震载荷作用下安全系数时程曲线。

3 滑块位移法

滑块分析方法来源于Newmark研究堤坝稳定性时提出的有限动位移法,Newmark认为堤坝的稳定性与否取决于振动时引起的变形,而不是最小稳定性系数,后Kramer对Newmark滑块位移进行了修正,同时考虑了永久位移和岩土体结构面的动力响应,发展了Newmark滑块位移法;M K Yegian较早地将概率的方法引入坝坡的动力分析,提出了用概率的方法分析坝坡的风险性和估算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永久位移;同时Ling H I将此方法应用于多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王思敬将此思想应用于边坡动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滑块分析法,此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李红军等基于摩擦滑移结构的抗震机制,在动力响应分析中考虑塑性滑动位移与加速度的响应之间的关联性,利用Newmark滑块位移法得到每个时刻滑动位移增量以及累积滑动位移。

4 数值模拟方法

对边坡的动稳定性分析常用的数值模拟法有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快速拉格朗日法。如Ganesh W.Rathod对Chenab河铁路大桥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高359m的岩质边坡进行了动静态的离散元分析,较好的反应了岩质边坡的动态特性;Seed等在1971年San Fernando大巴失稳分析时,根据线性和等效线性化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应变趋势法;Finn等发展了二维非线性非弹性的动力有限元程序―TARA,并用其急速那坝坡的永久位移,开创了用非线性非弹性动力有限元计算边坡永久位移的先河;何理等采用动力有限元软件对大冶铁矿区岩质边坡危险滑动面节点动应力进行计算,并与相应节点的静应力叠加,通过稳定性系数公式计算出边坡滑体各时刻的稳定系数,得出边坡动力稳定性时程曲线;张建海等提出采用弹簧元计算边坡、坝基、坝肩等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安全系数,该方法给出的安全系数是随地震动作用而发生波动,从而更深刻地反映了动力现象本质。薄景山等将土边坡动应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简化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叠加,采用时域集中质量的显式波动有限元,结合多次透射公式,来分析地震过程的动位移场、动应力场及稳定性系数的波动方程。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此法还有待深入的研究。

5 结论

(1)稳定性分析方法目前有拟静力法、滑块位移法和数值分析法,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对于实际工程,此三种方法处拟静力法在规范中有提出外其他两种方法都没有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因此缺乏实际工程数据及相关经验,因此,应根据现实工程条件对此三种方法实时选用,并做比较,从工程实践中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优化。

(2)目前的地震波衰减公式是经验型、半经验型的,由于地质条件得复杂性,难以从理论上完全推倒合适的衰减公式,对于地震波衰减公式得应用,应与爆破振动现场检测密切切合,做到与实际相符。

(3)爆破振动动力响应机制研究极不成熟,目前只局限于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的数据来源以及工程地质因素分析不完全,造成模拟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差较大,因此在数值模拟分析时应同时考虑边坡多种因素。

(4)目前的滑坡动稳定性检测数据只局限于局部地震检测或小范围爆破试验检测,无区域性的振动检测数据,因此对区域性的工程建设检测数据缺乏指导意义,因此大范围区域性地震检测数据的获取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Ling H I, Leshchinsky D, Mohri Y. Soil slopes under combin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1997,26(2):1231-1241.

[2] P.K. Singh. Blast vibration damage to underground coal mines from Adjcent open-pit blas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2002,18(39):959-973.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1 引言

在各类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由于受到建筑主体结构及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一般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必须得到合理的控制,否则将危及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在岩土边坡建设的构造物,其实体表面多处于倾斜状态,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延长,其实体结构向下滑动的趋势将更为明显。如果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某一平面的滑动力超出主体结构的承担范围,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的危险,因此,在存在大量岩土边坡的地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注重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合理分析,分析方法的科学选择与应用对于工程项目整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全面分析,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制定防治措施,有效避免出现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危险。

2 岩土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专业地质学、工程学、测量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对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与分析,才能选择科学、合理、有效的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1 内部因素

2.1.1 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的工程经验发现: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的差异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内部因素。一般情况下,由于边坡岩土体的类型和性质不同,其所承载的内部作用力也略有差异,边坡的破坏形式也明显不同。

2.1.2 边坡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构造面的发育程度、形状、规模、连通性、内部充填物成分及填充程度等。在同一地质构造下,岩土边坡的稳定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是受到边坡倾斜度的影响。

2.1.3 边坡的总体形态

在对岩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时,其总体形态是不容忽视的内在因素之一,对于其稳定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在部分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坡顶局部或大部分裂缝的现象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坡顶的张力或应力过大,形成了总体不利的形态,造成施工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2.2 外部因素

2.2.1 气候条件

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中,气候条件的作用方式主要变现为:降水、气温、湿度变化等,其中降水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岩土边坡一般会产生相应的物理或力学反应,边坡岩土体的内部剪应力会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减少,进而影响到其整体稳定性。

2.2.2 震动作用

在各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地震对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最为严重。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岩土边坡的下滑力会急剧加大,并且引发边坡岩土体结构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进而导致岩土边坡表面出现新的裂痕或者原有的裂缝不断扩大,对于构造物主体结构的安全性是极其不利的。

3 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常用分析方法

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于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不但是行业内面临的重点技术课题,而且是保证构造物整体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外工程建设行业已经总结出了多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本文仅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

3.1 界面元分析法

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界面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较广,而且是国内外重要研究的分析方法之一。界面元分析法基本原理是:将岩土边坡的累积单元变形形成一个完整的界面,并且根据采集的各种地质信息和数据构建界面应力元模型,其主要适用于非均匀、不连续、各向异性问题的分析。在界面元分析法的长期研究和应用中,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于复杂边坡岩土体稳定性的分析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在国内外地质及工程学专家的不断探索中,将界面元分析法与工程力学机理有机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可以用于评判岩体稳定薄弱部位、危险滑面、潜在滑面及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准则。

3.2 有限元分析法

有限元分析法是最早应用于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岩土边坡弹塑性、弹性、粘塑性、粘弹塑性等方面的数值计算问题。有效元分析法在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为:计算公式科学、结果精确、连续性强等。与极限平衡分析法相比,有限元分析法可以通过对岩土边坡应力及应变规律的分析,全面掌握岩土边坡的变形与破坏机制。

3.3 地质分析法

岩土边坡的稳定性是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地质分析法则是从内部因素出发,通过对于岩土边坡发育的地质环境,以及各种变形、破坏迹象的基本规律进行分析,了解影响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内外部因素,并且从地质学的角度对其总体发展趋势和有可能出现的破坏形式进行预判。

3.4 随机分析法

随机分析法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加拿大的地质研究机构将概率统计理论首次应用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中。随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由于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表现在诸多方面的,所以可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多表现为具有一定概率的随机变量(一般包括:岩土边坡的几何尺寸,如边坡边界尺寸、内部结构面等;边坡岩体材料总体性能,如泊松比、弹性模量等;边坡外部荷载,如重力场、地震力、渗流场等),因此,在岩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中,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将实际考察获取的各种有可能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分解为多个样本,利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分析,在求出其概率分布和特征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较为先进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求解,最终得出岩土边坡的破坏概率。从理论上讲,随机分析法是较为合理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机因素的表现形式多样,所以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难以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准确概率。

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由于受到工程项目建设复杂性,以及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其稳定性的分析一般要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分析流程和结果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同时,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也要尝试应用电子信息及网路技术,并且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套智能化、规范化的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靖,周欣华,刘功伟,等.岩土边坡稳定性图解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2,(04):122-123.

[2]陈强.岩土边坡稳定性研究与分析及综合治理[J].湖南大学学报,2005,(07):59-60.

[3]夏元友,朱瑞赓.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研制[J].中国地质灾害学,2006,(11):44-45.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偏差分析;风险属性权重;模糊数学理论;三角模糊数;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294-03

引言

软件风险属性权重的确定关系软件风险评估的客观合理性,传统确定风险属性权重的方法赖于专家经验[1-4],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和不合理性。

目前基于模糊数的风险属性权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建立风险层次结构模型,对专家判断结果进行处理,采用FAHP法对项目风险定量分析,该方法的缺点是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目前采用的加型一致性互补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的关系参数无可靠性选择原则遵循,因此没有严格的数学证明判断矩阵与权重向量之间关系的唯一确定性,属性权重的确定没有统一的定性结论[5~6]。二是建立不同类型偏好信息为模糊数的多属性风险权重分析模型,一般采用语言变量和三角模糊数[7]的形式给出属性信息,专家凭借自身经验出属性权重,采用将语言变量转化为三角模糊数进行处理,这不但会造成信息的丢失,而且由于专家知识背景和经验不同,对软件风险尤其是跨行业领域的风险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得专家在评估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偏好性,从而给评估结果带来很大的模糊性[8]。

二、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流程

1.确定专家评估者E=(e1,e2,…,ek),确定评估指标集U=(u1,u2,…,un),评估对象集R=(r1,r2,…,rm)。

2.专家给出评估对象rj在评估准则xi下的主观偏好值aij,从而构成评估矩阵A=(aij)m×n。

3.将模糊评估矩阵A按公式转化为归一化矩阵C=(cij)m×n。

4.由公式确定权重向量w,并做归一化处理,风险因素的综合属性值与属性权重关系Z=cijw*j=C1w1+C2w2+…+Cnwn。

5.利用本文改进的可能度三角模糊数模型对Zi处理,建立互补判断矩阵:

6.利用模糊互补矩阵排序向量w=(w1,w2,…,wm)T,其中wi=。

对可能度矩阵P进行排序,并按其分量大小对各个风险项进行排序,即为量化过的风险项优先级排序。

通过对某软件公司近年来开发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几种风险因素项Ri=(r1,r2,…,r7)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严重影响着整个软件的开发周期和质量,相关属性有:项目高层管理者参与重视程度不足(r1);技术人员技术能力成熟度(r2);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r3);误解需求和不恰当的需求变更管理(r4);环境影响(r5);人力资源短缺(r6);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r7)。

步骤一:设有三位专家(E=(e1,e2,e3)),其权重系数为w=(0.3,0.3,0.4),在成本(u1)、质量(u2)、进度(u3)、技术(u4)四个评估指标下进行评估,分别用三角模糊数给出。

步骤二:专家评估矩阵(见表1)。

步骤三:由专家评估矩阵转化为规范化矩阵(见表2)。

步骤四:属性权重向量。

风险因素的优先级排序为R7>R3>R4>R1>R2>R6>R5,即缺乏相关干系人的参与,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成为优先级最高的风险因素。根据构建的模型得出的结论与公司实际风险因素的排序大体一致,但在公司实际操作中对项目进度安排不科学,任务分配不当这个风险因素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因此,基于三角模糊数和偏差分析的风险属性权重方法研究有利于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从实验数据上分析,能够挖掘潜在风险因素,为决策者及时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调整项目计划,达到了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Zhiwei Xua,Taghi M.Khoshgoftaar,Edward B.Allen.Application of fuzzy expert systems in assessing operational risk of software[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2003,(45):373-388.

[2] M.Jorgensen.A review of studies on expert estim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effort[J].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2004,

(70):37-60.

[3] I.Vlahavas,I.Stamelos,I.Refanidis.SSE:an expert system for software evaluation[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9,(12):183-197.

[4] Kevin Kam Fung Yuen,Henry C.W.Lau.A fuzzy grou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 for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management:Fuzzy logarithmic least squares method[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5] Wu FG,Lee YJ,Lin MC.Using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n optimum spatial allo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2004,(33):553-569.

[6] 潘玉奇,周劲,张玲,等.模糊评判法和模糊聚类分析在优化布点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8):169-172.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边坡失稳;稳定性;研究;治理措施

一、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想要对整体对边坡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其难度很大,边坡的稳定性受到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地貌,岩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此边坡的稳定性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的工作,其特点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等,但归结起来还是与以下方面有关:

1.1岩性和结构

边坡失稳与岩性有关,也与岩性内部结构有关,岩体结构的连续性常常受到地质结构面的破坏,结构面往往是影响边坡稳定的重要因素,岩体的连续性和强度都受到结构面的影响,

1.2水文因素

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滑坡,泥石流,全都与水有关,地表水和地下水会通过岩体裂缝降低边坡的软硬结构,破坏力学中的强度,进而让坡产生滑移变形,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和水压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和关键因素,水位因素对于边坡稳定性的预测具有及其重要的参考因素。

1.3震动爆破

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爆破,爆破震动给边坡稳定带来的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较大的爆破震动及容易带来边坡失稳,特别是在爆破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形结构特征,造成局部边坡失稳,没有按照设计施工,违规操作等,也容易影响边坡稳定。

1.4人为因素

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对于边坡处理不善以及生产的随意性都对边坡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轻视帮坡的作用,成产处理不善且随意,没有科学性,导致在重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滑体。

二、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2.1极限平衡法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定岩土体的破坏是由于滑体的滑动面发生滑动造成的,而滑体的滑动面可以是规则的平面、圆弧面或者其它一些不规则的面。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滑动面滑动时造成的隔离体的静力平衡。再确定负载时,可以把隔离体进行分割成若干竖向的土条,并简化其以方便对每个小土条进行静力平衡的测算,并求出相应的滑动破坏荷载。因此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预防最危险滑动面的稳定性失衡。下面以图表形式介绍相关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及其特点。

2.2 可靠性法

可靠性法在目前对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法中最为普遍。可靠性方法在边坡工程的经济方面和优化解决方案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意义,它是基于对边坡的土地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相关的计算模型等不确定认识,再结合边坡的实际情况,利用概率分析法以及通过可靠度尺度来分析边坡工程系统的实际质量。可靠性法减少了经济风险,优化了解决策略。

2.3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在如今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地位举足轻重。其应用已经由弹性学平面问题扩展到空间问题,由静力平衡问题扩张到稳定性问题及动力问题等。同时在研究对象方面扩展到塑性、粘塑性、粘弹塑性等方面。分析出土体的应变大小及应力分布,从而可以避免将滑体视为刚体这样过于简化的缺陷。在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一个简化的问题来替代复杂的问题,然后来分析问题并求得解。总的来讲,在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应当综合性的结合不同技术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实现对传统工作的全面改进,并且通过技术的完善和提升,实现新的发展局面,为更加准确的测定和分析得出边坡稳定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边坡工程稳定性治理技术分析

3.1抗滑桩技术

边坡处置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得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抗滑桩与一般桩基类似,但主要承受的是水平荷载。钢筋混凝土桩是目前边坡处治工程广泛采用的桩材,桩断面刚度大,抗弯能力高,施工方式多样,其缺点是混凝土抗拉能力有限。抗滑桩施工最常用的方法是就地灌注桩,机械钻孔速度快,桩径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但对地形较陡的边坡工程,机械进入和架设困难较大。钻孔时的水对边坡的稳定也有影响。人工成孔的特点是方便、简单、经济,但速度慢,劳动强度高,遇不良地层(如流沙)时处理相当困难。另外,桩径较小时人工作业面困难。

3.2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是用液压或气压把能凝固的浆液注入物体的裂缝或孔隙,以改变注浆对象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问题、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3.3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技术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提高土的强度,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因此,凡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使整个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土工加固方法均称为土工加筋技术,形成的结构亦称为加筋土结构。和传统支挡结构相比,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要求较低、节省材料、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低廉、效益明显、适应性强、应用广泛。由于加筋边坡和加筋挡土墙的这些优点,目前其已从公路路堤、路肩发展到应用于其他各种支挡结构和边坡防护。目前已用于处理公路边坡、市政建设、护岸工程、铁道工程路基边坡、工民建配套的支挡及边坡工程、防洪堤、林区工程、工业尾矿坝、渣场、料场、货场等;甚至还用于危险品或危险建筑的围堰设施等。

3.4锚固技术

岩土锚固技术是把一种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以提高岩土自身的强度和自稳能力的一门工程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结构物的自重,节约了工程材料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而目前在工程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锚杆在边坡加固中通常与其他只当结构联合使用。

3.5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

用高强度、低松驰型钢绞线预应力锚索对滑坡体或崩落体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提高它们的刚度,使预应力锚索作用范围的岩石相应挤压,滑动面或岩石裂隙面上摩擦力增大,加强它们的自承能力,可有效地限制岩体的部份变形和位移。

四、结语

边坡稳定性预测及其治理方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断涌现出的新理论、新方法丰富了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工作,我们要注意边坡系统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和与外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对边坡失稳的分析工作当中,绝不能单单考虑一个要素,应该综合全面的多方考虑,在监测资料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还要对周围的滑坡地质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刘万杰.浅谈边坡工程稳定性及处治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07).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6篇

对三聚氰胺纤维及其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另外通过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对三聚氰胺纤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观察三聚氰胺纤维的横截面、纵面形态,结合考察纤维的溶解性能、燃烧特性、红外光谱特征峰,可以对三聚氰胺纤维进行定性,该研究为三聚氰胺纤维定性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三聚氰胺纤维;应用现状;定性分析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然而让大家熟知其名的却是曾经的毒奶粉事件。三聚氰胺纤维作为三聚氰胺的延伸产品,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生产和使用规模的纤维,但在当前的纤维检测领域,三聚氰胺纤维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纤维。本文将对三聚氰胺纤维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同时对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 三聚氰胺纤维应用现状

1.1 三聚氰胺应用领域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三聚氰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聚氰胺供应商[1]。三聚氰胺主要用于木材加工、涂料、造纸、纺织、皮革、模塑料等领域,其中木材加工的层压板行业是三聚氰胺最大的消费领域。三聚氰胺纤维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新应用的亮点。

1.2 三聚氰胺纤维

三聚氰胺纤维又称三聚氰胺缩甲醛纤维、蜜胺纤维,是以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为原料, 经特殊的纺丝工艺制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交联结构的高性能阻燃纤维[2]。三聚氰胺纤维无熔点、不熔滴,具有高耐火焰燃性、高热稳定性、纤维导热率低的特点。三聚氰胺纤维具有的各种优异性能,使其进入了传统的材料工业领域,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等高技术领域,同时也应用到日常领域。目前,三聚氰胺纤维常用作石油钻井平台作业服、高温炉前工作服、焊工围裙和手套、消防服、飞机椅套、热气滤材和离合器衬层等各种高温防护服和防火抗燃制品,在日用纺织品中主要用于床垫以及高档服装等。

1.3 检测标准现状

欧盟于2009年1月第2008/121/EC号指令,对关于纺织品名称的第96/74/EC号指令做了修订,2008/121/EC指令包含20项条文,列出关于纺织品标签的规定。此后,欧盟在2009年下半年2009/121/EC指令,2009/121/EC指令是针对2008/121/EC附录I和V而修订,此次修订将三聚氰胺纤维增加到指令2008/121/EC附件I和V中公布的纤维列表中,至此,三聚氰胺纤维正式出现在通用名称目录中。

然而,到目前为止,欧盟虽然将三聚氰胺纤维正式列入纤维通用名称目录中,但尚未提出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方法。国内也未出现三聚氰胺纤维定性方法的报道,而且与纺织纤维相关的标准并没有提及三聚氰胺纤维。

2 三聚氰胺纤维定性分析

2.1 试验耗材与仪器

2.1.1 材料

三聚氰胺纤维,BASF公司提供,商品名Basofil纤维。

2.1.2 试剂

甲酸、硫酸、硝酸、二甲基甲酰胺等试剂,均为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2.1.3 仪器

Nicolet 6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附件为SMART iTR。

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2.1 显微镜法

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纵面和横截面形态,结果如图1、图2所示:三聚氰胺纤维横截面呈椭圆形;纵面粗细均匀,表面平滑有光泽。

图1 三聚氰胺纤维横截面 图2 三聚氰胺纤维纵面

三聚氰胺纤维纵面和横截面形态与天然纤维有明显的区别,与化学纤维中的铜氨纤、莱赛尔等纤维相似。单纯用显微镜法无法定性三聚氰胺纤维,但可以作为系统鉴别方法的一个补充部分。

2.2.2 燃烧法

观察纤维靠近火焰、接触火焰和离开火焰时的状态及燃烧时产生的气味和燃烧后残留物的特征,考察三聚氰胺纤维的燃烧性能。燃烧特性如表1。

表1 三聚氰胺纤维的燃烧特征

三聚氰胺纤维作为高性能的阻燃纤维,其燃烧性能非常有特色,靠近火焰时不熔不缩以及离开火焰时立即熄灭的性质,有别于绝大多数纺织纤维,另外其燃烧气味具有独特性。燃烧特性可以作为三聚氰胺纤维定性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2.2.3 溶解法

将约100 mg试样置于试管中,注入10 mL溶剂,用玻璃棒搅动5 min,观察溶解情况。常用试剂对三聚氰胺纤维的溶解性见表2。

表2 三聚氰胺纤维在常用化学试剂中的溶解性能

通过考察三聚氰胺纤维的溶解性能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纤维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能,无法溶解于常用的40%NaOH、次氯酸钠、二甲基甲酰胺(95℃)碱性试剂,也很难在常温下溶于常用的酸性试剂。在常用的试剂中, 90℃下,90%甲酸和75%硫酸可以溶解三聚氰胺纤维。

2.2.4 红外光谱法

将样品直接放在红外光谱仪测试口上,旋转采样器固定钮压住样品,设定仪器分辨率为8cm-1,扫描次数32 次,在4000 cm-1~500cm-1波数范围内扫描,采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如图3。

图3 三聚氰胺纤维红外光谱图

从图3可以看出,三聚氰胺纤维在1551 cm-1、1435 cm-1、814 cm-1等几个波长附近有很强的特征峰结构。其中1551cm-1附近吸收峰为三聚氰胺中三嗪环芳香族C=N伸缩振动;814 cm-1特征吸收峰为三嗪变形振动特征吸收[3]。

根据前面的分析,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结合使用,基本可以对三聚氰胺纤维进行明确的定性,如再结合红外光谱法,可以进一步确定三聚氰胺纤维,尤其当混纺织物中三聚氰胺纤维含量较低,其他方法的特征不易发现的情况下,红外光谱法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可以起到判别三聚氰胺纤维存在与否的确定作用。

3 结论

三聚氰胺纤维是近年来三聚氰胺新应用的亮点,三聚氰胺纤维已经正式出现在欧盟的通用名称目录中,但国内外尚未出现三聚氰胺纤维的定性方法。显微镜法、燃烧法、溶解法、红外光谱法结合使用可以作为三聚氰胺纤维有效的系统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家铭.三聚氰胺亟待开拓新型产品应用市场[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9):46-47.

[2] 杭祖圣,居法银,应三九,等. 三聚氰胺纤维的制备、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9,10(上):37-40.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水性内墙涂料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测定

一、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

载气:氮气,纯度≥99.995%;

燃气:氢气,纯度≥99.995%;

助燃气:空气;

稀释剂:乙腈(色谱纯);

辅助气体: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成分完全分离。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本实验采用乙二醇单丁醚;

稀释溶剂:用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试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乙腈;

标记物:用于按VOC定义区分VOC组分与非VOC组分的化合物。涂料中的醇酯-12(沸点255 ℃);

苯、甲苯、混合二甲苯(包括乙苯)、丙二醇,均为分析纯。

1.2仪器及设备

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可更换;

程序升温控制器;

色谱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

进样器:微量注射器,1μL、10μL、100μL、10mL;

配样瓶:8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天 平:精度0.1mg

台式离心机:最大转速5000r/min。

1.3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色谱柱(确认柱):聚乙二醇毛细管柱(PEG20000),30cm×0.32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40℃;

检测器:FID,温度:250℃;

柱温:程序升温,60℃保持1min,然后以20℃/min升至240℃保持20min;

柱前压:0.04 MPa;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进样量:1.0μL。

1.4 试验方法

1.4.1气相色谱的基本原理

流动相(N 2)载着样品通过色谱柱内的填充物(固定相)时,样品中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连续移动多次进行重复分配平衡。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几何结构不同,在两相间的分配比不同,沿着色谱柱运动的速度就不同。流过适当长度的色谱柱后,各组分拉开一定距离,先后从柱后流出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讯号经放大后,在记录仪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简单说就是试样经稀释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技术使样品中各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分离,定性鉴定被测化合物后,用内标法测试其含量。

1.4.2测试步骤

开氮气瓶:先开高压阀(逆时针);再开低压阀(顺时针),至压力为0.4Mpa。

打开色谱仪电源,设定进样器、检测器及柱箱温度。 再打开空气发生器和氢气发生器电源,工作压力均为0.4Mpa。等待仪器各部位到达设定状态,以及空气和氢气发生器稳定后即可点火。

点火:按下操作面板上的点火开关约7-8秒,完成点火操作(判断火是否点燃的常用方法:用表面光洁的金属体或玻璃片放在离子室的“放空口”处,若金属体或玻璃片表面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火已点燃)。

启动计算机系统(打开显示器、计算机主机、打印机),进入Windows系统,再进入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待基线走直后,系统即稳定,之后就可进行性能测试或试样分析工作。

二、结果分析与讨论

内墙涂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本试验是建立一个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内墙涂料中VOC的气相色谱测试方法。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本方法可以将内墙涂料中的VOC(包括苯系物、二元醇和成膜助剂等)很好地分离且可以满足GB18582-2008标准中对苯系物的最低检出限50mg/kg的要求。

2、本试验采用的测定内墙涂料中VOC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检测苯系物的相对偏差小于12%,检测其他有机物的相对偏差小于3%。方法准确、可靠,试验中对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80.3%~117.0%,对丙二醇的加标回收率在92.1%~103.7%。

3、本试验采用二阶程序升温分离内墙涂料中的VOC,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基线更稳定,避免了基线不稳定对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同时也使各种化合物得到更好地分离。本试验曾采用一阶程序升温(初温70℃,保留6min,升温速率20℃/min,终温180℃,保留8min),效果不是很好。

4、本试验要求色谱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为内墙涂料中苯系物的含量为微量(10-6级),色谱图纵坐标电压在小于1 mV时才能看出苯系物的出峰情况,基线稍有波动就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所以试验中要求基线要尽量平稳。

5、本试验对试剂的纯度有一定要求,稀释剂乙腈用色谱纯、其他试剂均采用分析纯,只要保证其中的杂质与被测组分能彻底分离且不干扰苯系物的测定即可。

6、试验中对涂料试样只稀释不破乳,经离心分离后上层澄清,但含有部分树脂,因此气化室内需配有石英玻璃衬管,内填适量的石英棉,如果石英棉变成褐色,可将衬管放入600℃马弗炉中灼烧1~2h即可变白重新使用。

7、试验中也可以采用内标稀释剂加入法,即将内标物与稀释剂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内标稀释剂,在测定样品时,直接加入一定量的内标稀释剂即可,这样可以使操作更简便,测量更准确。

三、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通过对两种内墙涂料产品采用色谱法进行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VOC),两种内墙涂料各项指标都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证实了该检测方法的准确和合理性。为检测内墙涂料环保的重要指标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

3.2 展望

虽然内墙涂料存在这一些问题,但展望内墙涂料的前景仍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改善内墙涂料,必须从涂料产品结构入手,提高品质功能,使其适应市场多样化、人文化、个性化的需要;加大研发力度,让水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环保节约型涂料、高附加值的功能性涂料占据涂料业的主流。只要抓住机遇,不断优化涂料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就一定能发挥资源优势。从改进建筑涂料的应对策略来说,解决好一下几点至关重要:

1、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先进的技术只有通过成果的转化才能在产品中得以体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立足。因而,改善涂料业必须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研发费用的落实,引进富有创新思想的科研人才。以往的建筑涂料市场受人才缺乏和科研设施落后的严重制约,所以,实现建筑涂料业的现代化,必须尽快培养造就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振兴建筑涂料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其列入“四新”技术加以大力推广,并由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推动建筑外墙涂料的全面推广应用。

2、走节约型、环保型、健康型之路

建筑涂料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倡导绿色、环保先行的今天,建筑涂料业只有生产出符合健康、环保、节能的涂料,才能提高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3、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进入21世纪,以及我国加入WTO所受到全球经济浪潮的影响,使走国际化发展成为了改善建筑涂料业必经之路。国际化发展之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的改革开放,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引进资金和技术,有利于建筑涂料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建筑涂料业做大做强,增强抗风险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低碳环保、绿色“中国梦”。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地震 边坡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91-02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据我国总面积的2/3,其自然边坡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由于地震动性特征以及边坡自身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导致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在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点。因此,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例如:拟静力法、限差分强折减度计算法、滑块分析计算方式、动力有限元时程计算方式等,才能保证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为其工程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该文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些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其相关行业发展,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

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利用相应的计算方式,提升其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

1.1 拟静力法

拟静力法是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式,主要是对边坡在整个断面采用相一致的自地震系数。同时,在计算的过程中,通过将其地震系数和土体质量相乘,从而得到地震作用下边坡的惯力性,并且按照极限平衡理论中的内容,对抗震安全系数进行相应的计算。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公式展开,其公式为:,公式中的F1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质点i的水平地震惯力性所代表的数值;ah为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所代表的数值;ε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减损的系数分析;GEi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质点上的重力标准取值;αi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质点的动态分布系数;g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重力加速度。

1.2 滑块分析计算方式

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将地震边坡的动力性能作为计算的主要依据,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是取决于地震后边坡体所产生的形状以及大小等方面的特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计算数值的准确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计算流程,其流程如下。

(1)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过程中,应当从潜在内块的加速速度角度,展开该方式的计算工作。

(2)在计算的过程中,滑块的移位是影响计算准确性的重点。因此,在该项方式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将滑动体作为计算的数据,根据滑块移动的位置点展开相应的计算分析,以此保证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1.3 动力有限元时程计算方式

该方式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计算方式,主要是利用动力有限元分析获得边坡各个分布的预应力,并且根据各个边坡应力数值,通过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展开了相应的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将高斯积分点的应力作为重要的计算数据,并且要在极限平衡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滑动面进行计算。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莫尔圆计算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压力,以及下滑应力。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展开其计算,其公式为:,其中,Fri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抗滑力;Fmi为下滑力。

1.4 限差分强折减度计算法

近几年,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无法对直观的数据进行展现,需要进行反复地计算以及编程工作。但是,在该项方式计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边坡材料强度中所对应的参担进行相应的折减。在折减的过程中,每折减一次,就会得到一组边坡材料的参数,一直达到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失衡判断中,所要求的强度折减数据,并利用相应的公式展开计算,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安全稳定数据的准确性,其公式为:或者。其中,分别为地震作用下边坡折减前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度;F为地震作用下边坡中的折减系数;分别为折减后的粘聚力、内摩擦角度。

2 基于动力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计算

本段内容在动力有限元边坡稳定的基础之上,对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2.1 动力有限元是边坡稳定分析的方式以及应用

在有限元边坡稳定的基础之上,对于平面的问题,应当对土体中的抗剪强度进行分析,在莫尔-库伦强度准则,通过利用曲线的形式,对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行表面,其任意一点为:。其中,σn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中的向应力;c和分别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同时,在基于有限元边坡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在所计算的范围内制定一条边坡稳定性变化的曲线,通过这条曲线对边坡抗滑稳定系数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判断。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核电厂超高边坡设计的工程实例,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核电厂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设计方法,不仅为现阶段核电边坡设计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未来编制核电行业边坡设计规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前言

我国部分在建和规划中的核电厂边坡,高度均超过100m以上,并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超高边坡开挖已成为很多核电厂厂址不可回避的问题,但目前核电行业对如何开展高边坡设计工作并无统一认识,核电厂高边坡高度更是远远超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没有一个较好或较完善的国家规范,因此核电厂边坡的勘察设计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文旨在通过一个核电厂超高边坡设计的工程实例,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核电厂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设计方法,不仅为现阶段核电边坡设计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未来编制核电行业边坡设计规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工程概况

某核电厂主厂区边坡位于东南沿海的半岛上,属低丘陵地貌,地形总体呈南北侧及西侧高,东侧低,最高海拔为200.3m。边坡最大高度约100m,总长度1050m,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属花岗岩土岩组合边坡,岩质边坡最大高度约100m,土质边坡最大高度约30m,边坡坡脚距核岛厂房距离不足80m,属核安全级边坡,安全要求非常高,设计难度很大,平面图见图1。

图1 边坡平面布置图

2、边坡物理力学参数

边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数据,为准确探明该边坡的物理力学参数,勘测中采用了单孔检层法波速测试、声波测井、大型原位直剪试验、压水试验、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先进、合理的勘测手段,为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及边坡设计提供了翔实的基础地质资料。

本边坡主要由坡残积土层和花岗岩组成,对于土质边坡,强风化花岗岩的抗剪强度参数的确定是本工程一个难点,由于强风化花岗岩结构性强,且呈半岩半土状,取土对其扰动很大,因此常规室内试验很难准确测定其强度参数,为此专项定制设计大型原位岩体直剪试验,得到了强风化花岗岩设计参数。对于岩质边坡,岩石结构面强度参数以及节理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参数,是另一个难点,设计中根据岩体结构面试验成果,结合国际先进的Hoek-Brown强度经验准则确定节理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指标。各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表3

表1土层及土状岩层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

天然重度

(kN/m3) 饱和重度

(kN/m3) 抗剪强度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

残积砾质粘性土 17.4 19.1 13 31

全风化花岗岩 18.8 19.9 16 33

天然强风化花岗岩 19.0 20.1 47 39

饱和强风化花岗岩 ― 20.1 40 34

表2 岩体结构面的力学指标推荐值

结构面类型 两侧岩体的坚硬程度及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

中等风化岩体中断层 较软岩,结合差 50 15

中等风化岩体中节理 较软岩,结合一般 80 22

微风化岩体中断层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差; 100 25

微风化岩体中节理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一般 120 31

表3节理岩体综合抗剪强度

输入参数 计算结果 推荐值

GSI mi 单轴抗压

(kPa)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Φ( °)

中风化岩体 35 32 17700 706.0 35.6 700 35

微风化岩体 45 32 58100 1419.6 45.1 1400 45

3、 边坡破坏模式

边坡在自然与人为因素下的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滑坡、滑塌、崩塌和剥落。对于本边坡,其主要的潜在破坏模式为切割坡顶覆盖层(含强风化岩层)的滑坡(或滑塌);沿边坡岩体结构面发生平面滑动或结构面组合而成的楔形体滑动;

4、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设计

岩质边坡分别采用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三种不同分析方法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4.1边坡定性分析评价法(极射赤平投影法)

定性分析评价主要为图解法(极射赤平投影法、极点投影法),即首先对断裂及软弱结构面进行数理统计,确定边坡地段结构面的优势产状,然后利用赤平投影原理将优势产状投影到赤平投影图上,接着逐一分析各软弱结构面及其组合与一期边坡坡面的组合关系,最后根据各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图2是一期边坡的极射赤平投影图,图中的结构面1为断裂的极点投影,结构面2、3、4为其它软弱结构面的极点投影,各软弱结构面及其组合均未落入到滑动区内,说明不存在可能产生滑动的不利组合,边坡不具备完全顺结构面下滑趋势,不必单独定量验算软弱结构面及其组合的稳定性,定性分析方法评价边坡为稳定。

因为已揭露的各组软弱结构面均未构成潜在滑动的不利组合,说明边坡的稳定性不由结构面强度单独控制,而由软弱结构面的密度及组合关系控制,因此不必单独定量验算断裂及软弱结构面的稳定性,由于稳定性主要由软弱结构面的密度及组合关系控制,且结构面的强度远低于岩体的强度,为使计算结果具有一定合理的保守性,在后续定量计算分析中可忽略软弱结构面强度,仅考虑软弱结构面的密度及其组合关系;

图2边坡极射赤平投影图(极点分析法,上半球投影)

4.2 边坡半定量CSMR稳定分析评价

半定量分析采用CSMR法,是对边坡进行CSMR边坡岩体质量分类,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即根据边坡的岩体质量和影响边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分,然后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分类,半定量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在分析过程中,通过结构面方向修正系数和结构面条件系数考虑断裂及软弱结构面的对稳定性的影响。

CSMR分类因素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岩体基本质量(RMR),由岩石强度、RQD、结构面间距、结构面条件及地下水等五个因素综合确定;另一部分是各种边坡影响因素的修正,包括边坡高度系数(ξ)、结构面方位系数(F1、F2、F3)、结构面条件系数(λ)和边坡开挖方法系数(F4)。采用积差评分模型,其表达式为:

CSMR=ξ・RMR-λ・F1・F2・F3+F4

根据CSMR边坡岩体质量评价,微风化岩质边坡CSMR得分61分,评价为稳定,中等风化岩质边坡CSMR得分49分,评价为为基本稳定。

综合极射赤平投影分析评价和CSMR边坡岩体质量评价,并结合工程经验,微风化岩质边坡按坡比不大于1:0.5分级开挖,每级坡高10m,中等风化岩质边坡按坡比不大于1:0.75分级开挖,每级坡高10m;除最底下三级平台宽度设为6.5m外,其余各级平台宽3.5m。

4.3 边坡定量计算分析

岩质边坡定量分析采用静力有限单元法;极射赤平投影定性分析表明,边坡不具备完全顺软弱结构面下滑趋势,稳定性主要由软弱结构面的密度及组合关系控制,且断裂等软弱结构面的强度远低于岩体的强度,为使计算结果具有一定合理的保守性,在定量分析中忽略软弱结构面强度,仅考虑软弱结构面的密度及其组合关系,即在计算中通过Hoek-Brown经验准则考虑断裂等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采用Hoek-Brown节理岩体综合抗剪强度参数,详见表3。

计算结果见图3、图4,安全系数大于1.5,各方向上应力均不大于1MPa,其组合亦不超过2MPa,远远小于岩石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因此,在上述应力状态下,边坡不会发生整体破坏,开挖过程亦不可能发生岩爆现象。

图3边坡坡体剪应力分布图图4 剪应力局部放大图

5、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设计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简化Bishop法)、静力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有限元等三种不同方法验算。其中,抗剪强度指标折减的办法定义有限元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是近几年新提出的计算方法,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已在一些工程中得到应用,并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各边坡规范亦都推荐在极限平衡法的基础上,可采用这种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边坡的稳定性;虽然目前规范尚为对该计算方法制定相应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标准,但本工程将其与常规极限平衡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边坡的稳定性状,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与传统极限平衡法相比,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 求解安全系数时,不需要假定滑动面的形状和位置,滑动破坏自然地发生在岩土体剪切带上,或塑性应变和位移突变的地方;

(2) 有限元引入变形协调的的本构关系,因此不必像极限平衡法那样,引入条块间力假定以及土条刚性体假定,保证了严密的理论体系;

(3) 能够模拟边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并提供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力与变形的全部信息。

传统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包括静力有限元法)的计算模型简图分别见图5,图6,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边坡各典型剖面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4,比较三种计算方法所得的安全系数,各方法间安全系数相差很小,相互验证,说明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图5极限平衡分析Bishop法计算结果图示图6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破坏时位移云图

表4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

典型计算

剖面编号 极限平衡法计算安全系数 有限元法计算安全系数

简化Bishop法 Morgenstrern-

Price法 普通有限元法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P3-P3’ 1.63 1.70 1.73 1.68

P7A-P7A’ 1.53 1.63 1.53 1.51

P7-P7’ 1.59 1.60 1.59 1.52

P8-P8’ 2.39 2.65 2.81 2.51

P9-P9’ 2.54 2.78 2.92 2.80

6、工程效果

本工程边坡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高度最大的核安全级边坡,也是唯一一个建成投产的高度超百米的核安全级边坡,竣工验收至今已历时3年(图7),经历了多个台风雨季、上百次强降雨的考验,均无局部滑坡、坍塌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各区域边坡监测数据反映边坡变形处于正常状态,说明边坡设计质量优良,边坡稳定性状况很好。

图7边坡竣工全景图

7、结语

本文通过一个核电厂超高边坡设计的工程实例,归纳总结出适用于核电厂超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和设计方法:对于岩质边坡,可采用定性极射赤平投影图解法,半定量CSMR稳定分析评价,和定量计算安全系数法;对于土质边坡,可采用传统极限平衡法,普通静力有限元法,和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计算安全系数;不同分析方法的结论需相互比对、印证,边坡设计中应综合各分析评价方法的成果,该工程实例不仅为现阶段核电边坡设计提供借鉴作用,同时也为未来编制核电行业边坡设计规范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03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L/T 5353)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内容分析;心理治疗研究;讲座

中图分类号:R749.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05-0373-04

18世纪晚期,欧洲教会发现含有非宗教信息的出版物威胁到自己的权威,于是迅速展开了关于这些出版物内容的调查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后来被广泛引入其他领域,直到20世纪40年代有人将其归结为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是用来分析书面的、口头的或视觉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明确的编码规则之上,将许多文字的文本压缩为较少内容的分类,客观、系统地描述和量化现象,并对数据作出可复制的、有效的推论,以提供知识、新见解、典型事实或实践指南。进行内容分析既可以使用质化的方法又可以使用量化的方法,既可以进行归纳的分析,也可以进行演绎的分析,允许研究者增强对数据的理解,检验理论问题。

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日益受到关注,而在种类繁多的质性研究方法中,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得内容分析区别于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并具备独特的价值:它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又在理论指导之下,为心理治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1内容分析的步骤

1.1数据的准备

内容分析的对象是文字,因此在收集材料阶段需要将待分析的或感兴趣的视频、声音、文字信息整理为书面材料,然后才能进行分析。Krippendor-指出,任何一个内容分析都要解决以下6个问题:要分析的数据有哪些?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描述的?数据来自于怎样的人群?所分析数据相关的情境怎样?分析的界限是什么?推论的目的是什么?内容分析关注的不仅是文本中可以被量化的部分,它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内容丰富的技术,而后者,依赖于数据的编码和分类。

1.2数据的简化:编码和分类

编码即是给感兴趣的文本单元贴上一个“标签”或“代码”,以便于分类汇总。编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预先设定分类的名称,或依据公认的分类手册对数据进行编码,如Stiles等提出的人类沟通中的语言反应模式分类,Hill等提出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当事人行为分类等;另一种方式不预先设定分类,在阅读材料时写出笔记和小标题,通读书面材料多遍,写下所有可能的小标题以描述材料所有的方面,是为开放式编码。通过编码以及将编码汇总,将数据压缩成较少的分类,达到数据简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类别要详尽地涵盖所有的数据内容,各个类别之间应相互独立、排斥,即通过编码,在全部材料中没有新的类别出现。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质化分析软件,提高了分析的深度和效率。Salvatore等比较了自动化和人工内容分析来研究心理治疗的过程,发现二者在所得结论上没有差异。Miles对如何选择和使用ATLAS/ti、MAX、NUDIST等常见软件做过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质性分析流派和方法,计算机的辅助功能是不同的。学者们对在质性分析中使用计算机的看法不一,因为对于定性研究,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分析工具,而且使用计算机所带来的好处不像量化研究那样明显。但是对于内容分析这样一种基于文本的分析方法,人们对计算机辅助的评价普遍较高。而且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质性分析时,中外学者面临的语言材料是不同的。国内夏传玲对9款质性分析软件进行中文兼容性和分析眭能测试后发现,就分析中文材料而言,Qualrus是最佳的选择,NVivo和MAXqda次之,而其他软件不适合作为中文质性分析的辅助工具。

1.3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呈现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问题确定仅仅是表面的内容分析,还是连带潜在的内容分析。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内容分析分为归纳取向和演绎取向两种。如果没有关于某现象的前知识,或关于某现象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可以采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对文本内容分类、汇总,使得研究者获得对该现象的丰富认识;演绎的方法,则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之下,创造分类和编码作为分析文本的依据,通常用来作为检验理论、扩展概念理论的一种方法。通过文本的内容分析,叙述研究问题的答案,即结果的呈现。

2内容分析在心理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质性的方法被认为非常适合于过程研究。“质性”是一个多种方法的概括性描述,用于回答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给定现象的研究问题。Denzin给出了质性研究的通用描述:处于当世观察者的定位活动,它由一系列的解释及经验性的实践组成,这些解释和实践使得世界可以被觉察、理解。质性的方法使学者们能够研究人类沟通和互动的复杂性,尤其适合于精神卫生领域的研究。内容分析是质性研究方法庞大体系里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作为交流载体的语言在文本内容或上下文情境中的含义,因而适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Bryman就指出,质性的内容分析很可能是质性文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目前已有的质性研究方法中,内容分析方法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使它与其他诠释取向、现象取向以及符号学、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区别开来。内容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价值:一方面,根据研究旨趣,它不失为一种灵活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明确的编码规则和分析的系统性,使它处于理论的指导之下,保证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1955年,Auld等就建议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心理治疗。随后,Murray用该方法分析了3个治疗会谈案例中的语言互动现象,并认为内容分析是一种有用、有效的研究心理治疗的方法。Harway等介绍了内容分析的方法,并且用它来研究治疗访谈中治疗师和当事人的活动以及治疗事件。Gottschalk认为,内容分析应用于心理治疗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精细、准确地描述心理状态。张日异等对1989-2003年发表在咨询心理学杂志上的质性研究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心理治疗质性研究的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探索性研究、历史调查、现象学研究、内容分析研究、涌现理论研究、人种志、质性调查等,其中内容分析的方法仅为4%,有待于进一步推广。

徐慧等对罗杰斯3个不同时代工作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对象为治疗师的反应模式,该研究对于传统的内容分析编码方式作出了一定的改进:将每个对话回合作为编码单元,代码取自现有的理论和公认模式的集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分析心理治疗的过程,验证并拓展了既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心理治疗研究成果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Van Dulmen等针对院外糖尿病患者医患沟通的内容分析发现,医患沟通的模式随着时间而改变,第一次会谈对于建立医患关系最为重要,其次是讨论治疗事宜,再次是解决心理问题。另一项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的技术探讨医患沟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这两项研究从时间变化和角色差异方面来研究医患沟通,为心理治疗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除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研究领域,内容分析还被应用于心理治疗的文献研究中。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期刊文献上发表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类的_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目标文献量在同类期刊中的比重、分类标准及变化趋势,研究者理论取向、研究者所属机构、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等,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并把握该领域的现状、研究视角、关注热点以及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内容分析的进程中,学者们开始报告研究人员在分析过程中的一致性信度,增强了质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时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分类标准,所以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尚值得推敲。而在未来的心理治疗研究中,通过过程研究来探讨心理治疗的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内容分析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选择。

3小结

从传统实证研究提倡的信度与效度标准要求来看,质性研究的发现会受到严重的质疑。作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内容分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以实证研究’的标准来评价质性研究是不恰当的Malterud曾探讨了质性研究的标准、挑战和研究指南;Rourke等提出内容分析的方法学标准有:客观性、可靠性、可复制性和系统性。可靠性主要表现为编码的稳定性和可复制性,为了从文本中得出有效的推论,分类程序保持一致是很重要的(对于相同的文本,不同的人应该有相同的编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有研究者建议采用以下方式来保证内容分析的可靠性:①为代码拟定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制定分类的规则;②至少2名以上的人员为材料编码,并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③意见不同的编码,通过讨论解决。此外,Malterud提出:质性研究者要展示并讨论分析的过程,而不是想当然地相信分析脚本的可信度;研究者应该谨慎地做出结论,并对质性研究的发现提出质疑,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内容分析技术的系统性和规则性,以及它在研究文本内容方面的优势,为心理治疗的质性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心理治疗过程进行多种组件、多个视角的内容分析,来探讨治疗内容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当事人体验的了解,促进我们对于治疗性改变发生的途径、机制的认识,进而为心理治疗的规范化操作及其研究提供依据。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研究生;研究方法;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127-04

科学方法的进步必然带来体育科学的突破,正确地运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将更能有效地提高科研质量,更有效地解决体育科学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1]。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包括了几十门已经成熟和接近成熟的学科,和数十门在发育成长的新兴学科[2]。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几乎都是应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少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且总体水平不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问卷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问卷调查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应用更多[3]。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的21世纪,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过去5年中全国招收了近千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和近百名博士研究生[2]。截至2006年,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有8个,占总数的32.0%,硕士学位授予点有65个,占总数的27.3%。因此,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创新,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157篇为研究对象,其中硕士论文114篇,博士论文43篇,对论文中具体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时期研究生在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研究方法运用的情况,归纳和总结其特征。

1 研究方法总体运用状况

体育科学中的具体研究方法是指针对某一领域运用的手段和技术。根据其运用的范围又可分为基本研究方法与特殊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用于收集资料与实事的方法(例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和分析资料与实事的方法(例如理论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4]。根据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频数统计(表1),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最高的前5种相同,依次为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其他还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

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可知,文献法被运用频数最多,排在研究方法的首位,在1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频数为109次,95.6%的论文运用了这一方法,所有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运用了文献法,这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期刊、图书、图片等资料,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来源进行鉴别、分析整理,运用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逻辑推理,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弄清事实的真相,把握事物的相互关系,概括出某种规律性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基本思路。文献资料法所具有的这些性质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相吻合的,所以在各类研究方法中运用频数也是最高的。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往往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系统严密的调查,一般可通过座谈、询问、填表、观察统计等方法。在1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调查法的频数为95篇,占硕士学位论文总数的83.3%。从表2可见,问卷调查法是学位论文最常用的调查法,有59.6%的硕士学位论文和72.1%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运用了这一方法,说明问卷调查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有42.2%的硕士学位论文和55.8%的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个别访谈、座谈、函询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直接与调查对象的访问谈话来收集其课题所需要的研究材料,并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有36.0%的硕士学位论文和50%以上的博士论文运用专家调查法。在专家调查法中,大部分研究生运用了特尔菲法,专家相互隔离和匿名填答问卷,使专家能充分独立地发表意见,在体育发展战略和体育管理决策的学位论文中较多运用这一方法。同时,部分研究生论文还运用了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调查法。近年来,个案研究受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的重视,通过某种行为或事物单一案例的深入调查,可以探索行为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奥运冠军等个体成长过程,可以体现这一方法的价值。可见,调查法受到研究生的青睐,他们可以根据具体研究课题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方法,以保证学位论文的有效完成。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到数理统计方法,尤其在调查问卷法中,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调查中发现有67.4%的博士学位论文和56.1%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特别是推断统计的运用,有效提高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的科学性。逻辑法也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而言,逻辑思维能力是研究工作者科学素养的标志之一,研究生运用逻辑法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研究对象,有41.7%的博士学位论文和53.5%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了这一方法。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主要运用了比较与类比法、抽象与概括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等具体的逻辑方法。特别是分类法在学位论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把一些杂乱的技术资料加以整理成各自的系统,从而发现之间的联系,以探索其内部的规律性。

在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多样化的趋势下,系统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也有出现,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证。还有部分研究生从课题实际出发,运用了软件工程法、预测法、生命周期法、行动研究法、社会测量法和教育人种志方法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方法,为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体现多样性,表现为3种、4种或5种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据统计,有97篇硕士学位论文运用3~5种方法,占被调查硕士论文总数的85.09%,最多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了7种研究方法,但也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只运用了2种研究方法;有36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4~6种研究方法,占被调查博士论文总数的83.72%,其中还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7种研究方法,由于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因而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明显比硕士学位论文更多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多种方法的组合分

析,发现2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为主,3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合为主,四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结合为主,5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主。总之,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灵活运用,以期达到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运用的特征

(1)根据论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研究方法的运用必须与研究课题的内容一致,才能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从157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分析,大部分论文能够从课题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研究课题的方法,例如学校体育、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等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以调查法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专家调查等具体调查法,收集了大量论文需要的实证资料;而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主要以逻辑分析法为主,通过比较与类比法、抽象与概括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等具体逻辑方法,探索内部的规律性;特别是近年来,部分研究生的跨专业、跨学科选题,在学位论文中运用了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观察法等方法。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科研方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使研究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问题,寻求多视角去解决问题。特别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大部分论文采用了4.6种的研究方法,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博士学位论文运用较单一的逻辑思辨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理论层面探讨的状况,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以3~5种研究方法为主,也体现了方法运用的综合化和多样化趋势。总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从运用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到运用综合的方法描述或解释复杂现象,揭示变量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了在研究方法运用上的进步。

(2)以主体研究方法为基础,体现方法学的创新。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为主体,其中文献资料法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从论文选题、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都离不开一定的文献资料,通常贯穿于科研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而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过程,就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研究生学位论文要在情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另外,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也是研究生选择的主要研究方法,成为学位论文完成的方法学基础。在当今科学研究不断交叉和综合的趋势中,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不断吸收跨学科的知识,把其他学科的前沿理论、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学位论文中,从方法学上体现学位论文的创新。还有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从课题的实际出发,运用了在以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较少使用的软件工程、预测、生命周期、社会测量、教育人种志、层次分析法、内容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路径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现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新思维,使得学位论文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总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在方法学上的创新,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完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提高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现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呈现出兼容与统合的趋势[5]。由于体育现象既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又涉及到人文的各个方面,因而体育现象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给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当代体育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研究方法提出的更高要求,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的定量研究,能较准确用数量来揭示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精确地描述研究成果与规律。在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学位论文运用了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从简单的数据描述到复杂的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推断I生统计方法的运用,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了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因而具有不同的假设和研究范式,它们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事实上,定量研究回答的是“有多少”的问题,定性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不同的向度和贡献,两者相结合是提高学位论文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研究生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有时为了定量而定量,过分依赖统计分析结果,从而得出了相对肤浅的分析和解释。

(4)重视问卷调查方法,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价值。

问卷调查法是具有实证性质,采取定量手段、依据客观验证来认识和说明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方式,受到社会科学界学者的青睐,特别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们也比较普遍使用这一方法。根据统计可知,问卷调查方法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的主要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对硕士学位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的统计分析发现具有以下特征: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涉及学科有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体现问卷调查法运用的广泛性;在运用问卷调查法论文中,有73.5%的论文经过信度、效度检验,可见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抽样方式而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概率抽样以分层抽样为主,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样本规模而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样本量一半在300个样本以上,其中主要集中在500。1000个样本之间,符合社会科学研究对样本规模的要求;在问卷数据的统计方面,描述性统计运用最多,还运用了多种推断性统计,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总之,研究生已经认识到问卷调查法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运用问卷调查法时,必须深入了解其基本性质,遵循严谨的调查程序,从而有效地利用问卷调查法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价值。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定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56- 02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区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3个层次。本文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的3个层次展开简要分析。

1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不同视角

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制度设计。当前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如劳动经济学;借助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拉泽尔教授等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主要关注于报酬与激励等相关研究,其中提出了许多理论假说,如职业生涯激励理论、锦标赛理论等。

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就是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等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研究如何科学地选拔、激励和培训员工,使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实现组织化。心理学中的层次需求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环境造人假设、场理论等, 成为后人进一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在人的方面的研究,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贯穿于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始终。鉴于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如何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如何有效培养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

人口学主要研究人口的社会流动性和地域分布,这对企业的招聘选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社会学则是主要指导企业如何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2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在规范研究方面,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这些研究虽然对于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多是从单一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整体全面的宏观把握。此外,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研究多是定性描述,并没有提供精确的数量依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在实证研究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首先源自心理学界的实证观点。比如, 在选拔领域,心理学者对评价中心技术( AC) 非常重视,但并不是从国外引进之后就直接用于企业( 组织) 的人员选拔,而是先做实证的研究;还有我们熟悉的MBO、KPI和BSC等绩效管理技术都是源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领域,如培训与开发、薪酬与激励领域,心理学者们都在逐步开展实证性研究,这势必可以不断弥补原有的局限于管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先天不足,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

3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

3.1 个量研究与总量研究相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了个量研究与总量研究。其中涉及个量分析方法即微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供给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等;而总量分析方法即宏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总需求分析方法、总供给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方法、经济增长分析方法等。

3.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互补充

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当前国内许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综述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管理科学化要求的提高,定量研究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学者的青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数理分析、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方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描述统计、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并有逐年增长的态势。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把握员工构成的合理程度、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 ,以及研究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状况、劳动生产率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劳动安全、劳动争议仲裁、员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情况、女工劳动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定量分析与管理也在逐渐增加。

3.3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

魏光兴 等(2008)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已经形成了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3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指从实地观察其他企业总结一般原理,并使用该原理指导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法是指通过问卷或访谈方式获得数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出其中的原理,再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统计法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得到的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理论说服力,调查统计方法是当前学者使用较为广泛的研究方法。

当前有学者强调实验研究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实验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指导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须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验证、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研究方法,而实验方法正是这样一种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性研究方法。但是当前我国几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研究,魏光兴 等(2008)提出我国可以通过学习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实验方法,加强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工具的创新等手段来丰富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化的, 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角度,综合组织内外的多种错综复杂因素,采纳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融会贯通,然后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之中。只有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具体的人文、经济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才能得到切实能够指导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论和操作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静.定量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依据[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1).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音乐教育研究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解释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规律的一种活动。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解释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对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多是音乐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或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提炼得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当代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处于不断结合和转化的新动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文的分析,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纳如下: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2.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中,使用分析、批判、思辨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教育的本源,评价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都属与这种研究方法。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它既可作其他研究方法的初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来使用。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献法,通常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例如,研究分析著名音乐教育家思想与实践、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音乐教材的沿革变化等等。

4.分析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是把研究对象整体分解,对各个部分自身特有情况进行区分,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研究方法,要防止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局限性。音乐教育中的分析研究法常用于对音乐作品、音乐教材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社会的、背景的分析。

5.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分为个人研究、团体研究和问题调查研究三种。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研究目标常集中于某个音乐教育家及其思想。例如,蔡元培美学思想研究,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目的是发现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既可以对教育现象的特征进行同类比较,有可以对性质相反的教育现象进行异类比较;既可以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历史纵向比较,也可以对并存的教育现象进行横向比较。

7.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音乐教育与研究过程中,常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了解某一实际情况,概括现状与规律。如宋蓓《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和裴芳《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研究》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获得资料。

8.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实证研究所得的数据,需要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各种所需数值。如平均值,相关值等,其结果可以用于验证、推算、预测。

9.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这是教育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如陈鹤琴先生对家庭音乐教育的成长跟踪研究。

10.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这项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音乐教育研究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某种现象,需要“假设―验证”的过程。例如,研究器乐教学与中小学生识谱能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则需要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控制额外变量,得到可靠的数据。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总实行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11.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12.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以上12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类。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它是以理论、逻辑思维、大量的历史事实作为分析的基础,从事物的矛盾出发进行描述。是人们内心思想的一个感性的表达。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调查法、相关分析法和实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揭示,从而揭示问题与现象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需要搜集所研究的资料,并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但由于前者是对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后者是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使得两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所运用的哲学体系不同。作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者赋予研究对象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研究的是一个整体过程。而定量研究方法,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研究对象可以分解成很多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定性研究强调人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定量研究认为的是多有人都是相似的,强调的是用数据来说话。

第三,研究的角度和要求不同。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强调客观实在,用事实来说话。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思想的深度,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对潜在的理由和动机求得一个定性的理解,强调的是主观意向用感性来说话。

最后,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两者实际应用中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不同。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观,脱离资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则依赖于资料分析。对定性研究者而言,没有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资料就不存在。

2.研究设计不同。定量研究中的设计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就有了明确。而定性研究,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中是可以不断补充和加以修改的。

3.研究的环境不同。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进可能的控制着“量”和“数”。而定性研究是存在于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了解事物在最常态最自然的发展变化。没有数量的限制。

4.测量的工具不同。定量研究中,测量的工具是具体的实物。而定性研究研究者就是工具,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三、对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从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包括哪些,以及大致可以看出多数的论文研究都是采用的定性研究,前人也认识到任何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想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方法都是必要的前提,随着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重视学科间的交叉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将会成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认识到选择哪种研究方法要从实际研究的对象出发,只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是不够的,有时进行一项研究需要同时或先后使用几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关于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应用现状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研究方法使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重视对研究方法基本学术素养的训练还有待提高。当然,前人有好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值得借鉴和应用,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是不断的发展,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创新,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关,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当发现它的不足。以此,就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做了以下思考:

1.不难看出很多文章对研究方法仅仅是用一种描述法在对它解释,表达。并没有实质性的说明如何的实际运用和借鉴,只有抛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今后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研究方法要加强多元化。

2.在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中,定量研究是我们急需要加强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论文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仅仅2篇,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理论思辨性的定性类文章。由此可见,要使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化发展,加强定量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3.文章分析说明,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也不够高,因此至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还不能说取得了完整,系统的结果,所以,广泛吸收国内外,各学科之间有效的研究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4篇

【摘 要 题】理论纵横

【关 键 词】内容分析法/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 正 文】

内容分析法是大众传播学领域的常用信息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在大众传播学与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里应用。对于内容分析应用到图书馆学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一些论著多把内容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图情期刊中只出现为数不多的内容分析法研究图书馆学的论文,本文试图探讨内容分析法研究图书馆学的有关问题。

1 内容分析法的概述

内容分析法最早产生于传播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H.D.拉斯韦尔等人组织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情报,这项工作不仅使内容分析法显示出明显的实际效果,而且在方法上取得一套模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分析法的地位。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J.奈斯比特,他主持出版的“趋势报告”就是运用内容分析法,享誉全球的《大趋势》一书就是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成的。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2 内容分析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不仅是一种文献信息收集方法,更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而对文献收集与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加工,是图书馆学的传统特长。内容分析法可以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2.1 应用的依据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把事物的量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对质进行精确量化,不但可行而且也有利于对质的系统研究和了解。图书馆学同样也是如此。在图书馆学研究中,不但要追求性质方面的考察,也需要对其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如果仅满足于定性分析上,就很难达到对研究目标的全面认识以及认识的深化,其结论有时多具有概貌性和差异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内容分析处理信息带来便利,全文数据库以及全文检索技术可方便地调阅全文和对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还可借助关键词词频对某主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可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如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SPSS),或者也可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使统计分析工作不像手工操作那样枯燥乏味,而且节省时间。

2.2 内容分析法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笔者曾经对中国人民大学编辑的《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图书馆学论文进行抽样,时间为1999年到2000年,每年第2、5、8、11期共计203篇,发现一般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占87.19%,远远多于定量分析研究。虽然科学界一直公认定量化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但图书馆学层次之低是似乎不争的事实。据哈佛大学多伊奇等人对1900-1965年世界社会科学的研究,“定量的问题或发现(或者兼有)占全部重大进展的2/3,占1930年以来重大进展的5/6。完全非定量的文献——认识新的模式但没有任何明显的定量问题的含义——在整个时期中是稀少的,而自1930年以来特别稀少”。从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学术量化研究的差距。

图书馆学定量方法除了书目、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学方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外,可实现量化研究的途径并不多,以至近年来量化研究方法越来越单调。内容分析是较成熟的方法,可以丰富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运用内容分析可以深入到知识交流内容的内部,从事知识组织、分析与综合工作,从事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开展专题情报服务、情报研究、读者研究等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层次,使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网络导航员”。可以认为,内容分析法在图书馆工作中将大有用武之地,应该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方法。

2.3 应用的步骤 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图书馆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六个步骤,实际上有的步骤可作调整与合并。但不管怎样界定,分析单元和内容分类都是两个关键的步骤。a.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内容分析必须有严密周到的思索,反复阅读文献,增益思维,形成研究问题或假设。这种假设也可以来自个人预感和常识,也可以从已有的理论、原先的类似研究结果或实际问题中得出。b.抽取样本。首先要选择信息源,应考虑对本课题关系最密切、信息含量大、系统连续、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如果资料众多,还必须对它们进行抽样。研究者要熟悉资料 结构及群体特征,决定适当的抽样方法。一般分层随机抽样与多阶段随机抽样的使用较为普遍。c.界定分析单元。分析单元是实际计算描述或解释的最小元素,是内容分析要具体统计的对象,其关系重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分析单位可以查找专业词表、主题字顺索引以及分类类目表或通过分析基本文献来确定,它可以是词语、句子、整篇文章等。注意的是分析单位应彼此独立和排斥,它们合在一起应能反映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内容。d.对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这是内容分析的核心工作,常见的一些分类标准是题材(如图书馆学可分为理论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倾向性(如对某问题持赞成、中立、反对态度)、价值观、主题等等。分类类目要能回答研究的问题或验证假设,方便研究要分析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别的研究标准。e.建立量化系统,对内容评分。量化系统通常包括“定序尺度”和“比率尺率”等,采取何种量化方法也要依据具体的问题,有时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准,以便取长补短。评分时一般要制定表格,认真填好分析单位分布表,对表中所列内容不能主观臆断,特别是那些隐含的观察单位,一定要搞清含义再归类计数。f.分析资料,作出解释与推论。依照量化系统的特性,确定资料处理分析方法。一般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作出解释:结果具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其他不同解释?解释的理论与事实根据?等等。

2.4 应用的领域 内容分析法特别适合于比较研究和研究变化,在图书馆学领域里适合内容分析法的课题较为广泛,比如用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描述图书馆学学术发展轨迹和学术现状,该方法对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工作者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的研究都很奏效;进行读者研究,运用于参考咨询服务中,用于情报研究,提供深层次的情报咨询服务;用于书目情报研究,用于文献内容及馆藏特征的检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用于图情刊物特色的研究,分析图书馆学研究者选择研究内容、研究万法及其论文写作特点等。

3 内容分析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评价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介于定性与定量研究之间,具有定性与定量方法的优点,与图书馆学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能够找到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研究思路与效果。

3.1 内容分析法与引文分析法 二者都是运用统计方法以内容的相关分析和特定主题的聚类为中心揭示深层的、非直观的信息。从性质上看,二者基本上是拟定量方法,属于文献计量学,而内容分析采用词频统计等反映内容的特征,引文分析法是形式化的分析,采用引用关系来反映内容相关性和研究微观科学结构。由于引用关系存在着引而不著等虚假现象,以及作者受文献可获得性的影响与外文水平的限制,引文不一定能充分反映文献的质量与文献利用程度,使引文分析法对内容相关关系的测度(引用关系)不如内容分析法直接,揭示文献内容上不如内容分析法深刻、客观。从适用范围上区分,引文分析法的对象是科学文献及与此相对应的著者、学科、学术团体、期刊等,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要大得多,它广泛用手任何有交流价值的信息。

3.2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学 首先内容分析法本质上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中的确定分析单位实际上就是确定计量单位的过程,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量化的计算过程。在图情领域,一切以文献为基础的定量统计分析研究都属于文献计量学内容范畴。第二,内容分析法侧重于分析文献内容特征的“量”;文献计量学方法侧重于分析文献形式特征的“量”,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文献规律,只是间接反映内容的相关关系。文献计量学以几个经验定律为核心,如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普赖斯定律等,它们的计量单位是文献形成方面的某种特征,反映了科学文献的生产、流通利用的规律等。同样有词频统计,齐夫定律研究词汇术语在科学文献中的分布规律,与内容分析截然不同。第三,内容分析法适应范围广,文献计量学仅适用于科学文献,而且每个经验定律都有特定适用范围,如齐夫定律对高频词与低频词不适用,洛特卡定律只是由物理化学两学科文献的统计结果导出的,对其它学科也有不适用情况。因此,文献计量学在从定量角度揭示文献内容的深度方面不及内容分析法。

3.3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数学方法 内容分析法相对于图书馆数学法,只是半定量方法。图书馆数学法是高级理性思维,它根据有关理论对主要矛盾予以量化,确定一些基本的常量与变量,分析各种量的关系,并对常量给予数值估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图书馆学研究、评价、预测,而以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容分析的定量方法只是建立较为简单的量化系统,比图书馆数学方法要简便得多,而且数学模型毕竟不是事物本身,它舍掉了一些影响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它简化了客观现实,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与客观现实不一致也是必然的。所以数学模型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并不断修正误差,这样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和预测事物发展方面,内容分析法则更胜一筹。

3.4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内容分析法是非接触性研究,不象调查、实验、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态度、素质、主观意见等容易干扰研究对象,内容分析可以研究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如图书馆史等,调查实验观察已无能为力。内容分析法较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容易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总可以在调查法、实验法行不通时采用内容分析法。另外内容分析法弥补过失比其它研究就容易得多,研究者只需要对资料进行重新编录,而无须一切从头开始,而假如调查结果不理想,重做一遍,无疑要耗双倍时间和经费;如果一项实验研究做坏了,要重做也许根本不可能,内容分析法可以适合作纵向趋势分析。由于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所研究的都是现时的情景,往往难于用来进行纵向研究与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分析法在这方面则有着它特别的优势。

3.5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学逻辑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逻辑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归纳、演绎、综合等,主要研究图书馆学结构、功能、性质,以及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社会等,这是传统人文科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这类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推论严密,它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进行推理。这些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不需、不易或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事物,但是逻辑方法说理虽然很强但不具体,推理虽然严密但不够精确,其结论仅仅是一种定性化倾向而无定量说明。在这方面上,内容分析法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定量研究的途径,而且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达到对事物研究深刻全面的认识。

评价内容分析法不应回避它的缺点。第一,图书馆学文献只是图书馆现实和人的思想的概括反映,终究不是复杂生动的现实世界和人的内心状态本身,现有的文献资料是否客观也是难以预测的,所以通过文献来研究课题也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第二,由于选择分析单位还要进行一些主观推断,这有时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分析单位并不能完全概括文献的全部内容,这种不全面容易产生结论上的偏差。同时分析单元数量、分类方法、类目定义以及研究课题设计中研究人员也会有主观的选择和诠释。第三,运用内容分析研究图书馆学,有时统计量还是很大的,所需投入的时间往往也比较长,特别在一些长期跟踪或大范围的内容分析工作中,对人力和时间的要求更加突出,因而需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盛明.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 卢泰宏.信息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3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 赵云龙.图书馆学研究与方法.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

5 马文峰.试论内容分析法在社科情报中的应用.情报科学,2000;(4)

6 布沙·哈特著,吴彭鹏译.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7 俞培果.图书馆学中的定量方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4)

8 王崇德. 国书馆情报论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范文第15篇

【摘 要 题】理论纵横

【关 键 词】内容分析法/图书馆学/图书馆学研究方法

【 正 文】

内容分析法是大众传播学领域的常用信息分析方法,目前主要在大众传播学与政治、军事、商业等领域里应用。对于内容分析应用到图书馆学中的研究还比较少,国内一些论著多把内容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方法,图情期刊中只出现为数不多的内容分析法研究图书馆学的论文,本文试图探讨内容分析法研究图书馆学的有关问题。

1 内容分析法的概述

内容分析法最早产生于传播学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H.D.拉斯韦尔等人组织了一项名为“战时通讯研究”的工作,以德国公开出版的报纸为分析对象,获取了许多军政机密情报,这项工作不仅使内容分析法显示出明显的实际效果,而且在方法上取得一套模式。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贝雷尔森发表《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一书,确立了内容分析法的地位。真正使内容分析方法系统化的是J.奈斯比特,他主持出版的“趋势报告”就是运用内容分析法,享誉全球的《大趋势》一书就是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写成的。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作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有的隐性情报内容,对事物发展作情报预测。它实际上是一种半定量研究方法,其基本做法是把媒介上的文字、非量化的有交流价值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建立有意义的类目分解交流内容,并以此来分析信息的某些特征。

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a.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是一种规范的方法,对类目定义和操作规则十分明确与全面,它要求研究者根据预先设定的计划按步骤进行,研究者主观态度不太容易影响研究的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同一研究者在不同时间里重复这个过程都应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出现不同,就要考虑研究过程有什么问题。b.结构化研究。内容分析法目标明确,对分析过程高度控制,所有的参与者按照事先安排的方法程序操作执行,结构化的最大优点是结果便于量化与统计分析,便于用计算机模拟与处理相关数据。c.非接触研究。内容分析不以人为对象而以事物为对象,研究者与被研究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互动,被研究的事物也不会对研究者做出反应,研究者主观态度不易干扰研究对象,这种非接触性研究较接触研究的效度高。d.定量与定性结合。这是内容分析法最根本的优点,它以定性研究为前提,找出能反映文献内容的一定本质的量的特征,并将它转化为定量的数据。但定量数据只不过把定性分析已经确定的关系性质转化成数学语言,不管数据多么完美无缺,仅是对事物现象方面的认识,不能取代定性研究。因此这种优点能够达到对文献内容所反映“质”的更深刻、更精确、更全面的认识,得出科学、完整、符合事实的结论,获得一般从定性分析中难以找到的联系和规律。e.揭示文献的隐性内容。内容分析可以揭示文献内容的本质,查明几年来某专题的客观事实和变化趋势,追溯学术发展的轨迹,描述学术发展的历程;依据标准鉴别文献内容的优劣。其次,揭示宣传的技巧、策略,衡量文献内容的可读性,发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分辨不同时期的文献体裁类型特征,反映个人与团体的态度、兴趣,获取政治、军事和经济情报;揭示大众关注的焦点等等。

2 内容分析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应用

内容分析法不仅是一种文献信息收集方法,更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方法,而对文献收集与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加工,是图书馆学的传统特长。内容分析法可以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2.1 应用的依据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把事物的量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对质进行精确量化,不但可行而且也有利于对质的系统研究和了解。图书馆学同样也是如此。在图书馆学研究中,不但要追求性质方面的考察,也需要对其数量关系进行研究,如果仅满足于定性分析上,就很难达到对研究目标的全面认识以及认识的深化,其结论有时多具有概貌性和差异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内容分析处理信息带来便利,全文数据库以及全文检索技术可方便地调阅全文和对大量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处理,还可借助关键词词频对某主题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统计分析可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如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SPSS),或者也可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使统计分析工作不像手工操作那样枯燥乏味,而且节省时间。

2.2 内容分析法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笔者曾经对中国人民大学编辑的《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图书馆学论文进行抽样,时间为1999年到2000年,每年第2、5、8、11期共计203篇,发现一般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占87.19%,远远多于定量分析研究。虽然科学界一直公认定量化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但图书馆学层次之低是似乎不争的事实。据哈佛大学多伊奇等人对1900-1965年世界社会科学的研究,“定量的问题或发现(或者兼有)占全部重大进展的2/3,占1930年以来重大进展的5/6。完全非定量的文献——认识新的模式但没有任何明显的定量问题的含义——在整个时期中是稀少的,而自1930年以来特别稀少”。从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学术量化研究的差距。

图书馆学定量方法除了书目、引文分析、文献计量学方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外,可实现量化研究的途径并不多,以至近年来量化研究方法越来越单调。内容分析是较成熟的方法,可以丰富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促进图书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运用内容分析可以深入到知识交流内容的内部,从事知识组织、分析与综合工作,从事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开展专题情报服务、情报研究、读者研究等工作,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与层次,使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网络导航员”。可以认为,内容分析法在图书馆工作中将大有用武之地,应该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方法。

2.3 应用的步骤 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图书馆学研究大致可分为六个步骤,实际上有的步骤可作调整与合并。但不管怎样界定,分析单元和内容分类都是两个关键的步骤。a.确定研究问题或假设。内容分析必须有严密周到的思索,反复阅读文献,增益思维,形成研究问题或假设。这种假设也可以来自个人预感和常识,也可以从已有的理论、原先的类似研究结果或实际问题中得出。b.抽取样本。首先要选择信息源,应考虑对本课题关系最密切、信息含量大、系统连续、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献;如果资料众多,还必须对它们进行抽样。研究者要熟悉资料结构及群体特征,决定适当的抽样方法。一般分层随机抽样与多阶段随机抽样的使用较为普遍。c.界定分析单元。分析单元是实际计算描述或解释的最小元素,是内容分析要具体统计的对象,其关系重大,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分析单位可以查找专业词表、主题字顺索引以及分类类目表或通过分析基本文献来确定,它可以是词语、句子、整篇文章等。注意的是分析单位应彼此独立和排斥,它们合在一起应能反映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内容。d.对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分类。这是内容分析的核心工作,常见的一些分类标准是题材(如图书馆学可分为理论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倾向性(如对某问题持赞成、中立、反对态度)、价值观、主题等等。分类类目要能回答研究的问题或验证假设,方便研究要分析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借鉴别的研究标准。e.建立量化系统,对内容评分。量化系统通常包括“定序尺度”和“比率尺率”等,采取何种量化方法也要依据具体的问题,有时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准,以便取长补短。评分时一般要制定表格,认真填好分析单位分布表,对表中所列内容不能主观臆断,特别是那些隐含的观察单位,一定要搞清含义再归类计数。f.分析资料,作出解释与推论。依照量化系统的特性,确定资料处理分析方法。一般可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作出解释:结果具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其他不同解释?解释的理论与事实根据?等等。

2.4 应用的领域 内容分析法特别适合于比较研究和研究变化,在图书馆学领域里适合内容分析法的课题较为广泛,比如用于图书馆学发展趋势研究,描述图书馆学学术发展轨迹和学术现状,该方法对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工作者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的研究都很奏效;进行读者研究,运用于参考咨询服务中,用于情报研究,提供深层次的情报咨询服务;用于书目情报研究,用于文献内容及馆藏特征的检查,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用于图情刊物特色的研究,分析图书馆学研究者选择研究内容、研究万法及其论文写作特点等。

3 内容分析法应用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评价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方法,介于定性与定量研究之间,具有定性与定量方法的优点,与图书馆学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能够找到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研究思路与效果。

3.1 内容分析法与引文分析法 二者都是运用统计方法以内容的相关分析和特定主题的聚类为中心揭示深层的、非直观的信息。从性质上看,二者基本上是拟定量方法,属于文献计量学,而内容分析采用词频统计等反映内容的特征,引文分析法是形式化的分析,采用引用关系来反映内容相关性和研究微观科学结构。由于引用关系存在着引而不著等虚假现象,以及作者受文献可获得性的影响与外文水平的限制,引文不一定能充分反映文献的质量与文献利用程度,使引文分析法对内容相关关系的测度(引用关系)不如内容分析法直接,揭示文献内容上不如内容分析法深刻、客观。从适用范围上区分,引文分析法的对象是科学文献及与此相对应的著者、学科、学术团体、期刊等,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要大得多,它广泛用手任何有交流价值的信息。

3.2 内容分析法与文献计量学 首先内容分析法本质上是文献计量学方法。内容分析中的确定分析单位实际上就是确定计量单位的过程,编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量化的计算过程。在图情领域,一切以文献为基础的定量统计分析研究都属于文献计量学内容范畴。第二,内容分析法侧重于分析文献内容特征的“量”;文献计量学方法侧重于分析文献形式特征的“量”,它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文献规律,只是间接反映内容的相关关系。文献计量学以几个经验定律为核心,如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普赖斯定律等,它们的计量单位是文献形成方面的某种特征,反映了科学文献的生产、流通利用的规律等。同样有词频统计,齐夫定律研究词汇术语在科学文献中的分布规律,与内容分析截然不同。第三,内容分析法适应范围广,文献计量学仅适用于科学文献,而且每个经验定律都有特定适用范围,如齐夫定律对高频词与低频词不适用,洛特卡定律只是由物理化学两学科文献的统计结果导出的,对其它学科也有不适用情况。因此,文献计量学在从定量角度揭示文献内容的深度方面不及内容分析法。

3.3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数学方法 内容分析法相对于图书馆数学法,只是半定量方法。图书馆数学法是高级理性思维,它根据有关理论对主要矛盾予以量化,确定一些基本的常量与变量,分析各种量的关系,并对常量给予数值估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图书馆学研究、评价、预测,而以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容分析的定量方法只是建立较为简单的量化系统,比图书馆数学方法要简便得多,而且数学模型毕竟不是事物本身,它舍掉了一些影响事物发展的次要因素,它简化了客观现实,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与客观现实不一致也是必然的。所以数学模型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并不断修正误差,这样在揭示事物本质方面和预测事物发展方面,内容分析法则更胜一筹。

3.4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 内容分析法是非接触性研究,不象调查、实验、观察法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态度、素质、主观意见等容易干扰研究对象,内容分析可以研究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如图书馆史等,调查实验观察已无能为力。内容分析法较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容易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总可以在调查法、实验法行不通时采用内容分析法。另外内容分析法弥补过失比其它研究就容易得多,研究者只需要对资料进行重新编录,而无须一切从头开始,而假如调查结果不理想,重做一遍,无疑要耗双倍时间和经费;如果一项实验研究做坏了,要重做也许根本不可能,内容分析法可以适合作纵向趋势分析。由于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所研究的都是现时的情景,往往难于用来进行纵向研究与趋势分析研究,内容分析法在这方面则有着它特别的优势。

3.5 内容分析法与图书馆学逻辑研究方法 图书馆学逻辑研究方法包括比较、归纳、演绎、综合等,主要研究图书馆学结构、功能、性质,以及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社会等,这是传统人文科学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这类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推论严密,它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条件的必要性和充分性进行推理。这些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不需、不易或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事物,但是逻辑方法说理虽然很强但不具体,推理虽然严密但不够精确,其结论仅仅是一种定性化倾向而无定量说明。在这方面上,内容分析法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定量研究的途径,而且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达到对事物研究深刻全面的认识。

评价内容分析法不应回避它的缺点。第一,图书馆学文献只是图书馆现实和人的思想的概括反映,终究不是复杂生动的现实世界和人的内心状态本身,现有的文献资料是否客观也是难以预测的,所以通过文献来研究课题也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第二,由于选择分析单位还要进行一些主观推断,这有时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分析单位并不能完全概括文献的全部内容,这种不全面容易产生结论上的偏差。同时分析单元数量、分类方法、类目定义以及研究课题设计中研究人员也会有主观的选择和诠释。第三,运用内容分析研究图书馆学,有时统计量还是很大的,所需投入的时间往往也比较长,特别在一些长期跟踪或大范围的内容分析工作中,对人力和时间的要求更加突出,因而需要尽可能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

【参考文献】

1 唐盛明.实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2 卢泰宏.信息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3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 赵云龙.图书馆学研究与方法.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

5 马文峰.试论内容分析法在社科情报中的应用.情报科学,2000;(4)

6 布沙·哈特著,吴彭鹏译.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7 俞培果.图书馆学中的定量方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4)

8 王崇德.国书馆情报论方法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