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化学基础知识是由许多基本概念组成的体系,只有切实掌握基本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才能起着扩大加深基础知识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取得摸索和掌握基础知识的主动权。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不少学生化学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死记硬背定义,不会灵活地运用基本概念,因此,要切实加强化学基本概念之教学。下面浅谈一下我在化学教学中的做法。

一、正反两方面对比,讲清概念

初中化学中的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讲“氧化物”的概念时,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就叫氧化物”,之后,可紧接着让学生思考“氯酸钾(KClO3)是不是氧化物”,这样使学生认识到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并不一定是氧化物,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字句“两种元素”来分析,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是克服学生对基础概念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的方法之一。例如,讲“单质”与“化合物”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容易错误将一些物质(如红磷和白磷;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认识为单质(因为它们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会误将石灰水、蔗糖水等混合物认识为化合物(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讲酸碱概念时,酸的概念是“阳离子仅是氢离子,阴离子仅是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酸”,碱的概念是“阳离子仅是金属离子,阴离子仅是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碱”,其中“仅是”二字便是关键词,否则,学生易将NaHCO3误以为是酸,而将Cu2(OH)2CO3误以为是碱。因此,讲解酸和碱的概念时均要突出“仅是”二字。

三、要分析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化学基本概念有些是有区别和联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如,讲“原子”和“分子”概念时,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个联系就是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而区别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保持着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就没有这样的性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把概念分解成几个要点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分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讲溶解度的概念时,“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这个概念表达较长,而且涉及知识点较多,学生记起来较困难,往往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将概念分解为以下四个要点:(1)一定温度;(2)100g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解的最大克数。这四个要点构成了溶解度,缺一不可。将概念这样分解记起来比较方便,且易理解和掌握。

五、组织练习,巩固概念

学生学完有关概念后,在复习课中布置配套练习加以巩固,这样能促使学生提高对概念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概念的思维灵活性,在不断地应用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认清概念的外延。

六、经常应用,经常复习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概念应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25-02

1.概念的分析

概念是人脑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和改造的产物,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生物学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分析、判断、综合、推理等逻辑思维的依据,来揭示这门学科的基本规律。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2003年6月第一版)的附录上就有211个生物概念,其中必修本有154个,选修本上有57个。《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概念是指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具有该本质属性的应用范围条件。只有全面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牢记它,应用它。如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其内涵是:(1)从功能上看: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2)从化学本质上看: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3)从结构上看:基因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构成;(4)从位置是上看: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所以,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结构单位。其外延是: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常染色体基因和性染色体基因等。通过这样详细、全面的剖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就全面、深刻。这是一种很常规也很实用的掌握概念的方式,是对科学概念正确阐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很多教师经常会罗列并发散出一系列相关的内容进行讲解,增强了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2.概念的学习

概念的学习意味着学生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由于概念的正例除了共同本质属性以外,还有许多非本质属性,甚至歧义。心理学认为,概念学习有以下二种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在学习“种群”概念时,教师往往例举一些正例: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蚱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同时例举一些反例:太湖中所有的鱼,惠山上所有的松树等,然后请学生举例,并对学生的例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学生所接触的例子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形成“种群”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他们能得出种群概念的关键属性: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变式”与“比较”对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有重要影响。从概念形成的观点看,所谓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正例变化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本质特征。如果教师能举例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人,学生便能有效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所谓比较,既包括正例之间的比较,也包括正例和反例之间的比较,前者有助于发现其共同本质特征,后者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理解。

2.1 概念同化

学生原先通过例证(下位例子)得出了一个概念,新的概念被原有认知结构中概念所同化,新的定义很快被理解。在概念同化中,原有的上位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清晰,则新的下位概念同化越容易。这种能力还能迁移到规则的学习中,比如学生通过分析减数分裂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现象,得出了基因分离规律这个上位规则后,在学习伴性遗传时,只要指出控制伴性遗传的基因也位于性染色体这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上,学生就能迅速理解,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也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3.概念的教学

3.1剖析定义,变式训练,形成概念

生物学中许多概念定义非常严密,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剖析,完整准确地传授。如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般”两字不可去除,否则异型的XY染色体会使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对概念中出现的关键词要解释,如“主要、一切、一般、大多”等。变式训练是概念教学的较常用方法,如介绍减数分裂时,教师除提供各种正例外,还应不断变换正例的无关特征,如染色体的形态、大小、数目、位置等,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关键特征,形成精确、稳定的概念。

3.2提供材料,化难为易,讲清概念

生物学概念的获得与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极大关系。教师应尽量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丰富的表象,从而形成正确概念。如介绍“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时,可以例举学生熟悉的胰岛素等外分泌蛋白合成及分泌的例子。鲜艳的图片,精彩的录像能轻松地让学生理解诸如突触,化学信号、单向传递等具体概念。

3.3加强比较,突出本质,深化概念

比较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概念时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比如异化作用,呼吸作用,需氧型和厌氧型这四个概念,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但它们又有区别。异化作用是共性的,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的具体表现,需氧型和厌氧型是异化作用的个性表现。

3.4随时总结,以旧促新,同化概念

旧概念(上位概念)是学生同化新概念的基础,只有从旧概念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概念,才能真正掌握新概念。学生如果不懂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概念的建立便无从谈起,另外,要注意随时总结,使新概念纳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理解新旧概念联系,比如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后,要及时总结动植物ATP来源有哪些,产生场所有哪些。这样做,学生的知识就会条理化,不仅有利于记忆和检索,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3.5创设比较情境,分析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法就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启发学生找出事物之间的本质属性,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异以达到对概念的正确理解。比较法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明确其本质特征,克服混淆不清的毛病。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共同性和相关性。如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三个概念的认识比较。有些概念进行比较,要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如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新世纪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在教学中感悟体验,注重自身积累,建立牢固的学科网络知识体系,才能引导学生通过生物事实抽提出生物学本质的东西,以此建立科学、正确的生物学概念,在头脑中建构出合理的概念体系,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生物学教学,2005,30,(2):46

[3]徐辉.谈生物教学中对概念的处理方法.中学生物教学,2003:(10)21

[4]吴遐.探究活动中构建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初步研究.中学生物学,2005,(10) :15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化学基本概念;研究与探讨;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1

初中是学习化学的起步阶段,化学的概念贯穿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学习化学必须牢牢掌握化学概念。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老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针对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出以下研究和探讨:

一、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形成化学概念

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主要障碍就是觉得比较抽象。进入到初中的学生,形象的思维大于抽象的思维,对学习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学生只能依靠感性教材的支撑。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各种可以直观的教学方式,比如:化学实验、模型、幻灯片、化学图表、多媒体以及录像等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或者理解化学基本概念。有的化学概念单凭直观的感觉、观察与形象的思维就能形成具体的概念,例如:混合物与纯净物等。

二、深入剖析,加强理解

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含义比较复杂的化学基本概念,老师需要深入的进行剖析和讲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师的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三种剖析的方法:(1)咬文嚼字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老师通过分解化学概念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义,挖掘化学基本概念的实质(2)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成分的划分,明确各个成分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3)强调化学概念的【关键词】 ,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精简,揭露化学基本概念的实质。

三、重视实验,深入理解

化学概念是由大量化学事实里概括出来的,在化学教学时,我们利用化学演示实验或者化学探究试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认知到各种的实验现象,为形成科学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化学实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习的分为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对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着两个概念,我们能够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实质的例子与教材的演示实验,比方说“水的蒸发”、“研碎胆矾”、“硫酸铜的反应”以及“氢氧化钠”、“石灰石和稀酸盐的化学反应”等这些实验,从以上的实力与实验中,我们能够总结出物理的变化与化学的变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相反的,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就属于物理的变化。在化学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和安排更加真实的化学实验。从现象中识别本质,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化学基本概念。

四、加强习题训练,掌握化学概念

如果想让学生多所学的化学基本概念融会贯通,做到真正掌握住所学的知识,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化学基本概念后,需要及时并且有针对性的布置一定量的习题让学生完成,通过习题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到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去对化学概念进一步巩固和复习。例如:在学习了“酸”、“碱”和“盐”这几个新的化学概念以后,为了避免学生产生混淆,老师可以举出大量的与“酸”、“碱”和“盐”有关的化学式,让学生去分辨,哪一个是“酸”,哪一个是“碱”,哪一个又是“盐”,再举出大量的关于“阳离子”还有“阴离子”,让学生去组合,并且让学生分辨出这种物质是“酸”还是“碱”或者是“盐”。

五、运用化学概念解决问题

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将化学概念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知道学生讲学过的概念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假如利用化学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变化,将化学概念应用与计算中,就能够把化学概念运用到实验中。例如:学生观察木炭的燃烧与蜡烛的燃烧的现象,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木炭的燃烧形成的是一种物质,而蜡烛的燃烧形成的两种物质在本质上有区别,从而使学生培养正确理解化合反映与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有关于原子、分子、元素这几个概念,需要分析对比,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这样既能让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维和学习。

六、从正面与反面这两个方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从正面讲清楚之后,需要再从反面讲,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至于产生混淆。例如:在解释了“氧化物”这种化合物的概念的组成是两种元素的时候,假如其中一个元素是氧元素,那么这种由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氧化物”。可是接下来就要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必须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不是一定是“氧化物”呢?如果不是,又是为什么呢?这样,就能够开启学生积极思考,反复推敲,引导学生怎么去抓住化学概念中的【关键词】 “两种元素组成”来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于“氧化物”这一化学概念的理解,避免产生化学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同时,也为了今后化学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认知思维的特点和能力,尽量能够做到通俗易懂,利用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来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化学概念,并且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理解和深入记忆化学基本概念,通过对化学实验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获取感性上的认识,才能够在学生的感知基础的培养上,进行逻辑的推理,形成清晰的、正确的化学基本概念,这样就可以不断加强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万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与学的探讨[J].文理导航,2012(9)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一、通过化学实验来感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原理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实验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饱和溶液等,对这些概念教师可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原理。

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概念时,除了做教材中的实验外,还可以补充一个对比实验,即用手撕碎一张纸和点燃一张纸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过程中纸由大变小了,纸的形状变了,但纸还是纸,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在纸燃烧的过程中,纸由白色变成灰黑色的灰,在这一变化中纸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纸的灰,有了其他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让学生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感性认识并形成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

再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动手,室温条件下,在一定量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NaCl至有固体NaCl剩余,然后在有固体NaCl剩余的烧杯中继续加水至固体NaCl溶解,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通过化学实验事实,不仅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简单化,还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层次性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了概念原理,印象深刻。

二、加强联系和对比,理解和记忆概念原理

化学概念和原理之间既有本质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在联系。

例如,辨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辨析“元素”与“原子”,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再如,物质类别的判断,首先要从所含物质的种类上是否单一判断是纯净物(含一种物质)还是混合物(含多种物质),然后再从元素的种类是否单一判断是单质(一种元素)还是化合物(多种元素),可用下图表示出来:

三、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时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化学概念的关键词,把握特征信息,将有关信息抽象化。

例如,“溶解度”概念中的“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等关键词,就勾勒出溶解度概念的特征信息。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抓住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缺少任何一个要素谈溶解度都没有意义。

再如,“单质”的概念,其关键词为“纯净物”,不能将“纯净物”改为“物质”,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如金刚石与石墨。

又如,“氧化物”的概念,关键词为“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一为氧元素”,掌握这些要素,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很容易。如KMnO4虽然是化合物,也含氧元素,但不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它不是氧化物。

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突出对概念原理中关键字、词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加深学生的记忆。

四、从正反两方面剖析概念原理,避免混淆

在概念原理教学中,在讲授某些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时,需要运用较多的例子。举反例或分析概念的逆命题是否成立都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划分类别的界限中,正例和反例都是不可缺少的。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从事例中概括出共同研究的特征,而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学生辨别差异,适当运用反例,可帮助学生排除概念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有助于加深对概念本质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提出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语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

在学习每个基本概念时,教师都应进行认真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概念。

五、通过模型或媒体动画模拟,直观理解概念原理

初中化学有些概念和基本原理,比较抽象。如分子、原子、化合价、原子内部结构、化学式等概念,它们都是无法用实验验证的,而学生对微观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这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形象逼真,生动易懂。

例如,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配平时讲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学生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可以用媒体动画模拟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的化学变化过程有直观认识,从而领会为什么书写方程式时要使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一定相等,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都重视从直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观察现象上,那么学生形成概念时就会变得容易,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六、加强针对性练习,使学生巩固并应用化学概念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通过适当练习,才能达到巩固、深化概念原理的目的。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概念原理,教师要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再讲评,对学生掌握、深化基本概念是行之有效的。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释一些实际问题,是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会应用化学概念原理,从而真正理解、掌握。为使学生运用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类习题可以自行编制,但应循序渐进,适当设疑,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情趣,又能巩固化学概念。

例如,学完“溶解度”概念后,可以设计如下针对性练习:

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 ℃时,18.0 g 的NaCl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 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溶解度为36.0 g

C. 20 ℃时,36.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则20 ℃时,NaCl溶解度为36.0 g

D. 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则20 ℃时,NaCl溶解度为36.0 g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概念 教学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化学变化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而达到化学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倾向,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的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是更重要的。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忽略概念形成的过程,那是对概念的定义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学生只是学习了一些词语,会背诵概念的词句,在做题时虽然也可以解答习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用概念的规律对习题做出判断,那不是真正有意义的构建了概念,那应该叫做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一些概念的灵活与运用的问题和概念的外延的一些问题上就会显得很被动的。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应是注重学生概念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析归纳,形成基本概念适的条件使学生自主建构意义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仅凭直观感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如结晶、分解反应等。

二、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针对某些概念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是深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课本中首先是由日常生活所见的实例和两个化学实验开始,一个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另一个是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从上述实例和实验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但是,这里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虽然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往往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因而应给予注意。

三、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问:“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吗?”“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吗?”这样,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及时总结注意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对概念理解不深。形成的概念模糊,似懂非懂。因此做题时经常出现差错。在教学中可列举几组实例进行比较教学,在对比中明确它们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如在“元素”和“原子”概念形成之后,比较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即元素是宏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而原子是微观概念,是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在元素概念的运用中会更得心应手。

五、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掌握概念,不能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和给概念下定义、作注释的水平上,更重要的是广泛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如学生学习了盐酸、硫酸、硝酸、碳酸、醋酸等具体酸类后,从组成上、性质上进行分类,酸可以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两类,无机酸又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不仅使概念得到应用,而且使概念得到了具体化、系统化,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总之,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化学概念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准确理解与掌握概念,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思路以及应用概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学习对象的不同,基本概念的内容、难度不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不断的对出现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进行总结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宏华.化学教学中指导学习方法的体会[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4).

[2]杨梓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的探讨[J].化学教学,2007(7).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6篇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一个心理障碍就是觉得抽象。进入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对抽象概念的学习,一般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实验、模型、图表、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或理解概念。有些概念仅凭直观感觉,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就可形成的具体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等。

二、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又如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这几个字,这几个字告诉我们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化学变化而不适合物理变化,还有就是没有参加反应的反应物不能计算在内,所以计算时就要注意不是给你多少反应物就能得到多少生成物,一定要搞清楚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是多少。

三、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学时,我们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知各种实验现象,为科学概念的形成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通过实验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更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气氛生动、活泼。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以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水的蒸发、胆矾的研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和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这些化学实验,从上述实例和实验中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安排更真实鲜明的化学实验,从现象中看本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化学概念。

四、习题训练,掌握概念

要想让学生对化学概念融会贯通、真正掌握,教学中在学习了一个新的化学概念之后,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布置给学生一定量的习题,来检验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复习巩固。如:在学生学习了“酸”、“碱”、“盐”这三个化学概念之后,为了防止学生混淆,我就列举出大量关于“酸”、“碱”、“盐”的化学式,让学生自己来辨析,哪个是“酸”、哪个是“碱”、哪个“盐”;再列举出大量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让学生自己组合,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该物质是“酸”、是“碱”还是“盐”。

五、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问:“氧化物都是化合物吗?”“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一定都是氧化物吗?”这样,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加强概念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的联系,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学过的科学概念来解决和解释实际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及时巩固和深化概念。如用有关概念来解释一些现象或变化,懂得有关概念在计算中的应用,能将有关概念运用于实验或生产中等等。例如,学生对比木炭燃烧和蜡烛燃烧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前者燃烧生成一种物质,而后者燃烧生成两种物质的本质区别,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清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还有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等概念,通过分析对比,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7篇

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观察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分析得失电子情况,指出化合价有正价、负价、零价之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三、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概念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该注意关键词的准确、严谨,纠正对于用词不当对概念造成的误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一定要突出纯净物这个词。因为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要是纯净物,即组成它们的物质是单一的,再根据组成它们的元素多少划分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很容易将带有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混淆成单质。

又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概念时,概念中明确讲述:在电解质被电离的阳离子中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这个概念中的关键字是全部,然而有些物质,如硫酸氢钠被电离时产生H+和Na+离子,并没有全部生成H+离子,所以不算酸性物质。所以,在讲述酸和碱的化学概念时,都要重点突出“全部”两个字,用来区分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进行教学

中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记忆模糊,容易造成对概念混淆,做题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对比几组实验,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在两者的概念教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基础,明确元素是宏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没有约束,只对个数有要求;原子是微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和个数都有要求,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五、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师在讲述完概念之后,通过对概念的反复运用让学生巩固概念,坚决不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多设立习题,通过学生反复实践,增强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点拨,纠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亲自动手归纳和总结概念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化学概念多、乱、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经常整理归类,化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物质的不同种类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划分,找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概念体系,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所以让化学概念系统化,是学生学好概念的重要工作。

七、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能止步于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和给概念下批注上,而是应该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增强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化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奠定基础。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是提高概念化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初中生化学概念的研究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举例中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感知认识出发,理解化学抽象概念,并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02).

\[2\]胡亚巧.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版,2010,(04).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8篇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身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身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和意义。学生头脑中本就存在着一类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称之为迷思概念,也有称为先前概念、直觉概念等等。经过同化、顺应、平衡等过程,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学习,可以有效促进迷思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例谈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一、例证式教学,体验概念形成过程

例证式教学也称分析归纳法,从某些个别或特殊生物现象出发,可以推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性生物学原理或规律。生物概念的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做法是:举出一定数量的有效例证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归纳,这些例证应包含有关该概念的相同的本质属性和不同的非本质属性。也就是说这些例证应该不断变换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和概念应用的情景,以便学生正确辨别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概念形成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直观感知,形成具体概念

利用直观教具通过感知来识别具体客体的特征或属性,形成具体概念。一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构建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理解识记。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灵溪二高王道磊老师在《在微观教学中应用肢体语言》中建议:用肢体语言让微观内容宏观化,抽象概念直观化,互动演示,既有助于概念理解,又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此类方法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有着很广的应用前景,如神经元细胞.、氨基酸、核昔酸分子结构等基本概念一旦由手势等肢体表现的方式呈现出来,无需多言,学生已然领会。

三、灵活变式,多角度把握概念本质

变式法概念教学是指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对概念进行定义,从根本上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具体的变式有以下四种做法:

1.要点提炼法

理解生物概念不是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内容,掌握概念要点。要点提炼法主要是将一个完整的概念科学地进行细化和解构,形成几个要点,强化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条件和适用范围等等。

2.列表比较法

对于两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关概念,学习者最容易走入迷思状态,这个时候,发现并列举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类似点、不同点或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列表比较是最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编制生物学概念图,建构知识结构

所谓概念图,实质上是一种组织和表现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概念图包括节点、命题、连线和层次结构等要素,有助于建立正确的概念体系和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其方式包括完成概念图和绘制概念图两种类型。

五、系统化教学

初中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由许多概念体系组成,概念体系包含一个章节或单元课题内容的全部概念。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概念有两种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概念同化方式掌握概念及其体系的,即以学生已知概念为基础,通过揭示未知概念与已知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体系,或者用新概念来充实和完善原有概念体系。因此,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在概念教学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奠定概念教学深厚的理论基础。

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概念教学策略对指导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性。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层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许多概念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因此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概念教学策略和教师实践技能。教学实践表明,选择适合的概念教学策略对高效率的实施生物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一节课的教学策略不仅仅只有一种,往往是多种教学策略结合使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概念的引入、形成、巩固和深化。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直观;思维

我们知道,初中化学的概念很多,也很零碎,让学生死记是不可取的。化学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对化学概念掌握的不好,不仅影响到对选择题、判断题的解决,还会影响到对实验、计算题的掌握。如果对化学概念掌握的比较好,那么他们就能灵活解决各种化学问题。怎样有效的对化学概念进行教学,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呢?结合五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在概念教学方面提出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生动的直观形象,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因为概念的引入是以生动的直观为基础,从学生的感知开始的。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实物、实验、图表、电脑多媒体、语言直观等教学方式。

如在讲“酸碱指示剂”时,可以选用实验引入的方法,做“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对同一“酸碱指示剂”作用的实验,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原有知识无法解释的,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实验起到了很好的激疑作用。另外,以可通过原有的化学知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入。如:“食醋、石灰水溶液中主要含什么物质?”“对酸碱指示剂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等等。这种问题引入的方法,接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积极性高。总之,加强直观教学,引入新概念要自然,问题要有一定的知识坡度和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内容不能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准确缜密地理解概念。

概念时大脑思维的结晶,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化学概念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化学事物特征,边分析,边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在头脑中加工、整理,形成概念。而不能把概念的定义硬性的灌输给学生。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之后,教师要帮组学生准确、缜密理解概念。如在讲“催化剂”的概念时,要正确理解“改变”两字的含义,它包含了“加快和减慢”两层意思。另外,要正确理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化学性质一定不变,而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三、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充实基本概念。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它是从质的方面阐述概念。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的总和,它是从量的方面限定概念。如在讲“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时,它的内涵是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它的外延是具有这一属性的各类型的一切化学变化。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朦脓的,常会提出“什么叫生成了其它物质?”“究竟哪些是化学变化?”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明确其它物质就是变化后所生成的不同于反应物的哪些物质,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正确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

四、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的深广度,逐步深化和发展概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和钻研课表和教材,掌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可随意加深和拓宽教学内容。九年级的学生刚学化学,受知识的限制对某些化学概念的理解显得很粗略,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余地,随着知识的积累,对概念的理解会逐步加深。例如九年级的学生在刚学完“元素”概念时,只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对“类”的理解是肤浅的,进而学习了“离子”的概念之后,才知道元素也包括一些简单的离子。到高中学生还要学习“同位素”的知识,会进一步知道元素还包括一些不同种的(中子数不同)原子等等,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这里就要留有余地。

五、科学地编制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概念。

教师在教学完概念之后,如果不加巩固,学生很容易忘记,所以,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科学地编好、选好、组织好化学习题,帮助学生强化、巩固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在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之后,针对此知识点可让学生做以下习题:

1、有以下几种物质:①海水;②硫粉;③液氧;④净化后的空气⑤铁;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⑦稀有气体;⑧氧化铝;⑨冰水混合物。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2、有以下物质: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③单质;④化合物;⑤氧化物;水属于:( )

A、①④ B、②⑤ C、②④⑤ D、①⑤

通过这两个习题的巩固,大部分学生对这几个概念基本能掌握,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另外,在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信息网络等。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0篇

智力的开发与发展,创新与创造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皆离不开基本概念。高中生物亦如此,本文笔者将针对如何提升高中

生物概念教学效果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 设疑 对比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生

物的概念,它们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教师可

以利用民间谚语,便利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

富多彩;设疑法有效地分解基本概念的难度,通过对比法

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概念图可使原来

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学科知识结构(或图式)要以事实、概念、原理、规

律等为基本要素。其中概念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如果

把知识结构比喻为一个生物体,那么构成这个生物体的基

本单位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是掌握

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是培养科学素质

和创新素质的基本单位。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概念学习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教

材中,有许多反映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生物概念,它们

是抽象的,学生往往不易于理解。新课标对一些重要的基

本概念则要求全体学生必须掌握,说明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

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

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现结合生物学概念教

学的实践,谈几点感受。

生活中由谚语引出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流传着很多谚

语包含着生物学知识,只要稍加利用,对概念的认识和理

解很有帮助。“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

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九子,连

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飞蛾扑火”反映

了生物的应激性。“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子”是生物

的条件反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

用,一定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

学生学习的作用。设疑从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引出概念。设

疑就是根据基本概念的“内涵”(即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

延”(即基本概念的对象范围),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设

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从而达到掌

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

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

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

本概念。如光合作用的概念,先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产物、

原料、条件及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变,然后在掌握

和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可直接提出“什么是光合作用?”

此时学生自然就能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还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可能出

现的障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有效地防止学生对概

念内容想象的过宽或过窄。例如内环境的概念(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为防止学生把内环境中的血浆说成血液,

可重点提出:血液有哪两部分组成?)(血液包括血细胞

和血浆)显然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设疑是我们在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方法之

一。设疑可以使学生产生联想,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富有生命力。但必须

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在

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设计并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不

可面面俱到。让我们采取灵活、适度、明了、针对性强的

设疑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想象,使学生准确掌

握和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下转82 页

作者简介:刘德洪,男,(1962年――),湖北省安陆市人。1982年毕业于孝感分院,后进修毕

业于湖北大学。自82 年以来,本人一直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工作,83年曾参加湖北省农基教材编审

工作,多年来致力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探讨和班主任工作研究,多篇。

上接90 页

可以采用对比法把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

从几个方面进行逐项的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来,以便明

确其本质特征。通过对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清楚

地加以区分。通过前后对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新基本概

念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温

故而知新。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也可以从反应场所、反

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四个方面与已学的呼吸作用

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既可准确掌握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以二氧化碳和水为

原料,利用光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同时也加加深对呼吸作用的掌握和理解两者的关系。

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分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也

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例如,植物育种的知识分布

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复习时可将它们整理在一起,进行

对比,区别不同育种概念。

概念图可以用于新授课中建构知识结构,也可以用在

•8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复习课中建构知识体系。运用概念图帮助学生复习生物知

识,可以对不易理清的各种概念和原理有进一步了解和更

深入的认识,还可使原来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识

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既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

以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还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以

构建概念图为平台为学生创造使用、互助、民主、开放的

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使用意识和合作能力,也促进了

师生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我对高中生物基本概念的教学进行系统、

全面、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

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教学效率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对于较长的概念要浓缩要点,促进学生记忆

对概念进行记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记忆概念之前首先要对概念进行相应地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相关内容了,才能准确记忆。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记忆,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话进行总结和浓缩,提炼化学概念中的要点,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记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例如,学习催化剂这个概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将其记忆为“一变二不变”,这样在让学生对一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对二不变是什么进行理解,很容易就记忆住了“一变”是指催化剂能够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改变,而“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进行化学反应的前后是不会变化的。

2.要进行相似概念的比较,避免混淆

初中化学概念比较多,每个化学概念之间都具有一定联系,所以学生们在对概念进行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其中的相似性,并进行比较,避免相似概念的混淆记忆。另外,概念记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交叉记忆、对立记忆也可以组合记忆,根据不同的概念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对比,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理解和记忆“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与“含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对比并记忆,通过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的理解,学生会明白什么是氧化物,其与含氧化物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这样就促进学生进行概念对比,提高记忆效率,并且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氧化物和含氧化物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分析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自身所包含的意义,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概念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

1.注重对关键字词的记忆,准确把握概念的内容

为了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含义的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严密地论述概念,并且要对某些用词不当而导致概念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关键词在化学概念中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在讲解之处,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提炼,让学生大致理解某一概念讲述的主要含义,然后再进行细致学习,这样能够促进理解。

例如,在讲解“化合物”和“单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着重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这三个字,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原来化合物和单质都是一种纯净物,在以后学习中,一提到“化合物”和“单质”方面的知识,学生首先就会想到纯净物。然后,教师可以在依据他们元素种类的多少进行化合物和单质的判断,也可以说一些物质,例如石墨、金刚石、氧气组成的气体等让学生区分是单质还是混合物,促进学生理解和记忆。

2.对概念进行变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教师在授课中,要从不同角度对概念进行变式讲解,要“活化”概念,让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合理地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对概念的记忆能力。

例如,在学习关于“固体溶解度”方面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概念的“活化”:第一,在N摄氏度的时候,某物质在100g水里面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为Ag;第二,在N摄氏度的时候,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三,在N摄氏度的时候,在100g水里面,要促进某物质的溶液饱和,最少需要某物质的质量为Ag;第四,在N摄氏度的时候,有Ag某物质要将其制成饱和的溶液,需要用100g的水。这样一个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学生进行区别记忆,能够很快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记忆牢固,提高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反列举,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避免学生混淆概念,教师可以首先对某一概念进行正面讲解,然后再进行反面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概念的时候,在从正面对氧化物的知识讲解完之后,可以这样反问学生“我们知道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物,但是同学们含氧化物一定是氧化物吗?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这样的反问,让学生从反面对概念进行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避免了学生对概念的重复记忆和混淆。

三、结束语

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讲解,促进学生记忆,同时要对每一个概念的知识点特性进行分析,透彻讲解每一个概念,让学生搞清楚每一个概念与其他的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让概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苏继玲、曾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及新进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概念;问题研究;优化策略

1.化学概念概述

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的固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1 化学概念的分类

①按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②从逻辑学的角度分为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和对立关系等。

③按原有知识与新知识间关系分类分为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并列结合概念

1.2 化学概念间的关系

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化学概念间存在如下关系:重合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否定关系。化学课程标准将“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1]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可见,化学概念是整个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

如果把化学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夏,那么化学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夏的基石,因此化学概念的学习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中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学习存在诸多问题。

2.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头脑内部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状况以及思维习惯,尤其要了解学生已有概念中那些不全面甚至错误的概念。

2.1 化学概念内容本体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繁多、抽象且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往往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一是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学生往往感觉比较困难,容易产生错误概念,如,酸、碱、盐等。二是学生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的概念,常常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极易陷入机械学习,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2]。

2.2 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一是初中生对化学研究事物的方法和化学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发展的初级阶段,二是学生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混淆,如,学生对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理解,往往会受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思维的干扰。

2.3 教师教学的不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在讲述基本概念时,看不到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看不到概念的核心作用和指导作用,学生对各种概念不会灵活运用。例如: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我们知道元素和原子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结构的观点来看,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所以原子是一个微观的结构单位;元家是同类原子的总称,从组成的观点来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元素是一个宏观的组成单位。如果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去研究,孤立地讲述元素和原子的概念,那么就会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或等同起来,抓不到概念的核心,以致于出现“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水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错误说法。

对概念缺乏认真全面的分析或对于概念中的关键问题、容易混淆或较难理解的问题分析不透彻,因而讲述不明确[3]。例如,初中化学中“溶解度”这一概念,是在讲述“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的基础上建立的,如果脱离“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饱和溶液”这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量去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就失去了意义,也必然使学生对掌握这一化学概念以及相关的溶解度的计算带来困难,产生分化点。

3.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优化策略

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学习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应用、概念的深化和发展是概念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

3.1 化学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3.1.1 通过直观感觉,即可形成概念。

许多化学概念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通过直观观察和形象思维即可形成概念。

3.1.2 顺理成章形成概念。

有些概念熟悉了以后,自然而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致印象。

3.1.3 通过各类实验,借助感性材料,体验概念生成的过程。

运用实验手段让学生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感性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源于化学实验,许多科学方法也都能和化学实验融合在一起[4]。

所以,教师应创造条件增加实验的机会,同时实验应尽可能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前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预测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把实验结果与自己的预测结果对比,使学生信服化学概念的正确性。

3.1.4 通过生活经验,迁移、类比、总结形成概念。

生活与自然科学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也可有意识地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从实际生活中引出并总结概念。

3.1.5 分析关键字词,揭示概念的本质[5]。

化学概念其含义各有不同,有深有浅,但每个概念都有各自的关键所在,在概念教学中,只有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突出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的外延,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准确掌握。如氧化物概念要抓住“两种元素”和“化合物”;催化剂概念抓住“一变(改变反应速率)”和“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这些关键词。

3.2 概念的巩固和应用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概念是人的大脑的思维产物[6],没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不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加工、整理形成概念。

3.2.1 深入剖析,理解概念。

初中学生大脑里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同化新概念的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加强新旧概念间的联系,深入剖析,理解新概念。只有概念转化为一定的思维具体,概念才能在头脑中巩固和建立,也才能使概念具有可运用性的功能。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削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2.2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重视概念的比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递给学生,只能由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7]。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巧妙地通过合作学习中的讨论和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发现自己所持有的概念、观念与他人不同,他人的观念比自己更合理,能更好地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先前所持有的观念提出怀疑。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生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3.2.3 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师必须在弄清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前概念中可以利用的因素,努力寻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为新概念的建立牵线搭桥。

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方法是类比的应用。维特罗克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指的是学生将经验、概念、原理、知识框架建构起联系的过程,正是在概念之间和概念内建立联系的过程才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8]。当用一个类比在概念间建立联系后就能产生维特罗克谈到的“有意义的学习”。因此,类比是促进学习者在已有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有效工具。

3.2.4 综合复习,巩固概念

巩固概念的最终目标是要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网络体系。学生是否形成网络体系,可以通过综合复习,应用概念题组检查。同时,通过综合复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概念的巩固。考查讲评不仅仅讲答案,而应从化学基本概念出发,讲审题方法、原理、思路、进一步巩固概念。

3.3 概念的深入和发展过程中的优化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实验、计算或生产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提高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结合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按照学生思维特点,上好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和选修课,并精选和编制各种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巩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清鸿.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理论创新,2013(3).

[3] 徐金宝.初中化学更应该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4] 罗晓文.优化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

[5] 王 敏,陈亚妹.浅谈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J].理化生教学,2007(6).

[6] 吴良根.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策略探索[J].教研视角,2008(3).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3篇

安徽贵池阮桥中学247000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建立理想模型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有利于建立并理解概念。注重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理解概念。字斟句酌,由表及里。运用对比,抓住关键。多做练习,借助事例,帮助理解。注意共性,触类旁通,注意归纳。

关键词 物理概念 建立理想模型 多做练习 注意共性

物理概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性概念,这是直接反应事物,物质特性的概念,如质点、绝缘体、电场等,对于它们,大凡是通过定性语言表述,阐述它是什么。另一类是理性概念,是用以反映事物(含过程、现象)原理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如力、能、电场强度、电容等。这中间有定性、定量两种。对于定性的,只需定性说明它是什么,如惯性、干涉等,对于定量的就既要说明它是什么,又要说明它等于什么,如功、电势等。

中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概念抽象、难学,这主要是对物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的缘故。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对物理概念常常是死记硬背,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应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1.建立理想模型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有利于建立并理解概念

所谓“理想模型”,就是为了便于抓住事物本质,解决问题,而对事物取于干、去其蔓叶后建立的抽象模型。任何物理现象的过程大都是复杂的,要描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排除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用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来代替实际研究对象,并简化有关的过程,以便从理论上去研究它,就能形象的描述物理现象,建立概念。例如:对于物体下落的运动,最初在人们头脑中只是一副零乱的画面:大雨倾盆、砂石飞落……再认真地观察有关的现象或作实验,头脑中的画面就更加简洁,雨滴、沙石都是一个式样地越来越快地垂直下落,他们都成了没有个性的“物体”,在此种情况下可把这些物体看作只有质量而无形状、大小的几何点。这种物体模型称为“质点”。进而,我们略去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运动的阻碍作用,统一认定它们运动的初速度皆为零,这样头脑就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在实验或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对物理事实是一种近似的然而又是突出本质的描写。这样,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可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较好的手段和方法。

1.1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

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事实及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增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基础知识则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对于物理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纲中这些关于物理概念的精辟论述,应作为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南。切实掌握“双基”,就是要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而牢固地掌握。如果学习者对“双基”的理解是不确切的,那么在迁移的过程也会产生错误。如果学习者只是把“双基”死背下来,即使是背得烂熟,但并没有理解,那么对于产生正迁移来讲也不会有多大意义。切实掌握“双基”,还要特别重视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所谓知识结构,是基本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原理、原理与原理之间形成的各种联系,它概括化的程度更高,比个别的、孤立存在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普遍意义,因而实现学习正迁移的可能性更大。

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教材中出现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必须明确: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是怎样被科学的表述出来的?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具体的说应认真钻研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弄清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事实(包括实验事实),即弄清物理概念的依据。第二,要明确这些物理事实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即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第三,研究中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第四,对概念的意义要逐字逐句的推敲,从而全面准确的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特别要明确概念的适用条件。对其中物理量的定义式、单位等也要有所掌握。第五,弄清关系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材中的地位,它是否为重点、难点或关键。

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这样,物理概念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1.2生动直观地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对正确理解和掌握要领有着直接影响。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引入概念时也应依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应首先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如:①手提水桶;②马拉车;③脚踢足球;④磁铁吸引铁块等。然后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手和水桶;马和车;脚和足球;磁铁和铁块。更应清楚两个孤立的物体之间并非一定有力存在,这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

2.注重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理解概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物理,体验物理的乐趣。对于偏好独自学习、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积极投入小组学习活动,多开展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及表达训练。如果这样做到,学生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他会自发的去学,去理解。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超重、失重,这两个概念时提前准备磅秤,在上课时首先提出:人站在磅秤上,在下蹲过程中,磅秤的示数是否有变化,如果变化结果如何?反之,结果又将如何?先让学生猜想,然后亲自去实践,从事实中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或教师的活动)和学生(或学生的活动)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有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然就只能算一种“自学”。在教学这一系统中,教师凭借环境提供的条件与资源,以教材为文化媒介,与学生进行着最广泛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尽可能地通过自身的活动去汲取知识,理解概念。

2.1揭示概念的本质理解概念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的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飞跃,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只有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概念。

2.2抓区别找联系深化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注重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些类似的有关概念进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反复深化概念。

例如:“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或者说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或者说位置变化的越快。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变化的越快。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大小决定于位移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而加速度决定于速度的变化的大小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而不决定于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增大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比较,就可以使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有比较深刻理解。

3.字斟句酌,由表及里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分化;学困生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类同问题的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高度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自然科学,刚开始学生对化学学科充满了好奇心,保护好这份好奇心对于化学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中尤为关键。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物质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化学实验、掌握化学计算的前提条件,因此学好化学基本概念,对学生学习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起步形成分化,进而形成化学学困生。因此,在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重新审视和重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做好基本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设计好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于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基本概念教学中,化学实验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三学生在最初接触到化学的时候,都非常兴奋,表现出了对化学学习的极大兴趣。但是,当学生由化学表象学习转化为理解化学本质的时候,他们又表现出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化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概念,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直观的化学现象。比如,在进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这一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配制,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又如,在进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两个基础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撕碎纸张”“点燃纸张”这样两个简单的实验完成对两种变化的实质理解。

(二)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提炼、精简、概括,应用通俗语言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概念

某些化学基本概念表述较长,记忆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分析,找出实质,将其进行提炼、简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概括理解。如化合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变多”;置换反应的特征概括为“一换一”;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概括为“双交换、价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等,通过这样的概括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印象,从而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

(三)找关键词,对概念进行“切断肢解”重点剖析,理解概念

若学生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情境,对基本概念进行“肢解”,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基本要素,将各个要素渗透、融入到情境里,让学生可以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来解析这一情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剖析和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掌握如何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解析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如进行溶液概念的教学中要掌握三个词,即“均一”“稳定”“混合物”。又如,在进行氧化物相关知识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写出已知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如“Fe2O3、CuO、CO2、SO2、P2O5”等,再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化学名称,“氧化铁、氧化铜、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而让学生找到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共同点,学生会发现这些化学式均有“氧化”二字,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四)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研读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15-03

《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文首句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这是“化学”概念定义的一种新表述。它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原课标)的表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相比较,已有了较多的变化与差异;然而,它与2003年版《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表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相比较,则基本一致。围绕新课标定义“化学”概念的新表述,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认知的问题。这是完整解读、深刻领悟新课标的应有之义。

一、“化学”概念定义的教育价值与教育实际

纵观我国中学化学课程历来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材、教科书,都有重视“化学”概念定义教育的传统。新课标也反映了化学课程的这种历史惯性。这是因为通过定义“化学”概念,不仅可以揭示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基础、研究价值及学科地位等本质特征,以阐明化学课程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任务;还可以揭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基础的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以探求适合化学特点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然而,在初中化学课程实施中,“化学”概念定义无论在教材还是在教学中都处于课程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此时对于化学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还近乎于空白,教师很难给学生解说清楚“化学”的概念,学生很难真正明白“什么是化学”或“化学是什么”。这是“化学”概念定义的教育价值预期与教学实际长久纠结、矛盾且至今尚无法解决的问题。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对于“化学”概念定义的教学大多是浮光掠影,行色匆匆,故而对“化学”概念定义及其教学问题皆缺乏深入探讨、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对其中的许多问题都不甚了了。因此,当发现新课标的“化学”概念定义采用新表述时,顿感困惑与不解:“化学”概念定义难道能变来变去吗?新课标为何要采用“化学”概念定义的新表述?它比原课标的表述好在哪里?其实,这些问题也是我们在解读新课标中应该解决的。

二、“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的多样性

概念是人们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意识,是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要素。因此,概念既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总结,又是认知事物的工具。为了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概念,必须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规约,即运用简明的词语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表述,从而形成概念定义。显然,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但是,概念定义表述所选用的词语及其所表达的、倾向的思维、意识却无法超越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同一概念往往据其运用的环境条件、预期目标、价值取向等的差异,而采用不尽相同的词语进行表述。由此,产生了概念定义表述多样性的现象。

概念定义表述多样性现象在基础教育各门课程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对于学生来说,许多概念的学习认识与理解运用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随着课程的进展不断发展、不断深化,在更高水平、更复杂情景中理解、运用概念。此谓概念学习的发展性与阶段性,是基础教育课程中概念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像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酸、碱、氧化、还原等一些基本概念,在课程进展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尽相同的概念定义,且一般是从感性定义(发生定义)向理性定义逐步发展、不断深化的。其目的是使认知概念的学习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概念、理解概念和运用概念。否则,拔苗助长,欲速而不达。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概念定义的表述问题不至于对学生学习课程产生直接影响,也没有发展性的设计。但是,这并不排除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认知视野、价值追求的新变化和化学科学的新进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而对“化学”概念定义给予新表述。其实“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的多样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只是有些教师对此缺乏了解,未曾思索,故而对“化学”概念定义的新表述颇感突兀、困惑。为了更加确证“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的多样性,现将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指导性文件、教材和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中若干有代表性的“化学”定义列于表1,作为佐证。

比较表1所列“化学”概念定义的不同表述,至少可以获得以下的重要信息:(1)在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化学”概念定义可根据主观的价值追求与判断(甚至包括政治情势的影响)进行不尽相同的表述;(2)“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这里使用“性质”比“性能”似更准确,因“性能”的释义为“性质和功能”,而“功能”更准确地应归于“应用”范畴),是“化学”本质特征的核心,是“化学”概念定义各种表述中都不可或缺的、几乎恒定的词语;(3)新课标采用与2003年版高中课标“化学”概念定义趋于基本一致的表述,有助于消除二者过大的差异,为初、高中化学课程的顺畅衔接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新课标的表述更有助于揭示化学科学的本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三、“化学”概念定义新表述的解读

新课标对“化学”概念定义采用了有别于原课标的新表述(详见表1)。在学习、研究新课标中,我们很有必要探求“化学”概念定义舍弃原表述而采用新表述的缘由,解读新表述所蕴涵的新意。

(一) 新表述对化学的学科归属定位更加精准

新表述将化学归属于“基础自然科学”,有别于原表述的归属于“自然科学”。尽管二者的概念内涵相同,但概念外延有异。基础自然科学(简称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11],它只包含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等六大一级学科;而自然科学则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的科学”[12],它包括基础科学的一级学科及其二级、三级学科等(如,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有机化学――有机高分子化学,就是化学的一、二、三级学科)其概念外延更加宽泛。因此,将化学归属于“基础自然科学”而非“自然科学”不仅是用词上更加精准,更为重要的是突出了化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 新表述对化学研究物质的层次更加明确

新表述中“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明确地表明了化学所研究物质的层次,而原课标的表述并未涉及化学研究物质的层次问题。在“化学”概念定义中明确化学研究物质的层次,能更清晰地体现化学的本质特征、反映化学问题发展现状与趋势。研读表1资料还不难发现:从本世纪初开始,“化学”概念定义尽管仍有不尽相同的表述,但都不约而同地明确了化学研究物质的层次。这反映了化学科学自20世纪后期开始从宏观向微观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还有从定性向定量研究、从静态向动态研究的发展趋势)。当今,化学现象的解析、化学理论的创立、化学问题的解决、化学物质的创造等大都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进行的。这是现代化学区别于传统化学的重要标志。

(三) 新表述对化学研究对象、目标的描述更加简明

新表述对化学研究对象、目标的描述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而原课标的表述则为“它(指化学)侧重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显而易见,新表述的科学性、概括性和逻辑性都更胜一筹。其中,新表述中隐蔽了“规律”一词,这是因为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研究“规律”已不言而喻地含蕴其中,毋庸赘言;新表述中使用“应用”一词的含义非常丰富,既包含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执果索因、依因导果都是“应用”,更包含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新表述中强调“其(指化学)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是对化学科学、化学研究本质特征的鲜明突显,是对化学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的明确引导,是对化学课程核心价值观的精辟概括。

新课标的“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与高中课标的“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都是对化学本质特征及研究目标极为精炼的表述。二者虽有视角上的宏观、微观之别,但无实质性差异。因为,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应作广义理解)是组成化学物质并能保持该物质全部化学性质的微观基本单元(或称微粒)。因此,研究和创造“物质”的实质就是研究和创造“分子”。值得注意的是,“物质”是一个内涵非常宽泛的概念,其在“化学”概念定义中是指化学物质(不含场物质),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和人工合成的天然物质(分子),还包括通过人工合成而创造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分子)。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新课标表述化学特征采用“物质”要比“分子”更易被初中生所接受。这是新课标对“化学”概念定义表述的创新。

结语

新课标采用“化学”概念定义的新表述,反映了对化学(现代化学)的新认识,对化学课程教育的新要求,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新追求。对于“化学”概念定义的教学应切实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其贯穿、渗透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其提升教师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学好化学与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新课标中还有许多新表述、新提法、新措施、新思想,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领会并创造性地实践,以更加高效地实现化学课程目标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戴安邦,尹敬执,严志弦,张青莲.无机化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中小学通用教材化学编写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全日制中学 化学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初级中学课本・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宋天佑,程 鹏,王杏乔,徐家宁.无机化学(第二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 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