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篇

---谈高效课堂有感理论学习体会

天天谈高效课堂,什么不是高效?怎样才能高效才是我们要明白的问题。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与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全面互动的过程,是从高效教学出发而落脚于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在新课程条件下,高效课堂就是在每一节课中,学生在愉悦的心理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优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学习的境界。这样的课堂中,学者乐于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教者乐于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体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是高效的。

首先精心设计教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使学生乐于学,这就要求自己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积极的互动。

其次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课堂调控,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学习金字塔;动学习;参与学习

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由于地理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作“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地理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老师不用教;学生可以互相讲明白的,老师不用教;学生看不懂的,老师再教。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有些知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地球的形状,就不用再讲了。有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学生自己看课本完全可以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老师以习题或问题的方式检测。有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让讨论之后明白的学生讲一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问题与漏洞,加以纠正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了学习金字塔之中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种学习方式,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而且,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与反应速度具有相似性与同步性,效果更好,也避免了学生听老师讲,一听就会,但做题不会,没有真正吃透的原理。

二、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做中学”

学习金字塔理论中的“实际演练/做中学”强调的就是体验学习。体验式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习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观察、探究、实践或讨论,最后得出自己认同的结论。如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参与社会服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参观与实验,实际进行讨论或发表见解,并经由实践、体验、省思与分享,以觉察活动意义和达成目标的学习。体验学习不仅包含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学习的过程――体验。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做”、“调查”“实践”“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重在情感激发和心灵感悟。整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都需要他们自己在行(下转79页)(上接77页)动中概括总结。这不仅仅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实际应用,更是为了通过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四、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教别人”是检验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学会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概括、梳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讲给别人听。与其一味地采用讲授、读书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倒不如让学生把所要掌握的知识表述出来,并能传授给他人,即“学进去,讲出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合乎规律的途径教授给他人,实现“师”“生”角色互换,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而且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师生共赢的局面,不正是我们理想的课堂追求吗?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五、当堂训练,“马上应用”

课堂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有口头练习与书面练习两大类。口头练习适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插入进行,易于搡作。书面练习检测知识的面相对比较宽,学生参与也比较广。书面的课堂练习通常放在一节课的结尾,内容也主要针对当堂课的教学内容。也有将练习放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总之,以上所用的方法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全部,这些方法也不能运用到所有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学中仍然占重要地位。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结合学生记忆规律和注意力特点,教师可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之凤.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甘肃科技,2010(10).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3篇

理活动;语文课堂;构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41―01

关于“学习”是心理学中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操作”;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实践”;以奥苏贝尔等人为代表的现代认知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内化”。

同样在探讨一个“什么是学习”的问题:认知主义者强调了学习作为一种外在于思维的刺激所引起心理结构的变化,即内化的过程;行为主义者突出的是学习作为一种能动的反应,在其之后产生的外部刺激,即强化的过程;而实用主义者突出强调了学习作为实践活动所蕴含的机能活动,即外化过程。很显然,这三种学习理论之间是不能互相包容和被对方理解的,而且用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应”的反射弧理论也很难解释这个问题。

一、关于学习环路理论

德国数学家维纳提出了控制论的思想,他指出,“控制就是根据过去操作情况去调整未来的行为”。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如上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的学习过程,即行为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在效应器(R)和感受器(S)之间引起的行为变化,亦即R- S;结构主义者强调的是学习刺激由感受器传输给脑神经(O),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亦即S-O;实用主义者强调的是心理活动对学习刺激适应过程中所引起的效应器官的机能活动,亦即O-R。如果把这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过程连接起来,正好形成了一个学习反馈环路图。

二、语文学习的心理活动阶段与构成

语文学习作为学习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过程亦适宜于学习反馈环路理论的一般规律。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而言,学习活动反馈环路理论图清晰地显示出了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当学习者的感官以听或读的方式接受有目标指向的知识刺激以后,大脑便通过思维操作加工、处理、贮存有关信息,效应器官再根据大脑的指令作出相应的言语反应,之后再以说或写的方式把信息输出,这种机能反应再反馈到原来的学习目标,通过检查、矫正,使得反应结果和我们学习之初的目标趋于一致,这样,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便完成了。

三、基于学习环路理论的高效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首先,在知识刺激阶段,必须确定具体而又清晰的学习目的,并设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课文之前,必须先确定知识刺激点,然后针对学习目的回忆或补偿有关知识内容,以形成学习的认知前提,并以此激发学习的动机,引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学习的情感前提。而确定学生学习目的,进行前置性反馈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学习心理活动过程的知识刺激阶段。对于一节完整的语文课而言,在上课伊始就向全体学生展示学习目标无疑是形成学生认知前提、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途径。

其次,思维操作阶段即学习者通过听取学习目标提示和强化之,并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新的学习材料(文本),使得学习者的智慧和情感得到发展的过程。如,《〈名人传〉序》一文, 笔者给学生的目标提示是“通过对文本的诵读,用笔勾画出能体现作者创作《名人传》目的的句子及表明作者英雄观的句子”。这样,学生在接到学习指令后,便开始了本节课的“读一读”旅程,开始了与名人的心灵对话旅程。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元学习理论;高效课堂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能否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以达成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人一直不断思索、不断求证的过程。我们固然要进行理论层面的研究,我们更期待有更好的操作办法。

一、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基础

1.基于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论背景下,数学课堂设计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讲授而进行的习题设计,学案是以习题为教学内容的载体。随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课程理论的提出,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习题讲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2.建立新的课堂模式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该是学生课堂活动方案的设计,是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不同课型而设计的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四部分构成,突出学习的目标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强调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情、设计活动和课后反思,是教学平等、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活动平台。

3.探讨新的问题解决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展示、教师讲解等活动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新课程理念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案模式在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两方面还需要做一些思考和探索,数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应该有机统一,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二、数学高效课堂理念的引进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包含了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探索智能。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八项智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在某一智能或某几个智能方面突出发展的过程,最终达到“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的个性发展目的,强调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没有高低之分,只存在智能组合方式的差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2.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后经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而形成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地显示了采用听讲、阅读、视听结合、示范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其中,采用被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低于30%,而采用主动式学习方式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则高于50%。

3.活动教学理论

简而言之,活动教学理论就是教学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结合活动教学理论,数学课堂设计思想定位为“做中学”,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将学科教学活动化,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主导作用,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将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

4.三种理论的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于多元智能的训练,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学习需要;学习金字塔理论侧重于学习方法的选择,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学习策略;活动教学理论侧重于知识内化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如何得”的学习手段。将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和活动教学理论有机整合,各取其长,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学会实践,学会展示,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构建高效生成的课堂。

三、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的完善

1.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渗透多元智能培养

要使数学教学达到对学生个体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课堂高效性实现,其根本在于活动的设计要体现多元智能,也就是说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围绕“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进行设计,在课堂的多样化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构建,自我能力的提高和自我习得的评价。

2.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体现认知的逻辑过程,因此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应包括“数学的基础知识”、“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等等,更要培养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品质”,就此,我们应该将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成可探究、可深入、可质疑的形式。

3.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根本就在于说明“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高效性,但这并意味着无论什么问题都直接进入讨论的环节,那种没有目的的或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讨论是低效的伪讨论。讨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求同,更是思想的叠加交换,而不一对一的物质交换,努力的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去做、真正去想、真正去讨论、真正自主构建,而不是总停留在“行不行?”、“会不会?”、“好不好?”低水平思维状态。

4.数学高效课堂设计要强调教学设计精准

有时候,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们将问题归结为学生活动多了,课堂容量小了,对此,我们要反思活动内容是不是重点?活动形成是不是恰当?教学内容符合不符合学情?等等,而不能以偏概全中。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得”,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摸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以期课改更合适和更适合。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高效课堂设计和实现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更期待问题的解决,而不能因噎废食,抛砖以引玉,毕竟只有改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1日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5篇

1.1 小组合作学习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来实现合作学习的关系和活动,绝大多数的学习小组由3到7名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学员通过共同的自主学习和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合作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促进合作小组学员之间的课程知识学习的成长,加强彼此之间的团结合作.

1.2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效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通过利用固定的资源,而取得最大的收益.高效课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无效性的,高效课堂教学应当把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表现.物理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过程,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利用课堂内时间,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增长.

1.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概念

高中物理小组组员,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研究,课堂进行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用团队组员的智慧与个人知识相结合,最大限度的促进学习小组中各个组员的物理成绩,提{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增强小组组员的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实现物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高效教学策略.

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存在的问题

2.1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存在问题

虽然高中物理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中物理课堂上采用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偏低,导致学习效果偏低.针对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一,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员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组员与组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助;其二,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没能有效的规则和约束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问题讨论的有效性;其三,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不能更好的将问题与组员之间进行分享和讨论,这与组建合作小组的目的相悖;其四,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学习的管理机制,合作学习目标并未实现;其五,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缺乏必要的合作兴趣和保障,不能很好的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足.

2.2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兴趣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高中学生对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的兴趣,发现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兴趣并不高,绝大多数学生觉得高中物理较难理解和掌握,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自觉性偏低,并对物理知识学习缺乏耐心和毅力.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高中学习课业压力过大,再者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化,让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

2.3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行为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高中学生的课程较多,学习压力较大,绝大多数学生在物理课前缺乏必要的准备的预习,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单方面的听教师讲授物理知识内容,而当遇到听不懂或不明白的内容时,绝大多数学生也没有及时提出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这使得物理相关知识的疑问从此产生,对后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对学生期望值过高,所布置的物理作业难度偏大,学生自身或小组都很难解答,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3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

小组合作学的教学准备方面是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之前应当做的准备工作,以组建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1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组建物理合作学习小组之前应当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比如: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成绩、学生的性格、爱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并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与此同时,通过采取自愿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意向调查,最大程度地以学生意愿为前提,分配并组建较为科学的、合理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2 明确规范合作小组规模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规范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各学习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每组人数大概规定为6人左右,座位方式采用前后各三名成员之间连在一起的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和讨论.

3.3 进行合理化角色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组建后,应设置小组组长一名,主要负责营造本组学习氛围、检查组员学习情况和负责解答组员问题,如果小组组长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当由其他组员共同研究、解决,组员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学习模式.各物理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形成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学习对子,让合作学习更显灵活多变,合理化角色分工,保证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

4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4.1 小组合作学习前应当开展自主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重要的是应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之前应当进行独立的物理知识学习和思考分析,不能让学生只一味的依靠其他小组成员来解决全部物理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应当多角度、多层面的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充分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热爱.

4.2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学会表达和倾听

开展物理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以外,还应当培养小组成员的表达和倾听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与组员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首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应当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充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主要是指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让小组组长将本合作学习小组的讨论结果向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的构建学生平台,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弥补不足.与此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3 善于肯定,敢于质疑

在开展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热情.让学生善于肯定,敢于质疑,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开展讨论,有利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合作学习小组组员对某一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时,首先由各位组员进行发言,其次对每位组员的发言进行分析和辨别,最后大家通过肯定和质疑,判断出正确和错误的结果,达成共识并归纳出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大胆提问的能力,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效率.

4.4 实现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与竞争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学生共同合作的作用,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的合作学习关系和公平竞争关系,这样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小组组员的个人物理学习能力,还能够高效的解决组员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实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印象,进而让学生产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辅助小组组长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让小组中的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参与合作学习.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展物理知识竞争,让高中物理课堂学习既紧张又愉快.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课堂问答效率 启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velation of the Different Schools Learning Theory to Improve Classroom Answers Effects

——Take High School Political Class for Example

Abstract Classroom Q & A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occur due to actual high school classroom, classroom Answers, the effect is not good. Behaviorism, cognitivism, humanism,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the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has a larger role in the revelation of these learning theories help us improve classroom Answers effects, and thereb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

Key words learning theory;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questions and answers; revelation

课堂提问与回答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具有启发学生思考、调节课堂氛围、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等的重要作用。课堂问答效果是指在课堂上进行的问答行为所收获的成效。在实际高中课堂中,课堂问答存在各种问题,如老师问题不明确、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学生回答问题思路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不仅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还会妨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提高课堂问答效果是必要的。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观点与提高课堂问答效果有机链接,并从高中政治课堂的实践角度探讨了将这些学习理论融入高中政治课堂问答环节的一些方式、方法,以期提高高中课堂问答效果。

1 对提高学生回答问题自主性的启发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在课堂问答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缺乏自信、不敢发表自己观点的学生,若教师处理不当,会导致课堂问答参与者只有少数成绩优异且愿意展示自己的学生,这会影响课堂整体氛围,让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违背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主性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倡导情感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对学生抱有真诚态度。在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的情况下,教师应给不敢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一些及时、诚挚的鼓励,培养学生在课堂问答过程中的安全感,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主性。例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可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如“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了,人人平等,同学们也要努力抓住平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哦!”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促进使学习者发现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思想,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例如,高中政治老师在请同学归纳联系的含义时,可自己先举例说出生活中联系的例子,如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联系、季节与植物的联系等,由此拓宽学生思维,再让学生举出联系的例子,一步步引导学生归纳出联系的含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回答问题自主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两方面都切实提高了课堂问答效果。

2 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启发

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老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在问答过程中会出现不理解、不能回答老师问题、语言组织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观点的情况,此时老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并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提高课堂问答效果。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实现的。因而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有机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主动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思路时,教师应该将问题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此启发学生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出问题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相似性、参考性的学习内容。如在高中政治课中,在回答哲学中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方法论时,教师可提醒学生参考已经学过的联系观的方法论结构,依据联系观的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得出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是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教师应有接受、理解的态度品质。接受是指教师要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成功时的惬意。罗杰斯常用“移情的理解”来说明理解,即“换位思考”,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想来“框套”学生。在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表现出畏惧犹豫时,教师不应表现出烦躁或者直接让学生坐下,而是应该让学生不要着急,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的原因,再进行引导。如高中政治课堂中,老师让学生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释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依据而学生无法回答时,应该先考虑学生是否不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或是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引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这说明了学生探索的重要性,体现了学生思考与教师引导的关系。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将程序学习的处理直线式与分支式。在教师提出多个渐进式问题时,学生若顺利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继续进入下一问题,若学生无法回答第一个问题,教师就给予提示,然后继续进行问答。如高中政治课堂中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时,教师根据书上食用西红柿最后说明西红柿无毒的例子提出问题:(1)西红柿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解开的?(2)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想一想,人的正确意识是从哪里来的?这三个问题就是渐进式问题,当学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按直线式进入第二个问题,随后进入第三个。当学生无法回答出第一个问题时,教师就应提示学生阅读材料找到信息,由此进入第二个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总结材料中不同例子,归纳出材料启示,由此进入第三个问题。

但是采用这两种方法时,教师应注意提示要适度,不要自问自答,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错或回答的不是自己期待答案时,就会武断地打断,然后自行回答,或者是忽视学生的提问与反问。这样会让课堂都是教师自己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得到尊重,不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对问题难以形成系统综合的看法,独立性也得不到锻炼,将会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

3 对教师给予学生回答情况评价的启发

在课堂问答过程中,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可能完全回答正确,也有可能完全回答错误或是回答不完整,此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回答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

人本主义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人际关系,特别关注师生关系的品质。这在教师对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价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时,直接给予“你完全跑题了”、“不用回答了,先坐下”等消极评价,甚至专门针对成绩差、上课没认真听讲、开小差的学生,在其不能回答时,给予批评、讽刺等评价。这些消极反馈,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大大降低学生交流愿望。所以,在给予学生回答情况评价时,要避免使用消极的评价,而代之以积极肯定的评价。如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学习质变与量变的关系时,学生回答了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但是没有答出还要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时,教师首先应要肯定学生对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理解,然后在指出学生认识不足之处。在学生回答正确时,要给予鼓励表扬,但教师也应注意,鼓励与表扬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要过于笼统,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哪里做得好,应坚持,哪里做得不足,应改进。如高中政治课中,学生正确举例说明影响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后,教师应给予肯定,然后就学生所举例子是否有针对性、贴近生活实际、易于理解等方面作出具体评价。

4 对处理问答结果的启发

课堂问答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知识信息,特别是在正确完整的答案中常常有着教学的重点以及知识的结构条理。因而教师不应在教学问答过程结束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而是应对问答结果有一定强化。

行为主义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强化是成功的关键。在课堂问答过程中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刺激,给予一些提示,引导学生回答。如当学生无法回答出联系的三个特性时,教师可说出多个生活中联系的例子,提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联系,引导学生答出联系具有普遍性;由人不能让河水向西流、太阳从西边升起,提示学生联系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引导学生答出联系具有客观性;由事件到日本经济下滑,与中国陷入政治僵局,两国人民关系僵化,提示学生联系具有多样性。对于教学重点的问答,在学生回答出完整答案后,老师可再次强化,以达到巩固记忆的目的。

建构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认为教学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这一理论对连续性、渐进性问答有所启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前一结果可以加以利用,将其作为问题回答的基点。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强化问题答案,为之后的教学问答环节做好铺垫。

不同学派的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有着不同的指导作用,我们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以上是笔者总结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提高课堂问答效果的启示,希望对这些学习理论的研究探索有助于我们切实提高课堂问答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堂讨论;同伴教学;效果评价;工程材料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75-03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校大学生至少有50%的有效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关键的作用。根据上一轮教育部本科教育评估的结果来看,我国大学课堂教学状况更多的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听讲情况不容乐观,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1]。教育学家指出教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习才是目的。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只有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其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出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课堂讨论和同伴学习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典型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正面评价。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是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本校机械、能动、航空航天、化工装备等专业开设材料基础课程,每年大约有1000名本科生学习该课程。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建设,目前“工程材料基础”是国家精品课程(2009)、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同时也是拥有12位主讲教师的稳定的课程团队(课程组)。从2014年开始,课程主讲教师开始探索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经过2014―2015年连续两年在不同教师的班级开展教学方式的学习效果的对比研究。每学期在最后一次课进行了10分钟的测试,测试题针对我们采用的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知识内容设计,题型为选择题。学生独立完成测试,不能看书或者笔记、不能讨论,主要检测学生掌握情况,y试卷不记名。统计学生答题正确率以及人数比例等,对课堂讨论型、同伴学习型等不同教学方式同传统教学的效果进行对比,为课堂教学模式选择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二、课堂讨论教学及其在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的应用与效果

讨论法教学历史悠久。两千多年前孔子与弟子的对于理想与志向的讨论打动了无数人,孔子对其弟子的理想和志向逐一评价,充分展现出讨论法的奥妙与魅力。课堂讨论是一种师生、生生互动性比较强的授课形式。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与教师的讨论,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和调动。课堂讨论被多数教师重视,文献[2]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课堂讨论的十大心理学原则,指出有效的课堂讨论应该具有生成性和探索性;文献[3-6]从课堂讨论的选题、组织以及讨论中的注意事项方面论述了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这些研究成果也充分表明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大学采用班级制,集中授课,达到培养人才的高效率。班级制授课的优点有目共睹,但是其缺点是人数过多(比如大班授课),不容易采用讨论法授课。教师一般采用一人讲课全班听课的形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致学生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不高。

一个人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规律表明,在获得知识和经验过程中参与程度越高,印象越深刻,记忆时间越长。最高层次是亲自动手与参与,终生牢记。比如我们亲自参与的一些活动和经历,一生就不会忘记;其次是经历了艰辛的思考后豁然开朗而得到的知识和经验,也会难以忘记;再次就是别人告诉自己,除非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否则很可能转眼就忘记。“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告诉学生,学生被动接受,有可能转身忘记。尽管课程时间与学生精力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但是我们可以增加学生思考的途径从而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工程材料基础课程的碳钢是重要章节,其中Fe-Fe3C相图、碳钢的选择与应用等知识都是重点与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呢?在本章学习结束后设计了课堂讨论,主要针对课堂上讲到的碳钢及其应用。选择低碳钢和高碳钢、中碳钢,对应的零件分别是汽车车身、手工锉刀,学生相对来讲比较熟悉。具体过程如下:教师通过PPT展示汽车车身的加工过程,其中重要的是经过冷冲压变形。教师强调冷变形是塑性变形过程,需要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主讲教师逐一讲解这几个零件的加工、使用性能要求,然后让学生选择材料。在课堂上使用了彩色A、B、C、D选项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教师很容易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对于选择了正确答案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解释原因,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学生选择答案错误,教师则重新讲解该知识点,让学生重新选择,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对于选择正确答案的学生,需要解释理由,这时出现的情况就是尽管答案选择正确,学生理解有问题,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正确的理解,直到学生掌握和理解了相关知识点为止。

经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在最后一次课针对碳钢应用设计了2道题进行测试,并对比了两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对于不同教师,结果显示经过课堂讨论的班级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显著好于未经过课堂讨论的班级,经过课堂讨论的班级的2道题回答正确的学生比例高出未经讨论的班级约38%,如图1(a)。对于相同教师,统计结果表明经过课堂讨论学生掌握情况显著改进,相对于未经过课堂讨论的班级,经过课堂讨论后学生对2道测试题回答正确的比例提高21%,如图1(b)所示。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课堂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都可以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同伴教学在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的应用及其效果

上世纪80年代风靡欧美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 Assistant learning,PAL)或者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PI)有助于班级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增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哈佛大学著名教授Eric Mazur创立的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简称PI )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典范[7,8]。“三人行,必有我师”即是同伴学习的映照。与课堂讨论不同的是同伴学习的生生互动较为活跃,同伴相互讨论,达到对问题的正确认识。同伴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学生的锻炼是多方面的。

国内已在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课等课程采用了同伴教W方式,结果表明采用课堂应答系统的同伴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给出了同伴互助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8-10]。已有的研究指出同伴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的自主学习方式,其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可见,同伴学习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正面作用得到了不同课程的肯定。

在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中,同伴教学的实施过程为以下几个步骤: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前学习;课堂测试;同伴讨论;理解掌握。本次同伴学习主讲教师选择难易适度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作为同伴学习的内容。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可以通过观看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或者看书自学。课堂上教师根据知识点设置检测问题,学生当堂回答。对于回答错误较多的题目,教师让同桌学生相互讨论,组成学习互助组,再次选择,直到80%以上的学生回答正确,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问题的测试与学习。作为对照组的传统教学,即是主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不采用同伴教学这种方式)。在学期最后一次课,让学生回答事先设计5道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良好的情况(5道测试题回答正确4道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与比例)。

2014、2015年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数据表明PI教学的学生学习效果好于传统教学。对于不同教师,PI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良好的比例高出传统教学12%,如图2(a)所示。对于相同教师,PI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良好的比例高出传统教学的14%。平均来讲,PI教学学生学习效果高于传统教学约10%。

四、结论

在工程材料基础课程教学中探索了课堂讨论、同伴教学等学生参与程度高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连续两届学生学习的效果检测和统计,对比了课堂讨论、同伴教学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课堂讨论和同伴教学都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课堂讨论的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2]朱晓斌.课堂讨论十大心理学原则[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14-17.

[3]王明莉.大学课堂讨论式教学法运用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11,211(11):176-178.

[4]程顺有.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04,(3):87-90.

[5]陈若愚,朱建飞,王国平.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6):32-35.

[6]高艳,郭方玲,陈丽.有效课堂讨论策略三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1,(15):16-19.

[7]左璜,黄甫全.国外同伴互助学习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国外教育研究,2010,(4):53-60.

[8]王祖源,武贺兰,顾牧.以同伴教学法促进学生互动式学习[J].物理与工程,2013,23(2):45-48.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有效性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自然科学,对初中物理的学习,仅仅依靠物理教师的传统的口头传授的模式进行讲解,只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爱之情。在此,针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简单探讨。

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多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理论课上,教师对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对理论课上教师讲解的理论加以佐证。然而,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兴趣缺乏,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仍较为单一,尤其是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科的理论知识不是单单凭借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理解掌握的,而是需要通过相关实验加以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吸收,仅仅凭借教师讲解,只会使初中物理课堂死板又枯燥。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如互动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为初中物理课堂注入新的元素,使初中物理课堂活跃起来,变得生动有趣,有效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鲁教版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浮力和重力等共同作用的效果,也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演示,并邀请学生亲自体会浮力的作用效果,以使学生对浮力的作用效果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2.理论教学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

初中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理解能力有限,而物理课理论性较强,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真正了解掌握了以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十分有成就感。

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初中首次接触物理,学习好初中物理,可以为今后的物理学习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9篇

【关键词】游戏理论 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90-02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游戏理论得到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认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游戏理论是什么,游戏理论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着怎样的效果,如何将游戏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都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游戏理论的基本概述出发,探讨游戏理论在高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将游戏理论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游戏理论概述

游戏理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引入和设置使学生能够不厌学,并能轻松的获得知识,实现寓教于乐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理论。游戏理论最初是由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提出的,它认为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根据这一天性合理安排教学方式,就能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游戏理论,并详细说明了这一理论对于教学的实际作用。此后,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从教学活动出发,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游戏理论,探讨了游戏理论和课堂教学结合的主要方法。比利时教育学家德可乐利将游戏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设计了整套的游戏教学体系。国外学者对于游戏理论的深入研究,使得游戏理论在课堂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外教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游戏理论近些年得到了引入和发展。不少教师将游戏理论应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在课堂中设置一系列的趣味性的游戏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的。游戏理论在国内教学活动中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游戏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何更好的将游戏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随之而来,对于游戏理论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游戏理论和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发现有关游戏理论在学前教育及小学课堂中的应用较多,而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见。游戏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其不仅仅适应于低年级课堂,同样在高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也不同于高校大学生,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学生年龄上来说,高职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较为叛逆,强调自我,喜欢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学习状况上来说,高职学生一般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从教学任务来说,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课更为重要,公共英语的学习也就相对比较薄弱。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将游戏理论引入到高职英语课堂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游戏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将游戏理论应用于高职教学实践中,对于高职学生学习以及高职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游戏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的意义

(一)游戏式课堂教学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

英语学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很强的负担。有负担心理,就说明不喜欢,如果喜欢的话,不仅不会觉得是一种负担,还会觉得是一种快乐。运用游戏理论的教学手段,会变学习的负担为快乐,学生心理上不抵触了也就不会觉得有压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游戏理论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通过游戏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能够引发学生、启迪学生去思考问题,英语的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兴趣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大为提高。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进行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习的效果必然不会理想。借助游戏的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公共课,是区别于高职专业课之外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才积极愿意学习。采用游戏理论用于英语教学中,通过游戏环节的设置,配合清晰的画面,声音,视频,课堂氛围就能够得到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性就会得到很大提高。

(二)游戏式课堂教学是对学习模式的变革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里,学习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对待学习,“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的传统教育观念也一直被老师和家长在学生中灌输,老师和家长总是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仿佛学习自然是一件苦差事。游戏渗入教学能够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游戏理论的课堂运用能够使课堂生动有趣。借助游戏和课堂教学内容,很多课程可以寓教于乐,在很轻松的氛围里实现,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枯燥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生喜欢学习英语的预期宗旨。学生不是苦行僧,学习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游戏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把学习变得很轻松,能够自主学习英语。

(三)游戏理论在课堂教学能够改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较之大学教育,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很多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英语教学多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使得学生英语成为哑巴英语,而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通过游戏理论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改善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在课堂中通过课文内容游戏的设置和情境的模拟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能够张开口说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控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这种教学也能将老师从“独角戏”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从而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三、游戏理论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要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课堂内容与游戏并进形式,比如5分钟英语模仿表演、用英文讲名人故事、讲流行的英美剧、猜物品游戏、寻宝游戏等多种游戏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这样令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全面、深入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每周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拓宽学生的英语学习面,逐渐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英语电影、动画片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英文文化知识,构造了对英语文化世界的基本认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看完之后向学生们讲解其中的经典台词,然后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后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学到知识,获得快乐,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增添学好英语的信心。游戏理论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精心预设,选择适合的游戏内容

游戏式教学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运用游戏,也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适合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合适的游戏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不合时宜的游戏却可能对教学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对游戏的选择就至关重要。游戏的种类有很多,如何选择适合教学的游戏,是游戏式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精心预设,选择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内容、游戏模式,有针对性的开展游戏。在游戏的选择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英语课堂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二是要注意选择适用性比较强的游戏,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三是要选择和所授内容结合比较紧密的游戏,确保游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四是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游戏模式,注意游戏的可行性。

(二)适度引导,增强学生的参与

在实施游戏理论英语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老师先开展游戏规则说明,课堂教学中并不是只是让学生进行游戏,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活跃轻松学习,适度进行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切实实现游戏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使学生感觉到新奇新鲜,以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比如,教师通过一个设置课堂内容主题,假定是“拯救大兵瑞恩”,教师要向学生交代大兵瑞恩被捕的背景,引导学生想办法将其解救。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讨论拯救大兵瑞恩的方法。对于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要给其发言的机会,引导鼓励其参与课堂。在学生成功完成课堂后,要求学生谈体会,写心得,从而全方位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英语能力。

(三)及时总结,提高教学的实效

游戏理论用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运用在高职课堂英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游戏课堂,而要挖掘游戏理论运用英语背后的深意,对游戏理论课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从而通过课堂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如果仅仅是为了做游戏而进行游戏,学生仅仅是获得了快乐的课堂氛围,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学习成效,就会丧失游戏理论用在英语课堂的真正意义。比如在进行“英语模仿秀”的课堂教学后,教师要总结在模仿中,谁的发音更好,谁的语言更标准、谁的表达更流畅等,并号召大家在课后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总结激励优秀者再接再厉,鼓励其他人继续努力,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坚持适度,把握游戏的尺度

游戏理论用于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既需要采用多种游戏内容的形式,寓教于乐,搞好游戏理论英语教学,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游戏,要把握好学习和娱乐的尺度。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引入游戏理论渗入课堂内容,但是又不可过于依赖游戏。好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但与此同时,游戏也容易使学生沉溺于游戏中,从而弱化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具体的运用中,教师要综合把握。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学习和娱乐的尺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四、结论

游戏理论用于教学是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多的效果,它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的形式,活跃课堂的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有很大教学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升高职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游戏理论用于高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精心预设,选择适合的游戏,使游戏理论和游戏模式能够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坚持适度引导,教学课堂上保持师生的良好互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切实实现游戏的效果。在游戏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挖掘游戏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思考,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游戏理论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学习和娱乐的尺度,搞好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游戏。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使游戏理论教学能够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既能有趣,又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姜建芬.浅谈游戏教学在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上旬). 2010(05)

[2]王林超.论游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J]. 科技风. 2010(12)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76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课堂中的内容前置到课前,教师创建教学视频放置网络平台,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准备及学习。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由此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真正实现了个性化的教育,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分析

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将教师的教学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完美配合,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水平。

2.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2.1.1 调查过程

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型,需要先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真正了解课堂上的真实状况,以及学生和老师对于当前课堂模式的认识和评价。在这个基础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了访谈,对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编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访谈提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翻转课堂实施可行性调查问卷》、《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试》等问卷,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教学模型。

2.1.2 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生学习存在应付心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但是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使用的是同一套的教材,教材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侧重于理论性的,并且理论性很强更适合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储备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畏难心理,很多学生学习都只是为了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并没有真正理解相关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状况必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应付化”。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重视自己未来的就业状况,尤其对于学校的专业课学习更为用心,而对于非专业课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的学习热情就不高,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很被动。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专业学习,实训课的学习,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专业课和实训课更有用,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会更有用。他们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人生指导的重要性,缺乏对自身素养的综合认知和提升,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不高,更多的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这样的状况大大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效果。

(3)教师教学方法老化。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存在教育教学方法过时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很多教学措施抑制沿用过去的教学手法,在课堂上进行以教师讲述为主提问学生为辅,常常以灌输讲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教学。及时现在很多院校使用了新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教师就是将课本的知识点搬到了PPT上,然后加上一些图片,这种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讲述,并没有真正的提升教学手段。当前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每个学生都拥有手机终端或是电脑终端,他们接受信息的范围和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教育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才可以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

2.2 翻D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2.2.1 理论可行性分析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如果提高教育有效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就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它重新确立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状。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2.2.2 实践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便携化,二是个性化。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开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将视频控制在20分钟以内,然后上传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掌握学习进度,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在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同时,还可以登录网络学习平台或是教师提供教学资源进行在线评估或是自测联系,在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同时对自己没有掌握的问题进行反复学习,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由教师帮助完成整个学习的过程。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构建实施

3.1 教学整体流程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活动中,可以具体分为4个阶段,分别课前教学准备、课前学习思考、课堂学习互动、教学内容反思。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将制作好的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在课前学习思考阶段,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学习,课前的学习包含着学生的提问。在课堂学习互动阶段,教师通过布置小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整教学任务。在教学内容反思阶段,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重难点的学习上。这就是全部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3.2 教学重难点的解答

翻转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课堂上进行重难点的解答,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一般都是大班化教学,尤其是高职院校普遍是大班化教学。在课堂中人数一般在100人以上,这样让学生实现交流互动的难度比较大。翻转课堂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课堂上完成小组的学习以及教师对重难点的解答,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

4 思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4.1 学生学习的策略

4.1.1 学生课前学习策略

在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和控制力来完成教学资源的观看。这个整个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一步,因为教师已经将教学内容以及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整合,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提前完成,并且是必须完成,如果不完成就无法进行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以学生需要全身心的观看教学资源,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吸收情况进行思考,及时做好笔记和问题的记录,然后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消化。

4.1.2 学生课堂学习策略

学生在完成课前的学习后进入课堂,由教师导入一个教学任务或课题,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或课题。这个环节可以很好的锻炼同学的合作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人都会最大的开发自己的能力,在小组学习讨论中探讨交流更有价值意义的问题。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控,对于有问题需要帮助的小组给予引导。这种策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这就是翻转课堂带给我们的全新体验。

4.2 教师教学的策略

4.2.1 教师课前教学的策略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资源的准备上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在精心准备好视频的情况下还要教会学生们如何去学习使用,比如如何找到视频的位置,如何进行在线测评,如何控制学习的进度,在遇到问题时如何标记等等。这些告知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帮助学习尽快的适应这种全新的教育体验。翻转课堂是基于新技术革命下的,可以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这种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2.2 教师课堂教学的策略

改变传统课程上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进行灌输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更多的放在课下时间,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和安排更多的师生互动或是生生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师应该设计多N情景的教学互动,例如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视频的状况,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对某一问题进行小组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有的情景设计都需要老师进行全程的把控和引导,逐步将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解析。整个课堂让学生从原来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学习的探究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积极探索和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进步,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信息传播的增强,它对传统的课堂形式进行了改革,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轶群.浅议高职思想政治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3):189.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1篇

(一)背景及研究意义: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艺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进行新知建模的过程,而轻视了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有效训练及有效评价。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拿来主义,要不就是将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最多也就是只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设计。精力投入可谓微乎其微,收效自然可想而知。实际上,课堂练习起着巩固、提升、强化、发展、反馈等对提高课堂效益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巧练、善练可以出质量,提效益,盲目多练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恶果。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随便翻翻我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期刊,几乎每本期刊都有对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论述,再上网一查本课题的相关资料,更发现类似的研究很多,有的还很深入。这说明了国内外的同行们是越来越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不过也几乎浇灭了我们再研究它的热情,可仔细一想:哪个好课题会没人研究?越多人研究不更证明它有研究价值吗?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重视研究的过程,相信本课题还是有很高的现实研究意义的。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以下共性:

1、关注转变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观念。新课标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2、提倡对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新课程强调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时间,必然会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减少课堂训练的数量与份量,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梯度性的练习,对能否实施有效堂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练习设计,确立效益意识。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个性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的需要和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产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2、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理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并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主动发现、思考、探究、质疑的需要与可能。3、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概括为“三有理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理论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并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

1、深入挖掘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增强教师的预设意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练习意图的领悟能力和整合、优化课本资源,并设计出有效练习内容的能力,为实施有效课堂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2、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形式和合理优化的课堂练习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堂练过程中确有所获,发展思维、培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3、着力完善实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打造一批讲究课堂操控艺术的骨干教师。

四、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形式与内容。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训练环节的结构与实施过程。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评价系统。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制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实施方案。2、调查法:调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制定策略。3、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总结提取有效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六、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筹集足够的经费,专款专用。2、时间保障: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活动,每周通报一次研究情况,每月一次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对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奖励。3、措施保障: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为研究者提供材料、设备。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1、阅读文献,情况调查,确立课题。2、确立研究方案。3、开题论证。4、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组织形式。4、实施的调查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

1、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模式展示。2、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结题。(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整理课题资料,写好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历史学科; 提高课堂效率 ; 做法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问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效率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如何提高历史学科的课堂效率?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主要还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把握。教师如何“教”,落实于三个指标:一是教师能够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三是教学中要适时通过跟进、监测、反馈、消化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学生如何“学”,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学生对历史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

不难看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最终落在“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和“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两个落脚点上。这两个落脚点归根结底还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从学生的“学”为出发点,课堂效率提高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方法。本文试就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

1课前精心准备,奠定课堂效率的基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就要高效备课。历史学科的高效备课要求教师从学科知识的教学转变为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把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等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此外,还要了解学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才是有效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第一,加强课标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意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由此又影响和制约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师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标准是“三维目标达成度更高”。准确把握目标,必须理清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课程目标的制定所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把握课程目标的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每个学习主题中内容标准的不同学习层次的要求要能认真分析、准确理解。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才能找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才能真正在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上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如在中国古代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个学习主题下,列出三项内容标准:(1)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3)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第(1)项为例,用了“了解”这一行为动词,属于最低的“识记层次”。“政权分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而三国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表现统一与割据矛盾最为典型的时期,很具有代表性。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统一与割据的矛盾这个核心,这样我们就能把握住中国历史上的这个重要历史现象。“民族融合”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第(3)项用了“概述”这一行为动词,属于理解层次,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历史现象。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穿汉服”“说汉语”“与汉族人通婚”等措施,要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措施的实行,在语言和血缘上消弭了民族界限和隔阂,对于民族融合有直接的促进意义。

第二,加强“学情”研究,以学生发展为需要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我们彻底转变“教”与“学”的关系,历史课堂的高效必须是学生“学”的学的高效。传统的教法和学法要进行彻底的“革命”,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要转变学生“如何学”“怎么学”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情”的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备课、上课。充分了解“学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立足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1、抓好课前预习,认真了解“学情”。预习是学习的起点,除了起到“先学”的作用外,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据此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无一例外的是,走在全国课程改革前列的一些名校在发展学生的方法上都使用了一些重要的预习媒介。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昌乐二中的“两案并举”等,都是实现预习的好方法。初中历史学科寓知识于教材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之中,历史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好学生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在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兴趣当中完成知识的预习。使课堂教学预习先行,实现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教师由此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教学环节。课堂通过对抗质疑、小组评价、当堂纠错、矫正反馈等环节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方法、体验成功,这就是高效课堂所要求的学生“进步”和“发展”。

2、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则难以实现。

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提出适宜、适度、适当的目标,体现的是教师的课程理念,表现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2过程认真组织,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崔允t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把教师在有效教学的课堂里发生的行为分为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所以说,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事关效率提高与否。

第一、课堂提问要有思维价值,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课堂效率提高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九上《美国南北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本人为使学生明白南北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奴隶制应该是那种社会的产物?美国当时已是什么社会?问题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奴隶制这不符合社会的什么发展规律?这个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好像没有思维价值,实际上它的价值在于为第二个问题服务,对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明了生产关系一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废除已成为美国必须解决的大问题。课堂提问把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形成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第二、重视学法指导,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李炳亭在《现代课堂周刊》组织的《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讨论中说到,“高效课堂的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学生学的有效,才能证明我们教的有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历史学科长期以来,习惯于阅读、背书、做练习的学习方式,学生习惯于跟着教材学,跟着教师学,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依托。学法指导的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从模仿、比较中体会感悟方法的巧妙。例如九上第五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这一单元,由标题剖析入手,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具体寻找思维的切入点、问题的探究点。如欧美主要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社会巨变指的是从什么社会转变为什么社会?这些国家是怎样完成巨变?主要领导者又是谁?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第三、加强对课堂活动的管理,控制好课堂节奏

历史学科的课堂活动比较多,但活动与时间往往是一对矛盾,活动时间长,担心影响教学进度;活动时间短,又会影响效果;活动一旦失控,又会影响课堂秩序。活动成败的关键在于用恰当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用合适的事例引领师生互动,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活动获得发展,从而营造出理想的课堂氛围。

1、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指向明确的学习要求。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要“学什么”和“怎么学”,学生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

2、设计好课堂讨论(辩论)和交流。“思想”加“思想”可以产生“新思想”,课堂讨论是产生“新思想”的重要教学环节。但课堂的讨论、交流环节一定要加强管理。一是要设计适宜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要有份量、有意义、有价值,适宜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能力,能引领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如复习七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关于商鞅变法的成败、八上辛亥革命的成败、九上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九下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原因等都可以设计课堂讨论,讨论中让学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讨论的组织要严密。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一定要组织紧凑有序,防止课堂讨论形式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实行“同伴互助”,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四、教师懂得“放手”,真正实现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历史课下来,经常会听到有老师抱怨,“学生不配合”、“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等。究其原因,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敢放手,对学生不放心,总是以教师自己的说教代替学生的探究,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事不关已”的认识和“树下等枣”的习惯,教师再辛苦也博不到学生的认可,别说配合了。

课堂效率提高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抛弃传统课堂的“不信任文化”,让“不放心”“不放手”变学生为“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往往在教师的“放心”和“放手”过程中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或观点,实现自己的高效学习。我在复习八上《辛亥革命》一课处理难点问题“辛亥革命的成败”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除了得到“成”和“败”的结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如果孙中山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是不是成功了,而没有失败的一面?”这个问题提出的非常好,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最终落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否完成”这个革命目的上,真正到达了问题讨论的实质,揭示了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提出,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敢于对历史事实进行假设,是学生辩证思维的突破,突破了历史遗存,突破了书本的禁锢,是“开放”课堂的结果。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3篇

一、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1. 结合教育理论大练兵活动,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科学指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帮助教师树立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并通过教师讲学、述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2. 组织教师学习德育理论,应安排集中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新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班主任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与团队活动设计与组织、留守儿童教育、怎样当好一个班级的科任教师”等主题培训、交流活动。

3. 通过教育理论和德育理论的学习,应该使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优质高效的教学效能观,并能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二、剖析课堂教学现状,摸清课堂低效根由

1. 教师应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深入的剖析、科学的评判,既从自身的教学行为也从学生的学情方面深刻思考,尽可能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并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自我修正。

2. 从各级骨干教师中抽调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组成学科指导组,有计划组织学科指导组成员对本校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会诊”,帮助教师从教情和学情两个方面查找问题、指出有待提高的地方,并会同教师制订出提高自修方案。

3. 在全镇范围内抽调骨干教师,组成“乡镇优化课堂提高课效学科骨干指导小组”,并组织骨干指导小组成员分层次、分阶段、有计划对全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解剖,帮助每个教师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并会同教师制定出相应的自修提高方案。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教学技能

1. 教学内容,为提高课效作保障。有条件的学校应当采取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尤其是要共同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精心设计、重组教学内容。

2. 教师均应重视学情分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层次性,注意分层教学,努力寻求适合本班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

3.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应做到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从而保障学生学习的高效。

4. 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首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为低效课堂、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等提供时间空挡,迫使教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

5. 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帮助教师养成课堂上科学、合理支配时间的习惯和能力,并指导学生学会“经营”课堂时间,使课堂产生高效。

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课堂高效保障

1. 学管理的触角要伸向课堂,以课堂管理为中心,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师课堂,看看教师在课堂内到底在干什么,教师怎样教学?学生怎样学习?教学效果怎样?要加大课堂教学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权重。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课前准备只是对教材、教参的备课,不能考虑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要求;在讲课时通常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学生不需要动脑子积极思考,只需将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记住即可,在讲完课程后再做几个练习题进行消化即可。这样做的优点就是节省课堂时间,学生也可以较快地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完全不符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社会,要想依靠几年的学习时间掌握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唯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在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后,很多教师也进行了课堂改革,但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教师是主体,在新模式下又出现了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但是却没有得到实质性内容的增加。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我们要致力于寻找更适合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实现高中物理课堂高效性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理念,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要明白教学是为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只有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教师也要转变过去重知识讲授的僵硬目标,实现向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思维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转变。

2.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打造高效率课堂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并不难。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直观的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眼球,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讲到某个物理学家的理论时,可以给学生讲述该物理学家的生活趣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物理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力求以一个知识渊博、乐观向上、风趣幽默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以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喜爱某个教师,自然会对该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

3.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直观生动性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实验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可以增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追求的心理。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要对实验所需器材是否完好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4.在教学中要注重学导结合。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找准课堂高效教学的结合点,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学”就是指学生自觉的学。“导”就是在学生学习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学生自觉的学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相关并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然后,要求学生先自己思考,再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在小组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进行班级巡视,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去发现哪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比较积极,哪些学生不愿参与,对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对偏离问题的及时给予纠正。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人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意见提出见解,鼓励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行相互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批评。并鼓励他们加入到小组学习中去。

要创设高效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不盲从、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笔者从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实现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但教无定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还需学校、教师视教学具体情况来共同努力找出解决之策。

参考文献:

[1]曹曙光.如何构建化学“高效课堂”[J]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课堂氛围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4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行,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众多教育改革家和一线教师经过潜心研究实践,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教师们紧跟改革热潮,纷纷行动起来,都在努力为构建高效课堂,借鉴先进教学模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有些人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实践矫枉过正,甚至是走向极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为此澄清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实践当中的一些偏失做法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强调研究性学习,不排除接受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学习内容基本是以定论的形式,由老师传授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学习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能力和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但强调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要否定接受式学习。

一提到接受式学习,不能与传统被动学习混为一谈。如果学生有进行学习的意愿,学习材料对学生有潜在的意义,并可以与学生认知结构的有关认识相联系,而且传授者的教授方法灵活得当,那么这种接受式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不是机械被动的,还与接受双方的意愿和条件密切关联着。

研究性学习现在有被过分渲染的倾向,俨然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际上各种学习方式都有优势与缺陷,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优方式。应该实现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接受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接受学习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

2.自主学习高扬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新课改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使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得益彰。

因此,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科学主导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正确看待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反映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状态。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积极愉悦的氛围,更有利于知识生成。创设课件、运用语言、多媒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阳光”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矫揉造作却是画蛇添足。

“阳光”的课堂氛围应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互动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信息反馈及时,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高效课堂气氛,这种效果是由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环环紧扣的教学情节,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精彩纷呈的活动,全神贯注的身心投入等诸多因素,悄然升温互相烘托而成,而不是由花样翻新,华众取宠的教学语言“哄托”而成。因此课堂氛围的设计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身动”更应看重学生是否“心动”。

三、正确处理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探究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处理课堂讨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讨论要源于教学需要,不能为讨论而讨论。把讨论作为一种课堂点缀,教师能否把握好讨论契机,直接影响讨论质量和效果。一般来讲,在学生有不同见解,出现典型错误,提出问题之时也就是教师组织课堂讨论的时机。

2.课堂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但很多讨论是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马上投入讨论,学生没有思考,体会和感悟,在讨论时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因而这种讨论,最后往往要么冷场,要么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学生只有对问题先有自己的想法,讨论时才能产生心灵的碰撞,思维的交织和创新思辨的火花。

3.课堂讨论要教师的参与。在一些课堂讨论中,教师宣读完题后,要么徘徊在各个小组之间,要么忙于准备下一环节内容,教师并没有参与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这样的课堂讨论杂乱无序,没有实际作用,教师应参与其中,发挥指导调控作用,成为课堂讨论的一员。

四、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许多学校推行“先学后教”突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当堂训练”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其先进性,但我认为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不应有固定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

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实际确定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变则变,如果自己眼界比去年开阔了,学生基础比去年坚实了,学习积极性比去年提高了,那么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必须随之改变。”这应该是我们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面对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科学态度,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学科特点,又要考虑到某学科的具体内容。邓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理论用到教育教学上就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只要能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真正培养了能力,逐步形成了素养,都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以上是我在高效课堂学习,观察实践中得到的一些粗浅认识。无论以何种方式实施课堂教学都要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完善。高效课堂建设,任重道远,本人愿与广大同行一起,执着探索努力追求!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师怎样进行校本研修》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资料精选 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