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篇

5月到6月,是应届毕业生紧张答辩的时候。论文就能体现一个高等教育毕业生的真实水平吗?“”市场的畸形快速发展说明了什么?

在发达国家的大学,本科毕业生通常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只需通过规定的课程学分即可毕业;课程型研究生,由于是应用人才,也不要求撰写论文,读完规定学分的课程,就获得硕士学位。那些准备申请攻读博士的本科和研究生,当然可以撰写、,但这由他们自主决定,不是学校的硬性要求。

我国要求本科生和硕士都撰写论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由于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学术研究的兴趣,也没培养起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对于论文,基本上采取应付的态度;另一方面,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面临就业、升学的压力,不得不花很多时间跑人才市场,准备考研、出国,学校也为提高就业率、考研率,对这些学生“开绿灯”,这使得毕业论文(设计)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是严重的负担。临到毕业时交不出论文,也就只有请人了。

社会舆论担心取消毕业论文之后,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下降。要提高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从最基本的课程建设做起,这是比抓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更重要的事,尤其在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大面积“”、造假的情况下。

上海 熊丙奇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088-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5.018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现代远程教育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以其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满足了现代不同层次的人群对教育层次、知识更新的需求。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是推动教育现代化,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中央电大和68所普通高校试点现代远程教育以来,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办学形式,步入快速发展的规模扩张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应当将此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大多为在职从业人员,本身都在随岗实践,但随岗实践不能取代毕业论文教学。毕业论文教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实际问题进行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方案设计与比较能力、计算与绘图能力、数据获取与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形式及教学对象上与传统高等教育截然不同,如何在远程教育背景下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指导服务,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摆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保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必要围绕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构建一个合理可行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一、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充分利用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远程性、开放性、灵活性、先进性等特点,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支持服务。

2.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现代远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并突出对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的要求。因此,构建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必须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现代远程教育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学生基础较差,多数为在职学习者,具有鲜明的职业背景,比普通学生有更强的应用能力需求。因此,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施教。

4.明确教学主体各自职责

传统全日制高校毕业论文教学主体由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构成。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主体除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及学校之外,还包括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校外学习中心,如图l所示。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明确各教学主体的职责,做到职责分明。

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基于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由教学资源体系、论文指导体系、论文答辩体系以及论文监控体系组成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如图2。

1.教学资源体系

教学资源体系包括教师资源、学习资源与平台资源。为了增强师资力量,丰富教学形式,除了学校聘用的异地指导教师外,学校需要鼓励部分有条件的学习中心在当地聘用符合学校要求的本地指导教师。针对相当多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在毕业论文环节经常无头绪、无思路,不知道做什么论题的问题,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基础与需求建设论题资源库,论题以应用型论题为主。此外,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初始阶段需要为学生提供写作方法类以及参考文献类的论文辅导资料,供学生写作参考。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还需要充分利用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网上论文指导与管理平台、网上答辩与集中答疑平台等平台资源,以便为学生提供实时与非实时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

2.论文指导体系

论文指导体系包括指导环节与指导形式。指导环节包括学习中心毕业论文动员、学校与学校中心指导学生论题库选题或自主选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初稿及终稿的写作、指导教师给出终稿评语及成绩等常规性教学环节。指导形式包括论文平台指导、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论文平台指导应作为论文指导的主要形式,同时辅以网上集中视频答疑与电话、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

3.论文答辩体系

论文答辩体系包括答辩环节与答辩形式。答辩环节包括学校对学生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学校与学习中心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小组给出答辩评语及最终成绩。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与学习中心共同组织的网上毕业论文答辩应作为论文答辩的主要形式,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4.论文监控体系

论文监控体系用于学校对上述体系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教学质量。为了保证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符合学校要求,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聘用的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只有学校审批同意后才能作为学校的本地论文指导教师。为了保证论文指导质量,学校需要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并对指导教师给出的指导评语及成绩进行审核。为了保证答辩质量,学校需要对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的本地现场答辩进行全程监控,并对所有答辩评语及答辩成绩进行审核。

三、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

大连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根据上述构建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了具体的实施。

1.开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论文平台指导与管理,同时辅以远程集中视频答疑与线下指导形式进行指导

为实施网上课程教学与毕业论文教学,学校开发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论文指导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平台实现论文写作环节的控制、论文辅导资料的上传、论文任务书的发送、教学信息的传递、论文的答疑与批阅、指导教师指导行为的监控等。为了集中解决学生在论文终稿阶段遇到的问题,学校在论文终稿环节利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远程集中视频答疑,答疑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外,指导教师也经常采用电话、QQ、见面等线下指导形式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论文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控与考核

高质量的师资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自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以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论文指导教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学校及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聘用的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的教授、副教授及其相应的教学团队;二是学校引进的985高校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对于没有工程背景工作经历的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来说,缺少的正是工程实践的经验。为此,学校搭建起远程教育专职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每年定期安排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实践实习,有效地提高了远程教育专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为了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支持服务水平,学校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即首先由学校制定出毕业论文指导准则,比如学生留言必须在24小时之内回复,学生稿件必须在3天内批阅完毕,学生稿件批阅意见或评语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等;之后学校根据毕业论文指导准则在论文指导平台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监督与考核,考核包括周考核、月考核及学期考核;最后学校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奖励或处罚,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取消其指导教师资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监督与考核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的提高。

3.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同时支持学生自主选题

为了解决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不知道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结合学生基础与需求,创建“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所谓“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即首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各专业教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远程教育专职教师根据各个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共同参与为每个专业制作多个毕业论文模板,形成“毕业论文模板资源库”,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工作性质,选定某个毕业论文模板,最后学生在该毕业论文模板的引导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每个毕业论文模板为学生提供了某一论题的目录和格式,并且每一章都配有引导性内容,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以及模板的引领下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另外,为了避免使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学校制作的毕业论文模板绝大部分都是半开放式毕业论文模板,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工程或项目来做,如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等。由于学生选择的具体项目或工程不一样,也就避免了采用同一毕业论文模板所带来的毕业论文雷同问题。此外,对于少部分希望自主选题的学生,学校也允许其采用自主选题模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学校实施毕业论文模板指导模式以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

4.区别对待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

学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毕业论文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不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毕业论文质量和总体完成情况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即可通过毕业论文环节,顺利获得学分。对于拟申请学位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校对写作难度和完成质量均做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申请学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从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制定,指导教师对学位毕业论文的指导,到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建立起学位毕业论文三把关的严格制度。首先,每个专业分别制定了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学位毕业论文模板的难度要高于非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如对于工科专业,学位毕业论文模板原则上要求是设计模板,需要申请学位的学生只能选取学位毕业论文模板进行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位毕业论文时,毕业论文完成质量要求较高,只有学位毕业论文终稿环节成绩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才允许申请答辩。最后,要求拟申请学位的学生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只有答辩成绩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在毕业论文环节满足申请学位的条件。

5.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同时审核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

考虑到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学校对绝大多数学生采用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实施网上远程答辩,答辩效果良好。同时,为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学校审核同意有条件的学习中心自行组织现场答辩。为保证自行组织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规范与严谨,学校通过答辩巡视或远程视频对答辩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控。

6.建立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

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具有学生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教学活动组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必须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合理安排、周密部署,才能成功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学校根据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教学流程(如图4),保证了毕业论文教学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

四、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

为了检验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今年春季参加网上毕业论文答辩的59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论文教学满意度调查与答辩成绩的统计,如表l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共有53人选择了满意或非常满意的选项,只有6人选择了一般的选项,学生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0%;共用54学生的答辩成绩达到良及以上,优良率达到了92%。可见,学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体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3篇

1.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相关研究

卢宇刚《对我院16届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调查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生选题方向偏向于技战术分析类,选题方式偏于文献综述类,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于媛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论文选题方向偏重于专项类,但近几年来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类、社会体育类论文呈增长趋势;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不足。

魏祝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天津体育学院2008—2011届学生为例》中发现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上学校体育类和运动训练类的所占比重未50%〜60%,其中学校体育类的比运动训练类的少,社会体育、心理学、生理学及其他方面共占40%。大部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选题,来源单一,缺乏创新性。赵永才在《高校体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教学训练类选题较稳定,社会体育类和基础理论类的选题有增多趋势,传统技战术分析的选题有下降趋势,学生选题呈方向多元化,但学生选题方式更多依赖于教师建议,研究方法局限于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单一的方式,而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成为了困扰学生选题的主要原因。

周小平在《湛江师院体育系毕业论文选题热点与走向》中得出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仍然是广大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随着社会与体育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消费和产业的开发也成为广大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从上述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现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各方面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例如:在选题方向上,技、战术类的比重开始呈下降趋势,体育教学训练类、社会体育类的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选题方式上,学生依旧趋向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或是指导老师的建议获取选题,通过思索创新进行选题的比重少;在研究方法上,大量集中于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学生研究手段仍然比较单一。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及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

胥志敏《浅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一文中列出了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有: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实践性,针对性不强,论文成果一般。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朱少华,龙昆等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一一以南昌大学2008—2010届毕业论文为例》表明学生论文在研究领域偏重于体育教育方面,研究方法单一,实验研究能力严重不足,并且在论文结构、规范性、逻辑性等方面均普遍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议。

戴卫东在《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中提到高校本科生论文存在的问题有:论文的选题过于理论化;论文抄袭,论文买卖等现象严重,学生缺乏相关的论文写作技巧;指导教师投入不够;未形成论文质量考核体系。并提出高校教学部门的失范,师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不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系统训练的缺乏等原因。

从上述文献可了解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都存在,并且普遍呈下滑趋势,大部分研究主要是从选题和过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选题存在陈旧、重复,缺乏创新等问题,如何提高学生选题的质量,完善过程管理体系方面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

3.非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质量问题相关研究

夏光祥等在《教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一以S大学2010-2012届为例》提出:学生部分选题脱离专业培养目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选题研究内容“撞车”、选题陈旧,个别选题范围过大,可操作性不强。董秀茹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分析》一文中阐述学生选题出现大而广,题目越大越好写的误区。鼓励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题,但选题不能过于陈旧或追求热点问题,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适宜。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中提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存在态度不端正认真、论文质量低劣等问题。郭剑平、姜艳《论如何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中提到学生论文存在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过于宽泛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无暇专心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毕业实习定位出现偏差、图书资料方面的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大部分本科生的选题研究方向与本身专业关联紧密,能够围绕本专业的特色展开研究,不足之处仍然是有的选题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点,或是题目太大,学生亦难以把握其深度和广度。同时论文撰写时间的安排与学生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师生的态度等亦是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原因。

4.结语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4篇

    1.1教育研究意识现状

    师范生的科研意识主要指的是他们在主观上有没有开展教育研究的愿望,包括对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发现与探究,其主要体现在学生论文的选题上,教育研究类论文的数量,往往体现出该院(系)整体师范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但近几年来,毕业论文质量逐年下滑的同时,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师范生的教育研究能力、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偏离培养“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目标。以韩山师范学院生物学系为例,本文对近三届(2010届-2012届)师范类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情况作了简单统计:近三届的师范类毕业生总共有340人,在论文选题上选取教育研究类的共有25人,占三届师范生比例的7.35%。因此,从整体而言,其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还是相当薄弱,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善于发现与探究,缺乏对教育研究的兴趣与愿望。

    1.2教育研究素质现状

    良好的教育研究素质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具有及时发现、科学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收集资料和信息处理的能力、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创新精神等等[5]。但目前很多师范生,缺乏作为一名未来教师所必应具备的教育研究素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表现在有的论文中心论题不突出,论文结构不合理,缺乏基本的逻辑层次,思路不清;遣字造句的能力差;二是,收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在缺少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造成缺乏第一手资料,没有宽阔的资料收集来源,且引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

    2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加强教育研究类论文指导

    尽管不少高师院校十分强调要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研究能力,鼓励并加强师范毕业生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处,以致在选题上,一边倒的全是学科专业研究类课题,严重缺乏学科教育研究类课题。其主要原因有:1)学院政策上偏差,每年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研究经费只有区区几十元(有的院系甚至没有),要对师范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全方位训练,的确有点困难;2)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上存在着重基础知识教学、轻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现象;3)在校师范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盲目地进行教学研究,容易出现脱离实际,流于资料堆砌的现象,而进行学科专业类毕业论文,他们都有模可仿,有的甚至做做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再将同类例文的数据修改并将其注释略作改动,即可成为自己的毕业论文;4)在高师院校中,老师缺少面对中学的专业教育研究类课题,大多数的教学改革课题都是针对高校课程,学生参与度不高;5)许多老师带学生做毕业论文,所给的课题基本都是该教师的专业研究方向,甚至是其所持有研究项目中的子课题,学生所做的研究有利于他们的课题研究,故而大多数老师不愿带学生做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显然,传统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已无法满足基础教育对“教育研究型”师范人才的需求,高等师范学院应以培养“教育研究型”教师为目标,及时地调整培养模式,特别是在毕业论文上,应加入、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指导,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努力培养学生教育研究的能力及素养,为其从教后的教育教学科研打下良好基础,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3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针对毕业论文是对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培养途径。接下来本文探讨如何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以达到提高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目的。以生物学系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毕业论文方向内容改革

    扩大师范生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加强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鼓励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同时,予以一定的要求。对有能力带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老师做出硬性规定,规定其至少带4位学生做教育研究类课题,而对每届师范毕业生硬规定至少要有50%的学生做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有的学生要考研,因此其毕业论文方向可选学科专业类的)。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面对中学的教育研究类课题,自主发现问题并作出选题方向,尽可能满足自身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需要。

    3.2毕业论文方式方法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绝大多数是学科专业类论文,因此其论文形式比较单一。但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这种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已无法满足师范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应拓展毕业论文方式方法。师范生在撰写毕业期间,应积极地走出实验室,到教学一线去开展毕业论文,学校为此应该多与中小学合作,建立长久的见习实习联系,让学生能在做毕业论文时,有学校可去、有对象可研究,学生也可以回到自己的母校开展研究。鼓励学生在教育见习和实习中开展毕业论文,实习中或见习的学生就是师范生完成教育研究最好的研究对象(在我们从业之前)。在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中,将课堂所学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成果形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撰写论文之外,还可以将制作的优秀课件、优秀教案、优秀教具作为毕业论文的成果,但必需附上一定字数的说明。优秀的课件、教案或教具,不仅展示出作品本身的内涵,更是学生对课程深入了解与剖析的体现,只有具有较好较强教育研究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展开思维,制作出新课标改革下适用于面向新时代学生中学课程教学的课件、教案、教具。因此,应鼓励学生针对中学课程教学,进一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制作相关优秀课件、教案、教具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的成果。对毕业论文成果是课件、教案形式的,应以一定章节的课程量制作。而教具应是以某一知识框架内的所有相关可行可用教具或模型。在质的要求下,对量进行一定要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研究,而不是给学生逃避进行其他繁难毕业论文提供便利或途径。

    3.3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毕业论文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毕业论文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学生完成初步的毕业论文初稿后,经指导老师审查,再进行相应的修改。而以非论文形式作为成果的毕业论文,也由指导老师审查,以及有经验的教师或相关人员给予意见后,做出完善和修改。对于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应由学科的资深教授组织团队进行审核,再给予评价;而教育研究类的论文应由从事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进行审核并给予评价。从而确定优秀毕业论文的选取与确立。除此之外,在答辩方面,对每种形式毕业论文的答辩,应由相应资深教授主持并当任答辩审核员,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毕业论文做出审核考察并给予建议和补充,尤其是教育研究类的毕业论文,更应如此,学生可通过老师们所提的问题和所给的建议作进一步的探究,不至于因为毕业论文的完成而停止了对教育研究的进行。

    3.4毕业论文管理制度改革

    改进传统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从院到系再到导师,再由导师到学生,建立“院-系-导师-学生”四者于一体的管理模式,相邻两者相互监督,导师应定期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和指正,学生应多向导师请教与探讨。每篇毕业论文,导师应不低于10次指导次数,做毕业论文期间师生见面不低于10次。学院(系)应对参与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的学生给予经费,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给予发挥,为学生联系中学以便开展研究。对教育研究类毕业论文在政策上也应有所倾斜,放宽学生教育研究的方向,提供更多的优秀毕业论文名额和奖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研究,选择教育研究类课题作为毕业论文,为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作铺垫。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实验 体育教育专业 科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44-03

1、引言

高校是培养体育师资的主要场所,体育教育专业是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中办学历史较为悠久,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单位增加,除了办学悠久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办也较普遍,体育类专业办学竞争越发激烈,培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毕业论文是体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其中还谈到“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也提出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此可见,本科最后阶段的毕业论文工作已成为考核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历年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

2.1 选题困难且缺乏新意

国内学者黄汉升口]研究近年来国内体育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发现存在题目过大、缺乏准备、随意性大、题目不知所云等问题。通过查阅近五年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但作为地方院校,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

首先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目。选题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极为薄弱,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较差,对理论也不够重视,当毕业年碰到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工作,很多学生选题显得极为迷茫,不能选出适当的题目。通过访谈,笔者发现除个别学生能通过理论学习和自身爱好发现研究专题外,很多学生选题更多求助于教师,有些人盲目选题,如同完成普通作业任务,并不考虑研究的可行性,个别人甚至在数据库上寻找体育学术论文题目直接挪用,没考虑自身研究能力和涉及的研究范围。此类选题如果及时被导师予以纠正,并给予合理选题指导,问题尚可解决,问题是个别指导教师学术能力有限或疏忽大意,如果开题通过,将导致学生后期无法完成论文,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最后不得不大改,勉强通过,敷衍了事。

其次论文选题严重重复,近五届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尽管强调不得重复,但由于学生选题方法和途径单一,导致选题重复严重。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上届学生调查本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下界学生就选择调查其他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还有学生拟定一个唐山市区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研究内容,尽管学生可能在实践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并严格进行调查分析,但这样的题目无新意,而且学生的论述内容大同小异,结果是学生很难通过论文写作获得初步的科研方法和技巧,难以达到培养质量。另外学生选题集中在大众健身和学校体育领域,反复研究,思维不能发散,个别学生选择在体育产业和运动训练领域挖掘新题目,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运动人体科学方向极少有人挖掘题目,导致学生很难有机会利用实验室完成论文。

最后是选题缺乏监控,一般学校都是学生进行选题,根据选题分配指导教师,但随着体育专业的扩招,每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一些院校指导教师负担普遍超负荷,导致个别导师缺乏对学生选题的监控,直接结果就是题目过大或者选题偏离培养大纲,从而导致学生以后不得不使用一些不熟悉、偏冷的研究方法完成,常见的实验法等方法反而遇冷。

2.2 研究方法和手段单一

针对唐山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本科生选题结果进行统计,关于调查研究的选题占82.5%,与往年基本一样。特定的选题内容决定了后面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中尽管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仅仅使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余方法并未真正使用,流于形式。

出现以上情况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的原因的学生研究方法能力掌握极少,平时学习中教师没有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研究方法,仅有极个别学生参与到任课教师课题研究项目,经历一些研究学习,掌握一些科研方法和技巧,而绝大多数学生对研究方法仅仅从体育统计学等课程中零星掌握一点,且缺乏实践训练,因此自身论文设计中只能选择文献资料法及问卷调查法,而文献资料法是学术论文研究最基本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因而学生论文主要使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研究论文也是对调查数据做一个简单归类,进行定性描述,缺乏精确的统计分析。研究方法能力的不足反过来也限制了毕业论文的选题,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内容很少涉及,实验法、测量法、统计法应用偏少。

客观方面,地方院校体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本身科研能力有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法上缺乏有效指导,另外学校毕业论文规范中对综述性文章比例有一定限制,因此学生更多选择调查性研究论文,但本科生具备的理论水平有限,难以在拟定选题中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单一的研究方法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2.3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局限性

直到1991年,国家教委出台的第三套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才在限制选修的课程模块中,设置了“体育方法学”课程,并明确规定在第8学期安排“科学研究与毕业论文”这一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2003年教育部出台新课程方案中“体育科研方法”规定为一般必修课程,但不硬性规定学分、学时,明确其为研究方法的入门课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体育科研的能力。

“体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科研能力的掌握,撰写毕业论文至关重要,但目前唐山师范学院相应课程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点,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大纲虽然将“体育科研方法”列为必修课,但考核性质安排为一般考察课,平时和期末考核比较松散,学生简单完成一个考核作业即完成任务,大纲修订时学分、学时的调整比较频繁,效果不理想。第二点,课程安排和“体育统计学”重合较多,“体育科研方法”课程和“体育统计学”课程学时都安排为32学时,两门课程在研究方法的章节教学中重合较多,较多内容重复教学,而且两门课程都是以课堂理论面授为主,内容枯燥,课后实践较少。第三,教师执教能力有待完善,同其他院校类似,“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由本专业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该课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不但要掌握一定扎实的统计学知识,对本学科科研特点及学术前沿要有深入理解,但近几年教学工作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缺乏系统的科研方法学习,只是根据自身优势科研方向对“体育科研方法”进行一定角度的阐述,而且以理论性灌输为主,与体育科研实践结合较少。结果就是授课内容与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不相符合,如教师讲授很多调查性研究方法,一旦学生选择应用实验法相关题目,论文如何撰写就将极大困扰学生,不得不求教指导教师。

3、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引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3.1 选题内容可行性分析

体育学属于交叉性学科,各专业均涉及大量文科及理科课程。根据黄汉升对2004-2009届全国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是学士论文中总体质量较高的文章,选题能够反映该学科热点问题,实验设计较严谨,仪器比较先进,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较强,优秀论文多集中在运动生理、生化方向。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然培养方向不一样,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中依然保留大量自然科学类必修课程,可以从理科方向选题去探索体育实践问题,分析动作技术特点,可以从运动生物力学方向选题,涉及人体机能评定,研究评价方法可以从运动生理等角度选题。

但体育教育专业选题一大问题就是大量重复,选题困难,无新意和亮点,实验方法应用太少,唐山师范学院体育专业近几年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也存在同样问题,学生选题追求简单、易写,以学校体育调查类选题为主,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极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理论基础极为薄弱,缺乏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去深度挖掘运动人体科学类论文的内容,不敢有质疑,不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去获取文献资料,因此对此类选题不敢涉及,实践访谈中有学生对大学生减肥方法感兴趣,但考虑到要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体成分仪进行测试获取数据,还要进一步统计分析,感觉困难,选择放弃。此类情况不少见,实际上对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实验设计和要求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并不复杂,需要相关课程教师,尤其是理论课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思考,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其次,教师的实验教学工作不足,学生实验课学习不够扎实,不能利用现有条件去设计实验思路,还有一个常见原因,那就是学生有良好的实验基础,但不了解此类选题而遗漏,个别地方院校教学和毕业工作思路较为保守,墨守成规,学生毕业论文工作以稳为主,很多指导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在自然科学方向去选题,一届照搬一届,选题内容上无新意,没有突破。

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针对以上情况,2010年开始引导学生选择运动人体科学类选题,并进行精心指导,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合理实验设计,个别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学习,取得不错效果,证明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设计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毕业论文是可行的。例如,有学生对运动性疲劳评价感兴趣,设计体育课后各类恢复手段对疲劳消除影响的实验,测定不同方式恢复方式后人体心率、血压和血乳酸的水平,实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取得良好效果,观察到了积极性恢复手段的应用起到加速心率和血压恢复的过程,学生通过论文的完成也加深了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另有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比较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对跆拳道大学生运动员下肢肌肉爆发力的影响差异,取得预期效果,论文均入选本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以上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采用实验性、测量性等方法,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可扩大选题范围,提高毕业论文的研究价值和质量。

3.2 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

毕业论文引入实验性工作,一个前提是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教育部2005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表》及大学实验室评估标准明确了高校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师范类体育院系均不同程度建有实验室,唐山师范学院自2007年迎评以来,实验室经过扩建,添置先进设备和仪器,条件满足现有教学和师生的科研要求。

实验室条件满足需要,但部分师生对实验重视不够,实验课程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仪器利用率不高,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这也是学生毕业论文利用实验室较少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首先思想上予以重视,不能把理论课实验边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力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使其熟悉实验,喜欢实验,有能力完成运动人体科学选题论文。

学院可以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师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科研水平。以前学生毕业论文大部分是问卷调查类型,实验室先进仪器设备利用率不够,实质上与院系整体科研业务水平不高相关。不但实验教学人员科研业务水平要提高,其他理论教学人员也需要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验室加深了解,熟悉相关仪器的原理和用途,形成普遍能够指导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选题的能力,建议定期培训师生了解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和功能定位,也可通过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术讲座给师生提供相关信息,要鼓励师生积极学习实验理论。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6篇

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严谨科学工作作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同行交流或其它形式的调研工作,发现目前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水平不高。仅从学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的态度就能反映一定的问题,如,有的学生打算用2~3周时间来做这部分工作。甚至有的学生仅用3~5天就拿出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的地位被忽视是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今后的教学评估工作也将加大对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考察力度,并将其列为确定评估结论的关键指标”[1]。教育部在同年8月份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作为评价本科院校教学效果的重要二级指标,并且明确将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论文或设计质量列为评估的主要观测点,指标中有多项涉及论文选题,可见选题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2]。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是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问题

(一)选题带有盲目性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既不了解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内容,又不完全了解自己在科研工作方面的能力“,望文生义”,仅凭主观感觉和一时意兴进行选题,往往不切实际。部分学生选题时避难就易,只求毕业设计顺利通过,等等。客观选题、避免盲目性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3]。

(二)忽视学生志趣选题是否恰当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满足了自己的志趣,而不一定要“专业对口”。部分指导教师忽视学生的志向所在,强行给学生指定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或是单方面地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或教研课题分给学生。这与教育民主化的要求背道而驰,违反了主体性学习的原则。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得到学生的认可。需要明确的是,选题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指导教师仅限于指导,在学生选题时提出建设性的参考意见[4]。

(三)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实际能力一般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两个月,专业课教师给出毕业设计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之后与相应的指导教师联系。有些教师给出的题目陈旧或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有的题目“太古老”,缺乏时代感,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已经处于被淘汰阶段,等学生毕业后,这些理论就过时了。有的题目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过于艰深,甚至可以作为博士生的毕业设计选题。这样的题目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必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5]。一些学者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双向选择的好处,也有不少的学校确实采用了双向选择的办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7],但对选题的主体仍然不明确,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或者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8]。

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立忠: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河北石家庄050018

多年来,高等学校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全方面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相对于智育、体育的评价手段与体系而言,德育的评价体系相对薄弱。如何评价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是长期以来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作品;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55-03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很大滑坡。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教育部公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等,旨在加强毕业生学位论文工作的管理。2012年5月,笔者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情况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1)抄袭现象严重,学术风气不好;(2)惩治后果不严、不重,导致敢于冒险;(3)写作时间与考研、就业冲突;(4)科研经费不足;(5)指导教师不认真负责;(6)答辩环节实属走过场。

一、改革的依据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为此,部分高校纷纷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如四川大学早在2010年提出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成果等[2];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提出本科生科研作品可代替毕业论文[3]。这些都为高校毕业论文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借鉴。

二、改革的行动

2011年10月,安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改革,可以是传统毕业论文,可以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1)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2)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2012年,笔者所在团队申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立项,这也为本研究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一)毕业作品的改革行动

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自2012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方案。毕业作品类别不限(如油画、中国画、设计、动画、水彩等);作品尺寸:油画画幅不小于100CM×100CM,中国画不小于6尺,设计、动画作品不小于对开。答辩时,要求将毕业创作的构思、过程和最终效果制作成PPT课件,同时根据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写出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

2.过程与要求。(1)毕业生于第六学期(3月10日)向学院提交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申请;(2)学院根据申请情况安排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各阶段毕业作品的完成情况;(3)学院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及诚信承诺书的签订;(4)学生需分别在第六、七学期中分三次(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向学院报告毕业作品完成情况;(5)毕业生于第八学期(4月10日)向学院提交毕业作品的成果,包括提供相关附件材料等;(6)学院于第八学期(4月20日)组织专家鉴定;若未能通过鉴定,学生必须在答辩前重新提交成果参加二次鉴定,逾期则须毕业论文重修;(7)学院于第八学期(5月5日)组织毕业作品答辩(要求将毕业作品的实施过程、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以及最终成果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时间为5-15分钟。毕业作品要撰写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含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等);(8)学院对毕业作品材料的整理归档(其实物部分要以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

(二)毕业论文的改革行动

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自2013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完善保障措施。(1)学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学术态度和介绍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2)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并要求毕业生签订毕业论文写作诚信承诺书;(3)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开始,尽量缓解与考研、就业时间冲突;(4)学校增加毕业论文经费投入,有效保障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的投入。

2.严把五道质量关。(1)命题与选题的双向选择。学校在第六学期(3月15日)安排毕业论文命题、选题工作,把好第一道关。①命题数量应多出毕业生人数10%以上;②毕业生初选命题后与命题教师进行沟通。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多方思索、反复推敲才能确定;③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申报论文题目,并接受校院两级管理系统的审核,防止题目太大、太空,且各专业论文题目总体上要在理论探讨型、实验探究型、实际应用型、调查研究型中均应占一定的比例;④学生上教务管理系统中选择事先与命题教师沟通好的选题;⑤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接收学生选题。通过毕业论文命题和选题的改革,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增强了校院两级审题管理,为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学校在第六学期(6月15日)安排论文开题,指导教师要检查毕业生阅读文献及开题报告情况,把好第二道关。①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给学生,要求学生要读哪些著作、杂志等参考文献(文科不少于15部(篇),理科不少于10部(篇));②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在精读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供指导教师查阅,并进行文献综述;③挖掘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④构思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⑤列出论文相关参考文献。通过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可以有效地检阅学生对论题的整体把握情况,为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开端。

(3)通过周志对写作过程实施校院双重监控。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6月20日)开始,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毕业论文初稿、一稿、二稿直至终稿,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的论文质量全程负责,把好第三道关。写作过程需要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时间要求,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各阶段论文写作任务,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提交各阶段的周志(周志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工作中具体活动的真实记录),接受校院两级监控的初期、中期、后期检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中周志的监控,可以方便地审查每篇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至关重要。

(4)匿名评阅。学校在第八学期(4月25日)安排毕业论文评阅,评阅教师要重点检查写作是否规范,有无重大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把好第四道关。毕业论文采取匿名评阅,每篇论文必须隐去作者和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分送三名评阅教师评阅,须三位评阅教师全部通过者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匿名评阅可以促进公正,更加真实地反映论文成绩。

(5)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学校在第八学期(5月10日)安排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严格审核,把好第五道关。答辩时,要求学生做PPT课件,注重介绍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过程、结论与创新点等,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如设计成品、调查资料等。待学生陈述完,需回答评委提问。答辩时间每位学生控制在15-20分钟。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答辩小组,成员5-7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若一次答辩未通过者,论文需重新修改,再经指导教师同意,可参加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仍未通过,须毕业论文重修。通过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可以促进公平,有效地保障答辩结果的合理性。

四、改革的成效

(一)毕业作品改革的成效

从表1中可知,美术学2012届、2013届的全部毕业生论文均选择了毕业作品创作形式,且作品形式多样,分别达到了11种和12种;毕业作品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画、油画和插画。

从表2中可知,美术学专业近三届毕业论文成绩中,良好及以上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27.7%、31.3%、42.2%,呈现逐年攀升之势;而及格及以下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38.5、31.3%、23.4%,呈现逐年下降之势。表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避免了抄袭现象,且论文总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传统毕业论文改革的成效

为了检测改革成效,笔者借助于万方数据检测系统,对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六个专业的2012届和2013届毕业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每届六个专业分别随机抽取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四个等次的毕业论文5篇,每届共计120篇。

从表3中可知,2012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2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65.8%,表明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成绩偏低的论文,如“及格”成绩论文中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93.3%。改革后,2013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7.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29.2%,表明毕业论文中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通过两届数据比较发现,2013届比2012届毕业论文在各等级的相似比检测中,均表现出数据显著下降。表明: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且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有较大的提升。

五、行动的反思

安庆师范学院开展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试点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整体论文质量,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缓解了写作时间的冲突。但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毕业作品的评判标准还不够具体,部分作品类型的师资相对匮乏,甚至存在指导及评阅均由同一教师完成;再如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后,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未能彻底杜绝,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难以客观地评测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4]。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一方面在思考如何对传统论文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在思考替代型论文改革如何规范操作。但教育部门至今还未出台任何关于替代型毕业论文改革的政策规范性文件,不免高校会担心替代型论文改革后会影响到自身的教育部门评估结果,毕竟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学评估中核心指标之一。所以,高校毕业论文改革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推行,需要教育主管相关部门的意见协调统一,不能一方面表示要增强高校办学自,一方面又要学校承担评估工作的风险。为了高校能够放下包袱大胆地开展毕业论文改革,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制定指导性意见,具体明确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改革的方向、内容和标准等。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业是个严峻考验,安庆师范学院实施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分类改革试点初具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论文改革,都要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加强监督,保证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社会需求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05-28.

〔2〕四川大学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EB/OL]..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9篇

体育院系的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不仅应具备教学、训练能力,而且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应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程序。本文通过对辽宁省部分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访谈和对沈阳体院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完成过程的调查,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辽宁省师范院校体育专业部分教师和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3届150名应届毕业生。

2.2 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2.2.2问卷调查法;2.2.3访谈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毕业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的分析

有88%的同学选题方向是正确的,研究的内容是合适的。但是从研究方法的选择中,不尽人意,有些同学东拼西凑,照搬照抄,题目重复,内容没有新意。通过访谈了解到,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甚至有些同学直接从网上下载文章,应付差事。

3.2 毕业论文对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作用的分析

在调查中请同学们对自己通过毕业论文后的科研能力水平进行自评,只有11.2%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科研程序,可以独立完成科学研究。说明仅靠一次毕业论文来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效果不很显著。在调查中有84.8%的学生表示对大学期间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有兴趣,但苦于没有实践的机会。

3.3 毕业论文撰写面临的困难与原因分析

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撰写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排在并列第一位的分别是知识面窄和相关资料少;还有就是缺乏计算机知识、不懂科学的统计方法。科研能力不强的原因,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在学习期间“没有培养科研能力的实践”和“学校没有要求”。此外,毕业论文质量不髙的原因,根据笔者以前曾经做过的研究和访谈中了解到,还有指导教师力量薄弱和完成论文时间不足等。

4.结论

4.1 2003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绝大部分选题较好,但研究方法有所不足。41.6%同学的毕业论文中的主要数据借用他人而来,个别还有编撰所得。应严格毕业论文的评审,坚持标准,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4.2 体育教育专业仅有一次毕业论文,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所局限,只有11.2%的同学认为自己掌握了科研程序,63.2%的同学对科学研究还有个别环节不懂,25.6%的同学对科研基本不懂,个别的甚至一窍不通。体育院系应提高对学生科研方面的要求,大学学习期间至少完成一或两篇学年论文,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导学模式;毕业设计;法学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高等教育应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已毋庸置疑。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与司法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法律专业化程度迅度提高,社会需要大批与法制现代化相适应的法律职业队伍。这一社会需要直接触动并引发了法学教育的改革。在如何确立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如何改革法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对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探究等方面,不仅有众多学者的详尽研究与著述,更有一些高校已着手试点,将改革成果实际应用于法学教育之中,以探索旨在培养“法律人”的新型法学高等教育模式。 毕业设计虽有别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其仍为本科教育教学之环节之一。对于法学本科毕业设计如何改革。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过程,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如何将毕业设计改革与高等教育的其他改革措施相配套,还少有学者论及。笔者认为,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应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以导学模式规范毕业设计环节,才能克服毕业设计现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法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与弊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中国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形式一直是单一的论文形式。从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式来看,首先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其次在论文的完成过程方面,学生自拟论文草稿后,教师在格式、文字表达、逻辑、观点指导修改,最后定稿上交。论文成绩仅根据论文写作水平,参考论文答辩情况得出。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在法律思维及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多少提高没有评价,对教师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没有评价。

上述毕业论文的完成现状带有普遍性,造成如下弊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是为了毕业而完成。毕业论文完成要么闭门造车,要么抄袭他人作品,要么论文制作粗糙,质量低劣,既不具有司法实践指导意义,又不具有理论创新,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育环节严重贬值。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现行法学毕业设计理念滞后是根本原因。那种认为毕业设计只是对四年高等教育的总结。是决定学生能否达到毕业水平的因素的观念,与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理念不符,与教育改革手段相脱节,导致毕业设计一直不能摆脱走过场、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缺乏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低劣的直接原因。各高等院校现有的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仅为制定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及向学生讲授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毕业设计选题确定、指导教师选任及责任、毕业设计完成过程监督等方面均缺乏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

毕业设计现状造成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对法学人才培养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加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更不能成为衡量学生各种能力的客观尺度。为此,旨在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的改革势在必行。高等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毕业设计改革却犹抱琵琶。司法实践需要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处理纠纷,能够运用法律知识防患未然,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司法解释解决司法实践中出现但法无明文规定的法律问题的法律人。而毕业设计不但是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实践教育、创新教育成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改革毕业设计现状、建立新型毕业设计理念、完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模式、不断拓展毕业设计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法学专业如何实现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二、导学理论对提升法学本科毕业设计有效性的启示

在分析毕业设计特点,寻找能够克服以往毕业设计不足,提高毕业设计有效性的方法过程中,现代导学理论为法学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毕业设计是由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是在所有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最强的一个环节。而以往毕业设计,在选题方面,教师指定的论文题目或者不属于学生兴趣范围,或不属于学生熟悉或有一定探究能力的范围;在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也因不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研究能力,往往不能进行针对性强的指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完成毕业设计没有热情,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差,最终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而现代导学理论对于克服上述不足具有可借鉴之处。

纵观古今中外教学模式与理论,可观导学理论之精髓。战国时期的著名教学论著《学记》中提出的启发诱导的思想:“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而不是施加压力,开个端倪而不把道理和盘托出。教师的导应做到“及时而导”、“有序而导”、“循序施导”。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倡导的“产婆术”教学法,运用了诘问、定义、助产这样的策略,教师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逐步引向预定的结论,最终依靠学生自己找到最正确的答案。产婆术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通过这种问答式的产婆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论、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中,都蕴涵着导学思想。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要主动建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表征,但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的。无独有偶。在罗杰斯看来,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哲学问题、个人问题和研究问题等。他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从事意义学习。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其所展示的学习过程为,掌握什么一尝试掌握一帮助掌握一督促掌握,也与导学式教学从明确目标、出示问题,到自学尝试解决问题、讲解提升这一教学过程相一致。

在任何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都是完成毕业设计的当然主体,这是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过程的最大区别。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以毕业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为例,从选题、收集资料、分析论证到完成写作。从格式到内容,都由学生自主完成、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起帮助、辅助作用。由于毕业设计这一特点与导学理论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应将导学模式从课堂教学向毕业设计延伸。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自觉、充分、合理地运用导学模式,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转贴于

三、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应以教育目标改革为指引。在分析西方法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法学教育应以促进法律职业为目标取向,改革目标应为“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人手,在加强学生法律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侧重训练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来分析各种法律问题,把法学的博雅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使学生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需要的职业人才,从而形成我国特色的法律职业队伍。”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过程,更是训练和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方法和逻辑创造性地分析、解决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水平的重要过程。以往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虽从表面上看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侧面指导,与导学模式相似,但究其实质,与导学模式的作用与效果完全不同。

毕业设计成果如同企业的最终产品,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手段即是对生产产品的过程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与制度,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可见,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主要在于毕业设计完成过程质量的提高。导学模式是以导学理论为基础,体现为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规范要求。在毕业设计环节适用导学模式,就是将毕业设计划分诸多精细环节,如研究方向、涉及领域的确定、开题、分析研究过程中具体问题的确定、解决问题或研究角度的确定、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过程等,对各环节中的导与学双方应当完成的工作进行体系规范,确定评价指标,从而使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的质量实现可控制。

1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毕业论文的导学模式由导、学、研、修四个结构组成。在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环节,导师应进行三种分析,第一种是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导师解决如下问题:(1)有哪些类型和层次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3)学生的需要和起点能力如何。第二种是分析环境,通过分析导师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环境及社会发展环境,从而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现实环境与最佳环境;第三种是分析资源,通过分析导师应明确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可利用的总体资源。而学生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向导师说明自身学习情况、兴趣、拟确定的研究方向或领域、研究环境与资源。然后是师生共同分析。反复修正,共同确定适合学生从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在研究方向的确定上,可以考虑与学生今后生活、工作相关,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持续学习动力,这也与全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相适应,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种需要。在开题环节,学生自行撰写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后,导师在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后,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正。在进入正式研究阶段,学生依选题分期向导师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导师依据学生情况分期给予由浅及深的恰当指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应共同研究、分析、论证,反复修证理解与观点,直至最后达成共识。在论文的撰写与修改阶段,学生自学论文写作格式要求并自行撰写论文草稿,导师从格式、内容方面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研究修改办法。在前述各个环节上,导、学过程都应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将导、学过程的原始记录与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由导师、学生自评,结合毕业答辩小组对论文与答辩的评价,最终给出毕业论文成绩。导学模式应用于法学毕业设计,与法学教育模式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相一致、相配套,进而实现提升法学毕业设计的有效性。

2 导学模式对导与学提出的新要求。导学模式要求从管理者到导师到学生,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一切以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而展开,教师成为“导师”或助理导师,而管理者则应转变为“导学”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与支持,学生应自觉、自愿成为学习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模式的实行。主要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应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应更加充分。教师的“导”J必须强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恰当推介应用学习资源,向学生传授使用方法,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Ⅲ。同时导师必须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形式可采用BBS、E-mail、电话或QQ群。这种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如此多种的交流形式,如何建立适合的监控系统来达到评价、反馈、矫正、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还是个难点。学生在导学过程中,应当具有积极、主动完成的态度。如果学生的态度不端正,提升毕业设计的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1篇

1.1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设计作弊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为论文全文或大部分网上抄袭,具体表现为直接全部抄袭网上的论文。甚至不加任何修改,或者大部分抄袭网上文章的内容,其拼凑的痕迹非常明显。第二种形式是购买论文,主要是通过网上或者非法中介提供论文,学生支付一定数目的金钱来换取论文。第三种形式是他人,这种形式主要是学生通过家人、朋友找到本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或老师,来为学生。 

(2)论文选题问题。尽管各省级电大对开放教育不同专业提供了许多论文选题的题目,但是一般多带有指导性,不是论文的直接选题。学生提交的论文通常表现为大题小作,且题目陈旧,新颖性、创新性较差,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论文的论述和写作规范问题。学生的论述一般层次不分、语言套话、白话、13号居多,缺乏专业语言的严谨规范,在写作规范上,不能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完成,不会使用引注和文献,甚至不会确定每个问题的名称用语和目录的级别问题等。 

1.2当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影响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开放教育的宽口径入学方式,很多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由于在中专没有过论文写作环节训练,本科学生很多选择的是非原专业学习,因此,专业学术水平不高。(2)论文指导教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问题,丝毫不考虑指导论文的水平问题。二是论文指导教师本身的水平问题,如有的工作站的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专业方向根本就不是指导教师本人的专业方向,当然也就谈不上深入指导了。三是论文指导教师的知识层次的问题,指导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不够关注,知识陈旧,很难使自己指导的论文有新颖性和创新性。(3)开放教育工作站的问题。有的开放教育工作站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源和学生毕业,对学生采取迁就心理,甚至放纵学生。鉴于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 

2.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 

2.1抓好毕业论文写作辅导,提高论文写作的规范性 

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受过科研写作训练,所以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查阅文献,因此,万方数据必须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辅导。在写作辅导中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什么是论文,论文的一般要求,如何撰写论文.论文与总结、调查报告的区别,如何设计论文的结构和论文各级标题的名称,以及如何查阅文献和使用文献,如何引注,论文设计的格式规范等。在写作辅导中,要以具体的范例向学生进行说明,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2把好毕业论文开题关,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在学生知道如何进行毕业论文设计以后,教师要对学生选定的问题进行辅导,通常学生选定问题较大或者缺乏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在教师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后,就要让学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现状、论文提纲、参考的文献、研究过程的进度和时间安排等。通过论文开题,保证了学生论文选题的合理性,为学生下一步写好论文打下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全程辅导学生论文设计 

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进行全程辅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人人网”或QQ的及时交流反馈功能进行辅导和反馈,教师及时辅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帮助。通过指导教师的全程辅导,学生在完成论文过程中要多次提交论文稿,可以有效杜绝学生和购买论文作弊现象,而且通过学生进行多次修改也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利用网络平台论文指导交流,指导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4有效应对论文作弊,保证论文质量 

如前所述,当前开放教育学生论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作弊问题,为了有效防止学生的论文作弊问题,指导教师要通过辅导来防止学生论文作弊,学生的开题题目和论文提纲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还有通过和学生论文就写作过程的交流,可以发现学生对论文的把握和理解,如果学生根本不能回答教师在辅导中提出的问题,则学生很有作弊的可能。 

3.进一步提高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建议保证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不是一个工作站、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应该是整个开放教育的问题,在上述措施实施的同时,还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3.1严格指导教师的选定.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中,指导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 

用,是保障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应该从各级开放教育工作站附近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中选定,建立论文指导教师人才库,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高度的责任心,并建立竞争选用机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进而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保证。 

3.2网络平台的开发应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技术也应运用到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可以由省级电大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管理与监控系统网络平台,并为各教学点和工作站提供专用窗口,这样共同实现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毕业论文规范标准的制定 

中央电大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主管单位,应按照专业方向制定毕业论文的标准规范,并统一标准,再由各级省级电大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这样从管理上就有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统一标准和规范。 

3.4三级论文把关制度严格论文淘汰制 

为了严格论文的管理和评审,还应建立严格的论文评审和答辩制度,在指导教师辅导学生论文给出初评成绩后,应再设立一级论文评审组评审,由评审组给出评审成绩。第三级环节为论文答辩,所有学生的毕业论文要全部参加答辩。综上所述,由于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保证开放教育的质量,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使开放教育一直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2]梁红丽.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28-30.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本科 毕业论文 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5-02

引言

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践设计环节即毕业论文设计是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本文中,笔者基于近五年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践基础,阐述了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分析了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专业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应体现英语教育的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一)毕业论文的设计应体现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原则

所谓“学有所用”,学员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正解决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客观存在的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就“教学行为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面向全体学员以讲座或课程的形式进行指导。整篇毕业论文至少要体现有四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要有一次课堂教学的录像或录音;要有原始调查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以保证教育教学这一职业性的凸显。

(二)毕业论文的设计应该体现过程性原则

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经过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亦即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整个设计环节由5个环节组成:

1.项目启动:指导教师可采用集体或分散等指导方式,介绍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布置研究任务;

2.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学员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3.项目实施:学员通过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4.项目评估:学员运用评估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的事实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估;

5.项目报告:学员根据论文写作规范,用英文写出正文4000词左右的项目报告,同时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材料。

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项目启动是整个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确定论文研究方向;项目实施是论文实用价值体现的关键环节;项目评估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提炼;项目报告是对整个写作痕迹的保留。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

二、撰写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毕业论文写作对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的学员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想顺利完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学员要从论文的选题、时间安排及写作心态三方面同步着手。

(一)选题问题

开放教育学员本身写作水平不高(大多学员学历为中专),面对论文选题往往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求大求空,无法驾驭论文写作。要解决毕业论文选题难这个问题,在具体的毕业论文指导实践中,指导教师则需着力推进“两个兼容”原则。该原则有利于学员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学以致用。

1.原则之一: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兼容。由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的学员大多数是中小学一线教师,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驾驭本专业与自己工作实践联系紧密的论文选题会相对来说容易得多。其次,学员对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思考,整理和提炼教学心得,再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的论文很有实践性和指导性。最后要注意在强调联系教育实践的同时,也不能轻视了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学员通过英文写作锻炼了英文写作技巧,同时也对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进行了写作实践。

2.原则之二:个人特长和实际情况兼容。学员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还要考虑自己的特长、综合知识水平、学术科研能力和客观条件。学员最好选择自身擅长并且有一定兴趣的题目。擅长能表现出学员对该论题有较深的认识思考及一定的实践经验,能降低写作难度,更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素材充实,个人见解深刻,针对性强。指导老师可帮助学生对历年的论文题目进行归类,然后就每一类给出具体实例,让学员亲身体验,和学员共同探讨,寻找自己感兴趣、熟悉或是能驾驭的题目。历年论文题目基本可划分为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学生心理研究、学科思想、学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

(二)时间问题

由于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学员大多为成人或在职中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负担沉重,家庭生活压力大,在完成工作任务和照顾好家庭之余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因此时间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毕业论文按期按质完成的重要保障。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教学计划中留出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本身就非常有限,且由于是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面临毕业,论文已无延期上交的可能性,因学员自身不够重视或工作忙等原因最后只能选择放弃论文答辩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改变这一无论是学员还是指导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笔者建议首先学员应当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毕竟三年所学,毕于所写。学员应当处理好学业与工作的关系,充分、高效地使用业余时间进行论文方案的实施及撰写,对写作过程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得住寂寞,忍得下艰苦。其次,作为指导教师则应确实把握好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运用E-Mail、手机等现代化联系方式,或告知学生可进行双向语音或视频联络的网址(例如雅虎通、QQ、MSN等)充分与学员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到位,引导学员逐段完成论文,渐入佳境。按时间安排逐项完成各项写作任务还有赖于指导教师对学员的阶段性检查,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心态问题

学员积极的写作心态,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积极心态的创立离不开指导教师的培养和学员自身养成。

1.指导教师要为学员设置成功目标。在长达半年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学员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导致论文写不下去时,应不厌其烦地进行鼓励。为了使毕业论文顺利完成这一远景目标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指导教师可以对远景目标进行分解,放在每一个写作阶段,逐一完成,使得远景目标的实现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2.学员对自己的论文写作应持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一种对任何人、任何情况或任何环境所把持的正确、诚恳而且有建设性,同时也不违背法律、道德和人类权利的思想、行为或反映。积极心态有利于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下图是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5-2011年部分毕业生毕业论文心理状况调查表,可以反映出由于持不同心态的毕业生参加毕业论文写作会产生的不同结果。

柳州市广播电视大学2005-2011年部分毕业生毕业论文心理状况调查表

上表显示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放心的,这样的心态必然会引发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混学、浮学现象严重,缺勤、论文抄袭、拼凑等现象屡禁不绝。这些与上述消极心态有直接的关系。在艰辛的毕业论文创作过程中,学员应抱积极心态,把自己遇到的种种失败看成人生经历的宝贵财富。不论怎样,坚持下来,就是最大的胜利。在近五年的指导毕业论文的实践中,笔者发现具有积极心态的学员写作目标明确,动机强,遇到写作困难时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写作进展速度快。而具有消极心态的学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创作时,往往遇难而退;面对种种写作困难采取逃避或是蒙混过关的办法,其结果往往是论文不能按时上交,延期毕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坚持“两个兼容”原则指导学员选题,合理安排论文撰写时间,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能较好地体现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尴尬状况。毕业论文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只要学员合理安排好论文写作时间,保持积极的写作心态就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参加论文答辩,达到个人的学术研究高峰。

【参考文献】

[1]黄芬香.开放教育文科类毕业论文评价模式的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06(4):34-38.

[2]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3]曹文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方法研究――基于上海电大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J].研究与交流,2007(5):11-13.

[4]王正东.流程型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追踪管理模式[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25-127.宋立平.毕业论文写作指导[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12.

[5]杜祥培,尹跃妮,欧阳中万.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3(9):75-77.

[6]司景萍,高志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3):43-46.

[7]顾冀梅.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程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12):164-165.

[8]郑秀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3):436-439.

[9]姜昕.高校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质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169.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3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3-236-02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民办高校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推进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深受较多复杂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特别在毕业生党员教育方面相对更为突出,如何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摆在全体党建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毕业生党员是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毕业生党员综合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败,因为毕业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其表现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党员,将有力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需要

毕业生党员教育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毕业生党员教育开展的情况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呈现出实习实训分布区域广,难以集中;参加党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时间少;思想不稳定,就业考研压力大等特点,对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将有效帮助解决高校党建工作中矛盾和困难,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三) 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是毕业生党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即将踏入社会,未来需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毕业生党员自身政治修养、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毕业生党员自身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只有大力加强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在民办高校方面

1.毕业生党员教育的观念意识不强。部分民办高校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意识不强,导致毕业生党员教育缺位、错位和失位的现象时有发生,毕业生党员往往脱离或游离于基层党组织,无法接受应有的教育培养,极大影响了民办高校党员教育的质量,阻碍了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2.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部分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内容上往往根据上级意见和要求简单教条式的照搬,未能结合毕业生党员思想特点、专业背景、就业实际等方面来改进教育内容。在教育形式方面,依旧选择以学文件、念报纸、读材料等传统教育方式,较少采用实践教育体验、网上学习交流、讨论互动等新载体新形式,综合教育形式的运用更为欠缺,直接影响教育的实效性。

3.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党务工作者配备不足。民办高校基层党务工作一般由从事学生工作的一线辅导员老师兼任,辅导员日常事务繁琐,工作量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好毕业生党员的教育,教育出现放任自流的局面。同时,部分辅导员缺乏对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质的系统学习,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业务工作能力不强,实践经验不足,难以保证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在毕业生党员方面

1.毕业生党员理论素质不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较多毕业生党员认为完成学业和顺利就业是关键,考虑的是能否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等,关心的是考证、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忽视参加党组织生活和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将政治理论素质的提高边缘化。同时,由于毕业生党员在校外实习实训,分布散难以集中,直接制约了政治理论学习的开展,导致毕业生党员理论素质不高。

2.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不足。部分毕业生党员作用发挥不足,主要表现在未能充分发挥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专业学习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表率作用;在联系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等等。

3.毕业班党员思想波动较大。毕业生党员有的想尽快离开学校到社会去实现自己理想价值;有的对学校恋恋不舍,不舍四年的同学情、师生情而不愿离开学校;有的害怕进入社会去直面竞争和挑战等;有的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等等,面临较多的矛盾、困惑、压力,使得毕业生党员思想波动较为突出。

(三)在毕业生党员家庭方面

家庭是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毕业生党员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毕业生党员家庭往往只是提供毕业生毕业阶段的生活费、求职费等费用开支,忽视了对毕业生学业、就业、心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对学校教育产生很强的依赖感,尚未很好的发挥家庭在毕业生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毕业生党员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影响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和发展。

(四)在实习就业单位方面

大部分毕业生党员以良好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青睐,充实了单位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重视明显不足,特别是实习单位,缺乏对顶岗实习的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缺乏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定性与定量考核,尚未建立与民办高校共同教育管理毕业生党员的机制和模式,因此,民办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党员教育时常出现漏洞和真空。

三、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观念意识,大力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民办高校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认同,加强顶层设计,重新审视和定位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将毕业生党员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门成立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生党员教育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合理设置毕业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做好毕业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化流程加大考查力度;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就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党员充分就业;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认真做好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与评价等,不断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增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二)坚持与时俱进,丰富拓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民办高校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重在丰富拓展毕业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教育内容方面,可根据毕业生在校学习、校外实习、离校之前、离校之后这四个阶段和时间节点,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内容,在校学习阶段以党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等为重点;在校外实习阶段以组织纪律、安全法制等为重点;在离校之前阶段以文明修身、感恩自律等为重点;离校之后阶段主要是跟踪调查毕业生党员参加工作初期的表现,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毕业生党员的教育。在毕业生党员教育形式方面,在校内可采用主题报告会、座谈会、辩论赛、演讲赛、网上互动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校外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革命纪念馆、重走红色路线等形式开展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毕业生党员的优良品格。

(三)加强队伍建设,精心打造优秀的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

民办高校要结合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和党建工作任务,认真选配好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精心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专兼职结合的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分阶段分层次有目标的提升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加强网络党建工作能力,让毕业生党建工作队伍熟练驾驭各种网络传媒,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在管理考核方面,不断建立健全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与职务竞聘、奖惩、晋级等挂钩,激励毕业生党务工作队伍立足本职岗位发展,不断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民办高校要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学风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平台,推行党员宿舍挂牌示范,将毕业生党员名单和照片在宿舍区公示,让毕业生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身份,用一言一行做好示范,争做优秀典型。积极推行“朋辈辅导”平台,加强毕业生党员与同学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努力成为联系学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鼓励毕业生党员积极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在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创建就业创业平台,大力加强就业创业典型的选树宣传,发挥毕业生党员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 质量 应用型 本科学生

[作者简介]周红星(1976- ),男,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践教学管理;李兵(1962-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赵瑞芬(1965-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度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应用性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6020350,主持人:李兵)和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Z2010328,主持人:赵瑞芬)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77-02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区别于精英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我国在20世纪末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之后,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院校作为自己的发展定位。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对这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其实践教学的规律和体系进行研究。作为衡量教学水平重要内容的毕业论文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毕业论文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多年来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的毕业论文却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抄袭、剽窃现象严重。大量发生于学术界的抄袭、剽窃等欺骗行为使学风问题在全社会已成众矢之的,身处校园中的大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是东抄西拼完成毕业论文,下届抄袭上届、网上搜索资料后简单拼凑现象尤为突出,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2~17周,而有的学生仅用几周甚至几天时间就拼凑完成;二是在网上“交费”买论文,少数不良网站推出的新型业务“出售论文”点击率很高,成交量可观,从侧面上助长了抄袭、剽窃的不良风气。

2.格式不规范。毕业论文管理文件是执行毕业论文的依据,但是有关部门没有严格执行论文格式要求,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也没有遵循一定的规范,从而导致论文格式的不规范。某教育主管部门抽查2006届某6所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50篇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的15篇,文章缺结论的6篇,乱编序号的3篇,缺目录的2篇。

3.论文缺乏新意。某教育主管部门对10所高校345篇毕业论文检查发现,约有60%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能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局限于常规,不能进行逆向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自写(原创)论文少之又少。少数学生在网上搜索题目相似、内容相近的论文后,将原文中大量观点和论述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 ,结果是对研究领域了解深度不够,论文缺乏分析和见解,导致在文章中盲目推理基本未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要想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对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取得好的效果。文章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了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

1.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首先,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与就业无关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对课题不感兴趣,或者选题不合理,导致对于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努力去完成毕业论文任务。其次,目前的大学教育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较差,缺乏探究兴趣、不能主动地去探究新知。

2.教学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没有对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作思路不明确。虽然有校级的毕业论文工作规范,但在毕业论文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院、系两级管理制度,致使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缺乏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没有完善的教学检查制度,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过程管理不具体。

3.教学资源的不足。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需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必需的经费投入等。毕业论文工作要求学生在借鉴、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方案。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有充足的图书资料,反映当代科技研究前沿的期刊,以及迅速快捷的科技信息网络和设施完备的实验条件。虽然有的高校设立了毕业论文专项经费,但占教学经费比例偏低,造成实验场地小、实验条件不完善;纸质论文资料少、电子期刊多等问题。受经费限制毕业实习规模小、次数少,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前期工作。

4.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与指导教师是密切相关的。在学生认真投入的前提下,学生成长得如何关键就在于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及论文的指导对毕业论文质量有很大影响。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决定着毕业论文起点的高低,突出体现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学术水平高的指导教师对于适合本科学生的题目有着深入的研究,并能在指导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而能力欠缺的指导教师一般只能发现一些琐碎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但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很多教师在一学期承担三到四门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还要指导十几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必将造成论文质量的下降。此外,青年教师经验少、缺乏实践知识的积累,缺少系统的科研训练也会致使毕业论文质量下降。

5.其他原因。毕业论文教学中出现一些新内容,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如艺术类毕业生设计如何进行,是强调作品还是强调理论。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错位对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存在明显影响,不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与在校所学专业相差甚远,对本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缺乏研究动力,但为了获得毕业证和学位,不得不应付了事。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应用型的理解,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突出的特点是实践能力强,而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是培养方案中体现综合应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加深对应用型、应用性的理解,明晰各高校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在毕业论文中提高实践能力”等问题,突出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才可能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2.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建立合理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高校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应建立合理、有效、科学的毕业论文管理机制。毕业论文开始前应成立以主管教学领导亲自挂帅的校级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各学院(系)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机构,与学校建立协商与沟通机制,在两级管理体制中明确具体的责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同时由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团配合职能部门搞好毕业论文的检查、监控等宏观管理工作。为全面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奠定基础。

3.激发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做好选题和指导工作。选题是确保毕业设论文质量的前提。首先指导教师要结合科研、生产和社会实际拓宽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实行毕业论文选题的双向选择,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与毕业论文教学相互渗透,使选题贴近实际;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以及即将从事的工作进行选题。其次要加强毕业设上选题工作的研究和管理,确保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同时,严格题目申报与选题的审核,积极推动产学研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其次重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在指导初期阶段学生有一个对课题逐渐理解的过程,指导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资料收集、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开题报告。中期阶段学生对论文题目已经有了深入的理解,观点、方案基本形成,此时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工作情况进行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后期阶段应指导学生统筹全文得出自己论文的结论,同时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4.完善监控措施,建立淘汰机制。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全面管理”经验,学校中教学部门、教学人员要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标准为基础,从质量评价入手,以规范管理为抓手,做好毕业论文的全面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控体制。学校首先应制定毕业论文质量标准,确定各个环节质量执行的依据,然后根据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论文管理办法,制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规范化等评价方案,在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查、互查,及时发现问题和疏漏。在毕业论文答辩前随机抽取部分毕业论文进行外审,既能激发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客观真实地了解毕业论文水平。同时应建立毕业论文淘汰机制。目前各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准入条件要求严格,但对过程和结果要求相对偏松。尽管各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抓得比较严,学生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但由于很少有学生因为毕业论文质量问题而不毕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又不要高分、及格就行了,教师最终总还是让通过的,因而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论文质量低下。要建立毕业论文淘汰机制,增加毕业论文淘汰率,如某高校借助“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PMLC)对全校毕业论文进行检测(如下表所示),文字重复率过高者不准毕业,这种措施对那些不重视论文质量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毕业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2]华玉,李兵,赵国英.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3]刘正远,段玉玺.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

体育教育毕业生论文范文第15篇

一、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分析

笔者参与了我校外语系近三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通过对这三届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发现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论文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论文选题雷同率高

笔者初步统计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的2011届毕业生的229份论文,论文选题涉及语言学方向4人,文化方向38人,文学方向66人,英语教育方向120人,其他方向的1人。在教育方向的选题中,关于某种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应用的文章占29%,写中小学阶段英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占59.2%,其他教育阶段的占0.8%,教学案例分析方面占11%,占比例较多的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方面的选题雷同率极高。这与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搜集资料,对课堂所学专业知识仅局限于接受、极少进行反思,以及平时看书少思维局限有极大关系。

(二)论文中教育方面术语运用不恰当

有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教育方面术语时不严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比如,有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但在该生的论文中只提到了游戏教学法,全身动作反应法,合作学习法和讨论法,这些看似有效的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方法,该生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模糊,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理解片面,把这一术语表示的含义人为窄化了。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最为具体、最具可操作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而教学策略不仅表现为教学的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外延上大于教学方法。比如: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随机通达式教学策略,支架式教学策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等。

这类错误跟部分学生论文写作基础工作准备不足,对一些基本的专业术语缺乏应有的理解,在搜集资料阶段没有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关。归根结底是没有端正、严谨的写作态度,缺乏钻研、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论文结构拖沓松散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论文初稿结构混乱,无条理。有的学生论文写作时主题思想不明确,文章无中心,比如某篇论文主题是多媒体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但是其行文中却屡次提到传统教学方式,其文章篇幅远远几倍于对多媒体应用的描写,导致文章主次不明。有的学生写出的论文结构安排不够紧凑,逻辑混乱,文章表达顺序有误,前后颠倒。例如,谋篇论文主题是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但该生把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应用写在第二章,而把该教学法的介绍放在第三章。这些跟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文字表达能力差,写作实践少有极大关系。

(四)论文内容与所学的英语教学法的一些方法以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关联极少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方向有:英语教学过程分析,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某种教学法或某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在英语教育方面所体现出的影响或启示,影响英语学习者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方式分析,个体教案分析等等。

统计表明,我校英语教育方向论文内容涉及到游戏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词汇,听力,阅读教学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而言,对于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应用较少。另外,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如涉及支架式教学、英语学习效能感、元认知策略、归因方式、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鲜有体现。究其原因,以上现象与学生的论文写作态度不端正,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过于依赖网络例文有关。除此以外,对已学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没有把教育理论知识与英语教育论文写作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英语专业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要解决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及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1.端正写作态度,由于部分学生对论文写作的态度不够端正,导致毕业论文写作的许多问题,笔者建议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它不是应付老师和学校的作业,而是对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检验以及对将来工作实践的预演。

2.注意知识的积累,扩大专业学习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通用知识储备量,使学生论文写作言之有物,而不是干巴巴的堆砌词语,东拼西凑,拾人牙慧。此外还应多了解英语教育专业的前沿问题和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吸取精华,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的累积。

3.勤于思考,反复习作。不断的吸收消化所学知识、延伸思维广度,更新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深刻领悟英语教育与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关联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未来英语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使论文写作更有实用性、专业性和建设性。

虽然在写作上的问题表面上看都是学生的原因所导致,但究其本质和教师及学校的教学安排及管理是分不开的。

(二)教师方面

1.提高创新意识。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和论文指导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拓展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帮助其养成爱问、善问、会问的思维习惯,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时才会更有新意。

2.增加知识储备量。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英语教师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知识储备量,首先自己应拥有一碗水,但是要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就至少要拥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

3.加强论文指导。教师除了会传道授业,还要会解惑,在实际论文指导中如何解惑对有些教师来说是个挑战。在做好教学、科研及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又兼顾论文写作指导,时间、精力及自身修养等方面都面临极大考验。正因如此,教师更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为做好英语教学工作和论文指导工作而不断努力。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应不少于三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以安排会面,电话,QQ,电子邮件,微信等指导形式。

(三)学校方面

1.重视论文写作,加强课程建设,使课程更有多样性,针对性。为了增强我校英语教育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有必要增加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课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选题范围,提高论文内容的专业性。另外,除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之外,还可以考虑开设与英语专业论文各写作方向息息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更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种种困惑,例如开设与英语教育方向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

2.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权责分明、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体系对提升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有必要成立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督导小组,制定统一规范的论文格式、程序及评估体系。对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的开题、中期的论文检查、后期的论文答辩等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的随机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外文书籍及英语教育方面的前沿资料的建设。师范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英语教师。未来的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活动的能力和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那就需要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尤其是多阅读外语类和英语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