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

护理常见问题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02-01在内科护理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隐患:在护理人员方面, 存在着护理操作上不规范, 责任心不强以及不按流程护理等隐患, 在患者方面, 存在着不配合护理等问题,进而导致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存在, 严重的影响着内科护理的质量, 不利于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方面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 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缺少与患者有效的沟通, 并且在护理中不细心,出现了护理差错, 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等, 都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隐患;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 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的危险[1]; 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不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进而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2]。很多护理人员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简化, 如:简化了消毒步骤, 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等, 由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 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疾病的恢复。

1. 2患者方面 内科护理工作中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之外, 患者的配合与否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内科护理中, 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 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 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 无法接受自己所患的疾病,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 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 不配合护理,最终耽误病情, 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认为是医院的护理不到位, 对护理人员抱怨, 引起护患纠纷, 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护理措施分析

2.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通过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能够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 进而在护理工作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 护理动作要轻柔, 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 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 促进患者康复。另外,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应该不断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 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 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 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 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培训, 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 保证护理的安全。对于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应该组织进行专业的培训, 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说, 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记忆, 在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 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 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 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 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 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 一步都不能省略。另外, 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于护理过程不规范的护理人员, 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 以起到警示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护理工作流程掌握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 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 树立榜样。

2.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防范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怀, 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处处为患者着想,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3结论

通过探讨内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防范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分析, 全面的掌握内科护理的安全隐患, 并且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保证患者安全。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本院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大大的降低了。结论 通过对内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能够收到很好的护理效果, 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亚珍.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5(6).

[2]张越秋, 赵彦霞. 浅析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4).

[3]李雪芬. 综合性外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03)

[4]范德环,刘小平,王秀莲. 血浆置换治疗重度药物中毒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03)

[5]任霞,曹大蓉. 手术室患者安全防护措施探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01)

[6]潘爱娣. 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03)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症肝炎;临床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8-02

重症肝炎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此病病情重,病死率高达70%[1]。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临床上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失时机准确抓住病情变化中的主要矛盾,严密观察病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肝功能恢复,在护理工作中主要是及早发现重症肝炎及其并发症的先兆症状,有效治疗,进行各方面的护理,提高重症肝炎治愈有效率。除采取综合治疗外。临床上认真分析患者心理表现,严密观察病情,制定相应的对策,实施周密细致的有效护理。早期发现并发症,让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对预后有重要作用[2]。笔者对在2008年9月―2010年3月被诊断为重症肝炎的48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现将护理体会简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9月―2010年3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5例,女13例;年龄17―75岁,平均41・6岁,其中25―45岁30例(62.5%),是重症肝炎的高发年龄段。

1.2护理观察

1.2.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本组病例中大多数出现持续低热或体温逐渐升高,同时应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呼出的气有无肝臭味。有明显的肝臭味,则为肝昏迷先兆;面色苍白、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提示有大出血或休克的可能;血压升高、头痛、脉搏缓慢、呼吸深慢、瞳孔变化则提示有脑水肿发生[3];观察患者皮肤、巩膜黄疸。本组2例急性重症患者在肝性脑病前期未出现黄疸,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向后期其他症状无好转趋向发展,故应严密观察,准确记录,为治疗提供依据。

1.2.2基础护理①口腔护理 对神智清醒的患者督促其保持口腔清洁;神智不清,极度虚弱、昏迷者给生理盐水棉球或碳酸氢钠棉球清洁口腔、牙龈,2次/天。对眼睑不能闭合者给消毒纱布覆盖双眼,以预防角膜受损。②皮肤护理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提高机体抵抗力。协助患者勤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以防擦伤皮肤及褥疮的发生,小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管。并做好导尿管及外阴护理。根据病情定时协助翻身,受压部位给予30%―50%的红花酒精按摩,必要时垫气圈。以免发生压疮。经以上精心护理,本组无一例发生压疮。③饮食护理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食谱。合理足够的营养可促进肝脏组织的修复。宜给低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并且根据相应并发症安排食谱。发生水肿的患者给低蛋白饮食,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2g以下;肝性脑病先兆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30―40g;不能经口进食者采用鼻饲,鼻饲时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腹水者,给予低盐饮食,严格限制液体摄入,准确记录24小时进出量,为使用利尿剂提供参考;有昏迷前驱症状者,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防止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4]。

1.2.3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多数表现为易怒、焦虑、自卑、绝望。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面带笑容,语言和蔼可亲,仪表端庄。护理操作娴熟,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检查结果的每一个细微的好转都告诉患者,并与其分享快乐,消除其思想顾虑,使患者要信心配合治疗与护理。

1.2.4出血的护理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设专人护理,根据出血量迅速建立必要的通道、禁食,呕吐后立即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准确记录出血量、次数、性质,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态、瞳孔、甲床、四肢温度。注射部位往往渗血,在注射完毕迅速拔针后不少于1分钟,防止大面积淤血。有鼻衄者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止血,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填塞止血[5]。上消化道出血后及时清除肠道内积血,减少氨的吸收,遵医嘱给予弱酸保留灌肠(米醋)。

1.2.5昏迷的护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1―2L/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等;保持大便通畅,每日2―3次为宜,尚未昏迷者,给予口服乳果糖防治便秘,减少氨的吸收;对便秘或有消化道出血肠道积血者,应给予清洁肠道,给予33%―50%硫酸镁30―60ml口服或鼻饲;或给予弱酸性液体0.25%―1.00%乙酸500―700ml灌肠,不可以用碱性溶液灌肠。对于有活动性出血者则不宜灌肠,躁动者,加设床档,防止坠床。

1.2.6继发感染护理 由于长期的肝脏慢性活动炎症过程对机体抗感染免疫防御功能的影响,剩余的肝脏储备能力差,易发生内源性感染,而频繁接受医疗操作又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治疗与护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病房环境应定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陪护和探视,避免交叉感染。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皮肤损伤,并经常给予擦浴,保持皮肤清洁,昏迷患者应勤翻身,保持导尿管者做好相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床铺清洁干燥。

1.2.7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重症肝炎相关知识,在治疗中会出现哪些情况及转归、常见的消毒隔离知识及生活护理技术。鼓励其戒烟戒酒,正规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过度劳累,营养合理,睡眠充足,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疗效,达到预期的护理康复目标。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本组48例患者中,29例病情明显好转出院;13例因病危自动出院,其中3例入院时已出现肝昏迷,共7例发生肝性脑病,3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继发感染,1例发生肝肾综合征。6例患者死亡,其中肝性脑病3例、难治性腹水并原发性肝肾综合征2例、消化道出血1例。住院时间13―140天。患者及/或其家属对病情表示理解,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3 讨论

在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使笔者体会到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当患者以急性重症肝炎或一般肝炎入院时,就要密切观察病情,在早期阶段虽然患者已呈现出急性重症肝炎的某些症状。如严重消化道症状、明显的黄疸、极度乏力、明显腹胀、注射部位瘀斑等,但还未出现肝功能衰竭的表现,此时治疗护理及时往往获得较好的效果。相反,如患者已出现肝昏迷、出血等肝衰竭表现,表示病情已进入后期。治疗护理效果不佳,预后极差,做好患者沟通及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旭英. 重症肝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73.

[2] 谭琼. 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肝炎并发症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2004,3(3):19―21.

[3] 黄会芳. 慢性重症肝炎的护理[J]. 青海医药杂志,2004,34(4):53.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3篇

一般宝宝的脐带结,在7天左右会自行脱落,可有的时间会很久,例如有的宝宝是20天才全部脱落。做妈妈一定要小心,因为脐带很干,碰到的话宝宝会疼会哭。

应对办法

每天用棉签蘸紫药水消毒一下,有干燥的作用(最好不要用酒精,酒精消毒会刺激),然后抹上金霉素眼药膏,敷上点纱布,用护脐带(孕婴店有售)包好。换尿布多注意,检查一下,直到自行脱落为止不要强行用手去拉,不要着急,所谓瓜熟蒂落就是这个道理吧。

问题2:鹅口疮

鹅口疮属于念珠菌感染。在嘴里出现白色斑块,用力涂抹可掉,底下可见嫩红的口腔黏膜。宝宝长鹅口疮会哭闹,影响吃奶,妈妈要注意小心观察。

应对方法

建议用棉签蘸自制霉菌素药片磨末加生理盐水涂抹,坚持每天涂抹3~5次,好像给宝宝刷牙一样,主要是让宝宝口腔更清洁,多透气如果口服合生元益生菌效果会更好。

问题3:奶癣

奶癣也称湿疹。是小宝宝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宝宝脸上会出现很多红色细小疙瘩,厉害的有的还有脓头。

应对方法

婴儿患奶癣严禁用肥皂水或热水烫洗,宜用温水给宝宝清洗,擦干后,可以薄薄地涂抹一层地塞米松冷霜或软膏,很快就会见效果,另外不要给宝宝穿化纤、羊毛衣服,以柔软清一色的棉布为宜,衣服要宽松,清洁,不要穿盖过多。宝宝如用手抓脸可给他戴上手套。

问题4:黄疸久久不褪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常表现为出生后2~3天皮肤开始发黄,4~7天黄疸最重,此后黄疸逐渐减轻,足月儿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痘期间宝宝精神及吃奶好,除皮肤黄外一切正常,这种情况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爸爸妈妈是不需要过分担心的。

问题5:宝宝吐奶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问题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5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44-01

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然而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往往我们重视更多的是生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却从而忽视了老年人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同时预防和治疗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1 失尊感、无价值感。老年人基本都是处于离休、退休的不工作状态,这样的状态易引起情绪的失落,他们总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经对社会、家庭不会再有多大贡献了。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尤为明显,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不习惯。感觉自己失了原有的价值,同时感觉失去了社会对其的尊重。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不知所措,容易急躁、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对事物不能客观评价甚至发生偏见。甚致引起失眠、多梦、心悸等。

护理:对于老年人的这种失尊感、无价值感,在我们护理过程中要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与其交谈时语速要慢,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可亲。对于一些重要的、关键的问题要反复强调、讲解。

1.2 孤独感。老年人由于子女成人后离开家庭、丧偶、独居、人际交往减少,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孤独。

护理:针对社会单身的老人越来越多,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关心老人。鼓励让他们适当参加老年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从社会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如介绍同龄爱好的人一起跳舞、下棋等活动,多交朋友,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1.3 焦虑、抑郁。随着身体的逐渐衰老,许多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是因为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或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而产生焦虑及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护理: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我们应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经常与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受到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老人阅读看报、听音乐、看电视,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

1.4 恐惧感。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的下降以及给家人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或疾病加重即将面临死亡,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尤其是对死亡的恐惧感尤为突出。

护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护理人员要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认识到人生必有死亡,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乐观豁达的情绪,才能产生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也不会陷入恐惧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的宝贵晚年。

2 小结

伴随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护理,帮助他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0

[2] 刘逊.老年期心理问题的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王育珊.从老年人的情绪相关因素谈社区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1999,4(14):49

[4] 王青 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问题 健康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24-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急速推进,老年人口基数庞大。随之而来,老年人所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老年期,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并常常面临社会角色的改变、疾病、丧偶等生活事件,老年人必须努力面对和适应这些事件。如果适应不良,常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降低生命质量[1]。为此,本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从症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为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1 老年人易患心理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生理各方面的功能的衰退,加上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明显增多,老年人更加依赖家人及身边的朋友。因而造成了家庭人际关系紧张,再加上一些生活变故,如丧偶,生活拮据,一些疾病的侵害,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无法很好的适应,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

由于老年人身理功能逐渐退化,一些疾病的困扰,加上一些生活变故,使老年人变得十分的焦虑。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惊慌,整天提心吊胆,对生活琐事及其敏感。

2.2 抑郁

由于生理功能退化及一些疾病带来的生活质量减退,加上生活环境影响,使老年人内心抑郁。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2]。早期表现为心情低落,高度警觉,有疑病症状。严重抑郁症的老人有自杀行为,需要家人高度警觉。

2.3 孤独

有些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发生改变,生活中一些困难增多或身体原因导致的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3]。表现为孤独寂寞,有抑郁情绪,偷偷哭泣等。

2.4 健忘

由于机体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也逐渐的减退。表现为近期的记忆力减退,时常忘记近期所发生的事,对于自己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时常记不起来,可能会经常找不到东西,或重复讲相同的话。

2.5 其他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除这几点之外,还有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

3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3.1 身心衰老

此时的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已经趋于衰退状态,所能做的事情也比较少,大多已经退休,已不能再从事喜爱的工作。但是他们大多都不谙于过清闲的日子,渴望继续工作,老有所为,但是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胜任,久而久之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

3.2 社会地位的变化和家庭人际关系

由于退休等原因,使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但是老年人却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渴望继续从事工作,因而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变化。再者,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从工作单位变为了家庭,生活群体从同事变为了家人,老年人几乎每天与家人相处,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家人对老人的态度对老年人的身心都产生了影响。

3.3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了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保障,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身心的健康[4]。

3.4 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免疫力差,易患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老年人心理健康护理

4.1 心理调适

指导老年人学会应付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促进心理健康[4]。让老年人正确的认识身心衰老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是正常的现象,应该以正常心态去面对。应该知足常乐,做事应该量力而行。

4.2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人际关系

老年人心情愉悦相对心理疾病产生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应该处理好家人与老年人的关系,作为家人应该多体贴,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家人的爱,不要让老年人感觉自己是多余的。作为老年人自己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多交新朋友,多与朋友谈谈心,心理有什么事要懂得对身边的人诉说不要自己一个人承担,这样能使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4.3 丰富业余生活,勤锻炼

老年人应该继续学习,勤记忆,多用脑,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例如练太极,跑步,跳广场舞等。这样做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让老年人的生活和内心不再孤单,还有利于老年人保持乐观的心态,增强身体抵抗力,延缓机体功能的减退。

4.4 饮食指导

老年人饮食需清淡,食盐摄入过多易患高血压,脂肪摄入过多易患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多吃禽肉和豆类,少吃红肉。平时都吃些蔬菜水果,对于食盐应该严格限制。烟酒也应得到控制。

5 结语

如今的中国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对家庭带来了负担,也是对社会的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而对老年人心理方面的护理则是重中之重,心理的健康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作为家人,应该多体贴老年人,多关心他们,让他们内心有依托,不感到孤独,在生活中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变化,这样做有助于界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关注的内容包括老年人认知是否正常,情绪是否健康,关系是否融洽,环境是否适应,行为是否正常,人格是否健全。而作为社会,时应该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教会老年人如何调适情绪,如何养生,远离疾病,要懂得自我保健,让老年人心情愉悦,对生活满意。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59-67.

[2] 颜廷健.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J].人口研究,2003(5).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妇科护理;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8-185-01

妇科是我国目前医疗纠纷高发的一个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在如今的医院妇科护理工作中,而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包括护理人员问题,护理环境问题以及患者自身的问题等[3],对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威胁。因其科室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考虑到妇科疾病患者均为女性[4],必须要提升妇科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策,解决现存问题,以此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现笔者将研究结果如下:

1妇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即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医院中的护理人员多为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年轻护士或实习护士[5],缺乏临床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缺少实践经验。在处理特殊情况发生时,不能准确判断病情及使用仪器或药物解决问题。另外,部分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6],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缺乏信任感等。另有及少数护理工作人员在更换液体方面出现错注、漏住接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等情况,这几类问题均能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2患者自身问题

因妇科工作的特殊性,患者均为女性,易对自身病情产生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在诊治过程中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延误治疗的进程[7]。另外,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例如:某些患者在患有宫颈糜烂时,常忽略其病情,待病情加重时,极易演变成宫颈癌[8],危及到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0康。

1.3几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问题

妇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即为阴道炎,主要分为滴虫阴道炎、外阴阴道念珠藻病及细菌性阴道病等,在诊治此类病变的过程中,需采集患者阴道的分泌物置于玻片上[9],将其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常忽略采集的标本勿污染等问题,将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触碰拨片使采集的阴道分泌物受到污染,从而影响了对疾病的判断。另外,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患者,常因长时间不能翻身,而出现压疮,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引起护理纠纷。

2针对常见问题制定解决对策

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妇科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为院内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研讨会,也可在院内举办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10]。⑵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在院内进行模拟病房,模拟特殊病例,以培养护理人员的反应能力及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⑶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要求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及疾病类型,及时告知患者与其家属其病情变化情况[11]。⑷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反复核对所使用药物的名称与剂量,对院内引起的新型药物进行核对,从备药到配药等各个细节明确化,且在书写文书上注意字体清晰,语言简洁。

2.2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信息交流的顺畅也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主要采取的方法如下:⑴使妇科病房环境整洁,通风顺畅,及时跟换所用物品,以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12]。⑵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病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及家属所提疑问,以此减少其焦虑不安情绪[13]。⑶在与患者沟通时,需注意语言及态度的和善,善于采用贴心且温暖的语言来面对患者,时刻行使人性化护理。

2.3加强几类常见妇科疾病的护理质量

针对上述常见妇科疾病诊治中较常出现的问题,院内护理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送检标本中的规章制度操作,明确职责,保证护理人员将送检标本送至检验科室时,注意途中不触碰标本边缘或勿将其他标本纺织一起,避免交叉感染[14]。且对于需要住院的妇科病人,应将放压疮卡挂在床头上,密切注意患者皮肤变化情况,随时记录患者翻身时间、处理措施及皮肤变化情况,并嘱患者或其家属在核对书上签名,以此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越高,同时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这就要求我国医疗事业中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院内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口碑,一旦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直接影响到了院内的信誉[15]。现笔者总结出一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此减少甚至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护理人员可在良好的环境下行使护理人员的职责,此种方法可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改善并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孙玉香.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吉利医学,2012,33(10):2222-2223.

[2]李春侠.医院妇产科护理常见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74.

[3]彭侠.浅议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服务[J].中外医疗,2012,4:170.

[4]王淑秋,宋玉波,顾莲芳等.妇产科护理工作浅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97.

[5]张莉,张东红.PBL在妇产科护理实/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5-296.

[6]孙迎春,王娜.常见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184.

[7]田珈宁.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医学杂志,2006,9(7):695.

[8]王文,邓泽虎,李才勇.妇产科的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处理[J].西部医学,2007(6):6.

[9]孙晓红.妇产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体会[J] .医学信息,2010(9):256.

[10]马萍霞.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11(1):113.

[11]邓亚丽,李晓玲.妇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 .医学临床研究,2007(1):56.

[12]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 .护理研究,2006(11A):456.

[13]陈梅.处理护理投诉应把握的4个环节[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0):412.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问题;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进行危重症患者急诊抢救以及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这就使得护理工作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也更加重要,一旦护理操作中出现问题或事故,就容易导致患者的手术治疗失败或出现其他的并发症情况,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手术室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较高。下面,文章就当前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保证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以及临床诊治效果。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1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足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不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等,在手术过程中不避讳患者,随便谈论手术敏感问题或同手术无关的问题[1],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引起患者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2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 有些护理人员在手术开始前,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和条例将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等充分准备好,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使用不正常、手术材料缺失、物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从而影响和阻碍到手术的正常进行,严重的还会造成手术的被迫中止,从而造成患者手术风险的增大。

1.3缺乏全面的无菌理念 有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无菌手术操作的重视不足,缺乏全面、充分的无菌操作理念,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严格的依据手术无菌操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手卫生的重视和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医源性感染,也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问题。

1.4缺乏先进、创新的护理技术 目前,由于许多医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较为年轻,缺乏充分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护理技术的掌握不全面、不精湛,导致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治疗,造成临床手术效果的不佳。同时,有些护理人员年龄过大,对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一些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其在运用新设备时不能熟练的配合医生手术,从而影响到手术的进展[2]。

1.5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督 目前,有些医院手术室对其护理工作的安全监察和管理措施不完善、不到位,导致监督力度不足,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尤其是对手术过程中相关辅料、器械以及遗留组织标本的检查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敷料遗留体腔、器械消毒不合格、组织标本混淆遗失等问题的发生[3]。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对药物的使用不当也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手术安全问题。

2 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同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秉承耐心、亲切、安抚的态度同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沟通,并在沟通过程中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了解和掌握患者在手术治疗中的实际需求,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语行为,避免在手术中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以便于更好的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手术室护理制度的落实 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和落实手术室的相关制度要求和规章条例,遵守手术室内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步骤,从而更好的确保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护理人员要对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病史、病区、住院号、床号、手术时间、病症情况以及手术部位等进行严格、仔细的核实记录,确保患者及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加强落实“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手术室用药规定,避免出现药物过敏、药物用错等事故的发生[4]。

2.3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于临床手术开展的顺利。例如,护理人员要提前准备齐全手术所需的设备仪器(心电监护仪、手术台、电子内窥镜等)、器械(手术刀、钳、针、氧气罐、吸气管道等),并对其运行情况以及消毒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其在手术操作中的正常。同时,还要注意相关设备器械的科学摆放,使其能够更加方便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因器械摆放不当造成的患者灼伤等问题的发生[5]。此外,还要做好手术室的术前消毒灭菌工作,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卫生安全。

2.4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 医院手术室要大力加强无菌操作管理,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教育、规章制度等途径,提高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重视,真正树立全面、科学的无菌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室无菌操作的监督工作,对手术室内相关手术器具、设备、环境以及其他物品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每天检查,并严格检查的标准,确保手术室内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合格。同时,还要加强对手术药品质量的管理,坚决杜绝过期药品的使用,并严格手术器械的处理流程,避免出现污染器械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二次感染。

2.5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定期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手术室护理专业知识、强化其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对手术室职业感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并使他们熟练掌握全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方法等,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化护理理念,积极推行和落实全面、优质、个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和满意度。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真正将患者需求做为护理工作的中心,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模式。同时,还要严格遵循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针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予以预防和处理,从而更好的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吴锦才.基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1(04):167-168.

[2]倪向红.浅析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33):122-123.

[3]田薇,李美,王凤华.浅谈手术室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3(01):210-211.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8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的护理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 107 例 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结果:107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结论:PICC 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对患者的疼痛,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 置管 护理问题 并发症 处理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PICC为患者提供了无痛治疗途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尤其是化疗患者,既保护了血管,又保证了药物及时应用[1] ?此外PICC较深静脉穿刺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可由护士单独操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穿刺过程中常因各种因素发生导管移位等并发症,既给患者造成痛苦,又失去了导管的应用价值?为此笔者就我院使用PICC的情况作一总结?

1 临床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 2008 年 1 月 -2013 年 1 月于笔者所在科室治疗的患者 107 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8例,女39例,年 龄 36~78 岁,平均 (54.2±3.1) 岁?

2 PICC置管方法

2.1 血管及导管的选择

首选贵要静脉,前细后粗,且静脉瓣少,次选肘正中静脉,末选头静脉?根据患者身体解剖位置的测量结果决定导管的长度?测量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 90°角;测量自穿刺 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 3 肋间止;测量臂围基础值 方法:肘窝中部向上 10 cm 臂围大小[2] ?

2.2 置管部位的选择

PICC的置管部位有肘窝下?肘窝上和颈外静脉?常规部位穿刺点位于肘关节以下2横指处 ?我院选择在肘下两横指处?进针位置偏下,易引起回流受阻或导管与血管发生摩擦等并发症;进针位置过上易损伤淋巴系统或神经系统?同时要做好穿刺部位的消毒?

2.3 退针芯及送管技巧

穿刺时以 15°~30°角在皮下潜行少许进行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 0.5 cm,再送套管鞘?送套管鞘后嘱患者松拳,松开止血带,左手食指固定导入鞘,中指轻压套管鞘尖端所处上端的血管,再退出针芯?送管技巧:送管至肩部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近肩部缓慢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导管尖端位置放置必须正确,置管后应常规接受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并排除气胸?

3 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置管 107例患者全部插管成功,发生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插管保留时间最长 162 d,最短 29d,平均 (72.3±6.6) d?

4 护理

4.1 一般护理

置管 24 h 内需更换敷料并评估体外导管长度,并判断导管是否移动,此后需每周更换敷料 1~2 次,更换肝素帽一次?输液前推注生理盐水 10 ml 予冲管,输液后再用 10 ml 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每次须用 >10 ml 的注射器封管?治疗间歇期,保证每周冲冼导管一次?可用 PICC 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和输液泵给药,但严禁进行高压注射泵推注照影剂?

4.2 心理护理

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舒缓其心情,建立初步的信任?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向患者介绍 PICC 的优点?配合方法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供个性化的基础护理服务?

4.3 并发症的护理

4.3.1 穿刺部位出血及感染 若穿刺点部位出血较多,需立即更换敷料,同时需在穿刺点处覆盖一约 2 cm×2 cm 大小的无菌纱布,再用透明敷贴固定,按压 5~10 min,如出血不多,限制PICC 置管侧肢体活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液体管道24 h 必须更换一次,正压接头应每周更换一次,防感染?

4.3.2 静脉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 PICC 导管选择是否合格,导管体外部分的固定是否牢固,尖端的位置放置是否准确,患者凝血机制和输入药物刺激性大小等有关 ?一旦出现静脉炎,应及时给予处理,如抬高肢体,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应用药物治疗,若症状不缓解,应立即拔管?

4.3.3 导管堵塞 是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如发生输液速度变慢,冲管时阻力增大表明导管已经有堵塞,监测管内压力可及应用尿激酶或肝素进行脱内鞘治疗?应首先检查患者和外部因素,导管扭曲打折时,一般阻塞的部位在导管体外段时仔细检查可发现,解除扭曲和打折便可解除堵塞,去除病因 ?

4.3.4 皮肤问题 常见皮炎?表皮过度剥脱?主要原因敷料更换过频,撕膜手法不规范,消毒剂未干透等?敷料更换每周 2 次,被污染或松动,卷边随时更换?撕除透明贴膜因 0° ~180°角,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撕除?消毒剂应选用 3M 葡萄糖酸氯已定?

PICC 管是一种经外周静脉插至上腔静脉的导管,使用经皮外用静脉插管 (PICC) 可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保护血管?减少渗漏?感染及减少穿刺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3] ?同时注意严格操作规程,可以减少静脉炎?堵管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黄学芳.肿瘤患者 PICC 置管的全程健康教育[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11):8016.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9篇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机体逐渐衰老,如食欲、记忆、认知功能减退,失眠、听力及视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或多或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对此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否认有些老年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年老体弱,害怕遭到家人的嫌弃而不承认自己有病,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

1.1.1 否认疾病存在。有些老年人对医护做出的病情诊断难以接受,他们常以自己的主观感觉良好来否认疾病存在的事实。

1.1.2 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某些老年人虽然接受了疾病诊断,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因此,不按医嘱行事。

1.2 焦虑:老年病人多已退休,收入减少,所患疾病多为慢性终身疾病,加上医疗费用昂贵,使病人容易对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忧郁,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活动范围缩小,生活意念下降,食欲不振,对疾病康复失去信心,自动出院率高。

1.3 恐惧: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后自理能力,心理压力较重,会产生忧郁感和恐惧感,情绪易烦躁激动,当病情较重时,常意识到死亡的来临,表现为害怕、敏感、多疑,病人主诉常与体征不符合。另外,一些对其陌生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也会增加病人的负担而产生恐惧心理。

1.4 孤独感:老年人子女长大成人,分家另过;老年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独居,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住院老年病人由于病房生活单调乏味,周围都是陌生人,与医护人员交谈较少,病房病人形形,易使病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

1.5 幼稚心理:有的老年病人表现天真,提出不现实的要求,情绪波动大,稍不顺心就与人发生冲突,自控能力差,缺乏信心,对家人和医护人员过分依赖,生活意念下降,自己能做的小事也要别人帮助。

1.6 自尊心理:老年人一般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固执,喜欢别人恭顺服从,不愿听人安排,尤其不重视年轻医护人员意见,有时候突然拒绝治疗护理,有时候又争强好胜,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样可能引起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渴望受到重视和尊敬,喜欢谈往事,因此对老年病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要说明原因,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心。平时谈话要肯定他们过去的成绩,特别是过去担任领导的患者,在家里是长者,在医护人员面前则成被管理者,潜意识中又可能顽强的保持着角色的心理状态。因此,要帮助病人适应角色转化。

2.2 关心老年病人对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准确估计他们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老年病人住院治疗,打乱原已习惯的生活方式,感到生活很不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别人。因此,护士对老年病人的住院生活更要细心照顾。

2.3 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病人积累了丰富的自我保健经验和应对疾病的独特方式,护士要善于发现总结这些经验,不要轻易否定病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的方式尽量采用协商提醒的方法指出,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强化积极的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对疑心较大的病人要善于使用积极暗示调动积极性,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逐渐缩小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保持良好的情绪。

2.4 调动社会关系在精神上合物质上关怀老年病人:

2.4.1 家庭的配合对病人有重要影响。家庭要给病人创造倾诉发泄机会,一旦病人把积压在心头的负担和怨气倾泻出来,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就会缓解,治疗的信心就会增加。护理工作者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协助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要给家属以安慰和关怀,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减轻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2.4.2 老年病人是社会的一员,方方面面都需要社会特别是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的关照,如果病人单位及社会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病人治疗,送去关心和温暖,可以减轻病人的生活压力,消除孤独感,从中得到安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环境调节对可能引起不良刺激的环境应尽量回避,鼓励老年病人扩大自己的生活空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身体状况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要鼓励他们与亲戚朋友书信、电话交往,以减少生活的寂寞感和孤独感,激发生活情趣,增强身心健康。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截瘫 心理问题 护理对策

脊椎骨折常并发脊髓损伤后导致肢体截瘫,是脊柱外科中一种严重的创伤。因创伤多来自突发意外事故(如车祸、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不仅使患者面临终身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较多的心理问题。对截瘫患者的不同心理应激变化采取科学的心理护理[1],使其建立积极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其预后及其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一、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5月,昆明总医院脊髓损伤科共收治创伤性截瘫患者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21~45岁,平均33岁;颈椎骨折并截瘫3例,胸椎骨折并截瘫5例,腰椎骨折并截瘫15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易怒、消极悲观、依赖心理。

二、心理过程特点

患者发生外伤性截瘫以后,其心理变化大致经过以下几个过程:(1)情绪休克期 (2) 否认与期待期 (3)焦虑、抑郁期 (4)依赖与习惯期 (5)适应期

三、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患者对护士的高度信任感是心理护理成功的关键。要想取得患者的信任,就要同患者密切交往,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护士应关心、理解患者,以真诚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娴熟、成功率高,以增加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疑虑,增加其安全感,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

3.2 消除痛苦、恐惧、紧张的心理

①在生活上给予帮助是此期的首要任务。病人的痛苦首先是在精神上,但随之而来的是肉体上的痛苦,以及随后的肉体―精神交错的痛苦,如进食、排泄等等痛苦,每时每刻会反作用地引起精神痛苦。所以首先要从帮助病人日常生活的困难着手,关怀与体贴,并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启迪,解除或减轻其精神痛苦②有效的宣泄是康复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允许患者适当的自我发泄,对于有过激行为的患者,护士应谅解其过激行为,绝不能和患者发生争执,必要时应回避。回避、忍让只是作为一种心理护理的手段,目的是缓解患者的情绪[2]。待患者情绪稳定后,鼓励其将心中痛苦诉说出来,耐心倾听。

3.3 改变患者认知行为

在否定与期待期患者总怀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检查、诊断不准确,表现出急躁、愤怒,常迁怒于医护人员。这时护士应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检查手段得出的结果和科学的医学理论说服患者。找出其不合理观念,使患者自己意识到认识上发生的错误,学会以合理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接受现实,认识疾病。

3.4 消除焦虑、自卑、悲观的心理

在焦虑、抑郁期患者常出现焦虑、自卑的心理。这时护士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其窘迫,得到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让患者明白过分的焦虑会影响食欲、睡眠,不利于机体的康复,使其主动调节情绪,维持心态平衡。对此阶段的患者护士要多与其沟通。比如:鼓励患者向截瘫病人中的强者学习,鼓舞他们的志气,对微小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增强信心;嘱咐家人、亲友多陪伴患者,关心、体贴、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自觉消除内心疑虑,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应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积极引导患者,循序渐进解释病情[3]。

3.5 修正患者依赖心理

患者在经过复杂的心理变化以后,产生一种依赖的心理,甚至表现出行为倒退现象。认为自己事事需要别人的照顾,成为一个废人,不能独立生活,依赖性增强。此时要告诉患者,残疾并不等同于残废,并指导患者利用残存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洗脸、擦澡、穿衣等。为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要帮助患者做好下肢的功能锻炼,可以每日做被动关节功能锻炼3~4次,每次15min。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一些成绩,应多给予表扬、鼓励,对出现的一些笨拙动作,不要嘲笑,要耐心指导,尽量使其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理,恢复患者的自尊、自信、自我控制感、价值感。

3.6 帮助患者适应现今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已接受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并树立起新的生活目标。此阶段我们要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的自我控制感及心理安全感,使患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4]。“身残志不残”是这阶段要解决的主要课题,因此支持性心理治疗十分重要。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不同的生活道路和学习内容。如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可从事写作、翻译;文化程度较低的可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使他们能够达到职业康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心理康复。

四、结果

通过研究学习,了解了不同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年龄、经济状况的患者,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人的不同心理阶段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即每位患者的护理措施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这就教会了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知识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系。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以上患者均安全、顺利的渡过了每一心理阶段,并在术后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了功能康复。

五、讨论

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使每位患者都能达到最佳康复,使其回到社会后残而不废,提高生存质量。做好截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消除不良心态,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程度,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5]。

六、致谢

这篇论文能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昆明总医院脊髓损伤科的王丽老师。是你们认真的指导和细心的修改以及为我提供的临床资料。才使我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真的很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周玉琴,金 红.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2):75

[2]田玉波,吴秀英,等.车祸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医学杂志,2004,19(4):357

[3]刘凤英,王瑞明.创伤性截瘫病人的康复指导[J].护理研究,2003,18(8B):1450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1篇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社区护理中出现的27例护理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且与2008年1月~2009年12月社区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阶段的护理情况。结果: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应对措施后,我社区共出现护理问题2例,其中药物性因素引起1例,患者因素引起1例,与实施应对策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社区护理问题的常见原因有许多,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队伍管理和提高专业素质均可得到改善。

关键词 社区护理;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61-02

社区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临床医学,而相对应的社区护理学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社区护理不限于某一特别的年龄群或某一疾病,而是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质的整体服务[1]。其主要职责是视群体为一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手段,直接对社区中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服务,从而使全民达到健康。同时社区护理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没有固定的疾病和患者,相对医院科室的护理工作更易出现护理相关问题。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社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27例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且与实施应对策略后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社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社区护理工作中共发生护理问题27例,其中患者因素引起4例,医源性因素引起6例,医疗护理技术因素引起3例,药物性因素引起7例,社区卫生学因素引起5例,组织管理因素引起2例。

1.2 方法 分析总结2006年1月~2007年12月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与实施应对策略后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社区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比较,探讨应对措施的应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应对策略后,我社区共出现护理问题2例,其中药物性因素引起1例,患者因素引起1例。与实施应对策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分析及对策

3.1 患者因素 ①问题分析:社区中老年患者居多,其中不乏高危病种如心血管急症等,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需要移至大医院进行就诊,这其中出现的护理风险不可避免。患者疾病的危险性、复杂性和医疗技术难度等决定了社区护理的风险概率;社区护理患者多而杂,疾病种类多样,有的患者性情急躁,对于社区护理不满意则容易发生医疗纷争。②应对策略:对于中老年患者实施小病医治、大病转诊的方针,对疑难病症在没有把握确诊时劝患者到大医院诊治,对中老年患者突发性疾病应根据社区医疗条件选择诊治或转院,不草率接诊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对脾气暴躁患者应进行温言劝慰,尽量顺其意进行诊治,遇有可能发生风险的疾病则应谨慎小心,在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后方可进行诊治。

3.2 医源性因素 ①问题分析:主要因护理人员的言语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护理人员因责任心不强发生医疗事故,不仅直接构成不安全,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②应对策略:对所有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服务方面的培训,强调医务工作的服务性,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对有过错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和心理指导,使其明白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服务心理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所有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通过记录工作日志和病历记录等方式,将护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每天查阅个人工作日志,记录每日工作得失与心得,每周写1次整体护理工作总结,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理服务内容。

3.3 医疗护理技术因素 ①问题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相对低下、经验不足或协作技术技能不高而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医疗护理活动多半是集体协作完成的,医疗护理技术包括医务人员个人、集体[2]。由于技术原因或协作技能低下,会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②应对策略:对所有社区护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协同作业训练,对社区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学习,对护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对患者的疾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预知一般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问题,并提前告知患者进行护理、预防;鼓励经验不足或新进护理人员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学习,高年资护理人员要乐于帮助新人,在工作之余形成一种共同学习进步的上进氛围;搞好每位护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对有矛盾不能很好协作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交流,化解矛盾,形成融洽的工作环境。

3.4 药物性因素 ①问题分析: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或无效用药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危害,形成药源性疾病,造成患者不安全后果,从而造成医疗纠纷。②应对策略:要求每位护理工作者认真学习社区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和必要的诊治知识,能够识别常见药物的临床禁忌证,对有禁忌证的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仔细检查核对医生开具的药方,对有疑问或字迹不能清晰辨认的药物应及时询问医生,不可随意冒认冒取药物,造成严重的后果;对用药期间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对临床用药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要严格遵守过敏皮试原则,不同批号的同种药物仍要进行再次皮试,确认安全后方可用药;严格执行药品定期核对制度,对过期、变质等药物要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对患者误用。

3.5 社区卫生学因素 ①问题分析:因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环境污染、卫生条件不过关等引起患者交叉感染、环境污染等,不仅会给患者造成损害,同时也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②应对策略:定期进行医疗工作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对易发感染的患者如糖尿病、神经病等患者进行适当的隔离治疗,对于传染性疾病应遵照传染病法进行及时上级汇报和隔离[3];对有传染性疾病患者用过的床铺、枕巾、拖鞋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执行一次性器械的使用规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定,加强无菌观念,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6 组织管理因素 ①问题分析: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工作薄弱,规章制度不健全或不落实,业务技术培训滞后,设备物资管理不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力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不仅可给患者造成损害,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②应对策略: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工作和各项规章制度,将各个工作环节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整体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个人发言,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加强社区医疗设备物资的管理工作,派专人负责管理;对负责清洁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换,每周进行工作核实;奖励先进个人,对所有护理工作者起到带头上进的作用。

4 小结

社区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但通过提高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平、改善社区卫生环境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从而规避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医疗纠纷和医疗损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琼花.对社区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9,18(36):118-119.

[2] 袁华.社区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社区卫生保健,2009,8(6):443-444.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2篇

产后访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访视可了解产妇的生理、心理、哺乳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产妇提供全面、连续的、主动的健康指导,促进母子健康。对近两年来建立围产保健册并接受3次(出院2~3天、14天、28天)正规上门访视的482例产妇的随访调查统计,85%的产妇在母乳喂养、婴儿健康问题、常见病的处理及预防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

常见问题

产妇方面:①问题:母乳不足、胀奶、皲裂;②便秘及痔疮;③不良习惯;④腹部及会阴伤口护理不当;⑤产后焦虑抑郁。

婴儿方面:①新生儿黄疸;②红臀;③皮肤湿疹;④脐部感染;⑤眼部分泌物过多。

指导对策

对于访视中出现的较为普遍问题印制了关于母乳喂养、婴儿保健、产褥期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宣传材料,在建立围产保健册时发放到她们手中并定期举办母婴保健知识讲座,使产妇及家属对产褥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而减少由人为因素而出现的产褥期疾病。

针对产妇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进一步指导哺乳的技巧和方法及护理的方法,及时纠正凹陷;出现奶胀时及时热敷按摩,加强吸吮,帮助吸出多余的奶汁,指导正确的挤奶方式;母乳不足除加强吸吮并给予饮食指导外还要多给产妇鼓励和支持,保持心情舒畅,让产妇明白下奶要一个过程只要坚持勤吸吮,奶量会逐步增加并充分满足婴儿的需求,必要时辅以中药催奶,每次哺乳后挤一滴奶液涂抹在上以防皲裂;②主动讲解产妇的合理营养搭配,重视维生素、纤维素的摄取,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次便后温水清洗。痔疮外涂痔疮软膏,严重者及时就医。③指导产妇如何观察护理切口,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切口轻微疼痛及牵拉感都属正常,如疼痛难忍及影响行动应就医。④指导产妇进行心理情绪的自我调控,积极主动的与家人沟通交流,保持良好愉快的心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为产妇和婴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使产妇尽快适应婴儿的睡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⑤指导演示如何做好婴儿护理,如婴儿沐浴,婴儿抚触以增进母婴感情。

针对婴儿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①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及判断黄疸的程度:如黄疸的面积、是否进行性加重、婴儿精神状态、吃奶量等。如何使黄疸减轻:加强喂养、多喂葡萄糖水、若疑为母乳性黄疸则可建议产妇暂停母乳喂养3天或隔次喂母乳,若黄疽不断加深且精神状况不佳、嗜睡则应嘱其就诊。②告知产妇婴儿的衣服、被褥、尿布应用专用婴儿洗涤用品,在太阳下晒干。婴儿大便后应做好臀部护理并适当使用护臀霜,特别是婴儿腹泻时。若发生红臀,更要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给予鞣酸软膏外涂。使用棉质尿布。③湿疹是婴儿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原因是过敏,特别是对母乳成分的过敏,应帮助产妇找出原因,进行饮食指导及婴儿皮肤护理的指导,并告知婴儿房间应阳光充足,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④解释婴儿特别是经产道分娩儿易发生眼部感染的原因,注意提醒家属应将婴儿用品单独放置并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正确进行眼部护理及滴眼药水的注意事项。⑤告知脐部护理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如何辨别脐部感染的征象以及脐带脱落的时间。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0-01

1前言

骨科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骨科病患者年龄跨度大,患者年龄越大,康复时间越长。一旦骨骼受伤,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工业及交通的不断发展,骨科创伤患者不断增加,急需骨科护理相关工作人员。骨科创伤一般具有复杂性与突发性的特点,对于大多数骨科创伤患者,骨骼受伤的同时会伴随软组织及器官受损。

近年来,随着骨科创伤患者的不断增加,骨科治疗也在不断提升,出现了许多新技术与新项目,加之受护理人员自身能力及专业知识的限制,便易出现很多问题,急需更专业的骨科护理工作人员,为骨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随之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骨科护理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找护士长,对骨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处理,是护士长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目前我国多数医院,骨科护理工作均存在诸多问题,患者的心理会出现问题,护士的专业水平不达标,硬件设施缺陷等。为了消除护理缺陷、避免护理差错,达到安全护理,本文结合实际,梳理突出的问题,并提出来骨科护理的一些对策。

2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患者存在心理的问题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骨科患者担心骨折愈合会受到过早活动的影响,或者担心已愈合的骨折会在将来出现后遗症。骨科患者的这些过度焦虑,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难免会导致其不良的健康行为的发生,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如当缺少正确的饮食知识指导和身理的创伤往往会导致为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而且发生率率高达 90.47%。

2.2护士忽视出院指导

骨科患者住院期间可以得到护士细心的照顾,但是,相关研究表明,骨科患者健康需求程度最高的时期就是出院前的那段时间,这也是经常被出院指导忽视的地方。除了骨科患者的住院治疗之外,出院后的护理也占了整个疗程的1/2左右,如果出院后没有得到适当的功能锻炼或者存在活动受限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到骨科患者的康复。

2.3硬件设施缺陷

目前,我国部分医院的硬件设施存在较大缺陷,如病房中病床没有床栏或床栏不够牢固,病房狭小拥挤,地板无防滑标志及措施或部分设备没按要求使用等,也是护理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再加上骨科患者自身活动不便,身体虚弱更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3相关解决措施与对策

3.1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一般情况下,骨科创伤患者常常由于生理上的不适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该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多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能力,理解关心患者,可以通过分析来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实际生活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可能面对的身体残疾问题或过度焦虑要认真询问,并针对他们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讲解。只有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患者,理解他们,宽容他们,才能使患者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3.2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

3.2.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水平,尽快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应该通过成立护理质量管理部门,并让专业知识丰富的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高级护士担任该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制定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对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工作。

3.2.2加强监督管理规范行为

为了使护理人员明确责任归属,树立安全意识,应该将有关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定期举行护理安全会议与活动,重视差错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预防管理,及时对不良事件进行评估汇报,才能彻底解决部分护士缺乏责任心的问题。

3.2.3加强法律意识并规范其护理行为

为了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必须使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护理安全管理部门必须重视这项工作,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聘请医疗事故处理部门的专家,为其讲解法律知识。只有提高她们的自我保护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使其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3.3把握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

要牢牢把握护理质量的监控重点,把重点均匀分布在如手术前的准备、输液输血和急救措施等各项操作中,并且每日由各组组长对该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检查。护理工作管理者应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检查,每周开展质量评比,对检查中发现的极个别问题进行不定期抽检,发现问题要与护理人员及时沟通,并在每月举行的质量分析讲评中,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由于近年来各种问题在日益涌现,为了解决骨科护理工作中的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关的制度规定,要在制度规定的指导下,展开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把关骨科护理工作质量,规范约束骨科护理工作程序。

3.4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由于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会到来很多医患关系和矛盾纠纷,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防范。为了减少护患之间的冲突和护患纠纷,必须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除了在患者身上开展健康教育的工作,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多陪护骨科患者,并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快速解决或报告。

参考文献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4篇

引言

做为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一直对婴儿的健康成长、提高婴儿免疫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而且对母亲、家庭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好处[1]。但是在母亲在哺乳幼儿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文献中指出,产妇发生喂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妇对相关喂养知识的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在产后会产妇出现各种心里不良因素导致,从而导致不如问题的发生,但这样的叙述并不完全的找出产妇发生喂养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对临床中常见的哺乳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不同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母乳喂养的具体产生原因,并针对原因对产妇进行特定的产前和产后健康教育,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产妇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2]。笔者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做出总结,并根据相关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抽样的选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在我院产科经过产科住院的有母乳喂养问题的78名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没有母乳喂养问题的78名产妇7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入选标准:产妇均为顺产;产妇均为与丈夫同住;已婚;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自愿参与本研究;无精神系统疾病。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产妇基本资料问卷的制作主要由本次的研究人员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自行设计,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年龄、是否初产、是否曾经发生妊娠并发症、学历、职业、家庭收入以及是否在产前经过健康教育。本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中性词语提问,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并征得研究ο蟮耐意后发放。本次共发放问卷156份其中回收156份,有效156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收集使用Excel2003,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 母乳喂养中常见问题

①身体因素:产妇由于自身身体原因或者患某些疾病,分娩后身体虚弱,常伴贫血发热等;会导致身体虚弱或产后大出血引起贫血、发热等因素,往往会伴有有偏平甚至凹陷,都会给母乳喂养造成不良影响。②精神因素:产妇由于在分娩中过度紧张、疼痛,甚至产后亲人照顾不周,关爱不足,从而导致产妇内心忧郁、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均可造成产妇精神压力过大造成泌乳不足。③哺乳方式错误:特别是初产妇,由于缺乏相关的哺乳经验,在哺乳过程中可引起疼痛、胀痛,更可导致乳汁分泌不足。④社会因素:产妇经过分娩后,体力消耗巨大,再加上产妇家属过度疼爱或者照顾不周均可导致产妇喂养姿势不正确,从而导致喂养过程中信心不足,以及由于担心母乳喂养对工作不利,不远过多哺乳;甚至有部分产妇为了保持身材而远离照顾婴儿等等,这些不利的因素都会导致母乳分泌不足,直接的导致婴儿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等各种不利于生长的情况发生。在本次调查中,不合格组的78例产妇,发生产褥早期乳汁不足48例次、扁平31例次、胀痛25例次、精神状况差17例次、焦虑37例次、其他19例次。

2.2 母乳喂养问题具体影响因素

母乳喂养中常见原因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通过调查表发放,并对表进行统计后可知,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产妇的年龄(

2.3 母乳喂养的问题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经过上述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

3.讨论

相关护理人员在产妇与婴儿进入母婴同室后,态度和蔼热情,要表达出高度的责任心。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一定要了解,并及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耐心讲解喂养技巧,要全面的进行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3]。要通过早吸允对产妇大脑神经中枢进行有效的刺激,并分泌释放催乳素,从而有效及早的促进乳汁正常分泌,增进母婴感情,及早树立产妇的喂养自信心[4]。

综上所述,在母乳喂养过程中,要了解产妇喂养过程中的具体原因和产生原因的具体因素,从根本上帮助产妇解决哺乳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的产科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从心理和生理上积极调节产妇所发生的各类问题,消除产妇畏惧心理,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加强合理膳食营养,按需哺乳。如果能及时的解决各类喂养问题,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产妇出院后继续坚持母乳喂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结论

母乳喂养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应根据影响相关问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从而能有效的减少产妇母乳喂养中产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杰敏,李伟丽,沈曲,等.孕妇对母乳喂养自信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464-467.

[2]宗开红.母乳喂养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4):3390.

护理常见问题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骨科 护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5-01

1 骨科护理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提出了骨科新技术和理论方法,同时,人们对骨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患者在患病之初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障碍,对医疗水平的不自信以及对身体恢复状况的担忧,这些消极的心理影响可能会对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今的骨科护理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护理也包括心理上的治疗,及时关注病人的需求,缓解紧张心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增加对并发症的护理。通常骨科病人在受伤后需要使用石膏,并且需要长期卧床治疗,因此石膏综合症和褥疮等并发症也成为了骨科护理的重点工作。此外,骨科护理更加科学具体。随着技术的发展,骨科治疗的方式方法也有了具体的要求,例如: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功能练习、拆线后练习腰背肌、术后4―6周带护腰下床活动、半年内不许弯腰、植骨融合术后卧床3个月后下床,而显微镜下手术和经皮穿刺术的患者,术后平卧个别小时即可下床活动,48h后开始练习背腰肌。

2 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骨科病症具体情况的研究,对骨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

2.1 医护队伍不健全。在整个骨科护理过程,护士人员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敏锐的判断能力以及崇高的职业道德。但是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护士资历尚欠,没有足够的护理经验,在护理病人时缺少专业的手法,面对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果断的做出正确决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例如,对于一些需要卧床的患者,要注意压疮这类并发症的形成,应该为病人提供干净的休养环境避免感染,再比如腿部或是腰椎等部位骨折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受伤部位的摆放。这些问题都需要注意,而一些年轻的护士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就可能导致病人的伤口无法有效愈合甚至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此外,一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护士本身就是一个工作量大的工作,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休息导致护士身心疲惫,可能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因而影响了工作的质量。

2.2 医患关系紧张,缺少沟通交流。为了保证护理效果,必须保证护士和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问题所在,及时对症下药提高护理效果。但是,如今的社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患者和医院的冲突加剧,一方面,护士对工作不重视,纪律散漫注意事项交代不清,进而引发病人和家属的不满。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属不相信护士的工作,缺少对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言语粗暴。患者和护理人员,本应是一个和谐融洽的整体,护士帮助患者及早康复,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患者保持良好的态度,对护士报以感激和微笑,进而实现双向的互动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3 医疗护理制度不健全。医院的良好运行依赖于高效健全的管理体制,有了这层保证,骨科护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医院的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护理措施不到位。例如对于突发性的骨科患者,在治疗初期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因此医院应该定时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不高,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容易出现送礼的混乱现象。部分护士为了自身利益,不履行自己的职责,,骨科患者家属为了病人的健康不得不私下送“红包”。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究底都是因为监管体系的不完善。长此以往,对于骨科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将产生不利影响。

3 解决对策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骨科的治疗效果,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护士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骨科护理能力还要具备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以及心理指导和治疗骨科并发症的能力,因此,对于护士专业知识的培养十分重要。一方面医院可以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专业培训,加强从医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护士应形成良好的工作素养,自觉主动的接受再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护理要求的提高,护士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淘汰就必须不断进行再教育,骨科问题复杂,治疗周期长,需要面临各种问题,加强对护士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发展之必然。

3.2 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本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医院应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患者住院的过程中,给予病人温暖的呵护,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的工作。此外,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要面带微笑,以和蔼的态度,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通过沟通了解病人的需求,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每一位患者。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帮助病人解决需要,防范各种并发症。在沟通时,展现职业护理人的专业水准,关心病人的心理问题,细心开导,在和谐的医患关系中提高骨科护理水平。

3.3 建立健全骨科管理制度。监管体系的建立是解决骨科护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关键。首先,加强对各个工作环节的监督,使得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各司其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建立护理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可以从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对待病人的态度、应急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检测。进而改善病人的康复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4 结束语

在骨科的护理及解决方面,我们还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但是,病人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目标;病人的微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为了病人的及时康复,需要病人、家属、医生护士等多方面的努力,一些护理方面的细节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之下,骨科问题的解决将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琳.浅谈几种骨科护理常见问题.中外医疗.2009