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

安全教育评价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篇

摘 要 各个中学为了建立良好的高素质的校内体育师资队伍,建立了相关的监察制度监察体育教学成果。并且在一定时期会对体育教学进行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以便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不足有所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师的安全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安全能力 综合评价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学体育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员,其地位在近些年来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课分为课堂教学和户外教学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质。教学安全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是确保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安全能力是确保体育教学环境安全的重要助力。 一、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评体系构建

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着极大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体系主要是由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定性指标和评价模型三大部分组成。教师安全能力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学课堂中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课堂流程进行相关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活动的安全性,能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定性指标则是以学生为获取对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随着体育训练的加强与熟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类数据上的变化就被称为定性指标。评价模型就是在数据采集之后,通过建立一个系统科学合理的模型,并将数据放入到模型之中进行精确的测算,测算得出的结果是建立在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和定性指标数据之上的,能够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多样化的展现数据统计形式,从而形成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 二、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体育教育安全、体育风险等等都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侧重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价研究之中的指标有31项之多。 (二)数据分析法

本文以3所中学随机选取6个班级30名教师进行体育课堂数据采集。该采集数据包括教师的教育品德数据、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数据和体育安全能力数据等等数据为主要内容。其次又采集了6个班级中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等相关数据,以便探讨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与教学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三)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对其中涉及到安全能力评价的相关因素和主要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意见,并进行实际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通过上述资料数据显示,我们不难发现3所中学30名教师都具有良好的体育安全能力,所采集的各项数据都达到了教学要求。 三、结论

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测试体系主要是由教师安全能力因素、定性指标和评价模型三大部分组成。可以通过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从而真实地反应中学体育教师的安全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建坤,朱桂林.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安全能力的综合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89-94.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成长记录袋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阶段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由于他们年龄小,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差,同时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在日常生活(或活动)必须对幼儿不断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遇到危险时自救、求救的能力。

一、评价目的

(一)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会识别和判断危险,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帮助教师真实地了解并指导每一位幼儿在安全领域的发展,安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集体的安全教育中收获成长。

(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安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成长,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树立榜样。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每一个幼儿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应当看到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幼儿成长。

(二)整合性原则:将安全教育活动与对幼儿的评价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完成对幼儿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完成教育活动。

(三)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的经验、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展,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应当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四)家园合作原则: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幼儿真正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数字化原则: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使用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帮助教师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六)全面性原则:将安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三、评价标准(或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6岁阶段目标: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大班幼儿下学期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2.幼儿能够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3.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并做出正确的行为。4.幼儿能认识交通标志、指示灯、交通规则等。5.幼儿能够在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四、评价任务设计

任务一: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集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在大人的提醒下,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说出常见安全标志的名称和意义。2.幼儿能够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的安全标志,做出规范的安全行为。3.幼儿能够画出常见的安全标志图。4.幼儿能够给安全标志图分类(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5.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其对应的情境结合起来,能指出某一地方应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在9月开学后的第一周就布置创作“安全标志集”的任务。9月、10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把收集到的安全标志带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因此,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随时看到安全标志,随时给孩子讲解。在认识安全标志,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在收集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安全标志贴图,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安全标志的含义。3.幼儿清晰地认识了安全标志后,能够对收集到的标志图来进行分类。4.家长(有时教师)观察幼儿在设置有安全标志地点时的行为是否能够遵守安全标志的规范,同时家长(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5.幼儿能够在安全标志的提醒下,而非大人的提醒下,经常做出正确的、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学生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集

任务二:交通安全伴我行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说出基本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靠右行等)。2、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3、幼儿收集交通标志图,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分享、交流。4、幼儿在日常生活出行中,在大人的陪同下,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5、幼儿在“安全教育活动”时,能够分享自己身边的由于不遵守安全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 在11月、12月举办“安全出行月”的活动,在本次活动初,教师就应给幼儿及其父母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让幼儿牢记这些安全知识,父母也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2、幼儿在“安全标志集”任务中,收集到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在“安全出行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带来给同伴和老师分享、交流。幼儿能够认识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3、幼儿在出行时,能够在父母的陪同下,安全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同时可提问幼儿“红灯的时候能过马路吗?”等,在幼儿的回答中,判断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4、在“安全活动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身边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在分享中,让幼儿深切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中重要性。5、在“安全活动月”结束的最后一周,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三)学生作品

交通安全的绘画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3篇

一、评价目的

(一)帮助幼儿获得生活中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学会识别和判断危险,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帮助教师真实地了解并指导每一位幼儿在安全领域的发展,安全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集体的安全教育中收获成长。

(三)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安全方面的表现和进步,并能够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成长,并能够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给幼儿在安全教育方面树立榜样。

二、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每一个幼儿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应当看到每一个幼儿发展的可能性,帮助幼儿成长。

(二)整合性原则:将安全教育活动与对幼儿的评价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完成对幼儿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完成教育活动。

(三)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的经验、身心发展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安全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发展,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应当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

(四)家园合作原则: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幼儿真正获得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数字化原则: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可以使用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帮助教师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的时刻。

(六)全面性原则:将安全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三、评价标准(或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幼儿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6岁阶段目标: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大班幼儿下学期目标:

1.幼儿能够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2.幼儿能够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3.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并做出正确的行为。4.幼儿能认识交通标志、指示灯、交通规则等。5.幼儿能够在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四、评价任务设计

任务一: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志集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在大人的提醒下,认识安全标志的含义,说出常见安全标志的名称和意义。2.幼儿能够根据不同地点、不同的安全标志,做出规范的安全行为。3.幼儿能够画出常见的安全标志图。4.幼儿能够给安全标志图分类(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5.幼儿能够将安全标志与其对应的情境结合起来,能指出某一地方应设置什么样的安全标志。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在9月开学后的第一周就布置创作“安全标志集”的任务。9月、10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要求幼儿把收集到的安全标志带到学校,进行分享、交流。因此,在生活中,需要家长在带孩子外出时,随时看到安全标志,随时给孩子讲解。在认识安全标志,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在收集完常见的安全标志后,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安全标志贴图,帮助幼儿理解每一个安全标志的含义。3.幼儿清晰地认识了安全标志后,能够对收集到的标志图来进行分类。4.家长(有时教师)观察幼儿在设置有安全标志地点时的行为是否能够遵守安全标志的规范,同时家长(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以身作则。5.幼儿能够在安全标志的提醒下,而非大人的提醒下,经常做出正确的、符合规范的行为。

(三)学生作品

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集

任务二:交通安全伴我行

(一)学习目标

1、幼儿能够说出基本的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靠右行等)。2、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记(如红绿灯、人行横道线、禁止行人通行等),并且知道这些交通标记的意义和作用。3、幼儿收集交通标志图,在活动中能够与同伴分享、交流。4、幼儿在日常生活出行中,在大人的陪同下,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5、幼儿在“安全教育活动”时,能够分享自己身边的由于不遵守安全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

(二)任务说明与要求

1、 在11月、12月举办“安全出行月”的活动,在本次活动初,教师就应给幼儿及其父母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让幼儿牢记这些安全知识,父母也应当为孩子做出榜样。2、幼儿在“安全标志集”任务中,收集到的交通安全标志,能够在“安全出行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带来给同伴和老师分享、交流。幼儿能够认识这些标志的名称和意义。3、幼儿在出行时,能够在父母的陪同下,安全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也要以身作则,同时可提问幼儿“红灯的时候能过马路吗?”等,在幼儿的回答中,判断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4、在“安全活动月”的“安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分享身边的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了危险的故事。在分享中,让幼儿深切感受到遵守交通安全的中重要性。5、在“安全活动月”结束的最后一周,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现出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认识。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工作;思考

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幼儿教育来说。由于幼儿正处于发育阶段,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智上,都不够成熟,这就使得其安全识别能力比较差,常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何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幼儿安全教育工作现状

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其正处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这时的孩子在心智上,也属于发育阶段,再加上身体缺乏协调性、没有过多生活经验及自我保护意识差因素,常会发生一些意外状况。如上下楼、饮水、户外、游戏及接触电源、烫伤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对幼儿安全教育认识不足。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了解得不够深入及缺乏正确安全教育评价所引起的。具体来说,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将课程安排集中在识字、英语、算数、音乐等学科上,而忽视幼儿安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阶段的孩子思维及理解事物的能力不能有效的把握,在安全教育上不能达到其应有的安全效果;虽然现在的幼儿园有一定的工作规范,但却缺少行为监督。幼儿园在教育评价过程中,也只对计划、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而忽视对幼儿教师课程教育评价。

二、幼儿安全教育有效措施

1.集中教育和随机教育并用

幼儿时期正处于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不断上升的阶段,幼儿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教,幼儿听后会很快忘记,即使记得也比较模糊。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幼儿进行集中安全教育。幼儿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采用不同形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可以向幼儿展示相应安全展示图片,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从中汲取安全知识进行相应讨论,对于那些识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幼儿教师应该从正面对其进行有益引导,以达到共同讨论目的。最后幼儿教师适当的进行点评,加深幼儿安全意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对安全的认识,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安全的。幼儿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可以以幼儿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对幼儿进行随机安全教育,并提醒幼儿注意相应问题。如幼儿在上下楼梯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提醒,提醒幼儿不要手牵手,也不要推、挤、抢。在玩玩具的时候,尽量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以避免幼儿出现拥挤现象,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又如,一个幼儿因开水比较热,将其拿到水龙头下接些冷水,达到不热的目的后,才将其喝下。幼儿教师应该根据这一现象,集合自己平时掌握的保健知识,要及时提醒幼儿喝冷水会生病这一常识,使幼儿真正的意识到喝冷水的危害性。

2.对幼儿安全教育进行正确评价

因幼儿安全教育缺乏有效性,应该对幼儿安全教育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对幼儿进行相应评价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要对安全教育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对幼儿安全教育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进行相应教育;要对安全教育影响进行评价,就是以幼儿的态度及知识为依据,看幼儿能否因安全教育及时改变;要对幼儿安全教育进行最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幼儿是否发生意外为依据,看其能否将相应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行为。在对幼儿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幼儿安全教育环节进行相应教育评价,同时也应该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价。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相应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观察和记录的形式了解每一幼儿,并常进行自我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育内容和理论进行反思,同时也要对教学结果进行相应反思,在提高自我认识的同时,也能使幼儿安全教育得到正确评价。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工作是幼儿教师的责任,而自己不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家长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在幼儿安全教育中,仅仅靠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是无法达到安全教育目的的,要想达到安全教育目的,家长必须参与到其中。为了使家长更好的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幼儿园教师应该做好幼儿安全及自我保护宣传工作,让家长意识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增强家长责任感,也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安全教育活动安排及安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开展家园栏,将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介绍给家长,以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家长也应该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以帮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如,家长将烧开的热水放入壶中的时候,就应该让幼儿在一旁,让幼儿摸一下已经灌好热水的热水瓶,幼儿会感觉到很热,进而远离热水瓶。通过这一举动,家长能让幼儿真正的感觉到热水瓶的危害性,使幼儿不再接触热水瓶。毕竟现在的家长不能时时在家,又不能总在家中危险物品旁设置。因此,只有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其真正的意识到一些危险品的危害性,进而远离危险品。

三、结束语

因幼儿自身问题和外在问题的影响,而使幼儿常出现安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就应该采用集中教育和随机教育并用、对幼儿安全教育进行正确评价、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等方法,解决幼儿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绍联.抢抓机遇 创新举措力促学前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01).

[2]李娅佩.浅谈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5).

[3]胡.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9,(Z1).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变革过去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脱节的困境。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立足学科特色、专业理论及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的现状。此外,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比单纯通过思政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度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让德育教育回归专业课课堂,是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试点工作,在2016年习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迅速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1-2],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第二,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3-4],两者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将思政课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当中,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政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第三,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教学设计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如李国娟、于颖等探讨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5-6];柳逸青等则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7];张天航、马艳艳等针对某类专业或具体某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蓝本。

二、安全工程专业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行业是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合格的安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要道德高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具备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淡泊无私、甘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安全学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和更高的德育要求。目前,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尚且较少[10-11],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寻找有效的融合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有个性、重独立的“95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明确专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堂打造成不仅是教授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正能量、培养高尚品质和情怀的道场。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总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线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及推动作用,以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创新专业教师理论学习形式,扩展学习内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本专业职业素养及价值引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各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设计或修订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授课、课下拓展及全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手段,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积累思政素材,建立安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素材库;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实现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二)梳理教学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是交叉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系中涉及到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较多。立足这一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仅“就安全科学理论谈理论”“就安全技术谈技术”,而是要放在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明确肩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当代工程观,增强学生的生态思维和工程伦理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安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求精求细不求多,不追求在所有授课章节中全部加入思政元素,而是在授课重点章节上下足功夫,结合时事热点、工程实际案例、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等对专业知识点进行二次开发,顺其自然而非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说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育人细无声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例如,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作主题为“从事安全工作,需要贵族精神———责任、荣誉、纪律、勇气”的专业介绍,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培育职业使命感;在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绪论一章中讲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并融入科学家故事,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在专业核心课“安全科学基础”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风险管理与核心价值目标实现的联系,引导学生提高对于推进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风险管控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系统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混合教学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催生“教”与“学”的变革,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同样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总体理念下,探索应用混合教学方法,如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下”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及时补充参考书籍、扩展材料、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系统有效地开展线上预习、复习、讨论和答疑;“课上”则采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主题演讲及讨论、红蓝军对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职业精神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建立双维度下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立足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的仅就某个阶段、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价并不合理,因此开展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切忌操之过急和过度追求量化。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同、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伦理)、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业课程维度的评价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括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展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拓展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总体评价原则为“多元性”“及时性”和“过程性”,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旨在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6篇

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发,幼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把“幼儿园的安全”以单独章节列出,强调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幼儿园是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场所,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首要工作。幼儿园安全教育应秉持生命性、生活性、渗透性和动态性原则,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开展和评价落实等方面进行幼儿园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价值。

关键词:

安全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

近年来,幼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幼儿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已上升为社会焦点问题。幼儿园虽不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唯一场所,但作为幼儿生活与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必然将幼儿安全教育作为其首要工作。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安全教育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2016年新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更把“幼儿园的安全”以单独章节列出,进一步明确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方向,强调“幼儿园应当把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并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事故预防演练”。有鉴于此,本文试对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要义、原则及路径进行探讨。

一、理性复归: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基本要义

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场域存在,所有教育活动的价值都应回归到促进幼儿成长上。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直面幼儿主体生长的实践活动。从古至今,安全都是人类所寻求的本能欲望和需要。不论安全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状态,还是一种没有危险的结果,处于身心发展重要时期的幼儿都需要得到适宜于自我成长的教育环境。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相关指导文件,学校(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得到重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内容之一,旨在使学生和职工树立重视安全生产的观念,掌握本职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以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所以,学校安全教育应在国家教育方针、目的和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据地方实际教育条件和情况,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开展以获得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和安全心理为内容的活动。由于幼儿教育所凸显的学段特殊性,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要义进行理论探讨,需进一步追问和考量以下问题: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的何在与何为?安全教育的核心价值回归到底该不该强调让幼儿主动获得应对一切安全问题的具体技能或方法?如何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去厘清安全教育“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幼儿园安全管理文件精神与要求下,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以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生活活动为载体,围绕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自然环境安全教育及情感安全关注等内容对幼儿进行基本生活安全常识的普及,以此让幼儿获得基本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可接受的安全技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最终达到幼儿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敬畏与保护目的的活动过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整个活动体系及其开展,需要幼儿教师发挥发起者、引导者和调控者的作用,在安全教育中关注幼儿的生命安全,让幼儿在后天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并把这种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为;幼儿在形成基本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能形成去关注和保护他人生命安全的意识。

二、行为基点: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原则

(一)以生命性为基点的原则

人的生命是三维现象,是肉体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2]1其中“有形的生命便是人的肉体生命”,[2]4肉体生命“是人全部生命的物质基础”。[2]4因此,生命存在的前提是“身”的存在,因为“我们是我们的身体,如果没有身体,我们就不可能存在”。[3]20安全是幼儿健康保障的基础,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的健全状态。关注幼儿身体的安全并让其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是首要任务。安全教育的其中一部分等同于生命教育,其最终的价值都是落脚在回归生命和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上。一方面,幼儿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前提一定是先有对幼儿生命存在的敬畏意识,如果未能尊重幼儿的生命,那么为了幼儿的身心安全去开展安全教育就变成空谈;另一方面,幼儿园安全教育要让幼儿形成对自我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敬畏。尽管幼儿园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但如果幼儿对自身生命存在意义与需求缺乏认识,安全教育最终的价值回归便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生命性原则是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中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以生活性为基点的原则

“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4]72幼儿的存在同样反映在家在园的生活过程,教育要回归幼儿真实的生活世界。幼儿园安全教育作为直面幼儿发展的实践活动,绝非只是幼儿间接经验的习得,幼儿的更多经验仍需在与生活互动过程中获得。在安全教育中,其目标制订、内容选择、实施途径及效果评价都要贴近幼儿真实生活,因为“生活性原则强调关注学前儿童的生活世界”。[5]67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目标旨在让幼儿获得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内容的选择应重点关注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安全问题、常见自然灾害现象等,尤其是关注幼儿在园生活出现的安全事件。只有取材于日常生活,并通过生活活动各个环节的介入与引导,才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安全常识。此外,幼儿经常为满足自己对生活诸多要素的好奇与探究欲望而引起的安全隐患,基于此对其进行的安全教育,也是幼儿园安全教育践行生活性原则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才是真正建立在幼儿真实生活情景与需要基础上的实践活动。

(三)以渗透性为基点的原则

以主题式或者集体教学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教育是面向幼儿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生成于生活,强调生活元素的融入与渗透。传统的强制式、灌输式的安全教育方法,会使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需求易被忽视。这样的安全教育是生硬的、静态的、机械的、高强度且脱离幼儿认知接受范围的活动。任何一种幼儿园教育活动,都必须以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既然把幼儿看成教育中的主体,幼儿园安全教育便要与幼儿一日生活接轨,潜移默化地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与生活活动中去引导幼儿形成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等。渗透性原则并非绝对摒弃安全教育预设的教学活动或主题式演练,而是一方面强调抓住教育契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保持安全教育的张力,与幼儿在园各活动环节交接;另一方面以幼儿可接受的合理途径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与幼儿真实生活世界适宜地结合起来。

(四)以动态性为基点的原则

“‘动态’相对‘静态’而言,一方面强调事情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体现出事物发生于形成的‘过程性’、‘变化性’和‘生成性’。”[6]62幼儿园安全教育应该强调动态性而非被看作是静态的、孤立的、机械的实践活动。首先,静态是相对于动态而言的。幼儿园安全教育不能一味地为幼儿未来完满生活做充分准备和危险预防,应当考虑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建立对自己生命存在的逐步认识,再去获得安全保护能力,且基于幼儿实际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生成。其次,安全教育是动态的,要因需而变。安全教育的实现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其他主体等的互动,通过互动获得安全知识、形成安全意识、变为安全行为,在具备一定安全态度与情感条件下去实现自我保护和对他人安全的关注。此外,幼儿园在安全教育中不能总是去保护幼儿,应提供安全系数范围内的“危险环境”,让幼儿自己学会发现危险、规避危险、应对危险。所以动态性原则就是指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要从师幼主体关注、物质与精神环境创设、意识与行为交接、身体与心理情感强调等方面关注安全教育的过程以及基于幼儿生活变化去生成活动。

三、实践维度: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路径选择

通过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的解读,以及深入探究幼儿园安全教育践行的原则,结合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现实审视,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是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必要路径选择。幼儿园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弹性的、可调控的,幼儿园需要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实施开展和评价落实等方面为安全教育做好准备,使其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实现安全教育价值。

(一)目标定位:构建园内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

幼儿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教师、幼儿等作为主体本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自然也存于幼儿园育人文化中,被文化所影响的同时也创造着文化。幼儿园育人文化核心在于“育人”,实现“育人”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因此,构建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应摆在安全教育的首位,教师与幼儿通过文化作用的导向而接受与认同安全教育的理念、重要性、原则、方法等。幼儿园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是安全教育的核心,是引领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方向标,也是指导和规范幼儿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方向。从幼儿教师实践角度考虑,其构建主要包括以幼儿为本、以敬畏幼儿生命至上为安全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安全教育的基点;以生命性、生活性、渗透性和动态性为基本原则;以对直接与间接经验习得、预设的教学、实践演练方法等在意识范畴上的认同为目标。从幼儿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其构建是幼儿在获得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去关注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甚至保护他人的意识或行为。如果园内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规范文化不能发挥自身的认同与涵化功能,那么何谈开展适宜的安全教育?而且该目标定位切勿过高或过低,否则幼儿教师很难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造成幼儿不能形成安全的意识、能力、态度。

(二)内容选择:生成基于各要素间动态性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有准备的幼儿园安全教育环境是由一切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要素所构成。幼儿园安全教育物质环境创设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情况,如果只重视某一方面,都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安全教育价值。因此,安全教育要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须考虑内容的选择,这是基于对各要素间动态性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考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物质环境一般可分为日常生活物质环境和自然物质环境两部分。日常生活物质环境源于生活、幼儿园实际、幼儿经验。首先,幼儿园要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规划好房舍、设备设施、室内室外空间布局,保证基本空间场地规划达到国家标准。其次,幼儿园及其教师要围绕以家庭范围内的防管制刀具、防电与触碰电器、防烫伤、防误食药品等;以幼儿园范围内的游戏与玩具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防摔伤等;以社会范围内的防拐骗、防侵害、防交通事故、防传染病等三个范围的信息要素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幼儿园自然物质环境,应涉及防火灾、防溺水等内容。幼儿园安全教育精神环境主要关注情感安全,就幼儿教师来说,要保护好幼儿情绪情感安全;就幼儿而言,围绕勇敢、不过分畏惧、有面对危险的心理准备等品质,学会调控焦虑、害怕与愤怒。

(三)实施开展:强调基于游戏和教学活动的预设,显于生活活动的生成

幼儿园安全教育要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做到基于游戏和教学活动的预设,显于生活活动的生成。“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和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早在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草案)》中就被明确提出。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难免会发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为减少或避免幼儿游戏安全问题的出现,幼儿教师要在游戏活动前加以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基本游戏安全常规。“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7]152康德说:“无规则即是无理性。”[8]129在面对安全问题及安全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强调游戏活动中的安全规则及安全行为,可以让幼儿参与讨论规则制订,发挥幼儿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应就游戏中玩具的安全使用作出交代和指引,帮助其建立和遵守基本的合理的游戏安全常规,形成基本安全规则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有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9]329,幼儿亦如此。有些安全需要是幼儿未意识到的,幼儿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开展与幼儿生活有关的、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等。有些安全需要是幼儿意识到的,发生于幼儿生活中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将幼儿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作为生成点,进行安全教育,关注幼儿实际需要。如幼儿在园进餐、如厕等生活安全问题。安全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要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预设,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并且始终围绕幼儿生活及其需要,重点关注安全教育在生活活动的生成。

(四)评价落实:重构从“一元”到“多元”主体与方式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是对安全教育在幼儿园实施过程及其效果所作出的检验和评估。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教育“一元”评价主体与方式,是相关教育评价机构或评估人员,通过进园观察、访谈、利用评价工具等方式对幼儿园安全教育实践进行评估,虽试图通过代表大多数意见进行评价,但事实上未能真正反映其他相关主体的价值诉求与需要。“一元”评价往往是评价主体带着“预设”思维去看待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而幼儿园安全教育“多元”评价是从多个评估主体、评价方式、评价立场等进行多方位检验和评估。首先,多元评估主体一般涉及评估机构或人员、幼儿教师、幼儿和家长。评估机构和人员对幼儿安全教育及其安全管理做出有效检验;幼儿教师作为安全教育的评估主体,其角色职能也会有所变化,是执行者与引导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对自身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反思与调整,同时也能检验和审视自身的安全教育意识、能力、态度与情感;幼儿作为评估主体并不是强调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效果的分析,而是建立在学习品质培养上,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参与,去反思和解释其他幼儿的安全行为,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家长作为评估主体可以反映家长的价值诉求和需要,满足不同主体的不同价值立场的需要,也是促进家园合作、家园共育的途径。其次,多元评价方式一般涉及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影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就是要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基础与条件做出分析,对已有生活经验做出分析,以此找到既存条件与问题,为安全教育准备做好铺垫;过程性评价是就安全教育的目标制订、内容选择、实施开展等实践过程做出分析并调整,使其达成安全教育目标和价值;影响性评价更多关注安全教育开展后,幼儿安全意识、基本安全知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改变或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活动开展是否有效以及自身安全意识、安全保护技能、对幼儿生命敬畏意识等是否也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建立健全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形成“多元”评价体系,能保证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有效性。

作者:黄豪 范超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词典(增订合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陆小娅,李玲.人有三重生命[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丹尼尔•托马斯•普里莫兹克.梅洛—庞蒂[M].关群德,译.北京:中华书局,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袁爱玲.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7篇

一、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特性

所谓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校园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校园安全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其主要作用是对校园安全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实现预定目标。它既与学校其他保障系统(如设备、人事、后勤、管理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构成矛盾统一的整体,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包含不同层次的多元子系统。科学、健全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应具有以下五个共同特性:一是目标性,必须明确校园安全所要达到的标准;二是形成性,必须重视条件的保障和过程的组织管理;三是评价性,必须重视学校外部或学校内部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评价;四是相对的封闭性,中小学校园安全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中小学各部门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完成的;五是运作的持续性,中小学校园安全程度的提高依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小学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持续的合作和努力。

二、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现实反思

1.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法制缺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法制管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校园安全一直处于国家立法管理的盲区。目前校园安全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责任划分、事故后期处置等问题,还没有一部正式的立法作为参照依据。由于校园安全的特殊性,它既不能套用社会治安管理的具体法律规定,也不能被教育相关法律所替代。因此,一旦校园内发生危及师生、学校财产安全事件时,司法部门因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在界定、处理时只能参照其他相关法律,导致判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在处理结果上,导致学校、家长矛盾激化,使真正受害人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

2.校园安全保障中的管理失效

受传统应试教育目标的影响,大部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仅重视智育教学成效,忽视学校的整体社会效益,没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己任,没有把校园安全放上工作议事日程,使学校的安全保障管理苍白无力。另一方面,受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限制,目前除了大中专院校内建立了专职保卫组织,高、中、小学校园里保卫组织均不健全,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只能由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学校干部、教师、勤杂工担任。他们只能应付简单的门卫、值班工作,而安全隐患的检查、整改,治安秩序的维护或一旦暴力事件发生需要的紧急处置,他们根本无法胜任。

3.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教育弱化

安全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在尊重和保护学生生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防范与处理安全事故能力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视域下,当安全教育与课程教育发生时空冲突的时候,安全教育的有无和多少只能看应试教育科目的需要或其他目的需要,而绝不会看安全教育本有目的的需要,这直接导致安全教育“量”的不足。即使安全教育在紧张的学校教学中挤占了一席之地,但其内容也常会被变异,即把安全教育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应试教育讲究知识的灌输与片面强化,这导致学校安全教育的唯知识倾向。

4.校园安全保障中的文化缺失

校园是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校园安全文化是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创造而叉被大众所利用的,只有全校师生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得到提高,才会产生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等文化传播途径的扩展,各学校也逐渐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从实体到网络、从德育到智育,观其内容,虽覆盖理想、知识、信念、规则等方面,但安全文化似乎很难发现。安全文化的渗透、生命安全价值观的形成显得那么的模糊。校园安全文化的缺失成为学校师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技能缺失的潜在成因。

三、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多维重构

1.校园安全教育体系

(1)安全教育目标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是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针对《纲要》中提出的安全教育的总体目标,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具体制定各学段安全教育的分级目标,包括不同学段安全教育在学生意识、知识、技能、习惯养成等方面需要达到的标准,这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

(2)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精心设计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教育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在内容的选择上确定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操作上亦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从一般意义上来看,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覆盖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用电安全教育、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安全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诸领域,时限跨越任何一个时段l”。

(3)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创新学校安全教育评价形式,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是工作的关键。对学校安全教育的评价包括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两方面,即外部通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对本辖区中小学安全教育成效的整体评估和阶段性考核树立典型,宣传和介绍安全教育示范学校的有效做法。学校内部构建按照各学段具体目标体系,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相应的学段评价标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将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既包括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安全理论的掌握,也包括安全技能的训练和模拟实战的考验;评价结果的应用性,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下一步安全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

2.校园安全法制体系

(1)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学生在校园学习期间不仅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要学生们抵抗住社会的严峻治安形势的冲击,必须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从当前情况看,应抓紧制定学校安全保障法及校园安全法,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立法机关应该吸

收和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相关的校园安全立法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探索《校园安全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提供法律保障。探索建立校园警察制度,根据校园警察的工作特性,建立校园警察专门的任职资格和培训制度,提高学校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化程度。

(2)校园安全制度体系

安全制度体系是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文化载体,它对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服务、生活中的安全行为具有明确的指导、约束功能,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实施校园安全的制度管理,要依照国家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系统理论为支撑,构建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各领域的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如:《学校安全预防制度》、《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周边环境安全治理制度》、《保安员安全管理制度》、《学生日常活动安全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只有拥有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校园安全管理才会有章可循,才能发挥其强有力的规范、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维持正常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安全和校园的平安和谐。

3.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1)实体安全文化体系

文化是学校安全保障的潜在因素,传统的学校安全保障无视校园文化的影响渗透作用。校园文化按其存在形式可以分为实体文化体系和虚拟文化体系。校园安全保障文化的建设也应从上述两方面有针对性地予以营造。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媒体,向广大教师和学生宣传我国关于校园安全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使校园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懂法,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学法、人人用法”的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各种媒体上开辟专栏,如在校园网中设置“校园安全”专栏,在校报上设置“自我保护”专栏,在寝室和教学楼走廊中设置“消防专栏”等,通过图片、录像、实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校园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另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如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将校园安全教育深入人心。通过承办防火示范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的疏散演练等,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2)网络安全文化体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影响程度空前增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广大青少年,打造健康、绿色、积极向上的校园安全网络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网络健康环境的营造需要教育、公安、网络监管等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作为网络管理微观部门的学校网络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学校应加强校内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对上网信息进行把关,防止危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其次,学校应通过国家网络监事会及时了解网络安全状况,杜绝色情、暴力等违背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内容。再次,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禁止侵害个人和社会合法权益的信息在网络中传播,使广大学生至少在学校上网时能享受到纯洁干净的网络环境。最后,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动态平台,利用相关安全教育网站、安全教育视频、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校安全的网络教育,使网络安全文化与实体安全文化相结合。

4.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1)领导组织体系

建立学校管理体系是实现校园安全管理有序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审视当前的中小学校,长期以来,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校园安全领导组织体系、责任评价体系、应急处置体系等。很多学校将学校安全工作并属于保卫处或者学生处,甚至后勤处等,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各负其责、各管一块,造成了部门之间职能不清、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管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安全保障管理机构,成立机构领导小组,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挂帅,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应成为该领导小组的主要成员,该机构负责统筹各部门力量和权利,协调统一各部门行动,形成“全校齐参与、部门总动员”的学校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2)责任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责任评价体系是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是提高项目参与人主观积极性和责任性的客观手段,使学校安全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体现实效的推动因素。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监督机制,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强调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使制度的执行不流于形式。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部门分工和职责要求,通过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和执行情况,对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情况等作出阶段性考核和评价,表彰奖励先进做法和先进个人,树立榜样,形成特色。最后,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先前考核评价情况,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对执行不力的要追究原因,责任到人;对项目完成差或未完成规定要求的负责人给予相应的警告和惩罚,追究其直接责任,严肃校园安全保障的各项进程。

(3)应急处置体系

校园安全具有继发性和突发性等特质,很多危害学生安全的事件有其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校园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应急处置体系的构建必不可少。首先,要重点对分管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兼顾普通师生员工,把危机管理意识灌输到所有的师生员工中;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成立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工作组,由校内安全工作先进人员和有安全保障经验和技能的相关人员组成。学校应从政策、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管理,给予保障,使广大师生遇到突发事件时“心中有数、脑中有技、身体有力”。

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保证学校安全不仅仅是学校自己的责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区组织、公共媒体、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所以,我们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配合,周密部署,采取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形式,最终形成学校安全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安全教育;教师绩效;管理体系

一、引言

保障学生的安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部分学校以及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具体的安全教育层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在实际的学校安全管理过程中或者对于学生放任不管、或者通过“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将学生的活动空间进一步压缩。上述两种方法均是不可取的。形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并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体系,同时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无法达到相关安全教育的要求。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师的绩效管理体系中来是一种可行的管理模式。它不仅能够做到让教师有的放矢,同时还能够通过绩效管理的引导作用来规范教师的相关行为。

二、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及其范畴

根据不同的安全事故产生场所以及相关的安全行为对其安全教育进行分类是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分类方法。根据高中学生的特征,其安全教育内容应该涵盖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交通安全:该部分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如下内容:规避不良的交通习惯,如: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随意横穿马路、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骑车不打闹,追逐等。

第二,校园内外活动安全:该部分安全教育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在校内层面应该注意体育活动安全、学校集会与集体活动安全、校内劳动安、学生住宿安全等;在校外活动安全则需要包括:不得允许非住宿人员入住宿舍、不得私自接用电器电线、不得疯疯打打、不得将贵重物品带入宿舍、不得在宿舍使用蜡烛等。

第三,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及其范畴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核心,否则则会由于包括用火不慎发生火灾、用电不慎发生火灾等多发性灾难。为了避免相关的安全事故产生,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宣传灭火基本知识、自救与逃生措施等。

第四,卫生防病饮食安全:该部分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一)预防传染病。了解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即①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②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③易感人群: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

只有教师做到对上述若干个方向的有效教育与引导,才能够保障学生在校内外的人身安全。为此,此部分内容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教师评价的重点。

三、高中安全教育在高中教师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清晰的意识到在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加入安全教育指标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同时也明晰了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与责任目标。因此,在具体的绩效体系应用过程中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根据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不同层次的绩效指标。在具体的指标规划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教学内容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否开设学生安全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进行评价;一方面是对教学开展情况的好坏,包括了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课堂准备以及学生的实际安全教育效能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则是对学生的实际安全系数(安全事故发生的频次)进行评价。

其次,通过不同的权重方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整体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来。结合现阶段高中普遍应用的打分制评价体系进行相关的评价项目分类。其中除了安全系数为客观指标之外,其他项目均可以应用主观打分原则来予以实现。同时,应用加分或者扣分的方式与整体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联合,最终得到响应的分数。

最后,建立完善的绩效奖惩制度。利用教师评价的最终得分确定教师的绩效成绩。并以绩效成绩为依据,对教师的绩效奖金、评优、升迁等奖励政策发生关联。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对于相关评价指标的重视程度,还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后续的相关校园安全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系统同样是教学管理重心转移的“指向标”。利用该制度还能够实现教师评价指标的透明化,为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四、总结

校园安全关乎社会的核心,关乎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校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必须以校园安全管理为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系数,学校通过教师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活动是一种必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对安全教育基本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究了将安全教育内容评价纳入到教师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执行步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课程提出的目标体系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目标的构建从根本上摆脱了学科中心论,价值取向的重点由知识技术转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改进原有的体育教育模式,依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来构建一个合理的、与学生需要相一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已成为当今体育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推动,由于近年来受国际体育关注生命、关注东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理念潮流的影响,并基于新时期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等体育思想和目标的确立,培养体育锻炼意识,提高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已不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唯一目标,高校作为教育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体育教学应具有多层次的功能和特点,一方面它应具有个性,既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为学生走上社会自觉从事体育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具有共性,即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将学生的技能培训与心理拓展、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应将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2课程教学内容:突破技能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长期以来,安全教育游离于高校课程体系之外,缺少必须的、基本的心理素质培养与知识技能训练,致使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遇到突发事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必要的逃生技能。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与逃生技能,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已成为构建平安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势在必行。对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还包括遭遇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时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人身安全和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和自我救助能力;规避职业危害和职业伤害风险;对公共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助;防止和预防流行病、传染病,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等内容…。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进行安全教育除了具备必备的安全意识与知识外,安全技能、团队精神及其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与体育课教学目标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可以说,如果要将安全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学校教育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门课程比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与体育课教学结合更合适,更有效的发挥其课程的价值功效。

3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内教学与情景模拟相结合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教学过程的连贯性,教学过程注重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系统的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体差异,致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2002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体育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体育课程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与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广大教师不断研讨总结,我校在体育教学方法上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3.1将拓展破冰游戏引入体育课程教学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实施了“自主选课模式”,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使许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集中到了体育课堂,这为学生人际交往,适应社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学期的教学结束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同学之间互认识现象普遍存在。“自主选课模式”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但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功能,在教学中,我校在学期初始阶段,利用一系列拓展破冰游戏,如1/4张卡片、松鼠与大树等等,打破学生之间的隔阂,同时进行人际交往相关知识的主题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体育教学创造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3.2利用模拟实验室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救护技能

体育教学的实践特点决定了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损伤的必然性,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学生预防与正确处理各种损伤的能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体育教学按照教学规范一步一步进行,很多学生根本不明白上课前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对于从事某种运动该如何做准备活动一无所知,对运动过程中出现损伤该如何处理了解甚少,往往因错误的处理方法加重了损伤状况。针对体育教学中的这种现状,我校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建立了模拟实验室,每学期安排一次模拟教学课,通过对人体构造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人体各关节的结构,各器官的功能以及在运动中出现各种状况的原因。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对生活中曾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各种损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出现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护措施,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练习包扎,心肺功能复苏训练等等,全面提高了学生正确预防与处理各种运动损伤的能力。

3.3各专项课教学中有机结合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校园安全隐患时有存在,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已为各个高校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板报、广播宣传、领导、教师通过讲话强调等等,缺乏系统性与实效性。加之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对全隐患没有清醒的认识,致使面对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给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全面考虑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我校将安全教育有机的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在各项体育教学中每次课穿插5-l0min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同时结合各种案例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各种安全隐患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每学年我校定期组织“安防大赛”,内容包括各种“拳法”“腿法”“摔法”的演练、消防演习、逃生演习等等。

3.4设置各种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的价值功效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三维”体育教学价值观到如今的“五维”体育教学价值观,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不再仅仅是一门以身体运动、技能传授为全部内容的学科,体育的价值应包括“心理的健康”教育,还应包括“适应社会”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展,在竞争日愈激烈的今天,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亟需思考的问题。我校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每学期的体育教学中穿插一定课时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如进行野外营救、生命之旅、模拟野营、智运圆桶等等各种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的目标,就活动本身来说,也许学生不会有太多收获,但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想,加之教师引导、总结,往往会起到巨大的教育效果,特定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同思想的交流,促使他们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使他们强烈地体验到个人奋斗的成就感和集体作战的愉快感。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将起着正迁移的作用,使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用拓展训练的模式,补充和延伸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其发展空间也非常大,符合当前健康目标的要求,即身体、心理与适应能力全面地发展…。

4体育课程资源:实现体育课程资源优化与共享

体育资源是体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体育资源是指高校所拥有的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丰富文化生活,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多种有形和无形的支撑状态,主要包括高校体育人力配置,场地设施条件,文献与信息拥有量和技术资源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等。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技术条件,也是高校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相对单一、封闭,致使学校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认识和了解,资源开发的意识淡薄,大量的资源被埋没,不能被及时地开发并进入学校课程,造成许多有价值的体育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使许多有益的校际资源、社区资源及社会其它资源都难以被学校体育所利用。

在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上,首先我们根据教师专业特点开设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使每个教师专业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促使专业资源的优化利用,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其次,对于新兴体育课程,如拓展训练,定向运动等,

一方面我们聘请专业教师来校任教,同时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与校外资深拓展培训公司保持密切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学校,参与社会资深拓展培训公司学习,了解拓展培训发展最新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利用我校丰富的体育资源与拓展培训公司进行一些合作,促使体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再次,由于我校对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安全教育与正当防卫融人体育课程教学,安全教育内容复杂多样,涉及面较广。

5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价值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价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5.1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校对教师的评价采用多渠道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由学校督导组和部门督导组组织人员不定期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随机听课,检查相关情况,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其次,我校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态度,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教学动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最后,我校建立教学网络评价体系,学生、教师可自由登陆我校体育军事部网站,对授课教师,对各专项课程进行评价。见图1

5.2对学生的评价

长期以来,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技术和技能上所取得的成绩,在给定学生成绩时,教师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认为评价标准有失偏颇,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校在结合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理论课成绩评定与实践课成绩评定。见表1

理论课成绩满分一百分,为学生试卷实际所得分。实践课成绩包括:①安全防卫成绩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10%。这部分成绩由学生互评获得,教学过程中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队学生自行选定队长,队长的职责负责协调全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组织学员进行练习,并且在考核时对其他各队进行评价,给出成绩。学期结束后,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如果学生所在团队考核成绩第一,该团对所有学生均获第一,如果该团对考核成绩最差,该团队所有成员在这一项目上的成绩均为最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②素质考核。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期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素质考核内容,学生根据自身弱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成绩的获得根据评价标准获得。③专项课考试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50%。教学初期,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分成实力相等的若干个团队,学生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平时的各团队教学比赛成绩和学期末的考核成绩。平时团队之间的教学比赛获胜对全体队员均可获得相应的成绩,期末考核时,通过对团队整体队员分工是否明确,各岗位队员完成任务状况给定成绩。④学生平时成绩。占学生实践考核的20%,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矿课、缺课情况,且教学中积极主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积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为团队组建做出贡献,可获得满分的平时成绩,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旷课、缺课等情况,教师可依据我校制订的标准给出学生平时成绩。各项实践课成绩相加,便是学生的体育实践课成绩,将之于体育理论课按一定的标准相加,便得出学生最终体育成绩。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设计

一. 拓展训练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通过体验学习激发学生潜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创新能力为总体指导思想,同时重视拓展训练内容的文化含量,把拓展训练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素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 拓展训练课的教学目标

拓展训练以小队为单位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项目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个体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提高个体的管理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而且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

三.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原则

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应当遵循可行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顺序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

四.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师资及场地,在师资及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选择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项目内容,将不同类别、不同应用层次的项目合理地组合到每一次课当中,以达到课程效果的最大化。比如说团队项目与个人项目组合、高空项目与地面项目组合、沟通类项目与心智类项目组合等等。

五.课程的实施

拓展训练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准备部分。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在项目开始之前做一些常规的关节拉伸的准备活动,或者以游戏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常规准备活动完之后就应该是项目的介绍及任务的宣布。项目介绍时要做到语言简洁到位,用充分的情景假设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景中,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2)基本部分。在学生进行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观察者,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如发现有危险动作时应当马上制止。观察过程中还应做好纪录,以便在分享过程中依据记录提出一些现象,帮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境。同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如学生一直在某一误区时,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3)结束部分。即分享回顾部分,要求学生大胆地提出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相互交叉对谈,老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和总结。

六.考核与评价

评价是整个拓展训练课程教学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展训练课程更加重视对心理方面的评价。在拓展训练课程中,传统的评价方式(如达标、技评等)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很难与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对应。笔者在此仅对高校体育实施拓展训练课程的学习评价提出参考性建议。

1.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根据拓展训练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制定学习评价的内容时,应紧紧围绕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评价内容。

2.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目标,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由于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和每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在选择评价方式时,建议发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等级评定与评语相结合等方法来对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估。

3.开展特色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①以激励性为主。当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行为或取得一定进步后应尽可能早一些、快一点,恰当的给与口头或精神上的激励,采用优胜激励法、语言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等方法不断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充分给学生提供机会和创新空间,满足各类学生接受鼓励的需要,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

②重视对学生随机评价。随机评价方法是在拓展训练教学过程的进行中,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判的一种最方便、最能立竿见影的评价方法。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难度较大的项目过程中,拓展教师及时有效的鼓励,如“好样的”、“你是最棒的”、“干得不错,再努力”等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自信的完成任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拓展训练课程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拓展训练受场地、器械因素的影响,以及拓展训练内容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及特有的心理挑战等,决定了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并不可怕,因为这种风险是可以预知和控制的,只要采取正确、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拓展训练就可以安全、有序的进行。因此高校拓展训练教师的安全操作要注意以下原则:

1.备份原则 所有需要安全防护的地方或器械都就有备份,确保万无一失。主锁、安全环、安全带等问题及时更换,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复查原则 第一次的安全保护在准备完成后都要再复查一遍,避免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安全器械的检查由专人负责,降低交叉管理的可能性,防止由于器械经人手过多问题出现后却没有人上报,造成责任不清的局面。

3.监护原则 教师对项目进行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程监护,将任何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4.及时处理原则 在拓展训练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或突发事件,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教师要镇定自如,保持冷静,不得盲目慌张,及时恰当的处理好突发事件,并现场分析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从而教育和引导学生以正确地方法进行拓展练习。

八.结束语

拓展训练是利用人工精心设计的特殊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各项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回顾与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与心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拓展训练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的模式,它通过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参与来获得个人体验和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认识。拓展运动项目蕴涵的特定功能与价值,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行动能力,充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稳定的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对培养其生理、心理和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正贤.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程安全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2]胡仲秋,沈纲.高校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模式的探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洲(3)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幼儿园 安全教育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69

On the Cause of Kindergarten Security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N Jie, JI Dongying

(Kaifeng Jinming Golden Apple Kindergarten, Kaifeng, He'nan 475000)

Abstract The main cause of problems in kindergarten safety education are: educators awareness of safety education is not deep; nursery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lack of effective safety education evaluation; increased teacher burnout; weak awareness of children's own safety; safety education resources insufficient. For these reasons, the proposed measures to improve safet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 Deepening educators recognize; perfect nursery safety education system;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afety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enhance professional happiness kindergarten teachers; strengthen children's own sense of security; development safety education resources, rich security educational conte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security education problems; cause; countermeasures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安全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头等大事。”这表明了安全教育在幼儿园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孩子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看待事物更多地依赖于他们的感知,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往往是依靠动作和行为来认识事物。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于任何新鲜的事情都想要去尝试,而不会考虑其后果,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差,使其很容易受到一些意外事故的伤害。而已有的研究已指出当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安全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对策,以期教育者开展好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1 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始终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当前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将幼儿智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因为像对幼儿数学、语言、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可能会比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教育者更多地关注对幼儿智力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这就导致, 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存在的可预见性的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做好充分的紧急预案措施,对突发的安全事故毫无处理能力, 为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埋下隐患。①

(2)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亟待改善。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要想得以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健全的安全教育制度。这样,幼儿教师就可以按照有关的安全教育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然而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否实施了安全教育,教育效果如何,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安全监督体制,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安全教育效果的。

(3)安全教育评价不科学。教育评价是评定教育的价值,是对教育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对教育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②但是在安全教育的评价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师缺乏教育评价的意识,这种教育评价意识的缺乏就会导致教师不能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对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做出客观的判断。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评价,不仅可以使教育者更加了解幼儿的安全需求,总结反思自身在开展安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安全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

(4)教师职业倦怠感大幅度上升。教师职业倦怠指的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经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的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③教师对工作的倦怠情绪的上升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只是自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内容,更没有动力对工作中的细节投入更多。而教师对工作细节的忽视很容易导致其对幼儿危险行为的忽视。当幼儿存在隐性的危险行为时,由于教师的熟视无睹就很可能错失了制止危险行为的良好时机,而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5)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发育的不完善,虽然有时已经察觉到危险,但因未能及时的反应和有效控制动作而导致以外的发生,如烫伤和溺水。④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动作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幼儿好动的天性和环境中处处隐藏的安全隐患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幼儿比成人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这说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安全措施。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安全教育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这些身心发展特点,而是以成人的视角出发,盲目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往往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

(6)安全教育资源不足。丰富安全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通常只是在社会或健康领域中能看到一点安全教育的影子,但这对于幼儿安全教育的需求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的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资源来讲,安全教育书籍的缺乏限制了安全教育的内容;教学器具和影像资料的缺乏,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教育形式;社会资源的不足,就会使安全教育脱离实际生活。

2 改进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提高教育者对安全教育的认识的前提是要加强教育者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改变以往唯智力至上的观念,重新认识安全教育,把安全教育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要的位置。教育者首先要清除对安全教育方面知识的误解,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相关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师和幼儿正确应对和处理意外事故的方法。其次是幼儿园要定期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鼓励支持幼儿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教师明白安全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是相互促进,是幼儿园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完善幼儿园安全教育制度。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要完善有关安全教育的书面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对于责任到人、怎样实施、怎样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安排和规定。幼儿园对于具体的执行过程要加强监督,谨防有些教育者钻制度的空子而忽视安全教育,每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严肃对待,及时改进,尽量扫除安全教育的盲点。

(3)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评价机制。有效的幼儿园安全教育评价有利于教育者了解现在的安全教育是否满足本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促进幼儿深入认识并快速应对危险行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安全教育目标。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评价可以依据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来进行, 瑞吉欧教育体系为人们所提供的积极参与精神和反思性文化的实践,启示我们运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来研究儿童及其学习,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增进儿童学习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⑤幼儿教师可以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把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以及对幼儿的观察记录下来,以有利于以后的回顾与反思,从而更好地促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4)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是幼儿教师面临的种种压力,使其产生职业倦怠,那么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应该从减少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入手。首先,幼儿园领导要改变管理作风, 实现人文关怀,了解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理解教师的处境,使教师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其次,幼儿园应以奖励性考核为主,惩罚性考核为辅,激励教师更加努力认真地工作。再次,降低师幼比例,减少劳动强度,在无法降低幼儿人数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每个班级教师的人数,以达到合适的师幼比例。最后,促进社会各界、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支持,给予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5)加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在生活中,成人对危险场所或有害物体的认识不一定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学前儿童对危险情景以及事故因果的认识明显有别于成人,如幼儿认为明显凸起且尖利的物体远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或东奔西跑的伙伴来得危险,因为前者是“不动”的,而后者动个不停。⑥正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对幼儿的伤害,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都能够注意得到,所以加强幼儿自己对安全的认识是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另外,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防因为排队拥挤、争抢玩具等而引发意外事故;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反应能力,使幼儿在面对危险时可以灵活反应和快速躲避。

(6)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安全教育的开展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教师侃侃而谈的说教。教师可以开展科学有效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正面地认识危险事物,还可以给幼儿提供有关安全方面的绘本,使幼儿更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给幼儿呈现逼真的教具和有关安全的影像视频,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感知危险行为,提高幼儿的危机感。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让专业人士如消防队员、警察等给幼儿讲解并示范正确的应对危险的技能。幼儿园和家长要形成合力,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注释

①③王悦.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阳市十二所幼儿园为例[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② 鄢超云.学前教育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2篇

一、培训目的

1、使新员工了解mt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和企业文化。

2、使新员工了解新的工作环境、条件、人际关系、应尽职责、工作内容、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的期望,能尽快进入角色,并创造优良绩效。

二、培训期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期为一个月,包括2-3天的集中脱岗培训和后期的在岗指导培训。

三、培训对象

mt公司全体新员工

四、培训方式

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

五、培训工作流程

六、培训内容

(一)课堂教学部分

1、企业概况:公司创业历史、现状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品牌和经营理念,组织机构,人员机构,薪资福利政策,以及新员工关心的各类问题的解答。

2、员工守则:mt公司规章制度,奖惩条例。

3、入职须知:入职程序及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4、财务制度:费用报销程序以及办公设备的申请领用。

5、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设备安全知识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6、沟通渠道:员工投诉及合理化建议渠道介绍。

(二)实践学习部分

1、实地参观:参观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娱乐等公共场所。

2、介绍交流:介绍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对公司有突出贡献的骨干与新员工认识并交流恳谈。

3、在岗培训:培训所有新员工的服务意识、岗位职责、业务知识与技能、业务流程、部门业务周边关系等。对符合基本要求并已熟悉掌握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的生产技术类员工实施定岗培训,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和指导,使新员工能快速有效的掌握基本生产操作技能,适应岗位生产需求,最终通过考核,顺利上岗。

(三)户外活动部分

组织新员工和部分老员工一起进行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以及各种户外活动,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七、培训考核

培训考核分为书面考核、应用考核、他人评价三部分,课堂教学部分以书面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实践教学部分以应用考核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40%,户外活动部分以他人评价为主,占考核总成绩的20%。

其中,书面考核考题由各位授课教师提供,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卷考试。应用考核通过观察测试等手段考察受训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应用及业绩行为的改善,有其所在部门领导、同事以及人力资源部共同管理。他人评价部分由参加户外活动的新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公正评价。

全过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各部门根据培训及考核情况,按10%的比例,评选“”岗位操作能手“最佳学习标兵”等荣誉奖项,以资鼓励。

人力资源部通过对培训员工的个人能力、考试成绩、发展潜力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评定,最终做出合理、公平、公正、民主的考核鉴定结果,择优录用符合要求的员工。

八、效果评估

1、短期效果评估:针对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被认可程度来评价,包括新员工的评论打分。培训师的评价、新员工主管的评价等。

2、中期效果评估:通过在新员工试用期结束后的考评结果以及第一年的绩效考评结果,来评价其入职培训的效果如何。

3、长期效果评估:通过新员工进公司三年之内的发展情况,来评价入职培训效果。

九、新员工培训的注意事项

1、新员工培训必须在实施之前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新员工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规划,对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负责人等做出详细的计划,并对执行的过程进行监控。

2、对于新员工培训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和职能,分工协作,并保证各岗位和部门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

3、为了保证实际效果,新员工培训实施之后应及时进行记录归档和效果评估。

4、培训考核时有关部门要始终贯彻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同时应结合公司的实际需求和岗位需求对所有员工作出合理、符合实际的评定,并择优录用。

大学生入职培训计划2

为了规范新入厂员工的安全教育,从源头把好安全关,消减安全风险,特指定本计划。

一、 三级安全教育的有关规定

1.1995年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提出了“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的要求。并要求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

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有新员工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四新”教育和变换岗位教育、经常性教育等。

3.对新进入单位的员工应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对从事钻井、井下作业、油田建设施工、采油、油气储运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危险性较大的专业和岗位的新员工,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其他专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4.新员工入厂时,由人力资源部开具安全教育通知单,然后介绍到安全科进行厂级安全教育,时间为2天;厂级安全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安全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由新员工带着三级安全教育卡回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再将新员工分配到车间教育,时间为2天;车间教育结束后,经考试合格并由教育负责人填写三级安全教育卡、签署意见后,将新员工介绍到班组教育,时间为2天。调岗员工不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由安全科出具三级安全教育卡后,到车间、班组进行二级安全教育。

二、 三级安全教育内容

(一)厂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法规,企业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

2.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岗位及危险因素;

3.安全环保职业卫生基本知识;

4.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

5.有关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二)车间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车间的概况、生产性质、生产任务、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特点,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

2.本车间的危险区域、有毒有害因素及必须遵守的安全事项;

3.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

4.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三)班组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

1.本班组安全生产情况;

2.遵章守纪教育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3.所使用机器设备、工具的性能、特点及安全装置、防护设施性能、作用和维护方法;

4.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事项;

5.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管理;职责;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30-01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有效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整体优化的观点来协调管理学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管理者和改革者。校长作为管理者,既要做到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合理分工;又要做到公正信任、理解尊重、制度规范、统筹兼顾;还要做到以情动人。

1. 转变观念是适应新课改下学校管理的关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改革。这对每一位一线教育教学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面对新课改,管理者能否及时调整教育管理观念、方法、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现代教育管理的需求;能否充分利用管理资源为新课程服务。这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也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最终得以真正实现的关键。

1.1 新课程标准带来的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犹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以先进的思想、高远的目光引领一批有能力和才气的教育者脱颖而出,成为推进新课改的中坚。另一方面,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偏颇,浮于表面的机械照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标、推进课程改革,每所学校都要注重于转变管理理念。新课程的实施是否有效,学校的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

1.2 观念决定思路和方向。现今全球经济飞速法展,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学习,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以校为本,才能紧跟时代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1.3 管理者的工作是开展学校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现代社会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信息传播快,课改的新思想、新做法也不断的迅速通过各种方式传送给我们。

2.加强法制法规教育,为依法治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大重要内容,积极抓好学年法律法规的规范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大观念。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设安全教育课,利用班团队活动、升旗仪式及开学典礼等形式进行法纪教育,制定拉学生德育考核制度和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守法的意识;另一方面,寓法律法规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努力创造法制教育的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并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演讲、讲故事等形式广泛进行法制宣传,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

3.学校制度规范化,加强学校后勤规范化管理

建立严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并完善各种岗位职责,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作为校长,在用制度管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用制度管自己。这是学校工作有机配合、协调运转的重要保证。学校工作全面开展,我首先进行了三个转变:1.转变教职工工作态度。用制度管人、用真心待人,与教职工成为彼此信赖、互相尊重的知心朋友。2.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是财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耍中学习,在校园中快乐成长。3.转变家长观念,走出学校,走进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规范制度。1.制定安全制度,排查安全隐患,安全进校园、进课堂。2.规范后勤工作。3.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4.制定教职工考勤制度和奖惩制度。学校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打造出了两支优秀的团队: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他们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师德高尚。在工作中敬业乐道,严明律己、扎实肯干。特别是教师队伍,他们"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工作中的工作理念是"我为孩子明天的成长,我将用心地工作。"学校管理理念:注重德育、注重能力、注重行为、注重创新、求真务实。统筹兼顾就是统一策划,兼顾全局。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心中有全局,不能顾此失彼。在全面安排、统筹兼顾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善于解决主要矛盾。

4.校长要在宏观上提升自我素质

第一,要有多元文化的品位与情怀。很多民族地区,都存在多种民族杂居的现象,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所以对一名校长来说,他必须要有一种多元文化的品位、胸怀,来容纳、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对这些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要理解、宽容、熟悉和融洽。第二,要有综合性通用人才的知识结构。校长对所开设学科都要有比较多的了解,只有了解和懂得的同时,他才能够去欣赏它,才能够去评判它,才能够把所有学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第三,要突破教育局限,应该有社会学的素养和眼界。藏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承担着引领社会进步的重大使命。校长要突破教育的狭小圈子,走到社会中去感悟社会的方方面面。校长就必须突破教育的局限,去研究社会,研究家长,研究企业,这些东西都是需要校长来研究的。

5.安全工作是保障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句听起来危言耸听,实则道出了安全工作管理在整个中小学校管理的基本保障地位。目前,藏族地区,经济和人民的意识还相对落后,道路交通很不发达,导致学校的硬件水平和管理水平还普遍偏低,安全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抓好藏族学校的安全工作:(1)学校设备安全工作。(2)食品卫生安全工作。(3)疾病预防工作。(4)泥石流、洪水、暴风雨、雷电等自然灾害防范工作。(5)溺水、触电、火灾等防范工作。(6)交通安全工作。

6.改革管理u价机制,实现自主发展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4篇

根据党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颁发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计划执行落实的好坏,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优劣,直接与学校是否重视对此项工作的管理,体育教师配置的到位,体育场地(馆,池)和体育器材的配备齐全,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在对武汉市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全面系统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发展对策,皆在为全市初中体育教学的管理、指导、服务上提供决策上的依据。

2. 、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2. 、1 调查对象

以武汉市16个区初中学校为对象。

2.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资料;课程表,会议记录,听课笔记,体育器材表,教案本与记分册,有关体育专业教学书籍等。为现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检查评估法,检查在校学生数与教师数之比,场地器材表与班级数的配备。

(3)师生咨询:与教师与学生对教学现状的相关问题进行研讨并论证。

(4)逻辑分析法:在对所调查资料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折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政策与理论分析武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发展对策。

3、现状分析

3、1体育教学管理的状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市区及学校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领导,通过制度建设与管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教学制度管理的方面,建立了市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制度,教研活动与各种教学评优活动制度,各区校有听看课制度,教学文件检查与教学评估制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知情通报制度,教学评优与教科研成果的奖励制度,学校还有场地器材保管使用制度和安全保护制度等。通过制度管理,并采用一些积极的工作办法和可行的工作措施,有力地保障了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在检查与评估中了解到;各校对教学过程的督导与管理实施情况,90%以上学校料中,反映出有专题教学工作会议和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记录,有对教案的检查等相关文字工作记载,广大教师能认真备课和上课,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运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健康意识有明显增强。一部分初中学校在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评比和教研究上均获奖,并成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发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仍然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的逐一解决,将延误体育教学工作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1)目前全市有(各类学校含初中部)456所初级中学,专职教师有1112人。根据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开足3节体育课。目前有全市98%以上的学校并未开足体育课。其原因,就是每校末按教师人员与教学时数的比例配齐足额的体育教师。尚存着严重的体育教学人员缺编状况,致使国家新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无法落实到位。

(2)全市初中学校虽能保证每周安排2节体育课。但仍有一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足,体育课仍出现在被挤占和随意减课,甚至有的学校到了初中三毕业年级,有体育课停课的现象。

(3)全市70%以上的学校,对体育实践课安排上存有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体育课每天都安排在4、5、6、7节课上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多位教师同堂共场授课,由于教学班级多,致使教学场地和器材使用不足,学生之间活动显得十分拥挤,存在着严重的不安全隐患。如果授课时间内出现不安全事故,则由体育教师来承担责任,这致使许多教师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教师得了恐课症,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完成。

(4)全市绝大多学校对待体育教师的教学课时安排和工作量津贴,存在着“超工作量”和“同工不同酬” 的状况,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热情。

3、2学校教学场地与器材的状况

(1)学校场地是体育教学的必备条件和教学保障。目前全市初中虽有一半场地达标,但仍的一半学校的体育场地未达到250米的场地建设标准,学生数与每人可支配的活动场地不足1。5平方米,对此,不少学校对解决这种状况,因受各种条件和因素影响,也显得无能为力。

(2)学校体育器材是教学的必备教学工具。全市90%以上的农村乡镇中学和三分之一的城镇中学,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必备体育教学器材配备,未能按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体育教学器材目录标准的要求达标。

(3)部分教师必备工作服装(运动服装,运动鞋)未按照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进行配备。

3、3体育教师素质状况

(1)据调查:初中学段的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达98%以上。学历基本达标,

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

(2)近几年,95%以上的教师先后参加了市区组织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培训学习和各种教研活动,能了解新的教学信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们对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对课标目标与内容的衍接把握,对教学教法与新评价方式方法的掌握等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认识上疑惑。

(3)广大教师基本上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与授课。目前,教师们在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备课设计和上课中,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技能和运动能力方面都十分重视,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优化教学过程方法选择和处理,对学生成绩评价内容的选择及标准把握,还存在操作能力上的问题。

(4)全市多数体育教师仍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缺少新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的必备参考书籍和教辅资料。使之他们很难系统地掌握新体育课程的发展动态,系统地进行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方法更新。 4、发展对策

4、1领导重视方面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素质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遵循国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坚持依法办学和依章办事,抓好体育教学工作。

4、2教学管理方面

(1)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按照国家教育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计划,落实初中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程计划的要求。做到在专职教师配备上有保障,使之体育教学人员按教学班与教学时数之比相匹配,以保证体育课开齐开足。

(2)在运动场地方面。市区政府应在建设新学校时,保证学校有充足的室内外运动场地,各校在场地建设上,应进行统筹科学地设计和巧妙的安排,要注重场地使用上的综合性。对于运动场地不足的学校,要在现有的运动场地基础上,尽可能地对场地进行的扩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因地制宜,尽量开发可供体育教学使用和学生活动的体育室内外场地,保证体育教学与学生活动有足够的运动场地。

(3)在体育器材和资料配备方面,各区教育局的装备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装备器材投入,特别是对薄弱初中,政府要更加加大投入的力度。学校应挖掘各种潜力,采用购买和自制体育器材相结合的方法,来配足各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的器材条件和学生日益对体育运动需求的物质需要。保证体育教师们有必备的书籍和教辅资料,体育教案本和学生成绩记分册。

(4)在各学校体育实践课安排方面。应科学安排好体育课上课时间,要避免多位教师同堂共场授课,特别是学生多,班级多,场地小的学校,要提前尽早安排体育课的上课时间,做好体育教学人员的合理分配,保证体育课安全顺利地进行。

(5)在对待体育教师工作量和待遇方面。各校应按照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计算工作量,解决好教师的工作服装和体育课时津贴。做到同工同酬。由于体育教学是在室外操作的学科,教师们长期在操场上进行工作,因此寒冬酷暑等客观恶劣环境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伤害,由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重视方面的问题,在劳动津贴方面和劳保福利待遇方面应有特殊规定与保障。

(6)各学校要坚持每周三上午校内和校际之间的体育教研活动,支持教师们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术团体(专业学会)组织的培训学习、教学评优,教研活动、教科研课题实践与研究活动。

(7)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运用评估与激励机制,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督导与评估,对体育教学认真管理的学校要迸行肯定,对教学认真和教学效果的教师要进行表杨和表彰。

4、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组织各种体育教学研讨活动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们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新标准、新理念,新方法,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探索,摸索规律,积累经验,把理论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2)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有效地教学管理与指导,督促和教育教师们,严格按照教育部门制定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和各种教学制度,进行常规体育课教学。

(3)教师们要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教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逐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

(4)体育教师应做好认真备课、上课、课后小结、成绩考核与评定、成绩分析、学期学年总结等各项工作。并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做到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在教学中应遵循体育学科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优化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掌握运动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健身与养身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突发的伤害事故发生,关心学生的安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中 小 学 体 育 课 堂 教 学 评 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学研究室

一、评价的目的:…… (略)

二、评价的原则:…… (略)

三、评价的重点:

1、 遵循体育学科运动的健身特点。

2、 遵循人体生理变化、运动负荷、技能形成、认识、交往、心理规律等

特征。

3、 重视教学中的技术与文化、操作与安全、规范与灵活、共性与个性、

民主与统一的矛盾。

4、 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等其它他学习方式的关系。

5、 明确、具体、务实的学习目标。

四、评价的标准:(见表1、2)

安全教育评价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物探 野外现场 风险分析 安全管理 评价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37-2

1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的一种度量,是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包含两方面含义:(1)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出现损失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2)虽然损失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用概率来表示其会发生的可能程度,而不能做出确定性的判断。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风险就是指在施工环境中和施工期间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受到现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1.2物探野外现场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内容众多的工作,是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具体细节的严格评估。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则是指应用系统分析,专业的风险识别技术,对安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风险主要包括了风险的识别、风险对策制定、风险对策的实施、风险对策的评价等内容。其中风险识别是指认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确认损失的根源、性质及范围,同时包括确认导致损失的有效、积极及直接原因,它是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首先,风险识别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它是指发现并识别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危险源,是控制危险源的基础。所谓的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的危险物质,其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国家规定的临界值。这里的危险物指能够导致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一种或者多种危险物。

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注》(GB6441-86)与物探野外现场施工的情况,总结出物探野外现场主要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如表1。

2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主要涉及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员、设备、环境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而安全事故又受制约于管理状态。(1)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现场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存在有忽视安全隐患、不规范操作、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不严格等情况,而造成安全事故。(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存在有燃料存储不当、材料强度不足、设备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安全防护缺乏的情况,造成事故。(3)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自然环境指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异常变化导致的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伤害。生产环境主要是指噪音、振动、温度、照明等因素造成的伤害。(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情况有:技术存在缺陷,即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设计缺陷;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指导工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及不认真整改安全隐患;安全培训工作不足等。

3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需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高效的评价体系。(1)科学性原则。即野外现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根据,根据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来构建。(2)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全面整体,而又层次清晰,因素优化组合的系统。(3)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是指安全评价指标不但要能评价出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弱方面,又能够指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安全管理的改善提高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4)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客观实际进行建立,尽可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实际安全状态,同时能够易于操作,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基于以上对风险分析的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制定相关对策。

3.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五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则要求制定明确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检查主要是各层次或高层次的定期或不定时的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事故报告制度则要求建立对各类事故的相关预案和如实报告方案,以保证及时的处理事故和总结事故教训。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评价和对策,都可从这五方面进行制定和实施。

3.2安全教育

物探野外现场施工人员多在野外进行工作,由于野外工作的周期长,缺乏持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有安全意识逐渐降低的现象。再者,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和管理不到位,更加重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不到位的情况。安全教育主要从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思想教育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安全实例和经验教训,进行多元化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技术教育,主要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思想上时时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又能够熟知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评价则从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和安全教员三个方面评价和制定相关政策。

3.3安全管理机构

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是最为缺乏的,目前安全管理主要通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意识来规避安全风险。根据系统风险分析的要求,建立起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专(兼)职员,并建立人员轮班安全值日制度,将安全工作贯穿与整个野外现场施工作业当中。

3.4现场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是多工种交叉作业,设置有众多的临时设施,作业环境变化大、人机流动性大。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统一布置,分类安放,并据各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评价指标有材料堆放、现场防火、施工场地布置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指标。

3.5安全防护措施

物探野外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会接触到各类有损于身体健康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或机器设备,或者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导致的生理慢性职业病等,这些都是安全防护措施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防护措施要提高预防各种潜在危险对施工人员的伤害,提供充足的、免费的、质量合格的防护产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毒罩等。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安全防护措施的设备的科技含量,做到有效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