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1-02

病人处在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即为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目标是尽量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满足其需要,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在安慰中平静地走完人生之路。如果一个临终病人得到成功的护理,他就会感到活得有价值,从而最后体验人道主义的温暖。

1 临终病人的生理护理

要了解和协助解决病人的各种生理需要,控制症状,尽可能减轻病人生理上的痛苦,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

1.1 控制疼痛

疼痛的产生多数是由体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紧张、忧虑、恐惧等均能减轻对疼痛的耐受性,增加痛苦的程度。疼痛不仅影响病人的睡眠与饮食、活动和情绪,还会使病人悲观失望。因此,疼痛的控制可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

1.1.1 药物控制常见的药物有麻醉性镇痛剂如吗啡等,非麻醉性镇痛剂如阿司匹林等。根据疼痛的程度给予不同的止痛剂,选用2~3种止痛药交替应用,既可避免药物的耐药性,又可产生药物的协同作用。护理人员还应观察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以及可缓解疼痛的药物,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调整药物的搭配及剂量的大小。发药时,即使病人不痛,也要按时服药,以预防为主,而不要等到疼痛发生后再控制,这样效果更好。对那些使用后会使病情恶化的止痛剂,应取得家属同意后再使用。

1.1.2 非药物性控制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病人对疼痛有不同的感受,护理人员应带着同情心和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解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是成功控制疼痛最基本的方法。封闭治疗、松弛治疗和治疗性的按摩都可减轻疼痛。欣赏喜爱的音乐和适当的娱乐,如读报纸、看电视等可以起到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的作用,暂时缓解疼痛。

1.2 满足病人其他生理需要

1.2.1 缓解呼吸困难 由于疾病的进展和镇静剂的使用,呼吸困难是最严重的症状之一,病人表现为烦燥不安,此时应低流量、低浓度给予吸氧,使其感受舒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病人处于衰竭状态,无力咳嗽、吞咽、排痰,应及时排痰,并给予助咳驱痰剂或辅助呼吸器来帮助排痰、缓解呼吸困难。

1.2.2 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的护理进食困难是临终病人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护士应协助家属按病人的饮食习惯,提供可口的饭菜,少食多餐,鼓励病人进食。对恶心、呕吐而无法进食的病人,应静脉补充营养。

临终病人常见的排泄痛苦是便秘或腹泻、尿潴留和尿失禁,应尽早预防。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保持会清洁,每次便后用1∶1 000洗必泰冲洗及会,同时指导家属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术,预防和早期解除病人的痛苦。

1.2.3 做好基础护理临终病人体质衰弱,绝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口腔、鼻、耳、眼部的护理,按时进行局部清洁和治疗,使病人感到舒适。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和护理突出部位的皮肤,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2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了解和调解临终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临终病人的心理较复杂,美国大学博士库伯勒・罗斯(Kubler-Ross)所描述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期、愤怒期、企求期、忧虑期和接受期。病人经过这五个阶段后,随着生存时间的缩短,恐惧、忧虑的情绪逐渐增长,自我克制能力削弱。这期间,护士在守护的同时与病人进行交谈,了解病人心理需要,倾听病人的倾诉,耐心引导,鼓励病人吐露恐惧、忧虑,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从而使其摆脱痛苦。

2.2 争取家属配合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处理好晚期和临终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恢复良好心理,使病人从思想上真正接受事实,使癌症病人得以轻松愉快,使他们在精神上及心理上树立正确人生观,增强生存信心,是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又是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课题。我们根据急诊和晚期临终病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急诊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1.1急诊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急诊临终病人具有就诊时间短、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尚未明确诊断、无亲属陪伴、很快进入临终状态等特点,在其短暂的弥留之际,不仅受到疾病的折磨,自理能力丧失,存在恐惧和焦虑的精神压力,极大的身心痛苦使临终病人心情十分复杂。深受疾病的痛苦和心灵的痛苦困扰的他们需要承认和面对现实,更需要全身心的护理关怀。在应用药物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护理关怀往往可以起到对病人身心痛苦的安抚作用,使病人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自己。急诊危重病人把求生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临终病人把自己临终前自尊愿望的实现寄托在守护他们身边的护士身上,他们需要关怀、爱护和帮助。护士用抢救护理技术和技能、用对病人的照顾关心和心理护理,解决病人的生理需要,达到减轻痛苦、生活舒适,正是临终病人需要的关怀。

1.2急诊临终病人护理

1.2.1 急诊临终病人需要人性化护理

急诊临终病人的护理应做到:言谈话语、举止表情一切从临终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帮助解决急需解决的要求,消除不适心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情感需要,用亲人般的服务做好临床护理,使其在短暂的人生弥留之际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其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在短暂的抢救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的护理。

1.2.2 临终病人需要理解、尊重和优美的环境

尽管临终病人极度垂危,且生命是短暂存在的,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交流,需要得到人间的温暖。整洁安静的环境是临终病人精神心理的需要。舒适的卧位、和谐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床单,体现了对临终病人的尊重,是对临终病人心灵的安慰,可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1.2.3 临终病人需要家属亲友的陪伴和守候

临终病人多具有需要家属陪伴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守候。同样家属也有为临终亲属尽义务的心理需要,哪怕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看一眼容貌,摸一摸手和头,缓解焦虑和不安,希望不留遗憾。护理人员要格外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心情,安排他们相见和守候,倾听家属内心的忧伤,安慰家属或亲友在承受悲痛和精神打击时,要节哀,要注意保重身体。接受家属的询问时,不计较语气和态度,耐心解释,注意沟通方法,嘱咐要准备的事宜和注意的事项。用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和周到的护理服务,感动家属、安慰亲友,支持他们克服眼前的危机,在悲痛中得到安慰。

临终病人需要整体护理:

临终病人希望延续生命,希望得到心理支持,需要内心的安抚。在人生的规律面前,护理人员需要对临终病人身心进行整体护理,帮助临终病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信息交流,视临终病人为整体的人,减轻其身心痛苦,给予心理支持。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2.1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以下五期:

2.1.1否认期:肿瘤病人在被告知自己患上癌症,即将离开人世时,不能接受现实,通常采用否认机制来应对这一消息所引起的惊恐。过时病人表现为焦虑和忧郁。

2.1.2愤怒期:当病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愤怒可指向周围环境和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

2.1.3服从、讨价还价期:处于极度痛苦中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疼痛、痛苦、延长生命,常表现为一个服从医疗的“好病人”,要求任何检查,寄希望以此来换取痛苦暂时解除。

2.1.4抑郁期:当疗效不满意、病情不断恶化,继而情绪沮丧,对事物淡漠,心灰意冷,需要亲人在身旁,以免孤独地离开人世。病人常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消极抵抗的心理。

2.1.5接受期:病人从恐惧、焦虑和不安中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此期受病人个人修养,文化程度的影响,是我们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护理的最高理想。

2.2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措施

根据晚期和临终病人所表觋出来不同心理状态,我们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

2.2.1 心理护理与干预

心理护理与干预是晚期和临终病人的首要护理。心理护理与干预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护理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其主要干预方式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认知水平。这要求护理人员充分理解病人,满腔热情地对待病人,用自己美好的态度、情绪、行为、动作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境,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怖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使病人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躯体护理

尽可能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帮助解决好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疼痛的护理

尽可能多为病人寻求减轻及控制疼痛的方法,以降低疼痛的阈值。

2.2.4 做好家属的护理,给予心理疏导,以配合治疗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晚期临终病人 心理特征 非语言沟通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42-02

晚期临终病人得到的优质护理促使病人满足而安祥的离开人世,是我们医护工作者的义务。本世纪护理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是对护士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护士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她的艺术表达,扮演好人际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和护理

1.1 晚期临终病人心理特征

大多数晚期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可分为以下五期:

1.1.1 否认期 肿瘤病人在被告知自已患上癌症,即将离开人世时,不能接受现实,通常采用否认机制来应对这一信息所引起的惊恐。这时病人表现为焦虑和忧郁。

1.1.2 愤怒期 当病人意识到死亡不可避免时,常常表现出愤怒,愤怒可指向周围环境和所有人,包括医护人员。

1.1.3 服从、讨价还价期 处于极度痛苦中的晚期病人,为减轻疼痛、痛苦、延长生命,常表现为一个服从医疗的“好病人”,要求任何检查,寄希望以此来换取痛苦暂时解除。

1.1.4 抑郁期 当疗效不满意,病情不断恶化,继而情绪沮丧,对事物淡漠,心灰意冷,需要亲人在身旁,以免孤独地离开人世。病人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失望、消极抵抗的心理。

1.1.5 接受期 病人从恐惧、焦虑不安中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此期受病人个人修养,文化程度的影响,是我们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护理的最高理想。

1.2 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

根据晚期临终病人所表现出来不同心理和生理状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晚期和临终病人的首要护理。关注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人文关怀的体现。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护理方法和技能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其主要护理是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认知水平。这要求护理人员与临终病人建立治疗性沟通和信任至关重要,其目的是帮助病人应对与适应不能改变的环境和现状,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焦虑、恐惧等,用自已美好的态度、情绪、行为、动作去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境,帮助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怖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使病人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了解疾病的现状,缓解病人的恐惧情绪,理解、宽容、善待病人的情感,坦诚地与病人沟通,以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树立起战胜疾病和面临新的挑战。

1.2.2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尽可能使病人处于舒适状态,帮助解决好病人的饮食、睡眠、排泄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临终病人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最好符合病人的口味,同时保持食物色、香、味俱全,以增强病人的食欲。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不能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或者静脉营养,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熟练,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以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非语言沟通在临终病人艰难时间段的护理

非语言沟通是指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的情感沟通,其中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临终病人常表现焦虑、恐惧、忧郁、绝望等一系列心理反应,护士没有充分时间与病人进行更多的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护士要善于利用非语言行为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之配合和支持治疗及护理工作。如疼痛在疾病晚期病人中较常见,尤其是肿瘤病人。护士要帮助病人减少疼痛的折磨,较为轻松走完人生的最后阶段。肿瘤病人、创伤病人遭受着疼痛的折磨,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导致其抑郁,使其痛阈下降,即使轻微的疼痛都能使病人感到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可遵医嘱给药,观察疼痛的缓解情况,另外还要教会患者以热敷、冷敷、按摩、放松等非药物方法减轻疼痛。同时通过与病人交流,表达同情,安慰、鼓励、稳定病人情绪,并适当引导其注意力转移以减轻疼痛。尽可能多为病人寻求减轻及控制疼痛的方法,以降低疼痛的阈值。

1.2.4 与家属的配合护理

临终病人都希望有亲人留在身边,使心理上得到安慰,以消除心理的恐惧。因此,家属配合护理给予劝说和疏导,使其配合治疗,鼓励他们与患者一起战胜心理危机。临终病人的死亡,使得家属措手不及,完全无任何心理准备,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现实,对家属来说是悲伤的高峰。护士对待临终病人家属要严肃认真,态度真诚,说话得体,感同身受。像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一样,学习掌握对死者家属的抚慰知识和技巧,非语言性沟通此时很适用,如拍拍肩以示安慰.护士主动帮助病人家属处理死者善后,从而尽量减轻家属的负担和悲痛,帮助他们早日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

2 临终病人与职业化护理

2.1 人性化护理

良好的医德是实施心理生理护理的保证,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状况,让临终病人了解不良情绪对其不正常的心理因素得到更多的社会人性化支持。护士的情绪特别是面部表情,行为举止以及思想情感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晚期临终病人及家属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对晚期临终病人的护理应做到:言谈话语、举止表情一切从临终病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帮助解决急需解决的要求,消除不适心理,满足生活需要以及情感需要,用亲人般的服务做好临床护理,使其在短暂的人生弥留之际得到更多的关爱,使其在有限的人生路上、在短暂的抢救中,得到更多的人性化的护理。关爱生命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2.2 安静舒适环境提供

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优美、令人愉快的人文氛围,不仅是提高护士本身的修养,也是影响病人及家属使其改变悲观焦虑,积极配合治疗因素,有信心战胜疾病。

尽管临终病人极度垂危,且生命是短暂存在的,但仍然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交流,需要得到人间的温暖。整洁安静的环境是临终病人精神的需要。舒适整洁的卧位、和谐优美的环境,体现了对临终病人的尊重,心灵的安慰,并减轻对死亡的恐惧。

2.3 家属亲友的陪伴和守候与护理

临终病人多具有需要家属陪伴的心理,渴望见到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守候。同样家属也有为临终亲属尽义务的心理需要,哪怕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哪怕说一句安慰的话、看一眼容貌,摸一摸手和头,都可以缓解焦虑和不安,希望不留遗憾。护理人员要格外理解临终病人的需求和家属的心情,安排他们相见和守候,倾听家属内心的忧伤,安慰家属或亲友在承受悲痛和精神打击时,要节哀,要注意保重身体。接受家属的询问时,不计较语气和态度。用优良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和周到的护理服务,感动家属、安慰亲友,支持他们克服眼前的危机,在悲痛中得到安慰。

2.4 综合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临终病人多数心理上有种害怕, 恐惧 ,悲伤感, 心情忧郁,且具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的关心、照顾、重视、体贴。其目的是通过与一般医疗手段有本质区别的护理程序,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作主客观的了解和估计,通过护理程序付诸实施,以期提高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和为临终病人带来最大的满足,使患者在弥留之际,最大限度地减轻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处于宁静安详状态并给予家属以心理护理。

本人从事护理工作二十一年,接触临终病人较多,现谈谈自已在对临终病人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1、临终护理的目的

临终护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临终病人精神的关怀,生活照顾,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心理上的痛苦。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平静的离开人世。

2、 临终护理方法

临终病人一般失去治疗价值,这时主要应以护理为主。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2.1、对临终病人要有同情心,有亲切感,尽量满足病人一切合理要求,并给予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

2.2、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翻身预防褥疮、擦浴、调整饮食、大小便护理等。如喘憋的病人床头抬高的角度,水肿病人卧位姿势,服药时的水量,卧床病人饮水时水杯倾斜的角度,是否用吸管等。这些表面上看来与治疗相比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临终病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2.3临终病人因代谢循环紊乱至组织缺氧,意识水平低下,表现为失去定向力,表情淡漠或烦躁或不分昼夜的昏睡,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变化,与病人讲话时要耐心、诚恳、清晰、努力使病人镇静,同时减少噪音和灯光的刺激,并可试着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使病人心情放松,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病人。握住病人的手并以抚慰诚恳语气交谈,尽管看上去似乎无反应,但这样努力仍然是必要的。

3、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3.1、勤巡视,态度和蔼,以良好的语言和患者谈心,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对其关心,并有安全感.

3.2、 关心患者病痛,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坚定患者的医疗信心,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并尽量满足。

3.3、鼓励家属和亲友随时来院探视,使患者有较多的时间与家人共聚,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患者临终期的生活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热情关怀与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从而取得病人的信赖,使其正确的对待死亡,让病人感到随时都有医务人员和家属的关怀和照顾,倍感人间的温暖。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急症;临终病人;护理

一、前言

突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等),意外伤害 (如:交通事故、施工事故、溺水、急性中毒等), 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等都有可能导致急症临终病人的存在。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意外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对急症临终病人的护理研究开始引起护理学者们的关注。

二、护理方法

临终护理又称“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照料,控制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维护家属身心健康,病人无痛苦、安宁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临终关怀不以延长临终者生存时间为重,而是以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因此护理的重点也应从关注病人的疾病转为关注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舒适方面。护士要根据病人病情、对疾病认知程度、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满足生理、心理需要。

1.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尽可能安排在单间或病人少的病房,保持环境安静,满足陪护需求,病室每日通风换气,床单元整洁,生活能自理时尽量帮助病人实现自我护理,以增加生活乐趣,保持自尊,理解病人心理,允许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室内用品摆放合理,保证病人安全。

2. 做好基础护理,满足合理要求

进入急诊科抢救的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大多数在入院时就已经接近死亡,病情严重无法获得治愈,但是仍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停止心跳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必要的时候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治疗,但是对于年龄较大、处于恶性肿瘤晚期和患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是否要进行插管治疗,应该与患者家属沟通,最终遵从家属的意愿。对所有入院急症临终患者做好各项生命指标的监测,做好各项抢救,尽量维持患者的生命。

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将具体情况及时的汇报给主治医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和处理,做好随时抢救记录。对于意识状态极不清醒并且趋于脑死亡状态的患者也要持续抢救和治疗,除非家属要求并签字同意后方可终止治疗。

为急症患者做好各种管道护理,做好管道标识,保证护理时的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先洗手消毒,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3.疼痛护理

急症临终患者大多都饱受病痛的折磨,疼痛在这样的群体中十分常见,在入院抢救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对伴有剧烈疼痛的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止痛、镇静药物,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生理疼痛。

4.重视心理护理

临终意味着面临死亡,在即将告别亲人结束人生的最后日子里,病人的心理反应非常复杂。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博士临终心理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或疾病发展到晚期面临死亡时,其心理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五期,护士要多与病人交流,根据不同病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处于愤怒期的病人,心理不平衡,经常大发脾气,斥责身边的医护人员与亲属,这是一种求生无望的心理表现。护理人员要以宽容的态度给予同情、疏导,使忧虑、恐惧情绪得到适当宣泄。协议期病人希望奇迹出现,此时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非常敏感,希望得到重视,给予最好的治疗,减轻病痛,延长生命。护理上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优先给予治疗,多巡视,多沟通,加强护理,使其感到被关怀,被重视,树立生活信心。随着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不明显,病人感到失望,不得不接受现实,出现抑郁、内疚、焦虑等情感反应,部分病人存在自我感受负担(即拖累家庭,成为别人负担的心理感受),认为别人对他们的付出太多不值得,他们会拒绝治疗,听不进别人意见。此时护士应尊重病人的意见,不要强迫交谈,可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给予一些安慰和心理支持,有条件时提供单独的环境,尽量让家属陪伴,帮助解决未了心愿。到了临终前,病人出现全身衰竭,病人感到接近死亡,内心极其痛苦,有时会暗自流泪,尤其是看到相同疾病的病人死亡时更加重了他们的思想负担,此时要真诚地关怀,让病人把恐惧和忧虑表达出来减

轻心理压力,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5.关怀病人

面对处于痛苦又濒于死亡的急症临终病人,护士要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高尚品德和深厚的同情感、责任感,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和细心的照料。

对待意识清醒,有希望越过临终期而生存的病人,护士工作还是应该本着救人于危急之中的原则,做到急病人之所急,全力以赴,不要轻易放弃。护士仍应注意和病人交流、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对急诊环境和各种抢救设备的陌生感、恐惧感,认真做好各种抢救、监测治疗和维持生命需要的护理。

对遭受意外伤害而导致态度、情绪反应激烈的病人,护士要给予谅解和宽容,主动关心照顾,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应急措施,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个护理操作,以缓解病人的身心痛苦。

对意识不清、救治已无望的病人,护士要持“ 慎独”的态度,自觉地、认真负责地做好各种护理工作,尽到最后的职责,直至病人死亡。

三、护理效果

经过临终患者的精心全面护理,所有患者都能够从焦急恐慌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能够正确的面对死亡,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患者家属也在陪同护理阶段缓解了心理紧张和痛苦,能够比较平和的面对患者的疾病和死亡。

四、结束语

由于急症临终患者具有如下重要特征,即危、急、重等。虽然入院抢救丝毫没有治愈的机会,对这类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目的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缓和性与支持性照顾,使患者能够满意安详的度过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这不仅是对临终患者尊严的维护,更是对患者家属的一种安慰。

参考文献:

[1] 董琼芬.临终病人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01):81-82

[2] 周振俊.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03):91-93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 临终关怀 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病情重,变化快,突然死亡比单纯肺心病多。护士在做好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临终护理时,应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提高生命临终质量,使之平静地死去。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住院病人,共31例,其中男23例,女8例,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71.7岁。

2 临终关怀的护理

2.1做好临终阶段的一切抢救工作

医院是以医疗、护理为主,作为病人及家属,都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及护理,使之尽快恢复健康。但作为临终病人,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是病人和家属的共同愿望,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人生命体征发生变化,护士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给予患者及家属最大的安慰。

2.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医患双方沟通,满足临终病人的合理要求

2.2.1心理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终患者,病情危重,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生死难测,这时护士对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尤为重。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素质。不同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充分理解、同情、关心、体贴、安抚患者,主动和患者交流,鼓励病人讲出内心忧虑与痛苦,认真倾听,采取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交流方法给予疏导和支持,发现患者的需要并尽量满足需要,并予以相应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使其安详地离开人间。

2.2.2 加强同家属的沟通 通过有效的语言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有些疾病目前医学上还无法治愈,同时了解患者生前的愿望,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习俗,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并提醒家属做好后事安排。通过有效的沟通,31例死亡患者之中,无一例发生医疗纠纷。

2.3 做好基础护理

2.3.1环境 对于临终病人,应提供最佳的环境,病房应空气新鲜、色调和谐,充满人性化,尽量安排小房间居住,当受病房条件限制时,应用屏风遮挡,一方面给病人及家属一些尊重、安慰和满足;另一方面,使病人在弥留之际有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其做最后的团聚和临终告别,以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同时减轻其他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2.3.2 饮食 临终病人常有消化功能障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故加强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护理原则是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合理搭配和烹调方法,最好色、香、味齐全,允许病人吃随意饭以达到食欲的满足。

2.3.3 皮肤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因营养不良、强迫体位、水肿等危险因素造成患者压疮发生机会多、愈合率低以及难愈合的特点。故应保持病人良好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拍背,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每日晨、晚间护理可用50%酒精或红花液按摩受压处和骨突处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海绵垫,缓解皮肤压力。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和受压皮肤清洁、干燥、光滑。避免压疮发生。

2.3.4 睡眠 临终病人因焦虑、恐惧和孤独感等心理问题经常出现睡眠紊乱,因此要注意保证睡眠环境安静、光线幽暗、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操作,采取正确卧位,睡前喝些热牛奶,听听轻音乐等以促进入睡。

2.3.5 疼痛护理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随时可能发生,护士应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特点、持续时间,采取多种措施缓解疼痛。常用的止痛方法有药物止痛和非药物止痛。

2.4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动员家属参与临终护理

2.4.1 给予家属心理支持 在病人临终的过程中,家属始终被忧伤、焦虑所困扰,他们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又在精神上遭受了不小的刺激与打击,护士应针对家属的心理反应给予关怀与支持。

2.4.2 动员家属参与 对于临终患者,都希望子女及家属陪伴在身边,家属及子女对病人的心理状态、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比较了解,对病人的关心和照顾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家属及子女可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护理,使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减少孤独感,同时使家属从感情上得到一些慰藉。

2.5 善后护理

病人生命结束后,护士严肃认真地做好尸体料理工作,特别要注意保持尸体五官端正、肢体舒展、清洁无味、包裹整齐,使家属满意。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会越来越多,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临终病人,不能视为一种负担而消极地等待病人的死亡,应积极做好一切抢救工作及生活护理,使病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人生路,患者及家属得到最大的精神安慰。因此做好临终护理,让临终患者在优良的护理中安然去世,是每个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道德责任。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7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终病人愿意在医院中等待生命结束。因此做好临终关怀这项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护士也将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全身心的护理程序,它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的需要,一直持续到丧亲悲伤阶段。其目的是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舒适、维护患者尊严、提高生命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属精神上支持,帮助其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

2 临终关怀与护理职业的关系

临终关怀是现代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护士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护士在临终关怀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她服务的对象是直接面临死亡。在国外,护理人员特别重视护理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他们认为应把临终病人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过程中重要阶段的人,护士应给病人真诚的关心。在发达国家临终关怀服务大部分纳入医疗保险之中,使病人能享受这一福利,但在有着传统文化的我国推行还有着一定阻力。对于一个合格的护士,要做好临终关怀,首先应接受死亡教育,敢于挑战自我,用自己具有的死亡知识和综合技能去影响、帮助临终病人及家属,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从而接受临终

关怀。

3 临终关怀的实施过程

社会卫生保健体系中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基本组成:即预防、治疗、临终关怀。“无病预防、有病治病、治不好则临终关怀”。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疾病治不好时,医护人员要从治疗为主的医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更着重对病人进行全身心的护理、提高生命质量、使病人安静、相对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历程。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实施:

3.1 控制疼痛:临终关怀首先要控制和减轻各种症状来满足临终病人的身体舒适。疼痛是折磨临终病人的首要问题,解除疼痛是直接关系到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所以,正确评估疼痛,并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很重要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止痛原则,可采用阶梯止痛法,按疼痛程度分别采用口服、注射、按时给药如阿斯匹林、美菲康、度冷丁、吗菲等药物,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护士还可指导病人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教病人松弛术、意念止痛、转移注意力、热敷、冷敷、按摩等,帮助病人从疼痛的刺激中解脱出来。另外,良好的护患交流及舒适的环境对提高疗效也有重要作用。

3.2 做好基本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要做好临终病人的基本生活护理,如把临终病人安置在单独的病房,其环境布置协调、整洁、安静。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清除排泄物,预防褥疮。做好口腔清洁护理,尊重病人饮食、睡眠习惯,一切以病人舒适为目的。

3.3 心理护理:正确掌握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是心理护理的关键。临终病人同常人一样需要自尊和被尊重,我们要尊重临终病人的一切权利。正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根据临终病人不同的心理时期,因人而异。对病人要理解、同情、多与病人交流,取得病人信任,学会倾听,注意沟通技巧,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家属谈心,从他们那里获取护理需求及意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满足临终病人需求。同时对临终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接受死亡教育,树立正确死亡观,让其了解死亡是人一生的客观规律,从而平静、坦然面对死亡,战胜自我,笑对人的生与死,提高临终期生命质量。

3.4 对家属的支持:家属因长时间照顾病人,身心疲惫,经历着难以忍受的悲伤,护士应对家属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家属的心理反应和对待死亡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临终关怀的正常实施,因此,做好临终病人家属的照护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护士应对他们给予理解和同情,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感受和痛苦倾诉出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原谅他们的过激行为,为家属提供陪护,使他们为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一份爱心和责任,与病人相互表达亲情,共度人生最后时光,减少临终病人的孤独与恐惧。这样也有利于家属在病人临终阶段和去世之后保持正常心态。

4 临终关怀的展望、要求

对临终病人的完善照护,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负担。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每个人所面对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常使其无法照顾病中的亲人,因此作为护理专业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临终关怀,完善相应卫生法规,加大社会总体支持力度。强化人们临终关怀的意义,使临终关怀这门新兴学科让人们接受,使这项工作越做越好。另外,临终关怀要发展,对护士的要求也应提高,护士必须加强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临终关怀的意识,从心理方面、专业技术方面、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掌握过硬的操作技术和护理理论知识以保证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增加临终病人的舒适度,主动给予临终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达到终点,护士作为发展临终关怀的主力军,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老年人;临终关怀;临终关怀病房;模式;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80-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命质量,人们不但要优生、优育、优活,而且要优逝。因此老年护理,特别是临终关怀护理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人们希望在临终时能减轻甚至避免痛苦,维护生命的最后尊严,同时能减轻病人家属的各种压力,提供全方位的科学服务。临终关怀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老年临终关怀得到日益广泛的支持和实践,老年临终病人将成为临终关怀的一大特殊群体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则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嘉定区早在1982年就进入老龄化行列,1982~2000年全区老龄化处于平缓期,2000年60岁以上老人93 159人,占人口的19.4%;到2007年底全区户籍人口537 931人,60岁以上老人126 904人,占人口总数的23.5%;农村老人18 456人,占全区老人总数的14.54%。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15.4%,比重较大且逐年增加,嘉定区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亟待发展老年临终关怀机构。

1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社会意义

1.1临终关怀的发展

在国际上,现代临终关怀起源于英国,从1967年起英国成立了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在基础理论、医学伦理、政策法规、机构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临终关怀走上了专业化、制度化道路。 在我国,从1988年7月天津医学院崔以泰教授率先倡导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88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上海南汇护理院。20多年来,临终关怀医院、病区及病房在许多城市纷纷涌现,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正在不断发展,目前大约已有临终关怀机构100多家。

1.2老年临终关怀的社会意义

临终关怀是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是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是生命终末期的优化工程。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在各国是相通的,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临终关怀的需求。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的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临终关怀是一个节省费用的有效照料方法,是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途径。鉴于计划生育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在提倡优生、优育的同时,也要注重临终关怀,使濒危老人尽量获得善终的关怀,有尊严和安详地告别人生。临终关怀就决不仅仅是对临终患者最后生命时光的医疗、照护,其本质应该是广义的对大众的死亡教育,是人类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进一步去解决“死亡”问题的一种最新的发展与努力,这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2临终关怀与一般医疗服务本质的区别

医学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解、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面对死亡;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临终关怀正与之相适应。临终关怀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整体的照护,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等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痛苦得到减轻,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坦然地、舒适地走完人生最后的生命旅程[1]。

临终关怀与一般医疗服务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前者关心的是患者而不是疾病,它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以支持患者、控制症状、姑息治疗和全面照护为主,不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为职责,而以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为宗旨[2]。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注重临终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帮助家属渡过哀伤期,重新面对生活。

3临终关怀的模式

3.1临终关怀的模式

临终关怀的模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门的临终关怀医院、附属医院内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临终关怀护理模式等。临终关怀从病房开始,可以综合利用医院的现有病房、医护人员和仪器设备,但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掌握临终关怀的价值理念。

3.2老年临终关怀的团队服务模式

临终关怀是一种以患者和家属为中心的照顾模式。这项服务是通过多元化的专业团队,从临终患者实际和特殊需求出发,提供“全人”关怀,包括生理照顾、症状控制、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和灵性关怀,同时帮助家属渡过哀伤期,重新面对生活。参加服务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精神心理专家、营养师、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牧师(有时还应包括神职人员)等。这种服务是多学科的相互配合和各种专业人员的集体合作,共同实施完成临终患者的照护方案。

4老年临终关怀病人的护理特点

4.1基础护理

体现人性化护理,包括给病人拍背、定时翻身、观察病情、鼻饲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褥疮和肺炎的发生。

4.2饮食护理

要耐心解释必要的营养对疾病的重要性,并指导家属如何做好饮食搭配,来提高病人的食欲。

4.3疼痛护理

药物止痛法采用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非药物止痛法:逐步放松法、意念法、音乐疗法、抚摸式护理。

4.4心理护理

①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耐心听取病人的倾诉,赞扬和鼓励病人,使其重塑生存的信心,空闲时多与病人交流。②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尽量满足家属提出的对病人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合的理要求,指导家属间相互扶持、共同分担照顾责任,教育家属正确面对哀伤,给予哀伤辅导。

5我院开展临终关怀优势

5.1我院的现状

临终关怀事业已在我国走过了21年的历程,但嘉定区内至今尚无一家正式开展临终关怀的机构。因此有必要亟待在嘉定区内设立临终关怀机构。我院早在1999年就开设了老年病房,对老年护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十年的发展,如今我院已成为嘉定区内最大的老年护理医院,现有床位350张。我院现有医技护人员120多人;基础医疗设备、仪器完善;有三名心理咨询师;我院兼有新成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

5.2我院老年病人的特点

我院老年病房收治的病人为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的特点是:多患慢性疾病;其病程长;病因复杂;病情呈进行性加重;不可逆转趋势。当同一病房内某位病人病情加重,医护人员的紧张抢救,病人家属的绝望、恐惧、悲伤等场景会给同病室病友带来惊吓和刺激,影响其正常休息和治疗,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病人在临终前忍受着过度医疗的痛苦;病人家属在护理病人过程中,经济、体力、精力大量消耗,以至整个家庭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本院已对老年病人及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40%左右的人选择减轻病人的痛苦及恐惧。所以目前最经济而快捷的方法就是在病区内设立老年临终关怀病房,当病人生命体征只能维持一周左右时,将其转入该病房,这意味着病人走到生命的最后一程时能够得到临终关怀。一改过去对任何病人无一例外一律实施医治的做法,承认医治对某些濒死病人来说是无效的客观事实,通过对他们提供舒适的照顾来代替卫生资源的无谓消耗,使病人在温馨、安静的环境中坦然、安详、有尊严、无痛苦地离去。

5.3老年临终关怀病房的设立与展望

在我院开设老年临终关怀病房,可有效利用我院现有病房、仪器、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同时我院有三名心理咨询师,可为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辅导;我院兼有新成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可对社区老年人及家属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临终关怀的理念不断被患者、亲属理解和接受,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临终关怀照护,达到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使人们认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患者是否需要临终关怀,应根据患者病情、患者本人或家属有无特殊需求以及临终关怀专业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评估情况来决定。开设老年临终关怀病房是满足老年人“老能善终”的最好举措;是解决临终老人家庭照料困难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节约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了可能。减轻甚至避免我区老年临终患者的痛苦,维持生命的最后尊严,为临终老年病人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消除其对死亡的恐惧;认同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注重病人的安适,使临终者坦然地面对死亡,安然地离去;使临终生命的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得到维护。

开展临终关怀,可以合理分配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优化医疗卫生结构、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一环,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不仅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服务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和福利性,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体现政府的责任和主体性,也是我国卫生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一项有崇高目标的事业,也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殷磊. 护理学基础[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 419.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7-0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给人生带来生机和活力,临终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临终状态。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恶性肿瘤等日益成为人们的主要死因。一切治疗措施均已无助于延续病人的生命,疾病的折磨让病人痛苦不堪。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如何让病人坦然、安详、有尊严的离去,就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讳言死亡,正视死亡,尊重死亡,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社会的变迁中产生的。

1一般护理:

1. 1 病房的环境管理 :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庭化,创建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病房要备有电视、书报、收音机、衣柜、桌椅、绿色植物等。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中,避免噪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1.2基础护理 :

1.2.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病人舒适,减轻痛苦,满足其生理需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维持良好、舒适的 定时翻身,更换,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皮肤护理 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防止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者,保持会阴、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大量出汗时,及时擦洗干净,勤换衣裤。

1.2.2重视口腔护理 协助病人漱口,对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要用湿棉签湿润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1.3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大多消瘦,营养不良,食欲下降。护理人员和家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既要满足热量需要,又要满足患者的饮食偏好。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注入,同时根据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必要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使临终患者的慢性消耗、恶病质情况得到缓解[1]。

1.4 控制疼痛 :若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疼痛,要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如选用药物止痛,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应用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也可以采用些非药物控制方法,如松弛术、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

2 心理护理

2.1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首先他们从心理上否认,四处求治,这是“否认阶段”。这一时期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要态度和蔼,表情温和,举止稳重,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言语一致,让其感到他并没有被抛弃,时刻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2.2愤怒期 病人已知病情和预后,承认无法再持续下去,但不能理解,表现出生气、激怒、怨恨、嫉妒、痛苦的情绪。这时病人常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理解、关爱、包容病人,给病人尽情发泄内心的愤怒和痛苦的机会。应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宣泄内心的不快,但应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3协议期 病人的愤怒心理消失,已经承认和接受临终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事表示忏悔,要求宽恕。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引导,减轻压力。

2.4忧郁期 病人意识到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来临,出现消沉、抑郁、悲伤、退缩、颓丧等心理情绪,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度低落,压抑、哭泣。护理人员经常陪伴病人,允许其用不同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5接受期 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变得平静,对死亡不再恐惧和悲伤,平静、安详、少言、独处。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给临终病人一个安静、明亮、单独的环境。加强生活护理,对病人关心、支持,安排最亲近的家属陪伴,一起回忆往事,共度人生最后旅程,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也使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护理患者。

3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2关注护理

护士长期以来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对“关注护理并非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仅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3],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4]。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2]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临终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355-02

社区护理工作中,临终关怀体现了崇高的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患者的价值,包括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1] 。在社区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2]。

1 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的理念

以照护(care)为中心尊重生命尊严的理念: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3]。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现代医疗体系中皆以治疗为主。医护人员往往是立足于抢救生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手段治疗或延缓生命。诚如库尔勒・罗斯医生指出:“临终病人希望获得休息、平静及尊严,但他们得到的却是静脉注射、输血及气管切开[4]。而在社区护理中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不依从护理人员的想法,而是尽量照着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5]。临终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社区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要求为服务宗旨,提供一个安适的、有意义的、有希望的生活,与家人共度温暖生活,接受关怀。

2 社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目的

根据世界公认权威的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医护措施[6]。社区护理强调的是对临终病人实施姑息性照护(care)不是治疗性照护[7]。对临终病人来讲,大医院的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而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社区护理的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1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通过帮助临终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来维护人的尊严。社区护士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8]。所以社区护理工作正确认识和尊重病人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病人最有效的服务。

2.2 社区护士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侧重于解决心理问题,测量病人的个性特征及情绪状态,更加关注与疾病紧密关联的心理学问题,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必须遵循心理学理论,使用依据心理学原理研制的心理测评工具,较多地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以心理调节等方式帮助个体实现其正确面对死亡的目标[9]。

3临终关怀社区护理重点

3.1社区护理要做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侧重心理保健,强调对患有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或干预[10]。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适当延长病人的生命。临终病人由于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悲观、恐惧、绝望、自暴自弃的心理。但是他们对亲人的依恋和对生活的留恋,使得他们的情绪变化异常,极不稳定,求生的欲望使得他们心理异常脆弱,并且更加依赖医护人员,没有良好的精神护理,一切治疗及护理的措施就会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心理支持与精神护理对临终前的患者尤为重要[11]。以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增强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

3.2 减轻病痛及防止并发症的社区护理:有调查结果显示7%的晚期肿瘤病人和60%其他疾病末期病人主诉疼痛[12]。疼痛是一种几乎人人都经历过的感觉经验,随着疼痛加剧和疼痛时间延长,病人可以发生人格的改变,同时,痛苦的哭啼或,使每一个接近病人的亲友都处于继续接近还是撤手不管的矛盾之中,也使参与治疗疼痛的有关医务人员承受内疚和失职的压力[13]。所以,在实施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时,解除疼痛是关键。处理原则为主动防治,而不是被动压抑。美国护理学会在临终机构关于推动临终病人采取舒适及减轻疼痛的倡议声明中也明确指出:“只要能控制病人感觉到的痛苦,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药物,多大的剂量,采用何种给药途径,都是可以的”[14]。2000年,WHO提出“让每一个癌症患者无痛”,患者在癌症晚期,医护人员的主要任务不是治愈疾病,延长寿命,而是减轻痛苦,让患者舒适,提高生存质量[15]。及时给予评估疼痛的指数,根据疼痛指数来描绘疼痛曲线图,找出疼痛的规律,在疼痛发作前给予止痛剂。绝对不能让患者强忍疼痛,违反医疗的人性化护理原则,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应注意吗啡类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呼吸抑制,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在社区护理中要加强生活护理,给患者洗头、擦身,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维护患者尊严。

3.3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有许多调查表明:丧偶或失去家庭成员是人生最痛苦的经历[16]。亲人去世后,家属的悲痛情绪首先表现为失去感觉,随后出现哭泣、呜咽,然后为抑郁[17]。通常最好让家属尽可能地表达其悲痛心情,不要劝阻,不要试图终止表达悲痛的过程,除非他们没完没了。由于亲人特别是配偶丧失所致的老年人抑郁症,常常不能自我控制而持续下去。因此,社区护理方面主要进行抚慰教育,既要鼓励他们多与社会接触和交往,又要为其提供或寻求心理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护理[18]。

4临终关怀社区护理措施

4.1实行社区整体护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后,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19]。社区护士应和家属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使病人感到舒适,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社区护士对临终患者要实施整体护理,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以相应处理。

4.2密切配合社区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社区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4.3争取家属的配合:社区护士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看望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骗,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

综上所述,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生理_心理_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是社区护理工作对生命价值认识加深的重要体现。社区护士从精神上安抚病人家属,用适宜的医学手段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与折磨,社区临终关怀护理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益处,是针对死亡过程中多种问题做出恰当处理,为病人提供温暖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坚强的精神支持,使临终患者感受到保全生命质量比延长没有生存质量的生命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淑英 王彩云.临终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81-283.

[2]田碧珊;陈少娜;叶瑞芬;;社区家庭临终关怀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09期

[3] Sham MK.Pain relief and palliative care in Hong Kong[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5,17(34):6573.

[4] Defilippi K, Downing J, Merriman A, et al.A palliative care association for the whole of Africa[J]. Palliat Med, 2006 ,18(7):583584.

[5]谢开.巫纪英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期刊论文] -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3)

[6] Austin LJ.New directions in endoflife and palliative care in North Carolina[J]. N C Med J,2005 ,65(5):311.

[7] Gunten CF.Financing palliative care[J].Clin Geriatr Med, 2004 ,20(4):767781.

[8]王玉梅;肖适崎;冯国和;;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9] Manima A.Ethical issues in palliative care: considerations[J].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3,17(34):141149.

[10]韩业坤 曲秀芬 等.恶性肿瘤患者临终阶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讨[J].护理杂志,2006,18(5):18.

[11] 李玲;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年08期

[12] 郭辉.李小惠.范爱飞.胡艳华 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 [期刊论文] -护理学报2009(12)

[13] 魏鞍钢.老年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5):476-477.

[14] Rajagopal MR, Venkateswaran C.Palliative care in India: successes and limitations[J]. J Pain Palliat Care Pharmacother, 2007,17(34):121128.

[15] 吴辉.曾 医护人员对癌症终末治疗和死亡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期刊论文] -护士进修杂志2009(6)

[16] 李玲敏;;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特征及沟通技巧总结[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17] 刘辉;重危患者家属需求评估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老年人 临终关怀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1-01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老年人的临终关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此,本文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前提下,针对社区护士如何做好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从促进老年临终病人舒适,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尸体护理,以及对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方面展开阐述。

1 临终病人的心理特点

临终病人的心理通常会经历一下五个阶段:否认、愤怒、协商、抑郁和接纳。当然这五个阶段也会因人而异,不一定都会出现,也不一定都按着这个顺序出现。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有[2]:(1)对生活亲人的留念。即使已知自己病不能医仍然对治疗抱有希望。(2)否认自己处于癌症晚期,甚至讳疾忌医。(3)对周围的人或事抱着敌视态度,脾气暴躁。(4)忧郁与轻生。(5)通情达理、接受事实,能平静的面对“另一世界”。(6)希望满足最后的愿望。

2 临终病人对护理的需求

由于临终病人的特殊心理,他们对护理工作有特殊的要求,主要表现在[3]:(1)希望医务人员尽最大的能力抢救治疗,渴望治愈疾病。(2)希望延长寿命。(3)希望得到目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进行治疗。(4)希望减轻肉体痛苦。(5)希望家属陪伴。(6)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7)采用医学手段加速死亡。

3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具体措施

3.1 促进舒适

提供良好的饮食照料和护理服务。老年临终者消化吸收能力大多明显降低,一般以流食为主。可根据其口味定做平时喜爱而又便于吞咽和消化的食物[4]。加强对老人的口腔护理,并且提供清洁的就餐环境,能够很好的提高老人的食欲。此外,衣服和被子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尽量给老人选择透气、柔软的棉质衣被。在给老人做基础护理时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及时给老人更换衣被,做好个人卫生。适时给老人翻身叩背,以防压疮、肺炎等并发症。

提供良好的临终环境。对于临终老人应设立专门的临终病房,房间内布置要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简单大方切勿繁琐。房间内可摆放新鲜的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给处于病痛中的老人带来了勃勃生机。房间的墙壁上可挂上老人的全家福,字画等等,增添一种温馨的气氛。此外,还应保持室内安静,保证老人的睡眠质量。在这样一个安静、典雅、温馨又充满着勃勃生机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的缓解病痛对老人身心上的折磨,减少老人对死亡的恐惧。

3.2 做好基础护理

针对临终老人所出现的常见症状,如疼痛、呼吸困难、谵妄、大出血、尿失禁、腹泻、便秘等,护士应积极地做好相应的护理操作。临终病人由于缺少活动、使用药物以及食物纤维的摄入减少,常常有便秘的现象,一般可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便秘,如使用大便软化剂一天2次和轻度刺激的中药,如番泻叶等[5]。肿瘤病人在晚期往往疼痛难忍,应合理运用镇痛药以有效缓解疼痛。而有些家属对镇痛药存在着某些误解,这时需要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都要加强病情观察,和患者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3.3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临终关怀的整个过程,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临终病人所经历的五个时期的心理特点,护士可以这样做[6]:对否认期的病人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用发自内心的关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惧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对愤怒期的病人心理支持应以宽容、理解的态度,使其宣泄情感。同时给予积极地关爱。将老人平日最喜欢的人或最喜欢看的相册找出来,使其情感转移,在此基础上因势利诱,使其逐步面对事实。在协议期,应抓紧时机,耐心说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机护理。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的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最想见的人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寄托,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

3.4 做好临终老人家属的心理工作

家属的心理活动和临终老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护士应提前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及时准确地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让家属接受现实,并且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共同完成对老人的临终关怀,使老人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亲人的逝去常常会使人悲痛欲绝、不知所措,尤其是对老年丧偶的人,长时间的抑郁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原有的疾病。此时,对家属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让患者家属接受患者离去的事实,安慰支持家属,使其认识到并非独自在承担这份痛苦。然后,分担患者家属的痛苦,耐心倾听,使其情绪得到宣泄。最后,鼓励其开始新的生活,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使其尽快走出丧失亲人的阴影。

3.5 尸体护理

患者确认死亡,有医生下达死亡鉴定后,按照程序对尸体进行护理。注意动作轻柔地撤除所有的医疗设备,如输液管、吸氧管、引流管等。仔细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好清洁衣物。有的人,应尊重其信仰。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不同,因为它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是在传统的伦理道德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同时能给予病患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地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4.

[2] 张秋霞.临终关怀中的心理问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5):104.

[3] 秦小华.做好临终关怀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5.

[4] 刘喜珍.老年人的临终需求及其临终关怀的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49-50.

[5] 韩秋萍,张波.浅谈对老年病人的临终关怀[J].黑龙江医学,2011,5(35):387.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临终关怀;癌症

[中图分类号] R48[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134-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发展,对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在我国有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晚期癌症病人后期生活仍在基层医院度过,结合我院开展情况,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0例病人,男62例,女48例,年龄45~76岁,平均66.4岁。肿瘤类型:食管癌35例,肺癌26例,肝癌10例,乳腺癌28例,胃癌11例。文化程度:小学32例,中学40例,大、中专文化15例,文盲23例,临终关怀时间1~3个月,平均1.6个月。

2 临终护理

2.1建立临终关怀病房,满足病人亲情的需要

建立临终关怀病房,房间内配备有沙发、空调、电视、冰箱、电话等基础生活设施,套房内有厨房、卫生间。房间内可摆放一些纪念物、照片、鲜花等,房间内可不摆放抢救物品,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房间的布置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的生理需要为原则,为病人提供一个方便、安静、家庭气氛浓厚的空间,使病人在人生最后的旅途中和家人一同度过,消除病人的孤独感,减轻不良心理对病人情绪的影响。

2.2 控制癌症病人的晚期疼痛

按照WHO的三阶梯镇痛法,依次采取口服、直肠给药、皮下注射和药物阻滞破坏传导路止痛。对临终病人应给足量的止痛剂,直至不痛为止,按时给药,对于一些无法控制的疼痛,可采用大量的吗啡ACP泵进行止痛。

2.3病人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由于不同人的人生经历及文化程度不同,病人有不同的心态,但总的来说其心理护理可总结为:①尊重病人的不确定感及其想知与不想知的权利;②尽量让病人有机会处理及释放过去与别人因恩怨结的事情与情绪,让其与亲朋好友来往;③减轻病人对家人的照顾与负担所引发的歉疚;④让其有自决定医疗方式及生活结构;⑤对其常有的害怕孤独、突然无法再承受之彷徨给予深度的沟通;⑥协助其将不放心的亲人的生活、未了的心愿、遗物作一妥善安排,使其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亲属的心理护理。在对临终病人进行护理时,教会家属基础的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病人,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让病人家属了解病情的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为临终病人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上支持,使他们健康处于适应状态,送走亲人,做好善后事,使逝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对于病人家属可给予办理健康体检卡,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各种身心不良反应。

2.4做好基础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要

晚期癌症病人出现恶液质,身体抵抗力差,消瘦,加上长期卧床,基础护理显得较为重要,加强晨晚间护理,勤晚间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及时更换被单和病服,对卧床病人可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协助病人进食、排泄、睡眠,做好皮肤、口腔、头发、会的清洁护理,保持身体的完整和预防并发症,让病人感到舒适,在亲友面前留有好印象。使病人在生命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

2.5 病人去世后的护理

在病人去世后,为了抚慰病人家属,遵照病人生前的愿望进行尸体料理,遵重其民族习俗的,如信仰伊斯兰教的病人在死后要求尸体进行特殊的沐浴,护士可与家属共同进行尸体料理,帮助办理结账、联系殡仪馆。异地的病人其家属心理更为复杂,可给予更多的理解及帮助,可帮助办理遗体火化及告别仪式,减轻家属的身心负担,缩短悲痛期。

3结果

本组110例癌症晚期病人,通过临终关怀的实施,98例心理及情绪稳定,102例家属心理及情绪稳定,文化程度较高的病人心理及情绪变化较文化程度低的复杂。

4 讨论

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内容,国外有人将病人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分为5个典型阶段:①震惊与否认期;②愤怒期;③协议与乞求期;④抑郁期;⑤接受期。国人有自己的观点,于否认期前有一个回避期,我们发现不同的时期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其心理反应有很大差别,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

物质方面的支持也是临终关怀的一项基本的要求,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是体质较差,身体抵抗力降低,再由于化疗的副作用,病人常恶心、呕吐,无食欲,因此病人要配合营养室及家属进行饮食搭配,使饮食多样化,增加病人的食欲,必要时行静脉内高营养,以延长病人的生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对每个病人作出准确无误的评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临终关怀内容可牵涉到医学、伦理学、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因此临终关怀首先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疾病知识、相应的护理理论、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有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以及各学科的知识。只有具备上述知识的护理人员,才能实现癌症病人的临终关怀,达到临终关怀的目的。临终关怀的宗旨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使病人在面对死亡的心理上能更趋于平静,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病人的尊严。我们发现,进行临终关怀后病人心理及情绪明显好转,可减轻病人心理压力。临终关怀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责任感、同情心和良好的修养。

总之,在实施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中,应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减轻病人的痛苦,维护病人的尊严,减轻病人家属的心理痛苦,护理人员要提高自已的责任感,同情、关怀、照顾病人。使病人无憾地离开人世,是护理人员的崇高的职责,是临终关怀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护理与临终关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10,95.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3篇

1 临终关怀的概述

1.1 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阶段,临终的判定标准:自然衰老,各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者、各种意外伤害,生命垂危无抢救意义者、无治疗意义的晚期癌症病人、慢性疾病末期,存活3~6个月者。

1.2 临终关怀的概念:WHO对临终关怀服务的概念为:为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积极的全人照顾服务哲理是:以照料为中心,维护人的尊严,提高临终生存质量,共同面对死亡。

1.3 临终关怀的发展和现状:1967年桑得斯博士在英国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临终关怀院,1988年我国在天津成立了第一个临床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南汇县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98年10月,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先后在全国各地2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创办宁养院。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8000例,为关爱生命,造福社会,启迪人类爱心,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

1.4 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临终关怀专门机构具有医疗、护理设备,娱乐设施,家庭化的病房设置,配备一定专业人员。综合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利用医院内现有物质资源,提供临终患者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综合医院里散在各科专用病床:利用病房的条件,为临终患者提供单间或双人间病房。居家照料:医护人员根据临终患者的病情,每日或每周数次探视,提供临终照料,具体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注册登记,提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给病人及家属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使病人留在自己家中,与亲人共度人生路程的最后站。

2 临终病人的护理

2.1 心理反应及关怀:临终病人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心理反应起伏很大,当他们意识到生命即将结束,自己的事业尚未完成及对家庭承担的责任时,表现出痛苦、孤独、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陷入极度的悲哀和沮丧中,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度消沉、压抑,为即将失去生命而情绪失控[2]。因此,需给病人以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方法是:(1)让病人倾诉的痛苦和悲哀:我们充分理解病人,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多接近病人,多与病人交谈,耐心倾听,让其把心中不满的情绪尽量地发泄出来。(2)消除孤独、恐惧感,面对现实: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渴望得到亲人的关怀,因此,我们要安排最亲近的家属陪伴,与病人一起,互相安慰,使家属和病人均得到满足,让逝者无憾,生者无愧[3]。

2.2 控制疼痛:据WHO统计,在晚期癌症病人中,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美国护理协会在有关倡议中明确指出:“只要能控制病人的疼痛,任何药物,任何剂量及任何给药途径都可以”。处理原则是主动防治,而不是被动压抑。可按WHO三阶梯镇痛法:第一步: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镇痛药,如可待因等。第三步:选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度冷丁。对于持续剧烈疼痛者可安置镇痛泵止痛,用药同时还要做好心理护理,通过与病人交谈、 鼓励、 听音乐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尤其是优美婉转的乐曲对人体各系统均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能使疼痛得到有些控制。

2.3 加强死亡教育:目的在于帮助濒死者克服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4]”。帮助病人及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帮助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死亡教育可从四个方面进行:(1)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更新观念。(2)讲述死亡本身并不痛苦,痛苦的是疾病的折磨。(3)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4)顺其自然,不要惋惜,更无须后顾之忧,亲人自会平安生活,未竟事业也会后继有人。

3 道德要求

3.1 加强道德教育,使护士具备更高尚的职业道德:但我们有的医护人员对临终病人往往采取逃避、 厌恶的态度,护士难以妥善地护理濒死病人。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有责任感,懂得尊重病人,尊重生命的价值。

3.2 加强护理技能训练,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英国圣瑟夫临终关怀医院院长曾论述,“正如出生的过程,死亡亦需要高度熟练的医护照顾”。积极有效地控制疼痛,细致入微地基础护理,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才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接受心理学教育,掌握心理护理技能:当病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接近死亡时,其心理反应是十分复杂的,Ross博士总结了濒死病人的五个心理反应阶段,即否认、 愤怒、 讨价还价、 沮丧及接受阶段。而且这些反应受年龄、 文化程度、 性格、 社会背景 经济因素影响。要减少或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何不安,护士必须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接受心理学教育,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活动及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支持与疏导。

4 对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进展

4.1 病人家属的心理反应:悲伤反应四阶段理论[5]:麻木阶段: 丧失亲人的第一个反应是麻木和震惊,特别是突然或意料之外的死亡,一般维持2周左右;渴望阶段:麻木之后是悲伤、渴望和思念已逝去的亲人,希望死去的亲人能够回来,失去亲人2~4周颓丧阶段:开始接受这个永久的损失,但人会变得颓丧,感到人生空虚平淡,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失去亲人5~9个月;复原阶段:悲伤渐渐减弱,并开始探索他可以面对的世界,意识到只有放弃原有的“自我”,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取向,才能恢复正常生活,时间1年左右。

4.2 病人家属的护理:创造机会使家属宣泄内心的悲伤,诱导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并认真倾听同时给予理解和支持;指导家属参与护理计划,鼓励家属陪病人一起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教会家属一些保持健康,保存精力及进行心理自我疏导的方法并鼓励其必要时进行身体检查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家属互相安慰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帮助死者家属尽早接受亲人已死亡的事实重新建立人际关系,鼓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建立关系,逐步恢复正常生活采用信件、电话、访视等与家属保持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重视和加强临终病人家属的护理已成为一种必然,护士在帮助临终病人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为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关怀及生活帮助的立体化社会卫生服务,从而真正做到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这正好适应医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在临终护理中贯彻整体护理理念的体现[6]。

5 我国当前临终关怀模式及现状分析

5.1 我国当前临终关怀模式:自199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以来,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其具体实施的模式有多种,近年来,比较公认的有李义庭的PDS 模式[7] (onepointthree dire ction subject) 和施榕的施式模式[8]PDS模式―全面构建1个中心,3个方位,9个结合体系,即解除病人病痛为中心;在服务层面上,坚持临终关怀医院、 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于家庭临终关怀相结合;在服务主体上,坚持国家、集体、民营相结合;在费用上,坚持国家、集体、社会相结合。施式模式―主要着眼点在农村,其核心是家庭临终照护,他认为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在乡村大有发展,上述二者的共同核心是将家庭临终照护与社区临终关怀相结合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具体形式为包括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临终关怀。

5.2 现状分析:(1)以上2种模式在实施时于我国国情有较大冲突,PDS模式涉及面极广,是趋于理想化的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上参与机构和人员却有限,使之过于简单化,要想达到一种真正适应社会的临终关怀目标(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标准),就我国国情而言,还需要一段时间。(2)现存的家庭临终关怀形式存在不足,表现在收治对象标准不合理,护理工作程序未系统化,工作内容单一,没有确定的护理目标。(3)未能合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和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未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因素对临终关怀效果的影响。(4)临终关怀对象的覆盖面小,关怀机构少。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护理临终关怀[Μ].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8.78.

[2] 杨建兵.在我国推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及其护理伦理原理[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6:26.

[3] 金向晖,姜冬久.希望理论在临终关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3,3:51.

[4] 卢人玉,龚爱珍,肖清秋.宁养院临终关怀工作及护士素质要求[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215.

[5] 孟宪武,崔以泰.临终关怀[Μ].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2.

[6] 刘振荣,时红梅.肺癌患者的临终关怀 [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5):55.

[7] 李映兰,欧阳玉.我国的临终关怀模式探讨[J].现代护理,2002,8(11):880.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临终护理;临终关怀;恶性肿瘤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1岁,2010-09-29因“发现脑干胶质瘤3月,突发晕厥4小时”入院,诊断:脑干胶质瘤,姑息治疗时间半年,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深,到最后姑息治疗阶段均于深昏迷状态。

2 护理体会

2.l 皮肤护理 避免潮湿、尿液、汗液等对皮肤的刺激.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防止胃管、尿管、吸氧管卷入病人皮肤受压部位而致压伤。病人处于昏迷状态且因癌症晚期营养不良,局部血液循环差,极易发生褥疮。由于此类病人卧床时间可长达数个月,每2-3小时翻身一次,隔日温水擦浴一次,并经常查看皮肤情况。同时注意使病人保持舒适的。

2.2 疼痛的控制 疾病可以伤害肉体,而疼痛可以摧毁灵魂,癌性疼痛更是令人难以忍受[1]。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疼痛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控制疼痛及其症状是WHO癌症控制规划的优先项目之一,对有意识和情感的临终者,缓解疼痛是首要任务[2]。

2.2.1 药物止痛法:采用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1]。①轻度疼痛选择第一阶梯: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②中度疼痛选择第二阶梯:选用弱阿片类,如可待因;③重度疼痛选择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如吗啡等。

2.2.2 非药物止痛法:①松弛疗法:如节律性呼吸、温水浴、中医按

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3.1 眼部的护理 有近一半病人由于肿瘤在颅内所在位置决定在肿瘤迅速生长的同时致眼球突出,到晚期甚至出现眼睑外翻。为了防止限部感染,我们采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4次/日;凡士林纱布包扎眼部.并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眼部分秘物,每日换药一次。

2.3.2 呼吸道的护理 患者多数处于深昏迷状,咳嗽反射消失,须定时吸痰,每2~3小时吸痰一次,以防细菌迅速繁殖而致肺部感染及发生窒息。患者一般情况差,加之长期卧床,易患坠积性肺炎,应定时翻身、扣背,重点扣击双肺下叶所在部位。口腔内细菌种类繁多且繁殖较快,根据文献报道,口腔护理6小时后细菌便又开始大量繁殖.因此应切实做好口腔护理.我们规定每6小时用洗必泰配制的新型口腔护理液一口泰做一次口腔护理.既杀菌又可除去口腔异味。

2.3.3 泌尿系的护理 此类病人留置尿管时间较长,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其它并发症至关重要。每周更换一次一次性尿袋,每日用洗必泰消毒尿道外口。肿瘤晚期病人多伴有发热,体液从皮肤蒸发较多,加之长期卧床等易导致膀胱及尿路结石形成,应注意预防。我们采用每2小时胃管内注入温开水100~200 m1.以达到生理性冲洗尿道的目的;同时.根据膀胱充盈情况定时排尿,每2周更换一次气囊导尿管,按摩、轻压下腹部3次/日,每次10~15分钟。

2.4 控制症状的护理

2.4.1 颅内高压的控制 常规静点20%甘露醇,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最好能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护。如发现有心率变慢、呼吸深慢、血压升高时,应查找原因,给予积极处理。头部抬高30・~50・。以减少脑血流量,减低脑水肿。给予头部冰袋降温,可使头部及颅内血管收缩而减低脑水肿。

2.4.2 发热的控制 随着瘤体的迅速增长和病人抗病能力的下降常伴有体温升高,常规应用抗生素现配现用,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体温升高者给予温水擦浴的同时肌注安痛定或经过其它途径给予解热镇痛药。

2.5 心理护理

2.5.1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它比常规护理更重要,它贯穿于临终护理的全过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调理的前提。医护人员与家属的默契配合是实施心理调理的关键,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诊断治疗、激发病人潜在的生存意识、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是心理调理的核心[3]。随着生命走向死亡,采取安慰手段是第一位的[4]。当临终患者能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死亡而不是惧怕死亡时,常常就视为成功。有学者认为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可分为5个阶段进行分析与护理[5]:①否定期;②愤怒期;③协议期;④抑郁期;⑤接受期。但并不是所有临终病人都经过此过程,在护理临终病人时,应对各临终者不同心理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2.5.2 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朝夕相处的亲人从突然患病直到临终,家属有一个心理转变过程,即“怀疑一承认一适应”[6]。首先,医护人员通过自己的言行.精湛熟练的技术使患者家属产生信赖,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共同做好病人的临终关怀,使病人整洁、舒适地离开人世。护士们应主动与陪护交谈,详细交待病情,减轻心理负担,教会家属一些基础护理技术,如擦浴、鼻饲、翻身等一些简单的护理知识,使家属在自己亲人辞世前充分尽到义,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慰藉。

总之,由于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的影响,目前安乐死在我国还没有被法律所承认.护士的义务是对这类即将死亡的病人尽白己的努力做好临终护理,使病人安宁、舒适地离开人世,而不应有任何厌倦及消极心理。经过我们精心、全面的护理.病人无发生褥疮及口腔,泌尿系、眼部等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莫远雁,吴慧.临终病人获得心理满足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1.16(10):627-628.

[2] 孙玉美,临终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1,7(8):49-50.

[3] 王锦萍,宋心红,刘菊香.临终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2,8(5):388-389.

[4] 王慧敏.美国家庭临终护理现状.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l,20(5):244-245.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临终关怀;护理;车祸伤

【摘要】  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大车祸伤后病人及其家属临终关怀护理的意义。对46例车祸病人及家属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与病人和家属多沟通,了解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能安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病人和家属能平静地接受病人即将死亡的事实,减轻了痛苦。

【关键词】  临终关怀;护理;车祸伤

人类现在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一方面,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产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自从19世纪人类发明了汽车以后,作为给人类带来便利的附加物——车祸,便如同梦魇一般围绕在我们周围,久久不能散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汽车持有量逐年上升,车祸发生的频率和死亡人数自然也随之上升。车祸突如其来,重伤致死猝不及防,往往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因此如何做好车祸伤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成了icu护理的重要内容。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车祸致死病例46例为护理对象,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病人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岁~65岁;均为车祸外伤,诊断有创伤性湿肺、多发性肋骨骨折、开放性气胸、颅骨骨折、腰椎骨折、失血性休克等,全部实施临终关怀护理。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按icu护理常规做好基础护理。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各导管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将病人视为社会的生命个体,给予临终病人同等的关注。

2.2 心理护理

车祸一般都是突然发生,没有任何征兆,病人无法接受病情危重的现实。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离开人世,表现为忧郁、孤独、委屈、消沉、绝望、恐惧等心理反应,十分痛苦,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但都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从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到突然面临死亡,对车祸病人来说是一个既不能接受又极其恐惧的过程,死亡的可怕主要是因为死亡涉及丧失。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即使病人已经昏迷,因为听觉是临终病人最后丧失的感觉。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本组有19例最后都能平静地接受死亡的现实。

2.3 尊重病人的权利

虽然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但是仍应尊重病人的权利,因为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车祸意外让他们离开了以前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也许他们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心愿,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病人心理会有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会一直折磨着病人的心灵,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心理疏导。正因为他们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十次。所以除了满足病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应给予病人友爱、同情、关心和温暖,尊重病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2.4 重视对家属的安抚

临终病人的家属往往比病人更难以接受死亡的现实。调查表明,为失去非常亲近的人而悲伤,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疾患,甚至死亡,失去亲人的持续强烈压抑会产生许多副反应,包括大幅度削弱工作能力和降低效益[1]。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对临终和死亡的研究。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持照顾系统[2]。在我国,临终关怀的推广需要人们在死亡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认识到临终关怀不是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要改变死亡的传统观念。其最首要的是要改变护理人员的死亡观念。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最终实现优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