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

共享经济的思考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16-02

一、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源起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计划建设5 000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2和2013年分两批开展原有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遴选工作。现2 659门国家精品课即使全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和2015年还有近2 500门课程可以跻身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行列,是高等院校精品课建设面临的重大机遇。

目前,黑龙江高校精品课建设在全国仍处于平均线以下水平,现有国家精品课程2 659门中,黑龙江省仅有76门,占全国的3%。特别是在农林经济管理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尚未取得0的突破,农林经济管理类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也处于空白,与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培养优秀农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农业经济学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其课程体系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学习热情,对实现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这门课程对其他涉农专业学生的作用也很突出,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计划和学时数的限制,学校只将农业经济学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为必修课,在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专业设为选修课,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下“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经济学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使农业经济学课程完成以教师为服务对象,到以高校学生与教师为服务对象并兼顾社会学习者的转变。不仅可以鼓励学习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设丰富多样的网络课程资源,涉农专业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农业经济学课程,通过习题训练等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作为社会学习者的农户、农业企业管理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资源了解一些相关应用知识,如农产品期货买卖、农业合作社等,使课程特色鲜明、实用性更强,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

二、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资源

全程教学录像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重要指标,教学录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更新和完善课程教学录像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教学录像要按教学单元录制,声音和画面要同步,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采用mp4格式。目前农业经济学18个教学单元,在课程教学录像内容方面,应注重农业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化,同时,面向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把农业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加入讲课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增加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尽可能使用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如结合黑龙江省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涉农部分,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专业期刊、专业网站,鼓励学生阅读学术专著,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并注意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以及尚无定论有待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具有理论前沿性的观点,以打破学生过去长期形成的唯一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批判,善于发现新问题,使其创造性潜能尽量地发挥出来。

(二)修改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辅助材料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对教材的要求是选用国内或国际一流同类院校的经典教材或规划教材,目前,与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教材蓬勃发展的态势相比,作为农业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农业经济学教材建设明显相对滞后。现在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3部教材,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容更新慢,侧重于某些农业经济问题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总结,缺乏从经济学视角解释农业经济问题的分析等问题,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对教材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已有规划教材基础上加入两部分内容,使农业经济学授课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基本理论知识,即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农业经济问题,一部分为介绍国外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最后一部分以专题的形式讨论农业经济基本理论。

教学辅助材料内容涵盖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课程指导、电子教材、作业习题、试题库、典型案例,重点难点、前沿专题等内容,以学生阅读为对象,这些内容具有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和易用性等特征,结合课程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

(三)创建网络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网上互动

通过创建农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实现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而是以其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良好的交互、快捷的通信方式,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提供可能。农业经济学网络资源系统应包括以下活动:自主学习、资源共享、师生交流、信息公告,在线批阅、后台管理等功能。主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上传、下载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多方位资源共享的目的。通过建立教学网络互动动系统,提供了一个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线向教师提问,把课堂延伸到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答疑。由于交流信息的公开,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节约了教学资源。此外,由于网络的特性,师生不受空间的限制,在时间分配上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在农业经济学网站中设置信息公告部分,用于及时向学生传递课程信息,如交作业的时间、考试的时间和地点、课程安排的调整等信息。通过教学网络互动系统,学生可及时地将作业上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阅,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节约师生信息传递的时间。

(四)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和考评

为鼓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引导学生适应课程教学改革,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将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创新。由现在单一闭卷笔试模式转变为多元化考试模式,分散成绩的构成,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努力探索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闭卷、开卷、半开卷、问题情境等多种考试形式,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个性、特长和潜能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三、 结束语

通过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对能反映现有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进行更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和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二是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更新完善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丰富和完善的教学内容。经过建设,形成能够涵盖农业经济学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特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四是融入最新的实践教学成果。农业经济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断更新,融入最新的教学成果,前沿、热点问题等内容,充分反映课程改革成果,展现课程团队教学风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2011.10.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 利益共享 公平 效率

中图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27-02

利益共享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参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利益主体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分享,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应有理念和实现方式。其实质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享有权利的基础上,社会共同利益公平地惠及到各个利益主体,从而推动社会公正目标的实现。贯穿其中的核心就是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存量利益和增量利益。“利益共享包含经济利益共享、政治利益共享、文化利益共享。……利益共享是政府依据公正的价值理念,经过利益群体间的协商与合作对社会共同利益进行配置的制度安排,它是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平衡社会利益结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共同利益创造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定位和机制保障。”本文所指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实际上,“利益共享是个历史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时代的任何时期都需要,也不是任何时期都可以实现,只有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结构的时候才能实现。”

一、对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误解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有些人由于没有弄清利益共享的基本涵义,把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对立起来看待,认为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不相容。其中,一部分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经济和发展生产力脱离开来,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失衡就是由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大力发展经济就不可能达到利益共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将发展经济搁浅,着力维持社会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首要任务还应该是发展经济。如果要追求利益共享,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要快速发展经济,就需要通过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距来刺激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人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参与经济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而利益共享是缩小或消除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距,这样难免会挫伤利益主体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从而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和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

二、经济发展与利益共享关系的正确定位

(一)经济发展是利益共享的物质基础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均衡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需要。虽然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不能否认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这显然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阻碍。因此,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不能脱离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几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我们应该明确,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资源丰厚的社会不一定能够实现利益共享;而生产力水平低下则一定不能实现利益共享。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中也有可能实现共享,只不过是“共享贫穷”。社会资源的极度匮乏只会带来共同贫穷,而贫穷并不符合利益共享对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其实,在社会资源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各取所需时,谈利益共享是多余的;而在社会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能满足自身需求时,谈利益共享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经济具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前提下,追求利益共享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意味着在物质资源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的利益共享是以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为基础的,共享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落后生产力和普遍贫穷基础上的。因此,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对利益共享的基础性作用,树立夯实经济基础的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利益共享不但不会排斥和阻碍经济发展,而且还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利益共享首先依赖于丰富的社会资源和雄厚的物质基础的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把社会资源这块供社会成员分配的“蛋糕”做大。增加全体社会成员所能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的总量。只有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在分配社会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时才会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因此,目前我国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丰富的社会财富,扩大可供全体社会成员分配和消费的物质资源。

(二)利益共享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公正地获得社会资源。当大多数人获得的利益能够随着经济发展有所增加时,则会进一步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反之,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未能获得利益的增加,那么这部分人与少数获利者之间的利益矛盾会日益激化,社会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滞或下降。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产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受益者分出一部分利益补助给未能受益的人,以此来缓和彼此间的紧张关系。这意味着,利益共享非但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

一是利益共享能够激发劳动者在发展经济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上面所提到的利益差距的存在会激发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是不准确的,实际上,合理的利益差距会激发大多数人的劳动积极性,而过大的利益差距则会打消大部分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热情,只能够激发获得高额利益的那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人的劳动积极性来源于社会利益的公平享有,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利益越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一致,创造社会价值的积极性就会越高,也就越有助于经济发展;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社会共同利益越不公平,付出与获得越不相称,创造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也就越低。

二是利益共享能够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没有利益共享作为保障的经济发展也只能是少数人经济收益的增长,大多数人的经济收益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提高。一种情况,当社会中的一部人因经济发展而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却没有得到应得利益时,那么,受益的少部分人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强占更多的社会财富,大部分人因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弱势而无法获得更多利益,甚至得不到应得利益,这种经济发展会使得社会失去基本的公平,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会随之凸显。在混乱的社会秩序下生产的持续与稳定难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另一种情况,当社会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公平时,还可能导致一部分获得较高经济利益的人利用自己手中的财富与外界交换其他资本,特别是交换权力资本,长此以往会产生体制被那些掌握大量财富的少数人俘虏的危害。这样会引发大部分人对少数受益者和政府的不满和仇视,从而威胁到国家的政治合法性,威胁到政权的稳定。

以经济发展为唯一目标的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即只要有足够大的蛋糕,其他社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却忽略了一点,如果在蛋糕的制作过程中不给予蛋糕制作人公平的待遇,那么还没等蛋糕做大,制作者就已经不再愿意参与蛋糕的制作了,或者有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办法破坏蛋糕的制作。发展经济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的稀缺问题,但却无法满足一些人的贪欲和占有欲,因此,社会不公正仍然会存在。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要维护社会公正,单靠发展经济难以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而以维护公平为核心价值的利益共享既是经济发展的思想保障,又是经济发展的机制保障。因此,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借助利益共享的理念和机制来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经济金融;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2(5)-0054-03

一、我国构建经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机制实践情况

(一)现行法律规定及解读

经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的基础理论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论,通过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经济与金融需要协调发展,经济信息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是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一项机制。目前,我国尚未有系统全面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实施的有金融监管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建立的金融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也明确规定由国务院建立金融协调机制,这是金融稳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安排。金融业作为一个整体行业,要从维护金融稳定运行出发,贯彻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并保持相互间的协调性。在2003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3条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款,即新法第35条第2款人民银行应当和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的规定,与此同时在“银行监管法”第6条专条规定了完全相似的表述条文。由此从各单行法的法条本身来看,“一行三会”均有义务建立相互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且没有权力上的高低之分。但是在配套措施未出台之前,法律设计意图主要是各金融监管机构等法律平等主体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调各自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这种做法缺乏一种统一的、权威的、突出主导角色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利于金融监管机构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实践操作情况

1、国家层面。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并未得到有效执行,能够执行的只有“一行三会”间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在“一行三会”联席会议基础上增加相关部委的联席会议,主要在强化反洗钱和征信管理,维护金融安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在信息协调与共享方面基本上以报告为主。在经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方面,每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经济金融信息的高规格协调与共享,此外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不定期召开的经济会议,各有关经济金融部委都会报告经济金融信息。但是以“经济会议”形式的经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机制,无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和刚性约束,也不是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和共享的长效工作机制。

2、地方层面。在地方建立的经济金融信息共享机制避开“监管协调机制”概念,重在经济金融信息共享,许多省市还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目前,主要模式有:一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间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如江苏省2005年出台《江苏省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暂行办法》,此类信息共享范围仅限于金融监管部门间。二是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间建立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建立由人民银行发起的金融形势分析例会。三是地方政府牵头,成立地方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或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如天津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由天津市政府牵头,金融监管部门、财政、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组成。应该说此类模式规格较高,避免了“一行三会”之间的地位之争,致力于共同推动促进经济金融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困难或不足

1、协调机制缺乏权威性规定,职责不明确。我国已确立了“一行三会”形式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但没有法律直接规定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和共享框架和安排,没有法律的强制力来确保协调机制的运行。《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九条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为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却没有确定协调机制的具体形式、内容以及信息共享和操作层面上的具体安排。此外,在全国性层面的经济金融协调机制办法未出台之前,地方层面的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缺乏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影响其执行的效力。

2、部门和利益集团的私心。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部门不总是社会正义的代表者,在利益集团影响下,他们也会有私心;在各监管主体之间出现潜在冲突时,某些部门也会在“私心”的驱使之下采取一些有利于本部门而有损于其它部门乃至整个经济金融社会发展利益的行动,具体表现为不同监管主体争夺监管对象与监管权力。目前在我国表现为各自从部门利益出发,各方认识存在偏差与不一致。由于部门之间的目标差异和利益选择,导致有关各方在现有监管体制下建立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的积极性不高。

3、协调主体的定位不明确,没有专门的机构执行协调职能。在全国、地方层面上,都未明确指定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的主体,尽管国家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等方式执行协调专职机构的职能,但其实际上仅仅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之间协调重要监管事宜的途径,并没有确定法律意义上的金融监管乃至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和协调的专门机构。此外,在地方纷纷成立金融办,其模糊的定位及政府行政权力背景,直接影响人民银行金融协调这项职能的落实。

4、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分工和共享机制,信息不对称。我国目前各监管机构以及有关部委对各项经济金融业务活动情况和数据在调查采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中,采用的标准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对风险的关注程度也不一致,而且数据透明度低、数据质量不高,各部门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未达成比较成熟的共享协议,明确何种信息由谁采集及如何交流与共享,也缺乏经济金融信息共享的便利化平台和有效的共享使用方式,难以做到高效及时地共享使用信息。

二、欧美国家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协调机制建设法制化

英国2000年出台的《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要求FSA与国内外有关机构进行适当协调合作,另外相关部门也签订了《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之间的谅解备忘录》,规定了金融监管主体之间协调合作的指导原则及框架。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伞式监管人与功能监管人必须相互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德国2002年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监管法》要求建立旨在解决有关监管协调问题的,由中央银行和监管局参加的金融市场监管论坛。实践经验表明,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协调与合作的制度框架,不仅使得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可靠的法律基础,更具权威性,而且能够促使协调机制的运行更加高效有序,更加有利于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二)注重协调机制组织机构建设

英国由FSA、英格兰银行和财政部三方代表组成的协调机构——常务委员会,负责三方监管协调工作;美国成立由联邦监管机构组成的监管协调性机构——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并在一定条件下适度向地方政府分责分权,在纵向和横向方面形成综合性协调管理。英国建立由监管局和央行参加的金融市场监管论坛,解决有关协调问题,并对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综合性监管问题提供建议。通过建立由各方组成的常设性协调组织机构,可以及时地进行意见交流和信息沟通,从而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行动更加协调统一,更加有力于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三)注重有效信息沟通机制建设

在协调合作方法上普遍强调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比较突出的是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的建设。一般欧美各国都重视统一数据库的建设,在信息收集方面则规定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应避免向同一机构收集同样的信息,并就具体的信息收集主体、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如德国的中央银行、监管局等部门之间不仅共享数据信息,而且共享信息系统。中央银行、监管机构以及有关政府部门之间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并使得信息传达和共享更加及时和方便,从而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

三、对完善我国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的建议

(一)加快经济金融信息协调与共享制度的立法进程

建议对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共享制度进行立法,明确协调与共享机制的主体、范围、各部门职责分工,并从立法上打牢共享的根基,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鉴于人民银行承担着制定货币政策、维护支付清算体系、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在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调控手段、基础数据、管理人才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我国应吸取西方国家金融危机教训与经验,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央行在实施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中的最高法律地位,以及在经济信息协调和共享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政府主导、分层次经济金融信息协调共享机制

一是经济金融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促进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为重心,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组成,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经济金融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涉及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各类信息。二是金融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为重心,由“一行三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组成,由于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需要,其具有金融交叉业务管理能力和视角,建议指定人民银行作为共享信息协调组织者,促进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有序规范发展。三是政银企及有关单位间信息的共享。建立包括政府、政府组成部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必要时还可包括行业自律组织和民间团体)组成的共享机制,实现政银企三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切实提高经济金融的发展力。

(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经济金融信息共享协调平台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反馈监督管理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并实现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数据共用。二是建立健全经济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向金融监管部门、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单位披露相关信息,把整个经济金融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达到防范风险于未然的目的。三是联合建立信息平台,开发经济金融信息共享系统,建立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库,实行经济、金融信息等数据实时模块化管理。同时,建议由国家成立经济金融信息处理中心,分类别、分层次做好经济金融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并保证信息共享的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达到服务支持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安起雷,宁静.试论如何构建我国金融稳定的协调机制[J].黑龙江金融,2010,(5):75-78。

[2]李讯,陈锋.中央银行沟通策略的国际比较[J].西部金融,2012,(2):76-78。

[3]柳莉娟.构建区域性经济金融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1):67-68。

[4]路妍.金融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11,(4):13-19。

[5]吕晶晶,陈勇.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2):38。

[6]王光宇.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与启示[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3):38-43。

[7]于岩熙.对现行金融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1,(7):44-45。

The Reflection on Constructing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formation Coordin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

WANG Zhihu GE Xiaohua

(Karamay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创新途径;创新能力

1 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共享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共享经济平台,为企业寻找到更加优秀的人才,在共享经济平台中,企业用工信息,并按照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对应聘者进行筛选,从而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最佳的岗位,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人才的潜能也能真正发挥出来,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中的员工并非全部归企业管理,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有的员工是通过其他途径到企业中工作,只负责企业的某项工作,而企业不需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发生了变化,管理成本也因此降低,人力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这是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人力资源能够高效利用的真实体现,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期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标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人才的竞争,即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是否有较高的配置,如何调动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化价值,以应对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即为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而这在无形中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着企业的蓬勃发展。

1.4 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在无形中会对员工思想、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员工树立了创新的思想观念,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会更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通过创新的思想来付诸实践,从而改变现有的工作状态,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起着推动作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因此提升。

2 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在共享经济时代下,各行各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加明显,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企业要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做好统筹规划。现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颇多,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手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与现阶段共享经济时代的内容相差甚远,由此导致了管理工作效率不高,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不高,但是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业务量也是有增无减,所以更需要不断扩大人力资源队伍,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力资源队伍迫在眉睫。但是在现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共享经济时代下,相关管理工作并没有与发展要求相吻合,缺乏创新的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

3 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和创新优化途径

3.1 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

在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管理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管理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传统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管理思维模式的调整,保障了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对人的管理,而从整体工作布局进行着手。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各个因素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这些管理因素进行重新调整和整合,充分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行之有效,从实际出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从而推动企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只注重对人进行管理,完全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所以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在共享经济时代下,由于共享性这一显著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得到了不断的扩大,管理界限趋向模糊,这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全面。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逐渐被挖掘,同时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之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众多,而这时正是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发挥的有效时机,从全局进行管理,针对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人力资源的内在价值,才能确保企业平稳良性的发展。

3.2 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化路径

3.2.1 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必须要以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在共享经济下,市场处于开放性的状态,开放的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熟知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要能对所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不断学习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并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健康的开展。3.2.2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非常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根本。要在立足企业自身发展实际的情况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用人标准,对应聘者的素质要进行综合的考量,即能力测试,这其中包含面试以及笔试等,以确保其能够完全胜任岗位工作,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在不同发展阶段要制定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模式的制定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最终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为目的。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从整体进行把握,从局部进行着手,注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提高。3.2.3 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的相关特性,建立共享应用平台,以不断拓宽人力资源管理范围,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构建“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是共享经济时代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通过应用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够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而且也是更好完成上传下达的重要平台,在无形中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通过应用平台,部门和员工可以直接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上传,信息的时效性更强,企业内部工作氛围更加令人愉悦,由此工作效率得到提升。要充分提高“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平台的各项功能,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蓬勃向上发展,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其一,在“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中,要将对人才的考核标准和条件进行详细的罗列,其中内容包含:考核的指标、考核方式、考核项目,等等,力求实现考核的公开化、公平化和透明化。另外,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对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季度绩效等都要进行一一考核,以不断提升其团队意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企业可以将用工标准到应用平台中,应聘者通过平台便可以熟知相关岗位的要求和标准,并可以直接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企业可以根据应聘者的信息快速筛选与岗位合适的人才。其三,合理利用“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平台以精简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在岗位设置、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薪酬、留住人才等环节下足功夫,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提高人力资源效益,展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过高问题。

4 结语

总之,在共享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颇多,但是随之带来的也有机遇,要借助共享经济的东风,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从多方面进行着手,无论是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及共享平台的构建等,还是从整体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充分利用共享经济带来的优势,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用,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涛.共享经济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机遇[J].今日财富,2021(04):174-175.

[2]魏丹霞,赵宜萱,赵曙明.人力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21,18(02):171-179.

[3]冯仁民,朱江艳,冯雨婷.“管控”到“赋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演进――以海尔集团员工赋能为例[J].市场周刊,2020,33(10):165-167+177.

[4]魏建新.共享经济时代下零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研究[J].山西农经,2020(16):101-102.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shared economy is changing human life and production mode.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shared economy has been taken, and development mode and method of the shared economy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has been put forward.

关键词: 共享经济;创新;发展

Key words: shared economy;innov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078-03

0 引言

共享经济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服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医疗(如春雨医生)、餐饮(如饿了么)、住宿(如小猪短租)、出行(如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Uber、滴滴出行)、学习(如在行)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享经济企业。共享经济模式带来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和全新组织方式。共享经济在消费领域创新发展,这也将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共享制造”将会逐渐成为下一个共享经济新形态。本文通过梳理共享经济的概念、模式、趋势,对制造企业未来共享经济创新发展模式进行初步讨论。

1 共享经济本质及特征

共享经济,又被称作分享经济,是基于物品、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包含供给方、需求方、共享平台三大主体。共享经济的显著特点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配置效率、降低双方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共享济有以下特征:

技术特征:基于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供需双方连接,网络平台负责提供便捷、即时、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

主体特征:大众参与。普通个体借助网络平台,寻找需求资源,发挥个人价值。在共享经济中,参与者往往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客体特征:资源要素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资源既有限又未被充分利用在现实世界普遍存在,如空闲的房间、设备、车座、时间等。共享经济就是要将这些大量的、分散的各种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整合,让他们发挥最大效用,实现“稀缺中的富足”。

行为特征:权属关系发生新变化。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转移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权,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共享经济降低了交易成本,能够快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需要。

文化特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享经济较好地满足了人的社会化交往,乐于分享,自我实现的需求,也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

2 共享经济主要类别

按分享对象划分,共享经济主要包括以下类别:①产品分享。如自行车、出租车、生产设备、书籍等,代表性平台企业有摩拜单车等。②空间分享。如闲置住房、闲置办公室、闲置土地等,代表性企业有Airbnb、小猪短租等。③知识技能分享。如知识、经验等,代表性企业有名医主刀、知乎网、春雨医生等。④劳务分享。如劳动服务、配送服务、家政服务等,代表性企业有京东到家、阿姨来了等。⑤资金分享。如产品众筹、P2P借贷、股权众筹等,代表性企业有京东众筹、陆金所等。⑥生产能力分享。如协同合作的生产方式,代表性企业有沈阳机床厂i5智能化数控系统、红领集团等。

3 共享经济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贯彻管事网络强国战略,在国内普及“互联网+”发展模式,发展分享经济,在全国大规模推行大数据战略。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分享经济”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要求,其中包括一点:进一步贯彻落实分享经济发展策略,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国家信息中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估算,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高达34520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103%,相关企业带动了6000万人就业,较上年增加1000万人。知识付费、网络直播、单车分享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2016年共享经济的最大亮点。

按照腾讯研究院研究报告,共享经济将按从个人到企业到政府的路径演进。目前处于个体闲置资源分享阶段,逐步向企业和政府闲置资源分享阶段过渡。

我国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仍处在起步阶段。《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针对在制造环节进一步普及共享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其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模式未来必将成为发展共享经济的“主阵地”。

未来3-5年,分享将从消费资料迈向生产资料,从消费环节进入生产环节,从为个人消费者服务转向为企业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和生产效率。

4 制造企业分享经济模式悄然发展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解决产能过剩,实现轻资产运作为目标,共享经济模式已经在很多制造企业探索实施。

4.1 生产设备共享 一些西方国家对生产机械(如运输机械、农用机械、建筑机械等)的分享十分普遍。美国Machinery Link根据农业活动的季节特点搭建了一个农机分享平台,出租闲置农业设备。在荷兰,Floow2公司针对农业、建筑行业建立了一个设备租赁平台,并向用户提供2.5万项可租赁的设备。此外,德国在近些年也建立了机床设备共享平台,为有富余能力或加工时间的客户与有相应需求的客户之间搭建了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并以第三方机构协助客户根据加工时间或加工精度进行收费。

沈阳机床历时多年开发了i5操作系统,打造出一个“i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对售出机床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监控。从分享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实现了“0元购机、在线交付”,用户根据i5机床加工零部件的品种、型号、数量和加工时间来支付加工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购买的其实是机床的加工能力,而非机床本身;用户享有的并非机床的所有啵而是机床的使用权。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分享经济从消费到生产一线、从分享消费资料到分享生产资料的特点。

4.2 建筑设备共享 YardClub成立于2013年,是旧金山初创公司。建筑设备租赁已经每年近400亿美元的产值。现在正建立一个更成熟的在线平台。主要用来解决闲置建筑设备的利用问题。2015年,卡特彼勒在美国宣布向YardClub提供战略融资,用以推进该分享模式,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客户关系。

4.3 物流业共享平台化 仓储和运输构成了物流的核心环节。物流分享经济模式早已存在,现在正向平台化发展。一是运输运力共享。Cargomatic号称货车届的Uber,致力于连接运货商与资格认证的货车司机,其建立初衷就是要解决货车载货不满,运货商耗费大量成本寻找货车,以及无法追踪货物等问题。国内类似的货运共享平台也已出现。二是仓储空间共享。Flexe是B2B的仓库资源共享平台,连接有闲置储位的出租者和有额外仓库空间需求的承租者。Flexe分享美国200个仓库,覆盖45个主要市场,平台上共40万个的仓储位,占地面积超过了1000万平方英尺。需要仓库的企业可以在平台上搜索最为合适的仓库,按照平台提供的报价,达成供需高效合作。

4.4 专利共享 知识产权、人才和品牌,占全球公司大约80%的价值。在美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宝马、三星、佳能、索尼和微软等,仅2013年专利申请就超过21000项,但由于投资成本过高,只有一小部分制成产品,并推向市场。这些无形资产也需要实现共享。无形资产的共享,通用电气早已开始探索实施。通用电气与创业邦(现已关闭)曾牵头合作了一项在线社区发明共享,创业邦的发明家有权使用通用电气的专利和技术,合资合作生产产品。

4.5 资金共享 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等,都是金融和分享经济融合创新的典范。

5 “共享经济”对我们的启示

5.1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 使用价值的转移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交换经济”的本质。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有形资源,还包括以知识、技能、时间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闲置资源,即过剩产能,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根基所在。共享经济就是要重新发现、挖掘并利用闲置资源,从而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共享经济强调“使用”比“拥有”更重要。共享经济可以实现轻资产运作,解决资产闲置问题,实现提质增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可以借鉴这种模式。

5.2 企业共享经济终极模式是平台化公司 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其对企业的改造已经从传播、流通环节,渗透到了生产、研发、设计等全价值链,产业互联网之后,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线性价值链正在逐步瓦解,各价值要素重组成平台化的价值网络。在这种模式之下,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必然要重塑。新产业结构之下,行业边界的划分让位于场景区隔。组织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企业和雇员,而是平台与创客。

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按照场景,横向切分成若干个社群;按照功能,纵向聚合成一层一层的平台。终极状态下,大多数行业都将实现“平台+创客”的转变。如何将企业所拥有的平台打造成一个资源合理流动的、开放化的生态系统,构建一个数据驱动、创新创业的生态组织,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5.3 转变传统观念,培养共享经济思维 在信息多元化时代,必须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传统企业拥有很好的基础和成熟的体系,缺乏的只是互联网思想和共享经济思维。只有共享,才能共赢共生,企业家要首先具有开放、共享精神。

5.4 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合作共赢模式 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是传统企业投身共享经济的最佳途径。积极利用共享经济平台,整合有效资源,突破自身局限,寻求跨界合作,打造核心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

5.5 构建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各要素效能最大化 共享平台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借鉴其思维,在基础管理、管理创新中实践应用。

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不均衡,专利共享、科技开发项目同质化、重复投资等问题。聚集国内及至全球的智力资源,共同创新,实现研发资源的共享,研究成果的共享。

构建信息情报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情报开放、协同、高效,有分工、有集成、网状的信息体系。

构建供应链共享平台,打造全球化供应链协同平台和物资贸易集采平台,为全球供应链运作、内外业务协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提供全方位支撑和服务。

构建金融共享平台,打造“境内外金融服务平台”、“境内外投融资平台”、“境内外融资租赁平台”等共享平台。

构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劳动用工总体平衡、高效流动、人才聚合、培训管理等问题。形成内部人员合理流动和交流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劳务用工共享,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加伟,王蓓蓓,张秋萍.基于共享经济背景的智慧企业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09):119-121.

[2]韩旭,陈守则.共享经济环境下推动我国初创型企业发展思考――以优客工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7-8,10.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6篇

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效用,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核心

这两年出现了大量的平台经济、粉丝经济等各种各样的经济。不禁要去问一下,这些词汇的背后,真实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在中国炒得非常热,其背后是由于租车、租房等公司的大量涌现。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把分享经济、共享经济当做“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看待。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发展的三个层次

在共享经济的发展当中,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就是私人资源再利用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私人的资产或者私人的空间,或者私人的服务,那这些服务怎么分享给别人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第二,是公共资源的深度开发。很多城市或者社会当中的公共资源,今天也面临着怎么去分享给更多的组织和机构的问题。第三,是正在建立的一套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或者是电商物流,或者互联网物流的基础设施,怎么样在新的发展当中,用共享和分享让大家获得更多的好处。

共享经济的第一个层次是私人空间的利用。数字内容放到云上以后,其实物体原子的分享已经不存在了。很多人家里,有很多家具,或者各种各样的书,或者各种各样的物品,原子化的物品在家里进行交换,所以出现了“闲鱼”这样新的交换平台。在这种平台的背后,还有一些服务盈余的分享或者共享,就是我们看到的滴滴出行;另外还有一些方面,比如时间盈余的共享,我们看到国内有百度百科,在全球来看有维基百科,所以时间上的盈余,造成了很多人可以把他的时间用来产生一些结果。而这些结果,就变成了一种分享或者共享的模式;在时间盈余的背后,现在还有一些空间的盈余出现了。以房间出租airbnb为代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产或者物产,那些物产在大部分时间是空置的。它可以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一些空闲的资源和需求方进行配对。这个时候,当单个的物件被聚合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准公共的资源,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另外还有一些共享经济的模式,比如资金的共享,像众筹等。

共享经济的第二个层次,是对于公共资源的共享经济。公共资源的共享经济比前面讨论的私人资源的共享经济,可能有更加重要的含义。

私人资源盈余的开发最先被社会感知,而公共资源的利用将带来“共享”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抑或城乡之间,再延伸至全球,公共资源领域的开放、共享都深具潜力、大有可为。

在杭州,有梦想小镇,在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双创小镇、双创大厦或者园区。在这些双创园区的聚集地,产生了协同效应,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或者创造。在这样一个空间聚集层面上产生的城市公共资源的聚集,一种新的资源共享方式。

同样,在乡村,互联网也可以带来一种新的分享。比如阿里在推的村淘,去年全国已经形成了780个淘宝村。借助淘宝平台,借助互联网体系,可以把农村商品卖到全国。

当前,在整个公共资源层面上的共享经济正在大量发生,而这个发生不是由过去线下的零售体系,也不是由过去线下物流体系完成的,而是由一个新型的,互联网构造的体系来完成的,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

同时,可以预想或者正在发生的情况,就是全球公共资源的共享。今天互联网已经带来了全球买、全球卖的现象,未来中国怎么样把商品卖到全球,又将全球商品卖到中国,跨境电商将因此获得非常大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公共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在未来将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和方向,大家也都在关注这个领域。包括各个物流企业,也在关注这块蛋糕和市场。

第三个层次,关于共享经济极其重要的,和各个电商、物流公司相关联的,就是在基础设施层面上的共享经济。

现在对于物流来讲,对于生产和消费、生产和贸易来讲,很重要的改变是“重新连接”,由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所塑造的。这个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简单看,是由云、网、端来构造,由电子商务交易、新型智能物流、金融支付等基础设施以及现代制造的基础设施,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共同组成的。

过去的工业或者农业都是由垂直分工体系构成的,传统的物流体系,基本上是每一家物流企业自成一体,从头到尾垂直贯穿。这种行业的垂直模型,垂直占用模型,包括仓配、快递员和服务设施,整个体系都是由一家快递公司,或者由某一个产业的公司自己占据或者构成的。但是这样一个垂直分工的体系,实际上正在逐渐被一个横向分工的体系所替代。

当资产和资源互用后,就会发现资产是属于你的,但是使用并不是属于你的。当一个物理物件,一个基础设施,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时候,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不要试图占用一个资产,而要试图高频次、高效地利用和使用这个资产,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效用,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核心。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想和原则去考虑的话,商业的设计要重新思考。不见得只有拥有这个资产,才能把价值最大化。我们能够更多地使用整个社会开放体系当中资产的价值,使其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这些互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公司,云计算公司,大数据公司,它们拥有轻资产的新基础架构,在这样一个新的基础架构背后,每个商业主体角色都要重新考量,在未来五年、未来十年,怎么定位。

每一个物流企业和服务商以及平台企业,包括网店、网商、消费者都要思考,在新的结构图里应该怎样去创造价值,怎样用分工协作、对等开放的分享去重新连接,依次找到未来真正的创造性模式。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模式的背后,是用自由连接的方式和消费者发生关系的,比方说淘宝,淘宝近千万个网店的店主,他们并不是阿里巴巴的雇员。

在滴滴出行的共享经济模式下,目前已经有700多万名司机,而出租车司机大概有200万。这700万人群,不属于任何一家企业,而是属于独立的创新者,一个就业者。但是,他们用互联网自由连接体的方式实现了交易,提供或享受了服务,这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的方式,是由网络、云技术、大数据带来的,是由一个新型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的。

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设施,实际上今天线下结合起来,做线上线下整合的时候,正在构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套新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这个新的商业体系是一个逆向的服务体系。 共享经济的核心

共享经济最大的价值是把一个闲置的,或者说自己使用并不充分的资产和资源开放出来,给更多人去使用。

如果说共享经济有什么核心和本质的话,就是要求每一个参与共享经济的角色都能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多地分享自己的资源。越开放透明,资产运用得越充分,获得的资源和创造的价值就会更大,这就是共享经济的实质和核心。

互联网物流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包括电商平台、商家、商品、物流设施、快递员、仓配中心、运力、转运、物流园区等,今天有机会以互联网和数据链为基础,重新连接起来,构成全新的商业链路,有机会空前地降低成本、发挥更大的效用。在共享经济的思想指导下,谁更快更轻地开放自己的资源和资产,与更多的物种实现连接和共享,谁就更有机会在新经济中取胜。

不可想象的未来正在逼近我们的身边,在这个时刻讨论“重新连接”,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一定要用共享经济的思想去重新考虑和重新塑造这个新的行业。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

共享经济模式是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的广阔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各种信息资源,并以此来提升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企业内部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要求企业要不断更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方式和思想观念,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共享经济带来的发展需求。

一、共享经济的主要特点

共享经济又被称为是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搭建平台,为客户共享各种类型的可用闲置资源,以满足各种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属于一种新形式的经济模式。现阶段国内外已经涌现出了许多共享经济类型的应用平台,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当中的很多领域(见表1)。

(一)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发展前提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为人民交往思维、工作、生活和方式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也大幅拓展了服务物品等多种闲置资源的共享数量、范围及频率,共享平台把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及需求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也是形成共享经济的基础及前提。

(二)将闲置资源作为共享经济的基础

闲置资源同传统经济需要的消耗性新资源有着很大不同,闲置资源的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相对较小,而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价值。闲置资源主要包括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房屋、船舶、车辆、土地、服装、设施设备和乐器等都隶属物力资源的范畴,而技能、体力、经验和知识等隶属人力资源。

(三)三大主体为共享经济提供保障

三大主体是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共享经济平台和闲置资源的需求者。本文中所提到的闲置资源提供者指的是闲置资源所有权的拥有者,且他们也愿意也将这部分闲散资源进行分享,通过共享平台让闲置资源产生新的效益,如专车司机等群体。共享经济平台把有需求的用户和乐于提供闲置资源的人有机连接起来,让客户需求实现满足,还能同时创造出社会、经济两方面的效应。闲置资源的需求者需要通过对闲置资源的利用,购买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

二、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职业忠诚

共享经济使人才隶属于价值创造权,而非单独为企业所拥有,对企业来讲,其最重要的财富资源是拥有的知识数量以及其可以利用的人才数量,并不是企业拥有的人才数量的多少,企业员工在当今时代也需要从传统的企业忠诚层面,逐渐向职业忠诚层面进行转变。优秀人才需要在对企业和组织忠诚的同时,对客户、专业和职业使命也要保持忠诚,比如专业技能较强的优秀人才就可以被多家公司同时雇佣。

(二)以全面认可为主要形式的激励手段

共享经济使知识型的企业员工成为企业主体,过去所采用的周期化、单一化的激励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而全面认可形式的激励手段通过对员工群体贡献与价值的肯定,重视他们的工作和努力成果,及时进行奖赏,有利于开发各部门员工的潜能,进一步增强其绩效水平。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交流平台可以为企业员工提供全面、快捷表达个人诉求的平台,还可以让企业全面、及时地对员工群体展开价值分配与评价,这样能够为全面认可这种激励方式带来技术层面的保障。其次,移动互联有利于使企业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激励、关注以及认可,进而增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幸福感及满意程度,实现员工群体、企业及社会的三方共赢。

(三)以人力资本为先,构建人才供应链

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共享经济使得优秀人才将会对企业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本将起到主导作用。首先,人力资本是一个最活跃、也最具创造性的因素。同时,和人力资本相关的投资与发展同货币资本相比更加优先,能够参与到企业内部剩余价值的实际分配中来,通过智力对公司治理以及经营决策进行参与。企业想要使组织战略实现长远发展,需要构建人才供应链,做到精准选人,建立起岗位职责和能力的优化配置方案,给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性的优秀人才保障。

(四)劳资关系变得更加松散

过去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全职就业的劳资关系形势,需要企业和员工之间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做好岗位要求的各项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享有企业提供的各项权利。而共享经济是对企业传统雇佣模式的改变,闲置资源的提供者在加入到共享平台以后,依然可以从事个人的本职工作,他们在共享平台上提供闲置服务和资源,而且基本都是通过个人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兼职的。上述这种共享经济的形式无疑使得劳资关系变得更为松散,也可以称其是半契约形式的人力资源模式,该管理模式主要凭借半雇佣人员进行自我管理以及客户评价体系来实现,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简化人力资源在管理中的各项事务,提高了平台运行的灵活性和整体效率。

三、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

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性,对工作人员群体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而工作人员群体的专业化水平无疑会对管理人力资源的整体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人力部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需要以人力部门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作为标准,对求职者群体的各项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行严格考量,这样使企业招聘的人才可以拥有胜任人力部门创新工作实际需要的能力。同时,企业人力部门的从业人员需要做到严格自律,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利用工作实践来积累经验和阅历,及时进行整理总结,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可以灵活运用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解决,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的各种方法和模式,充分增强人资部门的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使人资部门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次,企业应当在落实各项人资工作的过程中,注重向同行进行借鉴和学习,向拥有这方面成熟经验的企业学习,根据本企业人资部门工作的发展需求和实际状况,将先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经验应用到本企业当中,发展具有本公司特色的人资工作管理模式,对人才招聘等相关工作进行创新和优化,制定出系统、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和健全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增设企业年金和股权激励等形式,让企业和员工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更加紧密,也有利于提升员工群体对于企业的向心力,使员工乐于为企业进行持续性的个人专业价值输出,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转变不合时宜的人资工作管理理念

共享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想落实人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就需要对现有的人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革新,被动、单一的传统人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所以企业需要对人资管理的发展规划提高重视。企业要实现长远化发展,就需要重视人资管理工作,从全局范围考虑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员工对人资管理的重视,使全员都可以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各项目标及规划有全面充分的理解,进而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其次,在人资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促进业务发展目标与人资管理规划有机结合,发挥出其他部门与人力部门之间应有的聚合力,提升企业内部协作的效率。

(三)增强人力部门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素养

要使人力部门的工作开展效率得到提升,就需要创新人力部门从业人员的工作理念,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人资管理经验,也可以对人力部门的员工开展定期培训活动,增强其综合能力与专业技能。其次,企业应当强化对人资部门从业人员的考核培训与管理机制建设,对于在考核中成绩不合格的工作人员需要制定相应的补考与考核机制。若考核仍然没有通过,就需要对其实施岗位调整,这样能够为企业人资团队的专业性提供保障,而且企业也需要对人资部门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邀请行业专家来到企业中,为人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强化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进而增强人资管理工作的创新性。

(四)用制度管人,对人员所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审核

共享经济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较短,可由于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导致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仍然处在不完善的阶段,对于交易中出现的人身安全和争端缺乏有效的惩戒方案,而且由于行政形式上缺乏约束,使得人们在工作中的各项行为也会表现得更为大胆。因此,共享经济平台和有关部门都需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管理办法,控制好可能存在的各项威胁行为,例如,审核平台闲置资源的提供者身份,对用工门槛进一步提高,对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展开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共享经济使得企业内部人资管理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让公司拥有更加多元化的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行的整体成本,而这种管理方式和用工方式也会导致新的管理问题出现,如平台所具备的安全指数到底如何,人工群体的稳定性有何保障,如何分配好共享经济平台创造出的财富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企业深入思考的。

参考文献:

[1]邱丽华.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19(48):102.

[2]李天健,苏勇.企业平台化,共享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变革[J].管理现代化,2018,217(03):111-114.

[3]李玲.创新: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途径[J].商业文化,2020,461(08):55-57.

[4]陶旭红.共享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探讨[J].各界,2019(10):43-43.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8篇

共享单车因其绿色、便捷、时尚等特征赢得了资本和用户支持,估值飙升,前景被普遍看好。

然而,当一件东西被八方追逐时,其隐患或风险也即将到来。如果现在就能考虑如何走上“永续发展之路”,不仅会让共享单车的美好延续更久,也会让这门以“共享经济”为概念的生意更高一筹。为此,建议着重关注以下问题:

倡导共享单车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关注共享单车使用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在制造环节和报废环节的问题,即共享单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是在单车设计、采购和制造环节,要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橙黄大战”繁荣了自行车制造业,但如果是无序、盲目地扩大,激增的产能势必造成单车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与此同时,由于运营者强势,对生产者压价现象严重。如果在产业链上只有下游赚钱,而其他环节无法与之共赢的话,这个产业链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共享经济首先应是共赢经济。

二是无论使用者素质如何,共享单车的报废期限要比个人所属的单车报废期限短很多,而且会非常集中。如果报废单车不能得到很好置,不仅影响市容,也让共享单车在绿色低碳方面丢分,还会丧失支持共享单车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更重要的是,考虑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的使用和处理,是运营企业应尽的责任。

做好被迫退出市场的准备

以“橙黄大战”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竞争,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各路资本纷纷进入,市场领先者地位扩大,新进入者也想分一杯羹。但是市场无法容纳所有进入者。

如果部分共享单车运营者被淘汰出局,是运营者的损失,也是使用者的损失,还会对市场造成伤害:相关的后续服务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最基本的押金能够如数、如期退还?已经布局在市场中的数量庞大的单车如何处理?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9篇

【关键词】执政理念 共享思维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国家发展全局的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目前,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经成立三年有余,在这一节点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化改革中理论探索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对于改革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宿,具有全局性意义

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成就共享发展。共享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最终归宿,具有全局性意义。

创新发展是共享发展的动力源泉,共享发展是创新发展的目标指向。“创新”位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恒久的内生动力。当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曲折,中国经济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经济转型迫在眉睫。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这是一次攻坚战,仅凭个人、单个企业是无法完成的,科技创新需要以共享为基础,产业升级的市场活力也需要共享来打头阵。共享带来机遇,更带来竞争,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带来技术的不断进步,共享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发展才会更具有竞争性和活力。

协调发展是共享发展的内在保障,共享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内在中枢。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多年来的发展目标,更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这是小康社会对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要求。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就会加剧我国社会结构的短板。协调发展是要消除贫富悬殊、避免两极分化,其方向和目标是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发展不协调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城乡之间的经济矛盾、一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巨大落差都是目前我国社会结构存在的“木桶短板”。在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大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才能有效促进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是共享发展的生动展现,共享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本质。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绿色发展是以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色发展需要以共享作为核心本质,绿色发展的共享不仅仅是和当前中国的13亿多人民共享,更是和全球72亿多人共享,更是和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共享。绿色发展是需要每个国民都参与到其中的大事,共享共建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利用发展优势、快速凝聚发展力量。所以,共享思维下的绿色发展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中共同推进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

开放发展是共享发展的战略支撑,共享发展是开放发展的最终归宿。开放发展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共建、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唯有开放、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使中国的全面改革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使中国的发展更具活力和影响力。共享发展下的开放政治主要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密切沟通、减少分歧、增进互信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应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亲切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展开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流,包括对各自政治制度、政治形成过程、现存政治合理性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友好交流。在尊重各国国情基础上大胆借鉴、大胆尝试,消除其他国家由于信息获取不对称而对中国造成的偏见,加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共享发展下的开放文化要求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积极地融入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把中国特色的文化和优秀思想与世界各国分享。开放的文化交流中,中国的话语体系建设和制度性话语权建构要参照西方国家的话语表达体系并与中国话语体系相融合,共享思维下的话语体系构建才会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赞许。

用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动力、把方向、定标尺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动力。共享发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民众的生活水平,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情来看,共享思维就是要调动各阶层的劳动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动力。具体来看:首先,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企业家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要给予企业家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让创新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政府还要为企业家提供市场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生产者,政府要鼓励他们生产创新,对于出色的生产者,要予以奖励。其次,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主要就是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权问题。推进农民有序城镇化,让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对于充分调动农民建设城市、建好乡村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再次,要用共享思维充分调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对于为国家服务的人员,在福利待遇和人事安排上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增加国家公务服务人员的整体福利,在晋升制度、奖惩机制、培训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要本着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进行制度设计,提升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把方向。用全面小康保障人人共享。“小康”是反映我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一个特定概念。2012年,党的十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化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一字之变动,但却代表了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代表了党中央深化改革的绝对信心。当前“把方向”就是要把握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方向,共享思维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原则即是对与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各个领域做到全民共享,如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具体来看就是要确保教育的全民性和公平性,保C每个孩子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及考试机会;在就业领域要确保每个就业者公平地享有就业机会以及与其工作性质相对应的无差别工作待遇;在医疗领域,要确保每个患者家庭不因病致贫,不因病返贫;在社保方面,要确保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在住房方面,积极推动农民城镇化,努力确保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

共享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定标尺。共享发展的目的就是增加所有社会成员的幸福感,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成员的福祉,更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人民群众福祉的共享增进需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的层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四大方面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是衡量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就是要看创新创业是否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科技创新成果能否出现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是要看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沿海内陆之间、各阶层之间是否处在协调互动、和谐共赢的发展之中;就是要看中国整体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能力是否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就是要看中国与外国、中国人民与外国民众是否深入地开展了实质流,中国在世界的制度性话语权是否提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共享发展用之于民,就是要做好民生工作,让人民的生活在共享发展思维的指导下更幸福美满!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分享经济 校企合作 经济思维

在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提到:“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对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企业或经营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等优惠。”在这段政策表述中,政府旨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同时也鼓励学校按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的企业或经营场所。政策在应然层面上,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在实然层面上,由于职业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组织的类型,决定了每种组织只能利用有限的优势资源,去做自身最擅长的事情。为了克服这一矛盾,我们需要转换思维,寻求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在校企合作理念中引入“分享经济”思维

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闲置即浪费,分享产生价值”,其强调的是“使用权”的分享,而非所有权。分享资源是对于用户闲置物品和碎片化时间的剩余价值释放,主要包括闲置物品、闲置资金和闲暇时间。随着分享经济的发展,分享主体也由个体扩展到企业/政府等主体,有学者将个人之间的交换推广至个人或组织之间,将组织与组织间的资源共享也认为是分享经济模式。

基于分享经济的思维方式,我们重新审视现有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对这些实训基地有所有权;职业院校自办的、以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职业院校对这些企业具有所有权。这样的做法有利于产教深度融合,企业对建立的实训基地的所用权和使用权相统一,职业院校对自办企业有所有权和经营权。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源参与职业教育,学校内部资源参与企业的实习实训,但无疑也侵占了这两类组织中最核心的资源去做最擅长事情的机会。

为了解决此问题,将分享经济的思路引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中,会有全新思维。分享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将组织与组织之间所拥有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平台进行分享,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从而拓展校企合作的发展空间,改变校企合作方式和理念。企业未必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公共实训基地,而是通过一定平台,寻找到适合企业的实训基地,节约企业自身资源,重新利用社会有效闲置资源。同样,拥有一定实训基地的企业,可以通过平台,让其他企业或学校进行使用,从而达到分享合作的目的。

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提倡“分享经济”的必要性

(一)传统校企合作途径中学校及企业面临的各自困境

一方面,职业院校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配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训基地、编制或引进科学而具有实用性的教材,培养或聘请技术娴熟的实训指导老师。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才能保障其建设和运行。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由于高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实训教学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职业院校有限的资金资源和教学资源和现实的实训教学需求形成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大多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自己的实训基地,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导致很多设备闲置,利用率低。还有部分职业院校本身并不具备实训条件,通过模拟来代替“真枪实战”,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训机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都无法得到真正的培养。

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国家从政策、税收等方面,在积极倡导和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但企业投入职业教育的整体意愿不高。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不是企业不需要职业院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相反,他们非常需要。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会产生额外的成本与开支,培养的人才很多时候无法保证留在自己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带来的收益十分有限,会影响企业本身的盈利,又会影响到企业将有限的内部组织资源,投入到最具核心竞争优势中去。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和效率并不高。

(二) 分享经济思维下校企合作的益处

第一,扩大供给总量。学校所需要的实训实习场地的供给量扩大。分享经济通过重构无限量的存量资源,转化为能够提供经济和社会价值的产品或劳务。例如,分享经济一方面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将闲置资金、资产和认知盈余等资源投入社会消费中,产生了新的价值。另一方面,扩大了供应面,过去生产供给以企业端为主,现在增加了兄弟院校的端供给,大大提升了社会供给总量。

第二,需求侧影响。分享经济有助于降低社会价格总水平,消费者参与分享经济,可以降低消费成本,提升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分享经济平台通过供需方直接对接,免除复杂的手续和中介费用,降低交易成本。分享经济通过提供无限的社会存量供给,扩大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实现供需匹配,从而扩大社会总消费需求。企业在寻求为自己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平台,需找适合本员工专业领域的培训学校。同时学校也可以寻找适合与专业相匹配的行业企业,大大节省了为满足需求,校企双方在寻求资源中所浪费的时间和金钱。

第三,分享经济理念下,学校和企业一方面可以省钱,一方面可以赚钱;一方面获取他人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自己探索。分享经济实现了高效率,并为合作双方都创造了经济利益。共享平台能够给合作双方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

三、分享经济视角下重校企合作新路径

(一)以政府为主体搭建资源分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使供需双方的需求展现得更为精准和具体。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及信息传播方式比较传统的困境,为了解决资源零散的情况,现在搭建了很多职业教育集团,每个职业教育集团中包含了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多个主体。但在一定区域内,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会产生重复,并且又互不交集。如一个企业可以受多个职业教育集团的邀请,参与到多个职业集团当中,这个企业可以享受到与多个学校合作,但众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又不能互相匹配和有效利用。因此迫切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搭建一个众多企业和众多学校都可以充分利用的公共网络平台。

(二)在平台上积累可以共享的资源

在政策《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的通知 》里提到:“基本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基本形成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和数字化资源协作共建共享机制,加快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开发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国职业学校协作发展、共享资源和改革创新的能力。”国家通过在政策层面的导向,鼓励职业院校积累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将来都可以成为公共网络平台上,在校企合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

(三)校企双方线下分享的资源途径

第一,人力资源的共享

设立企业专家大讲堂,构建信息沟通平台。邀请实验室专业人员、校友每学期举行两到三次讲座和专题报告,做到及时、深入了解企业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组织安排。实行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互派交流机制,结对开展实验室建设、课程标准制订、合作科研项目等,达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专任教师三年内至少下现场锻炼一次。顶岗锻炼期间,积极参加企业生产,企业人员进入学校承担部分授课任务,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第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共享

有些职业院校有土地资源与企业共享,企业很愿意与学校合建厂房,进行“工学结合”;有的职业院校,生产设备比企业的还要好,企业非常乐意与学校共享设备;还有的学校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搞科研,帮企业解决生产上一些实际的问题,也受到企业的欢迎。集教学、培训、生产服务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实训场所,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改善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条件,节约资源,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各职业院校在新的实训基地建设中不需要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学科的建设,学校间互通有无。实训基地的使用者不局限于学生,可以面向企业提供在职人员的培训、教师的进修以及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培训。加强对实训基地的管理,适当收取费用,支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支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开放办学的优势,服务、带动周边中小企业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成为服务区域中小企业的工艺技术研发中心、社区培训服务中心和区域资源共享中心,最大限度发挥辐射功能,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凌超.“分享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在线短租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4(10):36-38

[2]威茨曼.分享经济学[M].林青松译.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6.

[3]廖丰.“分享经济”在中国 P2P 发芽易生长难[N].京华时报,2014-06-11.

[4]田淑娟.Airbnb 创始人:分享经济模式也适合中国[J].财新网,2013-09-18.

[5]毛向辉.分享经济学――数字媒体时代的新交易规则[J].创新时代,2013(11).

[6]刘泓君.周航的共享经济论:你不必拥有一辆车[DB/OI].极客公园,2014-04-22.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传统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共享经济亦被称之为分享经济,就是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经济活动,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基于陌生人对其物品使用权做出暂时转移的行为,其本质就是将闲置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将资源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在共享经济模式中包含了三个主体,即供应方、需求方和交易平台,能够称之为共享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源的闲置和共享,该经济模式自身不会创造资源,而是通过将闲置的资源分配给他人使用的经济行为,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共享经济模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对线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分配和使用效率,从而实现降低双方成本投入和建立品牌效,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共享经济在2016年已经突破了170亿美金,并且今后将呈现出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总理就对共享经济曾指出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是提高经济增长的新措施[1]。

一、传统企业受到的影响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我国也正在从一个经济短缺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供应过剩的国家。传统企业虽然虽然自身有着极强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但是面对着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共享经济的影响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设想。共享经济出现的物质基础就是闲置资源,对闲置资源的整合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和经济最大化的经济效果,比如途家将一部分精力投向高质量闲置房源共享,线下实行五星级酒店式管理体系,并将蚂蚁短租进行收购,对优质房源进行了优质整合;而线上则推出途立方平台,提供了住宿分享解决方案,这就在无形中对我国的传统企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共享经济“互联网+”模式具有的高效、便捷和资源共享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互联网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应用日益的广泛,但是一些传统企业固步自封,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与时展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目前,传统企业所受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由于大多数的传统企业使用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正在逐渐依靠分销渠道形成品牌效应,占领市场份额。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的发展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态,渠道受到了严重的侵犯,致使传统企业面对着全所未有的困境和压力。受新的消费模式和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深入,传统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

其次,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企业必须留有一定资金用于渠道、营销和库存等方面的支付,例如通过广告和其他营销手段建立的品牌效应,依靠渠道对商品的销售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这就使传统企业一直面临着低利润率、高成本投入的死循环中,这也是造成传统企业发展前进的重要因素。

最后,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这是不可置疑的。传统企业要想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就是适应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采取积极地态度去接纳互联网,依照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O2O模式。虽然在目前,大量的行业和企业都开始向着互联网+的方向发展,但是真正做到顺利转型升级的企业屈指可数,这主要是受传统企业自身的大体量和保守思想的影响,在面对转型时出现的难题和问题不能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既影响了转型升级,同时也对现有的业务遭受了损害。

二、共享经济下的传统企业发展策略

1.转变传统思想,加强共享经济思维的培养

优步和爱彼迎分别作为汽车和房屋分享的企业,一直占据着全球共享经济产业的龙头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里两家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两家企业的估值已经超过了530亿美金和265亿美金。随着共享经济的深入,一些打的服务如滴滴快车借助共享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传统的打车和汽车租赁服务实现了创新的发展,使一些传统的企业出现了全新的生机。从中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时代中,企业对共享经济模式的抵制明显的是不明智选择。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中,传统企业应该摒弃闭门造车的思想,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共享经济的浪潮中,要清楚的认识到今后经济的发展将会是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发展趋势。在一些传统企业中其自身具有稳定的基础和成熟的运营体制,但在当下的时代中,就必须具有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观念。比如宜家和巴塔哥尼亚,从两家的发展模式就可以看出采用共享经济模式,不仅不会降低企业的发展,通过共享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创造了全新的消费群体,让顾客去帮你宣传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商品。另外,企可以将自身的过剩能力,如办公空间、人员甚至是专业知识投入到消费中去。

2.资源整合,实现双赢

传统企业参与到共享经济的最佳途径就是将资源进行整合,然后进行共享达到双赢的目的。对于一些具有共享经济意识却没有建立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来说,可以与共享经济企业加强合作,从而为传统企业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营销渠道。比如,万豪集团就和一家名叫流动空间的办公室共享企业进行合作,将其纳入集团发展的新渠道,将集团内闲置的办公室资源提供给一些具有需求的创业人员和小型企业,从而实现了共享经济的双赢。

三、Y语

新的经济模式发展,创业者们的眼睛主要盯着的是扩张和盈利,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往往扔给了社会,造成阶段性的紊乱和麻烦。比如,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随意毁坏、挤占公共区域等问题。我们也要直面“共享经济”带来的矛盾以及共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管控措施,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共享经济纳入法治的轨道。

参考文献: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2篇

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 问题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374-01

在现阶段,开展科技资源共享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国家对于科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都在大幅度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科技资源的使用率不高以及重复浪费的问题,而科技资源作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科技资源共享对社会、企业、政府带来的好处是不容忽视的,科技资源的共享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实质,并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与良性循环程度。为此,有必要针对科技资源共享问题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

一、科技资源共享的含义

科技资源就是从事科技活动的各项物质资源以及组织、管理、信息等硬、软件要素的总称,它既涵盖了仪器、设备等,也涵盖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科学实验数据和科技人才。所谓科技资源的共享,也就是说,对于当前的科技资源进行公开和综合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得到科学、高效的使用和管理,保证科技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保证科技资源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资源的共享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物理资源的共享,包括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等的共享;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包括文献、图书、资料、科学数据等的共享;三是人才资源的共享。

二、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如何缩短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到产品商业化的时间,使得科技成果迅速扩散,已成为竞争的关键。

2.有利于减少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科技资源共享减少了创新主体创新的盲目性和重复性,使科技创新活动在较高层次的创新平台与思路上展开,从而使创新活动呈现出累进递增的发展趋势。

3.有利于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 科技资源共享可以强化社会群体的协同进取意识,而不是各自为战、相互封锁、恶性竞争,进而推动形成一个具有更为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共享意识的社会氛围。

4.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在当今时代,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关键力量。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科技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最终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加快。

三、科技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科技资源的投入力度来看,尽管资金上投入很大,但是,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浪费资源问题,这就使得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1.科技资源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没有制定关于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导致科研单位普遍缺乏共享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没有出台具体可操作的共享运行机制。

2.我国的科技资源分散在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中,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投人管理和协调机制,一方面,各部门之间相互争夺科技资源,各种科学仪器设备重复购买,这就导致了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经费分散。

3.由于分散和重复,资金往往不足以购买完善的配套辅助件,仪器设备质量普遍不优,不仅整体水平不高而且缺少真正的具有顶尖级技术含量的仪器设备,加之缺乏运行维护费用,许多仪器设备呈低效状态。

四、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对策建议

1.建立运行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法规体系,明晰国家科技资源归属权,将其纳入国有资产范畴进行管理,明确其依托单位的责、权、利,规定其投入形式、范围和力度,以及共享内容、共享范围、数据密级划分、数据产权认定、版权保护、共享用户的界定等。地方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和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与国家政策配套衔接的共享政策。最终形成较为完备的科技资源共享的法规体系,推动国家与地方,科研单位、高校与企业间的科技资源共享。

2.抓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大平台建设,加强科技资源投入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成立科技资源共享组织机构。国家应打破传统的部门统属统筹科技发展规划的状况,将科技资源共享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从上至下改革现有科技资源分散投入的体制,统筹布局。建议成立国家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中心,明确其对国有科技资源共享实施管理、考核和监督职能,运用核减运行经费,或实施科技资源调出、重新布局等杠杆措施对共享不力单位进行管理。从事科技资源共享战略性研究,掌握全国科技资源分布情况,随时向社会科技资源信息。

3.创造出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

科技资源共享不仅是科技界的事情,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大力宣传科技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向社会公众宣传“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理念,增强政府部门的资源共享意识,培育科技资源共享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政府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最大限度地公开其信息,使科技界、企业、高校和公众都能共享政府信息资源。同时,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于增量资金介入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采集、整理和加工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资源拥有者参与共享的积极性,保证科技资源需求方能够借助于上网或远程控制等各种各样的途径来体验到流动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和促进科技实物资源的共享。

总而言之,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离不开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技术支撑上也离不开更加完善的方案。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切实最大限度地实现和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霞.关于落后地区科技资源共享的思考――以忻州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梅盈洁,徐志宏,陈中健,贝锦龙,骆艺.加强农业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的做法与思考――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01).

[3]吴家喜.近十年国内科技资源共享研究进展与述评[J].科技与经济.2012(02).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3篇

阿里研究院高级顾问梁春晓在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表示,就中国而言,互联网经过了20年的发展,人们已从最一开始将其当成工具、渠道,直到现在把它视作基础设施,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彻底走过了“工具时代”。现在是将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从中又衍生出了信息经济、信息社会、智能社会等社会形态,正改变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状态。可以看出,互联网所带来的变化,不是局部的、细枝末节的,而是一个总体性的变化,它推进了我国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大转变。

信息社会的三大动力

梁春晓指出,信息社会带来的整体变化中,有三个新的因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未来,不论人们是在思考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还是在思考整个社会创新的时候,它们都会显得特别重要,会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都分不开。”

第一,新基础设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作为新的基础设施,已经在商业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共识。“但是,这也正在成为整个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30年前,人们在谈及改革开放时,会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人们在说到基础设施时,已从当时的公路、铁路、机场变成了云网端、云计算,所以,现在已经迎来了以云网端、云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设施的时代了。”梁春晓分析说。

第二,新要素。以前,在谈及社会发展时,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是重要的生产要素。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正在崛起,那就是数据。当前全球企业中,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价值就是通过“数据”来体现的。梁春晓举例说,Facebook曾在两年前收购了一家公司,虽然这家公司只有55人,但是当时的估值却很高。究其原因,其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数据。他提到,目前中国以数据为基础的公司也已经越来越多。

第三,新结构。以前,我国的工作模式更多的是着眼于分工明确,未来则将更着眼于大规模协作的共享模式。因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升级,既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又使数据流动起来,最终产生了数据智能,这样的数据智能就成为共享经济的最大来源。那么,为什么会有共享经济?梁春晓表示,首先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的,等平台上有了大量的数据,并形成了非常高效匹配的数据资源,能够把大量的需求匹配起来,从而形成规模化的共享经济。例如,一直很受关注的网约车,就是涉及分享经济、共享经济的典型例子,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人们通过什么方式去打车和出行的变化,它将非常有可能带来整个经济结构或者社会结构的大转型。因为,基础设施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数据能够在空前的范围内流动和共享。这种流动和共享最终又支撑人们对所有的社会资源进行共享,从而改变了整个经济结构,让分享和共享成为整个经济的核心。

自由连接体:新型就业群体

当工业时代来临之时,出现了当时前所未有的基础设施,大城市、大工厂能提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很多人从高成本、低效率的地方被吸引过来,很多农民都走出农村来到城市。那么,有了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会发生什么?由于新基础设施的形成,“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美国称其为“自我雇佣者”,一个人可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张三:演员/电子商务论坛主持人/导演/策展人等等”。新基础设施为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环境,使其可以随时改变角色。未来,这样的自由人会越来越多。

为此,阿里研究院提出了“自由连接体”的概念。即一个人,或一个小的组织,今天可以加入这个连接,明天可以加入那个连接,或者可以同时加入好几个连接。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方式,才使得共享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或机构处于既是专家又很柔性的状态,我们称其为‘专业化+柔性化’的生存方式。”梁春晓说道,专家化有三个特点:人人都是专家,人人都在某一个领域全球第一;形成新木桶原理,即只需强化个人长板,无需弥补短板;人人也都必须要成为专家,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柔性化有两个特点:U盘式生存,即自带系统,随时拔插,类似“剧组”;人们选择更加自由,以前人们毫无选择地进入工厂,接受管理,现在人们可以越来越柔性地安排工作、生活、学习。

小前端+巨平台:大规模协作

互联网促进社会化大协作,平台模式是大协作方式的主要形态和体现。具体表现为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协作的效率,使得企业外部协作成本下降迅速,远快于企业内部协作成本的下降速度。因此,企业与市场的边界围墙松动、坍塌,“篱笆”到处都在被拆除,从而“大平台+海量前端”的开放化、社会化、大规模的协作方式开始出现并逐渐主流化。

其实,平台模式由来已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全新的规模、内涵与影响力。全球性的巨型平台开始出现,其生态化程度非常高(物种多样性与自组织化程度很高)。而且,由于举行平台及其生态圈的发育,社会的“分工――协作”全面突破了工业时代“分工深化”与“协作成本上升”之间的互相锁定,提供了一套全新高度上的分工与协作体系,极大地扩展了社会经济的新边疆与可能性,提升了社会福祉。

小前端+巨平台:网商+电子商务平台

由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推动,出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企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商业模式和新商业形态,即商业创新。现在,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创新,所导致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层面,不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而是整个社会的变化。

网商的崛起:使电子商务从边缘到主流。海量网商的出现,是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电子商务由此大规模、大范围展开。电子商务平台:主导新商业生态。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重要差别,是电子商务生态演进的关键。

为什么需要小前端?梁春晓解释道,因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个体化的,必须以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小前端如果是孤立的运作,需要通过什么来支撑成本呢?就是巨平台,比如现在微信、淘宝的平台上都聚集了很多小前端,他们都同时存在于一个巨大的平台,这就是小前端+巨平台的大规模协作形态。

这样的形态,在梁春晓看来,从一定意义上也是人们理解电子商务的一把“钥匙”,电子商务最近这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动力就是网商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相互的促进和相互的拉动。因为出现了平台,所以有更多网商可以低成本进行创新,所以就吸引了更多的网商,更多的网商就催生了更大的平台,从而催生了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

新经济“三位一体”: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如果说在2008年,人们看到了“网上交易”出现巨大规模的可能性,那么在2015年,人们则看到了“通过云计算处理”这种巨大规模的可能性。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可以看到微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三位一体”的新经济体系正在形成。

微经济:现在,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自由连接体,亦或很多小微企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创新发展,这正是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些小微企业的主体,是数以千万计的卖家,甚至超过50%的人都是工作家庭化。

平台经济:目前我国市值公司排名前十的基本都是做平台的公司,平台已经成了最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不光是企业,一些政府部门也在针对平台发展进行思考,例如,上海市在2015年了《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共享经济: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社会问题众多,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贫富悬殊问题、数字鸿沟问题等等,但有一个问题可能是最大的:人类创造的财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总量巨大、人均丰裕但分布严重失衡,并且自然资源难以持续支撑。人类不可能把财富之饼无限摊大,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共享经济是唯一出路。共享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目前已经有信息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做基础。可以同时在线几千万、上亿网民,每天产生几千万笔交易,存有数以十亿计的商品数,超过1000万卖家,这些在以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现在都可以做到,所以共享是可以实现的。

微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这三种“经济”是一体化的。如果没有微经济,平台就没有用处;如果没有平台,就不可能有共享;如果不能产生共享,那么微经济的优势就无法发挥。所以,三种“经济”是三位一体,不可能孤立存在。

在后天的世界里,有你位置吗?

近些年,阿里研究院常讲一个词――“后天”。梁春晓指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在谈论明天、规划明天,但是如果人们仅仅只从今天看明天,明天很可能只是又一个今天,无非是量的修正和调整。届时,当人们真到了明天,可能会发现别人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所以,阿里研究院特别强调“后天”,一定要超越明天,看得更远,预测全新的变化和未来。

众所周知,工业时代的宏观经济体系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中国移动与理发师都同属于第三产业时,人们会感觉到这个划分体系本身出现了问题。在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已经没法再套用工业时代的产业划分方式来划分和解释了。因为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是横向分工式的划分。比如种小麦是第一产业,把小麦磨成面粉是第二产业,将面粉做成包子卖出去是第三产业。它所强调的是“分工”,但目前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共享”。

未来,要关注的是这个事物到底是做基础设施的,还是做平台的,或者是做自由连接体的;是生产者、服务者还是消费者。其价值不再是取决于在某个环节中创造了什么价值,而是取决于该事物能提供的共享能力有多强。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4篇

     1.解决“老大难”问题需要更新观念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但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人们总喜欢将信息不能充分共享归咎于信息资源的部门所有,解决的办法不外乎是行政命令,领导出面。但是信息共享问题仍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不能不引人怀疑,是否我们在信息共享的基本理论上出了问题?在信息共享的基本观念上是否有误区?是否有除了简单的部门利益之外的更深层次的障碍?

    爱因斯坦讲:“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就提示我们应当跑出习惯性思维的圈子,从更基本的理论来反省我们的信息共享观念,更多地研究事实,更多地研究实际经验,提升对新规律的认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学的观念与视角无疑会是一种有力的工具。

    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不是一件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长期服务的业务,对于一项长期业务而言,短期起作用的因素经常会被相反的因素抵消,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纷纭的暂时性因素来分析决定系统能否长久生存发展的深层次动力,而经济学思考正好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2.长期业务可持续生存的基础

    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共享不是一个静态工程,而是一项长久的信息服务业务,它可能会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地生存下去。这样一种长期服务的业务,其运行维护的费用将是巨大的,几十年地维护、完善某种信息共享的服务,对于任何机构来讲都将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如果这项服务不能带来合理的效益,它将很难持续下去。因此,决定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服务能否持续的并不是开始的多大决心,而是有无长久的经济合理性,即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带来的益处能否胜过其带来的长期运行维护的成本负担。

    作为长期服务的电子政务业务,其经济学上的合理性至关重要。人们经常强调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以强调行政领导在推动电子政务项目启动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开始的推动者却无法担保项目的长久成功,因为电子政务业务的生命周期经常会有二十年、三十年,要比领导的任期长许多倍,每位后来的“一把手”都有可能来终止、修正前人留下来的做法,唯有经济上合理的业务、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的业务才可能持续的生存。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很多,有些是短期起作用的因素,例如起步资金,技术手段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有了问题还可以在后面纠正,倒是有一些因素看起来没有那么强的作用,但是影响力却非常持久,例如系统运行成本与共享效益不成比例,部门关系失调,缺少有效的社会监督,缺乏自我改善的动力与激励等,这些因素慢慢地产生作用使系统逐渐地瘫痪,这些因素才是影响信息资源系统生存力的关键点。

    总之,对于一个长期运行的业务系统而言,经济学上的合理性是生存的基础,经济学讲究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争取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率,而一个得不偿失的系统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审视共享方案的经济学合理性,才能保证信息共享的可持续。

   3.信息共享的方案选择是经济效率的选择

    信息共享本身就是一个经济效率选择问题。信息共享不是目的,对于电子政务而言,信息共享只是实现政务目标的工具,一个工具使用到什么程度以及什么时候要换另一种工具,要视工具应用的效率而定,政务目标才是核心,工具的应用完全视其对目标的贡献与成本的关系。由于长期以来,信息技术企业对信息共享过头的宣传使得人们对信息共享的认识绝对化了,人们将信息共享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来追求,其结果则必然会迷失原来电子政务的目标。失去了政务目标的信息共享必然失去了其价值评价的标准,信息共享成为超脱于政务目标之上的追求,必然会破坏整体的价值平衡,信息共享成为无效益的奢侈品。

    信息共享是有代价的,随着共享内容的扩大、共享紧密程度的提升,信息共享的成本将是直线上升的,但是共享信息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却会边际效益递减,这样就存在一个转折点,即共享超过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变成经济上不合算的事情。共享对工作带来的好处将抵不过共享建设、运行、维护成本的增长。将信息共享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之内将是所有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另一个必须强调的问题是资料本身的共享价值是大不一样的。每种信息资料都会有其替代信息来源,这些信息资料的利用价值还要受用户的许多其他条件来决定。另外,不同的信息资料收集、加工的成本也大不一样,应用的价值也随用用户不同而大不相同。所以我们不要设想能够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的统一大平台,让各路资料一并发挥作用。真正有效的信息共享是一个精确设计的过程,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与不同的资源而具体设计。一个一个资料地挑选,怎样使最有用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处于最方便使用的位置,这也是一个经济学的选择问题,选择是一种智慧劳动的投入,没有精心地设计,精心地建设,精心地改进,任何有效率的信息共享都是不能实现的。信息共享系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案,而是一项一项合理的经济学选择的积累。

    二、四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

    对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问题分析过于笼统是未能很好理解信息共享问题的一个原因。不同的信息共享业务类型在用户特点、经济模式、运行机制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分开来进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四种主要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

    1、政府信息公众开放系统

    政府信息公众开放系统是向公众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系统,主要提供以下三类信息内容:

    (1)公告性内容:政府认为应当让公众了解的规范化信息,如政府公告,各种法律、规章、统计数据、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规划,司法解释、案例,…各种需要公众理解、配合的情况等等。

    (2)服务性内容:帮助政府改善对社会服务效率的信息服务内容。公众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很多,例如出生、死亡、婚姻、出入境、纳税、上学、工商登记、办理许可申请,…良好的网上信息沟通渠道会大大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节省公众的大量时间。

    (3)透明性内容:用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接受公众的监督,防止政府的腐败。通过公开的政府网站,公众可以查寻政府的工作流程、工作进度,可以了解政府对某些事情的态度,决策过程经费的使用状况,并接收来自公众的批评,除了网络信息提供外,还应有其他一些方式支持公众依申请来取得其有权获取的资料。

    政府的信息公众开往系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系统,政府的各种重要文件、资料、统计数据都会利用这一渠道免费向全社会,推动这些重要信息资料的全社会共享,这也是政府向社会信息开放的最重要的渠道。

    政府信息是开放系统强调的是社会效益,要强调对社会的公平,让公众普遍受益。这样的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系统考虑的核心应是预定社会效益目标的实现率,特别是实现服务的普遍性,要让尽量多的公众满意。而这对于象中国这样网络、电脑普及率并不高的国家做起来并不容易。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其它辅助性的信息服务与沟通的办法,让政务改革造福于更多的人群。

    政府信息向公众的开放是政府所能做的最大信息共享,它将带动各种信息共享模式,取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政府拥有国家最完整、最庞大的统计系统,在巨大的政府管理业务中,又成为最大规模的工作数据的积累者。政府积累的数据资料遍及各个方面,从地理数据、自然资源到生产、市场、消费、进出口,从出生、求学、就业、卫生、交通到出入境管理…这些大量的数据资料如果能够被社会充分利用,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

    但是,大部分政府积累的数据资源,并没有为社会很好地利用,这是一种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造成这类信息资源长期闲置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政府缺乏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积极观念,很多政府官员并不认识帮助企业发展就是帮助国家经济发展。很多人并没有将改善信息服务与提升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结合在一起,这导致了这类信息资料的长期闲置。造成政府信息资源闲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利用这些数据资源进行增值服务的良好模式,无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规模效益。

    将潜在的信息资源开发成为有规模、有效益的可持续的信息服务产业经常是十分困难的。对某信息资源的一次非常成功有效的利用并不能表示这类的业务就是可持续经营下去的业务。将政府信息资源的个别的应用推进为一项有规模的服务产业完全是一种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只有企业家才能非常有效地沟通数据资源与应用需求的联系,进而能创造出有效益的信息服务规模经济。我们可以看到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中的一些难点:

    (1)政府数据资源到用户的应用需求之间有着相当的距离,要将政府信息资料组织到适合应用需求的程度还需要做大量工作,并需要大量的投资,政府难以承担;

    (2)政府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风险,某类资料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并不意味着这种资料有市场化经营的价值。成功的业务有赖于企业家的精心挑选,并且还要依赖于企业家的风险承担能力;

    (3)政府虽然熟悉数据,但缺乏应用知识。政府的机制缺乏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以及缺少持续改进、完善一种变化性很大产品的激励机制。政府无法有效地完成从数据收集直到为最终用户服务的全过程。

    这些问题非常明确的告之我们:在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提供增值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政府一包到底地提供服务是不经济的。在这个产业链上,政府的优势是做好数据采集端的工作,确保数据的可靠、稳定。而对于这些数据资料的增值应用,则应当交由信息企业、中介机构来做,这些机构有着更好的应用感觉,有着更好的创新能力与企业家机制,而这些特点正是开发应用端业务所不可缺的。政府必须要采取与企业分工合作的方式,才会创造政府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的高效益。

   3、政策研究信息共享系统

    政策研究信息共享系统是政府内部使用的信息共享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各级领导干部、政策研究人员、写作班子以及各有关工作人员,它也成为各级干部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工具。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本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阅读新闻,认清形势。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有很好的大局感,需要及时了解全球、全国本地区的整体形势。以往这种感觉是通过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建立的,但在网络上可以有更综合、更省时、更有效的渠道。一个简洁、重点突出的新闻系统经常是内部网上使用率最高的系统。

    (2)业务学习与专题研究:政府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要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政策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人员除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外,还要以大量的来阅读文献、资料、文件及来自有关部门的报告。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能够把资料的收集、挑选的效率提高许多倍。将那些最重要、最权威的资料集中得好将会得到更大升值。

    (3)工具性资料查询: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会碰到大量的资料查阅、数据引用、文件、讲话的摘引核对,以及历史资料、国际资料的查找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是辅助性的,但也要耗去工作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一个良好的办公数据库系统对于提高领导与研究机构的日常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

    工作人员希望政策研究信息系统要有更多的知识性和启发性。因为政策的确定不是就事论事,并不在于有更多的细节数据,而在于对于相关的问题有着更深刻的理解,重要的是要有见地。领导处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将无法提出更有效的处理原则。因此,政研信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升人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问题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判断,那种以为信息收齐全了,领导就可以对着荧光屏决策了的想法是可笑的。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是一个思考、领悟的过程,领导人的见识在其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信息资源系统要成为提高人们见识的重要工具,成为启迪人们思考的重要工具。

    今天,政策研究信息资源系统在应用中碰到的一个新问题是如何降低人们在使用中的时间耗费问题。如果是在二十年前,信息稀缺,而工作人员相对空闲,信息系统建设以资料为中心是合理的,但是在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资料的稀缺性大大降低,而工作节奏的加快使领导者、工作人员的时间稀缺性大大提升,这使得人们的耐心大大下降,很多耗时的应用变成经济上不合算的,而对时间紧缺的工作人员,政策研究信息系统越来越存在着被冷落的危险。这是在告诉我们,面对着时间昂贵的领导者,降低应用成本的核心是节约用户时间。我们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系统,以提高最稀缺的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即以节省领导人时间为核心来设计系统,让人看得快、看得少,看得精,而不是以资料为核心,提供大量细节,无视用户的时间浪费。

    总之,从用户的立场上来摆正什么是最需节约的稀缺资源,依用户的价值观来设计系统,才能使政策研究信息资源系统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系统。

    4.政府业务自动管理系统

    这类系统主要用于政府规范性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由基层操作人员来使用。政府的规范性业务很多,例如税收,工商登记、年审,进出口管理,出入境管理、驾驶执照管理等等,一个规范化的自动管理系统会大大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的规范性,大大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与漏洞。

    在政府业务自动管理系统中,良好的信息共享与综合能力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武器。在很多情况下,欺骗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因为政府系统信息核对能力的增强有效地堵住了很多滋生欺骗行为的漏洞。这使得假增值税、假出口的案件大大减少。同时,信息共享也提高了对用户服务的效率,例如用户用不着反复地输入相同的数据。

    政府业务自动管理中的信息共享与为宏观政策研究的信息共享有着非常不同的特性,设计方法也完全不一样,主要的特点是:

共享经济的思考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长株潭;高职;教育资源;共享;协同

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院校在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支配的能够实现职业学校战略目标的各种要素组合,是指全社会投入职业教育领域,所有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总和。具有继承性和理想性,消耗性与流动性,公共性和市场性。

1 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面积约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20%左右,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70%,是湖南省经济社会最发达地区和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高职教育资源相对密集的区域。虽然长株潭高职院校总体规模发展很快,但仍存在着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共享意识不强,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与融合的问题。

协同的概念源自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协同学理论认为,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这一理论突出地强调了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大系统本身所固有的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

长株潭城市群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各种资源的流动创造了便利,各种资源的汇聚又可以透过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长株潭城市群各高职院校之间同样是共生互长的关系,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协同效应,充分挖掘现有高职教育资源的潜力,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效益,促进长株潭城市群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

2 资源共享的原则

2.1 开放性和独立性相结合

知识具有公共性,故教育资源应该是开放的,资源开放的本质是避免系统处于无序状态,只有实现资源开放,才能避免形成信息孤岛,才能提升公平度,提高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但如果把这些教育资源不加限制的对外开放,将挫伤这些资源所有者的积极性,也可能会对拥有知识产权的资源造成侵害,因此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应是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前提下对其他学校开放。

2.2 注重公平与效率性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是客观存在的,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共赢,依赖思想、信念、技术资源配置行为特别是共享行为的科学性与坚韧性。要实现资源共享,在没有成型复杂理论的基础上,技术应该成为重要的思考点。如信息共享、实验室共享系统的建立与使用等依赖于技术的完善。资源共享在一定意义上会实现教育的公平及效率,但如果其(或潜在)成本较高,则可能意味着这种共享的思想本身或共享路径、渠道、方法等方面可能出现了问题。

2.3 合作建设、优势互补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呈现的同化趋势,导致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因此,有必要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时,按区域经济结构组织专业群建设(专业建设)和分工协作,建立协调统一的高职教育市场,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使现有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配置,整体提升综合实力,促进长株潭高职教育教育资源结构优化。

3 资源共享策略

3.1 建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可避免同一区域内同类专业实训基地重复建设而造成的造成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可实现校内、校外、企业等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

3.2 建设共享型网络教学资源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开发、管理、共享等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构建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学习空间,将整体推进长株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和改革。

3.3 共享区域内师资资源

打破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建立起高效严格的人才社会共享模式,可通过互聘教师、开设名师讲座;进行骨干教师教学交流,提倡教有余力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跨校授课等多种渠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4 协同发展的模式

4.1 形成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

高职教目育主要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具有地区性(或地方性)的办学特点。若长株潭各高职院校只考虑本校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接”,虽然能解决“点”的问题,但无法解决“面”的问题。必定造成长株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失调。只有加强高职院校间、院校与政府间、院校与行业间的交流与协作,形成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才能给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以及编制共享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带来了方便,给教学资源共享奠定基础,更利于建设优势互补,联合协作的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更利于实现专业群的整合与重组,以整体提升长株潭城市群职业教育综合实力。

4.2 “互惠共生”建设专业

区域经济的特征就是职业教育的特征,长株潭城市群各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瞄准长株潭经济结构,依托各院校的特色品牌专业,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特色明显,专业互补性强,互为融合、互为依托、互为补充和互为流动的联合协作体。

长沙正按照“统一规划,分校建设、综合开发、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建设现代服务类、信息类、文化艺术类、机电制造类、电子电器类相关专业。株洲则应发挥株洲工业排头兵的优势,突出建设以铁道、化工、机械等专业为特色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以推动长株潭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形成集约化、特色化的整体优势。

【参考文献】

[1]李萌,曹叔亮.协同效应视角下的高职教育园区资源共享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