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护生;护理男生;后勤服务;心理健康状况;对策

为全面地了解后勤服务对中职护生,特别是护理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后勤服务对策,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笔者根据护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率对护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否成正比进行了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后勤工作方案、制度和办法,以求不断完善后勤服务,以适应护生,特别是护理男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现简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13个班级813名学生,其中男生32名。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通过确定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性调查和预期调查,了解护生对后勤服务评价的满意度。问卷内容:①你对学校后勤服务(包括食堂)是否满意?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②你的学习兴趣怎样?A、差 B、一般 C、高;③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A、差 B、一般 C、高;④你是否感到抑郁、焦虑? A、无 B、偶尔有 C、常有;⑤学校后勤工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 请你提出具体的方法。

1.2.2观察法 通过对护生的生活行为及对后勤服务行为进行观察,通过对后勤服务的护生言行、态度及反馈进行观察,从而了解护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

1.2.3讨论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召开教师、班主任和行政工勤人员座谈会,及时掌握护生对学校后勤服务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后勤服务存在的不足以及护生的需求状况。

1.2.4统计法 对调查研究中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寻求护生心理需求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与后勤服务的关系,对数值变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而确定后勤服务与护生,特别是护理男生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 结果

2.1后勤服务对护生影响的统计数据(见表1、2、3) 后勤服务对护生学习兴趣、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均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均用PEMS 3.1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对后勤服务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差、人际关系差、常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6.5%、3.5%、1.5%;不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差、人际关系差、常有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16.5%、11.5%、8%,P值均少于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对后勤服务满意的护生中,学习兴趣高、人际关系好、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32.7%、44.5%、69.8%;不满意的学生中,学习兴趣高、人际关系好、无抑郁焦虑情绪的分别为21.8%、29.9%、55.5%,P值均少于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2.2后勤服务对学生影响的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学分析及对护生的观察和相关讨论,结果显示:护生对后勤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对后勤服务满意护生中学习兴趣差、人际关系差、常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对后勤服务不满意的护生(P

3 对策

3.1健立健全后勤服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 服务育人,师生的需求,就是后勤工作的宗旨,后勤服务不仅体现在为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务,更体现在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因此,完善后勤服务体系,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优化校园环境,完善学习和生活设施,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形成合理的后勤服务规范,建立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3.2注入情感,彰显"情"、"爱" 中职学校后勤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投入情感,富有爱心;护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取决于政策法规和社会环境,也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后勤服务随时都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心理,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变化。做到热情、周到、方便、及时、有情有爱,使学生心身得到健康成长。了解护生,特别是护理男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爱心型转变。

参考文献:

[1]赵红深.学校膳食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1).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字:后勤;服务质量;体系;建立

目前,普遍认可并使用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是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该模型以顾客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顾客的期望、顾客感受到的质量、顾客感受到的价值为解释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计算出来[1]。该模型具有六个结构变量以及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我国高校的很多后勤工作者普遍学术水平不高,最终导致无法引入这项先进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我们现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并且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一、确定评价范围

后勤服务质量用户评价工作将在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后勤集团所属的餐饮、公寓、校园、医疗、动力、修缮、采购、运输、绿化、教服、液化气、物业部十二个部门开展。

评价包括以上十二个部门的15个服务项目:餐饮服务、公寓服务、教学办公楼宇物业服务、报刊信件收发服务、洗浴服务、供电保障、医疗服务、校园环境、学生通用机房服务、文印服务、修缮服务、物资采购供应、车辆运输服务、液化气供应服务、家属区物业服务。

二、确定评价主体

后勤服务质量用户评价工作由学生、教职工、主管部门(学校相关单位、部门)和集团内部关联单位、部门组成,其中学生评价占主要部分。

1、学生评价。主要包括:餐饮服务、公寓服务、教学办公楼宇物业服务、报刊信件收发服务、洗浴服务、医疗服务、校园环境、学生通用机房服务、修缮服务。

2、教职工评价。主要包括:餐饮服务、教学办公楼宇物业服务、报刊信件收发服务、供电保障、医疗服务、校园环境、文印服务、修缮服务、物资采购供应、车辆运输服务、液化气供应服务、家属区物业服务。

3、主管部门评价。主要包括:公寓服务、教学办公楼宇物业服务、供电保障、医疗服务、校园环境、文印服务、修缮服务、液化气供应服务。

4、集团内部评价。主要包括:供电保障、物资采购供应、车辆运输服务、家属区物业服务。

三、评价办法

1.服务项目用户满意度评价

主要采用五等评价法,即:按照“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对某一服务项目或该项目的分项指标开展用户调查,以确定用户对该服务项目的满意程度,评价结果以百分数表示,数值越大说明该服务项目的用户满意程度越高。本次用户满意度评价包括两项指标:一是用户满意度,是对某一服务项目各等级得票数进行加权计算后所得结果;二是基本满意率,是指“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三个等级的得票数占总投票数的百分比。

对某一服务项目涉及由多类用户进行评价时,各类用户的评价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后,做为该服务项目的最终评价结果。

各服务项目的用户分类评价结果权重见下表:

评价组织

后勤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可以在学校内社团的协助下,组建用户调查小组,集团办公室在调查过程中负责监督。服务质量调查员深入学生宿舍、餐厅、教学楼、集团各二级单位以及学校各中心处室,介绍评价办法,开展问卷调查。

3.抽样范围

学生评价抽样范围不少于在校生的50%,每栋学生公寓楼层覆盖率为100%,每层内宿舍抽样范围不少于本层宿舍总数的70%,每宿舍至少2份问卷;非学生用户评价抽样范围,应保证各类用户有效问卷不少于10份。评价结果由社团负责汇总,集团办公室对汇总过程履行监督职能,评价结果报集团审核并与各单位交换意见后,进行评价结果公示。

4.时间安排

后勤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分三次进行,每次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年级,年终汇总。

第一次评价 3月25日——4月1日,完成大三学生所在宿舍楼宇的测评工作;

第二次评价 10月15日——10月20日,完成大一学生所在宿舍楼宇的测评工作;

第三次评价 11月15日——11月20日,完成大二学生所在宿舍楼宇的测评工作;

5.设定目标值

6.设计评价表

我们以餐饮餐饮为例,其它服务不再一一列举。

四、结果的使用

集团可以在每年年初与各单位签订服务质量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中对各服务项目设定目标值,等到年底服务质量评价统计完成后,其结果与年终全员奖、目标兑现奖等奖项挂钩,以此激励各单位提高服务质量。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各分项结果可以看到各服务项目的不足之处,为明年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3篇

摘要:在对江西6所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从高校的教学服务、图书馆服务、管理与支持、后勤服务等方面切入,具体分析了目前江西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的分析结论,对所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推动高校教育服务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学生;满意度

我国高校大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张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日益关切。大力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学生满意度直接反映高校教育服务质量。探讨大学生满意度相关问题并提出提高其满意度的改革建议,对于促进高校教育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课题组于2010年10月-12月开展《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调研,调查对象为在赣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其中部属高校1所、省属院校4所、高职院校1所。研究过程中,以“高校教育”、“教育服务”、“大学生满意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得到1996-2010年相关文献50多篇,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共发放问卷7000份,回收问卷6710份,有效问卷6601份,有效回收率为94.30%。在被调查学生中,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学历层次以本科学历为主,其中男生占44.15%,女生占55.85%,独生子女占56.86%,学生干部占43.86%。大一占20.06%,大二占27.67%,大三占33.34%,大四占18.93%。

一、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采用Likert量表测量学生满意程度,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相应赋值为1,2,3,4,5。

1.学校总体形象满意度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形象满意状况: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比例为35.8%;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为15.6%;48.6%的学生认为一般。数据表明目前高校的教育服务现状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主要指标满意度分析

将一、二、三、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在各项服务上的重点评价指标大体是一致的。

如表2所示,均值在3(平均分)以上的有图书馆服务、校园氛围,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比较满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文化积淀,已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学服务、管理与支持服务、后勤服务均值在3以下,是学校发展的弱项。学校应该引起重视,加强教学改革服务,提升教学服务质量;改进学生工作,服务以学生为主;加强后勤整顿,解决好学生日常生活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学生满意度。

二、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满意度是顾客的实际感知质量与期望质量之间的差距值。而顾客的期望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文化背景、个人需求、生活环境等,因而满意度也在不断变化,满意度调查还需分析与影响顾客满意有关的变量。影响学生对高校教育服务满意度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因素: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另一方面是学校因素:教学、管理、支持与后勤等。

2.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构建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多元线回归模型如下:

B=η0+∑ηiAi+∑λjCj

B为学生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自变量:Ai为学校因素;Cj为学生个体特征。

A1-A5:教学、图书馆、后勤、管理与支持、校园文化。变量的取值均为其下属二级指标因子得分的总和。

C1-C5:性别、年级、学科、生源地、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本文采用最优尺度回归,选择对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总得分有显著影响的控制变量。最终判定系数R2=0.38,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并且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都通过了F检验,说明回归方程显著。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5个,学校方面有教学、管理与支持、后勤服务这3个变量,影响方向均为正。学生方面,学科和生源地对总体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从进入回归方程的3个学校方面的变量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教学服务和管理与支持。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1.结论

首先,对学校总体状况满意的学生比例为36%。其次,学生对图书馆服务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校园文化氛围;对后勤服务、管理与支持、教学服务的满意度较低。最后,回归结果表明,学校方面因素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教学服务、管理与支持服务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学生因素中,只有学科和生源地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大一、大二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大三、大四学生的满意度较低。

2.对策和建议

(1)改进现有的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将学生满意度指标加入教育部目前执行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中。这样高校的评估体系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促使各高校加强自身网站信息建设,使学生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关于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大纲、师资力量等。避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的现状。

(2)拓宽高校学生支持事务的服务范围。参考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应当把对学生的学业指导、择业问题、经济问题、价值观问题、情感问题、交往问题、心理问题、健康问题的指导和服务纳入到学生工作范围;注重研究学生个人特征统计,完善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各种服务和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别化服务。

(3)完善高校及时反馈的渠道和有效改进措施。调查研究学生满意度是高校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实际意义就在于针对调查中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改进措施,并将推行的措施和方法通过学校论坛网站、学生代表座谈会、学生干部会议、校报等反馈渠道通告学生,确保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高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能够持续获得学生意见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意见。

参考文献:

[1] 韩玉志.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方法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6,(6).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4篇

一、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现状

1.思想认识到位,后勤信息化建设开展普遍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对后勤信息化均具有一定的认识,认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后勤管理水平、增强后勤服务能力、提高后勤劳动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在京高校情况看,自1999年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以来,后勤信息化迅速从利用Word、Excel、Access基础数据库等满足后勤基本核算、工作需求阶段,发展到引入专业业务软件,使用“一卡通”阶段,目前正向建设网络化的后勤信息系统平台,也就是“数字后勤”阶段迈进。根据调查,所有29所高校全部启动了后勤信息化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的高校后勤业务应用系统达到132个,平均每校4.6个。从中可以看出,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性,全面开展了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

2.业务应用较多,具有较强的新建和更新需求

在被调查的29所高校中,2/3以上的高校建设了“一卡通”系统、餐饮管理系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1/2左右的高校建设了后勤综合办公系统,1/3左右的学校建设了资产管理系统、物业报修系统、节能管理系统。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24所高校(占调查对象的82.6%)未来三年内有明确的新建或更新后勤信息系统的计划,计划新建或更新的信息系统总数超过90个,平均每所学校超过3个。根据需求情况,近一半学校将公寓管理系统、物业报修系统优先列入计划,约1/3的学校将后勤综合办公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优先列入计划,其他传统业务系统像餐饮管理系统等也有一定的更新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出更新需求时,大部分高校均提出了建设或完善本校“数字后勤”的愿景。可以看出,高校后勤无论在业务开展还是在后勤管理上都广泛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工作,对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需求强烈。

3.得到一定支持,基本具备软、硬件建设条件

调查中发现,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定程度上得到学校政策支持,超过八成的学校领导明确表示会在人、财、物等方面支持本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在被调查的29所高校中,7所高校通过申请教育部等中央部委或北京市专项资金建成现有后勤信息系统,占总数的24.1%;22所学校通过学校拨付资金或后勤实体自有资金建成现有后勤信息系统,占总数的75.9%。经过这些年的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校园“一卡通”建设,大部分受访高校已具备“数字后勤”建设的网络环境或硬件设备条件。高校后勤信息化在政策支持、软硬件条件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整体规划缺乏,各校发展很不均衡

调查发现,各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起点、环境和发展模式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是为了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从分散的各个基层部门启动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调查数据显示,仅有9所学校制订了明确的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其他学校都是根据工作需要随机安排系统建设。整体规划的缺乏使各校后勤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应用最为广泛的一所高校已初步建成“数字后勤”平台系统,内含19个后勤业务应用子系统,而有近1/4的学校建成的后勤业务应用系统还不到3个。

2.专业研究薄弱,亟待统一技术规范

受对后勤地位、信息化认识偏差性、片面性的影响,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对高校后勤信息化技术的专业研究尚不成熟。同时,受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影响,高校后勤业务之间信息封锁、阻隔、垄断现象突出,这都为制定高校后勤信息技术规范、统一技术标准带来巨大阻力。以上因素致使市场开发和高校自行研发的后勤信息系统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各个后勤信息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无法与数字校园的其他系统实现业务流程关联,后勤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大打折扣。据统计发现,调查对象中只有约15%学校的后勤信息系统能够与后勤业务深度融合,约60%学校的后勤信息系统只能局部使用,还有部分学校后勤信息系统基本闲置。

3.应用范围有限,建设效益发挥不充分

调查发现,高校已经投入使用的后勤信息化系统多属于单一业务应用系统,只能满足某一部门业务需要,如餐饮管理系统、公寓管理系统。一些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使用的综合业务系统,如物业报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业务系统,如校园地理信息系统、节能系统等目前应用比例较低。同时,一些信息系统与业务结合较差,只能起到数据采集作用,对后勤劳动效率、管理水平提高起不到实质作用。此外,受制于技术规范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上级决策部门也不能利用高校后勤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关统计信息,不能为贫困生资助、高校食堂稳定等高校后勤工作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4.资金人才不足,制约建设水平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与高校的快速发展相比,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受资金、人才等因素制约,在系统建设、信息化手段应用上还比较落后。在被调查的29所高校中,仅有1所学校后勤设有信息化建设部门,仅有4所学校在后勤部门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大部分高校认为现有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调查反馈意见中,全部受访高校都在建设资金、专业人员配备和员工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需求。不难看出,当前资金和人才已成为制约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的桎梏。

三、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1.发挥行业组织引领作用,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同后勤业务之间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的结合,人机结合等丰富内容。在面临着资金和人员条件匮乏、缺少必要的技术储备和建设经验的情况下,仅靠高校自发地去推进这项工作势必不会取得理想效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研究分会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于2011年6月建立了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要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就要充分发挥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各地高校后勤协会、研究会等行业组织的引领作用,指导各高校后勤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通过技术培训帮助他们组建专业团队,为他们申请专项资金,提供信息和便利条件。同时还要通过行业组织加强对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建立各高校交流学习平台,发挥先进学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

2.开展信息标准研究,促进后勤信息化建设实施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具有技术标准共性和实施模式个性的特点。各高校在开展后勤信息化工作时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但必须符合后勤行业规范及其信息技术标准。要促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组建专业研究队伍,深入开展高校后勤信息化研究,建立行业信息规范和技术标准。这样才能够在后勤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减少信息孤岛的产生,提升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促进后勤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融合。进行行业规范研究和建立行业技术标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现阶段可以考虑按照“统一标准、集中开发、推广使用”的方式,在通用业务环节形成研究、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

3.推动“数字后勤”建设,提升后勤信息化建设层次

随着高校后勤事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数字后勤”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在于,它不仅是后勤消费层面、成本层面、核算层面的数据整合,而且是后勤多项业务流程的综合处理、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面对这一转变,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应当开拓思路,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物联网、云技术等先进技术,结合“数字校园”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后勤”建设。要结合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改变信息系统仅在餐饮、公寓、物业等后勤传统业务领域应用的现状,推动在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绿色校园建设、后勤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不断丰富后勤服务和管理手段,改善师生员工的体验方式和满意程度,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坚实、可靠、经济、环保的后勤保障,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完善后勤信息化建设条件

高校后勤信息化不单是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是制度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通过改革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后勤服务机制、运行机制,奠定后勤信息化制度基础。通过改革,加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管理干部信息化意识,提升后勤职工信息应用水平,延揽一批既懂后勤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行业专家,奠定后勤信息化人才基础。通过改革,规范各项后勤业务,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制度统一、数据标准、信息全面、结构合理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体系,奠定后勤信息化应用基础。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及社会各方面对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建设资金、软硬件环境等方面取得支持,奠定后勤信息化保障基础,为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束语

高校后勤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创新工程和需要后勤员工人人参与的全员工程。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必须充分调动政府、行业组织、高校、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研究、规划、实施和条件建设,不断加快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流的后勤服务,促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汉龙.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实施策略与方法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24-25.

[2]王海亮,王福明.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建设现状与对策[J].机械管理开发,2009(2):117-119.

[3]李业龙.高校后勤信息化服务与实现途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1(4):121-122.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异地校区;饮食服务;食堂满意度

一、引言

为拓展教育发展空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设新的异地校区成为高校在不断改革发展中的探索和尝试。[1]而异地校区的后勤保障,因地域差异,常与本部校区存在较大的不同。由于地域和师生规模带来的机制、人员、采购等问题,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2]饮食服务作为后勤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地校区的差异化尤为明显。舟山校区作为浙江大学异地办学的首次尝试,于2015年9月正式启用。目前在读的学生规模约1200人,本科生采取“2+2”培养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前两年在杭州本部进行学习,后两年迁至舟山校区继续学习。研究生(包括留学生)则直接在舟山校区报到入学。目前校区食堂委托学校后勤集团饮食中心运营,纳入其餐饮服务保障体系,将成熟的运营机制延伸到舟山校区。目前食堂餐均就餐人数约800人。舟山校区食堂规模较小、就餐人数较少、地处海岛,独具特点。本文以浙江大学舟山校区的饮食服务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师生对饮食服务的满意度,对异地校区饮食服务的独特性展开分析,进而探索提高异地校区饮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对策。

二、饮食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自2018年开始,舟山校区每年组织开展校区饮食服务满意度调查,邀请师生对校区食堂食品安全卫生、菜肴价格、就餐环境、菜肴质量、员工服务态度、沟通及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累计回收有效问卷799份。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食堂的总体满意情况良好,各指标中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员工服务态度、食品安全卫生、沟通投诉处理、投诉渠道、菜肴质量、了解师生需求、菜肴价格。通过对师生意见和建议的整理,有部分师生觉得目前食堂的菜价偏高,没有体现出高校食堂应有的价格优势;有师生认为目前校区食堂菜品的样式不够丰富,变化不够多,可选性小,菜品口味稳定性较差,有些菜肴的口感不佳;有师生觉得当前食堂不太了解师生需求,沟通能力不强,缺少通畅的投诉渠道,投诉处理不够及时高效。师生对饮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舟山校区食堂规模小、运营成本较高的现状,两者关联度较高。

三、舟山校区饮食服务现状特点分析

(一)优势与特色

1.饮食服务依托学校本部资源,具备成熟的运营模式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不断加强专业化发展、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长期以来面向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高校自办后勤的领军企业。舟山校区在启用之初,委托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管理运行校区食堂,将本部校区一流饮食服务延伸到异地校区,使师生员工在不同校区得到同样高品质的服务。依托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校区食堂在运行机制、质量控制、采购渠道、技术保障等各方面均可共享本部校区成熟的模式和经验。自运行以来,校区餐饮服务保障良好。2.多部门严格监管,确保食品安全舟山校区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达成了校区管理部门、属地各级监管部门和后勤集团饮食中心等多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采取日常检查、定期综合检查、不定期抽查和第三方飞行检测等方式,对食材采购、储存、清洗、加工、烹制、销售及垃圾清运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监管。此外,校区利用监控技术打造“阳光厨房”,将食堂后厨的实际情况实时展现给师生和监管部门。通过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在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安全可靠。3.硬件条件良好,用餐环境整洁舒适校区食堂于2015年竣工并于当年9月投入使用,所有设施设备和家具均为全新采购。2018年又对食堂就餐区域进行了装修改造,升级后的食堂用餐环境更为美观舒适,给师生用餐带来更好的体验。全新的场地条件,为灵活开展食堂运行新模式提供了空间。根据师生员工的各种需求,优化布局了大众档口、风味档口、西北风味档口、糕点档口、小炒档口等区域。在疫情防控期间和常态化管理期间,设置了外带套餐区域,并对就餐人数实行有效分流。因疫情导致校区采取封闭式管理期间,为解决师生夜间餐饮需求,专门安排场地和工作人员,提供宵夜服务。4.校区地处海岛,具备提供特色菜品的优势校区位于舟山本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舟山渔场丰富的渔业资源,为食堂采购新鲜的海产品带来便利和多样的选择性,为打造校区特色饮食服务提供了天时地利条件。

(二)劣势与不足

1.地域差异导致较低服务水平舟山市为群岛城市,陆域面积小,人口较少,劳动力市场规模小。而食堂的工作强度大,收入偏低,因此招工难度较大,岗位吸引力低。近三年校区食堂员工离职率高达16%,食堂现有员工呈现本地化、流动性大、大龄化、低学历的特点,常常因业务能力低而出现打菜速度慢、菜量不稳定、计算出错和普通话不标准导致沟通不畅等现象,总体服务水平较低。2.海岛地区带来高额运营成本根据实际运行数据统计,由于地域差异,舟山食堂原材料价格与杭州市场相比偏高,蔬菜采购价格比杭州高6%,鸡蛋采购价格高7%,豆制品采购价高25%,冻猪肉采购价高6%,牛羊肉采购价高30%以上。海岛地区的生活用水价格比杭州高39%,电和燃气价格与杭州基本持平。经统计,平均每餐就餐的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人数约800人次,就餐人数较少,食堂营业收入较低,存在经营压力。3.服务师生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待加强舟山校区远离杭州本部校区,差异化较大。尽管可以依托后勤集团饮食中心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各种资源条件,但从实际运行看,效果低于预期。根据满意度调查情况显示,仍有近半师生认为食堂难以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难以针对性地做出师生喜欢的菜品和口味。此外,食堂的宣传力度和渠道也有待加强。比如,由于宣传和沟通不到位,部分师生不了解食堂采取的各种新举措和更换的各类新菜品。

四、提升饮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根据舟山校区食堂的特点及师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结合舟山校区实际情况,后勤集团餐饮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校区饮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举措。

(一)加强员工培训,建立提升服务质量长效机制

长期食用同一位厨师烹制的同一批菜品,容易产生味觉疲劳,降低吸引力。针对菜品口感问题,后勤集团饮食中心可以通过轮岗的方式,选派杭州各校区的优秀厨师进行短期交流,提升菜品口味,同时对舟山校区的本地厨师进行技能培训,将广受师生欢迎的菜品口味固化到舟山校区食堂。同时,选派本地厨师到杭州各校区进行培训学习,切实提升厨师菜品烹制的水平。精选每日菜品种类和数量,提升师生的新鲜感。在当前菜库选菜模式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灵活增加时令菜品和不同地域的特色菜品。经常更换一定数量的菜品,并通过“每周菜谱公示”“本周推荐菜”“节气食谱”等方式推陈出新,让学生时刻感知菜品的变化。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制订年度培训方案,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和服务能力。建立速算心算能力、普通话能力等考核项目。邀请专业机构或人士,培训员工掌握食品安全方法、消防知识和紧急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举办特色活动,培养师生认同感

校区食堂在设计和建造时,周边已设置了符合高校特点的宽敞场地,适合开展各种校园活动。与饮食相关的特色活动,是广受师生欢迎的。比如举办“舌尖上的节气”系列活动,邀请师生参与包清明果子、包端午粽子、包冬至饺子等;举办“最爱家乡菜”评选活动,邀请师生参与采购-烹饪-品鉴全过程;开展“美食课堂”活动,传授美食制作技艺;举办“后厨开放日”活动,邀请师生参观后厨,深入了解食堂菜品制作过程。此外,校区食堂也需要具备区域共建共促意识,引入舟山特色菜品及特有文化,融入舟山,可以择机举办特色海鲜制作品尝活动。食堂举办校园活动,具有先天优势。通过活动,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师生对食堂的认同感。

(三)创新服务模式,OTO协同发展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外卖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校区目前日外卖量近300单,占学生人数23%。外卖行业及时便利的优势对校园饮食服务带来冲击,同时也提供了服务师生的崭新思路。校园食堂OTO模式下的食堂外卖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食堂外卖项目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创新。[3]当校区师生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可采取本部食堂做法,开通“浙大后勤”公众号内的“微信订餐”功能,订餐后派送,也可至指定地点自取。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实施封闭管理,为保障师生晚间用餐需求,校区试运行“深夜食堂”服务模式,师生通过微信群在线点单,食堂专人配送,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强化沟通机制,高效解决问题

沟通互动的主要意义在于让食堂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的转变,缩短师生和食堂之间的“距离”,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就餐环境。[4]舟山校区建立了多种饮食服务沟通渠道:师生通过手机对餐桌上的二维码扫码提出意见和建议;校区专设食堂微信群,并指定专人负责食堂管理人员和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设立学生大堂助理岗位,现场解决问题;校区内相关管理部门不定期邀请师生代表座谈,交流对饮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有效沟通,很多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营造出相互理解、和谐温馨的就餐环境。

五、结语

高校的饮食服务是后勤保障的重中之重,也是后勤保障中的难点,异地校区的饮食服务更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通过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根据师生需求采取针对性措施和精细化管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异地校区后勤系统可以持续努力创建相互理解、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有力的后勤支撑。

参考文献

[1]刘炳奇,仲彦鹏.高校异地办学模式的发展与问题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7(04):134-136.

[2]钟晓航.高校异地校区“三位一体”后勤宣传格局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0(02):58-59.

[3]徐苗苗,林世文.OTO模式下高校“食堂外卖”可行性分析——以山东烟台高校为例[J].现代商业,2020(35):24-26.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积极性 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职工自身因素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和为高校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重任。与社会中其他领域的后勤,高校后勤除有其共性外,其特殊性在于其经营、服务管理工作具有育人的功能,要求高校后勤通过自身的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员工满意,才能带来顾客满意,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因此,职工的满意度与积极性直接决定外部的满意度。为了准确客观地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和愿望,有关部门设计并发放了《高校后勤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和影响职工积极性发挥因素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涉及江苏省内6所大学,共回收问卷453份,占总数的90%。有效问卷402份,其中我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6份,占总数的95.3%,有效问卷258份。调查问卷分9个部分29个小项,涵盖后勤制度建设、职工培训、思想教育、廉洁教育、奖惩措施、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对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并通过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当前影响职工积极性充分发挥的因素,归纳起来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职工自身因素,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一、外在因素的影响

调查显示,我校67%的职工认为自己很熟悉业务,能独立胜任工作。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由于它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成为职工最好关心的问题,对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调查显示,79.4%的职工认为自己工资收入少,45.3%的职工选择目前自己的目标是多挣钱,48.8%的职工选择如果工作出色,给予一次奖励机会,首选加薪。目前我校工资与周边兄弟高校比,收入是比较低的,学校绩效工资政策也迟迟未出台,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目前,我校后勤各部门之间奖惩制度实施的现状不同,差异明显不同。实施奖惩制度的部门,员工工作认真,工作效率高,奖金收入高,工作积极性高;而未实施奖惩制度的部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不少职工的积极性。在一个单位、部门,领导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好的领导是领头羊,是榜样,是动力。领导的素质、亲和力、廉洁廉政状况等都会影响职工积极因素的发挥。46.8%的职工认为搞好单位最关键在于一个好的领导,对领导寄予厚望,45.7%的职工认为单位文化建设现状领导重视,制度健全,62.8%认为所在单位工会工作正常,80.6%的职工认为领导对单位的岗位廉洁教育重视。调查发现,职工都希望在一个魅力型的领导带领和指挥下努力的工作。另外与部门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职工积极因素的发挥。

二、内在因素的影响

职工家庭的和谐、家庭的现状、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对职工工作积极性影响显著。美满家庭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促进职工勤奋工作的良好催化剂,是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强大力量。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关心职工,重视制度建设,保障他们的权益,多开展工会活动。在职工有困难时多慰问,多帮助。对职工家属生病及时关心,子女入托、就学等方面给予帮助,促进家庭和谐美满,从而调动职工积极性。后勤职工的社会地位,别人对后勤岗位的职业评价的态度等也会影响职工积极性因素的发挥。目前,后勤职工普遍学历较低,我校后勤职工高中(职高)、中专(中技)学历占40.3%,大专、高职学历占27.1%,本科学历占23.2%,研究生学历占3.4%,其中一部分人素质不是很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直接影响了工作水平和质量。同时,外部人对后勤工作的轻视、不理解,也致使不少后勤职工无论从工作还是自身学历方面产生自卑感,他们对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对自己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担任的角色也不清楚,更提不上职业的自豪感。从问卷调查中,只有74.4%职工能了解高校后勤工作宗旨“三服务,两育人”的正确内涵,只有33.3%还愿意选择继续留在后勤岗位工作。

三、职工自身因素的影响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服务质量 监督评价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服务质量是高校后勤工作的生命线,加强服务质量监督评价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对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提出思考。

1 构建我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自2006年以来,我校围绕“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服务安全、降低服务成本、构建和谐后勤”的目标,针对构建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在组织、制度、措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1 组织建设

多年来,学校领导对后勤服务质量特别是伙食服务质量非常重视。学校专门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的食堂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食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后勤管理处专门成立由一名正科级干部任组长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组。邀请学校工会代表、各学院办公室主任、学生代表作为后勤服务质量特邀监督员。饮食服务中心成立卫生监督小组。在北院校区还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饭堂服务质量监督小组。上述自上而下的组织机构,为加强我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2 制度建设

在总结服务质量监督工作的基础上,后勤管理处出台《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实施办法》,各部门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建立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如饮食服务中心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制度,学生社区管理中心建立违章用电检查制度,绿化保洁中心建立校园环境卫生巡查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我校后勤服务监督评价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3 落实措施

后勤管理处多次召开服务质量监督工作会议,对各部门服务质量监督工作明确要求。通过听取学校部处、学院领导对后勤服务的意见和要求,召开特邀监督员会议,设立师生意见簿、信箱等各种渠道了解广大师生对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反馈并要求有关部门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明确后勤服务质量监督组工作职责。监督组代表后勤管理处行使监督检查权力,督促各部门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公布监督电话和电子信箱,监督、检查各科室、各部门落实服务质量承诺,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建立投诉登记制度,及时向各科室、部门负责人反馈投诉、检查情况。

1.4 依据办法

明确服务质量监督评价的依据。我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国家及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学校层面制定的《校园环境卫生及绿化管理规定(试行)》、《学生社区住宿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管理暂行规定》、《水电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后勤部门层面制定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督实施办法》、《后勤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开展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工作。

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监督评价办法。监督组每月采取不提前通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到各校区检查,以便在常规工作中发现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检查食堂食品卫生、物资采购管理、学生社区安全管理、校园环境卫生、工程维修情况。监督组将每次检查登记表提交处领导,处领导根据登记情况对有关部门提出整改要求,各部门对照检查登记表载明的事项及时整改。

1.5 实践效果

由于我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工作做到检查有记录、有批示、有反馈、有落实,而且对服务质量做得好的部门提出表扬意见,对服务质量做得差或不满意的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各部门非常重视服务质量工作,加强内部监督检查措施,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能力有明显的改进。特别是在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各部门严格按照学校要求,按照服务工作规范,敢抓敢管,认真细致,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技能,后勤工作受到专家和学校“三风”督察组的好评。多年来,由于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能够发挥有效作用,我校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师生满意度不断提高。

2 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思考

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指在高校这个特定的范畴内,针对高校后勤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提供的各类服务,以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为主的各类机构(包括政府执法部门)对其实施监督、控制的各类元素(含制度、方法、机构等)的总和。我们必须看到,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工作作为高校后勤工作的监控环节,不可回避,还应加强和深化。本文从认识、原则、制度、机制等方面对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提出以下思考。

2.1 提高对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认识

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而且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无论是社会化的高校后勤服务,还是高校自身提供的后勤服务,对其从体系的角度完善和加强质量监督评价,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是对高校后勤日常管理、服务、经营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考核与科学评价,是高校后勤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高校后勤工作“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高校后勤服务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明确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督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特别是要充分考虑高校后勤工作的特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明确以下几点: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满意度;指标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62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必要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对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科学评价后勤服务,保证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是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的重要任务。

高校后勤保障服务工作通常包括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商业服务、水电服务、修缮服务、绿化服务、物业服务及医疗服务等多项服务与保障功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师生是后勤服务的直接对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程度是对后勤服务考核评价的关键,因此,须建立起以师生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的测评体系。

本文根据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运用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师生满意”的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可有效调动后勤服务的积极性,促进后勤保障服务质量的提高。

1 师生满意度测评的意义

1.1 科学测评是高校和谐稳定和后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师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建立以师生为评价主体的高校后勤服务测评体系,定量评价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可强化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确立以优质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全新管理理念,让师生满意,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科学地评价后勤服务,可以有效调动后勤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校的和谐稳定。

1.2 科学测评为高校后勤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师生对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来定量评价高校后勤服务质量,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后勤根据反馈信息改进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促使高校后勤客观认识自己,了解师生需求,及时解决后勤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努力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2 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测评模型的选择

高校后勤服务涉及多项保障与服务职能,以师生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的高校后勤服务测评模型可依据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师生满意度指数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师生满意,测评变量为影响师生满意度的师生期望和感知质量。该模型对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具备较强的指导价值。

图1 师生满意度指数模型

2.2 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师生满意度测评的数学模型如下:

其中A为总满意度测评值;Mi为各满意度测评指标的满意度测评值;Ji为各满意度测评指标所占权重,表明第i项满意度测评指标的重要程度。满意度测评指标所占权重Ji值直接影响着测评结果A。因此,Ji值的确定直接关系着高校后勤评价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3 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及检验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数学家萨蒂开发的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通过使用该方法,可以对满意度测评各指标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构建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过程处理,准确判断各测评指标的重要性,得出权重系数。

2.3.1 构建判断矩阵

对于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函数为师生对后勤服务的满意度,一级指标为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商业服务、水电服务、修缮服务、绿化服务、物业服务及医疗服务。对于餐饮服务,其二级指标为食堂员工服务态度、菜品质量、花色品种、现场投诉处理情况、就餐环境、食品及餐具卫生。通过系统分析,建立对于总目标函数的两级评价指标体系。对同一指标支配下的下层指标两两比较,按照表1所示的九级评分体系评分,用判断矩阵形式描述,判断矩阵是展示下层指标对上层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依据。

判断矩阵的基本形式为:

判断矩阵是一个特殊矩阵,其元素满足以下条件:

bii=1,bij=1/bji,bij=bik / bjk

该条件称为一致性条件,当满足该条件时,有

可见,满足一致性条件的n阶判断矩阵具有非零最大特征值λmax=n,这也是该判断矩阵得到的权重Ji。判断矩阵可依据对后勤管理部门专家的调查问卷而得到。

2.3.2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维n≤3时,基本可以保证一致性。通常以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比率、平均随机一致性等指标来确定判断矩阵是否正确,确定专家思维是否一致。

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一致性比率CR的计算方法为

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

3 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运用以上步骤,就可以构建完整的高校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后勤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后勤管理部门应正确运用测评结果,对满意度测评结果所反映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应用测评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矩阵(如图2所示),分析影响师生满意度的指标及其权重,对影响师生对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进行科学调整,从而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

对于优势区,表示影响师生满意度的测评指标是较为重要的,师生目前对这些指标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高校后勤须予以保持并发展这些因素。对于维持区,满意度测评较高,但对师生来说,这些评价指标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高校后勤应该增强师生对这些测评指标的重视程度,让师生了解后勤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努力。对于机会区,表示这些因素对师生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而满意度评价也较低,高校后勤应挖掘该区域的潜力来整体提高师生满意度。对于改进区,表示这些因素对师生来说是重要的,但高校后勤在这些因素的满意度评价较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则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因素,认真查找原因,积极改进。

图2 测试指标重要性和满意度的模型矩阵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高校后勤可以合理调整分配后勤服务资源,提高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绩效,从而优化后勤服务资源配置,实现后勤管理理念的更新。

主要参考文献

[1]石金波,李庆波.高校后勤满意度测评系统的体系设计及其实现[J].河北工业科技,2012(4).

[2]TL Saaty.A Scaling Method for Priorities in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1977(3).

[3]秦海波,冯凤麟,吴建新.基于“学生满意”的高校后勤服务测评体系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4]马卫东.现代大学制度与高校后勤管理的价值融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z1).

[5]刘前贵.对高校后勤社会化与产业化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

[6]段春香,刘清华.模糊概率综合评价模型在高校后勤服务评价中的应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0(11).

[7]张莺.高职院校实施ISO 9000质量标准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3).

[8]王富.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纪念我国高校后勤改革开放30周年[J].高校后勤研究,2008(6).

[9]齐小萍.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的职责,与社会中其他领域的后勤,高校后勤除有其共性外,其特殊性在于其经营、服务和管理工作具有育人的功能,要求高校后勤通过自身的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质的服务,以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要实现“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必须具有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技能娴熟、讲团结、乐于奉献的后勤队伍。

一、高校后勤队伍建设对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至关重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变革,旨在通过改革建立市场化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这样一来势必打破高校后勤传统的垄断地位,直面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二重性越来越明显,对其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全员转变观念,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加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而高校后勤队伍作为改革的承受者和实施者,其素质如何又直接影响到社会化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高校后勤要实现“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后勤员工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后勤社会化需要一支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工队伍;需要能把职业道德寓于服务之中,千方百计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做到办实事、办好事,各项服务热情周到、准确及时、保质保量的职工队伍。

二、三峡大学后勤队伍建设成功的经验

三峡大学后勤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是2001年9月随着三峡大学的组建而成立的,属三峡大学的附属机构,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集团设有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监控审计部、计财部、改革与发展研究室、饮食服务管理办公室5个职能科室;公寓管理中心、大楼场馆管理中心、水电中心、绿化环卫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综合中心(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办公室、经营服务管理办公室)6个服务单位;接待中心、驾培中心、教材供应中心、印刷厂、网络事务办公室5个经营单位;护坡绿化研究所;还有通讯中心、校医院、幼儿园3个托管单位。后勤集团现有员工1068人,其中,正式职工302人。集团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的,强化队伍建设,采取在岗、委托培训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干部交流、轮岗等渠道加强干部能力培养和锻炼,塑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后勤服务经营管理队伍,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集团收入和利润逐年增长,服务质量稳步提升,重点考核服务项目满意率均在90%以上,多次被学校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五好处级领导班子”集体,2008年还被全国创争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

(一)把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集团从后勤自身的特点出发,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后勤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强化职业责任心,使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热爱本职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把文明礼貌和优质服务变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加强服务宗旨教育,后勤的工作任务就是为教学、科研服务,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教育,集团员工个个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服务意识、水平明显提升。集团总体服务综合满意率由2005年的86.08%,提高到目前的92.69%,每年均能收到师生几十封书面的表扬信,也涌现出被湖北省高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抗雪救灾先进个人”等一批优秀员工。

(二)实施目标化管理,改革用人制度

面对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要不断深化高校社会化改革,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就要从用人制度上抓起。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已经逐步打破了后勤队伍的用人界限,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要转变用人观念,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从2007年开始,集团实行内部管理模式调整,对原接待中心、商贸中心、电子阅览室、饮食中心、驾培中心、印刷厂等单位实行风险目标管理,极大激发了管理潜能,有力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管理效益得以明显增强。此外,集团从组建以来,不论是干部还是员工都实行公开招聘,按需设岗,按岗定员,竞争上岗。通过严格认真的考核,使有能力、善于经营管理、能吃苦耐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并热爱后勤事业的同志能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从而组建起一支强有力的后勤队伍,为学校后勤保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后勤工作量大,直接影响着高校师生员工的衣食住行和环境,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后勤队伍的业务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后勤人员学文化、学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集团各级组织每年都要根据国家的形势与政策和集团实际需要,制定各类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具体有:中心组学习培训――集团党委中心学习组坚持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讨论和培训,采用确定专题和中心发言人的学习方式,促进领导干部带头进行“讲学”,探讨理论且指导实践;管理理论与专业知识培训――集团常年坚持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开展人文素养、经济形势、法律法规、企业管理等不同类型的专题讲座;个性化人才培训――集团党委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和人员情况先后选送多名同志到宜昌市委党校培训,选送多名同志到地方优秀企业和兄弟院校(如宜化集团、太平鸟集团、河北大学等)挂职培训;多层面的职工岗位培训――采取岗前岗中、委托培训、岗位练兵和“比武”等多种方式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自主学习培训――集团鼓励员工开展学历教育,并出台相应奖励办法,近年来集团提升学历层次有42人,其中获硕士学位1人,获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26人;此外,集团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协调和统筹,鼓励员工有针对性的开展单项课程学习。通过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而且还使他们的业务行为规范化、准确化,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省开支和服务费用。

(四)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增强员工自信心,形成集团发展动力之源

职业生涯设计是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并提供奋斗的策略,增强职业竞争力。集团党委通过认真研究集团队伍的现状,根据员工层次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规划员工目标愿景,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经过职业生涯设计之后,集团员工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增强了自信心,有了前进的动力。职工在后勤服务中能始终坚持三个“贴近”原则,牢记“三个服务”宗旨,力求“三个满意”标准。即贴近教学、贴近科研、贴近师生生活,牢记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生活的宗旨,力争做到学校领导满意、师生员工满意、集团上下自己满意的三满意标准。集团员工时刻显现出饱满的工作热情,形成集团发展动力之源,推动集团快速发展。

三、三峡大学后勤队伍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后勤队伍建设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顺应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实现“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需要建立一支与其相适应的后勤队伍,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掌握各项服务技能,提高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提高职工育人能力。这样,就必须将各种教育培训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建立组织培训和自我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员工建立学习目标,向自我挑战,实现自我超越。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推动后勤员工素质不断提升。

(二)后勤队伍建设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调动后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评价后勤服务质量等,客观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由服务对象的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检查考核小组,对后勤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或不定期的抽查,并形成制度。在检查考核过程中,考核小组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但要听取考核对象的工作汇报,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听取相关部门和服务对象的情况反映和反馈意见,最后再做出比较客观的评议。通过检查考核,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对完成任务好的要依照规章奖励,对各种违纪违章的人和事要依照规章及时处理,并与每一位员工的评优和绩效工资挂钩,这既可以规范约束后勤员工的工作,又可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后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后勤队伍主动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实践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宗旨。

(三)后勤队伍建设需要依赖企业文化的建设

高校后勤企业应充分借助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后勤职工精神生活质量,以文铸魂,以文育人,在广大后勤职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增强后勤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切实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摆在工作重心的位置,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提高后勤职工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知识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后勤人才队伍。

由此可见,后勤队伍建设的好坏对高校后勤工作、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高校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适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后勤队伍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波.论地方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问题[J].高校后勤研究,2008(6).

2、庞本勤.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8(6).

3、杜群英.谈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人员队伍素质问题[J].长春大学学报,2007(11).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林高校;后勤管理;经验

我国农林高校后勤综合管理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自身对于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矛盾也会增多[1-4],这需要作为高校后勤的领导及员工调整思路,树立大局意识及服务意识,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笔者从事林业高校后勤工作十余年,深感做好后勤工作的不易,现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

1 后勤综合管理工作的特点

现代化的后勤管理工作从宏观上看它是一个既繁锁且显得十分庞大的系统。在系统的内部,每一个相关因素的和谐运营,才能够保证整体保障功能的有效维持与运营。2012年10月20日,南京林业大学即将迎来办学110周年暨独立建校60周年(1952~2012)华诞。学校为了全面展现办学的历史进程,传承南林办学精神、彰显南林育人特色,届时学校将举办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系列庆祝活动。届时我校的后勤综合保障管理工作将显得日益繁重。后勤工作特别是后勤综合管理工作,其显著特点是烦、杂、要求高、突发事件多,受到的表扬少、得到的批评多。从事综合管理的后勤人员,需要勤于思考,多动脑筋,科学筹划,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和安排。同时还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和具备优良的心里素质。

2 后勤综合管理工作的几个必须

2.1 必须严格履行监管职能,保障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到位

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做好对乙方的监管工作。每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就代表学校即甲方与乙方签订托管协议,其中就包含了除绿化、卫生、修建装饰以外,还有其他如水电维修以及饮食安全等项目。尽管南京林业大学食堂多次被评为高校文明食堂,但我们对于其监管的责任却越来越重,事关重大,丝毫也不能放松自己身上的监管职责。在餐饮的监管中,按照《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乙方做好餐饮的安全与卫生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检查与督促。

2.2 必须抓好校园环境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一流的绿色校园

几年来,以华商大会、百年校庆、本科水平教学评估、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创建等为契机,我们综合管理科配合学校,负责校园环境建设具体实施监督,先后完成了绿地新建、改造约11万m2,改造了杨树路,新建了银杏大道和樟树大道,延伸了樱花大道,2011年又加大力度栽植了120多棵的银杏和170多棵的樱花。

2004年度调查校园树木品种,编制了《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名录》和《珍稀树木名录》。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2008年起先后引进了83种校园稀缺树木品种,目前校园绿地率达68%,绿化覆盖率达82%。学校的绿化工作多次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玄武区、南京市和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光荣称号。

2.3 必须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完善制度,严格过程管理

配合学校公共卫生领导小组,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并坚持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在“非典”防治、甲型H1N1流感防控和国家卫生城、国家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中,笔者积极地配合处领导,围绕食品安全与卫生、传染病防治,结合每年的爱国卫生月等开展工作。学校于2003年被评为南京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通过了江苏省教育厅的公共卫生考核和江苏省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复查。

2.4 必须注重信息化建设,保障后勤管理的快捷调整运行

现代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注重信息化工作的建设,以信息化工作来促进并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并提高管理质量,促使后勤管理这一系统工程朝着以效率优先满足人性化要求,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教职员工的满意,赢得众多高校学子们的满意。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着信息浪潮的到来,退缩与忍让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而回避与忍让只会错失发展的良机,也会失去广大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与信任度,只有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探索在高校校园的有效利用,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并最终达到服务对象的满意,这才是后勤保障工作的宗旨所在。

通过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师生员工的所需,掌握他们的需求,并针对性地对我们现有的状况进行改进,才能有效快捷地达到提高效率并保障满意度的目的。也只有这样了,才能争取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快速决策,才可以实现对后勤这一复杂系统有效组织与监控。

3 几点思考

3.1 加强学习,摆正位置,做好处领导的助手

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不断学习进取,辩证地继承和发扬原有的经验、模式;协助处领导做好工作,多请示、多汇报、多总结;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协调好各科室的关系,力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农林高校后勤综合管理,必须充分意识到基层员工工作的重要性,并相应提高基层员工规范管理的能力[5-7]。而要达到提高他们的规范管理能力,必须要建立起公正公平的制度环境。另外,执行尺度要统一,不能因人而异,导致新的不公不平。对于基层员工管理方面既要有制度、有人员、有计划、有措施,还要将规范管理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中,力争在部门内部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够和他们共享劳动成果。

3.2 任劳任怨,妥善处理

在后勤工作中我们既要能够学会“忍让”,又要做到任劳任怨;既要经得起批评,经得起指责,又要能够做到经常扪心自问,自我反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既要考虑学校的利益,也要考虑师生员工的利益,力求让大家满意。当我们遇到矛盾与纠纷的时候,要能够平心静气,冷静处理,不能凭一时冲动武断行事,设身处地站在其他员工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可以减少盲目冲动,并较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其他许多类似情况的发生。

3.3 开拓创新,踏实工作

3.3.1做好校园环境建设。以今年的南京国家文明城市的再创建和2012年的校庆为契机,根据学校提出的“一带、二区、三环”(一带是环紫湖溪风光带,二区是校园核心观赏景观区和南北大山休闲景观区,三环是核心区一环、周边三环、中间二环的道路体系)的“十二五”规划,在校园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做好2012年校庆的环境布置,抓好校园环境建设。做好校园总体规划,经过科学论证评审完善,形成一套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的总体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招投标管理规定进行招标、施工。打造出一批精品园,逐步引进校园稀缺树木品种,对校园既有绿地和南北大山进行更新改造升级,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治理好紫湖溪,形成一条贯穿校园南北的风光带,将校园建设成公园式的校园,体现出林业大学的“林”的特色。

3.3.2 加强对乙方的监督管理。根据甲乙方托管协议,做好对乙方的物业、饮食等的监控工作,督促乙方认真履行协议,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师生满意率。在监控中饮食的安全与卫生尤为重要,饮食的安全与卫生关系到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常性地对食堂餐饮进行监管检查,并配合区、市卫生监督、防疫部门进行检查指导,保障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与卫生。

4 结语

农林高校后勤服务综合管理科在学校处于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职能是在校党委、校行政及处领导的领导下,做好校园环境建设、物业管理,绿委会、爱卫会等项工作,并组织绿化、卫生、物业及有关维修项目的招标,组织对乙方的审核、监管及考核。参与学校对外协调后勤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如园林部门、环卫部门、市容城建部门、爱卫部门、河道管理部门等的关系,对内协调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师生的各类服务需求,最大限度地服务广大师生员工。

参考文献

1 于忠翔.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之浅见[J].品牌:理论月刊,2011(5)

2 鞠培锡.“以人为本”与高校后勤基层员工管理创新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3 李国伍.提高高校后勤管理队伍素质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

4 齐小萍.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 陈志斌.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1篇

(一)高校后勤实体“自主经营”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规范 目前,国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高校后勤实体仍是学校的一个内设机构,只是模拟企业化运作,没有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无法真正作为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后勤实体自主经营必须以服务高校为前提,以为高校教、学、研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建立规范高校后勤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可促使高校后勤提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又有利于理顺甲乙方关系,实现高校后勤的经营自。

(二)高校后勤实体“自负盈亏”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控制 高校后勤对高校教育的“公益属性”,决定后勤实体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学校和师生的利益,必须二者兼顾,因此应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对后勤的经济活动加以规范,如预算制度等。

(三)高校后勤实体“自我约束”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 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资产都来自学校,没有进行产权划分,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维护高校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防范各种舞弊事件的发生。

(四)高校后勤实体“自我发展”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引导 目前高校后勤仍是高校的一个内设机构,受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去除对学校“等、靠、要”的意识,仍对学校抱有依赖思想。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有利于管理者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二、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思路

(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理念 根据教育部在多次后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文件精神,高校后勤实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围绕着对高校的服务和保障来开展,坚持姓“教”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以优质服务让广大师生满意,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应达到的目标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经营管理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而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其内控目标有以下方面:一是保证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序、协调地进行,促进高校后勤为高校的教、学、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保障高校事业的顺利开展,实现高校后勤的经营目标;二是保护高校和后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舞弊和错误事件的发生;三是保证高校后勤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高校后勤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大中型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给出了五项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则同样也是高校后勤在内控体系设计时应遵循的。同时由于高校后勤业务种类多,规模相对小,员工数量多但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在设计内部控制时还应遵循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由简到繁层层推进的原则。

(四)设计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应以“防”为重点 高校后勤实体由于经营对象比较确定,经营的性质也比较特殊,所以围绕着内控目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应以防范内部经营风险为重点。如对可能形成各种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授权风险、物资采购风险、财产保管风险、成本失控风险以及工程项目风险等的业务处理重点关注,抓住关键点不放。

三、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一)组织层面 主要包含:

(1)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构与纲领。针对高校后勤甲乙方模式出现的某些矛盾现象,高校首先要完善后勤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构建,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监督、执行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同时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章程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对后勤经营管理的要求来制定其章程,目的就是要使高校后勤管理符合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还要对后勤企业的投资管理、利益分配等责权利做出章程规定。章程是学校对后勤实体的管理依据,更是后勤实体的行动纲领,是内部控制的总纲。

(2)科学设置业务中心与职能机构 高校后勤行业多业务繁杂,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要求设置业务中心、根据专业化分工和有效协调的要求设置职能部门,人员分工上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单一化,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这就要求在设计职能机构和职员岗位时,首先要梳理现行的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找出关键控制点,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理、找出不相容职务,尽量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在相互制约,互相牵制的前提下整合业务,精简办事程序,设置高效、协调的职能岗位,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二)制度层面 在完成了组织层面的内部控制框架后,要对高校后勤现有的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高校后勤企业的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内控制度。笔者所在高校后勤集团几年来围绕着社会化改革方案和内控防范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如: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制定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控制财务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财务审批制度暂行办法》、《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和《后勤票据管理细则》;为控制人力资源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后勤集团人事暂行办法》、《后勤集团外聘人员管理办法》、《后勤集团事业编制人员岗位聘任制实施办法》等;为控制物资采购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为控制财产物资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无一不是从高校后勤的经营特性着手,体现以“防”为主的精髓。作为承担着对高校保障及服务的后勤实体,安全和质量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后勤各业务部门的行业特点,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操作规范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还有,高校后勤一直以来存在着员工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才流失、人才浪费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薪酬导向作用不失为根本举措,必须建立起真正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按劳分配原则的人事薪酬制度,防止人力资源风险等。以此类推,对后勤实体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几率较高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物资采购、财产保管、工程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以及重大问题决策管理等各方面,逐个进行分析,评估风险,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

为了切实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后勤实体还应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高校后勤服务行业门类多、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不能“一刀切”,要考虑各服务中心的差异性,依据岗位特性,责权利挂钩的原则,在整合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内控目标为导向,科学设置。对于保障型服务为主的水电服务中心、车辆服务中心、公寓服务中心等可以依据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及安全操作规范等,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而对于经营型的饮食服务中心、教育超市等,则可以建立以经济效益指标和服务满意度双重考核的评价体系。

(三)监督评价层面 监督评价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实施。高校后勤能否在“自主”的企业模式下,保持正确的经营方向和健康发展,决定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高校后勤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应采取“内外”结合。“内”指是后勤实体内部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有效性的监督与评价。后勤实体应设置有关机构和人员,赋予其监督与评价的职能,并依据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制定适合业务特性的监督方式、程序和评价的标准。笔者所在校后勤集团设置了专门的监督与评价机构——质量与成本监控办公室,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监控程序》、《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等监督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监管部门对安全质量方面的检查监督采取通过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和与员工交流等形式,获取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证据,并且据此分析评价该内控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而对于物资采购、财产保管、会计业务等方面的内控监督检查则采用实地查验、穿行测试、查看记录等形式获取证据,进行评价。 而“外”则是指学校调动后勤实体以外的部门和机构对后勤实体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其方式有:学校财务部门对后勤财务机构委派会计和设立校内资金账号,实施会计监督;学校审计部门对后勤实体实施审计监督评价;学生会组织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国有资产部门对后勤占用资产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等等。由监事会收集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情况,对后勤实体的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2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we discusses a oversight mechani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college officials. It mainl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s,in order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the work-style of college,and then sum up the experience to develop new measures. In our university,under two levels management system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this method is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work-style of college offices.

关键词: 学院机关作风;问卷调查;分析;监督机制

Key words: the work-style of college;questionnaire survey;analysis;oversight mechanism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162-02

0引言

“十一五”是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高校在学科建设、办学规模、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上都有了新的起色,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试行的情况下,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扩大了学院办学和管理的自,作为学院管理的中枢部门――学院机关,担负着教学、科研、组织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职能,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学院领导与师生的桥梁作用。学院机关作风如何,不仅集中体现了机关的工作状态、服务效率,而且还反映了学院的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教师对学院机关人员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加强和改进学院机关作风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它对于提高机关整体工作水平,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为使学院机关人员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强烈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意识、优良的服务态度和高效的工作技能。高校人事部门作为人事管理的职能机构,必须对学院机关的作风状态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和加强管理,不断创新思想,探索改善学院机关作风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本文主要探讨一种监督机制,首先,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记分排名的形式把握各个学院机关作风的现状;最后,总结工作科学制定监督机制。下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1问卷调查

1.1 目的:旨在了解教师对本学院机关人员的上班出勤、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评价,并做出统计分析,我们将根据分析结果督促学院采取措施、改进不足,使学院机关人员更好的为广大教师服务。

1.2 组织调查机构:河南理工大学人事处。时间:2008年。问卷对象:我校19个学院的教师。评价对象:填表人所在学院的机关人员,包括学院领导、党政办公室、教学科研办公室、学生办公室、团委及资料室人员等。填表人情况:所在学院、出生年份、学历及职称。

1.3 问卷内容

1.3.1 出勤情况:迟到、早退、办事找不到人的经历及原因和出勤情况的评价等;

1.3.2 服务态度:被呵斥经历、官僚作风、厌烦和急躁情绪、推诿现象、接听电话态度、上班时间做其他事情的情况和服务态度评价等;

1.3.3 服务效率:业务及相关政策熟悉情况、传达学校规定通知或者传达信息的及时情况、工作态度评价和办事效率评价等。

以上调查内容除个别内容为填写外,大部分都是分五个等次画“√”,不清楚(不计数)、很好(3)、良好(2)、一般(1)和不好(0)。

1.3.4 学院机关作风状况调查表

2资料整理

3结果分析

表1分析:

①总体来看,我校教师对学院机关人员的服务态度的平均满意度77.64%,工作效率的平均满意度70.95%。②教师对各院系机关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略高于工作效率的满意度,机关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③满意度较高的学院,即“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满意度均在80%以上的院系有:数信学院、能源学院和安全学院。④满意度较低的学院,即“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中有一项的不满意度接近或8%以上的院系有:体育系、理化系、文法学院和电气学院。

表2分析:

主要是根据教师去学院机关具体办事时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而对学院机关人员出勤情况、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方面所做的一些调查。此外还对有无呵斥经历和办事找不到人时的理解程度做了细致的调查。

①我校学院机关人员整体工作状态平均得分为90.09分。得分较高的院系为体育系、计算机学院、资环学院、材料学院和外语学院;得分较低的学院为文法学院、电气学院、安全学院和经管学院。②有8.66%的教师有被机关人员呵斥的经历,建议学院要组织机关人员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坚决杜绝呵斥教师的行为。③在590名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300名有办事找不到人的经历,占50.85%。其中,认为大多是由于机关人员旷工的占4.29%;认为大多是由于机关人员到其他办公室聊天或者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的占7.50%;认为大多是由于机关人员家务事请假的占5.36%;认为大多是由于机关人员工作外出的占82.86%。

从数据来看,多数教师在办事找不到人时仍表示理解。但是认为机关人员工作时间不在工作岗位的比例为17.14%,还是略高于我们所调查的旷工、早退或者迟到的比例,说明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机关人员存在误解。我们建议机关人员在有事外出时,在门上贴上外出原因和什么时候回来的便条,以便消除这样的误解。

表3分析

我们对教师较关心的几项不良现象进行了调查,如有无官僚作风、办事时有无厌烦急躁情绪等等。结果表明学院机关普遍存在这些严重影响机关工作人员形象的不良现象,而且情况较严重。学校应该及时采取监督和惩处措施,使得学院机关人员尽快改正不良现象,端正工作态度和服务态度,提升其在教师中的整体形象。

4制定监督机制

4.1 调查结果在学校办公自动化和校内公告上公布。

4.2 对教师满意度和工作状态得分排名前五的学院进行表彰并对奖励其机关人员;对排名后五的学院提出批评,规定其机关人员的年终考核不能为优秀。

4.3 请学校领导在大会场合进行强调,进一步加强学院作风建设。

4.4 人事部门定期举办讲座,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树立为教学、为教工服务的意识;定期举办岗位培训,以提高工作技能。

4.5 加强考勤纪律,严格请假手续。经常采取电话考勤的方式进行抽查。

参考文献:

[1]孙秀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学院教育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9):25-27.

[2]胡海魔.关于加强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8,(9):47.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3篇

一、总务计划与管理制度的精细化

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在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详细周全的总务工作计划,包括学校设施设备的添置与维修、学校各项创建工作、食堂管理、食堂工人管理、安全保卫、校产管理等等各方面。实行计划控制,使自己办事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盲目性、随意性,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在创新、提高,于是我们的总务后勤管理和服务也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我们要建立健全总务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使后勤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二、合理分工,责任清楚

落实好每项工作、每个制度,客观公正的检查评价每一项工作,为教书育人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学生、家长服务是总务后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作为总务管理人员要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要了解教育教学,树立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意识。

1、后勤部门要将学校的工作看作“一盘棋”,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如在开学前,要及早为开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教师办公用品、学生学习生活用品的添置;学前班收费的审批、发票的购买;校产的清点等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虚心采纳教师的意见、建议,协调好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形成共识,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在日常工作中,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无论职别,事无论大小都应一碗水端平。要能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大家积极出谋划策,在节约办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所需,让大家切实感觉公平。

3、从为教师教学用品的准备到各班财物的管理、维修等,要体现在每一个被服务者的身上,以整体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服从全局,并注意提高服务质量。因此要增强服务意识,总务后勤人员就必须不断树立信心实现自我加压,在工作中必须努力做到八个字:主动、热情、耐心、周到。

三、统筹兼顾、集中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繁杂工作,其基本任务是要贯彻勤俭办学的方针,坚持为教育教学服务,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因此,学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到统一领导,统筹兼顾、集中管理、全面安排、量入付出、节约使用、提高效益。

(一)学校资产细致管理

做好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是完成办学任务的物质保证,我们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为原则,添置、调配好学校资产,并对资产逐一认真进行登记,注意平时的保管,不让国有资产外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对学校财物注意及时清查,合理使用,减少浪费,做到胸中有数,家底清楚。办公用品、教学用品由专人负责保管,教师领用、借用均进行登记。

(二)重视维修,注意保养

平时要定期对校产进行检查,及时维修、维护,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充分发挥使用效能。同时也是为了保证师生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学习环境。

四、强化安全责任、完善安全制度

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也是总务后勤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也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必要的。我们主要落实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安全制度

学年开学初,学校就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分块分线制定相应的安全计划,校长并与各岗位、各教职员工分别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责任目标意识。后勤部门还与校领导一起制定了重大事故处理应急预案,通过学习,使师生熟知并认真遵守各项安全制度。

(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紧急疏散演习或安全自救活动,进行逃生自救能力的培养。通过宣传图片、橱窗、电教片等进行安全教育,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及养成教育。

(三)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学校经常性地对学校设施设备、校舍安全等进行检查。检查范围主要包括:学校内有无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围墙、门窗、厕所;楼梯、走廊、护栏、体育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楼道、走廊及其它通道是否安全、畅通;消防器材的定期检查、更换;药品、消毒用品等危险物品有专门地点存放和专人保管等。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半社会化;改革模式;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315-04

一、国内外高校食堂现状

德国开设大学生后勤服务中心,该中心开办数百个学生食堂,学生食堂不仅可无偿使用食堂的建筑物,无需缴纳水、电、采暖等费用,还可得到州政府的补贴,学生食堂由大学生后勤服务中心连锁经营,其原料的采购a、运输、配餐的标准、质量与服务规范、人员配备等均由中心饮食服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学生食堂设有学生品尝员、民意调查员,除定期向食堂管理者作出评价、提出建议外,还将经营情况向学生公布。英国的高校食堂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后,现食堂管理方式主要采用自行管理,部分餐厅与咖啡厅通过社会引进的方式进行经营[1]。英国高校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凡是学生会进行餐饮服务经营的,在水、电以及管理费用等均给予一定减免,并规定参与服务的人员必须为学生,该形式为在校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助学提供了便捷途径。

根据学者对国内高校食堂的研究,在食堂社会化改革方面,刘素梅提出“契约运行模式”,即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高校作为甲方与社会上具备法人资格的乙方通过契约形成合作关系共同经营管理高校食堂(刘素梅,2010);王强提出加强高校食堂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并参与食堂管理的改革模式(王强、王利梅,2009);在食堂服务评价方面,张硕提出应用模糊数学进行高校食堂服务评判,避免了在主观评判中很多的人为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评估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张硕,2007);邵羽春提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为高校师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邵羽春,2010);食堂文化建设方面,王燕提出,要努力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寓教于乐,营造教育人的就餐高雅环境。师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放松心情地就餐、交流、聚会、开展活动,他们不仅汲取着食物营养,同时也汲取着精神营养,达到消费的是食品,享受的是文明和美感(王燕,2007)。

二、高校食堂现有模式利弊分析

1.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社会化经营模式也称契约运行模式,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高校,与社会上具备法人资格的餐饮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共同经营高校食堂所形成的运行模式。契约运行模式的特点是学校以现有的场地和厨房设备资产作为投入,对运营方实施监督管理。企业以部分流动资金、人员和技术为投入,按照约定的菜肴食品价格、服务以及卫生安全管理方式,进行高校食堂的日常经营管理,并由此获取回报。另一种模式为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由企业自行建造食堂并投入设备设施及人员等,建成后由企业独立经营管理并获取回报的方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学校将食堂日常经营管理交给了企业,摆脱了负担,由于企业参与了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使服务与菜肴食品质量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幅度提升[2]。

由于社会化经营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高校食堂的公益属性和微利化经营特征与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方面[3],如企业实行契约经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高校食堂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其次是不少商家以变相方式提高菜肴食品价格,如采购低价原料、减少饭菜数量等[4]。第三是卫生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菜肴食品安全、燃气和设备使用安全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第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服务和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成为高校食堂社会化的重大阻碍。

2.校内企业运营模式分析。校内企业经营模式是由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代表学校,与校内企业形成契约合作关系,由校内企业独立进行食堂运营管理。与社会化经营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法人是校内指定的在编职员,董事会由学校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

校内企业管理合作模式的优势在于,物价上涨时,校内企业可以顺利申请补贴维持菜价稳定,设备设施能按照计划进行维修和更换,故菜肴食品价格、食品安全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后勤监管部门与校内企业常因管理职责范围不清晰,出现问题时容易相互推诿。

3.高校自主运营模式分析。高校自主经营由于管理者多是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对食堂进行管理,管理者多为学校在编人员,故在菜肴食品价格、卫生等方面相对较为稳定。但多数食堂管理者观念落后,在采购环节中饱私囊,在运输、贮存和销售等环节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以及菜肴食品质量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现行管理模式。另食堂管理责任重大、事务繁多,管理者责、权、利不清晰也是进行现有模式改革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各类食堂运营模式多年实践及利弊分析,不论哪一种运营模式,都存在与现行政策和高校改革初衷相矛盾之处或相关问题,如社会化运营存在契约商利润的最大化与食堂公益属性矛盾,校内企业经营存在多头管理及职权不明确,自主运营模式又存在改革前期的工作效率低下、食堂菜肴质量不高但价格高矛盾等。要改变目前现状,还需在现有改革成果上分析现有问题,深入研究,以适应高校的改革与发展。

三、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

(一)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分析

高校食堂的半社会化运营模式以高校后勤为代表,通过招标与资质评估,与具有法人资格的餐饮业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对高校食堂实行共同经营。该模式以食堂社会化合作条件为基础实施,与完全社会化经营不同之处在于,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参与了该模式的部分监督与管理工作。该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负责进行食堂的日常经营管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负责相关监督、协商与控制工作。双方各司其责,并通过共同管理,实现高校食堂菜肴食品的安全卫生、价格合理、设备设施安全得以保障,师生就餐满意度高的半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

(二)半社会化运营模式实施步骤

1.半社会化运营高校后勤部门与企业工作的职责划分。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后勤部门与企业双方职责成为该运营模式重要内容之一,职责不清,则该运行方式无从谈起。该模式的分工主要确定两方面内容,一是作为生产经营者须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及食堂运营责任,二是作为学校代表的后勤部门监督管理者角色,对其经营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监控,如菜肴食品卫生、价格及品质、菜肴种类及创新、食堂工作人员服务态度、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等。为此,后勤部门作为技术指导者和监督管理者,在该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理应高于实际经营管理部门,才可对食堂日常运行制订监督指导方案并予以实施,契约商与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职责(如表1所示)。

2.半社会化运营要约及相关事宜。(1)安全事故责任。安全责任事件主要是指在合同期限内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因原料不符合食用要求、原料在存储、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燃气及设备设施安全事件,此类事件主要包括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的人员受伤、检查不彻底引发的燃气泄漏等事件,学校食堂应与契约商商定安全事件的责任及赔偿措施,确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责任事故赔偿金制度。(2)菜肴食品种类及创新。规定每餐供应菜肴的种类、数量及价格。契约商按规定应公布的菜肴价格包括素菜类、荤菜类、荤素搭配菜肴、套餐、煲仔饭、汤菜、小炒、卤肉等。(3)合同期限。规定后勤部门与企业合同年限,并规定在合同期间内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及未履行职责应承担的责任,并以此为合同续签的参考。(4)其他内容。约定每月应缴纳的费用,如约定的管理费(含设备折旧、维护费用)、每月所产生的水电费,物价上涨时为维持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所应补贴的费用等。

后勤管理部门与企业以上述约定内容为基础,并不断进行调整、反馈和实施,进一步优化该运行模式,并逐步将该模式推向成熟和稳定。

(三)半社会化运营评价指标

1.就餐满意度调查。在运营期间内,每一年度进行该运营模式的满意度调查,被调查对象主要是在该食堂就餐的师生,设定相关调查内容,如菜肴食品种类、制作水平、菜肴价格、卫生状况、服务态度等,以此为评价该运营模式的合格标准之一。

2.网上评价。在校园网内设定评价标准,进行网络调查,并以此为评价该模式标准。

3.管理部门座谈会调查。由后勤管理部门组织餐饮方面专家、学生会、教师代表、工会代表等群体进行座谈交流,开展相关就餐满意度讨论。

4.合同的续签。根据学生及相关人员满意率调查结果,每一年度对该运营模式进行总体评价,以此确定是否签订下一年度合约。

四、半社会化运营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半社会化运营可能产生的问题

1.契约商经营利润最大化与食堂公益经营的矛盾。企业经营食堂目的一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食堂面对的主要是学生群体,如菜肴食品超出其消费能力,则失去了高校食堂的公益属性。

2.菜肴食品的创新,菜肴出品质量检测标准。菜肴质量决定消费群体满意度,无法保障菜肴质量则其他标准无法进行,故菜肴质量是决定高校食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安全卫生管理。食品安全是高校食堂的“生命线”,工作人员在原料检测、验收、原料加工、菜肴烹制等过程如有不慎,则易产生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使菜肴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进而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燃气及设备设施安全方面,制定相关制度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如设备关键点检查与控制、严格按照燃气设备操作程序进行日常操作等。

4.高校食堂的文化建设。进行高校食堂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食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半社会化运营模式下,建立成熟的高校食堂的文化,对于留人用人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解决策略

1.严格控制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杜绝随意涨价和变相涨价现象。强调食堂公益属性并以此为合作基础条件与契约商签订食堂半社会化运营合同。根据经营者菜肴食品质量、服务等满意度,给予适当减免管理费用,物价上涨时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各食堂契约商在菜肴种类、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创造学校、契约商和师生方的共赢局面。

2.加强在半社会运营下的食堂安全管理。由校方牵头,导入ISO2200和HACCP(分析危害关键控制点)标准,实行对各食堂卫生安全方面进行卫生管理,实现菜肴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全过程监控。在采购方面,为避免契约所商所采购价低质差原料,学校应对契约商所采购的原料实行感观、物理及化学检测制度,对各类原料及半成品在检测中出现超标现象的,应予以杜绝使用。每餐、次实行菜肴食品留样备检制度,以方便在出现问题时了解食物的来龙去脉[5]。严格控制储物冰箱、雪柜温度,对于所储存的各类生熟原料出现问题时应杜绝使用。燃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方面,执行严格的设备设施点检制度,应规定日常必须检查的关键部位(如下页表2所示),对于设备设施内部不容易查看到的地方应实行定期维修,保证厨房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3.高校食堂文化建设。高校食堂文化是指食堂全体人员应具有的核心思想理念特征,食堂进行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使全体人员认可这一理念,并强调在思想及行为准则的一致性,共同创造出被认可和接受的价值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改变人员价值理念,一方面,食堂管理者必须建立符合食堂自身发展的行为准则,食堂的行为准则外在表现为在为师生服务方面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内在方面表现为同事之间处事标准及原则,该标准建立后,应定期组织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并建立相关的奖惩措施,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并适时淘汰一部分不适合该标准要求的人员,使食堂文化建设进入正常轨道,使所有人员在既定的行为标准下工作。另一方面,食堂文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的培养方可形成。第三,食堂管理者必须是高校食堂文化的倡导者,高校后勤部门应积极鼓励契约商进行食堂文化建设,积极了解员工需求,通过学习和激励,使员工普遍接受属于高校自身的价值理念,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奉行相关行为准则。卓越的高校食堂文化可以激励每一位员工,从而使他们备受尊重和重视,以此产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作用。

高校食堂半社会化运营模式是在现有食堂社会化改革基础上,进行相关矛盾及问题研究,变革对合作方的监督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相关规定,高校后勤管理部门与契约商达成一致协议,实现契约商按合同进行食堂人员、岗位技术、食品卫生、服务等方面的运营管理。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为契约商提供完善设备设施及场地,建立信息平台并进行控制,及时掌握学生对食堂菜肴食品价格、服务及管理等信息,实现高校后勤部门、契约商及在校师生等三方面的共赢,以适应高校食堂半社会化改革发展模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曾祥龙.从英国、德国大学饭堂看中国高校食堂社会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8-119.

[2] 刘素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下的食堂管理模式初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2):61-63.

[3] 罗红.高校食堂科学发展路径初探(社会化问题)[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3):114-116.

高校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范文第15篇

后勤管理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为全体学生、教职员工服务,需要整个队伍做到精细,从表面走入实质,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以热情乐观的服务态度、高效的工作执行力,良好的服务形象为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地保障。后勤人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维护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干部职工的满意程度作为第一追求,思想上进步、情感上尊重、工作上依靠。后勤工作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用心做,将简单事做精,将小事做细,精心精细促成精品服务。

二、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准”

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准确、准时。后勤多与学校各部门密切相联,与师生员工打交道,校内校外联系面广,教科研活动要求多,做好后勤工作不易,只要做到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是能干好的。一是后勤人要从思想上热爱后勤工作,全新全意为师生服务;作风上廉洁奉公,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上准确无误,认真负责,敢于创新,坚持原则;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熟悉财政规定,遵循学校的需要和发展,掌握一定的后勤管理知识和能力等等。所谓管理的好,主要是做好人的工作,所以要准确选拔调配和培训后勤管理人员。二是准时。时间对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后勤的许多工作具有临时性和突发性,因此后勤人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保证工作及时完成,避免因为推迟时间而耽误工作,滋生其他事情。后勤人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工作效率;后勤人要把工作做到位,每天都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后勤人要分清主次,做到心中有数,善于计划时间;后勤人要善于处理上下级关系,把握时机,及时请示,汇报处理。

三、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细”

后勤管理工作要细致,具体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后勤工作承上启下,与各部门互动,每个后勤人办事要想的细,做到位,不越位,要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校园公寓维修、食堂卫生、绿化植树、教学楼物业管理及维修、校园公共卫生、食堂和商业街消防安全、采购询价、校园车辆安检及调度、资产核查及调整、监管校医室、学生公寓洗衣机和开水炉管理、鼠蚁防治等等。后勤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后勤工作必须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对待。食堂安全卫生量化考核、商业街管理流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流程、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流程、校医室相关制度、采购的工作流程、维修队的工作流程等等,用严谨有序的工作流程去落实,不漏掉疑点,不忽略细节。平安是福,安全顺利、身体健康才能幸福,只有安全操作才能控制危险的源头,我们要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后勤工作要深入第一线,从表面走入实质,检查并整改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所以要坚持每天巡视校园公寓、教学楼、等各个角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查找漏洞还增强了后勤人责任心,不能流于形式,如:食品卫生检查要走进后场、现场观察绿化、配电房24小时值班,进宿舍、走教室、查水电、下厨房、查档案资料、跑锅炉房、巡外墙。只有细致,才能排除安全隐患,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师生满意。

四、后勤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体现在“严”

(一)严格制定管理制度。一套行之有效的从实际出发的管理制度规范后勤人的行动、工作。一个纪律严明的管理制度下,才能培养一个具有战斗力的队伍,才能使学校有一个稳定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做任何事情要有据可循,按照规定办事。如:教学楼物业管理相关制度、维修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配电房值班制度、车辆使用管理制度、校医室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等。采购要精打细算,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这些规章制度为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